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6463B - 座椅滑动装置以及座椅滑动装置用底层轨道 - Google Patents

座椅滑动装置以及座椅滑动装置用底层轨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6463B
CN113306463B CN202110198342.9A CN202110198342A CN113306463B CN 113306463 B CN113306463 B CN 113306463B CN 202110198342 A CN202110198342 A CN 202110198342A CN 113306463 B CN113306463 B CN 1133064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inner space
track
wall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83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6463A (zh
Inventor
梁玫晧
金井裕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otop Us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dotop Us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otop Us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dotop Us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06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6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6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6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滑动装置以及座椅滑动装置用底层轨道,能够提高地板的美观性,而且抑制重量的增加以及成本增加。底层轨道(10)具有在对轨道侧壁(12、13)之间从轨道底壁(11)立起,并沿底层轨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纵壁(16)。而且,底层轨道(10)的内部空间通过轨道纵壁(16),划分出上层轨道(40)移动的第一内部空间(S1)和线束(20)沿底层轨道(10)布线的第二内部空间(S2)。

Description

座椅滑动装置以及座椅滑动装置用底层轨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滑动装置以及座椅滑动装置用底层轨道。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向汽车的滑动座椅内的辅助设备供供电力的滑动座椅用供电装置。该滑动座椅用供电装置通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合成树脂制的可动体、和由连接可动体和壳体端部的多根包覆电线而成的线束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80959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与使座椅移动的导向轨道独立地设置用于布线线束的轨道(壳体)。因此,设置于车辆地板面的轨道的数量增加,不仅地板的美观性变差,还存在导致装置重量的增加以及成本增加这样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滑动装置以及座椅滑动装置用底层轨道,能够抑制地板的美观性变差,而且抑制装置重量的增加以及成本增加。
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具有:底层轨道,固定于车辆地板面;上层轨道,能够滑动地安装于底层轨道,并供座椅固定;以及布线部件,从车辆地板面布线到座椅,底层轨道具有:轨道底壁,固定于车辆地板面;一对轨道侧壁,从轨道底壁的两边缘部分别立起;轨道顶壁,从一对轨道侧壁的上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开口部;以及轨道纵壁,在一对轨道侧壁之间从轨道底壁立起,并沿底层轨道延伸,底层轨道的内部空间通过轨道纵壁,划分出上层轨道移动的第一内部空间和布线部件沿底层轨道布线的第二内部空间。
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座椅滑动装置用底层轨道,能够滑动地安装供座椅固定的上层轨道,其中,座椅滑动装置用底层轨道具有:轨道底壁,固定于车辆地板面;一对轨道侧壁,从轨道底壁的两边缘部分别立起;轨道顶壁,从一对轨道侧壁的上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开口部;以及轨道纵壁,在一对轨道侧壁之间从轨道底壁立起,并沿底层轨道延伸,底层轨道的内部空间通过轨道纵壁,划分出第一内部空间和第二内部空间,第一内部空间用于上层轨道移动,第二内部空间用于从车辆地板面布线到座椅的布线部件沿底层轨道布线。
根据本发明,实现能够抑制地板的美观性变差,而且抑制装置重量的增加以及成本增加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示出座椅以及座椅滑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示出底层轨道以及上层轨道的说明图。
图3是示意示出线束的布线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沿着图2中的AA线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沿着图2中的BB线的截面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座椅滑动装置
2车辆地板面
10、50底层轨道
11轨道底壁
12、13轨道侧壁
14轨道顶壁
15、55开口部
16轨道纵壁
20线束(布线部件)
21包覆电线
22外装部件
30导向部件
31座椅侧线带
40上层轨道
41基部
42座椅支撑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滑动装置。为了方便说明,以装配有座椅滑动装置的车辆中的方向为基准规定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图1中,座椅滑动装置1适用于汽车的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排座椅例如3排座椅中第二排用座椅SR、SL。第二排用座椅SR、SL的特征是与驾驶座以及副驾驶座、或第三排用座椅比较座椅的移动距离长。
图1所示的第二排用座椅SR、SL是一人乘坐用的座椅,右侧的第二排用座椅SR和左侧的第二排用座椅SL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预定距离设置。右侧的第二排用座椅SR以及应用于该第二排用座椅SR的座椅滑动装置1、和左侧的第二排用座椅SL以及应用于该第二排用座椅SL的座椅滑动装置1构成为左右对称。以下,以右侧的第二排用座椅SR为对象,说明座椅滑动装置1。在该说明中,也存在将右侧的第二排用座椅SR简称为座椅SR的情况。
座椅滑动装置1具有一对底层轨道10、50、一对上层轨道40、80和线束20(参照图3、4)。
一对底层轨道10、50以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预定距离的状态,相互平行地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底层轨道10、50分别大致水平安装于车辆地板面。在右侧的第二排用座椅SR中,底层轨道10配置于右侧(外侧),底层轨道50配置于左侧(内侧)。
各个底层轨道10、50的横截面形状具有矩形框形状。为了方便在右侧的底层轨道10的内部布线线束20,右侧的底层轨道10的横向宽度设定为比左侧的底层轨道50的横向宽度大。在各个底层轨道10、50的上方,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开口部15、55。各个底层轨道10、50使用铝等金属材料,通过挤压成型形成。
一对上层轨道40、80可滑动地安装于一对底层轨道10、50。具体而言,上层轨道40可滑动地安装于右侧的底层轨道10,通过被底层轨道10引导,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上层轨道80可滑动地安装于左侧的底层轨道50,通过被底层轨道50引导,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上层轨道40、80是同一形状的部件,使用铝等金属材料,通过挤压成型形成。上层轨道40、80的下侧区域收纳于底层轨道10、50的内部空间,前后方向的移动由底层轨道10、50引导。上层轨道40、80的上侧区域比底层轨道10、50的开口部15、55向上方突出。在上层轨道40、80的上侧区域固定有作为座椅SR的框架部件的座椅缓冲框架(未图示)。
以下,参照图2至图5,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之一的底层轨道10的构成。此外,为了方便说明,在图2中,省略导向部件30以及座椅侧线带31的记载,在图3中,省略底层轨道10的记载。
底层轨道10将轨道底壁11、一对轨道侧壁12、13、轨道顶壁14构成为主体。轨道底壁11、轨道侧壁12、轨道侧壁13以及轨道顶壁14形成为一体。
轨道底壁11固定于车辆地板面2(参照图4、5)。在轨道底壁11与车辆地板面2的固定中使用螺栓等紧固部件。
一对轨道侧壁12、13与轨道底壁11的左右的边缘部连续,从左右的边缘部下铅垂上方分别立起。一方轨道侧壁12位于轨道底壁11的右侧边缘部,另一方轨道侧壁13位于轨道底壁11的左侧边缘部。
轨道顶壁14从一对轨道侧壁12、13的上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在轨道顶壁14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开口部15。在左右方向上的开口部15的宽度设定为比上层轨道40的厚度充分大。
底层轨道10还具备轨道纵壁16。轨道纵壁16位于一对轨道侧壁12、13之间,从轨道底壁11向铅垂上方立起。轨道纵壁16沿前后方向延伸。
底层轨道10的内部空间由轨道纵壁16划分出第一内部空间S1和第二内部空间S2。第一内部空间S1以轨道纵壁16为边界位于左侧,第二内部空间S2以轨道纵壁16为边界位于右侧。轨道顶壁14的开口部15设置于比轨道纵壁16向第一内部空间S1侧偏移的位置。
轨道纵壁16的顶部16a设定为不到达轨道顶壁14的下表面的程度的高度。因此,在轨道纵壁16的顶部16a与轨道顶壁14之间形成有间隙,由此,第一内部空间S1与第二内部空间S2连接。轨道纵壁16的顶部16a具有向第一内部空间S1突出的弯曲形状。
第一内部空间S1是上层轨道40移动的空间。相当于上层轨道40的下侧区域的基部41收纳于第一内部空间S1。相当于上层轨道40的上侧区域的座椅支撑壁42经由开口部15比轨道顶壁14向上方突出。座椅缓冲框架(未图示)固定于该突出的座椅支撑壁42。
在第一内部空间S1形成有用于引导上层轨道40的移动的轨道部。具体而言,在轨道侧壁13中面临第一内部空间S1的内表面设置有向第一内部空间S1的中央突出的第一辊支撑片13a。另外,在轨道纵壁16中面临第一内部空间S1的面设置有向第一内部空间S1的中央突出的第二辊支撑片16b。
第一以及第二辊支撑片13a、16b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上下方向的高度设定为相互一致。另外,在第一以及第二辊支撑片13a、16b设置有越朝向第一内部空间S1的中央越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基部41旋转自由地轴支撑有主要辊45。具体而言,在基部41设置有未图示的销,该销的轴方向设定为与左右方向一致。主要辊45旋转自由地安装于销。
在主要辊45中的左右的端部区域设定有辊径成为最大的最大径部。主要辊45具有以该最大径部为边界越向外侧辊径越缩小的锥部。主要辊45中的左右的锥部比基部41的下端位置向下方突出。在基部41收纳于第一内部空间S1的状态下,主要辊45的锥部通过第一以及第二辊支撑片13a、16b的倾斜面分别被支撑。
另外,在基部41中,在主要辊45的附近旋转自由地轴支撑有一对辅助辊46。具体而言,在基部4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支架,左右的辅助辊46旋转自由地支撑于左右的支架。
辅助辊46分别比基部41的上端位置向上方突出。在基部41收纳于第一内部空间S1的状态下,辅助辊46的上端与轨道顶壁14的内壁抵接。
在第二内部空间S2布线线束20。线束20构成为由外装部件22覆盖多个包覆电线21。多个包覆电线21包括向例如座椅的就座传感器等传感器用的信号线、座椅用的加热器或动力座椅的电机等供给电力的电力线等。外装部件22具有用于保护包覆电线21的适当的刚度,同时具备收纳时所需的可挠性。外装部件22形成为例如皱褶状或履带状。
线束20的一端与设于车辆地板面2的连接器(未图示)连接,线束20的另一端与设于座椅SR的座椅侧线带31连接。线束20从车辆地板面2到座椅SR沿着底层轨道10布线。
如图3所示,在上层轨道40的前端40a,设置有将线束20固定于上层轨道40并向座椅SR导向的导向部件30。线束20的座椅侧的端部区域沿着导向部件30布线,在该布线状态下固定于导向部件30。线束20沿着导向部件30布线时,线束20越过轨道纵壁16的顶部16a向第一内部空间S1内引导,从第一内部空间S1经由开口部15向底层轨道10的外部引导。向底层轨道10的外部引导的线束20的端部与设于座椅SR的座椅侧线带31的连接器(未图示)连接。
在底层轨道10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收纳线束20的剩余部分、比底层轨道10的前端延伸的自由端部分的线带收纳部25。在线带收纳部25的内部设置有收纳线束20的收纳机构。作为收纳机构,能够使用卷取线束20的机构、将线束20折叠成卷状的机构等。线带收纳部25设定为能够收纳沿底层轨道10布线的线束20的全长程度的大小。
在这样构成的座椅滑动装置1中,在底层轨道10的第一内部空间S1设置有第一以及第二辊支撑片13a、16b。第一以及第二辊支撑片13a、16b作为引导上层轨道40的滑动移动的轨道部发挥功能。通过上层轨道40的主要辊45在第一以及第二辊支撑片13a、16b上移动,上层轨道40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
在支撑主要辊45的第一以及第二辊支撑片13a、16b形成为越向第一内部空间S1的中央越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因此,能够得到上层轨道40在第一以及第二辊支撑片13a、16b上移动时的直线前进稳定性。
另外,设于上层轨道40的左右的辅助辊46与轨道顶壁14抵接,由此能够进行上层轨道40向上方的位置限制。由此,能够抑制上层轨道40的脱落。另外,一对辅助辊46构成为能够旋转,因此上层轨道40的滑动移动可顺利地进行。
在上层轨道40固定有线束20。线束20构成为由外装部件22覆盖多个包覆电线21,因此成为具备适当的刚度的构造。因此,上层轨道40向前方移动时,线束20也向前方压出,使第二内部空间S2的内部向前方移动。
向前方移动的线束20中比底层轨道10的前端延伸的部分收纳于线带收纳部25。由此,能够适当处理线束20的剩余部分。另外,线带收纳部25设定为能够收纳沿底层轨道10的布线的线束20的全部的程度的大小。因此,能够将线束20收纳于线带收纳部25至上层轨道40到达底层轨道10的前端的程度。由此,能够抑制因未完全收纳于线带收纳部25的线束20而妨碍上层轨道40的移动的情况。
另外,上层轨道40向后方移动时,固定于上层轨道40的线束20向后方牵拉。与上层轨道40向后方的移动量对应的长度的线束20从线带收纳部25的内部引出。由此,能够使上层轨道40与线束20一起顺畅地向后方移动。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底层轨道10具有在一对轨道侧壁12、13之间从轨道底壁11立起,并沿底层轨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纵壁16。而且,底层轨道10的内部空间通过轨道纵壁16,划分出上层轨道40移动的第一内部空间S1和线束20沿底层轨道布线的第二内部空间S2。
根据该构成,底层轨道10的一部分作为用于布线线束20的轨道发挥功能。因此,除了底层轨道10以外,不需要再单独将用于布线线束20的轨道设于车辆地板面2。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地板的美观性变差,而且抑制装置重量的增加以及成本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轨道顶壁14的开口部15设置于比轨道纵壁16向第一内部空间S1侧偏移的位置。
底层轨道10设于车辆地板面2。因此,有时伞的前端或鞋子的鞋跟等前端尖锐的部件经由开口部15向底层轨道10的内部进入。另外,底层轨道10通过挤压成型形成,因此根据成型上的限制,在轨道顶壁14的边缘部形成向下方延伸的屋檐状部位等这样的造型上的方案是困难的。因此,通过开口部15的形状的方案,限制前端尖锐的部件向底层轨道10的内部空间进入是困难的。在前端尖锐的部件进入到底层轨道10的内部空间的情况下,担心前端尖锐的部件与线束20的干涉。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轨道顶壁14的开口部15向第一内部空间S1侧偏移,因此从开口部15进入的前端尖锐的部件即使在底层轨道10的内部空间中,也是进入第一内部空间S1。另外,第一内部空间S1和第二内部空间S2通过轨道纵壁16划分,因此假设即使前端尖锐的部件进入到第一内部空间S1时,也能够通过轨道纵壁16抑制进入第二内部空间S2侧。由此,能够抑制前端尖锐的部件与线束20的干涉,因此能够保护线束20。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束20的座椅侧的端部区域在越过轨道纵壁16的顶部16a而引导到第一内部空间S1的状态下固定于上层轨道40,并且经由开口部15向底层轨道10的外部引导。
在底层轨道10设置有用于上层轨道40滑动的开口部15,因此能够经由该开口部15将线束20向座椅侧引导。另外,在上层轨道40固定有座椅SR,因此通常上层轨道40由座椅SR覆盖隐藏。因此,在存在上层轨道40的位置将线束20向底层轨道10的外部引出,由此能够由座椅SR覆盖隐藏线束20的露出。由此,能够提高地板上的美观性。另外,通过将线束20固定于上层轨道40,与上层轨道40的移动联动地,能够使线束20向前后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滑动装置1还具有设于底层轨道10的前端,并收纳线束20的线带收纳部25。
根据该构成,线带收纳部25能够吸收伴随上层轨道40的移动而被带走的线束20的剩余部分(自由端)。由此,能够适当处理线束20的剩余部分。能够抑制线束20的剩余部分的露出,能够提高地板的美观性。
如上所述,记载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不应理解为用于限定该发明。根据该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各种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底层轨道的第二内部空间布线线束。但是,在第二内部空间布线的对象不限于线束。也可以是引导从空调装置供给的气体的导管等。即,可广泛包括从车辆地板面到座椅布线的各种布线部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一个座椅对应的一对底层轨道中位于外侧的轨道设定了轨道纵壁以及第二内部空间。但是,也可以在一对底层轨道两方设定轨道纵壁以及第二内部空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第二排用座椅为对象,说明了座椅滑动装置。但是,座椅滑动装置的应用也可以是第二排用座椅以外的座椅。另外,不限于一人乘坐用的座椅,也可以多人乘坐用的座椅。

Claims (6)

1.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具有:
底层轨道,固定于车辆地板面;
上层轨道,能够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层轨道,并供座椅固定;以及
布线部件,从所述车辆地板面布线到所述座椅,
所述底层轨道具有:
轨道底壁,固定于所述车辆地板面;
一对轨道侧壁,从所述轨道底壁的两边缘部分别立起;
轨道顶壁,从所述一对轨道侧壁的上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开口部;以及
轨道纵壁,在所述一对轨道侧壁之间从所述轨道底壁立起,并沿所述底层轨道延伸,
所述底层轨道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轨道纵壁,划分出所述上层轨道移动的第一内部空间和所述布线部件沿所述底层轨道布线的第二内部空间,
其中,在所述轨道侧壁中面临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的内表面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的中央突出的第一辊支撑片,
其中,在所述轨道纵壁中面临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的面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的中央突出的第二辊支撑片,
其中,在所述第一辊支撑片以及所述第二辊支撑片分别设置有越朝向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的中央越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其中,所述上层轨道的主要辊分别由所述第一辊支撑片的所述倾斜面以及所述第二辊支撑片的所述倾斜面支撑,
以及其中,所述轨道纵壁的顶部具有向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突出的弯曲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轨道顶壁的所述开口部设置于比所述轨道纵壁向所述第一内部空间侧偏移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轨道纵壁的所述顶部与所述轨道顶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述布线部件中的所述座椅侧的端部区域在越过所述轨道纵壁的所述顶部而引导到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上层轨道,并且经由所述开口部向所述底层轨道的外部引导。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底层轨道的一方的端部并收纳所述布线部件的收纳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
所述布线部件是线束。
6.一种座椅滑动装置用底层轨道,能够滑动地安装供座椅固定的上层轨道,其中,所述座椅滑动装置用底层轨道具有:
轨道底壁,固定于车辆地板面;
一对轨道侧壁,从所述轨道底壁的两边缘部分别立起;轨道顶壁,从所述一对轨道侧壁的上端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开口部;以及
轨道纵壁,在所述一对轨道侧壁之间从所述轨道底壁立起,并沿所述底层轨道延伸,
所述底层轨道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轨道纵壁,划分出第一内部空间和第二内部空间,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用于所述上层轨道移动,所述第二内部空间用于从所述车辆地板面布线到所述座椅的布线部件沿所述底层轨道布线,
其中,在所述轨道侧壁中面临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的内表面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的中央突出的第一辊支撑片,
其中,在所述轨道纵壁中面临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的面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的中央突出的第二辊支撑片,
其中,在所述第一辊支撑片以及所述第二辊支撑片分别设置有越朝向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的中央越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其中,所述上层轨道的主要辊分别由所述第一辊支撑片的所述倾斜面以及所述第二辊支撑片的所述倾斜面支撑,
以及其中,所述轨道纵壁的顶部具有向所述第一内部空间突出的弯曲形状。
CN202110198342.9A 2020-02-26 2021-02-22 座椅滑动装置以及座椅滑动装置用底层轨道 Active CN113306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30667 2020-02-26
JP2020030667A JP2021133779A (ja) 2020-02-26 2020-02-26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及び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用ロアレ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6463A CN113306463A (zh) 2021-08-27
CN113306463B true CN113306463B (zh) 2023-07-25

Family

ID=77370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8342.9A Active CN113306463B (zh) 2020-02-26 2021-02-22 座椅滑动装置以及座椅滑动装置用底层轨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33779A (zh)
CN (1) CN1133064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0489B (zh) * 2022-12-12 2023-09-08 常州轩瑜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座椅滑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1804B2 (ja) * 1996-11-12 2001-06-04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パワースライド装置
JP2011121459A (ja) * 2009-12-10 2011-06-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2011162134A (ja) * 2010-02-12 2011-08-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5962495B2 (ja) * 2012-12-20 2016-08-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6032125B2 (ja) * 2013-05-17 2016-11-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5929841B2 (ja) * 2013-06-07 2016-06-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33779A (ja) 2021-09-13
CN113306463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32125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5074757B2 (ja) 給電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US7000967B2 (en) Slidable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automotive electronic parts
JP2017118657A (ja) スライド配線装置
CN113306463B (zh) 座椅滑动装置以及座椅滑动装置用底层轨道
JPH10109574A (ja) 車両用可動座席の配線構造
JP5583086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給電装置
JP5853811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2014177277A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給電装置
US20200215999A1 (en) Wire harness routing device
JP5962495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CN105882459A (zh) 座椅导轨结构
JP2018127190A (ja) 座席アセンブリ
JP5939181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6052003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2014237394A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5884721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6015506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2014019298A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の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JP2017093015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6015512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6052067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CN114179734A (zh)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轨道的电缆引导设备
US20230339370A1 (en) Longitudinally and Transversely Slidable Vehicle Seat
CN117638780A (zh) 滑动座椅用的供电装置和供电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3

Address after: Michigan, USA

Applicant after: Andotop USA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y 'Boolean

Applicant before: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