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4777B -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 Google Patents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4777B
CN113374777B CN202010156439.9A CN202010156439A CN113374777B CN 113374777 B CN113374777 B CN 113374777B CN 202010156439 A CN202010156439 A CN 202010156439A CN 113374777 B CN113374777 B CN 1133747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liding block
rotating shaft
angle position
partially accommod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64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74777A (zh
Inventor
姚旭鸿
沈均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shida Communication Co ltd
First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shida Communication Co ltd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shida Communication Co ltd,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shida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564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747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74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4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74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4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Abstract

一种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包含基座、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滑块组。第一转轴沿第一方向可转动地穿设于基座,第一转轴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第二转轴沿第一方向可转动地穿设于基座,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第二转轴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对应于第一凹槽的第三凹槽及对应于第二凹槽的第四凹槽。滑块组可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沿第二方向滑动地设于基座,滑块组包括局部容置于第一凹槽或/及第三凹槽的第一滑块,及局部容置于第二凹槽或/及第四凹槽的第二滑块。借此,使枢转过程中能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轮流旋转的方式,达成三段以上的多段式切换。

Description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铰链,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背景技术
一般总枢转角度为360度的双轴非同动式铰链能达成两段切换,所述铰链具有一个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两个转轴与一个滑块,每一个转轴上具有对应于所述滑块的凹槽,所述滑块位于所述两个转轴之间且必须至少要部分地容置于所述两个转轴中至少一者的凹槽。其枢转过程中的运作模式为所述两个转轴之中的其中一者先旋转180度,以将其凹槽对准所述滑块,才能使所述滑块能够自所述两个转轴之中的其中另一者的凹槽中脱出,以使所述两个转轴之中的其中另一者能再接续地旋转180度。然而,此种铰链便无法满足三段以上的切换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先前技术中至少一个缺点的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本发明的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包含基座、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滑块组。所述第一转轴沿第一方向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错位。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所述第二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三凹槽及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的第四凹槽。所述滑块组可在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滑块组包括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或/及所述第三凹槽的第一滑块,及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或/及所述第四凹槽的第二滑块。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能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有过渡角度位置,所述第二转轴能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第一转轴由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至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由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至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的过程中: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或/及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或/及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过渡角度位置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中间处。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差为180度,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差为180度。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基座具有挡止部,所述第一转轴具有第一挡止结构,当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当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第二转轴具有第二挡止结构,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其中,所述第一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还形成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错位,所述第二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还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五凹槽的第六凹槽与第七凹槽,所述滑块组还包括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或/及第六凹槽或是所述第五凹槽或/及所述第七凹槽的第三滑块。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或/及所述第六凹槽;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或/及所述第七凹槽;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七凹槽,所述第七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七凹槽,所述第七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转轴具有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的第一本体,以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切换构件与第二切换构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切换构件,所述第五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切换构件,所述第二转轴具有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的第二本体,以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三切换构件与第四切换构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切换构件,所述第五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切换构件。
本发明的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是包含基座、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滑块组。所述基座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转轴沿第一方向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五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五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错位。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两侧地彼此相间隔,所述第二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三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的第四凹槽,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五凹槽的第六凹槽与第七凹槽。所述滑块组可在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基座的容置空间,所述滑块组包括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或/及所述第三凹槽的第一滑块、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或/及所述第四凹槽的第二滑块,以及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或/及第六凹槽或是所述第五凹槽或/及所述第七凹槽的第三滑块。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能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有过渡角度位置,所述第二转轴能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第一转轴由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至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由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至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的过程中: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六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所述第六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六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所述第六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或/及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或/及所述第六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所述第五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或/及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三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或/及所述第七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七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所述第七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七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所述第七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过渡角度位置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中间处。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差为180度,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差为180度。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基座具有挡止部,所述第一转轴具有第一挡止结构,当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当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第二转轴具有第二挡止结构,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转轴具有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的第一本体,以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切换构件与第二切换构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切换构件,所述第五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切换构件,所述第二转轴具有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的第二本体,以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三切换构件与第四切换构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切换构件,所述第五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切换构件。
本发明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以及所述滑块组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的配合,使枢转过程中能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轮流旋转的方式,达成三段以上的多段式切换。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发明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的一实施例与两个机体连接以构成一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中所述电子装置的两个机体在第一收合状态;
图2是所述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中所述电子装置的两个机体在第二收合状态;
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立体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一第一转轴位于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一第二转轴位于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图4是图3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以另一视角观看的立体图;
图6是所述实施例的侧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图7是沿图6中的A-A线所截取的剖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第一滑块、一第一凹槽与一第三凹槽之间的配合状况;
图8是沿图6中的B-B线所截取的剖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第二滑块、一第二凹槽与一第四凹槽之间的配合状况;
图9是沿图6中的C-C线所截取的剖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第三滑块、一第五凹槽、一第六凹槽与一第七凹槽之间的配合状况;
图10是类似图7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过渡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图11是类似图8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图12是类似图9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图13是类似图7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图14是类似图8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图15是类似图9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
图16是类似图7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
图17是类似图8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
图18是类似图9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
图19是类似图7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
图20是类似图8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
图21是类似图9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
图22是类似图7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与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
图23是类似图8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
图24是类似图9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
图25是类似图7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
图26是类似图8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
图27是类似图9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
图28是沿图6中的D-D线所截取的剖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挡止部、一第一挡止构件与一第二挡止构件之间的配合状况;以及
图29是类似图28的剖视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所述实施例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100的一实施例,适用于设置于两个机体200之间,以共同构成一电子装置300,所述电子装置300举例来说可以为例如手机、平板、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折叠式装置或手持式装置。所述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100包含一基座1、一第一转轴2、一第二转轴3,以及一滑块组4。
所述基座1具有沿第一方向D1并排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延伸的一第一座体11、一第二座体12,以及一第三座体13,所述第一座体11与所述第二座体12共同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间14,所述第二座体12与所述第三座体13共同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间15。所述第一转轴2沿所述第一方向D1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1。
所述第一转轴2具有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1的一第一本体21、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21的一第一切换构件22与一第二切换构件2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21的其中一端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21与对应的机体200的一第一连接件24。所述第一切换构件22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4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切换构件23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5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切换构件22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方向形成有一第一凹槽221及一第二凹槽222,所述第二切换构件23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方向形成有一第五凹槽231。所述第一凹槽221、所述第二凹槽222与所述第五凹槽23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彼此错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方向”是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任意方向,且在其他变化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凹槽221、所述第二凹槽222与所述第五凹槽231可以是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一本体21上,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221、所述第二凹槽222与所述第五凹槽231的设置及排列方式仅为示例,不应以本实施例为限制。
所述第二转轴3沿所述第一方向D1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1,且所述第二转轴3与所述第一转轴2沿所述第二方向D2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4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5两侧地彼此相间隔。所述第二转轴3具有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1的一第二本体31、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本体31的一第三切换构件32与一第四切换构件3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31的其中一端且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31与对应的机体200的一第二连接件34。所述第三切换构件32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4的其中另一侧,所述第四切换构件33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5的其中另一侧。所述第三切换构件32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方向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221的一第三凹槽321及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222的一第四凹槽322,所述第四切换构件33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方向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五凹槽231的一第六凹槽331与一第七凹槽332。所述第一凹槽221、所述第二凹槽222与所述第五凹槽23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彼此错位。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变化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三凹槽321、所述第四凹槽322、所述第六凹槽331与所述第七凹槽332可以是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二本体31上,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凹槽321、所述第四凹槽322、所述第六凹槽331与所述第七凹槽332的设置及排列方式仅为示例,所述设置及排列方式可随着所述第一凹槽221、所述第二凹槽222与所述第五凹槽231对应地调整,不应以本实施例为限制。
所述滑块组4可在所述第一转轴2与所述第二转轴3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D2滑动地设于所述基座1的第一容置空间14与第二容置空间15。所述滑块组4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4且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1或/及所述第三凹槽321的一第一滑块41、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4且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22或/及所述第四凹槽322的一第二滑块42,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5且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231或/及第六凹槽331或是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231或/及所述第七凹槽332的一第三滑块43。详细来说,由于所述第一滑块41、所述第二滑块42与所述第三滑块43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略大于所述第一切换构件22与所述第三切换构件32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切换构件23与所述第四切换构件33之间的距离,且所述长度与所述距离的差值大约等于所述第一至第七凹槽221,222,321,322,231,331,332的深度,因此所述第一滑块41、所述第二滑块42与所述第三滑块43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的两端必须至少一者容置于对应的所述凹槽。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还具有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第一座体11、所述第二座体12与所述第三座体13上且沿所述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多个限位板16,所述限位板16限制所述第一滑块41、所述第二滑块42与所述第三滑块43仅能于所述第二方向D2上滑动。此外,所述基座1还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座体11、所述第二座体12与所述第三座体13上且沿所述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多个滑槽17,所述滑块组4包括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第一滑块41、所述第二滑块42与所述第三滑块43上且可沿所述第二方向D2滑动地容置于所述滑槽17的多个凸块44,以进一步地限制所述第一滑块41、所述第二滑块42与所述第三滑块43仅能于所述第二方向D2上滑动。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41、所述第二滑块42与所述第三滑块43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的两端呈圆弧状,所述第一至第七凹槽221,222,321,322,231,331,332呈与所述第一至第三滑块41,42,43的两端处对应配合的弧形内凹状。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2能相对于所述基座1在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有过渡角度位置,所述第二转轴3能相对于所述基座1在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角度位置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中间处,且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差为180度,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差为180度。因此,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的角度差以及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的角度差皆为90度。
所述第一转轴2由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沿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至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所述第二转轴3由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的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至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100使所述两个机体200能各自旋转180度,以使所述两个机体200共旋转360度,进而将所述电子装置300的两个机体200自第一收合状态(见图1)转换至第二收合状态(见图2),详细来说,当使用者施力于所述两个机体200,即可使所述第一转轴2与所述第二转轴3相对于所述基座1旋转,以使所述两个机体200在所述第一收合状态与所述第二收合状态之间枢转。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过渡角度位置并非一定要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中间处,且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差以及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差也可以不为180度而为其他角度,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另外,所述两个机体200的作动模式仅为示例,也就是说所述两个机体200并非一定要在两种收合状态之间切换,不应以本实施例为限制。
参阅图6至图9,当所述第一转轴2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3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凹槽221背向所述第一滑块41且所述第三凹槽321面向所述第一滑块41,因此,所述第一滑块41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321;所述第二凹槽222面向所述第二滑块42且所述第四凹槽322背向所述第二滑块42,因此,所述第二滑块42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22;所述第五凹槽231背向所述第三滑块43且所述第六凹槽331面向所述第三滑块43,因此,所述第三滑块43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六凹槽331。并且,所述第三凹槽321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上被所述第一滑块41挡止,所述第六凹槽331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上被所述第三滑块43挡止,以防止所述第二转轴3朝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
参阅图10至图12,当所述第一转轴2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3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凹槽221背向所述第一滑块41且所述第三凹槽321面向所述第一滑块41,因此,所述第一滑块41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321;所述第二凹槽222面向所述第二滑块42且所述第四凹槽322背向所述第二滑块42,因此,所述第二滑块42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22;所述第五凹槽231背向所述第三滑块43且所述第六凹槽331面向所述第三滑块43,因此,所述第三滑块43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六凹槽331。并且,所述第三凹槽321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上被所述第一滑块41挡止,所述第六凹槽331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上被所述第三滑块43挡止,以防止所述第二转轴3朝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
参阅图13至图15,当所述第一转轴2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3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凹槽221面向所述第一滑块41且所述第三凹槽321面向所述第一滑块41,因此,所述第一滑块41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1或/及所述第三凹槽3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41可滑动且仍然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321;所述第二凹槽222面向所述第二滑块42且所述第四凹槽322背向所述第二滑块42,因此,所述第二滑块42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22;所述第五凹槽231面向所述第三滑块43且所述第六凹槽331面向所述第三滑块43,因此,所述第三滑块43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231或/及所述第六凹槽3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滑块43可滑动且仍然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六凹槽331。并且,所述第二凹槽222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上被所述第二滑块42挡止,以防止所述第一转轴2朝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
参阅图16至图18,当所述第一转轴2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3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时,所述第一凹槽221面向所述第一滑块41且所述第三凹槽321背向所述第一滑块41,因此,所述第一滑块41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1;所述第二凹槽222面向所述第二滑块42且所述第四凹槽322背向所述第二滑块42,因此,所述第二滑块42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22;所述第五凹槽231面向所述第三滑块43且所述第六凹槽331背向所述第三滑块43,因此,所述第三滑块43无法滑动且转而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231。并且,所述第一凹槽221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上被所述第一滑块41挡止,所述第二凹槽222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上被所述第二滑块42挡止,所述第五凹槽231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上被所述第三滑块43挡止,以防止所述第一转轴2朝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
参阅图19至图21,当所述第一转轴2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3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凹槽221面向所述第一滑块41且所述第三凹槽321背向所述第一滑块41,因此,所述第一滑块41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1;所述第二凹槽222面向所述第二滑块42且所述第四凹槽322面向所述第二滑块42,因此,所述第二滑块42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22或/及所述第四凹槽3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块42可滑动且仍然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222;所述第五凹槽231面向所述第三滑块43且所述第七凹槽332面向所述第三滑块43,因此,所述第三滑块43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231或/及所述第七凹槽3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滑块43可滑动且仍然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231。并且,所述第一凹槽221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上被所述第一滑块41挡止,以防止所述第一转轴2朝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
参阅图22至图24,当所述第一转轴2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3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凹槽221面向所述第一滑块41且所述第三凹槽321背向所述第一滑块41,因此,所述第一滑块41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1;第二凹槽222背向所述第二滑块42且所述第四凹槽322面向所述第二滑块42,因此,所述第二滑块42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四凹槽322;所述第五凹槽231背向所述第三滑块43且所述第七凹槽332面向所述第三滑块43,因此,所述第三滑块43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七凹槽332。并且,所述第四凹槽322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上被所述第二滑块42挡止,所述第七凹槽332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上被所述第三滑块43挡止,以防止所述第二转轴3朝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
参阅图25至图27,当所述第一转轴2在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3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凹槽221面向所述第一滑块41且所述第三凹槽321背向所述第一滑块41,因此,所述第一滑块41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1;第二凹槽222背向所述第二滑块42且所述第四凹槽322面向所述第二滑块42,因此,所述第二滑块42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四凹槽322;所述第五凹槽231背向所述第三滑块43且所述第七凹槽332面向所述第三滑块43,因此,所述第三滑块43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七凹槽332。并且,所述第四凹槽322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上被所述第二滑块42挡止,所述第七凹槽332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上被所述第三滑块43挡止,以防止所述第二转轴3朝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并且,反过来说,于所述第一转轴自所述第一终止位置转至所述第一初始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自所述第二终止位置转至所述第二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100是以与上述作动流程顺序相反的作动模式作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所述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100是以所述第一转轴2先旋转,所述第二转轴3接着旋转,最后所述第一转轴2继续旋转的方式达成三段式切换,但若再增设其他凹槽或/及滑块,所述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100也能达成三段式以上的切换。也就是说,通过所述第一转轴2与所述第二转轴3上的所述凹槽以及所述滑块组4的所述滑块之间的配合,使枢转过程中能以所述第一转轴2与所述第二转轴3轮流旋转的方式,达成三段以上的多段式切换。
参阅图4、图5、图28及图29,所述基座1的第三座体13具有一挡止部131,所述第一转轴2还具有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21且对应于所述挡止部131的一第一挡止构件25,所述第一挡止构件25具有一第一挡止结构251,当所述第一转轴2位于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止结构251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上被所述挡止部131挡止;当所述第一转轴2位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止结构251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上被所述挡止部131挡止。所述第二转轴3还具有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本体31且对应于所述挡止部131的一第二挡止构件35,所述第二挡止构件35具有一第二挡止结构351,当所述第二转轴3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止结构351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上被所述挡止部131挡止;当所述第二转轴3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止结构351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R2上被所述挡止部131挡止。借此限制所述第一转轴2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且限制所述第二转轴3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然而,第一挡止结构251与所述第二挡止结构351在一变化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地形成于所述第一本体21与所述第二本体31,不以本实施例为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挡止构造以及所述第三滑块43、所述第五凹槽231、所述第六凹槽331与所述第七凹槽332能使所述第一转轴2与所述第二转轴3在旋转过程中更为稳定,且能限制所述第一转轴2与所述第二转轴3在所述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然而在其他变化实施例中,上述挡止构造以及所述第三滑块43、所述第五凹槽231、所述第六凹槽331与所述第七凹槽332能被省略,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
参阅图3至图5及图7,由于所述第一切换构件22与所述第三切换构件32实质上结构相同,因此,所述第三凹槽321及所述第四凹槽322的外型与所述第一凹槽221及所述第二凹槽222同为长条状凹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凹槽321及所述第四凹槽322的外型虽然与所述第一凹槽221及所述第二凹槽222同为长条状凹槽,且能在旋转90度的范围内局部容置对应的滑块,但其外型也可以与所述第五凹槽231同为单点状凹槽,且仅能在旋转至对应的角度时容置对应的滑块。详细来说,所述第三凹槽321也可以为仅在所述第二转轴3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时容置所述第一滑块41的单点状凹槽,所述第四凹槽322也可以为仅在所述第二转轴3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时容置所述第二滑块42的单点状凹槽,不应以本实施例为限制。并且,由于所述第二切换构件23与所述第四切换构件33实质上结构相同,因此,所述第二切换构件23还具有一第八凹槽232,然而,在其他变化实施态样中,所述第八凹槽232是可以被省略的。通过结构相同的所述第一切换构件22与所述第三切换构件32,以及结构相同的所述第二切换构件23与所述第四切换构件33,使所述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100的零件在生产上更为方便且节省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100通过所述第一转轴2的第一凹槽221与第二凹槽222、所述第二转轴3的第三凹槽321与第四凹槽322以及所述滑块组4的第一滑块41与第二滑块42之间的配合,使枢转过程中能以所述第一转轴2与所述第二转轴3轮流旋转的方式,达成三段以上的多段式切换。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包含:
基座;
第一转轴,沿第一方向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错位;
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所述第二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三凹槽及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的第四凹槽;以及
滑块组,可在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滑块组包括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或/及所述第三凹槽的第一滑块,及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或/及所述第四凹槽的第二滑块,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能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有过渡角度位置,所述第二转轴能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第一转轴由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至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由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至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的过程中,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或/及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或/及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
所述第一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还形成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错位,所述第二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还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五凹槽的第六凹槽与第七凹槽,所述滑块组还包括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或/及第六凹槽或是所述第五凹槽或/及所述第七凹槽的第三滑块,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或/及所述第六凹槽,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或/及所述第七凹槽,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七凹槽,所述第七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七凹槽,所述第七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所述过渡角度位置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中间处,
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差为180度,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差为18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挡止部,所述第一转轴具有第一挡止结构,当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当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第二转轴具有第二挡止结构,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具有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的第一本体,以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切换构件与第二切换构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切换构件,所述第五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切换构件,所述第二转轴具有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的第二本体,以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三切换构件与第四切换构件,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三切换构件,所述第六凹槽与所述第七凹槽形成于所述第四切换构件。
4.一种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包含:
基座,内部形成有容置空间;
第一转轴,沿第一方向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五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五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错位;
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两侧地彼此相间隔,所述第二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三凹槽、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的第四凹槽,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五凹槽的第六凹槽与第七凹槽;以及
一滑块组,可在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基座的容置空间,所述滑块组包括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或/及所述第三凹槽的第一滑块、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或/及所述第四凹槽的第二滑块,以及对应地局部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或/及第六凹槽或是所述第五凹槽或/及所述第七凹槽的第三滑块,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能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有过渡角度位置,所述第二转轴能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第一转轴由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至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由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至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的过程中,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六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所述第六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六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所述第六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或/及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或/及所述第六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所述第五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或/及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三滑块可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五凹槽或/及所述第七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一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过渡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七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所述第七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当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且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四凹槽,所述第三滑块无法滑动且局部地容置于所述第七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二滑块挡止,所述第七凹槽的内壁面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第三滑块挡止,
所述过渡角度位置在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中间处,
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差为180度,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之间的角度差为1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挡止部,所述第一转轴具有第一挡止结构,当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当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所述第二转轴具有第二挡止结构,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初始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当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终止角度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止结构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被所述挡止部挡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具有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的第一本体,以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切换构件与第二切换构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切换构件,所述第五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切换构件,所述第二转轴具有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的第二本体,以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三切换构件与第四切换构件,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三切换构件,所述第六凹槽与所述第七凹槽形成于所述第四切换构件。
CN202010156439.9A 2020-03-09 2020-03-09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Active CN113374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6439.9A CN113374777B (zh) 2020-03-09 2020-03-09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6439.9A CN113374777B (zh) 2020-03-09 2020-03-09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4777A CN113374777A (zh) 2021-09-10
CN113374777B true CN113374777B (zh) 2024-04-26

Family

ID=77568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6439.9A Active CN113374777B (zh) 2020-03-09 2020-03-09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7477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5482A (zh) * 2013-09-30 2014-05-07 上海鼎为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铰链及使用该铰链的电子装置
JP2016200234A (ja) * 2015-04-13 2016-12-01 元鐙金屬股▲ふん▼有限公司 フリップ式電子製品の2回転軸構造
CN107191469A (zh) * 2017-07-04 2017-09-22 新连刚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多段切换枢轴器
CN207049181U (zh) * 2017-08-14 2018-02-27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铰链
TW201814172A (zh) * 2016-09-23 2018-04-16 連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段切換樞軸器
TWM576275U (zh) * 2018-12-17 2019-04-01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CN211852488U (zh) * 2020-03-09 2020-11-03 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70323B2 (en) * 2017-07-16 2019-11-05 Compal Electronics, Inc.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5482A (zh) * 2013-09-30 2014-05-07 上海鼎为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铰链及使用该铰链的电子装置
JP2016200234A (ja) * 2015-04-13 2016-12-01 元鐙金屬股▲ふん▼有限公司 フリップ式電子製品の2回転軸構造
TW201814172A (zh) * 2016-09-23 2018-04-16 連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段切換樞軸器
CN107191469A (zh) * 2017-07-04 2017-09-22 新连刚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多段切换枢轴器
CN207049181U (zh) * 2017-08-14 2018-02-27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铰链
TWM576275U (zh) * 2018-12-17 2019-04-01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CN211852488U (zh) * 2020-03-09 2020-11-03 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4777A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17228A1 (en) Foldable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950003838Y1 (ko) 절첩식 전자 장치용 힌지 기구
US6115886A (en) Hinge apparatus
US11459809B1 (en) Hinge
US20130081229A1 (en) Hinge device
WO2005071277A1 (ja) 二軸ヒンジ装置
US11698665B2 (en) Multi-position hinge with double axles
EP4325072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terminal product
CN113374777B (zh)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CN211852488U (zh)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TWM596823U (zh)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EP2615317A1 (en) Hinge mechanism
KR20060136030A (ko)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6708613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218625033U (zh) 一种顺序转动的双轴铰链
CN219202201U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217234111U (zh) 双轴铰链装置
CN217842350U (zh) 双向开合分段扭力摩擦转轴机构
CN116221261A (zh) 一种铰链装置、电子设备
TWI720840B (zh) 雙軸多段切換式鉸鏈
KR100984896B1 (ko) 휴대기기의 힌지장치 및 휴대기기
CN214837781U (zh)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CN215861282U (zh)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
CN115435004A (zh) 双轴多段切换式铰链
CN215928108U (zh) 一种双轴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