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6991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6991A
CN113376991A CN202010901595.3A CN202010901595A CN113376991A CN 113376991 A CN113376991 A CN 113376991A CN 202010901595 A CN202010901595 A CN 202010901595A CN 113376991 A CN113376991 A CN 113376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ain body
transfer belt
apparatus main
image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15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仓和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76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69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转印带机构的方向和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像保持体机构的方向相同的情况相比,可抑制框架变大、或框架的板厚变厚。对多个像保持体进行支撑的像保持体机构相对于装置主体而沿第一方向装卸,所述多个像保持体一边旋转一边在表面形成图像。进而,包括转印带的转印带机构相对于装置主体而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装卸,所述转印带一边旋转一边转印像保持体的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相关单元包括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具有第一操作位置,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成为遮盖用于插入清扫用具的部位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状态,所述清扫用具对作为清扫对象的部分即清扫对象部分进行清扫,操作构件在当位于第一操作位置时与用于插入清扫用具的部位相向的部位,设置有用于使清扫用具通过的切口部或开口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770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转印带机构以及像保持体机构,所述转印带机构包括转印带,所述像保持体机构包括用于保持要转印至转印带的图像的多个像保持体。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转印带机构及像保持体机构相对于装置主体可装卸。而且,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转印带机构的方向与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像保持体机构的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为了对各机构进行装卸,在装置主体的框架中需要大的开口。
但由于在作为骨架构件的框架中形成大的开口,框架的刚性降低。因此,为了保持框架的刚性,需要增大框架、或使框架的板厚增厚等。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与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转印带机构的方向和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像保持体机构的方向相同的情况相比,抑制框架变大、或框架的板厚变厚。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保持体机构,对多个像保持体进行支撑,且相对于装置主体而沿第一方向装卸,所述多个像保持体一边旋转一边在表面形成图像;以及转印带机构,包括转印带,且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装卸,所述转印带一边旋转一边转印多个所述像保持体的图像。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自上方观察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且自侧方观察时,所述第一方向沿着所述第二方向。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像保持体机构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而沿多个所述像保持体的旋转轴方向装卸,所述转印带机构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而沿与所述转印带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装卸。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限制部件,在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被装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件限制使装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转印带机构自所述装置主体脱离的情况。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第四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件是设置于所述转印带机构的突出部,且当要使装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转印带机构自所述装置主体脱离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像保持体机构抵接。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第五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突出部配置有抑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抑制构件抑制周向旋转的所述转印带的蛇行。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第四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支撑构件,为了使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自所述装置主体脱离,所述支撑构件使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自所述转印带机构分离而在分离位置对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进行支撑,即便在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被支撑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件也限制装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转印带机构自所述装置主体脱离。
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第五实施例或第六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支撑构件,为了使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自所述装置主体脱离,所述支撑构件使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自所述转印带机构分离而在分离位置对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进行支撑,即便在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被支撑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突出部的突出量也决定为: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像保持体机构抵接。
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根据第七实施例或第八实施例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引导面以及支撑面,所述引导面支撑所述像保持体机构并对所述像保持体机构的装卸进行引导,所述支撑面支撑所述像保持体机构的下端,所述引导面与所述支撑面以随着朝向拆卸方向而两者的距离靠近的方式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转印带机构的方向和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像保持体机构的方向相同的情况相比,可抑制框架变大、或框架的板厚变厚。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自侧方观察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情况相比,可抑制装置主体的高度变高。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像保持体机构沿相对于像保持体的旋转轴方向而倾斜的方向装卸、且转印带机构沿相对于转印带的旋转轴方向的正交方向而倾斜的方向装卸的情况相比,可抑制为了进行装卸而使各机构移动的距离变长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在像保持体机构被装设于装置主体的状态下,可使装设于装置主体的转印带机构自装置主体脱离的情况相比,可抑制由于转印带机构的装卸而导致的转印带与像保持体的摩擦。
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使用需要进行机械动作的机构来限制转印带机构自装置主体的脱离的情况相比,可以简易的结构限制转印带机构自装置主体的脱离。
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将抑制构件配置于专用区域的情况相比,可抑制装置主体变大。
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便在为了使像保持体机构自装置主体脱离而使像保持体机构自转印带机构分离的状态下,也可限制转印带机构自装置主体的脱离。
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便在为了使像保持体机构自装置主体脱离而使像保持体机构自转印带机构分离的状态下,也可限制转印带机构自装置主体的脱离。
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随着使像保持体机构沿拆卸方向移动,可使像保持体自转印带的表面分离。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且为一个开闭门及另一个开闭门被配置于开放位置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且为一个开闭门及另一个开闭门被配置于封闭位置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且为一个开闭门及另一个开闭门被配置于封闭位置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且为一个开闭门被配置于开放位置、另一个开闭门被配置于封闭位置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且为一个开闭门被配置于开放位置、且像保持体机构脱离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且为两个开闭门均被配置于开放位置、且像保持体机构脱离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且为两个开闭门均被配置于开放位置、且像保持体机构及转印带机构脱离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包括的像保持体机构的立体图。
图9的(A)、图9的(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包括的像保持体机构的脱离工序的工序图。
图10的(A)、图10的(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包括的像保持体机构的脱离工序的工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包括的转印带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包括的像保持体机构及转印带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包括的转印带机构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符号的说明]
10:图像形成装置
10a:装置主体
34:像保持体机构
36:像保持体
64:转印带机构
66:转印带
74a:突出部(限制部件的一例)
80:抑制构件
140:支撑构件
142:导轨(引导面的一例)
146: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依照图1~图14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图中所示的箭头H表示装置上下方向(铅垂方向),箭头W表示装置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箭头D表示装置纵深方向(水平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10)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自上下方向(箭头H的方向)的下方侧朝向上方侧依序包括:收容部14,收容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构件P;搬送部16,对收容于收容部14的片构件P进行搬送;图像形成部20,在利用搬送部16自收容部14搬送的片构件P上进行图像形成;以及图像读取部100,读取原稿中所记载的图像。
〔收容部14〕
在收容部14中包括可自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向装置纵深方向的近前侧拉出的收容构件26,且在所述收容构件26中装载有片构件P。进而,在收容部14中包括送出辊30,所述送出辊30将收容构件26中所装载的最上方位置的片构件P送出至构成搬送部16的搬送路径28。
〔搬送部16〕
在搬送部16中包括多个搬送辊32,所述多个搬送辊32沿着预定的搬送路径28搬送片构件P。
〔图像形成部20〕
在图像形成部20中包括像保持体机构34,所述像保持体机构34设置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四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8Y、18M、18C、18K。进而,在图像形成部20中包括各颜色的曝光装置22Y、曝光装置22M、曝光装置22C、曝光装置22K,所述各颜色的曝光装置22Y、曝光装置22M、曝光装置22C、曝光装置22K朝向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8Y、图像形成单元18M、图像形成单元18C、图像形成单元18K中所包括的像保持体36Y、像保持体36M、像保持体36C、像保持体36K照射曝光光。此外,在之后的说明中,在无需区分Y、M、C、K进行说明的情况下,有时将Y、M、C、K省略来进行记载。
进而,在图像形成部20中包括转印带机构64,所述转印带机构64设置有:环状的转印带66,沿图中箭头A方向周向旋转;以及一次转印辊68,将由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8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至转印带66。
另外,在图像形成部20中包括二次转印辊60以及定影装置62,所述二次转印辊60将转印带66的色粉图像转印至片构件P,所述定影装置62对片构件P进行加热、加压,以将色粉图像定影于片构件P。
-像保持体机构34-
像保持体机构34包括四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8、以及一体地收容四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单元18的框体38。
在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8中分别包括:像保持体36,将旋转轴方向设为装置宽度方向;带电辊24,使像保持体36的表面带电;以及显影装置33,将通过对带电的带电辊24的表面照射曝光光而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来可视化为色粉图像。而且,四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单元18Y、18M、18C、18K按照此顺序自装置纵深方向的近前侧朝内侧排列配置。此处,“装置纵深方向的近前侧”是指与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用户相向的一侧。此外,关于像保持体机构34的详细情况将在之后叙述。
-曝光装置22-
曝光装置22针对各颜色设置有多个,且以与各颜色的像保持体36在装置上下方向上相向的方式,配置于各颜色的像保持体36的下方侧。而且,各颜色的曝光装置22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0a。
在此结构中,曝光装置22对带电的像保持体36的表面照射曝光光,从而在像保持体36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转印带机构64-
转印带机构64包括转印带66、一次转印辊68、缠绕有转印带66并且将旋转轴方向设为装置宽度方向的一对辊70、以及将各部一体地予以支撑的框架74、框架76(参照图11)。
一对辊70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另外,转印带66缠绕于一对辊70上,各颜色的像保持体36自转印带66的下方侧与转印带66接触。进而,一次转印辊68针对各颜色设置有多个,并隔着转印带66而配置于像保持体36的相反侧。
在此结构中,通过旋转驱动力被传递至其中任一个辊70而一个辊70旋转,从而转印带66沿箭头A方向周向旋转。进而,一次转印辊68将形成于像保持体36的色粉图像转印至周向旋转的转印带66。此外,关于转印带机构64的详细情况将在之后叙述。
-二次转印辊60、定影装置62-
二次转印辊60配置于隔着转印带66而与装置纵深方向的内侧的辊70相反的一侧。而且,片构件P的搬送路径28在转印带66与二次转印辊60之间穿过。
定影装置62在片构件P的搬送方向上配置于二次转印辊60的下游侧。
在此结构中,二次转印辊60将转印至周向旋转的转印带66的色粉图像转印至由搬送辊32搬送的片构件P。进而,定影装置62将转印至片构件P的色粉图像定影于片构件P。
-图像读取部100-
如图3所示,图像读取部100配置于装置主体10a的上方侧的部分,且包括搬送原稿的原稿搬送部112以及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部114。另外,原稿搬送部112与原稿读取部114由铰链116连结,且通过原稿搬送部112以铰链116为中心旋转,原稿搬送部112可对原稿读取部114中所包括的未图示的台板玻璃进行开闭。
在此结构中,图像读取部100读取由原稿搬送部112搬送的原稿中所记载的图像、或者载置于台板玻璃的原稿中所记载的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以如下方式形成图像。
图3所示的图像读取部100读取由原稿搬送部112搬送的原稿中所记载的图像、或者载置于台板玻璃的原稿中所记载的图像。
进而,被施加了电压的图14所示的各颜色的带电辊24使各颜色的像保持体36的表面以预定的电位均匀地带负电。继而,曝光装置22基于由图像读取部100读取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对带电的各颜色的像保持体36的表面照射曝光光而形成静电潜像。
由此,在各颜色的像保持体36的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进而,各颜色的显影装置33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来可视化为色粉图像。另外,形成于各颜色的像保持体36的表面的色粉图像利用一次转印辊68而被转印至周向旋转的转印带66。
因此,利用送出辊30自收容构件26送出至搬送路径28的片构件P被送出至转印带66与二次转印辊60接触的转印位置T。在转印位置T,片构件P被转印带66与二次转印辊60夹持着搬送,由此,转印带66的表面的色粉图像被转印至片构件P。
转印至片构件P的色粉图像通过定影装置62而被定影于片构件P。然后,色粉图像经定影的片构件P通过搬送辊32而被排出至装置主体10a的外部。
(主要部分结构)
接着,对像保持体机构34、转印带机构64、以及用于装设像保持体机构34及转印带机构64的部分的装置主体10a的结构进行说明。
〔装置主体10a〕
如图2所示,装置主体10a包括在内部收容各构件的框体120。进而,框体120包括使装置主体10a的内部向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图中左侧)开放的开闭门124、以及使装置主体10a的内部向装置纵深方向的内侧开放的开闭门126。
另外,如图5所示,装置主体10a包括作为骨架构件的框架136,所述框架136形成有用于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装卸像保持体机构34的开口136a。进而,装置主体10a包括:一对导轨142,用于引导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装卸的像保持体机构34;以及支撑面146,用于自下方支撑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装卸的像保持体机构34。如图9的(A)、图9的(B)所示,导轨142成为朝向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引导面。另外,支撑面146朝向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而呈水平。另外,如图9的(A)所示,装置主体10a包括与设置于像保持体36的卡合部36a卡合的被卡合部130。
-开闭门124-
如图2所示,开闭门124具有门主体124a以及安装于门主体124a的下端的铰链124b,且开闭门124可移动至将装置主体10a的内部封闭的封闭位置(参照图2)以及将装置主体10a的内部开放的开放位置(参照图4)。
在此结构中,如图4所示,在使开闭门124移动至开放位置的状态下,像保持体机构34的装置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露出至外部。
-开闭门126-
如图2所示,开闭门126具有门主体126a以及安装于门主体126a的下端的铰链126b,且开闭门126可移动至将装置主体10a的内部封闭的封闭位置(参照图2)以及将装置主体10a的内部开放的开放位置(参照图1)。另外,如图1所示,在开闭门126安装有二次转印辊60。
在此构造中,在使开闭门126移动至开放位置的状态下,转印带机构64的装置纵深方向上的端部露出至外部。
-框架136-
框架136使用金属板构件形成,且将板厚方向设为装置宽度方向。如图5所示,在使开闭门124移动至开放位置的状态下,框架136露出至外部。另外,在框架136形成有开口136a,详细情况将在之后叙述,像保持体机构34经由所述开口136a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进行装卸。
进而,在所述框架136中的开口136a的上方侧、且为装置纵深方向的两端侧的部分,安装有向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突出的销138。
-导轨142、支撑面146-
如图5所示,导轨142在装置主体10a的内部设置为一对,且配置于在使像保持体机构3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的状态下经由框架136的开口136a可自装置宽度方向视认到的位置。进而,导轨142的剖面形成为L字状,一对导轨142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分离,并沿装置宽度方向延伸。
支撑面146是朝向上方的面,设置于装置主体10a的内部,且配置于在使像保持体机构3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的状态下经由框架136的开口136a可自装置宽度方向视认到的位置,且相对于导轨142而配置于下方侧。另外,在所述支撑面146支撑有所述各颜色的曝光装置22。
-被卡合部130-
如图9的(A)所示,与设置于像保持体36的卡合部36a卡合的被卡合部130在装置主体10a的内部配置于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二侧(图中左侧)的部分。而且,在被卡合部130形成有凹部130a,所述凹部130a供像保持体36的卡合部36a插入。
在此结构中,通过像保持体36的卡合部36a插入至被卡合部130的凹部130a,被卡合部130与卡合部36a卡合。在此状态下,通过旋转驱动力自被卡合部130传递至卡合部36a,像保持体36旋转。
〔像保持体机构34〕
像保持体机构3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自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装卸。如图8所示,所述像保持体机构34形成为自上方观察时一个边与另一边为相同长度的矩形形状,且形成为自装置宽度方向观察时沿装置纵深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另外,像保持体机构34包括四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单元18Y、18M、18C、18K、以及在内部收容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8的框体38。而且,图像形成单元18中所包括的各颜色的像保持体36的上方侧的部分自设置于框体38的开口向上方露出。
另外,如图9的(A)所示,在图像形成单元18中所包括的各颜色的像保持体36的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二侧(=图中左侧)的部分,设置有卡合部36a,所述卡合部36a自框体38向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二侧露出。如上所述,通过所述卡合部36a插入至装置主体10a中所包括的被卡合部130的凹部130a,卡合部36a卡合于被卡合部130。另外,通过旋转驱动力自被卡合部130传递至卡合部36a,像保持体36旋转。如此,卡合部36a为旋转力传递部件,并且作为决定像保持体机构34的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二侧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部件发挥功能。
进而,如图8所示,像保持体机构34具有侧板40,所述侧板40配置于框体38的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的部分,且将板厚方向设为装置宽度方向。所述侧板40形成为自装置宽度方向观察时沿装置纵深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另外,在侧板40的上方侧、且为装置纵深方向的两端侧的部分,形成有供框架136中所安装的销138(参照图5)插入的贯通孔40a。通过将销138插入至贯通孔40a,决定了像保持体机构34的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如此,贯通孔40a及销138作为决定像保持体机构34的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部件发挥功能。
进而,在框体38中,在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二侧的部分形成有向装置纵深方向的近前侧及内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42。
在此结构中,在像保持体机构34被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状态下,如图9的(A)所示,像保持体36的卡合部36a插入至装置主体10a的被卡合部130的凹部130a,从而与被卡合部130卡合。进而,安装于框架136的销138插入至形成于像保持体机构34的侧板40的贯通孔40a。而且,像保持体36与转印带66接触。
进而,在将开闭门124配置于开放位置的状态下(参照图4),操作者握持框体38的侧板40,并如图9的(B)、10的(A)所示,使像保持体机构34向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移动,从而将销138自贯通孔40a中拔出。此外,在此状态下,像保持体36的卡合部36a的前端插入至被卡合部130的凹部130a。
然后,操作者使所握持的侧板40向下方移动,如图10的(A)所示,将侧板40载置于支撑面146。由此,像保持体机构34相对于装置宽度方向倾斜,且像保持体36自转印带66分离。而且,形成于框体38的突出部42载置于导轨142。如此,为了使像保持体机构3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操作者使像保持体机构34自转印带机构64分离而将像保持体机构34配置于分离位置。
而且,由导轨142与支撑面146构成了在分离位置对像保持体机构34进行支撑的支撑构件140。
即,“像保持体机构34的分离位置”是指即便为了使像保持体机构3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而使像保持体机构34沿拆卸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装置宽度方向)移动,像保持体36也不会与转印带66摩擦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像保持体机构34在上下方向上与转印带机构64分离的位置。
进而,操作者如图10的(B)所示使像保持体机构34在倾斜的状态下移动,以使像保持体机构3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参照图5)。此处,导轨142朝向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而向下方倾斜。另外,支撑面146朝向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而沿水平方向延伸。即,导轨142与支撑面146配置成随着朝向拆卸方向(脱离方向)而两者的距离靠近。因此,随着使像保持体机构34沿拆卸方向移动,保持体机构34以像保持体机构34的拆卸方向上的前端为中心旋转,由此,像保持体机构34的拆卸方向上的后端向下方下降,使得像保持体机构36不会与转印带66摩擦。
在将自装置主体10a脱离的像保持体机构34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相反的工序,将像保持体机构34装设于装置主体10a。如此,像保持体机构3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沿装置宽度方向装卸。换言之,通过使像保持体机构34沿像保持体36的旋转轴方向移动,将像保持体机构3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进行装卸。装置宽度方向是第一方向的一例。
〔转印带机构64〕
转印带机构6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自装置纵深方向的内侧装卸。如图11所示,所述转印带机构64形成为自上方观察时一个边与另一边为相同长度的矩形形状,且形成为自装置宽度方向观察时沿装置纵深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另外,转印带机构64包括转印带66、四个一次转印辊68(参照图14)、一对辊70(参照图14)、支撑各构件的框架74与框架76、以及抑制转印带66的蛇行的抑制构件80(参照图13)。
图14所示的一对辊70将旋转轴方向设为装置宽度方向,且在装置纵深方向上分离地配置。转印带66形成为环状,通过缠绕于一对辊70而沿装置纵深方向延伸。四个一次转印辊68配置于转印带66的内部,且在装置纵深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而且,通过旋转驱动力被传递至其中任一个辊70而一个辊70旋转,从而使转印带66周向旋转。
如图11所示,框架74相对于转印带66而配置于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框架76相对于转印带66而配置于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二侧。而且,框架74与框架76自装置宽度方向夹持转印带66、一次转印辊68及一对辊70,从而对这些零配件进行支撑。
进而,在框架74中,在装置纵深方向的内侧的部分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74a。而且,在转印带机构64及像保持体机构34被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状态下,如图12所示,突出部74a相对于像保持体机构34的框体38而配置于装置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由此,当在像保持体机构34被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状态下使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转印带机构64向装置纵深方向的内侧移动来使所述转印带机构64脱离时,突出部74a会与像保持体机构34的框体38抵接。如此,突出部74a作为限制转印带机构64的移动的移动限制部件发挥功能。
另外,所述突出部74a的突出量是以如下方式决定:即便在为了使像保持体机构3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而将像保持体机构34配置于分离位置的状态(参照图10的(A))下,突出部74a也与像保持体机构34的框体38抵接。具体而言,如图10的(A)所示,相对于在配置于分离位置的像保持体机构34中配置于在装置宽度方向上与突出部74a相同的位置的部分的上端d02,突出部74a的下端d01位于下方。突出部74a是限制部件的一例。
另外,如图13所示,在所述突出部74a配置有抑制周向旋转的转印带66的蛇行的抑制构件80的至少一部分。此外,“蛇行”是指在缠绕有转印带66的辊70的轴向的一侧与另一侧,转印带66一边连续地变化一边周向旋转的状态。
突出部74a相对于配置于装置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的辊70而配置于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设置于突出部74a的抑制构件80包括安装于辊70的轴部70a的圆盘构件82、按压构件84、以及压缩螺旋弹簧86。
圆盘构件82安装于轴部70a中的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的部分,在圆盘构件82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槽部82a。另外,按压构件84配置于圆盘构件82的下方侧,按压构件84的上端部分插入至圆盘构件82的槽部82a。压缩螺旋弹簧86沿装置宽度方向延伸,且以压缩状态配置于侧板78与按压构件84的下端部分之间,所述侧板78构成突出部74a并且相对于按压构件84而配置于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二侧。
另外,辊70的轴部70a中的、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二侧的端部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进而,辊70的轴部70a中的、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的端部在装置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地受到支撑。如此,辊70可摆动地受到支撑。
在此结构中,经由按压构件84对圆盘构件82赋予压缩螺旋弹簧86所施加的力。具体而言,对圆盘构件82赋予向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对圆盘构件82施力的力。由此,轴部70a相对于装置宽度方向的倾斜得到抑制,从而抑制缠绕于辊70的转印带66的蛇行。
另外,为了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自装置纵深方向的内侧装卸转印带机构64,在装置主体10a中设置有沿装置纵深方向引导转印带机构64的未图示的导轨。而且,在装置主体10a中未设置如下构件:在像保持体机构3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的状态下,所述构件阻碍转印带机构64自装置主体10a的脱离。
在此结构中,如图6、图7所示,在像保持体机构3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的状态下,使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转印带机构64向装置纵深方向的内侧移动。由此,转印带机构6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
在将自装置主体10a脱离的转印带机构64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相反的工序将转印带机构64装设于装置主体10a。如此,转印带机构6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沿装置纵深方向装卸。换言之,通过使转印带机构64向与转印带66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将转印带机构6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进行装卸。装置纵深方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例。
(主要部分结构的作用)
接着,对使装置主体10a中所装设的像保持体机构34及转印带机构6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的工序、以及将自装置主体10a脱离的像保持体机构34及转印带机构64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工序进行说明。
〔脱离工序〕
在使图像形成装置10运行的状态下,如图2、图3所示,维护用的开闭门124及开闭门126被配置于封闭位置。另外,在像保持体机构34被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状态下,无法使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转印带机构64脱离。
因此,首先,操作者如图3、图4所示使封闭位置的开闭门124移动至开放位置。进而,操作者使像保持体机构34向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移动,从而如图5所示使像保持体机构3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
具体而言,操作者握持框体38的侧板40,并如图9的(A)、图9的(B)所示,使像保持体机构34向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一侧移动,从而将销138自贯通孔40a中拔出。此外,在此状态下,像保持体36的卡合部36a的前端插入至被卡合部130的凹部130a。
然后,操作者使所握持的侧板40向下方移动,如图10的(A)所示,将侧板40载置于支撑面146。由此,像保持体机构34相对于装置宽度方向倾斜,且像保持体36自转印带66分离。而且,形成于框体38的突出部42载置于导轨142。如此,为了使像保持体机构3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使像保持体机构34自转印带机构64分离并将像保持体机构34配置于分离位置。
进而,操作者如图10的(B)所示使像保持体机构34在倾斜的状态下移动,以使像保持体机构34沿着支撑面146而自装置主体10a脱离(参照图5)。
接着,操作者为了使转印带机构6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如图6所示使封闭位置的开闭门126移动至开放位置。进而,操作者使转印带机构64向装置纵深方向的内侧移动,从而如图7所示使转印带机构6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
〔装设工序〕
在将自装置主体10a脱离的像保持体机构34及转印带机构64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情况下,进行与以上工序相反的工序。
具体而言,首先,操作者使转印带机构64向装置纵深方向的近前侧移动,从而将转印带机构64装设于装置主体10a。进而,操作者使像保持体机构34向装置宽度方向的第二侧移动,从而将像保持体机构34装设于装置主体10a。
(总结)
如以上所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装卸包括多个像保持体36的像保持体机构34的方向与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装卸转印带机构64的方向不同。例如,在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转印带机构的方向与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像保持体机构的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中需要大的开口。由于如上所述在框架中形成大的开口,框架刚性降低。因此,为了保持框架的刚性,需要增大框架、或使框架的板厚增厚等。
但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装卸像保持体机构34的方向与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装卸转印带机构64的方向不同。因此,与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转印带机构的方向和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像保持体机构的方向相同的情况相比,无需在框架中形成大的开口,因此,框架136变大、或框架136的板厚变厚的情况得到抑制。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自上方观察时,像保持体机构34的装卸方向与转印带机构64的装卸方向交叉,且自装置宽度方向或装置纵深方向即侧方观察时,像保持体机构34的装卸方向沿着转印带机构64的装卸方向。因此,与自侧方观察时像保持体机构34的装卸方向和转印带机构64的装卸方向交叉的情况相比,转印带机构64及像保持体机构34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区域变窄,由此,装置主体10a的高度增加的情况得到抑制。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像保持体机构3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沿像保持体36的旋转轴方向装卸,转印带机构6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沿与转印带66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装卸。因此,与像保持体机构沿相对于像保持体的旋转轴方向而倾斜的方向装卸、且转印带机构沿相对于转印带的旋转轴方向的正交方向而倾斜的方向装卸的情况相比,为了进行装卸而使各机构移动的距离变长的情况得到抑制。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装置主体10a中装设有像保持体机构34的状态下,突出部74a限制使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转印带机构6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因此,与在装置主体中装设有像保持体机构的状态下可使装设于装置主体的转印带机构自装置主体脱离的情况相比,由于转印带机构64的装卸而导致的转印带66与像保持体36的摩擦得到抑制。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当要使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转印带机构6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时,突出部74a与像保持体机构34的框体38抵接,由此限制转印带机构64自装置主体10a的脱离。如此,与使用需要进行机械动作的机构来限制转印带机构自装置主体的脱离的情况相比,可以简易的结构限制转印带机构64自装置主体10a的脱离。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突出部74a配置有用于抑制周向旋转的转印带66的蛇行的抑制构件80的至少一部分。因此,与将抑制构件80配置于专用区域的情况相比,装置主体10a变大的情况得到抑制。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突出部74a的突出量以如下方式决定:即便在为了使像保持体机构3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而将像保持体机构34配置于分离位置的状态(参照图10的(A))下,突出部74a也与像保持体机构34的框体38抵接。即便在为了使像保持体机构3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而使像保持体机构34自转印带机构64分离的状态下,转印带机构64自装置主体10a的脱离也受到限制。因此,与已决定像保持体机构34和转印带机构64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设顺序、脱离顺序且使装卸顺序具有自由度的情况相比,装置得以小型化。
此外,虽然就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采用其他各种实施方式,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当要使装设于装置主体10a的转印带机构64自装置主体10a脱离时,突出部74a与像保持体机构34的框体38抵接,由此限制了转印带机构64的脱离,但也可使用需要进行对转印带机构的握持或解除握持等机械动作的机构,来限制转印带机构的脱离。但在此情况下,不发挥通过使突出部74a与像保持体机构34的框体38抵接来限制转印带机构64的脱离这一实施方式所起到的作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增加突出部74a的突出量,即便在像保持体机构34被配置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转印带机构64自装置主体10a的脱离也得到限制,但也可设置例如用于检测像保持体机构34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对像保持体机构34被配置于分离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并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使用需要进行对转印带机构的握持或解除握持等机械动作的机构来限制转印带机构的脱离。但在此情况下,不发挥通过增加突出部74a的突出量而即便在像保持体机构34被配置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也限制转印带机构64自装置主体10a的脱离这一实施方式所起到的作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自侧方观察时像保持体机构34的装卸方向沿着转印带机构64的装卸方向,但自侧方观察时像保持体机构34的装卸方向与转印带机构64的装卸方向也可交叉。但在此情况下,不发挥自侧方观察时像保持体机构34的装卸方向沿着转印带机构64的装卸方向这一实施方式所起到的作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像保持体机构3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沿像保持体36的旋转轴方向装卸,转印带机构6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沿与转印带66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装卸。但像保持体机构也可沿相对于像保持体的旋转轴方向而倾斜的方向装卸,转印带机构也可沿相对于转印带的旋转轴方向的正交方向而倾斜的方向装卸。但在此情况下,不发挥像保持体机构3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沿像保持体36的旋转轴方向装卸、转印带机构6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沿与转印带66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装卸这一实施方式所起到的作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突出部74a配置有抑制周向旋转的转印带66的蛇行的抑制构件80的至少一部分,但也可在突出部74a配置例如离合器(clutch)等其他功能构件。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突出部74a配置有抑制周向旋转的转印带66的蛇行的抑制构件80的至少一部分,但也可不配置抑制构件。但在此情况下,不发挥通过配置抑制构件而起到的作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未特别说明,但也可在开闭门124与像保持体机构34之间配置可拆卸的废色粉盒等。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像保持体机构3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沿装置宽度方向装卸,转印带机构64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沿装置纵深方向装卸,但像保持体机构34也可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沿装置纵深方向装卸,转印带机构64也可相对于装置主体10a而沿装置宽度方向装卸。只要像保持体机构34的装卸方向与转印带机构64的装卸方向不同即可。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保持体机构,对多个像保持体进行支撑,且相对于装置主体而沿第一方向装卸,所述多个像保持体一边旋转一边在表面形成图像;以及
转印带机构,包括转印带,且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装卸,所述转印带一边旋转一边转印多个所述像保持体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自上方观察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且自侧方观察时,所述第一方向沿着所述第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像保持体机构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而沿多个所述像保持体的旋转轴方向装卸,所述转印带机构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而沿与所述转印带的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装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限制部件,在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被装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件限制使装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转印带机构自所述装置主体脱离的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限制部件是设置于所述转印带机构的突出部,且当要使装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转印带机构自所述装置主体脱离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像保持体机构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突出部配置有抑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抑制构件抑制周向旋转的所述转印带的蛇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支撑构件,为了使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自所述装置主体脱离,所述支撑构件使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自所述转印带机构分离而在分离位置对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进行支撑,
即便在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被支撑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件也限制装设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转印带机构自所述装置主体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支撑构件,为了使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自所述装置主体脱离,所述支撑构件使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自所述转印带机构分离而在分离位置对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进行支撑,
即便在所述像保持体机构被支撑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突出部的突出量也决定为: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像保持体机构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引导面以及支撑面,所述引导面支撑所述像保持体机构并对所述像保持体机构的装卸进行引导,所述支撑面支撑所述像保持体机构的下端,
所述引导面与所述支撑面以随着朝向拆卸方向而两者的距离靠近的方式配置。
CN202010901595.3A 2020-03-09 2020-09-01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33769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0309A JP7505209B2 (ja) 2020-03-09 2020-03-0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40309 2020-03-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6991A true CN113376991A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56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1595.3A Pending CN113376991A (zh) 2020-03-09 2020-09-01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4904B2 (zh)
JP (1) JP7505209B2 (zh)
CN (1) CN11337699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0939B2 (ja) * 2000-06-13 2008-04-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04104A (ja) 2001-04-09 2002-10-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134985B2 (ja) 2004-12-27 2008-08-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5348381B2 (ja) 2007-11-15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645745B2 (ja) 2009-01-30 2011-03-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44982B2 (ja) 2014-05-29 2019-07-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31445B2 (ja) 2015-03-19 2019-06-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着脱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505209B2 (ja) 2024-06-25
JP2021140122A (ja) 2021-09-16
US11454904B2 (en) 2022-09-27
US20210278784A1 (en) 2021-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21013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RU262414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картридж
US7929881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40156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support member
KR101408430B1 (ko) 전자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US82035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leaning member configured to clean a transparent member of an optical device
US7184689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protective cov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48111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88442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8008614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0244018A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2492756A2 (en) Developer cartridge,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9341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drawer
US8725057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6132133B2 (ja) ユニット落下防止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337699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1086269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1511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443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714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34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JPH03338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302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640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44076A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