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3086B - 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3086B
CN113393086B CN202110542570.3A CN202110542570A CN113393086B CN 113393086 B CN113393086 B CN 113393086B CN 202110542570 A CN202110542570 A CN 202110542570A CN 113393086 B CN113393086 B CN 1133930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ivery
target
task
distribution
delivery ta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25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93086A (zh
Inventor
王永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m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Singapore Holding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Singapore Holding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Singapore Holding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25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30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3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3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3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3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交的单量补充请求,所述单量补充请求中携带有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根据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根据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根据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便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升配送效率。

Description

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送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即时配送行业,配送员作为基础的配送单元,其配送效率是影响配送吞吐量的核心因素。例如,在生鲜、外卖等场景中,用户在线下单后,通常需要配送员在系统预计的最晚送达时间之前将货品配送至用户的收货地址。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配送员数量、能力、瞬时单量等影响,可能经常出现配送员无法按时履约的情况。
为了提升配送效率,现有技术中可以提供合单功能,也即,可以将要求送达的时间、地点等都比较相似的交易订单进行合并,由同一配送员一起进行配送。例如,同一小区的不同用户先后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下单,则可以将这些交易订单进行合并,然后分配给同一配送员执行配送任务。这样,同一配送任务可以关联多个交易订单,配送员可以对多个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进行揽收,并通过载具运至对应的小区,然后在该小区内依次将各个用户的货品送达具体的门牌号,以此提升配送效率。
虽然合单功能能够提升配送效率,但是,如何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始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提升配送效率。
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交的单量补充请求,所述单量补充请求中携带有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
根据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
根据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便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其中,还包括:
对所述单量补充请求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判断,如果符合条件,则触发执行后续步骤。
其中,所述对所述单量补充请求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判断,包括:
对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配送时的熟练度是否符合第一条件进行判断,所述熟练度根据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关联的与所述集中配送范围相关的历史配送记录进行确定。
其中,所述对所述单量补充请求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判断,包括:
对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是否符合第二条件进行判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从当前时间到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的等待耗时与送达所述目标地点的耗时之和。
其中,如果接收到所述单量补充请求时,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还关联有尚未完成的配送任务,则所述第二条件还包括:从当前时间到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尚未完成的配送任务的预计完成时间。
其中,所述对所述单量补充请求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判断,包括:
对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是否符合第三条件进行判断;
所述第三条件包括: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或者,
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的配送能效占比大于第二阈值。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还包括: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当前所在的位置与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三阈值根据关联配送场景的配送范围进行确定。
其中,所述确定符合条件的多个目标交易订单,包括:
从目标交易订单集合中确定符合时间条件以及地点条件的多个目标交易订单;
所述时间条件包括:交易订单关联的要求送达时间在预测的配送完成时间之内;
所述地点条件包括:所述交易订单关联的收货地址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
其中,所述地点条件还包括:交易订单关联的收货地址与配送站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符合数量条件;
所述数量条件包括: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的数量小于等于从所述目标时间到交易订单的最晚送达时间的时间段内、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可完成配送的单量上限。
其中,所述数量条件还包括:
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揽单上限的目标百分比,和/或,大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的揽单上限。
其中,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配送人员;
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关联有新手标签的配送人员中,选择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
其中,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一配送人员,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二配送人员;
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所述第二配送人员使用相同类型的载具执行配送任务;
所述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第二配送人员通过交换载具的方式进行交接。
其中,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自动驾驶车辆或机器人设备。
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提供用于提交单量补充请求的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中包括用于确定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的操作选项;
通过所述操作选项接收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接收到确认提交的操作指令后,向服务端提交单量补充请求,以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以及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并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后,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其中,还包括:
提供用于提交配送任务状态的扫码操作选项;
在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完成交接后,通过扫描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关联载具的图形码、或者货品外包装关联的图形码、或者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关联的客户端界面中展示的图形码的方式,获取所述配送任务相关的信息;
将与所述配送任务相关的信息以及交接完成的状态信息提交到服务端,以用于对所述配送任务的状态进行更新。
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交的状态信息;
如果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处于可提供单量补充服务的目标状态,则向至少一个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发送通知消息,以用于确定可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进行交接的目标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以及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
根据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
根据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便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交的单量补充请求,所述单量补充请求中携带有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集中配送范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
交易订单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
配送任务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便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操作界面提供单元,用于提供用于提交单量补充请求的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中包括用于确定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的操作选项;
信息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操作选项接收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请求提交单元,用于接收到确认提交的操作指令后,向服务端提交单量补充请求,以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以及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并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后,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状态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交的状态信息;
通知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处于可提供单量补充服务的目标状态,则向至少一个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发送通知消息,以用于确定可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进行交接的目标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以及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集中配送范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
交易订单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
配送任务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便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加油”模式的即时配送方案,在该方案中,可以由待执行末端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向配送站点发起单量补充请求,并指定具体所需的目标时间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之后,系统可以确定出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并确定出符合“加油”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并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由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通过该方式,由于干线配送阶段以及末端配送任务可以由不同的配送任务执行者来完成,因此,这种份阶段进行配送的方式可以使得末端配送任务执行者更专注于执行末端任务,而不需要将其能力“浪费”在对配送能力要求较低的干线配送阶段,因此,即使在配送人员更新迭代较为频繁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新手”以及“熟手”配送人员的合理分配,去除配送人员短板对效率提升的影响,实现对配送人员更有效的赋能,提升其效率,有效提升整体上的配送效率。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油”模式,由于是由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发起单量补充请求后启动,因此,一次单量补充任务对单量的要求会比较低,比较容易“撮合”成单量补充任务。而且,在一次单量补充任务对应的单量比较少的情况下,干线阶段的第二配送执行者可以使用与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相同的载具,例如,同样使用即时配送类型的载具即可。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维护配送人员与各种不同类型载具之间的绑定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互换载具方式的交接,从而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
再者,同样是因为一次单量补充任务对应的单量比较少,并且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可以使用即时配送类型的载具执行“加油”任务,因此,该模式对目标地点与配送站点之间的距离要求也比较低,因此,可以适合更多的场景,也进一步提升对“加油”任务“撮合”成功的概率。
最后,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油”模式中,对配送全流程进行了精细刻画,因此,可以引入“无人配送”技术,通过在配送难度低的阶段使用自动驾驶车辆或者机器人,甚至可以逐步支持全流程的无人化升级,降低对配送人力资源的依赖。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送流程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在即时配送场景下,配送任务执行者需要从配送站点(例如,主营生鲜等类目商品的门店等)进行揽货,并从该配送站点出发,根据路径规划信息配送至指定的收货地址,完成后回到配送站点。其中,所有配送流程都涉及一个妥投到位的情况,故而每一单的配送都可以分为两段,一段是配送人员从配送站点到小区门口等干线配送阶段,该过程可以通过骑行电瓶车等方式到达,时速主要取决于载具。二段是指从小区门口等位置到达用户具体所指定的门牌号等末端配送阶段。对于不同的小区而言,二段的配送难度不一,对于复杂场景例如爬楼梯、超大小区、人车分流小区、不允许外人进入小区等配送难度骤增,虽然距离短,但是时速低,耗时久。如果遇到新人配送员,则二段配送耗时会更久。从上述可见,一段与二段的分界点为载具允许的时速上限,一段通常可以按照载具允许的时速上限骑行,二段的时速则远低于载具允许的时速上限。换言之,在末端配送范围之外,配送员的速度可以达到载具提供的可允许的上限,末端配送范围之内速度将直线下降。
在传统的“直送”模式下,是由同一个配送员执行完整的配送线路,也即,一段与二段由同一个配送员来完成。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配送员的更新迭代较为频繁,大量新手配送员的存在,会使得配送效率受到影响,尤其是对末端配送效率的影响更大。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想要给配送员提效,重点需要提升末端配送时效。
为了达到提升末端配送时效的目的,本申请人曾经针对一些场景,提出过“接驳”模式的实现方案。在该方案中,通过对不同载具进行统一规划,利用货车、三轮车、二轮车等对不同环境的触达能力组建配送网络,在网络覆盖范围内进行快件配送,通过为一段、二段分配不同的配送人员,并通过不同类型的载具进行接驳的方式完成同城货物及时配送。
具体的,在上述“接驳”模式下,可以由调度中心按照一定的算法模型对交易订单进行判断,如果满足接驳模式的交易订单达到一定数量,则可以生成接驳任务,并分配给绑定有货车等大型载具的一段配送人员。之后,一段配送人员可以按照规划的路线行驶到接驳地点。同时,调度中心可以预测出一段配送人员到达接驳地点的时间,并从接驳地点附近的骑手中确定二段配送人员,通知其前往接驳地点进行货物交接。之后,由二段配送人员对接收到的货物进行配送,一段配送人员则继续前往下一接驳点与其他二段配送人员进行接驳。
可见,通过上述“接驳”模式,一段配送人员只需要执行干线配送,末端配送则由二段配送人员来完成,通过这种分工合作,使得二段配送人员可以专注于末端配送,甚至可以指派熟练工完成末端配送任务,因此,有利于提升末端配送效率。但是该模式比较适合解决大单量场景下的提效降本,也即,对使用场景和条件有严格限制。例如,由于一段的干线配送主要通过货车来实现,因此,通常需要较多的单量,才能达到“接驳”条件,否则,如果只有少量订单符合接驳要求,则整体上对配送效率的提升会不够显著,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另外,这种“接驳”模式下,通常也会要求接驳地点与配送站点之间的距离需要足够远,否则,同样可能无法真正起到提升配送效率的目的,等等。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接驳”模式能支持的业务场景有限,符合接驳模式的单量占比低,对于“生鲜”、“外卖”等即时配送场景而言,符合接驳模式的单量则会更少,难以达到“接驳”条件,因此,对整个配送站的效率提升帮助有限。
针对上述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加油”模式的概念,在该“加油”模式下,同样可以由不同的配送任务执行者配合完成整个配送流程,其中,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可以完成一定集中配送范围内(例如,某小区内,等等)末端配送,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则完成干线配送(例如,从配送站点到小区门口,等等)。但是,在该“加油”模式下,具体可以由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发起“加油”服务(具体可以通过提交单量补充请求来发起),在发起单量补充请求时,可以指定具体的目标时间以及目标地点(例如,某小区门口,等等)。其中,目标地点就是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等待交接的地点,目标时间可以是在该目标地点进行交接的时间。之后,相关的配送站便可以根据具体的目标地点确定出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也即,确定出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希望在哪个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并且,可以从尚未配送的交易订单集合中确定符合加油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如果能够成功确定出符合条件的目标交易订单,则可以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这样,可以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通过上述方式,由于具体的“加油”服务请求是由执行末端配送任务的执行者发出的,而末端配送主要以电瓶车等即时配送类型的载具来进行,并且,还需要受到用户要求的送达时间以及末端配送能力的限制,因此,对单量的要求相对较低。也即,相对于“接驳”模式而言,更少的单量即可触发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这种轻量级的服务模式,可以使得“加油”任务的达成变得更为容易。
另外,由于一次“加油”任务的单量并不会太大,因此,干线配送的任务执行者也同样可以利用电瓶车等即时配送类的载具来执行配送任务,这样,干线配送以及末端配送时使用的载具可以是相同的,因此,不需要单独维度配送人员与载具类型之间的绑定关系等信息。而且,由于载具相同,因此,还可以通过互换载具的方式完成交接,不需要卸货、装货等过程,因此,可以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
再者,该“加油”模式对一段的干线配送距离的要求也可以比较低,甚至,在具体集中配送范围内的配送能效占比非常大的情况下,可以对干线配送距离不做要求。因此,该方案也可以适应更多的场景,例如,包括远单在干线路途上耗时比较大的场景,以及前述末端配送耗时占整个配送能效比重大的场景,如小区内不能骑行、需要爬楼等。同时,对配送距离要求的降低,也可以进一步促使更多的订单能够符合“加油”模式的要求。
最后,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油”模式中,由于一段的配送任务执行者只需要执行干线的配送任务,到达目标地点与末端配送任务执行者完成交接之后便可以返回配送站点,该任务比较简单,在完成效率上,在新人与熟练工之间的差距也不明显,因此,一段的配送任务可以由新手配送员来完成,甚至可以使用自动驾驶车辆、机器人等替代配送人员进行干线段配送,以此降低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末端配送任务则可以由熟练的配送员来完成,尤其是对具体小区等集中配送范围比较熟悉的配送员,以此进一步提升末端配送效率。这样,通过让新手配送员、自动驾驶车辆、机器人等来完成相对简单的任务,熟练配送员来执行相对复杂的任务,因此,可以从整体上提升配送效率。
从系统架构角度而言,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主要可以为配送人员提供对应的移动端App等应用程序,使得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可以在移动场景中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随时发起“加油”服务请求。另外,还可以为配送站点提供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可以与订单系统(用于接收具体用户的交易请求,创建对应的交易订单)、调度系统(用于对配送人员的状态等进行维护)等进行对接,接收到配送人员的加油服务请求之后,可以根据从订单系统获取到的交易订单信息,确定是否存在足够量的“加油”单,如果存在,可以生成对应的“加油”类型的配送任务。之后,可以通过调度系统,将具体的“加油”配送任务分配给对应的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为了提供上述服务,配送站管理系统还可以对集中配送范围的地理位置信息等进行维护,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称为AOI(Area of Interest,兴趣区域),具体可以对应一个小区,或者多个相邻的小区,等等。
另外,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提供配送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对配送人员历史配送记录进行统计等方式,为具体的配送人员添加标签。例如,可以包括“新手”标签,或者“熟手”标签,等等。其中,对于“熟手”标签,还可以具体到某个或者某些具体的集中配送范围,例如,某配送人员经常在某小区内进行配送,并且按时履约率比较高,则可以确定为该小区关联的“熟手”,等等。这样,在通过“加油”模式进行配送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配送人员的标签进行任务执行者的选择,以尽量让“新手”配送人员执行一段配送任务,而“熟手”配送人员执行二段配送任务,以此降低“新手”对配送效率造成的影响。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实现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该实施例一首先从配送站点管理系统的角度,提供了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参见图2,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201:接收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交的单量补充请求,所述单量补充请求中携带有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具体可以是执行末端配送任务的执行者,由于末端配送任务通常相对比较复杂,可能会涉及到爬楼梯,或者相对复杂的交通环境,因此,通常可以由具体的配送人员来扮演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角色。
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可以有多种发起单量补充请求的时机。例如,一种方式下,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可以上班之后直接去往某个目标地点,并发起单量补充请求。或者,另一种方式下,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也可以在即将完成上一单配送任务时,发起单量补充请求。例如,某配送人员正在某小区内进行配送,并打算在完成当前的配送任务后,继续在该小区内执行末端配送,而不是亲自回到配送站点取货,则可以在当前的配送任务即将完成时,向系统发出单量补充请求,等等。
具体实现时,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可以通过其移动终端设备中安装的相关App等,可以发起具体的单量补充请求。具体在发起单量补充请求时,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还可以指定具体的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具体的,一种方式下,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可以是由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进行录入的。为此,可以在App中关联相关的电子地图系统,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打开相关的App,并通过点击相关选项等方式进入到用于发起单量补充请求的界面后,可以对电子地图系统界面进行展示。然后,可以通过在电子地图系统界面中进行点击选择等方式,指定目标交接地点。或者,也可以在电子地图系统的搜索空控件中输入目标交接地点的名称,例如,某小区南门等,然后,电子地图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地名,定位到具体的目标交接地点,等等。另外,还可以在用于发起单量补充请求的界面中提供用于输入时间信息的控件,以用于对目标交接时间信息进行指定。
或者,在另一种方式下,还可以由系统根据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当前所在的位置以及状态等信息,为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推荐目标交接时间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例如,某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当前正在某个小区内执行配送任务,当该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需要获取单量补充服务时,同样可以进入到用于发起单量补充请求的界面,同时,可以在该界面中为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供推荐的目标交接时间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例如,目标交接地点可以推荐为当前所在小区的南门,并根据当前尚未完成的配送任务的预计完成时间,推荐目标交接时间,等等。这样,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直接对推荐的目标交接时间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进行选择,即可完成对目标交接时间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的配置,等等。
在确定出目标交接地点以及目标交接时间后,便可以通过界面中的“提交”等操作选项,提交具体的单量补充请求。具体的单量补充请求可以发送到关联的配送站点管理系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时,配送站点可能会有多个。此时,还可以提供总部管理系统,在该总部管理系统中可以保存有每个配送站点关联的配送范围等信息。这样,在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发起了具体的单量补充请求后,该请求首先可以由总部管理系统进行接收。之后,总部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请求中的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出对应的配送站点。例如,具体可以判断目标交接地点是否位于某个配送站点的配送范围内,如果是,则总部管理系统可以将相应的单量补充请求转发到该配送站点的管理系统。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接收到单量补充请求之后,还可以首先对单量补充请求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判断,如果符合条件,则触发执行后续步骤,否则可以拒绝为该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供单量补充服务。
其中,具体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单量补充请求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判断。例如,具体可以包括对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是否符合第一条件进行判断,对目标时间是否符合第二条件进行判断,对目标交接地点是否符合第三条件进行判断,等等。
具体的,关于对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判断,由于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需要在目标交接地点关联的集中配送范围内(具体的集中配送范围可以根据目标交接地点进行确定,例如,某小区范围内,步骤S202中对此会有详细介绍)进行配送,因此,可以对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配送时的熟练度是否符合第一条件进行判断。具体的,该熟练度可以根据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关联的与集中配送范围相关的历史配送记录进行确定,例如,包括在该集中配送范围的历史配送次数、准时履约率等等进行确定。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下,关于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熟练度信息可以由专门的配送人员管理系统进行维护,因此,配送站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从该配送人员管理系统进行查询的方式,获取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熟练度信息。
通过上述对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判断,可以确保只有对目标交接地点关联的集中配送范围比较熟悉的配送人员才能以该目标交接地点发起单量补充请求,以保证末端配送时效。
关于对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是否符合第二条件进行判断时,具体的第二条件可以包括:从当前时间(也即,当前接收到单量补充请求的时间)到目标交接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大于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的等待耗时与送达所述目标交接地点的耗时之和。该规则可以确保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到达目标交接地点的最晚时间在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可接受范围内,避免造成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等待。
另外,如果接收到具体的单量补充请求时,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还关联有尚未完成的配送任务,则该第二条件还可以包括:从当前时间到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尚未完成的配送任务的预计完成时间。该规则确保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尚未完成的任务能配送完成,防止部分配送不完成时开始配送单量补充任务,导致订单配送超时。
关于对目标交接地点信息是否符合第三条件的判断,具体的第三条件可以包括: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由于在目标交接地点距离配送站点比较近的情况下,一段占用的总配送成本比例比较低,提升该部分能效对整体配送效率的影响有限。因此,该规则可以用于过滤掉比较近距离的单量补充请求。
当然,在可选的方式下,具体的第三条件还可以包括: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的配送能效占比大于第二阈值。该规则可以使得虽然与配送站点距离比较近,但是末端配送耗时占整个配送能效比重大的场景,也能够通过“加油”模式进行配送。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之间的距离这一参数,可以是弱限制,不是只有当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才能发起单量补充请求,小于第一阈值时也可以,只要关联的集中配送范围内的配送能效占比高即可。也就是说,假设某小区距离某配送站点比较近,但是,由于该小区属于老旧小区,需要配送员爬楼梯,道路情况也比较复杂,没有实现人车分流,等等,使得该小区内的末端配送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则同样可以将该小区的门口等位置设为目标交接地点,并发起单量补充请求。其中,关于集中配送范围内的配送能效占比,具体可以通过历史配送记录等信息进行统计而确定,这里不再详述。
另外,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下,具体的第三条件还可以包括: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当前所在的位置与目标交接地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三阈值根据关联配送场景的配送范围进行确定。该规则可以防止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指定远距离的“加油范围”,导致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需要损耗比较多的时间到达“加油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时,上述各条判断条件可以同时存在,或者,也可以仅对其中的部分条件进行判断。在判断通过的情况下,可以继续执行后续的操作,否则可以拒绝为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加油”服务请求。
S202:根据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
在接收到具体的单量补充请求之后,可以根据其中携带的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出集中配送范围。具体的,集中配送范围可以是在系统中预先进行定义或者划分,并保存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因此,可以根据目标交接地点的地理位置信息,与系统中保存的多个集中配送范围的地理位置进行比对,确定出与目标交接地点相关的集中配送范围。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集中配送范围具体可以称为AOI,也即兴趣区域,具体可以对应办公园区,住宅小区,或者多个相邻小区的集合,等等。
S203:根据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
在确定出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之后,可以根据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送模式可以称为“加油”模式,因此,这种目标交易订单可以称为“加油单”。也即,如果某些交易订单符合条件,则可以用于为当前的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进行“加油”,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其指定的目标交接地点等待接收“加油单”对应的配送任务即可,而不必亲自到配送站点进行取货。
其中,可以从目标交易订单结合中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例如,这里的目标交易订单集合可以是处于待配送状态的交易订单组成的集合,等等。具体的交易订单集合可以是从相关的订单系统中获得的,例如,可以是配送站管理系统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到订单系统中拉取新的用户交易订单,或者,也可以是订单系统向配送站管理系统进行交易订单的推送,等等。总之,配送站管理系统可以维护多个交易订单集合,分别用于记录多种不同状态的交易订单信息,其中就可以包括尚未配送的交易订单,这种交易订单通常是新创建的订单。例如,在生鲜商品即时配送场景下,可以是用户在线选择具体线下实体门店并选择具体商品之后提交的订单,之后,实体门店可以进入到拣货、加工、打包等流程,然后等待交给配送员进入到配送流程。而对于用户已经提交,但目前尚未分配配送员的交易订单,即可称为尚未配送的交易订单。本申请实施例中,就可以从上述尚未配送的交易订单中,判断是否存在符合当前收到的单量补充请求的目标交易订单。
具体在确定上述目标交易订单时,可以从所述交易订单集合中确定符合时间条件以及地点条件的多个目标交易订单。具体的,时间条件可以包括:交易订单关联的要求送达时间在预测的配送完成时间之内;地点条件包括:所述交易订单关联的收货地址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例如,当前的目标交接地点是某小区门口,确定出的集中配送范围就是该小区内,则只有以该小区作为收货地址的订单才能够成为当前请求的“加油单”。
其中,具体的要求送达时间可以是消费者用户在下单时进行选择或者指定,或者在用户未选择或指定的情况下由系统默认配置。具体可以包括最晚送达时间、最早送达时间等。具体的,上述时间条件可以包括:从当前时间到目标交接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大于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计划到达目标交接地点所需的时间+单均配送时间+加油单配送误差冗余时间。该条件可以确保货品送达加油点(也即目标交接地点)之后,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依然有足够的时间对订单进行配送,防止订单超时。另外,上述时间条件还可以包括:交易订单的最早送达时间小于预测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配送完成的最晚时间。也就是说,有些用户可能需要不能早于某个时间送达,此时,通过该时间条件的限制,可以防止将最早送达时间比较晚的交易订单进行提前配送。总之,只有交易订单的要求送达时间满足上述条件,才能够成为当前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加油单”。
关于地点条件,除了收货地址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之外,还可以包括:交易订单关联的收货地址与配送站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之间的距离。该规则可以确保“加油单”的干线行驶距离至少比直送模式下的干线行驶距离大,防止由于“加油”导致主干距离增加带来的成本损耗。另外,该规则还可以避免完成交接之后,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走回头路”的情况发生。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油单”的数量可以不做限制,极端情况下,只有一单也是可以的。但是,考虑到整体配送能效提升的有效性,还可以对“加油单”的数量进行控制。具体的,数量条件可以包括: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揽单上限的目标百分比(例如,K%,K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另外,还可以大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的揽单上限。这里的揽单上限是指执行“直送”任务时的揽单上限。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油”模式,其配送提效主要与降低一段的配送难度,提升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的揽单上限有关,若“加油”任务揽单上限不能超过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执行“直送”任务时的揽单上限,则效率提升可能会不够显著。其中,K%保障了效率提升的范围。
此外,具体的数量条件还可以包括:“加油单”的单量不大于从目标时间到交易订单的最晚送达时间的时间段内、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集中配送范围内可完成配送的单量上限。该条件可以防止符合“加油”规则的订单集没有足够的配送时间,导致部分配送任务超时。例如,某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请求的目标时间是15:00,符合该请求的时间条件以及地点条件的交易订单数量为20单,这些交易订单中,要求的最晚送达时间是15:15,也即留给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执行末端配送的时间一共是15分钟。而该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15分钟内只能在当前集中配送范围内只能完成10单的配送,因此,可以仅将其中的10单确定为该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加油单”。其他10单可以分配给其他请求“加油”的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或者,以普通的直送模式进行配送,等等。通过对数量条件上限的限制,也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生成“加油”任务时,所需的目标交易订单的数量并不会非常多,这样,一方面可以便于任务达成,另一方面也使得为该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进行“加油”的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同样可以使用即时配送类型的载具即可,因此,不涉及对不同类型载具与配送人员之间绑定关系的维护等工作。
其中,关于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一定时间段内在集中配送范围内可完成配送的单量上限,可以根据该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历史配送记录等进行确定;或者,也可以通过对“熟手”配送人员在执行末端配送任务时的平均完成情况等进行确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加油单”的过程中,关于上述各项时间条件、地点条件、数量条件,可以逐条进行判断,或者也可以仅对其中的部分条件进行判断,这里不进行限定。
S204:根据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便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在确定出符合条件的“加油单”(例如,时间、地点条件均满足,且数量足够)之后,可以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也可以称为“加油”任务,并确定出能够与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进行交接的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然后将具体的“加油”任务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这样,可以由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其中,具体实现时,在一种实现方式下,具体的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可以是配送人员。此时,如前文所述,可以从关联有新手标签的配送人员中,选择出具体的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可以尽量由新手配送员(也可以称为“新骑手”)执行一段的“加油”任务,从而使得更多的“熟手”配送员(称为“熟练骑手”)执行集中配送范围内的末端配送任务或者“直送”任务,以此从整体上提升配送效率。当然,虽然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通常可以为“新骑手”,但是,由于不同的“新骑手”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为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发起的单量补充请求匹配可以与之交接的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时,仍然可以根据“骑手”对具体加油线路的熟练程度、同类订单的配送效率等,优先选择对加油线路更熟悉,或者对同类订单配送效率更高的“骑手”执行“加油”服务,以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
另外,在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对应第一配送人员,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对应第二配送人员,也即干线以及末端的配送任务均由配送人员来完成的情况下,由于“加油”模式下,“加油”请求是由具体的第一配送人员发出的,而第一配送人员通常是使用即时配送类型的载具进行末端配送,因此,“加油单”的单量不会超出即时配送类型载具所能承载的上限。相应的,执行“加油”任务的第二配送人员也使用即时配送类型的载具进行配送即可。也就是说,第一配送人员与所述第二配送人员可以使用相同类型的载具执行配送任务。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配送人员以及第二配送人员都可以使用电动两轮车作为载具(图3中之所以将具体的载具外形进行了区分,主要是为了区分骑手身份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具体的第二配送人员将“加油单”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第一配送人员与第二配送人员可以直接通过交换载具的方式进行交接,而不用执行卸货、装货等过程,以此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
由于一段的干线配送任务比较简单,主要就是从配送站点到达目标交接地点,再从目标交接地点返回配送站点,因此,可以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也可以包括智能物流设备,例如,自动驾驶车辆或机器人设备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仍然可以是具体的配送人员,在货品送达目标交接地点后,可以由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将货品从自动驾驶车辆或机器人上取下,然后装载到自己的载具中,执行末端配送。当然,随着智能物流技术的发展,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也可以通过自动驾驶车辆、机器人等来扮演,此时,可以通过实现具体货品在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或者机器人设备之间的自动交接等处理,实现全流程的无人化配送。其中,在通过智能物流设备进行一段和/或二段配送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路径规划、避障处理、货品交接,等等。
当然,无论具体的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是配送人员,还是机器人,或者自动驾驶车辆等,在为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发起的单量补充请求匹配可以与之交接的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时,都可以对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关联的载具状态等进行判断。例如,判断其关联的载具是否存在剩余容量,如果存在,则可以作为可选的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
需要说明的是,在目标交接地点完成交接后,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还可以向管理系统上报状态信息,以使得管理系统可以对具体的“加油”任务的状态进行更新。具体的,由于管理系统中在将具体的“加油任务”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之后,可以在具体订单关联的货品标识(例如,货品外包装的图形码等)、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关联的载具标识以及任务标识之间建立起关联关系。因此,在前述通过第一配送人员与第二配送人员直接通过交换载具的方式进行交接的情况下,第一配送人员可以通过扫描货品图形码、扫描载具图形码、扫描第二配送人员终端设备中展示的图形码等方式,来实现对任务状态信息的上报。其中,第二配送人员终端设备中展示的图形码可以是由关联系统提供的,具体可以是根据“加油”任务的标识等信息生成的。也就是说,管理系统在向第二配送人员分配“加油”任务时,还可以向其提供关联的图形码,该第二配送人员将货品送达目标交接地点后,可以通过其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中的相关App出示该图形码,第一配送人员则可以通过对该图形码进行扫描的方式,进行任务状态信息的上报。另外,在以自动驾驶车辆或者机器人作为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的情况下,由于不涉及载具交换的情况,因此,可以直接通过扫描货品关联的图形码等方式,进行任务状态信息的上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次配送任务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由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以及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来完成,因此,在配送收益的分配方面,也可以通过相关的算法等,实现配送收益在不同配送任务执行者之间的分配。具体实现时,还可以在相关的界面中,将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执行“加油”模式的配送任务过程中可获得的收益进行展示。另外,具体的收益还可以与单量相关,并且还可以在界面中对增加单量后可增加的收益等信息进行展示,以此鼓励在一次“加油”模式的配送任务中,配送更多的单量。
总之,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加油”模式的即时配送方案,在该方案中,可以由待执行末端配送任务的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向配送站点发起单量补充请求,并指定具体所需的目标交接时间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之后,系统可以确定出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并确定出符合“加油”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并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由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通过该方式,由于干线配送阶段以及末端配送任务可以由不同的配送任务执行者来完成,因此,这种分阶段进行配送的方式可以使得末端配送任务执行者更专注于执行末端任务,而不需要将其能力“浪费”在对配送能力要求较低的干线配送阶段,因此,即使在配送人员更新迭代较为频繁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新手”以及“熟手”配送人员的合理分配,去除配送人员短板对效率提升的影响,实现对配送人员更有效的赋能,提升其效率,有效提升整体上的配送效率。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油”模式,由于是由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发起单量补充请求后启动,因此,一次单量补充任务对单量的要求会比较低,比较容易“撮合”成单量补充任务。而且,在一次单量补充任务对应的单量比较少的情况下,干线阶段的第二配送执行者可以使用与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相同的载具,例如,同样使用即时配送类型的载具即可。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维护配送人员与各种不同类型载具之间的绑定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互换载具方式的交接,从而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
再者,同样是因为一次单量补充任务对应的单量比较少,并且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可以使用即时配送类型的载具执行“加油”任务,因此,该模式对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之间的距离要求也比较低,因此,可以适合更多的场景,也进一步提升对“加油”任务“撮合”成功的概率。
最后,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油”模式中,对配送全流程进行了精细刻画,因此,可以引入“无人配送”技术,通过在配送难度低的阶段使用自动驾驶车辆或者机器人设备,甚至可以逐步支持全流程的无人化升级,降低对配送人力资源的依赖。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二是与实施例一相对应的,从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关联的客户端的角度,提供了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参见图4,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提供用于提交单量补充请求的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中包括用于确定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的操作选项;
S402:通过所述操作选项接收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S403:接收到确认提交的操作指令后,向服务端提交单量补充请求,以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以及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并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后,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具体实现是,还可以提供用于提交配送任务状态的扫码操作选项,在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完成交接后,可以通过扫描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关联载具的图形码、或者货品外包装关联的图形码、或者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关联的客户端界面中展示的图形码的方式,获取所述配送任务相关的信息。之后,可以将与所述配送任务相关的信息以及交接完成的状态信息提交到服务端,以用于对所述配送任务的状态进行更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状态上报的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
实施例三
在前述实施例中,是由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也即,执行二段任务的配送人员等)发起单量补充请求,之后,由系统为其分配可以与其交接的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为其提供单量补充服务。而在该实施例三中,还可以由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也即,执行一段任务的配送人员等)上报自己的状态信息,如果其处于可以提供单量补充服务的目标状态,则系统也可以为其匹配可以与其交接的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具体的,该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参见图5,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501:接收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交的状态信息;
S502:如果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处于可提供单量补充服务的目标状态,则向至少一个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发送通知消息,以用于确定可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进行交接的目标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以及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可以在完成上一单任务(可以是普通的配送任务,也可以是单量补充型的配送任务)的配送之后,或者,在配送任务执行过程中等时机,向服务端上传自己的状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已经完成上一单任务的配送,或者即将完成上一单任务的配送,则可以确定该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处于可提供单量补充服务的目标状态。此时,系统可以从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中选择可以与该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对接的目标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也即,“撮合”两者通过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为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加油”的模式完成配送任务。其中,具体在对目标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进行选择时,可以根据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当前的位置、状态等信息进行选择,例如,如果某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当前位于经常被执行为目标交接地点的位置附近,或者,正在此类位置附近执行配送任务且即将完成,则可以将该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确定为可选的对象,等等。
在选择出至少一个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之后,可以向其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可以告知具体的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当前有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可以提供“加油”服务,并询问其是否需要使用该服务。如果某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确认使用该服务,则可以将其确定为与当前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配对成功的目标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如果有多个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确认使用该服务,则可以将首位确认的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确定为与当前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配对成功的目标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等等。
确定了与当前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配对成功的目标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之后,可以由该目标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指定目标交接时间以及目标交接地点,或者,还可以由系统推荐目标交接时间以及目标交接地点,目标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进行确认即可,等等。
S503:根据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
S504:根据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
S505:根据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便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步骤S503至S505可以与S202至S204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实施例二、三中的未详述部分,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的记载,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会涉及到对用户数据的使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符合所在国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下(例如,用户明确同意,对用户切实通知,等),在适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本文描述的方案中使用用户特定的个人数据。
与实施例一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装置,参见图6,该装置可以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交的单量补充请求,所述单量补充请求中携带有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集中配送范围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
交易订单确定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
配送任务生成单元60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便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具体实现时,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对所述单量补充请求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判断,如果符合条件,则触发执行后续步骤。
具体的,所述判断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对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配送时的熟练度是否符合第一条件进行判断,所述熟练度根据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关联的与所述集中配送范围相关的历史配送记录进行确定。
或者,所述判断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对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是否符合第二条件进行判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从当前时间到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的等待耗时与送达所述目标地点的耗时之和。
其中,如果接收到所述单量补充请求时,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还关联有尚未完成的配送任务,则所述第二条件还包括:从当前时间到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尚未完成的配送任务的预计完成时间。
另外,所述判断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对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是否符合第三条件进行判断;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包括: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或者,
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的配送能效占比大于第二阈值。
另外,所述第三条件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当前所在的位置与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阈值,所述第三阈值根据关联配送场景的配送范围进行确定。
另外,所述交易订单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从目标交易订单集合中确定符合时间条件以及地点条件的多个目标交易订单;
其中,所述时间条件包括:交易订单关联的要求送达时间在预测的配送完成时间之内;所述地点条件包括:所述交易订单关联的收货地址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
另外,所述地点条件还可以包括:交易订单关联的收货地址与配送站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之间的距离。
再者,所述目标交易订单还可以符合数量条件;所述数量条件包括: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的数量小于等于从所述目标时间到交易订单的最晚送达时间的时间段内、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可完成配送的单量上限。
或者,所述数量条件还可以包括:
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的揽单上限的目标百分比,和/或,大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的揽单上限。
其中,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配送人员;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选择单元,用于从关联有新手标签的配送人员中,选择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
其中,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一配送人员,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二配送人员;此时,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所述第二配送人员可以使用相同类型的载具执行配送任务;所述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第二配送人员可以通过交换载具的方式进行交接。
其中,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自动驾驶车辆或机器人设备。
与实施例二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装置,参见图7,该装置可以包括:
操作界面提供单元701,用于提供用于提交单量补充请求的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中包括用于确定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的操作选项;
信息确定单元702,用于通过所述操作选项接收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请求提交单元703,用于接收到确认提交的操作指令后,向服务端提交单量补充请求,以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以及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并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后,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另外,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扫码操作选项提供单元,用于提供用于提交配送任务状态的扫码操作选项;
扫码单元,用于在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完成交接后,通过扫描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关联载具的图形码、或者货品外包装关联的图形码、或者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关联的客户端界面中展示的图形码的方式,获取所述配送任务相关的信息;
状态更新信息提交单元,用于将与所述配送任务相关的信息以及交接完成的状态信息提交到服务端,以用于对所述配送任务的状态进行更新。
与实施例三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装置,参见图8,该装置可以包括:
状态信息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交的状态信息;
通知单元802,用于如果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处于可提供单量补充服务的目标状态,则向至少一个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发送通知消息,以用于确定可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进行交接的目标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以及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集中配送范围确定单元80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
交易订单确定单元80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
配送任务生成单元805,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便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以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其中,图9示例性的展示出了电子设备的架构,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910,视频显示适配器911,磁盘驱动器912,输入/输出接口913,网络接口914,以及存储器920。上述处理器910、视频显示适配器911、磁盘驱动器912、输入/输出接口913、网络接口914,与存储器920之间可以通过通信总线930进行通信连接。
其中,处理器9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9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920可以存储用于控制电子设备900运行的操作系统921,用于控制电子设备900的低级别操作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另外,还可以存储网页浏览器923,数据存储管理系统924,以及配送任务处理系统925等等。上述配送任务处理系统925就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实现前述各步骤操作的应用程序。总之,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920中,并由处理器9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913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网络接口914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93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910、视频显示适配器911、磁盘驱动器912、输入/输出接口913、网络接口914,与存储器92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910、视频显示适配器911、磁盘驱动器912、输入/输出接口913、网络接口914,存储器920,总线930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申请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交的单量补充请求,所述单量补充请求中携带有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
根据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
根据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便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其中,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一配送人员,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二配送人员;
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所述第二配送人员使用相同类型的载具执行配送任务;
所述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第二配送人员通过交换载具的方式进行交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单量补充请求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判断,如果符合条件,则触发执行后续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所述单量补充请求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判断,包括:
对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配送时的熟练度是否符合第一条件进行判断,所述熟练度根据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关联的与所述集中配送范围相关的历史配送记录进行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所述单量补充请求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判断,包括:
对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是否符合第二条件进行判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从当前时间到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的等待耗时与送达所述目标交接地点的耗时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所述单量补充请求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判断,包括:
对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是否符合第三条件进行判断;
所述第三条件包括: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或者,
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与配送站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的配送能效占比大于第二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符合条件的多个目标交易订单,包括:
从目标交易订单集合中确定符合时间条件以及地点条件的多个目标交易订单;
所述时间条件包括:交易订单关联的要求送达时间在预测的配送完成时间之内;
所述地点条件包括:所述交易订单关联的收货地址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符合数量条件;
所述数量条件包括: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的数量小于等于从所述目标交接时间到交易订单的最晚送达时间的时间段内、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可完成配送的单量上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配送人员;
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关联有新手标签的配送人员中,选择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
9.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用于提交单量补充请求的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中包括用于确定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的操作选项;
通过所述操作选项接收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接收到确认提交的操作指令后,向服务端提交单量补充请求,以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以及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并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后,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其中,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一配送人员,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二配送人员;
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所述第二配送人员使用相同类型的载具执行配送任务;
所述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第二配送人员通过交换载具的方式进行交接。
10.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交的状态信息;
如果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处于可提供单量补充服务的目标状态,则向至少一个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发送通知消息,以用于确定可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进行交接的目标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以及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
根据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
根据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便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其中,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一配送人员,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二配送人员;
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所述第二配送人员使用相同类型的载具执行配送任务;
所述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第二配送人员通过交换载具的方式进行交接。
11.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交的单量补充请求,所述单量补充请求中携带有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集中配送范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
交易订单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
配送任务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便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其中,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一配送人员,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二配送人员;
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所述第二配送人员使用相同类型的载具执行配送任务;
所述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第二配送人员通过交换载具的方式进行交接。
12.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界面提供单元,用于提供用于提交单量补充请求的操作界面,所述操作界面中包括用于确定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的操作选项;
信息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操作选项接收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请求提交单元,用于接收到确认提交的操作指令后,向服务端提交单量补充请求,以便所述服务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以及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并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后,分配给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其中,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一配送人员,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二配送人员;
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所述第二配送人员使用相同类型的载具执行配送任务;
所述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第二配送人员通过交换载具的方式进行交接。
13.一种配送任务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状态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提交的状态信息;
通知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处于可提供单量补充服务的目标状态,则向至少一个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发送通知消息,以用于确定可与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进行交接的目标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以及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目标交接地点信息;
集中配送范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接地点信息确定所需的集中配送范围;
交易订单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接时间信息以及集中配送范围,确定符合条件的至少一个目标交易订单;
配送任务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交易订单生成单量补充类型的配送任务,并分配给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以便由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将所述目标交易订单对应的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由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在所述集中配送范围内进行末端配送;
其中,所述第一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一配送人员,所述第二配送任务执行者包括第二配送人员;
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所述第二配送人员使用相同类型的载具执行配送任务;
所述货品配送至所述目标交接地点后,所述第一配送人员与第二配送人员通过交换载具的方式进行交接。
CN202110542570.3A 2021-05-18 2021-05-18 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3930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2570.3A CN113393086B (zh) 2021-05-18 2021-05-18 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2570.3A CN113393086B (zh) 2021-05-18 2021-05-18 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3086A CN113393086A (zh) 2021-09-14
CN113393086B true CN113393086B (zh) 2023-12-01

Family

ID=77618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2570.3A Active CN113393086B (zh) 2021-05-18 2021-05-18 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3086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7849A (zh) * 2015-12-21 2017-06-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分段配送方法以及装置
WO2018036397A1 (zh) * 2016-08-26 2018-03-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换货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844943A (zh) * 2017-12-25 2018-03-27 杨轶臣 一种单点、跨店外卖配送方法及系统
WO2018064937A1 (zh) * 2016-10-08 2018-04-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订单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064008A (zh) * 2018-07-27 2018-12-21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配送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37525A (zh) * 2019-10-18 2020-01-31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60240A (zh) * 2020-01-22 2020-06-09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1311138A (zh) * 2018-12-11 2020-06-19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同城快件配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01821A (zh) * 2020-04-24 2020-07-10 中储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货在线配载的智能配对系统及方法
CN111476515A (zh) * 2020-03-05 2020-07-31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外卖配送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507667A (zh) * 2020-04-22 2020-08-07 滨州学院 一种应用于短距离物流的订单分配方法和服务器
CN111573279A (zh) * 2020-05-09 2020-08-25 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交付装置及物流配送系统
CN111985748A (zh) * 2019-05-22 2020-11-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订单批次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CN111985865A (zh) * 2020-07-01 2020-11-24 爱创互联网(深圳)有限公司 订单接收与配送管理方法、管理平台及终端设备
CN112330218A (zh) * 2020-11-27 2021-02-05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物流配送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27890A1 (en) * 2014-02-07 2015-08-13 Kristin Kaye Bednarek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smart device apps supporting segmented order distributed distribution system
US20170249582A1 (en) * 2016-02-29 2017-08-31 Eric Paul Mademann Intermodal delivery optimization
FR3078530B1 (fr) * 2018-03-05 2022-03-11 Vinci Construction Container pour systeme de distribution de marchandises en milieu urbain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7849A (zh) * 2015-12-21 2017-06-2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分段配送方法以及装置
WO2018036397A1 (zh) * 2016-08-26 2018-03-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换货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064937A1 (zh) * 2016-10-08 2018-04-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订单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44943A (zh) * 2017-12-25 2018-03-27 杨轶臣 一种单点、跨店外卖配送方法及系统
CN109064008A (zh) * 2018-07-27 2018-12-21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配送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311138A (zh) * 2018-12-11 2020-06-19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同城快件配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85748A (zh) * 2019-05-22 2020-11-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订单批次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CN110737525A (zh) * 2019-10-18 2020-01-31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60240A (zh) * 2020-01-22 2020-06-09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1476515A (zh) * 2020-03-05 2020-07-31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外卖配送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507667A (zh) * 2020-04-22 2020-08-07 滨州学院 一种应用于短距离物流的订单分配方法和服务器
CN111401821A (zh) * 2020-04-24 2020-07-10 中储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货在线配载的智能配对系统及方法
CN111573279A (zh) * 2020-05-09 2020-08-25 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交付装置及物流配送系统
CN111985865A (zh) * 2020-07-01 2020-11-24 爱创互联网(深圳)有限公司 订单接收与配送管理方法、管理平台及终端设备
CN112330218A (zh) * 2020-11-27 2021-02-05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物流配送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3086A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48555A1 (en) Systems for routing and controlling vehicles for freight
CN103985024A (zh) 用于管理货物集散终端站处货物转移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CN110348613A (zh) 分拨中心智能物流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862226B (zh) 一种仓储物流智能调度及装卸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580546A (zh) 基于同种车辆运载人和货物的线路规划方法及系统
US11328611B2 (en) Vertiport management platform
CN108629547A (zh) 物流配送订单分配方法
CN107180326A (zh) 一单闭环式智能货运方法
CN110689231A (zh) 一种城域地下空间的智能管理方法与系统
CN113408773A (zh) 运输车充电调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033971B (zh) 一种服务器及递送机器人的运单调度方法、介质和装置
CN113393086B (zh) 配送任务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200130193A (ko) 퀵서비스 수요 예측 분석에 기반한 퀵서비스 운용 시스템
CN116468340A (zh) 专线运输车辆中途半仓带货的预反应调度方法、介质及终端
CN108846616A (zh) 物流配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617047A (zh) 一种路径规划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KR102382013B1 (ko) Erp 연동 통합 물류배송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14093191A (zh) 无人驾驶智能调度系统及自动驾驶方法
JPH10143566A (ja) スケジュ−リング装置
CN115210733A (zh) 供氢网络管理优化平台及其方法
CN114926037B (zh) 派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72903A (zh) 一种果蔬仓储物流配送系统
KR102447123B1 (ko) 인공지능 기반의 복화배차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KR20190059350A (ko) 사용자 서비스 콜을 위한 운송시스템 구축 방법
WO2024005083A1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18

Address after: Room 210, 2nd Floor, Juyang Building, 1200 Pu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Free Trade Pilot Zone,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HEMA (China)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01, 45th Floor, AXA Building, 8 Shanton Road, Singapore

Patentee before: Alibaba Singapore Holdings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Singap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