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5031U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5031U
CN210895031U CN201921442891.0U CN201921442891U CN210895031U CN 210895031 U CN210895031 U CN 210895031U CN 201921442891 U CN201921442891 U CN 201921442891U CN 210895031 U CN210895031 U CN 210895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mounting groove
contact pin
wearable devi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428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恩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428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5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5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5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插针以及绑带,主体具有收容腔和安装槽,主体包括设于收容腔内的主板;插针,收容于安装槽并与主板电性连接;绑带包括带体以及与带体连接的卡接端,卡接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槽,以用于将插针隐藏于安装槽或者外露于安装槽;当插针外露于安装槽时,插针被配置为能够用作充电接口,以完成对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将插针隐藏于安装槽或者外露于安装槽,以使得插针能够与外接设备电性连接,实现例如充电、数据传输等功能,插针隐藏于安装槽不会破坏主体外观的完整性。且插针通过弹片与主板电性连接,还能够节省主体内的安装空间,简化插针、弹片等的组装工艺。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对智能手表进行充电或者完成数据传输,智能手表表盘的背面凸设有金属触点,凸出的金属触点破坏了智能手表表盘外观的完整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披露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智能手表表盘外观的完整性不高或者充电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主体,具有收容腔和安装槽,所述主体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主板;
插针,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并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以及
绑带,包括带体以及与所述带体连接的卡接端,所述卡接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以用于将所述插针隐藏于所述安装槽或者外露于所述安装槽;当所述插针外露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插针被配置为提供外接设备的充电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腔的贯孔,所述插针穿设于所述贯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贯孔的孔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插针的外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针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插针的数量、所述弹片的数量以及所述贯孔的数量相等,多个所述插针沿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贯孔间隔,所述卡接端设有第一卡合件,所述第一卡合件沿所述绑带的长度方向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槽与所述贯孔间隔,所述第一插接槽和所述第二插接槽沿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卡接端设有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二卡合件沿所述绑带的长度方向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插接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凸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将所述安装槽划分为第一槽、第二槽和第三槽,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三槽沿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顺次排布;所述贯孔开设于所述第二槽的槽底,所述第一插接槽开设于所述第一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插接槽开设于所述第三槽的槽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弹片,所述插针通过所述弹片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板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弹片包括顺次连接的贴合部、卡接部和抵接部,所述贴合部与所述主板贴合,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卡接孔,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插针抵接并积蓄弹性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卡接端脱离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插针还被配置为能够与外接设备连接,以实现所述主板与所述外接设备的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中,卡接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槽,从而可以将插针隐藏于安装槽或者外露于安装槽,以使得插针能够与外接设备电性连接,实现充电的功能。插针隐藏于安装槽不会破坏主体外观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主体的前视图;
图6为沿图5中剖面线Ⅱ-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将以智能手表为例对可穿戴设备10进行说明。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10包括主体100、与主体100连接的绑带200。绑带200用于当穿戴着穿戴可穿戴设备10时保持主体100,例如当穿戴者将可穿戴设备10佩戴于人体的手腕时,绑带200被配置为能够将主体100固定在人体的手腕。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申请的应用领域不限于智能手表,任何其它具有主体100和绑带200的可穿戴设备10,例如智能手环、智能臂环等均可以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100包括中框110、显示屏120和后盖130,显示屏120与后盖130分别连接于中框110的两侧,以围合形成收容腔11(参考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中框11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111和第二侧面112,显示屏120具有可显示面121,显示屏120的背向可显示面121的一侧覆设于中框110的第一侧面111上。相应地,后盖130覆设于中框110的第二侧面112上,即后盖130位于显示屏120的背向可显示面121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绑带200相背的两端能够与主体100(例如中框110)相背的两侧连接并弯曲形成环状结构,例如,绑带200的一端与主体100固定连接,绑带200的另一端与主体100可拆卸连接。此时,绑带200为一整根带,绑带200具有合适的长度,就能够将主体100佩戴在人体的手腕。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所示,中框120开设有安装槽101,绑带200包括带体201以及与带体201连接的卡接端202,卡接端202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槽101。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101的槽底开设有第一插接槽1011,卡接端202设有第一卡合件202a,第一卡合件202a沿绑带200的长度方向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插接槽101a。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101的槽底还开设有第二插接槽101b,卡接端202设有第二卡合件202b,第二卡合件202b沿绑带200的长度方向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插接槽101b。其中,第一插接槽101a与第二插接槽101b可以沿绑带20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相应地,第一卡合件202a与第二卡合件202b沿绑带20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绑带200包括第一带210和第二带220,第一带210和第二带220分别与主体100相背的两侧连接。第一带210远离主体100的一端与第二带220远离主体10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如此,第一带210与第二带220能够连接并弯曲形成环状结构,以将主体100佩戴在人体的手腕。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带210远离主体100的一端设置有扣环211,第二带220远离主体100的一端能够由扣环211远离主体100的一侧穿过扣环211并固定于第一带2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带210开设有卡槽212,卡槽212位于扣环211与主体100之间。第二带220远离主体100的一端设置有卡扣221,且第二带220的设有卡扣221的端部能够从扣环211远离卡槽212的一侧穿过扣环211,以将卡扣221卡接于卡槽212,实现第一带210与第二带220的相互扣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卡槽212的设置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当多个卡槽212开设于第一带210时,多个卡槽212沿第一带2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此时,用户能够根据自身手腕的粗细来调节第二带220穿过扣环211后的深度,以使卡扣221与最合适的卡槽212卡接,保证用户穿戴后的舒适感。
在其它实施例中,除了卡扣221与卡槽212的扣合连接方式之外,第二带220的端部在穿过扣环211之后,第二带220也可以通过磁性吸合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带210。例如,第一带210中内置有第一磁性元件,第二带220内置有第二磁性元件,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可以皆为电磁铁,也可以皆为永磁铁,也可以一者为电磁铁,另一者为永磁铁。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磁性相反。第二带220可以通过第二磁性元件与第一磁性元件的磁性吸合而固定于第一带2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沿第一带2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中的一者也可以由金属件替代。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6和图7所示,主体100包括设于收容腔11内的主板140,可穿戴设备10包括与主板140电性连接的电气连接组件300,电气连接组件300用于与外接设备电性连接,以实现主板140与外接设备的数据传输或者通过外接设备为主体100内的电池(电池与主板140电性连接)进行充电。需要说明的是,主体100在通过电气连接组件300与外接设备连接时,也可以同时实现主板140与外接设备的数据传输,以及通过外接设备为主体100内的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电气连接组件300包括弹片310和插针320。
弹片310设于收容腔11内并与主板140电性连接。在一实施例中,主板140开设有卡接孔141,弹片310包括顺次连接的贴合部311、卡接部312和抵接部313,贴合部311与主板140贴合,卡接部312卡接于卡接孔141。
插针320收容于安装槽101,插针320可以为金属插针,插针320抵接于抵接部313,以与主板140电性连接,此时抵接部313能够积蓄弹性力,积蓄弹性力的抵接部313能够保证插针320与弹片310的接触良性,避免出现断路的风险。由于卡接端202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槽101,从而当不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充电时,在绑带200通过卡接端202与主体100连接的同时,插针320能够隐藏于安装槽101内。当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充电时,卡接端202脱离于安装槽101,此时插针320可以从安装槽101外露,插针320被配置为能够用作充电接口,以完成对可穿戴设备10的充电。或者插针320被配置为能够与外接设备连接,以实现主板140与外接设备的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100相背的两侧皆可以开设安装槽101并在安装槽101内设置插针320。例如,在绑带200包括第一带210和第二带220的实施例中,第一带210的部分结构(可以理解为与卡接端202相同的结构)和第二带220的部分结构(可以理解为与卡接端202相同的结构)可拆卸地安装至安装槽101内,从而可以实现插针320的隐藏和外露。其中,主体100相背两侧的插针320,其中一者可以用于数据传输,另一者可以用于电池充电。
在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10中,卡接端202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槽101,从而可以将插针320隐藏于安装槽101或者外露于安装槽101,以使得插针320能够与外接设备电性连接,实现例如充电、数据传输等功能。插针320隐藏于安装槽101不会破坏主体100外观的完整性。另外,相比插针320通过柔性电路板与主板电性连接而言,由于插针320通过弹片310与主板140电性连接,还能够节省主体100内的安装空间,简化插针320、弹片310等的组装工艺。
在一实施例中,插针320也可以直接与主板140电性连接。当然,插针320也可以通过内置于收容腔11内的柔性电路板与主板140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5所示,安装槽101的槽底开设有连通收容腔11的贯孔102,贯孔102与第一插接槽1011和第二插接槽1012间隔设置。插针320穿设于贯孔102。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7所示,贯孔102的孔壁开设有限位槽1021,插针320的外壁设有限位凸起321,限位凸起321嵌设于限位槽1021内,以加强插针320穿设于贯孔102后的稳固性能。为了方便插针320的组装并提高组装后的可靠性,插针320可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于贯孔102内。
需要说明的是,插针32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且插针320的数量、弹片310的数量以及贯孔102的数量相等,当插针32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插针320沿绑带20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5所示,安装槽101的槽底凸设有第一凸块103和第二凸块104。第一凸块103和第二凸块104将安装槽101划分为第一槽101a、第二槽101b和第三槽101c,第一槽101a、第二槽101b和第三槽101c沿绑带200的宽度方向顺次排布。贯孔102开设于第二槽101b的槽底,第一插接槽1011开设于第一槽101a的槽底,第二插接槽1012开设于第三槽101c的槽底。如此,当卡接端202安装于安装槽101内时,可以方便第一卡合件202a与第一插接槽101a的快速定位,以及第二卡合件202b与第二插接槽101b的快速定位,避免与插针320干涉,实现卡接端202在安装槽101内的快速安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具有收容腔和安装槽,所述主体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主板;
插针,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并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以及
绑带,包括带体以及与所述带体连接的卡接端,所述卡接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以用于将所述插针隐藏于所述安装槽或者外露于所述安装槽;当所述插针外露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插针被配置为能够用作充电接口,以完成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连通所述收容腔的贯孔,所述插针穿设于所述贯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孔的孔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插针的外壁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弹片,所述插针通过所述弹片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所述插针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插针的数量、所述弹片的数量以及所述贯孔的数量相等,多个所述插针沿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贯孔间隔,所述卡接端设有第一卡合件,所述第一卡合件沿所述绑带的长度方向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槽与所述贯孔间隔,所述第一插接槽和所述第二插接槽沿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卡接端设有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二卡合件沿所述绑带的长度方向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插接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凸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将所述安装槽划分为第一槽、第二槽和第三槽,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三槽沿所述绑带的宽度方向顺次排布;所述贯孔开设于所述第二槽的槽底,所述第一插接槽开设于所述第一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插接槽开设于所述第三槽的槽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弹片,所述插针通过所述弹片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弹片包括顺次连接的贴合部、卡接部和抵接部,所述贴合部贴合于所述主板,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卡接孔,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插针抵接并积蓄弹性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接端脱离于所述安装槽时,所述插针还被配置为能够与外接设备连接,以实现所述主板与所述外接设备的数据传输。
CN201921442891.0U 2019-08-30 2019-08-30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0895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2891.0U CN210895031U (zh) 2019-08-30 2019-08-30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2891.0U CN210895031U (zh) 2019-08-30 2019-08-30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5031U true CN210895031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20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42891.0U Active CN210895031U (zh) 2019-08-30 2019-08-30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50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4632B (zh) 可穿戴设备
KR101505328B1 (ko) 전기 커넥터가 제공된 손목시계
WO2018149050A1 (zh) 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充电器
KR20170111474A (ko) 스마트 워치
CN110928169A (zh) 智能手表
EP0126629A2 (en) Strap assembly
CN210895031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5124967U (zh) 快拆机构和腕戴设备
CN110720712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0015333U (zh)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112445123A (zh) 可穿戴设备
CN114081252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0726884U (zh) 表带、表带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0895009U (zh) 智能手表
CN111166017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3307877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腕带
CN211459081U (zh) 快拆模组、表带及腕戴设备
KR20170116651A (ko) 웨어러블 카메라를 지지하는 클립장치
CN215075947U (zh) 绑带和可穿戴设备
CN112230533A (zh)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09858956U (zh) 一种将腕表与充电宝连接的卡合装置
CN215124949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5264401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10199526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112399296B (zh) 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