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6751B - 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46751B CN113346751B CN202110825367.7A CN202110825367A CN113346751B CN 113346751 B CN113346751 B CN 113346751B CN 202110825367 A CN202110825367 A CN 202110825367A CN 113346751 B CN113346751 B CN 1133467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uctor
- switch tube
- capacitor
- input
- induc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DC‑DC升压变换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其输入电源的正极与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二电感的一端、输入滤波电容Cin的正极相连;输入电源的负极与第一开关管的源极、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第一电容的负极、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输入滤波电容Cin的负极相连;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正极相连;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电容的正极、输出滤波电感的一端相连;第二电容的负极与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输出滤波电容的负极、直流负载的一端相连;输出滤波电感的另一端与输出滤波电容的正极、直流负载的另一端相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DC-DC升压变换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光伏电池或蓄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的端电压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宽。因此,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系统普遍采用直流升压变换器级联电压型逆变器的两级式结构。
Boost变换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直流升压变换器。其输入电流连续,结构简单,但实际电压增益受电路寄生参数的影响存在极大值(一般低于5),且该增益对应的占空比接近1,功率管的电流应力和电压应力较大,系统效率严重下降。开关电容Boost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连续,电压增益是传统Boost变换器的(1+D)倍,且功率管电压应力为输入电压Uin与输出电压Uo之和的一半,即(Uo+Uin)/2,远低于传统Boost变换器。但是,该拓扑存在以下问题:(1)输入电感电流等于输入电流,平均电流应力较大,所以电感体积和铜耗较大;(2)输入电感的电流脉动较大,需要在输入端并联大量的电容器,以减小输入电流纹波,改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然而,系统成本和体积也显著增加。
为此,各种双输入电感开关电容高增益方案相继被报道。图1给出了一种双输入电感的开关电容Boost变换器。其可以有效减小输入电流脉动率,降低电感、开关管的平均电流应力,但功率器件承受了较高的电压应力(等于输出电压),开关损耗较大。由于高耐压的功率器件具有更大的通态压降(或通态电阻)和更高的价格,因此其通态损耗和成本较高,效率较低。除此以外该变换器还存在升压能力不足,器件数量较多,结构复杂等缺点。此外,目前大多数双输入电感开关电容高增益变换器均没有实现功率管的零电压开通,开关损耗较大,系统变换效率难以提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该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具有较高的变换效率和可靠性,以及较低的系统的体积和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包括输入电源Uin、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1、输入滤波电容Cin、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输出滤波电容Co、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输出滤波电感Lo、直流负载R;
所述输入电源Uin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所述输入滤波电容Cin的正极相连;
所述输入电源Uin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所述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所述输入滤波电容Cin的负极相连;
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一起接入输出滤波电感Lo的一端;
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所述输出滤波电容Co的负极、直流负载R的一端相连;
所述输出滤波电感Lo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容Co的正极、所述直流负载R的另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S2与第三开关管S3工作在互补导通状态;
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输出滤波电感Lo工作在电流双向导通模式;
所述输出滤波电感Lo的电感值满足以下条件:
上式中,d为第一开关管S1的PWM驱动信号ug1和第二开关管S2的PWM驱动信号ug2的占空比,Uin为电压源Uin的电压值,Uo为输出电压平均值,Ts为开关周期,Io为输出电流平均值,ΔIL2为第二电感L2的脉动量,取ΔIL2为第二电感电流最大平均值IL2,max的30%,Po,max为最大输出功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开关管S3均为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感L1的电感值为:
上式中,ΔIL1为第一电感L1的脉动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感L2的电感值为:
上式中,ΔIL2为第二电感L2的脉动量。
进一步的,所述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的理想电压增益G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还包括输出电压控制器,具有包括以下步骤:
将输出电压采样值uo,f与输出电压基准值uo,ref比较,其误差信号送至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器,得到调制信号ur;
将调制信号ur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1交截,产生第一开关管S1的PWM驱动信号ug1;
将调制信号ur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2交截,产生第二开关管S2的PWM驱动信号ug2;
单极性三角载波uc1和单极性三角载波uc2的幅值均为Ucm;
第一开关管S1的PWM驱动信号ug1和第二开关管S2的PWM驱动信号ug2的占空比为d=ur/Ucm;
单极性三角载波uc1和单极性三角载波uc2的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80°;
将第二开关管S2的PWM驱动信号ug2取反得到第三开关管S3的PWM驱动信号ug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其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工作在互差180°导通状态,第二开关管S2与第三开关管S3互补工作,输出滤波电感Lo工作在电流双向导通模式,第三开关管S3为输出滤波电感Lo提供电流反向通道,从而实现了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开关管S3的零电压开通,有效提高了变换效率;同时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分摊了输入电流,大大减小了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的电流应力和通态损耗,大幅度提高了变换效率;功率管的电压应力、电流应力较小,因而减小了功率损耗;输入电流的脉动频率为开关频率的两倍,且脉动率降低,从而减小了输入滤波电容Cin的大小,提高了可靠性,并降低了系统的体积和成本;此外,本发明所提变换器还具有输入电流连续、电压增益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输入电感的开关电容Boost变换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控制方法的逻辑结构框图;
图4(a)到(f)为图1所示的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6种工作模态等效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主要工作波形图;
图6(a)~(c)为图1所示的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的仿真波形图;
图7(a)、(b)为图1所示的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开关管S2、S3的软开关实现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作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实施例,该变换器包括输入电源Uin、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1、输入滤波电容Cin、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输出滤波电容Co(无极性电容)、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输出滤波电感Lo、直流负载R;输入电源Uin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一端、输入滤波电容Cin的正极相连;输入电源Uin的负极与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一电容C1的负极、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输入滤波电容Cin的负极相连;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与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与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正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一起接入输出滤波电感Lo的一端,连接点记为a;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与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输出滤波电容Co的负极、直流负载R的一端相连,连接点记为b;
输出滤波电感Lo的另一端与输出滤波电容Co的正极、直流负载R的另一端相连;输出滤波电感Lo与输出滤波电容Co串联构成滤波电路。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为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输出滤波电容Co采用无极性电容。
下面按照图2所示的主电路对本申请的高增益变换器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逻辑结构框图。对输出电压Uo进行采样,得到采样值uo,f;将采样值uo,f与输出电压基准值uo,ref比较,其误差信号送至输出电压控制器,得到调制信号ur;将调制信号ur与幅值为Ucm的单极性三角载波uc1交截,产生第一开关管S1的PWM驱动信号ug1,该驱动信号占空比为d=ur/Ucm;将调制信号ur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2交截,产生第二开关管S2的PWM驱动信号ug2,该驱动信号占空比为d=ur/Ucm;单极性三角载波uc1和uc2的幅值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80°;将第二开关管S2的PWM驱动信号ug2取反得到第三开关管S3的PWM驱动信号ug3。
下面对图2示出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系统工作进入稳态后,一个开关周期内可分为6种模态;除考虑开关管的寄生电容外,忽略开关管的其他寄生参数;储能元件以及二极管均为理想器件,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输入滤波电容Cin、输出滤波电容Co足够大,可忽略电压纹波;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输出滤波电感Lo工作在电流双向导通模式;输入电源Uin负端为零电位参考点,直流负载R为纯阻性。各模态的等效电路分别如图4(a)~图4(f)所示;一个开关周期内的主要波形示意图,如图5所示。
分述如下:
t0时刻前,第二开关管S2已经开通;第一开关管S1关断,第一电感L1承受反向电压Uin-Uc1;第二电感L2承受正向电压Uin,输出滤波电感Lo承受正向电压UC1+UC2-Uo,第一电感电流iL1线性下降,第二电感电流iL2和输出滤波电感电流iLo均线性上升。
模态1:[t0-t1](等效电路如图4(a)所示)
t0时刻,开通第一开关管S1,模态1开始;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承受正向电压均为Uin,第一电感电流iL1和第二电感电流iL2均正向线性增大。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经第二开关管S2串联为负载供电,输出滤波电感Lo承受正向电压为UC1+UC2-Uo,输出滤波电感电流iLo正向线性增大,其表达式为:
式中,UC1为第一电容C1的电压应力,UC2为第二电容C2的电压应力。
模态2:[t1-t2](等效电路如图4(b)所示)
t1时刻,关断第二开关管S2,模态1结束,模态2开始;第二电感电流iL2和输出滤波电感电流iLo同时流入结点b,第三开关管S3的体二极管DS3导通,该模态持续时间较短,近似认为电感电流iL1、iL2和iLo保持不变。
模态3:[t2-t3](等效电路如图4(c)所示)
t2时刻,零电压开通第三开关管S3,模态3开始;第一电感L1承受正向电压Uin,第二电感L2承受反向电压UC2-Uin,对第二电容C2充电,第一电感电流iL1线性增加,第二电感电流iL2线性减少,第一电容C1和输出滤波电感Lo对负载供电,输出滤波电感电流iLo逐渐减小,其表达式为:
模态4:[t3-t4](等效电路如图4(d)所示)
t3时刻,关断第三开关管S3,模态4开始;第二电感电流iL2流入结点b,输出滤波电感电流iLo流出结点b,由于|iL2|<|iLo|,故第三开关管S3的体二极管DS3反向关断,由于流入b点的电流大于第二电感电流iL2,因而第二开关S2的体二极管DS2导通。该模态持续时间很短,近似认为电感电流iL1、iL2和iLo均保持不变。
模态5:[t4-t5](等效电路如图4(e)所示)
t4时刻,零电压开通第二开关管S2,模态4结束,模态5开始。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均承受正向电压Uin,输出滤波电感Lo承受正向电压UC1+UC2-Uo,第一电感电流iL1、第二电感电流iL2和输出滤波电感电流iLo均线性增大。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串联向输出滤波电感Lo和负载供电,其表达式如下:
到t5时刻,模态5结束。
模态6:[t5-t6](等效电路如图4(f)所示)
t5时刻,关断第一开关管S1,模态5结束,模态6开始;第一电感L1承受反向电压UC1-Uin,第二电感L2承受正向电压Uin,输出滤波电感Lo承受正向电压UC1+UC2-Uo,第一电感电流iL1线性减小,第二电感电流iL2和输出滤波电感电流iLo均线性增大。第一电感L1对第一电容C1充电,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感L1向负载供电。t6时刻,开通第一开关管S1,模态6结束,进入下一个周期,其表达式如下:
基于以上对本发明的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的工作过程的分析,下面对其电压增益进行分析。
根据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输出滤波电感Lo的伏秒平衡,可得:
UindTs=(UC1-Uin)(1-d)Ts (5)
UindTs=(UC2-Uin)(1-d)Ts (6)
(UC1+UC2-Uo)dTs=(Uo-UC1)(1-d)Ts (7)
根据式(5)-(7),可得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为:
式中,Iin为输入电流的平均电流。
第一电容C1的电压应力UC1和第二电容C2的电压应力UC2为:
第一开关管S1的电压应力US1和第一二极管D1的电压应力UD1为:
第二开关管S2的电压应力US2和第三开关管S3的电压应力US3为:
根据该变换器的平均电流等效电路,可得:
式中,IL1为第一电感的平均电流,IL2为第二电感的平均电流,ILo为输出滤波电感的平均电流。
根据式(12),可得变换器的各平均电流应力为:
式中,IS1为第一开关管的平均电流,IS2为第二开关管的平均电流,IS3为第三开关管的平均电流,ID1为第一二极管的平均电流。
根据有效电流值计算公式,可得该变换器各开关管的有效电流值:
式中,ΔILo为输出滤波电感Lo的脉动量:
基于以上对本发明的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稳态特性的分析,下面对其软开关条件进行分析。
前已述及,第三开关管S3开通前,第二电感电流iL2和输出滤波电感电流iLo同时流入结点b,第三开关管S3的体二极管DS3导通续流,故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第三开关管S3的零电压开通。因此,下文仅讨论第二开关管S2的软开关条件:
由模态分析可知,为了实现第二开关管S2的零电压开通,在模态4中需要满足:
iL2+iLo<0 (18)
由于模态4的持续时间很短,可近似认为电感电流iL2、iLo均保持不变,即:
将式(19)代入式(18),可得实现第二开关管S2零电压开通的电流条件,即:
基于以上对该变换器软开关条件的分析,下面对其电感设计进行分析。
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若第一电感L1的电流峰峰值ΔIL1不超过第一电感电流最大平均值IL1,max的30%,可得:
若第二电感L2的电流脉动量ΔIL2不超过第二电感电流最大平均电流IL2,max的30%,可得:
根据式(13)、式(17)、式(20)可得: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使用saber仿真软件对本发明所提高增益Boost变换器进行仿真验证。其设计指标如下:输入电压Uin=48V,输出电压Uo=300V,最大输出功率为250W,开关频率为fs=100kHz。此外,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输入滤波电容Cin和输出滤波电容Co均为50μF,第一电感L1为0.4mH,第二电感L2为0.53mH,输出滤波电感Lo=0.05mH。
仿真实验波形图如图6(a)~6(c)所示。
图6(a)中给出了输入电压Uin和输出电压Uo的仿真波形。可以看出:当占空比d=0.725,实测电压增益值为G=Uo/Uin≈6.25,与理论值G=(1+d)/(1-d)=6.27基本吻合。图6(b)中给出了开关管漏源极电压uS1、uS2和uS3、二极管端电压uD1的仿真波形。可以看出,第一开关管S1、第一二极管D1、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开关管S3的电压应力基本相等,约为传统Boost变换器的1/(1+d)倍。图6(c)中给出了第一电感电流iL1和第二电感电流iL2、输出滤波电感电流iLo、输入电流iin、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的电流iS1、iS2、iS3以及第一开关管S1的驱动信号ug1、第二开关管S2的驱动信号ug2、第三开关管S3的驱动信号ug3的仿真波形。可以看出,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输出滤波电感Lo工作在电流双向导通模式,iL1和iL2均连续,波形互差180°,使得输入电流iin的脉动频率变为开关频率的两倍;输入电流的脉动率为11.72%,远低于第一电感电流iL1和第二电感电流iL2的脉动率;第一电感L1的平均电流IL1=3.06A,第二电感L2平均电流IL2=2.23A;第一开关管S1的平均电流为2.22A,有效电流值为2.61A,第二开关管S2的平均电流为2.22A,有效电流值为3.21A,第三开关管S3的平均电流为0.84A,有效电流值为1.98A。
图7给出了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的驱动信号ug2、ug3和漏源极电压uS2、uS3的仿真波形。可以看出,当驱动信号ug2、ug3的高电平到来前,漏源极端电压uS2、uS3已经减小为零。因此,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开关管S3实现了零电压开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而非对其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Uin、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1、输入滤波电容Cin、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输出滤波电容Co、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输出滤波电感Lo、直流负载R;
所述输入电源Uin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所述输入滤波电容Cin的正极相连;
所述输入电源Uin的负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所述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所述输入滤波电容Cin的负极相连;
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
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相连;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一起接入输出滤波电感Lo的一端;
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所述输出滤波电容Co的负极、直流负载R的一端相连;
所述输出滤波电感Lo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滤波电容Co的正极、所述直流负载R的另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S2与第三开关管S3工作在互补导通状态;
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输出滤波电感Lo工作在电流双向导通模式;
所述输出滤波电感Lo的电感值满足以下条件:
上式中,d为第一开关管S1的PWM驱动信号ug1和第二开关管S2的PWM驱动信号ug2的占空比,Uin为电压源Uin的电压值,Uo为输出电压平均值,Ts为开关周期,Io为输出电流平均值,ΔIL2为第二电感L2的脉动量,取ΔIL2为第二电感电流最大平均值IL2,max的30%,Po,max为最大输出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开关管S3均为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还包括输出电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输出电压采样值uo,f与输出电压基准值uo,ref比较,其误差信号送至所述输出电压控制器,得到调制信号ur;
将调制信号ur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1交截,产生第一开关管S1的PWM驱动信号ug1;
将调制信号ur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2交截,产生第二开关管S2的PWM驱动信号ug2;
单极性三角载波uc1和单极性三角载波uc2的幅值均为Ucm;
单极性三角载波uc1和单极性三角载波uc2的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80°;
将第二开关管S2的PWM驱动信号ug2取反得到第三开关管S3的PWM驱动信号ug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25367.7A CN113346751B (zh) | 2021-07-21 | 2021-07-21 | 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25367.7A CN113346751B (zh) | 2021-07-21 | 2021-07-21 | 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46751A CN113346751A (zh) | 2021-09-03 |
CN113346751B true CN113346751B (zh) | 2022-04-22 |
Family
ID=77480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25367.7A Active CN113346751B (zh) | 2021-07-21 | 2021-07-21 | 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46751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99228B1 (ko) * | 2009-07-29 | 2010-12-07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고전압 이득을 갖는 부스트 컨버터 |
CN102510218A (zh) * | 2011-11-04 | 2012-06-20 | 安徽工业大学 | 一种高升压比dc-dc功率变换器 |
TW201414149A (zh) * | 2012-09-18 | 2014-04-01 | Nat Univ Chin Yi Technology | 交錯式高升壓比軟開關式轉換器 |
CN106936309A (zh) * | 2017-03-29 | 2017-07-07 | 天津大学 | 用于燃料电池的输入并联输出串联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 |
CN112583252A (zh) * | 2020-12-04 | 2021-03-30 | 南通大学 |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886817A (zh) * | 2021-04-02 | 2021-06-01 | 南通大学 | 一种高效率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953226A (zh) * | 2021-04-12 | 2021-06-11 | 南通大学 | 一种可用于光伏充电的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2021
- 2021-07-21 CN CN202110825367.7A patent/CN1133467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99228B1 (ko) * | 2009-07-29 | 2010-12-07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고전압 이득을 갖는 부스트 컨버터 |
CN102510218A (zh) * | 2011-11-04 | 2012-06-20 | 安徽工业大学 | 一种高升压比dc-dc功率变换器 |
TW201414149A (zh) * | 2012-09-18 | 2014-04-01 | Nat Univ Chin Yi Technology | 交錯式高升壓比軟開關式轉換器 |
CN106936309A (zh) * | 2017-03-29 | 2017-07-07 | 天津大学 | 用于燃料电池的输入并联输出串联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 |
CN112583252A (zh) * | 2020-12-04 | 2021-03-30 | 南通大学 |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886817A (zh) * | 2021-04-02 | 2021-06-01 | 南通大学 | 一种高效率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953226A (zh) * | 2021-04-12 | 2021-06-11 | 南通大学 | 一种可用于光伏充电的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Interleaved high step-up converter with coupled inductor and voltage multiplier for renewable energy system;Xing Liu 等;《CPSS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20191231;第4卷(第4期);299-308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46751A (zh) | 2021-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17681B (zh) | 一种双向谐振变换器 | |
CN112583252B (zh) |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505107B (zh) | 基于llc串联谐振的低电压应力单级ac-dc变换器 | |
CN106208698B (zh) | 设有软开关的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260568B (zh) | 零电压软开关单相升压逆变器及控制方法 | |
CN201345619Y (zh) | 基于llc串联谐振的低电压应力单级ac-dc变换器 | |
CN111725993B (zh) | 一种高效Sepic软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953204B (zh) | 高电压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829838B (zh) | 一种零电压软开关双向Buck/Boost变换器 | |
CN102208868A (zh) | 高升压变比直流-直流变换器 | |
CN105515377A (zh) |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和倍压电容的软开关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 |
CN113541503A (zh) | 一种零电流开关有源钳位电流型推挽直流变换器 | |
CN111682769B (zh) | 有源钳位正激变换器的自适应同步整流数字控制方法 | |
CN114583953A (zh) | 一种零纹波储能双向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355128A (zh) | 高变比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 | |
CN102545670A (zh) | 微逆变器功率级新型拓扑结构 | |
CN108768169B (zh) | 一种燃料电池用双耦合交错式升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630009B (zh) | 一种高性能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346751B (zh) | 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886817B (zh) | 一种高效率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3364294B (zh) | 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 |
CN100433529C (zh) | Zcs-pwm开关单元电路 | |
Valipour et al. | High efficiency LC resonant boost topology: Analysis and design | |
CN112242795B (zh) | 可实现软开关的单相单级式升压逆变器及控制方法 | |
CN111769754B (zh) | 一种辅助回路最低损耗的无桥双升软开关整流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