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6917B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6917B
CN113436917B CN202110789180.6A CN202110789180A CN113436917B CN 113436917 B CN113436917 B CN 113436917B CN 202110789180 A CN202110789180 A CN 202110789180A CN 113436917 B CN113436917 B CN 113436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button
wall
plat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91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6917A (zh
Inventor
李瑞铁
曾小东
成励翊
龙海岸
江朝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891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6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6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6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6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6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6Indicators for switching condition, e.g. "on" or "of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开关,属于电子器件领域。该开关包括指示器、开关主体和按钮;指示器包括壳体和指示组件;壳体的外壁与开关主体的外壁相连,壳体具有窗口,指示组件位于壳体内,且能够在壳体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指示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指示组件位于窗口处,当指示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指示组件远离窗口;按钮的第一部分可移动地插接在开关主体内,按钮的第二部分位于壳体内,且与指示组件相接触;指示组件被配置为,当移动按钮,以使开关主体接通时,指示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当移动按钮,以使开关主体断开时,指示组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本公开能够指示开关的通断状态。

Description

开关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电子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器件,其用于实现电路的接通或者关断。
在相关技术中,开关主要包括开关主体和按钮,开关主体连接在电路上,按钮可移动地插接在开关主体内。用户通过按压按钮,来触动开关主体,从而使得开关主体将电路接通或者关断。为了向用户反馈开关的通断状态,常在开关内配置指示灯,当开关接通时,指示灯点亮,当开关关断时,指示灯熄灭。
然而,通过指示灯反馈开关的通断状态,会产生光污染。特别是当开关位于卧室内时,点亮的指示灯会影响到用户的休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能够指示开关的通断状态。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包括指示器、开关主体和按钮;
所述指示器包括壳体和指示组件;
所述壳体的外壁与所述开关主体的外壁相连,所述壳体具有窗口,所述指示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能够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指示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指示组件位于所述窗口处,当所述指示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指示组件远离所述窗口;
所述按钮的第一部分可移动地插接在所述开关主体内,所述按钮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指示组件相接触;
所述指示组件被配置为,当移动所述按钮,以使所述开关主体接通时,所述指示组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当移动所述按钮,以使所述开关主体断开时,所述指示组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组件包括滑动件和弹性件;
所述滑动件可移动地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按钮相接触;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滑动件背离所述按钮的一侧,所述弹性件压缩在所述滑动件的外壁和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压缩方向与所述滑动件的移动方向相同。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件朝向所述按钮的外壁具有凹槽;
所述凹槽的底面具有第一斜面;
所述按钮的外壁具有驱动臂;
所述驱动臂朝向所述滑动件的端部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斜面相接触。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凹槽为长条形,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臂的移动方向相同,在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面均平行于所述驱动臂的移动方向。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凹槽的底面具有第二斜面;
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连,且相互倾斜,以在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形成第一凸起;
所述驱动臂朝向所述滑动件的端部具有第二凸起;
当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斜面相接触,当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斜面相接触,且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卡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动件朝向所述窗口的外壁具有指示凸起;
当所述滑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指示凸起位于所述窗口内。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顶板、第一侧板、底板、第二侧板和端板;
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依次相连,以构成移动通道,所述端板位于所述移动通道的第一端,且所述端板与所述移动通道的内壁相连,所述移动通道的第二端靠近所述按钮。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主体的外壁具有卡槽;
所述底板具有卡块;
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底板的外壁,且靠近所述移动通道的第一端,所述卡块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具有插槽;
所述插槽沿所述移动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插槽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移动通道的第二端;
所述开关还包括定位件;
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按钮相邻,且与所述开关主体的外壁相连,所述定位件可移动地插接在所述插槽内。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件包括插板和压板;
所述插板的一端与所述开关主体的外壁相连,所述插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相连,所述插板可移动地插接在所述插槽内,以使所述压板与所述底板的内壁接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开关来实现电路的接通或者关断时,将开关主体连接在电路上。当按钮未按下时,开关主体断开电路,指示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指示组件整体位于壳体内,用户从窗口处无法观察到指示组件,表示开关处于关断状态。当按钮按下时,开关主体接通电路,与此同时,按钮推动指示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指示组件在按钮的作用下保持在第一位置。此时,指示组件位于窗口处,用户能够从窗口观察到指示组件,表示开关处于接通状态。
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开关,通过按压按钮,能够触动开关主体,使得开关主体接通或者关断电路。在按钮移动的过程中,按钮能够驱动指示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从而使得指示组件处于窗口位置,以起到告知用户此时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的作用。并且,由于指示组件不发光,所以不存在光污染的问题,即使是在卧室使用,也不会影响到用户休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一种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另一种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开关主体之间的一种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开关主体之间的另一种装配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指示器;
11、壳体;111、窗口;112、顶板;113、第一侧板;114、底板;1141、卡块;1142、插槽;1143、开口;115、第二侧板;116、端板;1161、第一柱体;117、移动通道;12、指示组件;121、滑动件;1211、凹槽;1211a、侧面;1212、第一斜面;1213、第二斜面;1214、第一凸起;1215、指示凸起;1216、第二柱体;122、弹性件;
2、开关主体;
21、卡槽;22、动触片;23、静触片;
3、按钮;
31、驱动臂;32、第二凸起;
4、定位件;
41、插板;42、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开关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器件,其用于实现电路的接通或者关断。
在相关技术中,开关主要包括开关主体和按钮,开关主体连接在电路上,按钮可移动地插接在开关主体内。用户通过按压按钮,来触动开关主体,从而使得开关主体将电路接通或者关断。为了向用户反馈开关的通断状态,常在开关内配置指示灯,指示灯与开关主体电连接。当开关接通时,指示灯点亮,当开关关断时,指示灯熄灭。
然而,通过指示灯反馈开关的通断状态,会产生光污染。特别是当开关位于卧室内时,点亮的指示灯会影响到用户的休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图1为该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关包括指示器1和开关主体2和按钮3。
图2为开关的一种局部剖视图,主要展示了指示器1的剖视结构,其中上部分的开关处于关断状态,下部分的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指示器1包括壳体11和指示组件12,壳体11的外壁与开关主体2的外壁相连,壳体11具有窗口111,指示组件12位于壳体11内,且能够在壳体11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指示组件12位于第一位置时,指示组件12位于窗口111处,当指示组件12位于第二位置时,指示组件12远离窗口111。按钮3的第一部分可移动地插接在开关主体2内,按钮3的第二部分位于壳体11内,且与指示组件12相接触。
指示组件12被配置为,当移动按钮3,以使开关主体2接通时,指示组件12移动至第一位置(参见图2下部分),当移动按钮3,以使开关主体2断开时,指示组件12移动至第二位置(参见图2上部分)。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开关来实现电路的接通或者关断时,将开关主体2连接在电路上。当按钮3未按下时,开关主体2断开电路,指示组件12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指示组件12整体位于壳体11内,用户从窗口111处无法观察到指示组件12,表示开关处于关断状态。当按钮3按下时,开关主体2接通电路,与此同时,按钮3推动指示组件12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指示组件12在按钮3的作用下保持在第一位置。此时,指示组件12位于窗口111处,用户能够从窗口111观察到指示组件12,表示开关处于接通状态。
也就是说,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开关,通过按压按钮3,能够触动开关主体2,使得开关主体2接通或者关断电路。在按钮3移动的过程中,按钮3能够驱动指示组件12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从而使得指示组件12处于窗口111位置,以起到告知用户此时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的作用。并且,由于指示组件12不发光,所以不存在光污染的问题,即使是在卧室使用,也不会影响到用户休息。
并且,由于指示器1为简单的机械结构,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指示灯等电气结构来说,可靠性更强,且成本更低,无功耗。
由前文可知,本公开实施例的关键在于,按钮3的移动能够控制开关主体2的通断,而在按钮3移动的同时,还能够驱动指示组件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从而指示开关主体2的状态,即开关的状态。下面首先说明按钮3和开关主体2之间的关系。
图3为开关的另一种局部剖视图,与图2相比,还展示了开关主体2的剖视结构,其中上部分的开关处于关断状态,下部分的开关处于接通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主体2内配置有动触片22和静触片23,动触片22和静触片23在初始状态下相间隔,此时开关处于关断状态。按钮3为类似于圆珠笔按键的结构,能够在上止点位置和下止点位置之间移动。按钮3的端部伸入开关主体2内,并与静触片23相接触。在按钮3未被按压时,按钮3在动触片22的弹力作用下爆出在上止点位置,动触片22和静触片23保持相间隔。在按钮3被按压时,按钮3克服动触片22的弹力,使得动触片22在按钮3的推动下朝向静触片23移动,当按钮3移动到下止点位置时,动触片22和静触片23相接触,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此时,在按钮3在自身结构的作用下,锁止在下止点位置,动触片22和静触片23保持接触。再次按压按钮3时,按钮3解除锁止,能够向上止点位置复位。此时松开按钮3,按钮3在动触片22的弹力作用下被推回上止点位置,动触片22和静触片23之间重新相间隔,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由此可见,按钮3能够保持在上止点位置或者下止点位置。当按钮3处于上止点位置时,开关处于关断状态,当按钮3处于下止点位置时,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基于此,下面对指示器1如何在按钮3的作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进行说明。
再次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指示组件12包括滑动件121和弹性件122。
滑动件121可移动地位于壳体11内,且与按钮3相接触。弹性件122位于滑动件121背离按钮3的一侧,弹性件122压缩在滑动件121的外壁和壳体11的内壁之间,且弹性件122的压缩方向与滑动件121的移动方向相同。
当按钮3弹起时,开关主体2再次断开电路,按钮3复位,不再驱动滑动件121,滑动件121在弹性件122的弹力作用下随之由第一位置复位到第二位置,并保持在第二位置。此时,用户从窗口111处无法观察到滑动件121,表示开关处于关断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21朝向窗口111的外壁具有指示凸起1215,当滑动件121位于第一位置时,指示凸起1215位于窗口111内。
当用户在窗口111观察到指示凸起1215时,表示滑动件121位于第一位置,表示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当用户无法在窗口111观察到指示凸起1215时,表示滑动件121位于第二位置,表示开关处于关断状态。
示例性地,为了凸显指示凸起1215,指示凸起1215上涂设有醒目的颜色,例如红色、黄色、绿色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另外,为了便于用户观察指示凸起1215,窗口111部位的壳体11可以为透明色。
图4为滑动件121的结构示意图,为了展示滑动件121和按钮3之间的装配关系,图4中切除了部分的滑动件121,并示出了按钮3。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21朝向按钮3的外壁具有凹槽1211,凹槽1211的底面具有第一斜面1212。按钮3的外壁具有驱动臂31,驱动臂31朝向滑动件121的端部位于凹槽1211内,且与第一斜面1212相接触。
在按钮3由上止点位置移动至下止点位置的过程中,驱动臂31随着按钮3同步移动,并向驱动臂31施加作用力。由于驱动臂31与第一斜面1212接触,所以驱动臂31施加的作用力会产生沿滑动件121移动方向的分力,从而推动滑动件121压缩弹性件122,并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在按钮3保持在下止点位置时,滑动件121也保持在第一位置,用户能够从窗口111观察到滑动件121,表示开关处于接通状态。
在按钮3由下止点位置移动至上止点位置的过程中,驱动臂31随着按钮3同步移动,解除对于驱动臂31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弹性件122释放储蓄的弹性势能,推动滑动件121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按钮3保持在上止点位置时,滑动件121也保持在第二位置,用户从窗口111处无法观察到滑动件121,表示开关处于关断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臂31的移动方向与按钮3的移动方向相同,按钮3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滑动件121的移动方向。
继续结合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驱动臂31能够稳定的相对于第一斜面1212滑动,以推动滑动件121,可选地,凹槽1211为长条形,凹槽1211的长度方向与驱动臂31的移动方向相同,在凹槽1211的长度方向上,凹槽1211的相对两侧面1211a均平行于驱动臂31的移动方向。
驱动臂31在凹槽1211内滑动的过程中,驱动臂31的两侧被凹槽1211的两侧面1211a限位,使得驱动臂31能够始终沿着凹槽121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稳固的推动第一斜面1212,进而保证滑动件121的移动方向。
容易理解的是,凹槽1211的两侧面1211a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驱动臂31的厚度,使得凹槽1211的两侧面1211a既可以对驱动臂31进行限位,又不会阻碍驱动臂31正常滑动。
由前文可知,滑动件121在弹性件122的作用下保持在第二位置,滑动件121在驱动臂31的作用下保持在第一位置。由于弹性件122能够始终像滑动件121施加弹力,所以滑动件121保持在第二位置上的可靠性能够得到保证。但驱动臂31则不是始终向滑动件121施加作用力,所以为了保证滑动件121保持在第一位置上的可靠性,继续结合图4,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211的底面具有第二斜面1213,第二斜面1213与第一斜面1212相连,且相互倾斜,以在第二斜面1213与第一斜面1212之间形成第一凸起1214,驱动臂31朝向滑动件121的端部具有第二凸起32,当滑动件121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凸起32与第一斜面1212相接触,当滑动件121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凸起32与第二斜面1213相接触,且与第一凸起1214相卡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斜面1212和第二斜面1213的长度方向均与凹槽1211的长度方向大致相同,第一斜面1212的第二端与第二斜面1213的第一端相连,第一斜面1212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第一斜面1212朝向按钮3的方向倾斜,第二斜面1213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第二斜面1213背离按钮3的方向倾斜。如此一来,使得位于第一斜面1212的第二端和第二斜面1213的第一端之间的第一凸起1214凸出于凹槽1211的底面。
当按钮3由上止点位置向下止点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凸起32沿着第一斜面1212移动,直至越过第一凸起1214,并位于第二斜面1213。当按钮3处于下止点位置时,第二凸起32与第一凸起1214相卡接,从而使得滑动件121能够稳固的保持在第一位置。
前文对滑动件121进行了说明,下面接着对壳体11进行说明。
图5为壳体11和开关主体2之间的一种装配示意图,图6为壳体11和开关主体2之间的另一种装配示意图,图5和图6的视角相反。结合图5河图6,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包括顶板112、第一侧板113、底板114、第二侧板115和端板116。顶板112、第一侧板113、底板114和第二侧板115依次相连,以构成移动通道117,端板116位于移动通道117的第一端,且端板116与移动通道117的内壁相连,移动通道117的第二端靠近按钮3。
移动通道117能够给滑动件121提供良好的容置空间,移动通道117的第一端对应滑动件121的第一位置,移动通道117的第二端对应滑动件121的第二位置。移动通道117的第二端靠近按钮3,且未封闭,能够便于驱动臂31伸入移动通道117内,从而推动滑动件121朝向移动通道117的第一端移动。移动通道117的第一端被端板116封闭,从而能够避免滑动件121在驱动臂31的推动下滑出。并且,窗口111位于端板116处,便于滑动件121在移动到第一位置后,指示凸起1215能够插入窗口1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4具有插槽1142,插槽1142沿移动通道117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插槽1142的一端具有开口1143,开口1143位于移动通道117的第二端。开关还包括定位件4,定位件4与按钮3相邻,且与开关主体2的外壁相连,定位件4可移动地插接在插槽1142内。
在将壳体11安装至开关主体2的过程中,将开口1143对准定位件4,将壳体11沿着朝向定位件4的方向移动,使得定位件4由开口1143插入插槽1142内。通过定位件4能够将底板114定位在开关主体2的外壁上,从而实现了壳体11与开关主体2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定位件4包括插板41和压板42,插板41的一端与开关主体2的外壁相连,插板41的另一端与压板42相连,插板41可移动地插接在插槽1142内,以使压板42与底板114的内壁接触。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插板41用于可移动地插接在插槽1142中,能够在安装壳体11的过程中,对壳体11的插接方向进行导向,使得壳体11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安装至开关主体2上。在插板41插接至插槽1142内之后,压板42能够与底板114的内壁接触,从而将底板114抵压在开关主体2的外壁上,进一步地提高了壳体11在开关主体2上的连接稳固性。
示例性地,插板41和底板114垂直,压板42和底板114平行,从而保证了插板41在插槽1142中的移动流畅性,以及压板42和底板114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压板42能够平稳的将底板114抵压在开关主体2的外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主体2的外壁具有卡槽21,底板114具有卡块1141,卡块1141位于底板114的外壁,且靠近移动通道117的第一端,卡块1141卡接在卡槽21内。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卡块1141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下底与底板114的外壁相连,直角梯形的直角腰朝向移动通道117的第一端,直角梯形的斜腰朝向移动通道117的第二端。在安装壳体11的过程中,壳体11沿着插槽1142的长度方向移动,卡块1141的斜腰首先接触开关主体2的外壁,并随着壳体11的移动被挤压进卡槽21内。由于卡块1141的直角腰朝向移动通道117的第一端,所以能够通过该直角腰限制壳体11朝向移动通道117的第一端方向移动。如此一来,壳体11就不会在驱动臂31的推动下,随着滑动件121一同移动,而是始终与开关主体2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端板116的内壁具有第一柱体1161,第一柱体1161的长度方向与滑动件121的移动方向相同。滑动件121朝向按钮3的外壁具有第二柱体1216,第二柱体1216与第一柱体1161平行且相对。弹性件122分别套接在第一柱体1161和第二柱体1216外。
弹性件122为螺旋弹簧,弹性件122的第一端套接在第一柱体1161上,弹性件122的第二端套接在第二主体上,从而使得弹性件122能够稳固的压缩在端板116和滑动件121之间。
可选地,第一柱体1161和第二柱体1216均为十字轴,从而保证了第一柱体1161和第二柱体1216的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示器(1)、开关主体(2)、按钮(3)和定位件(4);
所述指示器(1)包括壳体(11)和指示组件(12);
所述壳体(11)的外壁与所述开关主体(2)的外壁相连,所述壳体(11)具有窗口(111),所述指示组件(12)位于所述壳体(11)内,且能够在所述壳体(11)内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指示组件(1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指示组件(12)位于所述窗口(111)处,当所述指示组件(1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指示组件(12)远离所述窗口(111);
所述按钮(3)的第一部分可移动地插接在所述开关主体(2)内,所述按钮(3)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1)内,且与所述指示组件(12)相接触;
所述壳体(11)包括底板(114)和移动通道(117),所述底板(114)具有插槽(1142),所述插槽(1142)沿所述移动通道(117)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插槽(1142)的一端具有开口(1143),所述开口(1143)位于所述移动通道(117)的第二端,所述定位件(4)与所述按钮(3)相邻,且与所述开关主体(2)的外壁相连,所述定位件(4)可移动地插接在所述插槽(1142)内;
所述指示组件(12)被配置为,当移动所述按钮(3),以使所述开关主体(2)接通时,所述指示组件(12)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当移动所述按钮(3),以使所述开关主体(2)断开时,所述指示组件(12)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组件(12)包括滑动件(121)和弹性件(122);
所述滑动件(121)可移动地位于所述壳体(11)内,且与所述按钮(3)相接触;
所述弹性件(122)位于所述滑动件(121)背离所述按钮(3)的一侧,所述弹性件(122)压缩在所述滑动件(121)的外壁和所述壳体(11)的内壁之间,且所述弹性件(122)的压缩方向与所述滑动件(121)的移动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121)朝向所述按钮(3)的外壁具有凹槽(1211);
所述凹槽(1211)的底面具有第一斜面(1212);
所述按钮(3)的外壁具有驱动臂(31);
所述驱动臂(31)朝向所述滑动件(121)的端部位于所述凹槽(1211)内,且与所述第一斜面(1212)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11)为长条形,所述凹槽(12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臂(31)的移动方向相同,在所述凹槽(121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凹槽(1211)的相对两侧面(1211a)均平行于所述驱动臂(31)的移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11)的底面具有第二斜面(1213);
所述第二斜面(1213)与所述第一斜面(1212)相连,且相互倾斜,以在所述第二斜面(1213)与所述第一斜面(1212)之间形成第一凸起(1214);
所述驱动臂(31)朝向所述滑动件(121)的端部具有第二凸起(32);
当所述滑动件(12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起(32)与所述第一斜面(1212)相接触,当所述滑动件(12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起(32)与所述第二斜面(1213)相接触,且与所述第一凸起(1214)相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121)朝向所述窗口(111)的外壁具有指示凸起(1215);
当所述滑动件(12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指示凸起(1215)位于所述窗口(1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顶板(112)、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5)和端板(116);
所述顶板(112)、所述第一侧板(113)、所述底板(114)和所述第二侧板(115)依次相连,以构成所述移动通道(117),所述端板(116)位于所述移动通道(117)的第一端,且所述端板(116)与所述移动通道(117)的内壁相连,所述移动通道(117)的第二端靠近所述按钮(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主体(2)的外壁具有卡槽(21);
所述底板(114)具有卡块(1141);
所述卡块(1141)位于所述底板(114)的外壁,且靠近所述移动通道(117)的第一端,所述卡块(1141)卡接在所述卡槽(2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包括插板(41)和压板(42);
所述插板(41)的一端与所述开关主体(2)的外壁相连,所述插板(41)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42)相连,所述插板(41)可移动地插接在所述插槽(1142)内,以使所述压板(42)与所述底板(114)的内壁接触。
CN202110789180.6A 2021-07-13 2021-07-13 开关 Active CN113436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9180.6A CN113436917B (zh) 2021-07-13 2021-07-13 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9180.6A CN113436917B (zh) 2021-07-13 2021-07-13 开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6917A CN113436917A (zh) 2021-09-24
CN113436917B true CN113436917B (zh) 2023-02-07

Family

ID=77760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9180.6A Active CN113436917B (zh) 2021-07-13 2021-07-13 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69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0077B (zh) * 2021-11-10 2024-03-26 宁波公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44132B3 (de) * 2002-09-23 2004-03-18 Siemens Ag Elektrisches Schaltgerät mit Schaltstellungsanzeige
DE102007047477A1 (de) * 2007-09-27 2009-04-23 Siemens Ag Schaltstellungsanzeige für ein Schaltgerät
EP2337047B1 (de) * 2009-12-18 2014-07-02 Alstom Grid GmbH Elektrischer Leistungsschalter sowie Schaltstellungsanzeige hierfür
CN103000422A (zh) * 2012-12-04 2013-03-27 宁波舜韵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开关
CN203367068U (zh) * 2013-07-18 2013-12-2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带按键状态指示的机械开关
CN105097323B (zh) * 2015-09-24 2017-11-14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三位置电气指示装置
CN107516883A (zh) * 2017-09-14 2017-12-26 广西新全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弧型电路保护装置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6917A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2756B2 (en) Push switch
US8080757B2 (en) Sliding button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6756554B1 (en) Tact switch
CN101616555A (zh)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模组
CN113436917B (zh) 开关
US20010030116A1 (en) Slide switch
JP2006244977A (ja) 押釦スイッチ
US8383976B2 (en) Switch with electrical member supported in elastic folded contact
CN113451064A (zh) 按钮开关
JP6447492B2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CN112466699A (zh) 旋钮结构和电子设备
WO2023098651A1 (zh) 一种光电式微动开关
US8143544B2 (en) Switch
JP3762564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N114141564A (zh) 按钮开关
KR100426695B1 (ko) 푸시 버튼 스위치 장치
CN210110604U (zh) 一种雷达硅胶按键
CN212084878U (zh) 微动开关
JP4524247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EP1049121A2 (en) Sliding operation type switch apparatus
JP4087603B2 (ja) スライド型電気部品
CN210516544U (zh) 一种单刀双掷型按键开关
CN219936907U (zh) 尾门开关结构及车辆
US20040238341A1 (en) Tact switch
CN213071574U (zh) 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