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0200A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0200A
CN113310200A CN202010120978.7A CN202010120978A CN113310200A CN 113310200 A CN113310200 A CN 113310200A CN 202010120978 A CN202010120978 A CN 202010120978A CN 113310200 A CN113310200 A CN 113310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air conditioner
assembly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09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姬安生
杜顺开
刘奇伟
蔡国健
何健
郭绍胜
翟富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09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020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2265 priority patent/WO2021168985A1/zh
Priority to EP20922012.8A priority patent/EP4092343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310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0200A/zh
Priority to US17/876,919 priority patent/US20220364741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1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for guiding air around a cur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空调本体上设有出风口;出风组件,配置为调整出风口的出风,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检测装置,配置为适于获取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值;控制器,控制器与出风组件和检测装置电连接,并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根据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可以使得“目标物”所在的区域处于无风感状态,进而保证送风不会“直吹”人体,提高空调器的舒适度。同时,在目标物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可以通过“直吹”等方式增加送风量,进而在保证人体无风感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制冷效率,进而满足用户的多种需要。

Description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直吹,空调器一般设置有无风模式,在无风感模式下,房间整体均处于无风感状态,造成制冷效率降低,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空调本体上设有出风口;出风组件,配置为调整出风口的出风,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检测装置,配置为适于获取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值;控制器,控制器与出风组件和检测装置电连接,并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空调本体上设置有出风口,通过出风口将与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吹出以实现制冷或制热。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组件,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并能通过切换形态的方式改变送风模式。
具体地,空调器设置有检测装置,能够检测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值。该目标物可以是人体,也可以是预设物体,如“床”、“办公桌”、“沙发”等人体可能滞留的家具。根据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可以使得“目标物”所在的区域处于无风感状态,进而保证送风不会“直吹”人体,提高空调器的舒适度。同时,在目标物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可以通过“直吹”等方式增加送风量,进而在保证人体无风感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进而满足用户的多种需要。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形态中包括第一形态,空调器还包括:通讯接口,与控制器电连接,并配置为接收控制指令;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出风组件以第一形态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形态具体为默认无风感形态。在空调器开机运行后,默认运行在普通制冷或普通制热模式,此时无风感模式并未启动。当空调器通过通讯接口接收到对应的控制指令,具体为无风感控制指令时,空调器进入默认无风感状态,此时房间内整体均处于无风感状态,最大程度的保证人体不会被空调器的冷风“直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形态中还包括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控制器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具体包括:获取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和第二预设距离范围;确定距离值处于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二形态;确定距离值处于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三形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形态具体为无风感前侧分配状态,其对应的第一预设距离为相距空调器较近的距离范围。在第二形态下,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向第一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同时以较大的风量向第二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
第三形态具体为无风感下侧分配状态,其对应的第二预设距离为相距空调器较远的距离范围。在第三形态下,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向第二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同时以较大的风量向第一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
通过根据目标物的距离控制送风组件切换不同的送风状态,可以在保证人体“无风感”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进而提升空调器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出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设置于出风口内,第一导风板适于相对出风口的朝向转动以改变出风口的送风方向;第二导风板,与空调本体转动连接,并配置为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适于供气流穿过的通孔;散风组件,与空调本体相连,并适于相对于空调本体运动以遮挡或打开出风口,散风组件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并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散风组件。其中,第一导风板设置于出风口内,能够沿与出风口平行的轴线旋转,进而改变出风口的送风方向,实现“远”送风或“近”送风。第二导风板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具体地,在空调器关机时,第二导风板覆盖导风口,在空调器开机后,第二导风板相对空调本体转动并打开出风口。同时,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气流在穿过通孔后会打散成多股交错的小气流。
散风组件能够相对空调本体运动,在未启动无风感模式时,散风组件收纳于空调本体中。当启动无风感模式后,散风组件伸出,与第二导风板的一端相抵靠,并遮挡出风口。散风组件上还设置有散风结构,通过散风结构可以将穿过散风组件的气流打散,并使其扩散流动,实现“无风感”和“防直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散风结构包括:多个风轮,多个风轮之间通过齿轮结构啮合传动,风轮包括内筋和外环筋,内筋和外环筋之间设置有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第一风叶中与内筋和外环筋固定相连,第二风叶与内筋转动相连,且第二风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第二风叶处于第一位置,第二风叶与第一风叶间隔排列,第二风叶处于第二位置,至少部分第二风叶与第一风叶在风轮的轴向上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风结构包括多个风轮,多个风轮通过齿轮结构啮合传动,并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以打散通过的气流。其中,风轮包括内筋和外环筋,内筋和外环筋之间设置有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第一风叶为静风叶,其与外环筋和内筋之间固定相连。第二风叶为动风叶,第二风叶能够以内筋为转轴旋转,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地,当第二风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风叶和第一风叶间隔排列,此时风轮的风叶分布“较密”,因此通过风轮的气流流速较低,“无风感”效果较强。当第二风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至少部分第二风叶与第一风叶重合,此时风轮的风叶分布“较稀疏”,因此通过风轮的气流流速相对较高,“无风感”效果较弱,送风能力较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外环筋上设置有朝向内筋方向突出的定位部,第二风叶上对应定位部设置有凸筋,第二风叶运动至第一位置,定位部与凸筋相抵靠以限位第二风叶。
在该技术方案中,内环筋上设置有突出的定位部,第二风叶上设置有与定位部向配合的凸筋,在控制第二风叶运动以切换位置时,通过凸筋和定位部限定第二风叶的位置,以实现定位。
具体地,在空调器关机复位,或将第二风叶切换至第一位置时,通过电机驱动第二风叶旋转,直至凸筋与定位部相抵靠,电机锁止第二风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出风组件以第一形态工作,具体包括:控制器控制散风组件遮挡出风口,控制第二风叶运动至第一位置,并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一形态时,控制器首先控制散风组件遮挡出风口,以进入无风感模式。在转动至第一角度后,第一导风板将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主要引导向散风组件的结构,同时控制散风组件的第二风叶运动至第一位置,无风感效果最强。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器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二形态,具体包括:控制第二风叶运动至第二位置,并控制第一导风板由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二形态时,维持散风组件的位置不变,控制第一导风板由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此时第一导风板仍保持将出风口的出风引导向散风组件,但调整至第二角度后,出风方向所覆盖的范围具体为第一预设距离对应的范围。同时控制第二风叶运动至第二位置,以提高向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送风的风量,以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器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三形态,具体包括:控制第一导风板由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三角度;其中,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或第二角度,第一导风板将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散风组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三角度,第一导风板将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第二导风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三形态时,控制第一导风板由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三角度,当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三角度后,第一导风板将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引导向第一导风板,即通过第一导风板设置的通孔出风。同时散风组件保持最强的无风感效果,保证第一距离对应的范围内的人体不会被“直吹”,同时提高向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送风的风量,以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检测装置还适于获取环境温度,控制器在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之前,控制器获取预设差值和预设温度,并计算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第一差值;确定第一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控制器执行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第一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说明当前环境温度与舒适温度有较大温差,为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执行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若当前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之件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说明当前环境温度较为舒适,则控制出风组件维持在第一形态,以最大程度保证无风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送风组件处于第一形态下,散风组件遮挡出风口,第二导风板转动至与散风组件相抵靠,第一导风板将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散风组件,第二风叶位于第一位置;送风组件处于第二形态下,散风组件遮挡出风口,第二导风板转动至与散风组件相抵靠,第一导风板将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散风组件,第二风叶位于第二位置;送风组件处于第三形态下,散风组件遮挡出风口,第二导风板转动至与散风组件相抵靠,第一导风板将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第二导风板,第二风叶位于第一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形态为默认的无风感形态,第二形态为无风感前侧分配状态,第三形态为无风感下侧分配状态。其中,默认无风感形态为全屋无风感。无风感前侧分配为保证相距空调器较近的位置无风感,而较远的位置增加出风量。无风感下侧分配状态为保证相距空调器较远的位置无风感,而较近的位置增加出风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导风板与散风组件拼合限定出位于空调出风口的外侧并与空调出风口连通的夹角造型的腔体,腔体沿第二导风板与散风组件的拼合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侧开口,侧开口与腔体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导风板与散风组件拼合后,形成为一个位于出风口外侧的腔体,腔体的两侧形成有侧开口,进而实现两侧送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侧开口出设置有侧部风机,保证侧部出风的出风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检测装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红外距离检测装置、图像识别装置、雷达位置检测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检测装置能够检测目标物的距离,以及环境温度。具体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环境温度。检测目标物的距离时,可通过红外距离检测装置检测距离值,或拍摄空调器前方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像识别装置确定目标物的位置,并进一步确定距离值。也可以通过雷达位置检测装置实现对目标物距离的检测。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值;根据距离值控制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切换形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包括出风组件,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并能通过切换形态的方式改变送风模式。
具体地,检测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值。该目标物可以是人体,也可以是预设物体,如“床”、“办公桌”、“沙发”等人体可能滞留的家具。根据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可以使得“目标物”所在的区域处于无风感状态,进而保证送风不会“直吹”人体,提高空调器的舒适度。同时,在目标物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可以通过“直吹”等方式增加送风量,进而在保证人体无风感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进而满足用户的多种需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组件包括第一形态,控制方法还包括: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出风组件以第一形态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形态具体为默认无风感形态。在空调器开机运行后,默认运行在普通制冷或普通制热模式,此时无风感模式并未启动。当空调器通过通讯接口接收到对应的控制指令,具体为无风感控制指令时,空调器进入默认无风感状态,此时房间内整体均处于无风感状态,最大程度的保证人体不会被空调器的冷风“直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组件包括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根据距离值控制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和第二预设距离范围;确定距离值处于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二形态;确定距离值处于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三形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形态具体为无风感前侧分配状态,其对应的第一预设距离为相距空调器较近的距离范围。在第二形态下,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向第一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同时以较大的风量向第二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
第三形态具体为无风感下侧分配状态,其对应的第二预设距离为相距空调器较远的距离范围。在第三形态下,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向第二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同时以较大的风量向第一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
通过根据目标物的距离控制送风组件切换不同的送风状态,可以在保证人体“无风感”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进而提升空调器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根据距离值控制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之前,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环境温度,并获取预设差值和预设温度;计算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第一差值;确定第一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执行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第一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说明当前环境温度与舒适温度有较大温差,为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执行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若当前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之件的第一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说明当前环境温度较为舒适,则控制出风组件维持在第一形态,以最大程度保证无风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获取环境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对应的第一环境温度,并获取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对应的第二环境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计算第一环境温度与第二环境温度的第二差值;确定第二差值为正值,且第二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三形态;确定第二差值为负值,且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差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二形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的第一环境温度和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的第二环境温度存在温差时,说明当前房间内远近温度不均匀。具体地,若第二差值为正值,且第二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表明第一预设距离内温度较高,此时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三状态,以降低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温度。
若第二差值为负值,且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差值,则说明第二预设距离内温度较高,此时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二状态,以降低第一预设距离内的温度,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距离值控制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在第一形态、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之间切换的步骤,还包括:根据预设时长内获取到的多个距离值确定距离值的变化趋势;确定变化趋势为由大至小,控制出风组件由第三形态过渡切换至第一形态后,由第一形态过渡切换至第二形态;确定变化趋势为由小至大,控制出风组件由第二形态过渡切换至第一形态后,由第一形态过度切换至第三形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预设时长内的多个距离值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出目标物,如人体的移动方向。如果变化趋势为由大至小,说明人体朝向空调器运动,此时控制出风组件由第三形态过渡切换至第一形态后,由第一形态过渡切换至第二形态,如果变化趋势为由小至大,说明人体背向空调器运动,此时控制出风组件由第二形态过渡切换至第一形态后,由第一形态过度切换至第三形态,避免出风直吹人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预设温度大于或等于25℃,且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27℃;预设差值大于或等于1.5℃,且预设差值小于或等于3.5℃。
在该技术方案中,预设温度为人体舒适温度,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存在老人儿童等身体较弱的人时,预设温度可对应升高。因此预设温度和预设差值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自由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环境温度处于预设温度的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由第二形态或第三形态切换至第一形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环境温度处于预设温度的范围内,则说明当前制冷或制热效果已经达到,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一形态,最大程度的保证“无风感”,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记录出风组件分别处于第一形态、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的时长信息,并根据时长信息生成历史形态记录;确定接收到开机指令,根据历史形态记录选择第一形态、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中的一种作为初始形态;控制出风组件以初始形态开始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根据出风组件所处形态对应的时长信息生成历史形态记录,根据历史形态记录可得到用户最常使用的形态。在用户再次开机使用空调器时,默认将用户使用时长最长的形态作为初始形态,并控制出风组件以初始形态进入工作,可最大程度保证空调出风模式与用户使用习惯相契合,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再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再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散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又一个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再一个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再一个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再一个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空调本体100,出风口102,出风组件200,第一导风板202,第二导风板204,散风组件206,风轮300,内筋302,外环筋304,第一风叶306,第二风叶308,凸筋310,定位部3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100,空调本体100上设有出风口102;出风组件200,配置为调整出风口102的出风,出风组件200具有多个形态;检测装置,配置为适于获取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值;控制器,控制器与出风组件200和检测装置电连接,并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200切换形态。
检测装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红外距离检测装置、图像识别装置、雷达位置检测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100,空调本体100上设置有出风口102,通过出风口102将与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吹出以实现制冷或制热。出风口102处设置有出风组件200,出风组件200具有多个形态,并能通过切换形态的方式改变送风模式。
其中,空调器关机时,出风组件200的形态如图1所示。空调器开机并运行于制冷模式,且未开启无风感模式时,出风组件200的形态如图2所示。
具体地,空调器设置有检测装置,能够检测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值。该目标物可以是人体,也可以是预设物体,如“床”、“办公桌”、“沙发”等人体可能滞留的家具。根据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控制出风组件200切换形态,可以使得“目标物”所在的区域处于无风感状态,进而保证送风不会“直吹”人体,提高空调器的舒适度。同时,在目标物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可以通过“直吹”等方式增加送风量,进而在保证人体无风感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进而满足用户的多种需要。
其中,“无风感”的定义如下:在距离空调器出风口2.5米至3米的范围内,风速平均低于0.1m/s,或在距离出风口2.5米及以下距离时,DR(空气输出比率)值的范围在5到20之间时,认定此时“无风感”。
检测装置能够检测目标物的距离,以及环境温度。具体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环境温度。检测目标物的距离时,可通过红外距离检测装置检测距离值,或拍摄空调器前方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像识别装置确定目标物的位置,并进一步确定距离值。也可以通过雷达位置检测装置实现对目标物距离的检测。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出风组件200具有多个形态。
其中,如图3所示,多个形态中包括第一形态,空调器还包括:通讯接口,与控制器电连接,并配置为接收控制指令;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出风组件200以第一形态工作。
如图4和图5所示,多个形态中还包括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控制器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200切换形态,具体包括:获取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和第二预设距离范围;确定距离值处于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200切换至第二形态;确定距离值处于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200切换至第三形态。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形态具体为默认无风感形态。在空调器开机运行后,默认运行在普通制冷或普通制热模式,此时无风感模式并未启动。当空调器通过通讯接口接收到对应的控制指令,具体为无风感控制指令时,空调器进入默认无风感状态,此时房间内整体均处于无风感状态,最大程度的保证人体不会被空调器的冷风“直吹”。
其中,图3出风组件200处于第一形态时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出风组件200处于第二形态时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出风组件处于第三形态时的示意图。
第二形态具体为无风感前侧分配状态,其对应的第一预设距离为相距空调器较近的距离范围。在第二形态下,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向第一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同时以较大的风量向第二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
第三形态具体为无风感下侧分配状态,其对应的第二预设距离为相距空调器较远的距离范围。在第三形态下,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向第二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同时以较大的风量向第一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
通过根据目标物的距离控制送风组件切换不同的送风状态,可以在保证人体“无风感”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进而提升空调器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还适于获取环境温度,控制器在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200切换形态之前,控制器获取预设差值和预设温度,并计算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第一差值;确定第一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控制器执行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200切换形态的步骤。
当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第一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说明当前环境温度与舒适温度有较大温差,为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执行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200切换形态的步骤。若当前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之件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说明当前环境温度较为舒适,则控制出风组件200维持在第一形态,以最大程度保证无风感。
实施例三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0包括:第一导风板202,设置于出风口102内,第一导风板202适于相对出风口102的朝向转动以改变出风口102的送风方向;第二导风板204,与空调本体100转动连接,并配置为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02,第二导风板204上设置有适于供气流穿过的通孔;散风组件206,与空调本体100相连,并适于相对于空调本体100运动以遮挡或打开出风口102,散风组件206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并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
如图6所示,散风结构包括:多个风轮300,多个风轮300之间通过齿轮结构啮合传动,风轮300包括内筋302和外环筋304,内筋302和外环筋304之间设置有第一风叶306和第二风叶308,第一风叶306中与内筋302和外环筋304固定相连,第二风叶308与内筋302转动相连,且第二风叶308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第二风叶308处于第一位置,第二风叶308与第一风叶306间隔排列,第二风叶308处于第二位置,至少部分第二风叶308与第一风叶306在风轮300的轴向上重合。
外环筋304上设置有朝向内筋302方向突出的定位部312,第二风叶308上对应定位部312设置有凸筋310,第二风叶308运动至第一位置,定位部312与凸筋310相抵靠以限位第二风叶308。
在该实施例中,出风组件200包括第一导风板202、第二导风板204和散风组件206。其中,第一导风板202设置于出风口102内,能够沿与出风口102平行的轴线旋转,进而改变出风口102的送风方向,实现“远”送风或“近”送风。第二导风板204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02,具体地,在空调器关机时,第二导风板204覆盖导风口,在空调器开机后,第二导风板204相对空调本体100转动并打开出风口102。同时,第二导风板204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气流在穿过通孔后会打散成多股交错的小气流。
散风组件206能够相对空调本体100运动,在未启动无风感模式时,散风组件206收纳于空调本体100中。当启动无风感模式后,散风组件206伸出,与第二导风板204的一端相抵靠,并遮挡出风口102。散风组件206上还设置有散风结构,通过散风结构可以将穿过散风组件206的气流打散,并使其扩散流动,实现“无风感”和“防直吹”。
其中,散风结构包括多个风轮300,多个风轮300通过齿轮结构啮合传动,并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以打散通过的气流。其中,风轮300包括内筋302和外环筋304,内筋302和外环筋304之间设置有第一风叶306和第二风叶308。第一风叶306为静风叶,其与外环筋304和内筋302之间固定相连。第二风叶308为动风叶,第二风叶308能够以内筋302为转轴旋转,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地,当第二风叶308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风叶308和第一风叶306间隔排列,此时风轮300的风叶分布“较密”,因此通过风轮300的气流流速较低,“无风感”效果较强。当第二风叶308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至少部分第二风叶308与第一风叶306重合,此时风轮300的风叶分布“较稀疏”,因此通过风轮300的气流流速相对较高,“无风感”效果较弱,送风能力较强。
内环筋上设置有突出的定位部312,第二风叶308上设置有与定位部312向配合的凸筋310,在控制第二风叶308运动以切换位置时,通过凸筋310和定位部312限定第二风叶308的位置,以实现定位。在空调器关机复位,或将第二风叶308切换至第一位置时,通过电机驱动第二风叶308旋转,直至凸筋310与定位部312相抵靠,电机锁止第二风叶308。
其中,驱动第二风叶308的电机可以为步进电机,通过控制步进电机旋转固定的步数对第二风叶308的位置进行调整。
实施例四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出风组件200以第一形态工作,具体包括:控制器控制散风组件206遮挡出风口102,控制第二风叶308运动至第一位置,并控制第一导风板202转动至第一角度。
控制器控制出风组件200切换至第二形态,具体包括:控制第二风叶308运动至第二位置,并控制第一导风板202由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
控制器控制出风组件200切换至第三形态,具体包括:控制第一导风板202由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三角度;其中,第一导风板202转动至第一角度或第二角度,第一导风板202将出风口102吹出的风导向散风组件206;第一导风板202转动至第三角度,第一导风板202将出风口102吹出的风导向第二导风板204。
送风组件处于第一形态下,散风组件206遮挡出风口102,第二导风板204转动至与散风组件206相抵靠,第一导风板202将出风口102吹出的风导向散风组件206,第二风叶308位于第一位置;送风组件处于第二形态下,散风组件206遮挡出风口102,第二导风板204转动至与散风组件206相抵靠,第一导风板202将出风口102吹出的风导向散风组件206,第二风叶308位于第二位置;送风组件处于第三形态下,散风组件206遮挡出风口102,第二导风板204转动至与散风组件206相抵靠,第一导风板202将出风口102吹出的风导向第二导风板204,第二风叶308位于第一位置。
第二导风板204与散风组件206拼合限定出位于空调出风口102的外侧并与空调出风口102连通的夹角造型的腔体,腔体沿第二导风板204与散风组件206的拼合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侧开口,侧开口与腔体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在控制出风组件200切换至第一形态时,控制器首先控制散风组件206遮挡出风口102,以进入无风感模式。在转动至第一角度后,第一导风板202将出风口102的出风方向主要引导向散风组件206的结构,同时控制散风组件206的第二风叶308运动至第一位置,无风感效果最强。控制第一导风板202转动至第一角度。
在控制出风组件200切换至第二形态时,维持散风组件206的位置不变,控制第一导风板202由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此时第一导风板202仍保持将出风口102的出风引导向散风组件206,但调整至第二角度后,出风方向所覆盖的范围具体为第一预设距离对应的范围。同时控制第二风叶308运动至第二位置,以提高向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送风的风量,以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
在控制出风组件200切换至第三形态时,控制第一导风板202由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三角度,当第一导风板202转动至第三角度后,第一导风板202将出风口102的出风方向引导向第一导风板202,即通过第一导风板202设置的通孔出风。同时散风组件206保持最强的无风感效果,保证第一距离对应的范围内的人体不会被“直吹”,同时提高向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送风的风量,以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
其中,第一形态为默认的无风感形态,第二形态为无风感前侧分配状态,第三形态为无风感下侧分配状态。其中,默认无风感形态为全屋无风感。无风感前侧分配为保证相距空调器较近的位置无风感,而较远的位置增加出风量。无风感下侧分配状态为保证相距空调器较远的位置无风感,而较近的位置增加出风量。
第二导风板204与散风组件206拼合后,形成为一个位于出风口102外侧的腔体,腔体的两侧形成有侧开口,进而实现两侧送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侧开口出设置有侧部风机,保证侧部出风的出风量。
实施例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开机并选择制冷模式运行,送风组件以制冷角度运行。当接受到无风感功能信号后,送风组件由制冷角度摆动至无风感默认角度,此时风轮处于交错位置。
检测房间温度与舒适温度的差值,若差值小于预设温度,判定房间为维持冷量需求,此时导风板处于无风感默认角度。若差值大于预设温度,此时判定房间需要降温需求,并进行以下控制:
根据用户位置进行控制,具体地:通过智能装置获取用户位置信息,若用户距空调的距离在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导风板部件由无风感默认角度摆动至无风感前侧分配角度,此时旋流风叶处于交错位置;
若用户距空调的距离处于在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导风板部件由无风感默认角度摆动至无风感下侧分配角度。
若用户距空调的距离由远到近,导风板部件由无风感下侧分配角度过渡至无风感默认角度,再摆动至无风感前侧分配角度。
根据预设物体位置进行控制,以预设物体为床为例,具体地:获取空调安装时,空调与床的位置关系信息,若床距空调的距离在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导风板部件由无风感默认角度摆动至无风感前侧分配角度,此时旋流风叶处于交错位置;若床距空调的距离处于在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导风板部件由无风感默认角度摆动至无风感下侧分配角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无风感模式下,系统换热能力整体下降,导致冷量在室内换热器上集中而无法充分排出,可控制空调器增加向下(朝向地面的方向)增加出风量,利用冷量向下的流动趋势提高冷量排出效率,提高系统性能。
在一些情况下,无风感模式可能会由于出风口正压和回风口负压,导致在空调器附近形成循环,造成整体风量减少,房间整体的循环变差,用户体感“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采用差别送风,具体为一部分送风采用大风量,另一部分送风采用小风量的模式,促进房间远近位置气流交换。
实施例六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702,获取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值;
步骤S704,根据距离值控制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切换形态。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出风组件,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并能通过切换形态的方式改变送风模式。
具体地,检测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值。该目标物可以是人体,也可以是预设物体,如“床”、“办公桌”、“沙发”等人体可能滞留的家具。根据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可以使得“目标物”所在的区域处于无风感状态,进而保证送风不会“直吹”人体,提高空调器的舒适度。同时,在目标物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可以通过“直吹”等方式增加送风量,进而在保证人体无风感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进而满足用户的多种需要。
其中,出风组件包括第一形态,控制方法还包括: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出风组件以第一形态工作。
第一形态具体为默认无风感形态。在空调器开机运行后,默认运行在普通制冷或普通制热模式,此时无风感模式并未启动。当空调器通过通讯接口接收到对应的控制指令,具体为无风感控制指令时,空调器进入默认无风感状态,此时房间内整体均处于无风感状态,最大程度的保证人体不会被空调器的冷风“直吹”。
出风组件还包括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如图8所示,根据距离值控制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802,获取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和第二预设距离范围;
步骤S804,确定距离值处于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二形态;
步骤S806,确定距离值处于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三形态。
第二形态具体为无风感前侧分配状态,其对应的第一预设距离为相距空调器较近的距离范围。在第二形态下,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向第一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同时以较大的风量向第二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
第三形态具体为无风感下侧分配状态,其对应的第二预设距离为相距空调器较远的距离范围。在第三形态下,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向第二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同时以较大的风量向第一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
通过根据目标物的距离控制送风组件切换不同的送风状态,可以在保证人体“无风感”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进而提升空调器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七
如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距离值控制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之前,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902,获取环境温度,并获取预设差值和预设温度;
步骤S904,计算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第一差值;
步骤S906,确定第一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执行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
当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说明当前环境温度与舒适温度有较大温差,为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执行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若当前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之件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差值,说明当前环境温度较为舒适,则控制出风组件维持在第一形态,以最大程度保证无风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获取环境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对应的第一环境温度,并获取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对应的第二环境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计算第一环境温度与第二环境温度的第二差值;确定第二差值为正值,且第二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三形态;确定第二差值为负值,且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差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二形态。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的第一环境温度和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的第二环境温度存在温差时,说明当前房间内远近温度不均匀。具体地,若第二差值为正值,且第二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表明第一预设距离内温度较高,此时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三状态,以降低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温度。
若第二差值为负值,且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差值,则说明第二预设距离内温度较高,此时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二状态,以降低第一预设距离内的温度,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预设温度大于或等于25℃,且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27℃;预设差值大于或等于1.5℃,且预设差值小于或等于3.5℃。
预设温度为人体舒适温度,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存在老人儿童等身体较弱的人时,预设温度可对应升高。因此预设温度和预设差值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自由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范围。
实施例八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根据距离值控制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在第一形态、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之间切换的步骤,还包括:
步骤S1002,根据预设时长内获取到的多个距离值确定距离值的变化趋势;
步骤S1004,确定变化趋势为由大至小,控制出风组件由第三形态过渡切换至第一形态后,由第一形态过渡切换至第二形态;
步骤S1006,确定变化趋势为由小至大,控制出风组件由第二形态过渡切换至第一形态后,由第一形态过度切换至第三形态。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预设时长内的多个距离值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出目标物,如人体的移动方向。如果变化趋势为由大至小,说明人体朝向空调器运动,此时控制出风组件由第三形态过渡切换至第一形态后,由第一形态过渡切换至第二形态,如果变化趋势为由小至大,说明人体背向空调器运动,此时控制出风组件由第二形态过渡切换至第一形态后,由第一形态过度切换至第三形态,避免出风直吹人体。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环境温度处于预设温度的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由第二形态或第三形态切换至第一形态。
当环境温度处于预设温度的范围内,则说明当前制冷或制热效果已经达到,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一形态,最大程度的保证“无风感”,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九
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102,记录出风组件分别处于第一形态、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的时长信息,并根据时长信息生成历史形态记录;
步骤S1104,确定接收到开机指令,根据历史形态记录选择第一形态、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中的一种作为初始形态;
步骤S1106,控制出风组件以初始形态开始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根据出风组件所处形态对应的时长信息生成历史形态记录,根据历史形态记录可得到用户最常使用的形态。在用户再次开机使用空调器时,默认将用户使用时长最长的形态作为初始形态,并控制出风组件以初始形态进入工作,可最大程度保证空调出风模式与用户使用习惯相契合,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实施例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无风感控制的整体逻辑如图12所示:
开机制冷后,执行步骤S1202,进入制冷默认角度;
步骤S1204,判断是否有无风感信号;是则进入步骤S1206,否则返回步骤S1202;
步骤S1206,进入无风感默认角度;
步骤S1208,判断是否有降温需求;是则进入步骤S1210,否则返回步骤S1206;
步骤S1210,获取用户位置信息;
步骤S1212,判断人与空调的距离关系;如果满足第一预设距离,则进入步骤S1214,如果满足第二预设距离,则进入步骤S1216;
步骤S1214,进入前侧冷量分配;
步骤S1216,进入下侧冷量分配;
步骤S1218,判断是否达到舒适温度;是则进入步骤S1220,否则返回S1212;
步骤S1220,进入无风感默认角度。
实施例十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上设有出风口;
出风组件,配置为调整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所述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
检测装置,配置为适于获取目标物相距所述空调器的距离值;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出风组件和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并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形态中包括第一形态,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通讯接口,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配置为接收控制指令;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出风组件以所述第一形态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形态中还包括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和第二预设距离范围;
确定所述距离值处于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二形态;
确定所述距离值处于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三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包括:
第一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内,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相对所述出风口的朝向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的送风方向;
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转动连接,并配置为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适于供气流穿过的通孔;
散风组件,与所述空调本体相连,并适于相对于所述空调本体运动以遮挡或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散风组件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所述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并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结构包括:
多个风轮,多个所述风轮之间通过齿轮结构啮合传动,所述风轮包括内筋和外环筋,所述内筋和所述外环筋之间设置有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所述第一风叶中与所述内筋和所述外环筋固定相连,所述第二风叶与所述内筋转动相连,且所述第二风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风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风叶与所述第一风叶间隔排列,所述第二风叶处于第二位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风叶与所述第一风叶在所述风轮的轴向上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筋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内筋方向突出的定位部,所述第二风叶上对应所述定位部设置有凸筋,所述第二风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凸筋相抵靠以限位所述第二风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出风组件以所述第一形态工作,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散风组件遮挡所述出风口,控制所述第二风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二形态,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风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三形态,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三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角度或所述第二角度,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所述散风组件;
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三角度,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所述第二导风板。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适于获取环境温度,所述控制器在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之前,所述控制器获取预设差值和预设温度,并计算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的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所述控制器执行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形态下,所述散风组件遮挡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至与所述散风组件相抵靠,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所述散风组件,所述第二风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送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形态下,所述散风组件遮挡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至与所述散风组件相抵靠,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所述散风组件,所述第二风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送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三形态下,所述散风组件遮挡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至与所述散风组件相抵靠,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所述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风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散风组件拼合限定出位于所述空调出风口的外侧并与所述空调出风口连通的夹角造型的腔体,所述腔体沿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散风组件的拼合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与所述腔体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温度传感器、红外距离检测装置、图像识别装置、雷达位置检测装置。
14.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物相距所述空调器的距离值;
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切换形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包括第一形态,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出风组件以所述第一形态工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包括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和第二预设距离范围;
确定所述距离值处于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二形态;
确定所述距离值处于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三形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并获取预设差值和预设温度;
计算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的第一差值;
确定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执行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环境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对应的第一环境温度,并获取所述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对应的第二环境温度;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环境温度与所述第二环境温度的第二差值;
确定所述第二差值为正值,且所述第二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三形态;
确定所述第二差值为负值,且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二形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在第一形态、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之间切换的步骤,还包括:
根据预设时长内获取到的多个所述距离值确定所述距离值的变化趋势;
确定所述变化趋势为由大至小,控制所述出风组件由所述第三形态过渡切换至所述第一形态后,由所述第一形态过渡切换至所述第二形态;
确定所述变化趋势为由小至大,控制所述出风组件由所述第二形态过渡切换至所述第一形态后,由所述第一形态过度切换至所述第三形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大于或等于25℃,且所述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27℃;
所述预设差值大于或等于1.5℃,且所述预设差值小于或等于3.5℃。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的范围内,控制所述出风组件由所述第二形态或所述第三形态切换至所述第一形态。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所述出风组件分别处于所述第一形态、所述第二形态和所述第三形态的时长信息,并根据所述时长信息生成历史形态记录;
确定接收到开机指令,根据所述历史形态记录选择所述第一形态、所述第二形态和所述第三形态中的一种作为初始形态;
控制所述出风组件以所述初始形态开始工作。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2010120978.7A 2020-02-26 2020-02-26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3102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0978.7A CN113310200A (zh) 2020-02-26 2020-02-26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0/082265 WO2021168985A1 (zh) 2020-02-26 2020-03-31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0922012.8A EP4092343A4 (en) 2020-02-26 2020-03-31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ING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7/876,919 US20220364741A1 (en) 2020-02-26 2022-07-29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0978.7A CN113310200A (zh) 2020-02-26 2020-02-26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0200A true CN113310200A (zh) 2021-08-27

Family

ID=77370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0978.7A Pending CN113310200A (zh) 2020-02-26 2020-02-26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4741A1 (zh)
EP (1) EP4092343A4 (zh)
CN (1) CN113310200A (zh)
WO (1) WO202116898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4986A (zh) * 2021-10-20 2021-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
CN114674059A (zh) * 2022-03-16 2022-06-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4838403A (zh) * 2022-06-10 2022-08-02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0068B2 (ja) * 2010-08-04 2013-06-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4911255B1 (ja) * 2011-06-30 2012-04-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335425B2 (ja) * 2012-10-17 2018-05-30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WO2017101673A1 (zh) * 2015-12-18 2017-06-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9689037U (zh) * 2019-03-29 2019-11-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413872A (zh) * 2019-08-09 2021-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319565A (zh) * 2019-08-09 2019-10-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319547B (zh) * 2019-08-09 2023-05-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454962B (zh) * 2019-08-12 2020-08-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0715422A (zh) * 2019-10-17 2020-01-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0779179B (zh) * 2019-11-11 2022-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0701772A (zh) * 2019-11-13 2020-01-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4986A (zh) * 2021-10-20 2021-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
CN113864986B (zh) * 2021-10-20 2023-0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
CN114674059A (zh) * 2022-03-16 2022-06-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4674059B (zh) * 2022-03-16 2024-04-2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4838403A (zh) * 2022-06-10 2022-08-02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CN114838403B (zh) * 2022-06-10 2023-10-20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68985A1 (zh) 2021-09-02
EP4092343A4 (en) 2023-07-05
EP4092343A1 (en) 2022-11-23
US20220364741A1 (en) 2022-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0200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10201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4544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997424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45424B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6152447B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CN111256207A (zh) 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110762797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EP4089343A1 (en)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1530008B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CN111780230A (zh) 一种空调器
CN113669861A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13310179A (zh) 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方法、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21060192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361533A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的化霜方法
CN108731219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5540305B (zh)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1290291U (zh) 一种导风板组件及无风感空调器
CN113310177A (zh) 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方法、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21251147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4674039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筒
CN113091132A (zh) 一种双出风新风空调室内机、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11345535U (zh) 一种前面板组件及无风感空调器
JP321187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吐出気流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