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2143A - 具有在共同的井道中的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在共同的井道中的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2143A
CN113302143A CN202080009221.9A CN202080009221A CN113302143A CN 113302143 A CN113302143 A CN 113302143A CN 202080009221 A CN202080009221 A CN 202080009221A CN 113302143 A CN113302143 A CN 113302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elevator car
elevator
drive unit
elevato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92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托比亚斯·温泽尔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TK Elevato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3302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21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66B11/0095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where multiple cars drive in the same hoist 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66B11/009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with separate traction and suspension ro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30Detail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ation
    • B66B2201/307Tandem operation of multiple elevator cars in the same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公开具有设置在井道中的电梯轿厢24的电梯系统,所述电梯轿厢24与对重26连接。电梯轿厢和对重之间的连接包括具有第一悬挂装置部段的第一悬架。电梯轿厢和对重之间的连接还包括具有与第二承载结构部段的第二悬架。驱动单元50'构造成:借助于第一悬架移动电梯轿厢。此外,另一电梯轿厢24'设置在井道中,所述另一电梯轿厢24'可独立于电梯轿厢借助于第二驱动单元50”移动。

Description

具有在共同的井道中的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系统,所述电梯系统具有设置在井道中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与对重连接。连接包括具有第一悬挂装置部段的第一悬架。连接还包括具有第二悬挂装置部段的第二悬架。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电梯系统中的电梯轿厢的替选的1:1悬架。
背景技术
现今,尤其在高层建筑中的可用面积和居住空间如今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和昂贵。由于电梯系统占用的空间无法出租,因此占用大量空间的电梯系统花费建筑物所有者大量钱。在绳索运行的电梯系统中,根据设计需要将曳引轮或滚筒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上)端部处,经由所述曳引轮或滚筒引导用于移动电梯轿厢的绳索。通常,在绳索经由曳引轮引导之后,绳索还与对重连接。电梯轿厢的悬架需要建筑物中的空间。根据电梯系统的设计方案,悬架和以及驱动机可以快速占据几个楼层。这尤其适用于、但不仅适用于多舱电梯系统。此外,可以借助于适当地选择悬架来变化驱动单元的电和机械功率之间的比例。因此,在选择适当悬架的情况下,驱动单元可以例如在电功率消耗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较小的构造,尤其在驱动轴的区域中,由此可以节约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梯系统的悬架的改进的设计。
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实现。其他有利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梯系统,其具有设置在井道中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与对重连接。电梯轿厢和对重之间的连接包括具有第一悬挂装置部段的第一悬架、尤其1:1悬架。电梯轿厢和对重之间的连接还包括具有第二悬挂装置部段的第二悬架、尤其1:1悬架。在1:1悬架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悬架也被描述为第一1:1悬架,类似地,第二悬架被描述为第二1:1悬架。
借助两个不同悬架悬挂电梯轿厢的可行性实现如下优点:通过两个具有较低传递比的悬架获得具有较大传递比的悬架,而无需承担较大传递比的缺点。例如第一和第二悬架都构成为1:1悬架。借助电梯轿厢的这种悬架和对重,可以将1:1悬架和2:1悬架的优点结合。1:1悬架的优点尤其在于:在小的结构空间内以尽可能少的、尤其没有反向弯曲切换来实现悬挂装置从电梯轿厢到对重的引导。2:1悬架的一个优点是:在相同的电功率消耗的情况下可以缩小驱动单元的机械设计、尤其是驱动轴的机械设计尺寸。即在使用2:1悬架时,结构相同的电梯系统的驱动单元可以比使用1:1悬架时(空间)更小。因此,从机械角度来看,在电梯轿厢和对重之间使用两个1:1悬架既可以实现对于悬架更小的结构高度,还可以实现驱动单元的更小的尺寸设计。
尤其当从一个较大的传递比切换到两个较小的传递比时,借助悬架的其他组合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根据本公开,2:1悬架具有比1:1悬架更大的传递比。其他可能的传递比是3:1、4:1或其他更大的传递比。在本公开的范围中,更高的传递比也被描述为更高比例的悬架。
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第二悬架没有驱动器。换言之,仅第一悬架由驱动单元驱动。电梯轿厢由于其自重或对重的自重而沿第二悬架移动。因此,虽然轿厢借助于两个悬架来悬挂,需要仅一个驱动器来移动电梯轿厢。这又意味着所需的结构空间的显着减少,即相对于使用两个驱动单元来移动电梯轿厢显著节约空间。
在一个替选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梯系统具有另一驱动单元,所述另一驱动单元构造成:与驱动单元共同作用地驱动第二悬架和移动电梯轿厢。因此,驱动单元可以设计得更小,其中当然另一驱动单元同样要求空间。两个驱动单元的共同作用应理解为它们同步运行。因此,例如,通过两个驱动单元避免悬挂装置部段中的不必要的应力。
另外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借助于补偿元件与第二悬挂装置部段联接。特别地,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和/或第二悬挂装置部段可以借助于补偿元件与电梯轿厢和/或对重联接。第一悬挂装置部段与第二悬挂装置部段联接应当还包括借助于补偿元件将两个悬挂装置部段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梯轿厢或对重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悬挂装置部段之间的连接于是经由电梯轿厢或对重实现。补偿元件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偏转辊、摇杆、弹簧、橡胶元件或(第三)悬挂装置部段或上述可能的补偿元件的任意组合。然而,有利的是:悬挂装置部段与电梯轿厢之间或悬挂装置部段和对重之间的连接是固定的或刚性的,即不具有补偿元件。
此外,有利的是:补偿元件是准静态的。即,在理想条件下、即尤其在第一和第二悬挂装置部段的特性精确相同、两个悬挂装置部段的温度相同等的情况下补偿元件不移动进而是多余的。然而,在实际条件下,在电梯系统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悬挂装置部段的长度会发生波动,例如由悬挂装置的负载或温度差引起,其中典型地,第一悬挂装置的长度的波动与第二悬挂装置部段的长度的波动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悬挂装置部段的长度的这种波动通过补偿元件补偿。因此,可以减少悬挂装置部段中的应力。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和第二悬挂装置部段分别借助于单独的悬挂装置实现。在一个替选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和第二悬挂装置部段借助于共同的悬挂装置实现。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和第二悬挂装置部段然后尤其在补偿元件的区域中(机械地)彼此连接,以便构成共同的悬挂装置。例如,共同的悬挂装置可以是绳索、链条或皮带,其作为补偿元件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偏转辊处,进而经由至少一个偏转辊与电梯轿厢连接。悬挂装置的这种设置成本低并且可简单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梯系统在井道中还具有另一(即,第二)电梯轿厢,所述另一电梯轿厢可以借助于第二驱动单元独立于(第一)电梯轿厢移动。换言之,电梯系统是多舱电梯系统。因此,另一电梯轿厢可以使用与(第一)电梯轿厢相同的路径。可选地,另一电梯轿厢可以使用与第一电梯轿厢相同的行进轨道(或引导轨道)。在多舱电梯系统中更需要尽可能节约空间地设计至少两个电梯轿厢的悬架。因此并不少见的是:在多舱电梯系统的常规的悬架中需要三个层(尤其是楼层),以便容纳用于电梯轿厢的悬架和(多个)驱动单元。于是,所述三个层无法借助所述电梯系统达到。即,人员为了到达最上楼层必须步行或者必须切换运输机构,即例如换乘到另一电梯系统或换乘扶梯。然而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悬架,为悬架和驱动单元所设的层可以至少被减少到两个、在巧妙设置的情况下还甚至减少到一个层。于是必须从电梯系统换乘以达到其目的地的任意的数量显著减少。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梯轿厢设置在另一(第二)电梯轿厢下方。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和第二悬挂装置部段然后可以在电梯轿厢上被引导,使得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和第二悬挂装置部段在另一电梯轿厢的行进路线之外延伸。特别地,两个悬挂装置部段应当完全地、即在其整个长度之上在另一电梯轿厢的行进路线之外延伸。因此,不会造成另一电梯轿厢和保持(第一)电梯轿厢的悬挂装置之间的碰撞。
示例性实施例还示出具有与(第一)电梯轿厢的悬架不同的悬架的另一电梯轿厢,特别地,另一电梯轿厢的悬架是与电梯轿厢悬架不同类型的悬架。因此,例如,电梯轿厢可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两个悬挂装置部段的悬架与对重连接,而另一电梯轿厢借助于典型1:1悬架与对重连接。还可以是两个悬架之一、尤其另一电梯轿厢的悬架通过更高比例的悬架、例如2:1或3:1悬架替换。两个悬架彼此不同是有利的,因为两个电梯轿厢的悬架因此可以彼此偏移地设置。这是允许紧凑地、即以小的结构形状实现电梯系统的悬架的特征。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悬架和/或第二悬架具有第一偏转辊和第二偏转辊,第一偏转辊和第二偏转辊设置在共同的层中,以便将第二悬挂装置部段从电梯轿厢偏转到对重。术语偏转辊涉及允许悬挂装置部段从第一方向、特别是竖直方向偏转到第二方向、例如水平方向的任何机构。这相对于如下电梯系统的设置是有利的,在所述电梯系统中例如一个悬挂装置部段首先经由偏转辊与另一悬挂装置部段聚集在一起,以便然后可以将两个悬挂装置部段共同驱动。通过将两个子部段聚集在一起,典型地占据整个层,例如以便将彼此相继的弯曲切换之间的间距设计得尽可能大并且悬挂装置部段尽可能少地承受负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电梯轿厢的第二驱动单元和电梯轿厢的驱动单元设置在共同的层中、尤其其中安装电梯系统的建筑物的共同的楼层中。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驱动单元还设置在与第一和/或第二1:1悬架的第一和第二偏转辊相同的层上。此外,还可以是驱动单元(或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一和第二1:1悬架的第一和第二偏转辊一起设置在第一共同层上,并将第二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二层上。驱动单元也可以互换。特别地,偏转第一和第二悬挂装置部段所需的所有偏转辊以及(第一)电梯轿厢的(第一)驱动单元和另一电梯轿厢的第二驱动单元布置在一层中、尤其安装电梯系统的建筑物的共同的楼层中。
换言之,用于将第一悬挂装置部段从电梯轿厢经由驱动单元偏转至对重以及用于将第二悬挂装置部段从电梯轿厢偏转至对重的偏转辊可以设置在共同的层中,其中共同的层尤其是其中也设置有电梯轿厢的驱动单元和/或另一电梯轿厢的第二驱动单元的相同层。在这种情况下,术语偏转辊指的是第一1:1悬架的一个或多个偏转辊和第二1:1悬架的一个或多个偏转辊。然而,对于多舱电梯系统的构造有利的是两个1:1悬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两个偏转辊,因为这可以实现悬挂装置在另一电梯轿厢的行进路线之外被引导。通常,还可以使用具有比所述1:1悬架更高比例的悬架,当然1:1悬架提供最大的空间节约。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第一和/或第二悬架具有第一和第二偏转辊。第一和第二偏转辊彼此间具有(水平)间距,所述间距大于电梯轿厢和对重之间的间距。这实现:两个悬挂装置部段之一的悬挂装置在电梯轿厢的背离对重的以及在另一电梯轿厢的位于另一电梯轿厢的行进路径以外的一侧上引导和将所述悬挂装置部段经由第一和第二偏转辊引导至对重。因此,另一电梯轿厢可以独立于电梯轿厢在该电梯轿厢之下移动。因此,实现创建借助于悬挂装置驱动的多舱电梯系统。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和/或第二悬挂装置部段没有反向弯曲切换。将反向弯曲切换理解为从悬挂装置从弯曲状态到直线状态中并且返回到相反方向弯曲的状态中的切换。当悬挂装置在一层处弯曲到下一层中,则预示也存在相反方向弯曲的状态。将弯曲切换还表示为悬挂装置每次弯曲或偏转至少40°、至少60°或至少80°。由于反向弯曲切换负面地影响悬挂装置的使用寿命,所以有利的是尽可能减少反向弯曲切换。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和第二悬挂装置部段中的反弯曲切换的数量减少到最多两次或甚至仅一次,其中将最大两次反弯曲切换限制于一个悬挂装置部段,并且另一悬挂装置部段没有反弯曲切换。
此外,示出一种运行电梯系统的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骤:将电梯轿厢设置在井道中,其中电梯轿厢与对重连接,其中连接包括具有第一悬挂装置部段的第一悬架和具有第二悬挂装置部段的第二悬架;和借助于驱动单元移动所述电梯轿厢,所述驱动单元驱动第一悬架。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所附的附图解释本发明的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电梯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具有补偿元件的电梯系统的示意侧视图;
图3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具有补偿元件的电梯系统的示意侧视图;
图4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具有补偿元件的电梯系统的示意侧视图;
图5示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具有补偿元件的电梯系统的示意侧视图;
图6示出具有多舱电梯系统的下部电梯轿厢的已知的悬架的电梯系统的示意侧视图;
图7示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具有补偿元件的电梯系统的示意侧视图,所述补偿元件例如可以用于多舱电梯系统的下部电梯轿厢;
图8示出已知的多舱电梯系统的示意侧视图;
图9示出作为多舱电梯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示意侧视图,其中下部电梯轿厢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悬架;和
图10示出图9中电梯系统的示意俯视图。
在下面根据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需要指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功能相同的或起相同作用的元件、物体和/或结构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使得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的这些元件的描述是可互换的或可以相互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电梯系统20的示意侧视图。电梯系统20具有井道22、设置在井道中的电梯轿厢24以及同样设置在井道22中的对重26。电梯轿厢24(机械地)与对重26连接。电梯轿厢24和对重26之间的连接经由两个悬架实现,其中两个1:1悬架需要最少的空间。在这方面,在附图中始终示出1:1悬架,但也可以将所述悬架替换为更高比例的悬架。第一1:1悬架30具有第一悬挂装置部段32。第一悬挂装置部段32经由曳引轮50'以及转向辊50c引导,以便(机械地)将电梯轿厢24与对重26连接。第二1:1悬架34具有第二悬挂装置部段36。第二悬挂装置部段36经由偏转辊50a、50b引导,以便(机械地)将电梯轿厢24与对重26连接。然而,曳引轮50'的设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相反,曳引轮也可以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例如设置在示出偏转辊50a、50b和50c的部位之一处。
此外,转向辊50c可以相对于曳引轮50'不同地定位,例如以便增加曳引轮50c和悬挂装置部段32之间的摩擦。仅举几个示例,转向辊50c例如可以向下相对于曳引轮50'偏移设置,和/或悬挂装置部段32可以一起围绕转向辊50c和曳引轮50'两者一次或多次。
电梯系统20可选地具有补偿元件,以便将第一1:1悬架32与第二1:1悬架36联接。补偿元件可以设置在电梯轿厢24处、即例如设置在(第一)位置40a中,或设置在对重26处、即例如设置在(第二)位置40b中。不同补偿元件的示例如下附图所示。
可选地,电梯系统还具有下部引导装置38(例如补偿绳索或补偿链条),电梯轿厢24和对重26的下侧经由所述下部的引导装置彼此连接。补偿绳索38可以借助于偏转辊50d、50e引导和可选地张紧。
图2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梯系统20。与图1不同,电梯系统20在位置40a中处具有另一偏转辊50d作为补偿元件。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悬挂装置部段32、36有利地由单个悬挂装置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共同的悬挂装置可以围绕偏转辊50d引导,使得在第一悬挂装置部段32与第二悬挂装置部段36不同地延伸的情况下,偏转辊50d移动,特别是转动,以便补偿不同的延伸。替选地,第一和第二悬挂装置部段32、36也可以以与通过悬挂装置的引导围绕不同的方式固定到偏转辊50d,使得也可以实现具有两个彼此分开的悬挂装置部段32、36的这种设置。
图3示出另一实施例中的电梯系统20。与图2不同,另一偏转辊50d不设置在位置40a中,而是设置在位置40b中,即设置在对重26处。在其他方面,图2的阐述内容也可以应用于图3的实施例。
图4示出电梯系统20,其与图2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补偿元件的类型。代替偏转辊,在位置40a处设置摇杆52。摇杆52履行与图2的偏转辊50d相同的目的。这尤其适用于图2的实施例,其中使用两个单独的悬挂装置来形成第一悬挂装置部段32和第二悬挂装置部段36。正如图2中的偏转辊也可以设置在位置40b处(见图3),摇杆52也可以设置在位置40b处、即设置在对重26处。
图5示出电梯系统20的一个实施例,其具有弹簧54并且可选地具有另一弹簧54'作为补偿元件。图5中的实施例与图1至4中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补偿元件的选择。弹簧54设置在第二悬挂装置36和电梯轿厢24之间。由于第一悬挂装置32也设置在电梯轿厢中,所以弹簧54也设置在第一悬挂装置32和第二悬挂装置36之间,使得第一悬挂装置32借助于弹簧54与第二悬挂装置36联接。补充地或替选地,第一悬挂装置部段32也可以借助于弹簧与电梯轿厢24连接。另一弹簧54'可以类似于弹簧54设置在第一悬挂装置36和电梯轿厢24之间。在公开文献WO2006097138A1中示出其他可能的补偿机构。
图6示出多舱电梯系统中的下部电梯轿厢24的已知的设置。位置40a处的补偿元件具有两个偏转辊50d和50e。偏转辊50d和50e设置在电梯轿厢24处,使得悬挂装置36在电梯轿厢24的行进路线之外(竖直地)引导。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悬挂装置36'在辊组60中被分成两支路,其中一个(第一)支路经由偏转辊50c被引导至电梯轿厢24,并且另一(第二)支路经由偏转辊50f引导至电梯轿厢24。然而,辊组60占据整个层,例如整个楼层,进而需要大量空间。这种设置在公开文件WO2006097140A1中示出。
图7示出具有电梯轿厢24的替选的悬架的电梯系统20。电梯系统20尤其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悬架的多舱电梯系统。与图6相比,图7中的实施例没有辊组60。然而,与图6相比,偏转辊50d和50e的设置没有改变。由于不将悬挂装置36'分成两支路,也可以省去辊组60,否则在所述辊组中支路必需聚集在一起从而将共同地经由驱动单元引导。偏转辊50a、50b和50c以及曳引轮50'还可以设置在单个层中。图6中的辊组的第二层可以省略。
除了节省空间之外,图7的实施例相对于图6的电梯系统还具有如下优点:即具有两个悬挂装置部段32和36的悬挂装置不经历反向弯曲切换。由于偏转滚轮50e和曳引轮50'之间的间距大,偏转辊50e和曳引轮50'之间的曲率变化不视作为反向弯曲切换,因为在此反向弯曲切换随之带来的典型因素,尤其是悬挂装置与简单的弯曲切换相比更高的负载不适用。
相反,图6的悬挂装置分别在偏转辊50f和50b和50c和50a之间经受反向弯曲切换。此外,如果应节省尽可能多空间,则悬挂装置从偏转辊50a和50b到曳引轮50'经历至少另一次反向弯曲切换。因此,与具有悬挂装置部段32和36的图7中的悬挂装置相比,悬挂装置36'由于更大数量的反向弯曲切换而受到更强负载。图7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对于图6的电梯系统的另一优点是电梯轿厢对曳引轮50'的较小的力作用,即曳引轮50'或驱动曳引轮50'的驱动单元整体的更小的机械负载。因此,驱动单元可以(机械上)更小地构成,并且尽管如此(在相同的功率消耗下)移动相同的电梯轿厢、即尤其具有相同重量的电梯轿厢。
图7的示例性实施例还示出第二悬挂装置部段36经由两个偏转辊50a、50b引导,以形成第二1:1悬架。有利地,两个偏转辊50a和50b彼此具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电梯轿厢24和对重26之间的间距。因此可以将悬挂装置部段36从电梯轿厢24引导至对重26,并且在此跨接、例如交叉第一1:1悬架。
图8示出图6中的多舱电梯系统,在此附加地示出上部电梯轿厢24'。下部电梯轿厢24借助于曳引轮50'驱动,而上部电梯轿厢24'借助于曳引轮50”驱动。下部电梯轿厢24在一个端部处悬挂在悬挂装置36'处。悬挂装置36'在其另一端部处与对重26连接。上部电梯轿厢24'借助于另一悬挂装置58与另一对重26'连接。在此变得清楚的是:对于用于两个电梯轿厢24、24'的悬架的设置需要三个层。
图9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悬架的多舱电梯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多舱电梯系统可以替代图8中的多舱电梯系统。换言之,图9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图7的多舱电梯系统,其中还示出(上部)电梯轿厢24',所述电梯轿厢设置在下部电梯轿厢24上方并且特别地可以独立于下部电梯轿厢24移动。上部电梯轿厢24'借助于另一悬挂装置58与另一对重26'连接。上部电梯轿厢24'经由另一曳引轮50”驱动。例如,图9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部电梯轿厢24'的悬架类型可以与图8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部电梯轿厢24'的悬架类型相同。当然,偏转辊的空间设置以及悬挂装置58在深度上的引导、即垂直于绘图平面的引导与图8的多舱电梯系统不同。下面在图10中描述示例性的设置。
图10示出图9的多舱电梯系统的俯视图,其示出偏转辊50和驱动单元56的可能的空间设置以及悬挂装置58和悬挂装置部段32、36的引导。悬挂装置36因此可以在驱动单元56a上方引导,所述驱动单元驱动另一曳引轮50”进而移动上部(第二)电梯轿厢24'。驱动曳引轮50'并可以进而移动下部(第一)电梯轿厢24的驱动单元56b可以相对于驱动单元56a偏移地(例如平行地)设置。驱动单元56a也称为第二驱动单元。第一曳引轮50'和偏转辊50a可以设置成,使得第一悬挂装置部段32和第二悬挂装置部段36被引导经过上部电梯轿厢24'旁边的相对侧,以便到达下部电梯轿厢24。曳引轮50”可以居中地设置在上部电梯轿厢24'上方。悬挂装置58可以垂直于电梯轿厢24'的中心、例如重心引导。偏转辊的这种空间设置和悬挂装置的相关空间引导允许:驱动单元56a和56b、用于上部电梯轿厢24'的悬架以及用于下部电梯轿厢24的第一和第二1:1悬架设置在一个层中,特别是设置在一个楼层中。
虽然已经结合设备描述了一些方面,要理解的是,这些方面也表示相应方法的描述,使得设备的块或组件也可以理解为相应的方法步骤或方法步骤的特征。与此类似,已经结合方法步骤或作为方法步骤描述的方面也表示相应设备的相应块或细节或特征的描述。
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原理的说明。要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对这里描述的设置和细节的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旨在仅受以下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的限制,而不是受本文基于实施例的描述和解释所呈现的具体细节的限制。
附图标记列表
20 电梯系统
22 井道
24 电梯轿厢
26 对重
30 第一(1:1)悬架
32 第一悬挂装置部段
34 第二(1:1)悬架
36 第二悬挂装置部段
38 下部引导装置
40 补偿元件
50 偏转辊
50' 曳引轮
52 摇杆
54 弹簧
56 驱动单元
58 用于另一电梯轿厢的悬挂装置
60 辊组

Claims (16)

1.一种电梯系统(20),包括以下特征:
设置在井道(22)中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与对重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包括具有第一悬挂装置部段的第一悬架、尤其1:1悬架和具有第二悬挂装置部段的第二悬架、尤其1:1悬架;
驱动单元(56),所述驱动单元构造成借助于所述第一悬架移动所述电梯轿厢(24);
其中在所述井道(22)中设置有另一电梯轿厢(24'),所述另一电梯轿厢能够独立于所述电梯轿厢(24)借助于第二驱动单元(56a)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所述第二悬架没有驱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所述电梯系统包括另一驱动单元(56),所述另一驱动单元构造成与所述驱动单元(56)共同作用地驱动所述第二悬架和移动所述电梯轿厢(24)。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所述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借助于补偿元件与所述第二悬挂装置部段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所述补偿元件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偏转辊、摇杆、弹簧、橡胶元件、悬挂装置部段。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所述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和所述第二悬挂装置部段分别借助于单独的悬挂装置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所述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和所述第二悬挂装置部段借助于共同的悬挂装置实现;
其中所述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和所述第二悬挂装置部段在补偿元件的区域中彼此连接。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所述电梯轿厢(24)设置在所述另一电梯轿厢下方,其中所述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和所述第二悬挂装置部段引导至所述电梯轿厢(24),使得所述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和所述第二悬挂装置部段在所述另一电梯轿厢的行进路线之外延伸。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所述另一电梯轿厢(24')包括与所述电梯轿厢的所述悬架不同的悬架。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所述另一电梯轿厢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56a)和所述电梯轿厢的所述驱动单元(56)设置在共同的层上。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所述第一悬架和/或所述第二悬架具有第一偏转辊和第二偏转辊,所述第一偏转辊和所述第二偏转辊设置在共同的层中,以便将所述第二悬挂装置部段从所述电梯轿厢(24)偏转到所述对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所述电梯轿厢的所述驱动单元(56)和/或所述另一电梯轿厢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56a)也设置在所述共同的层中。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用于将所述第一悬挂装置部段从所述电梯轿厢(24)偏转至所述对重并且用于将所述第二悬挂装置部段从所述电梯轿厢(24)偏转至所述对重的多个偏转辊设置在共同的层中,其中所述共同的层特别是与设置有所述电梯轿厢的所述驱动单元(56)和/或所述另一电梯轿厢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56a)的相同的层。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所述第一悬架和/或第二悬架具有第一偏转辊和第二偏转辊,其中所述第一偏转辊和所述第二偏转辊彼此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间距大于所述电梯轿厢(24)和所述对重之间的间距。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20),其中所述第一悬挂装置部段和/或所述第二悬挂装置部段不具有反向弯曲切换。
16.一种用于运行电梯系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电梯轿厢设置在井道中,其中所述电梯轿厢与对重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包括具有第一悬挂装置部段的第一悬架和具有第二悬挂装置部段的第二悬架;
借助于驱动单元移动所述电梯轿厢,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悬架;
将另一电梯轿厢设置在所述井道中;
独立于所述电梯轿厢借助于第二驱动单元移动所述另一电梯轿厢。
CN202080009221.9A 2019-01-15 2020-01-09 具有在共同的井道中的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系统 Pending CN1133021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200375.3A DE102019200375A1 (de) 2019-01-15 2019-01-15 Aufzugsanlage mit einer ersten Aufhängung und einer zweiten Aufhängung an einem Fahrkorb
DE102019200375.3 2019-01-15
PCT/EP2020/050359 WO2020148139A1 (de) 2019-01-15 2020-01-09 Aufzugsanlage mit zwei fahrkörben in einem gemeinsamen schach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2143A true CN113302143A (zh) 2021-08-24

Family

ID=69157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9221.9A Pending CN113302143A (zh) 2019-01-15 2020-01-09 具有在共同的井道中的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44591A1 (zh)
EP (1) EP3911591A1 (zh)
KR (1) KR20210111302A (zh)
CN (1) CN113302143A (zh)
DE (1) DE102019200375A1 (zh)
WO (1) WO2020148139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5775A (zh) * 2004-12-10 2006-06-14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的导轮的设置
WO2006097138A1 (de) * 2005-03-12 2006-09-21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anlage
US20080142310A1 (en) * 2006-12-14 2008-06-19 Hans Kocher Elevator system
WO2008125704A1 (es) * 2007-04-17 2008-10-23 Dynatech, Dynamics & Technology, S.L. Sistema de elevación para ascensores con separación de tracción y suspensión
CN103086231A (zh) * 2013-01-28 2013-05-08 舒马克电梯(张家港)有限公司 一种双井道四轿厢电梯
EP2662323A1 (en) * 2004-12-16 2013-11-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with multiple cars in a hoistway
JP2016166063A (ja) * 2015-03-09 2016-09-1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3036B2 (ja) * 2005-03-01 2012-04-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ATE465967T1 (de) 2005-03-12 2010-05-15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anlage
JP5172695B2 (ja) * 2006-12-05 2013-03-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102013110778A1 (de) * 2013-09-30 2015-04-02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anlag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5775A (zh) * 2004-12-10 2006-06-14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的导轮的设置
EP2662323A1 (en) * 2004-12-16 2013-11-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with multiple cars in a hoistway
WO2006097138A1 (de) * 2005-03-12 2006-09-21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anlage
US20080142310A1 (en) * 2006-12-14 2008-06-19 Hans Kocher Elevator system
WO2008125704A1 (es) * 2007-04-17 2008-10-23 Dynatech, Dynamics & Technology, S.L. Sistema de elevación para ascensores con separación de tracción y suspensión
CN103086231A (zh) * 2013-01-28 2013-05-08 舒马克电梯(张家港)有限公司 一种双井道四轿厢电梯
JP2016166063A (ja) * 2015-03-09 2016-09-1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11302A (ko) 2021-09-10
US20220144591A1 (en) 2022-05-12
EP3911591A1 (de) 2021-11-24
DE102019200375A1 (de) 2020-07-16
WO2020148139A1 (de) 2020-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93016B1 (en) Dual sheave rope climber using flat flexible ropes
CN110997543B (zh) 电梯系统
KR20100098432A (ko) 수직방향 및 수평방향으로 이동할 수 있는 승강기 카를 구비한 승강기 시스템
CN101224834A (zh) 在竖井中电梯轿厢一个在另一个的上方的电梯
KR101373876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엘리베이터칸 급전장치
EP2662323B1 (en) Elevator system with multiple cars in a hoistway
US20120006626A1 (en)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multiple cars within a single hoistway
US10246299B2 (en) System including structurally independent elevator machine guiderail mounts
US9174822B2 (en) Double-decker lift installation
EP1638882B1 (en) Compact bedplate with integrated, accessible dead end hitches
CN101239685B (zh) 具有至少一个换乘层的建筑物内的电梯装置
CN101219747A (zh) 具有至少一个换乘层的建筑物内的电梯装置
CN113302143A (zh) 具有在共同的井道中的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系统
EP2542492B1 (en) Belt-driven elevator without counterweight
CN111295351B (zh) 用于在电梯竖井中执行维护工作的装置
CN109906197B (zh) 具有挑出的、作为用于补偿承载机构的自重的平衡元件的皮带的电梯设备
CN101439823B (zh) 层高调节式双层电梯的移动线缆装置
CN100460302C (zh) 电梯装置
CN110040601B (zh) 用于双层电梯的h形框架
KR100619203B1 (ko) 엘리베이터 기계 장치가 엘리베이터 카에 장착된 무-기계실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CN101287668A (zh) 具有部分嵌入式缓冲器的对重
KR100567688B1 (ko) 드라이브 인 평형추를 갖는 벨트 클라이밍 엘리베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Applicant after: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essen

Applicant before: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