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1643A -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1643A
CN114451643A CN202011242516.9A CN202011242516A CN114451643A CN 114451643 A CN114451643 A CN 114451643A CN 202011242516 A CN202011242516 A CN 202011242516A CN 114451643 A CN114451643 A CN 114451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locking
piece
clamping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25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伟
杨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425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16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1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16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Landscapes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锁合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体、第二结构体及连接组件。第一结构体设有容置槽以及限位部;第二结构体包括本体以及相对于本体凸出的卡锁部。连接组件被配置为连接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按键。固定座固定地连接于第一结构体,按键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与限位部配合,按键被配置为能够在容置槽中限位运动。在第二结构体安装至第一结构体的过程中,按键被卡锁部驱使以相对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与卡锁部卡合;在第二结构体从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按键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键能够从卡锁部脱离。上述锁合结构中,第二结构体与第一结构体之间的拆装易于操作。

Description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具有贴身佩戴的优势,其可随时检测身体健康情况、即时通讯等诸多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认可和使用智能穿戴设备。传统的智能手表均包括表盘以及连接在表盘上的表带,表带可以绕设安装在用户的腕部。
传统的表带通过插槽和生耳的配合结构连接至表盘,当生耳两端插入插槽后,表带和表盘可以实现稳定连接。然而,由于生耳的结构较为细小及特殊,若需要将生耳从插槽中脱离或将生耳安装至插槽中,均需采用生耳针等专用工具来进行拆装,操作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合结构。锁合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体、第二结构体以及连接组件。第一结构体设有容置槽以及限位部;第二结构体包括本体以及相对于本体凸出的卡锁部。连接组件被配置为连接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按键。固定座固定地连接于第一结构体,按键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与限位部配合,按键被配置为能够在容置槽中限位运动。在第二结构体安装至第一结构体的过程中,按键被卡锁部驱使以相对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与卡锁部卡合;在第二结构体从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按键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键能够从卡锁部脱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佩戴件以及上述的锁合结构,第一结构体设置于设备主体,第二结构体设置于佩戴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按键、固定座。壳体设有容置槽以及限位部,按键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与限位部配合以使按键与容置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满足预设的距离范围;按键被配置为能够在容置槽中限位运动,并被配置为与外部结构相卡合。固定座固定地连接于壳体;在外部结构安装至壳体的过程中,按键被外部结构驱使以相对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与外部结构卡合;在外部结构从壳体脱离的过程中,按键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键能够与外部结构脱离。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装配方法,包括:提供壳体,壳体设有容置槽以及限位部;提供固定座,将固定座固定地连接于壳体的一侧;提供按键,按键设有定位部,将按键设置于容置槽中使按键能够在容置槽中限位运动,令定位部和限位部相配合以使按键与容置槽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尺寸满足预设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合结构中,连接组件被配置为连接于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之间,连接组件的按键设置于第一结构体的同时,能够用于与第二结构体的卡锁部相卡合,利用按键和卡锁部可活动卡合的结构,使第二结构体能够方便地连接于第一结构体,也能够方便地脱离第一结构体。例如,在第二结构体安装至第一结构体的过程中,按键被卡锁部驱使以相对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与卡锁部卡合,此时能够实现第二结构体和第一结构体的便捷安装;又如,在第二结构体从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按键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键能够从卡锁部脱离,此时能够实现第二结构体和第一结构体之间的便捷拆卸。当锁合结构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中时,设备主体和佩戴件之间通过上述的连接组件,能够实现操作便捷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锁合结构中,按键的定位部和第一结构体的限位部相配合以使按键能够在容置槽中限位运动,能够限定按键相对于第一结构体的安装位置,避免按键相对第一结构体晃动或松脱。当按键设置于第一结构体的容置槽内时,限位部和定位部之间的配合能将按键限位在容置槽中,从而保证按键和容置槽的侧壁之间的安装间隙能够被控制在预设的范围内。当锁合结构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或/及智能手表中时,有利于提高按键安装精度、保证智能穿戴设备或智能手表的零部件安装良率和外观结构的一致性。
进一步地,通过连接组件的按键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置槽并与第二结构体的卡锁部相卡合,在第二结构体安装至第一结构体的过程中,按键被卡锁部驱使以相对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与卡锁部卡合;在第二结构体从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按键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键能够从卡锁部脱离,从而实现第二结构体相对于第一结构体的拆卸或连接,该过程操作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锁合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锁合结构在第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锁合结构在第二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锁合结构的连接组件和第一结构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连接组件和第一结构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连接组件和第一结构体在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锁合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传统的智能手表均包括表盘以及连接在表盘上的表带,表带可以绕设安装在用户的腕部。传统的表带通过插槽和生耳的配合结构连接至表盘,当生耳两端插入插槽后,表带和表盘可以实现稳定连接。然而,由于生耳的结构较为细小及特殊,若需要将生耳从插槽中脱离或将生耳安装至插槽中,均需采用生耳针等专用工具来进行拆装,操作极为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合结构、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以及智能手表。锁合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体、第二结构体以及连接组件。第一结构体设有容置槽以及限位部;第二结构体包括本体以及相对于本体凸出的卡锁部。连接组件被配置为连接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按键。固定座固定地连接于第一结构体,按键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与限位部配合,按键被配置为能够在容置槽中限位运动。在第二结构体安装至第一结构体的过程中,按键被卡锁部驱使以相对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与卡锁部卡合;在第二结构体从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按键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键能够从卡锁部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合结构中,连接组件被配置为连接于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之间,连接组件的按键设置于第一结构体的同时,能够用于与第二结构体的卡锁部相卡合,利用按键和卡锁部可活动卡合的结构,使第二结构体能够方便地连接于第一结构体,也能够方便地脱离第一结构体。例如,在第二结构体安装至第一结构体的过程中,按键被卡锁部驱使以相对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与卡锁部卡合,此时能够实现第二结构体和第一结构体的便捷安装;又如,在第二结构体从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按键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键能够从卡锁部脱离,此时能够实现第二结构体和第一结构体之间的便捷拆卸。当锁合结构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中时,设备主体和佩戴件之间通过上述的连接组件,能够实现操作便捷的可拆卸连接。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合结构100,用于连接两个零部件,使该两个零部件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一起,并且使两个零部件之间的连接易于拆装。锁合结构100包括第一结构体10、第二结构体30以及连接组件50,连接组件50连接于第一结构体10和第二结构体30之间,以用于实现第一结构体10、第二结构体30的可拆卸连接。在具体的应用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体10可以设置于需要连接的两个零部件的其中一个,第二结构体30可以设置于需要连接的两个零部件的其中之另一个,如此,便能实现两个零部件可拆卸地连接于一起,其中,第一结构体10和第二结构体30可以为所需连接的零部件的结构组成部分,也可以为附加于所需连接的零部件的部件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如此,能够使锁合结构100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体10设有容置槽141以及限位部143,第二结构体30包括本体32以及相对本体32凸出的卡锁部34,连接组件50包括固定座52、按键54,固定座52固定地连接于第一结构体10,按键54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置槽141,并能够与卡锁部34相卡合。按键54设有定位部5401,定位部5401与限位部143相配合,按键54被配置为能够在容置槽5401中限位运动。在第二结构体30安装至第一结构体10的过程中,按键54被卡锁部34驱使以相对固定座52移动,并复位以与卡锁部34卡合;在第二结构体30从第一结构体10脱离的过程中,按键54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键54能够从卡锁部34脱离。在锁合结构100中,通过连接组件50连接于第一结构体10和第二结构体30之间,连接组件50的按键54设置于第一结构体10的同时,能够与第二结构体30的卡锁部34相卡合,利用按键54和卡锁部34可活动卡合的结构,使第二结构体30能够方便地连接于第一结构体10,也能够方便地脱离第一结构体10。
下文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锁合结构100进行具体阐述。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合结构100还可以包括复位件56,复位件56设置于固定座52与按键54之间,以为按键54相对于第一结构体10的运动提供回复力。
在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体10包括中框12以及盖设于中框12的壳体14。在本实施例中,中框12用于形成主要支撑结构,例如,中框12可以用于形成对于其所连接的零部件的支撑结构,以收容该零部件的电子元件。中框12可以设置于其所需连接的零部件,也可以作为该零部件的组成部分。例如,当锁合结构100应用于智能手表时,中框12可以设置于该智能手表的表盘,也可以作为该表盘的一部分结构。中框12的形状不受限制,其可以呈现为矩形框状、圆形框状或者其他块状体。
在本实施例中,中框12设有容纳空间121,容纳空间121用于容纳连接组件50。进一步地,中框12包括承载面123以及与承载面123相接的侧面125,承载面123用于承载壳体14。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面123的朝向与侧面125的朝向不同。承载面123和曲面125可以为平面或曲面,也可以为带有凹槽或/及凸起结构的平面或曲面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中框12的容纳空间121形成于中框12的内部并贯穿承载面123和侧面125。其中,容纳空间121贯穿承载面123形成第一开口1211,第一开口1211用于安装、容纳按键54。容纳空间123贯穿侧面125形成第二开口1213,第二开口1213用于安装第二结构体30的卡锁部34,如,在第二结构体30安装至第一结构体10的过程中,卡锁部34可以穿设于第二开口1213,与容纳空间121内的按键54相卡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11的朝向大致与第一方向一致,第二开口1213的朝向和第一开口1211的朝向大致相互垂直。
壳体14大致叠置于中框12的承载面123,并用于形成第一结构体10的主要外观表面。容置槽141形成于壳体14上,并贯穿壳体14的相对两个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定义容置槽141沿第一方向贯穿壳体14的相对两个表面,以用于限定按键54在容置槽141中运动的方向。当壳体14盖设于承载面123时,容置槽141与第一开口1211大致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41可以为开设于壳体14的边缘的缺口,如此便于容置槽141的成型以及尺寸精度的控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容置槽141也可以开设于壳体14的其他部位,例如,容置槽14可以为开设于壳体14靠近边缘处的孔等。进一步地,壳体14的外表面(如背离于承载面123的表面)可以为曲面,以提供较为顺畅的外观面,使用户具有良好的触感。
限位部143邻近容置槽141设置,其用于限定按键34在容置槽141的相对位置。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限位部143为凹槽结构,其用于容纳按键34的定位部5401。限位部143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受限制,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限位部143设置于壳体14朝向中框12的表面,并邻近容置槽141的边缘。限位部14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限位部143可以分别设置于容置槽141的相对两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限位部143可以与容置槽141相间隔设置,或者可以设置于容置槽141的内壁;限位部143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限位部143彼此间隔设置,以保证限位部143对按键54的定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体10还可以包括边框16,边框16设置于中框12的侧边,其用于包覆中框12,并与壳体14共同形成锁合结构100的外观表面。边框16可以盖设于中框12的侧面125,并部分地覆盖第二开口1213,以避免第二开口1213过多地暴露于外界环境,有利于保证锁合结构100具有较佳的防尘性能,也能够减少锁合结构100的外观面开孔的数量或/及面积,以提高其外观结构的一致性。进一步地,边框16可以设有与第二开口1213连通的通孔(图中未示出),该通孔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1213的尺寸,其用于允许第二结构体30的卡锁部34穿设。
第二结构体3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结构体10。第二结构体30的本体32可以设置于其所需连接的零部件,也可以作为该零部件的组成部分。例如,当锁合结构100应用于智能手表时,本体32可以设置于该智能手表的表带,也可以作为该表带的一部分结构。
第二结构体30的卡锁部34设置于本体32的端部,并相对于本体32的表面凸出。当第二结构体30连接于第一结构体10时,卡锁部34设置于本体32朝向第一结构体10的一侧。卡锁部34大致呈卡勾状,其用于与按键54相配合。具体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卡锁部34设有卡锁槽341,卡锁槽341用于容置按键54的部分结构,以实现卡锁部34和按键54之间的卡持配合。进一步地,卡锁部34可以大致呈设置于本体32表面的柱状结构,卡锁槽341设置于该柱状结构的周壁。卡锁部34背离本体32的一侧还可以设有导引斜面343,导引斜面343与卡锁槽341位于该柱状结构的同一侧。导引斜面343的倾斜方向与该柱状结构的轴线方向相交,其用于导正卡锁部34插入第二开口1213时的运动方向并引导卡锁部34与按键54相卡合。在本实施例中,卡锁部34为两个,两个卡锁部34间隔地设置于本体32上,用以增强第二结构体30和按键54之间卡接结构的稳定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卡锁部3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制。
请参阅图4及图5,连接组件50被配置为连接第一结构体10和第二结构体30。
连接组件50的固定座52固定地连接于壳体1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52包括连接部521和承载部523,连接部521用于将承载部523连接至第一结构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521可以为紧固件(如螺钉、螺栓等螺纹紧固件),也可以为热熔连接柱等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21与承载部523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部521连接于承载部523并相对承载部523凸出。连接部5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部521分别设置于承载部521的相对两侧,连接部521固定地连接于壳体14朝向中框12的一侧,使承载部521与壳体14相对间隔设置。进一步地,两个连接部521分别位于壳体14的两个限位部143的两侧。连接部521与第一结构体10之间的连接不受限制,例如,连接部521与壳体14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一体成型(如注塑成型、双色注塑等工艺)连接、粘贴连接(如点胶等工艺)、热熔连接等方式连接,使固定座52与壳体14之间的连接结构较为牢固可靠。
承载部521用于承载复位件56。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523设有通槽5231,通槽5231与用于提供按键54相对于固定座52的运动空间。通槽5231与壳体14的容置槽141相对,使按键54能够在通槽14和容置槽141中运动。进一步地,通槽5231与容置槽141大致沿着第一方向相对连通,以用于限定按键54沿第一方向在容置槽141和通槽5231中运动。当按键54设置于通槽14和容置槽141中时,按键54的一端可以与第二结构体30的卡锁部34相卡合。当有外力按压按键54时,按键54相对容置槽141缩进,也即,按键141沿第一方向退回壳体14内部,以释放按键54和卡锁部34之间的卡接结构。为了向按键54提供运动的回复力,连接组件50的复位件56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其设置在承载部521和按键54之间,当有外力按压按键54时,复位件56产生压缩形变,当外力撤销时,复位件56恢复原状的同时对按键54施加抵持力,使按键54被推动至初始位置。复位件56可以为弹性复位件,其可以包括弹簧、弹性套筒、弹片等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54包括按压件541及卡接件543,按压件541可活动地穿设于容置槽141,以使按键54能够沿第一方向在容置槽141中运动。卡接件543设置于按压件541的一端,并用于与第二结构体30的卡锁部34相卡接。
按压件541包括按压部5411以及连接于按压部5411的穿设部5413。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部5411大致呈块状,其可活动地容置于容置槽143中。按压部5411的表面与壳体14的外表面共面,以使锁合结构100具有较为一致的外观结构表现。在本实施例中,“共面”可以理解为平面共面或/及曲面共面,也即,按压部5411的表面与壳体14的外表面在连接处是大致平齐的,二者处于同一个表面所定义的空间中,二者基本平滑过渡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5411还用于安装复位件56,以限定复位件56的相对位置,此时,复位件56可以设置于按压部5411和固定座52的承载部52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结构体30从第一结构10体脱离的过程中,按压件541能够被按压,进而复位件56被压缩以向按压件541施加背离于固定座52的支持力。进一步地,按压部5411可以设有第一安装位5412(图6),承载部523可以设有第二安装位5230,复位件56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安装位5412,另一端设置于第二安装位5430(图5),从而能够限定复位件56的相对位置,以避免其松脱。第一安装位5412和/或第二安装位5430可以均为凹槽结构,复位件56的端部可以容置于该凹槽结构中;或者,第一安装位5412和/或第二安装位5430可以为凸柱结构,复位件56的端部可以套设于该凸柱结构中,以使复位件50的定位较为可靠。
按键54的定位部5401设置于按压部5411,并相对按压部5411凸出。定位部5401可活动地容置于壳体14的限位部143中,从而使按键54能够沿第一方向在容置槽141中运动,并限定按压部5411与容置槽14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满足预设的距离范围,避免按键54在多次、反复使用后发生松动而相对容置槽141发生偏离的现象,能够保证按键54周向的安装缝隙始终满足预定的尺寸要求,该安装缝隙均匀、可控,使锁合结构100的结构质感较高,有利于保证用户拥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5401的数量与限位部143的数量相同,也为两个,两个定位部5401分别连接于按压部5411的相对两端,每个定位部5401与一个限位部143相卡持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5401为凸起结构,而与其配合的限位部143为凹槽结构,二者通过相嵌的形式实现卡持配合。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卡持配合”、“卡合”或“卡接”,应当理解为相配合的双方可以具备相应的容纳、嵌入结构(如上述彼此嵌套的凹槽和凸起结构)或者夹持结构等,并不意味着相配合的双方需要借助外力彼此卡住。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定位部5401和限位部143的结构可以互换,例如,定位部5401可以为凹槽结构而限位部143可以为凸起结构,又如,定位部5401和限位部143可以为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本说明书不再一一赘述。
穿设部5413设置于按压部5411背离壳体14的一侧,并朝向固定座52延伸。穿设部5413大致呈柱状,其可活动地设置于固定座52的通槽5231,以连接卡接件543。
卡接件543设置于固定座52远离按压部5411的一侧,也即,卡接件453和按压部5411分别位于固定座52的相对两侧,穿设部5413则设置于卡接件453和按压部5411之间。卡接件543用于与第二结构体30的卡锁部34相卡接。当有外力按压按压部5411时,按压部5411带动穿设部5413推动卡接件543沿第一方向运动,以释放卡接件543和卡锁部34之间的卡接结构。在第二结构体30安装至第一结构体10的过程中,卡锁部34可以沿第二方向运动以经由第二开口1213插入第一结构体10,卡接件543被卡锁部34驱使以相对固定座52移动,并复位以与卡锁部34卡合,其中,第二方向大致与第一方向垂直;在第二结构体30从第一结构10体脱离的过程中,按压件541能够被按压,以使卡接件543能够与卡锁部34相脱离。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卡接件543包括抵接部5431和连接于抵接部5431的卡接部5433。
抵接部5431设置于穿设部5413的端部,其可以与穿设部5413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或者二者之间可以仅为表面接触连接。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卡接件543和按压件541为相对独立的元件,抵接部5431与穿设部5413的端部相抵接。为了保证抵接部5431与穿设部5413之间抵接的可靠性,连接组件5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58,弹性件58设置于抵接部5431远离穿设部5413的一侧,并位于抵接部5431和第一结构体10(如中框12、壳体14等)之间,以对抵接部5431施加朝向穿设部5413的支持力。在第二结构体30从第一结构10体脱离的过程中,按压件541能够被按压,进而弹性件58被压缩以向卡接件543施加朝向固定座52的支持力。当施加于按压部5411的外力撤销时,弹性件58也可以向卡接件543和按压件541的整体提供运动的回复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常态下,弹性件58还对卡接件543施加朝向固定座52的支持力(例如在常态下,弹性件58位于卡接件543和第一结构体10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以保证卡接件53和卡锁部34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请同时参阅图6及图7,卡接部5433设置于抵接部5431的端部,并与固定座52相对间隔设置。卡接部5433和固定座52之间形成卡接空间5434,该卡接空间5434用于容纳第二结构体30的卡锁部34,彼时,卡锁部34可活动地设置于卡接空间5434内。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5433为两个,两个卡接部5433分别设置于抵接部5431的相对两端,并分别与两个卡锁部34一一对应设置。当卡锁部54穿设于卡接空间5434时,卡接部5433至少部分地容置于卡锁槽341内,从而使第二结构体30得以连接至第一结构体10。当需要拆卸第二结构体30时,如图7所示,沿F1的方向(与第一方向大致一致)施加外力于按键54,使卡接部5433沿着F1的方向运动至脱离卡锁槽341,再将第二结构体30抽出使其脱离第一结构体10即可,此时按键54的按压件541和卡接件543在复位件56和弹性件58的作用下回复原位。当需要将第一结构体30连接于第一结构体10时,沿着F2的方向(与第二方向大致一致)将卡锁部34自第二开口1213插入卡接空间5434,卡锁部34的导引斜面343抵推卡接部5433并逐渐深入卡接空间5434,卡接部5433在卡锁部34的推动下沿着F1的方向运动使弹性件58产生压缩形变,当卡接部5433运动至卡锁槽341对正卡接部5433时,在弹性件58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卡接部5433被推动至卡锁槽341中,此时,卡接部5433和卡锁部34完成卡接。在上述的拆卸、安装过程中,第二结构体30拆装操作简单便捷。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5433也可以设置有与卡锁部34对应的导引斜面5435,导引斜面5435可以设置于卡接部5433朝向第二结构体30的本体32的一侧。导引斜面5435用于与导引斜面343相配合,以提高卡锁部34插入卡锁空间5434的运动的流畅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5433和卡锁部34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导引斜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合结构中,连接组件被配置为连接于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之间,连接组件的按键设置于第一结构体的同时,能够用于与第二结构体的卡锁部相卡合,利用按键和卡锁部可活动卡合的结构,使第二结构体能够方便地连接于第一结构体,也能够方便地脱离第一结构体。例如,在第二结构体安装至第一结构体的过程中,按键被卡锁部驱使以相对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与卡锁部卡合,此时能够实现第二结构体和第一结构体的便捷安装;又如,在第二结构体从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按键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键能够从卡锁部脱离,此时能够实现第二结构体和第一结构体之间的便捷拆卸。当锁合结构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中时,设备主体和佩戴件之间通过上述的连接组件,能够实现操作便捷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锁合结构中,按键的定位部和第一结构体的限位部相配合以使按键能够在容置槽中限位运动,能够限定按键相对于第一结构体的安装位置,避免按键相对第一结构体晃动或松脱。当按键设置于第一结构体的容置槽内时,限位部和定位部之间的配合能将按键限位在容置槽中,从而保证按键和容置槽的侧壁之间的安装间隙能够被控制在预设的范围内。当锁合结构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或/及智能手表中时,有利于提高按键安装精度、保证智能穿戴设备或智能手表的零部件安装良率和外观结构的一致性。进一步地,通过连接组件的按键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置槽并与第二结构体的卡锁部相卡合,在第二结构体安装至第一结构体的过程中,按键被卡锁部驱使以相对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与卡锁部卡合;在第二结构体从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按键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键能够从卡锁部脱离,从而实现第二结构体相对于第一结构体的拆卸或连接,该过程操作简单便捷。
基于上述的锁合结构1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腕带、智能眼镜、指环或者头盔等等。为了方便解释,以下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可以根据智能穿戴设备佩戴的位置不同而做出适应性调整。
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锁合结构100的智能穿戴设备300,智能穿戴设备30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腕带、智能眼镜、指环或者头盔等智能穿戴设备。本实施方式的智能穿戴设备300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说明,锁合结构100则以智能手表的表带和表盘之间的连接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智能穿戴设备300包括设备主体200、锁合结构100以及佩戴件400,佩戴件400通过锁合结构100连接于设备主体200的两侧,以供用户佩戴。
本实施例中,设备主体200为表盘,表盘可以为能够实现智能手表功能的主体,锁合结构100的第一结构体10设置于设备主体200。设备主体200可以包括显示屏201,显示屏201连接于壳体14并共同围成腔体,该腔体内部可以设置有芯片、传感器、电池等部件。
传感器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能够检测体温的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心率的振动感应传感器或者光电传感器、或用于检测血压的压力传感器等,以使传感器能够检测佩戴者的身体的各种健康指标,例如心率、体温或血压等信息。传感器也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可见光传感器、红外光传感器等。芯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其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processing unit,NPU)等。显示屏201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显示屏(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显示屏201可以用于显示时间、健康指标、信息等多种信息。当然,显示屏201可以是触摸屏,或者显示屏201上可以设置有按键等操作部件。电池能够为显示屏201、控制器和处理器等部件提供电能,电池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锂电池、干电池、蓄电池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主体200还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提供应用在智能手表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蓝牙(Bluetooth,BT),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实现智能穿戴设备300与外部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终端的通信连接。
佩戴件400用于形成供用处佩戴的结构,锁合结构100的第二结构体30设置于佩戴件400。在本实施例中,佩戴件400包括第一穿戴件410、第二穿戴件430以及第锁紧件450,第一穿戴件410和第二穿戴件430分别通过锁合结构100连接于设备主体200的相对两侧,锁紧件450用于将第一穿戴件410和第二穿戴件430连接于一起,以使第一穿戴件410和第二穿戴件430、设备主体200共同形成供用户佩戴的大致环状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连接于或者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也即二者间接连接);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也即,两个组件之间可以是间接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及其锁合结构中,连接组件被配置为连接于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之间,连接组件的按键设置于第一结构体的同时,能够用于与第二结构体的卡锁部相卡合,利用按键和卡锁部可活动卡合的结构,使第二结构体能够方便地连接于第一结构体,也能够方便地脱离第一结构体。例如,在第二结构体安装至第一结构体的过程中,按键被卡锁部驱使以相对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与卡锁部卡合,此时能够实现第二结构体和第一结构体的便捷安装;又如,在第二结构体从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按键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键能够从卡锁部脱离,此时能够实现第二结构体和第一结构体之间的便捷拆卸。当锁合结构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中时,设备主体和佩戴件之间通过上述的连接组件,能够实现操作便捷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锁合结构中,按键的定位部和设备主体的限位部相配合,能够限定按键相对于设备主体的安装位置,避免按键相对设备主体晃动或松脱。当按键设置于设备主体的容置槽内时,限位部和定位部之间的卡持配合能将按键限位在容置槽中,从而保证按键和容置槽的侧壁之间的安装间隙能够被控制在预设的范围内,有利于提高按键安装精度、保证智能穿戴设备或智能手表的零部件安装良率和外观结构的一致性。进一步地,通过连接组件的按键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置槽并与佩戴件的卡锁部相卡接,而复位件设置于固定座与按键之间,使按键相对于容置槽活动时,能够借助复位件的复位力释放或者锁紧卡锁部,从而实现佩戴件相对于设备主体的拆卸或连接,该过程操作简单便捷。
基于上述的锁合结构100以及智能穿戴设备3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图中未标出),该壳体组件包括上述的壳体14、固定座52、按键54。其中,壳体14设有容置槽141以及限位部143,按键54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置槽141,按键54被配置为与外部结构(如卡锁部34)相卡接;按键54设有定位部5401,定位部5401与限位部143相配合以使按键54与容置槽141的侧壁之间的距离满足预设的距离范围,按键54被配置为能够在容置槽141中限位运动。固定座52固定地连接于壳体14,固定座52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按键54相间隔。在外部结构安装至壳体14的过程中,按键54被外部结构驱使以相对固定座52移动,并复位以与外部结构卡合;在外部结构从壳体14脱离的过程中,按键54能够被按压,以使按键54能够与外部结构脱离。如此,壳体14、固定座52兔虎按键5能够形成一个模块化的组件,当将其应用时,可以直接将该模块化的组件与实际应用的产品的其他组件连接于一起,即可实现锁合结构的组装,因此能够提高组件的组装效率。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壳体组件还可以包括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所介绍的特征和结构,本说明书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的锁合结构100以及智能穿戴设备3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装配方法,该装配方法用于将上述的锁合结构100组装成型,从而控制按键54的安装间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的装配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S170。应当理解的是,在该装配方法中所涉及的部件结构特征,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介绍,本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110:提供壳体,壳体设有容置槽和限位部。
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贯穿壳体的相对两侧,其用于容纳按键。限位部临近限位部设置于壳体上。该壳体可以为智能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的壳体,例如,该壳体可以为智能手表的表盘壳体或中框和壳体的组合结构。
步骤S130:提供固定座,将固定座固定地连接于壳体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包括连接部和承载部,连接部连接于承载部并相对承载部凸出。在步骤S中,将连接部固定连接于壳体,使承载部与壳体相对间隔设置。连接部与壳体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一体成型(如注塑成型、双色注塑等工艺)连接、粘贴连接(如点胶等工艺)、热熔连接、机械紧固件(如螺纹紧固件等)连接等方式连接,使固定座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较为牢固可靠。
步骤S150:提供按键,按键设有定位部,将按键设置于容置槽中使按键能够在容置槽中限位运动,令定位部和限位部相配合以使按键与容置槽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尺寸满足预设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包括按压件及卡接件,在步骤S时,将按压件可活动地穿设于容置槽,卡接件设置于按压件的一端,并用于与第二结构体相卡接。卡接件可以与按压件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或者二者之间可以仅为表面接触连接。
定位部设置于按压部,并相对按压部凸出。在步骤S时,定位部可活动地容置于壳体的限位部中,从而限定按压部与容置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满足预设的距离范围,避免按键在多次、反复使用后发生松动而相对容置槽发生偏离的现象,能够保证按键周向的安装缝隙始终满足预定的尺寸要求,该安装缝隙均匀、可控,使锁合结构的结构质感较高,有利于保证用户拥有良好的使用体验。上述的预设距离范围可以为0.1mm~0.6mm(含端点值)。
步骤S170:提供复位件,将复位件设置于固定座和按键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设置于固定座与按键之间,以为按键相对于第一结构体的运动提供回复力。进一步地,复位件设置于固定座的承载部和按键的按压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可以设有第一安装位,承载部可以设有第二安装位,在步骤S170中,将复位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安装位,另一端设置于第二安装位,从而能够限定复位件的相对位置,以避免其松脱。第一安装位和/或第二安装位可以均为凹槽结构,复位件的端部可以容置于该凹槽结构中;或者,第一安装位和/或第二安装位可以为凸柱结构,复位件的端部可以套设于该凸柱结构中,以使复位件的定位较为可靠。由此,可以将步骤S110至步骤S170所形成一个模块化的组件,当将其应用时,可以直接将该模块化的组件与实际应用的产品的其他组件连接于一起,即可实现锁合结构的组装,因此能够提高组件的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装配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210~S270,以通过这些步骤将上述的模块化组件安装在智能穿戴设备中。
步骤210:提供中框,中框设有容纳空间,将壳体盖设于中框,使组装的固定座、按键的部分结构以及复位件容置于该容纳空间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框可以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中框,其用于容纳并承载智能穿戴设备的电子元件。中框包括承载面以及与承载面相接的侧面,承载面用于承载壳体。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面的朝向与侧面的朝向不同。容纳空间贯穿承载面形成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和容置槽连通,在步骤S210中,将按键的一端设置于容置槽中,另一端穿过第一开口置入容纳空间中。容纳空间贯穿侧面形成第二开口。
步骤S230:提供弹性件,将弹性件设置于中框和按键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将弹性件设置于卡接件远离穿按压件的一侧,并位于卡接件和壳体之间,以对卡接件施加朝向按压件的支持力。当施加于按压部的外力撤销时,弹性件也可以向卡接件和按压件的整体提供运动的回复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常态下,弹性件还对卡接件施加朝向固定座的支持力(例如在常态下,弹性件位于卡接件和第一结构体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以保证卡接件和卡锁部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步骤S250:提供边框,将边框包覆于中框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边框可以盖设于中框的侧面,并部分地覆盖第二开口,以避免第二开口过多地暴露于外界环境,有利于保证锁合结构具有较佳的防尘性能,也能够减少锁合结构的外观面开孔的数量或/及面积,以提高其外观结构的一致性。进一步地,边框可以设有与第二开口连通的通孔(图中未示出),该通孔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的尺寸,其用于允许第二结构体的卡锁部穿设。
步骤S270:提供佩戴件,佩戴件包括本体以及相对于本体凸出的卡锁部,将卡锁部与按键卡持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将卡锁部穿设于边框的通孔和中框的第二开口,并与中框内的按键卡持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他的部件,例如可以包括显示屏、传感器、电路板等部件,则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将这些部件一一装设到上述的中框中,本说明不作一一介绍。
在上述的装配方法中,由于首先将按键的定位部和壳体的限位部相卡持配合,并将固定座固定于壳体,能够限定按键相对于壳体的安装位置,避免按键相对壳体晃动或松脱。当按键设置于壳体的容置槽内时,限位部和定位部之间的卡持配合能将按键限位在容置槽中,从而保证按键和容置槽的侧壁之间的安装间隙能够被控制在预设的范围内,有利于提高按键安装精度、保证智能穿戴设备或智能手表的零部件安装良率和外观结构的一致性。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特征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锁合结构,包括:
第一结构体,设有容置槽以及限位部;
第二结构体,包括本体以及相对于所述本体凸出的卡锁部;以及
连接组件,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体和所述第二结构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固定座,固定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结构体;以及
按键,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配合,所述按键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容置槽中限位运动;
在所述第二结构体安装至所述第一结构体的过程中,所述按键被所述卡锁部驱使以相对所述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与所述卡锁部卡合;在所述第二结构体从所述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所述按键能够被按压,以使所述按键能够从所述卡锁部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可活动地容置于所述容置槽,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可活动地配合以使所述按键能够沿第一方向在所述容置槽中运动;在所述第二结构体安装至所述第一结构体的过程中,所述卡锁部沿第二方向运动以驱使以所述按键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固定座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按压件以及卡接件,所述按压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槽,所述卡接件设置于所述按压件的一端,在所述第二结构体安装至所述第一结构体的过程中,所述卡接件被所述卡锁部驱使以相对所述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与所述卡锁部卡合;在所述第二结构体从所述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所述按压件能够被按压,以使所述卡接件能够与所述卡锁部相脱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结构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按压件之间;在所述第二结构体从所述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所述按压件能够被按压,进而所述复位件被压缩以向所述按压件施加背离于所述固定座的支持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卡接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按压件的一侧,所述按压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固定座并与所述卡接件的表面相抵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第一结构体之间;在所述第二结构体从所述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所述按压件能够被按压,进而所述弹性件被压缩以向所述卡接件施加朝向所述固定座的支持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连接部以及承载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承载部连接至所述第一结构体;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按压件的至少部分结构相间隔,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按压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设有第一安装位,所述承载部设有第二安装位;所述复位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按压部以及穿设部,所述按压部和所述卡接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穿设部连接所述卡接件与所述按压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容置槽相对;所述按压部和所述卡接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通槽的相对两侧,所述穿设部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通槽并与所述卡接件相抵接。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部和连接于所述卡接部的抵持部,所述抵持部与所述按压部相接,卡接部与所述固定座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卡锁部设置于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并与所述卡接部相卡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部设有卡锁槽,在所述第二结构体安装至所述第一结构体的过程中,所述卡接部被所述卡锁部驱使以相对所述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卡锁槽中从而与所述卡锁部卡合;在所述第二结构体从所述第一结构体脱离的过程中,所述按压件能够被按压,以使所述卡接部能够从所述卡锁槽中脱离。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部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导引斜面;或/及
所述卡接部朝向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导引斜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限位部的其中一个为凹槽结构,另一个为凸起结构,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相嵌配合,使所述按键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满足预设的距离范围。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体包括中框以及壳体,所述壳体盖设于所述中框,所述中框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置槽开设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按键的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共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承载面以及与所述承载面相接的侧面,所述容纳空间贯穿所述承载面形成第一开口,并贯穿所述侧面形成第二开口;所述壳体盖设于所述承载面;所述第一结构体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盖设于所述侧面,并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卡锁部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卡接件卡合。
16.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佩戴件以及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锁合结构,所述第一结构体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所述第二结构体设置于所述佩戴件。
17.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设有容置槽以及限位部;
按键,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以使所述按键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满足预设的距离范围;所述按键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容置槽中限位运动,并被配置为与外部结构相卡合;以及
固定座,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外部结构安装至所述壳体的过程中,所述按键被所述外部结构驱使以相对所述固定座移动,并复位以与所述外部结构卡合;在所述外部结构从所述壳体脱离的过程中,所述按键能够被按压,以使所述按键能够与所述外部结构脱离。
18.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置槽以及限位部;
提供固定座,将所述固定座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一侧;
提供按键,所述按键设有定位部,将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使所述按键能够在容置槽中限位运动,令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限位部相配合以使所述按键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尺寸满足预设范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中框,所述中框设有容纳空间,将所述壳体盖设于所述中框,使组装的所述按键的部分结构、所述固定座以及所述复位件容置于该容纳空间中;
提供复位件,将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按键之间;以及
提供弹性件,将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中框和所述按键之间。
CN202011242516.9A 2020-11-09 2020-11-09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Pending CN1144516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2516.9A CN114451643A (zh) 2020-11-09 2020-11-09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2516.9A CN114451643A (zh) 2020-11-09 2020-11-09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1643A true CN114451643A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03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2516.9A Pending CN114451643A (zh) 2020-11-09 2020-11-09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164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7321A (zh) * 2022-07-01 2022-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WO2024046037A1 (zh) * 2022-08-29 2024-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3668A (zh) * 2018-12-14 2019-03-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可穿戴设备
CN110638155A (zh) * 2019-09-25 2020-01-0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组件和具有该连接组件的穿戴设备
CN210015333U (zh) * 2019-07-15 2020-0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1407844U (zh) * 2019-09-04 2020-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穿戴设备
CN211608393U (zh) * 2019-09-04 2020-10-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及绑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3668A (zh) * 2018-12-14 2019-03-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可穿戴设备
CN210015333U (zh) * 2019-07-15 2020-0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1407844U (zh) * 2019-09-04 2020-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穿戴设备
CN211608393U (zh) * 2019-09-04 2020-10-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及绑带
CN110638155A (zh) * 2019-09-25 2020-01-0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组件和具有该连接组件的穿戴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7321A (zh) * 2022-07-01 2022-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WO2024002152A1 (zh) * 2022-07-01 2024-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CN114947321B (zh) * 2022-07-01 2024-03-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生耳结构和穿戴设备
WO2024046037A1 (zh) * 2022-08-29 2024-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05515U (zh)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JP3203984U (ja) 電子装置の取り付けシステム
US20230337789A1 (en) Locking structure,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451643A (zh)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智能穿戴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211833162U (zh) 腕戴设备
CN113229578A (zh)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2661270U (zh) 可穿戴电子设备腕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12163894U (zh) 电子设备
CN215455886U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
CN21390417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4826312A (zh) 锁合结构、壳体组件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7743370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6601885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2814810U (zh) 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手表
CN211858468U (zh) 按键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0626892U (zh) 多功能可穿戴设备
CN219590683U (zh) 表头、可穿戴设备及表框组件
CN217039139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CN114468497B (zh) 一种腕戴设备
CN216772377U (zh) 一种用于手腕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20088760U (zh) 穿戴设备的壳体结构及穿戴设备
CN219476008U (zh) 表头、可穿戴设备、表框组件及表芯组件
CN111184322A (zh) 可拆卸式手表及电子系统
CN220024325U (zh) 表带机构、可拆卸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9679934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