CN113438342A -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8342A
CN113438342A CN202110560576.3A CN202110560576A CN113438342A CN 113438342 A CN113438342 A CN 113438342A CN 202110560576 A CN202110560576 A CN 202110560576A CN 113438342 A CN113438342 A CN 113438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late
wall
sound
housing
speak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605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8342B (zh
Inventor
李运海
刘宇
褚建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605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8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8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8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8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8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能够在不增大后腔体积的前提下,提升低频响度。扬声器模组包括主体部分和后腔扩容部分。主体部分包括第一壳体和内核。内核设置于第一壳体内,且内核与第一壁板之间形成前腔,内核与第二壁板之间形成部分后腔。后腔扩容部分包括第二壳体、吸音壳体和吸音材料。第二壳体具有第三壁板;第二壳体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第三壁板;吸音壳体安装于安装槽内,吸音壳体设有通气结构,通气结构连通所述部分后腔与吸音壳体的内部空间,吸音材料设置于吸音壳体的内部空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以及具有该扬声器模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扬声器模组用于将音乐、语音等音频电信号还原成声音,能够支持音频外放的功能,因此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发展,人们对扬声器模组的音频体验有了更高的需求。较高的低频响度,会带来更好的音频体验。而影响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度的关键因素是后腔的体积大小,后腔的体积越大,低频响度会越高。但是,在电子设备的薄型化和微型化的趋势下,后腔的体积受到了限制,这将导致扬声器模组的音频体验难以得到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能够在不增大扬声器模组体积的前提下,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该扬声器模组包括主体部分和后腔扩容部分。
其中,主体部分包括第一壳体和内核。第一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内核设置于第一壳体内,且内核与第一壁板之间层叠,内核与第一壁板之间形成前腔。内核与第二壁板之间层叠,内核与第二壁板之间形成部分后腔。
另外,后腔扩容部分包括第二壳体、吸音壳体和吸音材料。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并排布置且固定在一起,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与部分后腔连通。第二壳体具有与第一壁板相接的第三壁板。第二壳体上设有连通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安装槽,安装槽具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位于第三壁板。吸音壳体安装于安装槽内,吸音壳体的位于第一开口内的部分与第一开口处的第三壁板边缘一周密封连接,吸音壳体的位于安装槽内的部分设有通气结构,通气结构连通部分后腔与吸音壳体的内部空间,吸音材料设置于吸音壳体的内部空间。
在本申请提供的扬声器模组内,由于在第二壳体上开设了安装槽。该安装槽内安装了吸音壳体,吸音壳体内设有吸音材料。因此通过该容纳有吸音材料的吸音壳体能够增大扬声器模组的后腔等效空间。同时,由于安装槽的第一开口设置于第三壁板,也即是安装槽贯穿第三壁板,且吸音模块位于第一开口内的部分与该第一开口所处的第三壁板边缘一周之间密封连接。因此,可以借助吸音壳体的壁板形成后腔的壁板,且吸音壳体的壁厚无需对扬声器模组的结构强度做出贡献,因此吸音壳体的壁厚可以制作得较小。因此,一方面,可以增大吸音壳体的内部容纳空间,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吸音壳体内部出现空间狭小部位的可能性,避免堵塞,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后腔的等效空间,增大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气结构包括但不限于通气孔和通气槽。其中,通气孔包括但不限于圆孔、方孔、椭圆孔和多边孔。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壁板包括第一壁板部分、第二壁板部分和第三壁板部分。第一壁板部分与第一壁板相接。第二壁板部分位于第一壁板部分远离第一壁板的一侧,第二壁板部分与第二壁板之间在扬声器模组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第一壁板部分与第二壁板之间在扬声器模组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第三壁板部分连接于第一壁板部分与第二壁板部分之间。这样,第二壁板部分的外表面所朝向的一侧形成避让空间,该避让空间用于避让指纹识别模组。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吸音壳体具有第五壁板,该第五壁板位于第一开口内,第五壁板的外表面与第三壁板的外表面平齐。这样,不会增大扬声器模组的体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壁板的外表面边缘设有第一导斜面,第一开口处的第三壁板的外表面边缘设有第二导斜面。第一导斜面与第二导斜面围成第一环形密封胶槽,第一环形密封胶槽内填充有密封胶。这样,通过密封胶实现了吸音壳体的位于第一开口内的部分与第一开口处的第三壁板边缘一周密封连接,此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密封胶包括但不限于UV胶、聚氨酯、硅橡胶、聚硫橡胶、氯丁橡胶和环氧树脂密封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吸音壳体具有第七壁板,第七壁板位于安装槽内。第七壁板的外表面朝向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通气结构设置于第七壁板。在一些特殊设计中,第七壁板为隔网结构,通气结构为过滤网上的网孔。这样,通过通气结构可以直接连通第一壳体内的部分后腔与吸音壳体的内部空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吸音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九壁板和第十壁板。第九壁板与第七壁板之间、以及第十壁板与第七壁板之间均相接。第九壁板和第十壁板均位于安装槽内。第九壁板的外表面与第三侧壁的内表面相对,第十壁板的外表面与第四侧壁的内表面相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九壁板与第三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与第一壳体内的部分后腔连通。通气结构也可以设置于第九壁板上。这样,第一壳体内的部分后腔可以依次经由第一间隙、第九壁板上的通气结构连通吸音壳体的内部空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十壁板与第四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该第二间隙与第一壳体内的部分后腔连通。通气结构也可以设置于第十壁板上。这样,第一壳体内的部分后腔可以依次经由第二间隙、第十壁板上的通气结构连通吸音壳体的内部空间。
在上述两种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的基础上,吸音壳体还具有与第七壁板相对的第八壁板。第八壁板位于安装槽内。第八壁板与安装槽的内壁之间还设有第三间隙。该第三间隙与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连通。在此基础上,通气结构还可以设置于该第八壁板。这样,第一壳体内的部分后腔可以依次经由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第三间隙、第八壁板上的通气结构连通吸音壳体的内部空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气结构可以设置于第七壁板、第八壁板、第九壁板和第十壁板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壁板上。且设置在这一个或者多个壁板上的通气结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阵列的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一些实现方式中,通气结构仅设置于第七壁板上,且通气结构为阵列设置的多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七壁板、第八壁板、第九壁板和第十壁板也可以为隔网结构,通气结构为隔网结构上的网孔。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壳体具有与第三壁板相对的第四壁板,第四壁板与第二壁板相接。安装槽位于第四壁板靠近第三壁板的一侧。这样,安装槽未贯穿第四壁板。
在上述实现方式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吸音壳体还包括与第五壁板相对的第六壁板。第六壁板位于安装槽内。可选的,第六壁板与第四壁板之间具有第四间隙。该第四间隙与第一壳体内的部分后腔连通。此实施例中,通气结构还可以设置于第六壁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六壁板也可以为隔网结构,通气结构为隔网结构上的网孔。这样,第一壳体内的部分后腔可以依次经由第四间隙、第六壁板上的通气结构连通吸音壳体的内部空间。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六壁板也可以与第四壁板贴合。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壳体具有与第三壁板相对的第四壁板,第四壁板与第二壁板相接;安装槽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位于第四壁板;吸音壳体的位于第二开口内的部分与第二开口处的第四壁板边缘一周密封连接。这样,进一步可以借助吸音壳体的壁板形成后腔的壁板,且吸音壳体的壁厚无需对扬声器模组的结构强度做出贡献,因此吸音壳体的壁厚可以制作得较小。因此,一方面,可以增大吸音壳体的内部容纳空间,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吸音壳体内部出现空间狭小部位的可能性,避免堵塞,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后腔的等效空间,增大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吸音壳体具有与第五壁板相对的第六壁板,第六壁板位于第二开口内,且第六壁板的外表面与第四壁板的外表面平齐。这样,不会增大扬声器模组的体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六壁板的外表面的边缘设有第三导斜面,第二开口所处的第四壁板的外表面边缘设有第四导斜面,第三导斜面与第四导斜面围合成第二环形密封胶槽。第二环形密封胶槽内填充有密封胶。这样,通过密封胶可以实现吸音壳体与第二开口所处的第四壁板边缘一周的密封连接。其中,密封胶包括但不限于UV胶(也称无影胶)、聚氨酯、硅橡胶、聚硫橡胶、氯丁橡胶和环氧树脂密封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吸音壳体的壁厚小于或者等于0.1mm。
第二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该扬声器模组包括主体部分和后腔扩容部分。
其中,主体部分包括第一壳体和内核。第一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内核设置于第一壳体内,且内核与第一壁板之间层叠,内核与第一壁板之间形成前腔。内核与第二壁板之间层叠,内核与第二壁板之间形成部分后腔。
另外,后腔扩容部分包括第二壳体、吸音壳体和吸音材料。
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并排布置且固定在一起,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与部分后腔连通。第二壳体具有与第二壁板相接的第四壁板。第二壳体上设有连通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安装槽,安装槽具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位于第四壁板。吸音壳体安装于安装槽内,吸音壳体的位于第二开口内的部分与第二开口处的第四壁板边缘一周密封连接,吸音壳体的位于安装槽内的部分设有通气结构,该通气结构连通部分后腔与吸音壳体的内部空间,吸音材料设置于吸音壳体的内部空间。
在本申请提供的扬声器模组内,由于在第二壳体上开设了安装槽。该安装槽内安装了吸音壳体,吸音壳体内设有吸音材料。因此通过该容纳有吸音材料的吸音壳体能够增大扬声器模组的后腔等效空间。同时,由于安装槽的第二开口设置于第四壁板,也即是安装槽贯穿第四壁板,且吸音模块位于第二开口内的部分与该第二开口所处的第四壁板边缘一周之间密封连接。因此,可以借助吸音壳体的壁板形成后腔的壁板,且吸音壳体的壁厚无需对扬声器模组的结构强度做出贡献,因此吸音壳体的壁厚可以制作得较小。因此,一方面,可以增大吸音壳体的内部容纳空间,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吸音壳体内部出现空间狭小部位的可能性,避免堵塞,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后腔的等效空间,增大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度。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吸音壳体的第五壁板位于安装槽内。基于此,可选的,第五壁板与第三壁板之间具有第五间隙。该第五间隙与第一壳体内的部分后腔连通。此实施例中,通气结构还可以设置于第五壁板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五壁板也可以为隔网结构,通气结构为隔网结构上的网孔。这样,第一壳体内的部分后腔可以依次经由第五间隙、第五壁板上的通气结构连通吸音壳体的内部空间。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五壁板也可以与第三壁板贴合。
第三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屏幕、背壳、电路板和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屏幕包括层叠设置的透光盖板和显示屏,背壳包括边框和背盖,透光盖板和背盖分别位于边框的两侧,透光盖板、边框和背盖围成电子设备的内部容纳空间。显示屏、电路板和扬声器模组位于内部容纳空间内,且扬声器模组的内核与电路板电连接,边框上设有出声孔,扬声器模组具有出声通道,出声通道与出声孔连通。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B-B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图4所示电子设备内扬声器模组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扬声器模组在C-C线处的立体剖视图;
图7为图5所示扬声器模组由下向上看的立体图;
图8为图6所示扬声器模组中内核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扬声器模组在D-D线处的立体剖视图;
图10为图5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扬声器模组的部分爆炸图;
图13为图11和图12所示扬声器模组内吸音模块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3所示吸音模块在E-E线处的立体剖视图;
图15为图11所示扬声器模组在F-F线处且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剖视图;
图16为图11所示扬声器模组在G-G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的立体图;
图18为图17所示扬声器模组在H-H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具有扬声器模组的一类电子设备。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的爆炸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为平板手机。具体的,电子设备100包括屏幕10、背壳20、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连接结构50、电池60、指纹识别模组70、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器件90和扬声器模组80。
可以理解的是,图1和图2以及下文相关附图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和图2以及下文各附图限定。此外,当电子设备100为一些其他形态的设备时,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不包括副电路板40、连接结构50、电池60、指纹识别模组70和USB器件90。
另外,为了方便下文各实施例的描述,建立XYZ坐标系。具体的,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屏幕1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屏幕10包括透光盖板11和显示屏12。透光盖板11与显示屏12层叠设置并固定连接。透光盖板11主要用于对显示屏12起到保护以及防尘作用。透光盖板1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玻璃。显示屏12可以采用柔性显示屏,也可以采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1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背壳20用于保护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电子器件。背壳20包括背盖21和边框22。背盖21位于显示屏12远离透光盖板11的一侧,并与透光盖板11、显示屏12层叠设置。边框22位于背盖21与透光盖板11之间,且边框22固定于背盖21上。示例性的,边框22可以通过粘胶固定连接于背盖21上。边框22也可以与背盖21为一体成型结构,即边框22与背盖21为一个整体结构。透光盖板11固定于边框22上。一些实施例中,透光盖板11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边框22上。透光盖板11、背盖21与边框22围成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空间。该内部容纳空间将显示屏12、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连接结构50、电池60、指纹识别模组70、USB器件90和扬声器模组80容纳在内。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中板23。中板23固定于边框22的内表面一周。示例地,中板23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于边框22上,中板23也可以与边框22为一体成型结构。中板23用作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骨架”,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电池60、指纹识别模组70和扬声器模组8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该中板23上。
当电子设备100不包括中板23时,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电池60、指纹识别模组70和扬声器模组8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显示屏12朝向背盖21的表面。
主电路板30用于集成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例如可以为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DDR)以及通用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一些实施例中,主电路板30与显示屏12电连接,主电路板30用于控制显示屏12显示图像或视频。
主电路板3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主电路板30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还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这里,FR-4是一种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Rogers介质板为一种高频板。
副电路板40用于集成天线(比如5G天线)射频前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器件、振子等电子元器件。
副电路板4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副电路板40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还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
副电路板40通过连接结构50与主电路板30电连接,以实现副电路板40与主电路板30之间的数据、信号传输。其中,连接结构50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结构50也可以为导线或者漆包线。
电池60位于主电路板30与副电路板40之间。电池60用于向电子设备100内诸如显示屏12、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指纹识别模组70和扬声器模组80等电子器件提供电量。一些实施例中,中板23朝向背盖21的表面设有电池安装槽23a,电池60安装于该电池安装槽23a内。
指纹识别模组70、副电路板40、电池60并排布置于XY平面内,且指纹识别模组70与副电路板40位于电池60的同一侧。一些实施例中,副电路板40上设有避让缺口a,指纹识别模组70设置于该避让缺口a内。指纹识别模组70用于识别由屏幕10远离背盖21的表面输入的指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70可以固定于中板23朝向背盖21的表面。中板23上对应指纹识别模组70的位置设有开口23b,指纹识别模组70能够通过该开口23b识别到由屏幕10远离背盖21的表面输入的指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70与副电路板40电连接,此时,指纹识别模组70可以通过副电路板40向主电路板30发送识别的指纹信号。进一步地,主电路板30根据该指纹信号控制显示屏12显示图像、视频或者控制执行其他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70也可以直接与主电路板30通过FPC、导线、漆包线等连接结构电连接。
USB器件90连接于副电路板40上。USB器件90为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器件。具体的,USB器件90可以为Mini USB器件、Micro USB器件,USBTypeC器件等。USB器件90用于经由边框22上的插口22b连接充电器以向电子设备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还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USB器件90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等。
扬声器模组80用于将音乐、语音等音频电信号还原成声音,能够支持音频外放的功能。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80与副电路板40电连接。此时,主电路板30发送的音频电信号经由副电路板40传送至扬声器模组80,并进一步通过扬声器模组80转换成声音信号输出。具体的,扬声器模组80具有出声通道80a。扬声器模组80输出的声音信号由该出声通道80a输出。请参阅图1和图2,边框22上设有出声孔22a。该出声孔22a与出声通道80a连通。出声通道80a输出的声音信号进一步由该出声孔22a输出至电子设备100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80也可以直接与主电路板30通过FPC、导线、漆包线等连接结构电连接。
扬声器模组80包括主体部分81、后腔扩容部分82和保护盖板部分83。
主体部分81为扬声器模组80的核心部分,主体部分81内设有内核。由于内核的形状通常呈规则的长方体形状,因此受内部内核的形状影响,主体部分81的形状通常也呈规则的长方体形状。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在A-A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在B-B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主体部分81与指纹识别模组70、副电路板40并排布置于XY平面内。
后腔扩容部分82位于主体部分81的一侧,后腔扩容部分82用于扩大扬声器模组80的后腔体积。后腔扩容部分82与USB器件90并排布置于XY平面内。后腔扩容部分82的部分位于指纹识别模组70远离透光盖板11的一侧。受副电路板40、USB器件90、指纹识别模组70等器件的挤压,后腔扩容部分82的形状不规则。
保护盖板部分83用于填充背盖21与集成有电子器件的副电路板40之间的间隙,以保证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紧凑性,并在电子设备100开盖(主要指打开背盖21)维修时,遮挡并保护副电路板40以及副电路板40上的电子元器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80也可以不包括保护盖板部分83。
具体的,以下对图1-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内的扬声器模组80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5,图5为图1-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内扬声器模组80的立体图。扬声器模组80包括主体部分81、后腔扩容部分82和保护盖板部分83。
主体部分81近似呈规则的长方体形状。请参阅图6,图6为图5所示扬声器模组80在C-C线处的立体剖视图。主体部分81包括第一壳体811和内核812。
第一壳体811包括第一壁板811a、第二壁板811b和第一侧框811c。第一壁板811a、第二壁板811b和第一侧框811c共同围成第一壳体811的内部空间。
第一壁板811a近似为平板。在将扬声器模组80应用于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内时,第一壁板811a的外表面朝向图2中的中框23。其中,第一壁板811a的外表面是指第一壁板811a远离第一壳体811的内部空间的表面。
第二壁板811b与第一壁板811a相对。第二壁板811b近似为平板。在将扬声器模组80应用于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内时,第二壁板811b的外表面朝向图2中的背盖21。其中,第二壁板811b的外表面是指第二壁板811b远离第一壳体811的内部空间的表面。
第一侧框811c位于第一壁板811a与第二壁板811b之间,且第一侧框811c围绕第一壁板811a的边缘一周与第二壁板811b的边缘一周设置。
请参阅图7,图7为图5所示扬声器模组80由下向上看的立体图。第一侧框811c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811c1和第二侧壁811c2。
在将扬声器模组80应用于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内时,第一侧壁811c1的外表面朝向图2中的边框22的下边沿,第二侧壁811c2的外表面朝向图2中的电池60。其中,第一侧壁811c1的外表面是指第一侧壁811c1远离第一壳体811的内部空间的表面,第二侧壁811c2的外表面是指第二侧壁811c2远离第一壳体811的内部空间的表面。
请返回参阅图6,内核812为扬声器模组80内用于产生声音的核心元件。内核812设置于第一壳体811内。也就是说,内核812设置于第一壳体811的内部容纳空间内。内核812与第一壁板811a之间层叠,内核812与第一壁板811a之间形成前腔C1。扬声器模组80的出声通道80a设置于第一侧框811c上。具体的,出声通道80a设置于第一侧框811c的第一侧壁811c1(请参阅图7)上。出声通道80a与该前腔C1连通。
内核812与第二壁板811b之间层叠,内核812与第二壁板811b之间形成部分后腔C2。
请参阅图8,图8为图6所示扬声器模组80中内核81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内核812包括振膜8121以及设置于振膜8121的一侧的驱动装置8122。在将该内核812应用于图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80内时,前腔C1形成于振膜8121与第一壁板811a之间。驱动装置8122位于振膜8121远离前腔C1的一侧。驱动装置8122用于驱动振膜8121振动,以推动前腔C1内的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请参阅图9,图9为图5所示扬声器模组80在D-D线处的立体剖视图。前腔C1内的空气流动线路参见图9中的箭头所示路径。
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装置8122包括但不限于电动式(即动圈式)驱动装置、静电式(即电容式)驱动装置、电磁式(即舌簧式)驱动装置或者压电式(即晶体式)驱动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8122为动圈式驱动装置。具体地,请参阅图8,驱动装置8122包括与振膜8121固定连接的音圈8122a、设置于振膜8121一侧的磁路系统8122b,以及用于安装振膜8121和磁路系统8122b的框架8122c。音圈8122a在通电后产生感应磁场,从而受到磁路系统8122b的磁力作用发生位移,以驱动振膜8121产生振动。
请返回参阅图6,后腔扩容部分82包括第二壳体821。第二壳体821包括第三壁板821a、第四壁板821b和第二侧框821c。
第三壁板821a与第一壁板811a相接。在将扬声器模组80应用于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内时,第三壁板821a的外表面朝向图2中的中框23。其中,第三壁板821a的外表面是指第三壁板821a远离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C3的表面。
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壁板821a为阶梯板。第三壁板821a的外表面所朝向的一侧形成第一避让空间M(请参阅图7),该第一避让空间M用于避让图2中的指纹识别模组7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壁板821a也可以为其他合适的板状结构。
第四壁板821b与第三壁板821a相对,且第四壁板821b与第二壁板811b相接。在将扬声器模组80应用于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内时,第四壁板821b的外表面朝向图2中的背盖21。其中,第四壁板821b的外表面是指第四壁板821b远离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C3的表面。
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壁板821b的外表面与第二壁板811b的外表面平齐。这样,扬声器模组80能够与背盖21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以保证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紧凑性。
第二侧框821c位于第三壁板821a与第四壁板821b之间,且第二侧框821c围绕第三壁板821a的边缘一周与第四壁板821b的边缘一周设置。
请参阅图7,第二侧框821c包括相对的第三侧壁821c1和第四侧壁821c2。第三侧壁821c1与第一壳体811的第一侧壁811c1相接,第四侧壁821c2与第一壳体811的第二侧壁811c2相接。在将扬声器模组80应用于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内时,第三侧壁821c1的外表面朝向图2中的边框22的下边沿,第四侧壁821c2的外表面朝向图2中的电池60。其中,第三侧壁821c1的外表面是指第三侧壁821c1远离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的表面,第四侧壁821c2的外表面是指第四侧壁821c2远离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的表面。
一些实施例中,第四侧壁821c2的外表面与第二侧壁811c2的外表面近似平齐。这样,扬声器模组80能够与图2中电池60的表面紧密贴合,以保证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紧凑性。
受副电路板40、USB器件90等器件沿Y轴方向的挤压,后腔扩容部分82沿Y轴方向的宽度W2小于主体部分81沿Y轴方向的宽度W1,第三侧壁821c1所朝向的一侧形成第二避让空间N(参见图7),该第二避让空间N用于避让图2中的副电路板40和USB器件90。
第三壁板821a、第四壁板821b和第二侧框821c共同围成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C3。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C3与主体部分81的部分后腔C2连通,以增大扬声器模组80的后腔体积,从而能够提升扬声器模组80的低频响度。受副电路板40、USB器件90、指纹识别模组70等器件的挤压,后腔扩容部分82呈不规则形状。也就是说,第二壳体821的外部轮廓呈不规则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后腔扩容部分82的形状不限于图5-图7所示形状,在其他电子设备100中,后腔扩容部分82还可能受其他电子器件的影响,而呈其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图5-图7仅示出了一种后腔扩容部分82的结构示例,这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制。
在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的基础上,为了降低扬声器模组80的组成结构复杂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图10为图5所示的扬声器模组80的爆炸图。第一壁板811a、第三壁板821a、第一侧框811c和第二侧框821c成型为一个整体,该整体在下文称为前壳K1。第二壁板811b和第四壁板821b成型为一个整体,该整体在下文称为前壳K2。这样,前壳K1与后壳K2对合装配形成扬声器模组80的壳体,能够同时兼顾装配效率和装配难度。
前壳K1和后壳K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和塑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壳K1和后壳K2均包括金属中板以及设置于金属中板的边缘的塑胶边框。
在上述实施例中,金属中板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铝合金和镁铝合金等等。金属的硬度较大,有利于减小前壳K1和后壳K2的中部区域的厚度,增大第一壳体811的内部空间和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在Z轴方向上的高度。金属中板与塑胶边框可以通过胶粘、卡接、螺纹连接、模内注塑(in-mold decoration,IMD)等工艺固定在一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中板与塑胶边框通过IMD工艺固定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胶材或其他用于实现连接的耗材。前壳K1的塑胶边框可以通过超声焊接工艺与后壳K2的塑胶边框直接压合在一起,以避免使用胶材或其他用于实现连接的耗材。
在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扬声器模组80的低频响度,可以在部分后腔C2与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C3之间设置隔网以及用于支撑该隔网的支撑部件,并在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C3灌装吸音颗粒(图中未示出)。该吸音颗粒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三聚氰胺类、沸石颗粒、玻璃纤维、活性炭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由此通过吸音颗粒增大后腔的等效空间,从而提升扬声器模组80的低频响度。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可知,第二壳体821呈不规则形状,且该第二壳体821的壁板为塑胶板或者用于保证结构强度的金属板制作。在此基础上,第二壳体821的壁厚通常较厚(通常在0.15mm以上),导致在相同外部轮廓体积的前提下,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较小,容易存在空间狭小的部分,若在该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C3灌装吸音颗粒,吸音颗粒容易堵塞该狭小部分的入口,导致该狭小部分不能得到利用,由此不能充分利用该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C3。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1和图12,图11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80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扬声器模组80的部分爆炸图。本实施例所示的扬声器模组80与图6所示的扬声器模组80的区别点在于:在后腔扩容部分82的第二壳体821上设置了安装槽822。安装槽822连通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安装槽822具有第一开口822a,该第一开口822a设置于第三壁板821a上。安装槽822内安装了吸音模块823。
请参阅图13和图14,图13为图11和图12所示扬声器模组80内吸音模块823的立体图,图14为图13所示吸音模块823在E-E线处的立体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吸音模块823包括吸音壳体8231和吸音材料8232。
吸音壳体8231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具体的,该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铁、铜、铝、铝合金、镁铝合金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吸音壳体8231的壁厚可以小于或者等于0.1mm。这样,吸音壳体8231的壁厚较小,能够在吸音壳体8231的外部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容纳空间。
吸音材料8232设置于吸音壳体8231内。吸音材料8232可以为吸音颗粒,也可为吸音块(也即是由吸音材料制作成的块状结构)。该吸音颗粒和吸音块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三聚氰、沸石、玻璃纤维、活性炭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吸音材料8232为吸音颗粒。在此基础上,请参阅图13,吸音壳体8231上设有灌装口8233,吸音颗粒可以由该灌装口8233灌装至吸音壳体8231内。灌装口8233上安装有密封盖8234,该密封盖8234用于封堵该灌装口823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吸音颗粒的灌装,灌装口8233的面积需设置得较大。在一些实施例中,灌装口8233覆盖吸音壳体8231的一个侧面的整个区域,并通过密封盖8234形成吸音壳体8231的该侧壁板。举例说明,请参阅图13,吸音壳体8231具有第七壁板8231c,灌装口8233可以覆盖第七壁板8231c所处的整个区域,并通过密封盖8234形成该第七壁板8231c。这样,灌装口8233的区域较大,内部无灌装死角,能够降低吸音颗粒的灌装难度,减小扬声器模组80的加工工艺复杂度。
吸音壳体8231安装于安装槽822内。具体的,请参阅图11和图15,图15为图11所示扬声器模组80在F-F线处且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剖视图,在本剖视图中,吸音模块823未剖开。吸音壳体8231的位于第一开口822a内的部分与第一开口822a所处的第三壁板边缘一周密封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吸音壳体8231具有第五壁板8231a。第五壁板8231a为封闭板。也就是说,第五壁板8231a内无连通内外两侧的孔洞。在将吸音壳体8231安装于安装槽822内时,请参阅图15,第五壁板8231a位于第一开口822a内。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壁板8231a的外表面与第三壁板821a的外表面平齐。此处,“平齐”并非限于两个平面之间的平齐,还包括两个曲面或者阶梯面之间的平齐。
比如,第三壁板821a的外表面为阶梯面。
具体的,请参阅图15,第三壁板821a包括第一壁板部分821a1、第二壁板部分821a2和第三壁板部分821a3。第一壁板部分821a1与第一壳体811的第一壁板811a相接。第二壁板部分821a2位于第一壁板部分821a1远离第一壁板811a的一侧。第二壁板部分821a2与第一壳体811的第二壁板811b之间在扬声器模组80的厚度方向(也即是Z轴方向)上的距离小于第一壁板部分821a1与第二壁板811b之间在Z轴方向上的距离。第三壁板部分821a3连接于第一壁板部分821a1与第二壁板部分821a2之间。这样,第二壁板部分821a2的外表面所朝向的一侧形成前述第一避让空间M(请参阅图7)。第一壁板部分821a1的外表面、第二壁板部分821a2的外表面和第三壁板部分821a3的外表面拼接形成阶梯面。
第五壁板8231a的外表面为阶梯面。
具体的,请参阅图13和图14,第五壁板8231a包括第四壁板部分8231a1、第五壁板部分8231a2和第六壁板部分8231a3。第四壁板部分8231a1的外表面、第五壁板部分8231a2的外表面和第六壁板部分8231a3的外表面拼接形成阶梯面。
第五壁板8231a的外表面与第三壁板821a的外表面平齐,是指,第四壁板部分8231a1的外表面与第一壁板部分821a1的外表面平齐,第五壁板部分8231a2的外表面与第二壁板部分821a2的外表面平齐,第六壁板部分8231a3的外表面与第三壁板部分821a3的外表面平齐。这样,不会增大扬声器模组80的体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吸音壳体8231与第一开口822a所处的第三壁板边缘一周密封连接,可以采用密封圈实现密封连接,也可以采用密封胶实现密封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第五壁板8231a的外表面的边缘设有第一导斜面,第一开口822a所处的第三壁板的外表面边缘设有第二导斜面,第一导斜面与第二导斜面围合成第一环形密封胶槽D1(图15仅示出了第一环形密封胶槽D1的一部分)。第一环形密封胶槽D1内填充有密封胶(图中未示出)。这样,通过密封胶可以实现吸音壳体8231与第一开口822a所处的第三壁板边缘一周的密封连接。
其中,密封胶包括但不限于UV胶(也称无影胶)、聚氨酯、硅橡胶、聚硫橡胶、氯丁橡胶和环氧树脂密封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请继续参阅图15,吸音壳体8231的位于安装槽822内的部分设有通气结构8235。通气结构8235包括但不限于通气孔和通气槽。其中,通气孔包括但不限于圆孔、方孔、椭圆孔和多边孔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气结构8235连通第一壳体811内的部分后腔与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空间。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第七壁板8231c为刚性结构,第七壁板8231c位于安装槽822内。第七壁板8231c的外表面朝向第一壳体811的内部空间。其中,第七壁板8231c的外表面是指第七壁板8231c远离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空间的表面。通气结构8235设置于该第七壁板8231c。在一些特殊设计中,第七壁板8231c为隔网结构,通气结构8235为过滤网上的网孔。这样,通过通气结构8235可以直接连通第一壳体811内的部分后腔与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空间。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吸音壳体8231具有相对的第九壁板8231e和第十壁板8231f。第九壁板8231e与第七壁板8231c之间、以及第十壁板8231f与第七壁板8231c之间均相接。在将该吸音壳体8231应用于扬声器模组80内时,请参阅图11和图16,图16为图11所示扬声器模组80在G-G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第九壁板8231e和第十壁板8231f均位于安装槽822内。第九壁板8231e的外表面与第三侧壁821c1的内表面相对,第十壁板8231e的外表面与第四侧壁821c2的内表面相对。
一些实施例中,第九壁板8231e与第三侧壁821c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a1,该第一间隙a1与第一壳体811内的部分后腔连通。通气结构8235也可以设置于第九壁板8231e上。这样,第一壳体811内的部分后腔可以依次经由第一间隙a1、第九壁板8231e上的通气结构8235连通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空间。
一些实施例中,第十壁板8231e与第四侧壁821c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a2,该第二间隙a2与第一壳体811内的部分后腔连通。通气结构8235也可以设置于第十壁板8231e上。这样,第一壳体811内的部分后腔可以依次经由第二间隙a2、第十壁板8231e上的通气结构8235连通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空间。
在上述两种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3和图14,吸音壳体8231还具有与第七壁板8231c相对的第八壁板8231d。第八壁板8231d位于安装槽822内。第八壁板8231d与安装槽822的内壁之间还设有第三间隙(图中未示出)。该第三间隙与第一间隙a1和/或第二间隙a2连通。在此基础上,通气结构8235还可以设置于该第八壁板8231d。这样,第一壳体811内的部分后腔可以依次经由第一间隙a1和/或第二间隙a2、第三间隙、第八壁板8231d上的通气结构8235连通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空间。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通气结构8235可以设置于第七壁板8231c、第八壁板8231d、第九壁板8231e和第十壁板8231f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壁板上。且设置在这一个或者多个壁板上的通气结构823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阵列的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图13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通气结构8235仅设置于第七壁板8231c上,且通气结构8235为阵列设置的多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七壁板8231c、第八壁板8231d、第九壁板8231e和第十壁板8231f也可以为隔网结构,通气结构8235为隔网结构上的网孔。
进一步的,安装槽822可以贯穿第二壳体821的第四壁板821b,也可以不贯穿第二壳体821的第四壁板821b,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槽822不贯穿第四壁板821b。在此基础上,请参阅图13和图14,吸音壳体8231还包括与第五壁板8231a相对的第六壁板8231b。第六壁板8231b位于安装槽822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第六壁板8231b与第四壁板821b之间具有第四间隙。该第四间隙与第一壳体811内的部分后腔连通。此实施例中,通气结构8235还可以设置于第六壁板8231b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六壁板8231b也可以为隔网结构,通气结构8235为隔网结构上的网孔。这样,第一壳体811内的部分后腔可以依次经由第四间隙、第六壁板8231b上的通气结构8235连通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空间。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六壁板8231b也可以与第四壁板821b贴合。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和图18,图1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80的立体图,图18为图17所示扬声器模组80在H-H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与图16所示扬声器模组80之间的区别在于:安装槽822具有第二开口822b。第二开口822b位于第四壁板821b。也即是,安装槽822贯穿第四壁板821b。吸音壳体8231的位于第二开口822b内的部分与第二开口822b处的第四壁板边缘一周密封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和图18,第六壁板8231b为封闭板。也就是说,第六壁板8231b内无连通内外两侧的孔洞。第六壁板8231b位于第二开口822b内。一些实施例中,第六壁板8231b的外表面与第四壁板821b的外表面平齐。这样,不会增大扬声器模组80的体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吸音壳体8231与第二开口822b所处的第四壁板边缘一周密封连接,可以采用密封圈实现密封连接,也可以采用密封胶实现密封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和图18,第六壁板8231b的外表面的边缘设有第三导斜面,第二开口822b所处的第四壁板的外表面边缘设有第四导斜面,第三导斜面与第四导斜面围合成第二环形密封胶槽D2。第二环形密封胶槽D2内填充有密封胶(图中未示出)。这样,通过密封胶可以实现吸音壳体8231与第二开口822b所处的第四壁板边缘一周的密封连接。其中,密封胶包括但不限于UV胶(也称无影胶)、聚氨酯、硅橡胶、聚硫橡胶、氯丁橡胶和环氧树脂密封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822可以仅贯穿第四壁板821b,而不贯穿第三壁板821a。也即是,第二壳体821上仅存在第二开口822b,不存在第一开口822a,安装槽822位于第三壁板821a靠近第四壁板821b的一侧。这样,吸音壳体8231的第五壁板8231a位于安装槽822内。在此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五壁板8231a与第三壁板821a之间具有第五间隙。该第五间隙与第一壳体811内的部分后腔连通。此实施例中,通气结构8235还可以设置于第五壁板8231a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五壁板8231a也可以为隔网结构,通气结构8235为隔网结构上的网孔。这样,第一壳体811内的部分后腔可以依次经由第五间隙、第五壁板8231a上的通气结构8235连通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空间。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五壁板8231a也可以与第三壁板821a贴合。
在本申请提供的扬声器模组80内,由于在第二壳体821上开设了安装槽822。该安装槽822内安装了吸音模块823。通过该吸音模块823能够增大扬声器模组80的后腔等效空间。同时,由于安装槽822贯穿第三壁板821a和第四壁板821b中的至少一个,吸音模块823位于安装槽822的开口内的部分与该开口所处的壁板边缘一周之间密封连接。因此,可以借助吸音壳体8231的壁板形成后腔的壁板,且吸音壳体8231的壁厚可以制作得较小。因此,一方面,可以增大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容纳空间,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吸音壳体8231内部出现空间狭小部位的可能性,避免堵塞,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后腔的等效空间,增大扬声器模组80的低频响度。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包括如上实施例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分(81)和后腔扩容部分(82);
所述主体部分(81)包括第一壳体(811)和内核(812);所述第一壳体(811)具有相对的第一壁板(811a)和第二壁板(811b),所述内核(812)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811)内,且所述内核(812)与所述第一壁板(811a)之间层叠,所述内核(812)与所述第一壁板(811a)之间形成前腔(C1);所述内核(812)与所述第二壁板(811b)之间层叠,所述内核(812)与所述第二壁板(811b)之间形成部分后腔(C2);
所述后腔扩容部分(82)包括第二壳体(821)、吸音壳体(8231)和吸音材料(8232);所述第二壳体(821)与所述第一壳体(811)并排布置且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与所述部分后腔(C2)连通;所述第二壳体(821)具有与所述第一壁板(811a)相接的第三壁板(821a);所述第二壳体(821)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的安装槽(822),所述安装槽(822)具有第一开口(822a),所述第一开口(822a)位于所述第三壁板(821a);所述吸音壳体(823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822)内,所述吸音壳体(8231)与所述第三壁板(821a)边缘一周密封连接,所述吸音壳体(8231)的位于所述安装槽(822)内的部分设有通气结构(8235),所述通气结构(8235)连通所述部分后腔(C2)与所述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空间,所述吸音材料(8232)设置于所述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壁板(821a)包括第一壁板部分(821a1)、第二壁板部分(821a2)和第三壁板部分(821a3);
所述第一壁板部分(821a1)与所述第一壁板(811a)相接;
所述第二壁板部分(821a2)位于所述第一壁板部分(821a1)远离所述第一壁板(811a)的一侧,所述第二壁板部分(821a2)与所述第二壁板(811b)之间在所述扬声器模组(8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壁板部分(821a1)与所述第二壁板(811b)之间在所述扬声器模组(80)的厚度方向上的距离;
所述第三壁板部分(821a3)连接于所述第一壁板部分(821a1)与所述第二壁板部分(821a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壳体(8231)具有第五壁板(8231a),所述第五壁板(8231a)位于所述第一开口(822a)内,所述第五壁板(8231a)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三壁板(821a)的外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壁板(8231a)的外表面边缘设有第一导斜面,所述第一开口(822a)处的第三壁板(821a)的外表面边缘设有第二导斜面;
所述第一导斜面与所述第二导斜面围成第一环形密封胶槽(D1),所述第一环形密封胶槽(D1)内填充有密封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密封胶包括但不限于UV胶、聚氨酯、硅橡胶、聚硫橡胶、氯丁橡胶和环氧树脂密封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821)具有与所述第三壁板(821a)相对的第四壁板(821b),所述第四壁板(821b)与所述第二壁板(811b)相接;所述安装槽(822)位于所述第四壁板(821b)靠近所述第三壁板(821a)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821)具有与所述第三壁板(821a)相对的第四壁板(821b),所述第四壁板(821b)与所述第二壁板(811b)相接;所述安装槽(822)具有第二开口(822b),所述第二开口(822b)位于所述第四壁板(821b);
所述吸音壳体(8231)的位于所述第二开口(822b)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开口(822b)处的第四壁板(821b)边缘一周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壳体(8231)具有第六壁板(8231a),所述第六壁板(8231a)位于所述第二开口(822b)内,且所述第六壁板(8231a)的外表面与所述第四壁板(821b)的外表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壳体(8231)具有第七壁板(8231c),所述第七壁板(8231c)的外表面朝向所述第一壳体(811)的内部空间,所述通气结构(8235)设置于所述第七壁板(8231c)。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壳体(8231)具有相对的第九壁板(8231e)和第十壁板(8231f),所述第九壁板(8231e)与所述第七壁板(8231c)之间、所述第十壁板(8231f)与所述第七壁板(8231c)之间均相接,所述第二壳体(821)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壁(821c1)和第四侧壁(821c2);
所述第九壁板(8231e)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三侧壁(821c1)的内表面相对,所述第十壁板(8231f)的外表面与所述第四侧壁(821c2)的内表面相对;
所述第九壁板(8231e)与所述第三壁板(821a)之间具有第一间隙(a1),所述第一间隙(a1)与所述部分后腔(C2)连通,所述通气结构(8235)还设置于所述第九壁板(8231e),和/或,所述第十壁板(8231f)与所述第四壁板(821b)之间具有第二间隙(a2),所述第二间隙(a2)与所述部分后腔(C2)连通,所述通气结构(8235)还设置于所述第十壁板(8231f)。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壳体(8231)还具有与所述第七壁板(8231c)相对的第八壁板(8231d),所述第八壁板(8231d)与所述安装槽(822)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a1)和/或所述第二间隙(a2)连通,所述通气结构(8235)还设置于所述第八壁板(8231d)。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壳体(8231)的壁厚小于或者等于0.1mm。
13.一种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分(81)和后腔扩容部分(82);
所述主体部分(81)包括第一壳体(811)和内核(812);所述第一壳体(811)具有相对的第一壁板(811a)和第二壁板(811b),所述内核(812)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811)内,且所述内核(812)与所述第一壁板(811a)之间层叠,所述内核(812)与所述第一壁板(811a)之间形成前腔(C1);所述内核(812)与所述第二壁板(811b)之间层叠,所述内核(812)与所述第二壁板(811b)之间形成部分后腔(C2);
所述后腔扩容部分(82)包括第二壳体(821)、吸音壳体(8231)和吸音材料(8232);所述第二壳体(821)与所述第一壳体(811)并排布置且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与所述部分后腔(C2)连通;所述第二壳体(821)具有与所述第二壁板(811b)相接的第四壁板(821b);所述第二壳体(821)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壳体(821)的内部空间的安装槽(822),所述安装槽(822)具有第二开口(822b),所述第二开口(822b)位于所述第四壁板(821b);所述吸音壳体(823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822)内,所述吸音壳体(8231)与所述第四壁板(821b)边缘一周密封连接,所述吸音壳体(8231)的位于所述安装槽(822)内的部分设有通气结构(8235),所述通气结构(8235)连通所述部分后腔(C2)与所述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空间,所述吸音材料(8232)设置于所述吸音壳体(8231)的内部空间。
14.一种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屏幕(10)、背壳(20)、电路板和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
所述屏幕(10)包括层叠设置的透光盖板(11)和显示屏(12),所述背壳(20)包括边框(22)和背盖(21),所述透光盖板(11)和所述背盖(21)分别位于所述边框(22)的两侧,所述透光盖板(11)、所述边框(22)和所述背盖(21)围成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空间;
所述显示屏(12)、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扬声器模组(80)位于所述内部容纳空间内,且所述扬声器模组(80)的内核(812)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边框(22)上设有出声孔(22a),所述扬声器模组(80)具有出声通道(80a),所述出声通道(80a)与所述出声孔(22a)连通。
CN202110560576.3A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4383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0576.3A CN113438342B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0576.3A CN113438342B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8342A true CN113438342A (zh) 2021-09-24
CN113438342B CN113438342B (zh) 2022-07-01

Family

ID=77802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60576.3A Active CN113438342B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834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532103A (ja) * 2019-05-15 2022-07-13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スピーカ及び端末機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5198A (zh) * 2018-02-24 2018-06-2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430014A (zh) * 2018-02-11 2018-08-2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09819373A (zh) * 2018-12-27 2019-05-28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WO2020103301A1 (zh) * 2018-11-23 2020-05-2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111954128A (zh) * 2020-08-07 2020-11-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0228472A1 (zh) * 2019-05-15 2020-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WO2021000153A1 (zh) *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2486709U (zh) * 2020-06-29 2021-02-05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0014A (zh) * 2018-02-11 2018-08-2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08235198A (zh) * 2018-02-24 2018-06-2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0103301A1 (zh) * 2018-11-23 2020-05-2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109819373A (zh) * 2018-12-27 2019-05-28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WO2020228472A1 (zh) * 2019-05-15 2020-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WO2021000153A1 (zh) *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212486709U (zh) * 2020-06-29 2021-02-05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11954128A (zh) * 2020-08-07 2020-11-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532103A (ja) * 2019-05-15 2022-07-13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スピーカ及び端末機器
JP7350889B2 (ja) 2019-05-15 2023-09-26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スピーカ及び端末機器
US11924620B2 (en) 2019-05-15 2024-03-05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Speaker and terminal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8342B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01109U (zh) 电子设备
CN112995378B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US928584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69988B (zh) 电子设备
CN107547997B (zh)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75723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electronic part and earphone jack assembly
CN114401477B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2257879A1 (zh) 电子设备
CN114501258A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438342B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TW200533219A (en) Speaker module frame, speaker module therewith, and electrical device with the speaker module
CN114338881A (zh) 终端设备
CN107071661B (zh) 发声装置模组和电子产品
CN107770648A (zh) 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1835898A (zh) 电子设备
CN11666892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49784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665624B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6647800A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002603A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047057U (zh) 一种楼宇对讲室外机的散热结构
CN113365170A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6761122B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20798531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9351897U (zh) 一种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3

Address after: 100095 floors 2-14, building 3, yard 5, honeysuck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pplicant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