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1244A - 网口母端 - Google Patents

网口母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1244A
CN113381244A CN202010117163.3A CN202010117163A CN113381244A CN 113381244 A CN113381244 A CN 113381244A CN 202010117163 A CN202010117163 A CN 202010117163A CN 113381244 A CN113381244 A CN 113381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terminal
abutting
extension sec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71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1244B (zh
Inventor
叶展
秦中超
潘登
贲蓉蓉
胡文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171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12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1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1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1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1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01R13/6474Impedance matching by variation of conductive properties, e.g. by dimension vari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口母端,至少包含三号PIN针、四号PIN针、五号PIN针以及六号PIN针;每个PIN针均包括接触端、延伸段以及接线端,所有PIN针的接触端按序号沿Y方向依次并排排布;所有PIN针的接线端在X方向上平齐;六号PIN针的延伸段内具备六号交叉换位部以及六号邻接部,六号交叉换位部相对于六号邻接部邻近接触端,六号交叉换位部跨过四号PIN针的延伸段以及五号PIN针的延伸段后六号邻接部与三号PIN针的延伸段邻接,三号PIN针的接线端与六号PIN针的接线端相邻。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网口母端能够降低3、6号接触端及所在的PIN针之间的阻抗值突变程度,降低插入损耗与串扰等特性指标。

Description

网口母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口母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RJ45标准网口广泛应用于各种百兆以太网及千兆以太网的线缆连接中。其分为公端(俗称水晶头)和母端(插座)。按照标准,RJ45标准网口的公端有8根导线,每根导线的末端均形成平面闸刀式接线端,母端则具有8个PIN针,8个PIN针依次顺序排为一排,每个PIN针均包括依次连接的接触端、延伸段以及接线端,其中接触端按顺序分别为1至8号(如图1所示),用于与公端导线的平面闸刀式接线端一一对应连接,延伸段按照接触端的顺序进行排布,并在末端依次形成各自的接线端用于焊接导线。
目前,在百兆以太网信号传输中公端与母端的配合仅使用1、2、3、6这4个接触端及所在的PIN针。其中1、2号接触端及所在的PIN针形成发送端,而3、6号接触端及所在的PIN针为接收端。
以往实践发现网口母端的3、6号接触端及所在的PIN针之间的阻抗值往往存在明显突变,这种突变不仅导致网口低频阶段电磁辐射严重,易发生数据丢包,还会导致信号的插入损耗显著上升。随着千兆以太网的普及与5G通信网络的铺开,网络线缆包括网口部分信号传输质量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当前标准RJ45网口的端子设计已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对于如何在保证匹配的同时减小接收端的阻抗突变并降低插入损耗与串扰等特性指标,尚无良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口母端,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口母端,具备相互垂直的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包括多个PIN针,所述PIN针至少包含三号PIN针、四号PIN针、五号PIN针以及六号PIN针;
每个所述PIN针均包括接触端、延伸段以及接线端,所有所述PIN针的所述接触端按序号沿所述Y方向依次并排排布;
所有所述PIN针的所述接线端在所述X方向上平齐,并且每个所述PIN针的所述接线端均通过其自身的所述延伸段与其自身的所述接触端连接;
其中,所述六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内具备六号交叉换位部以及六号邻接部,所述六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内还具备六号邻接部,所述六号交叉换位部相对于所述六号邻接部邻近所述接触端,所述六号交叉换位部跨过所述四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以及所述五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后所述六号邻接部与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邻接,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六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相邻设置。
可选地,上述的网口母端中,所述六号邻接部沿所述Y方向邻接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所述六号邻接部邻接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的一侧设置有由若干第一凸起和第一凹陷沿所述X方向依次交替排布组成的第一凹凸结构;
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上邻接所述六号邻接部的一侧对应所述第一凹凸结构设置有由若干第二凸起和第二凹陷沿所述X方向依次交替排布组成的第二凹凸结构;
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在所述Y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凹陷相对,所述第一凹陷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
可选地,上述的网口母端中,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具备三号邻接部,所述三号邻接部与所述六号邻接部邻接,所述三号邻接部上具有三号区域,所述六号邻接部具有六号区域,所述三号PIN针以及所述六号PIN针二者之一上还具备第一耦合部,所述三号邻接部和/或所述六号邻接部具有垂直于所述Y方向的弯折,使得所述三号区域在所述Z方向上与所述六号区域相互错开,所述第一耦合部与所述三号区域或所述六号区域二者之一相连并沿所述Y方向延伸至另一者Z方向的一侧。
可选地,上述的网口母端中,所述三号邻接部的延伸尺寸大于所述六号邻接部的延伸尺寸。
可选地,上述的网口母端中,所述四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内具备四号交叉换位部,所述五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内具备五号交叉换位部,所述四号交叉换位部以及所述五号交叉换位部均跨过所述六号交叉换位部。
可选地,上述的网口母端中,所述四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还具备四号邻接部,所述四号交叉换位部相对于所述四号邻接部邻近所述接触端,所述五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还具备五号邻接部,所述五号邻接部与所述四号邻接部邻接,所述四号邻接部上具有四号区域,所述五号邻接部具有五号区域,所述四号PIN针以及所述五号PIN针二者之一上还具备第二耦合部,所述四号邻接部和/或所述五号邻接部具有垂直于所述Y方向的弯折,使得所述四号区域在所述Z方向上与所述五号区域相互错开,所述第二耦合部与所述四号区域或所述五号区域连接并沿所述Y方向延伸至所述五号邻接部/所述四号邻接部Z方向的一侧。
可选地,上述的网口母端中,所述四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五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组成第三接线对,所述四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位于所述五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的所述Z方向的一侧。
可选地,上述的网口母端中,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六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沿所述Y方向依次排布。
可选地,上述的网口母端中,所述六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组成第二接线对,所述六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位于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的所述Z方向的一侧。
可选地,上述的网口母端中,
所述PIN针还包含一号PIN针和二号PIN针,所述一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与所述二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均垂直于所述Y方向延伸;
和/或
所述PIN针还包含七号PIN针和八号PIN针,所述七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与所述八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均垂直于所述Y方向延伸。
可选地,上述的网口母端中,
所述一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二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组成第一接线对,所述一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位于所述二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的所述Z方向的一侧,所述一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的延伸尺寸大于所述二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的延伸尺寸,所述一号PIN针还具备第一宽度增幅部,所述第一宽度增幅部位于所述一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上且朝远离所述二号PIN针的一侧凸出;
和/或
所述七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八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组成第四接线对,所述八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位于所述二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的所述Z方向的一侧,所述八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的尺寸大于所述七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的尺寸,所述八号PIN针还具备第二宽度增幅部,所述第二宽度增幅部位于所述八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上且朝远离所述七号PIN针的一侧凸出。
可选地,上述的网口母端中,
所述一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二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沿所述Y方向依次排布;
和/或
所述八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七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沿所述Y方向依次排布。
可选地,上述的网口母端中,还包括内层胶壳以及外层胶壳;
每个所述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均嵌入所述内层胶壳,所述接触端以及所述接线端露出所述内层胶壳,所述内层胶壳伸入并固定在所述外层胶壳内。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网口母端通过改变接线端与接触端排序一致的传统,将六号PIN针的接线端与三号PIN针的接线端相邻设置,大幅改善了两个PIN针阻抗值突变明显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网口母端的PIN针结构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网口母端的PIN针结构在一个视角的立体视图;
图3图2所示PIN针结构在另一视角的立体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网口母端的PIN针结构在一个视角的立体视图;
图5为图4所示PIN针结构由Z方向的一侧观察的正投影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网口母端的PIN针结构在一个视角的立体视图;
图7为图6所示PIN针结构在另一视角的立体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四种网口母端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内层胶壳与PIN针结构的配合状态立体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网口母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口母端的三号PIN针30与六号PIN针60的阻抗仿真结果与RJ45标准网口的3、6号接触端及所在的PIN针之间的阻抗仿真结果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口母端,如图2至图10所示,为了便于描述,将该网口母端定义为具备相互垂直的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网口母端内部包括多个PIN针,本实施例中的PIN针至少包含三号PIN针30、四号PIN针40、五号PIN针50以及六号PIN针60,除此之外,对于通常的RJ45标准网口而言,还可具备一号PIN针10、二号PIN针20、七号PIN针70以及八号PIN针80。
每个PIN针均包括接触端、延伸段以及接线端,如图2所示,一号PIN针10内拥有一号接触端100、一号延伸段101以及一号接线端102;二号PIN针20内拥有二号接触端200、二号延伸段201以及二号接线端202;三号PIN针30内拥有三号接触端300、三号延伸段301以及三号接线端302;四号PIN针40内拥有四号接触端400、四号延伸段401以及四号接线端402;五号PIN针50内拥有五号接触端500、五号延伸段501以及五号接线端502;六号PIN针60内拥有六号接触端600、六号延伸段601以及六号接线端602;七号PIN针70内拥有七号接触端700、七号延伸段701以及七号接线端702;八号PIN针80内拥有八号接触端800、八号延伸段801以及八号接线端802。
所有PIN针的接触端按序号沿Y方向依次并排排布。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行业内对八个接触端有特定的命名顺序,即处于其中一侧的接触端恒为1号接触端,处于另一侧的接触端恒为8号接触端。但本实施例中的PIN针的名称序号并非一定按照上述命名顺序,也可以与上述命名顺序相反。即本实施例中的一号PIN针所拥有的一号接触端100可以为1号接触端,也可以为8号接触端,本实施例中的二号PIN针20所拥有的二号接触端200可以为2号接触端,也可以为7号接触端,以此类推。
所有PIN针的接线端在X方向上平齐以便于接线,并且每个PIN针的接线端均通过其自身的延伸段与其自身的接触端连接。其中,一号PIN针10所拥有的一号延伸段101、二号PIN针20所拥有的二号延伸段201、三号PIN针30所拥有的三号延伸段301、七号PIN针70所拥有的七号延伸段701以及八号PIN针80所拥有的八号延伸段801均垂直于Y方向延伸(即与背景技术相同),而三号PIN针30所拥有的三号接线端302与六号PIN针60所拥有的六号接线端602相邻设置。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三号接线端302与六号接线端602相邻设置,因此三号PIN针30与六号PIN针60之间的间距至少在接线端处较为接近,因此可以显著降低三号PIN针30与六号PIN针60之间的阻抗值突变程度,而无论如何排序,三号PIN针30所拥有的三号接触端300与六号PIN针60所拥有的六号接触端600始终会分别作为3号接触端和6号接触端,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实现降低网口母端的3、6号接触端及所在的PIN针之间的阻抗值突变程度的技术效果,降低插入损耗与串扰等特性指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10所示,为了使六号接线端602到达与三号接线端302相邻的位置,可以在六号PIN针60所拥有的六号延伸段601内具备六号交叉换位部601a,六号交叉换位部601a可以跨过四号PIN针40所拥有的四号延伸段401以及五号PIN针50所拥有的五号延伸段501后与三号PIN针30邻接,因此最终可以使与六号延伸段601连接的六号接线端602处于与三号接线端302邻接的位置。
为了进一步提升阻抗值突变的抑制效果,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六号PIN针60所拥有的六号延伸段601内还可以具备六号邻接部601b,六号交叉换位部601a相对于六号邻接部601b将更加邻近六号接触端600。六号交叉换位部601a跨过四号PIN针40所拥有的四号延伸段401以及五号PIN针50所拥有的五号延伸段501后可以使六号邻接部601b与三号PIN针30所拥有的三号延伸段301邻接。
此时,不仅三号接线端302与六号接线端602邻接,六号邻接部601b也与三号延伸段301邻接,也就是说,三号PIN针30与六号PIN针60整体上邻接的区域增加了,因此阻抗值突变的幅度便可进一步降低。
虽然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有效降低三号PIN针30与六号PIN针之间的阻抗突变,但由于作为接收端的三号PIN针30与六号PIN针60仅仅能够部分区域保持邻接状态,阻抗峰值较高,而作为发送端的一号PIN针10与二号PIN针20(或七号PIN针70与八号PIN针80)由接触端至接线端全程均保持邻接,因此阻抗峰值较低。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阻抗值三号PIN针30与六号PIN针60的阻抗峰值,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种方案中,六号邻接部601b可沿Y方向邻接三号PIN针30所拥有的三号延伸段301,并且在六号邻接部601b邻接三号延伸段301的一侧设置有由若干第一凸起603a和第一凹陷603b沿X方向依次交替排布组成的第一凹凸结构603。与此同时,在三号延伸段301上邻接六号邻接部601b的一侧对应第一凹凸结构603设置有由若干第二凸起303a和第二凹陷303b沿X方向依次交替排布组成的第二凹凸结构303。第一凹凸结构603与第二凹凸结构303在Y方向上间隔设置,且第一凸起603a与第二凹陷303b相对,第一凹陷603b与第二凸起303a相对。
由于凸起与凹陷的存在,增大了六号邻接部601b与三号延伸段301的邻接面积,使得三号PIN针30与六号PIN针60的邻接部分所具有的面积占整体的比重增大,因此可使阻抗峰值降低。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二种方案中,将三号PIN针30所拥有的三号延伸段301与六号邻接部601b邻接的部分称作三号邻接部301b,在三号PIN针30以及六号PIN针60二者之一上增设第一耦合部,第一耦合部与三号邻接部301b以及六号邻接部601b二者之一相连并延伸至另一者Z方向的一侧。
为了便于第一耦合部处于三号邻接部301b与六号邻接部601b其中一个的Z方向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三号邻接部301b上具有三号区域301b1,六号邻接部601b上具有六号区域601b1,同时在三号邻接部301b与六号邻接部601b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垂直于Y方向的弯折,使得三号邻接部301b的三号区域301b1在Z方向上与六号邻接部601b的六号区域601b1相互错开,这样第一耦合部在与三号区域301b1或六号区域601b1二者之一在Z方向相对的同时只需要沿Y方向延伸便可与另一区域实现连接。三号区域301b1与六号区域601b1可处在三号邻接部301b与六号邻接部601b的任意位置,只要能够满足二者再Z方向上相互错开即可,具体位置及尺寸均可视实际产品需求而定,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以图6和图7所展示的方案为例,在三号PIN针30上增设第一耦合部304,与此同时在三号邻接部301b与六号邻接部601b上均设置有垂直于Y方向的弯折,使三号区域301b1处于六号区域601b1的上方(图7所示视角下),第一耦合部304与三号区域301b1连接,并可被看作是三号PIN针30的延伸,第一耦合部304延伸至六号邻接部601b在Z方向的一侧的区域与六号邻接部601b在Z方向上相对(或成为相邻),因此同样起到了增大二者邻接面积的作用,使得三号PIN针30与六号PIN针60的邻接部分所具有的面积占整体的比重增大,阻抗峰值降低。
当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未图示),也可以在六号PIN针30上增设第一耦合部,第一耦合部304与六号区域601b1连接,并延伸至三号邻接部301b在Z方向的一侧的区域与三号邻接部301b在Z方向上相对(或成为相邻),同样起到了增大二者邻接面积的作用,使得三号PIN针30与六号PIN针60的邻接部分所具有的面积占整体的比重增大,阻抗峰值降低。
更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增加三号邻接部301b的延伸尺寸,使其超过六号邻接部601b的延伸尺寸,以进一步提升三号PIN针30与六号PIN针60的邻接部分占整体的比重,降低阻抗峰值。三号邻接部301b的长度可以通过增加垂直于Y方向的弯折数量或者增加三号邻接部301b在Z方向上的延伸尺寸等方式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六号接线端602设置在三号接线端302在Y方向的一侧。而作为优选方案,也可以将六号接线端602设置在三号接线端302在Z方向的一侧使二者组成第二接线对,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大六号接线端602与三号接线端302的平行耦合面积,降低阻抗值,同时也能够增大接线端的焊接操作区域,更加便于接线端与导线的焊接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当六号PIN针60通过六号交叉换位部601a跨过四号PIN针和五号PIN针时,四号延伸段401以及五号延伸段501时,四号延伸段401以及五号延伸段501可以与三号延伸段301一样保持沿X方向延伸,此时六号交叉换位部601a可以在向3号延伸段301弯曲靠近的同时沿Z方向拱起,从而使六号交叉换位部601a单方面跨过四号延伸段401以及五号延伸段501。但这种设置方式会使六号交叉换位部601a的尺寸增大,从而使六号PIN针60与三号PIN针30邻接的比例降低,因此不利于阻抗值的降低。
而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同时在四号PIN针40所拥有的四号延伸段401内设置四号交叉换位部401a,五号PIN针50的五号延伸段501内设置五号交叉换位部501a,使四号交叉换位部401a以及五号交叉换位部501a均跨过六号交叉换位部601a。这样,交叉换位部之间的交错可以通过四号交叉换位部401a以及五号交叉换位部501a沿Z方向的拱起实现,因而可以缩减六号交叉换位部601a的尺寸,甚至使六号交叉换位部601a可以仅沿XY平面延伸而无需具备Z方向的延伸量,因此可以使六号PIN针60与三号PIN针30邻接的比例升高,阻抗值降低。
请继续参见图6和图7,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四号PIN针40所拥有的四号延伸段401内设置四号邻接部401b,四号交叉换位部401a相对于四号邻接部401b邻近四号接触端400,同时在五号PIN针50所拥有的五号延伸段501内设置五号邻接部501b,五号邻接部501b与四号邻接部401b邻接。之后模仿三号PIN针30与六号PIN针60的第一耦合部在四号PIN针40以及五号PIN针50二者之一上增设第二耦合部,第二耦合部504与四号邻接部401b以及五号邻接部501b相连并延伸至另一者Z方向的一侧。
为了便于第二耦合部处于四号邻接部401b与五号邻接部501b其中一个的Z方向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四号邻接部301b上具有四号区域401b1,五号邻接部501b上具有五号区域501b1,同时在四号邻接部401b与五号邻接部501b至少其中之一具有垂直于Y方向的弯折,使得四号邻接部401b的四号区域401b1在Z方向上与五号邻接部501b的五号区域501b1相互错开,这样第二耦合部在与四号区域401b1或五号区域501b1二者之一在Z方向相对的同时只需要沿Y方向延伸便可与另一区域实现连接。四号区域401b1与五号邻接部501b可处在四号邻接部401b与五号邻接部501b的任意位置,只要能够满足二者再Z方向上相互错开即可,具体位置及尺寸均可视实际产品需求而定,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同样以图6和图7所展示的方案为例,在五号PIN针50上增设第一耦合部504,与此同时在四号邻接部401b与五号邻接部501b上均设置有垂直于Y方向的弯折,使五号区域501b1处于四号区域401b1的上方(图7所示视角下),第二耦合部504与五号区域501b1连接,并可被看作是五号PIN针50的延伸,第二耦合部504延伸至四号邻接部401b在Z方向的一侧的区域与四号邻接部401b在Z方向上相对(或成为相邻),因此增大了二者的邻接面积,使得四号PIN针40与五号PIN针50的邻接部分所具有的面积占整体的比重增大,阻抗峰值降低。
当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未图示),也可以在四号PIN针40上增设第二耦合部,第二耦合部与四号区域401b1连接,并延伸至五号邻接部501b在Z方向的一侧的区域与五号邻接部501b在Z方向上相对(或成为相邻),同样起到了增大二者邻接面积的作用,使得四号PIN针40与五号PIN针50的邻接部分所具有的面积占整体的比重增大,阻抗峰值降低。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可以将四号接线端402调整至五号接线端502的Z方向的一侧使二者组成第三接线对,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大四号接线端402与五号接线端502的平行耦合面积,降低阻抗值,同时也能够增大接线端的焊接操作区域,更加便于接线端与导线的焊接操作。并且,通过调整四号邻接部401b与五号邻接部501b垂直于Y方向的弯折数量或者在Z方向上的延伸尺寸等方式可以调整四号邻接部401b与五号邻接部501b的延伸尺寸,以使二者的长度基本相同,进一步降低阻抗突变。
在本实施例中,一号接线端102、二号接线端202、七号接线端702以及八号接线端802也可以沿Y方向依次排布,当三号接线端302、六号接线端602、四号接线端402以及五号接线端502也沿Y方向依次排布时,网口母端的八个接线端便均沿Y方向依次排布(参见图2和图3)。当然,六号接线端602也可以单独与三号接线端302组成第二接线对,而其余接线端沿Y方向依次排布(参见图8)。甚至还可以将四号接线端402也与五号接线端502组成第三接线对(未图示)。
除此之外,一号接线端102与二号接线端202、七号接线端702与八号接线端802也可以分别沿Z方向进行排布组成第一接线对以及第四接线对,此时,八个接线端两两一组可形成四个接线对(如图6和图7所示),使网口母端的整体阻抗值降低。
在形成第一接线对时,可以使一号延伸段101的延伸尺寸大于二号延伸段201的延伸尺寸,以使一号接线端102可以处于二号接线端202在Z方向更远的一侧。此时由于一号延伸段101的延伸尺寸增加,因此阻抗值也会相应增加,为了降低阻抗值,可在一号PIN针10的一号延伸段101上设置第一宽度增幅部103,第一宽度增幅部103可朝远离二号PIN针20的一侧凸出,以获得更大的空间。
同样的,在形成第四接线对时,也可以使八号延伸段801的延伸尺寸大于七号延伸段701的延伸尺寸,以使八号接线端802可以处于七号接线端702在Z方向更远的一侧。此时由于八号延伸段801的延伸尺寸增加,因此阻抗值也会相应增加,为了降低阻抗值,可在号PIN针80的八号延伸段801上设置第二宽度增幅部803,第二宽度增幅部803可朝远离七号PIN针70的一侧凸出,以获得更大的空间。
本实施例在将PIN针按照所需的结构以及排布设置完毕后,可以利用注塑或其它工艺将每个PIN针的延伸段均嵌入内层胶壳2内进行绝缘固定,PIN针接触端以及接线端均露出内层胶壳2以便进行电连接(参见图9)。之后可将内层胶壳2伸入并固定在外层胶壳3内,完成网口母端的整个装配过程并最终形成网口母端(参见图10)。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网口母端能够降低3、6号接触端及所在的PIN针之间的阻抗值突变程度,降低插入损耗与串扰等特性指标。图11为本实施例的三号PIN针30与六号PIN针60的阻抗仿真结果与RJ45标准网口的3、6号接触端及所在的PIN针之间的阻抗仿真结果的对比图。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最大特征阻抗峰值较RJ45标准网口的技术方案的峰值有了明显的降低。这不仅有利于降低网络线缆的电磁辐射程度,也有利于降低传输过程中发生网络延迟或丢包的概率。总体上该技术方案兼顾了低阻抗,低插损与低串扰的特性。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网口母端,具备相互垂直的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PIN针,所述PIN针至少包含三号PIN针、四号PIN针、五号PIN针以及六号PIN针;
每个所述PIN针均包括接触端、延伸段以及接线端,所有所述PIN针的所述接触端按序号沿所述Y方向依次并排排布;
所有所述PIN针的所述接线端在所述X方向上平齐,并且每个所述PIN针的所述接线端均通过其自身的所述延伸段与其自身的所述接触端连接;
其中所述六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内具备六号交叉换位部以及六号邻接部,所述六号交叉换位部相对于所述六号邻接部邻近所述接触端,所述六号交叉换位部跨过所述四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以及所述五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后所述六号邻接部与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邻接,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六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相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口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六号邻接部沿所述Y方向邻接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所述六号邻接部邻接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的一侧设置有由若干第一凸起和第一凹陷沿所述X方向依次交替排布组成的第一凹凸结构;
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上邻接所述六号邻接部的一侧对应所述第一凹凸结构设置有由若干第二凸起和第二凹陷沿所述X方向依次交替排布组成的第二凹凸结构;
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在所述Y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凹陷相对,所述第一凹陷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口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具备三号邻接部,所述三号邻接部与所述六号邻接部邻接,所述三号邻接部上具有三号区域,所述六号邻接部具有六号区域,所述三号PIN针以及所述六号PIN针二者之一上还具备第一耦合部,所述三号邻接部和/或所述六号邻接部具有垂直于所述Y方向的弯折,使得所述三号区域在所述Z方向上与所述六号区域相互错开,所述第一耦合部与所述三号区域或所述六号区域二者之一相连并沿所述Y方向延伸至另一者Z方向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口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内具备四号交叉换位部,所述五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内具备五号交叉换位部,所述四号交叉换位部以及所述五号交叉换位部均跨过所述六号交叉换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口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还具备四号邻接部,所述四号交叉换位部相对于所述四号邻接部邻近所述接触端,所述五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还具备五号邻接部,所述五号邻接部与所述四号邻接部邻接,所述四号邻接部上具有四号区域,所述五号邻接部具有五号区域,所述四号PIN针以及所述五号PIN针二者之一上还具备第二耦合部,所述四号邻接部和/或所述五号邻接部具有垂直于所述Y方向的弯折,使得所述四号区域在所述Z方向上与所述五号区域相互错开,所述第二耦合部与所述四号区域或所述五号区域连接并沿所述Y方向延伸至所述五号邻接部/所述四号邻接部Z方向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网口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六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沿所述Y方向依次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网口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六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组成第二接线对,所述六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位于所述三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的所述Z方向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网口母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PIN针还包含一号PIN针和二号PIN针,所述一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与所述二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均垂直于所述Y方向延伸;
和/或
所述PIN针还包含七号PIN针和八号PIN针,所述七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与所述八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均垂直于所述Y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口母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二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组成第一接线对,所述一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位于所述二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的所述Z方向的一侧,所述一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的延伸尺寸大于所述二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的延伸尺寸,所述一号PIN针还具备第一宽度增幅部,所述第一宽度增幅部位于所述一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上且朝远离所述二号PIN针的一侧凸出;
和/或
所述七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与所述八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组成第四接线对,所述八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位于所述二号PIN针的所述接线端的所述Z方向的一侧,所述八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的尺寸大于所述七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的尺寸,所述八号PIN针还具备第二宽度增幅部,所述第二宽度增幅部位于所述八号PIN针的所述延伸段上且朝远离所述七号PIN针的一侧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网口母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层胶壳以及外层胶壳;
每个所述PIN针的所述延伸段均嵌入所述内层胶壳,所述接触端以及所述接线端露出所述内层胶壳,所述内层胶壳伸入并固定在所述外层胶壳内。
CN202010117163.3A 2020-02-25 2020-02-25 网口母端 Active CN113381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7163.3A CN113381244B (zh) 2020-02-25 2020-02-25 网口母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7163.3A CN113381244B (zh) 2020-02-25 2020-02-25 网口母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1244A true CN113381244A (zh) 2021-09-10
CN113381244B CN113381244B (zh) 2022-08-02

Family

ID=77569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7163.3A Active CN113381244B (zh) 2020-02-25 2020-02-25 网口母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1244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45611A1 (en) * 1998-03-06 1999-09-10 Power And Digital Instruments Pty. Ltd. Improved manner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JP2009272212A (ja) * 2008-05-09 2009-11-19 Hitachi Cable Ltd モジュラジャック及びモジュラジャックコネクタ
TW201308787A (zh) * 2011-08-05 2013-02-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CN202930591U (zh) * 2012-05-31 2013-05-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384034A (zh) * 2012-05-03 2013-11-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3682718A (zh) * 2012-09-17 2014-03-2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应用其的rj连接器模块及rj连接器系统
CN103995942A (zh) * 2014-06-10 2014-08-2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阻抗突变的封装引脚区域布线方法
US20150064938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Delta Electronics, Inc. Pin module of rj connector
CN204243400U (zh) * 2014-11-21 2015-04-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Rj45电连接器
CN104753048A (zh) * 2013-12-27 2015-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oe供电防护系统及方法
CN109962373A (zh) * 2018-12-18 2019-07-02 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9200207U (zh) * 2018-12-04 2019-08-02 安费诺东亚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rj45高速连接器
CN209462693U (zh) * 2018-09-29 2019-10-01 浙江东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模块用线路板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45611A1 (en) * 1998-03-06 1999-09-10 Power And Digital Instruments Pty. Ltd. Improved manner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JP2009272212A (ja) * 2008-05-09 2009-11-19 Hitachi Cable Ltd モジュラジャック及びモジュラジャックコネクタ
TW201308787A (zh) * 2011-08-05 2013-02-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CN103384034A (zh) * 2012-05-03 2013-11-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2930591U (zh) * 2012-05-31 2013-05-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682718A (zh) * 2012-09-17 2014-03-2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Rj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应用其的rj连接器模块及rj连接器系统
US20150064938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Delta Electronics, Inc. Pin module of rj connector
CN104753048A (zh) * 2013-12-27 2015-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oe供电防护系统及方法
CN103995942A (zh) * 2014-06-10 2014-08-2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阻抗突变的封装引脚区域布线方法
CN204243400U (zh) * 2014-11-21 2015-04-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Rj45电连接器
CN209462693U (zh) * 2018-09-29 2019-10-01 浙江东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模块用线路板
CN209200207U (zh) * 2018-12-04 2019-08-02 安费诺东亚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rj45高速连接器
CN109962373A (zh) * 2018-12-18 2019-07-02 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1244B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932161B2 (ja) モジュラージャック型コネクタ
CN1126199C (zh) 带成对端子的电连接器
CN102484342B (zh) 具有串扰补偿的电连接器
JP588534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967932B (zh) 多部分耦合器装置
US6932655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WI392165B (zh) 諧振改善的連接器
EP0811258B1 (en) High frequency modular plug and cable assembly
US20040012933A1 (en) Magnetically coupled RJ-45 modular jack assembly for ethernet applications
CN200959416Y (zh) 电连接器
US6290524B1 (en) System for varying capacitive coupling between electrical terminals
US20130130561A1 (en) Modular jack with enhanced shielding
JPH10312848A (ja) 低背ダブルデッキコネクタ
US5762516A (en) Contact and terminal connector having the contact
WO2007123834A1 (en)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s with jackwire contact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03842867B (zh) 电触点和电连接器
CN2596576Y (zh) 电连接器
CN100369325C (zh) 多抽头挤压连接器
CN113381244B (zh) 网口母端
JP3067232U (ja) 選択的終端処理用コネクタ装置
JP3433254B2 (ja) ワイヤ操作機構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CN105932487B (zh) 一种轻插拔力高速传输的电连接器
CN219779245U (zh) Rj45-rj45插座模块簧片空间排列结构
CN201230093Y (zh) 一种符合第六类标准的网络插头
JP2993503B1 (ja) フラットケ―ブルのグランドストリップ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