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7263A - 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7263A
CN113307263A CN202110615022.9A CN202110615022A CN113307263A CN 113307263 A CN113307263 A CN 113307263A CN 202110615022 A CN202110615022 A CN 202110615022A CN 113307263 A CN113307263 A CN 113307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heat dissipation
film
composite heat
graphene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50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7263B (zh
Inventor
周彦伯
刘小清
王文德
李磊
成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xing Zhifu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xing Zhifu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xing Zhifu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xing Zhifu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50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7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7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7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7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7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20Graphite
    • C01B32/21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82Graphene
    • C01B32/184Prepa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82Graphene
    • C01B32/194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20Graphite
    • C01B32/21After-treatment
    • C01B32/22Intercalation
    • C01B32/225Expansion; Exfoli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8Materials not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09K5/14Solid materials, e.g. powdery or granula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烯浆料涂布于衬底之上,干燥后进行低温炭化、高温炭化、高温石墨化、压延得到石墨烯膜,将膨胀石墨粉与石墨烯膜进行真空压合,得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本发明以石墨烯膜、膨胀石墨膜组成高导热石墨烯复合散热膜,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以及弯曲性能,尤其是,在保持高导热的基础上,本发明产品极大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理材料,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消费电子在实现智能化的同时逐步向轻薄化、高性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智能手机轻薄化和便携化的设计要求内部组件散热性和可靠性更好。电子产品的性能越来越强大,而集成度和组装密度不断提高,导致其工作功耗和发热量的急剧增大。据统计,电子元器件因热量集中引起的材料失效占总失效率的65%-80%,热管理技术是电子产品考虑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导热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如铜、铝、银等。但是金属材料密度大,膨胀系数高,在要求高导热效率的场合尚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如银、铜、铝的导热系数分别为430W/m﹒K、400W/m﹒K、238 W/m﹒K)。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石墨烯内部的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很柔韧,当施加外力于石墨烯时,碳原子面会弯曲变形,使得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从而保持结构稳定。这种稳定的晶格结构使石墨烯具有优秀的导热性。石墨烯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纳米碳管和金刚石,优异的导热性能使得石墨烯有望作为未来超大规模消费电子的散热材料。
现有技术公开了高导热柔性石墨烯复合散热膜,其制备方法为将氧化石墨烯浆料涂布于基材表面,经干燥、碳化、化学气相沉积、石墨化,得到发泡石墨烯薄膜;将发泡石墨烯薄膜与蠕虫石墨复合,得到高导热柔性石墨烯复合散热膜;氧化石墨烯浆料包括氧化石墨、分散剂、消泡剂、流平剂和溶剂。得到的高导热柔性石墨烯复合散热膜除了具有优异的导热能力、力学性能外,柔性也很好,弯折未见分层、未见裂纹。但是实际生产发现该方法制备过程容易出现缺陷,主要在发泡石墨烯薄膜裁切过程,极易出现崩边、开裂,导致大量报废,违背了该技术方案的研发初衷,从降低成本的目的转化为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的改进在于压延得到石墨烯膜之后再与膨胀石墨粉压合,得到的复合散热膜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先制备出理想的石墨烯散热基膜,然后将天然石墨片经过酸化、洗涤和干燥制得酸化插层石墨,然后将酸化石墨经过高温膨化后微波处理,得到膨胀石墨,再将膨胀石墨粉均匀平堆密布在基膜上,最后真空压延制得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成品。本发明的产品没有胶粘层,既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高厚石墨烯散热膜需要多层胶粘组合的问题,又提供了一种在厚度超过70μm,甚至100μm的情况下,弯曲性能优异的复合散热膜,尤其是,通过石墨的加入极大降低了石墨烯散热薄膜的成本。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膨胀石墨粉与石墨烯膜进行真空压合,得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
本发明将膨胀石墨粉与石墨烯膜进行真空压合,得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真空压合在室温下进行,压力为20~90MPa,真空度为250~1000Pa;较常压环境压合,本发明的真空压合工艺提高了石墨层与石墨烯层的界面结合度、降低了热阻。
上述技术方案中,膨胀石墨粉与石墨烯膜进行真空压合得到膨胀石墨膜层与石墨烯膜层组成的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膨胀石墨膜层与石墨烯膜层的组合方式具有多样性,包括单层石墨烯膜与单层膨胀石墨膜组合、多层石墨烯膜与多层膨胀石墨膜间隔组合、多层石墨烯膜与多层膨胀石墨膜非间隔组合;其中间隔组合包括两层石墨烯膜之间设置单层或者多层膨胀石墨膜,或者两层膨胀石墨膜之间设置单层或者多层石墨烯膜;非间隔组合是指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中,一侧全部为膨胀石墨膜层、另一侧全部为石墨烯膜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石墨烯膜的厚度为20μm~100μm,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的厚度为50μm~2mm,优选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的厚度为60μm~1mm;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中,所有石墨烯膜的厚度和为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厚度的20~80%,优选30~70%。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氧化石墨烯浆料涂布于衬底之上,干燥后进行低温炭化、高温炭化、高温石墨化、压延得到石墨烯膜,其作为散热基膜,用于与膨胀石墨的压合。
进一步的,所述氧化石墨烯浆料包括氧化石墨烯、分散剂以及溶剂;其中氧化石墨烯、分散剂以及溶剂为现有产品,其制备方法或者获取为常规技术。采用现有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CVD法、电化学法、有机合成法、剪切碳纳米法或者氧化剥离法可以制备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氨水或十二烷基硫酸钠;溶剂为水。
上述技术方案中,氧化石墨烯、分散剂以及溶剂的重量比为(60~85)∶(5~8)∶(1000~300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衬底为聚四氟乙烯滤布、聚丙烯滤布或聚氯乙烯滤布;涂布方法为常规技术,涂布厚度在1~7mm之间,优选为2~6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干燥为常规干燥;所述低温炭化的温度在80~500℃之间;所述高温炭化的温度在700~1300℃之间;所述高温石墨化的温度在2000~3000℃之间。所述压延为辊压、平压或者真空平压,压力为30~100MPa。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天然鳞片石墨在酸化插层液中搅拌后水洗、干燥,然后依次进行高温膨胀、微波处理,得到膨胀石墨粉;优选的,酸化插层液为硝酸/硫酸的混合物、铬酸/磷酸的混合物或硝酸/氯酸盐的混合物,优选为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进一步优选的,硫酸、硝酸的体积比为3∶(1~2);搅拌的转速为20~60rpm,温度为室温,时间为20~60min;高温膨胀为700~1500℃下膨胀3~30s;微波处理的功率为1000~2500W,时间为2~5s。膨胀石墨膜的最终性能主要取决于酸插层和后续制得的膨胀石墨的质量,所以探索改进制备方法加强对石墨的改性是制备高性能膨胀石墨膜的关键。本发明改进常规膨胀石墨的制备,限定酸化插层液,同时结合微波处理,得到膨胀石墨粉压合后微晶取向较好,体现在成卷后导热性能几乎不损失,而且在与石墨烯膜压合后,得到的复合膜中,两者界面强度高,在多次成卷放平后,依然保持好的导热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很容易制造厚石墨烯散热片,且兼顾高导热性能;低温炭化阶段的引入,可提前去除绝大部分杂质,从而在后续高温炭化、高温石墨化后可制得致密且高取向度的前驱体;首次在无聚合物粘合层的条件下,实现复合散热膜的制备,具有低热阻的优势。本发明优选方法制备的膨胀石墨是新型炭素材料,不仅具备了天然石墨本身的耐热、耐腐蚀、自润滑等优良特性,而且还具备了天然石墨不具备的轻质柔软、可压缩、回弹等性能并特别表现出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由此,获得优质的膨胀石墨,对膨胀石墨/石墨烯复合膜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散热基膜的照片;
图2为实施例二石墨烯复合散热膜的弯曲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膨胀石墨粉与石墨烯膜进行真空压合,得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
本发明以氧化石墨烯、分散剂以及溶剂组成氧化石墨烯浆料,常规涂布于衬底之上,干燥后进行低温炭化、高温炭化、高温石墨化、压延得到石墨烯膜,其作为散热基膜,用于与膨胀石墨粉的压合;将天然鳞片石墨在酸化插层液中搅拌后水洗、干燥,然后依次进行高温膨胀、微波处理,得到膨胀石墨粉;将膨胀石墨粉与石墨烯膜进行真空压合,得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具体工艺步骤举例如下:
(1)室温下,添加60~85g氧化石墨、5~8g分散剂和1000~3000g超纯水到反应釜中,常规搅拌5~30min,制得氧化石墨浆料,经过超声处理、脱泡处理后得到氧化石墨烯浆料,再将氧化石墨烯浆料涂布于衬底之上,在温度40~80℃下干燥,分离收卷得到氧化石墨烯散热基膜前体,然后将氧化石墨烯散热基膜前体进行低温炭化、高温炭化、高温石墨化及压延(常规气压环境辊压、平压或者真空平压,时间没有特别要求)得到石墨烯散热基膜;
(2)将20~70g天然鳞片石墨放置于含有氧化插层液的搅拌釜中,室温下搅拌20~60min,得到酸化插层石墨浆料,再经过水洗、干燥处理后得到酸化插层石墨粉体,然后将酸化插层石墨粉体在700~1500℃的高温条件下膨化3~30s,最后微波处理(功率为1000~2500W,时间为2~5s),得到膨胀石墨粉;
(3)以叠层交互的结构将上述步骤(2)中的膨胀石墨粉与上述步骤(1)中的石墨烯散热基膜在压力20~90MPa,真空度250~1000Pa的条件下进行压合5s~10min制得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成品。
其中所述超声处理的频率为20kHz~50kHz,时间为5~15min;
所述脱泡的抽气流量在50~500m3/h之间,优选为200m3/h;
所述涂布厚度在1~7mm之间,优选为3~5mm;
所述衬底为聚四氟乙烯滤布或聚丙烯滤布或聚氯乙烯滤布,优选为聚丙烯滤布;
所述低温炭化的温度在80~500℃之间;
所述高温炭化的温度在700~1300℃之间;
所述高温石墨化的温度在2000~3000℃之间;
所述天然鳞片石墨的目数在50~500目之间;
所述氧化插层液为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或铬酸和磷酸的混合物或硝酸和氯酸盐的混合物,优选为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
所述叠层交互的结构包括,单层石墨烯散热基膜与单层膨胀石墨压合或双层石墨烯散热基膜与单层膨胀石墨压合或单层石墨烯散热基膜与双层膨胀石墨压合或多层石墨烯散热基膜与多层膨胀石墨压合,进而优选为多层石墨烯散热基膜与多层膨胀石墨压合。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发明涉及的原料都为现有市售产品,比如氧化石墨(SE2430W-N)为膏状,固(氧化石墨)含量45%;天然鳞片石墨含碳量99.9%,粒径为250目,指250目的筛下物;氨水浓度为25%,工业品,质量浓度;硝酸浓度为50%,工业品,质量浓度;硫酸浓度为70%,工业品,质量浓度;衬底为聚丙烯滤布,可循环利用。微波处理设备为专用石墨膨化型微波气氛管式炉(MKG-M5TB)。导热系数的测试标准为ASTM D5470,为常规方法。本发明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测试方法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实施例
室温下,添加160g氧化石墨膏、5g分散剂氨水和2000g超纯水到反应釜中,150rpm搅拌15min,经过30kHz超声处理10min、真空脱泡处理(抽气流量200m3/h)后得到氧化石墨烯浆料,再将氧化石墨烯浆料涂布于衬底之上,在温度60℃下干燥后分离收卷,然后进行低温炭化、高温炭化、高温石墨化,自然冷却后常温压延(50MPa辊压)得到石墨烯散热基膜,厚度40μm;低温炭化的温度为350℃,时间为3h;所述高温炭化的温度为1000℃,时间为3h;高温石墨化的温度为2800℃,时间为30h;
将20g天然鳞片石墨放置于含有硫酸、硝酸(硫酸、硝酸的体积比为3∶1)的搅拌釜中,室温50rpm搅拌30min,得到酸化插层石墨浆料,再经过常规水洗、干燥处理后得到酸化插层石墨粉体,然后将酸化插层石墨粉体在1200℃的高温条件下膨化9s,最后在功率为1800W下微波处理3s,得到膨胀石墨粉。
按照表1的组合方式,室温下,将石墨烯散热基膜(命名为A)与膨胀石墨粉(命名为B)真空压合,得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
Figure 238201DEST_PATH_IMAGE001
表1中,每层膜的理论厚度为40μm,实施例一的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的厚度为80μm(石墨烯散热基膜的厚度为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厚度的50%,即40μm/80μm),实施例二的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的厚度为120μm,实施例四的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的厚度为160μm,其它实施例与此计算一致。
在给定压合条件下,以实施例一、实施例四为例说明压合步骤,其他实施例与此近似。实施例一中,将膨胀石墨粉置于石墨烯散热基膜一面,压合,得到产品;实施例四中,将两片石墨烯散热基膜叠放,然后在叠放结构的一面放置能够形成80μm厚度的膨胀石墨粉,压合,得到产品。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产品外观尺寸修整,为常规方法,对于膨胀石墨粉与石墨烯散热基膜组合,具体为常规方法,比如可以将膨胀石墨粉铺在常规模具内,再覆盖石墨烯基膜,也可反之;对于具体的真空压合操作,为常规方法。
以实施例一的组合,将压合条件修改为常压(常规大气环境)下60MPa压50s,得到的复合膜导热系数为965 W/m·k,说明真空压合可明显提升复合膜的性能。
实施例九
室温下,添加160g氧化石墨膏、6g分散剂氨水和2500g超纯水到反应釜中,150rpm搅拌15min,经过30kHz超声处理10min、真空脱泡处理(抽气流量200m3/h)后得到氧化石墨烯浆料,再将氧化石墨烯浆料涂布于衬底之上,在温度60℃下干燥分离收卷,然后进行低温炭化、高温炭化、高温石墨化,自然冷却后常温压延(60MPa辊压)得到石墨烯散热基膜,厚度为20μm;低温炭化的温度为350℃,时间为3h;所述高温炭化的温度为1200℃,时间为3h;高温石墨化的温度为2800℃,时间为30h;
将20g天然鳞片石墨放置于含有硫酸、硝酸(硫酸、硝酸的体积比为3∶1)的搅拌釜中,室温50rpm搅拌30min,得到酸化插层石墨浆料,再经过常规水洗、干燥处理后得到酸化插层石墨粉体,然后将酸化插层石墨粉体在1200℃的高温条件下膨化9s,最后在功率为1800W下微波处理3s,得到膨胀石墨粉。
在一片实施例一的石墨烯散热基膜、一片实施例九的石墨烯散热基膜间放置膨胀石墨粉,压力为50MPa,真空度为900Pa,时间为220s,压合得到产品,厚度为80μm,导热系数为1625 W/m·k。
实施例十
将20g天然鳞片石墨放置于含有硫酸、硝酸(硫酸、硝酸的体积比为3∶2)的搅拌釜中,室温60rpm搅拌20min,得到酸化插层石墨浆料,再经过常规水洗、干燥处理后得到酸化插层石墨粉体,然后将酸化插层石墨粉体在1500℃的高温条件下膨化7s,最后在功率为1800W下微波处理4s,得到膨胀石墨粉。
取实施例一的石墨烯散热基膜(A)与上述膨胀石墨粉(C)按照A/C/A/C/A/C/A的组合方式,压力为60MPa,真空度为300Pa,时间为600s,压合得到产品,厚度为320μm,导热系数为1284 W/m·k,其中石墨烯散热基膜的厚度和占产品厚度的50%。
实施例十一
室温下,添加250g氧化石墨膏、8g分散剂氨水和2500g超纯水到反应釜中,150rpm搅拌10min,经过50kHz超声处理15min、真空脱泡处理(抽气流量250m3/h)后得到氧化石墨烯浆料,再将氧化石墨烯浆料涂布于衬底之上,在温度80℃下干燥收卷,然后进行低温炭化、高温炭化、高温石墨化,自然冷却后常温压延(70MPa、辊压)得到石墨烯散热基膜,厚度为60μm;低温炭化的温度为400℃,时间为3h;所述高温炭化的温度为1300℃,时间为4h;高温石墨化的温度为3000℃,时间为28h;
将20g天然鳞片石墨放置于含有硫酸、硝酸(硫酸、硝酸的体积比为3∶1)的搅拌釜中,室温50rpm搅拌40min,得到酸化插层石墨浆料,再经过常规水洗、干燥处理后得到酸化插层石墨粉体,然后将酸化插层石墨粉体在1300℃的高温条件下膨化10s,最后在功率为1800W下微波处理3s,得到膨胀石墨粉。
将实施例十一的膨胀石墨粉置于石墨烯散热基膜一面,压合(压力为60MPa,真空度为800Pa,时间为60s),得到产品,为两层结构,厚度90μm,导热系数为1598W/m·k。
在一片实施例十一的石墨烯散热基膜、一片实施例九的石墨烯散热基膜间放置膨胀石墨粉,压力为50MPa,真空度为400Pa,时间为400s,压合得到产品,厚度为130μm,导热系数为1612W/m·k。
以下对比例以及实施例中,膨胀石墨粉与石墨烯散热基膜的真空压合条件与实施例一一致。
对比例一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省略微波,具体如下:
将20g天然鳞片石墨放置于含有硫酸、硝酸(硫酸、硝酸的体积比为3∶1)的搅拌釜中,室温50rpm搅拌30min,得到酸化插层石墨浆料,再经过常规水洗、干燥处理后得到酸化插层石墨粉体,然后将酸化插层石墨粉体在1200℃的高温条件下膨化9s,得到膨胀石墨粉。将该膨胀石墨粉置于实施例一的石墨烯散热基膜一面,压合得到产品,为两层结构,厚度80μm,导热系数为1188 W/m·k。
对比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先压合石墨膜再复合,具体如下:
将实施例一的膨胀石墨粉先单独在50MPa压15s,得到厚度30μm的膨胀石墨膜;然后取实施例一的石墨烯散热基膜与该膨胀石墨膜叠合,压合得到产品,为两层结构,弯曲性能差。
对比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省略高温膨胀,具体如下:
将20g天然鳞片石墨放置于含有硫酸、硝酸(硫酸、硝酸的体积比为3∶1)的搅拌釜中,室温50rpm搅拌30min,得到酸化插层石墨浆料,再经过常规水洗、干燥处理后得到酸化插层石墨粉体,然后将酸化插层石墨粉体在功率为1800W下微波处理30s,得到石墨粉。将该膨胀石墨粉置于实施例一的石墨烯散热基膜一面,压合得到产品,为两层结构,厚度80μm,导热系数为1008 W/m·k。
实施例十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分散剂更换为等重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其余不变,得到产品,为两层结构,厚度80μm,导热系数为1308 W/m·k。
实施例十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分散剂更换为等重量的吐温80,其余不变,得到产品,为两层结构,厚度80μm,导热系数为1126 W/m·k。
实施例十四
将20g天然鳞片石墨放置于含有硫酸、硝酸(硫酸、硝酸的体积比为7∶1)的搅拌釜中,室温50rpm搅拌30min,得到酸化插层石墨浆料,再经过常规水洗、干燥处理后得到酸化插层石墨粉体,然后将酸化插层石墨粉体在1200℃的高温条件下膨化9s,最后在功率为1800W下微波处理3s,得到膨胀石墨粉。将该膨胀石墨粉置于实施例一的石墨烯散热基膜一面,压合得到产品,为两层结构,厚度80μm,导热系数为1308 W/m·k。
实施例十五
将20g天然鳞片石墨放置于含有硫酸、硝酸(硫酸、硝酸的体积比为3∶1)的搅拌釜中,室温50rpm搅拌30min,得到酸化插层石墨浆料,再经过常规水洗、干燥处理后得到酸化插层石墨粉体,然后将酸化插层石墨粉体在1200℃的高温条件下膨化9s,最后在功率为1800W下微波处理10s,得到膨胀石墨粉。将该膨胀石墨粉置于实施例一的石墨烯散热基膜一面,压合得到产品,为两层结构,厚度80μm,导热系数为1305W/m·k。
界面强度研究
本发明辊压后裁切得到的石墨烯散热基膜无崩边、无裂纹,参见图1,为实施例一石墨烯散热基膜实物照片,根据实际生产统计,1000米卷材裁切良率达到95%;而申请人之前公开专利申请中,用于制备高导热柔性石墨烯复合散热膜的发泡石墨烯薄膜裁切性能差,存在明显的崩边,导致产品良率低,在30%左右。
作为导热膜,尤其是复合导热膜,在降低石墨烯膜成本的同时需要具有符合业内应用的导热性能以及界面强度,通过卷曲后放平,再计算导热性能保持率,可以体现复合膜的界面性能,该方法贴近工业实用。具体的,将复合散热膜卷成圆柱体,高为膜的宽度,两端对齐后用夹子固定,放置48小时,然后展平,测试导热系数,与初始导热系数比较,计算保持率;然后再次卷成圆柱,高为膜的宽度,两端对齐后用夹子固定,放置48小时,然后展平,测试导热系数,与初始导热系数比较,计算保持率;如此循环,测试五次。
本发明的石墨烯复合散热膜具有好的弯曲性能,参见图2,为实施例二的产品实物照片。经过五次卷曲放平后,实施例一产品的导热系数保持率分别为100%、100%、99%、98%、98%;实施例二产品的导热系数保持率分别为100%、100%、100%、99%、99%;实施例三产品的导热系数保持率分别为100%、99%、99%、97%、96%;其余实施例首次卷曲测试都在98%以上,所有测试都在9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保持率时,采用十分位进一的规则,比如实施例二初始导热系数为1653,首次卷曲展平后,导热系数为1644,为99.455%,统计为100%。
作为对比,对比例二在弯折时出现眼见的裂痕,无法应用。经过三次卷曲放平后,实施例十二产品的导热系数保持率分为94%、90%、88%,下降大。经过两次卷曲放平后,实施例十三产品的导热系数保持率为93%、85%,下降太大。经过三次卷曲放平后,实施例十四产品的导热系数保持率分为98%、95%、85%,下降偏大。
实施例十六
室温下,添加160g氧化石墨膏、5g分散剂氨水和2000g超纯水到反应釜中,150rpm搅拌15min,经过30kHz超声处理10min、真空脱泡处理(抽气流量200m3/h)后得到氧化石墨烯浆料,再将氧化石墨烯浆料涂布于衬底之上,在温度60℃下干燥后分离裁切,然后进行低温炭化、高温炭化、高温石墨化,自然冷却后常温压延(50MPa真空平压30s,真空度1000Pa)得到石墨烯散热基膜,厚度40μm;低温炭化的温度为350℃,时间为3h;所述高温炭化的温度为1000℃,时间为3h;高温石墨化的温度为2800℃,时间为30h;按照实施例一的组合方式与真空压合条件,室温下,将上述石墨烯散热基膜与实施例一的膨胀石墨粉真空压合,得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厚度80μm,导热系数为1408W/m·k。
实施例十七
室温下,添加160g氧化石墨膏、5g分散剂氨水和2000g超纯水到反应釜中,150rpm搅拌15min,经过30kHz超声处理10min、真空脱泡处理(抽气流量200m3/h)后得到氧化石墨烯浆料,再将氧化石墨烯浆料涂布于衬底之上,在温度60℃下干燥后分离裁切,然后进行低温炭化、高温炭化、高温石墨化,自然冷却后常温压延(50MPa平压30s,常规空气环境中)得到石墨烯散热基膜,厚度40μm;低温炭化的温度为350℃,时间为3h;所述高温炭化的温度为1000℃,时间为3h;高温石墨化的温度为2800℃,时间为30h;按照实施例一的组合方式与真空压合条件,室温下,将上述石墨烯散热基膜与实施例一的膨胀石墨粉真空压合,得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厚度80μm,导热系数为1515W/m·k。
总结:经过实验,可以看出,本发明以石墨烯膜、膨胀石墨膜组成高导热石墨烯复合散热膜,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以及弯曲性能,力学性能也好,尤其是,在保持高导热的基础上,本发明产品极大降低了成本,价格非常低的膨胀石墨拉低了整个产品的成本,制备步骤与现有复合石墨烯膜的生产步骤相比少了胶粘,尤其是容易切割不崩边,没有因膨胀石墨粉的使用而增加制备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膨胀石墨粉与石墨烯膜进行真空压合,得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真空压合的压力为20~90MPa,真空度为250~1000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石墨烯膜的厚度为20μm~100μm,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的厚度为50μm~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中,所有石墨烯膜的厚度和为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厚度的2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将氧化石墨烯浆料涂布于衬底上,干燥后进行低温炭化、高温炭化、高温石墨化、压延得到石墨烯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浆料包括氧化石墨烯、分散剂以及溶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将天然鳞片石墨在酸化插层液中搅拌后水洗、干燥,然后依次进行高温膨胀、微波处理,得到膨胀石墨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酸化插层液为硝酸/硫酸的混合物、铬酸/磷酸的混合物或硝酸/氯酸盐的混合物;高温膨胀为700~1500℃下膨胀3~30s;微波处理的功率为1000~2500W,时间为2~5s。
9.权利要求1所述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在制备散热材料中的应用。
10.膨胀石墨粉与石墨烯膜在制备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中的应用。
CN202110615022.9A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307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5022.9A CN113307263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5022.9A CN113307263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7263A true CN113307263A (zh) 2021-08-27
CN113307263B CN113307263B (zh) 2023-03-31

Family

ID=77376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5022.9A Active CN113307263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726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1001A (zh) * 2022-04-22 2022-10-04 北京蒙京石墨新材料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石墨基电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热设备
WO2022261912A1 (zh) * 2021-06-17 2022-12-22 泰兴挚富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6226A (zh) * 2013-08-27 2013-12-25 深圳市鸿富诚屏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石墨散热片的制备方法
CN107311659A (zh) * 2017-06-22 2017-11-03 李若明 一种石墨膜/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CN208016031U (zh) * 2018-04-08 2018-10-26 青岛南墅泰星科技有限公司 石墨烯无机复合发热体
US20200116443A1 (en) * 2018-10-10 2020-04-16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Highly conductive graphitic thick films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CN112512287A (zh) * 2021-01-06 2021-03-16 泰兴挚富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柔性石墨烯复合散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6226A (zh) * 2013-08-27 2013-12-25 深圳市鸿富诚屏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石墨散热片的制备方法
CN107311659A (zh) * 2017-06-22 2017-11-03 李若明 一种石墨膜/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CN208016031U (zh) * 2018-04-08 2018-10-26 青岛南墅泰星科技有限公司 石墨烯无机复合发热体
US20200116443A1 (en) * 2018-10-10 2020-04-16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Highly conductive graphitic thick films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CN112512287A (zh) * 2021-01-06 2021-03-16 泰兴挚富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热柔性石墨烯复合散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葵一等: "《非金属矿物与岩石材料工艺学》", 30 June 1996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1912A1 (zh) * 2021-06-17 2022-12-22 泰兴挚富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41001A (zh) * 2022-04-22 2022-10-04 北京蒙京石墨新材料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石墨基电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热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7263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7263B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51076B (zh) 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散热膜、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374492B (zh) 高导电高导热卷材石墨烯膜及其制备方法
EP1467856B1 (en) Improved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JP3186199U (ja) 複合ヒートスプレッダ
CN112512287A (zh) 一种高导热柔性石墨烯复合散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47767A (zh) 一种石墨铜箔复合散热片
TWI647176B (zh) 高熱傳導散熱複合膜及其製備方法
WO2005115742A2 (en) Improved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CN112850701A (zh) 一种人工石墨/石墨烯复合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87061B (zh) 一种高导热复合型石墨散热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29074B (zh) 碳材及其应用
WO2017148106A1 (zh) 热塑性聚酰亚胺薄膜碳化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261912A1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散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88144A (zh) 一种金属铜-石墨烯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装置
CN110775969B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15704663U (zh) 复合散热膜
Liu et al. A modified spin-casting approach for scalable preparation of ultra-thick reduced graphene oxide films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CN110171823B (zh) 一种硼掺杂天然石墨散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14602A (zh) 一种三维原位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连续化制备方法
CN112848547A (zh) 复合散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18708B (zh) 一种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606144B (zh) 一种化学预还原制备石墨烯导热厚膜的方法
US20020182476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fuel cell component substrate of flexible graphite material having improved therm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TW202237529A (zh) 膜狀石墨、其製造方法和使用它的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