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9139U -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9139U
CN217039139U CN202220676380.0U CN202220676380U CN217039139U CN 217039139 U CN217039139 U CN 217039139U CN 202220676380 U CN202220676380 U CN 202220676380U CN 217039139 U CN217039139 U CN 217039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band
movable clamping
movable
wearable device
h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763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奎
金祖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763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9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9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9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该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主机、表带以及连接组件,其中连接组件包括活动卡接件和卡勾部,活动卡接件设置于主机的一侧,卡勾部与表带连接,活动卡接件能够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且当活动卡接件处于锁止位置时,卡勾部能够与活动卡接件卡接,当活动卡接件处于解锁位置时,卡勾部能够与活动卡接件脱离。该智能穿戴设备能够简单快速的对表带和主机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表带和主机的拆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或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的接收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其中,智能手表小巧、便携,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具有拍摄、提醒、导航、校准、监测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因此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智能手表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外,还会被消费者作为一种饰品戴在手腕,通过对智能手表更换不同款式或颜色的表带可以达到不同的装饰效果。
智能手表通常是由主机与表带构成,主机包括主机本体与表耳,表耳固定设置于主机本体上,表带通过生耳与主机上的表耳连接。但是,在更换表带时,通常需要借助专业的工具进行拆卸,而有些结构复杂的表带甚至还需专业人员进行拆卸与安装,操作费时费力,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能够简单快速的对表带与主机的安装和拆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
主机;
表带;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活动卡接件和卡勾部,所述活动卡接件设置于所述主机的一侧,所述卡勾部与所述表带连接,所述活动卡接件能够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且当所述活动卡接件处于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卡勾部能够与所述活动卡接件卡接,当所述活动卡接件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卡勾部能够与所述活动卡接件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活动卡接件设置于主机的一侧,卡勾部与表带连接,使得表带能够通过连接组件与主机连接。又活动卡接件能够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且当活动卡接件处于锁止位置时,卡勾部能够与活动卡接件卡接,以将表带安装于主机上,当活动卡接件处于解锁位置时,卡勾部能够与活动卡接件脱离,以将表带从主机上拆卸下来。由此,表带通过卡勾部与活动卡接件的卡接或者脱离即可与主机进行安装或者拆卸,使得表带与主机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且用户无需专业知识即可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用户对更换表带的操作便利性。
并且,主机与表带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相较于主机与表带通过固定于主机上的表耳进行连接,可使得主机与表带之间的连接不会受到表耳的限制,又表带与卡勾部之间的连接可以有多种的实现方式,如表带与卡勾部通过胶粘接,或者表带与卡勾部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再或者表带与卡勾部通过表耳连接。由此,可使得主机不仅能够与可与表耳连接的表带进行搭配,还能够与其它款式的表带进行搭配,以满足用户对同一主机可与不同款式的表带进行搭配的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提供使所述活动卡接件从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至所述锁止位置的力。
由此,处于解锁位置的活动卡接件可在复位件的作用下自动从解锁位置移动至锁止位置,并使活动卡接件处于锁止位置上,以使卡勾部能够与活动卡接件卡接,从而能够使表带安装于主机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复位件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卡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机连接。由此,使所述活动卡接件从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至所述锁止位置的力由第一弹簧提供,弹簧的使用寿命较长,成本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活动卡接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活动卡接件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卡勾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活动卡接件卡接。
由此,能够使活动卡接件的表面得到有效利用,节省了连接组件的占用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活动卡接件包括沿所述活动卡接件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复位端和驱动端,所述复位端与所述复位件抵接,按压所述驱动端能够使所述活动卡接件从所述锁止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
由此,按压活动卡接件的驱动端,即可使卡勾部脱离活动卡接件的卡接束缚,将表带拆卸下来,使得表带的拆卸方便快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机上开设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滑动连接有按键,所述按键能够沿所述活动卡接件的移动方向在所述滑动腔内移动,所述按键与所述驱动端抵接。
由此,按键与驱动端抵接,使得按键在受到损坏时,无需对活动卡接件进行维修、更换,直接维修、更换按键即可,节省了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按键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滑动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以阻止所述按键滑出所述滑动腔。由此,可防止按键从滑动腔中滑出掉落,避免了因按键掉落而导致表带不易从主机上拆卸下来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孔朝向所述表带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导向面,和/或,所述卡勾部背离所述表带的一面上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和所述第二导向面用以引导所述卡勾部与所述活动卡接件卡接。
由此,可使卡勾部顺利穿过通孔实现与活动卡接件的卡接,结构简单易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机与所述活动卡接件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用于使所述活动卡接件沿所述主机的厚度方向在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由此,通过导向结构可使活动卡接件在主机的厚度方向上移动,防止了活动卡接件出现沿主机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情况,避免了因活动卡接件的移动而导致卡勾部不能顺畅的穿过活动卡接件上的通孔的情况,从而避免了因此而影响卡勾部与活动卡接件的卡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筋和沿垂直于所述主机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设置于所述主机上,所述导向筋设置于所述活动卡接件上,所述导向筋沿所述主机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导向筋滑动配合于两个所述导向凸起之间。由此,导向筋与导向凸起的组合形式可实现活动卡接件沿主机的厚度方向移动,结构简单易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挡板,所述主机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挡板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弯折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围设形成有腔体,所述活动卡接件滑动配合于所述腔体内。
由此,活动卡接件可在腔体内在解锁位置和锁止位置之间滑动,可防止活动卡接件从容纳槽中滑出,且将活动卡接件装入容纳槽内后,再将挡板与容纳槽的底部固定即可将活动卡接件限制在腔体内移动,取掉挡板即可对活动卡接件进行维修或更换,使得活动卡接件的安装和拆卸简单易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表带与所述卡勾部为一体注塑成型、粘接或者铰接。
由此,表带与卡勾部之间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使得表带与卡勾部的材质具有多种选择,能够使得表带与卡勾部的组合具有多种款式、多种颜色,从而使得主机能够与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表带进行搭配,能够满足用户对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表带的搭配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机、活动卡接件以及复位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勾部与活动卡接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勾部与活动卡接件装配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中A的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动卡接件与按键装配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机与活动卡接件装配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机、活动卡接件与挡板的爆炸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与卡勾部连接的爆炸图之一;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与卡勾部连接的爆炸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主机1;滑动腔11;第一滑动通孔111;第二滑动通孔112;第二限位部113;导向凸起12;容纳槽13;表带2;连接组件3;活动卡接件31;复位端311;驱动端312;第一表面313;第二表面314;通孔315;第一导向面316;导向筋317;卡勾部32;弹性板321;卡勾322;第二导向面323;复位件33;第一弹簧331;按键34;按压部341;抵接部342;第一限位部343;第二弹簧344;挡板35;固定部351;弯折部352;接触凸起3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或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的接收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其中,智能手表小巧、便携,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具有拍摄、提醒、导航、校准、监测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因此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智能手表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外,还会被消费者作为一种饰品配戴,能够通过对智能手表更换不同款式或不同颜色的表带达到不同的装饰效果。
智能手表通常是由主机与表带构成,主机包括主机本体与表耳,表耳固定设置于主机上,如表耳与主机本体的外壳一体成型,表带通过生耳与主机上的表耳连接。但是在更换表带时,通常需要借助专业的工具进行拆卸,而有些结构复杂的表带甚至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拆卸与安装,上述操作费时费力,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并且,由于主机上的表耳的形状是固定的,只能选择与表耳的形状相匹配的表带进行搭配,限制了可更换的表带的款式。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能够简单快速的对表带和主机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表带和主机的拆装效率,且能够使主机与更多款式的表带进行搭配。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该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如图1-图3所示,包括:主机1、表带2以及连接组件3,其中连接组件3包括活动卡接件31和卡勾部32,活动卡接件31设置于主机1的一侧,卡勾部32与表带2连接,活动卡接件31能够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且当活动卡接件31处于锁止位置时,卡勾部32能够与活动卡接件31卡接,当活动卡接件31处于解锁位置时,卡勾部32能够与活动卡接件31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活动卡接件31设置于主机1的一侧,卡勾部32与表带2连接,使得表带2能够通过连接组件3与主机1连接。又活动卡接件31能够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且当活动卡接件31处于锁止位置时,卡勾部32能够与活动卡接件31卡接,以将表带2安装于主机1上,当活动卡接件31处于解锁位置时,卡勾部32能够与活动卡接件31脱离,以将表带2从主机1上拆卸下来。由此,表带2通过卡勾部32与活动卡接件31的卡接或者脱离即可与主机1进行安装或者拆卸,使得表带2与主机1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且用户无需专业知识即可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对更换表带2的操作便捷性。
并且,主机1与表带2通过连接组件3连接,相较于主机1与表带2通过固定于主机1上的表耳进行连接,可使得主机1与表带2之间的连接不会受到表耳的限制,又表带2与卡勾部32之间的连接可以有多种的实现方式,如表带2与卡勾部32通过胶粘接,或者表带2与卡勾部32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再或者表带2与卡勾部32通过表耳连接。由此,可使得主机1不仅能够与可与表耳连接的表带2进行搭配,还能够与其它款式的表带2进行搭配,以满足用户对同一主机1可与不同款式的表带2进行搭配的需求。
上述的连接组件3还包括复位件33,复位件33用于提供使活动卡接件31从解锁位置移动至锁止位置的力。由此,处于解锁位置的活动卡接件31可在复位件的作用下自动从解锁位置移动至锁止位置,并使活动卡接件31处于锁止位置上,以使卡勾部32能够与活动卡接件31卡接,从而能够使表带2安装于主机1上。
具体地,复位件33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复位件33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与活动卡接件31连接,第二磁性件与主机1连接,且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沿主机1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且第一磁性件朝向第二磁性件的极性和第二磁性件朝向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同,使得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相斥的力。由此,当活动卡接件31处于解锁位置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的力能够驱动活动卡接件31从解锁位置向锁止位置移动,并能够使活动卡接件31维持在锁止位置上。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复位件33包括第一弹簧331,具体地,第一弹簧331的一端与活动卡接件31连接,第一弹簧331的另一端与主机1连接。且当活动卡接件31处于解锁位置时,第一弹簧331能够处于压缩状态,由此,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331具有使活动卡接件31从解锁位置向锁止位置移动的弹性力,能够使得活动卡接件31从解锁位置向锁止位置逐渐移动,直至活动卡接件31处于锁止位置。并且,弹簧可以是标准件,且使用寿命较长,成本较低。
如图4所示,活动卡接件31包括沿活动卡接件31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复位端311和驱动端312,复位端311与第一弹簧331的一端抵接,第一弹簧331的另一端与主机1抵接,且第一弹簧331与活动卡接件31和主机1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复位端31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固定槽,相应的主机1朝向复位端311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第一弹簧331的一端嵌设于第一固定槽内,第一弹簧331的另一端嵌设于第二固定槽内,结构简单易实现。或者,复位端311可以设置有第一固定柱,主机1朝向复位端311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第一弹簧331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固定柱上,第一弹簧331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固定柱上;再或者,复位端31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固定槽,主机1朝向复位端311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在此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使第一弹簧331的一端与活动卡接件31连接,第一弹簧331的另一端与主机1连接即可。
并且,第一弹簧331可以是一个,与复位端311的几何中心位置相抵接,以使活动卡接件31在从解锁位置向锁止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的情况;第一弹簧331也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第一弹簧331在复位端311上均匀排列,以使活动卡接件31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不会出现倾斜的情况,以避免因活动卡接件31的倾斜而造成卡勾部32与活动卡接件31之间的卡接不牢固。
另外,当活动卡接件31处于锁止位置时,第一弹簧331可以处于自然状态,也可以处于压缩状态,均能够使活动卡接件31保持在锁止位置,以使卡勾部32与活动卡接件31处于卡接状态,从而使表带2与主机1处于连接状态。
卡勾部32与活动卡接件31的卡接,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活动卡接件31可以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结构,沿活动卡接件31的厚度方向,活动卡接件31还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313和第二表面314,活动卡接件31上开设有贯穿第一表面313和第二表面314的通孔315,即通孔315的延伸方向与活动卡接件31的移动方向垂直,卡勾部32穿过通孔315与活动卡接件31卡接。
由此,可避免活动卡接件31与卡勾部32的卡接而影响活动卡接件31的复位端311与复位件33的抵接,且能够使活动卡接件31的第一表面313和第二表面314得到有效利用,节省了连接组件3的占用空间。
如图6所示,通孔315位于第一表面313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16,即第一导向面316设置于通孔315朝向表带2的一端上,或者卡勾部32背离表带2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面323,或者第一导向面316设置于通孔315朝向表带2的一端上,以及第二导向面323设置于卡勾部32背离表带2的一面上,第一导向面316和第二导向面323用以引导卡勾部32与活动卡接件31的卡接。
具体地,以通孔315朝向表带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16为例进行说明。卡勾部32包括弹性板321和卡勾322,挤压表带2使表带2与主机1卡接时,卡勾322会先与第一导向面316接触,挤压表带2的推力会产生一个推动卡勾322朝向通孔315内壁移动的分力,以使卡勾322能够沿着第一导向面316向第二表面314移动,并且弹性板321受该分力的影响能够产生变形,此时继续挤压推动表带2即可使卡勾322沿通孔315的内壁移动,直至卡勾322穿过通孔315,弹性板321失去通孔315内壁的支撑而回弹并将卡勾322带回至初始位置,完成卡勾部32与活动卡接件31的卡接。
由此,第一导向面316可使卡勾部32顺利穿过通孔315实现与活动卡接件31的卡接,且结构简单易实现。
上述的表带2与主机1卡接安装后,若需要使表带2从主机1上脱离,按压活动卡接件31的驱动端312,使活动卡接件31从锁止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以使卡勾部32脱离活动卡接件31的卡接束缚,即可将表带2拆卸下来,可使得表带2的拆卸方便快捷。
为更方便的按压驱动端312,驱动端312可以抵接有按键34,如图6和图7所示,主机1上开设有沿活动卡接件31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滑动腔11,按键34与滑动腔11滑动连接,即按键34能够沿活动卡接件31的移动方向在滑动腔11内移动。由此,按压按键34即可驱动端312移动,以使活动卡接件31从锁止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且防止了直接对驱动端312按压使驱动端312受到磨损或因驱动端312伸出主机1而使驱动端312受到碰撞损坏的情况,避免了因驱动端312受到损坏而导致活动卡接件31的维修、更换。并且按键34与驱动端312抵接,使得按键34在受到损坏时,无需对活动卡接件31进行维修、更换,直接维修、更换按键34即可,节省了成本。
具体地,如图7-图9所示,按键34包括抵接部342和按压部341,抵接部342的一端伸出滑动腔11与驱动端312抵接,抵接部342的另一端与按压部341固定连接,如此,按动按压部341即可使抵接部342推动驱动端312移动,以使活动卡接件31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腔11包括第一滑动通孔111和第二滑动通孔112,按压部341可在第一滑动通孔111内滑动,抵接部342可在第一滑动通孔111和第二滑动通孔112内滑动,抵接部342远离按压部341的一端能够伸出第二滑动通孔112与驱动端312抵接,且第一滑动通孔111的宽度宽于第二滑动通孔112的宽度,使得第一滑动通孔111和第二滑动通孔112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面,以防止按压部341从第一滑动通孔111向第二滑动通孔112的方向滑动过量,防止了按压部341滑出滑动腔11,避免了因按压部341滑出滑动腔11而造成的按键34不能复位的情况,避免了因按键34不能复位而影响表带2与主机1的再次卡接。
另外,按键34还包括第一限位部343,滑动腔1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13,即第一滑动通孔11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13,且第一限位部343能够与第二限位部113抵接,以阻止按键34滑出滑动腔11。
由此,可防止按键34从滑动腔11中滑出掉落,避免了因按键34掉落而导致表带2不易从主机1上拆卸下来的情况。
具体地,如图8所示,可在按压部341朝向第二限位部113的一面上设置第一限位部343,第一限位部343可为向第二限位部113的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第二限位部113可为限位凹槽,当按键34在滑动腔11内滑动时,限位凸起可在限位凹槽内滑动,且当按键34复位时,限位凸起能够与限位凹槽的内壁抵接,以防止按键34继续向远离活动卡接件31的方向滑动而滑出滑动腔11,结构简单易实现。另外,限位凸起可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使挤压按键34以将按键34安装入滑动腔11内时,限位凸起能够产生变形,直至限位凸起移动至限位凹槽的位置时,限位凸起能够回弹至自然状态,以将按键34顺利装入滑动腔11内,由此,按键34的安装简单易操作。当然,上述的第一限位部343也可以是限位凹槽,第二限位部113也可以是限位凸起,在此并不做限定。
上述的按压部341、抵接部342和第一限位部343可以是注塑成型,以使按键34整体的结构强度更好,降低了按键34在滑动腔11内断裂的风险。具体地,按键34可以通过模具二次注塑成型,即可以使用塑料材质通过第一次注塑成型得到具有一定弹性的第一限位部343,然后将第一限位部343放入二次成型模具内,注入塑料材质在第一限位部343的基础上得到按压部341和抵接部342,以得到按键34,工艺简单易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按键34还包括第二弹簧344,第二弹簧344用以提供使按键34复位的弹性力。具体地,位于按压部341和抵接部342连接处的按压部341的面积大于抵接部342的面积,使得按压部341与抵接部342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面,第二弹簧344的一端与第二台阶面抵接,第二弹簧344的另一端与第一台阶面抵接。进一步的,第二台阶面上开设有第二弹簧限位凹槽,第二弹簧344的一端嵌设于第二弹簧限位凹槽内,或者第二台阶面上设置有第二弹簧限位柱,第二弹簧344的一端套设于第二弹簧限位柱上,以防止第二弹簧344在按键34滑动的过程中发生移动而影响按键34的复位。并且,当按压按键34后,第二弹簧344会处于压缩状态,使得第二弹簧344具有使按键34向远离活动卡接件31的方向滑动的弹性力,从而能够驱动按键34向远离活动卡接件31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限位部343与第二限位部113相抵接,按键34复位至按压之前的位置,以方便下次对按键34进行按压。
如图10所示,主机1与活动卡接件31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用于使活动卡接件31沿主机1的厚度方向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由此,通过导向结构可使活动卡接件31在主机1的厚度方向上移动,防止了活动卡接件31出现沿主机1的宽度方向(参照图10中X所示的方向)移动的情况,避免了因活动卡接件31沿主机1的宽度方向X移动而导致卡勾部32不能顺畅的穿过活动卡接件31上的通孔315,从而避免了因此而影响卡勾部32与活动卡接件31的卡接。并且,还能够降低因用户在佩戴该智能穿戴设备移动时而使活动卡接件31出现向各个方向的移动的风险,使得活动卡接件31能够沿主机1的厚度方向在复位件33或者按压按键34的作用下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提高了活动卡接件31和卡勾部32的卡接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导向结构包括导向筋317和沿垂直于主机1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凸起12,导向凸起12设置于主机1上,导向筋317设置于活动卡接件31上,导向筋317沿主机1的厚度方向延伸,导向筋317滑动配合于两个导向凸起12之间。即导向筋317位于两个导向凸起12之间,两个导向凸起12能够对导向筋317沿主机1的宽度方向X的移动形成限制,使得导向筋317能够在两个导向凸起12之间的空间内沿主机1的厚度方向滑动。
由此,可使得导向筋317能够在两个导向凸起12之间沿主机1的厚度方向移动,以使活动卡勾部32能够沿主机1的厚度方向移动,且导向筋317与导向凸起12的组合形式结构简单易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主机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13,连接组件3位于容纳槽13内,且连接组件3还包括挡板35,挡板35与容纳槽13的底部固定连接,挡板35弯折形成有凹槽,凹槽与容纳槽13的底部围设形成有腔体,活动卡接件31滑动配合于腔体内。
由此,活动卡接件31可在腔体内在解锁位置和锁止位置之间滑动,可防止活动卡接件31从容纳槽13中滑出,避免了因活动卡接件31从容纳槽13中滑出而影响表带2与主机1的安装,且将活动卡接件31装入容纳槽13内后,再将挡板35与容纳槽13的底部固定即可将活动卡接件31限制在腔体内移动,取掉挡板35即可对活动卡接件31进行维修或更换,使得活动卡接件31的安装和拆卸简单易操作。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挡板35包括固定部351和弯折部352,固定部351固定连接于弯折部352的两侧,且固定部351与弯折部352形成向容纳槽13的端面凸出的凹槽,固定部351上开设有安装通孔,容纳槽13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安装螺栓依次穿过安装通孔和螺纹孔即可将挡板35固定在容纳槽13内,且当挡板35固定于容纳槽13内时,凹槽能够与容纳槽13的底部围设形成可容纳活动卡接件31的腔体,结构简单易实现,且挡板35易拆装,便于对腔体内的活动卡接件31进行维修或更换。
另外,弯折部352朝向活动卡接件31的一面上设置有接触凸起353,接触凸起353能够与活动卡接件31的第一表面313抵接,以减少活动卡接件31与挡板35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活动卡接件31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挡板35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能够使用较小的力即可使活动卡接件31在锁止位置或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使得活动卡接件31的移动更为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包括外壳、盖板以及后盖,容纳槽13设置于外壳的一侧,盖板上设置有显示屏,滑动腔11设置于后盖上,滑动腔11与容纳槽13连通,即第二滑动通孔112与容纳槽13连通,且当活动卡接件31处于锁止位置时,按键34的按压部341的端面与后盖的表面平齐,以防止误按到按键34而使表带2与主机1脱离。
另外,上述的表带2和卡勾部32之间的连接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如图13和图14所示,表带2与卡勾部32可以一体注塑成型,或者表带2与卡勾部32能够粘接为一体,再或者表带2与卡勾部32铰接,使得表带2和卡勾部32的组合能够形成不同的款式。且可根据表带2与卡勾部32之间的不同的连接方式,选择不同的材质制备表带2和卡勾部32。如,当表带2与卡勾部32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或者表带2与卡勾部32通过胶粘接为一体时,表带2的材质可以为塑胶或者硅橡胶,卡勾部32的材质可以为塑胶或塑胶与金属的结合;当表带2与卡勾部32铰接,如可在卡勾部32远离卡勾322的一端设置表耳,表带2上相应的设置有生耳孔,卡勾部32与表带2通过生耳穿设于表耳和生耳孔内连接时,表带2的材质可以为塑胶、硅橡胶、金属、皮革、帆布或者尼龙,卡勾部32的材质可以为塑胶、金属或塑胶与金属的结合。当然表带2和卡勾部32之间还可以有其它的连接方式,表带2和卡勾部32的材质也可以是其它的材质,在此并不做限定。
由此,卡勾部32与表带2之间不同的连接方式,使得卡勾部32与表带2的制造材质可以具有多种选择,能够使得卡勾部32与表带2的组合具有多种款式、多种颜色,从而能够满足用户对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表带2的搭配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也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在此不做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
表带;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活动卡接件和卡勾部,所述活动卡接件设置于所述主机的一侧,所述卡勾部与所述表带连接,所述活动卡接件能够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且当所述活动卡接件处于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卡勾部能够与所述活动卡接件卡接,当所述活动卡接件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卡勾部能够与所述活动卡接件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提供使所述活动卡接件从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至所述锁止位置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卡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接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活动卡接件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卡勾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活动卡接件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接件包括沿所述活动卡接件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复位端和驱动端,所述复位端与所述复位件抵接,按压所述驱动端能够使所述活动卡接件从所述锁止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上开设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滑动连接有按键,所述按键能够沿所述活动卡接件的移动方向在所述滑动腔内移动,所述按键与所述驱动端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滑动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以阻止所述按键滑出所述滑动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朝向所述表带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导向面,和/或,所述卡勾部背离所述表带的一面上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和所述第二导向面用以引导所述卡勾部与所述活动卡接件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与所述活动卡接件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用于使所述活动卡接件沿所述主机的厚度方向在所述锁止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筋和沿垂直于所述主机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设置于所述主机上,所述导向筋设置于所述活动卡接件上,所述导向筋沿所述主机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导向筋滑动配合于两个所述导向凸起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挡板,所述主机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挡板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弯折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围设形成有腔体,所述活动卡接件滑动配合于所述腔体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与所述卡勾部为一体注塑成型、粘接或者铰接。
CN202220676380.0U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17039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6380.0U CN217039139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6380.0U CN217039139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9139U true CN217039139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6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76380.0U Active CN217039139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9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298759B1 (en) Housing and holder assembly for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WI566075B (zh) 用於一電子裝置之附接系統
US6847806B2 (en) Radiotelephone
JP2007312352A (ja) バッテリカバーロック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移動通信端末機
US6975842B2 (en) Mobile phone with battery latch
CN113907496A (zh) 可穿戴设备
EP1158752B1 (en) Radiotelephone
CN101887952A (zh) 电池盖卡锁结构及该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14386387U (zh) 一种快拆快装式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腕戴设备
CN217039139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114451643A (zh)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109274389B (zh) 电子设备
CN217743370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US7333607B2 (en) Replaceable panel device for a handset
KR200473933Y1 (ko) 케이스커버 탈부착수단이 구비된 휴대용기기 보호케이스
CN111370246A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213328U (zh) 一种用于壳体组装的扣位结构及眼镜壳体
CN219590683U (zh) 表头、可穿戴设备及表框组件
CN217639965U (zh) 智能手表
CN216449899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3242342U (zh) 按键、设有所述按键的机壳及电子装置
CN216316042U (zh) 快拆组件以及可穿戴设备
CN219476008U (zh) 表头、可穿戴设备、表框组件及表芯组件
CN220024325U (zh) 表带机构、可拆卸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4802840U (zh) 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