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8787A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8787A
TW201308787A TW100127952A TW100127952A TW201308787A TW 201308787 A TW201308787 A TW 201308787A TW 100127952 A TW100127952 A TW 100127952A TW 100127952 A TW100127952 A TW 100127952A TW 201308787 A TW201308787 A TW 2013087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housing
thickness
insulativ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7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erry Wu
Jun Chen
Fan-Bo Meng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0127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08787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08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8787A/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的複數第一端子及遮蔽於第一絕緣本體外側的第一殼體,絕緣本體具有舌板及設置於舌板的複數固持槽,導電端子包括接觸部及自接觸部延伸的主體部,主體部固定於固持槽內,前述接觸部較主體部厚度變薄。改變端子接觸部的厚度,可避免在對接處發生阻抗突變的現象。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習知的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固定於絕緣本體的第一端子及遮蔽於絕緣本體與第一端子外側的金屬殼體。在傳輸信號(尤其係高頻信號)時,第一端子的接觸部與第二端子的對接部配合。在接觸區域內,由於接觸部與對接部部分重疊,厚度增加,而與其他區域形成厚度差。而特性阻抗的大小與傳輸介質的厚度係相關的,這樣容易發生阻抗突變的現象。
故,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電連接器,以克服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及其組合,其可以保證信號傳輸時的阻抗連續。
爲實現前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的複數第一端子及遮蔽於第一絕緣本體外側的第一殼體,絕緣本體具有舌板及設置於舌板的複數固持槽,導電端子包括接觸部及自接觸部延伸的主體部,主體部固定於固持槽內,前述主體部的厚度較接觸部大。
另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其包括電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對接連接器,電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的複數第一端子及遮蔽於第一絕緣本體外側的第一殼體,導電端子包括接觸部及自接觸部延伸的主體部,對接連接器包括第二絕緣本體、固定於絕緣本體的第二端子及遮蔽於第二絕緣本體的第二殼體,第二端子包括對接部及自對接部延伸的固持部,接觸部與對接部互相抵接配合,接觸部及對接部相對其延伸的主體部及固持部厚度變薄。
與先前技術相比,本發明之電連接器及其組合具有如下功效:改變端子接觸部的厚度,可避免在對接處發生阻抗突變的現象。
第一圖至第五圖掲示了本發明之電連接器組合100。
請參看第一圖及第二圖,電連接器組合100包括對接連接器200及電連接器300。在本實施例中,對接連接器200與線纜400電性連接。蓋體500係一體成型,其部分套設於線纜上形成應力釋放部51,其基部52則覆蓋於對接連接器,僅將對接連接器的插接端20突伸於蓋體500前端。
請參看第三圖,電連接器300包括第一絕緣本體31、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的複數第一端子32及遮蔽於第一絕緣本體外側的第一殼體33。第一絕緣本體31包括基座311及自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312。舌板呈倒置的匚形,其上、下表面均設有複數收容第一端子的固持槽3121。
第一端子32包括接觸部321、自接觸部延伸的主體部322、自主體部垂直延伸的焊接部323,主體部呈“L”形。前述主體部322水平部分安裝於固持槽3121內,豎直部分抵靠在基座311後端。主體部上設有的倒刺干涉配合於固持槽3121。特別參看第二圖,焊接部323暴露於第一絕緣本體31的後端。
第一殼體33呈方形,其具有容置第一絕緣本體的收容空間331,四個首尾相連的周壁332圍成所述收容空間331。上、下周壁332a設有若干向收容空間內撕破形成的彈性臂3321,彈性臂3321用於夾持對接連接器200。垂直壁332b則向下延伸出兩對固定腳3322,以將電連接器300固定於印刷電路板(未圖示)。第一絕緣本體31具有形成於基座311的複數配合面301(即基座的上、下表面及兩側面),至少一個配合面301設有突起狀的干涉部302。干涉部302與第一殼體的周壁332配合,以防止第一絕緣本體31脫離第一殼體33。干涉部302前端還設有傾斜的導向部303,以便於組裝第一殼體33。在最佳實施例中,上表面及兩側面設有干涉部,且該等干涉部都係呈對稱設置的,這樣可以保證所受到的應力均勻分佈。第一絕緣本體31一端還設有突出於配合面的卡扣部304,遮蔽殼體具有設置於上周壁332a的缺口,卡扣部配合於缺口內。本實施例中,該卡扣部設置於基座上配合面301(基座上表面)的後端。基座自其下表面還沿延伸出抵靠於下周壁332a的抵靠部313。
請參看第四圖,對接連接器200包括第二絕緣本體21、固定於第二絕緣本體的第二端子22及遮蔽第二絕緣本體及第二端子外側的第二殼體23。第二絕緣本體21大致呈方形,其具有呈匚形的對接腔211及與對接腔連通的上、下兩排的複數端子槽212,該對接腔211用於容納匚形舌板312。
第二端子22包括對接部221、自對接部221延伸的固持部222及自固持部延伸的連接部223。固持部222收容於端子槽212內,固持部設有的倒刺配合於端子槽212,而使對接部221突伸於對接腔內,連接部則與上述線纜400電性連接。
第二殼體23由上殼體231及下殼體232組成。下殼體232前端部2321形成收容第二絕緣本體21的容置空間201。上殼體231包括一上壁2311及自上壁兩側垂直向下延伸的兩側壁2312,下殼體後端部2322則由底壁2323及自底壁兩側垂直向上延伸的豎直壁2324組成。上壁2311前端設有複數扣部2313,可與設置於下殼體前端部2321上表面的扣孔2325配合,將上、下殼體在前後方向上固定。而豎直壁2324均設有一對卡扣孔2326及設置於卡扣孔之間的方形孔2327,分別與兩側壁2312上設置的一對卡扣片2314配合及卡扣片之間的凸起2315配合,以在上下方向上固定上、下殼體。第二絕緣本體鄰近後端處設有突出於其上表面的凸塊213,該凸塊與下殼體前端部2321設有鄰近於扣孔2325的扣持孔2328,以實現第二絕緣本體21與第二殼體23的定位。
特別參看第五圖,第一端子接觸部321為平板狀,第二端子對接部221為彈性突起狀。接觸部321與對接部221互相抵接配合,以實現對接連接器200與電連接器300的對接。接觸部及對接部分別變薄,即第一端子主體部322厚度較接觸部321大,第二端子固持部222厚度較對接部221大。這樣在高頻信號傳輸時,對接處的厚度(即接觸部321與對接部221的厚度之和)相對於第一、第二端子的每一端子的厚度相差不大,而特性阻抗之大小係與端子厚度相關聯的。也就是說,信號傳輸過程中不會發生阻抗突變的現象。尤其在端子寬度不能再變化時,厚度的變化可以調節阻抗。
前述第一端子焊接部323較主體部厚度變薄,第二端子連接部223較固持部222厚度亦變薄。
傳統的電連接器端子接觸部至焊接部厚度基本保持一致,而特性阻抗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為導體的介電常數,S為導體距離,d為導體厚度。一般情況下,為定值,在對接端若端子厚度與其他部分一樣,對接處(接觸部或焊接部)的端子厚度(兩端子厚度之和)比非對接部分(主體部)大,在端子寬度(導體距離)一定的情況下,特性阻抗必然會發生變化。
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導體距離及對接處端子厚度則可以減小阻抗突變。但增加導電端子之間的距離必然會導致整個電連接器的體積增大,而在電子元件日益微型化的今天,這種方法顯然是不可取的。而減小端子厚度則相對簡單實用,只要對成型端子的模具稍作改變即可,對電連接器本身的體積也不會有影響。
綜上所述,本創作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本創作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舉凡熟習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創作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電連接器組合
20...插接端
200...對接連接器
201...容置空間
21...第二絕緣本體
211...對接腔
212...端子槽
213...凸塊
22...第二端子
221...對接部
222...固持部
223...連接部
23...第二殼體
231...上殼體
2311...上壁
2312...側壁
2313...扣部
2314...卡扣片
2315...凸起
232...下殼體
2321...前端部
2322...後端部
2323...底壁
2324...豎直壁
2325...扣孔
2326...卡扣孔
2327...方形孔
2328...扣持孔
300...電連接器
301...配合面
302...干涉部
303...導向部
304...卡扣部
31...第一絕緣本體
311...基座
312...舌板
3121...固持槽
313...抵靠部
32...第一端子
321...接觸部
322...主體部
323...焊接部
33...第一殼體
331...收容空間
332...周壁
332a...上、下壁
332b...垂直壁
3321...彈性臂
3322...固定腳
400...線纜
500...蓋體
51...應力釋放部
52...基部
第一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組合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之分解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分解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對接連接器之分解圖;及
第五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組合端子對接的示意圖。
221...對接部
222...固持部
223...連接部
321...接觸部
322...主體部
323...焊接部

Claims (8)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
    第一絕緣本體,具有舌板及設置於舌板的複數固持槽;
    複數第一端子,係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第一端子包括接觸部、自接觸部延伸的主體部及自主體部延伸的焊接部,主體部固定於固持槽內;
    第一殼體,遮蔽於第一絕緣本體外側;
    其中前述主體部的厚度較接觸部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焊接部的厚度較主體部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絕緣本體具有與第一殼體對應的配合面,至少一個配合面設有突起狀的干涉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干涉部前端設有傾斜的導向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絕緣本體一端設有突出於配合面的卡扣部,遮蔽殼體則對應設有貫穿其端面的缺口。
  6. 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其包括:
    電連接器,包括;
    第一絕緣本體;
    複數第一端子,係固定於第一絕緣本體,第一端子具有接觸部、自接觸部延伸的主體部;
    第一殼體,遮蔽於第一絕緣本體外側;
    對接連接器,與電連接器相對接,包括:
    第二絕緣本體;
    複數第二端子,係固定於第二絕緣本體,包括對接部、自對接部延伸的固持部;
    第二殼體,遮蔽於第二絕緣本體及第二端子外側;
    其中前述接觸部與對接部互相抵接配合,接觸部及對接部相對其延伸的主體部及固持部厚度變薄。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第一端子的接觸部呈彈性突起狀,第二端子的對接部呈平板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第一端子包括自主體部延伸且較其厚度變薄的焊接部,第二端子包括自固持部延伸且較其厚度變薄的連接部。
TW100127952A 2011-08-05 2011-08-05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2013087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7952A TW201308787A (zh) 2011-08-05 2011-08-05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7952A TW201308787A (zh) 2011-08-05 2011-08-05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8787A true TW201308787A (zh) 2013-02-16

Family

ID=48169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7952A TW201308787A (zh) 2011-08-05 2011-08-05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0878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7136B2 (en) 2018-01-09 2020-01-28 Lot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009757A (zh) * 2018-10-05 2020-04-14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N113381244A (zh) * 2020-02-25 2021-09-1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口母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7136B2 (en) 2018-01-09 2020-01-28 Lot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009757A (zh) * 2018-10-05 2020-04-14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US11342693B2 (en) 2018-10-05 2022-05-24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CN113381244A (zh) * 2020-02-25 2021-09-10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口母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0114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US9948041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providing grounding and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TWI593199B (zh) 電連接器
TWI558006B (zh) 對接的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
TW201841439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CN106936032B (zh) 插头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组件
TWI648919B (zh) 插座連接器及移動設備
TWM556947U (zh) 電連接器
TW201503497A (zh) 電連接器
TWM446986U (zh) 電連接器
TW201505289A (zh) 電連接器
TW201742329A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508136U (zh) 電連接器
TW201444200A (zh) 電連接器
TWM497371U (zh) 電連接器
TWM517433U (zh) 電連接器及其端子
TW201535890A (zh) 插座連接器
TWM552196U (zh) 微型插頭電連接器
TW201308787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JP3169538U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525948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CN110391524B (zh) 具有屏蔽外壳的电连接器
TWI431873B (zh) 電連接器
TWI578643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I484706B (zh) 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