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6596A - 继电器保持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保持结构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6596A
CN113366596A CN202080011530.XA CN202080011530A CN113366596A CN 113366596 A CN113366596 A CN 113366596A CN 202080011530 A CN202080011530 A CN 202080011530A CN 113366596 A CN113366596 A CN 113366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holding portion
holding
cas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15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桥季之
朝长大贵
小岛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ily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rily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ily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rily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66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65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7Details concerning mounting a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3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1Details concerning assembly of relays
    • H01H50/042Different parts are assembled by insertion without extra mounting facilities like screws, in an isolated mounting part, e.g. stack mounting on a coil-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2050/049Assembling or mounting multiple relays in one common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01M50/273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78Organ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具有继电器(13)、第一保持部(14)、壳体(11)、第二保持部(15)、盖体(12)以及弹性部件(16)。利用可压缩的树脂发泡体来形成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第一保持部(14)抵接于继电器(13)的第一面(s1)。壳体(11)经由第一保持部(14)支撑继电器(13)。第二保持部(15)抵接于继电器(13)的第二面(s2)。盖体(12)接通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来将继电器(13)夹持于自身和壳体(11)之间。弹性部件(16)使壳体(11)和盖体(12)卡合,使得壳体(11)和盖体(12)按压继电器(13)。在从继电器(13)的夹持方向观察壳体(11)时的整个区域中,在壳体(11)和盖体(12)之间存在间隙(cl)。

Description

继电器保持结构体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月31日向日本特许厅申请的特愿2019-15350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编入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器保持结构体。
背景技术
例如,继电器设置于在车辆等中所使用的电池装置。继电器在接通或者断开动作时会产生工作音。若将继电器固定于电池装置中刚性较大的壳体等,则工作音可能会传递至壳体而变大。为了防止工作音传递至壳体,提出了在继电器和壳体之间插入发泡性树脂的弹性部件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0821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继电器中,由于经年劣化等的由压缩所导致的弹性部件的弹性降低,壳体内的继电器的基于弹性部件的固定性会降低。若继电器的基于弹性部件的固定性降低,则搭载了电池装置等的车辆等中产生的振动传递至壳体时,继电器会产生相对于壳体的振动。结果,会在继电器的端子产生应力,继电器的耐久性会降低。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包括:
继电器;
第一保持部,其由可压缩的树脂发泡体形成,抵接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面;
壳体,其经由所述第一保持部支撑所述继电器;
第二保持部,其由可压缩的树脂发泡体形成,抵接于所述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
盖体,其经由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部来将所述继电器夹持于自身和所述壳体之间;以及
弹性部件,其使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卡合,使得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按压所述继电器,
在从所述继电器的夹持方向观察所述壳体时的整个区域中,在所述夹持方向上的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之间设置有间隙。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降低工作音传递至壳体所造成的影响并与树脂发泡体的劣化无关地维持继电器的固定性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2为应用了图1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的电池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从斜向观察图2的盖体的下部面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4为从图3的A-A方向观察盖体时的剖视图。
图5为着眼于图2中的第一保持部、继电器和第二保持部的放大图。
图6为与图2相关的将继电器和第二保持部载置于第一保持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为与图2相关的将继电器和第二保持部载置于第一保持部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包括壳体11、盖体12、继电器13、第一保持部14、第二保持部15和弹性部件16。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例如如图2所示那样应用于电池装置17。
壳体11在任一个面上,经由后述的第一保持部14支撑继电器13。壳体11可以由树脂等刚性较高的材料形成,整体上可以为大致长方体形状。
若将壳体11的外表面的面积最大的面设定为例如底面,将底面的相反侧的面设定为上部面us,则壳体11可以在上部面us支撑继电器13。壳体11可以将连接于继电器13的电池组收容于内部。与电池组的电极相连结的端子18可以从壳体11的上部面us突出。
壳体11可以具有用于供后述的弹性部件16卡合的壳体11的舌片19。壳体11的舌片19可以形成于相对于上部面us的侧面。壳体11的舌片19优选为形成于侧面的至少两处,进一步优选为至少一个舌片19形成于任一侧面,其他的舌片19形成于该侧面的相反侧的侧面。形成于彼此相反侧的侧面的、壳体11的两个舌片19可以形成于与壳体11的长边方向垂直的两个侧面ss。
壳体11可以在上部面us具有固定框20。固定框20可以为大致矩形。固定框20可以在框内在与上部面us垂直的方向上支撑后述的第一保持部14。在固定框20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供与继电器13的线圈端子相连接的驱动线或者汇流条21等插入的缺口nc20。如图1所示,在固定框20内载置后述的第一保持部14和继电器13的状态下,固定框20的盖体12侧的端位于比继电器13的盖体12侧的面s2更靠近壳体11侧。
如图2所示,盖体12覆盖壳体11的上部面us。盖体12在其与壳体11的支撑继电器13的上部面us之间,经由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来与壳体11一同夹持继电器13。盖体12可以将继电器13夹持在例如壳体11的上部面us和与该上部面us相对置的盖体12的下部面ls(参照图3)之间。
壳体12可以由例如树脂等刚性较高的材料形成,可以为一面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的箱型形状。如图2所示,盖体12可以以从壳体11的上部面us侧覆盖壳体11的上部面us和四个侧面的方式将壳体11收容于内部。如图4所示,包含盖体12的下部面ls的部分22可以通过形成厚壁结构或者形成焊道(bead)来使自身的刚性高于包含四个侧面的部分23。如图1、3所示,盖体12可以在与形成壳体11的舌片19的侧面相对置的面具有用于供后述的弹性部件16卡合的盖体12的舌片24。
可以在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设置至少一个继电器13。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池装置17设置两个继电器13。两个继电器13可以使用汇流条21来串联连接。更进一步地,两个继电器13可以串联连接于电池组。此外,一方的继电器13可以经由汇流条21和端子18来连接于电池组。另一方的继电器13可以经由汇流条21和熔断器25来连接于电池装置17的输出端子26。
继电器13可以基于电池装置17的控制用的控制器的控制,来切换切断状态和通电状态。电池装置17可以通过将任意一个或者所有的继电器13切换至切断状态,来停止电力的输入输出。电池装置17可以通过将任意一个或者所有的继电器13切换至通电状态,来输入输出电力。
如图1所示,继电器13至少具有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第一面s1是第二面s2的相反侧的面。继电器13被设置为第一面s1与壳体11的支撑继电器13的上部面us相对置。
继电器13为例如大致长方体形状,面积最大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为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此外,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继电器13具有连结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的四个侧面,将这四个侧面作为第三面s3。第三面s3垂直于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如图2所示,在第三面s3中,分别在彼此对置的两个面上设置有触点端子27。
如图1所示,第一保持部14抵接于继电器13的第一面s1。因此,第一保持部14被夹持于壳体11和继电器13之间。如图5所示,第一保持部14可以具有底部28和壁部29。
如图1所示,底部28可以为平板状,板面可以被配置为与壳体11的上部面us和第一面s1平行。如图5所示,可以在底部28的抵接于第一面s1的面形成向继电器13侧隆起的压纹(emboss)30。压纹30可以为例如球形或者锥形。可以在底部28形成至少三个压纹30。至少三个压纹30可以不在同一直线。
壁部29可以具有垂直于底部28的面,可以抵接于继电器13的第三面s3。壁部29可以被设置为抵接于上述那样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继电器13的、作为第三面s3的、连结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29被设置为对置于在该四个侧面中与设置了继电器13的触点端子27的两个侧面相垂直的两个侧面。壁部29的硬度可以小于第一保持部14的底部28和后述的第二保持部15的底部31。因此,壁部29比第一保持部14的底部28和第二保持部15的底部31软,在相同应力下比该底部31更容易变形。
壁部29可以具有在与底部28的板面垂直的方向、换言之、在继电器13的夹持方向上定位第二保持部15的定位形状。定位形状为例如缺口nc29。缺口nc29如后所述,可以与第二保持部15的突出片32嵌合而定位第二保持部15。此外,在使继电器13保持于第一保持部14的状态下,继电器13的驱动线可以穿过缺口nc29。
如图6所示,壁部29的从底部28的立设壁部29一侧的面起的高度h1可以大于继电器13的垂直于第一面s1的方向上的高度h2。此外,壁部29的该高度h1在形成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之前的状态下,可以大于继电器13的垂直于第一面s1的方向上的高度h2与后述第二保持部15的垂直于底部31的板面的方向上的厚度h3之和。
第一保持部14由可压缩的树脂发泡体形成。树脂发泡体可以具有在撤去所施加的应力时恢复原本形状的弹性。此外,恢复原本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完全恢复至受到应力之前的形状,只要是向压缩方向的反方向恢复即可。因此,该树脂发泡体在被施加应力的状态下,产生对于该应力的弹性反作用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部14所使用的树脂发泡体使用作为软质的树脂发泡体的片状聚氨酯。片状聚氨酯是通过将由软质聚氨酯泡沫形成的垫子(cushion)的边角料粉碎而与黏合剂(binder)一同放入模具并压实而制成的。在利用片状聚氨酯来形成第一保持部14的结构中,以比底部28低的压缩率来压实壁部29,由此,便可以使壁部29的硬度小于底部28。
在使用了片状聚氨酯的第一保持部14中,底部28和壁部29可以利用模具而一体成型。或者,可以分别成型平板状的底部28和壁部29,并利用粘合剂等来将壁部29粘合于底部28,由此形成使用了片状聚氨酯的第一保持部14。
如图1所示,第二保持部15抵接于继电器13的第二面s2。因此,第二保持部15被夹持于盖体12和继电器13之间。如图5所示,第二保持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底部31。与第一保持部14同样地,第二保持部15也可以具有未图示的壁部。
底部31可以为平板状,如图1所示,板面可以被配置为与盖体12的下部面ls和第二面s2平行。与第一保持部14同样地,也可以在底部31的与第二面s2抵接的面上形成压纹。
如图5所示,底部31可以在板面的至少一端具有突出片32。突出片32的宽度可以与第一保持部14的缺口nc29的宽度相等。以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各自的底部28与底部31平行的姿态,使突出片32嵌合于缺口nc29,由此进行与第一保持部14的壁部29和底部28的板面相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二保持部15的定位。
第二保持部15由树脂发泡体形成。树脂发泡体的组成与第一保持部14相同。如上所述,第二保持部15的底部31的硬度可以比第一保持部14的壁部29的硬度高。因此,第一保持部14的壁部29比第二保持部15软,在相同应力下更容易变形。
如图1所示,弹性部件16使壳体11和盖体12卡合,使得壳体11和盖体12按压继电器13。弹性部件16可以为例如夹子(clip)。将作为夹子的弹性部件16钩挂于壳体11的舌片19和盖体12的舌片24,由此借助于壳体11、第一保持部14、第二保持部15和盖体12来按压继电器13。
在电池装置17中,通过如下所述工序来制造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如图2所示,在内部收容有电池组的壳体11被配置为底面朝向铅直下方。第一保持部14以壁部29朝向铅直上侧、在壳体11的固定框20内上部面us和底部28抵接的方式载置于壳体11。
而后,继电器13载置于第一保持部14。此外,在载置了继电器13的状态下,第一面s1和第一保持部14的底部28的板面相对置。此外,在载置了继电器13的状态下,触点端子27从固定框20的缺口nc20突出。
可经由汇流条21连接两个继电器13的触点端子27。一方的继电器13的触点端子27经由汇流条21连接至端子18,所述端子18连结至电池组的电极。另一方的继电器13的触点端子27经由汇流条21与熔断器25连接。
第二保持部15以底部31的板面与第二面s2相对置的方式载置于继电器13的第二面s2之上。第二保持部15被载置为突出片32嵌合于第一保持部14的缺口nc29。
盖体12以盖体12的舌片24与壳体11的舌片19相对置的方式覆盖安装于壳体11。使壳体11的上部面us向盖体12的下部面ls侧按压,来压缩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弹性部件16在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被压缩的状态下钩挂于壳体11的舌片19和盖体12的舌片24。
如图1所示,在壳体11和盖体12之间夹持着继电器13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在从继电器13的夹持方向观察壳体11时的整个区域中,在夹持方向上的壳体11和盖体12之间设置有间隙cl。整个区域不仅仅是壳体11和盖体12的卡合部,还包括由壳体11和盖体12形成的内部的空间。例如,即使在如图1示出的固定框20那样从壳体11朝向盖体12侧突出设置的部位,也可以在夹持方向上盖体11和固定框20之间设置间隙cl。
此外,参照图6,如上所述,在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的制造前的状态下,壁部29的从底部28的立设壁部29一侧的面起的高度h1可以大于继电器13的垂直于第一面s1的方向上的高度h2与第二保持部15的垂直于底部31的板面的方向上的厚度h3之和。因此,如图7所示,在将继电器13和第二保持部15载置于第一保持部14的状态下,第一保持部14的壁部29从第二保持部15的底部31的板面突出。
如图1所示,使盖体12覆盖安装于壳体11,并向继电器13的夹持方向按压盖体12,由此,在夹持方向压缩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通过在夹持方向压缩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来使以第一保持部14的底部28为基准的第一保持部14的壁部29和第二保持部15的底部31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此外,在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当解除由弹性部件16实现的向继电器13的按压时,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恢复,在夹持方向上,第一保持部14的壁部29从第二保持部15的底部31的板面突出。
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继电器13借助于由可压缩的树脂发泡体形成的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来夹持于壳体11和盖体12之间。根据这种结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可以降低继电器13所产生的工作噪音传递至壳体11而所造成的影响。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弹性部件16使壳体11和盖体12卡合,以按压继电器13,在从继电器13的夹持方向观察壳体11时的整个区域中,在夹持方向上的壳体11和盖体12之间设置有间隙cl。根据这种结构,在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即使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中的至少一方因经时间的变化而弹性降低,也可以在某处的间隙cl消失为止,维持由弹性部件16实现的、借助于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的继电器13的按压。因此,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抑制继电器13的固定性的降低,由此,降低向继电器13的触点端子27等的应力集中,提高继电器13的耐久性和连接于继电器13的汇流条21的耐久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在第一保持部14的与第一面s1抵接的面形成有向继电器13侧隆起的压纹30。根据这种结构,在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在底部28和继电器13的第一面s1之间形成空间。在该空间内,工作噪音反复地被底部28、压纹30吸收和反射,使得继电器的工作噪音衰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第一保持部14具有与继电器的第三面s3抵接的壁部29。根据这种结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可以降低与第三面s3正交和平行的方向上的继电器13的振动。在上述那种结构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盖体12可以按压第二保持部15的底部31和第一保持部14的壁部29。第一保持部14的壁部29不对夹持方向上的继电器13的按压做出贡献,因此可减小向夹持方向按压继电器13的力。另一方面,在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第一保持部14的壁部29的硬度比第二保持部15的底部31低。根据这种结构,在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与直接对继电器13的夹持方向的按压做出贡献的第二保持部15的底部31的压缩的反作用力相比,可以降低不对继电器13的夹持方向的按压做出贡献的壁部29的压缩的反作用力。因此,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可以在具有壁部29的同时,抑制向夹持方向按压继电器13的力的降低,并牢固地将继电器13保持在夹持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第一保持部14的壁部29具有执行与夹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二保持部15的定位的形状。根据这种结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可以容易地在制造时进行定位,使制造变得容易。因此,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可以提高生产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在壁部29形成与第二保持部15嵌合的缺口nc29,继电器13的驱动线穿过该缺口nc29。根据这种结构,在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用于第二保持部15的定位的缺口nc29可以共用为供驱动线穿过的孔,因此相比于除缺口nc29外另行形成穿通孔的结构,可以减少组装工序和工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解除由弹性部件16实现的、借助于壳体11和盖体12的向继电器13的按压时,在夹持方向上,第一保持部14的壁部29的一部分从第二保持部15的底部31的板面突出。这种结构在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的制造前,在夹持方向上将继电器13和第二保持部15载置于第一保持部14时,也可以使第一保持部14的壁部29从第二保持部15的底部31的的板面突出。因此,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可以在制造时容易地观察第二保持部15是否定位于第一保持部14,提高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第二保持部15形成为板状。由片状聚氨酯形成的第二保持部15若为板状,则可以通过冲压板状的通用品来制造,易于制造。因此,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在第一保持部14的底部28至少形成三个压纹30。根据这种结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可以确定与继电器13的第一面s1抵接的底部28的面,此外,可以降低每一处压纹30的按压继电器13的力。因此,壳体11和盖体12、弹性部件16不需要具备过剩的强度,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电池装置17的小型化、轻量化,可以提高针对车辆的搭载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压纹30为球形或者锥形。根据这种结构,随着第一保持部14的按压的增强,在压纹30的压缩的作用下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与继电器13的接触面积扩大。因此,随着振动振幅的增加,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与继电器13的接触面积扩大,使第一保持部14的反作用力增大,从而可以在夹持方向上稳定地保持继电器1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由片状聚氨酯形成。根据这种结构,在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随着振幅的增大,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的反作用力增加,但若振幅到达一定水平以上,则反作用力会收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中,盖体12的下部面ls形成为具有厚壁或者焊道。根据这种结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0可以降低来自继电器13的声音和振动的传递所造成的影响。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特征而通过除上述实施方式之外的其他规定方式来实现本发明。因此,以上的描述仅为示例,并不限定于此。发明的范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定义,而非由以上的描述定义。所有变更中在其等同的范围内的各种变更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继电器13的夹持方向观察时,在壳体11和盖体12之间,在配置第一保持部14、继电器13和第二保持部15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形成空隙,但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可以在该空隙设置比第一保持部14和第二保持部15更柔软的部件,例如海绵状的密封部件。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继电器保持结构体;11:壳体;12:盖体;13:继电器;
14:第一保持部;15:第二保持部;16:弹性部件;17:电池装置;
18:端子;19:壳体的舌片;20:固定框;21:汇流条;
22:包含盖体下部面的部分;23:包含盖体侧面的部分;
24:盖体的舌片;25:熔断器;26:输出端子;27:触点端子;
28:第一保持部的底部;29:第一保持部的壁部;30:压纹;
31:第二保持部的底部;32:突出片;cl:间隙;nc20:固定框的缺口;nc29:壁部的缺口;s1:第一面;s2:第二面;s3:第三面;
ss:壳体的侧面;us:壳体的上部面;ls:盖体的下部面。

Claims (6)

1.一种继电器保持结构体,包括:
继电器;
第一保持部,其由可压缩的树脂发泡体形成,抵接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面;
壳体,其经由所述第一保持部支撑所述继电器;
第二保持部,其由可压缩的树脂发泡体形成,抵接于所述继电器的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
盖体,其经由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部来将所述继电器夹持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壳体之间;以及
弹性部件,其使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卡合,使得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按压所述继电器,
在从所述继电器的夹持方向观察所述壳体时的整个区域中,在所述夹持方向上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之间设置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第一保持部的与所述第一面抵接的面和所述第二保持部的与所述第二面抵接的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向所述继电器侧隆起的压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其中,
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继电器的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垂直的第三面抵接的壁部,
所述壁部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别具有的、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对置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其中,
所述第一保持部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中的至少一方所具有的所述壁部具有在与所述夹持方向垂直的方向执行另一方的定位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壁部形成与所述另一方嵌合的缺口,
所述继电器的驱动线穿过所述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继电器保持结构体,其中,
在解除由所述弹性部件实现的、经由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的对所述继电器的按压时,在所述夹持方向,所述壁部的一部分从所述另一方的底部突出。
CN202080011530.XA 2019-01-31 2020-01-14 继电器保持结构体 Pending CN1133665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5350A JP6622932B1 (ja) 2019-01-31 2019-01-31 リレー保持構造
JP2019-015350 2019-01-31
PCT/JP2020/000896 WO2020158372A1 (ja) 2019-01-31 2020-01-14 リレー保持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6596A true CN113366596A (zh) 2021-09-07

Family

ID=68917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1530.XA Pending CN113366596A (zh) 2019-01-31 2020-01-14 继电器保持结构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93354A1 (zh)
JP (1) JP6622932B1 (zh)
CN (1) CN113366596A (zh)
WO (1) WO20201583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2966A1 (ja) * 2021-02-12 2022-08-18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38829A2 (de) * 1996-10-22 1998-04-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Geräuschreduziertes Relais
CN201270223Y (zh) * 2008-08-07 2009-07-08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隔音装置
CN104782242A (zh) * 2012-11-01 2015-07-1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继电器固定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22133A1 (de) * 1976-05-18 1977-12-08 Siemens Ag Elektrisches bauelement, insbesondere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JPH062610A (ja) * 1992-06-22 1994-01-11 Mazda Motor Corp 電子式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JPH0982196A (ja) * 1995-09-06 1997-03-28 Taikoo Device:Kk 電磁継電器
JPH09139585A (ja) * 1995-11-16 1997-05-27 Yazaki Corp ジャンクションブロック用収納箱
JP2008181733A (ja) * 2007-01-24 2008-08-07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バッテリ冷却システム
US11948760B2 (en) * 2013-03-15 2024-04-02 Zonit Structured Solutions, Llc Hybrid relay
JP6884570B2 (ja) * 2016-12-19 2021-06-09 マレリ株式会社 組電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38829A2 (de) * 1996-10-22 1998-04-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Geräuschreduziertes Relais
CN201270223Y (zh) * 2008-08-07 2009-07-08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隔音装置
CN104782242A (zh) * 2012-11-01 2015-07-1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继电器固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23515A (ja) 2020-08-13
US20220093354A1 (en) 2022-03-24
JP6622932B1 (ja) 2019-12-18
WO2020158372A1 (ja)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87559B1 (en) Battery pack for electric power tool
US8355523B2 (en) Speaker
JP2015099650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US9412982B2 (en) Battery pack for electric power tool
JP5229303B2 (ja) 車両用電池パック
JP2011222490A (ja) 電池パック
JP2013054869A (ja) 組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61832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13366596A (zh) 继电器保持结构体
WO2006001227A1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102570792B1 (ko) 배터리 모듈용 엔드플레이트
KR20230042120A (ko) 배터리 셀을 수용하기 위한 배터리 모듈용 하우징
JP6636887B2 (ja) 蓄電装置
JP4196114B2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11756210A (zh) 致动器
JP2019013090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4782242A (zh) 继电器固定结构
JP4446147B2 (ja) 組電池
JP2020064776A (ja) 電池パック
JP7148326B2 (ja)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JP2004047141A (ja) 電磁接触器
JPWO2019225635A1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4470685B2 (ja) 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JP2013242001A (ja)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CN115699237A (zh) 按压开关及按压开关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