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5010A - 轮胎两半模具 - Google Patents

轮胎两半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5010A
CN113415010A CN202110971663.8A CN202110971663A CN113415010A CN 113415010 A CN113415010 A CN 113415010A CN 202110971663 A CN202110971663 A CN 202110971663A CN 113415010 A CN113415010 A CN 113415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boss
steel ring
tray
lower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16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锡良
郑薪薪
张�浩
都路路
孙日文
刘卫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mile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mile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mile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mile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716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50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5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50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44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or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facilitate, the removal of articles, e.g. of undercut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601Vulcanising tyres; Vulcanising presses for tyres
    • B29D30/0606Vulcanising moulds not integral with vulcanising presses
    • B29D2030/06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mou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两半模具。轮胎两半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轮胎容置在上模体和下模体合模形成的型腔内;下钢圈,下钢圈水平设置在下模体上并与轮胎抵接;转动结构,下钢圈套嵌在转动结构的外周并能够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轮胎两半模具硫化的具有旋向花纹轮胎的硫化精度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轮胎两半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胎两半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轮胎两半模具可以满足普通花纹的轮胎硫化的质量要求,但是对于工程机械轮胎、农业轮胎等有旋向花纹的轮胎,由于对应轮胎花纹的花筋是倾斜的,在下钢圈从下模体内托出轮胎时,下模体上的斜向凸出花筋对应轮胎上的凹陷花纹,就会对轮胎产生一个旋转的力,使轮胎带动着下钢圈旋转。下钢圈与胶囊、下夹环用螺钉连接后通过下夹环上的梯形螺纹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连接固定。若该力的旋转方向与梯形螺纹的旋向相同,就会使下夹环与中心机构连接的梯形螺纹过渡紧固,导致更换胶囊时拆卸困难,甚至长期使用损坏硫化机的中心机构,降低硫化机的精度;若该力的旋转方向与梯形螺纹的旋向相反,就会使下夹环与中心机构连接的梯形螺纹松动,导致胶囊内蒸汽泄漏,硫化的轮胎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报废,甚至下钢圈、胶囊、下夹环的联结体与中心机构脱落,造成安全事故。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轮胎两半模具硫化的具有旋向花纹轮胎的硫化精度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两半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轮胎两半模具硫化的具有旋向花纹轮胎的硫化精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两半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轮胎容置在上模体和下模体合模形成的型腔内;下钢圈,下钢圈水平设置在下模体上并与轮胎抵接;转动结构,下钢圈套嵌在转动结构的外周并能够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
进一步地,转动结构与硫化机中心机构连接,轮胎在硫化机中心机构的带动下沿远离下模体的方向移动以使轮胎脱离下模体。
进一步地,转动结构具有沿转动结构的外周侧面延伸设置的转动凹槽,下钢圈的内侧具有凸台,凸台沿朝向下钢圈的圆心的方向延伸,凸台伸入转动凹槽并能够在转动凹槽内移动,以使下钢圈能够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
进一步地,凸台为多个,多个凸台沿下钢圈的内侧间隔设置,且均沿朝向下钢圈的圆心的方向延伸,多个凸台分别伸入转动凹槽并能够在转动凹槽内移动,以使下钢圈能够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
进一步地,转动结构包括:托盘;下付钢圈,下付钢圈和托盘均与下钢圈平行,且下付钢圈和托盘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下付钢圈朝向托盘一侧具有沿下付钢圈的外周缘延伸的第一环形缺口部,托盘朝向下付钢圈一侧具有沿托盘的外周缘延伸的第二环形缺口部,下付钢圈和托盘连接后,第一环形缺口部和第二环形缺口部围成转动凹槽。
进一步地,托盘相对于下付钢圈靠近下模体。
进一步地,轮胎两半模具还包括紧固件,托盘通过紧固件与下付钢圈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下钢圈与下付钢圈之间的连接面为斜面,斜面在水平方向上朝向远离转动凹槽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凸台具有第一抵接位置和第二抵接位置,第一环形缺口部具有第一抵接面,第二环形缺口部具有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凸台的延伸方向的上下两侧,当凸台位于第一抵接位置时,凸台与第一抵接面抵接,凸台与第二抵接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当凸台位于第二抵接位置时,凸台与第二抵接面抵接,凸台与第一抵接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进一步地,轮胎两半模具还包括耐磨层,耐磨层至少设置在第二抵接面上。
进一步地,凸台位于转动凹槽内的长度小于转动凹槽的深度,以使凸台在水平方向上与转动凹槽之间形成第三间隙。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轮胎两半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下钢圈和转动结构,轮胎容置在上模体和下模体合模形成的型腔内,下钢圈水平设置在下模体上并与轮胎抵接,下钢圈套嵌在转动结构的外周并能够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这样当具有旋向花纹的轮胎从下模体脱离时,下模体的花筋会推动轮胎沿周向转动,进而带动下钢圈沿周向转动,由于转动结构的存在,下钢圈此时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而不会带动转动结构转动,因此不会对与转动结构连接的硫化机的部件施加作用力,避免对硫化机的部件造成损伤,保证硫化机的正常运行,进而保证轮胎的硫化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轮胎两半模具硫化的具有旋向花纹轮胎的硫化精度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轮胎两半模具的凸台位于第一抵接位置时的半截面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轮胎两半模具的凸台位于第二抵接位置时的半截面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轮胎不随轮胎两半模具的花筋周向转动时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轮胎跟随轮胎两半模具的花筋周向转动时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上模体;20、下模体;30、下钢圈;31、凸台;40、型腔;50、转动凹槽;60、托盘;61、第二环形缺口部;611、第二抵接面;70、下付钢圈;71、第一环形缺口部;711、第一抵接面;80、紧固件;90、第一间隙;100、第二间隙;110、耐磨层;120、第三间隙;130、硫化机中心机构;140、下夹环;150、轮胎;151、花纹沟;160、花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轮胎两半模具硫化的具有旋向花纹轮胎的硫化精度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两半模具。
如图1和图3所示,轮胎两半模具包括上模体10、下模体20、下钢圈30和转动结构。轮胎150容置在上模体10和下模体20合模形成的型腔40内。下钢圈30水平设置在下模体20上并与轮胎150抵接。下钢圈30套嵌在转动结构的外周并能够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具体的,转动结构为圆环形结构。
通过轮胎两半模具包括上模体10、下模体20、下钢圈30和转动结构,轮胎150容置在上模体10和下模体20合模形成的型腔40内,下钢圈30水平设置在下模体20上并与轮胎150抵接,下钢圈30套嵌在转动结构的外周并能够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这样当具有旋向花纹的轮胎150从下模体20脱离时,下模体20的花筋160会推动轮胎150沿周向转动,进而带动下钢圈30沿周向转动,由于转动结构的存在,下钢圈30此时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而不会带动转动结构转动,因此不会对与转动结构连接的硫化机的部件施加作用力,避免对硫化机的部件造成损伤,保证硫化机的正常运行,进而保证轮胎150的硫化精度,而且避免了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结构与硫化机中心机构130连接,轮胎150在硫化机中心机构130的带动下沿远离下模体20的方向移动以使轮胎150脱离下模体20。这样当具有旋向花纹的轮胎150从下模体20脱离时,下模体20的花筋160会推动轮胎150沿周向转动,进而带动下钢圈30沿周向转动,由于转动结构的存在,下钢圈30此时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而不会带动转动结构转动,因此不会对硫化机中心机构130施加作用力,避免对硫化机中心机构130造成损伤,保证硫化机的正常运行,进而保证轮胎150的硫化精度,而且避免了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轮胎两半模具水平放置。也就是说,上模体10和下模体20上下叠置且水平放置。位于型腔40内的轮胎150也为水平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轮胎两半模具需要设置在硫化机内并与硫化机一起对轮胎150进行硫化。具体的,硫化机具有硫化机中心机构130,当轮胎150硫化完成后,先将上模体10与下模体20分离,然后通过硫化机中心机构130带动轮胎150与下模体20脱离。
此外,由于下钢圈30与下模体20没有对应关系,下钢圈30在周向转动后不需要回复到初始位置,本实施例中的轮胎两半模具能够继续硫化轮胎150,下钢圈30能够继续带动轮胎150脱离下模体20,依次循环往复,完成每一条轮胎150的硫化。通过上述设置,无需对下钢圈30进行复位操作,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轮胎150的硫化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转动结构具有沿转动结构的外周侧面延伸设置的转动凹槽50。下钢圈30的内侧具有凸台31。凸台31沿朝向下钢圈30的圆心的方向延伸。凸台31分别伸入转动凹槽50并能够在转动凹槽50内移动,以使下钢圈30能够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31为多个,多个凸台31沿下钢圈30的内侧间隔设置,且均沿朝向下钢圈30的圆心的方向延伸。多个凸台31分别伸入转动凹槽50并能够在转动凹槽50内移动,以使下钢圈30能够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具体的,凸台31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凸台31等间隔地设置,这样能够保证下钢圈30与转动结构之间嵌套的稳定性,使得下钢圈30能够平稳地在转动凹槽50内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当然,凸台31也可以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凸台为环形结构。也就是说,凸台沿下钢圈的内侧一直延伸并闭合为环形。在径向上,凸台沿朝向下钢圈的圆心的方向延伸,凸台伸入转动凹槽并能够在转动凹槽内移动,以使下钢圈能够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这样使得凸台与转动凹槽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下钢圈能够平稳地在转动凹槽内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
如图1至图4所示,转动结构包括托盘60和下付钢圈70。下付钢圈70和托盘60均与下钢圈30平行,且下付钢圈70和托盘60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下付钢圈70朝向托盘60一侧具有沿下付钢圈70的外周缘延伸的第一环形缺口部71,托盘60朝向下付钢圈70一侧具有沿托盘60的外周缘延伸的第二环形缺口部61,下付钢圈70和托盘60连接后,第一环形缺口部71和第二环形缺口部61围成转动凹槽50。将下付钢圈70和托盘60设置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方便转动结构的安装和拆卸,便于维修和更换。
具体的,托盘60相对于下付钢圈70靠近下模体20。也就是说,托盘60与凸台31在水平方向上的下半段以及下钢圈30位于凸台31以下的部分抵接。这样托盘60也起到承托下钢圈30的作用。相应的,下付钢圈70与凸台31在水平方向上的上半段以及下钢圈30位于凸台31以上的部分抵接。
如图1和图3所示,轮胎两半模具还包括紧固件80。托盘60通过紧固件80与下付钢圈70可拆卸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轮胎两半模具还包括下夹环140。下夹环140也通过紧固件80与下付钢圈70可拆卸地连接。且下夹环140与硫化机中心机构130通过梯形螺纹连接。这样硫化机中心机构130通过下夹环140与转动结构连接,当硫化机中心机构130沿远离下模体20的方向也就是向上移动时,通过下夹环140带动转动结构进而带动下钢圈30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轮胎150脱离下模体20。
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80为紧固螺钉。具体的,以托盘60和下付钢圈70为例,托盘60具有安装沉孔和与安装沉孔顺次连接的螺纹孔段,下付钢圈70具有与紧固螺钉相适配的螺纹孔,紧固螺钉穿过安装沉孔拧入螺纹孔段然后拧入下付钢圈70的螺纹孔,从而实现托盘60和下付钢圈70紧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下钢圈30与下付钢圈70之间的连接面为斜面。斜面在水平方向上朝向远离转动凹槽50的方向倾斜。也就是说,斜面与水平方向呈锐角设置。这样能够使得下付钢圈70与托盘60连接后能够对下钢圈30具有更好的限位作用,防止在下钢圈30转动的过程中,凸台31与转动凹槽50脱离。相应的,下钢圈30与托盘60之间的连接面竖直设置。这样方便托盘60与下付钢圈70的安装和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31具有第一抵接位置和第二抵接位置,第一环形缺口部71具有第一抵接面711,第二环形缺口部61具有第二抵接面611,第一抵接面711和第二抵接面611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凸台31的延伸方向的上下两侧。
具体的,当凸台31位于第一抵接位置时,凸台31与第一抵接面711抵接,凸台31与第二抵接面61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90。当凸台31位于第二抵接位置时,凸台31与第二抵接面611抵接,凸台31与第一抵接面71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00。也就是说,凸台31的横截面积小于转动凹槽50的槽口面积。当轮胎150未脱离下模体20时,凸台31与第一抵接面711抵接,此时下钢圈30与下付钢圈70抵接。当硫化机中心机构130带动轮胎150向上移动时,凸台31变为与第二抵接面611抵接,此时下钢圈30与下付钢圈70之间存在间隙。这样能够使得下钢圈30在转动时,凸台31只与第二抵接面611接触,减小了凸台31的接触面积,使得下钢圈30更顺畅地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间隙90的宽度等于第二间隙100的宽度。
如图2和图4所示,凸台31位于转动凹槽50内的长度小于转动凹槽50的深度,以使凸台31在水平方向上与转动凹槽50之间形成第三间隙120。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凸台31尽可能地减小与转动凹槽50的接触面积,使得凸台31只与第二抵接面611接触,进而使得下钢圈30更顺畅地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
如图2和图4所示,轮胎两半模具还包括耐磨层110。耐磨层110设置在转动凹槽50的内侧表面上。具体的,由于凸台31在转动时只与第二抵接面611接触,因此耐磨层110至少设置在第二抵接面611上。通过设置耐磨层110,能够减小转动凹槽50在下钢圈30转动过程中的磨损,增大转动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耐磨层设置在凸台上,具体的,耐磨层可以设置在凸台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接触的部位的表面上。
如图5所示,下模体20的花筋160具有倾斜角,花筋160的周向距离为X。如果轮胎150不随花筋160周向转动,花筋160就会与轮胎150的花纹沟151错开一段周向距离Y。
如图6所示,由于花筋160嵌入花纹沟151中,当硫化机中心机构130带动轮胎150向上脱离下模体20时,倾斜的花筋160就会像齿轮一样推着轮胎150沿周向转动,花筋160推动轮胎150转动的力就会传给下钢圈30,最终推动下钢圈30转动。下钢圈30承托着轮胎150直至将轮胎150从下模体20中托出,轮胎150转动的最大周向距离Y与花筋160的周向距离X相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轮胎两半模具包括上模体10、下模体20、下钢圈30和转动结构,轮胎150容置在上模体10和下模体20合模形成的型腔40内,下钢圈30水平设置在下模体20上并与轮胎150抵接,下钢圈30套嵌在转动结构的外周并能够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这样当具有旋向花纹的轮胎150从下模体20脱离时,下模体20的花筋160会推动轮胎150沿周向转动,进而带动下钢圈30沿周向转动,由于转动结构的存在,下钢圈30此时沿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而不会带动转动结构转动,因此不会对与转动结构连接的硫化机的部件施加作用力,避免对硫化机的部件造成损伤,保证硫化机的正常运行,进而保证轮胎150的硫化精度,而且避免了安全隐患。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轮胎两半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体(10);
下模体(20),轮胎(150)容置在所述上模体(10)和所述下模体(20)合模形成的型腔(40)内;
下钢圈(30),所述下钢圈(30)水平设置在所述下模体(20)上并与所述轮胎(150)抵接;
转动结构,所述下钢圈(30)套嵌在所述转动结构的外周并能够沿所述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两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与硫化机中心机构(130)连接,所述轮胎(150)在所述硫化机中心机构(130)的带动下沿远离所述下模体(20)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轮胎(150)脱离所述下模体(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两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具有沿所述转动结构的外周侧面延伸设置的转动凹槽(50),所述下钢圈(30)的内侧具有凸台(31),所述凸台(31)沿朝向所述下钢圈(30)的圆心的方向延伸,所述凸台(31)伸入转动凹槽(50)并能够在所述转动凹槽(50)内移动,以使所述下钢圈(30)能够沿所述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两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1)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台(31)沿所述下钢圈(30)的内侧间隔设置,且均沿朝向所述下钢圈(30)的圆心的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凸台(31)分别伸入所述转动凹槽(50)并能够在所述转动凹槽(50)内移动,以使所述下钢圈(30)能够沿所述转动结构的周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两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
托盘(60);
下付钢圈(70),所述下付钢圈(70)和所述托盘(60)均与所述下钢圈(30)平行,且所述下付钢圈(70)和所述托盘(60)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下付钢圈(70)朝向所述托盘(60)一侧具有沿所述下付钢圈(70)的外周缘延伸的第一环形缺口部(71),所述托盘(60)朝向所述下付钢圈(70)一侧具有沿所述托盘(60)的外周缘延伸的第二环形缺口部(61),所述下付钢圈(70)和所述托盘(60)连接后,所述第一环形缺口部(71)和所述第二环形缺口部(61)围成所述转动凹槽(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两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60)相对于所述下付钢圈(70)靠近所述下模体(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两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两半模具还包括紧固件(80),所述托盘(60)通过所述紧固件(80)与所述下付钢圈(70)可拆卸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两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钢圈(30)与所述下付钢圈(70)之间的连接面为斜面,所述斜面在水平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转动凹槽(50)的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两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1)具有第一抵接位置和第二抵接位置,所述第一环形缺口部(71)具有第一抵接面(711),所述第二环形缺口部(61)具有第二抵接面(611),所述第一抵接面(711)和所述第二抵接面(611)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凸台(31)的延伸方向的上下两侧,
当所述凸台(31)位于所述第一抵接位置时,所述凸台(31)与所述第一抵接面(711)抵接,所述凸台(31)与所述第二抵接面(61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90);
当所述凸台(31)位于所述第二抵接位置时,所述凸台(31)与所述第二抵接面(611)抵接,所述凸台(31)与所述第一抵接面(71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两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两半模具还包括耐磨层(110),所述耐磨层(110)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二抵接面(61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两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1)位于所述转动凹槽(50)内的长度小于所述转动凹槽(50)的深度,以使所述凸台(31)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转动凹槽(50)之间形成第三间隙(120)。
CN202110971663.8A 2021-08-24 2021-08-24 轮胎两半模具 Pending CN1134150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1663.8A CN113415010A (zh) 2021-08-24 2021-08-24 轮胎两半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1663.8A CN113415010A (zh) 2021-08-24 2021-08-24 轮胎两半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5010A true CN113415010A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19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1663.8A Pending CN113415010A (zh) 2021-08-24 2021-08-24 轮胎两半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501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57011A (en) * 1959-08-13 1962-10-09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 Three-piece shoulder parting universal tire mold
CN101444949A (zh) * 2009-01-06 2009-06-03 宁海县大鹏模具塑料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动定模双向螺旋脱模机构
CN102672914A (zh) * 2012-05-21 2012-09-19 常州工学院 双联斜齿轮注塑成型脱模机构
CN110815886A (zh) * 2019-11-13 2020-02-21 河北万达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两半式轮胎模具
CN111791404A (zh) * 2019-04-03 2020-10-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硫化方法以及轮胎硫化装置
CN212241762U (zh) * 2020-11-16 2020-12-29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模具及轮胎硫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57011A (en) * 1959-08-13 1962-10-09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 Three-piece shoulder parting universal tire mold
CN101444949A (zh) * 2009-01-06 2009-06-03 宁海县大鹏模具塑料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动定模双向螺旋脱模机构
CN102672914A (zh) * 2012-05-21 2012-09-19 常州工学院 双联斜齿轮注塑成型脱模机构
CN111791404A (zh) * 2019-04-03 2020-10-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硫化方法以及轮胎硫化装置
CN110815886A (zh) * 2019-11-13 2020-02-21 河北万达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两半式轮胎模具
CN212241762U (zh) * 2020-11-16 2020-12-29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模具及轮胎硫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61348B1 (en) Apparatus for casting a non- pneumatic tire
US3918861A (en) Vulcanizing press with rotary locking mechanism
CN104136204A (zh) 具有浮动模具对准机构的用于铸造非充气轮胎的装置
JP4734907B2 (ja) タイヤ成形用金型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WO1990014205A1 (en) Collapsible core for molding closure cap with segmented threads
KR101187272B1 (ko) 나사산이 면 맞춤으로 이루어지는 나사코어 및, 이 나사코어의 회전을 위한 스플라인 구동장치를 지닌 사출성형금형.
EP0018210B1 (en) Moulding apparatus for record discs
US7118702B2 (en) Tire mold
CN113415010A (zh) 轮胎两半模具
US9579835B2 (en) Locating ring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parts
CN205929170U (zh) 一种硫化机
US20080152742A1 (en) Three piece tire mold
CN116330724A (zh) 一种密封结构快速更换装置和使用方法
JP6809443B2 (ja) タイヤ加硫用コンテナの構造
CN206201510U (zh) 一种两半活络模
CN206030595U (zh) 一种两半活络模
CN100445064C (zh) 轮胎成形用模具以及利用了它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N205238461U (zh) 一种母模斜销的模具
JPH09225945A (ja) タイヤモールド
KR200268163Y1 (ko) 타이어용 가류금형
CN113459352A (zh) 一种自动脱落的内螺纹产品模具
CN106113540A (zh) 一种两半活络模
CN216506211U (zh) 轮胎模具
KR100498131B1 (ko) 타이어 블래더 제조용 몰드
CN211994308U (zh) 轮胎活络模具限位机构及轮胎活络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