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11713U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211713U CN211211713U CN201922495801.0U CN201922495801U CN211211713U CN 211211713 U CN211211713 U CN 211211713U CN 201922495801 U CN201922495801 U CN 201922495801U CN 211211713 U CN211211713 U CN 2112117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fixing
- assembly
- fixing member
-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其中,表带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组件、卡扣组件以及弹性件;固定组件与带体固定连接,并与壳体滑动连接;卡扣组件具有与固定组件活动连接的卡接部,卡接部用于与壳体卡扣连接;固定组件朝向壳体滑动,带动卡扣组件朝向壳体运动,以使卡接部与壳体卡接或者脱离;弹性件弹性夹设于固定组件与壳体之间。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达到了带体与壳体拆装方便的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表带与穿戴设备主体(如手表主体)的连接通常采用一根生耳杆穿过表带,然后通过压缩生耳杆的两头,从而将表带与手表主体实现连接。此种方式中,在组装及拆卸表带与主体的过程中都需要用到辅助工具,导致拆卸不方便,影响用户体验。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表带连接结构,旨在解决表带与可穿戴设备主体拆装不方便的问题,以提高用户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表带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带体和设备主体的壳体,所述表带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组件、卡扣组件以及弹性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带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卡扣组件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固定组件活动连接,且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壳体卡扣连接;所述固定组件朝向所述壳体滑动,带动所述卡扣组件朝向所述壳体运动,以使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壳体卡接或者脱离;所述弹性件弹性夹设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具有朝向所述壳体凸设的定位柱,所述壳体设有定位槽,所述固定组件朝向所述壳体运动时,带动所述定位柱在所述定位槽内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弹性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其中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槽的槽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围绕所述定位柱的周缘设有安装槽,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以套设于所述定位柱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组件转动连接的按键,所述按键包括所述卡接部;所述壳体具有卡槽,所述按键运动带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卡槽内或者脱离所述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具有按键槽,所述按键还包括拨动部,所述拨动部设于所述按键槽内,并可在所述按键槽内转动;所述拨动部转动带动所述卡接部转动以脱离所述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组件还包括穿设于所述按键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卡设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按键可围绕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转轴的相对两端分别套设有扭簧,两个所述扭簧分设于所述按键的两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卡接,另一端与所述按键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带体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件和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外部;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活动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带体、设备主体以及上述的表带连接结构,所述表带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带体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壳体之间。该表带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组件、卡扣组件以及弹性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带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卡扣组件具有与所述固定组件活动连接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壳体卡扣连接;所述固定组件朝向所述壳体滑动,带动所述卡扣组件朝向所述壳体运动,以使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壳体卡接或者脱离;所述弹性件弹性夹设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与带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与壳体滑动连接,卡扣组件具有与固定组件活动连接的卡接部,该卡接部用于与壳体卡扣连接,固定组件朝下壳体滑动,带动卡扣组件朝向壳体运动,以使得卡接部与壳体卡接或者脱离,从而实现带体与壳体的拆装功能;同时,在固定组件与壳体之间设有弹性件,使得固定组件与壳体之间形成斥力,从而使得当卡接部与壳体脱离时,固定组件会受到背离壳体的弹力,进而使得带体会受到背离壳体的弹力作用,从而使得带体与壳体之间的拆卸更加方便,达到了带体与壳体拆装方便的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表带连接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表带连接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体、固定组件和卡扣组件配合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中,用于连接带体100和设备主体的壳体20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表带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组件300、卡扣组件400以及弹性件500;固定组件300与带体100固定连接,并与壳体200滑动连接;卡扣组件400具有与固定组件300活动连接的卡接部411,该卡接部411用于与壳体200卡扣连接;该固定组件300朝向壳体200滑动,带动卡扣组件400朝向壳体200运动,以使卡接部411与壳体200卡接或者脱离;弹性件500弹性夹设于固定组件300与壳体200之间。
表带连接结构用于将带体100和设备主体的壳体200连接起来,固定组件300与带体100固定连接,并与壳体200滑动连接,固定组件300朝向壳体200滑动会带动带体100朝向壳体200运动。卡扣组件400具有与固定组件300活动连接的卡接部411,该卡接部411用于与壳体200卡扣连接,该固定组件300朝向壳体200运动时,会带动卡扣组件400一起朝向壳体200运动,卡接部411与固定组件300活动连接,使得卡接部411相对于固定组件300运动,能够实现与壳体200的卡接与脱离,从而实现带体100与壳体200的安装与拆卸的功能。
带体100与壳体200的安装过程:固定组件300朝向壳体200滑动,带动卡扣组件400朝向壳体200运动,进而带动卡接部411朝向壳体200运动,以使得卡接部411与壳体200卡接,从而实现了带体100与壳体200的安装;
带体100与壳体200的拆卸过程:固定组件300继续朝向壳体200滑动,带动卡扣组件400朝向壳体200运动,以带动卡接部411继续朝向壳体200运动,然后驱动卡接部411相对于固定组件300运动,以使得卡接部411脱离壳体200,从而实现带体100与壳体200的拆卸。
固定组件300与壳体200之间夹设有弹性件500,该弹性件500使得固定组件300与壳体200之间形成有斥力,使得当卡接部411脱离壳体200时,弹性件300对固定组件300具有推力作用,从而使得带体100受到脱离壳体200的压力,以使得带体100与壳体200的拆卸更加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500夹设在固定组件300与壳体200之间时,是处于被压缩状态,以使得固定组件300与壳体200之间保持有斥力,从而当卡接部411脱离200时,固定组件300能够被弹性件500弹开,进而使得带体100与壳体200的拆卸效果更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弹性件500可选为弹簧。
卡接部411与固定组件300活动连接,其具体的活动连接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转动连接或者滑动连接等,通过驱动卡接部411运动,以能够实现卡接部411在与壳体200卡接或者脱离之间切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与带体100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300,固定组件300与壳体200滑动连接,卡扣组件400具有与固定组件300活动连接的卡接部411,该卡接部411用于与壳体200卡扣连接,固定组件300朝下壳体200滑动,带动卡扣组件400朝向壳体200运动,以使得卡接部411与壳体200卡接或者脱离,从而实现带体100与壳体200的拆装功能;同时,在固定组件300与壳体200之间设有弹性件500,使得固定组件300与壳体200之间形成斥力,从而使得当卡接部411与壳体200脱离时,固定组件300会受到背离壳体200的弹力,进而使得带体100会受到背离壳体200的弹力作用,从而使得带体100与壳体200之间的拆卸更加方便,达到了带体100与壳体200拆装方便的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5,固定组件300具有朝向壳体200凸设的定位柱311,壳体200设有定位槽210,固定组件200朝向壳体200运动时,带动定位柱311在定位槽210内滑动。固定组件300朝向壳体200凸设有定位柱311,该定位柱311可在壳体200的定位槽210内滑动,起到定位功能的同时也能够起到的导向作用。固定组件300朝向壳体200滑动时,带动定位柱311插入到定位槽210内,并沿着定位槽210的槽壁朝着壳体200的方向继续滑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定位柱311与定位槽210的配合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若干组,如可设置一组、两组、三组或四组等等。当该配合结构为一组时,可将该定位柱311与定位槽210设置在带体100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使得导向效果更好;当该配合结构为两组时,可设置在带体100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以使得固定组件300朝向壳体200的滑动过程更加稳定;当该配合结构为三组或以上时,可在均匀设置在带体100宽度方向上,以使得固定组件300与壳体200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平衡。在本实施例优选方案中,该定位柱311与定位槽210的配合结构设为两组,分设在带体10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4和图5,弹性件500套设在定位柱311上,弹性件50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其中一端与固定组件300抵接,另一端与定位槽210的槽壁抵接。弹性件500套设在定位柱311上,一端与固定组件300抵接,另一端与定位槽210的槽壁抵接,使得定位柱311在定位槽210内滑动时,会压缩弹性件500运动,使得弹性件500发生更大的形变,当卡接部411脱离壳体200时,弹性件500会对固定组件300产生更大的推力,以使得带体100更加方便的从壳体200上脱开。
可以理解的是,当卡接部411与壳体200卡扣连接时,定位柱311的端部与定位槽210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以预留足够的空间供固定组件300继续朝向壳体200运动。可选地,该定位柱311的端部与定位槽210的槽壁之间的预留间隙为0.4mm。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固定组件300围绕定位柱311的周缘设有安装槽312,弹性件500设于安装槽312内,以套设于定位柱311的外表面。固定组件300围绕定位柱311的周缘设有安装槽312,以用于卡设安装槽312,以实现弹性件500的稳定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5,固定组件300包括与带体100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件310和与第一固定件310连接的第二固定件320,第一固定件310套设于第二固定件320的外部;弹性件500设于第一固定件310与壳体200之间,卡扣组件400与第二固定件320活动连接。第一固定件310与带体10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320与第一固定件310固定连接,卡扣组件400与第二固定件320活动连接,从而实现了卡扣组件400与带体100的活动连接功能。第一固定件310套设在第二固定件320的外部,则该第一固定件310相当于与带体100连接的端盖,第二固定件320此时相当于用于安装卡扣组件400的安装件,第一固定件310具有中空结构以用于安装第二固定件320,可选地,第二固定件320与第一固定件310之间通过螺钉紧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311设于第一固定件310的相对两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第一固定件310与带体100之间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制成。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4,卡扣组件400包括与固定组件300转动连接的按键410,按键410包括卡接部411;壳体200具有卡槽220,按键410运动带动卡接部411卡接于卡槽220或者脱离卡槽220。按键410与固定组件300转动连接,则卡接部411与固定组件300转动连接,通过转动卡接部411以实现卡接部411与卡槽220的卡接或者脱离的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转动按键410能够带动卡接部411伸入卡槽220或者脱离卡槽220运动,当卡接部411伸入到卡槽220内时,卡接部411与壳体200卡扣固定,以实现带体100与壳体200的安装;当卡接部411从卡槽200脱出时,卡接部411与壳体200脱离,以实现带体100与壳体200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卡槽220具有卡接面211和斜面212,卡接面211设于斜面212靠近固定组件300的一侧,固定组件300朝向壳体200运动时,带动卡接部411朝向壳体200运动,以使得卡接部411卡设入卡槽220内,此时卡接部411与卡接面211抵接,实现卡接部411与壳体200的卡扣固定。固定组件300继续朝向壳体200运动,带动卡接部411继续朝向壳体200运动,使得卡接部411沿着斜面212运动直至从卡槽220内脱出,从而实现卡接部411与壳体200的脱离。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2和图5,固定组件300具有按键槽330,按键410还包括拨动部412,拨动部412设于按键槽330内,并可在按键槽330内转动;拨动部412转动带动卡接部411转动以脱离卡槽220。按键410具有拨动部412,该拨动部412设于按键槽330,用户可拨动拨动部412以实现按键410的转动,进而带动卡接部411转动以脱离卡槽220,实现卡接部411与壳体200的脱离。
在上一实例的基础上,带体100与壳体200安装时,固定组件300朝向壳体200运动,带动卡接部411朝向壳体200运动,以使得卡接部411伸入到卡槽220内,卡接部411与卡接面211抵接,以实现卡接部411与壳体200的卡扣固定功能;当带体100与壳体200拆卸时,固定组件300继续朝向壳体200运动,带动卡接部411朝向壳体200运动,使得卡接部411沿着斜面212运动,卡接部411与卡接面211脱离,此时拨动拨动部412,使得按键410转动以带动卡接部411转动,以从卡槽220内脱出,从而使得卡接部411与壳体200脱离开。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4,卡扣组件400还包括穿设于按键410的转轴420,转轴420的两端卡设于固定组件300,按键410可围绕转轴420转动;转轴420的相对两端分别套设有扭簧430,两个扭簧430分设于按键410的两侧,扭簧430的一端与固定组件300卡接,另一端与按键410卡接。转轴420的两端卡设于固定组件300,按键410绕转轴420转动,以实现按键410与固定组件300之间的转动连接。转轴420的相对两端分别套设有扭簧430,该扭簧430一端与固定组件300卡接,另一端与按键410卡接,使得当卡接部411伸入到卡槽220内时,扭簧430对按键410具有扭力,以使得卡接部411能够保持与卡接面211抵接,从而使得卡接部411与壳体200的卡扣固定更加稳定,进而保证了带体100与壳体200的固定安装。当拨动拨动部412转动卡接部411从卡槽220内脱离出来后,扭簧430能够对按键410产生一定的复位作用,使得按键410回复到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带体100、设备主体以及表带连接结构,该表带连接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可穿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表带连接结构连接在带体100与设备主体的壳体200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表带连接结构,用于连接带体和设备主体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连接结构包括: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带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
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固定组件活动连接,且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壳体卡扣连接;所述固定组件朝向所述壳体滑动,带动所述卡扣组件朝向所述壳体运动,以使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壳体卡接或者脱离;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性夹设于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具有朝向所述壳体凸设的定位柱,所述壳体设有定位槽,所述固定组件朝向所述壳体运动时,带动所述定位柱在所述定位槽内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弹性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其中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槽的槽壁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围绕所述定位柱的周缘设有安装槽,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以套设于所述定位柱的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组件转动连接的按键,所述按键包括所述卡接部;所述壳体具有卡槽,所述按键运动带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卡槽内或者脱离所述卡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具有按键槽,所述按键还包括拨动部,所述拨动部设于所述按键槽内,并可在所述按键槽内转动;所述拨动部转动带动所述卡接部转动以脱离所述卡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还包括穿设于所述按键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卡设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按键可围绕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转轴的相对两端分别套设有扭簧,两个所述扭簧分设于所述按键的两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卡接,另一端与所述按键卡接。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带体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件和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外部;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卡扣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活动连接。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设备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表带连接结构,所述表带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带体与所述设备主体的壳体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5801.0U CN211211713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95801.0U CN211211713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211713U true CN211211713U (zh) | 2020-08-11 |
Family
ID=71929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95801.0U Active CN211211713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21171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4470A (zh) * | 2019-12-31 | 2020-05-0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CN113341681A (zh) * | 2021-06-22 | 2021-09-03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腕戴设备、显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419412A (zh) * | 2021-06-22 | 2021-09-2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腕戴设备 |
CN114468498A (zh) * | 2022-02-15 | 2022-05-13 |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快拆结构及穿戴设备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495801.0U patent/CN21121171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84470A (zh) * | 2019-12-31 | 2020-05-0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CN113341681A (zh) * | 2021-06-22 | 2021-09-03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腕戴设备、显示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419412A (zh) * | 2021-06-22 | 2021-09-2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腕戴设备 |
CN113419412B (zh) * | 2021-06-22 | 2023-02-28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腕戴设备 |
CN114468498A (zh) * | 2022-02-15 | 2022-05-13 |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快拆结构及穿戴设备 |
CN114468498B (zh) * | 2022-02-15 | 2024-02-23 |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快拆结构及穿戴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211713U (zh)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
US20200405017A1 (en) | Wearable Devices, Watchband and Connector | |
CN108882782B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主体 | |
CN113598494B (zh) | 快拆机构和可穿戴设备 | |
CN211186088U (zh)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
CN113907496A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210672331U (zh) | 可穿戴设备、表带和卡合机构 | |
CN206564619U (zh) | 手机扣合结构和手机固定装置 | |
CN113229578A (zh) |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 |
CN210835445U (zh) | Vr头戴设备 | |
CN109372842B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 |
CN111084470A (zh)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
CN215958639U (zh) | 快拆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 |
CN110934388A (zh)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
CN112273807A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109557671B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
CN210015333U (zh) |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 |
CN209436420U (zh) | 腕戴设备 | |
CN113854715B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213096514U (zh) | 一种腕戴设备 | |
CN212036312U (zh) | 一种滑动搭扣及可穿戴设备 | |
WO2020248770A1 (zh) | 表带、可穿戴设备及卡合机构 | |
CN109597206B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
CN114947322B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219556519U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