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6581A - 闪烁测定装置、闪烁测定方法及闪烁测定程序 - Google Patents

闪烁测定装置、闪烁测定方法及闪烁测定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6581A
CN113396581A CN201980091321.8A CN201980091321A CN113396581A CN 113396581 A CN113396581 A CN 113396581A CN 201980091321 A CN201980091321 A CN 201980091321A CN 113396581 A CN113396581 A CN 113396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icker
time
value
measurement
flicker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13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川宜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396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65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04N17/04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for recei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4Electric circui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04N17/004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for digital televi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5Detection of flicker frequency or suppression of flicker wherein the flicker is caused by illumination, e.g. due to fluorescent tube illumination or pulsed LED illu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1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 H04N7/0127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by changing the field or frame frequency of the incoming video signal, e.g. frame rate converter
    • H04N7/0132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by changing the field or frame frequency of the incoming video signal, e.g. frame rate converter the field or frame frequency of the incoming video signal being multiplied by a positive integer, e.g. for flicker reduc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12Test circuits or failure detection circuits included in a display system, as permanent part thereof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Or Fiber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闪烁测定装置接受从被测定物出射的光并输出与受光光量对应的受光信号,在从测定开始时刻到被测定物成为稳定状态的稳定时刻之间,多次取得被输出的受光信号,基于取得的受光信号分别求出被测定物的闪烁值,将求出的闪烁值分别与受光信号的取得时刻建立对应地保存至存储部,使用被保存的各闪烁值进行求出闪烁偏移时间的运算处理,在运算处理中,求出作为闪烁值从初始闪烁值到稳定闪烁值的变化量的整体变化量,求出闪烁值相对于基准闪烁值的变化量成为整体变化量的规定比率的规定比率时刻,求出规定比率时刻与基准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作为闪烁偏移时间。

Description

闪烁测定装置、闪烁测定方法及闪烁测定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液晶显示器等被测定物所发生的闪烁进行测定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对液晶显示器等被测定物的显示部所发生的闪烁进行测定的闪烁测定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闪烁的测定方式,已知各种方式。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举出了对比度方式和电子信息技术工业协会(JEITA)方式。其他已知由国际显示计量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Display Metrology)规定的ICDM规格。
另一方面,近年来,作为显示装置通用液晶显示器。在液晶显示器中,如果以直流驱动则寿命短,因此以交流驱动。在该交流电压驱动中,极性按每帧反转。交流电压的施加方式有行线反转驱动方式、点反转驱动方式等。
行线反转驱动方式是按每帧使向行方向的像素施加的极性交错地以正极和负极反转的方式。该方式多用在小型的液晶显示器中。点反转驱动方式是按每帧使向行方向及列方向上相邻的像素施加的极性交错地以正极和负极反转的方式。该方式多用在大型的液晶显示器中。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如下说明了液晶显示器所特有的闪烁。
图13、图14是概略性地表示在液晶显示器上持续显示相同的画面的状态下按每帧向像素施加的极性的反转的定时图。在图13、图14中,交替地表现极性为正的帧与极性为负的帧。如图13所示,在基准电位与极性变化的波形的振幅中心相等的情况下,在极性为正的帧与极性为负的帧中,影像信号的电平的绝对值相等。因此,极性的反转不被人的眼睛感知。
相对于此,如图14所示,有时由于制造偏差等,基准电位与极性变化的波形的振幅中心不同。在该情况下,在极性为正的帧与极性为负的帧中,影像信号的电平的绝对值不同。因此,影像信号以垂直同步信号的频率的二分之一的频率变化。例如,在垂直同步信号的频率为60Hz的情况下,影像信号的变化的频率为30Hz。30Hz为人的眼睛能够响应的频率的最大值以下,因此,被人的眼睛识别为画面的闪变即闪烁。如果发生了闪烁,则显示部非常难以观察。在液晶显示器中,基于构成各像素的液晶材料特性的偏差、对驱动电路与各像素进行连接的布线的差异等,在各像素中发生的闪烁值多为不同的值。即,在液晶显示器的显示画面中,闪烁值以空间性不同。
近年来,在便携电话、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型计算机等以电池作为电源的便携设备所使用的液晶显示器中,为了减少液晶显示器的耗电来延长电池驱动时间,使垂直同步信号的频率比60Hz低的设备正在得到实用化。但是,在非专利文献1中,报告了在液晶显示器中垂直同步信号的频率越低则闪烁值越增大。在非专利文献2中,报告了在液晶显示器中随着时间经过而闪烁值变化。
如上所述,在液晶显示器中,闪烁值以时间性和以空间性都发生变化,因此如果原样表示闪烁值的变化则变得杂乱。于是,期望更简洁地表现液晶显示器等被测定物所发生的闪烁值的时间性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布第2017/038675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samu Miyake,etc.“Photo-alignment and n-FFS LCDTechnologies with IGZO-TFT Applied to Generation Eight Factory”,(美国),SID2016DIGEST p.592-595,2016
非专利文献2:Kun-Tsai Huang,etc.“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 FlickerShift Phenomenon and I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in FFS Mode LCD Panel”,(美国),SID 2017DIGEST p.1834-1837,2017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简洁地表现被测定物所发生的闪烁值的时间性变化的闪烁测定装置、闪烁测定方法、闪烁测定程序。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闪烁测定装置接受从被测定物出射的光并输出与受光光量对应的受光信号,在从测定开始时刻到所述被测定物成为稳定状态的稳定时刻之间,多次取得被输出的所述受光信号,基于取得的所述受光信号分别求出所述被测定物的闪烁值,将求出的所述闪烁值分别与所述受光信号的取得时刻建立对应地保存至存储部,使用所述存储部中保存的各所述闪烁值进行求出闪烁偏移时间的运算处理,在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初始闪烁值,在所述稳定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稳定闪烁值,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或者所述稳定时刻中的一方被定义为基准时刻,在所述基准时刻求出的所述初始闪烁值或者所述稳定闪烁值被定义为基准闪烁值,在所述运算处理中,求出作为所述闪烁值从所述初始闪烁值到所述稳定闪烁值的变化量的整体变化量,求出所述闪烁值相对于所述基准闪烁值的变化量成为所述整体变化量的规定比率的规定比率时刻,求出所述规定比率时刻与所述基准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作为所述闪烁偏移时间。
通过发明的1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给出的优点以及特征,根据以下给出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得到充分理解。这些详细说明以及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其意图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性的定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闪烁测定装置的电结构例的框图。
图2是概略性地表示闪烁测定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图。
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闪烁测定装置所测定的被测定部的闪烁测定状态的图。
图4是概略性地表示显示部中的测定位置的具体性的一例的图。
图5是概略性地表示图4所示的测定位置处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的具体例的图。
图6是按每个测定位置以表形式表示图5中的闪烁值等的图。
图7是表示1个测定位置处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8是按每种液晶材料表示闪烁值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9是概略性地表示闪烁值的空间分布的图。
图10是概略性地表示闪烁值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1个测定位置处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12是概略性地表示在闪烁测定装置中求出闪烁偏移时间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概略性地表示按每帧向像素施加的极性的反转的定时图。
图14是概略性地表示按每帧向像素施加的极性的反转的定时图。
具体实施方式
(成为本发明的基础的见识)
图8是按每种液晶材料表示液晶显示器中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图。在图8中,横轴表现时间[秒],纵轴表现闪烁值[dB]。图9是概略性地表示液晶显示器中的闪烁值的空间分布的一例的图。图10是概略性地表示液晶显示器中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图。图11是表示1个测定位置处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图。在图11中,横轴表现时间[秒],纵轴表现闪烁值[dB]。使用图8~图11,说明成为本发明的基础的见识。
如图8所示,液晶材料M1的闪烁值在最初开始测定时急剧增大,其后平缓地增大,与此相对,液晶材料M2、M3的闪烁值在最初开始测定时急剧减小,其后平缓地减小。像这样,在图8中,如上所述闪烁值以时间性变化,但根据图8可知,闪烁值的时间性的变化的情形还按每种液晶材料不同。
在图9、图10中,闪烁值的大小以浓度表示。即,在图9、图10的液晶显示器20中,外周的高浓度区域的闪烁值[dB]为最高的值,其内侧的低浓度区域的闪烁值[dB]为次高的值,中央的高浓度区域的闪烁值[dB]为最低的值。如图9所示,液晶显示器20的闪烁值具有空间性的分布。
在图10中,分别表示从测定开始起0分钟后、5分钟后、10分钟后、15分钟后、20分钟后、30分钟后的闪烁值。根据图10可知,具有空间性的分布的液晶显示器20的闪烁值各自的时间性的变化也不同。像这样,闪烁值具有时间性的变化和空间性的分布。
例如图9、图10的测定位置在y方向(纵向)上为30处,在x方向(横向)上为40处,合计1200处。因此,在如图8所示的曲线中,如果按每个测定位置表现图9、图10中的闪烁值的时间性的变化,则会图示1200条曲线。因此,要容易地掌握液晶显示器20中的闪烁值的变化会很困难。于是,期望基于适宜地表现具有空间性的分布的闪烁值的时间性的变化的指标,对液晶显示器20中的闪烁值进行管理。
在图11中,测定开始时刻(相当于基准时刻的一例)的闪烁值FV_IN(相当于初始闪烁值的一例)是时刻t0的闪烁值FV,稳定时刻(相当于基准时刻的一例)的闪烁值FV_ST(相当于稳定闪烁值的一例)是时刻tE(也就是说测定结束时)的闪烁值FV。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测定结束时,视为闪烁值FV成为不变化的稳定状态。整体变化量FD是闪烁值FV从测定开始时刻的闪烁值FV_IN到稳定时刻的闪烁值FV_ST为止的变化量,如下求出:
FD
=FV_ST-FV_IN (式1)。
50%变化值FV_50%是相对于测定开始时刻的闪烁值FV_IN变化了整体变化量FD的50%的闪烁值的时刻(相当于规定比率时刻的一例)的闪烁值FV。90%变化值FV_90%是相对于测定开始时刻的闪烁值FV_IN变化了整体变化量FD的90%的闪烁值的时刻(相当于规定比率时刻的一例)的闪烁值FV。
在图11的例子中,FV_IN=-45.00[dB],FV_ST=-52.64[dB]。因此,整体变化量FD根据上述(式1)为:
FD
=FV_ST-FV_IN=-7.64。
因此,50%变化值FV_50%如果在小数点以下第3位进行四舍五入,则为:
FV_50%
=FV_IN+FD×0.5=-48.82。
90%变化值FV_90%如果在小数点以下第3位进行四舍五入,则为:
FV_90%
=FV_IN+FD×0.9=-51.88。
在图11中,50%闪烁偏移时间FS_50%是从测定开始时刻到闪烁值FV变得等于50%变化值FV_50%的时刻为止的经过时间,90%闪烁偏移时间FS_90%是从测定开始时刻到闪烁值FV成为90%变化值FV_90%的时刻为止的经过时间。
本发明人想到了如上定义50%闪烁偏移时间FS_50%及90%闪烁偏移时间FS_90%,并通过它们对液晶显示器20中的闪烁值进行管理的发明。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标号,适宜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闪烁测定装置的电结构例的框图。图2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闪烁测定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图。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闪烁测定装置所测定的被测定部的闪烁测定状态的图。图12是概略性地表示在闪烁测定装置中求出闪烁偏移时间的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闪烁测定装置100对被测定物5的显示部10中的规定的二维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显示部10的整体)中设定的多个规定的测定位置处的闪烁进行测定。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闪烁测定装置100具备二维传感器107、光学滤波器(滤光器)110、光学系统115、透镜驱动部117、距离传感器120、显示部125、输入部130和控制电路140。控制电路140包含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150、存储器160和周边电路(省略图示)。
存储器160(相当于存储部的一例)例如包含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可擦写的ROM(EEPROM)等。存储器160例如也可以包含硬盘驱动器(HDD)。存储器160的例如ROM存储用于使CPU150动作的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程序(相当于闪烁测定程序的一例)。CPU150通过依照存储器160中存储的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程序进行动作,从而作为测定处理部151、运算处理部152发挥功能。测定处理部151、运算处理部152的功能留待后述。
二维传感器107(相当于受光部的一例)包含沿行方向X及列方向Y(图2)以二维排列的多个光电转换元件1071~107N(例如光电二极管),与控制电路140电连接。光学系统115由1个或者多个透镜构成,使被测定物5的像成像于二维传感器107的受光面。光学滤波器110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配置在二维传感器107与光学系统115之间。透镜驱动部117使光学系统115的测定范围调整用的透镜在光学系统115的光轴方向上移动。
二维传感器107的光电转换元件1071~107N分别接受透射了光学系统115及光学滤波器110后的来自被测定物5的显示部10中的多个测定位置的光,将与受光光量相应的受光信号向控制电路140输出。二维传感器107例如是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
光学滤波器110具有满足下式的分光透射特性:
(光电转换元件1071~107N的分光灵敏度特性)×(光学滤波器110的分光透射特性)
=(二维传感器107的分光响应度)
=标准相对可见度V(λ) (式2)。
光学滤波器110是吸收型或者蒸镀型的滤波器,通过公知的方法被形成为具有满足(式2)的分光透射特性。此外,在图2中,光学滤波器110被配置在二维传感器107之前,但也可以被配置在光学系统115与被测定物5之间。
距离传感器120与控制电路140电连接,由测定处理部151控制,对被测定物5与闪烁测定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即WD进行检测。距离传感器120将检测出的WD向控制电路140输出。测定处理部151与由距离传感器120检测出的WD相应地,使透镜驱动部117动作,对构成光学系统115的1个或者多个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对测定范围(视场角)进行调整。距离传感器120例如由激光距离传感器构成。距离传感器120不限于激光距离传感器,也可以由超声波传感器或者红外线传感器等能够检测WD的其他传感器构成。
WD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被设定为被测定物5的显示部10的表面与二维传感器107的受光面之间的沿着水平方向的距离,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替代于此,将WD设定为被测定物5的显示部10的表面与闪烁测定装置100的壳体的表面之间的沿着水平方向的距离。
此外,测定处理部151例如在没有透镜驱动部117而使用视场角固定的光学系统115的情况下,也可以与由距离传感器120检测出的WD相应地,在显示部125上显示促使用户将闪烁测定装置100的壳体靠近或远离被测定物5的消息。
显示部125例如包含液晶显示器面板。显示部125由CPU150的测定处理部151控制,例如显示闪烁的测定结果。此外,显示部125不限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也可以包含有机EL(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面板等其他显示面板。
输入部130包含供用户操作的操作按钮,将表示用户的操作内容的操作信号向控制电路140输出。输入部130包含用于设定测定时间的测定时间设定按钮、用于指示测定开始的测定开始按钮等。此外,在显示部125为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情况下,也可以替代操作按钮,而将触摸面板式显示器兼用作输入部130。
CPU150的测定处理部151基于从二维传感器107的光电转换元件1071~107N输出的受光信号,以规定的过程求出闪烁值。测定处理部151既可以求出依照专利文献1中举出的对比度方式或者JEITA方式的闪烁值,或者也可以求出依照上述ICDM规格的闪烁值。
例如,如果由用户使用输入部130的测定时间设定按钮设定了测定时间T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T1=2000[秒]),并且由用户使用输入部130的测定开始按钮指示了测定开始,则二维传感器107的光电转换元件1071~107N分别开始输出受光信号(图12的步骤S100)。测定时间T1是时刻t0(图11的测定开始时刻)到时刻tE(图11的测定结束时刻)的时间。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经过了测定时间T1,则视为被测定物5的闪烁值FV成为不变化的稳定状态。用户使用输入部130,与被测定物5的类别相应地,设定用于视为闪烁值FV成为稳定状态的测定时间T1。
测定处理部151例如按每规定时间T2(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T2=10秒),取得从二维传感器107的光电转换元件1071~107N输出的受光信号,按每次取得受光信号求出闪烁值,将求出的闪烁值与测定时刻及测定位置建立对应地保存至存储器160的例如RAM(图12的步骤S105)。即,测定处理部151例如将闪烁值FV(xi,yj,t)保存至存储器160。闪烁值FV(xi,yj,t)是测定位置(xi,yj)及测定时刻t的闪烁值,i=1~Nx,j=1~Ny。例如,在上述图9、图10中,Nx=40,Ny=30。如果设为测定开始时刻t0、测定结束时刻tE,则测定时刻t处于t0≤t≤tE的范围,测定时间T1通过T1=tE-t0被求出。
运算处理部152根据由测定处理部151求出的闪烁值,计算上述50%闪烁偏移时间、上述90%闪烁偏移时间(图12的步骤S110)。运算处理部152首先求出测定位置(xi,yj)处的闪烁值的整体变化量FD(xi,yj)。整体变化量FD(xi,yj)依照上述(式1),如下求出:
FD(xi,yj)
=FV(xi,yj,tE)-FV(xi,yj,t0)。
接下来,运算处理部152求出测定位置(xi,yj)处的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及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如使用上述图11说明的那样,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是从测定开始时刻到闪烁值FV(xi,yj)变得等于FV(xi,yj,t0)+0.5×FD(xi,yj)的时刻为止的经过时间,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是从测定开始时刻到闪烁值FV(xi,yj)变得等于FV(xi,yj,t0)+0.9×FD(xi,yj)的时刻为止的经过时间。
接下来,运算处理部152分别求出全部测定位置(xi,yj)处的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的平均值AV_50%及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的平均值AV_90%。它们如下求出:
AV_50%
=ΣxΣy[FS(xi,yj)_50%]/(Nx×Ny) (式3)
AV_90%
=ΣxΣy[FS(xi,yj)_90%]/(Nx×Ny) (式4)。
在(式3)、(式4)中,Σx表现x轴方向的闪烁值的相加,Σy表现y轴方向的闪烁值的相加,Nx表现x轴方向的测定位置的个数,Ny表现y轴方向的测定位置的个数。
接下来,运算处理部152分别求出全部测定位置(xi,yj)处的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的最大值FSmax_50%及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的最大值FSmax_90%。它们如下求出:
FSmax_50%
=max[FS(xi,yj)_50%] (式5)
FSmax_90%
=max[FS(xi,yj)_90%] (式6)。
接下来,运算处理部152分别求出全部测定位置(xi,yj)处的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的最小值FSmin_50%及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的最小值FSmin_90%。它们如下求出:
FSmin_50%
=min[FS(xi,yj)_50%] (式7)
FSmin_90%
=min[FS(xi,yj)_90%] (式8)。
接下来,运算处理部152分别求出全部测定位置(xi,yj)处的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的偏差值VA_50%及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的偏差值VA_90%。它们如下求出:
VA_50%
=FSmax_50%-FSmin_50% (式9)
VA_90%
=FSmax_90%-FSmin90% (式10)。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偏差值被定义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量。
接下来,运算处理部152将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及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偏差值分别显示在显示部125上。
图4是概略地表示显示部10中的测定位置的具体性的一例的图。图5是概略性地表示图4所示的测定位置处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的具体例的图。图6是按每个测定位置以表形式表示图5中的闪烁值等的图。使用图4~图6,说明由运算处理部152计算的50%闪烁偏移时间FS_50%等的具体例。
在图4的例子中,设定了5处测定位置F(x1,y1)、F(x3,y1)、F(x2,y2)、F(x1,y3)、F(x3,y3)。由测定处理部151测定的各测定位置处的测定开始时刻的闪烁值FV(xi,yj,t0)如果对小数点以下第1位进行四舍五入,则如图6所示,分别为-34、-41、-44、-31、-26[dB],各测定位置处的稳定时刻的闪烁值FV(xi,yj,tE)如果对小数点以下第1位进行四舍五入,则分别为-47、-46、-48、-48、-47[dB]。
因此,由运算处理部152计算的整体变化量FD(xi,yj)依照上述(式1)被求出,如果对小数点以下第1位进行四舍五入,则如图6所示,分别为-13、-5、-4、-16、-21[dB]。
相对于测定开始时刻的闪烁值FV(xi,yj,t0)变化了整体变化量FD(xi,yj)的50%的闪烁值的时刻的闪烁值即50%变化值FV_50%,如果对小数点以下第1位进行四舍五入,则如图6所示,分别为-41、-43、-46、-39、-37[dB]。因此,根据图5得到的50%闪烁时间FS(xi,yj)_50%分别如图6所示,为230、340、330、260、140[秒]。
相对于测定开始时刻的闪烁值FV(xi,yj,t0)变化了整体变化量FD(xi,yj)的90%的闪烁值的时刻的闪烁值即90%变化值FV_90%,如果对小数点以下第1位进行四舍五入,则如图6所示,分别为-46、-46、-48、-46、-45[dB]。因此,根据图5得到的90%闪烁时间FS(xi,yj)_90%分别如图6所示,为1200、1340、1360、1440、1000[秒]。
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的平均值AV_50%通过上述(式3)被求出,如图6所示,为260[秒]。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的平均值AV_90%通过上述(式4)被求出,如图6所示,为1268[秒]。
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的最大值FSmax_50%通过上述(式5)被求出,如图6所示,为340[秒]。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的最大值FSmax_90%通过上述(式6)被求出,如图6所示,为1440[秒]。
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的最小值FSmin_50%通过上述(式7)被求出,如图6所示,为140[秒]。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的最小值FSmin_90%通过上述(式8)被求出,如图6所示,为1000[秒]。
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的偏差值VA_50%通过上述(式9)被求出,如图6所示,为200[秒]。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的偏差值VA_90%通过上述(式10)被求出,如图6所示,为440[秒]。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计算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及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并分别计算其平均值AV_50%及平均值AV_9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表现被测定物5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的指标,能够使用50%闪烁偏移时间的平均值AV_50%及90%闪烁偏移时间的平均值AV_90%。因此,能够简洁地表现被测定物5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例如,如果如图5所示原样图示多个测定位置处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则测定位置的个数的曲线相重叠而变得杂乱,但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避免这样的杂乱。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50%闪烁偏移时间FS_50%中仅包含闪烁值FV急剧变化的时间段,在90%闪烁偏移时间FS_90%中不仅包含闪烁值FV急剧变化的时间段,而且也包含其平缓变化的时间段。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50%闪烁偏移时间FS_50%及90%闪烁偏移时间FS_90%,能够表现包含相互不同特征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量作为偏差值VA_50%,计算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量作为偏差值VA_90%。偏差值VA_50%、VA_90%大,意味着被测定物5的空间性的闪烁的时间性变化特性并不均一。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掌握被测定物5的空间性的闪烁特性。
(其他)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50%闪烁偏移时间FS_50%被定义为从测定开始时刻到闪烁值FV变得等于50%变化值FV_50%的时刻为止的经过时间。换言之,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被定义为从测定开始时刻到闪烁值FV(xi,yj)变得等于FV(xi,yj,t0)+0.5×FD(xi,yj)的时刻为止的经过时间。90%闪烁偏移时间FS_90%被定义为从测定开始时刻到闪烁值FV变得等于90%变化值FV_90%的时刻为止的经过时间。换言之,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被定义为从测定开始时刻到闪烁值FV(xi,yj)变得等于FV(xi,yj,t0)+0.9×FD(xi,yj)的时刻为止的经过时间。但是,不限于这些定义。
图7是表示1个测定位置处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的一例的图。在图7中,横轴表现时间[秒],纵轴表现闪烁值[dB]。使用图7,说明闪烁偏移时间的不同定义。
在图7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以稳定时刻tE(也就是说测定结束时刻)作为起点来定义闪烁偏移时间。即,在图7中,50%变化值FV_50%是相对于稳定时刻tE的闪烁值FV_ST变化了整体变化量FD的50%的闪烁值的时刻(相当于规定比率时刻的一例)的闪烁值FV。根据该定义可知,图7的实施方式中的50%变化值FV_50%是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图11)中的50%变化值FV_50%相同的值。50%闪烁偏移时间FS_50%是从闪烁值FV变得等于50%变化值FV_50%的时刻到稳定时刻tE(也就是说测定结束时刻)为止的经过时间。
在图7中,90%变化值FV_90%是相对于稳定时刻tE的闪烁值FV_ST变化了整体变化量FD的90%的闪烁值的时刻(相当于规定比率时刻的一例)的闪烁值FV。根据该定义可知,图7的实施方式中的90%变化值FV_90%与测定开始时刻t0的闪烁值FV_IN之差,等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图11)中的90%变化值FV_90%与稳定时刻tE的闪烁值FV_ST之差。90%闪烁偏移时间FS_90%是从闪烁值FV变得等于90%变化值FV_90%的时刻到稳定时刻tE(也就是说测定结束时刻)为止的经过时间。
根据图7的定义,50%闪烁偏移时间FS_50%仅包含闪烁值FV平缓变化的时间段,90%闪烁偏移时间FS_90%不仅包含闪烁值FV平缓变化的时间段,而且也包含其急剧变化的时间段。因此,在图7的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表现了包含相互不同特征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50%闪烁偏移时间FS_50%,但不限于50%,设为90%闪烁偏移时间FS_90%,但不限于90%。也可以替代50%,例如为40~60%的范围内,也可以替代90%,例如为80~95%的范围内。但是,考虑与例如替代50%而设为60%以及替代90%而设为80%那样两者为比较相近的值相比,两者为远离的值更能够表现不同的特征,因此是优选的。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运算处理部152也可以还将最大值的测定位置(xi,yj)显示在显示部125上。由此,用户能够掌握为了减小闪烁值而应该改进的位置。运算处理部152也可以将最大值及最小值的测定位置(xi,yj)分别显示在显示部125上。由此,用户能够掌握为了减小闪烁值的偏差而应该改进的位置。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计算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量作为偏差值VA_50%,计算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量作为偏差值VA_90%。也可以替代于此,计算5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50%的方差或者标准偏差作为偏差值,也可以计算90%闪烁偏移时间FS(xi,yj)_90%的方差或者标准偏差作为偏差值。但是,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设为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量,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计算偏差值。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用户设定了用于视为闪烁值FV成为稳定状态的测定时间T1,但不限于此。测定处理部151也可以在每次计算闪烁值FV时,与上次的闪烁值FV进行比较,如果变化量(差)为阈值(例如1%)以下,则判定为成为稳定状态,并结束闪烁值的测定。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测定处理部151按每规定时间T2取得二维传感器107的受光信号并求出闪烁值FV,但也可以在中途变更规定时间T2。即,测定处理部151也可以在最初开始测定时(例如在图5中从测定开始到500[秒]为止),按每10[秒]取得二维传感器107的受光信号并求出闪烁值FV,其后(例如在图5中从500[秒]到2000[秒]为止),按每30[秒]取得二维传感器107的受光信号并求出闪烁值FV。
也可以构成为用户能够使用输入部130设定规定时间T2,测定处理部151按由用户设定的规定时间T2,取得二维传感器107的受光信号并求出闪烁值FV。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60的例如ROM存储着用于使CPU150动作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程序,但存储控制程序的介质不限于存储器160。
例如,也可以在紧凑盘(CD)-ROM、数字多用途盘(DVD)、通用串行总线(USB)存储器等能够拆装的记录介质中,存储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程序。闪烁测定装置100也可以具有能够读取上述能够拆装的记录介质的存储内容的结构。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光学滤波器110,但也可以不具备光学滤波器。例如,根据被测定物5的显示部10上显示的颜色,也有不需要使二维传感器107的分光响应度与标准相对可见度V(λ)一致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具备光学滤波器。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闪烁测定装置100具备控制电路140,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外部的个人计算机与闪烁测定装置100能够通过无线或者有线进行通信,替代闪烁测定装置100而由个人计算机具备显示部125、输入部130及控制电路140。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能够简化闪烁测定装置100的结构。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闪烁测定装置100是对被测定物5的显示部10中的规定的二维区域中设定的多个规定的测定位置处的闪烁进行测定的装置,但不限于此。闪烁测定装置也可以是对被测定物5的显示部10中的单一测定位置的闪烁进行测定的装置。
如上,根据各实施方式,能够更简洁地表现被测定物中的闪烁值的时间性的变化。
本说明书如上述那样公开了各种各样的方式的技术,以下总结其中主要的技术。
第1方式所涉及的闪烁测定装置如下:
一种闪烁测定装置,对被测定物的闪烁进行测定,具备:
存储部,用于保存数据;
受光部,包含光电转换元件,接受从所述被测定物出射的光并输出与受光光量对应的受光信号;
测定处理部,在从测定开始时刻到所述被测定物成为稳定状态的稳定时刻之间,多次取得从所述受光部输出的所述受光信号,基于取得的所述受光信号分别求出所述被测定物的闪烁值,将求出的所述闪烁值分别与所述受光信号的取得时刻建立对应地保存至所述存储部;以及
运算处理部,使用所述存储部中保存的各所述闪烁值求出闪烁偏移时间;
在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初始闪烁值,
在所述稳定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稳定闪烁值,
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或者所述稳定时刻中的一方被定义为基准时刻,
在所述基准时刻求出的所述初始闪烁值或者所述稳定闪烁值被定义为基准闪烁值,
所述运算处理部求出作为所述闪烁值从所述初始闪烁值到所述稳定闪烁值的变化量的整体变化量,求出所述闪烁值相对于所述基准闪烁值的变化量成为所述整体变化量的规定比率的规定比率时刻,求出所述规定比率时刻与所述基准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作为所述闪烁偏移时间。
第2方式所涉及的闪烁测定方法如下:
一种闪烁测定方法,对被测定物的闪烁进行测定,具备:
信号输出步骤,包含光电转换元件的受光部接受从所述被测定物出射的光并输出与受光光量对应的受光信号;
测定处理步骤,在从测定开始时刻到所述被测定物成为稳定状态的稳定时刻之间,多次取得从所述受光部输出的所述受光信号,基于取得的所述受光信号分别求出所述被测定物的闪烁值,将求出的所述闪烁值分别与所述受光信号的取得时刻建立对应地保存至存储部;以及
运算处理步骤,使用所述存储部中保存的各所述闪烁值求出闪烁偏移时间;
在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初始闪烁值,
在所述稳定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稳定闪烁值,
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或者所述稳定时刻中的一方被定义为基准时刻,
在所述基准时刻求出的所述初始闪烁值或者所述稳定闪烁值被定义为基准闪烁值,
所述运算处理步骤求出作为所述闪烁值从所述初始闪烁值到所述稳定闪烁值的变化量的整体变化量,求出所述闪烁值相对于所述基准闪烁值的变化量成为所述整体变化量的规定比率的规定比率时刻,求出所述规定比率时刻与所述基准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作为所述闪烁偏移时间。
第3方式所涉及的闪烁测定程序如下:
使对被测定物的闪烁进行测定的闪烁测定装置的计算机执行:
信号输出步骤,包含光电转换元件的受光部接受从所述被测定物出射的光并输出与受光光量对应的受光信号;
测定处理步骤,在从测定开始时刻到所述被测定物成为稳定状态的稳定时刻之间,多次取得从所述受光部输出的所述受光信号,基于取得的所述受光信号分别求出所述被测定物的闪烁值,将求出的所述闪烁值分别与所述受光信号的取得时刻建立对应地保存至存储部;以及
运算处理步骤,使用所述存储部中保存的各所述闪烁值求出闪烁偏移时间;
在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初始闪烁值,
在所述稳定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稳定闪烁值,
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或者所述稳定时刻中的一方被定义为基准时刻,
在所述基准时刻求出的所述初始闪烁值或者所述稳定闪烁值被定义为基准闪烁值,
所述运算处理步骤求出作为所述闪烁值从所述初始闪烁值到所述稳定闪烁值的变化量的整体变化量,求出所述闪烁值相对于所述基准闪烁值的变化量成为所述整体变化量的规定比率的规定比率时刻,求出所述规定比率时刻与所述基准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作为所述闪烁偏移时间。
根据第1方式或者第2方式或者第3方式,从测定开始时刻到稳定时刻之间被求出的多个闪烁值,与受光信号的取得时刻建立对应地被保存至存储部。求出作为闪烁值从初始闪烁值到稳定闪烁值的变化量的整体变化量。求出闪烁值相对于基准闪烁值的变化量成为整体变化量的规定比率的规定比率时刻。求出规定比率时刻与基准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作为闪烁偏移时间。像这样求出闪烁偏移时间,因此能够更简洁地表现被测定物中的闪烁值的时间性的变化。
在上述第1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所述基准时刻是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所述基准闪烁值是所述初始闪烁值,所述运算处理部求出所述闪烁值相对于所述初始闪烁值的变化量成为所述整体变化量的规定比率的规定比率时刻,求出从所述测定开始时刻到所述规定比率时刻的经过时间作为所述闪烁偏移时间。
在上述第1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所述基准时刻是所述稳定时刻,所述基准闪烁值是所述稳定闪烁值,所述运算处理部求出从所述稳定闪烁值回溯的所述闪烁值的变化量成为所述整体变化量的规定比率的规定比率时刻,求出从所述规定比率时刻到所述稳定时刻的经过时间作为所述闪烁偏移时间。
在上述第1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
所述运算处理部求出所述规定比率为第1比率的第1闪烁偏移时间、以及所述规定比率为与所述第1比率不同的第2比率的第2闪烁偏移时间。
在该方式中,求出规定比率为第1比率和第2比率的2个种类的闪烁偏移时间。因此,根据该方式,能够求出包含闪烁值的变化程度的缓急相互不同的期间的闪烁偏移时间作为2个种类的闪烁偏移时间。因此,能够更简洁地表现被测定物中的闪烁值的时间性的变化。
在上述第1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
所述受光部包含多个所述光电转换元件,与所述多个光电转换元件对应地分别输出多个所述受光信号,
所述多个光电转换元件以二维排列配置,分别接受从所述被测定物的相互不同的测定位置出射的光,
所述测定处理部基于所述多个受光信号,分别求出所述多个测定位置的闪烁值,将求出的所述闪烁值分别与所述测定位置建立对应地保存至所述存储部,
所述运算处理部分别求出所述多个测定位置处的所述闪烁偏移时间。
在该方式中,分别求出多个测定位置处的闪烁偏移时间。因此,根据该方式,能够掌握被测定物中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根据测定位置而如何不同。
在上述第1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
所述运算处理部求出所述多个测定位置处的所述闪烁偏移时间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众数值之中的至少1个。
根据该方式,求出多个测定位置处的闪烁偏移时间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众数值之中的至少1个,因此能够得到对被测定物的整体进行评价的指标。
在上述第1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
还具备显示部,
所述运算处理部求出所述多个测定位置处的所述闪烁偏移时间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将所述最大值、所述最小值、所述最大值的测定位置及所述最小值的测定位置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在该方式中,在显示部上显示多个测定位置处的闪烁偏移时间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它们各自的测定位置。因此,根据该方式,能够掌握被测定物的闪烁值中的偏差的上下的位置。
在上述第1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
还具备显示部,
所述运算处理部基于所述多个测定位置处的所述闪烁偏移时间,求出表现所述闪烁偏移时间的偏差的偏差值并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在该方式中,基于多个测定位置处的闪烁偏移时间,求出表现闪烁偏移时间的偏差的偏差值并显示在显示部上。因此,根据该方式,能够掌握被测定物中的闪烁值的时间变化的偏差程度。上述偏差值也可以是多个测定位置处的闪烁偏移时间的方差或者标准偏差。也可以替代于此,上述偏差值是多个测定位置处的闪烁偏移时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量。
在上述第1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
所述测定处理部在从所述测定开始时刻经过了规定时间后的时刻,判定为所述被测定物成为所述稳定状态。
根据该方式,能够更简易地对被测定物成为稳定状态进行判定。
在上述第1方式中,例如也可以是,
所述测定处理部计算基于这次取得的所述受光信号的闪烁值与基于上次取得的所述受光信号的闪烁值之差,如果计算出的所述差为规定的阈值以下,则判定为所述被测定物成为所述稳定状态。
根据该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对被测定物成为稳定状态进行判定。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图示和说明,但其仅是图例以及实例而不作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应该通过附带的权利要求书的语言被解释。
2019年2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9-022667的整体公开通过在其整体中进行参照而被引用于此。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闪烁测定装置、闪烁测定方法及闪烁测定程序用于对被测定物的闪烁进行测定的装置。

Claims (10)

1.一种闪烁测定装置,对被测定物的闪烁进行测定,具备:
存储部,用于保存数据;
受光部,包含光电转换元件,接受从所述被测定物出射的光并输出与受光光量对应的受光信号;
测定处理部,在从测定开始时刻到所述被测定物成为稳定状态的稳定时刻之间,多次取得从所述受光部输出的所述受光信号,基于取得的所述受光信号分别求出所述被测定物的闪烁值,将求出的所述闪烁值分别与所述受光信号的取得时刻建立对应地保存至所述存储部;以及
运算处理部,使用所述存储部中保存的各所述闪烁值求出闪烁偏移时间;
在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初始闪烁值,
在所述稳定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稳定闪烁值,
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或者所述稳定时刻中的一方被定义为基准时刻,
在所述基准时刻求出的所述初始闪烁值或者所述稳定闪烁值被定义为基准闪烁值,
所述运算处理部求出作为所述闪烁值从所述初始闪烁值到所述稳定闪烁值的变化量的整体变化量,求出所述闪烁值相对于所述基准闪烁值的变化量成为所述整体变化量的规定比率的规定比率时刻,求出所述规定比率时刻与所述基准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作为所述闪烁偏移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烁测定装置,
所述运算处理部求出所述规定比率为第1比率的第1闪烁偏移时间、以及所述规定比率为与所述第1比率不同的第2比率的第2闪烁偏移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闪烁测定装置,
所述受光部包含多个所述光电转换元件,与所述多个光电转换元件对应地分别输出多个所述受光信号,
所述多个光电转换元件以二维排列配置,分别接受从所述被测定物的相互不同的测定位置出射的光,
所述测定处理部基于所述多个受光信号,分别求出所述多个测定位置的闪烁值,将求出的所述闪烁值分别与所述测定位置建立对应地保存至所述存储部,
所述运算处理部分别求出所述多个测定位置处的所述闪烁偏移时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烁测定装置,
所述运算处理部求出所述多个测定位置处的所述闪烁偏移时间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众数值之中的至少1个。
5.如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闪烁测定装置,
还具备显示部,
所述运算处理部求出所述多个测定位置处的所述闪烁偏移时间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将所述最大值、所述最小值、所述最大值的测定位置及所述最小值的测定位置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闪烁测定装置,
还具备显示部,
所述运算处理部基于所述多个测定位置处的所述闪烁偏移时间,求出表现所述闪烁偏移时间的偏差的偏差值并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闪烁测定装置,
所述测定处理部在从所述测定开始时刻经过了规定时间后的时刻,判定为所述被测定物成为所述稳定状态。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闪烁测定装置,
所述测定处理部计算基于这次取得的所述受光信号的闪烁值与基于上次取得的所述受光信号的闪烁值之差,如果计算出的所述差为规定的阈值以下,则判定为所述被测定物成为所述稳定状态。
9.一种闪烁测定方法,对被测定物的闪烁进行测定,具备:
信号输出步骤,包含光电转换元件的受光部接受从所述被测定物出射的光并输出与受光光量对应的受光信号;
测定处理步骤,在从测定开始时刻到所述被测定物成为稳定状态的稳定时刻之间,多次取得从所述受光部输出的所述受光信号,基于取得的所述受光信号分别求出所述被测定物的闪烁值,将求出的所述闪烁值分别与所述受光信号的取得时刻建立对应地保存至存储部;以及
运算处理步骤,使用所述存储部中保存的各所述闪烁值求出闪烁偏移时间;
在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初始闪烁值,
在所述稳定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稳定闪烁值,
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或者所述稳定时刻中的一方被定义为基准时刻,
在所述基准时刻求出的所述初始闪烁值或者所述稳定闪烁值被定义为基准闪烁值,
所述运算处理步骤求出作为所述闪烁值从所述初始闪烁值到所述稳定闪烁值的变化量的整体变化量,求出所述闪烁值相对于所述基准闪烁值的变化量成为所述整体变化量的规定比率的规定比率时刻,求出所述规定比率时刻与所述基准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作为所述闪烁偏移时间。
10.一种闪烁测定程序,使对被测定物的闪烁进行测定的闪烁测定装置的计算机执行:
信号输出步骤,包含光电转换元件的受光部接受从所述被测定物出射的光并输出与受光光量对应的受光信号;
测定处理步骤,在从测定开始时刻到所述被测定物成为稳定状态的稳定时刻之间,多次取得从所述受光部输出的所述受光信号,基于取得的所述受光信号分别求出所述被测定物的闪烁值,将求出的所述闪烁值分别与所述受光信号的取得时刻建立对应地保存至存储部;以及
运算处理步骤,使用所述存储部中保存的各所述闪烁值求出闪烁偏移时间;
在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初始闪烁值,
在所述稳定时刻求出的所述闪烁值被定义为稳定闪烁值,
所述测定开始时刻或者所述稳定时刻中的一方被定义为基准时刻,
在所述基准时刻求出的所述初始闪烁值或者所述稳定闪烁值被定义为基准闪烁值,
所述运算处理步骤求出作为所述闪烁值从所述初始闪烁值到所述稳定闪烁值的变化量的整体变化量,求出所述闪烁值相对于所述基准闪烁值的变化量成为所述整体变化量的规定比率的规定比率时刻,求出所述规定比率时刻与所述基准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作为所述闪烁偏移时间。
CN201980091321.8A 2019-02-12 2019-12-19 闪烁测定装置、闪烁测定方法及闪烁测定程序 Pending CN1133965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2667 2019-02-12
JP2019-022667 2019-02-12
PCT/JP2019/049721 WO2020166201A1 (ja) 2019-02-12 2019-12-19 フリッカ測定装置、フリッカ測定方法及びフリッカ測定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6581A true CN113396581A (zh) 2021-09-14

Family

ID=72044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1321.8A Pending CN113396581A (zh) 2019-02-12 2019-12-19 闪烁测定装置、闪烁测定方法及闪烁测定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12161B2 (zh)
JP (1) JP7447819B2 (zh)
KR (1) KR102459747B1 (zh)
CN (1) CN113396581A (zh)
WO (1) WO202016620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6579A (zh) * 2021-12-17 2022-01-14 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cd显示屏闪烁值的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92307A1 (en) * 2010-05-26 2011-1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jection apparatus that properly reduces flicker
JP2014185881A (ja) * 2013-03-22 2014-10-02 Seiko Epson Corp 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JP2017116820A (ja) * 2015-12-25 2017-06-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CN107251543A (zh) * 2015-02-16 2017-10-1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闪烁检测方法及闪烁检测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7450A (ja) * 2003-04-21 2004-11-11 Hitachi Ltd 鉄道車両の照明のちらつきの測定方法
JP2009141613A (ja) 2007-12-05 2009-06-25 Seiko Epson Corp 面内均一性評価装置、および面内均一性評価方法
JP2009163090A (ja) * 2008-01-09 2009-07-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晶パネル検査方法
JP2009248077A (ja) 2008-04-09 2009-10-29 Npo Taiyo No Genkotsu Mura 細菌による発酵熱を利用した下水汚泥の乾燥方法。
JP2011221218A (ja) * 2010-04-08 2011-11-04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の調整方法、液晶装置および液晶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6915539B2 (ja) 2015-09-02 2021-08-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二次元測色装置及び二次元測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92307A1 (en) * 2010-05-26 2011-1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jection apparatus that properly reduces flicker
JP2014185881A (ja) * 2013-03-22 2014-10-02 Seiko Epson Corp 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CN107251543A (zh) * 2015-02-16 2017-10-1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闪烁检测方法及闪烁检测程序
JP2017116820A (ja) * 2015-12-25 2017-06-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6579A (zh) * 2021-12-17 2022-01-14 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cd显示屏闪烁值的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936579B (zh) * 2021-12-17 2022-03-04 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cd显示屏闪烁值的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09032A (ko) 2021-09-03
US11812161B2 (en) 2023-11-07
JP7447819B2 (ja) 2024-03-12
US20220070355A1 (en) 2022-03-03
KR102459747B1 (ko) 2022-10-26
JPWO2020166201A1 (ja) 2021-12-16
WO2020166201A1 (ja) 202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85165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5523191B2 (ja)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JP2011180739A (ja)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7749289B (zh)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亮度调节系统和增强现实设备
US6630914B1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facility for selective indication of apparatus use term
KR101608254B1 (ko) 표시장치
US10013924B2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backlight brightness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501436A (ja) 電気泳動表示のための改善された駆動方法
JP4798455B2 (ja) 精神的疲労の測定機能を有する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TW201316213A (zh) 判斷觸控面板被觸控之位置的方法
TW201104539A (en)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pplied to touch screen
JP6915539B2 (ja) 二次元測色装置及び二次元測色方法
KR20120030639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영상처리방법
CN113396581A (zh) 闪烁测定装置、闪烁测定方法及闪烁测定程序
JP2015173891A (ja) 測定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3225004A (ja) 共通電圧調整装置及び共通電圧調整方法
JP5526100B2 (ja) 動体判別装置、表示装置及び動体判別方法
US20160307541A1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60317098A1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2010060638A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12558777A (zh) 可穿戴设备的屏幕亮灭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670204B2 (en) Residual DC measurement device, residual DC measurement method, and residual DC measurement program
KR102670180B1 (ko) 잔류 dc 측정 장치, 잔류 dc 측정 방법 및 잔류 dc 측정 프로그램
JP2014164213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駆動方法
US20170095150A1 (en) Method of detecting constriction of pupils,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