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2603A -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2603A
CN115002603A CN202111130126.7A CN202111130126A CN115002603A CN 115002603 A CN115002603 A CN 115002603A CN 202111130126 A CN202111130126 A CN 202111130126A CN 115002603 A CN115002603 A CN 115002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sound
wall
speak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01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江
王传果
魏志恒
邱志强
吴琪
叶千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01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26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2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26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内核、第一至第二透气隔离件。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第一壳体部分围成第一腔体,第一壳体部分具有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内核设置于第一腔体内,内核与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层叠设置,内核与第二壁板限定出部分后腔;第二壳体部分围成第二腔体;第一透隔离件的至少部分位于部分后腔,第一透气隔离件的背离内核的一侧与后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吸音腔;第二透气隔离件位于第二腔体内,第二腔体具有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二吸音腔和第二气腔,第二吸音腔和第一吸音腔内均填充有吸音材料。根据本申请的扬声器模组,可提高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应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扬声器模组用于将音乐、语音等音频电信号还原成声音,具有能够支持音频外放的功能,因此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发展,人们对扬声器模组的音频体验有了更高的需求。较高的低频响度,会带来更好的音频体验。而影响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度的关键因素是后腔的体积大小,后腔的体积越大,低频响度会越高。但是,在电子设备的薄型化和微型化的趋势下,后腔的体积受到了限制,这将导致扬声器模组的音频体验难以得到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能够有利于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该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内核、第一透气隔离件和第二透气隔离件。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第一壳体部分围成第一腔体,第一壳体部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内核设置于第一腔体内,内核与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层叠设置,内核与第一壁板限定出前腔,内核与第二壁板限定出部分后腔;第二壳体部分固定于第一壳体部分的周向一侧,第二壳体部分围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和部分后腔连通以形成后腔;第一透气隔离件位于后腔内,第一透气隔离件至少位于部分后腔,第一透气隔离件与内核层叠且间隔开设置,第一透气隔离件的背离内核的一侧形成第一吸音腔,第一透气隔离件的位于部分后腔内的部分与内核之间形成第一气腔;第二透气隔离件位于第二腔体内,第二腔体具有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的两侧的第二吸音腔和第二气腔,第二吸音腔和第一吸音腔内均填充有吸音材料,第二气腔与第一气腔连通以形成气体腔体。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通过设置第二透气隔离件以将第二腔体内的空间隔出第二吸音腔和第二气腔,通过设置第一透气隔离件以将部分后腔内的空间隔出第一吸音腔的至少部分和第一气腔,并且在第一吸音腔和第二吸音腔内分别填充吸音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后腔内吸音材料的填充率,增加扬声器模组的虚拟后腔,提高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应效果,提升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并且,由于第一透气隔离件和第二透气隔离件的阻挡作用,第一吸音腔和第二吸音腔相互独立,这样可以避免第一吸音腔和第二吸音腔内的材料进入到气体腔体内的狭窄间隙内而产生卡粉、堵塞的问题,也可以避免第二吸音腔内的吸音材料进入到第一吸音腔内,以防止吸音材料卡粉、堵塞第二吸音腔的靠近第二腔体的一端的问题,还可以避免吸音材料在内核工作产生的振动的带动下的窜动,从而有利于部分后腔与第二腔体的空气流通,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声学一致性和工作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部分包括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第三壁板的外表面的朝向与第一壁板的外表面的朝向一致,第四壁板的外表面的朝向与第二壁板的外表面的朝向一致;第二透气隔离件、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层叠设置。这样,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两侧的第二气腔、第二吸音腔与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也是层叠的,可使得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气腔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与第四壁板之间,第二吸音腔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与第三壁板之间。通过使得第二气腔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与第四壁板之间,第二吸音腔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与第三壁板之间,可以便于第二气腔与第一气腔的连通,从而有利于部分后腔和第二腔体的空气流通。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透气隔离件连接在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之间,并且第二气腔位于第二吸音腔和部分后腔之间。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壁板与第四壁板共面设置。由于第二壁板与第四壁板共面设置,因此在第二壁板的厚度与第四壁板的厚度一致的情况下,第二壁板的外表面与第四壁板的外表面共面设置,使得扬声器模组能够与背盖朝向屏幕的表面紧密贴合,以保证电子设备的结构紧凑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壁板和第三壁板共面设置。由于第一壁板和第三壁板共面设置,因此在第一壁板的厚度与第三壁板的厚度一致的情况下,第一壁板的外表面与第三壁板的外表面共面设置,使得扬声器模组能够与显示屏或中板的朝向背盖的表面紧密贴合,以保证电子设备的结构紧凑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透气隔离件整体位于部分后腔内。这样设置,不但结构简单,而且便于第一透气隔离件的安装。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透气隔离件与第四壁板之间形成第二气腔,第二透气隔离件与第三壁板之间形成第二吸音腔。这样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增大第二吸音腔的体积,以便于第二吸音腔内填充更多的吸音材料,提高吸音材料的填充率,进而提高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应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大第二气腔的体积,从而便于第二腔体与部分后腔的空气的充分流通。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透气隔离件的部分位于第二腔体内。这样,第一透气隔离件的位于部分后腔内的部分与第二壁板以及第一透气隔离件的位于第二腔体内的部分与第四壁板之间可形成第二吸音腔,从而有利于增大第一吸音腔的体积,进而提高第一吸音腔内吸音材料的填充量,有利于提高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应,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透气隔离件的位于第二腔体的部分与第二透气隔离件之间形成部分第二气腔。具体的,在第四壁板所在的平面内,第一透气隔离的位于第二腔体内的部分的正投影与第二透气隔离件的正投影的一部分重合。这样,第一透气隔离件的位于第二腔体的部分与第二透气隔离件之间形成部分第二气腔。从而更加有利于部分后腔与第二腔体内的空气流通。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第四壁板所在的平面内,第一透气隔离的位于第二腔体内的部分的正投影与第二透气隔离件的正投影的完全重合。这样,第一透气隔离件的位于第二腔体的部分与第二透气隔离件之间形成整个第二气腔。从而更加有利于部分后腔与第二腔体内的空气流通。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四壁板上开设有平衡孔,平衡孔连通后腔与壳体外侧。这样设置,壳体外侧的气体可以通过平衡孔进入到后腔内,同样的后腔内的气体也可以通过平衡孔排出到后腔。这样,可以便于利用平衡孔平衡后腔内的气压,从而调整扬声器模组的振动幅度。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平衡孔的孔径的取值范围为0.2~1mm。通过将平衡孔的孔径限制在0.2~1mm,不但便于平衡孔的加工制造,保证平衡孔对后腔内的气压的平衡效果,而且还不会影响第四壁板的结构强度,避免了因设置平衡孔而导致的第四壁板的结构强度低而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平衡孔处设有阻尼网,阻尼网用于封盖平衡孔,阻尼网的设置一方面可避免壳体外侧的颗粒物等通过平衡孔进入到后腔内而影响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另一方面,阻尼网与平衡孔配合可调节扬声器模组的振幅。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便于阻尼网的安装定位,第四壁板的部分朝向靠近第三壁板的方向凹入以形成第三凹槽,平衡孔开设在第三凹槽的底壁上,阻尼网位于第三凹槽内。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阻尼网由第三凹槽的开口凸出而影响第四壁板与背盖的贴合,阻尼网的远离后腔的一侧表面与第三凹槽的开口平齐,或者阻尼网的远离后腔的一侧表面位于第二凹槽的开口的内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阻尼网的拆卸以便于对阻尼网的更换或维修,同时便于平衡孔通过阻尼网的外周与壳体的外侧之间进行连通等,第三凹槽具有位于第四壁板的外边缘的透气口,在拆卸该阻尼网时,可以从该透气口处对阻尼网施加作用力而进行拆卸。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第四壁板所在的平面内,第一透气隔离件的正投影与平衡孔的正投影不重叠。从而可以实现第四壁板的充分利用,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三壁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吸音腔连通的第二灌装口。吸音材料可以由该第二灌装口灌入第二吸音腔。具体而言,由于第二吸音腔位于第三壁板和第二透气隔离件之间。通过在第三壁板上开设第二灌装口,可以便于吸音材料直接被灌装入第二吸音腔内。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灌装口上设有第二盖体,在利用第二灌装口将吸音材料灌装入第二吸音腔内以后,可以使得第二盖体封堵该第二灌装口,从而防止吸音材料经由该第二灌装口漏出。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三壁板的部分朝向靠近第四壁板的方向凹入以形成第二凹槽,第二灌装口开设在第二凹槽的底壁上,第二盖体位于第二凹槽内。这样,可以便于实现第二盖体的定位安装。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二盖体由第二凹槽的开口凸出而影响第三壁板与显示屏或中板的朝向背盖的一侧表面的贴合。第二盖体的远离后腔的一侧表面与第二凹槽的开口平齐,或者第二盖体的远离后腔的一侧表面位于第二凹槽的开口的内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分包括第一侧框。第一侧框围绕第一壁板以及第二壁板的边缘设置,这样第一侧框、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可以围合成第一腔体,扬声器模组的出声通道设置于第一侧框上。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侧框包括沿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的层叠方向拼接的第一子侧框和第二子侧框。第一子侧框围绕第一壁板的边缘且与第一壁板相连,第二子侧框围绕第二壁板的边缘且与第二壁板相连。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部分包括第二侧框,第二侧框围绕第三壁板以及第四壁板的边缘设置,从而限定出第二腔体。
具体的,第二侧框包括沿第三壁板和第四壁板的层叠方向拼接的第三子侧框和第四子侧框,第三子侧框围绕第三壁板的边缘设置,第四子侧框围绕第四壁板的边缘设置。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第二透气隔离件的定位安装,第二侧框的内周壁上设有定位台阶,定位台阶沿第二侧框的周向延伸成环形,第二透气隔离件支撑于定位台阶上。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三壁板为独立成型件,第一壁板、第一子侧框和第三子侧框一体成型设置;第二壁板、第四壁板、第二子侧框和第四子侧框一体成型。由此,不但可以简化壳体的加工工艺,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还可以兼顾装配效率和装配难度。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壁板、第三壁板、第一子侧框和第三子侧框一体成型设置;第二壁板、第四壁板、第二子侧框和第四子侧框一体成型。由此,不但可以简化各个部件的模具结构,从而简化壳体的加工工艺,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还可以降低模具成本,并且还可以兼顾装配效率和装配难度。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壁板、第三壁板、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一体成型,第二壁板和第四壁板一体成型。由此,不但可以简化壳体的加工工艺,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还可以兼顾装配效率和装配难度。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二壳体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的层叠方向垂直,且第一方向与第一壳体部分、第二壳体部分的排列方向垂直。这样,第二壳体部分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形成避让空间,该避让空间能够对副电路板上的USB器件和副电路板形成避让,以使得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侧框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侧框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间隔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的外表面的朝向与第一侧壁的外表面的朝向一致。第四侧壁的外表面的朝向与第二侧壁的外表面的朝向一致。
第四侧壁与第二侧壁在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的排列方向上平齐。第三侧壁位于第二侧壁所处平面与第一侧壁所处平面之间。这样,第三侧壁远离第四侧壁的一侧形成避让空间。在将扬声器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内时,该避让空间能够对副电路板上的USB器件形成避让。同时,在将扬声器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第四侧壁和第二侧壁用于与电池的侧壁相贴,由于第四侧壁与第二侧壁平齐设置,因此在第二侧壁的厚度与第四侧壁的厚度一致的情况下,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与第四侧壁的外表面共面设置,使得扬声器模组能够与电池的侧壁紧密贴合,以保证电子设备的结构紧凑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等于第二壳体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后腔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凸筋,凸筋沿第一透气隔离件的周向延伸成环形,第一透气隔离件固定于凸筋的顶面上。这样设置,可以利用凸筋的高度将第一透气隔离件与第二壁板间隔开,以便于限定出第一吸音腔,同时凸筋的设置还可以便于第一透气隔离件的定位安装。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设置在内核与第一透气隔离件之间。由于扬声器模组在工作时,会引起空气的振动以及扬声器模组自身的振动,通过设置缓冲件可以利用缓冲件支撑第一透气隔离件,从而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第一透气隔离件与扬声器模组之间产生共振。
可选的,缓冲件的材质可以为橡胶、硅胶或泡棉。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壁板的部分朝向靠近第一壁板的方向凸出以形成限位凸部,第一透气隔离件的中部夹持在限位凸部与缓冲件之间。在扬声器模组振动带动第一透气隔离件振动时,限位凸部可以对缓冲件进行阻挡限位,并且由于第一透气隔离件夹持在限位凸部与缓冲件之间,还可以对内核起到压合固定的作用,防止内核与第一壳体部分之间的粘接脱胶、漏气等问题。此外,限位凸部的设置还有利于提高第二壁板的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壁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吸音腔连通的第一灌装口。吸音材料可以由该第一灌装口灌入第一吸音腔内。具体而言,由于第一吸音腔位于第二壁板和内核之间。通过在第二壁板上开设第一灌装口,可以便于吸音材料直接被灌装入第一吸音腔,有利于提高对吸音材料的灌装效率。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灌装口上设有第一盖体,在利用第一灌装口将吸音材料灌装入第一吸音腔内以后,可以使得第一盖体封堵该第一灌装口,从而防止吸音材料经由该第一灌装口漏出。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灌装口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灌装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这样,可以提高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通用性,只要开一种模具来制造盖体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壁板的部分朝向靠近第一壁板的方向凹入以形成第一凹槽,第一灌装口开设在第一凹槽的底壁上,第一盖体位于第一凹槽内。这样,可以便于实现对第一盖体的定位安装。
为了防止第一盖体由第一凹槽的开口凸出而影响第二壁板与背盖的贴合,第一盖体的远离后腔的一侧表面与第一凹槽的开口平齐,或者第一盖体的远离后腔的一侧表面位于第一凹槽的内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部分为多个,第二透气隔离件为多个,多个第二壳体部分与多个第二透气隔离件一一对应配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壳体部分,有利于增大后腔的体积,并且多个第二壳体部分中,每个第二壳体部分内的第二吸音腔内均填充有吸音颗粒,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扬声器模组的虚拟后腔,进一步地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部分为两个,两个第二壳体部分相对第一壳体部分对称设置。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第二壳体部分,有利于增大后腔的体积,并且两个第二壳体部分中,每个第二壳体部分内的第二吸音腔内均填充有吸音颗粒,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扬声器模组的虚拟后腔,进一步地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而且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透气隔离件,和/或,第二透气隔离件为网状结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吸音材料包括多个吸音颗粒,吸音颗粒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三聚氰胺、沸石、玻璃纤维、活性炭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电路板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扬声器模组。外壳上设有出声孔,电路板设在外壳内,扬声器模组设在外壳内且与电路板电连接,扬声器模组的出声通道与出声孔连通。
可选的,电路板可以为主电路板,也可以为副电路板。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扬声器模组,在该扬声器模组中,通过设置第二透气隔离件以将第二腔体内的空间隔出第二吸音腔和第二气腔,通过设置第一透气隔离件以将部分后腔内的空间隔出第一吸音腔的至少部分和第一气腔,并且在第一吸音腔和第二吸音腔内分别填充吸音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后腔内吸音材料的填充率,增加扬声器模组的虚拟后腔,提高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响应效果,提升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并且,由于第一透气隔离件和第二透气隔离件的阻挡作用,第一吸音腔和第二吸音腔相互独立,这样可以避免第一吸音腔和第二吸音腔内的材料进入到气体腔体内的狭窄间隙内而产生卡粉、堵塞的问题,也可以避免第二吸音腔内的吸音材料进入到第一吸音腔内,以防止吸音材料卡粉、堵塞第二吸音腔的靠近第二腔体的一端的问题,还可以避免吸音材料在内核工作产生的振动的带动下的窜动,从而有利于部分后腔与第二腔体的空气流通,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声学一致性和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0-A0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图3中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A1-A1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图5所示扬声器模组中内核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立体图;
图9为根据图8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A2-A2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图8-图9中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12为图8-图9所示扬声器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其它一些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其它另一些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其它再一些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
10、外壳;11、背盖;12、边框;12a、插口;12b、出声孔;13、中板;13a、安装槽;
20、屏幕;21、透光盖板;22、显示屏;
30、主电路板;
40、副电路板;
50、连接结构;
60、电池;
70、USB器件;
80、扬声器模组;81、壳体;80d、出声通道;811、第一壳体部分;811a、第一壁板;
811b、第二壁板;811b1、限位凸部;811b2、凸筋;811b5、第一凹槽;811c、第一侧框;811c1、第一侧壁;811c2、第二侧壁;811c5、第一子侧框;811c6、第二子侧框;811d、第一灌装口;812、第二壳体部分;812a、第三壁板;812a5、第二凹槽;812b、第四壁板;812b1、平衡孔;812b5、第三凹槽;812b51、透气口;812c、第二侧框;812c1、第三侧壁;812c2、第四侧壁;812c5、第三子侧框;812c6、第四子侧框;812c8、定位台阶;812e、第二灌装口;C1、前腔;C2、部分后腔;C3、第二腔体;P1、第一台阶面;D1、吸音腔;D11、第一吸音腔;D12、第二吸音腔;E11、第一气腔;E12、第二气腔;82、内核;821、振膜;822、驱动装置;8221、音圈;8222、磁路系统;8223、框架;83、透气隔离件;831、第一透气隔离件;832、第二透气隔离件;84、第一盖体;85、第二盖体;86、阻尼网;87、缓冲件;M1、避让空间;N1、缺口;88、吸音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转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转动。“滑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除非本申请中另有说明,否则本申请中所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0,该电子设备100为具有声音播放功能的一类电子设备。具体的,该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随身听、收音机等。其中,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戴显示器、智能眼镜等。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100在A0-A0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为手机。具体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外壳10、屏幕20、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连接结构50、电池60以及扬声器模组80。
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2、图3以及下文中的相关附图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图2、图3以及下文中的各附图的限定。此外,当电子设备100为一些其他形态的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不包括副电路板40、连接结构50、屏幕20和电池60。
在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呈矩形平板状。为了方便下文各实施例的描述,建立XYZ坐标系。具体的,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X轴、Y轴和Z轴相互垂直。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形状也可以为正方形平板状、菱形平板状、圆形平板状、椭圆形平板状、长圆形平板状、三角形平板状或者异形平板状等等。
屏幕2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请参阅图2,屏幕20包括透光盖板21和显示屏22(英文名称:panel,也称为显示面板)。透光盖板21与显示屏22层叠设置。具体的,透光盖板21与显示屏22之间可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连接。透光盖板21主要用于对显示屏22起到保护以及防尘作用。透光盖板2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玻璃、陶瓷和塑料。
显示屏22可以采用柔性显示屏,也可以采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2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diodes,QLED)显示屏,或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等。
外壳10用于保护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电子器件。请继续参阅图1-图2,外壳10包括背盖11和边框12。背盖11位于显示屏22远离透光盖板21的一侧,背盖11与透光盖板21、显示屏22层叠设置。边框12位于背盖11与透光盖板21之间,且边框12固定于背盖11上。示例性的,边框12可以通过粘胶、卡接、焊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背盖11上。边框12也可以与背盖11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即边框12与背盖11为一个整体结构,这样边框12与背盖11的连接强度较高。背盖1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陶瓷、塑胶和玻璃。为了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同时保证背盖11的结构强度,背盖11的材质可选为金属。边框1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陶瓷、塑胶和玻璃。边框12的材质可与背盖11的材质相同,当然也可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盖板21固定于边框12。具体的,透光盖板21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边框12上。透光盖板21、背盖11与边框12围成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空间。该内部容纳空间将显示屏22、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连接结构50、电池60和扬声器模组80容纳在内。
主电路板30用于集成主控制芯片。主电路板30可以固定于显示屏22的靠近背盖11的表面上。示例性的,主电路板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胶粘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显示屏22的靠近背盖11的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外壳10还包括中板13。中板13固定于边框12的内表面一周。示例性地,中板13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卡接或胶粘等方式固定于边框12上。中板13也可以与边框12为一体成型结构。中板1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陶瓷、塑胶和玻璃。中板13的材质可与背盖11的材质相同,当然也可不同。中板13用作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骨架”,主电路板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该中板13上的朝向背盖11的一侧表面上。
主控制芯片例如可以为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DDR)以及通用存储器(universal flashstorage,UFS)等。一些实施例中,主电路板30与屏幕20电连接,主电路板30用于控制屏幕20显示图像或视频。
主电路板3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主电路板30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还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这里,FR-4是一种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Rogers介质板为一种高频板。
副电路板40固定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腔内。副电路板40与主电路板30在Y轴方向上排布。副电路板40可以固定于中板13的朝向背盖11的表面。具体的,副电路板4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胶粘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中板13的朝向背盖11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外壳10不包括中板13时,副电路板40也可以固定于显示屏22朝向背盖11的一侧表面上。具体的,副电路板4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胶粘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显示屏22的朝向背盖11的一侧表面上。
副电路板4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副电路板40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还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
副电路板40通过连接结构50与主电路板30电连接,以实现副电路板40与主电路板30之间的数据、信号传输。其中,连接结构50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结构50也可以为导线或者漆包线。
副电路板40上集成有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器件70。该USB器件70可以为USB type-C接口器件、USB type-A接口器件、USB type Micro-B接口器件或者USBtype-B接口器件。
边框12上对应USB器件70的位置设有插口12a,充电器、耳机、数据线等配件可经由该插口12a与USB器件70电连接,以实现电源、信号以及数据的传输。
电池60固定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腔内。电池60位于主电路板30和副电路板40之间。电池60用于为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屏幕20和扬声器模组80等提供电量。一些实施例中,中板13朝向背盖11的表面设有安装槽13a,电池60安装于该安装槽13a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外壳10不包括中板13时,还可以由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以及显示屏22的朝向背盖11的一侧表面限定出该安装槽13a。
电池6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或其他类型的包含裸电芯的电池。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69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60的具体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扬声器模组80用于将音乐、语音等音频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支持音频外放。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80与副电路板40电连接。具体的,扬声器模组80可以通过电连接件90与副电路板40电连接。该电连接件90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FPC)。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电连接件也可以为导线或者漆包线。
此时,主电路板30发送的语音电信号经由副电路板40传送至扬声器模组80,并进一步通过扬声器模组80转换成声音信号输出。具体的,扬声器模组80具有出声通道80d。扬声器模组80输出的声音信号由该出声通道80d输出。请参阅图2,边框12上设有出声孔12b。该出声孔12b与出声通道80d连通。出声通道80d输出的声音信号进一步由该出声孔12b输出至电子设备100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80也可以直接与主电路板30通过FPC、导线、漆包线等连接结构50电连接。
扬声器模组80固定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腔内。扬声器模组80位于电池60的远离主电路板30的一侧。扬声器模组80包括第一部分80a和第二部分80b。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部分80a与副电路板40并排布置于XY平面内,第一部分80a与副电路板40在X轴方向上排布。第二部分80b与副电路板40并排布置于XY平面内,并且第二部分80b与副电路板40在Y轴方向上排布。
具体的,请参阅图4,并且结合图2和图3,其中,图4为图1-图3中所示的扬声器模组80的立体图。第二部分80b沿Y轴方向的宽度W2小于第一部分80a沿Y轴方向的宽度W1,以使得第二部分80b沿Y轴方向的一侧可形成避让空间M1。并且,副电路板40的靠近第一部分80a的一侧具有缺口N1。这样,第二部分80b可以位于该缺口N1内,同时副电路板40的部分位于该避让空间M1内,从而利用该避让空间M1来避让副电路板40,防止第二部分80b与副电路板40在Z轴方向上有交叠,而对副电路板40上的电子元器件产生干涉。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和图3,该避让空间M1主要用于避让USB器件70。
可以理解的是,当扬声器模组80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的其它位置,并且无需对其它的结构进行避让,或者USB器件70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的其它位置时,第二部分80b沿Y轴方向的宽度W2与第一部分80a沿Y轴方向的宽度W1还可以是等宽的。扬声器模组80的外形可以依据扬声器模组80在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的具体设置位置以及扬声器模组80在所在位置与周围器件的干涉关系来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扬声器模组80可以通过第一部分80a固定于中板13朝向背盖11的表面。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80的第一部分80a通过胶粘、螺钉、卡扣、焊接等方式固定于中板13的朝向背盖11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外壳10不包括中板1313时,扬声器模组80也可以通过第一部分80a固定于显示屏22朝向背盖11的表面。扬声器模组80的第一部分80a可以通过胶粘、卡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于显示屏22的朝向背盖11的表面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80还可通过第二部分80b固定于中板13上。扬声器模组80的第二部分80b可以通过胶粘、卡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于中板13的朝向背盖11的表面上。
请继续参阅图4,并且结合图5,图5为图4所示的扬声器模组80在A1-A1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80包括壳体81和内核82。
需要说明的是,图4-图5仅示意性的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扬声器模组8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4-图5的限定。
壳体81用于保护扬声器模组80的内部结构,并与内部结构围成前腔C1和后腔。壳体8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金属以及塑料与金属的结合。
请继续参阅图4-图5,壳体81包括第一壳体部分811和第二壳体部分812。
第一壳体部分811可以为一体式壳体,也即,第一壳体部分811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加工出。当然,第一壳体部分811也可以由多个不同的部分装配形成,相邻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胶粘、螺钉连接、焊接等方式相连。
请继续参阅图5,第一壳体部分811围成第一腔体。具体的,第一壳体部分8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壁板811a和第二壁板811b。第一壁板811a和第二壁板811b沿扬声器模组80的厚度方向(也即是Z轴方向)层叠设置。其中,扬声器模组80的厚度方向是指当扬声器模组80安装于电子设备100内时,与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一致的方向。
第二壳体部分812可以固定于第一壳体部分811的周向一侧。也就是说,第二壳体部分812和第一壳体部分811沿着与扬声器模组80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即X轴方向)并排设置且相连。
第二壳体部分812可以为一体式壳体,也即,第二壳体部分812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加工出。当然,第二壳体部分812也可以由多个不同的部分装配形成,相邻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胶粘、螺钉连接、焊接等方式相连。第二壳体部分812围成第二腔体C3。
内核82为扬声器模组80中用于产生声音的核心元件。内核82设置于第一腔体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体的内壁一周设有第一台阶面P1,内核82固定于该第一台阶面P1上。内核82与第一壁板811a之间层叠且间隔设置,内核82与第一壁板811a限定出前腔C1。出声通道80d与前腔C1连通。内核82与第二壁板811b之间层叠且间隔设置,内核82与第二壁板811b限定出部分后腔C2,该部分后腔C2与第二腔体C3连通以形成后腔。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壳体部分812,并且利用第二壳体部分812围成第二腔体C3,同时使得第二腔体C3与部分后腔C2连通,从而形成扬声器模组80的后腔。这样,可以增大扬声器模组80的后腔的体积,进而有利于提高扬声器模组80的低频响度。并且,第二壳体部分812和第一壳体部分811在与扬声器模组80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即是X轴方向)上并排布置,从而不会增大扬声器模组80的厚度尺寸,因此不会占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尺寸,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薄型化。
具体的,请参阅图6,图6为图4-图5所示扬声器模组80中内核828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内核82包括振膜821和设置于振膜821的一侧的驱动装置822。在将该内核82应用于图4-图5所示的扬声器模组80内时,振膜821的远离驱动装置822的表面的边缘一周可以通过点胶或背胶等胶粘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台阶面P1上。这样,振膜821与第一壁板811a之间即可形成前腔C1,振膜821与第二壁板811b之间即可形成部分后腔C2。
驱动装置822位于部分后腔C2内。驱动装置822用于驱动振膜821振动,振膜821振动可以推动前腔C1内的空气振动而形成声波,该声波依次经过出声通道80d和出声孔12b传输到电子设备100的外侧,以便于用户接收该声波。
其中,驱动装置822包括但不限于电动式(即动圈式)驱动装置、静电式(即电容式)驱动装置、电磁式(即舌簧式)驱动装置或者压电式(即晶体式)驱动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822可以为动圈式驱动装置。具体的,请参阅图6,驱动装置822包括与振膜821固定连接的音圈8221、设置于振膜821一侧的磁路系统8222,以及用于安装振膜821和磁路系统8222的框架8223。音圈8221在通电后可产生感应磁场,感应磁场与磁路系统8222的磁场可以相互作用,从而受到磁路系统8222的磁力作用发生位移,以驱动振膜821产生振动。
为了在不增大扬声器模组80的后腔物理体积的同时,提高扬声器模组80的低频响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请返回参阅图5,可以使用吸音材料88(如图5中,虚线圆圈示意为吸音材料88)填充整个后腔(包括部分后腔C2与第二腔体C3),通过填充吸音材料88,可以延长空气的流动路径,以使后腔的等效体积最大化,形成虚拟后腔。
然而,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中,由于内核82占用了第一腔体较多的空间,导致部分后腔C2在Z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较小。并且,由于后腔由第二腔体C3和部分后腔C2构成,整个后腔的形状不规则。而且,后腔中除了部分后腔C2以外,还存在其它一些狭窄的空间,例如,内核82的外周与第一腔体的内周之间的间隙。因此,若在整个后腔内填充吸音材料88,吸音材料88进入狭窄的间隙时,容易堵塞在间隙的进口处,吸音材料88由第二腔体C3进入部分后腔C2时,容易堵塞部分后腔C2的靠近第二腔体C3的一端,从而导致吸音颗粒的卡粉问题,导致第二腔体C3内的空气与部分后腔C2内的空气流通不顺畅,进而导致第二腔体C3的远离部分后腔C2的部分不能得到利用,降低吸音材料88的实际等效利用率。同时,进入到间隙和部分后腔C2的吸音材料88会在内核82工作产生的振动的带动下而窜动,影响扬声器模组80的声学性能。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8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80与上述图4-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扬声器模组80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再是在整个后腔内填充吸音材料88,而是在后腔的局部空间内填充吸音材料88。具体的,请参阅图7,扬声器模组80包括透气隔离件83,透气隔离件83设在第二腔体C3内,透气隔离件83与部分第二壳体部分812围合成吸音腔D1,在该吸音腔D1内填充吸音材料88。
透气隔离件83既能够允许空气流过,又能阻止吸音材料88从吸音腔D1内漏出。在一些示例中,透气隔离件83为网状结构。具体的,透气隔离件8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无纺布和塑胶。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透气隔离件83对吸音材质的有效阻挡,透气隔离件83上的网孔的孔径小于吸音材料88的孔径。
虽然,在吸音腔D1内填充吸音材料88,可以改善吸音材料88进入到狭窄的间隙以及部分后腔C2内而产生卡粉的问题,然而仅在吸音腔D1内填充吸音材料88,导致整个后腔的吸音材料88填充率较低,低频响度改善效果不明显。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请参阅图8和图9,图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80的立体图。图9为根据图8所示的扬声器模组80在A2-A2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与上述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扬声器模组80包括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和第二透气隔离件832。
需要说明的是,图8-图9仅示意性的示出了该实施例中的扬声器模组8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8-图9的限定。
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为网状结构。具体的,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无纺布和塑胶。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对吸音材质的有效阻挡,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上的网孔的孔径小于吸音材料88的孔径。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可以形成为平板状。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三角形、长圆形、圆形、椭圆形或异形。
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位于后腔内。具体的,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至少部分位于部分后腔C2内。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与内核82层叠且间隔开设置,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背离内核82的一侧形成第一吸音腔D11,第一吸音腔D11内填充有吸音材料88。吸音材料88包括多个吸音颗粒,吸音颗粒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三聚氰胺、沸石、玻璃纤维、活性炭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位于部分后腔C2内的部分与内核82之间形成第一气腔E11,第一气腔E11内可以填充有气体。其中,第一气腔E11内填充的气体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氮气、氩气,等等。
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为网状结构。具体的,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无纺布和塑胶。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的材质与上述的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第二透气隔离件832对吸音材质的有效阻挡,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上的网孔的孔径小于吸音材料88的孔径。第二透气隔离件832可以形成为平板状。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三角形、长圆形、圆形、椭圆形或异形。
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位于第二腔体C3内,第二腔体C3具有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二吸音腔D12和第二气腔E12,第二吸音腔D12内填充有吸音材料88。
第二吸音腔D12内填充的吸音材料88的种类与第一吸音腔D11内填充的吸音材料88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的,为了提高第二吸音腔D12和第一吸音腔D11内的声学一致性,第二吸音腔D12内填充的吸音材料88的种类与第一吸音腔D11内填充的吸音材料88的种类相同。
第二气腔E12内可以填充有气体,第二气腔E12与第一气腔E11连通形成气体腔体。其中,第二气腔E12内填充的气体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氮气、氩气,等等。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80,通过设置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以将第二腔体C3内的空间隔出第二吸音腔D12和第二气腔E12,通过设置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以将部分后腔C2内的空间隔出至少部分第一吸音腔D11和第一气腔E11,并且在第一吸音腔D11和第二吸音腔D12内分别填充吸音材料88。这样,可以提高后腔内吸音材料88的填充率,增加扬声器模组80的虚拟后腔,提高扬声器模组80的低频响应效果,提升扬声器模组80的声学性能。并且,由于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和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的阻挡作用,第一吸音腔D11和第二吸音腔D12相互独立,这样可以避免第一吸音腔D11和第二吸音腔D12内的材料进入到气体腔体内的狭窄间隙内而产生卡粉、堵塞的问题,也可以避免第二吸音腔D12内的吸音材料88进入到第一吸音腔D11内,以防止吸音材料88卡粉、堵塞第二吸音腔D12的靠近第二腔体C3的一端的问题,还可以避免吸音材料88在内核82工作产生的振动的带动下的窜动,从而有利于部分后腔C2与第二腔体C3的空气流通,提高扬声器模组80的声学一致性和工作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至少部分位于部分后腔C2内,是指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可以是整体位于部分后腔C2内,或者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一部分位于部分后腔C2内且另一部分位于第二腔体C3内。下面依据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在后腔内的不同的布置形式,以不同的实施方式对扬声器模组80的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请参阅图9,第一透气隔离件831整体位于部分后腔C2内,因此,利用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可以将部分后腔C2分隔成第一吸音腔D11和第一气腔E11。这样设置,不但结构简单,而且便于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安装。
在实施方式一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将吸音材料88灌入第一吸音腔D11内,请参阅图9,并且结合图8,第二壁板811b上开设有第一灌装口811d。第一灌装口811d与第一吸音腔D11连通。吸音材料88可以由该第一灌装口811d灌入第一吸音腔D11内。具体而言,由于第一吸音腔D11位于第二壁板811b和内核82之间。通过在第二壁板811b上开设第一灌装口811d,可以便于吸音材料88直接被灌装入第一吸音腔D11内,有利于提高对吸音材料88的灌装效率。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灌装口811d的开设位置不限于此,第一灌装口811d还可以位于第一壳体部分811的其它位置,只要能够实现将吸音材料88灌装入第一吸音腔D11即可。第一灌装口811d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等。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吸音材料88能够被灌装入第一吸音腔D11内,第一灌装口811d的口径大于吸音材料88的粒径。
请继续参阅图9,并且结合图8,第一灌装口811d上设有第一盖体84,在利用第一灌装口811d将吸音材料88灌装入第一吸音腔D11内以后,可以使得第一盖体84封堵该第一灌装口811d,从而防止吸音材料88经由该第一灌装口811d漏出。第一盖体8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橡胶或金属。第一盖体84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异形。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便于实现第一盖体84的定位安装,第二壁板811b的部分朝向靠近第一壁板811a的方向凹入以形成第一凹槽811b5,第一灌装口811d开设在第一凹槽811b5的底壁上,第一盖体84位于第一凹槽811b5内。具体的,第一盖体84可以嵌设在该第一凹槽811b5内。又或者,第一盖体84可以通过胶粘、卡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盖合于第一凹槽811b5。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第一盖体84由第一凹槽811b5的开口凸出而影响第二壁板811b与背盖11的贴合,第一盖体84的远离后腔的一侧表面与第一凹槽811b5的开口平齐,或者第一盖体84的远离后腔的一侧表面位于第一凹槽811b5的开口的内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的,“开口的内侧”均是指开口的靠近凹槽底壁的一侧。
在实施方式一的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9,扬声器模组80还包括缓冲件87,缓冲件87设置在内核82与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之间。由于扬声器模组80在工作时,会引起空气的振动以及扬声器模组80自身的振动,通过设置缓冲件87,可以利用缓冲件81支撑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从而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与扬声器模组80之间产生共振。
缓冲件87可以通过背胶或点胶等胶粘方式固定于内核82。缓冲件87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泡棉、橡胶或硅胶。缓冲件87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异形。缓冲件8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该一个缓冲件87可以位于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中部。缓冲件87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多个缓冲件87在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9,第二壁板811b的部分朝向靠近第一壁板811a的方向凸出以形成限位凸部811b1,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中部夹持在限位凸部811b1与缓冲件87之间。在扬声器模组80振动带动第一透气隔离件831振动时,限位凸部811b1可以对缓冲件87进行阻挡限位,并且由于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中部夹持在限位凸部811b1与缓冲件87之间,还可以对内核82起到压合固定的作用,防止内核82与第一壳体部分811之间的粘接脱胶、漏气等问题。此外,限位凸部811b1的设置还有利于提高第二壁板811b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第二壁板811b的使用寿命。
在实施方式一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二壁板811b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凸筋811b2,凸筋811b2沿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周向延伸成环形。凸筋811b2可形成为圆形环、矩形环、三角形环、椭圆形环或异形环等等。凸筋811b2与第二壁板811b可以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以提高凸筋811b2与第二壁板811b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加工工艺简单。当然,凸筋811b2与第二壁板811b还可以是装配形成,凸筋811b2与第二壁板811b可以通过胶粘、卡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相连。
这里,第二壁板811b的内表面是指第二壁板811b的朝向内核82的表面。
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可以固定于凸筋811b2的顶面上。这样设置,可以利用凸筋811b2的高度将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与第二壁板811b间隔开,从而利用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凸筋811b2和第二壁板811b限定出第一吸音腔D11,同时凸筋811b2的设置还可以便于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定位安装。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可以通过热熔或胶粘等方式固定于凸筋811b2的顶面上。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凸筋811b2的顶面是指凸筋811b2的朝向内核82的一侧表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9,并且结合图8,第二壳体部分812具有第三壁板812a和第四壁板812b。第三壁板812a和第四壁板812b沿扬声器模组80的厚度方向(也即是Z轴方向)排列。第三壁板812a和第四壁板812b相对设置。第三壁板812a的外表面的朝向与第一壁板811a的外表面的朝向一致。第四壁板812b的外表面的朝向与第二壁板811b的外表面的朝向一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壁板811a的外表面是指第一壁板811a的远离第一腔体的表面。第二壁板811b的外表面是指第二壁板811b的远离第一腔体的表面。第三壁板812a的外表面是指第三壁板812a的远离第二腔体C3的表面。第四壁板812b的外表面是指第四壁板812b的远离第二腔体C3的表面。
可选的,请参阅图9,并且结合图8,第二壁板811b与第四壁板812b共面设置。由于第二壁板811b与第四壁板812b共面设置,因此在第二壁板811b的厚度与第四壁板812b的厚度一致的情况下,第二壁板811b的外表面与第四壁板812b的外表面共面设置,使得扬声器模组80能够与背盖11朝向屏幕20的表面紧密贴合,以保证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紧凑性。
可选的,请参阅图9,第一壁板811a和第三壁板812a共面设置。由于第一壁板811a和第三壁板812a共面设置,因此在第一壁板811a的厚度与第三壁板812a的厚度一致的情况下,第一壁板811a的外表面与第三壁板812a的外表面共面设置,使得扬声器模组80能够与显示屏22或中板13的朝向背盖11的表面紧密贴合,以保证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紧凑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9,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第三壁板812a和第四壁板812b层叠设置。这样,第二气腔E12、第二吸音腔D12以及第三壁板812a和第四壁板812b均是层叠设置的,这样,可以使得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具体的,第二气腔E12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第四壁板812b之间,第二吸音腔D12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第三壁板812a之间。由于内核82与第二壁板811b之间为部分后腔C2,而第一气腔E11位于部分后腔C2内,同时由于第二壁板811b与第四壁板812b共面。因此,通过使得第二气腔E12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第四壁板812b之间,第二吸音腔D12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第三壁板812a之间,可以便于第二气腔E12与第一气腔E11的连通,从而有利于部分后腔C2和第二腔体C3的空气流通。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第三壁板812a之间也可以不是层叠关系,而且具有其它的方位关系。具体的,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8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透气隔离件832连接在第三壁板812a和第四壁板812b之间,并且第二气腔E12位于第二吸音腔D12和部分后腔C2之间。
进一步的,第二透气隔离件832可以与第三壁板812a和第四壁板812b均垂直设置。
在上述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9,第二气腔E12形成于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第四壁板812b之间,第二吸音腔D12形成于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第三壁板812a之间。也就是说,第二腔体C3内除了包括第二吸音腔D12和第二气腔E12以外,不再包括其它的腔体。这样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增大第二吸音腔D12的体积,以便于第二吸音腔D12内填充更多的吸音材料88,提高吸音材料88的填充率,进而提高扬声器模组80的低频响应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大第二气腔E12的体积,从而便于第二腔体C3与部分后腔C2的空气的充分流通。
在实施方式一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将吸音材料88灌入第二吸音腔D12,请参阅图9,并且结合图11,图11为根据图8-图9中所示的扬声器模组80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第三壁板812a开设有第二灌装口812e。第二灌装口812e与第二吸音腔D12连通。吸音材料88可以由该第二灌装口812e灌入第二吸音腔D12内。具体而言,由于第二吸音腔D12位于第三壁板812a和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之间。通过在第三壁板812a上开设第二灌装口812e,可以便于吸音材料88直接被灌装入第二吸音腔D12内。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灌装口812e的开设位置不限于此,第二灌装口812e还可以位于第二壳体部分812其它的位置,只要能够实现将吸音材料88灌装入第二吸音腔D12即可。第二灌装口812e的形状均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多边形,等等。第二灌装口812e的形状与第一灌装口811d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吸音材料88能够被灌装入第二吸音腔D12内,第二灌装口811e的口径大于吸音材料88的粒径。
具体的,第二灌装口812e上设有第二盖体85,在利用第二灌装口812e将吸音材料88灌装入第二吸音腔D12内以后,可以使得第二盖体85封堵该第二灌装口812e,从而防止吸音材料88经由该第二灌装口812e漏出。第二盖体85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橡胶或金属。第二盖体85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异形。
具体的,为了便于实现第二盖体85的定位安装,请继续参阅图9和图11,第三壁板812a的部分朝向靠近第四壁板812b的方向凹入以形成第二凹槽812a5,第二灌装口812e开设在第二凹槽812a5的底壁上,第二盖体85位于第二凹槽812a5内。具体的,第二盖体85可以嵌设在该第二凹槽812a5内。或者,第二盖体85可以通过胶粘、卡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盖合于第二凹槽812a5。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第二盖体85由第二凹槽812a5的开口凸出而影响第三壁板812a与显示屏22或中板13的朝向背盖11的一侧表面的贴合,第二盖体85的远离后腔的一侧表面与第二凹槽812a5的开口平齐,或者第二盖体85的远离后腔的一侧表面位于第二凹槽812a5的开口的内侧。
可选的,第二盖体85和第一盖体84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第二盖体85和第一盖体84的规格相同。这样,可以提高第一盖体84和第二盖体85的通用性,只要开一种模具来制造盖体即可,可以简化加工工艺,降低模具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9,并且结合图8,第四壁板812b上开设有平衡孔812b1,平衡孔812b1连通第二气腔E12和壳体81外侧。壳体81外侧的气体可以通过平衡孔812b1进入到后腔内,同样的后腔内的气体也可以通过平衡孔812b1排出到后腔。这样,可以便于利用平衡孔812b1平衡后腔内的气压,从而调整扬声器模组80的振动幅度。并且,由于第二气腔E12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第四壁板812b之间,将平衡孔812b1设置在第四壁板812b上,可以便于平衡孔812b1与第二气腔E12的直接连通。同时,由于第四壁板812b上并未布置第二灌装口812e,将平衡孔812b1设置在第四壁板812b上,还可以充分利用第四壁板812b上的布局空间,使得整个壳体81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有利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壳体81的结构强度的均匀性。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平衡孔812b1还可以开设在壳体81的其它位置,例如,平衡孔812b1开设在第三壁板812a上或者第二壁板811b上。只要保证平衡孔812b1可以连通后腔和壳体81外侧即可。平衡孔812b1的形状均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方形、多边形等等。
具体的,平衡孔812b1的孔径的取值范围为0.2~1mm。例如,该平衡孔812b1的孔径的取值为0.25mm、0.3mm、0.35mm、0.4mm、0.45mm、0.5mm、0.55mm、0.6mm、0.65mm、0.7mm、0.75mm、0.8mm或0.9mm。通过将平衡孔812b1的孔径限制在0.2~1mm,不但便于平衡孔812b1的加工制造,保证平衡孔812b1对后腔内的气压的平衡效果,而且还不会影响第四壁板812b的结构强度。
具体的,平衡孔812b1处设有阻尼网86,阻尼网86用于封盖平衡孔812b1,阻尼网86的设置一方面可避免壳体81外侧的颗粒物等通过平衡孔812b1进入到后腔内而影响扬声器模组80的声学性能,另一方面,阻尼网86与平衡孔812b1配合可以用于调节扬声器模组80的振幅。阻尼网86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橡胶或塑料。阻尼网86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异形。阻尼网86可为疏松多孔结构。例如,阻尼网86中的多个透气孔在阻尼网86的厚度方向以及阻尼网86的周向上交错连通。
为便于阻尼网86的安装定位,第四壁板812b的部分朝向靠近第三壁板812a的方向凹入以形成第三凹槽812b5,平衡孔812b1开设在第三凹槽812b5的底壁上,阻尼网86位于第三凹槽812b5内。具体的,阻尼网86可以嵌设在该第三凹槽812b5内。或者,阻尼网86可以通过胶粘、卡接、螺钉连接等方式盖设在第三凹槽812b5的底壁上。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阻尼网86由第三凹槽812b5的开口凸出而影响第四壁板812b与背盖11的贴合,阻尼网86的远离后腔的一侧表面与第三凹槽812b5的开口平齐,或者阻尼网86的远离后腔的一侧表面位于第二凹槽的开口的内侧。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8,为了便于对阻尼网86的拆卸,以便于对阻尼网86的更换或维修,同时便于平衡孔812b1通过阻尼网86的外周与壳体81的外侧之间进行透气连通,第三凹槽812b5具有位于第四壁板812b的外边缘的透气口812b51。也就是说,第三凹槽812b5延伸至第四壁板812b的外边缘。这样,在拆卸该阻尼网86时,可以从该透气口812b51处对阻尼网86施加作用力而进行拆卸。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9,并且结合图8和图11,第一壳体部分811包括第一侧框811c,第一侧框811c围绕第一壁板811a以及第二壁板811b的边缘设置,这样第一侧框811c、第一壁板811a和第二壁板811b可以围合成第一腔体,扬声器模组80的出声通道80d设置于第一侧框811c上。
具体的,第一侧框811c包括沿第一壁板811a和第二壁板811b的排布方向拼接的第一子侧框811c5和第二子侧框811c6。第一子侧框811c5围绕第一壁板811a的边缘且与第一壁板811a相连,第二子侧框811c6围绕第二壁板811b的边缘且与第二壁板811b相连。
第二壳体部分812包括第二侧框812c,第二侧框812c围绕第三壁板812a以及第四壁板812b的边缘设置。具体的,第二侧框812c包括沿第三壁板812a和第四壁板812b的排布方向拼接的第三子侧框812c5和第四子侧框812c6。第三子侧框812c5围绕第三壁板812a的边缘且与第三壁板812a相连,第四子侧框812c6围绕第四壁板812b的边缘且与第四壁板812b相连。
为了便于对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的定位安装,请继续参阅9,第二侧框812c例如第三子侧框812c5的内周壁上设有定位台阶812c8,定位台阶812c8沿第二侧框812c的周向延伸成环形,第二透气隔离件832支撑于定位台阶812c8上。具体的,第二透气隔离件832通过热熔或粘胶等方式固定于定位台阶812c8上。
请参阅图12,图12为图8-图9所示扬声器模组80的分解示意图。第三壁板812a为独立成型件,第一壁板811a、第一子侧框811c5和第三子侧框812c5一体成型为部分前壳K1,第二壁板811b、第二子侧框811c6、第四壁板812b和第四子侧框812c6一体成型为后壳K2。部分前壳K1、后壳K2和第三壁板812a可以装配在一起。部分前壳K1、后壳K2和第三壁板812a的装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钉连接、胶粘和焊接等。
这样一来,壳体81由部分前壳K1、后壳K2和第三壁板812a这三个一体式结构装配形成,不但可以简化壳体81的加工工艺,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还可以兼顾装配效率和装配难度。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部分前壳K1与第三壁板812a还可以为一体式结构而形成前壳,这样,前壳与后壳K2通过装配形成壳体81。又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81也可以由其他多个部分装配形成,例如,第一壁板811a、第三壁板812a、第一侧框811c和第二侧框812c一体成型。第二壁板811b和第四壁板812b一体成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部分前壳K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或金属与塑料的结合。后壳K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或金属与塑料的结合。第三壁板812a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或金属与塑料的结合。部分前壳K1、后壳K2和第三壁板812a三者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请返回参阅图8,第一壳体部分811在第一方向(也即是Y轴方向)上的宽度W1大于第二壳体部分812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W2。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一壁板811a和第二壁板811b的层叠方向(也即是Z轴方向)垂直,且第一方向与第一壳体部分811、第二壳体部分812的排列方向(也即是X方向)也垂直。
这样一来,第二壳体部分812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形成避让空间M1,该避让空间M1能够对副电路板40上的USB器件70和副电路板30形成避让,以使得电子设备100内部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并且结合图8,第一侧框811c包括沿第一方向(也即是Y轴方向)排列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811c1和第二侧壁811c2。出声通道80d设置于第一侧壁811c1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壁811c1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的第一子侧框811c5,第一侧壁811c1的另一部分位于上述第二子侧框811c6,第二侧壁811c2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的第一子侧框811c5,第二侧壁811c2的另一部分位于上述的第二子侧框811c6。
第二侧框812c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间隔设置的第三侧壁812c1和第四侧壁812c2。可以理解的是,第三侧壁812c1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的第三子侧框812c5,第三侧壁812c1的另一部分位于上述的第四子侧框812c6,第四侧壁812c2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的第三子侧框812c5,第四侧壁812c2的另一部分位于上述的第四子侧框812c6。
第三侧壁812c1的外表面的朝向与第一侧壁811c1的外表面的朝向一致。第四侧壁812c2的外表面的朝向与第二侧壁811c2的外表面的朝向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壁811c1的外表面是指第一侧壁811c1的远离第一腔体的表面。第二侧壁811c2的外表面是指第二侧壁811c2的远离第一腔体的表面。第三侧壁812c1的外表面是指第三侧壁812c1的远离第二腔体C3的表面。第四侧壁812c2的外表面是指第四侧壁812c2的远离第二腔体C3的表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第四侧壁812c2与第二侧壁811c2在X轴方向上是平齐的。第三侧壁812c1位于第二侧壁811c2所处平面与第一侧壁811c1所处平面之间。这样,第三侧壁812c1远离第四侧壁812c2的一侧形成避让空间M1。在将扬声器模组80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100内时,该避让空间M1能够对副电路板40上的USB器件70形成避让。同时,在将扬声器模组80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100时,第四侧壁812c2和第二侧壁811c2用于与电池60的侧壁相贴,由于第四侧壁812c2与第二侧壁811c2平齐设置,因此在第二侧壁811c2的厚度与第四侧壁812c2的厚度一致的情况下,第二侧壁811c2的外表面与第四侧壁812c2的外表面共面设置,使得扬声器模组80能够与电池60的侧壁紧密贴合,以保证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紧凑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11,并且结合图9,第二壳体部分812为一个,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为一个,该一个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位于该第二壳体部分812内。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其它一些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80的示意图。第二壳体部分812和第二透气隔离件832均为多个,多个第二透气隔离件832和多个第二壳体部分812一一对应配合。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3,第二壳体部分812为两个,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为两个,两个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两个第二壳体部分812一一对应配合,两个第二壳体部分812相对第一壳体部分811对称设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壳体部分812,有利于增大后腔的体积,并且多个第二壳体部分812中,每个第二壳体部分812内的第二吸音腔D12内均填充有吸音颗粒,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扬声器模组80的虚拟后腔,进一步地提高扬声器模组80的声学性能。
具体的,当第二壳体部分812和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为一一对应的多个时,用于平衡后腔的气压的平衡孔812b1可以仅开设在其中一个第二壳体部分812的第四壁板812上。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在每个第二壳体部分812的第四壁板812上均开设平衡孔812b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80的第一壳体部分811、内核82、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以及位于第一吸音腔D11内的吸音材料88形成扬声器模组80的第一部分80a。扬声器模组80的第二壳体部分812、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以及位于第二吸音腔D12内的吸音颗粒形成扬声器模组80的第二部分80b。
实施方式二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其它另一些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8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部分位于部分后腔C2内,且部分位于第二腔体C3内。这样,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位于部分后腔C2内的部分与第二壁板811b之间可形成第一子吸音腔,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位于第二腔体C3内的部分与第四壁板812b之间可形成第二子吸音腔,第一子吸音腔和第二子吸音腔共同形成第一吸音腔D11。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得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部分位于第二腔体C3内,这样有利于增大第一吸音腔D11的体积,从而提高第一吸音腔D11内吸音材料88的填充量,有利于提高扬声器模组80的低频响应。
具体的,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第四壁板812b和第二壁板811b是层叠设置的,并且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位于第二腔体C1内的部分位于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的远离第二吸音腔D12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4,在第四壁板812b所在的平面内,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位于第二腔体C3内的部分的正投影与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的正投影的一部分重合。也就是说,沿着Z轴方向,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的一部分与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位于第二腔体C3内的部分的正对。这样,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的一部分与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位于第二腔体C3内的部分的可形成一部分第二气腔,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的其余部分与第四壁板812b之间可以形成另一部分第二气腔。这样设置,所述的“一部分第二气腔”则可与第一气腔E11在X轴方向上对齐而形成贯通的直气腔,从而更加有利于部分后腔C2与第二腔体C3内的空气流通。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申请其它再一些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在第四壁板812b所在的平面内,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位于第二腔体C3内的部分的正投影与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的正投影完全重合。也就是说,沿着Z轴方向,第二透气隔离件832整体与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位于第二腔体C3内的部分的正对。这样,第二透气隔离件832整体与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位于第二腔体C3内的部分之间可形成第二气腔E12,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与第二壁板811b和第四壁板812b之间为第一吸音腔D11。这样设置,整个第二气腔E12则可与第一气腔E11在X轴方向对齐而形成贯通的直气腔,从而更加有利于部分后腔C2与第二腔体C3内的空气流通。
请继续参阅图14,在第四壁板812b所在的平面内,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正投影与平衡孔812b1的正投影不重叠。从而可以实现第四壁板812b的充分利用,结构布局更加合理,而且便于平衡孔812b1与上述的“另一部分第二气腔”的直接连通。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14,凸筋811b2的一部分形成在第二壁板811b上,凸筋811b2的另一部分形成在第四壁板812b上。这样,当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固定于凸筋811b2的顶面上时,可以使得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一部分位于部分后腔C2内,且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腔体C3内。这样设置,可以将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与第二壁板811b和第四壁板812b间隔开,从而利用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凸筋811b2、第二壁板811b和至少部分第四壁板812b限定出第一吸音腔D11,同时凸筋811b2的设置还可以便于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定位安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通过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80,在该扬声器模组80中,通过设置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以将第二腔体C3内的空间隔出第二吸音腔D12和第二气腔E12,通过设置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以将部分后腔C2内的空间隔出第一吸音腔D11的至少部分和第一气腔E11,并且在第一吸音腔D11和第二吸音腔D12内分别填充吸音材料88。这样,可以提高后腔内吸音材料88的填充率,增加扬声器模组80的虚拟后腔,提高扬声器模组80的低频响应效果,提升扬声器模组80的声学性能。并且,由于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和第二透气隔离件832的阻挡作用,第一吸音腔D11和第二吸音腔D12相互独立,这样可以避免第一吸音腔D11和第二吸音腔D12内的材料进入到气体腔体内的狭窄间隙内而产生卡粉、堵塞的问题,也可以避免第二吸音腔D12内的吸音材料88进入到第一吸音腔D11内,以防止吸音材料88卡粉、堵塞第二吸音腔D12的靠近第二腔体C3的一端的问题,还可以避免吸音材料88在内核82工作产生的振动的带动下的窜动,从而有利于部分后腔C2与第二腔体C3的空气流通,提高扬声器模组80的声学一致性和工作的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81)、内核(82)、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和第二透气隔离件(832);
所述壳体(81)包括第一壳体部分(811)和第二壳体部分(812),所述第一壳体部分(811)围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壳体部分(8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壁板(811a)和第二壁板(811b);
所述内核(82)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内核(82)与所述第一壁板(811a)和所述第二壁板(811b)层叠设置,所述内核(82)与所述第一壁板(811a)限定出前腔(C1),所述内核(82)与所述第二壁板(811b)限定出部分后腔(C2);
所述第二壳体部分(812)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811)的周向一侧,所述第二壳体部分(812)围成第二腔体(C3),所述第二腔体(C3)和所述部分后腔(C2)连通以形成后腔;
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位于所述后腔内,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至少位于所述部分后腔(C2),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与所述内核(82)层叠且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背离所述内核(82)的一侧形成第一吸音腔(D11),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位于所述部分后腔(C2)内的部分与所述内核(82)之间形成第一气腔(E11);
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位于所述第二腔体(C3)内,所述第二腔体(C3)具有位于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两侧的第二吸音腔(D12)和第二气腔(E12),所述第二吸音腔(D12)和所述第一吸音腔(D11)内均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第二气腔(E12)与所述第一气腔(E11)连通以形成气体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分(812)包括第三壁板(812a)和第四壁板(812b);
所述第三壁板(812a)的外表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壁板(811a)的外表面的朝向一致,所述第四壁板(812b)的外表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二壁板(811b)的外表面的朝向一致,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832)、所述第三壁板(812a)和所述第四壁板(812b)层叠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腔(E12)位于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所述第四壁板(812b)之间,所述第二吸音腔(D12)位于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所述第三壁板(812a)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整体位于所述部分后腔(C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所述第四壁板(812b)之间形成第二气腔(E12),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与所述第三壁板(812a)之间形成第二吸音腔(D12)。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体(C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位于所述第二腔体(C3)的部分与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之间形成部分所述第二气腔(E12)。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壁板(812b)上开设有平衡孔(812b1),所述平衡孔(812b1)连通所述后腔与所述壳体(81)外侧,在所述第四壁板(812b)所在的平面内,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正投影与所述平衡孔(812b1)的正投影不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壁板(812a)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吸音腔(D12)连通的第二灌装口(812e)。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811)包括沿所述第一壁板(811a)和所述第二壁板(811b)的层叠方向拼接的第一子侧框(811c5)和第二子侧框(811c6),所述第一子侧框(811c5)围绕所述第一壁板(811a)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二子侧框(811c6)围绕所述第二壁板(811b)的边缘设置;
所述第三壁板(812a)为独立成型件,所述第二壳体部分(812)包括沿所述第三壁板(812a)和所述第四壁板(812b)的层叠方向拼接的第三子侧框(812c5)和第四子侧框(812c6),所述第三子侧框(812c5)围绕所述第三壁板(812a)的边缘设置,所述第四子侧框(812c6)围绕所述第四壁板(812b)的边缘设置;
所述第一壁板(811a)、所述第一子侧框(811c5)和所述第三子侧框(812c5)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壁板(811b)、第四壁板(812b)、第二子侧框(811c6)和第四子侧框(812c6)一体成型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811)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分(81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壁板(811a)和所述第二壁板(811b)的层叠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811)、所述第二壳体部分(812)的排列方向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凸筋(811b2),所述凸筋(811b2)沿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周向延伸成环形,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固定于所述凸筋(811b2)的顶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件(87),所述缓冲件(87)设置在所述内核(82)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板(811b)的部分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壁板(811a)的方向凸出以形成限位凸部(811b1),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的中部夹持在所述限位凸部(811b1)与所述缓冲件(87)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板(811b)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音腔(D11)连通的第一灌装口(811d)。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分(812)为两个,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壳体部分(812)与两个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一一对应配合,两个所述第二壳体部分(812)相对所述第一壳体部分(811)对称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件(831),和/或,所述第二透气隔离件(832)为网状结构。
18.一种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上设有出声孔(12b);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外壳(10)内;
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模组(80),所述扬声器模组(80)设在所述外壳(10)内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扬声器模组(80)的出声通道(80d)与所述出声孔(12b)连通。
CN202111130126.7A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0026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0126.7A CN115002603A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0126.7A CN115002603A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2603A true CN115002603A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18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0126.7A Pending CN115002603A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26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3439A (zh) * 2022-09-19 2023-09-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3439A (zh) * 2022-09-19 2023-09-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723439B (zh) * 2022-09-19 2024-04-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38952A1 (zh) 扬声器箱
JP6313367B2 (ja) ロングストローク型スピーカ
WO2022089032A1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3574855U (zh) 扬声器模组
CN109040926B (zh)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US930731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ide acoustic emission type speaker device
CN111149371B (zh) 一种扬声器以及移动终端
US20240048913A1 (en) Speaker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995378B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022431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401477B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8566599B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0134468A1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设备
CN115002603A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JP6193743B2 (ja) 携帯端末
CN114125663B (zh) 一种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38342B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567842A (zh) 发声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20755045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7240923U (zh) 发声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17486606U (zh) 扬声器模组及带屏音箱
CN115361641B (zh) 扬声器模组和音箱
CN114257931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8217650U (zh) 终端设备
WO2023160114A1 (zh) 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