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01608U -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 Google Patents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01608U
CN215501608U CN202120752726.6U CN202120752726U CN215501608U CN 215501608 U CN215501608 U CN 215501608U CN 202120752726 U CN202120752726 U CN 202120752726U CN 215501608 U CN215501608 U CN 215501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gid
clamping piece
piece
elastic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527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希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527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01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01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01608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5906 priority patent/WO2022218017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可拆卸机构用于表带与表头的装配,可拆卸机构包括:刚性卡接件、弹性卡接件以及活动填充件;刚性卡接件固定连接于表带的端部,并被配置为可插入表头上对应的装配腔;弹性卡接件设置于装配腔内;活动填充件设置于表带上;其中,弹性卡接件被配置为可在刚性卡接件插入装配腔后占据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实现刚性卡接件与弹性卡接件的卡接;活动填充件被配置为可占据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使刚性卡接件能够从装配腔中退出。通过上述方式,表带和表头的整个拆装过程更为简单便捷,提高了用户拆装表带和表头的易操作性。

Description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是将IT技术与传统手表相结合的产物,其具有便于携带、易于使用、功能丰富等优点。用户可随时通过智能手表下载应用APP、观看视频、查导航、玩游戏等等,使得智能手表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
现有智能手表一般具有表头以及用于将表头绑缚在人体上的表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表带和表头之间的拆装是否易操作,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主要关注对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机构,用于表带与表头的装配,所述可拆卸机构包括:刚性卡接件、弹性卡接件以及活动填充件;所述刚性卡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表带的端部,并被配置为可插入所述表头上对应的装配腔;所述弹性卡接件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活动填充件设置于所述表带上;其中,所述弹性卡接件被配置为可在所述刚性卡接件插入所述装配腔后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实现所述刚性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接件的卡接;所述活动填充件被配置为可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使所述刚性卡接件能够从所述装配腔中退出。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表带、表头以及可拆卸机构;所述可拆卸机构包括:刚性卡接件、弹性卡接件以及活动填充件;所述刚性卡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表带的端部,并被配置为可插入所述表头上对应的装配腔;所述弹性卡接件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活动填充件设置于所述表带上;其中,所述弹性卡接件被配置为可在所述刚性卡接件插入所述装配腔后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实现所述刚性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接件的卡接;所述活动填充件被配置为可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使所述刚性卡接件能够从所述装配腔中退出。
本申请实施例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表带,用于连接可穿戴设备的表头,所述表带包括:表带本体、刚性卡接件以及活动填充件;所述刚性卡接件设置于所述表带的端部,并被配置为可插入所述表头的装配腔;所述表头的弹性卡接件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活动填充件设置于所述表带上;其中,所述弹性卡接件被配置为可在所述刚性卡接件插入所述装配腔后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实现所述刚性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接件的卡接;所述所述活动填充件被配置为可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使所述刚性卡接件能够从所述装配腔中退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表头,用于连接可穿戴设备的表带,所述表头包括:壳体以及弹性卡接件;所述壳体设置有装配腔,且所述装配腔被配置为可供所述表带的刚性卡接件插入;所述弹性卡接件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其中,所述弹性卡接件被配置为可在所述刚性卡接件插入所述装配腔后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实现所述刚性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接件的卡接;所述表带的活动填充件被配置为可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使所述刚性卡接件能够从所述装配腔中退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卸机构,通过在表带上设置刚性卡接件,在表头的装配腔内设置弹性卡接件,且弹性卡接件在刚性卡接件插入装配腔内时,能够占据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使得表带和表头能够通过刚性卡接件和弹性卡接件的卡接进行装配。又通过在表带上设置活动填充件,且活动填充件可占据卡槽,使得活动填充件占据卡槽时,弹性卡接件能够从卡槽中退出,从而解除刚性卡接件和弹性卡接件的卡接状态,实现表带和表头的拆卸。通过上述方式,用户在拆装表带和表头时,仅需利用刚性卡接件插入装配腔与弹性卡接件相卡接即可实现装配,利用活动填充件占据卡槽即可实现拆卸,整个拆装过程简单便捷,提升了用户拆装表带和表头的易操作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可穿戴设备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表带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表带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第一复位件13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第一复位件130沿Ⅴ-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活动填充件110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刚性卡接件120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第一复位件130沿Ⅵ-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第一复位件130沿Ⅵ-Ⅵ在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第一复位件130沿Ⅵ-Ⅵ在又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第一复位件130沿Ⅵ-Ⅵ在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4中表带本体140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3中表带本体140沿Ⅶ-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3中表带100沿Ⅶ-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2中表头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表头2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壳体210、弹性卡接件220以及第二复位件23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壳体210、弹性卡接件220以及第二复位件230沿Ⅸ-Ⅸ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8中弹性卡接件220和第二复位件23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中表带100与表头200在第一状态下沿Ⅳ-Ⅳ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中表带100与表头200在第二状态下沿Ⅳ-Ⅳ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1中表带100与表头200在第三状态下沿Ⅳ-Ⅳ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1中表带100与表头200在第四状态下沿Ⅳ-Ⅳ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1中可穿戴设备10沿Ⅳ-Ⅳ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智能手表”指的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例如,手表可以具备蓝牙4.0的数据传输标准,实现协同交互能力。其还可以具备多种监测传感器,如监测环境光、地磁、温度、气压、高度、陀螺仪和加速计以及心率等数据的传感器。此外,手表的显示方式可以包括指针、数字以及图像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可穿戴设备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10可以佩戴于用户的手腕,除了为用户提供日历、时间等查看服务之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语音通话、视频聊天等沟通服务,也可以监测用户的日常运动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数据指标。同时,可穿戴设备10还可以提供其他诸如支付,身份验证等服务。下面以可穿戴设备10为智能手表进行如下说明。该可穿戴设备10可以包括:表带100和表头200。其中,表带100上可以设置有活动填充件110和刚性卡接件120,表头200上可以设置有弹性卡接件220,且弹性卡接件220可以与刚性卡接件120相卡接,活动填充件110可以解除刚性卡接件120和弹性卡接件220的卡接状态,从而实现表带100和表头200的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表带100和表头200的整个拆装过程简单便捷,提升了用户拆装表带100和表头200的易操作性。需要说明的是,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弹性卡接件220也可以构成可穿戴设备10的可拆卸机构300,但可拆卸机构300并不限于仅包括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弹性卡接件220。
请参阅图3至图5,图3是图2中表带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表带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第一复位件13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表带100可以用于将表头200绑定在用户的手腕上,以实现可穿戴设备10的穿戴。如图3至图4所示,该表带100可以包括: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第一复位件130以及表带本体140。其中,刚性卡接件120可以设置于表带本体140的端部,且刚性卡接件120的部分区域可以显露于表带本体140外。活动填充件110可以设置于表带本体140上,并可相对于刚性卡接件120滑动。第一复位件130可以与活动填充件1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刚性卡接件120可以用于插入表头200,使得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可以卡入刚性卡接件120的卡槽1201,可与表头200进行卡接。活动填充件110可以占据卡槽1201,以使弹性卡接件220退出卡槽1201,从而解除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状态。第一复位件130可以用于在活动填充件110占据卡槽1201后,带动活动填充件110进行复位,从而为下一次刚性卡接件120和表头200的卡接提供空间。通过上述方式,当用户需要拆装表带100和表头200时,通过将刚性卡接件120插入表头200进行卡接即可实现装配,通过活动填充件110占据卡槽1201即可实现拆卸,整个拆装过程简单便捷,提升了用户拆装表带100和表头200的易操作性。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参阅图6至图8,图6是图5中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第一复位件130沿Ⅴ-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活动填充件110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刚性卡接件120的结构示意图。
活动填充件110可以设置于表带本体140上,并被配置为可在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进行卡接后,占据卡槽1201以解除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状态。其中,活动填充件110还可以与刚性卡接件120滑动连接,以使活动填充件110可沿刚性卡接件120滑动至卡槽1201内占据该卡槽1201。如图6至图7所示,活动填充件110可以包括:滑动部111、凸出部112以及推动部113。其中,滑动部111可以设置于刚性卡接件120内,并可相对于刚性卡接件120在第一方向X(也即是刚性卡接件120的长度方向)上滑动。凸出部112可以设置于滑动部111的一侧,并凸出设置于刚性卡接件120外,以便于用户通过拨动凸出部112带动滑动部111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推动部113可以设置于滑动部111的另一侧,并可在滑动部111的带动下,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用于在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相卡接时,占据卡槽1201以使该弹性卡接件220退出卡槽1201,从而解除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滑动部111、凸出部112以及推动部113可以是一体结构,以提高活动填充件110的结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填充件110也可以与表带本体140进行滑动连接,仅需活动填充件110能够在滑动后占据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相卡接的区域,以解除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状态即可。
具体地,滑动部111在外形上可以类似于长方体结构,且滑动部111可以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侧壁1111和第二侧壁1112。其中,第一侧壁1111可以是与第一方向X相平行的一侧,第二侧壁1112可以是与第一方向X相垂直的一侧。凸出部112可以设置于滑动部111的第一侧壁1111,且第一侧壁1111还可以是与表带本体140厚度方向相垂直的一侧,以便于用户拨动凸出部112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推动部113可以设置于滑动部111的第二侧壁1112,且第二侧壁1112还可以是滑动部111靠近表头200的一侧,以缩减推动部113的滑动行程,减少活动填充件110占据卡槽1201所需滑动行程,降低活动填充件110对表带100结构设计带来的影响。此外,滑动部111还可以用于与第一复位件130连接,以实现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功能。如图7所示,滑动部111的第二侧壁1112可以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复位件130的安装孔11121,以便于第一复位件130与滑动部111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112可以开设有两个安装孔11121,且两个安装孔11121可以用于安装两个第一复位件130,以提高活动填充件110复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凸出部112可以用于在用户的拨动下,带动滑动部111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其中,凸出部112背离滑动部111的一侧可以呈波浪设计,以提高凸出部112与用户手指的摩擦力,从而便于用户对凸出部112进行拨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波浪状的设计以外,凸出部112背离滑动部111的一侧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增加摩擦力的设计方式,如设计凹陷以及表面磨砂等等。
推动部113可以用于在滑动部111的带动下,占据刚性卡接件120的卡槽1201,从而解除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状态。如图7所示,推动部113可以设置于滑动部111的第二侧壁1112,且推动部113还可以在远离滑动部111的方向(也即是第一方向X)上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推动部113在外形上可以类似于半圆柱体的结构,以使推动部113可以具有一平面区域1131和一弧面区域1132。其中,平面区域1131可以与刚性卡接件120滑动连接,以提高推动部113相对于刚性卡接件120滑动的顺滑性。弧面区域1132可以设置有第一表面11321,用于在推动部113占据卡槽1201时,抵推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退出卡槽1201,从而解除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11321可以设置于推动部113远离滑动部111的一端,且第一表面11321可以为斜面。当推动部113占据卡槽1201时,第一表面11321可以与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相抵接,以产生抵接力推动该弹性卡接件220退出卡槽1201,从而解除刚性卡接件120和表头200的卡接状态。其中,第一表面11321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角度范围可以是0°~90°,但不包括90°。例如,第一表面11321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角度可以是30°、45°、60°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321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角度可以是45°,通过将第一表面11321倾斜45°角设置,可以提高推动部113推动弹性卡接件220滑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当第一表面11321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角度为0°时,第一表面11321可以是推动部113的一条边,此时可通过在弹性卡接件220上设置相应的斜面或弧面,利用弹性卡接件220上的斜面或弧面与第一表面11321相抵接,从而实现弹性卡接件220的位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321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角度也可以不限于上述角度值,其可以根据推动部113的结构进行调整,仅需第一表面11321可以推动弹性卡接件220退出卡槽1201即可。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321还可以是弧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斜面均以第一方向X为水平方向进行区分。
进一步地,活动填充件110可以设置有两根推动部113。如图7所述,两根推动部113均设置于滑动部111的第二侧壁1112,且两根推动部113可以分别设置于滑动部111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安装孔11121可以位于两根推动部113之间。相应地,刚性卡接件120也可以具有两个与表头200相卡接的卡槽1201,使得活动填充件110可通过两个推动部113占据刚性卡接件120的两个卡槽1201,从而解除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两根推动部113可以关于第一方向X对称设置。即,两根推动部113的弧面区域1132可以相对设置,而两根推动部113的平面区域1131可以相背设置。同时,两根推动部113的第一表面11321在延伸方向上可以相交,且形成的夹角角度可以为90°。
刚性卡接件120可以用于插入表头200,与表头200相卡接,以实现表带100和表头200的装配。其中,刚性卡接件120被配置为可在插入表头200的过程中抵推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位移,且在刚性卡接件120插入至预定位置后,弹性卡接件220可以复位至刚性卡接件120的卡槽1201内,与刚性卡接件120进行卡接。如图6和图8所示,刚性卡接件120可以包括:主体部121和插接部122。其中,主体部121可以设置于表带本体140的端部,且主体部121可以用于安装活动填充件110。插接部122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21的一侧,且插接部122可以设置有卡槽1201,用于插入表头200以实现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其中,滑动部111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21内,并可相对于主体部121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凸出部112可以凸出设置于主体部121外,以便于用户进行拨动。推动部113可以穿设于主体部121,并延伸至卡槽1201内,以占据卡槽1201使得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可在推动部113的抵推下退出卡槽1201,从而解除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21和插接部122可以是一体结构,以提高刚性卡接件120的结构强度。同时,刚性卡接件12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以提高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卡接的可靠性。此外,上述预定位置指的可以是刚性卡接件120在完全插入表头200过程中,与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相分离,且不再抵推弹性卡接件220发生位移的位置。
具体地,主体部121在外形上可以类似于中空的长方体结构,从而在其内部形成容纳腔1211,且主体部121还具有连通主体部121外和容纳腔1211的第一开口1212和第二开口1213,以使活动填充件110可以滑动至卡槽1201内以占据卡槽1201。其中,容纳腔1211可以用于安装滑动部111,并为滑动部111在第一方向X上的滑动提供空间。第一开口1212可以开设于主体部121与第一侧壁1111相对设置的一侧,使得凸出部112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212凸出设置于主体部121外,以便于用户拨动凸出部112,实现活动填充件110在第一方向X上的滑动。第二开口1213可以开设于主体部121与第二侧壁1112相对设置的一侧,且第二开口1213可以与卡槽1201相连通,使得推动部113可以通过第二开口1213穿设于主体部121,并滑动至卡槽1201内占据卡槽1201,以使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可在推动部113推动下退出卡槽1201,从而解除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状态。
插接部122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21与第二侧壁1112相对设置的一侧,且插接部122可以显露于表带本体140外,用于插入表头200,实现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如图6和图8所示,插接部122可以在远离主体部121的方向(也即是第一方向X)上延伸,并形成一个圆柱状结构。其中,插接部122远离主体部121的端部可以设置有第二表面1221,且插接部122在第二表面1221与主体部121之间的区域还设置有卡槽1201。第二表面1221可以是斜面或弧面,用于与卡槽1201相配合实现刚性卡接件120和表头200的卡接。在本实施例中,推动部113具有第一表面11321的一端可以设置于卡槽1201内,但并未完全占据卡槽1201,使得刚性卡接件120能够通过卡槽1201与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进行卡接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推动部113占据卡槽1201所需的滑动行程。此外,推动部113位于卡槽120的一端与插接部122可以组合形成一个圆柱体,从而提高插接部112插入表头200的适配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部113和插接部112组合形成的形状,也可以根据表头200上设置的插入区域进行调整,仅需两者组合的形状能够与表头200的插入区域相适配即可。
进一步地,第二表面1221可以设置于插接部122远离主体部121的端部,且第二表面1221可以是弧面。当插接部122插入表头200时,第二表面1221可以与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相抵接,以产生抵接力推动弹性卡接件220位移,使得该弹性卡接件220能够为插接部122的插入提供避让空间。当插接部122插入表头200至上述预定位置后,弹性卡接件220可复位至卡槽1201内,并与卡槽1201的侧壁相卡接,从而实现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其中,卡槽1201与第一方向X相垂直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用于与弹性卡接件220相卡接的第四表面12011。其中,第四表面12011可以与弹性卡接件220的位移方向相平行。当弹性卡接件220复位至卡槽1201内时,第四表面12011可以与弹性卡接件220相接触并形成垂直的卡扣结构,从而提高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卡接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表面12011可以是斜面,且第四表面12011可以与弹性卡接件220的位移方向相平行,使得弹性卡接件220可以与第四表面12011垂直扣合。本实施例中的垂直卡扣结构,指的是插接部122通过第四表面12011施加在弹性卡接件220上的作用力,可以与弹性卡接件220的位移方向相垂直,从而使得插接部122能够与弹性卡接件220形成相垂直的卡扣结构,实现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
由此,活动填充件110可以通过占据卡槽1201,推动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退出卡槽1201,来解除刚性卡接件120和表头200的卡接状态。如图6和图8,当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复位至卡槽1201内,与第四表面12011相卡接时。用户可通过拨动凸出部112带动滑动部111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从而通过滑动部111带动推动部113在卡槽1201内沿第一方向X滑动,使得推动部113可以通过第一表面11321与卡槽1201内的弹性卡接件220相接触,并推动该弹性卡接件220滑出卡槽1201,与第四表面12011相分离,以解除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状态。此外,为了与活动填充件110相适配,刚性卡接件120也可以设置有两根插接部122,且两根插接部122可以在主体部121的同一侧平行设置。其中,两根插接部122也可以关于第一方向X对称设置。
请结合图6参阅图9至图12,图9是图5中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第一复位件130沿Ⅵ-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第一复位件130沿Ⅵ-Ⅵ在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中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第一复位件130沿Ⅵ-Ⅵ在又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9中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以及第一复位件130沿Ⅵ-Ⅵ在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复位件130可以分别与活动填充件110和刚性卡接件120连接,且位于活动填充件110的滑动路径上,用于在活动填充件110滑动后,产生作用力带动活动填充件110进行复位,从而避免在下次装配时,活动填充件110阻碍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复位至卡槽1201内,影响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如图6和图9所示,第一复位件130可以设置于容纳腔1211内,且第一复位件130可以分别连接滑动部111和主体部121。同时,第一复位件130还可以位于滑动部111的滑动路径上。当用户拨动凸出部112带动滑动部111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后,第一复位件130可基于滑动部111的滑动产生相应的作用力,以带动活动填充件110进行复位。
具体地,第一复位件130可以设置于第二侧壁1112与主体部121之间,且第一复位件130可以分别与第二侧壁1112和主体部121连接。其中,第一复位件130可以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当滑动部111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时,第二侧壁1112和主体部121之间空间会逐渐变小,从而压缩位于第二侧壁1112和主体部121之间的第一复位件130,使得第一复位件130产生形变作用力,进而利用该形变作用力带动滑动部111进行复位。例如,第一复位件130可以是压缩弹簧,且第一复位件130的一端可以设置于安装孔11121内,另一相对端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21与第二侧壁1112相对设置的一侧。通过上述方式,当用户拨动凸出部112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时,滑动部111可压缩第一复位件130,使得第一复位件130产生弹力,也即是形变作用力。当用户未对凸出部112施加作用力时,滑动部111可在第一复位件130的弹力的带动下复位,进而带动推动部113复位至未滑动前的位置,以避免推动部113阻碍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复位至卡槽1201内,影响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
进一步地,第一复位件130还可以分别与第二侧壁1112和主体部121弹性抵接,使得第一复位件130可以一直处于压缩状态,以产生弹力作用在滑动部111上,从而将滑动部111抵紧在容纳腔1211的内壁上,避免滑动部111在容纳腔1211内晃动产生异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130的数量可以为两根,且两根第一复位件130可以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孔11121内。通过设置两根第一复位件130可以提高活动填充件110复位的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130也可以是橡胶、硅胶以及泡沫等弹性材料,通过将弹性材料填充在第二侧壁1112与主体部121之间,当滑动部111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时,上述弹性材料也可以产生相应的形变作用力,以带动滑动部111进行复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130还可以是拉伸弹簧,以利用拉伸弹簧的拉力实现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如图10所示,第一复位件130的一端可以设置于滑动部111与第二侧壁1112相平行的一侧,另一相对端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21远离插接部122的一侧。当用户拨动凸出部112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时,滑动部111与第二侧壁1112相平行的一侧,与主体部121远离插接部122的一侧之间的空间会逐渐增大,从而拉伸第一复位件130,使得第一复位件130产生相应的拉力。当用户未对凸出部112施加作用力时,滑动部111即可在第一复位件130的拉力的带动下复位,从而实现整个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130也可以一直处于拉伸状态,以产生拉力作用在滑动部111上,从而避免滑动部111在容纳腔1211内晃动产生异响。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130也可以利用斥力实现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如图11所示,第一复位件130可以包括: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其中,第一磁体131可以设置于第二侧壁1112上,第二磁体132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21与第二侧壁1112相对设置的一侧,使得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可以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之间可产生斥力。当用户拨动凸出部112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时,第二侧壁1112和主体部121之间的距离会逐渐减少,而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之间产生的斥力会逐渐增大。当用户未对凸出部112施加作用力时,第一磁体131即可在斥力的作用下带动滑动部111复位,从而实现整个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此外,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之间可以一直处于相互排斥的状态,以产生斥力作用在滑动部111上,从而避免滑动部111在容纳腔1211内晃动产生异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130也可以利用吸力来实现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如图12所示,第一磁体131可以设置于滑动部111与第二侧壁1112相平行的一侧,而第二磁体132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21远离插接部122的一侧,使得第一磁体131可以和第二磁体132可以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之间可以产生吸力,且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可以吸附在一起。当用户拨动凸出部112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时,第一磁体131在滑动部111的带动下与第二磁体132相分离。当用户未对凸出部112施加作用力时,第一磁体131即可在吸力的作用下,带动滑动部111向靠近第二磁体132的方向进行复位,从而实现整个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此外,由于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可以通过吸力吸附在一起,因为滑动部111可以在吸力的作用下固定在容纳腔1211内,从而避免滑动部111在容纳腔1211内晃动产生异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130可以同时采用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来实现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其中,压缩弹簧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第一复位件130为压缩弹簧的实施例相同,拉伸弹簧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第一复位件130为拉伸弹簧的实施例相同。通过设置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同时利用弹力和拉力进行复位,能够提高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可靠性。或者是,第一复位件130也可以同时采用斥力和吸力来实现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例如,第一复位件130可以包括两组第一磁体131和第二磁体132。其中,一组磁体可以产生吸力,且设置方式可以与上述第一复位件130采用吸力进行复位的实施例相同,另一组磁体可以产生斥力,且设置方式可以与上述第一复位件130采用斥力进行复位的实施例相同。通过设置两组磁体,同时利用斥力和吸力进行复位,能够提高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130还可以同时采用弹簧和磁体来实现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例如,第一复位件130可以包括:压缩弹簧和一组磁体。其中,压缩弹簧的设置方式与上述第一复位件130为压缩弹簧的实施例相同。一组磁体可产生吸力,且设置方式与上述第一复位件130采用吸力进行复位的实施例相同。由此,第一复位件130可同时利用压缩弹簧的弹力以及磁体的吸力进行复位,提升了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可靠性。或者是,第一复位件130也可以通过设置拉伸弹簧和一组产生斥力的磁体,来实现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其具体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在此不与赘述。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130还可以同时采用压缩弹簧、拉伸弹簧、一组产生斥力的磁体以及一组产生吸力的磁体,来实现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以进一步提高活动填充件110的复位可靠性,其具体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在此不与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卸机构300,当需要装配表带100和表头200时,可通过将刚性卡接件120插入表头200,利用第二表面1221推动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位移提供避让空间,实现刚性卡接件120的插入。当刚性卡接件120插入至预定位置后,表头200的弹性卡接件220可以复位至卡槽1201内,与第四表面12011形成相垂直的卡扣结构,使得刚性卡接件120能够与表头200相卡接,进而实现表带100与表头200的装配。当用户需要拆卸表带100和表头200时,可通过拨动凸出部112带动滑动部111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然后带动推动部113在卡槽1201内沿第一方向X滑动,以占据卡槽1201并推动卡槽1201内的弹性卡接件220退出卡槽1201,从而解除刚性卡接件120与表头200的卡接状态,实现表带100和表头200的拆卸。
通过上述方式,当用户在拆装表带100和表头200时,仅需将刚性卡接件120插入表头200进行卡接即可实现装配,仅需拨动活动填充件110在刚性卡接件120的第一方向X上滑动即可实现拆卸,整个拆装过程简单便捷,提高了用户拆装表带100和表头200的易操作性。同时,在拆装过程中,当用户未对凸出部112施加作用力时,滑动部111还可在第一复位件130的作用下,带动推动部113复位至未滑动前的位置,从而避免在下次装配时,推动部113阻碍弹性卡接件220复位至卡槽1201内,提高了表头100和表头200进行装配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13至图15,图13是图4中表带本体140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3中表带本体140沿Ⅶ-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3中表带100沿Ⅶ-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表带本体140可以用于安装活动填充件110和刚性卡接件120,以便于用户通过表带100与表头200进行可拆卸连接。如图13至图14所示,表带本体140的端部内可以开设有容纳空间141,以及连通表带本体140外和容纳空间141的第一缺口142和第二缺口143。其中,第一缺口142可以开设于表带本体140与表头200相连接的一侧,第二缺口143可以开设于表带本体140与其厚度方向相垂直的一侧。如图15所示,主体部121可以设置于容纳空间141内,而插接部122可以通过第一缺口142设置于表带本体140外,以便于插接部122插入表头200。凸出部112可以通过第二缺口143凸出设置于表带本体140外,且用户可在表带本体140的长度方向(也即是第一方向X)上拨动凸出部112。推动部113可以通过第一缺口142设置于插接部122的卡槽1201内,以实现推动部113的解锁功能。此外,表带本体140的材质可以是柔性亲肤材料,如硅胶、氟胶、皮革、织布及其复合材料等等,可以提高用户佩戴表带本体140的舒适度。相应地,表带本体140的外表面也可以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表带本体140上设置活动填充件110进行解锁,相较于在表头200上设置解锁结构的方式,提高了表头200的外观完整性和密封性。
请参阅图16至图20,图16是图2中表头200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表头2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壳体210、弹性卡接件220以及第二复位件23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壳体210、弹性卡接件220以及第二复位件230沿Ⅸ-Ⅸ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8中弹性卡接件220和第二复位件23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表头200可以具有图像显示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表头200查看相应的数据信息,如时间、温度、天气、二维码以及行走步数等等。如图16至图19所示,表头200可以包括:壳体210、弹性卡接件220、第二复位件230、显示屏240以及后盖250。其中,壳体210可以用于与表带100进行连接。弹性卡接件220和第二复位件230可以设置于壳体210内,且弹性卡接件220可相对于壳体210滑动。第二复位件230可以分别连接壳体210和弹性卡接件220,用于在弹性卡接件220滑动后带动弹性卡接件220进行复位。显示屏240可以盖设于壳体210的一侧,用于为表头200提供图像显示。后盖250可以盖设于壳体210的另一相对侧,以保护可穿戴设备10内的电子器件。在本实施例中,刚性卡接件120可以插入壳体210内,而弹性卡接件220可以占据卡槽1201与刚性卡接件120相卡接,以实现表带100和表头200的装配。相应地,活动填充件110则可以在卡槽1201内沿第一方向X滑动,以占据卡槽1201并推动弹性卡接件220退出卡槽1201,解除刚性卡接件120与弹性卡接件220的卡接状态,实现表带100和表头200的拆卸。
具体地,壳体210可以是表头200的中框,且壳体210可以具有容置空间2101。该容置空间2101可以用于收容可穿戴设备10所需的各类功能器件。显示屏240可以盖设于壳体210的一侧,后盖250可以盖设于壳体210的另一相对侧,从而封闭上述容置空间2101。此外,壳体21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和硬质塑料等,使得壳体210可以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和保护作用。同时,由于壳体210一般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因此壳体210可以优选地具有一定的耐磨耐蚀防刮等性能,或者在壳体21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
进一步地,壳体210可以被配置为供刚性卡接件120插入。如图18至图19所示,壳体210的外侧壁上可以开设有装配腔2102,且装配腔210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X相平行。该装配腔2102可以用于为刚性卡接件120插入壳体210提供避让空间,以实现刚性卡接件120和壳体210的卡接。在本实施例中,该装配腔2102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以与推动部113和插接部122相组合形成圆柱体相适配,保证插接部122在插入装配腔2102的顺滑性。相应地,为了实现刚性卡接件120与弹性卡接件220的卡接,弹性卡接件220和第二复位件230也可以设置于装配腔2102内。例如,装配腔2102的内壁上还可以开设有与装配腔2102相连通的容纳孔2103。该容纳孔2103可以用于安装弹性卡接件220和第二复位件230,使得刚性卡接件120插入装配腔2102后,能够通过第二表面1221抵推弹性卡接件220位移,进而在刚性卡接件120插入至预定位置后,与弹性卡接件220相卡接。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10可以开设有两个装配腔2102,以与刚性卡接件120的两个插接部122相适配。同时,两个装配腔2102内均设置有弹性卡接件220和第二复位件230,且两个装配腔2102内的弹性卡接件220和第二复位件230还可以关于第一方向X对称设置。
如图19至图20所示,弹性卡接件220可以设置于容纳孔2103内,且弹性卡接件220的部分区域可以设置于装配腔2102内。其中,弹性卡接件220可相对于壳体210在容纳孔2103的延伸方向上,滑进或滑出容纳孔2103。当刚性卡接件120插入装配腔2102时,弹性卡接件220可在刚性卡接件120的推动下滑入容纳孔2103内。当刚性卡接件120插入至预定位置后,弹性卡接件220可以在第二复位件230的作用下,复位以滑出容纳孔2103,并滑动至刚性卡接件120的卡槽1201内,与刚性卡接件120相卡接。相应地,当活动填充件110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以占据卡槽1201时,弹性卡接件220可在活动填充件110的推动下退出卡槽1201并滑入容纳孔2103,从而解除刚性卡接件120与弹性卡接件220的卡接状态。其中,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角度为90°~180°,但不包括180°。例如,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角度可以为120°、135°、160°。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方向X形成夹角角度可以为135°,使得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与第一表面11321相垂直,以提高两者之间抵推的顺滑性。相应地,第四表面12011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角度也为135°,使得第四表面12011可以与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以与弹性卡接件220形成相垂直的扣合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角度也可以不限于上述角度值,仅需第四表面12011与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相平行即可。
进一步地,弹性卡接件220可以设置有用于与刚性卡接件120相卡接的扣合面221。其中,扣合面221可以与第四表面12011相平行,以使扣合面221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角度也可以为135°。当弹性卡接件220在第二复位件230的作用下复位与刚性卡接件120相卡接时,扣合面221可以与卡槽1201的第四表面12011相接触,并与第四表面12011形成相垂直的卡扣结构,实现刚性卡接件120和弹性卡接件220的卡接。此外,弹性卡接件220在与刚性卡接件120和活动填充件110相接触的端部还可以设置有第三表面222,用于与刚性卡接件120的第二表面1221和活动填充件110的第一表面11321相抵接,以产生抵接力推动弹性卡接件220滑进容纳孔2103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表面222可以是半球形的弧面,以提高刚性卡接件120插入或退出装配腔2102的顺滑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表面222也可以是斜面,仅需刚性卡接件120和活动填充件110能够通过第三表面222推动弹性卡接件220滑进容纳孔2103内即可。
如图19至图20所示,第二复位件230可以设置与容纳孔2103内,用于在弹性卡接件220滑动后,带动弹性卡接件220复位,实现弹性卡接件220与刚性卡接件120的卡接。其中,第二复位件230可以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当弹性卡接件220在刚性卡接件120或活动填充件110的推动下滑入容纳孔2103时,第二复位件230可以产生形变作用力。当弹性卡接件220未受到刚性卡接件120或活动填充件110的推动时,弹性卡接件220即可在第二复位件230的形变作用力的带动下进行复位,以滑出容纳孔2103,实现弹性卡接件220与刚性卡接件120的卡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230可以是压缩弹簧,弹性卡接件220可以套设于第二复位件230的一端,第二复位件230的另一相对端可以与容纳孔2103的底壁连接。当弹性卡接件220滑入容纳孔2103时,第二复位件230受到压缩可以产生弹力,也即是上述的形变作用力,从而利用该弹力带动弹性卡接件220复位,以滑出容纳孔210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230也可以是橡胶、硅胶以及泡沫等弹性材料,通过将弹性材料填充在容纳孔2103内,当弹性卡接件220滑入容纳孔2103时,上述弹性材料也可以产生相应的形变作用力,以带动弹性卡接件220实现进行复位。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230可以采用斥力来实现弹性卡接件220的复位,其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与上述第一复位件130采用斥力的实施例相同或类似,在此不与赘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动填充件110、刚性卡接件120、第一复位件130、弹性卡接件220以及第二复位件230也可以构成可穿戴设备10可拆卸机构300,以实现表带100和表头200的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21至图24,图21是图1中表带100与表头200在第一状态下沿Ⅳ-Ⅳ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1中表带100与表头200在第二状态下沿Ⅳ-Ⅳ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1中表带100与表头200在第三状态下沿Ⅳ-Ⅳ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1中表带100与表头200在第四状态下沿Ⅳ-Ⅳ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上述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以及第四状态指的可以是表带100和表头200在拆装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的连接状态。如图21至图22所示,当表带100与表头200进行装配时,插接部122可以插入装配腔2102内,且第二表面1221可以与第三表面222相接触。此时,第二表面1221和第三表面222可以相抵接,并产生抵接力推动弹性卡接件220向容纳孔2103内滑动,以压缩第二复位件230,从而为插接部122的插入提供避让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插接部122插入至装配腔2102内的预定位置后,第三表面222可以与插接部122具有第二表面1221的端部相分离,使得弹性卡接件220可以在第二复位件230产生的弹力的带动下,复位至插接部122的卡槽1201内,与卡槽1201的侧壁相卡接。此时,第四表面12011可以与扣合面221相接触,由于第四表面12011与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相平行,且扣合面221与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相平行,因此第四表面12011和扣合面221可以形成相垂直的扣合面。即,插接部122通过第四表面12011施加在扣合面221上的作用力,与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相平行,使得插接部122能够与弹性卡接件220形成相垂直的卡扣结构以进行卡接,从而实现表带100和表头200的装配。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弹性卡接件220复位至卡槽1201内,与插接部122相卡接时,推动部113的第一表面11321可以与第三表面222相邻设置,或者是刚好与第三表面222相接触。如此设置,可以缩减推动部113推动弹性卡接件220滑出卡槽1201的滑动行程,减少推动部113所需滑动行程对表带本体140结构设计带来的影响。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321也可以与第三表面222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仅需推动部113能够推动弹性卡接件220滑出卡槽1201即可。
如图24所示,当表带100与表头200进行拆卸时,推动部113可以在卡槽1201内沿第一方向X滑动以占据卡槽1201,且第一表面11321可以与第三表面222相抵接,以产生抵接力推动弹性卡接件220退出卡槽1201向容纳孔2103内滑动。当弹性卡接件220退出卡槽1201后,第四表面12011可以与扣合面221相分离,以错开插接部122和弹性卡接件220的垂直扣合结构,从而解除插接部122和弹性卡接件220的卡接状态,使得插接部122能够从装配腔2102内退出,实现表带100和表头200的拆卸。
此外,当插接部122从装配腔2102内退出后,弹性卡接件220可在第二复位件230的作用下,复位至装配腔2102内,以便于插接部122与弹性卡接件220进行下一次的装配。相应地,推动部113在插接部122从装配腔2102内退出后,其也可以在第一复位件130的作用下复位至未滑动前的位置,从而为下一次装配时,弹性卡接件220复位至卡槽1201内预留出空间。
通过上述方式,当用户需要装配表带100和表头200时,可通过将刚性卡接件120插入装配腔2102,利用刚性卡接件120与弹性卡接件220的卡接,实现表带100和表头200的装配。当用户需要拆卸表带100和表头200时,可通过拨动凸出部112在第一方向X上滑动,利用凸出部112带动推动部113推动弹性卡接件220滑动,以解除刚性卡接件120和弹性卡接件220的卡接状态,实现表带100和表头200的拆卸。如此设置,表带100和表头200的整个拆装过程简单便捷,提高了用户拆装表带100和表头200的易操作性。
请参阅图25,图25是图1中可穿戴设备10沿Ⅳ-Ⅳ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也可以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角度也可以不限于135°。如图25所示,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也可以与第一方向X相垂直。相应地,由于第四表面12011与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相平行,而扣合面221与第四表面12011平行,因此第四表面12011和扣合面221也可以与第一方向X相垂直。其中,刚性卡接件120与弹性卡接件220进行卡接和解除卡接状态的具体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与上述弹性卡接件220倾斜45°角设置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四表面12011可以直接是卡槽1201的侧壁面,而第三表面222可以是斜面,且第三表面222与第一方向X形成的夹角角度可以为45。如此设置,即便是弹性卡接件220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方向X相垂直,第四表面12011也依然能够与扣合面221形成相垂直的扣合面,从而实现刚性卡接件120与弹性卡接件220的卡接。
如图17所示,显示屏240可以设置于壳体210上用于显示的一面,其可以是使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也可以是使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后盖250可以设置于壳体210背离显示屏240的一侧,用于保护容置空间2101内的电子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表头200也可以是单独的功能模组,而不具有图像显示功能。即表头200可以仅包括壳体210及其容置空间2101内的电子器件,仅需壳体210可以具有相应的盖体以封闭容置空间2101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卸机构300,通过在表带100上设置刚性卡接件120,在表头200的装配腔2102内设置弹性卡接件220,且弹性卡接件220在刚性卡接件120插入装配腔2102内时,能够占据刚性卡接件120的卡槽1201,使得表带100和表头200能够通过刚性卡接件120和弹性卡接件220的卡接进行装配。又通过在表带100上设置活动填充件110,且活动填充件110可占据卡槽1201,使得活动填充件110占据卡槽1201时,弹性卡接件220能够从卡槽1201中退出,从而解除刚性卡接件120和弹性卡接件220的卡接状态,实现表带100和表头200的拆卸。通过上述方式,用户在拆装表带100和表头200时,仅需利用刚性卡接件120插入装配腔2102与弹性卡接件220相卡接即可实现装配,利用活动填充件110占据卡槽1201即可实现拆卸,整个拆装过程简单便捷,提升了用户拆装表带100和表头200的易操作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可拆卸机构,用于表带与表头的装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机构包括:刚性卡接件、弹性卡接件以及活动填充件;
所述刚性卡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表带的端部,并被配置为可插入所述表头上对应的装配腔;所述弹性卡接件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活动填充件设置于所述表带上;其中,所述弹性卡接件被配置为可在所述刚性卡接件插入所述装配腔后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实现所述刚性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接件的卡接;所述活动填充件被配置为可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使所述刚性卡接件能够从所述装配腔中退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填充件被配置为可在占据所述卡槽的过程中抵推所述弹性卡接件退出所述卡槽,以使所述刚性卡接件能够从所述装配腔中退出;所述刚性卡接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刚性卡接件插入所述装配腔的过程中抵推所述弹性卡接件发生位移;且在所述刚性卡接件插入至预定位置后,所述弹性卡接件复位至所述卡槽内,以实现所述刚性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接件的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机构还设置有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
所述第一复位件与所述活动填充件连接,并被配置为可在所述活动填充件占据所述卡槽后产生作用力带动所述活动填充件进行复位;所述第二复位件与所述弹性卡接件连接,并被配置为在所述弹性卡接件发生位移后产生作用力带动所述弹性卡接件进行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填充件设置有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被配置为可与所述弹性卡接件相抵接,以产生抵接力推动所述弹性卡接件退出所述卡槽;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斜面或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卡接件设置有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被配置为可与所述弹性卡接件相抵接,以产生抵接力推动所述弹性卡接件发生位移;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为斜面或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填充件与所述刚性卡接件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活动填充件可滑动至所述卡槽内占据所述卡槽,并抵推所述弹性卡接件退出所述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卡接件还设置有主体部和插接部;
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表带的端部,所述插接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并被配置为可插入所述装配腔;所述插接部还设置有所述卡槽,且所述卡槽位于所述插接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端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所述活动填充件与所述主体部滑动连接,并可滑动至所述卡槽内,以推动所述弹性卡接件退出所述卡槽;其中,所述插接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为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卡槽相连通的容纳腔;所述活动填充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可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滑动至所述卡槽内,以占据所述卡槽并推动所述弹性卡接件退出所述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填充件设置有滑动部、推动部以及凸出部;
所述滑动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可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滑动;所述推动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靠近所述卡槽的一侧,且所述推动部远离所述滑动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的另一侧,且所述凸出部凸出设置于所述表带外;其中,所述推动部远离所述滑动部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为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设置于所述卡槽内的一端与所述插接部组合形成的形状,与所述装配腔相适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被配置为通过拨动而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滑动,以带动所述滑动部和所述推动部滑动;其中,所述凸出部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插接部的长度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分别与所述滑动部和所述主体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复位件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以产生形变作用力带动所述推动部进行复位。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件设置有第三表面,且所述第三表面被配置为可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相抵接,以产生抵接力推动所述弹性卡接件发生位移或退出所述卡槽;其中,所述第三表面为斜面或弧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件的位移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夹角角度为90°~180°,但不包括18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夹角角度为0°~90°,但不包括9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侧壁还设置有第四表面;
所述第四表面为斜面,且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弹性卡接件的位移方向相平行;其中,当所述弹性卡接件复位至所述卡槽内时,所述弹性卡接件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卡接。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件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且所述第二复位件分别与所述弹性卡接件和所述装配腔的内壁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复位件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以产生形变作用力带动所述弹性卡接件进行复位。
18.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表带、表头以及可拆卸机构;
所述可拆卸机构包括:刚性卡接件、弹性卡接件以及活动填充件;
所述刚性卡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表带的端部,并被配置为可插入所述表头上对应的装配腔;所述弹性卡接件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活动填充件设置于所述表带上;其中,所述弹性卡接件被配置为可在所述刚性卡接件插入所述装配腔后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实现所述刚性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接件的卡接;所述活动填充件被配置为可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使所述刚性卡接件能够从所述装配腔中退出。
19.一种表带,用于连接可穿戴设备的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包括:表带本体、刚性卡接件以及活动填充件;
所述刚性卡接件设置于所述表带的端部,并被配置为可插入所述表头的装配腔;所述表头的弹性卡接件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所述活动填充件设置于所述表带上;其中,所述弹性卡接件被配置为可在所述刚性卡接件插入所述装配腔后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实现所述刚性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接件的卡接;所述活动填充件被配置为可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使所述刚性卡接件能够从所述装配腔中退出。
20.一种表头,用于连接可穿戴设备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头包括:壳体以及弹性卡接件;
所述壳体设置有装配腔,且所述装配腔被配置为可供所述表带的刚性卡接件插入;所述弹性卡接件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其中,所述弹性卡接件被配置为可在所述刚性卡接件插入所述装配腔后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实现所述刚性卡接件与所述弹性卡接件的卡接;所述表带的活动填充件被配置为可占据所述刚性卡接件的卡槽,以使所述刚性卡接件能够从所述装配腔中退出。
CN202120752726.6U 2021-04-13 2021-04-13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Active CN215501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2726.6U CN215501608U (zh) 2021-04-13 2021-04-13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PCT/CN2022/075906 WO2022218017A1 (zh) 2021-04-13 2022-02-10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2726.6U CN215501608U (zh) 2021-04-13 2021-04-13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01608U true CN215501608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1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52726.6U Active CN215501608U (zh) 2021-04-13 2021-04-13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016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1726A (zh) * 2021-04-13 2022-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WO2022218017A1 (zh) * 2021-04-13 2022-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1726A (zh) * 2021-04-13 2022-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WO2022218017A1 (zh) * 2021-04-13 2022-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501608U (zh)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JP3204167U (ja) 電子装置の取り付けシステム
CN113907496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5423154U (zh) 腕带和腕戴设备
CN215303502U (zh) 可拆卸结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CN115191726A (zh)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CN210015333U (zh)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8388284U (zh) 穿戴设备
WO2022218017A1 (zh)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CN216135303U (zh) 可拆卸结构、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14081252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5303503U (zh) 可拆卸结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CN212814810U (zh) 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手表
WO2022227898A1 (zh) 可拆卸结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CN114617343B (zh) 表头、表带、可拆卸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8303732U (zh) 可拆卸结构、电子设备、表带及表头
CN115251544A (zh) 可拆卸结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CN112230533A (zh)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5174002U (zh) 连接头、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13439914A (zh) 腕带和腕戴设备
CN214954565U (zh) 壳体、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4802840U (zh) 可穿戴设备
CN220024325U (zh) 表带机构、可拆卸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6449899U (zh) 可穿戴设备
CN112243049A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