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30533A -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30533A CN112230533A CN201910635893.XA CN201910635893A CN112230533A CN 112230533 A CN112230533 A CN 112230533A CN 201910635893 A CN201910635893 A CN 201910635893A CN 112230533 A CN112230533 A CN 1122305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piece
- abutting
- movable
- movable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2—Link construc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A44C5/147—Watchcase itself used as fastener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8—Hous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该安装锁合机构包括安装架和锁合组件,安装架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包括第一插接槽和容纳槽,容纳槽具有第一槽面,第一槽面开设有与第一插接槽连通的第一通道;锁合组件包括活动件和第一卡合件,活动件穿设于容纳槽,第一卡合件能够与第一槽面接触,活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活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动件抵接第一卡合件以使第一卡合件的部分结构穿过第一通道并位于第一插接槽;当活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卡合件能够退出第一插接槽。本申请可以预留用户在拆装绑带与主体时更多的操作空间,提升绑带与主体的拆装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表带与表盘可拆卸连接,例如表带与表盘通过弹性针等卡接件进行连接,从而当表带受到损坏而需要维修与更换时,用户能够将表带拆离于表盘。然而,用于连接表带与表盘的弹性针等卡接件拆装难度较大,使得表带与表盘的拆装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披露了一种安装锁合机构,以解决绑带与主体的拆装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安装锁合机构,包括:
安装架,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插接槽和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第一槽面,所述第一槽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槽连通的第一通道;以及
锁合组件,包括活动件和第一卡合件,所述活动件穿设于所述容纳槽,所述第一卡合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槽面接触,所述活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以使所述第一卡合件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第一通道并位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件能够退出所述第一插接槽。
上述安装锁合机构可以安装于可穿戴设备的主体,安装架上的第一插接槽可供绑带上的第一插接件插入,当活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动件抵接第一卡合件以使第一卡合件的部分结构穿过第一通道并位于第一插接槽,从而位于第一插接槽的第一卡合件的部分结构能够卡接于第一插接件的第一卡槽,实现绑带的安装固定;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卡合件能够退出第一插接槽,从而绑带能够从第一插接槽内脱离,实现绑带的拆卸。如此,可以预留用户在拆装绑带与主体时更多的操作空间,不会对指甲产生损坏,能够提升绑带与主体的拆装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包括手持部以及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抵接部,在垂直于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所述抵接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减小,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端和第二抵接端,所述第一抵接端与所述手持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端连接所述第一抵接端的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在垂直于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抵接端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抵接端的宽度在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相同,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抵接端的最大宽度,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抵接端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包括手持部以及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抵接部,在垂直于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所述抵接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增大,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端和第二抵接端,所述第二抵接端连接所述手持部与所述第一抵接端之间,在垂直于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抵接端的靠近所述第二抵接端的部分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抵接端的宽度在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相同,且大于所述第一抵接端的最大宽度,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抵接端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避让通道,所述手持部外露于所述避让通道,所述抵接部穿设于所述避让通道和所述容纳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件的形状为球形,所述第一槽面包括与所述第一卡合件的外表面配合的圆弧面,所述第一通道开设于所述圆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槽位于所述容纳槽远离所述第一插接槽的一侧,所述容纳槽具有第二槽面,所述第二槽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插接槽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锁合组件包括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二卡合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槽面接触;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抵接所述第二卡合件以使所述第二卡合件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第二通道并位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件能够退出所述第二插接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包括手持部以及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抵接部,在垂直于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所述抵接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减小;或者所述抵接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增大;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和所述第二卡合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合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活动件之间的弹性组件,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组件积蓄弹性力;所述弹性组件释放弹性力时能够带动所述活动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披露了一种壳体组合件,以解决绑带与主体的拆装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壳体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以及
上述安装锁合机构,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平行于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
上述壳体组合件可以安装绑带,预留用户在拆装绑带与主体时更多的操作空间,不会对指甲产生损坏,能够提升绑带与主体的拆装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中框和后盖,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中框,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安装架,且所述后盖开设有供所述活动件穿设的通孔,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后盖的外表面齐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披露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绑带与主体的拆装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上述壳体组合件;以及
绑带,包括绑带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绑带本体端部的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插接件能够安装至所述安装架;
其中,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以使所述第一卡合件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件能够退出所述第一卡槽,以使所述第一插接件能够从所述安装架退出。
在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中,活动件能够沿主体的厚度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时,活动件抵接第一卡合件以使第一卡合件卡接于第一插接件上的第一卡槽,从而实现绑带的安装固定,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卡合件能够退出第一卡槽,以使第一插接件能够从安装架退出,从而实现绑带的拆卸。如此,可以预留用户在拆装绑带与主体时更多的操作空间,不会对指甲产生损坏,能够提升绑带与主体的拆装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披露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绑带与主体的拆装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主体;
绑带,包括绑带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绑带本体端部的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插接件能够沿所述绑带的长度方向插入所述主体;以及
锁合组件,包括活动件和第一卡合件,所述活动件连接所述主体,且所述活动件能够沿所述绑带的厚度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以使所述第一卡合件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件能够退出所述第一卡槽,以使所述第一插接件能够从所述主体拆卸。
上述可穿戴设备,活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动件抵接第一卡合件以使第一卡合件卡接于第一卡槽;当活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卡合件能够退出第一卡槽,以使第一插接件能够从主体拆卸。如此,可以预留用户在拆装绑带与主体时更多的操作空间,不会对指甲产生损坏,能够提升绑带与主体的拆装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插接槽和容纳槽,所述第一插接件能够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槽;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活动件包括手持部和连接所述手持部的抵接部;在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抵接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增大;或者所述抵接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减小;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件抵接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避让通道,所述避让通道沿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手持部外露于所述避让通道,所述抵接部穿设于所述避让通道和所述容纳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具有第一槽面,所述第一槽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槽连通的第一通道;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件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第一通道并卡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二卡合件;所述绑带包括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一插接件位于所述绑带本体的同一端,且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沿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插接件开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主体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件能够沿所述绑带的长度方向插入所述第二插接槽;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抵接所述第二卡合件以使所述第二卡合件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件能够退出所述第二卡槽,以使所述第二插接件能够从所述主体拆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具有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所述第一槽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槽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槽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插接槽连通的第二通道;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件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第一通道并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合件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第二通道并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中框、安装架和后盖,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后盖固定于所述中框,且所述后盖盖设所述安装架;所述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槽和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后盖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通孔,所述活动件穿设所述通孔,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后盖的外表面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槽连通的第一贯孔,所述第一插接件能够穿设所述第一贯孔并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槽;所述中框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插接槽连通的第二贯孔,所述第二插接件能够穿设所述第二贯孔并安装于所述第二插接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合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活动件之间的弹性组件,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组件积蓄弹性力;所述弹性组件释放弹性力时能够带动所述活动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可穿戴设备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的可穿戴设备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的可穿戴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安装锁合机构安装到中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的绑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的安装锁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活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一实施例沿图2中剖面线Ⅰ-Ⅰ的剖示图;
图12为活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一实施例沿图3中剖面线Ⅰ-Ⅰ的剖示图;
图13为图1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活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一实施例沿图2中剖面线Ⅱ-Ⅱ的剖示图;
图16为活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一实施例沿图3中剖面线Ⅱ-Ⅱ的剖示图;
图17为图1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考图1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以手表(包括智能手表和机械手表)为例对可穿戴设备10进行说明,所述可穿戴设备10包括主体100、与主体100连接的安装架200、能够安装于安装架200的绑带300、以及设于安装架200并用于将绑带300固定于安装架200的锁合组件400。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也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臂环等可穿戴设备10,在此不作限定。
图1至图3作为一实施例示意了主体100的一侧通过锁合组件400将绑带300安装于主体100内并固定于安装架200的表现形式,当然,主体100的另一相对侧也可以通过锁合组件400将另一根绑带300安装固定于主体100内,在两根绑带300的共同配合作用下实现用户对手表等可穿戴设备10的佩戴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主体100包括中框110、显示屏120和后盖130,显示屏120与后盖130分别连接于中框110的两侧,以围合形成收容腔11。在一实施例中,中框11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112,显示屏120具有可显示面121,显示屏120的背向可显示面121的一侧覆设于中框110的第一侧面111上。相应地,后盖130覆设于中框110的第二侧面112上,即后盖130位于显示屏120的背向可显示面121的一侧。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显示屏120可以省略,例如可穿戴设备10为机械手表(非智能手表)。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架200与主体100可拆卸连接。参考图5和图6所示,主体100开设有收容槽101。在一实施例中,收容槽101开设于中框110的第二侧面112,安装架200安装于收容槽101内,在安装架200安装于收容槽101内之后,安装架200可以通过例如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于中框110。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架200与主体100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安装架200与中框110为一体成型结构,此时,安装架200为主体100的一组成部分,绑带300能够安装固定于安装架200可以理解为绑带300能够安装固定于主体10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安装架200开设有安装槽210。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210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插接槽211、容纳槽212和第二插接槽213。第一插接槽211和容纳槽212、以及第二插接槽213和容纳槽212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相互连通,第一方向可以为绑带300的宽度方向(图示X轴方向)。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第一方向也可以与绑带300的宽度方向呈夹角设置。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和图6所示,中框110的侧周面113开设有与收容槽101连通的第一贯孔110a和第二贯孔110b,当安装架200安装于收容槽101内时,第一贯孔110a与第一插接槽211连通,第二贯孔110b与第二插接槽213连通。在一实施例中,中框110的侧周面113开设有沉槽1101,第一贯孔110a和第二贯孔110b沿第一方向(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以下未说明的第一方向皆应理解为绑带3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开设于沉槽1101的槽底。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8所示,绑带300包括绑带本体310以及设于绑带本体310端部的第一插接件320和第二插接件330。第一插接件320与第二插接件330位于绑带本体310的同一端,且第一插接件320与第二插接件330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也即沿绑带30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第一插接件320包括与绑带本体310连接的第一插接本体321、以及与第一插接本体321远离绑带本体310一端连接的第一插接端322。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插接本体321的至少部分结构的宽度小于第一插接端322的宽度,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插接本体321开设有第一卡槽3211,第一插接本体321的第一卡槽3211所在部位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一插接端322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又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插接本体321和第一插接端322皆为杆状结构的插杆,第一插接本体321的横截面直径小于第一插接端322的横截面直径。另外,第一插接件320能够沿绑带300的长度方向插入安装槽2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320能够沿绑带300的长度方向穿过第一贯孔110a并插入第一插接槽211。
第二插接件330包括与绑带本体310连接的第二插接本体331、以及与第二插接本体331远离绑带本体310一端连接的第二插接端332。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第二插接本体331的至少部分结构的宽度小于第二插接端332的宽度,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插接本体331开设有第二卡槽3311,第二插接本体331的第二卡槽3311所在部位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第二插接端332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又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插接本体331和第二插接端332皆为杆状结构的插杆,第二插接本体331的横截面直径小于第二插接端332的横截面直径。其中,第二插接件330能够沿绑带300的长度方向插入安装槽210。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插接件330能够沿绑带300的长度方向穿过第二贯孔110b并插入第二插接槽213。
参考图9所示,锁合组件400与安装架200连接。在一实施例中,锁合组件400位于容纳槽212,锁合组件400能够将插入第一插接槽211的第一插接件320锁合固定于安装架200,且锁合组件400还能够将插入第二插接槽213的第二插接件330锁合固定于安装架200,也即当安装架200安装于收容槽101内之后,绑带300设置有第一插接件320和第二插接件330的一端能够固定安装于主体100内。其中,锁合组件400与安装架200能够形成安装锁合机构,安装锁合机构能够单独生产和组装并应用于可穿戴设备10。
在一实施例中,锁合组件400包括活动件410、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二卡合件430,活动件410沿第二方向(图示Y轴方向)活动设于容纳槽212内,第二方向可以与主体100的厚度方向平行。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即活动件410的移动方向与绑带300的宽度方向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活动件410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卡合件420抵接在活动件410与第一插接件320之间,第二卡合件430抵接在活动件410与第二插接件330之间。参考图13所示,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一插接端322在参考面的投影存在重合,第二卡合件430和第二插接端332在参考面的投影存在重合,参考面为垂直于第三方向(图示Z轴方向)的平面,第三方向可以理解为绑带的长度方向。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4所示,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卡合件420被活动件410抵接并卡接于第一插接本体321的第一卡槽3211,第二卡合件430被活动件410抵接并卡接于第二插接本体331的第二卡槽3311。
上述可穿戴设备10,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卡合件420对伸入内侧的第一插接端322具有阻挡作用,第一插接件320无法从第一插接槽211内退出,从而第一插接件320在第一卡合件420的限位作用下能够安装并固定于第一插接槽211内。与第一卡合件420原理相同,第二卡合件430对伸入内侧的第二插接端332具有阻挡作用,第二插接件330无法从第二插接槽213内退出,第二插接件330在第二卡合件430的限位作用下能够安装并固定于第二插接槽213内。
参考图15和图16所示,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卡合件420能够脱离第一插接件320,以使第一插接件320能够从主体100拆卸,第二卡合件430能够脱离第二插接件330,以使第二插接件330能够从主体100拆卸。参考图17所示,此时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一插接端322在参考面的投影不存在重合,也即第一卡合件420不会对第一插接端322具有阻挡作用,同时第二卡合件430和第二插接端332在参考面的投影不存在重合,也即第二卡合件430不会对第二插接端332具有阻挡作用。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8所示,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卡合件420能够退出第一插接本体321的第一卡槽3211,以使第一插接件320能够从第一插接槽3211内退出。且第二卡合件430能够退出第二插接本体331的第二卡槽3311,以使第二插接件330能够从第二插接槽213内退出。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9和图10所示,活动件410包括手持部411以及与手持部411连接的抵接部412。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7所示,安装架200开设有与容纳槽212连通的避让通道201。在一实施例中,避让通道201沿主体100的厚度方向延伸。手持部411外露于避让通道201,抵接部412穿设于避让通道201和容纳槽212。如此,方便用户从外界操作手持部411。
在一实施例中,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抵接部412的宽度从远离手持部411的一端向靠近手持部411的一端减小;或者抵接部412的宽度从远离手持部411的一端向靠近手持部411的一端增大,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一位置时,抵接部412抵接第一卡合件420,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卡合件420能够与抵接部412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9和图10所示,抵接部412包括第一抵接端412a和第二抵接端412b,第一抵接端412a与手持部411连接,第二抵接端412b连接第一抵接端412a远离手持部411的一侧。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抵接端412a的宽度从远离手持部411的一端向靠近手持部411的一端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抵接端412a的靠近第二抵接端412b的部分尺寸存在渐变,第一抵接端412a的靠近手持部411的部分尺寸可以保持不变。第二抵接端412b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主体100的厚度方向上相同,且大于等于第一抵接端412a的最大宽度。参考图13所示,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抵接端412b的外表面将抵接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二卡合件430,并能够将第一卡合件420抵压至与第一插接件320卡合,同时将第二卡合件430抵压至与第二插接件330卡合。
由于第一抵接端412a的宽度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从远离手持部411的一端向靠近手持部411的一端逐渐减小,故当活动件410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参考图17所示),用户可按压手持部411以使活动件410沿第二方向朝向主体100内侧移动,使得第二抵接端412b与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二卡合件430脱离,并使得第一抵接端412a的外表面与第一卡合件420之间、以及第一抵接端412a的外表面与第二卡合件430之间间隔并生成容纳间隙,此时第一卡合件420能够退出第一插接槽3211并移动至该容纳间隙内,第二卡合件430能够退出第二插接槽3311并运动至该容纳间隙内,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二卡合件430将能够分别从第一插接槽211和第二插接槽213退出。当然,第一卡合件420可以朝向抵接部412内侧移动而不退出第一插接槽211,第二卡合件430可以朝向抵接部412内侧移动而不退出第二插接槽213,只要保证第一卡合件420退出第一卡槽3211以及第二卡合件430退出第二卡槽3311即可实现绑带300在主体100上的拆卸。
需要说明的,由于第二抵接端412b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主体100的厚度方向保持不变,故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一位置时,通过第二抵接端412b的外表面(外表面可以理解为与表面的厚度方向平行)与第一卡合件420抵接,可以加强第一卡合件420卡合第一插接件320的强度,避免第一卡合件420从第一插接件320脱离。这是因为活动件410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二卡合件430分别抵接于第二抵接端412b的两侧,且无法相对于第二抵接端412b滚动。若第二抵接端412b的宽度存在渐变,则用户拉绑带时,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二卡合件430会给活动件410一个压力,使得活动件410在绑带300的厚度方向移动,即使得活动件41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所以第二抵接端412b的宽度在绑带300的厚度方向上应保持不变,使得绑带300能够稳定的安装于主体100。第二卡合件430同理,在此不再赘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插接端412b可以省略,也即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一位置时,通过第一抵接端412a的外表面与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二卡合件430抵接。
第一抵接端412a和第二抵接端412b的设置除了上述实施例外,第一抵接端412a和第二抵接端412b还有其它的设置形式,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抵接端412b连接手持部411与第一抵接端412a之间。此时,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抵接端412a的宽度从远离手持部411的一端向靠近手持部411的一端逐渐增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抵接端412a的靠近第二抵接端412b的部分尺寸存在渐变,第一抵接端412a的靠近手持部411的部分尺寸可以保持不变。第二抵接端412b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主体100的厚度方向上相同,且大于等于第一抵接端412a的最大宽度。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抵接端412b的外表面将抵接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二卡合件430,并能够将第一卡合件420抵压至与第一插接件320卡合,同时将第二卡合件430抵压至与第二插接件330卡合。
由于第一抵接端412a的宽度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从远离手持部411的一端向靠近手持部411的一端逐渐增大,故当活动件410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用户可拉动手持部411以使活动件410沿第二方向朝向主体100外侧移动,使得第二抵接端412b与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二卡合件430脱离,并使得第一抵接端412a的外表面与第一卡合件420之间、以及第一抵接端412a的外表面与第二卡合件430之间间隔并生成容纳间隙,此时第一卡合件420能够退出第一插接槽3211并移动至该容纳间隙内,第二卡合件430能够退出第二插接槽3311并运动至该容纳间隙内,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二卡合件430将能够分别从第一插接槽211和第二插接槽213退出。当然,第一卡合件420可以朝向抵接部412内侧移动而不退出第一插接槽211,第二卡合件430可以朝向抵接部412内侧移动而不退出第二插接槽213,只要保证第一卡合件420退出第一卡槽3211以及第二卡合件430退出第二卡槽3311即可实现绑带300在主体100上的拆卸。
需要说明的,由于第二抵接端412b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主体100的厚度方向保持不变,故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一位置时,通过第二抵接端412b的外表面(外表面可以理解为与表面的厚度方向平行)与第一卡合件420抵接,可以加强第一卡合件420卡合第一插接件320的强度,避免第一卡合件420从第一插接件320脱离。这是因为活动件410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二卡合件430分别抵接于第二抵接端412b的两侧,且无法相对于第二抵接端412b滚动。若第二抵接端412b的宽度存在渐变,则用户拉绑带时,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二卡合件430会给活动件410一个压力,使得活动件410在绑带300的厚度方向移动,即使得活动件41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所以第二抵接端412b的宽度在绑带300的厚度方向上应保持不变,使得绑带300能够稳定的安装于主体100。第二卡合件430同理,在此不再赘述。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插接端412b可以省略,也即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一位置时,通过第一抵接端412a的外表面与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二卡合件430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7和图9所示,容纳槽212具有第一槽面212a和第二槽面212b,第一槽面212a开设有与第一插接槽211连通的第一通道2121,第二槽面212b开设有与第二插接槽213连通的第二通道2122。
参考图13所示,当活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卡合件420的部分结构穿过第一通道2121并抵接于第一插接件320,第二卡合件430的部分结构穿过第二通道2122并抵接于第二插接件330,此时第一卡合件420和第一插接端322在参考面的投影存在重合,第二卡合件430和第二插接端332在参考面的投影存在重合。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卡合件420的部分结构穿过第一通道2121并卡合于第一卡槽3211,第二卡合件430的部分结构穿过第二通道2122并卡合于第二卡槽3311。
参考图17所示,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卡合件420能够由第一通道2121退回至容纳槽212,第二卡合件430能够由第二通道2122退回至容纳槽212。此时,第一卡合件420对第一插接件320解除限位作用,第二卡合件430对第二插接件330解除限位作用,第一卡合件420能够从第一插接槽211拆卸,第二卡合件430能够从第二插接槽213拆卸。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件420的形状为球形,第一槽面212a包括与第一卡合件420的外表面配合的圆弧面,第一通道2121开设于圆弧面,第一插接件320在第一卡槽3211处形成与第一卡合件420的外表面配合的弧形结构。如此,第一卡合件420在与第一插接件320的卡合过程中,第一卡合件420能够平滑地运动,并能够在第一卡槽3211处与第一插接件320平滑接合,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影响使用寿命。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抵接端412b的设置能够加强第一卡合件420与第一插接件320的卡接程度,避免第一卡合件420与第一插接件320脱离,这是因为第二抵接端412b在绑带30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在主体100的厚度方向保持不变,也即第二抵接端412b的外表面与主体100的厚度方向平行,如此,即使第一插接件320具有脱离第一插接槽211的运动趋势,第一卡合件420在该运动趋势下具有沿着第一插接件320的弧形结构运动并脱离第一插接件320的趋势,第一卡合件420的运动趋势也会被第二抵接端412b的外表面抵挡而抵消,第一卡合件420不会脱离第一插接件320。
反之,如果活动件410不具有第二抵接端412b,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卡合件420被第一抵接端412a抵接至与第一插接件320卡合,由于第一抵接端412a的宽度从远离手持部411的一端向靠近手持部411的一端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方便理解,可以想象第一抵接端412a外表面包括倾斜于主体100的厚度方向的斜面,当第一插接件320具有脱离第一插接槽211的趋势时,第一卡合件420在该运动趋势下具有沿着第一插接件320的弧形结构运动并脱离第一插接件320的趋势,第一卡合件420将会沿着第一抵接端412a的外表面(斜面)移动,从而第一卡合件420将会进一步带动活动件410沿着主体100的厚度方向移动,如此,第一插接件320在外力的不断驱动下,第一插接件320极有可能脱离第一插接槽211,绑带100与主体300存在脱离的风险。
以上第二抵接端412b的设置同样适用于第二卡合件430,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锁合组件400包括设于安装架200与活动件410之间的弹性组件430。弹性组件400可以沿主体100的厚度方向设置在安装架200与手持部411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弹性组件430包括第一弹性件431。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组件43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432,第一弹性件431与第二弹性件432关于抵接部412对称设置。其中,第一弹性件431和第二弹性件432可以为弹簧、海绵、橡胶、硅胶,在此不作限定。
参考图17所示,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二位置时,弹性组件430积蓄弹性力,其中,弹性组件430可以通过被压缩的方式积蓄弹性力(例如按压手持部411使活动件410处于第二位置),弹性组件430也可以通过被拉伸的方式积蓄弹性力(例如拉伸手持部411使活动件410处于第二位置)。当手持部411失去外力的作用时,弹性组件430释放弹性力并能够带动活动件410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实现绑带300在主体100内的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插接件330可以省略,与第二插接件330配合的第二贯孔110b、第二插接槽213、以及第二卡合件420等相关结构皆可以省略。也就是说,绑带本体310端部只设置有一个第一插接件320,此时通过第一插接件320插设于第一插接槽211并在第一卡合件420的卡接作用下,亦可以实现绑带300与主体100的安装固定。只设置第一插接件320的具体实施形式与上述包括第一插接件320的各实施例的实施形式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13所示,后盖130开设有与容纳槽212连通的通孔131,活动件410穿设通孔131,当活动件410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动件410的外表面410a与后盖130的外表面130a平齐。如此,当绑带300安装固定于主体100内时,可以维持主体100外观结构上的完整性,增强美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3)
1.一种安装锁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插接槽和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具有第一槽面,所述第一槽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槽连通的第一通道;以及
锁合组件,包括活动件和第一卡合件,所述活动件穿设于所述容纳槽,所述第一卡合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槽面接触,所述活动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以使所述第一卡合件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第一通道并位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件能够退出所述第一插接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锁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手持部以及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抵接部,在垂直于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所述抵接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减小,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锁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端和第二抵接端,所述第一抵接端与所述手持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端连接所述第一抵接端的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在垂直于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抵接端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抵接端的宽度在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相同,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抵接端的最大宽度,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抵接端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锁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手持部以及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抵接部,在垂直于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所述抵接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增大,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锁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端和第二抵接端,所述第二抵接端连接所述手持部与所述第一抵接端之间,在垂直于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抵接端的靠近所述第二抵接端的部分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抵接端的宽度在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相同,且大于所述第一抵接端的最大宽度,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抵接端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装锁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避让通道,所述手持部外露于所述避让通道,所述抵接部穿设于所述避让通道和所述容纳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装锁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件的形状为球形,所述第一槽面包括与所述第一卡合件的外表面配合的圆弧面,所述第一通道开设于所述圆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锁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槽位于所述容纳槽远离所述第一插接槽的一侧,所述容纳槽具有第二槽面,所述第二槽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插接槽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锁合组件包括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二卡合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槽面接触;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抵接所述第二卡合件以使所述第二卡合件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第二通道并位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件能够退出所述第二插接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锁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手持部以及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抵接部,在垂直于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所述抵接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减小;或者所述抵接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增大;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和所述第二卡合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锁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活动件之间的弹性组件,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组件积蓄弹性力;所述弹性组件释放弹性力时能够带动所述活动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11.一种壳体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安装锁合机构,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活动件的移动方向平行于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中框和后盖,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中框,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安装架,且所述后盖开设有供所述活动件穿设的通孔,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后盖的外表面齐平。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主体可拆卸连接。
14.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合件;以及
绑带,包括绑带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绑带本体端部的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插接件能够安装至所述安装架;
其中,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以使所述第一卡合件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件能够退出所述第一卡槽,以使所述第一插接件能够从所述安装架退出。
15.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绑带,包括绑带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绑带本体端部的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插接件能够沿所述绑带的长度方向插入所述主体;以及
锁合组件,包括活动件和第一卡合件,所述活动件连接所述主体,且所述活动件能够沿所述绑带的厚度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抵接所述第一卡合件以使所述第一卡合件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件能够退出所述第一卡槽,以使所述第一插接件能够从所述主体拆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插接槽和容纳槽,所述第一插接件能够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槽;所述活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所述活动件包括手持部和连接所述手持部的抵接部;在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抵接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增大;或者所述抵接部的宽度从远离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手持部的一端减小;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件抵接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件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避让通道,所述避让通道沿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手持部外露于所述避让通道,所述抵接部穿设于所述避让通道和所述容纳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具有第一槽面,所述第一槽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槽连通的第一通道;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件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第一通道并卡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二卡合件;所述绑带包括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一插接件位于所述绑带本体的同一端,且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沿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插接件开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主体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件能够沿所述绑带的长度方向插入所述第二插接槽;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抵接所述第二卡合件以使所述第二卡合件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件能够退出所述第二卡槽,以使所述第二插接件能够从所述主体拆卸。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具有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所述第一槽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槽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槽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插接槽连通的第二通道;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合件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第一通道并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合件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第二通道并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中框、安装架和后盖,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后盖固定于所述中框,且所述后盖盖设所述安装架;所述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槽和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后盖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通孔,所述活动件穿设所述通孔,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后盖的外表面平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槽连通的第一贯孔,所述第一插接件能够穿设所述第一贯孔并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槽;所述中框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插接槽连通的第二贯孔,所述第二插接件能够穿设所述第二贯孔并安装于所述第二插接槽。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活动件之间的弹性组件,当所述活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组件积蓄弹性力;所述弹性组件释放弹性力时能够带动所述活动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35893.XA CN112230533A (zh) | 2019-07-15 | 2019-07-15 |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
PCT/CN2020/097285 WO2021008302A1 (en) | 2019-07-15 | 2020-06-20 | Mount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casing, and wearable device |
EP20181337.5A EP3766372A1 (en) | 2019-07-15 | 2020-06-22 | Mount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casing, and wearable device |
US16/927,340 US11503884B2 (en) | 2019-07-15 | 2020-07-13 | Mount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casing, and wearable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35893.XA CN112230533A (zh) | 2019-07-15 | 2019-07-15 |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30533A true CN112230533A (zh) | 2021-01-15 |
Family
ID=74111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35893.XA Pending CN112230533A (zh) | 2019-07-15 | 2019-07-15 |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3053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43498A1 (ko) * | 2022-08-24 | 2024-02-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하우징에 탈착 가능하게 결합되기 위한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스트랩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
2019
- 2019-07-15 CN CN201910635893.XA patent/CN11223053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43498A1 (ko) * | 2022-08-24 | 2024-02-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하우징에 탈착 가능하게 결합되기 위한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스트랩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03884B2 (en) | Mount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casing, and wearable device | |
CN210015333U (zh) |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 |
EP3756503A1 (en) | Wearable device, watchband and connector | |
CN110897279A (zh) | 快拆模组、表带及腕戴设备 | |
CN211608393U (zh) | 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及绑带 | |
CN113229578A (zh) |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 |
CN112056713B (zh) |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 |
CN213405108U (zh) |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 |
CN112230533A (zh) |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 |
CN211186088U (zh)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
CN111920151A (zh) | 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 | |
CN215501608U (zh) |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 |
CN211459081U (zh) | 快拆模组、表带及腕戴设备 | |
CN215455886U (zh) | 穿戴式电子装置 | |
CN210227145U (zh) | 表带连接机构及手表 | |
CN217137022U (zh) | 表带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 |
CN217743370U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
CN114081252B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213096514U (zh) | 一种腕戴设备 | |
CN211045295U (zh) | 开关 | |
CN112754118B (zh) | 一种表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 |
CN210895031U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112043057A (zh) | 表带连接件、表带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 |
CN210642838U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表带 | |
CN214802840U (zh) | 可穿戴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