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05558B -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05558B CN113405558B CN202010132737.4A CN202010132737A CN113405558B CN 113405558 B CN113405558 B CN 113405558B CN 202010132737 A CN202010132737 A CN 202010132737A CN 113405558 B CN113405558 B CN 1134055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ne
- road
- center line
- area
- obta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6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01 matrix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38—Electronic ma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Updating thereof
- G01C21/3804—Creation or updating of map data
- G01C21/3807—Creation or updating of map data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data
- G01C21/3815—Road data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38—Electronic ma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Updating thereof
- G01C21/3804—Creation or updating of map data
- G01C21/3807—Creation or updating of map data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data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446—Details of route searching algorithms, e.g. Dijkstra, A*, arc-flags, using precalculated rou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60/00—Drive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utonomous road vehicles
- B60W60/001—Planning or execution of driving task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1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 G01C21/1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 G01C21/1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 G01C21/165—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combined with non-inertial navigation instrumen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38—Electronic ma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Updating thereof
- G01C21/3804—Creation or updating of map data
- G01C21/3833—Creation or updating of map data characterised by the source of data
- G01C21/3841—Data obtained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probe vehic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38—Electronic ma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Updating thereof
- G01C21/3863—Structures of map data
- G01C21/3867—Geometry of map features, e.g. shape points, polygons or for simplified map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6—Combinations of radar systems with non-radar systems, e.g. sonar, direction finder
- G01S13/867—Combination of radar systems with camera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7—Combinations of systems us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52/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infrastructure
- B60W2552/05—Type of road, e.g. motorways, local streets, paved or unpaved ro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52/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infrastructure
- B60W2552/10—Number of la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54/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bjects
- B60W2554/40—Dynamic objects, e.g. animals, windblown objects
- B60W2554/404—Characteristics
- B60W2554/4044—Direction of movement, e.g. backwar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56/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data
- B60W2556/40—High definition map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6—Combinations of radar systems with non-radar systems, e.g. sonar, direction finder
- G01S13/865—Combination of radar systems with lidar syste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6—Combinations of lidar systems with systems other than lidar, radar or sonar, e.g. with direction find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89—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3/931—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 G01S2013/9318—Controlling the steer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3/931—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 G01S2013/93185—Controlling the brak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3/931—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 G01S2013/9319—Controlling the accele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方法包括: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以及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根据路口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根据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虚拟拓扑中心线为车辆在路口区域行驶的边界线。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图构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障碍物栅格图的构建过程为:获取车辆的运动姿态和车辆周边图像并从车辆周边图像提取地标信息。基于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根据车辆的运动姿态和地标信息生成地标地图以及车辆行驶轨迹。检测可行驶区域并根据车辆行驶轨迹和检测的可行驶区域构建障碍物栅格图。但是构建的障碍物栅格图的精确性较低,无法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无法为车辆提供符合行驶规则的引导信息。
通常,建筑物的室内地图的构建过程为:获取运动物体的移动轨迹;通过记录、矫正运动物体的移动轨迹构建建筑物的室内地图。但是,构建的建筑物的室内地图的精确性较低,无法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现有技术一生成的栅格图无法为车辆提供符合行驶规则的引导信息,且无法满足自动代客泊车场景。
现有的拓扑地图的构建过程为:获取车辆行驶轨迹;提取车辆行驶轨迹的关键点;基于提取的所有关键点构建拓扑地图。但是车辆行驶轨迹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导致拓扑地图无法满足多种场景,且构建的拓扑地图的精确性较低,无法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
为了解决构建的地图无法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无法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用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包括: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以及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
根据路口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
根据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虚拟拓扑中心线为车辆在路口区域行驶的边界线。
可以看出,相较于构建的地图无法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无法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然后分别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其次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最后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包括: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根据道路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
根据道路边界和道路中心线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
根据道路边界、道路中心线和路口区域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
根据车道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中心线。
可见,在本示例中,依次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道路中心线、路口区域、车道边界和车道中心线,分别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包括: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
对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执行融合操作,得到道路缓冲区域;
将道路缓冲区域的边界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可见,在本示例中,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对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进行融合,得到道路缓冲区域,将道路缓冲区域的边界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依次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路口区域、车道边界和车道中心线,分别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道路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包括:
对道路边界执行等间隔化形点操作,得到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
根据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获得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删除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之外的泰森多边形边操作,得到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根据道路边界和预存的第一宽度获得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
根据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中与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不相交的泰森多边形边获得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删除悬挂线操作,得到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连接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
可见,在本示例中,基于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获得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对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删除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之外的泰森多边形边,得到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获得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基于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与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不相交的泰森多边形边获得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对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删除悬挂线,得到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对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连接,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依次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车道边界和车道中心线,分别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道路边界和道路中心线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包括:
根据道路中心线获得各个路口的中心点;
将以各个路口的中心点为圆心,预存的第一长度为半径的圆确定为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
对各个子道路中心线执行删除长度小于预存的第二长度的子道路中心线操作,得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各个子道路中心线为道路中心线中除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之外的剩余道路中心线;
根据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和预存的第二宽度获得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
对各个子路口区域执行删除面积小于预存的第一面积的子路口区域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各个子路口区域为道路边界构成的面中除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之外的剩余路口区域。
可见,在本示例中,获得各个路口的中心点,获得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获得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基于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获得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对各个子路口区域删除面积小于预存的第一面积的子路口区域,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依次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和车道中心线,分别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道路边界、道路中心线和路口区域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包括:
获得道路边界中除路口区域之外的各个道路路段边界;
获得道路中心线中除路口区域之外的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
根据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判断各个道路路段是否为单车道路段或双车道路段,各个道路路段分别与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一一对应;
若道路路段A为单车道路段,则将道路路段A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单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道路路段A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道路路段B为双车道路段,则将道路路段B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和道路路段中心线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双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道路路段B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可见,在本示例中,获得各个道路路段边界,获得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基于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判断各个道路路段是否为单车道路段或双车道路段,如果道路路段A为单车道路段,那么将道路路段A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单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如果道路路段B为双车道路段,那么将道路路段B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和道路路段中心线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双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中心线,分别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包括: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中心线获得人工驾驶轨迹与各个道路路段的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与各个道路路段一一对应;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方差小于预存的第一角度,则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单向通行的,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为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包括的方差小于第一角度的所有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二角度,则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大于等于第二角度,则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的方差大于等于第一角度,则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D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双向通行的,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为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包括的方差大于等于第一角度的所有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
可见,在本示例中,获得人工驾驶轨迹与各个道路路段的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如果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方差小于预存的第一角度,那么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单向通行的;如果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二角度,那么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如果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大于等于第二角度,那么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如果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的方差大于等于第一角度,那么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D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双向通行的;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包括:
若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E为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则根据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的两个车道中心线的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道路路段E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三角度,则判断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右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为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若是,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若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的均值大于等于第三角度,则判断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左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为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若是,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H为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则确定道路路段H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道路路段H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I为单向通行单车道路段,则将道路路段I的道路通行方向确定为道路路段I的车道通行方向,道路路段I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单向通行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可见,在本示例中,如果道路路段E为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那么根据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的两个车道中心线的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如果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三角度,那么判断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右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若是,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如果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的均值大于等于第三角度,那么判断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左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若是,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如果道路路段H为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那么确定道路路段H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如果道路路段I为单向通行单车道路段,那么将道路路段I的道路通行方向确定为道路路段I的车道通行方向;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路口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包括:
获得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车道中心线J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车道中心线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各个路口区域和预存的第三宽度获得各个路口区域的缓冲区域;
若形点K与路口区域L的缓冲区域相交,则确定形点L属于路口区域L,形点K为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中的任意一个,路口区域L为各个路口区域中的任意一个;
若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则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
若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则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
若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则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以及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或者,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以及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
可见,在本示例中,获得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基于各个路口区域获得各个路口区域的缓冲区域,如果形点K与路口区域L的缓冲区域相交,那么确定形点L属于路口区域L,如果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那么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如果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那么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如果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那么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以及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或者,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以及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
获得单元,还用于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
获得单元,还用于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
获得单元,还用于根据路口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
执行单元,用于用于根据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虚拟拓扑中心线为车辆在路口区域行驶的边界线。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装置包括相互耦合的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
处理器,用于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
处理器,还用于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以及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
处理器,还用于根据路口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
处理器,还用于根据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虚拟拓扑中心线为车辆在路口区域行驶的边界线。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程序被硬件(例如处理器等)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执行的任意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各方面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电子设备实现以上各方面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的流程示意图;
图1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流程示意图;
图1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缓冲区域的示意图;
图1F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的流程示意图;
图1G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等间隔化形点前后的道路边界的示意图;
图1H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的示意图;
图1I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的流程示意图;
图1J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的示意图;
图1K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的流程示意图;
图1L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判断各个道路路段是否为单车道路段或双车道路段的流程示意图;
图1M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1N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人工驾驶轨迹与各个道路路段的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的流程示意图;
图1O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车道通信方向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1P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1Q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自动驾驶地图实现自动代客泊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请参见图1A,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该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101-104,具体如下:
10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或者,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包括步骤S1-S5,具体如下:
S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S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道路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
S3、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道路边界和道路中心线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
S4、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道路边界、道路中心线和路口区域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
S5、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车道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中心线。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或者,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可见,在本示例中,依次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道路中心线、路口区域、车道边界和车道中心线,分别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C所示,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包括步骤S11-S13,具体如下:
S1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
可选的,如图1D所示,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包括步骤S111-S115,具体如下:
S11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设置i是初始值为0,以1为间隔的递增整数,以及判断i是否小于N;
若是,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执行步骤S112-S115。
若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不执行任何操作。
N是第一轨迹点总数,第一轨迹点总数是基于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得到的。
S11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获取车辆在第i时刻的位姿,以及根据车辆在第i时刻的位姿将障碍物栅格图从地图坐标系转换至第i时刻的车体坐标系。
车辆在第i时刻的位姿包括车辆在地图坐标系下第i时刻的x轴坐标、y轴坐标、z轴坐标、偏航角、俯仰角、翻滚角。
在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情况下,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跳过步骤S112。
S113、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车辆在第i时刻的可行驶宽度。
可选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车辆在第i时刻的可行驶宽度,包括:
在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障碍物栅格图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情况下,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在x轴坐标的大小为车辆的头部与第i时刻的车体坐标系的原点之间的距离时沿y轴正方向障碍物概率大于预存的第一概率的最大y轴坐标(y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在x轴坐标的大小为车辆的头部与第i时刻的车体坐标系的原点之间的距离时沿y轴负方向障碍物概率大于第一概率的最小y轴坐标(y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y1与y2的和确定为车辆在第i时刻的可行驶宽度。
或者,在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情况下,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取车辆的宽度,以及将车辆的宽度确定为车辆在第i时刻的可行驶宽度。
第一概率可以是0.5~0.9。
S114、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车辆在第i时刻的可行驶宽度获得第i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半径。
可选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车辆在第i时刻的可行驶宽度获得第i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半径,包括: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取车辆的标称宽度;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判断车辆在第i时刻的可行驶宽度是否大于等于车辆的标称宽度;
若是,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车辆在第i时刻的可行驶宽度的一半确定为第i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半径;
若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车辆的标称宽度的一半确定为第i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半径。
车辆的标称宽度是车辆的左后视镜与右后视镜之间的距离。
S115、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第i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半径获得第i个轨迹点缓冲区域。
可选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第i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半径获得第i个轨迹点缓冲区域,包括: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车辆在地图坐标系下第i时刻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第i时刻的车体坐标系的原点)确定为第i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圆心;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以第i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圆心和半径做圆,得到第i个轨迹点缓冲区域。
S1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对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执行融合操作,得到道路缓冲区域;
可选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对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执行融合操作,得到道路缓冲区域,包括: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相交区域;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对任意相邻的两个轨迹点缓冲区域中的其中一个轨迹点缓冲区域包括的该任意相邻的两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相交区域执行删除操作,得到道路缓冲区域。
举例来说,如图1E所示,图1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道路缓冲区域的示意图,道路边界所包围的区域即为道路缓冲区域。
S13、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道路缓冲区域的边界确定为车道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或者,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障碍物栅格图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
可见,在本示例中,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对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进行融合,得到道路缓冲区域,将道路缓冲区域的边界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依次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路口区域、车道边界和车道中心线,分别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F所示,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道路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包括步骤S21-S27,具体如下:
S2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对道路边界执行等间隔化形点操作,得到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
可选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对道路边界执行等间隔化形点操作,得到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包括: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道路边界包括的所有形点中任意相邻的上一个形点与下一个形点之间的距离;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判断任意相邻的上一形点与下一形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预存的第一距离;
若是,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在任意相邻的上一个形点与下一个形点之间插入与该上一个形点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的形点,否则(任意相邻的上一形点与下一形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对该下一个形点执行删除操作,得到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
第一距离可以是0.2m。
举例来说,如图1G所示,图1G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等间隔化形点前后的道路边界的示意图,等间隔化形点前的道路边界包括的所有形点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形点之间的距离不一定相同,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包括的所有形点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形点之间的距离一定相同。
S2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获得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S23、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对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删除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之外的泰森多边形边操作,得到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S24、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道路边界和预存的第一宽度获得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
S25、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中与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不相交的泰森多边形边获得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S26、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对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删除悬挂线操作,得到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悬挂线是一个端点不与其他线连接,另一个端点与两条以及两条以上的线连接的线段。
S27、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对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连接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
举例来说,如图1H所示,图1H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的示意图,道路边界之间的线即为道路中心线。
可见,在本示例中,基于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获得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对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删除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之外的泰森多边形边,得到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获得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基于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与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不相交的泰森多边形边获得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对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删除悬挂线,得到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对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连接,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依次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车道边界和车道中心线,分别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I所示,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道路边界和道路中心线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包括步骤S31-S35,具体如下:
S3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道路中心线获得各个路口的中心点;
各个路口的中心点是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的交点。
S3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以各个路口的中心点为圆心,预存的第一长度为半径的圆确定为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
第一长度可以是5m。
S33、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对各个子道路中心线执行删除长度小于预存的第二长度的子道路中心线操作,得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各个子道路中心线为道路中心线中除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之外的剩余道路中心线;
第二长度可以是10m。
S34、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和预存的第二宽度获得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
第二宽度可以是3m。
可选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和预存的第二宽度获得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包括: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沿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垂直方向向两侧各自延伸第二宽度,得到各个道路中心线缓冲区域。
S35、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对各个子路口区域执行删除面积小于预存的第一面积的子路口区域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各个子路口区域为道路边界构成的面中除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之外的剩余路口区域。
第一面积可以是10m2。
举例来说,如图1J所示,图1J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的示意图,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由道路路段区域和路口区域组成。
可见,在本示例中,获得各个路口的中心点,获得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获得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基于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获得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对各个子路口区域删除面积小于预存的第一面积的子路口区域,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依次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和车道中心线,分别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K所示,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道路边界、道路中心线和路口区域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包括步骤S41-S45,具体如下:
S4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道路边界中除路口区域之外的各个道路路段边界;
S4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道路中心线中除路口区域之外的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
S43、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判断各个道路路段是否为单车道路段或双车道路段,各个道路路段分别与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一一对应;
可选的,如图1L所示,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判断各个道路路段是否为单车道路段或双车道路段包括步骤S431-S438,具体如下:
S43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设置j是初始值为0,以1为间隔的递增整数,以及判断j是否小于M;
若是,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执行步骤S432-S438。
若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不执行任何操作。
M为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的数量。
S43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提取第j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的所有形点。
S433、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提取第j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的所有形点。
S434、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设置k是初始值为0,以1为间隔的递增整数,以及判断k是否小于P;
若是,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执行步骤S435-S436。
若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执行步骤S437。
P是第j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的所有形点的数量。
S435、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从第j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的所有形点中选取与第k个形点最近的形点。
S436、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第k个形点和第j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的所有形点中与第k个形点最近的形点获得第k个形点位置的道路宽度。
可选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第k个形点和第j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的所有形点中与第k个形点最近的形点获得第k个形点位置的道路宽度,包括: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取第k个形点的坐标;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取第j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的所有形点中与第k个形点最近的形点的坐标;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第k个形点的坐标、第j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的所有形点中与第k个形点最近的形点的坐标和预存的道路宽度公式获得第k个形点位置的道路宽度。
道路宽度公式预先存储在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中,道路宽度公式为:
s=[(x3-x4)2+(y3-y4)2]1/2,
s是第k个形点位置的道路宽度,(x3,y3)是第k个形点的坐标,(x4,y4)是第j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的所有形点中与第k个形点最近的形点的坐标。
S437、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P个形点中的每个形点位置的道路宽度获得第j个道路路段的宽度。
可选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P个形点中的每个形点位置的道路宽度获得第j个道路路段的宽度,包括: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P个形点中的每个形点位置的道路宽度获得P个道路宽度的平均值,P个道路宽度与P个形点一一对应;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P个道路宽度的平均值确定为第j个道路路段的宽度。
S438、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判断第j个道路路段的宽度是否小于预存的第四宽度;
若是,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确定第j个道路路段为单车道路段。
若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确定第j个道路路段为双车道路段。
S44、若道路路段A为单车道路段,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道路路段A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单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道路路段A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S45、若道路路段B为双车道路段,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道路路段B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和道路路段中心线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双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道路路段B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可见,在本示例中,获得各个道路路段边界,获得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基于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判断各个道路路段是否为单车道路段或双车道路段,如果道路路段A为单车道路段,那么将道路路段A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单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如果道路路段B为双车道路段,那么将道路路段B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和道路路段中心线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双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中心线,分别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车道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中心线参见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道路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在此不再叙述。
10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以及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M所示,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包括步骤S61-S65,具体如下:
S6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中心线获得人工驾驶轨迹与各个道路路段的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与各个道路路段一一对应;
可选的,如图1N所示,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中心线获得人工驾驶轨迹与各个道路路段的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包括步骤S611-S618,具体如下:
S61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提取道路中心线的形点,得到M个第一形点集合。
M是各个道路路段的数量。
S61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设置m是初始值为0,以1为间隔的递增整数,以及判断m是否小于M;
若是,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执行步骤S613-S617。
若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执行步骤S618。
S613、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第m个形点和第(m+1)个形点获得第m个矩形缓冲区域。
可选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第m个形点和第(m+1)个形点获得第m个矩形缓冲区域,包括: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沿经过第m个形点且与道路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向两侧各自延伸预存的第五宽度,得到两个第一端点;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沿经过第(m+1)个形点且与道路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向两侧各自延伸第五宽度,得到两个第二端点;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两个第一端点和两个第二端点连接,得到第m个矩阵缓冲区域。
S614、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设置n是初始值为0,以1为间隔的递增整数,以及判断n是否小于Q;
若是,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执行步骤S615。
若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执行步骤S617。
Q是第二轨迹点总数,第二轨迹点总数是基于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得到的。
S615、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判断第n个轨迹点是否与第m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相交;
若是,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执行步骤S616。
若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执行步骤S614。
S616、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第n个轨迹点的相对角度差。
可选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第n个轨迹点的相对角度差,包括: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计算第n个轨迹点的航向角;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第m个形点的航向角(第m个形点与第(m+1)个形点连接形成的线段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第n个轨迹点的航向角与第m个形点的航向角的差值确定为第n个轨迹点的相对角度差。
S617、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与第m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相交的若干轨迹点的若干相对角度差的均值确定为第m个轨迹点缓冲区域的第一相对角度差,若干相对角度差与若干轨迹点一一对应。
S618、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若干轨迹点缓冲区域的若干第一相对角度差构成的集合确定为各个道路路段的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若干第一相对角度差与若干轨迹点缓冲区域一一对应。
S62、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方差小于预存的第一角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单向通行的,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为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包括的方差小于第一角度的所有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
S63、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二角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
S64、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大于等于第二角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S65、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的方差大于等于第一角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D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双向通行的,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为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包括的方差大于等于第一角度的所有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
可见,在本示例中,获得人工驾驶轨迹与各个道路路段的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如果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方差小于预存的第一角度,那么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单向通行的;如果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二角度,那么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如果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大于等于第二角度,那么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如果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的方差大于等于第一角度,那么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D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双向通行的;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O所示,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包括步骤S71-S75,具体如下:
S71、若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E为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的两个车道中心线的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道路路段E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的两个车道中心线的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参见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中心线获得人工驾驶轨迹与各个道路路段的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在此不再叙述。
S72、若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三角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判断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右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为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若是,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S73、若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的均值大于等于第三角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判断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左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为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若是,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S74、若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H为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确定道路路段H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道路路段H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S75、若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I为单向通行单车道路段,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道路路段I的道路通行方向确定为道路路段I的车道通行方向,道路路段I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单向通行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可见,在本示例中,如果道路路段E为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那么根据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的两个车道中心线的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如果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三角度,那么判断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右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若是,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如果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的均值大于等于第三角度,那么判断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左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若是,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如果道路路段H为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那么确定道路路段H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如果道路路段I为单向通行单车道路段,那么将道路路段I的道路通行方向确定为道路路段I的车道通行方向;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103、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路口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P所示,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路口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包括步骤S81-S86,具体如下:
S8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车道中心线J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车道中心线中的任意一个;
S8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各个路口区域和预存的第三宽度获得各个路口区域的缓冲区域;
S83、若形点K与路口区域L的缓冲区域相交,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确定形点L属于路口区域L,形点K为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中的任意一个,路口区域L为各个路口区域中的任意一个;
S84、若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
S85、若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
S86、若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则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以及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或者,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以及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
可见,在本示例中,获得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基于各个路口区域获得各个路口区域的缓冲区域,如果形点K与路口区域L的缓冲区域相交,那么确定形点L属于路口区域L,如果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那么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如果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那么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如果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那么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以及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或者,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以及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104、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虚拟拓扑中心线为车辆在路口区域行驶的边界线。
可选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包括: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取同一路口区域的虚拟拓扑中心线的所有起始形点和所有终止节点;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所有起始形点中的任意一个起始形点与剩余的所有终止节点连接,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
路口区域的所有虚拟拓扑中心线均可以是贝塞尔曲线,也可以是其他满足车辆运动学的曲线,在此不作限定。
举例来说,如图1Q所示,图1Q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示意图,四个路口区域中的每个路口区域的所有虚拟拓扑中心线均是贝塞尔曲线。
可以看出,相较于构建的地图无法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无法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然后分别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其次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最后基于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该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201-210,具体如下:
20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传感器数据。
可选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传感器数据,包括: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架装置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组合惯导、轮速传感器分别获取摄像头数据、激光雷达数据、毫米波雷达数据、组合惯导数据、轮速数据;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摄像头数据、激光雷达数据、毫米波雷达数据、组合惯导数据、轮速数据确定为传感器数据。其中,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组合惯导、轮速传感器均集成在车辆中。
20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传感器数据构建定位地图。
203、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定位地图存储至定位图层。
204、在将定位地图存储至定位图层的过程中,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车辆的位姿数据,以及将车辆的位姿数据存储至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库。
可选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车辆的位姿数据,包括: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通过车载传感器获得车辆的位姿数据。车载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组合惯导、轮速传感器。车辆的位姿数据包括车辆在地图坐标系下若干个时刻的x轴坐标、y轴坐标、z轴坐标、偏航角、俯仰角、翻滚角。
205、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传感器数据构建障碍物栅格图。
206、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障碍物栅格图存储至障碍物栅格图库。
步骤205和步骤206是可选步骤。
207、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库中存储的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库中存储的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
步骤207参见步骤101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208、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以及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
步骤208参见步骤102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209、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路口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
步骤209参见步骤103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210、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虚拟拓扑中心线为车辆在路口区域行驶的边界线。
步骤210参见步骤104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可以看出,相较于构建的地图无法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无法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首次驾驶车辆进入停车场,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构建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该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301-310,具体如下:
30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传感器数据。
步骤301参见步骤201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30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提取和处理,得到匹配定位地图的特征。
303、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匹配定位地图的特征和定位图层中的特征进行匹配,得到车辆的位姿数据。
304、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车辆的位姿数据存储至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库。
305、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传感器数据构建障碍物栅格图。
306、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障碍物栅格图存储至障碍物栅格图库。
步骤305和步骤306是可选步骤。
307、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库中存储的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库中存储的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
步骤307参见步骤101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308、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以及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
步骤308参见步骤102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309、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路口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
步骤309参见步骤103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310: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虚拟拓扑中心线为车辆在路口区域行驶的边界线。
步骤310参见步骤104的描述,在此不再叙述。
可以看出,相较于构建的地图无法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无法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再次驾驶车辆进入停车场,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更新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精确性和丰富性,进而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更好的自动驾驶。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自动驾驶地图实现自动代客泊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基于自动驾驶地图实现自动代客泊车方法包括步骤401-410,具体如下:
401、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获得传感器数据。
402、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提取和处理,得到用于匹配定位地图的特征。
403、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根据匹配定位地图的特征和定位图层中的特征进行匹配,得到车辆的位姿数据。
404、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将车辆的位姿数据发送至自动驾驶模块。
405、地图查询模块获取车辆的当前位置,以及根据车辆的当前位置判断车辆是否进入能够自动驾驶的区域。
406、若是,则地图查询模块将车辆的当前位置和车辆进入能够自动驾驶的区域发送至自动驾驶模块。
407、自动驾驶模块接收地图查询模块发送的车辆的当前位置和车辆进入能够自送驾驶的区域,以及获得用户选择的目标车位。
408、自动驾驶模块将车辆的当前位置和目标车位发送至路径规划模块。
409、路径规划模块接收自动驾驶模块发送的车辆的当前位置和目标车位,以及根据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车辆的当前位置和车辆的目标车位规划车辆的行驶路线。
410、路径规划模块将车辆的行驶路线发送至规划控制模块,以使得规划控制模块完成目标车位的寻找、避障以及泊车入库。
可以看出,相较于构建的地图无法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无法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构建的自动驾驶地图能够满足规则复杂、感知条件极端的自动代客泊车场景,且能够提供道路边界、车道边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因此用户驾驶车辆进入已完成自动驾驶地图构建的区域,能够通过自动驾驶前往目标车位并完成泊车。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500包括:
获得单元501,用于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
获得单元501,还用于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
获得单元501,还用于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
获得单元501,还用于根据路口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
执行单元502,用于根据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虚拟拓扑中心线为车辆在路口区域行驶的边界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方面,获得单元501具体单元: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根据道路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
根据道路边界和道路中心线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
根据道路边界、道路中心线和路口区域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
根据车道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中心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方面,获得单元501具体用于: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
对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执行融合操作,得到道路缓冲区域;
将道路缓冲区域的边界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道路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方面,获得单元501具体用于:
对道路边界执行等间隔化形点操作,得到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
根据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获得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删除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之外的泰森多边形边操作,得到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根据道路边界和预存的第一宽度获得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
根据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中与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不相交的泰森多边形边获得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删除悬挂线操作,得到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连接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道路边界和道路中心线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方面,获得501具体用于:
根据道路中心线获得各个路口的中心点;
将以各个路口的中心点为圆心,预存的第一长度为半径的圆确定为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
对各个子道路中心线执行删除长度小于预存的第二长度的子道路中心线操作,得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各个子道路中心线为道路中心线中除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之外的剩余道路中心线;
根据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和预存的第二宽度获得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
对各个子路口区域执行删除面积小于预存的第一面积的子路口区域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各个子路口区域为道路边界构成的面中除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之外的剩余路口区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道路边界、道路中心线和路口区域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方面,获得单元501具体用于:
获得道路边界中除路口区域之外的各个道路路段边界;
获得道路中心线中除路口区域之外的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
根据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判断各个道路路段是否为单车道路段或双车道路段,各个道路路段分别与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一一对应;
若道路路段A为单车道路段,则将道路路段A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单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道路路段A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道路路段B为双车道路段,则将道路路段B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和道路路段中心线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双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道路路段B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方面,获得单元501具体用于: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中心线获得人工驾驶轨迹与各个道路路段的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与各个道路路段一一对应;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方差小于预存的第一角度,则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单向通行的,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为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包括的方差小于第一角度的所有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二角度,则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大于等于第二角度,则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方面,获得单元501具体用于: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的方差大于等于第一角度,则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D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双向通行的,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为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包括的方差大于等于第一角度的所有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方面,获得单元501具体用于:
若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E为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则根据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的两个车道中心线的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道路路段E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三角度,则判断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右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为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若是,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若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的均值大于等于第三角度,则判断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左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为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若是,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方面,获得单元501具体用于:
若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H为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则确定道路路段H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道路路段H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I为单向通行单车道路段,则将道路路段I的道路通行方向确定为道路路段I的车道通行方向,道路路段I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单向通行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路口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方面,获得单元501具体用于:
获得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车道中心线J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车道中心线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各个路口区域和预存的第三宽度获得各个路口区域的缓冲区域;
若形点K与路口区域L的缓冲区域相交,则确定形点L属于路口区域L,形点K为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中的任意一个,路口区域L为各个路口区域中的任意一个;
若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则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
若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则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
若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则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以及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或者,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以及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600包括相互耦合的存储器601、通信接口602和处理器603;例如存储器601、通信接口602和处理器603通过总线604耦合。
存储器601可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等,该存储器601用于相关指令及数据。
处理器603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603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处理器603用于读取存储器60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与通信接口602配合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由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600执行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处理器603,用于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
处理器603,还用于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以及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
处理器603,还用于根据路口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
处理器603,还用于根据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虚拟拓扑中心线为车辆在路口区域行驶的边界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方面,处理器603具体用于: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根据道路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
根据道路边界和道路中心线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
根据道路边界、道路中心线和路口区域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
根据车道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中心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方面,处理器603具体用于: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
对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执行融合操作,得到道路缓冲区域;
将道路缓冲区域的边界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道路边界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方面,处理器603具体用于:
对道路边界执行等间隔化形点操作,得到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
根据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获得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删除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之外的泰森多边形边操作,得到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根据道路边界和预存的第一宽度获得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
根据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中与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不相交的泰森多边形边获得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删除悬挂线操作,得到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连接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道路边界和道路中心线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方面,处理器603具体用于:
根据道路中心线获得各个路口的中心点;
将以各个路口的中心点为圆心,预存的第一长度为半径的圆确定为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
对各个子道路中心线执行删除长度小于预存的第二长度的子道路中心线操作,得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各个子道路中心线为道路中心线中除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之外的剩余道路中心线;
根据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和预存的第二宽度获得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
对各个子路口区域执行删除面积小于预存的第一面积的子路口区域操作,得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各个子路口区域为道路边界构成的面中除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之外的剩余路口区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道路边界、道路中心线和路口区域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方面,处理器603具体用于:
获得道路边界中除路口区域之外的各个道路路段边界;
获得道路中心线中除路口区域之外的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
根据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判断各个道路路段是否为单车道路段或双车道路段,各个道路路段分别与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一一对应;
若道路路段A为单车道路段,则将道路路段A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单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道路路段A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道路路段B为双车道路段,则将道路路段B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和道路路段中心线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双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道路路段B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方面,处理器603具体用于: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中心线获得人工驾驶轨迹与各个道路路段的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与各个道路路段一一对应;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方差小于预存的第一角度,则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单向通行的,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为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包括的方差小于第一角度的所有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二角度,则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大于等于第二角度,则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方面,处理器603具体用于: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的方差大于等于第一角度,则确定与第一相对角度差D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双向通行的,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为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包括的方差大于等于第一角度的所有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方面,处理器603具体用于:
若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E为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则根据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的两个车道中心线的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道路路段E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三角度,则判断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右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为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若是,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若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的均值大于等于第三角度,则判断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左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为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若是,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方面,处理器603具体用于:
若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H为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则确定道路路段H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道路路段H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根据车道信息和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I为单向通行单车道路段,则将道路路段I的道路通行方向确定为道路路段I的车道通行方向,道路路段I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单向通行单车道路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根据路口信息和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方面,处理器603具体用于:
获得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车道中心线J为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车道中心线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各个路口区域和预存的第三宽度获得各个路口区域的缓冲区域;
若形点K与路口区域L的缓冲区域相交,则确定形点L属于路口区域L,形点K为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中的任意一个,路口区域L为各个路口区域中的任意一个;
若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则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
若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则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
若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则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以及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或者,将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以及将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程序被硬件(例如处理器等)执行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自动驾驶地图的构成装置执行的任意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以上各方面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成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芯片系统700可包括:处理器701,以及耦合于处理器701的一个或多个接口702。示例性的:
处理器7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实现中,处理器701可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示例性的,控制器主要负责指令译码,并为指令对应的操作发出控制信号。运算器主要负责执行定点或浮点算数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等,也可以执行地址运算和转换。寄存器主要负责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操作结果等。具体实现中,处理器701的硬件架构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架构、无互锁管道阶段架构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without interlocked piped stages architecture,MIPS)架构、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架构或者NP架构等等。处理器701可以是单核的,也可以是多核的。
示例性的,接口702可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数据至处理器701,并且可以向外输出处理器701的处理结果。具体实现中,接口702可以是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可以和多个外围设备(如显示器(LCD)、摄像头(camara)、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等等)连接。接口702通过总线703与处理器701相连。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处理器701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在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侧的实现程序或者数据,使得该芯片可以实现前述图1A、图2和图3所示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以及图4所示的基于自动驾驶地图实现自动代客泊车方法。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7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通过接口702与芯片系统700相耦合,也就是说存储器可以是芯片系统700的一部分,也可以独立于该芯片系统700。接口702可用于输出处理器701的执行结果。本申请中,接口702可具体用于输出处理器701的译码结果。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可参考前述各个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全部或部分功能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加硬件的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3)
1.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
根据所述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所述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以及根据所述车道信息和所述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
根据所述路口信息和所述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
根据所述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为所述车辆在路口区域行驶的边界线;
所述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包括: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根据所述道路边界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
根据所述道路边界和所述道路中心线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
根据所述道路边界、所述道路中心线和所述路口区域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
根据所述车道边界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中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包括: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
对所述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执行融合操作,得到道路缓冲区域;
将所述道路缓冲区域的边界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道路边界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包括:
对所述道路边界执行等间隔化形点操作,得到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
根据所述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获得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所述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删除所述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之外的泰森多边形边操作,得到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根据所述道路边界和预存的第一宽度获得所述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中与所述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不相交的泰森多边形边获得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所述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删除悬挂线操作,得到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所述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连接操作,得到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道路边界和所述道路中心线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道路中心线获得各个路口的中心点;
将以所述各个路口的中心点为圆心,预存的第一长度为半径的圆确定为所述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
对各个子道路中心线执行删除长度小于预存的第二长度的子道路中心线操作,得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所述各个子道路中心线为所述道路中心线中除所述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之外的剩余道路中心线;
根据所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和预存的第二宽度获得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
对各个子路口区域执行删除面积小于预存的第一面积的子路口区域操作,得到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所述各个子路口区域为所述道路边界构成的面中除所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之外的剩余路口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道路边界、所述道路中心线和所述路口区域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包括:
获得所述道路边界中除所述路口区域之外的各个道路路段边界;
获得所述道路中心线中除所述路口区域之外的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
根据所述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所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判断各个道路路段是否为单车道路段或双车道路段,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分别与所述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所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一一对应;
若道路路段A为单车道路段,则将所述道路路段A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确定为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单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所述道路路段A为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道路路段B为双车道路段,则将所述道路路段B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和道路路段中心线确定为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双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所述道路路段B为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所述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所述道路中心线获得人工驾驶轨迹与各个道路路段的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所述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与所述各个道路路段一一对应;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方差小于预存的第一角度,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单向通行的,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为所述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包括的方差小于所述第一角度的所有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
若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二角度,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
若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角度,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的方差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角度,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D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双向通行的,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为所述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包括的方差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角度的所有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道信息和所述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包括:
若根据所述车道信息和所述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E为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则根据所述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与所述道路路段E的两个车道中心线的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所述道路路段E为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三角度,则判断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所述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右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为所述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若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的均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三角度,则判断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所述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左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为所述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车道信息和所述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H为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则确定所述道路路段H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所述道路路段H为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根据所述车道信息和所述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I为单向通行单车道路段,则将所述道路路段I的道路通行方向确定为所述道路路段I的车道通行方向,所述道路路段I为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单向通行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路口信息和所述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包括:
获得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所述车道中心线J为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车道中心线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各个路口区域和预存的第三宽度获得所述各个路口区域的缓冲区域;
若形点K与路口区域L的缓冲区域相交,则确定所述形点L属于所述路口区域L,所述形点K为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中的任意一个,所述路口区域L为所述各个路口区域中的任意一个;
若所述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则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
若所述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则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
若所述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则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以及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或者,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以及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
11.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
获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所述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
获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车道信息和所述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
获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路口信息和所述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
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为所述车辆在路口区域行驶的边界线;
在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根据所述道路边界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
根据所述道路边界和所述道路中心线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
根据所述道路边界、所述道路中心线和所述路口区域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
根据所述车道边界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中心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
对所述多个轨迹点缓冲区域执行融合操作,得到道路缓冲区域;
将所述道路缓冲区域的边界确定为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道路边界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道路边界执行等间隔化形点操作,得到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
根据所述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获得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所述第一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删除所述等间隔化形点后的道路边界之外的泰森多边形边操作,得到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根据所述道路边界和预存的第一宽度获得所述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泰森多边形边集合中与所述道路边界的缓冲区域不相交的泰森多边形边获得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所述第三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删除悬挂线操作,得到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
对所述第四泰森多边形边集合执行连接操作,得到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道路边界和所述道路中心线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道路中心线获得各个路口的中心点;
将以所述各个路口的中心点为圆心,预存的第一长度为半径的圆确定为所述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
对各个子道路中心线执行删除长度小于预存的第二长度的子道路中心线操作,得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所述各个子道路中心线为所述道路中心线中除所述各个路口的中心点缓冲区域之外的剩余道路中心线;
根据所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和预存的第二宽度获得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
对各个子路口区域执行删除面积小于预存的第一面积的子路口区域操作,得到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所述各个子路口区域为所述道路边界构成的面中除所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缓冲区域之外的剩余路口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道路边界、所述道路中心线和所述路口区域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获得所述道路边界中除所述路口区域之外的各个道路路段边界;
获得所述道路中心线中除所述路口区域之外的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
根据所述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所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判断各个道路路段是否为单车道路段或双车道路段,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分别与所述各个道路路段边界和所述各个道路路段中心线一一对应;
若道路路段A为单车道路段,则将所述道路路段A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确定为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单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所述道路路段A为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道路路段B为双车道路段,则将所述道路路段B对应的道路路段边界和道路路段中心线确定为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双车道路段的车道边界,所述道路路段B为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所述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所述道路中心线获得人工驾驶轨迹与各个道路路段的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所述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与所述各个道路路段一一对应;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方差小于预存的第一角度,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单向通行的,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为所述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包括的方差小于所述第一角度的所有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
若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二角度,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
若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的均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角度,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C对应的道路路段的道路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所述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若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的方差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角度,则确定与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D对应的道路路段是双向通行的,所述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D为所述各个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包括的方差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角度的所有第一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车道信息和所述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车道信息和所述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E为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则根据所述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与所述道路路段E的两个车道中心线的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所述道路路段E为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向通行双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的均值小于预存的第三角度,则判断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所述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右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为所述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F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若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的均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三角度,则判断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与所述道路路段E对应的道路路段中心线的左侧缓冲区域是否相交,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为所述两个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中的任意一个;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若否,则确定所述第二相对角度差集合G对应的车道中心线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车道信息和所述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若根据所述车道信息和所述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H为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则确定所述道路路段H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所述道路路段H为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双向通行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若根据所述车道信息和所述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的道路路段I为单向通行单车道路段,则将所述道路路段I的道路通行方向确定为所述道路路段I的车道通行方向,所述道路路段I为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单向通行单车道路段中的任意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路口信息和所述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方面,所述获得单元具体用于:
获得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所述车道中心线J为所述各个道路路段包括的所有车道中心线中的任意一个;
根据各个路口区域和预存的第三宽度获得所述各个路口区域的缓冲区域;
若形点K与路口区域L的缓冲区域相交,则确定所述形点L属于所述路口区域L,所述形点K为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和终止形点中的任意一个,所述路口区域L为所述各个路口区域中的任意一个;
若所述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正向通行,则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
若所述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逆向通行,则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
若所述车道中心线J所处车道的车道通行方向为双向通行,则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以及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或者,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起始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终止形点,以及将所述车道中心线J的终止形点确定为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的起始形点。
21.一种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相互耦合的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所述道路信息获得道路通行方向信息,以及根据所述车道信息和所述道路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车道通行方向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路口信息和所述车道通行方向信息获得路口出入点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路口出入点信息执行生成虚拟拓扑中心线操作,得到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自动驾驶地图,所述虚拟拓扑中心线为所述车辆在路口区域行驶的边界线;
在所述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信息、路口信息和车道信息的方面,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人工驾驶轨迹数据和/或障碍物栅格图获得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边界;
根据所述道路边界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道路中心线;
根据所述道路边界和所述道路中心线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路口区域;
根据所述道路边界、所述道路中心线和所述路口区域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边界;
根据所述车道边界获得所述车辆行驶过的区域的车道中心线。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硬件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
23.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装置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32737.4A CN113405558B (zh) | 2020-02-29 | 2020-02-29 |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 |
EP21761037.7A EP4102186A4 (en) | 2020-02-29 | 2021-02-24 | METHOD FOR DEVELOPING A SELF-DRIVING CARD AND ASSOCIATED DEVICE |
PCT/CN2021/077648 WO2021169993A1 (zh) | 2020-02-29 | 2021-02-24 |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 |
US17/896,947 US20220412770A1 (en) | 2020-02-29 | 2022-08-26 | Map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autonomous driving and relate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32737.4A CN113405558B (zh) | 2020-02-29 | 2020-02-29 |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05558A CN113405558A (zh) | 2021-09-17 |
CN113405558B true CN113405558B (zh) | 2024-04-09 |
Family
ID=77490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32737.4A Active CN113405558B (zh) | 2020-02-29 | 2020-02-29 |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412770A1 (zh) |
EP (1) | EP4102186A4 (zh) |
CN (1) | CN113405558B (zh) |
WO (1) | WO202116999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106659B1 (fr) * | 2020-01-23 | 2023-07-28 | Second Bridge Inc | Carte numérique pour la navigation |
JP7380532B2 (ja) * | 2020-11-16 | 2023-11-1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地図生成装置、地図生成方法及び地図生成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12077177B2 (en) * | 2021-05-26 | 2024-09-03 |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 Autonomous vehicle control and map accuracy determination based on predicted and actual trajectories of surrounding objects and vehicles |
CN114446050B (zh) * | 2021-12-29 | 2023-01-13 | 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的车道级引导线构建方法及装置 |
CN114491739A (zh) * | 2021-12-30 | 2022-05-13 |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道路交通系统的构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608601B (zh) * | 2022-03-31 | 2024-08-06 |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 行驶路线的生成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CN115294764B (zh) * | 2022-07-28 | 2024-04-16 | 阿波罗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人行横道区域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自动驾驶车辆 |
CN115507866B (zh) * | 2022-09-20 | 2024-01-12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地图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US11938963B1 (en) * | 2022-12-28 | 2024-03-26 | Aurora Operations, Inc. | Remote live map system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
CN116630467B (zh) * | 2023-03-15 | 2024-10-11 | 广州小鹏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 | 虚拟车道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6385878B (zh) * | 2023-03-29 | 2023-10-20 |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 道路中心线提取方法、分布式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
CN118722635A (zh) * | 2023-03-31 | 2024-10-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车道选择的方法、装置和车辆 |
CN116465394B (zh) * | 2023-06-19 | 2023-11-03 | 西安深信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车辆轨迹数据的路网结构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17272492B (zh) * | 2023-11-23 | 2024-02-13 | 华侨大学 | 一种观赏、作业、监护动线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17435684B (zh) * | 2023-12-18 | 2024-04-02 |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 车道线编号方法、装置、地图生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015846A (ja) * | 2015-06-30 | 2017-01-19 | 株式会社ケー・シー・エス | 道路地図情報を用いた道路車線情報の取得方法 |
CN108036794A (zh) * | 2017-11-24 | 2018-05-15 |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度地图生成系统及生成方法 |
CN109752009A (zh) * | 2017-11-03 | 2019-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路口区域路网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
WO2019203084A1 (ja) * | 2018-04-18 | 2019-10-24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地図情報更新システムおよび地図情報更新プログラム |
CN110634291A (zh) * | 2019-09-17 | 2019-12-31 | 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众包大数据的高精度地图拓扑自动构建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316386A1 (en) * | 2014-04-30 | 2015-11-05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Detailed map format for autonomous driving |
US10013508B2 (en) * | 2014-10-07 | 2018-07-03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Joint probabilistic modeling and inference of intersection structure |
US10533863B2 (en) * | 2014-10-10 | 2020-01-14 | Here Global B.V. |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use in lane-level mapping of road intersections |
US20160334221A1 (en) * | 2015-05-11 | 2016-11-17 |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 Determining street segment headings |
US10546400B2 (en) * | 2015-06-03 | 2020-01-28 | Here Global B.V.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fining bi-directional road geometry from probe data |
KR102113816B1 (ko) * | 2016-01-05 | 2020-06-03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차량 자율주행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이를 위한 클라우드 서버 및 그 동작 방법 |
CN105783936B (zh) * | 2016-03-08 | 2019-09-24 | 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自动驾驶中的道路标识制图及车辆定位方法及系统 |
JP6551304B2 (ja) * | 2016-05-30 | 2019-07-3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詳細経路作成装置、車両用自動運転システム及び詳細経路作成プログラム |
CN106441319B (zh) * | 2016-09-23 | 2019-07-16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一种无人驾驶车辆车道级导航地图的生成系统及方法 |
JP7016214B2 (ja) * | 2016-11-29 | 2022-02-04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走行可能領域設定装置および走行可能領域設定方法 |
DE102017209346A1 (de) * | 2017-06-01 | 2019-01-10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stellung einer fahrspurgenauen Straßenkarte |
CN109084782B (zh) * | 2017-06-13 | 2024-03-12 | 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 | 基于摄像头传感器的车道线地图构建方法以及构建系统 |
JP2019132701A (ja) * | 2018-01-31 | 2019-08-08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地図情報作成方法 |
CN108362294B (zh) * | 2018-03-05 | 2021-08-03 | 中山大学 | 一种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多车协同建图方法 |
CN108645420B (zh) * | 2018-04-26 | 2022-06-14 | 北京联合大学 | 一种基于差分导航的自动驾驶车辆多路径地图的创建方法 |
US10761535B2 (en) * | 2018-08-21 | 2020-09-0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Intelligent vehicle navig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control logic for multi-lane separation and trajectory extraction of roadway segments |
CN109470254B (zh) * | 2018-10-31 | 2020-09-08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地图车道线的生成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US20200149896A1 (en) * | 2018-11-09 | 2020-05-14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System to derive an autonomous vehicle enabling drivable map |
CN110220521B (zh) * | 2019-05-24 | 2023-07-07 |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地图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
CN110706307A (zh) * | 2019-10-11 | 2020-01-17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子地图构建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2-29 CN CN202010132737.4A patent/CN113405558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2-24 EP EP21761037.7A patent/EP4102186A4/en active Pending
- 2021-02-24 WO PCT/CN2021/077648 patent/WO2021169993A1/zh unknown
-
2022
- 2022-08-26 US US17/896,947 patent/US20220412770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015846A (ja) * | 2015-06-30 | 2017-01-19 | 株式会社ケー・シー・エス | 道路地図情報を用いた道路車線情報の取得方法 |
CN109752009A (zh) * | 2017-11-03 | 2019-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路口区域路网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08036794A (zh) * | 2017-11-24 | 2018-05-15 |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度地图生成系统及生成方法 |
WO2019203084A1 (ja) * | 2018-04-18 | 2019-10-24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地図情報更新システムおよび地図情報更新プログラム |
CN110634291A (zh) * | 2019-09-17 | 2019-12-31 | 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众包大数据的高精度地图拓扑自动构建方法及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道路交叉口自动检测与基于OpenSceneGraph的三维自动建模方法;马小龙等;《测绘学报》;第43卷(第10期);第1083-1091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69993A1 (zh) | 2021-09-02 |
CN113405558A (zh) | 2021-09-17 |
US20220412770A1 (en) | 2022-12-29 |
EP4102186A4 (en) | 2023-11-22 |
EP4102186A1 (en) | 2022-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405558B (zh) | 自动驾驶地图的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 | |
US11181920B2 (en) | Travel assistance method and travel assistance apparatus | |
KR102267563B1 (ko) | 자율주행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 |
JP6878493B2 (ja) | 自動運転車両(adv)に用いるピッチ角の補正方法 | |
CN111830979B (zh) | 一种轨迹优化方法和装置 | |
CN101097153B (zh) | 导航装置 | |
CN111873995A (zh) | 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上下匝道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4111825B (zh) | 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工程机械和存储介质 | |
CN115195790B (zh) | 一种预测车辆轨迹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303297B (zh) | 基于注意力机制与图模型强化学习的城市场景下端到端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及装置 | |
KR20210121595A (ko) | 최적 경로 탐색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 |
CN117885764B (zh) | 车辆的轨迹规划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 |
CN114723903A (zh) | 障碍物风险场环境建模方法及其装置、相关产品 | |
CN112325898A (zh) | 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752501A (zh) | 导航路径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20210077043A (ko) | 주행 차로 판단 장치 및 그의 주행 차로 판단 방법 | |
CN113899378A (zh) | 一种变道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6560362A (zh) | 一种自动导航的路径规划跟踪方法及系统 | |
CN114509077B (zh) | 导航引导线的生成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15432008A (zh) | 一种基于优化多任务的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6804766A (zh) | 基于激光slam的agv多邻域路径规划优化方法 | |
CN114564005A (zh) | 一种无人车自动调头控制方法、装置及无人车 | |
KR20220166784A (ko) | 자율주행에 기반한 승차 방법, 장치, 설비 및 저장매체 | |
CN114511590A (zh) | 基于单目视觉3d车辆检测与跟踪的路口多引导线构建方法 | |
CN115917619A (zh) | 信息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