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05210B - 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调湿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调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05210B
CN113405210B CN202110546922.2A CN202110546922A CN113405210B CN 113405210 B CN113405210 B CN 113405210B CN 202110546922 A CN202110546922 A CN 202110546922A CN 113405210 B CN113405210 B CN 1134052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ty
air
temperature
indoo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69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05210A (zh
Inventor
代传民
齐兆乾
孙萍
滕兆龙
刘江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69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05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05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5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05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5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24F2110/22Humidity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4Activity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调湿机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调湿模式下运行;继续获取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在所述新的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并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调节温度维持所述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判定所需调用模式,并发送指令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端进行配合调节温度,从而实现温度与其湿度的自动调节。本申请还公开一种调湿机的控制装置及调湿机。

Description

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调湿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调湿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调湿机可以同时集成除湿功能和加湿功能,相较于通过单独布设的除湿机和加湿机,相互配合进行调湿的方案,如此一体化设计,既可满足用户对空气湿度的调节需求,又可尽量减少湿度调节设备所占的空间。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调湿机进行湿度调节时,通常需要用户根据使用需求预设一些运行参数,例如,设定温度、出风风速、出风口的上下出风角度以及出风口的左右出风角度等参数,对于一些不能熟练使用控制器的用户来说,例如,老人、幼儿等,如此繁琐的设置过程,并不利于用户的使用。此外,若参数设置不当,还可能会出现调湿效率低、向用户吹风等情况,亦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调湿机,以解决老人在除湿、加湿时不宜直吹且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在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调湿模式下运行;继续获取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在新的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并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调节温度维持新的室内环境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获得室内环境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差值,将该差值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便可获得与当前的室内环境温度相匹配的环境调节方案,即,确定出进行环境调节的空气调节设备与调湿机的运行模式。若差值大于预设温度,说明室内温差过大,当前的主要目的是降温,此时,可以控制空气调节设备运行调湿模式,进行降温调湿处理。此外,在空气调节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可以再次获取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并根据该新的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计算新的温差,若此时新的温差小于预设温度,则说明当前的主要目的是调湿,故可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继续维持该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同时控制调湿机开始调湿,在保证调湿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室内温度的调节。如此控制过程,无需用户参与,即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自动调节设备的运行方式,使之与当前的温湿度调节需求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包括:控制导风板自动开启向上吹风;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室内机按照低风运行。
在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差值较大的情况下,主要任务是尽快将温度调整至设定温度,此时需要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温度调节,控制导风板自动开启向上吹风可以避免与室内温度温差过大的气流直接吹到人体引起不适,而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室内机按照低风运行则主要是为了避免室内温度变化过快从而导致用户产生感冒或呼吸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调节温度维持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包括:降低空气调节设备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调小空气调节设备的电子膨胀阀开度,并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的室内出风口处的蒸发温度调整至与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露点温度。
在室内环境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情况下,主要任务不再是温度的调节而转至室内湿度的调节,此时需要调湿机发送相应指令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同时调小空气调节设备的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的室内出风口处的蒸发温度调整至与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露点温度,只需要保证室内温度可以维持在设定温度即可,进而将程序切换至以调节室内环境湿度为主。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调湿机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包括:控制调湿机的风机以最低风速运行;根据温度与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设定温度相对应的预设湿度值;获取室外环境湿度值;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关闭与外部连通的结构,利用调湿机的吸湿材料吸附室内水分,达到除湿的目的;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开启与外部连通的结构,控制调湿机的风机将室内的潮湿空气抽到室外,并将室外的干燥空气引入室内,达到除湿的目的。
在除湿的过程中,调湿机的风机以最低风速运行,在满足除湿效率的同时,避免了除湿过程中风速过大所带来的噪声过大,根据温度与湿度成负相关的对应关系,调湿机根据设定温度选取与之相对应的预设湿度值,通过安装在与外界连通部分的获取装置获取室外环境湿度值,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关闭与外部连通的结构,防止室外的潮湿空气进入室内,利用调湿机的吸湿材料吸附室内水分,达到除湿的目的,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开启与外部连通的结构,控制调湿机的风机将室内的潮湿空气抽到室外,并将室外的干燥空气引入室内,利用室外的干燥空气替换室内的潮湿空气,达到除湿的目的,同时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调湿机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包括:控制调湿机的风机以最低风速运行;根据温度与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设定温度相对应的预设湿度值;获取室外环境湿度值;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关闭与外部连通的结构,利用调湿机的吸湿材料中的水,达到加湿的目的;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大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开启与外部连通的结构,控制调湿机的风机将室内的干燥空气抽到室外,并将室外的潮湿空气引入室内,达到加湿的目的。
在加湿的过程中,调湿机的风机以最低风速运行,在满足除湿效率的同时,避免了除湿过程中风速过大所带来的噪声过大,根据温度与湿度成负相关的对应关系,调湿机根据设定温度选取与之相对应的预设湿度值,通过安装在与外界连通部分的获取装置获取室外环境湿度值,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关闭与外部连通的结构,防止室外的干燥空气进入室内,通过电加热器从吸湿材料中蒸腾出水蒸气用于加湿;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大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调湿机控制自身开启与外部连通的结构,调湿机控制自身的风机将室内的干燥空气抽到室外,并将室外的潮湿空气引入室内,达到加湿目的的同时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清洁度,还可以相应补充吸湿材料中的预留水分,使吸湿材料可以重复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湿机的调湿模式还包括:获取室内人员位置;根据室内人员位置,控制调湿机的出风口朝向,避免直吹身体。
通过传感器获取室内人员位置,避免因为直吹身体给用户带来的不适体验。其中,获取室内人员位置所用的传感器可以是红外传感器,通过发射或热辐射对照红外光谱中的所有物判断室内人员位置;也可以是温度传感器,通过处理从热源辐射的热量以测量温度,对比相应预存的人体温度对照表来确定室内人员位置;也可以是图像传感器,基于CMOS技术,通过模糊的图像对比确定室内人员位置;还可以是其他的任何一种或多种可以判断室内人员位置的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室内环境温度之前,还包括:计算室内人员的移动速率,若室内人员的移动速率小于设定速率;或,接收到控制器传输的进行调湿模式的控制指令,则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通过传感器获取室内人员的移动速率,通过其移动速率的快慢判断其是否需要开启此调湿模式进行室内湿度的调节,其中,获取室内人员移动速率的传感器可以选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3D相机测距传感器等可以获取距离的传感器经计算得到移动速率;或,直接通过接收到的开启该调湿模式的控制指令开启此调湿模式进行室调湿,由用户自行选择是否调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调湿机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调湿模式下运行;该获取模块,还被配置为获取新的室内温度;该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新的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并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调节温度维持当前新的室内环境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调湿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程序指令时,执行上述用于调湿机控制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湿机包括:包括上述的用于调湿机控制方法的装置。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调湿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调湿机的剖面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调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隔板与调湿转盘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调湿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调湿机控制方法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调湿机控制方法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调湿机控制方法的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罩壳;110、空腔;112、第一腔室;113、第二腔室;200、调湿转盘;230、第一进风端;240、第一出风端;250、第二进风端;260、第二出风端;300、第一隔板;310、加热部;400、第二隔板;410、第一板;420、第二板;430、连接架;431、第一架;432、第二架;700、壳体;701、第一进风口;702、第一出风口;703、第二进风口;704、第二出风口;710、第一气流腔;720、第二气流腔;730、第三气流腔;740、第四气流腔;750、隔断板;751、第一通风口;752、第二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湿机可以包括:罩壳100、调湿转盘200和第一隔板300。罩壳100内部限定出空腔110,且空腔110的一端具有开口;调湿转盘200可转动地设置于空腔110内,且调湿转盘200的上端面与空腔110内壁之间限定出流通腔,气流能够沿竖直方向穿过调湿转盘200,调湿转盘200的下端面位于开口处;第一隔板300可转动地设置于流通腔内,并将流通腔分隔为第一腔室112与第二腔室113。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湿机,常温的气流在流经调湿转盘200时气流中的水分会被吸收,而经过加热后的气流流经吸收水分的调湿转盘200时会将调湿转盘200内的水分释放到气流中,利用调湿转盘200的这种特性,驱动调湿转盘200在第一腔室112与第二腔室113的下方持续转动,并使气流或加热气流中的一个穿过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一腔室112内,然后再次穿过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流出,另一个穿过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二腔室113内,然后再次穿过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流出,更好的吸收气流中的水分,或更好的将吸收的水分释放到加热的气流中,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室内持续的进行加湿或除湿,还能够根据室外环境质量来驱动第一隔板300的转动切换气流的流道,能够实现在加湿或除湿的过程中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或者不发生交换,进而在对室内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在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没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之间不发生交换,避免室外污浊的空气进入到室内,有选择性的利用室外气流,降低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可选地,第一腔室112和/或第二腔室113内设有加热部310。这样,能够使流经第一腔室112和/或第二腔室113内的气流被加热,使通过第一腔室112和/或第二腔室113流出的气流能够带走位于第一腔室112和/或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内的水分,起到加湿或除湿的作用,更好的对室内进行持续的加湿或除湿。例如,在第一腔室112连通室内环境,第二腔室113连通室外环境的情况下,即室内气流处于内循环的状态,若第一腔室112内设有加热部310,则流经第二腔室113的室外气流中的水分被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吸收,流经第一腔室112内的气流被加热部310加热,使通过第一腔室112流出的加热气流能够带走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中的水分,起到对室内环境加湿的作用,若第二腔室113内设有加热部310,则流经第一腔室112的室内气流中的水分被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吸收,流经第二腔室113内的室外气流被加热部310加热,带走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中的水分,起到对室内环境除湿的作用;在第一腔室112连通室外环境,第二腔室113也连通的室外环境的情况下,即室内气流处于外循环的状态,若第一腔室112内设有加热部310,则从室外流入室内的气流流经第二腔室113时水分被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吸收,从室内流入室外的气流被在流经第一腔室112时被加热并带走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中吸收的水分排到室外,起到对室内环境除湿的作用,若第二腔室113内设有加热部310,则从室内流向室外的气流在流经第一腔室112时气流中的水分被位于第一腔室112下方的调湿转盘200吸收,从室外流向室内的气流在第二腔室113内被加热,带走位于第二腔室113下方的调湿转盘200中的水分流向室内,起到对室内环境加湿的作用。
结合图3至5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该调湿机还包括:第二隔板400。第二隔板400,可转动地设置于调湿转盘200的下端,且与第一隔板300连接,第二隔板400包括第一板410与第二板420,第一板410与第二板420交叉设置,且第一板410与第一隔板300平行且中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这样,将第二隔板400设置在调湿转盘200的下端,通过交叉设置的第一板410与第二板420能够在调湿转盘200的下端面限定出多个进风端与出风端,室外和室内气流能够通过多个进风端进入第一腔室112或第二腔室113内,然后通过多个出风端排出,进而更好的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或除湿,且在加湿或除湿过程中能够根据室外环境质量进行气流通道的切换,提高环境的适应性,而且通过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连接,能够使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同步转动,在第一隔板300转动切换气流通道的情况下,位于调湿转盘200下端的第二隔板400能够随着第一隔板300同步转动,由于第二隔板400的第一板410与第一隔板300平行且中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时,第二隔板400的第一板410与第一隔板300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同一竖直面,因此使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同步转动,能够保持多气流通道的通畅,更好的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或除湿。
可选地,第一隔板300与第二隔板400之间通过连接架430连接,连接架430包括第一架431与第二架432,调湿转盘20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架431与第二架432之间。这样,使室外或室内的气流能够穿过调湿转盘200下端面流入第一腔室112或第二腔室113内,然后再穿过调湿转盘200的下端面流出,从而更好的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或除湿。
可选地,调湿转盘200包括:骨架和吸湿材料。骨架为圆盘形;吸湿材料填充在骨架内。这样,通过设置骨架,可提高调湿转盘200的结构稳定性,防止调湿转盘200的损坏,将吸湿材料填充在骨架内,在气流穿过骨架时气流中的水分被填充在骨架内的吸湿材料吸收,或吸湿材料中的吸收的水分释放带气流中,从而更好的对室内进行加湿或除湿。
可选地,吸湿材料包括:硅胶、MOF、分子筛中的一个或多个。这样,上述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在常温下高效的吸收气流中的水分,且在加热情况下可高效的释放水分。
可选地,第二隔板400与调湿转盘200的下端面限定出第一进风端230、第一出风端240、第二进风端250以及第二出风端260,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230通过第一腔室112与第一出风端240连通,第二进风端250通过第二腔室113与第二出风端260连通;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230通过第一腔室112与第二出风端260连通,第二进风端250通过第二腔室113与第一出风端240连通。这样,气流通过第一进风端230和第二进风端250穿过调湿转盘200流入第一腔室112和第二腔室113,然后流入第一腔室112和第二腔室113内的气流再次穿过调湿转盘200通过第一出风端240和第二出风端260排出,起到加湿或除湿的作用,还可根据室外环境质量切换第一隔板300的位置,从而实现内循环加湿或除湿,或外循环加湿或除湿,在对室内环境持续加湿或除湿的同时还能根据室外环境的质量进气流通道的切换,提高了环境适应性。例如,第一进风端230与第一出风端240连通室外,第二进风端250与第二出风端260连通室内,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230通过第一腔室112与第一出风端240连通组成从室外进风排放到室外的气流通道,第二进风端250通过第二腔室113与第二出风端260连通组成从室内进风排放到室内的气流通道;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230通过第一腔室112与第二出风端260连通组成从室外进风排放到室内的气流通道,第二进风端250通过第二腔室113与第一出风端240连通组成从室内进风排放到室外的气流通道。
结合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调湿机还包括:壳体700。壳体700内部限定出安装腔,罩壳100安装于安装腔内,将安装腔分隔为第一气流腔710、第二气流腔720、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这样,在对室内环境加湿或除湿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室外环境质量来驱动第一隔板300的转动切换气流的流道,进而来切换第一气流腔710、第二气流腔720、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的联通关系,能够实现在加湿或除湿的过程中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或者不发生交换,进而在对室内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发生交换,在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没有换风需求的情况下使室内气流与室外气流之间不发生交换,避免室外污浊的空气进入到室内,有选择性的利用室外气流,降低对室外环境的依赖,提高湿度调节的稳定性,保持室内空气的质量。
可选地,壳体700包括连通室外的第一进风口701与第一出风口702,连通室内的第二进风口703与第二出风口704,第一进风口701与第一气流腔710连通,第一出风口702与第二气流腔720连通,第二出风口704与第三气流腔730连通,第二进风口703与第四气流腔740连通。这样,通过第一隔板300的位置切换,能够切换壳体700内的流道的连通关系,进而切换室内与室外的连通关系,在对室内环境持续加湿或除湿的同时还能根据室外环境的质量进气流通道的切换,提高了环境适应性。例如,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室外的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701进入第一气流腔710,然后通过调湿转盘200下端面上的第一进风端230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一腔室112内,然后经第一出风端240吹出流入第二气流腔720内,最终通过第一出风口702吹出到室外,完成一次室外气流的循环,室内的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703进入第四气流腔740内,然后通过调湿转盘200下端面上的第二进风端250进入第二腔室113内,然后经第二出风端260吹出流入第三气流腔730内,最终通过第二出风口704吹出到室内,完成一次室内气流的循环,此时室外与室外连通,室内与室内连通;在第一隔板3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室外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701进入第一气流腔710内,然后通过调湿转盘200下端面上的第一进风端230穿过调湿转盘200进入第一腔室112内,然后经第二出风端260吹出到第三气流腔730内,最终通过第二出风口704吹出到室内,完成一次室外到室内的循环,室内气流通过第二进风口703进入第四气流腔740内,然后通过调湿转盘200下端面上的第二进风端250进入第二腔室113内,然后经第一出风端240流出到第二气流腔720内,最终通过第一出风口702排出到室外,完成一次室内到室外的循环,此时室内与室外连通。
可选地,第一气流腔710与第三气流腔730之间设有第一通风口751,第二气流腔720与第四气流腔740之间设有第二通风口752。这样,在进行室内与室内连通,室外与室外连通的内循环,且室外环境质量较高的情况下,第一气流腔710与第二气流腔720连通,第三气流腔730与第四气流腔740连通,此时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口751使室外的少量空气进入室内,通过第二通风口752使室内的少量空气排放到室外,进行微新风的室外循环,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
结合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S01,调湿机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S02,在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调湿机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调湿模式下运行。
S03,继续获取新的室内环境温度。
S04,在新的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调湿机控制自身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并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调节温度维持新的室内环境温度。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调湿机控制的方法,能根据室内环境温度,控制空气调节设备与调湿机配合进行温度调节,从而实现温度与其湿度的自动调节,可简化用户操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设备可以是具有除湿能力以及温度调节能力的设备,例如,空调、恒温恒湿机等。以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为例,空调运行于除湿模式时,既可以调节室内环境的湿度,又可以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且温度调节效果优于调湿机,即,在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在保证除湿效果的同时,更有助于降温。
经空气调节设备的降温除湿处理后,如果室内环境已达到预设降温效果,即,新的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可以认为当前室内环境的主要调节需求从降温变为除湿,故可控制除湿效率更高的调湿机进行除湿处理,同时,为了维持当前的环境温度,还可以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继续运行以维持上述新的室内环境温度。
仍以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为例,空调可以继续运行于除湿模式,来维持该新的室内环境温度;或者,可以控制空调进行模式切换,从除湿模式切换至制冷模式,以维持该新的室内环境温度,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可不做具体限定。
如上文所做介绍,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后,可以继续获取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并根据该新的室内环境温度进行调湿机控制。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实时监测获取新的室内环境温度;或者,可以在空气调节设备在调湿模式下运行预设时长后,再获取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其中,预设时长可以是预设的固定时长,或者,可以是可变时长,例如,根据空气调节设备在调湿模式下运行时的降温效率、以及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与预设温度之间的温差,确定对应的可变时长。
可选的,调湿机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包括:调湿机控制导风板自动开启向上吹风;调湿机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室内机按照低风运行。
这样,能在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差值较大的情况下,主要任务是尽快将温度调整至设定温度,此时需要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温度调节,控制导风板自动开启向上吹风,可以避免与室内温度温差过大的气流直接吹到人体引起不适,而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室内机按照低风运行,则主要是为了避免室内温度变化过快从而导致用户产生感冒或呼吸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如此控制过程,既可确保降温除湿效果,又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调湿机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调节温度维持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包括:调湿机降低空气调节设备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至维持当前室内温度所需要的最小运行频率,并调小空气调节设备的电子膨胀阀开度,使其达到能够维持当前室内温度的最小开度;调湿机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的室内出风口处的蒸发温度调整至与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露点温度。
这样,在室内环境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即,新的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主要任务不再是温度的调节而转至室内湿度的调节,此时控制空气调节设备降低自身的压缩机运行频率至维持当前室内温度的最小运行频率,同时调小空气调节设备的电子膨胀阀开度至维持当前室内温度的最小开度,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的室内出风口处的蒸发温度调整至与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露点温度,只需要保证室内温度可以维持在设定温度即可,进而将程序切换至以调节室内环境湿度为主。
可选的,调湿机需要进行除湿处理时,调湿机控制自身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包括:调湿机控制自身的风机以最低风速运行;调湿机根据温度与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设定温度相对应的预设湿度值;调湿机获取室外环境湿度值;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调湿机控制自身关闭与外部连通的结构,利用调湿机的吸湿材料吸附室内水分,达到除湿的目的;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调湿机控制自身开启与外部连通的结构,调湿机控制自身的风机将室内的潮湿空气抽到室外,并将室外的干燥空气引入室内,达到除湿的目的。
这样,在除湿的过程中,调湿机的风机以最低风速运行,在满足除湿效率的同时,避免了除湿过程中风速过大所带来的噪声过大,根据温度与湿度成负相关的对应关系,调湿机根据设定温度与温度、湿度对照表选取与设定温度相对应的湿度值,设置为预设湿度,通过安装在与外界连通部分的获取装置获取室外环境湿度值,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关闭与外部连通的结构,可以是通过控制调湿转盘通过自身的旋转隔断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也可以通过关闭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防止室外的潮湿空气进入室内,利用调湿机的吸湿材料吸附室内水分,达到除湿的目的,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开启与外部连通的结构,控制调湿机的风机将室内的潮湿空气抽到室外,并将室外的干燥空气引入室内,利用室外的干燥空气替换室内的潮湿空气,达到除湿的目的,同时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度。
可选的,调湿机需要进行加湿处理时,控制调湿机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包括:调湿机控制自身的风机以最低风速运行;调湿机根据温度与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设定温度相对应的预设湿度值;调湿机获取室外环境湿度值;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调湿机控制调湿机关闭与外部连通的结构,利用调湿机的吸湿材料中的水,达到加湿的目的;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大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调湿机控制自身开启与外部连通的结构,调湿机控制自身的风机将室内的干燥空气抽到室外,并将室外的潮湿空气引入室内,达到加湿的目的。
这样,在加湿的过程中,调湿机的风机以最低风速运行,在满足除湿效率的同时,避免了除湿过程中风速过大所带来的噪声过大,根据温度与湿度成负相关的对应关系,调湿机根据设定温度和温度、湿度对照表选取与设定温度相对应的湿度值,设置为预设湿度,通过安装在与外界连通部分的获取装置获取室外环境湿度值,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关闭与外部连通的结构,可以是通过控制调湿转盘通过自身的旋转隔断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也可以通过关闭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防止室外的干燥空气进入室内,通过电加热器从吸湿材料中蒸腾出水蒸气用于加湿;在室外环境湿度值大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调湿机控制自身开启与外部连通的结构,调湿机控制自身的风机将室内的干燥空气抽到室外,并将室外的潮湿空气引入室内,达到加湿目的的同时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清洁度,还可以相应补充吸湿材料中的预留水分,使吸湿材料可以重复利用。
可选的,调湿机的调湿模式还包括:调湿机获取室内人员位置;根据室内人员位置,调湿机控制自身的出风口朝向,避免直吹身体。
这样,通过传感器获取室内人员位置,避免因为直吹身体给用户带来的不适体验。其中,获取室内人员位置所用的传感器可以是红外传感器,通过发射或热辐射对照红外光谱中的所有物判断室内人员位置;也可以是温度传感器,通过处理从热源辐射的热量以测量温度,对比相应预存的人体温度对照表来确定室内人员位置;也可以是图像传感器,基于CMOS技术,通过模糊的图像对比确定室内人员位置;还可以是其他的任何一种或多种可以判断室内人员位置的传感器。
可选的,在调湿机获取室内环境温度之前,还包括:调湿机计算室内人员的移动速率,若室内人员的移动速率小于设定速率;或,接收到控制器传输的调湿机进行调湿模式的控制指令,则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这样,通过传感器获取室内人员的移动速率,通过其移动速率的快慢判断其是否需要开启此调湿模式进行室内湿度的调节,如果室内人员的移动速率小于设定速率,表示室内人员可能为老人、幼儿或生病体弱的用户,通过用户自身操作调节参数与出风口朝向不便,需要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参数,故此时可以获取室内环境温度,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其中,获取室内人员移动速率的传感器可以选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3D相机测距传感器等可以获取距离的传感器经计算得到移动速率。
或者,可以直接通过接收到的开启该调湿模式的控制指令,开启此调湿模式进行调湿处理,由用户自行选择是否调用。
结合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调湿机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1、控制模块22。获取模块21被配置为获取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模块22被配置为在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调湿模式下运行;获取模块21还被配置为继续获取新的室内环境温度;控制模块22还被配置为在新的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并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调节温度维持新的室内环境温度。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调湿机控制的装置,有利于在根据室内环境温度,通过调湿机判定所需调用模式,并发送指令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端进行配合调节温度,从而实现温度与其湿度的自动调节。
可选的,控制模块22还被配置为控制导风板自动开启向上吹风;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室内机按照低风运行。
这样,在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差值较大的情况下,主要任务是尽快将温度调整至设定温度,此时需要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进行温度调节,控制导风板自动开启向上吹风可以避免与室内温度温差过大的气流直接吹到人体引起不适,而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室内机按照低风运行则主要是为了避免室内温度变化过快从而导致用户产生感冒或呼吸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可选的,获取模块21还被配置为获取空气调节设备出风口处温度,控制模块22还被配置为降低空气调节设备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并调小空气调节设备的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的室内出风口处的蒸发温度调整至与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露点温度。
这样,在室内环境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情况下,主要任务不再是温度的调节而转至室内湿度的调节,此时需要调湿机发送相应指令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同时调小空气调节设备的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的室内出风口处的蒸发温度调整至与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露点温度,只需要保证室内温度可以维持在设定温度即可,进而将程序切换至以调节室内环境湿度为主。
可选的,结合图9所示,该用于调湿机控制的装置还包括判定模块31。判定模块31被配置为确定设定温度所对应的预设湿度值;获取模块21还被配置为获取室外环境湿度值;控制模块22还被配置为控制调湿机的风机以最低风速运行。
可选的,在除湿过程中,控制模块22还被配置为在判定模块31判定室外环境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关闭与外部连通的结构,控制模块22还被配置为在判定模块31判定室外环境湿度值小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开启与外部连通的结构,控制调湿机的风机将室内的潮湿空气抽到室外,并将室外的干燥空气引入室内。
这样,可以有效的节能,在室外的湿度满足除湿条件时,可以通过微新风模式除湿,同时还会置换室内的空气,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同时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可选的,在加湿过程中,控制模块22还被配置为在判定模块31判定室外环境湿度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关闭与外部连通的结构;控制模块22还被配置为在判定模块31判定室外环境湿度值大于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开启与外部连通的结构,控制调湿机的风机将室内的干燥空气抽到室外,并将室外的潮湿空气引入室内。
可选地,获取模块21还被配置为获取室内人员位置;判定模块31还被配置为根据室内人员位置,判定调湿机出风口朝向并发送信号给控制模块22;控制模块22还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判定模块31的信号,控制调湿机的出风口朝向,避免直吹身体。
这样,可以自动调节出风口的朝向,避免用户在调湿过程中不断调节一个适合的出风口角度所带来的繁琐步骤,同时可以避免用户因为调湿期间风口直吹所带来的身体不适。
可选的,获取模块21还被设置为获取室内人员的移动速率,判定模块31还被配置为根据室内人员的移动速率判定是否开启调湿模式,控制模块22还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控制器传输的调湿机进行调湿模式的控制指令控制调湿机开启调湿模式。
这样,可以在用户为行动不便的情况下,自动为用户调用适合其的调湿模式,也可以依照用户个人的意愿开启或关闭该调湿模式。
结合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调湿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04和存储器(memory)101。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102和总线103。其中,处理器104、通信接口102、存储器101可以通过总线1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10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104可以调用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10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4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1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10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产品(例如:计算机、手机等),包含上述的用于调湿机的控制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调湿模式下运行;
继续获取新的室内环境温度;
在所述新的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并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调节温度维持所述新的室内环境温度;
其中,所述调湿机包括罩壳、调湿转盘、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罩壳内部限定出空腔,且空腔的一端具有开口;调湿转盘可转动地设置于空腔内,且调湿转盘的上端面与空腔内壁之间限定出流通腔,调湿转盘的下端面位于开口处;第一隔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流通腔内,并将流通腔分隔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或第二腔室内设有加热部;第二隔板可转动地设置于调湿转盘的下端,且与第一隔板连接,第二隔板包括第一板与第二板,第一板与第二板交叉设置,且第一板与第一隔板平行且中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二隔板与调湿转盘的下端面限定出第一进风端、第一出风端、第二进风端以及第二出风端,在第一隔板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通过第一腔室与第一出风端连通,第二进风端通过第二腔室与第二出风端连通;在第一隔板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通过第一腔室与第二出风端连通,第二进风端通过第二腔室与第一出风端连通;第一进风端与第一出风端连通室外,第二进风端与第二出风端连通室内,在第一隔板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通过第一腔室与第一出风端连通组成从室外进风排放到室外的气流通道,第二进风端通过第二腔室与第二出风端连通组成从室内进风排放到室内的气流通道;在第一隔板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通过第一腔室与第二出风端连通组成从室外进风排放到室内的气流通道,第二进风端通过第二腔室与第一出风端连通组成从室内进风排放到室外的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包括:
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板开启向上吹风;
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的室内机按照低风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调节温度维持所述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包括:
降低空气调节设备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调小空气调节设备的电子膨胀阀开度,并控制空气调节设备的室内出风口处的蒸发温度调整至与所述新的室内环境温度对应的露点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调湿机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包括:
控制所述调湿机的风机以最低风速运行;
根据温度与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设定温度相对应的预设湿度值;
获取室外环境湿度值;
在所述室外环境湿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调湿机关闭与外部连通的结构,利用所述调湿机的吸湿材料吸附室内水分,达到除湿的目的;
在所述室外环境湿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调湿机开启与外部连通的结构,控制调湿机的风机将室内的潮湿空气抽到室外,并将室外的干燥空气引入室内,达到除湿的目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调湿机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包括:
控制所述调湿机的风机以最低风速运行;
根据温度与湿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设定温度相对应的预设湿度值;
获取室外环境湿度值;
在所述室外环境湿度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调湿机关闭与外部连通的结构,利用所述调湿机的吸湿材料中的水,达到加湿的目的;
在所述室外环境湿度值大于所述预设湿度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调湿机开启与外部连通的结构,控制调湿机的风机将室内的干燥空气抽到室外,并将室外的潮湿空气引入室内,达到加湿的目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湿机的调湿模式还包括:
获取室内人员位置;
根据所述室内人员位置,控制所述调湿机出风口朝向,避免直吹身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室内环境温度之前,还包括:
计算室内人员的移动速率,若所述室内人员的移动速率小于设定速率;或,接收到控制器传输的进行调湿处理的控制指令,则获取所述室内环境温度。
8.一种用于调湿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室内环境温度;
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空气调节设备在调湿模式下运行;
所述获取模块,还被配置为获取新的室内环境温度;
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新的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调湿机在调湿模式下运行,并通过空气调节设备调节温度维持当前新的室内环境温度;
其中,所述调湿机包括罩壳、调湿转盘、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罩壳内部限定出空腔,且空腔的一端具有开口;调湿转盘可转动地设置于空腔内,且调湿转盘的上端面与空腔内壁之间限定出流通腔,调湿转盘的下端面位于开口处;第一隔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流通腔内,并将流通腔分隔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或第二腔室内设有加热部;第二隔板可转动地设置于调湿转盘的下端,且与第一隔板连接,第二隔板包括第一板与第二板,第一板与第二板交叉设置,且第一板与第一隔板平行且中心处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二隔板与调湿转盘的下端面限定出第一进风端、第一出风端、第二进风端以及第二出风端,在第一隔板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通过第一腔室与第一出风端连通,第二进风端通过第二腔室与第二出风端连通;在第一隔板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通过第一腔室与第二出风端连通,第二进风端通过第二腔室与第一出风端连通;第一进风端与第一出风端连通室外,第二进风端与第二出风端连通室内,在第一隔板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通过第一腔室与第一出风端连通组成从室外进风排放到室外的气流通道,第二进风端通过第二腔室与第二出风端连通组成从室内进风排放到室内的气流通道;在第一隔板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进风端通过第一腔室与第二出风端连通组成从室外进风排放到室内的气流通道,第二进风端通过第二腔室与第一出风端连通组成从室内进风排放到室外的气流通道。
9.一种用于调湿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调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用于调湿机的控制装置。
CN202110546922.2A 2021-05-19 2021-05-19 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调湿机 Active CN113405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6922.2A CN113405210B (zh) 2021-05-19 2021-05-19 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调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6922.2A CN113405210B (zh) 2021-05-19 2021-05-19 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调湿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5210A CN113405210A (zh) 2021-09-17
CN113405210B true CN113405210B (zh) 2023-07-18

Family

ID=77679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6922.2A Active CN113405210B (zh) 2021-05-19 2021-05-19 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调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0521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768635B2 (en) * 1999-09-07 2003-12-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er having dehumidifying and ventilating functions
JP4985722B2 (ja) * 2009-07-23 2012-07-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2865633A (zh) * 2012-09-17 2013-01-09 湖南工业大学 双级除湿能量交换机
KR102312710B1 (ko) * 2017-12-04 2021-10-14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재실자의 인체발생열량을 고려한 실내환경 제어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10568886A (zh) * 2019-09-16 2019-12-13 江苏华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节能型环境净化智能调控装置
CN111023401B (zh) * 2019-12-31 2021-03-02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除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2728660B (zh) * 2021-01-20 2022-03-2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转轮调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5210A (zh) 2021-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8246B (zh) 用于温湿度调节的系统及方法、设备
JP5272360B2 (ja) 換気空調装置
KR20160006274A (ko) 양흡입 제가습장치
WO2022074919A1 (ja) 空気調和機
JPH07280316A (ja) 多機能型換気装置
CN113405210B (zh) 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调湿机
JPWO2009011362A1 (ja) 除加湿換気システム
CN113418258B (zh) 用于除甲醛的调湿机控制方法及装置、调湿机
CN113418284B (zh) 用于控制调湿机的方法、装置及调湿机
WO2022074918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405247A (zh) 用于调湿机控制的方法、装置及调湿机
CN113418272B (zh) 用于调湿机故障检测的方法及装置、调湿机
CN113390169B (zh) 用于调湿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调湿机
JP2020159595A (ja) 調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CN115493272A (zh) 用于调湿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调湿装置
WO2023074486A1 (ja) 空気調和機の運転モード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決定方法、決定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2004264A1 (ja) 空気浄化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CN115493243A (zh) 用于调湿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调湿装置
JP2021188819A (ja) 空気浄化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JP2022021450A (ja) 空気浄化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KR20220090824A (ko) 온풍 모드를 가지는 공기조화기 및 공기조화기 제어 방법
CN114484799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JP2022021449A (ja) 空気浄化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JP2023043938A (ja) 空気調和機の換気制御方法、換気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5493247A (zh)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