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9345A - 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9345A
CN113419345A CN202110574919.1A CN202110574919A CN113419345A CN 113419345 A CN113419345 A CN 113419345A CN 202110574919 A CN202110574919 A CN 202110574919A CN 113419345 A CN113419345 A CN 113419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uckle
key
fixing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49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9345B (zh
Inventor
高爱丽
刘焕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49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93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9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934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8226 priority patent/WO202224724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9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9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49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69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means other than the external wa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其中,头戴组件包括中壳、后带以及按键;中壳开设有安装孔;后带具有连接端,连接端设有第一卡扣,并开设有避让孔,避让孔与安装孔相对连通,第一卡扣穿设于安装孔;按键可活动地设于中壳,并具有卡接状态和释放状态,按键具有卡接部和扣压部,卡接部穿设于安装孔,扣压部至少部分穿设于避让孔;其中,按键于卡接状态时,卡接部与第一卡扣卡接,以限制第一卡扣脱出;按键于释放状态时,卡接部与第一卡扣分离间隔设置,以使第一卡扣由安装孔内脱出。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快速自主拆卸更换的头戴组件。

Description

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戴组件以及应用该头戴组件的头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头戴显示设备通常使用头戴组件实现穿戴,头戴组件包括中壳和后带,中壳用于安装显示装置,后带用于用户穿戴。目前常用的头戴组件中的中壳和后带为一体结构,无法实现自主拆卸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头戴组件,旨在提供一种可快速自主拆卸更换的头戴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头戴组件,包括:
中壳,所述中壳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
后带,所述后带具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设有第一卡扣,并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一卡扣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以及
按键,所述按键可活动地设于所述中壳,并具有卡接状态和释放状态,所述按键具有卡接部和扣压部,所述卡接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扣压部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避让孔;
其中,所述按键于卡接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卡扣脱出;所述按键于释放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扣分离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卡扣由所述安装孔内脱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滑动连接于所述中壳,所述按键于所述安装孔内滑动,以具有所述卡接状态和所述释放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面向所述按键的表面开设有卡合槽;
所述扣压部具有背对设置的扣压面和第一沉靠面,所述扣压面面向所述避让孔设置;所述卡接部包括连接件和挡筋,所述连接件凸设于所述第一沉靠面,所述挡筋凸设于所述连接件的面向所述第一卡扣的表面;
所述按键于卡接状态时,所述挡筋插设于所述卡合槽内,以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所述按键于释放状态时,所述挡筋位于所述卡合槽的外部;
所述按键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卡扣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滑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背对设置的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内侧壁的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端盖设于所述外侧壁,以使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且连通;和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内侧壁,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背向所述挡筋的一侧,所述固定件具有第二沉靠面,所述第一沉靠面与所述第二沉靠面滑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内侧壁,所述安装部容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安装部具有所述第二沉靠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凸设于所述安装部的背向所述避让孔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接件相对设置,所述固定部的面向所述连接件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连接件的面向所述固定部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定位柱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以使所述按键沿所述定位柱的延伸方向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的外周设有定位筋,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孔壁开设有定位槽,至少部分所述定位筋插设于所述定位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固定部的背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所述中壳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设于所述固定部的背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并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且所述弹片与所述固定部的背向所述连接件的表面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定位柱,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接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侧壁设有连接柱,所述固定件的面向所述内侧壁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连接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诉连接端之间,以在所述按键处于释放状态时将所述连接端弹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中壳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凸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限位柱,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和所述连接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的侧壁还开设有卡孔,所述连接端还设有第二卡扣,所述按键于卡接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扣卡设于所述卡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的侧壁还开设有止位槽,所述连接端具有止位筋,所述按键于卡接状态时,所述连接端安装于所述止位槽内,且所述止位筋与所述止位槽的槽壁抵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头戴组件;该头戴组件包括:
中壳,所述中壳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
后带,所述后带具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设有第一卡扣,并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一卡扣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以及
按键,所述按键可活动地设于所述中壳,并具有卡接状态和释放状态,所述按键具有卡接部和扣压部,所述卡接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扣压部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避让孔;
其中,所述按键于卡接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卡扣脱出;所述按键于释放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扣分离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卡扣由所述安装孔内脱出。
本发明的头戴组件,通过在中壳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后带具有连接端,连接端设有第一卡扣,并开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避让孔;另外,按键可活动地设于中壳,并具有卡接状态和释放状态;
其中,当需要拆卸头戴组件时,用户可通过避让孔扣动按键的扣压部,按键将由卡接状态运动至释放状态,此时,按键的卡接部将与第一卡扣间隔设置,以使第一卡扣脱出安装孔,即可将后带脱离中壳,以完成头戴组件的拆卸,后带脱离中壳后,用户松开按键,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按键复位至卡接状态;当需要组装头戴组件时,用户将第一卡扣穿设于安装孔并继续向靠近中壳的方向按压连接端,在按压连接端的过程中按键的第一斜面与第一卡扣的第二斜面相对滑动,按键后退,将后带的第一卡扣完全插入安装孔后,按键即可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前进,以使按键由释放状态复位至卡接状态,此时,按键的卡接部将与第一卡扣卡接,以限制第一卡扣脱出安装孔,即可将后带卡接于中壳上,以完成头戴组件的组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头戴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头戴组件一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头戴组件一实施例中固定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头戴组件一实施例中固定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头戴组件一实施例中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头戴组件一实施例中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头戴组件一实施例中后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头戴组件一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头戴组件中按键于卡接状态时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头戴组件中按键于释放状态时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头戴组件中按键于卡接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头戴组件 16 第二弹性件
10 中壳 17 限位柱
11 壳体 20 后带
111 安装孔 21 连接端
112 连接柱 211 避让孔
113 安装槽 212 第一卡扣
114 卡孔 2121 卡合槽
115 止位槽 2122 第二斜面
12 固定件 213 第二卡扣
121 连接部 214 止位筋
1211 连接孔 22 配重块
122 安装部 30 按键
1221 第二沉靠面 31 卡接部
123 固定部 311 连接件
1231 第一固定孔 3111 第二固定孔
13 第一弹性件 3111a 定位槽
14 定位柱 312 挡筋
141 定位筋 3121 第一斜面
142 环形限位槽 32 扣压部
15 弹片 321 第一沉靠面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头戴组件100,旨在提供一种可快速自主拆卸更换的头戴组件100。
以下将就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并以头戴组件100水平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1、图12和图13,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该头戴组件100包括中壳10、后带20以及按键30;所述中壳10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111;所述后带20具有连接端21,所述连接端21设有第一卡扣212,并开设有避让孔211,所述避让孔211与所述安装孔111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一卡扣212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11;所述按键3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中壳10,并具有卡接状态和释放状态,所述按键30具有卡接部31和扣压部32,所述卡接部31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11,所述扣压部32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避让孔211;
其中,所述按键30于卡接状态时,所述卡接部31与所述第一卡扣212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卡扣212脱出;所述按键30于释放状态时,所述卡接部31与所述第一卡扣212分离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卡扣212由所述安装孔111内脱出。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头戴组件100,通过在中壳10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111,后带20具有连接端21,连接端21设有第一卡扣212,并开设有与安装孔111连通的避让孔211;另外,按键30可活动地设于中壳10,并具有卡接状态和释放状态;
其中,当需要拆卸头戴组件100时,用户可通过避让孔211扣动按键30的扣压部32,按键30将由卡接状态运动至释放状态,此时,按键30的卡接部31将与第一卡扣212分离间隔设置,以使第一卡扣212脱出安装孔111,即可将后带20脱离中壳10,以完成头戴组件100的拆卸,当拆卸完成后,按键30复位至卡接状态;当需要组装头戴组件100时,用户将第一卡扣212穿设于安装孔111并继续向靠近中壳10的方向按压连接端21,由于第一卡扣212的第二斜面2122与卡接部31的第一斜面3121滑动连接,在按压连接端21的过程中按键30后退,按键30将由卡接状态运动至释放状态,将后带20的第一卡扣212完全插入安装孔111后,按键30复位至卡接状态,卡接部31与第一卡扣212完成卡接。此时,按键30的卡接部31与第一卡扣212卡接,以限制第一卡扣212脱出安装孔111,即可将后带20卡接于中壳10上,以完成头戴组件100的组装。如此,当后带20在反复佩戴后发生磨损时,只需将后带20由中壳10上拆卸,并更换新的后带20即可,无需更换整个头戴组件100,以降低材料成本的投入。
具体地,中壳10内形成有用于放置显示装置的安装腔,按键30的卡接部31通过安装孔111而插设于安装腔内;当需要组装头戴组件100时,用户将第一卡扣212穿设于安装孔111并继续向靠近中壳10的方向按压连接端21,由于第一卡扣212的第二斜面2122与卡接部31的第一斜面3121滑动连接,在按压连接端21的过程中按键30后退,按键30将由卡接状态运动至释放状态,将后带20的第一卡扣212完全插入安装孔111后,按键30复位至卡接状态,卡接部31与第一卡扣212完成卡接。此时,按键30的卡接部31与第一卡扣212卡接,以使第一卡扣212插设于安装孔111并插入安装腔内,从而限制第一卡扣212脱出安装孔111,即可将后带20卡接在中壳10上,以完成头戴组件100的快速组装。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按键30可采用转动或者滑动的方式实现在卡接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的切换。
按键30于卡接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切换时,可直接通过人工扣动按键30的扣压部32,即手动扣动按键30的扣压部32,以使按键30由卡接状态运动至释放状态,或者使按键30由释放状态运动至卡接状态;或者,通过在按键30的卡接部31与中壳10之间设置有弹性件,通过手动扣动按键30的扣压部32,以使按键30由卡接状态运动至释放状态,此时,卡接部31将压缩弹性件,脱出后带20的第一卡扣212后,用户只需放开按键30,按键30将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以使按键30由释放状态运动至卡接状态。
并且,为了防止头戴组件100应用于头戴显示设备中时,头戴显示设备发生重心前倾的现象,导致佩戴不舒适;可选地,通过在后带20上设置有配重块22,并使配重块22与中壳10相对设置,以通过配重块22来平衡头戴显示设备整体的平衡度,使得整个头戴组件100的重心后移,从而使得用户佩戴更为舒适;如此,本申请通过使后带20与中壳10可拆卸连接,从而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22,即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选择不同重量的后带20,以满足用户需求。
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键30滑动连接于所述中壳10,所述按键30于所述安装孔111内滑动,以具有所述卡接状态和所述释放状态。按键30通过采用滑动地方式实现在卡接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切换,当需要拆卸头戴组件100时,用户只需压住按键30的扣压部32,并将按键30往后推,以使按键30于安装孔111内滑动,使得按键30的卡接部31脱离第一卡扣212,便可使得第一卡扣212脱出安装孔111;同样的,需要组装头戴组件100时,采用同样的方式便可使得卡接部31卡接于第一卡扣212,以限制第一卡扣212由安装孔111内脱出;从而可实现头戴组件100的快速拆装过程。
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212面向所述按键30的表面开设有卡合槽2121;所述扣压部32具有背对设置的扣压面和第一沉靠面321,所述扣压面面向所述避让孔211设置;所述卡接部31包括连接件311和挡筋312,所述连接件311凸设于所述第一沉靠面321,所述挡筋312凸设于所述连接件311的面向所述第一卡扣212的表面;
所述按键30于卡接状态时,所述挡筋312插设于所述卡合槽2121内,以与所述第一卡扣212卡接;所述按键30于释放状态时,所述挡筋312位于所述卡合槽2121的外部;
所述按键30设置有第一斜面3121,所述第一卡扣212设置有第二斜面2122,所述第一斜面3121与所述第二斜面2122滑动连接,具体地,在组装头戴组件100时,所述第一斜面3121与所述第二斜面2122滑动连接以使按键30后退。
可以理解地,通过在第一卡扣212的面向按键30的表面开设有卡合槽2121,并使卡接部31的挡筋312凸设于连接件311的面向第一卡扣212的表面;当按键30由释放状态滑动至卡接状态时,挡筋312将插入卡合槽2121内,并使挡筋312与卡合槽2121的槽壁抵接,以与第一卡扣212卡接;当按键30由卡接状态滑动至释放状态时,所述第一斜面3121与所述第二斜面2122滑动连接以使按键30后退,挡筋312将由卡合槽2121内脱出,以使第一卡扣212由安装孔111内脱出。
具体地,连接件311可大致呈板状、块状、柱状等形状结构,主要起到连接扣压部32和挡筋312的作用。
并且,为了便于用户操作扣压部32,可选地,通过在扣压部32的扣压面上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限位筋条,以通过限位筋条增加与用户手部接触的摩擦力,以使用户顺利地推动按键30。
结合参阅图2、图5和图12,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10包括壳体11和固定件12;所述壳体11具有背对设置的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内侧壁的所述安装孔111;所述连接端21盖设于所述外侧壁,以使所述避让孔211与所述安装孔111相对且连通;所述固定件12设于所述内侧壁,并位于所述连接件311的背向所述挡筋312的一侧,所述固定件12具有第二沉靠面1221,所述第一沉靠面321与所述第二沉靠面1221滑动配合。
可以理解地,通过在壳体11的内侧壁设置有固定件12,并使固定件12位于连接件311的背向挡筋312的一侧,且扣压部32承载于固定件12的第二沉靠面1221上,并使扣压部32的第一沉靠面321与第二沉靠面1221滑动配合;当需要拆卸头戴组件100时,用户将通过避让孔211扣动按键30的扣压部32,以使按键30在第一沉靠面321和第二沉靠面1221的滑动配合下后退,以由卡接状态滑动至释放状态,当拆卸完成后,按键30复位至卡接状态;同样的,当需要组装头戴组件100时,用户将第一卡扣212穿设于安装孔111并继续向靠近中壳10的方向按压连接端21,由于第一卡扣212的第二斜面2122与卡接部31的第一斜面3121滑动连接,在按压连接端21的过程中按键30后退,按键30将由卡接状态运动至释放状态,将后带20的第一卡扣212完全插入安装孔111时,按键30复位至卡接状态,卡接部31与第一卡扣212完成卡接;如此,便可保证按键30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防止按键30发生倾斜等现象。
具体地,固定件12可大致呈块状、板状等形状结构。固定件12具体可采用螺钉、卡扣、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壳体11的内侧壁。
结合参阅图5、图6、图12和图13,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12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121和安装部122,所述连接部121连接于所述内侧壁,所述安装部122容置于所述安装孔111内,且所述安装部122具有所述第二沉靠面1221。
可以理解地,通过使用连接部121将固定件12固定连接于壳体11的内侧壁,并将支撑连接件311的安装部122容置于安装孔111内,不仅可通过安装部122对按键30起支撑固定的作用,以保证按键30的运动稳定性,同时,还可通过安装部122对连接件311进行定位,以便于固定件12的安装。
具体地,连接部121设置在壳体11的内侧壁上,并环绕安装孔111设置,安装部122连接在连接部121的面向内侧壁的一侧,并容置于安装孔111内。
结合参阅图7、图12和图13,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10还包括定位柱14,所述固定件12还包括固定部123,所述固定部123凸设于所述安装部122的背向所述避让孔211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接件311相对设置,所述固定部123的面向所述连接件31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231,所述连接件311的面向所述固定部123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孔3111,所述定位柱14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231,所述定位柱14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3111,以使所述按键30沿所述定位柱14的延伸方向运动。
可以理解地,通过使用定位柱14穿设于第一固定孔1231和第二固定孔3111,以通过定位柱14对按键30进行导向,使得按键30沿定位柱14的延伸方向运动,从而保证按键30的运动方向。
具体地,定位柱14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固定孔1231后,可采用弹片15卡接、螺钉、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固定部123,定位柱14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固定孔3111,以使按键30滑动连接于定位柱14,从而使得按键30沿定位柱14的延伸方向运动。
结合参阅图7和图11,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14的外周设有定位筋141,所述第二固定孔3111的孔壁开设有定位槽3111a,至少部分所述定位筋141插设于所述定位槽3111a。
可以理解地,通过在定位柱14的外周设有定位筋141,并在第二固定孔3111的孔壁开设有定位槽3111a,以将至少部分定位筋141插设于定位槽3111a内,从而可通过在定位筋141于定位槽3111a的配合下,对定位柱14进行限位固定,以防止定位柱14绕其轴线旋转,而影响按键30的运动稳定性。
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定位柱14的限位强度,可选地,通过在定位柱14的外周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定位筋141,并在第二固定孔3111的孔壁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定位槽3111a,以使每一定位筋141的至少部分插设于一定位槽3111a内。
并且,为了防止定位柱14脱出按键30的第二固定孔3111,而影响对按键30的导向作用,可选地,在定位柱14的远离固定件12的一端设有挡板,当按键30运动至卡接状态时,按键30的卡接部31将与挡板抵接,以通过挡板对按键30进行限位。
结合参阅图6、图8、图12和图13,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14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231的一端凸出于固定部123的背向所述连接件311的一侧;所述中壳10还包括弹片15,所述弹片15设于所述固定部123的背向所述连接件311的一侧,并套设于所述定位柱14,且所述弹片15与所述固定部123的背向所述连接件311的表面抵接。
可以理解地,通过使用弹片15套设于定位柱14的穿设于第一固定孔1231的一端,并使弹片15与固定部123的背向连接件311的表面抵接,从而通过弹片15将定位柱1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部123;当需要固定定位柱14时,首先将定位柱14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固定孔1231并凸出于固定部123的背向连接件311的一侧,然后将弹片15套设于定位柱14,并使弹片15与固定部123的背向连接件311的表面抵接,以实现定位柱14与固定部123的固定连接;当需要拆卸固定住时,直接将弹片15由定位柱14上拆下,即可将定位柱14由第一固定孔1231拔出,以实现定位柱14的快速组装拆卸。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定位柱14的一端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拧入第一固定孔1231内,以实现定位柱14的固定。
结合参阅图7,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14的外周开设有环形限位槽142,所述弹片15安装于所述环形限位槽142,且所述弹片15的外轮廓围绕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231的面积。
可以理解地,通过将弹片15安装于定位柱14外周的环形限位槽142内,以保证弹片15的安装稳定性,防止弹片15脱出定位柱14;另外,通过使弹片15的外轮廓围绕面积大于第一固定孔1231面积,以保证弹片15与固定部123的背向连接件311的表面抵接。
并且,为了便于弹片15的安装,可选地,在弹片15的外周设有开口,需要安装弹片15时,直接通过开口卡在定位柱14上即可,且需要拆卸弹片15时,直接通过开口拆下弹片15即可。
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
中壳1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3,所述第一弹性件13套设于所述定位柱14,所述第一弹性件13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固定部123和所述连接件311。
可以理解地,通过在定位柱14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13,并使第一弹性件13的两端分别抵接固定部123和连接件311;如此,当需要拆卸头戴组件100时,用户将通过避让孔211扣动按键30的扣压部32,以使按键30后退,按键30将由卡接状态运动至释放状态,此时,第一弹性件13被连接件311压缩,拆卸完成后,用户只需放开按键30,按键30将在第一弹性件13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至卡接状态;同样的,当需要组装头戴组件100时,用户将第一卡扣212穿设于安装孔111并继续向靠近中壳10的方向按压连接端21,由于第一卡扣212的第二斜面2122与卡接部31的第一斜面3121滑动连接,在按压连接端21的过程中,按键30后退,按键30将由卡接状态运动至释放状态,此时,第一弹性件13被连接件311压缩,将后带20的第一卡扣212完全插入安装孔111后,按键30即可在第一弹性件13的弹力作用下前进,以使按键30由释放状态复位至卡接状态,并使卡接部31与第一卡扣212卡接,以完成头戴组件100的组装。
结合参阅图4和图5,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侧壁设有连接柱112,所述固定件12的面向所述内侧壁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1211,所述连接柱112穿设于所述连接孔1211。该设置通过使用连接柱112穿设于固定件12的连接孔1211,以实现固定件12与壳体11的固定连接。
具体地,连接柱112远离内侧壁的端面开设有螺纹孔,可使用螺钉、销钉等结构穿设于螺纹孔,以将固定件12固定于壳体11上。
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件12于壳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可选地,在壳体11的内侧壁设置有间隔设置的若干连接柱112,并在固定件12的面向内侧壁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孔1211,以使每一连接柱112穿设于一连接孔1211。
结合参阅图2和图14,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1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6,所述第二弹性件16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与所述连接端21之间,以在所述按键30处于释放状态时将所述连接端21弹起。
可以理解地,通过在中壳10与连接端2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6,并使第二弹性件16的两端分别抵接中壳10和连接端21,按键30于卡接状态时,连接端21将压缩第二弹性件16,此时,第二弹性件16的反弹力将作用于连接端21,以使第一卡扣212具有脱出安装孔111的倾向;当按键30由卡接状态运动至释放状态时,按键30的卡接部31将脱离第一卡扣212,此时,连接端21将在第二弹性件16的弹力作用下朝远离中壳10的方向弹起,然后用户拽住后带20,即可使得第一卡扣212完全脱出安装孔111,以顺利拆下后带20。
具体地,第二弹性件16为弹簧、弹性片等弹性结构。
并且,当按键30由卡接状态运动至释放状态时,为了保证连接端21朝远离中壳10的方向弹起的平衡度,以顺利拆下后带20,可选地,在中壳10与连接端21之间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弹性件16。
结合参阅图2和图14,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侧壁开设有安装槽113,所述中壳10还包括限位柱17,所述限位柱17凸设于所述安装槽113的底壁,所述第二弹性件16套设于所述限位柱17,所述第二弹性件16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安装槽113的底壁和所述连接端21。
可以理解地,通过将第二弹性件16套设于限位柱17,以保证第二弹性件16沿限位柱17的延伸方向伸缩,从而保证连接端21沿限位柱17的延伸方向翘起,以使第一卡扣212可顺利由安装孔111中拔出;另外,通过将限位柱17凸设于安装槽113的底壁,可将限位柱17容置在安装槽113内,以减少整体的占用空间。
具体地,按键30于卡接状态时,连接端21将压缩第二弹性件16,且连接端21与限位柱17抵接,以保证连接端21的稳定。
结合参阅图3和图10,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10的侧壁还开设有卡孔114,所述连接端21还设有第二卡扣213,所述按键30于卡接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扣213卡设于所述卡孔114。
可以理解地,按键30于卡接状态时,为了提高后带20与中壳10之间的连接强度,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后带20与中壳10发生脱离,使得中壳10掉落地面,而对中壳10内的显示装置造成损坏;因此,在中壳10的侧壁开设有卡孔114,并在连接端21上设置有第二卡扣213,以使按键30于卡接状态时,不仅通过卡接部31卡接于第一卡扣212,还可将第二卡扣213卡设于卡孔114内。
并且,按键30于卡接状态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后带20与中壳10之间的连接强度,可选地,在中壳10的侧壁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卡孔114,并在连接端21上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卡扣213,以使每一第二卡扣213卡设于一卡孔114内。
结合参阅图3和图10,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10的侧壁还开设有止位槽115,所述连接端21具有止位筋214,所述按键30于卡接状态时,所述连接端21安装于所述止位槽115内,且所述止位筋214与所述止位槽115的槽壁抵接。
可以理解地,在组装后带20与中壳10时,首先将第一卡扣212插设于安装孔111中,并将连接端21安装于止位槽115内,此时,连接端21上的止位筋214将与止位槽115的槽壁抵接,以通过在止位筋214与止位槽115的配合下使得连接端21准确安装。
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9,在本发明头戴组件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10开设有两所述安装孔111,所述后带20具有两所述连接端21,所述按键30设置有两个;所述按键30于卡接状态时,每一所述卡接部31与一所述第一卡扣212卡接,以限制两所述第一卡扣212脱出;所述按键30于释放状态时,每一所述卡接部31与一所述第一卡扣212分离间隔设置,以使每一所述第一卡扣212由一所述安装孔111内脱出。
可以理解地,通过在中壳10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111,后带20上具有两个连接端21;当需要拆卸头戴组件100时,用户分别将两个连接端21的第一卡扣212由两个安装孔111中拆下,即可使得后带20与中壳10完成脱离;当需要组装头戴组件100时,用于分别将两个连接端21的第一卡扣212插入两个安装孔111内,并通过卡接部31卡接固定,即可将后带20卡接固定于中壳10上。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头戴显示设备,该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头戴组件100,该头戴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详见前述实施例。由于本头戴显示设备采用了前述所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壳,所述中壳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
后带,所述后带具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设有第一卡扣,并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一卡扣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以及
按键,所述按键可活动地设于所述中壳,并具有卡接状态和释放状态,所述按键具有卡接部和扣压部,所述卡接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扣压部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避让孔;
其中,所述按键于卡接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卡扣脱出;所述按键于释放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扣分离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卡扣由所述安装孔内脱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滑动连接于所述中壳,所述按键于所述安装孔内滑动,以具有所述卡接状态和所述释放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面向所述按键的表面开设有卡合槽;
所述扣压部具有背对设置的扣压面和第一沉靠面,所述扣压面面向所述避让孔设置;所述卡接部包括连接件和挡筋,所述连接件凸设于所述第一沉靠面,所述挡筋凸设于所述连接件的面向所述第一卡扣的表面;
所述按键于卡接状态时,所述挡筋插设于所述卡合槽内,以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所述按键于释放状态时,所述挡筋位于所述卡合槽的外部;
所述按键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卡扣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背对设置的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开设有贯穿至所述内侧壁的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端盖设于所述外侧壁,以使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且连通;和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内侧壁,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背向所述挡筋的一侧,所述固定件具有第二沉靠面,所述第一沉靠面与所述第二沉靠面滑动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内侧壁,所述安装部容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安装部具有所述第二沉靠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凸设于所述安装部的背向所述避让孔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接件相对设置,所述固定部的面向所述连接件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连接件的面向所述固定部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定位柱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以使所述按键沿所述定位柱的延伸方向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外周设有定位筋,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孔壁开设有定位槽,至少部分所述定位筋插设于所述定位槽;
且/或,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固定部的背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所述中壳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设于所述固定部的背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并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且所述弹片与所述固定部的背向所述连接件的表面抵接;
且/或,所述中壳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定位柱,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接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设有连接柱,所述固定件的面向所述内侧壁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柱穿设于所述连接孔。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接端之间,以在所述按键处于释放状态时将所述连接端弹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中壳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凸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限位柱,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和所述连接端。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的侧壁还开设有卡孔,所述连接端还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卡设于所述卡孔;
且/或,所述中壳的侧壁还开设有止位槽,所述连接端具有止位筋,所述连接端安装于所述止位槽内,且所述止位筋与所述止位槽的槽壁抵接。
12.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戴组件。
CN202110574919.1A 2021-05-25 2021-05-25 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Active CN1134193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4919.1A CN113419345B (zh) 2021-05-25 2021-05-25 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PCT/CN2021/138226 WO2022247240A1 (zh) 2021-05-25 2021-12-15 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4919.1A CN113419345B (zh) 2021-05-25 2021-05-25 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9345A true CN113419345A (zh) 2021-09-21
CN113419345B CN113419345B (zh) 2022-11-22

Family

ID=77712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4919.1A Active CN113419345B (zh) 2021-05-25 2021-05-25 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9345B (zh)
WO (1) WO20222472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7240A1 (zh) * 2021-05-25 2022-12-0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08166A1 (de) * 2017-04-18 2018-10-18 Alexander Ohly Vorrichtung zur optischen Informationsanzeige
CN109541806A (zh) * 2018-12-21 2019-03-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插接绑带式头戴设备
US20190208310A1 (en) * 2017-10-31 2019-07-04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 Head-mounted equipment
CN211833162U (zh) * 2020-03-27 2020-11-03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腕戴设备
US20200371363A1 (en) * 2019-05-20 2020-11-26 Htc Corporation Head-mounted display
CN112327481A (zh) * 2020-10-23 2021-02-05 安徽龙境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设备
CN112327491A (zh) * 2020-10-23 2021-02-05 安徽龙境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设备
CN212808798U (zh) * 2020-08-24 2021-03-2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9952B1 (en) * 1995-07-14 2002-04-09 I-O Display Systems Llc Head-mounted personal visual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mage generator and holder
CN101470476A (zh) * 2007-12-27 2009-07-01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卡扣固定机构及其应用的笔记型计算机底座的机壳
CN210539267U (zh) * 2019-05-20 2020-05-19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扣组件及放松设备
CN210835445U (zh) * 2019-11-29 2020-06-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Vr头戴设备
CN110941094A (zh) * 2019-12-31 2020-03-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头部佩戴装置和头戴式显示设备
CN211656346U (zh) * 2020-04-20 2020-10-09 深圳市创想听力技术有限公司 卡扣式伸缩装置及头戴设备
CN113419345B (zh) * 2021-05-25 2022-11-22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08166A1 (de) * 2017-04-18 2018-10-18 Alexander Ohly Vorrichtung zur optischen Informationsanzeige
US20190208310A1 (en) * 2017-10-31 2019-07-04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 Head-mounted equipment
CN109541806A (zh) * 2018-12-21 2019-03-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插接绑带式头戴设备
US20200371363A1 (en) * 2019-05-20 2020-11-26 Htc Corporation Head-mounted display
CN211833162U (zh) * 2020-03-27 2020-11-03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腕戴设备
CN212808798U (zh) * 2020-08-24 2021-03-2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
CN112327481A (zh) * 2020-10-23 2021-02-05 安徽龙境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设备
CN112327491A (zh) * 2020-10-23 2021-02-05 安徽龙境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头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7240A1 (zh) * 2021-05-25 2022-12-0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9345B (zh) 2022-11-22
WO2022247240A1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19794A (en) Portable fastening device
US5664292A (en) Separable clip assembly
EP3484133B1 (en) Mobile terminal holder
US20060090311A1 (en) Post attachment device
CN113419345B (zh) 头戴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US5458267A (en) Sizeable attachment device
CN215258829U (zh) 快拆承载座
WO2018013105A1 (en) Buckle assembly
US6978523B2 (en) Post attachment device
CN211186088U (zh)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EP3752788B1 (en) Quick release system for body armor
CN110934388A (zh)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CN114145549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6493882U (zh) 快拆结构和腕戴设备
CN112273807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4047813U (zh) 快拆结构和腕戴设备
CN218898524U (zh) 安全帽头盔摄像头的固定支架
CN218551571U (zh) 设备主机及可穿戴设备
CN220369603U (zh) 一种表带组装结构
CN220024558U (zh) 柜子及其抽屉分隔装置
CN220045094U (zh) 一种快拆结构及侧推式穿戴设备
CN218942459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1196446U (zh) 靠背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US11116305B2 (en) Appliance belt clip and holster system
CN214630450U (zh) 连接结构和腕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5

Address after: 261031 No. 268 Dongfang Road,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Weifang

Patentee after: GOERTEK Inc.

Address before: 261031 workshop 1, phase III, Geer Photoelectric Industrial Park, 3999 Huixian Road, Yongchun community, Qingchi street,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