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9359B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9359B
CN113749359B CN202111015879.3A CN202111015879A CN113749359B CN 113749359 B CN113749359 B CN 113749359B CN 202111015879 A CN202111015879 A CN 202111015879A CN 113749359 B CN113749359 B CN 1137493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wearable
groove
bracke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58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9359A (zh
Inventor
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er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58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93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9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9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9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93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本体,本体设有两个安装部;两个支架,每个支架分别设于对应的安装部,每个支架上分别设有避让槽,两个避让槽相对设置;可穿戴部,可穿戴部与本体可分离;两个插头,每个插头分别设于一个支架中,且每个插头分别与对应的支架可活动地连接。本申请将可穿戴部插入安装部时,可穿戴部带动插头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依次活动,插头的一部分伸出支架,插头与可穿戴部连接;将可穿戴部从安装部分离时,可穿戴部带动插头在第一方向上朝向避让槽旋转,以使插头容置于避让槽,插头与可穿戴部脱离。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拆装结构设计简单,拆装简便,易于操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穿戴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设计,手表的表体和表带做的越来越小,增加了表带与表体之间拆装的难度,使表带与表体拆装不方便。如何设计一种轻松、快速拆装表带的设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表带与表体之间拆装不方便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部;两个支架,每个所述支架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安装部,每个所述支架上分别设有避让槽,两个所述避让槽相对设置;可穿戴部,所述可穿戴部与所述本体可分离;两个插头,每个所述插头分别设于一个所述支架中,且每个所述插头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支架可活动地连接。
其中,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可穿戴部带动所述插头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依次活动,所述插头的一部分伸出所述支架,所述插头与所述可穿戴部连接;将所述可穿戴部从所述安装部分离时,所述可穿戴部带动所述插头在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避让槽旋转,以使所述插头容置于所述避让槽,所述插头与所述可穿戴部脱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相反。
可选地,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插头相对对应的所述支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在所述插头相对对应的所述支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插头伸出所述支架的长度小于所述插头相对所述支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伸出所述支架的长度。
可选地,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可穿戴部带动所述插头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对应的所述支架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且在所述插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可穿戴部带动所述插头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对应的所述支架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可穿戴部设有插接孔,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插头在第一方向上朝向避让槽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并在所述插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插接孔的孔壁带动所述插头在第二方向上背向所述避让槽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接孔位于同一轴线,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接孔插接连接;将所述可穿戴部从所述安装部分离时,所述插头在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避让槽旋转,所述插头容置于所述避让槽,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接孔相脱离。
可选地,每个所述支架均包括: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设有第一配合槽,所述插头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插头在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可转动;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架设有所述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和所述第一配合槽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避让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插头敞开,在所述可穿戴部从所述安装部分离时,所述插头朝向所述避让槽转动。
可选地,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可穿戴部带动所述插头相对所述第一配合槽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且在所述插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可穿戴部带动所述插头相对所述第一配合槽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插头的一端设有活动件,所述插头通过所述活动件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插头绕所述活动件的轴向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依次转动,同时所述活动件带动所述插头在所述第一配合槽的延伸方向上活动;将所述可穿戴部从所述安装部分离时,所述插头绕所述活动件的轴向在第一方向上转动。
可选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插头相抵,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插头朝向所述第一弹性件活动,所述插头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架设有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背向所述避让槽的一侧,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配合槽,所述插头的朝向所述第二配合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相抵,所述插头在第一方向上转动时,所述插头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通过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配合槽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本体设置有两个安装部,每个安装部上分别设置有支架,每个支架分别设置有相对其可活动的插头,在可穿戴部与本体装配时,将可穿戴部插入安装部,可穿戴部带动插头先在第一方向上活动至插头与可穿戴部处于安装位置处。然后回拉可穿戴部,并通过可穿戴部带动插头在第二方向上活动,使插头完全伸入可穿戴部的安装位置内,实现可穿戴部与本体连接。当需要可穿戴部和本体需要拆解时,通过可穿戴部带动插头在第一方向上活动,插头朝向避让槽旋转,直到插头容置在避让槽内时,插头与可穿戴部脱离,实现可穿戴部与本体拆解。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拆装结构设计简单,拆装简便,易于操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的支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支架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支架与第二弹性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的支架与插头和第一弹性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爆炸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可穿戴设备中支架与安装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其中一个安装部与支架的爆炸图;
图9是图7中线A-A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可穿戴部与插头的待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可穿戴部插入安装部时插头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可穿戴部插入安装部时插头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可穿戴部插入安装部时插头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可穿戴部与安装部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区域E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可穿戴设备100;
本体10;安装部11;安装槽111;
支架20;第一固定架21;第一配合槽211;第二安装孔212;第二固定架22;避让槽221;第二配合槽222;第三安装孔223;
可穿戴部30;插接孔31;
插头40;第一安装孔41;
第一弹性件51;第二弹性件52;
活动件61;固定件62;
螺钉7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0。
如图1至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0包括本体10、两个支架20、可穿戴部30和两个插头40。
具体而言,本体10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部11。每个支架20分别设于对应的安装部11,每个支架20上分别设有避让槽221,两个避让槽221相对设置。可穿戴部30与本体10可分离。每个插头40分别设于一个支架20中,且每个插头40分别与对应的支架20可活动地连接。
其中,将可穿戴部30插入安装部11时,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依次活动,插头40的一部分伸出支架20,插头40与可穿戴部30连接。将可穿戴部30从安装部11分离时,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在第一方向上朝向避让槽221旋转,以使插头40容置于避让槽221,插头40与可穿戴部30脱离;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方向相反。
换言之,如图8和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0主要由本体10、两个支架20、可穿戴部30和两个插头40组成。其中,参见图7和图10,本体10设置有两个安装部11,两个安装部11间隔开相对布置。每个支架20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安装部11中,每个支架20上分别设置有避让槽221,两个避让槽221相对设置。可穿戴部30与本体10之间可以装配连接,也可以拆解分离。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自行装配可穿戴部30和本体10,使可穿戴部30与本体10相连接。或者自行拆解可穿戴部30和本体10,使可穿戴部30和本体10分离。每个支架20上可以分别设置有一个插头40,每个插头40分别与对应的支架20可活动地连接。通过设置可活动的插头40,可以实现可穿戴部30与本体10的连接或分离。
其中,在可穿戴部30与本体10装配时,如图10至图14所示,可以将可穿戴部30插入安装部11(参见图10中虚线线头所示),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先在第一方向上活动至插头40与可穿戴部30处于安装位置处(第一方向如图10中弧形箭头所示)。然后回拉可穿戴部30,并通过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在第二方向上活动,使插头40伸入可穿戴部30的安装位置内,实现可穿戴部30与本体10连接。
当可穿戴部30和本体10需要拆解时,如图15和图16所示,通过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在第一方向上活动,插头40朝向避让槽221旋转,直到插头40容置在避让槽221内时,插头40与可穿戴部30脱离,实现可穿戴部30与本体10拆解。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方向相反。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插头40朝向避让槽221的逆时针转动方向(如图10中弧形箭头所示),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背向避让槽221的顺时针转动方向。
在本申请的下述实施例中,可以以可穿戴设备100为手表进行具体说明,本体10为手表的表体,安装部11为手表的表耳。可穿戴部30为表带。两个表耳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支架20,支架20上设置有插头40。通过插头40可以实现表带与表耳的装配或拆解,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当然,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100并不仅限于手表,还可以是手环等其他电子设备,在本申请中不再详细赘述。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0,本体10设置有两个安装部11,每个安装部11上分别设置有支架20,每个支架20分别设置有相对其可活动的插头40,在可穿戴部30与本体10装配时,将可穿戴部30插入安装部11,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先在第一方向上活动至插头40与可穿戴部30处于安装位置处。然后回拉可穿戴部30,并通过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在第二方向上活动,使插头40伸入可穿戴部30的安装位置内,实现可穿戴部30与本体10连接。当需要可穿戴部30和本体10需要拆解时,通过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在第一方向上活动,插头40朝向避让槽221旋转,直到插头40容置在避让槽221内时,插头40与可穿戴部30脱离,实现可穿戴部30与本体10拆解。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100,拆装结构设计简单,拆装简便,易于操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将可穿戴部30插入安装部11时,插头40相对对应的支架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在插头40相对对应的支架20处于第一位置时,插头40伸出支架20的长度小于插头40相对支架20处于第二位置时,伸出支架20的长度。
在本申请中,将可穿戴部30插入安装部11时,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对应的支架20活动至第一位置,且在插头40位于第一位置时,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对应的支架20活动至第二位置。
也就是说,在将可穿戴部30插入安装部11的过程中,插头40相对对应的支架20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其中,插头40的第一位置如图13中位置C所示,插头40的第二位置如图13中位置D所示。表带带动插头40朝向避让槽221转动至插头40相对对应的支架20处于第一位置的时候,插头40与表带的安装位置相抵。此时,插头40伸出支架20的长度小于插头40相对支架20处于第二位置时,伸出支架20的长度(如图11所示)。然后,用户回拉表带,表带带动插头40背向避让槽221转动,同时,使插头40在表带回拉的过程中(参见图12),逐渐插入表带的安装位置,直至插头40相对对应的支架20处于第二位置的时候,插头40与安装位置位于同一轴线(参见图14),最终插头40完全进入安装位置,实现表带与表体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穿戴部30设有插接孔31,将可穿戴部30插入安装部11时,插头40在第一方向上朝向避让槽221旋转至第一位置,并在插头40位于第一位置时,插接孔31的孔壁带动插头40在第二方向上背向避让槽221旋转至第二位置,插头40与插接孔31位于同一轴线,插头40与插接孔31插接连接。将可穿戴部30从安装部11分离时,插头40在第一方向上朝向避让槽221旋转,插头40容置于避让槽221,插头40与插接孔31相脱离。
换句话说,如图11所示,可穿戴部30的安装位置处设置为插接孔31,以可穿戴设备100为手表为例,将表带插入表耳的过程中,表带带动插头40在第一方向(朝向避让槽221的逆时针方向,如图10中弧线箭头方向)上朝向避让槽221旋转至第一位置。在插头40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11所示,插头40可以进入表带的插接孔31,插头40与表带上的插接孔31的孔壁相抵,此时开始回拉表带,插接孔31的孔壁带动插头40在第二方向(背向避让槽221的顺时针方向)上背向避让槽221旋转,让插头40在表带回退过程中,两个插头40分别逐渐插入表带的插接孔31内。在插头40活动至第二位置时,如图14所示,插头40与插接孔31基本处于同一轴线,插头40与插接孔31插接连接,实现表带与表体的连接。
同样地,当需要拆下表带时,参见图15和图16,可以进行与装配时相反的操作,通过表带带动插头40在第一方向上朝向避让槽221旋转,直到插头40完全容置于避让槽221时,插头40与插接孔31相脱离,即可取出表带,实现表带与表体的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支架20均包括第一固定架21和第二固定架22。
具体地,第一固定架21设有第一配合槽211,插头40设于第一配合槽211,插头40在第一配合槽211内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可转动。第二固定架22设于第一固定架21上,第二固定架22设有沿避让槽221,避让槽221和第一配合槽21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避让槽221的开口朝向插头40敞开,在可穿戴部30从安装部11分离时,插头40朝向避让槽221转动。
也就是说,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支架20均主要由第一固定架21和第二固定架22组成。其中,第一固定架21设置有第一配合槽211,插头40可以从第一固定架21的一端插入第一配合槽211。插头40在第一配合槽211内可以相对第一固定架21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转动。第二固定架22竖直设置在第一固定架21上,第二固定架22设置有避让槽221,避让槽221在第二固定架22上竖直延伸,并且避让槽221和第一配合槽21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避让槽221的开口朝向插头40敞开。在表带从表耳分离时,表带推动插头40朝向避让槽221转动,使插头40逐渐移出插接孔31,直到插头40完全容置于避让槽221,插头40脱离插接孔31,实现表带与表体的拆解,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且快速。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将可穿戴部30插入安装部11时,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相对第一配合槽211活动至第一位置,且在插头40位于第一位置时,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相对第一配合槽211活动至第二位置。
换句话说,在表带与表体装配连接的过程中,参见图10至图14,表带带动插头40在第一方向(朝向避让槽221的逆时针方向)上朝向避让槽221旋转,此时相对第一配合槽211位于第一位置。在插头40相对第一配合槽211位于第一位置时,此时开始回拉表带,表带带动插头40在第二方向(背向避让槽221的顺时针方向)上背向避让槽221旋转,让插头40在表带回退过程中,两个插头40分别逐渐插入表带的插接孔31内。在表带回拉的过程中,表带带动插头40相对第一配合槽211活动至第二位置。在插头40活动至第二位置时,插头40与插接孔31基本处于同一轴线,插头40与插接孔31插接连接,实现表带与表体的连接。同样地,当需要拆下表带时,参见图15和图16,进行相反操作即可,炒作快速、简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插头40的一端设有活动件61,插头40通过活动件61设于第一配合槽211,将可穿戴部30插入安装部11时,插头40绕活动件61的轴向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依次转动,同时活动件61带动插头40在第一配合槽211的延伸方向上活动。将可穿戴部30从安装部11分离时,插头40绕活动件61的轴向在第一方向上转动。
具体来说,如图5和图6所示,插头4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41,活动件61可以插接在第一安装孔41上,插头40可以通过活动件61设置在第一配合槽211中。活动件61可以采用固定轴,插头40在第一配合槽211内可以绕固定轴的轴线转动。
在表带与表体装配连接的过程中,如图11至图14所示,表带带动插头40绕活动件61的轴线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依次旋转。表带在插入表耳时,首先通过表带带动插头40绕固定轴的轴线逆时针朝向避让槽221转动,直至插头40的端部可以进入表带的插接孔31内时,插头40相对第一配合槽211位于第一位置。在插头40相对第一配合槽211位于第一位置时,此时开始回拉表带,插头40受到表带插接孔31的孔壁作用力,使表带带动插头40绕固定轴的轴线顺时针转动,让插头40在表带回退过程中,两个插头40分别逐渐插入表带插接孔31的两端。在表带回拉的过程中,表带带动插头40相对第一配合槽211活动至第二位置(图13中插头40有位置C活动至位置D)。在插头40活动至第二位置时,如图14所示,插头40与插接孔31基本处于同一轴线,插头40与插接孔31插接连接,实现表带与表体的连接。同样地,当需要拆下表带时,如图15和图16所示,进行相反操作即可。表带推动插头40绕固定轴(活动件61)逆时针朝向避让槽221转动,使插头40逐渐移出插接孔31,直到插头40完全容置于避让槽221,插头40脱离插接孔31,实现表带与表体的拆解,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且快速。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51设于第一配合槽211,第一弹性件51与插头40相抵,将可穿戴部30插入安装部11时,插头40朝向第一弹性件51活动,插头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第二固定架22设有第二配合槽222,第二配合槽222位于第二固定架22的背向避让槽221的一侧。第二弹性件52设于第二配合槽222,插头40的朝向第二配合槽222的一侧与第二弹性件52相抵,插头40在第一方向上转动时,插头40挤压第二弹性件52。第二弹性件52通过固定件62设于第二配合槽222内。
也就是说,参见图1至图11,可穿戴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其中,第一弹性件51可以采用两个支撑弹簧如图6和图9所示,两个支撑弹簧设置在第一配合槽211内,并且第一弹性件51与插头40相抵。将表带插入表耳时,表带回拉过程中,插头40朝向第一弹性件51活动,并且插头40挤压第一弹性件51,实现插头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如图13所示)。当插头40挤压第一弹性件51且插头40相对支架20位于第二位置时,插头40与表带的插接孔31基本位于同一轴线,此时,插头40可以在第一弹性件51的弹力作用下,通过第一弹性件51自行驱动插头40完全插入插接孔31,实现表带与表体的连接装配。
第一固定架2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12,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固定架21通过螺钉70与第二安装孔212的配合,将第一固定架21固定在表耳(安装部11)内。第二固定架22设置在第一固定架21上,第二固定架22设置有第二配合槽222,第二配合槽222设置在第二固定架22的背向避让槽221的一侧。第二弹性件52从第二配合槽222朝向第一固定槽的一端插入第二配合槽222。第二弹性件52可以采用阻力弹簧(扭簧),第二固定架22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23,第二弹性件52通过固定件62(例如:固定轴)与第三安装孔223配合,将第二弹性件52固定在第二配合槽222中。位于第一固定架21的第一配合槽211中的插头40与第二弹性件52的端部相抵。当插头40在第一方向(逆时针朝向避让槽221的转动方向)上转动时,插头40挤压第二弹性件52。当插头40位于第一位置时,回拉表带,插头40克服第一弹性件51的弹力,直至活动至第二位置处,第二弹性件52恢复形变,第一弹性件51处于压缩状态。此时,插头40与表带的插接孔31位于同一轴线,插头40在第一弹性件51的弹力作用下,完全插入表带的插接孔31内实现表带与表体的连接。
在本申请中,参见图7至图9,两个表耳上分别设有相对布置的安装槽111,两个支架20与对应的插头40、第一弹性件51、第二弹性件52等装配后,分别通过螺钉70固定在表耳的安装槽111内。装配后的插头40只能相对表体的方向活动(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当把表带插向表耳中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表带会推动两个插头40沿着逆时针方向往表体方向旋转,克服阻力弹簧(第二弹性件52)的弹力,当旋转到第一位置时,插头40进入表带的插接孔31内。此时可以沿着相反方向(顺时针方向)往外拉动表带,插头40在受到表带的插接孔31的孔壁压力后,会带动活动件61向表耳的外表面运动,期间需要克服支撑弹簧(第一弹性件51)的弹力,直至插头40完全进入表带的插接孔31内。
同时表带在回退运动过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活动件61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活动。当表带插头40接近垂直状态(垂直状态可以理解为插头40与第二弹性件52或第二配合槽222呈垂直的位置关系),并且没有受到第二弹性件52(阻力弹簧)的压力时,如图14所示,在支撑弹簧(第一弹性件51)的作用下带插头40会被迅速弹出并插入表带的插接孔31内,此时为表带处于工作状态,即表带(可穿戴部30)与表体(本体10)连接的状态。
当需要拆解表带时,如图15和图16所示,可以用力往表体方向推动表带,推力会让表带插头40往表体方向(逆时针方向朝向避让槽221)运动。当表带的插接孔31脱离插头40时,即插头40位于避让槽221中。此时可以让表带往表体顶部或底部运动而脱离表耳和表体,实现表带与表体的拆解。
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0,本体10设置有两个安装部11,每个安装部11上分别设置有支架20,每个支架20分别设置有相对其可活动的插头40,在可穿戴部30与本体10装配时,将可穿戴部30插入安装部11,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先在第一方向上活动至插头40与可穿戴部30处于安装位置处。然后回拉可穿戴部30,并通过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在第二方向上活动,使插头40伸入可穿戴部30的安装位置内,实现可穿戴部30与本体10连接。当需要可穿戴部30和本体10需要拆解时,通过可穿戴部30带动插头40在第一方向上活动,插头40朝向避让槽221旋转,直到插头40容置在避让槽221内时,插头40与可穿戴部30脱离,实现可穿戴部30与本体10拆解。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100,拆装结构设计简单,拆装简便,易于操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7)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部;
两个支架,每个所述支架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安装部,每个所述支架上分别设有避让槽,两个所述避让槽相对设置;
可穿戴部,所述可穿戴部与所述本体可分离;
两个插头,每个所述插头分别设于一个所述支架中,且每个所述插头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支架可活动地连接;
其中,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可穿戴部带动所述插头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依次活动,所述插头的一部分伸出所述支架,所述插头与所述可穿戴部连接;
将所述可穿戴部从所述安装部分离时,所述可穿戴部带动所述插头在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避让槽旋转,以使所述插头容置于所述避让槽,所述插头与所述可穿戴部脱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相反;
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插头相对对应的所述支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在所述插头相对对应的所述支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插头伸出所述支架的长度小于所述插头相对所述支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伸出所述支架的长度;
所述可穿戴部设有插接孔,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插头在第一方向上朝向避让槽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并在所述插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插接孔的孔壁带动所述插头在第二方向上背向所述避让槽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接孔位于同一轴线,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接孔插接连接;
将所述可穿戴部从所述安装部分离时,所述插头在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避让槽旋转,所述插头容置于所述避让槽,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接孔相脱离;
每个所述支架均包括:
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设有第一配合槽,所述插头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插头在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可转动;
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架设有所述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和所述第一配合槽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避让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插头敞开,在所述可穿戴部从所述安装部分离时,所述插头朝向所述避让槽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可穿戴部带动所述插头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对应的所述支架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且在所述插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可穿戴部带动所述插头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对应的所述支架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可穿戴部带动所述插头相对所述第一配合槽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且在所述插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可穿戴部带动所述插头相对所述第一配合槽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的一端设有活动件,所述插头通过所述活动件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插头绕所述活动件的轴向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依次转动,同时所述活动件带动所述插头在所述第一配合槽的延伸方向上活动;
将所述可穿戴部从所述安装部分离时,所述插头绕所述活动件的轴向在第一方向上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插头相抵,将所述可穿戴部插入所述安装部时,所述插头朝向所述第一弹性件活动,所述插头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架设有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背向所述避让槽的一侧,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配合槽,所述插头的朝向所述第二配合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相抵,所述插头在第一方向上转动时,所述插头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通过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配合槽内。
CN202111015879.3A 2021-08-31 2021-08-31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13749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5879.3A CN113749359B (zh) 2021-08-31 2021-08-31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5879.3A CN113749359B (zh) 2021-08-31 2021-08-31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9359A CN113749359A (zh) 2021-12-07
CN113749359B true CN113749359B (zh) 2023-08-04

Family

ID=78792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5879.3A Active CN113749359B (zh) 2021-08-31 2021-08-31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935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06612U (zh) * 2015-07-20 2016-03-30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拆卸表带
EP3213654A1 (fr) * 2016-03-03 2017-09-06 D'Heure en Heure Sarl Système a goupilles retractables pour attacher un bracelet a une montre
CN109744666A (zh) * 2017-11-02 2019-05-14 斯沃奇集团研究和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手表或同等物的可拆卸的链和用于将其附接的装置
CN111202318A (zh) * 2020-02-27 2020-05-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表带
CN211186088U (zh) * 2019-12-31 2020-08-0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WO2020248770A1 (zh) * 2019-06-14 2020-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表带、可穿戴设备及卡合机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06612U (zh) * 2015-07-20 2016-03-30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拆卸表带
EP3213654A1 (fr) * 2016-03-03 2017-09-06 D'Heure en Heure Sarl Système a goupilles retractables pour attacher un bracelet a une montre
CN109744666A (zh) * 2017-11-02 2019-05-14 斯沃奇集团研究和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手表或同等物的可拆卸的链和用于将其附接的装置
WO2020248770A1 (zh) * 2019-06-14 2020-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表带、可穿戴设备及卡合机构
CN211186088U (zh) * 2019-12-31 2020-08-0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CN111202318A (zh) * 2020-02-27 2020-05-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表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9359A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3306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可拆式腕带结构
KR0178893B1 (ko) 노트북 컴퓨터의 액정 화면부 결합 힌지장치
US11503884B2 (en) Mount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casing, and wearable device
JP6554178B2 (ja) モジュール化された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及び着脱モジュール
US20190350320A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ain Body of Wearable Device
CN109924618B (zh) 按底快拆伸缩针自锁表带及其手表
KR101132375B1 (ko) 동축케이블 커넥터의 체결구조
CN108661991B (zh) 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带体拆卸装置
CN113749359B (zh) 可穿戴设备
CN108253250B (zh) 推出限位机构及显示屏模组
CN113448383A (zh) 一体式计算机
CN207544503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连接装置
CN201718123U (zh) 壳体
US2007019706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detachable base support
JP2015018742A (ja) 同軸プラグ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同軸コネクタ
CN101725808A (zh) 支撑装置
JP2016102542A (ja) 電子機器
CN215225203U (zh) 穿戴设备
JP6653427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端子カバーユニット
CN217010975U (zh) 一种镜头安装壳及云台
EP4091495A1 (en)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wearable device
US20090020664A1 (en) Suppor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3448384A (zh) 电子装置
CN106909199B (zh) 终端设备
CN220987861U (zh) 快拆结构及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