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1420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1420A
CN113411420A CN202011045758.9A CN202011045758A CN113411420A CN 113411420 A CN113411420 A CN 113411420A CN 202011045758 A CN202011045758 A CN 202011045758A CN 113411420 A CN113411420 A CN 113411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flexible screen
mobile terminal
housing
synchroniz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57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1420B (zh
Inventor
黄波
熊宇
于卫东
盛建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908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0003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9218 priority patent/WO202118509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1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1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1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1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本申请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组件和柔性屏组件;壳体组件中的移动壳体可相对于固定壳体滑动,以使移动终端呈展开状态或合拢状态,所述移动壳体上设置有卷绕端,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设置于固定壳体的一侧,第二端绕过卷绕端并相对所述固定壳体的另一侧移动,使得柔性屏组件会随移动壳体的滑动而展开或收卷。本申请能够可靠的改变屏幕显示区域的大小。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3月1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185618.5、申请名称为“一种屏幕侧滑的终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屏幕显示效果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手机的体积制约了屏幕尺寸的扩大,因此,利用柔性屏可弯曲折叠的特性,扩大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面积,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目前,为了在较小的移动终端上实现较大的屏幕面积,现有的一种方案是折叠屏结构,即将移动终端的主体结构分为通过转轴相互铰接的两部分,且柔性屏体同时覆盖于这两个主体的表面。当两个主体绕转轴旋转并折叠在一起时,移动终端为折叠状态,此时移动终端的体积较小,便于携带;而当两个主体绕转轴旋转至相互齐平的位置时,移动终端呈展开状态,移动终端的柔性屏体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现有的折叠屏结构的移动终端,屏幕可以分为向内折叠或者向外折叠等不同的折叠方式。
然而,具有折叠屏结构的移动终端,柔性屏体在多次折叠后,在弯折区域容易因屏体结构疲劳而发生变白、破损等现象,影响到移动终端的正常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能够可靠的实现屏幕显示区域大小的改变。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组件和柔性屏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固定壳体和移动壳体,移动壳体可相对于固定壳体滑动,移动壳体上设置有卷绕端,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设置于固定壳体的一侧,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绕过卷绕端并可相对固定壳体的另一侧移动;移动壳体相对固定壳体滑动展开时,柔性屏组件呈展开状态;移动壳体相对固定壳体滑动合拢时,柔性屏组件呈收卷状态。
这样柔性屏组件通过卷绕的方式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壳体组件上,因而可以随壳体组件的变形而同步改变显示区域的大小,且柔性屏组件卷绕的方式实现展开或收卷,相比较通过折叠方式实现柔性屏的展开或收起的结构,柔性屏组件不会出现过度弯曲的情况,即使多次收卷和打开也不易发生断裂或损坏,工作可靠性较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显示侧和背侧,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位于壳体组件的显示侧,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位于壳体组件的背侧。这样,通过柔性屏组件的两端的位置改变而实现柔性屏组件的卷绕及展开时,即可相应改变柔性屏组件的显示面积,使壳体组件的显示侧的显示区域大小发生变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由壳体组件的显示侧绕过卷绕端,并连接至壳体组件的背侧;移动壳体朝向远离固定壳体的一侧移动时,卷绕端带动柔性屏组件移动,以展开柔性屏组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壳体包括移动中框和移动外框,移动中框和移动外框相互连接,并夹持在柔性屏组件的相对两侧;固定壳体包括固定中框,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设置于固定中框,移动中框和固定中框相对滑动,以使移动终端呈展开状态或合拢状态。这样通过将移动壳体设置成分体结构,能够减少移动壳体的结构复杂度和加工难度,从而减少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壳体和固定壳体之间通过滑槽结构相对滑动;滑槽结构包括滑槽和滑动部,滑槽和滑动部中的一者设置在移动中框的侧壁上,另一者设置在固定中框的侧壁上;滑槽和滑动部相对设置,滑动部伸入滑槽内,并用于沿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带动移动中框相对于固定中框滑动。这样可以利用滑槽和滑动部之间的相对移动而实现移动壳体和固定壳体的相对滑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滑槽结构还包括伸缩臂组件,伸缩臂组件一端连接于移动中框,另一端连接于固定中框,伸缩臂组件两端之间具有可变的长度。这样通过在移动终端中设置多个不同的滑槽结构,增强了滑槽结构的支撑强度,保证了移动中框完全拉开时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伸缩臂组件包括内外嵌套设置的多个连接臂,内外相邻两个连接臂之间可相对滑动,以改变伸缩臂组件的两端之间的长度。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臂可以增加相邻连接臂之间的咬合长度,即在移动壳体伸出至展开状态下,相邻的连接臂之间具有较长的重叠区域,从而让伸缩臂组件在伸长状态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伸缩臂组件中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多个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安装于第一连接臂,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臂的端部抵接,且第一弹性件的弹力方向指向伸缩臂组件伸长的方向。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可以让伸缩臂组件伸出,这样移动壳体和固定壳体可以在弹力作用下展开,以实现移动终端的自动展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柔性屏组件包括柔性屏和支撑于柔性屏的背面的屏幕支撑组件,屏幕支撑组件包括柔性板和设置在柔性板上的多个支撑件,多个支撑件沿柔性屏组件的卷绕方向间隔设置。这样支撑件可以在屏幕支撑组件中充当骨架,以向屏幕支撑组件提供足够的支撑刚度,同时,通过带动支撑件,即可让柔性屏同步移动,便于实现柔性屏组件和移动壳体的同步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支撑件为杆状件,且支撑件的端部伸出至柔性板的侧方边缘之外。这样支撑件的端部便于和其它结构连接,从而被其它结构带动,进而带动整个柔性屏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屏幕支撑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端头,连接端头和支撑件对应设置;连接端头的朝向支撑件的一侧具有插槽,支撑件的端部插设在插槽中。相邻支撑件端部的连接端头能够相互链接以及与壳体上的导向结构配合,以起到限定屏幕支撑组件的作用,使得屏幕支撑组件可以沿移动轨迹滑动,从而带动柔性屏展开及收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端头的背离支撑件的一侧具有连接柱,连接柱上套设有滚轮。这样通过滚轮的滚动,能够降低屏幕支撑组件在滑动时的摩擦力,让柔性屏组件能够顺畅的滑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柔性屏的中性层位于支撑件端部的轴线连线的外侧;支撑件端部的轴线连线位于滚轮的滚动轴线的外侧。这样能够避免柔性屏在弯曲时产生不可逆的折痕或变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多个连接端头首尾依次连接,以形成设置在柔性板侧方边缘的链条件。这样连接端头整体形成可以产生弯曲形变的链状结构,以随柔性屏自身的变形而相应产生弯曲或弯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柔性屏的外侧可以设置密封结构对两者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其中,密封结构包括毛刷和磁性件中的至少一者,毛刷和磁性件均固定在移动外框上。毛刷的刷毛与柔性屏的外表面接触,从而在柔性屏滑动的过程中毛刷可以始终与柔性屏抵接而防止灰尘进入壳体组件内部;支撑件会与磁性件之间存在吸附力,在该吸附力作用下,柔性屏会与磁性件贴合,从而密封缝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壳体具有容纳柔性屏组件的容置腔,容置腔的一端位于移动壳体的端部,另一侧延伸至移动壳体的背侧。这样在移动终端处于合拢状态时,柔性屏组件的卷绕侧被收容于容置腔内,而移动终端展开时,柔性屏组件的卷绕侧从容置腔中滑出并绕过卷绕端在显示侧展开,能够避免位于非显示侧的柔性屏组件被损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容置腔的内壁上具有导向槽,支撑件的端部位于导向槽内。柔性屏组件可以通过导向槽而沿着预设的轨迹实现卷绕收起或者是展开,柔性屏组件的移动较为可靠,不易发生窜位等现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还包括拉紧组件,拉紧组件用于向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施展拉力,且拉力方向朝向柔性屏组件的收卷方向。这样可以使柔性屏组件在移动壳体滑移时可以同步卷绕运动,柔性屏组件的卷绕运动的行程与移动壳体的滑移行程同步,且保证柔性屏组件在拉伸和合拢时,时刻能够保持平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拉紧组件包括柔性牵引件,柔性牵引件第一端连接至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第二端和固定壳体相对固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拉紧组件还包括卷绕件,卷绕件设置在移动壳体上,卷绕件和柔性牵引件第一端之间的连线与移动壳体的滑动方向平行,柔性牵引件的第二端绕过卷绕件后,与固定壳体相对固定。卷绕件能够改变柔性牵引件的牵引方向,以便于使柔性牵引件的牵引力方向与柔性屏组件的移动方向相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柔性牵引件为弹性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拉紧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移动壳体上的预紧螺柱;弹性牵引件的第二端绕过卷绕件后缠绕于预紧螺柱上,预紧螺柱可相对移动壳体旋转并带动弹性牵引件在预紧螺柱上卷绕,以改变弹性牵引件的第一端至预紧螺柱的距离。这样可以让拉紧组件为柔性牵引件提供预紧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柔性牵引件为拉力带,拉力带和屏幕支撑组件平行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拉紧组件包括同步轮单元;同步轮单元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传动件,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均设置在滑动壳体上,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一同步轮设置于卷绕端,并可带动柔性屏组件卷动;第二同步轮和第一同步轮间隔设置,滑动壳体相对固定壳体滑动时,第二同步轮可在固定壳体的带动下转动;传动件连接在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以使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同步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同步轮为齿轮,屏幕支撑组件上设置有沿卷动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啮合部,第一啮合部和第一同步轮的轮齿相互啮合,以使屏幕支撑组件和第一同步轮同步移动。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同步轮为齿轮,固定壳体上设置有沿卷动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啮合部,第二啮合部和第二同步轮的轮齿相互啮合,以使第二同步轮在第二啮合部的带动下转动。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均为齿轮,屏幕支撑组件上设置有沿卷动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啮合部,第一啮合部和第一同步轮的轮齿相互啮合,以使屏幕支撑组件和第一同步轮同步移动;固定壳体上设置有沿卷动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啮合部,第二啮合部和第二同步轮的轮齿相互啮合,以使第二同步轮在第二啮合部的带动下转动。
作为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拉紧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段相互铰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可滑动的连接在柔性屏组件上,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可滑动的连接在固定壳体上。这样可以利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对转动拉动柔性屏组件卷绕过弯收容于容置腔内,并在这一过程中保持柔性屏组件的绷紧状态。
作为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支撑件上设置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在第一滑槽内滑动;固定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一滑槽平行设置的第二滑槽,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在第二滑槽内滑动。
作为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拉紧组件包括第三同步轮和第二弹性件,第三同步轮设置于卷绕端,并用于带动柔性屏组件卷动,第二弹性件连接在移动壳体和第三同步轮之间,第二弹性件的弹力用于带动第三同步轮转动,以拉伸柔性屏组件。这样可以使得移动壳体在滑动过程中,扭簧可以对第三同步轮施加一个与其转动方向相反的扭力,从而保证保持柔性屏组件的绷紧状态。
作为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拉紧组件还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连接至第三同步轮,用于驱动第三同步轮转动。这样在保证柔性屏组件的绷紧的同时,可以保证柔性屏组件的卷绕行程与移动壳体的滑移行程一致。
作为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还包括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中的背离卷绕端的一侧。这样能够减小电路板组件对于移动终端的壳体组件滑动变形的影响,同时避免因壳体组件变形而影响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正常电连接。
本申请中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组件和柔性屏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固定壳体和移动壳体,移动壳体可相对于固定壳体滑动,移动壳体上设置有卷绕端,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设置于固定壳体的一侧,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绕过卷绕端并连接于固定壳体的另一侧;移动壳体相对固定壳体滑动展开时,柔性屏组件呈展开状态;移动壳体相对固定壳体滑动合拢时,柔性屏组件呈收卷状态。这样柔性屏组件通过卷绕的方式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壳体组件上,因而可以随壳体组件的变形而同步改变显示区域的大小,且柔性屏组件卷绕的方式实现展开或收卷,相比较通过折叠方式实现柔性屏的展开或收起的结构,柔性屏组件不会出现过度弯曲的情况,即使多次收卷和打开也不易发生断裂或损坏,工作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的折叠屏移动终端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b是现有的折叠屏移动终端的合拢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合拢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合拢状态的背面示意图;
图2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合拢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展开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展开状态的背面示意图;
图3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展开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外形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固定壳体和移动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伸缩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处于滑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导向槽位置的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导向槽位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屏幕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中间连接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中间连接端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连接端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固定端连接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固定端连接端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固定端连接端头与固定中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移动端连接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移动端连接端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组件在卷绕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卷绕端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20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一种拉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张紧拉绳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2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二种拉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拉力带的运动方式示意图;
图2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支撑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三种拉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同步轮组件的运动方式示意图;
图2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四种拉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四种拉紧组件的侧视图;
图23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四种拉紧组件完全滑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3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四种拉紧组件半滑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3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四种拉紧组件收拢状态的示意图;
图2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五种拉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五种拉紧组件的爆炸图;
图24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五种拉紧组件的剖视图;
图24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五种拉紧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4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五种拉紧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的爆炸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元器件的布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组件;1a-显示侧;1b-背侧;11-固定壳体;111-固定中框;1111-第二啮合部;1112-第五滑槽;12-移动壳体;121-移动中框;122-移动外框;1221-毛刷;1222-磁性件;123-容置腔;124-导向槽;13-卷绕端;14-滑槽结构;15-伸缩臂组件;151-第一连接臂;1511-第二滑槽;1512-第一弹性件;1513-挡块;1514-定位杆;152-第二连接臂;1521-滑动螺钉;1522-容置孔;153-第三连接臂;1531-第三滑槽;2-柔性屏组件;21-柔性屏;22-屏幕支撑组件;221-柔性板;222-支撑件;2221-第四滑槽;223-第一啮合部;23-连接端头;23a-中间连接端头;23b-固定端连接端头;23c-移动端连接端头;231-第一连接部;232-第二连接部;233-插槽;234-连接柱;235-第三连接部;236-第四连接部;24-滚轮;25-限位簧片;31a-张紧拉绳;31b-拉带;32-过弯圆柱;33-预紧螺柱;34-防松螺钉;35a-第一同步轮;35b-第二同步轮;35c-第三同步轮;36-传动件;37a-第一连杆;37b-第二连杆;38-第二弹性件;39-电机;41a-第一主板;41b-第二主板;41c-第三主板;42a-第一电池;42b-第二电池;43-摄像头;44-扬声器;45-数据接口;100-主体;200-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柔性屏的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利用柔性屏可弯曲折叠的特性,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实现屏幕的弯曲和折叠,从而在让移动终端具有较为紧凑的体积的同时,使柔性屏幕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
目前,为了在较小的移动终端上实现较大的屏幕面积,可以将移动终端上设置柔性屏体,并让移动终端为折叠屏结构。图1a和图1b中是现有的一种折叠屏结构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现有的折叠屏结构的移动终端中,将移动终端的主体100结构分为通过转轴相互铰接的两部分,且柔性屏体同时覆盖于这两个主体100的表面。当两个主体100绕转轴旋转并折叠在一起时,移动终端为折叠状态,此时移动终端的体积较小,便于携带;而当两个主体100绕转轴旋转至相互齐平的位置时,移动终端呈展开状态,移动终端的柔性屏体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
现有的折叠屏结构,屏幕200可以为向内折叠或向外折叠方式。例如图1b中示出的向内折叠的结构为例,其柔性屏体设置在两个主体100的内侧。当两个主体100绕转轴折叠时,两个主体100可以将柔性屏体夹设在中间,而柔性屏体自身的靠近转轴的部位会发生弯折,使柔性屏体的对应于两个主体100的部位折叠并相互贴合在一起。而当两个主体100绕转轴展开时,柔性屏体也会随之展开,并形成一个较大的显示平面。
然而,柔性屏体主要由柔性衬底等结构实现自身的弯折形变,柔性屏体中的柔性衬底等结构在弯折角度过大,或者是受到多次弯折后,可能会因为弯曲应力的影响而产生结构疲劳。这样,柔性屏体就会在结构疲劳处发生不可逆的形变或破损,从而让柔性屏体在发生结构疲劳的部位产生变白甚至断裂现象,影响到柔性屏体的正常显示。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能够让屏幕随着移动终端的折叠和展开而改变显示面积,以适应不同的显示需求。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提出了一种屏幕卷绕的具体实现方案。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合拢状态的正面示意图,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合拢状态的背面示意图,图2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合拢状态的侧面示意图,如图2a至图2c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组件1和柔性屏组件2,壳体组件1包括固定壳体11和移动壳体12,移动壳体12可相对于固定壳体11滑动,以使移动终端呈展开状态或合拢状态,而柔性屏组件2设置在壳体组件1上,并且随着移动壳体12的移动,柔性屏组件2可以相应的展开和收起,当移动壳体12远离固定壳体11滑动展开时,柔性屏组件2相应呈展开状态,从而使移动终端具备较大的屏幕面积,当移动壳体12向固定壳体11方向滑动合拢时,柔性屏组件2呈收起状态以使移动终端具有较小的尺寸,从而便于携带。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s,POS)、车载电脑等。本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移动终端的具体展开方式可参照图3a至图3c所示。具体的,移动终端中的壳体组件1形成了该移动终端的主要结构件,因而当壳体组件1的移动壳体12相对于固定壳体11滑动时,移动终端的整体外形和尺寸也相应改变。其中,为了让移动终端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的外形尺寸,同时让移动终端的壳体组件1结构较为简单,移动壳体12会相对于固定壳体11沿一个方向或路径移动,示例性的,可以是沿图3a和图3b中X方向,也就是移动终端的屏幕长度方向滑动。相应的,移动终端在该方向上的长度会改变,并让柔性屏组件2沿该方向展开或收拢,以形成不同的屏幕面积,而移动终端在其它方向上的长度则不会发生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让移动终端的壳体组件1具有较好的美观性和结构整体性,壳体组件1在合拢状态下,移动壳体12和固定壳体11会相互拼合,且移动壳体12和固定壳体11的边缘相互齐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壳体;而移动终端在展开状态时,移动壳体12和固定壳体11会相互远离,并露出原先隐藏在移动壳体12和固定壳体11内部的滑轨等结构,此时,由于移动终端正面被屏幕所覆盖,因此移动终端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美观性。
其中,为了让柔性屏组件2随壳体组件1的变形而相应展开或收卷,柔性屏组件2的第一端设置于固定壳体11的一侧,即柔性屏组件2的非卷绕侧设置在固定壳体11的上且保持相对固定,而移动壳体12的远离固定壳体11的一侧设置有卷绕端13,柔性屏组件2的第二端绕过移动壳体12的卷绕端13,并能够相对固定壳体11的另一侧移动。其中,柔性屏组件2的第二端在固定壳体11的另一侧相对固定壳体11移动。这样当移动壳体12的卷绕端13向远离固定壳体11的方向滑动时,由于卷绕端13和固定壳体11之间距离增大,这样连接在固定壳体11上的柔性屏组件2的第一端会保持原先的位置,且柔性屏组件2的第一端与卷绕端13之间的显示面积增多,而柔性屏组件2的第二端则相对远离固定壳体11的另一侧,从而柔性屏组件2随着移动壳体12的滑动而展开或收卷。
需要说明的是,卷绕端13为移动壳体12的远离固定壳体11一侧的端部结构。其具体可以是暴露在移动壳体12的端部外侧,也可以是被其它结构所保护,而隐藏在移动壳体12的内侧。当卷绕端13隐藏在移动壳体12的内侧时,柔性屏组件2在卷绕端13外侧绕设的部分,同样可以被隐藏在移动壳体12的内侧,从而得到移动壳体12的保护。卷绕端13具体可以形成为圆弧形的转轴等结构,以便于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和移动。
具体的,壳体组件1具有用于设置柔性屏组件2的显示侧1a,以及和显示侧1a相对设置的背侧1b,柔性屏组件2的非卷绕侧始终位于显示侧1a,即柔性屏组件2的非卷绕侧始终作为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的一部分,而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在展开状态时,其与柔性屏组件2的非卷绕侧处于显示侧1a的同一平面内,共同组成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相应的,当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在收起状态时,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仅为柔性屏组件2的非卷绕侧的部分,而柔性屏组件2的非卷绕侧绕过移动壳体12一侧的卷绕端13,连接至壳体组件1的背侧1b。这样,通过柔性屏组件2的两端的位置改变,即可实现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及展开,并相应改变柔性屏组件2的显示区域面积。由于柔性屏组件2通过卷绕的方式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壳体组件1上,因而可以随壳体组件1的变形而同步改变显示区域的大小,且柔性屏组件2卷绕的方式实现展开或收卷,因而相比较通过折叠方式实现柔性屏的展开或收起的结构,柔性屏组件2不会出现过度弯曲的情况,即使多次收卷和打开也不易发生断裂或损坏,工作可靠性较高。
可以理解的是,当柔性屏组件2位于展开状态,或者是位于收起状态时,柔性屏组件2可以具有不同的显示区域。示例性的,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在展开状态时,柔性屏组件2的整个区域均处于壳体组件1的显示侧1a,此时整个柔性屏组件2的表面均构成显示区域,此时图像画面显示在整个柔性屏组件2上;而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在收起状态时,柔性屏组件2的位于壳体组件1显示侧1a的部分和处于卷绕端13的部分可以构成显示区域,并用于显示图像画面,而柔性屏组件2的处于壳体组件1背侧1b的区域则可以不参与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壳体12相对于固定壳体11移动展开时,柔性屏组件2的弯折位置始终与移动壳体12的卷绕端13相对应,即移动壳体12的移动速度与柔性屏组件2展开或收起的节奏保持一致,这样,在拉动移动壳体12的过程中,柔性屏组件2的展开或收起会带来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同步伸长或同步收缩的视觉效果,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此外,用户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时,以使用者的视角来说,移动壳体12与固定壳体11可以是左右设置,也可以是上下设置,即在使用该移动终端时,可以是向左或向右拉动移动壳体12以使柔性屏组件2展开,也可以是向下或向上拉动移动壳体12以使柔性屏组件2展开,不同的移动壳体12展开方向仅仅是屏幕的伸展方向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外形示意图,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壳体12包括移动中框121和移动外框122,移动中框121和移动外框122相互连接,并夹持在柔性屏组件2的两侧,固定壳体11包括固定中框111,柔性屏组件2的第一端设置于固定中框111,即柔性屏组件2的非卷绕端13与固定中框111连接,移动中框121和固定中框111相对滑动,在移动中框121移动的过程中,移动中框121与移动外框122保持相对固定,而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会相对移动中框121和固定中框111滑动,并从壳体组件1的背侧1b经过卷绕端13逐渐展开至显示侧1a,或者从壳体组件1的显示侧1a经卷绕端13逐渐收起至背侧1b。其中,移动外框122主要位于移动壳体12的外侧,并主要作为移动壳体12的外观件,而移动中框121则主要用于支撑柔性屏组件2。而固定壳体11中的固定中框111则作为和移动壳体12连接的主要结构件,可以用于安置滑动结构,以及移动壳体12内部的其它部件等,这样通过将移动壳体12设置成分体结构,能够减少移动壳体12的结构复杂度和加工难度,从而减少成本。此外,移动壳体12和固定壳体11也可以具有其它不同的结构组成,只要能够完成对柔性屏组件2的支撑、固定以及保证柔性屏组件2的正常卷绕即可,此处对移动壳体12和固定壳体11的其它结构不加以赘述。
在移动中框121和移动外框122在相对于固定中框111侧向滑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滑动过程的顺畅性以及两者活动连接的结构强度,需要保证移动壳体12与固定壳体11之间滑动结构支撑定位的可靠性。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固定壳体和移动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选的结构中,移动壳体12和固定壳体11之间通过滑槽结构14实现相对滑动,首先,滑槽结构14包括第一滑槽和滑动部,第一滑槽和滑动部相对设置,滑动部伸入第一滑槽内部与第一滑槽的槽壁配合,即滑动部可以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一滑槽移动,第一滑槽与滑动部中的一者设置在移动中框121的内壁上,另一者设置在固定中框111的内壁上,从而利用滑动部相对于第一滑槽的滑动实现移动中框121与固定中框111的相对移动,相应的,移动外框122与移动中框121同步移动,而滑动部在第一滑槽中的移动距离,或者第一滑槽的延伸长度,与移动壳体12相对于固定壳体11移动的距离一致,且与柔性屏组件2的展开长度相适应,以保证移动壳体12移动与柔性屏组件2展开节奏的同步。
本实施例中,以固定壳体1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而移动壳体12上设置有滑动部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固定壳体11的固定中框111可以套设在移动中框121的外侧,因而相应的,第一滑槽可以位于固定中框111的内侧壁上,而滑动部可以位于移动中框121的外壁上。
为了保证移动中框121相对于固定中框111滑移时的平稳性,以及移动中框121完全拉开后整个壳体组件1结构的强度,在移动终端的相对两侧,即与移动中框121滑移方向平行的两侧,均设置第一滑槽与滑动部,以保证滑槽结构14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同时尽量减少占用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滑槽结构14还可以包括伸缩臂组件15,伸缩臂组件1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滑槽及滑动部的延伸方向一致,均是沿移动中框121的滑移方向,而伸缩臂组件15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内部,即位于移动终端两侧的滑槽结构14之间。伸缩臂组件15的一端连接在移动中框121上,另一端连接在固定中框111上,而伸缩臂组件15两端之间的长度可变,即伸缩臂组件15在移动中框121相对于固定中框111移动过程中,其可以伸长或缩短。
伸缩臂组件15可以和第一滑槽设置在壳体组件1中的不同结构,例如是将第一滑槽设置在固定中框111和移动中框121的两侧边缘区域,而将伸缩臂组件15设置在固定中框111和移动中框121的中部位置,这样通过多个不同位置的滑槽结构14,增强了滑槽结构14的支撑强度,保证了移动中框121完全拉开时的壳体组件1的结构稳定性。
具体的,伸缩臂组件15包括内外嵌套设置的多个连接臂,相邻的内外连接臂均可以沿连接臂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在连接臂的相对滑动过程中,相邻连接臂的咬合长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伸缩臂组件15的伸长和缩短。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相对滑动的连接臂即可实现伸缩臂组件15的伸缩功能,但在需要的最大的滑移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更多的依次连接的连接臂可以增加相邻连接臂之间的咬合长度,即在移动中框121完全拉开的状态下,相邻的连接臂之间的重叠区域的更长,从而可以提高伸缩臂组件15在伸长状态的结构强度,相应的,可以提高壳体组件1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而相邻连接臂的配合方式可以是滑槽与滑块的配合方式,也可以是安装额外的滑动连接件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下面将通过具体的示例,利用三个连接臂组成的伸缩臂组件15来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伸缩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伸缩臂组件15包括依次内外嵌套连接的第一连接臂151、第二连接臂152和第三连接臂153,其中,第一连接臂151固定连接在固定中框111上,第一连接臂15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滑槽1511,第二滑槽1511的槽壁外侧设置有多个安装过孔,第一连接臂151可以利用螺钉穿过安装过孔安装在固定中框111上,第二连接臂152的一端从第一连接臂151朝向移动中框121的一端插入第二滑槽1511内,而第二连接臂152背离移动中框121的一端的第二滑槽1511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512,第一弹性件1512可以是弹簧,第一弹性件1512的一端抵接在第二滑槽1511顶端的挡块1513上,第一弹性件1512的另一端朝向第二连接臂152并沿着第二滑槽1511放置。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1512,可以利用第一弹性件1512的弹力让伸缩臂组件15伸出,这样移动壳体12和固定壳体11可以在弹力作用下展开,以实现移动终端的自动展开。
而在第二滑槽1511顶端的挡块1513上设置有定位杆1514,定位杆1514伸入第二滑槽1511中,第一弹性件1512套接在定位杆1514上,从而保证第一弹性件1512可以沿第二滑槽1511的延伸方向被第二连接臂152压缩,避免第一弹性件1512从第二滑槽1511中脱出。而在第一连接臂151的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有定位部,定位部上开设有通孔,在固定中框111上的对应位置可以设置有定位凸台,在安装第一连接臂151时,定位凸台可以插入定位部上的通孔中,从而帮助第一连接臂151进行定位,便于第一连接臂151的安装,同时,可以避免第一连接臂151的安装螺钉旋紧过程第一连接臂151产生错位。
第二连接臂152插入第一连接臂151上的第二滑槽1511内,并在移动中框121滑移过程中沿第二滑槽1511滑动,具体的,在移动中框121未拉开,即伸缩臂组件15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连接臂152插入第二滑槽1511的一端会压缩第一弹性件1512,而在移动中框121拉开,即伸缩臂组件15处于伸展状态时,第二连接臂152会释放第一弹性件1512,同时第一弹性件1512可以为第二连接臂152的滑动提供一个弹性力,以辅助第二连接臂152的滑动,从而使得伸缩臂组件15的展开更加顺畅,相应的,移动终端在侧滑展开时的使用感会更加舒适。
此外,第二连接臂152插入第二滑槽1511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容置孔1522,容置孔1522沿第二连接臂152的滑动方向延伸,且容置孔1522与第一连接臂151顶端的定位杆1514相对,在第一连接臂151压缩第一弹性件1512时,定位杆1514可以插入容置孔1522中,从而避免第二连接臂152的端部与定位杆1514产生干涉。
第三连接臂153安装在移动中框121上,且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固定,第二连接臂152的朝向移动中框121的一端,即背离第一连接臂151的一端与第三连接臂153配合,第三连接臂153的侧壁挡设在第二连接臂152的侧面,而第三连接臂153的表面设置有第三滑槽1531,第三滑槽1531沿第三连接臂153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第三滑槽1531的槽底设置有长条形的穿孔,长条形的穿孔沿第三滑槽1531的长度方向延伸,利用滑动螺钉1521穿过第三滑槽1531槽底的长条形穿孔连接在第二连接臂152上,可以实现第二连接臂152与第三连接臂153的相对固定及相对移动行程的限位,长条形穿孔的宽度小于第三滑槽1531的槽口,从而使得滑动螺钉1521的端部可以被收容在第三滑槽1531内并且与槽底抵接,在第三连接臂153相对于第二连接臂152滑动时,滑动螺钉1521会沿着第三滑槽1531滑动。第三滑槽1531的长度即为第三连接臂153与第二连接臂152可以相对滑动伸缩的长度,在第二连接臂152位于第三滑槽1531的行程顶端或末端时,第三连接臂153可以通过第三滑槽1531的槽端拉动或推动滑动螺钉1521,而带动第二连接臂152同步移动,以使得第二连接臂152与第一连接臂151相对滑动。
具体的,在移动中框121相对于固定中框111移动时,移动中框121会带动第三连接臂153移动,第三连接臂153会相对于第二连接臂152滑动,从而使得伸缩臂组件15伸长或缩短,而当第三连接臂153相对于第二连接臂152移动至行程末端时,即滑动螺钉1521抵接到第三滑槽1531的端部时,第三连接臂153会带动第二连接臂152同步移动,即第二连接臂152会相对于第一连接臂151滑动,以实现伸缩臂组件15的收缩以及伸长。
此外,滑动螺钉1521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当设置多个时,滑动螺钉1521可以沿第三滑槽153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只设置一个滑动螺钉1521,在保证伸缩臂组件15功能实现的同时,避免约束冗余,且使滑动螺钉1521在第三滑槽1531中的滑移行程最大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伸缩臂组件15的结构示例包括三个依次连接的连接臂,也可以设计包括更多连接臂的伸缩臂组件15,其具体结构在本实施中不再做举例说明。
此外,上述的三个连接臂组成的伸缩臂组件15,在移动中框121相对于固定中框111拉开或合拢时,并不必然是依次相对滑开或收缩,即在伸缩臂组件15伸长或收缩时,可以是第三连接臂153先相对于第二连接臂152移动,再是第二连接臂152相对于第一连接臂151移动,也可以是,相邻连接臂的相对移动同时进行,根据相邻连接臂之间的滑动阻尼以及设置其他辅助力可以做不同的选择设置。示例性的,在将移动中框121从合拢状态拉开时,移动中框121会带动第三连接臂153相对于第二连接臂152滑动,但第二连接臂152在第一弹性件1512的弹性力的辅助作用下也可以同时相对于第一连接臂151运动,这样可以提高移动中框121展开的顺畅性。
为了让柔性屏组件2随着壳体组件1的相对滑动而实现相应的卷绕,壳体组件1需要为柔性屏组件2设置供其移动的空间和支撑结构。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处于滑开状态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柔性屏组件2的非卷绕侧连接在固定中框111上且始终位于壳体组件1的显示侧1a,在移动中框121与移动外框122滑移的过程中,柔性屏组件2的非卷绕侧与固定中框111一样保持相对静止,而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会在移动中框121与移动外框122滑开时绕过卷绕端13在壳体组件1的显示侧1a逐渐展开,并与柔性屏组件2的非卷绕侧在同一平面内共同起到显示作用,以扩大移动终端的显示面积,相应的,当移动中框121与移动外框122向固定中框111合拢时,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会以相反的路径绕过卷绕端13并收容至壳体组件1的非显示侧,也就是背侧1b。
此时,为了避免位于非显示侧的柔性屏组件2被损坏,移动中框121与移动外框122之间形成有容置腔123,在移动终端处于合拢状态时,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被收容于容置腔123内,而移动终端展开时,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从容置腔123中滑出并绕过卷绕端13在显示侧1a展开。由此可见,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相对于移动中框121和移动外框122存在相对滑动,且根据柔性屏组件2卷绕伸缩的特性,为了使移动终端的屏幕具有平整美观的效果,需要解决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的支撑固定问题,下面将对柔性屏组件2与壳体组件1的连接配合方式以及柔性屏组件2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相对于其移动方向的两端可以分为固定端和移动端,其中,固定端与柔性屏组件2的非卷绕侧连接保持相对固定,而移动端则在壳体组件1滑移伸缩过程中会相对于移动中框121和移动外框122滑动,从而使得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可以依次绕过卷绕端13,在壳体组件1的显示侧1a展开或收容至容置腔123内。
具体如图8和图9所示,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导向槽位置的剖视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导向槽位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移动中框121和移动外框122可以共同形成导向槽124,移动中框121位于内侧,移动外框122位于外侧,这样分别形成导向槽124的槽壁。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槽124由壳体组件1的显示侧1a沿滑移方向延伸并绕过卷绕端13延伸至容置腔123内,从而形成一个“U”型的结构。柔性屏组件2即可沿着“U”型的导向槽124而相应移动,从而能够沿着预设的轨迹实现卷绕收起或者是展开,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较为可靠,不易发生窜位等现象。为了让柔性屏组件2的两侧同步移动,移动壳体12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槽124,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的两端分别卡接在移动壳体12两侧的导向槽124内,并可沿导向槽124滑动,从而实现柔性屏组件2卷绕侧的展开与收起。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槽124在卷绕端13为圆弧形,即导向槽124从壳体组件1的显示侧1a至容置腔123的弯折部分利用圆弧形的槽道过渡,这样可以使得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侧在相对滑动的过程中避免过渡弯折造成不可逆的折痕,同时可以提高滑移过程的柔顺性。
柔性屏组件2的自身结构也需要有良好的固定与支撑,以保证平整美观的显示效果。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屏幕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柔性屏组件2包括柔性屏21和屏幕支撑组件22,屏幕支撑组件22支撑于柔性屏21的背面,其中,屏幕支撑组件22包括柔性板221和设置在柔性板221上的多个支撑件222,且多个支撑件222沿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柔性屏21可以为能够进行柔性弯折的显示屏体,其能够实现图像画面的显示。柔性屏21具体可以为柔性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面板,或者其它类型的柔性显示面板等。
具体的,为了对柔性屏21进行支撑,支撑件222的延伸方向与柔性屏组件2卷绕侧的卷绕方向垂直,而支撑件222可以嵌设在柔性板221上,或者支撑件222也可以固定连接在柔性板221的板面一侧。这样支撑件222可以在屏幕支撑组件22中充当骨架,以向屏幕支撑组件22提供足够的支撑刚度。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柔性屏21进行良好的支撑,柔性板221的正面与柔性屏21贴合且柔性板221的面积与柔性屏21的面积相匹配,而支撑件222的两端从柔性板221中伸出并通过连接端头23与导向槽124配合,下文对此处的结构会有详细的说明。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结构方式,支撑件222为杆状件,且支撑件222的端部伸出至所述柔性板221侧方边缘外侧,多个支撑件222之间等距间隔排布。这样支撑件222的端部便于和其它结构连接,从而被其它结构带动,进而带动整个柔性屏21移动。当柔性板221为软质塑胶材料形成的构件时,支撑件222可以通过软胶注塑的方式嵌入柔性板221中。此外,也可以是利用较易产生弹性形变的薄钢板形成柔性板221,而支撑件222也可以是通过薄钢片点焊的方式依次连接起来形成支撑结构,本申请对柔性板221的材料以及支撑件222的具体固定方式不做限定。
为了让屏幕支撑组件22带动柔性屏21沿着壳体组件1所规划出的预设路径卷绕移动,屏幕支撑组件22中还设置有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可以和壳体组件1的结构,例如是导向槽124相匹配,以显示屏幕支撑组件22的移动方向和路径。
具体的,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支撑件22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连接端头23,同一个支撑件222两端的连接端头23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而相邻支撑件222端部的连接端头23相互链接及与导向槽124配合,以起到限定屏幕支撑组件22的作用,使得屏幕支撑组件22可以沿导向槽124滑动,从而带动柔性屏21展开及收起。此外,位于柔性屏组件2固定端的支撑杆端部安装的连接端头23与固定中框111连接,在移动中框121滑移而柔性屏组件2移动及卷绕的过程中,相互链接的连接端头23可以承受拉力或推力,且作用力可以通过固定端的连接端头23传递至固定中框111上,由于柔性屏21在卷绕侧和非卷绕侧为一个完整的屏幕,上述的连接端头23的连接方式可以避免卷绕侧的柔性屏21在运动时的作用力作用在非卷绕侧的柔性屏21上,而保证了非卷绕侧的柔性屏组件2与固定中框111连接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和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不同位置的支撑件222端部的连接端头23结构有所不同,根据结构差异,连接端头23可以分为中间连接端头23a、固定端连接端头23b以及移动端连接端头23c,其中固定端连接端头23b安装在柔性屏组件2固定端的支撑杆的端部,移动端连接端头23c安装在柔性屏组件2移动端的支撑杆的端部,而中间连接端头23a安装在柔性屏组件2固定端与移动端之间支撑杆的端部,因此,固定端连接端头23b和移动端连接端头23c分别为一对,而中间连接端头23a为多对,下面对三者的结构接连接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图1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中间连接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中间连接端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a和图13b所示,中间连接端头23a具有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二连接部232,其中,第一连接部231和第二连接部232中的一者为连接孔,另一者为可插入连接孔的连接凸起,相邻的中间连接端头23a通过孔轴配合的方式依次首尾相连,从而构成可以相对转动的链条件。其中,链条件由多节构件(具体为连接端头23)首尾依次铰接而形成,因而整体形成可以产生弯曲形变的链状结构,以随柔性屏21自身的变形而相应产生弯曲或弯折。
现以第一连接部231为连接孔,第二连接部232为连接凸起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连接部232分别设置在中间连接端头23a的两端且轴线方向相互平行,即连接孔的轴向和连接凸起的凸出方向相互平行,相邻中间连接端头23a的其中一个的第二连接部232插入另一个的第一连接部231内,以实现相互铰接,而第一连接部231与第二连接部232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从而多个依次连接的中间连接端头23a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在卷绕端13中间连接端头23a之间可以相互转动,以实现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此外,中间连接端头23a朝向支撑件222的一侧设置有插槽233,在将其安装在支撑件222上时,支撑件222的端部插入插槽233中,以将中间连接端头23a固定在支撑件222上。为了保证固定效果,插槽233可以为非圆槽,且支撑件222的端部与插槽233可以过盈配合。
为了让中间连接端头23a可以与导向槽124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中间连接端头23a的背离支撑件222的一侧具有连接柱234,连接柱234上设置有滚轮24,而滚轮24可以在导向槽124中滚动,以使柔性屏组件2在相对导向槽124滑动时具有足够的顺畅性。具体如图14所示,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连接端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滚轮24套设在连接柱234上,滚轮24和连接柱234之间可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柱234上靠近外部端面的一侧设置有周向的凹槽,在该周向凹槽内可以设置限位簧片25,限位簧片25的直径大于连接柱234的直径,从而限位簧片25可以挡住滚轮24,防止滚轮24从连接柱234上滑脱。这样通过滚轮24的滚动,能够降低屏幕支撑组件22在滑动时的摩擦力,让柔性屏组件2能够顺畅的滑动。限位簧片25为带有缺口的弹性圆环结构,以便于将其卡接安装至连接柱234上的周向凹槽内。示例性的,滚轮24可采用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铜、聚甲醛塑胶(Polyoxymethylene,POM)、陶瓷等具有自润滑性的材料,从而降低滚轮24在导向槽124中滚动的摩擦力,相应的降低连接端头在导向槽124中滑动的摩擦力。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不设置滚轮24,而仅让连接柱234的截面为回转体,且连接柱234的侧壁较为光滑,这样仍可以通过连接柱234与导向槽124之间的滑动摩擦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相对滑动。此外,也可以采用轴承等其它结构或方式来降低中间连接端头23a与导向槽124之间的摩擦力,让两者之间能够顺畅滑动。
图1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固定端连接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固定端连接端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固定端连接端头23b与中间连接端头23a的区别在于,固定端连接端头23b不是连接在两个连接端头之间,而是一端与中间连接端头23a连接,另一端与固定中框111连接。具体的,固定端连接端头23b也具有第二连接部232,即连接凸起,固定端连接端头23b的连接凸起和与其相邻的中间连接端头23a的连接孔配合,而在固定端连接端头23b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235,如图16所示,第三连接部235为一个安装过孔,固定端连接端头23b通过螺栓穿过该安装过孔与固定中框111固定连接。此外固定端连接端头23b也具有连接柱234和插槽233,其结构与作用与中间连接端头23a上的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图1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移动端连接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移动端连接端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a和图17b所示,移动端连接端头23c与中间连接端头23a的区别在于,移动端连接端头23c位于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端,其只需和一个相邻的中间连接端头23a连接,因此,移动连接端头具有第一连接部231,即连接孔,移动端连接端头23c的连接孔和与其相邻的中间端连接端头的连接凸起插接配合,而在与连接孔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部236,第四连接部236与拉紧组件配合,从而通过拉紧组件拉紧柔性屏组件2,以使屏幕保持平整,具体连接方式会在下文详细叙述。此外,移动端连接端头23c也具有连接柱234和插槽233,其结构与作用与中间连接端头23a上的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屏幕支撑组件22两端通过移动中框121和移动外框122夹持形成的导向槽124来定位,在屏幕拉伸展开过程中,支撑件222的连接端头23在导向槽124里滑动,其中,连接端头23上相互配合的连接凸起和连接孔、用于插入支撑件222的插槽233的端部位置以及滚轮24在连接柱234上的安装轴,三者的尺寸存在一定的相互约束关系。
柔性屏21在实现弯曲时,自身的弯曲外侧会呈受拉伸的状态,而弯曲内侧会呈受压缩的状态,而柔性屏21在自身断面上会存在一个层,其呈既不受拉伸,也不受压缩的中性状态,这一位置即为柔性屏21的中性层。为了避免柔性屏21在弯曲时产生不可逆的折痕或变形,柔性屏组件2中的柔性屏21的中性层相对于屏幕支撑组件22会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柔性屏组件在卷绕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插槽233的端部位置基本决定着屏幕中性层位置a,而相互配合的连接凸起和连接轴线位置b需要设置在屏幕中性层位置a下方的固定值处,也就是说,即连接端头23的连接轴线连线会位于柔性屏21的中性层的内侧。
具体的,屏幕中性层位置a,以及相互配合的连接凸起和连接轴线位置b这两者需要保持一定间距,该距离作用在于提供一个更大的过弯半径,当整个柔性屏组件2进入卷绕端13的弯折区时,连接端头23所组成的链条将会向内收缩变为多边形,而屏幕中性层位置a将大概呈圆弧形,因此,屏幕中性层圆弧的半径需要比连接端头23形成的链条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更大,才能使过弯处的屏幕中性层的圆弧长和连接端头23所形成的链条多边形的边长相等,这样无论是平直还是过弯都不至于拉伸屏幕。该段距离的值可以根据卷绕端13的过弯半径及过弯位置的连接端头23的段数来计算确定。
此外,滚轮24在连接柱234上的滚动轴线(即滚轮24的安装轴所在轴线),也要位于柔性屏21的中性层的内侧。具体的,滚轮24在连接柱234上的安装轴位置c与屏幕中性层位置a之间的距离,由柔性屏21与移动外框122上下边缘的高度差,以及移动外框122在导向槽124位置的必要壁厚决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卷绕端的密封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在移动壳体12的卷绕端13,即柔性屏组件2的延伸方向发生大幅变化的部位,柔性屏21与移动外框122相对运动时,两者之间可能会有灰尘进入,在柔性屏21的外侧可以设置密封结构对两者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其中,密封结构包括毛刷1221和磁性件1222中的至少一者,毛刷1221和磁性件1222均固定在移动外框122上。
具体的,毛刷122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卷绕端13的上侧和下侧并可以通过软胶粘接在移动外框122的内壁上,毛刷1221的刷毛与柔性屏21的外表面接触,从而在柔性屏21滑动的过程中毛刷1221可以始终与柔性屏21抵接而防止灰尘进入壳体组件1内部;磁性件1222设置在卷绕端13的中部,位于两个毛刷1221之间,磁条可以通过软胶与移动外框122的内壁粘接,屏幕支撑组件22两端的部分支撑件222,即在展开和合拢两种状态下的与磁性件1222相对的支撑件222可以设置为永磁体,或者是能够被磁性件1222吸附的材质,在处于展开和合拢两种状态时,带有磁性的支撑件222会与磁性件1222之间存在吸附力,且在该吸附力作用下,柔性屏21会与磁性件1222贴合,从而密封缝隙,具体的,磁性件1222与移动外框122之间的软胶可以产生弹性变形,一方面,软胶被拉伸可以使得磁性件1222与柔性屏21接触,另一方面可以对柔性屏21与磁性件1222的接触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柔性屏21受到刚性碰撞而损坏。而在移动壳体12拉动过程中,由于屏幕支撑组件22中间部分的支撑件222没有磁力,即此时与磁性件1222相对的支撑件222没有磁力,磁性件1222会与柔性屏21脱离,从而减少对柔性屏21的磨损,同时毛刷1221会始终与柔性屏21较为柔和的接触,起到密封作用。
由于移动壳体12在移动过程中,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端不仅需要跟随移动壳体12一起运动,还需要相对于移动壳体12在容置腔123内滑动,因此柔性屏组件2移动端的相对于固定壳体11的行程是移动壳体12相对于固定壳体11行程的两倍,为了使柔性屏组件2在移动壳体12滑移时可以同步卷绕运动,需要设置拉紧组件驱动柔性屏组件2,以使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运动的行程与移动壳体12的滑移行程同步,且保证柔性屏组件2在拉伸和合拢时,时刻能够保持平整。需要说明的是,柔性屏组件2在拉伸展开和卷绕收起时,其运动的驱动力可以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移动中框121或移动外框122,也可以直接来自于拉紧组件,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下面将通过多种拉紧组件的设计方案的具体示例来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种可选的拉紧组件的设置方式中,可以采用柔性绳或者柔性带来牵引和带动柔性屏组件2,以使柔性屏组件2保持平展。拉紧组件包括柔性牵引件,柔性牵引件的第一端连接至柔性屏组件2的第二端,即柔性牵引件的第一端与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端固定连接,而柔性牵引件的第二端和固定壳体11相对固定,且柔性牵引件在移动壳体12的滑移方向上处于张紧的状态,从而在柔性屏组件2相对移动壳体12滑动的过程中,可以对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端施加一个朝向固定壳体11方向的拉力,以使柔性屏组件2保持平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移动壳体12远离卷绕端13的一侧可以设置卷绕件,卷绕件和柔性牵引件的第一端之间的连线与移动壳体12的滑动方向平行,且卷绕件与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端之间的距离始终小于卷绕件与卷绕端13之间的距离,柔性牵引件的第二端在绕过卷绕件后与固定壳体11连接。卷绕件能够改变柔性牵引件的牵引方向,以便于使柔性牵引件的牵引力方向与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方向相同。
图20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一种拉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0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张紧拉绳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如图20a和图20b所示,在一种可选的设置方式中,柔性牵引件为张紧拉绳31a,卷绕件为过弯圆柱32,张紧拉绳31a的第一端与移动端连接端头23c上的第四连接部236固定连接,张紧拉绳31a的第二端绕过过弯圆柱32固定连接在固定中框111上,其中,过弯圆柱32上有凹槽,张紧拉绳31a卡接在凹槽内,在移动壳体12滑动时,张紧拉绳31a会在该凹槽内滑动。在固定中框111上安装有预紧螺柱33,张紧拉绳31a的第二端卷绕在预紧螺柱33上,通过拧动预紧螺柱33可以收紧张紧拉绳31a,从而提供合适的预紧力。同时,在预紧螺柱33的侧面设置有防松螺钉34,防松螺钉34压紧预紧螺柱33及张紧拉绳31a,可以避免张紧拉绳31a从预紧螺柱33上滑动以及避免预紧螺栓松动或反转。
此外,柔性屏组件2的两侧均设置有张紧拉绳31a,从而使得柔性屏组件2在卷绕及展开过程中更易保持平整、美观。
在另一种可选的设置方式中,柔性牵引件也可以为柔性带等部件。图2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二种拉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拉力带的运动方式示意图,如图21a和图21b所示,拉紧组件包括柔性牵引件,且柔性牵引件为拉带31b,拉带31b的第一端与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端的支撑件222连接,而位于柔性屏组件2移动端的支撑件222的结构如图21c所示,由于柔性带自身具有较宽的宽度,不易通过缠绕等方式固定,因而在该支撑件222上设置有卡扣,拉带31b的第一端穿过卡扣并固定,在移动中框121上远离卷绕端13的一侧设置有开槽,拉带31b的第二端穿过该开槽并固定在固定中框111上。拉带31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可以通过胶粘或固定件的方式进行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拉带31b的展开方向保持水平,即拉带31b从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与移动壳体12的滑动方向保持一致,在移动壳体12由合拢状态滑开时,移动中框121的卷绕端13一侧的弧形外壁,即A区域,会推动柔性屏组件2随着移动壳体12的移动展开,与此同时,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端会远离移动中框121上的开槽向卷绕端13靠近,而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端会带动拉带31b一起运动;相反的,在移动壳体12由滑开的状态合拢时,移动中框121的开槽的一端,即B区域,会推动拉带31b向固定中框111方向移动,在这一过程中,拉带31b会相对于区域B滑动并与固定中框111的内壁逐渐贴合,与此同时,拉带31b会带动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端向移动中框121的开槽靠近,即向B区域靠近,以使柔性屏组件2被卷绕收容至容置腔123内,从而实现柔性屏组件2与移动壳体12的同步运动。
可选的,拉带31b可以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移动壳体12的两侧,相应的,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端的支撑件222上也可以对称设置两个卡扣,以分别固定两个拉带31b的第一端,而移动中框121的远离卷绕端13的两侧也同样设置对应的开槽,以穿过两个卡带的第二端使其连接到固定中框111上。
此外,也可以通过设置同步轮或者其它同步转动结构,以实现对柔性屏组件2的拉紧。图2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三种拉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同步轮组件的运动方式示意图,如图22a和图22b所示,在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拉紧组件包括同步轮单元,其中,同步轮单元包括第一同步轮35a、第二同步轮35b和传动件36,第一同步轮35a和第二同步轮35b均设置在移动壳体12上,且第一同步轮35a和第二同步轮35b的轴线相互平行,即第一同步轮35a和第二同步轮35b的轴端与移动中框121固定连接,并可以在传动件36的作用下实现同步转动。
具体的,第一同步轮35a设置于卷绕端13,并与柔性屏组件2的背面配合,可以带动柔性屏组件2卷动,第二同步轮35b和第一同步轮35a间隔设置,即第二同步轮35b设置在移动中框121远离卷绕段的一侧,在移动壳体12相对固定壳体11滑动时,移动中框121会带动第二同步轮35b滑动,使得第二同步轮35b与固定中框111产生相对移动,这样第二同步轮35b可在与固定中框111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转动,而第一同步轮35a同样的也在移动中框121的带动下滑动,并且柔性屏组件2会在移动壳体12的带动下卷动,与柔性屏组件2配合的第一同步轮35a也会相应转动,与此同时,第一同步轮35a和第二同步轮35b之间的传动件36可以保证两者的转动同步。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第一同步轮35a和第二同步轮35b可以为齿轮,并且其轮齿为阶梯状,屏幕支撑组件22上背离柔性屏21的一侧设置有沿卷动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啮合部223,第一啮合部223和第一同步轮35a的轮齿相互啮合,以使柔性屏组件2在卷动时,第一同步轮35a可以同时转动;固定中框111上与第二同步轮35b配合的位置设置有沿滑动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啮合部1111,第二啮合部1111和第二同步轮35b的轮齿相互啮合,以使第二同步轮35b在相对于固定中框111滑动时可以同步转动,第二啮合部1111可以为固定中框111内壁上的凸起,并依次排列形成齿条结构。此外,第一同步轮35a和第二同步轮35b的轮齿端侧面设置有连接端,且两者的连接端朝向同一方向,传动件36可以为同步带,且该同步带的两端套接在第一同步轮35a和第二同步轮35b的连接端上。
需要说明的是,当移动中框121左右滑移推拉时,第二同步轮35b与固定中框111上的第二啮合部1111啮合,由此带动第二同步轮35b转动,在传动件36的作用下,第一同步轮35a与第二同步轮35b同步转动,而第一同步轮35a与屏幕支撑组件22上的第一啮合部223相啮合,以实现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过弯,且保证了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行程与移动壳体12的滑移形成关联一致。
除了柔性牵引件和同步轮外,也可以采用连接长度可变的刚性元件实现对屏幕支撑组件22的张紧和拉伸。图2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四种拉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四种拉紧组件的侧视图,如图23a和图23b所示,在第四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拉紧组件包括第一连杆37a和第二连杆37b,第一连杆37a和第二连杆37b的中段相互铰接,以使第一连杆37a与第二连杆37b能够以铰接位置的转轴为中心相对转动,其中,第一连杆37a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37b的第一端均滑动连接至柔性屏组件2,第一连杆37a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37b的第二端均滑动连接至固定壳体11。
具体的,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端的支撑件222上设置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四滑槽2221,第一连杆37a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37b的第一端均在第一滑槽内滑动,而固定中框111上开设有与第四滑槽2221平行设置的第五滑槽1112,第一连杆37a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37b的第二端均在第五滑槽1112内滑动,第一连杆37a与第二连杆37b铰接位置的转轴固定连接在移动中框121上,在移动中框121滑动时,第一连杆37a与第二连杆37b会相对转动,且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会分别在柔性屏组件2移动端的第四滑槽2221和固定中框111上的第五滑槽1112内滑动。
如图23c、图23d、图23e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当推动移动中框121合拢时,固定在移动中框121上的转轴会与移动中框121同步移动,转轴带动第一连杆37a和第二连杆37b的中心也相应的同步移动,则第一连杆37a和第二连杆37b的两端会在第四滑槽2221和第五滑槽1112内向壳体组件1的外侧方向滑动,具体的,第一连杆37a的第一端会与第二连杆37b的第二端在滑移过程中相互靠拢,直至第一连杆37a与第二连杆37b相互重合,其后第一连杆37a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37b的第二端会相互远离并在第四滑槽2221和第五滑槽1112内向壳体组件1的内侧滑动,相应的,第一连杆37a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37b的第一端也会相互靠拢后再相互分离,而当移动中框121滑开时,第一连杆37a与第二连杆37b的运动过程与上述合拢时的过程相反,此处不再赘述。此外,第一连杆37a和第二连杆37b本身绕转轴转动,这将带动柔性屏组件2的移动端以两倍于移动中框121滑动的速度移动,从而拉动柔性屏组件2卷绕过弯收容于容置腔123内,同时可以保证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行程与移动壳体12的滑移行程关联一致。
除了上述依靠柔性牵引件自身的弹性,或者是刚性部件的同步连接外,也可以利用其它形式的驱动力,来驱动柔性屏组件2拉伸。图2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五种拉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五种拉紧组件的爆炸图,图24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第五种拉紧组件的剖视图,如图24a、图24b、图24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拉紧组件包括第三同步轮35c和第二弹性件38,第三同步轮35c设置于卷绕端13,并可在转动时带动柔性屏组件2卷动,第二弹性件38连接在移动壳体12和第三同步轮35c之间,第二弹性件38的弹力用于带动所述第三同步轮35c转动,即对第三同步轮35c施加扭转力,拉伸柔性屏组件2,以使屏幕绷直并保持平整。
具体的,第二弹性件38为扭簧,扭簧套设在第三同步轮35c的转动轴上,即第三同步轮35c与第二弹性件38同轴安装,且扭簧的两端分别和第三同步轮35c以及移动壳体12抵接。进一步的,再第三同步轮35c上可以设置开孔,在移动中框121上可以设置卡槽,扭簧的一端可以插入第三同步轮35c的开孔中,另一端可以卡入移动中框121的卡槽内,在移动中框121滑动时,会带动柔性屏组件2卷动,柔性屏组件2会带动第三同步轮35c转动,从而使得扭簧扭转并对第三同步轮35c施加一个扭转力,保证柔性屏21绷紧。此外,第三同步轮35c与柔性屏组件2的配合可以通过轮齿与屏幕支撑组件22的啮合部啮合实现,具体与第三种拉紧组件中的齿轮啮合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式,如图24d和图24e所示,拉紧组件还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三同步轮35c转动,即此时不需要设置第二弹性件38。驱动单元包括控制器和电机39,控制器和电机39电连接,电机39的输出轴连接至第三同步轮35c,在移动壳体12滑动时,电机39转动带动第三同步轮35c转动,同时第三同步轮35c与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同步,这样,可以根据移动壳体12的滑移行程以及滑移方向控制电机39驱动第三同步轮35c转动的圈数以及转动的方向,从而精确的控制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行程,保证柔性屏组件2的卷绕行程与移动壳体12的滑移行程关联一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拉紧组件结构及拉紧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对柔性屏幕组件的张紧和平展操作,此处对拉紧组件的其它结构不加以限制。
为了实现移动终端的正常工作,移动终端的内部还包括有其它部件和结构。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中元器件的布局图,如图2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还包括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包括主板以及电源。主板用于设置处理器以及其它主要电路,以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信息传输和处理数据,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各项功能。其中,主板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电源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
由于主板和电池均会占据较大的移动终端内部空间,为了减小电路板组件对于移动终端的壳体组件1滑动变形的影响,主板和电池均设置在壳体组件1中的背离卷绕端13的一侧,即设置在固定壳体11的一侧。
其中,因为移动终端的移动壳体12和固定壳体11之间可能存在有伸缩臂组件15,且伸缩臂组件15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中部,例如是沿着移动终端的中轴线设置,因此,移动终端可以沿移动壳体12的滑动方向的中轴线分为两部分,并将不同主板以及电源中的不同电池分别设置在这两个不同部分中。
示例性的,电源组件包括第一电池42a和第二电池42b,第一电池42a和第二电池42b分别设置在伸缩臂组件15的两侧,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主板41a、第二主板41b以及第三主板41c,第一主板41a、第二主板41b以及第三主板41c同样分别设置在伸缩臂组件15的两侧,而第一主板41a的长度方向与伸缩臂组件15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这样主板和电源组件均能够相对于移动终端的沿移动壳体12滑动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以使移动终端在滑动时两侧较为均衡。此外,在第二主板41b、第三主板41c和第一主板41a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空间,以利于其它部件的摆放。
此外,为了实现和外界的信息交互以及传输,移动终端中还安装有摄像头43、扬声器44和数据接口45等组成部件。这些部件需要通过采集移动终端外部的光信号或者声音信号,或者是需要通过连接线等媒介与外部的电子设备实现连接,因此摄像头43、扬声器44以及数据接口45等部件均需要外露在移动终端的壳体表面,并利用电连接线与主板上的处理器等电路相连。
其中,数据接口45具体可以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多种不同类型。而摄像头43可以为多个,且多个摄像头43均设置在移动终端的背侧。可以理解的是,摄像头43的设置方式和设置位置均可以和现有移动终端的摄像头43设置方式类似。示例性的,摄像头43可以为三个,且三个摄像头43间隔排列在移动终端的固定壳体11的远离移动壳体12的一侧。扬声器44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的边缘区域,以便于出音。示例性的,扬声器44可以位于固定壳体11的背离移动壳体12的一侧,并位于固定壳体11的角部位置。
由于移动壳体12需要相对于固定壳体11滑动,因此如果将不同的电子元器件分别设置在移动壳体12和固定壳体11上,会导致移动终端侧向滑开时,电子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导线会被拉伸,需要设置更长的连接导线,这样会占用更大的移动终端内部空间,增加配件成本,同时连接导线的反复弯折也容易造成电子元器件之间电连接的失效。因此,为了减少移动终端的壳体组件1在滑动变形时对这些部件的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43、扬声器44和数据接口45均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固定壳体11的一侧。这样摄像头43、扬声器44以及数据接口45等部件与主板的位置和距离均相对固定,能够减少和避免连接失效现象,同时,这些外露在壳体组件1表面的部件均连接于固定壳体11,因而也不会阻碍到移动壳体12的滑动。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移动终端具体的电子元器件的种类、体积大小以及布线需要等因素,可以设计相应的内部电子元器件的堆叠方案,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组件和柔性屏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固定壳体和移动壳体,移动壳体可相对于固定壳体滑动,以使终端设备呈展开状态或合拢状态,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设置于固定壳体的一侧,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绕过移动壳体,并连接于移动壳体上,柔性屏组件随移动壳体的滑动而展开或收卷。这样可以通过柔性屏组件的卷绕而使得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具有可变的尺寸大小,且柔性屏组件不易因移动终端的反复展开或合拢而发生疲劳或损坏现象,可靠性较高。

Claims (2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和柔性屏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固定壳体和移动壳体,所述移动壳体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壳体滑动,所述移动壳体上设置有卷绕端,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壳体的一侧,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绕过所述卷绕端并相对所述固定壳体的另一侧移动;
所述移动壳体相对所述固定壳体滑动展开时,所述柔性屏组件呈展开状态;所述移动壳体相对所述固定壳体滑动合拢时,所述柔性屏组件呈收卷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显示侧和背侧,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显示侧,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由所述壳体组件的显示侧绕过所述卷绕端,并连接至所述壳体组件的背侧;
所述移动壳体朝向远离所述固定壳体的一侧移动时,所述卷绕端带动所述柔性屏组件移动,以展开所述柔性屏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壳体包括移动中框和移动外框,所述移动中框和所述移动外框相互连接,并夹持在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相对两侧;所述固定壳体包括固定中框,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中框,所述移动中框和所述固定中框相对滑动,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呈所述展开状态或所述合拢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壳体和所述固定壳体之间通过滑槽结构相对滑动;
所述滑槽结构包括伸缩臂组件,所述伸缩臂组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中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中框,所述伸缩臂组件两端之间具有可变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柔性屏和支撑于所述柔性屏的背面的屏幕支撑组件,所述屏幕支撑组件包括柔性板和设置在所述柔性板上的多个支撑件,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柔性屏组件的卷绕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杆状件,且所述支撑件的端部伸出至所述柔性板的侧方边缘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支撑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端头,所述连接端头和所述支撑件对应设置;
所述连接端头的朝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具有插槽,所述支撑件的端部插设在所述插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的中性层位于所述支撑件端部的轴线连线的外侧;所述支撑件端部的轴线连线位于所述连接端头上的滚轮的滚动轴线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端头首尾依次连接,以形成设置在所述柔性板侧方边缘的链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壳体具有容纳所述柔性屏组件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一端位于所述移动壳体的端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移动壳体的背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具有导向槽,所述支撑件的端部位于所述导向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拉紧组件,拉紧组件用于向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施展拉力,且拉力方向朝向所述柔性屏组件的收卷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组件包括柔性牵引件,所述柔性牵引件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端,所述柔性牵引件第二端和所述固定壳体相对固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组件还包括卷绕件,所述卷绕件设置在所述移动壳体上,所述卷绕件和所述柔性牵引件第一端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移动壳体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柔性牵引件的第二端绕过所述卷绕件后,与所述固定壳体相对固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组件包括同步轮单元;所述同步轮单元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和传动件,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均设置在所述滑动壳体上,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的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同步轮设置于所述卷绕端,并可带动所述柔性屏组件卷动;所述第二同步轮和所述第一同步轮间隔设置,所述滑动壳体相对所述固定壳体滑动时,所述第二同步轮可在所述固定壳体的带动下转动;
所述传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同步转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中段相互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柔性屏组件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固定壳体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组件包括第三同步轮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同步轮设置于所述卷绕端,并用于带动所述柔性屏组件卷动,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移动壳体和所述第三同步轮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用于带动所述第三同步轮转动,以拉伸所述柔性屏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组件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连接至所述第三同步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同步轮转动。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中的背离所述卷绕端的一侧。
CN202011045758.9A 2020-03-16 2020-09-28 移动终端 Active CN1134114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0896.5A CN116600033A (zh) 2020-03-16 2020-09-28 移动终端
PCT/CN2021/079218 WO2021185096A1 (zh) 2020-03-16 2021-03-05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5618 2020-03-16
CN2020101856185 2020-03-1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0896.5A Division CN116600033A (zh) 2020-03-16 2020-09-28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1420A true CN113411420A (zh) 2021-09-17
CN113411420B CN113411420B (zh) 2023-05-05

Family

ID=776773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5758.9A Active CN113411420B (zh) 2020-03-16 2020-09-28 移动终端
CN202310490896.5A Pending CN116600033A (zh) 2020-03-16 2020-09-28 移动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0896.5A Pending CN116600033A (zh) 2020-03-16 2020-09-28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3411420B (zh)
WO (1) WO202118509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1052A (zh) * 2021-09-28 2021-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滑卷屏机构、显示装置
CN114125102A (zh) * 2021-11-17 2022-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卷曲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845497A (zh) * 2022-05-09 2022-08-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3075377A1 (ko) * 2021-10-25 2023-05-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링크 구조를 포함하며 슬라이딩 동작이 가능한 전자 장치
WO2023231305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WO2024001582A1 (zh) * 2022-07-01 2024-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0710B (zh) * 2021-09-29 2023-08-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3888985B (zh) * 2021-11-05 2024-0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063823A (zh) * 2021-11-23 2022-0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3949760B (zh) * 2021-11-26 2024-02-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16012B (zh) * 2021-12-08 2023-07-0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屏支撑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4263819B (zh) * 2021-12-31 2023-11-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支撑组件、支撑机构及显示装置
CN114550592B (zh) * 2022-02-25 2023-09-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706286B (zh) * 2022-04-08 2023-06-16 深圳市芯科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
CN217445387U (zh) * 2022-04-25 2022-09-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132078B (zh) * 2022-06-08 2023-10-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屏设备
CN115132093A (zh) * 2022-07-20 2022-09-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240559B (zh) * 2022-08-15 2023-10-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20240126349A1 (en) * 2022-10-17 2024-04-18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ranslating Flexible Display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CN116743893A (zh) * 2023-05-26 2023-09-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14400A1 (en) * 2011-06-07 2012-12-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Flexible display extendable assembly
CN102902308A (zh) * 2011-09-02 2013-01-30 微软公司 可展开的移动设备
CN108259649A (zh) * 2018-02-09 2018-07-06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8932908A (zh) * 2018-08-28 2018-12-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折叠移动终端
KR20190062855A (ko) * 2017-11-29 2019-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확장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영역을 갖는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07127B1 (ko) * 2010-01-12 2012-01-31 주식회사 다이아벨 이동 단말기
KR102477229B1 (ko) * 2018-07-30 2022-12-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14400A1 (en) * 2011-06-07 2012-12-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Flexible display extendable assembly
CN102902308A (zh) * 2011-09-02 2013-01-30 微软公司 可展开的移动设备
KR20190062855A (ko) * 2017-11-29 2019-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확장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영역을 갖는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CN108259649A (zh) * 2018-02-09 2018-07-06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8932908A (zh) * 2018-08-28 2018-12-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折叠移动终端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1052A (zh) * 2021-09-28 2021-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滑卷屏机构、显示装置
CN113851052B (zh) * 2021-09-28 2023-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滑卷屏机构、显示装置
WO2023075377A1 (ko) * 2021-10-25 2023-05-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링크 구조를 포함하며 슬라이딩 동작이 가능한 전자 장치
CN114125102A (zh) * 2021-11-17 2022-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卷曲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845497A (zh) * 2022-05-09 2022-08-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3231305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
WO2024001582A1 (zh) * 2022-07-01 2024-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1420B (zh) 2023-05-05
WO2021185096A1 (zh) 2021-09-23
CN116600033A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1420B (zh) 移动终端
CN113833741B (zh)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182102B (zh)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折叠显示终端
EP404076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160129668A (ko)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CN111128016B (zh) 电子设备
CN111862813A (zh) 电子设备
CN211378428U (zh) 覆盖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109840A1 (zh) 电子设备
CN113643609B (zh) 显示装置
CN213879900U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5539490A (zh)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582242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3643610B (zh) 显示装置
CN113242345A (zh) 电子装置
CN113163038B (zh)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387741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2041114A1 (zh) 可调节边框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3506516A (zh)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4550580A (zh)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CN113724599A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51041B (zh) 显示装置和承载装置
CN113176809B (zh) 电子设备
CN117995057A (zh) 支撑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3851040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