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8403A -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8403A
CN114838403A CN202210650362.XA CN202210650362A CN114838403A CN 114838403 A CN114838403 A CN 114838403A CN 202210650362 A CN202210650362 A CN 202210650362A CN 114838403 A CN114838403 A CN 114838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air
human body
air supply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503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38403B (zh
Inventor
王军
谢宝臣
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503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84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8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840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8743 priority patent/WO202323666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38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8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该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室内机,通过联机管与所述室外机连接,其包括出风口、风机和室内热交换器,用于将气流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从所述出风口输送至室内;人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人体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和相对角度;控制器,用于:在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时,获取所述人体检测装置的识别信号和所述风机的当前转速;根据所述识别信号判断所述导风机构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距离和所述当前转速计算用户所在位置的风速;当所述风速高于预设风速上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降低转速。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并有利于人体健康。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出风是直接吹到用户身上的。本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当风温相同时,风速越高,人体感受的标准有效温度越低,当用户长时间使用空调器时,容易感到不适,并且,对冷热刺激的生理调节能力逐渐被削弱,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有利于人体健康。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室外机;
室内机,通过联机管与所述室外机连接,其包括出风口、风机和室内热交换器,所述风机用于将气流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从所述出风口输送至室内;
人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人体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和相对角度;
控制器,用于:
在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时,获取所述人体检测装置的识别信号和所述风机的当前转速;
根据所述识别信号,判断所述室内机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距离和所述当前转速,计算用户所在位置的风速;
当所述风速高于预设风速上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降低转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通过在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且识别到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存在人体时,根据人体与室内机的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和室内机的风机转速,确定用户处感受到的风速,并且,在风速过高时控制风机降低转速,以避免因风速过高而导致人体感受的标准有效温度过低,从而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有利于人体健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当所述风速低于预设风速下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提高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若风速过低,则控制风机提高转速,以避免因风速过低而导致人体感受的标准有效温度过高,从而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当所述风速处于预设风速下限值和所述预设风速上限值之间时,控制所述风机维持当前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若风速适中,则控制风机转速不变,使得人体感受的标准有效温度保持在合适水平,从而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预设增量修正预设的标准有效温度,并根据预设的人体代谢率、服装热阻、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修正后的标准有效温度,调整所述空调器的空气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修正标准有效温度,根据修正后的标准有效温度解耦出空气温度并调节,能够在保证用户舒适性的同时,降低能耗,实现节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室内机还包括:
导风机构,设于所述出风口上,其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室内机竖向出风方向的导风板和用于调整所述室内机的横向出风方向的摆叶组件;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控制所述导风板和所述摆叶组件分别在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内以预设模式摆动;其中,所述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是根据所述相对角度确定的;所述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包括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和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在所述预设模式中,所述导风板和所述摆叶组件在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大于在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导风板和摆叶组件分别在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内摆动,并且在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大于在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使得空调吹出气流周期性吹到用户身上,实现用户身上无风和有一定风量的情况交替出现,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并且能够刺激人体的热调节系统,有利于人体健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相对角度为人体与所述摆叶组件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其中,所述预设送风覆盖范围为第一最大送风角度至第二最大送风角度,所述第一最大送风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最大送风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
所述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为第一横向角度至第二横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为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
所述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具体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当所述相对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时,确定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所述相对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之间的差值等于所述左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与所述右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之和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横向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
当所述相对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时,确定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所述相对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之间的差值等于所述左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与所述右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之和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横向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结合摆叶组件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和人体与出风口的相对角度,能够准确地确定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从而提高送风控制的准确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风板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为第一纵向角度至第二纵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纵向角度为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所述第二纵向角度为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
所述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为第一横向角度至第二横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为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
则所述控制所述导风板和所述摆叶组件分别在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内以预设模式摆动,包括:
控制所述导风板从所述第一纵向角度转动至所述第二纵向角度,同步控制所述摆叶组件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转动至所述第二横向角度;
当所述导风板在所述第二纵向角度的停留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导风板转回所述第一纵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预设的气流吹到人体身上的时间;
当所述摆叶组件在所述第二横向角度的停留时间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摆叶组件转回所述第一横向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导风板、摆叶按照特殊的组合动作时序,能够仿照自然风的无序风速,从而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角速度等于所述第一纵向角度和所述第二纵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
所述摆叶组件的转动角速度等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和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风板的转动角速度等于第一纵向角度和第二纵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以及摆叶组件的转动角速度等于第一横向角度和第二横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能够保证导风板和摆叶组件的运动周期相同,从而保证气流吹到用户身上的时间不会增加。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包括:
在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时,获取人体检测装置的识别信号和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的风机的当前转速;其中,所述人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人体与所述室内机的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和相对角度;
根据所述识别信号,判断所述室内机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距离和所述当前转速,计算用户所在位置的风速;
当所述风速高于预设风速上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降低转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通过在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且识别到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存在人体时,根据人体与室内机的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和室内机的风机转速,确定用户处的风速,并且,在风速过高时控制风机降低转速,以避免因风速过高而导致人体感受的标准有效温度过低,从而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有利于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信号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器的第一具体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器的第二具体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器的第三具体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器的第四具体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运行过程中用户处标准有效温度变化周期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运行过程中用户处风速变化周期图;
图11至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处于不同位置时摆叶组件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摆动至第一纵向角度时的风流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摆动至第二纵向角度时的风流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摆叶组件摆动至第一横向角度时的风流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摆叶组件摆动至第二横向角度时的风流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运行时的风速频谱图;
图2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板的摆动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参见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中的空调器1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1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1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包括室外机2和室内机3。空调器1的室外机2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1的室内机3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3或室外机2中。
室外机2,通常设置在户外,用于室内环境换热。另外,在图1示出中,由于室外机2隔着壁面WL位于与室内机3相反一侧的户外,用虚线来表示室外机2。
图2中示出空调器1电路结构,该空调器1具备制冷剂回路10,通过使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循环,能够执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使用联机管4连接于室内机3和室外机2,以形成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
此外,空调器1具备控制部以控制内部的空调器1中各部件工作,以使空调器1各个部件运行实现空调器1的各预定功能。其中,在空调器1中还附属有遥控器5,该遥控器5具有例如使用红外线或其他通信方式与控制部50进行通信的功能。遥控器5用于用户可以对空调器1的各种控制,实现用户与空调器1之间交互。
制冷剂回路10中具备压缩机11、室外热交换器13、膨胀阀14、储液器15和室内热交换器16。其中,室内热交换器16和室外热交换器13,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来工作。压缩机11从吸入口吸入制冷剂,将在内部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口对室内热交换器16排出。压缩机11是进行基于逆变器的转速控制的容量可变的逆变器压缩机。
室外热交换器13具有用于使制冷剂经由储液器15在与压缩机11的吸入口之间流通的第一出入口,并且具有用于使制冷剂在与膨胀阀14之间流通的第二出入口。室外热交换器13使在连接于室外热交换器13的第二出入口与第一出入口之间的传热管(未图示)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膨胀阀14配置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与室内热交换器16之间。膨胀阀14具有使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与室内热交换器16之间流动的制冷剂膨胀而减压的功能。膨胀阀14构成为能够变更开度,通过减小开度,使得通过膨胀阀14的制冷剂的流路阻力增加,通过增大开度,使得通过膨胀阀14的制冷剂的流路阻力减。这样的膨胀阀14在制热运转中使从室内热交换器16朝向室外热交换器13流动的制冷剂膨胀而减压。此外,即使安装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其它器件的状态不变化,当膨胀阀14的开度变化时,在制冷剂回路1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也会变化。
室内热交换器16具有用于使液体制冷剂在与膨胀阀14之间流通的第二出入口,并且,具有用于使气体制冷剂在与压缩机11的排出口之间流通的第一出入口。室内热交换器16使在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6的第二出入口与第一出入口之间的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与压缩机11的吸入口之间配置有储液器15。在储液器15中,从室外热交换器13流向压缩机11的制冷剂被分离成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并且,从储液器15向压缩机11的吸入口主要供给气体制冷剂。
室外机2还具备室外风扇21,该室外风扇21产生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3的室外空气的气流,以促使在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该室外风扇21由能够变更转速的室外风扇马达21a驱动。
参见图2和3,室内机3具备风机31,该风机31产生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6的室内空气的气流,以促进在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该风机31由能够变更转速的室内风扇马达31a驱动。
室内热交换器16由多个散热片以及贯穿多个散热片的多个传热管构成。室内热交换器16根据室内机3的运转状态而作为蒸发器或散热器发挥功能,使在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6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虽然这里对由散热片和传热管构成的室内热交换器16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6不限于散热片管式的热交换器,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扁平多孔管代替传热管的热交换器。
所述空调器1还包括遥控器5。遥控器5具有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5a和按钮5b。用户能够使用运转开关、温度设定开关、风向设定开关、风量设定开关和热应激舒适功能等对应的按钮5b进行这些开关的操作。运转开关是用于在空调器1的运转和停止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每当运转开关被操作时,在运转和停止之间交替地切换。温度设定开关是用于输入用户希望的室温的开关。此外,风向设定开关是用于进行与风向相关的设定的开关。风量设定开关是用于输入风量的开关。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关是用于开启和关闭热应激舒适功能的开关。
如图4所示,所述空调器1还包括人体检测装置6,用于检测人体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和相对角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检测装置6可以为雷达传感器。
如图4所示,所述空调器1还包括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用于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所述空调器1进行相应控制;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控制器7用于:
在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时,获取所述人体检测装置6的识别信号和所述风机31的当前转速;
根据所述识别信号,判断所述室内机3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距离和所述当前转速,计算用户所在位置的风速;
当所述风速高于预设风速上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31降低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当吹到用户身上的温度一定时,风速越大,人体感觉越凉,这是因为人体实际感受的为风温和风速耦合后感受,并不是单一温度产生的感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风速上限值可以是根据实际舒适性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经测试,为了实现气流吹到用户身上的风速有风感,至少风速在0.3~0.4m/s左右,而为了防止短时的标准有效温度过低,风速原则上也不能超过1m/s,否则吹到用户身上的短时的标准有效温度为比较低,反而降低用户的体验,比如,风温同样为27℃,1.0m/s的风速对应的标准有效温度比0.1m/s的风速对应的标准有效温度低3.5℃左右,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风速上限值一般为低风速,优选为0.6~1.0m/s。
可以理解的,所述室内机3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是根据室内机3的实际结构决定的,在此不做限定。
结合图5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的控制器7的第一具体工作流程图,控制器7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判断热应激舒适功能是否开启(步骤S11);当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时,获取所述人体检测装置6的识别信号(步骤S12);根据所述识别信号,判断所述室内机3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步骤S13);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距离和所述当前转速,计算用户所在位置的风速(步骤S14);判断所述风速与预设风速上限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步骤S15);当所述风速高于预设风速上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31降低转速(步骤S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1通过在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且识别到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存在人体时,根据人体与室内机3的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和室内机3的风机31转速,确定用户处感受到的风速,并且,在风速过高时控制风机31降低转速,以避免因风速过高而导致人体感受的标准有效温度过低,从而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有利于人体健康。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器7还用于:
当所述风速低于预设风速下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31提高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当风速过低时,用户所感受到的风感较低,无法明显感受到凉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若风速过低,则控制风机31提高转速,以避免因风速过低而导致人体感受的标准有效温度过高,从而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风速下限值可以是根据实际舒适性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经测试,结合实际用户实际体验,在工程应用时,为了防止吹到用户身上,用户感受的标准有效温度过低,预设风速下限值一般为微风速,优选为0.3~0.5m/s。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器7还用于:
当所述风速处于预设风速下限值和所述预设风速上限值之间时,控制所述风机31维持当前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若风速适中,则控制风机31转速不变,使得人体感受的标准有效温度保持在合适水平,从而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风速的计算公式具体为:
Va_ρ=(K1*R+K2)*(1-ρ/(K3*R+K4))
其中,Va_ρ为所述风速;R为所述当前转速;ρ为所述距离。
根据经验公式及其逆函数,用户所在处的风温Ta_ρ=K5*Te+ρ/(K3*R+K4)*(Ta-K5*Te)。其中,Te为室内换热器盘管温度,Ta为回风温度。需要说明的是,K1和K3为转速系数,K2和K4为常数,K5为温度系数,K1-K5均为经验参数,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对空调器1进行数据测试并拟合得到。
示例性地,某机型常数K1=0.0017m/(rpm*s),K2=0.58m/s,K3=0.0033m/rpm,K4=1.3m,K5=1.2。转速R的单位rpm,Te的单位为℃。为将上述参数带入上述风速和风温的公式能够计算出不同风机31转速下的风速和风温,详见下表1。
表1不同风机31转速下的风速和风温
Figure BDA0003687470530000121
Figure BDA0003687470530000131
从表1可知,当用户处风速过低时,需提高风机31的转速,当风速过低时,需降低风机31的转速,则相应的风温也会调整。也即,当Va_ρ<0.3m/s,提高室内风机31转速;若Va_ρ>1.0m/s,则降低室内风机31转速。0.3m/s≤Va_ρ≤1.0m/s,则保持室内风机31转速不变。示例性地,为了保证风温适宜,通过其逆函数R=(Va_ρ,ρ),取Va_ρ=(0.3+1.0)=0.65m/s,可求出室内风机31所需调节的目标转速。
结合图6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的控制器7的第二具体工作流程图,控制器7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判断热应激舒适功能是否开启(步骤S11);当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时,获取所述人体检测装置6的识别信号(步骤S12);根据所述识别信号,判断所述室内机3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步骤S13);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距离和所述当前转速,计算用户所在位置的风速(步骤S14);判断所述风速与预设风速上限值和预设风速下限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步骤S15’);当所述风速高于预设风速上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31降低转速(步骤S16);当所述风速低于预设风速下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31提高转速(步骤S17);当所述风速处于预设风速下限值和预设风速上限值之间时,控制所述风机31维持当前转速(步骤S18)。
作为其中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控制器7还用于:
根据预设增量修正预设的标准有效温度,并根据预设的人体代谢率、服装热阻、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修正后的标准有效温度,调整所述空调器1的空气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修正标准有效温度,根据修正后的标准有效温度解耦出空气温度并调节,能够在保证用户舒适性的同时,降低能耗,实现节能。
结合图7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的控制器7的第三具体工作流程图,控制器7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判断热应激舒适功能是否开启(步骤S11);当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时,获取所述人体检测装置6的识别信号(步骤S12),以及根据预设增量修正预设的标准有效温度,并根据预设的人体代谢率、服装热阻、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修正后的标准有效温度,调整所述空调器1的空气温度(步骤S19);根据所述识别信号,判断所述室内机3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步骤S13);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距离和所述当前转速,计算用户所在位置的风速(步骤S14);判断所述风速与预设风速上限值和预设风速下限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步骤S15’);当所述风速高于预设风速上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31降低转速(步骤S16);当所述风速低于预设风速下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31提高转速(步骤S17);当所述风速处于预设风速下限值和预设风速上限值之间时,控制所述风机31维持当前转速(步骤S18)。
需要说明的是,标准有效温度SET*的定义为:身着标准服装(热阻0.6clo)的人处于相对湿度50%、空气近似静止,近似0.1m/s、空气温度与平均辐射温度相同、代谢率为1met(相当于静止坐姿)的环境中,若此时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度与某一实际环境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相同,则人体在标准环境和实际环境中会有相同的散热量,此时标准环境的空气温度就是实际所处环境的标准有效温度SET*。当空调出风吹到用户身上时(一般风速在0.3m/s以上),根据标准有效温度SET*,此时体感偏凉。而经研究表明,在微热的环境(比如环境温度26℃用户感受很舒适,则比舒适的温度稍高0.5~2℃环境,如27.5℃,用户会感受微热),短时或一带而过的短时凉风吹过,会给用户带来短时的凉爽,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根据预设增量提高标准有效温度,再根据修正后的标准有效温度解耦出空气温度并调节,能够在保证用户舒适性,同时,从节能的角度,制冷运行,设定温度每调高1℃,节能10%左右,调高1.5℃,节能15%左右,因此还能降低能耗,实现节能。
其中,标准有效温度SET*由4个环境因子(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空气风速Va、平均辐射温度Tr)和2个人体因子(人体代谢率M、服装热阻clo)参与计算,计算出SET*值,即关于SET*=f(Ta,Va,Rh,Tr,M,cIo)的函数或计算程序。假设平均辐射温度Tr=空调器1检测的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为空调检测的湿度默认为50%(制冷时,空气经过蒸发器后,湿度已经下降,吹出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40%~70%之间,默认50%);夏季服装热阻0.6clo,代谢率为1.0M。这样将SET*=f(Ta,Va,Rh,Tr,M,cIo)计算程序,简化为空气温度Ta、空气风速Va,求解标准有效温度SET*,即SET*=f(Ta,Va)的函数。通过对SET*=f(Ta,Va)进行解耦,能够得出与标准有效温度对应的空气温度,空调器1接受云服务器公式求解计算程序计算出的空气温度或者带操作系统的控制器7可采用直接用公式求解出空气温度,而对于芯片算力一般的控制器7,可预先解耦得到温度-SET*关系表,在具体实施时通过查表获取空气温度。可选地,预设增量可以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可选地,0.1℃≤预设增量≤6℃,优选地,预设增量为1.5℃。
如图3所示,室内机3除了具备上述的室内热交换器16和风机31以外,还具备壳体61、空气过滤器、以及由用于调节所述室内机3竖向出风方向的导风板64和用于调整所述室内机3的横向出风方向的摆叶组件63组成的导风机构。
壳体61呈在长度方向(以下也称为左右方向)上细长地延伸且具有多个开口的箱形状。在壳体61的顶面部设有吸入口。通过风机31的驱动,该吸入口附近的室内空气从该吸入口被取入壳体61的内部。从吸入口取入的室内空气通过设置在壳体61的顶面部的空气过滤器,进而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6被输送至风机31。
在壳体61的底面部形成有出风口72。出风口72通过从风机31连续的涡旋流路72b与壳体61的内部连接。从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由室内热交换器16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涡旋流路72b从出风口72吹出至室内RS。在涡旋流路72b的后侧设有流路下表面72a。流路下表面72a的截面形状描绘随着回转而远离风机31的旋转中心的曲线。
如图3所示,风机31位于壳体61内部的大致中央部分。该风机31是在室内机3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呈细长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交叉流动风扇。通过对风机31进行旋转驱动,室内空气从吸入口被吸入而通过空气过滤器之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6而生成的调节空气从出风口72被吹出至室内。风机31根据室内风扇马达31a的转速进行旋转,转速越大,则从出风口72吹出的调节空气的风量越多。
在出风口72上设有沿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导风板64。导风板6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61上。导风板64具有导风板64驱动用马达,导风板64构成为能够利用导风板64驱动用马达绕向左右延伸的各自的旋转中心转动。导风板64上下调整从出风口72吹出的空气的风向。
在出风口72的深处设有具有与左右方向交叉的平面的摆叶组件63,摆叶组件63由多个垂直挡板组成。摆叶组件63具有摆叶组件63驱动用马达,能够利用摆叶组件63驱动用马达使摆叶组件63绕沿上下方向(与左右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左右转动。驱动摆叶组件63的摆叶组件63驱动用马达也由控制器7控制。这些摆叶组件63左右调整从出风口72吹出的空气的风向。
则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控制器7还用于:
控制所述导风板64和所述摆叶组件63分别在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内以预设模式摆动;其中,所述摆叶组件63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是根据所述识别信号确定的;所述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包括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和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在所述预设模式中,所述导风板64和所述摆叶组件63在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大于在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板64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可以是根据所述识别信号确定,以避开人体区域。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预先测试得到所述导风板64实现天井气流的角度,也即离地面高度≤1.7-2.0m位置都无风的角度位置,从而再根据该实现天井气流的角度和所述导风板64可正常转动到的最大角度或较大位置,确定所述导风板64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以实现上下气流周期性吹到用户身上的效果。
结合图8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的控制器7的第四具体工作流程图,控制器7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判断热应激舒适功能是否开启(步骤S11);当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时,获取所述人体检测装置6的识别信号(步骤S12),以及根据预设增量修正预设的标准有效温度,并根据预设的人体代谢率、服装热阻、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修正后的标准有效温度,调整所述空调器1的空气温度(步骤S19);根据所述识别信号,判断所述室内机3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步骤S13);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距离和所述当前转速,计算用户所在位置的风速(步骤S14);判断所述风速与预设风速上限值和预设风速下限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步骤S15’);当所述风速高于预设风速上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31降低转速(步骤S16);当所述风速低于预设风速下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31提高转速(步骤S17);当所述风速处于预设风速下限值和预设风速上限值之间时,控制所述风机31维持当前转速(步骤S18);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识别信号确定所述摆叶组件63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并获取所述导风板64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步骤S20);控制所述导风板64和所述摆叶组件63分别在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内以预设模式摆动(步骤S21)。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文献研究表明,长时间逗留在恒温环境会导致人体的热应激能力退化等。相关学者研究结论:应该维持一定的冷热变化——必要的热环境刺激有利于锻炼人体的热调节系统,扩展可接受的热环境范围。有一定变化的热环境更接近自然,更加健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1通过在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且识别到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存在人体时,控制导风板64和摆叶组件63分别在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内摆动,并且在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大于在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使得空调吹出的上下气流和左右气流周期性吹到用户身上,实现用户身上无风和有一定风量的情况交替出现,使得用户身上感受到动态断续性的偏冷热环境刺激,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并且能够刺激人体的热调节系统,有利于人体健康。
如图9所示,用户在T1-T2时间内感受的为微热环境下标准有效温度,T2时间感受的凉感的标准有效温度,如图10所示,用户所处位置大部分时间(T1-T2)为无风或微风速(<0.2m/s),在周期T1中有短时间(T2)气流吹到用户身上,以更好地实现周期性的热环境刺激功能。
具体地,所述相对角度为人体与所述摆叶组件63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其中,所述预设送风覆盖范围为第一最大送风角度至第二最大送风角度,所述第一最大送风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最大送风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
所述摆叶组件63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为第一横向角度至第二横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为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
所述摆叶组件63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具体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当所述相对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时,确定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所述相对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之间的差值等于所述左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与所述右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之和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横向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
当所述相对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时,确定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所述相对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之间的差值等于所述左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与所述右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之和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横向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结合摆叶组件63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和人体与出风口的相对角度,能够准确地确定摆叶组件63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从而提高送风控制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用户可能处于不同的位置,则其第一横向角度的位置也不同。将所述摆叶组件63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也即图11-14中的气流覆盖区)的中心线(也即室内机3正前方)作为0°基准,左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为θmin(θmin<0°),右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为θmax(θmax>0°)。雷达传感器在左右方向存在盲区,其能扫描的扇形区,最大角为δmax(δmax>0°),最小角为δmin(δmin<0°),用户所在位置与摆叶组件63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的中心线的夹角为β,左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与右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之和的二分之一为θ0。参见图11,当θmin≤β≤0°,即相对角度处于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则第二横向角度位置在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摆叶组件63逆时针转动θ0。参见图12,当θmax≥β>0°,即相对角度处于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则第二横向角度位置在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参见图13和14,当检测用户在雷达扫描覆盖区(含边界)且在摆叶组件63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外,则第一横向角度为β=θmin或β=θmax,第二横向角度为0°位置。一般情况下,θmin的绝对值=θmax。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64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为第一纵向角度至第二纵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纵向角度为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所述第二纵向角度为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
所述摆叶组件63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为第一横向角度至第二横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为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
则所述控制所述导风板64和所述摆叶组件63分别在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内以预设模式摆动,包括:
控制所述导风板64从所述第一纵向角度转动至所述第二纵向角度,同步控制所述摆叶组件63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转动至所述第二横向角度;
当所述导风板64在所述第二纵向角度的停留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导风板64转回所述第一纵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预设的气流吹到人体身上的时间;
当所述摆叶组件63在所述第二横向角度的停留时间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摆叶组件63转回所述第一横向角度。
如图20所示,角度0为导风板64的最大摆动角度,角度1为第一纵向角度,角度2为第二纵向角度,α为导风板64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
具体地,设第二预设时间为T2,控制导风板64转动到第一纵向角度位置,作为导风板64的起始位置,如图15所示;同步控制摆叶组件63转动到用户的相对角度,作为摆叶组件63的第一横向角度位置,如图17所示。再控制导风板64以转动角速度ω1顺时针转到第二纵向角度位置,如图16所示,在第二纵向角度位置停留T1-T2时间(也即第一预设时间),再以ω1角速度逆时针转到第一纵向角度位置,以上过程为1个周期,时间为T1。与导风板64同步,摆叶组件63以第一横向角度位置为起点,以转动角速度ω2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θ0,到第二横向角度位置,如图18所示,在第二横向角度位置停留T1-T2时间,再以转动角速度ω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到第一横向角度位置,以上过程为1个周期,时间为T1。若用户移动位置,在气流控制一个完整周期T1结束后,重新根据用户的距离和相对角度以及当前转速,确定导风板64新的第一纵向角度、第二纵向角度和转动角速度ω1,摆叶组件63新的第一横向角度、第二横向角度和ω2,以及风机31转速。以上导风板64和摆叶组件63以及风机31转速的联动,可实现用户处T1-T2时间内没风或微风,T2时间有一定速度冷风气流吹到用户身上,并以此为周期,即实现动态热应激功能。若用户处于雷达扫描区域外或检测不到用户,则控制标准有效温度为预设的标准有效温度,并保持导风板64、摆叶组件63及风机31转速保持上一状态不变(由于用户处于盲区或室内无人,改变气流和转速,不能实现用户的热应激功能,所以维持上述部件保持上一状态不变)。图19就是通过复杂的导风板64、摆叶组件63按照特殊的组合动作时序,仿照自然风的无序风速,实测的风速频谱。需要说明的是,T1和T2可以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可选地,T1/T2的比值范围2~20,优选为10。
其中,导风板64和摆叶组件63的可能有多种动作组合时序、动作周期,形成的气流按照频谱,可能为仿自然风、机械风的等,起始角度对应的气流也可为无风或微风,在此不作限定。但无论导风板64何种动作周期、何种气流、何种周期起点,只有围绕用户周围或吹到身上,可周期性实现无风和一定风速交替出现,结合微热的环境温度,都基本能实现热应激舒适节能功能。其核心就是周期性实现无风和一定风速交替出现,实现热应激舒适节能功能。对于落地式室内机3而言,导风气流的机构则为纵向导风板64和横向摆叶,通过控制纵向导风板64、横向摆叶的动作时序等,也能实现热应激舒适节能功能。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导风板64、摆叶按照特殊的组合动作时序,能够仿照自然风的无序风速,从而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64的转动角速度等于所述第一纵向角度和所述第二纵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
所述摆叶组件63的转动角速度等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和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风板64的转动角速度等于第一纵向角度和第二纵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以及摆叶组件63的转动角速度等于第一横向角度和第二横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能够保证导风板64和摆叶组件63的运动周期相同,从而保证气流吹到用户身上的时间不会增加。
作为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某1.5匹机型参数设置:△T1=1.5℃,T1=60s,T2=6s,T1/T2=10K1=0.0017m/(rpm*s),K2=0.58m/s,K3=0.0033m/rpm,K4=1.3m,△R=70rpm,θmax=60°,θmin=-60°,δmax=75°,δmin=-75°,室内风机31的当前转速900rpm,导风板64的第一纵向角度为90°,第二纵向角度为24°,Va1=0.3m/s,Va2=1.0m/s。用户开启热应激舒适节能功能,并设定标准有效温度SET*_stand为26℃。雷达传感器检测到用户的距离ρ=2.0m和相对角度β=-15°。则,控制器7的具体流程如下:计算修正后的标准有效温度SET*_obj=SET*_stand+1.5=27.5℃,并根据SET*_obj调节空气温度;将导风板64转到90°,摆叶组件63转到-15°;导风板64以角速度ω1=2α/T2=2*(90°-24°)/6=22°/s的速度顺时针转到24°;同步,摆叶组件63以角速度ω2=2θ0/T2=2*(60°-(-60°))/2/6=20°/s的速度逆时针转到第二横向角度45°位置;同步,室内风机31降低到830rpm(900-70=830rpm);导风板64和摆叶组件63停留60-6=54s后,同时分别以角速度ω1=22°/s的速度逆时针、ω2=20°/s顺时针转到90°和-15°。新的周期,重新检测相关参数。若用户位置未变,转速已经降到830rpm,计算出Va_ρ=1.0m/s∈[0.3,1.0]m/s时,则控制风机31转速不变。例如,某新的周期,检测用户为距离ρ=3.0m和相对角度β=20°,则导风板64转到90°,摆叶组件63转到20°的初始角度,计算出Va_ρ=0.5m/s∈[0.3,1.0]m/s,风机31转速不变;导风板64以角速度ω1=22°/s的速度顺时针转到第二纵向角度位置;同步,摆叶组件63以角速度ω2=20°/s的速度顺时针转到第二横向角度位置,停留54s后,同时分别以角速度ω1=22°/s的速度顺时针、ω2=20°/s逆时针分别转回第一纵向角度和第一横向角度位置。按T1周期重复上述过程。
作为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器7还用于:
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控制所述导风板64和所述摆叶组件63不转动,控制所述风机31的转速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户处于盲区或室内无人,改变气流和转速,不能实现用户的热应激功能,若用户检测不到用户,则控制标准有效温度保持预设值,并保持导风板64、摆叶组件63保持上一状态不变,从而能够有效节能。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包括:
在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时,获取人体检测装置的识别信号和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的风机的当前转速;其中,所述人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人体与所述室内机的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和相对角度;
根据所述识别信号,判断所述室内机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距离和所述当前转速,计算用户所在位置的风速;
当所述风速高于预设风速上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降低转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通过在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且识别到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存在人体时,根据人体与室内机的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和室内机的风机转速,确定用户处的风速,并且,在风速过高时控制风机降低转速,以避免因风速过高而导致人体感受的标准有效温度过低,从而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有利于人体健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风速低于预设风速下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提高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若风速过低,则控制风机提高转速,以避免因风速过低而导致人体感受的标准有效温度过高,从而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风速处于预设风速下限值和所述预设风速上限值之间时,控制所述风机维持当前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若风速适中,则控制风机转速不变,使得人体感受的标准有效温度保持在合适水平,从而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增量修正预设的标准有效温度,并根据预设的人体代谢率、服装热阻、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修正后的标准有效温度,调整所述空调器的空气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修正标准有效温度,根据修正后的标准有效温度解耦出空气温度并调节,能够在保证用户舒适性的同时,降低能耗,实现节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室内机还包括:
导风机构,设于所述出风口上,其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室内机竖向出风方向的导风板和用于调整所述室内机的横向出风方向的摆叶组件;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导风板和所述摆叶组件分别在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内以预设模式摆动;其中,所述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是根据所述相对角度确定的;所述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包括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和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在所述预设模式中,所述导风板和所述摆叶组件在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大于在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导风板和摆叶组件分别在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内摆动,并且在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大于在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使得空调吹出气流周期性吹到用户身上,实现用户身上无风和有一定风量的情况交替出现,能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性,并且能够刺激人体的热调节系统,有利于人体健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相对角度为人体与所述摆叶组件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其中,所述预设送风覆盖范围为第一最大送风角度至第二最大送风角度,所述第一最大送风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最大送风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
所述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为第一横向角度至第二横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为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
所述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具体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当所述相对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时,确定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所述相对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之间的差值等于所述左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与所述右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之和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横向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
当所述相对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时,确定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所述相对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之间的差值等于所述左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与所述右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之和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横向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结合摆叶组件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和人体与出风口的相对角度,能够准确地确定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从而提高送风控制的准确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风板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为第一纵向角度至第二纵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纵向角度为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所述第二纵向角度为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
所述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为第一横向角度至第二横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为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
则所述控制所述导风板和所述摆叶组件分别在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内以预设模式摆动,包括:
控制所述导风板从所述第一纵向角度转动至所述第二纵向角度,同时控制所述摆叶组件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转动至所述第二横向角度;
当所述导风板在所述第二纵向角度的停留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导风板转回所述第一纵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预设的气流吹到人体身上的时间;
当所述摆叶组件在所述第二横向角度的停留时间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摆叶组件转回所述第一横向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导风板、摆叶按照特殊的组合动作时序,能够仿照自然风的无序风速,从而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角速度等于所述第一纵向角度和所述第二纵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
所述摆叶组件的转动角速度等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和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风板的转动角速度等于第一纵向角度和第二纵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以及摆叶组件的转动角速度等于第一横向角度和第二横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能够保证导风板和摆叶组件的运动周期相同,从而保证气流吹到用户身上的时间不会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具体描述可以是参考上述装置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
室内机,通过联机管与所述室外机连接,其包括出风口、风机和室内热交换器,所述风机用于将气流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从所述出风口输送至室内;
人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人体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和相对角度;
控制器,用于:
在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时,获取所述人体检测装置的识别信号和所述风机的当前转速;
根据所述识别信号,判断所述室内机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距离和所述当前转速,计算用户所在位置的风速;
当所述风速高于预设风速上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降低转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当所述风速低于预设风速下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提高转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当所述风速处于预设风速下限值和所述预设风速上限值之间时,控制所述风机维持当前转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根据预设增量修正预设的标准有效温度,并根据预设的人体代谢率、服装热阻、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修正后的标准有效温度,调整所述空调器的空气温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
导风机构,设于所述出风口上,其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室内机竖向出风方向的导风板和用于调整所述室内机的横向出风方向的摆叶组件;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控制所述导风板和所述摆叶组件分别在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内以预设模式摆动;其中,所述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是根据所述相对角度确定的;所述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包括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和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在所述预设模式中,所述导风板和所述摆叶组件在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大于在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的停留时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角度为人体与所述摆叶组件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其中,所述预设送风覆盖范围为第一最大送风角度至第二最大送风角度,所述第一最大送风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最大送风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
所述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为第一横向角度至第二横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为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
所述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具体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当所述相对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时,确定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所述相对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之间的差值等于所述左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与所述右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之和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横向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
当所述相对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逆时针方向时,确定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所述相对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之间的差值等于所述左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与所述右方向最大送风角度之和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横向角度处于所述中心线的顺时针方向。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为第一纵向角度至第二纵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纵向角度为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所述第二纵向角度为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
所述摆叶组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为第一横向角度至第二横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横向角度为与人体相交的送风角度,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为避开人体的送风角度;
则所述控制所述导风板和所述摆叶组件分别在其对应的目标送风角度范围内以预设模式摆动,包括:
控制所述导风板从所述第一纵向角度转动至所述第二纵向角度,同步控制所述摆叶组件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转动至所述第二横向角度;
当所述导风板在所述第二纵向角度的停留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导风板转回所述第一纵向角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预设的气流吹到人体身上的时间;
当所述摆叶组件在所述第二横向角度的停留时间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摆叶组件转回所述第一横向角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角速度等于所述第一纵向角度和所述第二纵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
所述摆叶组件的转动角速度等于所述第一横向角度和所述第二横向角度之间的角度差的两倍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的比值。
9.一种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热应激舒适功能开启时,获取人体检测装置的识别信号和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的风机的当前转速;其中,所述人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人体与所述室内机的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和相对角度;
根据所述识别信号,判断所述室内机的预设送风覆盖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体;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距离和所述当前转速,计算用户所在位置的风速;
当所述风速高于预设风速上限值时,控制所述风机降低转速。
CN202210650362.XA 2022-06-10 2022-06-10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838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0362.XA CN114838403B (zh) 2022-06-10 2022-06-10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PCT/CN2023/088743 WO2023236660A1 (zh) 2022-06-10 2023-04-17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0362.XA CN114838403B (zh) 2022-06-10 2022-06-10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8403A true CN114838403A (zh) 2022-08-02
CN114838403B CN114838403B (zh) 2023-10-20

Family

ID=82574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0362.XA Active CN114838403B (zh) 2022-06-10 2022-06-10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384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660A1 (zh) * 2022-06-10 2023-12-14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32439A (ja) * 2015-09-07 2015-12-2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6403179A (zh) * 2016-09-19 2017-02-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风避人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WO2017155472A1 (en) * 2016-03-11 2017-09-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fans disposed in an area to provide thermal comfort control, and device thereof
CN107514752A (zh) * 2017-08-22 2017-1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37601A (zh) * 2019-03-01 2020-09-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065760A (zh) * 2020-08-31 2020-12-11 深圳市合信达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风扇
CN113310200A (zh) * 2020-02-26 2021-08-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41205A (zh) * 2019-05-17 2021-12-2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应激的影响推定装置、热应激的影响推定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14251793A (zh) * 2020-09-24 2022-03-2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32439A (ja) * 2015-09-07 2015-12-2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17155472A1 (en) * 2016-03-11 2017-09-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fans disposed in an area to provide thermal comfort control, and device thereof
CN106403179A (zh) * 2016-09-19 2017-02-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风避人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7514752A (zh) * 2017-08-22 2017-1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37601A (zh) * 2019-03-01 2020-09-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及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841205A (zh) * 2019-05-17 2021-12-2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应激的影响推定装置、热应激的影响推定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13310200A (zh) * 2020-02-26 2021-08-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65760A (zh) * 2020-08-31 2020-12-11 深圳市合信达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风扇
CN114251793A (zh) * 2020-09-24 2022-03-2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660A1 (zh) * 2022-06-10 2023-12-14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8403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6532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67018B (zh) 立式空调的控制方法
JP5585556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4838404B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US20120288363A1 (en) Ceiling-mounted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U2016297238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50723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8101894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4838403A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CN112254217A (zh) 一种空调及新风风机转速调节方法
JPH065059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076974A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WO2020035913A1 (ja) 空調装置、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2731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0160168B (zh) 空调器
CN112303842A (zh) 一种空调温度调节方法及空调
CN111928433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22170533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WO2022024261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3915745B (zh) 一种空调器和预睡眠模式的控制方法
CN114659173A (zh) 一种空调器和空调器的运行参数的控制方法
CN113137719A (zh) 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WO2023236660A1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舒适控制方法
JPH0436535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ファン運転方法
JP2004076973A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