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86088U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86088U CN211186088U CN201922495896.6U CN201922495896U CN211186088U CN 211186088 U CN211186088 U CN 211186088U CN 201922495896 U CN201922495896 U CN 201922495896U CN 211186088 U CN211186088 U CN 2111860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nd
- trigger
- clamping pieces
- bracket
-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其中,表带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带体和设备主体的壳体,表带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组件、卡扣组件以及触发件;固定组件与带体固定连接;卡扣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件,两个卡接件均与固定组件活动连接;两个卡接件之间弹性夹设有弹性件,以使得两个卡接件均与壳体卡接固定;触发件与固定组件滑动连接,并与卡接件驱动连接,触发件相对于固定组件滑动,驱动两个卡接件相向或者背向运动,以脱离壳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现了带体与壳体的拆装功能,操作简便,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表带与穿戴设备主体(如手表主体)的连接通常采用一根生耳杆穿过表带,然后通过压缩生耳杆的两头,从而将表带与手表主体实现连接。此种方式中,在组装及拆卸表带与主体的过程中都需要用到辅助工具,导致拆卸不方便,影响用户体验。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表带连接结构,旨在解决表带与可穿戴设备主体拆装不方便的问题,以提高用户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表带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带体和设备主体的壳体,所述表带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组件、卡扣组件以及触发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带体固定连接;所述卡扣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件,两个所述卡接件均与所述固定组件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卡接件之间弹性夹设有弹性件,以使得两个所述卡接件均与所述壳体卡接固定;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固定组件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卡接件驱动连接,所述触发件相对于所述固定组件滑动,驱动两个所述卡接件相向或者背向运动,以带动所述带体脱离所述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卡接件上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带体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围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触发件和所述卡接件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开口,以供所述卡接件穿设。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卡插部,两个所述卡插部之间形成供所述触发件穿设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容纳腔与外部;所述触发件对应所述卡插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插部插设于所述卡槽内;并且在所述带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卡插部与所述卡槽相对滑动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上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带体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导向槽相对于所述导向柱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柱呈T型结构,所述导向槽呈T型槽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卡接件相向的一侧均设有定位柱,两个所述定位柱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定位柱。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沿所述带体的宽度方向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扣槽,两个所述卡接件相向或背向运动以分别与所述卡扣槽卡接或者脱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带体、设备主体以及上述的表带连接结构,所述表带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带体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壳体之间。所述表带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组件、卡扣组件以及触发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带体固定连接;所述卡扣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件,两个所述卡接件均与所述固定组件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卡接件之间弹性夹设有弹性件,以使得两个所述卡接件均与所述壳体卡接固定;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固定组件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卡接件驱动连接,所述触发件相对于所述固定组件滑动,驱动两个所述卡接件相向或者背向运动,以脱离所述壳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设置固定组件与带体固定连接,卡扣组件中设有与固定组件活动连接的两个卡接件,两个卡接件之间弹性夹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会对两个卡接件产生相向的拉力或者相背的推力,以使得两个卡接件分别与壳体卡接固定;同时触发件与固定组件滑动连接,并与卡接件驱动连接,当触发件被触发运动时,驱动两个卡接件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以与壳体脱离,从而使得卡扣组件与壳体脱离,进而使得固定组件与壳体脱离,从而实现了带体与壳体的拆卸功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仅通过触发触发件便能够实现带体与壳体的拆装功能,操作简便,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表带连接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表带连接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发件与卡接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发件与卡接件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表带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带体100和设备主体的壳体20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该表带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组件300、卡扣组件400以及触发件500;固定组件300与带体100固定连接;卡扣组件4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件410,两个卡接件410均与固定组件300活动连接;两个卡接件410之间弹性夹设有弹性件420,以使得两个卡接件410均与壳体200卡接固定;触发件500与固定组件300滑动连接,并与卡接件410相向或者背向运动,以脱离所述壳体200。
表带连接结构用于将带体100和设备主体的壳体200连接起来,固定组件300与带体100固定连接,卡扣组件40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件410,两个卡接件410与固定组件300活动连接,使得两个卡接件410能够相对于带体100活动连接;两个卡接件410之间弹性夹设有弹性件420,弹性件420会给予到两个卡接件410相反的作用力,使得两个卡接件410受到相向的拉力或者背向的推力,从而使得两个卡接件410向内回缩或者向外伸出以与壳体200卡接固定,从而实现了带体100与壳体200的固定安装功能。
表带连接结构还包括触发件500,该触发件500与固定组件300滑动连接,并与卡接件410驱动连接,触发触发件500,使得触发件500相对于固定组件300滑动运动,以驱动两个卡接件410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以与壳体200脱离,从而使得卡接件410从壳体200脱开,实现带体100与壳体200的拆卸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420弹性夹设在两个卡接件410之间的状态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可选地,弹性件420保持处于被压缩状态,此时两个卡接件410始终受到向外的推力,以使得两个卡接件410从两侧伸出到壳体200处以与壳体200卡接固定,以实现带体100与壳体200卡扣固定的功能;在此实施例的基础上,触发件500被触发运动时,会带动两个卡接件410相向运动,以将两个卡接件410从壳体200脱离,以使得卡接件410与壳体200脱开连接,实现带体100与壳体200拆卸的功能。
可选地,弹性件420保持处理被拉伸状态,此时两个卡接件410始终受到向内的拉力,以使得两个卡接件410相向回缩以与壳体200卡接,在此实施例的基础上,触发件500被触发运动时,会带动两个卡接件410背向运动,以将两个卡接件410从壳体200脱离,从而实现了带体100与壳体200的拆装功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触发件500与固定组件300滑动连接,该触发件500被触发运动以带动卡接件410运动,可选地,该触发件500可为按键结构,按键被按压、掰动或者转动时可为被触发状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设置固定组件300与带体100固定连接,卡扣组件400中设有与固定组件300活动连接的两个卡接件410,两个卡接件410之间弹性夹设有弹性件420,该弹性件420会对两个卡接件410产生相向的拉力或者相背的推力,以使得两个卡接件410分别与壳体200卡接固定;同时触发件500与固定组件300滑动连接,并与卡接件410驱动连接,当触发500被触发运动时,驱动两个卡接件410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以与壳体200脱离,从而实现了带体100与壳体200的拆装功能,操作简便,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6,所述触发件500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510,所述卡接件410上设有第二导向斜面411,所述第一导向斜面510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411抵接。第一导向斜面510与第二导向斜面411相抵,以实现传动的换向功能。触发件500运动时,通过第一导向斜面510与第二导向斜面411的抵接换向作用,驱动两个卡接件410相向运动,以从壳体200中脱离出来,从而实现了带体100与壳体200的拆卸功能。
可以理解的,触发件500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导向斜面510,以分别与两个卡接件410上的第二导向斜面411相抵接,使得仅通过触发触发件500便能够带动两个卡接件410同时运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触发件500可选为沿带体100的厚度方向上滑动,两个卡接件410可选为沿着带体100的宽度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6,所述固定组件300包括与所述带体100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310和第二支架320,所述第一支架310与所述第二支架3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10与所述第二支架320围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触发件500和所述卡接件410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开口311,以供所述卡接件410穿设。第一支架310与带体100固定连接,第二支架320与第一支架310固定连接,则第一支架310与第二支架320围合形成的容纳腔是相对于带体100固定的,触发件500与卡接件410均设于容纳腔内,使得触发件500与卡接件410之间的驱动连接结构位于该容纳腔内,达到结构紧凑,减小体积的效果。
卡接件410与固定组件300活动连接,两个卡接件410在弹性件420的作用下,从容纳腔的第一开口311伸出,以与壳体200卡接;触发件500被触发时,带动卡接件410相向运动,以能够从第一开口311处回缩,从而能够与壳体200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311位于所述第一支架310上。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6,所述第二支架320具有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卡插部321,两个所述卡插部321之间形成供所述触发件500穿设的第二开口322,所述第二开口322连通所述容纳腔与外部;所述触发件500对应所述卡插部321设有卡槽520,所述卡插部321插设于所述卡槽520内;并且在所述带体1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卡插部321与所述卡槽520相对滑动设置。第二支架320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插部321,两个卡插部321之间形成的第二开口322,该第二开口322连通容纳腔与外部,使得触发件50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内,一部分位于容纳腔外部,以便于用户对触发件500进行触发操作,使得触发件50能够相对于该第二开口322滑动运动。
触发件500具有卡槽520,该卡槽520用于插设卡插部321,实现了触发件500的安装,防止了触发件500从容纳腔脱出掉落的情况发生。卡插部321插设于卡槽520内,由于触发件500需要相对于第二支架320沿带体100的厚度方向滑动运动,则该卡槽520在带体100的厚度方向上的槽口宽度尺寸大于卡插部321的厚度尺寸。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6,所述触发件500上设有导向槽530,所述第一支架310上设有导向柱312,所述导向柱312设于所述导向槽530内,所述导向槽53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带体100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导向槽530相对于所述导向柱312滑动。导向槽530与导向柱312相互配合,起到导向作用,触发件500运动时,导向槽530与导向柱312相对滑动,以使得触发件500在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导向柱312以及导向槽53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要保证导向柱312和导向槽530的延伸方向与触发件500的运动方向一致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柱312呈T型结构,所述导向槽530呈T型槽结构,以使得触发件500的运动过程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6,两个所述卡接件410相向的一侧均设有定位柱412,两个定位柱412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420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定位柱412。两个所述卡接件410相向的一侧均设有定位柱412,两个定位柱412相对设置,弹性件420套设在两个定位柱412上,两个定位柱412起到安装弹性件420作用的同时,也起到卡接件410运动时的导向作用,以使得弹性件420在发生弹性形变带动卡接件410运动时更加稳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弹性件420可选为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6,所述壳体200沿所述带体100的宽度方向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扣槽210,两个所述卡接件410相向或背向运动以分别与所述卡扣槽210卡接或者脱离。壳体200内设有两个卡扣槽210,以用于两个卡接件410分别与两个卡扣槽210卡接,从而使得带体100与壳体200的安装更加稳固。两个卡扣槽210在带体100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使得带体100与壳体200在拆装过程中受力更加均衡,拆装过程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带体100、设备主体和表带连接结构,该表带连接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可穿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表带连接结构连接在带体100与设备主体的壳体200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表带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带体和设备主体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连接结构包括: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带体固定连接;
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件,两个所述卡接件均与所述固定组件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卡接件之间弹性夹设有弹性件,以使得两个所述卡接件均与所述壳体卡接固定;以及
触发件,所述触发件与所述固定组件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卡接件驱动连接,所述触发件相对于所述固定组件滑动,驱动两个所述卡接件相向或者背向运动,以带动所述带体脱离所述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卡接件上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带体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围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触发件和所述卡接件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开口,以供所述卡接件穿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支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卡插部,两个所述卡插部之间形成供所述触发件穿设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容纳腔与外部;
所述触发件对应所述卡插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插部插设于所述卡槽内;并且在所述带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卡插部与所述卡槽相对滑动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上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带体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导向柱相对于所述导向槽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呈T型结构,所述导向槽呈T型槽结构。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接件相向的一侧均设有定位柱,两个所述定位柱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定位柱。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沿所述带体的宽度方向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扣槽,两个所述卡接件相向或背向运动以分别与所述卡扣槽卡接或者脱离。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设备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所述表带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带体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壳体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5896.6U CN211186088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5896.6U CN211186088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86088U true CN211186088U (zh) | 2020-08-07 |
Family
ID=71884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95896.6U Active CN211186088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8608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34388A (zh) * | 2019-12-31 | 2020-03-3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CN113749359A (zh) * | 2021-08-31 | 2021-12-07 | 北京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 |
WO2022062988A1 (zh) * | 2020-09-26 | 2022-03-31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一种按压式锁扣机构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495896.6U patent/CN21118608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34388A (zh) * | 2019-12-31 | 2020-03-3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WO2022062988A1 (zh) * | 2020-09-26 | 2022-03-31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一种按压式锁扣机构 |
CN113749359A (zh) * | 2021-08-31 | 2021-12-07 | 北京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 |
CN113749359B (zh) * | 2021-08-31 | 2023-08-04 | 北京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186088U (zh)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
CN211354127U (zh)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
CN211211713U (zh)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
CN206564619U (zh) | 手机扣合结构和手机固定装置 | |
CN110934388A (zh)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
EP2474248B1 (en) | Tube holder | |
CN112735882A (zh) | 电子设备 | |
WO2021128286A1 (zh) | 电子设备及扣装模块 | |
CN111053336A (zh)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
CN109372842B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 |
CN202713842U (zh) | 一种夹持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 | |
CN213487316U (zh) | 一种快拆结构及智能穿戴式设备 | |
CN108243595B (zh) | 一种电源模块及插框组件 | |
CN109557671B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
CN210015333U (zh) |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 |
CN113854715B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114145549B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115361818A (zh) | 穿戴设备 | |
CN110989331B (zh) |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 |
CN111067205A (zh) | 表带组件和穿戴设备 | |
CN211048574U (zh) | 表带组件和穿戴设备 | |
CN202738299U (zh) | 一种夹持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 | |
CN112230533A (zh) |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 |
US9755687B2 (en) | Housing mounting me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220557531U (zh) | 表带和佩戴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