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3252B -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83252B
CN112583252B CN202011410885.4A CN202011410885A CN112583252B CN 112583252 B CN112583252 B CN 112583252B CN 202011410885 A CN202011410885 A CN 202011410885A CN 112583252 B CN112583252 B CN 1125832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or
switch tube
capacitor
inductanc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08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83252A (zh
Inventor
秦岭
许兴
田民
马宇昂
周磊
沈家鹏
高娟
段冰莹
钱天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4108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832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83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83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832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DC‑DC升压变换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其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二电感的一端、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的正极、直流负载的一端连接;直流负载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的负极、第二电容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与第一电容的负极、第一开关管的源极、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工作在互补导通状态,减小了开关损耗,提高了系统效率,且具有输入、输出电流连续、体积小,功率管数量少、电压应力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DC-DC升压变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光伏电池或蓄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的端电压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宽。因此,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系统普遍采用直流升压变换器级联电压型逆变器的两级式结构。目前,非隔离并网逆变器的漏电流抑制策略日益成熟,电气安全问题已经得到完美解决。而且,相较于隔离型变换器,非隔离型变换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损耗小的优点。因此,采用非隔离型升压变换器作为可再生能源接口更具有优势。
Boost变换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非隔离型升压变换器。其输入电流连续,结构简单,但实际电压增益受电路寄生参数的影响存在极大值(一般低于5),且该增益对应的占空比接近1,功率管的电流应力和电压应力较大,系统效率严重下降。为此,开关电感、准Z源、二次型、开关电容等各种非隔离型双电感Boost变换器继被报道。上述方案可以提高Boost变换器的实际电压增益和变换效率,但是存在以下问题:功率管的开关损耗较大导致开关频率难以提升;输出电流断续,需要大容量的高压滤波电容,且具有两个体积较大的电感,降低了功率密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其可以采用较小容量的滤波电容,且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工作在互补导通状态,第二电感L2电流双向线性变化,从而大大减小了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的开通损耗和第一二极管D的反向恢复损耗,因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开关频率和功率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包括直流电源Uin、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滤波电容Co,直流负载R;
所述直流电源Uin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容Co的正极、所述直流负载R的一端连接;
所述直流负载R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容Co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的阳极连接;
所述直流电源Uin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的阴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为自带反向并联二极管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感L1的电感值为: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11
上式中,L1为第一电感L1的电感值,D为第一开关管S1控制信号的占空比,Uin为输入电压的平均值,Iin,max为输入电流的最大平均值,fs为开关频率,δ%为第一电感L1允许的最大电流脉动量与第一电感L1最大平均电流的百分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感L2的电感值为: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12
上式中,L2为第二电感L2的电感值,Io,max为输出电流的最大平均值。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为:
将直流调制信号urdc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交截,产生第一开关管S1的PWM驱动信号ug1;该驱动信号取反,产生PWM驱动信号ug2,以控制第二开关管S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均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的理想电压增益G为: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其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工作在互补导通状态,第二电感L2电流双向线性变化,从而大大减小了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的开通损耗和第一二极管D的反向恢复损耗,因此可以大幅度提高开关频率和功率密度。同时,所发明变换器还具有输入、输出电流连续、第二电感L2和滤波电容Co的体积较小、功率管数量少且电压应力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a)到(g)为图1所示的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7种工作模态等效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主要工作波形图;
图4(a)-(e)为图1所示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的仿真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作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实施例,该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包括直流电源Uin、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滤波电容Co,直流负载R;直流电源Uin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Co的正极、直流负载R的一端连接;直流负载R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Co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的阳极连接;直流电源Uin的负极与第一电容C1的负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第一二极管D的阴极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为自带反向并联二极管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
在此实施例中,该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的控制方法为:
将直流调制信号urdc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交截,产生第一开关管S1的PWM驱动信号ug1;该驱动信号取反,产生PWM驱动信号ug2,以控制第二开关管S2
下面对图1所示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系统工作进入稳态后,一个开关周期内可分为7种模态;除考虑开关管的寄生电容外,忽略开关管的其他寄生参数;储能元件以及二极管均为理想器件,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滤波电容Co足够大,可忽略电压纹波;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的电流连续;输入电源Uin负端为零电位参考点,直流负载R为纯阻性。各模态的等效电路分别如图2(a)~图2(g)所示;一个开关周期内的主要波形示意图,如图3所示。
分述如下:
工作模态1[t0,t1](等效电路如图2(a)所示)
t0时刻前,第一开关管S1体二极管导通续流,第二开关管S2关断,第一二极管D受反向电压关断;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二电感电流iL2反向流动,且不断减小。
在t0时刻,第一开关管S1开通,此时第一开关管S1的体二极管流过电流,开通损耗几乎为零,模态1开始。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承受正向电压,第一电感电流iL1和第二电感电流iL2线性上升,在此期间,第二电感电流iL2先减小为零,然后正向增大;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向负载R供电。此时,有: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22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31
式中,UL1为第一电感L1电压,UL2为第二电感L2电压,UC1为第一电容C1电压的平均值,UC2为第二电容C2电压的平均值,Uo为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工作模态2[t1,t2](等效电路如图2(b)所示)
t1时刻,关断第一开关管S1,模态2开始。第一电感电流iL1和第二电感电流iL2均流入结点b,为CS1充电,并抽走CS2上的电荷。由于充放电时间较短,可近似认为iL1和iL2保持不变。因此,第一开关管S1漏-源极端电压ucs1和第二开关管S2漏-源极端电压ucs2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32
uCS2(t)=UC1-uCS1(t) (4)
在t2时刻,CS1的电压上升为UC1,CS2的电压下降为0,第一二极管D导通,模态2结束。
工作模态3[t2,t3](等效电路如图2(c))
t2时刻,第一二极管D正向导通,第二开关管S2的体二极管导通续流,模态3开始。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承受反向电压,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电感电流iL1和第二电感电流iL2正向线性减小,第一电感电流iL1和第二电感电流iL2同时流过第一二极管D,因此,流过第一二极管D的电流线性减小。此时,有: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33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34
工作模态4[t3,t4](等效电路如图2(d))
t3时刻,开通第二开关管S2,其体二极管导流过电流,开通损耗几乎为零,模态4开始。第一电感电流iL1和第二电感iL2均保持原有斜率线性减小。在此期间,如图3所示,电感电流iL1正向减小,电感电流iL2先正向减小,然后反向增大,流过第一二极管D的电流继续减小。
工作模态5[t4,t5](等效电路如图2(e))
t4时刻,流过第一二极管D的电流线性减小为零,反向恢复损耗几乎为零,模态4结束,模态5开始。第一电感电流iL1和第二电感电流iL2继续维持原来斜率减小。
工作模态6[t5,t6](等效电路如图2(f))
t5时刻,关断S2,模态5结束,模态6开始。第一电感电流iL1和第二电感iL2的总电流流出结点b,抽走CS1上的电荷,同时为CS2充电。由于充放电时间较短,可近似认为电感电流iL1和iL2保持不变。因此,漏-源极端电压线性变化,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35
uCS2(t)=UC1-uCS1(t) (8)
在t6时刻,CS1的电压下降为0,CS2的电压上升为UC1,模态6结束。
工作模态7[t6,t7](等效电路如图2(g))
t6时刻,第一开关管S1体二极管导通续流,模态7开始。该阶段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承受正向电压,第一电感电流iL1正向线性上升,第二电感电流iL2反向线性减小。在t7时刻,第一开关管S1开通,进入下一个开关周期。
基于以上对本发明的变换器的工作过程的分析,下面对其工作条件进行分析。
忽略死区时间,根据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的伏秒平衡,可得: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41
式中,Ts为开关周期。
此外,由图2(d)可得:
UC1=UC2 (10)
根据式(9)、(10),可得本发明变换器的理想电压增益G为: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42
由模态分析可知,为了在整个负载范围内均能实现第一开关管S1开通前,其体二极管导通续流,需要在最大负载条件下满足以下电流条件:
iL1(t)+iL2(t)<0 t∈(t5,t6) (12)
式中,t5-t6分别为工作模态时刻点。
在模态6,第一电感电流iL1和第二电感电流iL2近似不变,可得: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43
式中,IL1为第一电感电流iL1的平均值,IL2为第二电感电流iL2的平均值,ΔIL1为第一电感电流iL1的脉动量,ΔIL2为第二电感电流iL2的脉动量。
将式(13)代入式(12),可知第二电感L2的脉动量ΔIL2满足:
ΔIL2>2(IL1+IL2)-ΔIL1 t∈(t5,t6) (14)
此外,由模态分析可得: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44
结合式(14)和式(15),可以得到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满足: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45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46
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滤波电容Co需要满足: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47
式中,ΔUC1为第一电容C1的电压脉动量。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51
式中,ΔUo为滤波电容Co的电压脉动量。
下面对本发明的变换器进行参数设计。
根据以下系统参数对变换器电感电容进行参数设计,开关频率fs为100kHz,输入电压Uin为48V,输出功率Po为250W,输出电压Uo为380V,占空比D为0.776。
通常取δ%为20%,即ΔIL1≤0.2Iin,max则有: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52
第二电感L2满足: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53
通常要求电容电压脉动率低于1%,可得: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54
Figure BDA0002817175090000055
基于以上对本发明的变换器进行的模态分析、工作条件分析以及参数设计,下面对其进行仿真验证:
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根据上述参数设计,使用Saber仿真软件对所提升压变换器进行仿真验证,具体取值如下:第一电容C1为47uF,第二电容C2为47uF,第一电感L1为0.4mH,第二电感L2为30uH,滤波电容Co=47uF。
图4(a)-(b)给出了第一、二电感电流iL1和iL2、第一、二开关管S1、S2的驱动信号us1和ugs2、输入电压uin和输出电压uo的仿真波形。可以看出,第一电感L1工作在CCM,第二电感L2工作在BCM;当占空比D≈0.78、输入电压Uin=48V时,所提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为Uo=380V,实测电压增益为G=Uo/Uin≈7.92,与理论值G≈8.09基本吻合。图4(c)-(d)给出了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的驱动信号ugs1、ugs2和漏-源极端电压ucs1、ucs2的仿真波形。可以看出,当驱动信号ugs1、ugs2的高电平到来前,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体二极管导通续流。因此,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的开通损耗几乎为零。图4(e)给出了第一二极管D的电流iD和电压uD的仿真波形。可以看出,第一二极管D的电流iD线性下降过程中,其反向电压几乎为零,在其承受反向电压前,电流iD缓慢降为零,有效减小了其反向恢复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而非对其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输入、输出电流连续,所述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包括直流电源Uin、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二极管D、滤波电容Co,直流负载R;
所述直流电源Uin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容Co的正极、所述直流负载R的一端连接;
所述直流负载R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容Co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的阳极连接;
所述直流电源Uin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的阴极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管S1和所述第二开关管S2均为自带反向并联二极管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所述第一电感L1的电感值满足:
Figure FDA0003196582260000011
上式中,L1为第一电感L1的电感值,D为第一开关管S1控制信号的占空比,Uin为输入电压的平均值,Iin,max为输入电流的最大平均值,fs为开关频率,δ%为第一电感L1允许的最大电流脉动量与第一电感L1最大平均电流的百分比;
所述第二电感L2的电感值满足:
Figure FDA0003196582260000012
上式中,Io,max为输出电流的最大平均值,L2为第二电感L2的电感值;
所述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均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
所述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为:
将直流调制信号urdc与单极性三角载波uc交截,产生第一开关管S1的PWM驱动信号ug1;该驱动信号取反,产生PWM驱动信号ug2,以控制第二开关管S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的理想电压增益G为:
Figure FDA0003196582260000013
CN202011410885.4A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5832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0885.4A CN112583252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0885.4A CN112583252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252A CN112583252A (zh) 2021-03-30
CN112583252B true CN112583252B (zh) 2021-09-07

Family

ID=7512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0885.4A Active CN112583252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832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3207B (zh) * 2021-04-22 2023-01-13 电子科技大学 变换器、双极直流微网及其变换方法
CN113346751B (zh) * 2021-07-21 2022-04-22 南通大学 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29368B (zh) * 2022-03-10 2023-03-21 西南交通大学 开关电容高增益九电平逆变器
CN114583991B (zh) * 2022-05-07 2022-08-19 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增益可调的单相dcac变换器、控制方法及三相dcac变换器
CN116827126B (zh) * 2023-03-23 2023-11-2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523227D1 (de) * 1994-02-08 2001-11-22 Artesyn Technologies Inc Aufwärtskonverter mit verlustreduziertestromversorgung, steuerschaltung und dasverfahren dafür
CN101013860A (zh) * 2006-12-21 2007-08-0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高压脉冲电容器充电装置
CN104868725A (zh) * 2015-04-09 2015-08-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升压型非隔离三端口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92305A (zh) * 2017-12-07 2018-05-29 陕西科技大学 基于电流馈入型半桥变换器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CN110048611A (zh) * 2019-05-29 2019-07-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的高电压增益软开关dc-dc变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6910A (zh) * 2015-09-07 2015-12-23 西安交通大学 二极管辅助升降压逆变器最大升压和最小开关频率脉宽调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523227D1 (de) * 1994-02-08 2001-11-22 Artesyn Technologies Inc Aufwärtskonverter mit verlustreduziertestromversorgung, steuerschaltung und dasverfahren dafür
CN101013860A (zh) * 2006-12-21 2007-08-0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高压脉冲电容器充电装置
CN104868725A (zh) * 2015-04-09 2015-08-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升压型非隔离三端口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92305A (zh) * 2017-12-07 2018-05-29 陕西科技大学 基于电流馈入型半桥变换器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CN110048611A (zh) * 2019-05-29 2019-07-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的高电压增益软开关dc-dc变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vel High Step-Up Soft-Switching DC–DC Converter Based on Switched Capacitor and Coupled Inductor;Xiangjun Zhang;《IEEE》;20200210;全文 *
一种宽范围软开关高增益的双向多端口变换器;汪海涛;《电力电子技术》;201911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83252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3252B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29349B (zh) 基于开关电感的改进型高频高升压比sepic变换器
CN108988634B (zh) 一种三相交错式双向大变比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25993A (zh) 一种高效Sepic软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64024A (zh) 一种具备高增益升压能力的Buck-Boost DC-DC变换器
CN111464023B (zh) 一种高增益升压和降压Sepic DC-DC变换器
CN114583951A (zh) 一种用于光伏直流模块的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65236B (zh) 基于三电平升压单元的高增益Sepic直流变换器
CN114583952A (zh)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55128A (zh) 高变比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
CN114744876B (zh) 光伏发电用零电流纹波Buck-Boost变换器
CN113630009B (zh) 一种高性能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86817B (zh) 一种高效率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64294B (zh) 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4583953A (zh) 一种零纹波储能双向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98245B (zh) 一种实现输入输出低纹波的升压变换电路及变换器
CN111786558B (zh) 一种具有高升压能力的高效率变换器
CN114583954A (zh) 一种用于光伏直流模块的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0490731U (zh) 一种高升压比直流转换装置
CN113346751B (zh) 一种双输入电感的软开关高增益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46744B (zh) 一种三电感高增益Boost变换器
CN110011543A (zh) 基于改进sepic电路的高升压比dc/dc变换器
CN114825933B (zh) 光伏发电用直流三电平Buck-Boost变换器
CN113346743B (zh) 一种非隔离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CN115065239B (zh) 一种适用于光伏发电的直流三电平Sepic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