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3370U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3370U
CN217743370U CN202221161543.8U CN202221161543U CN217743370U CN 217743370 U CN217743370 U CN 217743370U CN 202221161543 U CN202221161543 U CN 202221161543U CN 217743370 U CN217743370 U CN 217743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buckle
head
frame groov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615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滕耕辰
薛超
王子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615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3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3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337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2279 priority patent/WO202321699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侧滑拆卸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中框、具有头粒的固定带、卡扣组件和按压组件;中框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中框槽,中框槽的一槽壁上设有中心孔,中框槽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槽口和位于两个槽口之间的开口;头粒设有容纳腔,卡扣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并与容纳腔沿第二方向弹性连接,卡扣组件包括伸出容纳腔的卡扣,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交叉;按压组件设于中框,与中框弹性连接;头粒能够沿第一方向侧向滑入中框槽,在卡扣容纳于中心孔时,头粒与中框槽处于锁定状态,头粒被限制沿固定带的长度方向与中框槽脱离;按压按压组件时,头粒与中框槽解除锁定。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安装简单,拆卸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侧滑拆卸的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表、手环类等穿戴产品的普及,用户对于表带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增加,同时也对表带的快拆方案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表带能做到拆卸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装时配合准确、导入轻松,工作状态时佩戴舒适、牢固可靠。
现有的主流表带拆卸方案主要有手拨生耳式、卡榫扣合式和单向侧滑式等。对于手拔生耳式方案:操作面小,装配时对心困难,生耳意外脱开风险高。对于卡榫扣合式方案:装配时对心困难,意外脱开风险高。对于单向侧滑式方案:缺少锁定结构,只能单项侧滑。
因此,原有的表带拆卸方案逐渐难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新需求和便捷的拆卸体验诉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侧滑拆卸的可穿戴设备,头粒滑入中框槽的过程中无需额外操作,只需施加插入中框槽时的侧滑力,当头粒滑到中间位置时,卡扣组件中的卡扣容纳于中心孔实现自动锁定,且锁止可靠;通过按压组件顶压卡扣组件,卡扣与中心孔分离,实现解锁,即解锁步骤只需要一个额外按压操作即可,安装简单,拆卸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包括:中框、具有头粒的固定带、卡扣组件和按压组件;
中框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中框槽,中框槽的一槽壁上设有中心孔,中框槽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槽口和位于两个槽口之间的开口;
头粒设有容纳腔,卡扣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并与容纳腔沿第二方向弹性连接,卡扣组件包括伸出容纳腔的卡扣,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交叉;
按压组件设于中框,与中框弹性连接,按压组件能够被按压,以朝向中框槽运动;
头粒能够由两个槽口中的任意一个槽口沿第一方向侧向滑入中框槽,在卡扣容纳于中心孔时,头粒与中框槽处于锁定状态,固定带由开口伸出,头粒被限制沿固定带的长度方向与中框槽脱离;
按压按压组件时,卡扣组件被顶压,以使卡扣与中心孔相分离,头粒与中框槽解除锁定,头粒能够由两个槽口中的任意一个槽口沿第一方向侧向滑出中框槽。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头粒滑入中框槽的过程中无需额外操作,只需施加插入中框槽时的侧滑力,当头粒滑到中间位置时,卡扣组件中的卡扣容纳于中心孔实现自动锁定,且锁止可靠;通过按压组件顶压卡扣组件,卡扣与中心孔分离,实现解锁,即解锁步骤只需要一个额外按压操作即可,安装简单,拆卸方便。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中框槽的槽壁上还设有定位孔,沿第一方向,中心孔和定位孔间隔设置;卡扣组件还包括伸出容纳腔的引导部,引导部用于与槽壁相抵,以引导卡扣进入中框槽,在引导部容纳于定位孔时,头粒与中框槽处于锁定状态;按压按压组件时,引导部与定位孔相分离。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引导部具有圆角,以引导引导部由中框槽的槽口滑入中框槽。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引导部呈半球状。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按压组件的一部分容纳于中心孔。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在头粒未滑入中框槽内时,卡扣和引导部凸出头粒;在引导部滑入中框槽,卡扣未滑入中框槽时,卡扣组件相对于中框槽倾斜,卡扣的进入端与头粒的外表面齐平,以使卡扣进入中框槽。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在引导部和卡扣均滑入中框槽时,卡扣组件相对于中框槽平行。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在引导部容纳于定位孔的同时,卡扣容纳于中心孔。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头粒在中框槽内滑动的过程中,头粒的外表面与中框槽的槽壁贴合。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引导部的数量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卡扣位于两个引导部之间,定位孔的数量包括与引导部一一对应的两个,中心孔位于两个定位孔之间。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沿的第二方向,容纳腔面向槽壁的一腔壁设有供卡扣和引导部伸出的通孔,卡扣组件包括板体,板体一侧凸设有卡扣和引导部,板体的另一侧通过弹性件与容纳腔的另一腔壁弹性连接。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板体的另一侧与引导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容纳槽,弹性件的一端容纳于容纳槽内。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板体的一侧与容纳腔的一腔壁贴合。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中框设有容纳部,按压组件包括按键和弹性件,按键容纳于容纳部,按键包括相连接的插入段、按压段以及限位段;
插入段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插入中心孔;
按压段沿第二方向延伸,按压段未与插入段连接的一端位于容纳腔外;
限位段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限位段的一侧与容纳部相抵,以限制按键从容纳部脱离,限位段的另一侧通过弹性件与容纳部的壁相抵。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沿第二方向,开口的宽度小于头粒的厚度,以限制头粒沿固定带的长度方向从中框槽脱离。
附图说明
图1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智能手表的立体图一;
图1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智能手表的侧视图一;
图1c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1b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智能手表的立体图二;
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智能手表的立体图三;
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智能手表的剖视图一;
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智能手表中头粒的剖视图;
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智能手表中头粒的立体分解图;
图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智能手表的中框的立体分解图;
图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智能手表的侧视图二;
图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8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头粒和中框槽的安装过程图一;
图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头粒和中框槽的安装过程图二;
图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头粒和中框槽的安装过程图三;
图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头粒和中框槽的拆卸过程图一;
图1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头粒和中框槽的拆卸过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双向侧滑拆卸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固定带的头粒侧向滑入中框槽,实现可靠的锁定,解锁步骤只需要一个额外按压操作即可,安装简单,拆卸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普通手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式耳机、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例如Virtual Reality眼镜,简称:VR眼镜)等或者其他具有固定带和中框的可穿戴设备。其中,普通手表可以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手表,也就是说,普通手表指的是仅可以用于显示时间的手表。
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是以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为例进行的说明,下面以具体实施例介绍本申请的智能手表。
图1a示出了智能手表1的立体图一,图1b示出了智能手表1的侧视图一。参考图1a和图1b所示,智能手表1包括中框10、第一固定带30、第二固定带20。中框10包括顶盖12、底盖13和中框槽11(如图1c所示)。示例性地,底盖13用于与用户的手腕接触,顶盖12上设有显示屏(例如用于显示时间)。第一固定带30和第二固定带20可以理解为智能手表1的表带,第一固定带30和第二固定带20分别位于中框10的横向(图1a和图1b中X方向所示)相反两侧。第一固定带30具有第一头粒31,第二固定带20具有第二头粒21。示例性地,第一头粒31和第二头粒21为金属件。第一固定带30和第一头粒31通过嵌件注塑成型,第二固定带20和第二头粒21通过嵌件注塑成型。
参考图2所示,中框10的横向两侧分别设有中框槽11。相当于,中框10设有两个中框槽11。每一个中框槽11沿第一方向(图2中Y方向所示)延伸。图2中示出了,第一固定带30通过第一头粒31与中框10横向一侧的中框槽11连接。同样,结合图1a和图1b所示,第二固定带20通过第二头粒21与中框10横向另一侧的中框槽11连接。
继续参考图2,本申请的智能手表1还包括卡扣组件和按压组件50。图2中示出第一固定带30上设有第一卡扣组件40,智能手表1的中框10的底盖13上设有用于顶压第一卡扣组件40的第一按压组件5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带20也相应设有第二卡扣组件,智能手表1的中框10的底盖13上设有用于顶压第二卡扣组件的第二按压组件。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固定带30上的第一卡扣组件40和第一按压组件50进行示例说明。为了便于描述,后文将描述的卡扣组件即第一卡扣组件40,后文描述的按压组件即第一按压组件50。
如图2所示,中框10的每一侧的中框槽11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槽口11a、第二槽口11b,以及位于第一槽口11a和第二槽口11b之间的开口11c。第一头粒31能够由两个槽口中的任意一个槽口沿第一方向侧向滑入(图2中A方向示出滑入方向)或滑出(图2中B方向示出滑出方向)中框槽11。图2中示出第一固定带30的第一头粒31的一端位于中框槽11的其第一槽口11a处。相当于,本申请的第一固定带30能够双向滑入或滑出中框槽11,安装和拆卸固定带方便。
如图3和图4所示,沿第二方向(图3和图4中Z方向所示),中框槽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槽壁112和下槽壁111。示例性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上述的中框槽11的开口11c由上槽壁112和下槽壁111间隔设置形成。继续参考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中框槽11的一下槽壁11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111、第二定位孔1112和一个中心孔1113。沿第一方向,中心孔1113位于第一定位孔1111和第二定位孔1112之间。其中,中心孔1113用于容纳后述的定位块,第一定位孔1111用于容纳后述的第一引导部41,第二定位孔1112用于容纳后述的第二引导部42。
参考图5和图6,上述的第一头粒31设有容纳腔311,沿第二方向,容纳腔3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腔壁3112和下腔壁3111。下腔壁3111上设有第一通孔31111、第二通孔31112和第三通孔31113,沿第一方向(图6中Y方向所示),第三通孔31113位于第一通孔31111和第二通孔31112之间。上述的卡扣组件40位于容纳腔311内,卡扣组件40包括板体401,板体401沿第一方向延伸,板体401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引导部41、第二引导部42和卡扣43。沿第二方向,第一引导部41伸出第一通孔31111、第二引导部42伸出第二通孔31112,卡扣43伸出第三通孔31113。在第一头粒31未滑入中框槽11内时,第一引导部41、第二引导部42和卡扣43凸出第一头粒31(如图2所示)设置。
示例性地,上述的第一引导部41和第二引导部42具有圆角,以引导第一引导部41和第二引导部42由中框槽11的槽口滑入中框槽11。示例性地,上述的第一引导部41和第二引导部42呈半球状。示例性地,上述的卡扣43呈长方体状。示例性地,长方体状的卡扣43也具有圆角。
继续参考图5和图6,板体401的另一侧通过弹性件与容纳腔311的上腔壁3112弹性连接。示例性地,板体401的另一侧与第一引导部4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引导部4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容纳槽。板体401的另一侧与容纳腔311的上腔壁3112通过第一弹性件44和第二弹性件45弹性连接。第一弹性件44一端容纳于第一容纳槽内,另一端与容纳腔311的上腔壁3112相抵。第二弹性件45一端容纳于第二容纳槽内,另一端与容纳腔311的上腔壁3112相抵。示例性地,第一弹性件44和第二弹性件45为弹簧。设置两个弹性件,可以使得卡扣组件40的板体401与容纳腔311能够稳定地弹性连接。并且,第一弹性件44的一端和第二弹性件45的一端分别容纳于相应的容纳槽内,也提升了卡扣组件40和容纳腔311的弹性连接稳定性。需说明的是,上述的弹性件的数量不做限制,例如是一个、三个等。
示例性地,在第一头粒31未滑入中框槽11内时,在第一弹性件44和第二弹性件45的弹力作用下,板体401的一侧与容纳腔311的下腔壁3111的内表面贴合(如图5所示)。当第一引导部41、第二引导部42和卡扣43受到顶压后,板体401和容纳腔311的上腔壁3112之间的弹性件54会被压缩,从而,板体401、第一引导部41、第二引导部42和卡扣43会相对容纳腔311运动。
参考图4和图7所示,上述的按压组件50设于中框10,与中框10弹性连接,按压组件50能够被按压,以朝向中框槽11运动。
示例性地,中框10设有容纳部101,按压组件50包括按键和弹性件54(例如弹簧),按键容纳于容纳部101,按键包括相连接的插入段51、按压段52以及限位段53。插入段51沿第二方向(图4中Z方向所示)延伸并插入中心孔1113,以用于顶压容纳于中心孔1113内的卡扣43;按压段52沿第二方向延伸,按压段52未与插入段51连接的一端位于容纳腔311外(以供用户按压);限位段53沿第一方向(图4中Y方向所示)延伸,沿第二方向,限位段53的一侧与容纳部101相抵,以限制按键从容纳部101脱离,限位段53的另一侧通过弹性件54与容纳部101的壁相抵。
图4和图7中示出两个限位段53,每一个限位段53均通过弹性件54与容纳部101的壁弹性相抵。示例地,图7示出,中框10的底盖13具有通孔1011,按压段52未与插入段51连接的一端位于通孔1011处,用户在通孔1011处按压按压段52。
需说明的是,按压组件50的结构不限于此,能够实现与中框10弹性连接的结构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例如,上述的插入段51插入中心孔1113内,可以节省空间,又便于将按压力直接传递给卡扣43,以实现对卡扣43的顶压。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插入段51不插入中心孔1113内,可以设置在中框10的其它位置,只要能够实现对卡扣组件40的顶压即可。
参考图3、图8和图9所示,第一头粒31由第一槽口11a沿第一方向侧向滑入中框槽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头粒31由第二槽口11b沿第一方向侧向滑入中框槽11。相当于,中框槽11提供了两个槽口,第一头粒31可以由任意一个槽口滑入中框槽11内,实现双向侧滑入中框槽11。提升了用户安装第一固定带30的便利性。
在第一头粒31侧向滑入中框槽11时,引导部与中框槽11的下槽壁111相抵,以引导卡扣43进入顺利进入中框槽11。参考图9并结合图3所示,在第一引导部41容纳于第一定位孔1111、第二引导部42容纳于第二定位孔1112以及卡扣43容纳于中心孔1113时,第一头粒31与中框槽11处于锁定状态(如图9所示),第一固定带30由中框槽11的开口11c伸出,第一头粒31被限制沿第一固定带30的长度方向(即第一固定带30的延伸方向)与中框槽11脱离。
示例性地,参考图3,沿第二方向(图3中Z方向所示),中框槽11的开口11c的宽度(图1c和图3中w所示)小于第一头粒31的厚度(图1c和图3中h所示),以限制第一头粒31沿固定带的长度方向从中框槽11脱离。相当于,中框槽11内部宽,出口窄,防止第一头粒31从中框槽11的开口11c脱离。
当用户需要拆卸第一固定带30时,用户按压按压组件50的按压段52时,卡扣组件40中的卡扣43被插入段51顶压,以使卡扣43与中心孔1113相分离,同时,第一引导部41也与第一定位孔1111相分离、第二引导部42与第二定位孔1112相分离,第一头粒31与中框槽11解除锁定,第一头粒31能够由两个槽口中的任意一个槽口沿第一方向侧向滑出中框槽11。
下面结合附图针对本方案的滑入、锁止、解锁和滑出的几个连续性步骤做详细阐释。
参考图10,将第一固定带30安装于中框槽11时,只需要将第一头粒31从中框槽11的侧面的第一槽口11a推入(图10中A方向示出推入方向);示例性地,第一头粒31的外表面分别与中框槽11的上槽壁112和下槽壁111相贴合,以使第一头粒31顺滑滑入中框槽11;第二引导部42会与中框槽11的下槽壁111相抵(此时第二引导部42凸出第一头粒3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引导部41先滑入中框槽11。
参考图11,随着第一头粒31继续推入中框槽11内,第二引导部42被顶入第一头粒31的容纳腔311内(第二引导部42不凸出第一头粒31),第二弹性件45被压缩;同时整个卡扣组件40的板体401会产生倾斜,卡扣43的进入端与第一头粒31的外表面(例如是下腔壁3111的外表面)齐平,以使卡扣43顺利进入中框槽11,从而使整个第一头粒31组件能顺利滑入中框槽11。
参考图12,第一头粒31继续推入中框槽11内,此时,卡扣组件40的卡扣43与中框槽11的下槽壁111相抵。示例性地,在第二引导部42和卡扣43均滑入中框槽11时,卡扣组件40相对于中框槽11平行。
参考图9,待第一头粒31到达中央位置,第一引导部41与第一定位孔1111相对、第二引导部42与第二定位孔1112相对以及卡扣43与中心孔1113相对,在重力作用下,第一引导部41沿第二方向落下并扣入第一定位孔1111,第二引导部42沿第二方向落下并扣入第二定位孔1112,卡扣43沿第二方向落下并扣入中心孔1113,实现自锁。从而限制了整个第一头粒31侧向的自由度。实现将第一固定带30锁止在中框槽11。也即,实现将第一固定带30安装于智能手表1的中框10。两个引导部可以增加第一头粒31和中框槽11的锁止力。示例性地,在引导部容纳于定位孔的同时,卡扣43容纳于中心孔1113。
参考图13,当用户需要将第一固定带30从智能手表1的中框10拆卸时,按下中框10的底盖13上的按压组件50的按压段52(图13中D方向示出按压方向),按压组件50朝向卡扣43运动,按压组件50的插入段51相对中心孔1113运动,并将卡扣43顶起,卡扣43沿第二方向(图13中Z方向所示)退出中心孔1113(即与中心孔1113相分离),第一引导部41沿第二方向退出第一定位孔1111(即与第一定位孔1111相分离),第二引导部42沿第二方向退出第二定位孔1112(即与第二定位孔1112相分离),第一头粒31的侧向自由度限制消失。也即,第一头粒31能沿第一方向相对中框槽11滑动。
参考图14,再次推动第一头粒31(图14中A方向示出推动方向),可以将第一头粒31从侧向滑出中框槽11的第二槽口11b,完成第一固定带30从中框10上的拆卸。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头粒31从侧向滑出中框槽11的第一槽口11a。也即,第一头粒31可以双向从中框槽11滑出。提升用户从中框10拆卸第一固定带30的便利性。
整个拆卸和安装第一固定带30过程的优势在于,第一固定带30的滑入过程中无需额外操作,只需施加插入时的侧滑力,当第一头粒31滑到中间位置时就会自动锁死且锁止可靠。仅解锁步骤需要一个额外按压操作即可。
示例性地,上述的第一引导部41和第二引导部42具有圆角,以引导第一引导部41和第二引导部42由中框槽11的槽口滑入中框槽11。示例性地,上述的第一引导部41和第二引导部42呈半球状。以第二引导部42滑入中框槽11的过程为示例说明,设置具有圆角的第二引导部42后,在装配第一固定带30的过程中,当第二引导部42切到中框槽11的边缘时,第二引导部42的圆角可以沿着切面被挤压进第一头粒31的内部。因为第一引导部41是卡扣组件40的一部分,因此在第一引导部41被压入第一头粒31内部的同时,使整个卡扣组件40倾斜,从而使卡扣43进入端台阶已经与第一头粒31外表面轮廓齐平,以此保证了其能顺利滑入中框槽11。
在第一头粒31到达中框槽11的中心位置的过程中,虽然卡扣组件40上的第二凸部会多次被顶部弹簧向下压入定位孔和中心孔1113中,但都会因为同一时刻卡扣组件40其他位置的在第二方向的约束而不能完全被压入,只能浅浅的嵌入。随着第一头粒31滑动继续,第二凸部嵌入不多的部分也会因为自身的圆角而被引导滑出。最终整个第一头粒31将随着卡扣43落入中心孔1113被限位而停止在其工作位置。
从而,采用本申请的卡扣组件40实现预倾斜滑入中框槽11和可靠的锁止方式,使第一固定带30的拆卸方向与其潜在的失效方向解耦,第一固定带30只能侧向滑入滑出,与其意外脱开失效的方向(表带的长度方向)不同。
需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是卡扣组件40包括第一引导部41、第二引导部42和卡扣43,相应地,中框槽11设有第一定位孔1111、第二定位孔1112和中心孔11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卡扣组件40包括卡扣43,相应地,中框槽11设有中心孔1113。或者,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卡扣组件40包括第一引导部41和卡扣43,相应地,中框槽11设有第一定位孔1111和中心孔1113。或者,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卡扣组件40包括第二引导部42和卡扣43,相应地,中框槽11设有第二定位孔1112和中心孔1113。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实现第一固定带30和中框槽11的锁定和解锁。
综上,本申请的固定带的头粒和中框的中框槽安装时,头粒滑入中框槽的过程无需额外操作,只需施加插入时的侧滑力,当头粒滑到中间位置时就会自动锁死且锁止可靠。仅解锁步骤需要一个额外按压操作即可。用户体验佳,极简的装配方式,顺滑卡入,一键锁止。在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失效风险。固定带、头粒与中框融为一体,外观也更加简洁美观。

Claims (16)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具有头粒的固定带、卡扣组件和按压组件;
所述中框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中框槽,所述中框槽的一槽壁上设有中心孔,所述中框槽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槽口和位于两个槽口之间的开口;
所述头粒设有容纳腔,所述卡扣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容纳腔沿第二方向弹性连接,所述卡扣组件包括伸出所述容纳腔的卡扣,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所述按压组件设于所述中框,与所述中框弹性连接,所述按压组件能够被按压,以朝向所述中框槽运动;
所述头粒能够由两个槽口中的任意一个槽口沿所述第一方向侧向滑入所述中框槽,在所述卡扣容纳于所述中心孔时,所述头粒与所述中框槽处于锁定状态,所述固定带由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头粒被限制沿所述固定带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中框槽脱离;
按压所述按压组件时,所述卡扣组件被顶压,以使所述卡扣与所述中心孔相分离,所述头粒与所述中框槽解除锁定,所述头粒能够由两个槽口中的任意一个槽口沿所述第一方向侧向滑出所述中框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槽的所述槽壁上还设有定位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中心孔和所述定位孔间隔设置;所述卡扣组件还包括伸出所述容纳腔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与所述槽壁相抵,以引导所述卡扣进入所述中框槽,在所述引导部容纳于所述定位孔时,所述头粒与所述中框槽处于锁定状态;按压所述按压组件时,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定位孔相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具有圆角,以引导所述引导部由所述中框槽的槽口滑入所述中框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呈半球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中心孔。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粒未滑入所述中框槽内时,所述卡扣和所述引导部凸出所述头粒;在所述引导部滑入所述中框槽,所述卡扣未滑入所述中框槽时,所述卡扣组件相对于所述中框槽倾斜,所述卡扣的进入端与所述头粒的外表面齐平,以使所述卡扣进入所述中框槽。
7.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部和所述卡扣均滑入所述中框槽时,所述卡扣组件相对于所述中框槽平行。
8.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部容纳于所述定位孔的同时,所述卡扣容纳于所述中心孔。
9.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粒在所述中框槽内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头粒的外表面与所述中框槽的槽壁贴合。
10.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的数量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卡扣位于两个所述引导部之间,所述定位孔的数量包括与所述引导部一一对应的两个,所述中心孔位于两个所述定位孔之间。
11.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的第二方向,所述容纳腔面向所述槽壁的一腔壁设有供所述卡扣和引导部伸出的通孔,所述卡扣组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一侧凸设有所述卡扣和所述引导部,所述板体的另一侧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容纳腔的另一腔壁弹性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所述另一侧与所述引导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容纳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所述一侧与所述容纳腔的所述一腔壁贴合。
14.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设有容纳部,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按键和弹性件,所述按键容纳于所述容纳部,所述按键包括相连接的插入段、按压段以及限位段;
所述插入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插入所述中心孔;
所述按压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按压段未与所述插入段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外;
所述限位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限位段的一侧与所述容纳部相抵,以限制所述按键从所述容纳部脱离,所述限位段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容纳部的壁相抵。
15.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头粒的厚度,以限制所述头粒沿所述固定带的长度方向从所述中框槽脱离。
CN202221161543.8U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7743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1543.8U CN217743370U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可穿戴设备
PCT/CN2023/092279 WO2023216990A1 (zh) 2022-05-13 2023-05-05 一种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1543.8U CN217743370U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3370U true CN217743370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6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61543.8U Active CN217743370U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3370U (zh)
WO (1) WO20232169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990A1 (zh) * 2022-05-13 2023-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58148B1 (en) * 2016-09-21 2018-08-28 Apple Inc. Attachment mechanism architectures for a watch band
CN207613312U (zh) * 2017-10-31 2018-07-17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表带结构
CN212590716U (zh) * 2020-05-27 2021-02-26 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
CN215347336U (zh) * 2020-12-25 2021-12-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113229578B (zh) * 2021-05-25 2023-04-28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7137022U (zh) * 2022-03-25 2022-08-09 深圳市图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表带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CN217743370U (zh) * 2022-05-13 202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990A1 (zh) * 2022-05-13 2023-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16990A1 (zh) 202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09253B2 (en) Battery cover fixing mechanism and battery cover and housing assembly
US6594472B1 (en) Exchangeable radiotelephone covers
CN217743370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3900409U (zh) 支撑装置及其承载座
CN211833162U (zh) 腕戴设备
CN210726885U (zh) 腕带连接组件及腕戴设备
CN215455886U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
CN21390417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4386387U (zh) 一种快拆快装式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腕戴设备
CN114451643A (zh)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210015333U (zh)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112244447A (zh) 一种手表
CN210227145U (zh) 表带连接机构及手表
CN111965966A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14151402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4677873U (zh) 卡扣快拆结构及穿戴类电子设备
CN217039139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219047614U (zh) 一种快速拆装机构以及智能手表
CN219590683U (zh) 表头、可穿戴设备及表框组件
CN111370246A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476008U (zh) 表头、可穿戴设备、表框组件及表芯组件
CN220024325U (zh) 表带机构、可拆卸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8390055U (zh) 表带连接件、表带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113558353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20529451U (zh) 可拆卸组件、表带机构、表头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