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1833A - 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1833A
CN113301833A CN202080009704.9A CN202080009704A CN113301833A CN 113301833 A CN113301833 A CN 113301833A CN 202080009704 A CN202080009704 A CN 202080009704A CN 113301833 A CN113301833 A CN 113301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heating
microwave oven
heating body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97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麿毅
松沼悟
加藤优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el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ell Ltd filed Critical Maxel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01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18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7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 H05B6/6491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the use of susceptors
    • H05B6/6494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the use of susceptors for cook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 A47J36/027Cooking- or baking-vess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microwave ov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 B65D81/3446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the packag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heated by microwaves
    • B65D81/3453Rigid containers, e.g. trays, bottles, boxes, cu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08Supports or co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25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 B65D2581/343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heated by microwaves
    • B65D2581/3439Means for affecting the heating or cooking properties
    • B65D2581/3448Binders for microwave reactive materials, e.g. for inks or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25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 B65D2581/343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heated by microwaves
    • B65D2581/3471Microwave reactive substances present in the packaging material
    • B65D2581/3477Iron or compound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25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 B65D2581/343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heated by microwaves
    • B65D2581/3471Microwave reactive substances present in the packaging material
    • B65D2581/3485Other unusual non-metallic substances, e.g. ivory, wo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2581/34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 B65D2581/343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for packaging foodstuffs or other articles intended to be cooked or heated within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heated by microwaves
    • B65D2581/3486Di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wave reactive packaging
    • B65D2581/3494Microwave suscep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全部烹调原料同等地加热至最佳的状态,容易地引出烹调原料的美味且保温性优异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具有吸收微波而发热的上侧加热体(10)及下侧加热体(12),在上侧加热体(10)与下侧加热体(12)之间形成对烹调原料(M)从上下同时加热的加热空间(S),并且上侧加热体(10)及下侧加热体(12)分别由伴随着铁素体的发热体(15)和发泡成形体(18)形成。

Description

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烹调时使用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微波炉通过对含有水的食品照射微波,使具有极性基团的水分子吸收微波,使食品内的水分子直接振动或旋转,从而使食品(烹调原料)发热。
另外,在利用这样的微波炉进行加热烹调时,有时使用微波炉专用的烹调器具,作为这样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一直以来提出有各种形态的器具,提供给市场。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其通过在微波透过的主体的内部设置金属制的垫,在该垫的下部面配设吸收微波发热的发热片材而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4463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中,仅对烹调原料从下侧加热,因此难以将全部烹调原料同样地加热至最佳的状态来引出原料的美味。
另外,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中,在烹调原料漏出到外部的状态下仅从下侧加热,因此缺乏保温性,若在加热结束后原样放置,则烹调原料冷却,由于原料不同,无法引出该原料的美味。例如,对于肉,也存在如下情况:有时被局部地急加热而变硬,有时肉汁会出来。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将全部烹调原料同样地加热至最佳的状态,容易地引出烹调原料的美味,且保温性优异。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特征在于,具有吸收微波而发热的上侧加热体及下侧加热体,在上述上侧加热体与上述下侧加热体之间形成将烹调原料从上下同时加热的加热空间,并且上述上侧加热体及上述下侧加热体分别由伴随着铁素体的发热体和发泡成形体形成。
在本发明中,构成上侧加热体及下侧加热体的发热体的铁素体吸收微波炉的微波而发热,能够通过该发出的热从上下同时夹着烹调原料而加热。而且,发热体与发泡成形体组合,由此由于发泡成形体的隔热作用,保温性提高,即使在加热后从微波炉取出并原样放置,也能够利用余热加热烹调原料。也就是,根据本发明上述的结构,通过发泡成形体和加热体的上下同时加热的倍增效果产生的固有的加热、保温作用,能够将烹调原料整体均匀地加热至最佳状态,容易地引出烹调原料的美味。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发热体也可以通过含有铁素体的发热材料原样以分散状态混入发泡成形体中而形成,或者也可以形成预定的形状并装入发泡成形体中,或者也可以形成预定的形状组装在发泡成形体的表面。
在发热体形成预定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发热体是由使铁素体粉分散的树脂形成为片状的发热体。由此,之后的加工、处理容易,并且也可以高效且有效地引出发热作用。该情况下,为了避免烫伤等伴随着热引起的风险,优选将铁素体用树脂完全覆盖,使其不露出。
另外,作为发热体形成预定的形状的另一例,能够列举在金属板的表面涂布或粘贴铁素体而成的发热体。该情况下,作为形成金属板的金属材料,优选铝、铝金属合金、铜、铜合金等热传导率高的金属。由此,由铁素体发出的热传递到高热传导性的金属板,遍及金属板的整个延伸面积扩展,能够实现均匀的加热(能够实现温度分布的均匀化),并且也能够通过金属材料实现发热体的强度提高。另外,还具有通过金属板抑制电磁波(微波)向烹调原料的进入的效果。这样的效果特别是对肉等烹调原料有益。这是因为,若微波炉的电磁波直接碰到肉等,则肉会吸收电磁波从肉的内部被加热,其结果,肉破裂,或者肉被急加热而容易变硬。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中,下侧加热体及上侧加热体分别优选通过发泡成形体将发热体从上下夹住而成,或者将发热体装入发泡成形体的内部而成。根据这样的方式的加热体,能够在其中心附近容易地达到150℃~200℃的温度。该温度特别是在使用肉作为烹调原料的情况下有益。这是因为,肉的美拉德反应在150℃~200℃左右最显著地进行。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中,上侧加热体及下侧加热体也可以将烹调原料从上下夹着而与烹调原料接触。由此,能够将热直接传递到烹调原料,短时间达到最佳的加热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中,优选还设有侧方加热体,该侧方加热体形成与上侧加热体及下侧加热体相同的构造,将加热空间内的烹调原料从侧方加热。若将这样的侧方加热体与上侧加热体及下侧加热体一同设置,则能够将烹调原料以遍及其全周包围的方式均匀地加热,短时间达到最佳的加热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下侧加热体和/或侧方加热体形成为形成容纳烹调原料的容纳空间的容器的至少一部分,上侧加热体形成为封闭容纳空间的盖体。若以这样形成容纳空间并封闭容纳空间的方式构成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则能够对各种烹调原料(例如,炖牛肉、熟食等)进行加热烹调。此外,在容器具有把手的情况下,优选把手为了能够空手抓而以不产生发热作用的方式不含铁素体,或者提高发泡率,提高把手附近的隔热性。另外,盖只要能够封闭容纳空间即可,因此,也可以是例如直接碰到烹调原料的“下落盖”,或者也可以是封闭容器的上部开口的盖。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成形工序,形成发泡成形体;以及装入工序,将伴随着吸收微波发热的铁素体的发热体通过包括注射成形、嵌入成形以及二色成形的成形方法或机械的组装方法装入上述发泡成形体。
该情况下,成形工序使用塑化缸筒,该塑化缸筒具有将热塑性树脂可塑化熔融成为熔融树脂的塑化区和使熔融树脂成为匮乏状态的匮乏区,在匮乏区形成有用于导入物理发泡剂的导入口,并且成形工序包括以下工序:在塑化区将热塑性树脂可塑化熔融,形成熔融树脂;在匮乏区,使熔融树脂成为匮乏状态;向匮乏区导入恒定压力的含有物理发泡剂的加圧流体,将匮乏区保持为恒定压力;在将匮乏区保持为恒定压力的状态下,在匮乏区使匮乏状态的熔融树脂和恒定压力的含有物理发泡剂的加压流体接触;以及将接触了含有物理发泡剂的加圧流体的熔融树脂成形成发泡成形体。
根据伴随着这样的成形工序的制造方法,相比使用了超临界流体的现有的物理发泡成形法。能够以更低的气压进行细微发泡成形(泡的单元径:10~80μm),由此,能够通过小型成形机进行成形,并且也能够进行对超级工程塑料的发泡成形。该情况下,恒定压力优选为1MPa~15MPa。若能够这样以低压发泡,则能够抑制加热时的成形品的起泡(后膨胀)。
另外,在这样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发泡成形体的发泡率为2倍以上,更优选为3倍以上。通过提高发泡率,能够提高发泡成形体(树脂容器、烹调器具全体)的隔热性,有效地提高发泡成形体(树脂容器、烹调器具全体)的保温性,能够起到利用余热实现的有效的烹调、及烹调时间的缩短效果。在此,“发泡率”是指将未发泡状态设为1时的体积变化率。发泡率优选为2~6倍,更优选为3~6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吸收微波而发热的上侧加热体和下侧加热体形成将烹调原料从上下同时加热的加热空间,并且上侧加热体及下侧加热体分别由伴随铁素体的发热体和发泡成形体形成,因此能够提供能够将全部烹调原料同样地加热至最佳的状态,容易地引出烹调原料的美味且保温性优异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特征性的模芯后退发泡成形方法的第一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特征性的模芯后退发泡成形方法的第二例的剖视图。
图5是为了证实图1的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加热性能而使用的各种结构的加热体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加热体的温度测定部位的图。
图7是表示加热体的各温度测定部位的温度分布的表。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俯视图,(a)是盖体的俯视图,(b)是容器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立体图,(a)是盖体的立体图、(b)是容器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俯视图,(a)是盖体的俯视图,(b)是容器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立体图,(a)是盖体的立体图,(b)是容器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容器中的发热体相对于发泡成形体的装入方式的第一例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容器中的发热体相对于发泡成形体的装入方式的第二例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容器中的发热体相对于发泡成形体的装入方式的第三例的剖视图。
图16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上侧及下侧加热体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将图16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容纳于耐热容器内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在图17的容纳状态下将耐热容器的上部开口用盖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6的上侧及下侧加热体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如图示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具有吸收微波发热的上侧加热体10和下侧加热体12。该情况下,上侧加热体10及下侧加热体12在其之间形成将烹调原料(例如肉)M从上下同时加热的加热空间S。
上侧加热体10及下侧加热体12分别由伴随铁素体的发热体15和发泡成形体18形成。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体15是由使铁素体粉分散而成的树脂形成为片状的发热体,将该发热体15用一对板状的发泡成形体18、18从上下夹住,由此形成上侧加热体10及下侧加热体12。而且,这样的结构的上侧加热体10及下侧加热体12将烹调原料M从上下夹住,与烹调原料M接触。
构成上侧加热体10及下侧加热体12的发热体1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形成:将硅树脂和铁素体粉混合,挤压成形成片状,且在冲裁成片或预定的形状后,使其热固化。树脂不限于硅,也可以是环氧、苯酚等耐热性树脂、硅橡胶、氟类橡胶等耐热高弹体等材料。或者,也能够使热塑性的耐热树脂(例如,聚苯硫醚树脂(PPS)、液晶聚合物(LCP)、芳族聚酰胺(PA)、聚酰亚胺、间规聚苯乙烯(SPS)、聚四氟乙烯等氟类树脂等)和铁素体混合,通过注射成形或挤压成形形成发热体15。另外,也可以这样将树脂和铁素体粉在成形机中混合,但是,作为另一发热体15的形成方法,也可以预先将树脂和铁素体粉混合,通过挤压成形等形成颗粒,使用该混合颗粒通过注射成形形成发热体。
构成发热体15的铁素体优选为加热温度具有居里点的铁素体(例如,居里温度220~240℃)。具体而言,作为这样的铁素体,能够列举含有按Fe2O3换算为46~51mol%的铁和按CuO换算为2~15mol%的铜,且剩余部为镁氧化物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MgCu铁素体粉,且该MgCu铁素体粉的平均粒子尺寸为2~500μm。或者也能够列举含有按Fe2O3换算为46~51mol%的铁、按CuO换算为2~15mol%的铜以及按ZnO换算为27mol%以下(其中,不包括零)的锌,且剩余部为镁氧化物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MgCuZn铁素体粉,其该MgCuZn铁素体粉的平均粒子尺寸为3~500μm。
另外,作为构成上侧加热体10及下侧加热体12的发泡成形体18的材料,能够列举高耐热树脂、例如间规聚苯乙烯(SPS)、聚苯硫醚树脂(PPS)、液晶聚合物(LCP)、芳香族或半芳族聚酰胺(PA)、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耐热类ポリエステル、聚四氟乙烯等氟类树脂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等。另外,也可以混合这些树脂的两种以上来使用。这些树脂也可以含有由玻璃纤维、滑石粉、碳纤维、陶瓷等无机粒子构成的填料。
使用这样的材料,通过例如以下的制造方法形成发泡成形体18(例如,参照日本再表2017/007032号(日本特愿2016-567053号))。
即,首先,在该制造方法中,使用未图示的如下制造装置:通过塑化缸筒内的螺旋桨的旋转,树脂颗粒塑化熔融,并将熔融树脂输送至缸筒内的前方侧。另外,熔融树脂被输送到缸筒内的前方侧,并且螺旋桨向后方移动,进行熔融树脂的计量,另外,使螺旋桨在注射时向前方移动。缸筒具有设于上游侧的塑化区、设于下游侧的匮乏区以及用于向匮乏区导入物理发泡剂的导入口。塑化区是将热塑性树脂塑性熔融而成为熔融树脂的区。匮乏区是使熔融树脂成为匮乏状态的区。“匮乏状态”是指向匮乏区内未充满熔融树脂,成为未充满的状态,另外,熔融树脂的密度降低的状态。由此,也可以在匮乏区内存在熔融树脂占有的部分以外的空间。
以下,参照图2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含有发泡成形体的上侧加热体及下侧加热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1)将热塑性树脂塑化熔融。
首先,在缸筒的塑化区将热塑性树脂塑化熔融,成为熔融树脂(图2的步骤S1)。作为热塑性树脂,根据作为目的的耐热性、成形体的用途,能够使用各种树脂。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使用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纤维、聚乙烯、聚碳酸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非晶聚烯烃、聚醚酰亚胺、聚乙烯邻苯二甲酸酯、聚醚醚酮、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聚苯硫醚、聚酰胺酰亚胺、聚乳酸、聚己内酯等热塑性树脂、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特别是结晶性树脂容易形成细微单元,因此较为优选。这些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两种以上使用。另外,也能够使用向这些热塑性树脂混合玻璃纤维、滑石粉、碳纤维、陶瓷等各种无机填料、纤维素纳米纤维、纤维素纤维、木粉等有机填料而成的树脂。优选向热塑性树脂混合作为发泡核剂发挥功能的无机填料、有机填料、提高熔融张力的添加剂。通过混合它们,能够将发泡单元细微化。另外,热塑性树脂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其它广泛使用的各种添加剂。
(2)保持匮乏区的压力。
然后,将恒定压力的物理发泡剂供给至压力调整容器(未图示),从该压力调整容器向匮乏区导入恒定压力的加压流体,将匮乏区保持为上述恒定压力(图2的步骤S2)。
作为物理发泡剂,可以使用加压流体。本实施方式中,“流体”是指液体、气体、超临界流体的任一个。另外,从成本、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物理发泡剂优选二氧化碳、氮气、干燥空气等。本实施方式的物理发泡剂的压力为较低的压力,因此,例如能够从氮气瓶、二氧化碳瓶、空气瓶等储藏有流体的钢瓶通过减压阀减压到恒定压力而取出的流体。该情况下,无需升压装置,因此能够降低制造装置整体的成本。此外,如果需要,则也可以将升压到预定的压力的流体用作物理发泡剂。例如,在使用氮气作为物理发泡剂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以下的方法生成物理发泡剂。首先,一边通过压缩机压缩大气中的空气,一边通过氮气分离膜精制氮气。然后,使用增压泵、注射泵等将精制的氮气升压至预定压力,生成物理发泡剂。
导入匮乏区的物理发泡剂的压力恒定,匮乏区的压力保持与导入的物理发泡剂相同的恒定压力。该物理发泡剂的压力优选为0.5MPa~15MPa,更优选1MPa~10MPa,进一步优选1MPa~8MPa。根据熔融树脂的种类不同,最佳的压力不同,但通过将物理发泡剂的压力设定为1MPa以上,能够使发泡所需的量的物理发泡剂浸透到熔融树脂内,通过设定为15MPa以下,能够使发泡成形体的耐热性提高。当以比15MPa大的压力(高压)制造时,发泡成形体的发泡单元本身为高压状态,若将发泡成形体设为高温,则发生后膨胀的现象,因此发泡成形体的耐热性降低。与之相对,当以15MPa以下的压力(低压)发泡时,这样的现象的发生被抑制,发泡成形体的耐热性提高。
此外,将熔融树脂加压的物理发泡剂的压力“恒定”是指,压力相对于预定压力的变动幅度优选为±20%以内,更优选为±10%以内。匮乏区的压力例如由设于与缸筒的导入口对置的位置的压力传感器(未图示)测定。
(3)将熔融树脂设为匮乏状态。
然后,使熔融树脂向匮乏区流动,在匮乏区将熔融树脂设为匮乏状态(图2的步骤S3)。
(4)使熔融树脂和物理发泡剂接触。
接着,在将匮乏区保持为恒定压力的状态下,在匮乏区使匮乏状态的熔融树脂和恒定压力的物理发泡剂接触(图2的步骤S4)。即,在匮乏区,利用物理发泡剂以恒定压力加压熔融树脂。匮乏区是熔融树脂未充满(匮乏状态)且能够存在物理发泡剂的空间,因此能够使物理发泡剂和熔融树脂有效地接触。接触熔融树脂的物理发泡剂浸透到熔融树脂被消耗。当物理发泡剂被消耗时,滞留在上述压力调整容器中的物理发泡剂被顺滑地供给至匮乏区。由此,匮乏区的压力保持为恒定压力,熔融树脂继续接触恒定压力的物理发泡剂。
在现有的使用了物理发泡剂的发泡成形中,向塑化缸筒在预定时间内强制地导入预定量的高压的物理发泡剂。因此,需要将物理发泡剂升压至高压力,准确地控制向熔融树脂的导入量、导入时间等,物理发泡剂仅在短的导入时间接触熔融树脂。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中,不是向缸筒强制地导入物理发泡剂,而使以匮乏区的压力恒定的方式将恒定压力的物理发泡剂连续地供给至缸筒内,连续地使物理发泡剂接触熔融树脂。由此,能够使由温度及压力决定的物理发泡剂向熔融树脂的溶解量(浸透量)安定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物理发泡剂始终接触熔融树脂,因此所需充分量的物理发泡剂浸透到熔融树脂内。由此,与现有的使用了物理发泡剂的成形方法相比,通过本实施方式制造的发泡成形体尽管使用了低压的物理发泡剂,发泡单元也细微。
(5)将熔融树脂成形成发泡成形体。
然后,将使物理发泡剂接触的熔融树脂成形成发泡成形体(图2的步骤S5)。
发泡成形体的成形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通过注射成形、挤压发泡成形、发泡吹气成形等成形成形体。作为注射发泡成形,也可以使用短射法,即,向金属模具的腔室内填充金属模具腔室容积的75%~95%的填充容量的熔融树脂,一边使气泡扩大,一边填充金属模具腔室。另外,也可以使用模芯后退法,即,在填充金属模具腔室容积的90%~100%的充填量的熔融树脂后,使腔室容积扩大,并进行发泡。在得到的发泡成形体内部具有发泡单元,热塑性树脂的冷却时的收缩被抑制,可缓和冷却形变,因此凹痕、翘曲减轻,能够得到低比重的发泡成形体。此外,根据模芯后退发泡成形,通过内部的发泡状态的各向异性能够担保厚度方向的各向异性的刚性,因此,通过与厚度增大的倍增效果,能够形成弯曲耐性强的板材。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由这样形成的一对发泡成形体18夹着发热体15,形成加热体10、12,但也可以如后述地,将发热体15通过包括注射成形、嵌入成形以及二色成形的成形方法或机械的组装方法装入发泡成形体18。
接下来,对通过上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加热体10、12的内部状态进行说明。加热体10、12分别为通过成形或粘接剂的粘贴利用发泡成形体18层压伴随铁素体的发热体15的构造。通过采用该构造,能够防止处理时直接接触发热体15,即使微波照射后接触加热体10、12,也能够防止烧伤。
该情况下,在一对发泡成形体18的一方和另一方改变发泡率、通过模芯后退仅发泡成形一对发泡成形体18的一方、或者通过模芯后退发泡成形一对发泡成形体18双方等,其成形方式(发泡的有无、发泡率)任意。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合适的例,优选的是,在一对发泡成形体18的一方和另一个方,热传导的性能不同。即,在与烹调原料接触的加热体10、12d侧,必须将吸收微波炉的微波而发热的发热体15热传递至烹调原料,并加热到最佳的温度,因此需要提高热传导性,另一方面,在与烹调原料不接触的加热体10、12的另一侧,需要降低热传导性,以在微波炉的微波照射后与外界隔热,能够进行隔热保温烹调。换言之,优选的是将一对发泡成形体18构成为,例如,在利用微波炉以500W照射60秒后,加热体10、12的一侧的表面温度比另一侧的表面温度低。
为了实现该目的,在一对发泡成形体18具有同一发泡率的情况下,可以将与烹调原料接触的加热体10、12的侧的发泡成形体18的厚度减薄,在与烹调原料不接触的加热体10、12的另一侧,将发泡成形体18的厚度加厚。即,可以使与烹调原料接触的加热体10、12的侧的发泡成形体18的厚度比与烹调原料不接触的加热体10、12的另一侧的发泡成形体18的厚度薄。
或者,在一对发泡成形体18具有同一厚度的情况下,可以降低与烹调原料接触的加热体10、12的侧的发泡成形体18的发泡率,与之相对,提高与烹调原料不接触的加热体10、12的另一侧的发泡成形体18的发泡率。该情况下,通过改变一方和另一方的模芯后退量、在一方和另一方使用物理发泡剂的溶解量不同的树脂等来制造。该情况下,与烹调原料接触的加热体10、12的侧的平均的比重变高,使其相反侧、即与烹调原料不接触的加热体10、12的侧的比重比与烹调原料接触的加热体10、12的侧的平均的比重小。
或者,也可以分别设定一对发泡成形体18的厚度和发泡率,以使一对发泡成形体18的各自的热传导性不同。
接下来,图3表示将加热体10、12中的下侧的加热体12作成盘的形状的成形方式。即,该加热体12的发泡成形体18的一侧18a形成为低发泡率或未发泡的薄的层,发泡成形体18的另一侧18b形成为高发泡率的厚的层。
这样的成形方式的加热体12通过例如图4所示的方法形成。即,首先,向金属模具100流入树脂,使薄壁的成形体18’和发热体15通过嵌入成形一体化(参照图4的(a)),由此得到预成形品130(参照图4的(b))。该情况下,预成形品130通过仅在发热体15的一侧成形薄壁的成形体18’而成。或者,也可以通过利用在基于模芯后退的发泡成形中沿成形面100a生成的表层,将薄壁的发泡成形体18’作为低发泡率的薄的层形成于发热体15的一侧。之后,更换金属模具,或者使用相同的金属模具,在发热体15的另一侧向金属模具100内注入树脂,通过模芯后退进行发泡成形(该情况下,在金属模具100的成形面100a附近形成表层120;参照图4的(c))。由此,成形的加热体12的发泡成形体18的一侧18a由于薄壁的成形体18’而形成为低发泡率或未发泡的薄的层,发泡成形体18的另一侧18b形成为高发泡率的厚的层。
通过这样制造,发泡成形体18的一侧18a的热传导性高,与之相对,发泡成形体18的另一侧18b的热传导性低,热传导性彼此不同。换言之,将发泡成形体18构成为,例如,在通过微波炉以500W照射60秒后,发泡成形体18的一侧18a的表面温度比另一侧18b的表面温度高。
本发明者们已经证实了形成这样的三明治方式的加热体10、12具有优异的加热性能。即,本发明者们使用图5所示的至少形成四个构造方式(a)(b)(c)(d)的加热体10、12验证其加热性能。在该验证实验中,作为发热体15,使用加入了上述的铁素体的硅片(发热片材),另外,作为发泡成形体18,使用由按30重量百分比混入玻璃填料而成的食品等级的耐热聚苯乙烯(间规聚苯乙烯(SPS))树脂构成的树脂板。树脂板的尺寸设定为200mm×100mm,树脂板的厚度设定为3mm,树脂板的发泡率设定为2倍。另外,发热片材的尺寸也可以与树脂板的尺寸对应地设定为大致200mm×100mm。
图5的(a)所示的构造方式的加热体10、12通过用一对树脂板(发泡成形体)18、18夹着一张发热片材15而成。图5的(b)所示的构造方式的加热体10、12通过用一对树脂板18、18夹着两张发热片材15而成。图5的(c)所示的构造方式的加热体10、12通过在1.5mm的薄的中间树脂平板(不发泡成形的树脂板)18A的两面粘贴发热片材15并用一对树脂板18、18夹着该中间树脂板18A而成。图5的(d)所示的构造方式的加热体10、12通过用树脂板18、18A夹着两张发热片材15而成。该情况下,一方的树脂板18是发泡率为2倍的树脂板,另一方的树脂板18A是不发泡成形的树脂板(板厚1.5mm)。而且,这样的夹着的状态下通过聚酰亚胺耐热粘接带固定而成。使用时,在不发泡的树脂板18A夹着烹调原料,将发泡的树脂板18用作外侧。
关于这些四个构造方式(a)(b)(c)(d)的每一个,将加热体10、12利用微波炉以500W加热四分钟,利用热电偶测定图6所示的加热体10、12的外表面的五处(中心位置A、上下位置B、D、左右位置C、E)的温度。其中,关于(d),测定未发泡的树脂板18A侧的温度。该测定结果示于图7。根据图7的结果可知,在伴随着两张发热片材15的构造方式(b)(c)中,在中心位置A达到150℃~170℃的温度(例如,肉的美拉德反应最显著地进行的温度),证实了三明治方式能够实现最佳的加热温度。此外,在伴随着一张发热片材15的构造方式(a)中,通过增加铁素体量,应当可以得到与构造方式(b)、(c)同样结果。另一方面,构造方式(d)的中心位置A的温度可得到约200℃的温度,温度比构造方式(b)(c)高。这是因为,通过将加热体的一面设为未发泡的树脂,热在铁素体片传递。相反侧的面为发泡成形,因此在该相反侧的面具有隔热效果。此外,该构造方式(d)与图3及图4相关联,对应于上述的发泡构造方式。
实际上,发明者们在图5的(c)所示的方式下,在利用加热体10、12将作为烹调原料M的肉厚3~5mm的牛肉及肉厚8~10mm的里脊肉从上下夹住的状态下,利用微波炉以500W加热60~90秒,其结果,将肉加热至其美拉德反应发生的180℃附近。肉被未发泡的成形体面夹着。该情况下,构成上侧加热体10及下侧加热体12的发热体15的铁素体吸收微波炉的微波而发热,该发出的热沿发泡成形体18传递,与发泡成形体18接触的肉被该热从上下同时加热。之后,停止微波炉的加热,通过上侧加热体及下侧加热体的发泡成形体与外界隔热,利用肉本身的余热进行加热,其结果,能够在锁住肉汁的状态下将肉的美味引出到最佳状态。另外,通过铁素体的增量,产生更优选的烧烤。
在图8示出了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A的加热体10(12)。如图示地,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A的加热体10(12)的发热体15的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本实施方式的发热体15A通过在向金属板19的表面涂布含有铁素体的硅树脂后使其加热固化而形成,或者形成为将含有铁素体的耐热发热片材粘贴于金属板19的表面而成的发热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板19由铝板形成。在这样在铝板19涂布或粘贴铁素体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将使铁素体粉分散到树脂的塗料涂布于金属板19的表面后使其加热固化,或者将含有铁素体的耐热树脂片21粘贴于金属板19的表面。作为该情况的树脂,高弹性的硅树脂适合,但作为高弹性/橡胶材料,也能够使用耐热氨基甲酸乙酯、耐热的氟橡胶等。另外,也可以应用环氧树脂、苯酚树脂(胶木)、三聚氰胺树脂等耐热热固化性树脂。这样的方式的树脂片例如也可以用过嵌入成形与铝板19一体化。
此外,作为形成金属板19的金属材料,除了铝以外,例如,可以列举铜、铝合金、铜合金等。从烹调器具(容器)的轻量化的方面出发,优选铝或铝合金。也能够取代金属板,而使用陶瓷板。
图9及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B。如图示地,本实施方式中,下侧加热体12形成矩形状的容器50的至少一部分(底面50a),容器50形成容纳烹调原料的容纳空间S1且截面为コ字型,上侧加热体10形成为闭合容纳空间S的矩形状的盖体52。该情况下,盖体52只要能够闭合容纳空间S1即可,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直接抵碰于烹调原料的“下落盖”。当然,也可以是,盖体52形成为闭合容器50的上部开口的盖体,盖体52与烹调原料不接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50的周侧面50b也可以被侧方加热体14形成。该情况下,侧方加热体14形成与上侧加热体10及下侧加热体12相同的构造,即使在加热空间S,也从侧方加热某容纳空间S1内的烹调原料。即,在这样设置侧方加热体14的情况下,优选由一体形成的下侧加热体12和侧方加热体形成容器50。另外,作为设置这样的侧方加热体14的方法,考虑将容器50的四个周侧面50b逐个通过利用了模芯后退的发泡成形来形成。该情况下,可以制作将发热片材装入发泡成形体的预定形状的加热体,将其使用超声波、激光接合等接合技术组装,或者,也可以预先进行箱型成形。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不将四个周侧面50b分别分开而将容器50一体作成的情况下,向周侧面50b及底面50a放入发热体15(15A)而成形,仅对底面50a进行模芯后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地,加热体10、12通过将由使铁素体粉分散的树脂形成为片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热体15(图9及图10中用带斜线的虚线框表示)或在金属板的表面涂布混合了铁素体的耐热塗料使其加热固化或粘贴上述的发热片材而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热体15A(图9及图10中用带斜线的虚线框表示)装入发泡成形体18的内部而形成。更具体而言,例如,在利用高耐热树脂、例如添加了填料的间规聚苯乙烯(SPS)、聚苯硫醚树脂(PPS)、液晶聚合物(LCP)、芳族聚酰胺(PA)等与图2关联地通过上述的发泡成形法(发泡率2倍以上)成形容器50时,同时利用2色成形使容器50和发热体15(15A)一体化。该情况下,容器50的把手56为了赋予隔热性以可以空手爪而优选不含有铁素体且提高发泡率。
图11及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C。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C仅容器及盖体的形状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之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加热体12形成构成容纳烹调原料的容纳空间S1的圆筒状的容器50A的至少一部分(底面50a),上侧加热体10形成为将容纳空间S闭合的圆形的盖体52A(例如,下落盖)。此外,该情况下,也可以由侧方加热体14形成容器50的周侧面50b。
图13~图15示出了上述的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B、1C的容器50(50A)中的将发热体15(15A)装入发泡成形体18的方式的三个不同的例子。
图13所示的容器50(50A)中,利用使铁素体粉分散的树脂形成为片状的容器形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热体15或在金属板的表面涂布混合了铁素体的耐热塗料并使其加热固化或粘贴含有铁素体的上述的发热片材而成的容器形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热体15A嵌入成形于容器形状的发泡成形体18中。或者,也可以不形成这样的伴随铁素体的树脂片或金属板,而是通过二色成形等将上述的带铁素体的耐热树脂颗粒(预先混合耐热树脂(SPS)和铁素体粉,通过挤压成形等形成的颗粒)装入由耐热树脂(SPS)等构成的发泡成形体18中。
在图14所示的容器50(50A)中,在容器形状的发泡成形体18的内表面18a以露出状态层叠配置形成该内表面形状的上述发热体15、15A,并一体化。另外,如图15所示,在容器形状的发泡成形体18的内表面18a以露出状态通过机械的组装方法、例如通过铆接组装形成该内面形状且个别地形成的发热体15、15A。优选在发热体15、15A的表面利用硬度高的耐热树脂等对发热体15、15A的整个表面实施涂层,以在清洗时用金属刷等擦拭时发热体不会被磨削。
图16及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D。构成该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D的上侧及下侧加热体10、12具有如在图16明确地示出地、且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那样地,在金属板19的表面涂布含有铁素体的硅树脂后,使其加热固化而形成,或者形成为将含有铁素体的耐热发热片材粘贴于金属板19的表面而成的发热体的发热体15A,且通过发泡成形体18覆盖该发热体15A的全周形成。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铝板形成金属板19,在该金属板19的表面粘贴含有铁素体的耐热树脂片21构成发热体15A。即,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D的上侧及下侧加热体10、12形成彼此相邻的金属板19及含有铁素体的耐热树脂片21埋设于发泡成形体18中的方式。
发热体15A、发泡成形体18、以及金属板19由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材料同样地形成。即,例如,将在树脂混合有铁素体粉的材料21涂布于金属板19的单面或两面,或者将在树脂混合有铁素体粉的材料21和金属板19通过嵌入成形一体化,将这样形成的热固化后或烧成后的发热体15A用耐热树脂(发泡成形体18)覆盖,由此形成上侧及下侧加热体10、12。或者,也可以利用耐热树脂预先形成成形品(发泡成形体18),在该成形品组装如上述地形成的发热体15A,并通过粘接剂激光焊接等接合而一体化。另外,作为其它方法,也可以在树脂板(发泡成形体18)上接合发热体15A,在其表面上实施耐热涂层。
这样具有金属板19的加热体10、12能够均匀地加热如图17所示地夹在加热体10、12之间的烹调原料M。另外,这样具有金属板19的情况下,优选以将金属板19朝向烹调原料M侧的状态配置上侧及下侧加热体10、12。由此,能够进一步均匀地加热烹调原料M。该情况细,如图示地,优选将位于金属板19侧(因此,与烹调原料M接触)的发泡成形体18的部位18b的层厚减薄(设为低发泡率)或者将该部位18b设为未发泡。由此,能够使从发热体15A发出的热不易传递到烹调原料M。与之相对,优选位于与金属板19相反的侧(因此,与烹调原料M不接触)的发泡成形体18的部位18a的层厚加厚(设为高发泡率)。由此,能够提高烹调器具1D的隔热效果。
如图17所示,利用上侧及下侧加热体10、12将烹调原料M从上下夹住而成的烹调器具1D在配置于具有底部70a和周侧部70b的有底筒状的非金属的耐热容器(由陶瓷、玻璃、耐热树脂等形成)70的内侧容纳部S2内的状态下投入微波炉(未图示)内加热。此时,优选在置于容器70的底部70a上的下侧加热体12的下表面设置腿部12a,以使下侧加热体12与耐热容器70的底部70a不直接接触。这样的脚部12a形成手指可插入耐热容器70的底部70a与下侧加热体12之间的间隙,容易用手从耐热容器70取出下侧加热体12。另外,优选与这样的取出容易度关联地,在上侧加热体10的上表面也设有能够用手指爪的把手10a。
另外,在这样将烹调器具1D容纳于耐热容器70内投入微波炉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18所示地利用盖80将耐热容器70的上部开口70c闭合,将内侧容纳部S2相对于外部密闭。由此,能够提高保温性。
另外,在图19示出了构成图16所示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D的上侧及下侧加热体10、12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为了提高隔热效果,与发热体15A相邻地设有玻璃绒90。这样的隔热用的玻璃绒90相对于含有铁素体的耐热树脂片21配置于与金属板19相反的一侧(埋设于与烹调原料M不接触的发泡成形体18的厚壁部位18a中),且可以与发泡成形体18同样地有利于隔热。此外,在该变形例中,为了使从发热体15A发出的热容易传递到烹调原料M,位于金属板19侧(因此,与烹调原料M接触)的发泡成形体18的部位18b的层厚设定得薄。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根据本发明,构成上侧加热体10及下侧加热体12(或者侧方加热体14)的发热体15、15A的铁素体吸收微波炉的微波而发热,能够通过该发出的热从上下同时夹着烹调原料M加热。而且,发热体15、15A与发泡成形体18组合,由此由于发泡成形体18的隔热作用,保温性提高,即使在加热后从微波炉取出并原样放置,也能够利用余热加热烹调原料M。也就是,根据本发明的结构,通过发泡成形体18和加热体10、12的上下同时加热的倍增效果产生的固有的加热、保温作用,能够将烹调原料M整体均匀地加热至最佳状态,容易地引出烹调原料M的美味。
特别地,若如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使发热体15A形成在金属板的表面涂布混合有铁素体的耐热树脂塗料使其加热固化或粘贴上述的含铁素体的发热片材而成的发热体,则铁素体发出的热传递到金属板19,遍及金属板19的整个延伸面积扩展,能够实现均匀的加热(能够实现温度分布的均匀化),并且也能够通过金属材料实现发热体15A的强度提高。另外,还具有能够通过金属板19抑制电磁波(微波)的进入的效果。
另外,若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使上侧加热体10及下侧加热体12从上下夹着烹调原料与烹调原料接触,则能够使热直接传递至烹调原料,短时间达到最佳的加热状态。
另外,若如上述的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那样还设置构成与上侧加热体10及下侧加热体12相同的构造且对加热空间S内的烹调原料从侧方进行加热的侧方加热体14,则能够将烹调原料以遍及其全周地包围的方式均匀地加热,短时间达到最佳的加热状态。
另外,若如上述的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那样使下侧加热体12和/或侧方加热体14形成为形成容纳烹调原料的容纳空间S1的容器50,上侧加热体10形成为封闭容纳空间S1的盖体52,则能够加热烹调各种烹调原料(例如,炖牛肉、熟食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发泡剂采用物理发泡剂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化学发泡剂,也可以同时使用双方。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也可以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一个省略结构的一部分。
符号的说明
1、1A、1B、1C、1D—微波炉用烹调器具,10—上侧加热体,12—下侧加热体,15、15A—发热体(发热体),18—发泡成形体,19—金属板,50—容器,52—盖体,M—烹调原料,S—加热空间,S1—容纳空间。

Claims (15)

1.一种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吸收微波发热的上侧加热体及下侧加热体,在上述上侧加热体与上述下侧加热体之间形成将烹调原料从上下同时加热的加热空间,并且上述上侧加热体及上述下侧加热体分别由伴随着铁素体的发热体和发泡成形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热体是由使铁素体粉分散后的树脂形成为片状的发热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热体是在金属板的表面涂布或粘贴铁素体而成的发热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侧加热体及上述上侧加热体分别通过由发泡成形体将上述发热体从上下夹住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侧加热体及上述上侧加热体分别通过将上述发热体装入发泡成形体的内部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
与烹调原料接触的上述发泡成形体的一侧形成为低发泡率的薄的层,与烹调原料不接触的上述发泡成形体的另一侧形成为高发泡率的厚的层。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
与烹调原料接触的上述发泡成形体的一侧形成为未发泡的薄的层,与烹调原料不接触的上述发泡成形体的另一侧形成为高发泡率的厚的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发泡成形体的上述另一侧配设有玻璃绒。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侧加热体及上述下侧加热体将烹调原料从上下夹着而与烹调原料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侧方加热体,该侧方加热体形成与上述上侧加热体及上述下侧加热体相同的构造,且将上述加热空间内的烹调原料从侧方加热。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侧加热体形成为形成容纳烹调原料的容纳空间的容器的至少一部分,上述上侧加热体形成为封闭上述容纳空间的盖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侧加热体及上述侧方加热体形成为形成容纳烹调原料的容纳空间的容器,上述上侧加热体形成为封闭上述容纳空间的盖体。
13.一种微波炉用烹调器具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成形工序,形成发泡成形体;以及
装入工序,将伴随着吸收微波发热的铁素体的发热体通过包括注射成形、嵌入成形以及二色成形的成形方法或机械的组装方法装入上述发泡成形体,
上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成形工序使用塑化缸筒,该塑化缸筒具有将热塑性树脂可塑化熔融成为熔融树脂的塑化区和使上述熔融树脂成为匮乏状态的匮乏区,在上述匮乏区形成有用于导入物理发泡剂的导入口,并且,
上述成形工序包括以下工序:
在上述塑化区将上述热塑性树脂可塑化熔融,形成上述熔融树脂;
在上述匮乏区,使上述熔融树脂成为匮乏状态;
向上述匮乏区导入恒定压力的含有上述物理发泡剂的加圧流体,将上述匮乏区保持为上述恒定压力;
在将上述匮乏区保持为上述恒定压力的状态下,在上述匮乏区使上述匮乏状态的熔融树脂和上述恒定压力的含有物理发泡剂的加压流体接触;以及
将接触了含有上述物理发泡剂的加圧流体的上述熔融树脂成形成发泡成形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恒定压力为1MPa~15MPa。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泡成形体的发泡率为2倍以上。
CN202080009704.9A 2019-03-19 2020-03-13 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3018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1464 2019-03-19
JP2019-051464 2019-03-19
PCT/JP2020/011074 WO2020189548A1 (ja) 2019-03-19 2020-03-13 電子レンジ用調理器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1833A true CN113301833A (zh) 2021-08-24

Family

ID=72521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9704.9A Pending CN113301833A (zh) 2019-03-19 2020-03-13 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30675A1 (zh)
JP (1) JPWO2020189548A1 (zh)
CN (1) CN113301833A (zh)
WO (1) WO20201895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02235A1 (en) * 2020-12-30 2022-06-30 Whirlpool Corporation Phase-gate hybrid coating crisp plate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71808A (ja) * 1989-03-13 1990-11-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電子レンジ用調理容器
JPH03109441A (ja) * 1989-09-25 1991-05-0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発泡体
CN2331276Y (zh) * 1998-06-30 1999-08-04 顺德市桂洲镇容里文武电器厨具厂 一种直热式开水瓶
CN1481225A (zh) * 2000-12-14 2004-03-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微波炉用纸杯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097988A (ja) * 2004-09-29 2006-04-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レンジ
CN1923095A (zh) * 2005-08-30 2007-03-07 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 微波过加热防止容器
CN1960844A (zh) * 2004-07-26 2007-05-09 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的注射发泡成形方法
CN1977133A (zh) * 2004-06-29 2007-06-06 格拉德产品公司 容器
CN101273849A (zh) * 2007-03-28 2008-10-0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烙饼器
JP2013075004A (ja) * 2011-09-30 2013-04-25 Welco Butsuryu Kk 電子レンジ用の加熱調理補助具
JP2014050526A (ja) * 2012-09-06 2014-03-20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調理器具
CN107848183A (zh) * 2015-07-08 2018-03-27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发泡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5656Y2 (zh) * 1990-01-10 1992-10-27
JP3182006U (ja) * 2012-12-20 2013-02-28 西谷商事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調理器具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71808A (ja) * 1989-03-13 1990-11-06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電子レンジ用調理容器
JPH03109441A (ja) * 1989-09-25 1991-05-09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発泡体
CN2331276Y (zh) * 1998-06-30 1999-08-04 顺德市桂洲镇容里文武电器厨具厂 一种直热式开水瓶
CN1481225A (zh) * 2000-12-14 2004-03-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微波炉用纸杯及其制造方法
CN1977133A (zh) * 2004-06-29 2007-06-06 格拉德产品公司 容器
CN1960844A (zh) * 2004-07-26 2007-05-09 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的注射发泡成形方法
JP2006097988A (ja) * 2004-09-29 2006-04-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レンジ
CN1923095A (zh) * 2005-08-30 2007-03-07 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 微波过加热防止容器
CN101273849A (zh) * 2007-03-28 2008-10-0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烙饼器
JP2013075004A (ja) * 2011-09-30 2013-04-25 Welco Butsuryu Kk 電子レンジ用の加熱調理補助具
JP2014050526A (ja) * 2012-09-06 2014-03-20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調理器具
CN107848183A (zh) * 2015-07-08 2018-03-27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发泡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30675A1 (en) 2022-01-27
WO2020189548A1 (ja) 2020-09-24
JPWO2020189548A1 (ja)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55366B2 (ja) プラスチック部品を製造する方法、プラスチック部品、および靴
US20200221820A1 (en) Plastic component and shoe
CN108472843B (zh) 用于制造颗粒泡沫部件的方法和设备
KR102363817B1 (ko) 섬유 강화 수지 성형품의 제조 방법
JPH10300331A (ja) 真空断熱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JPS58124629A (ja) 誘電加熱加硫方法
CN113301833A (zh) 微波炉用烹调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JP7403011B2 (ja) 熱可塑性部分を有する部品のための誘導加熱成形
MX2011002180A (es) Metodo para hacer recipientes de papel aislante de calor y productos.
JP4838141B2 (ja) 生分解性発泡体の生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511522A (zh) 用于制造颗粒泡沫部件的装置和方法
Feng et al. Microwave‐assisted rapid fabrication of robust polyetherimide bead foam parts
CN210139557U (zh) 一种采用无线射频制作泡沫塑料的设备
JP2017168436A (ja) 加熱処理装置、加熱処理装置用の断熱性収容箱及び加熱処理方法
JPH08224754A (ja) 保温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35051B2 (ja) 表面改質カーボン凝結体およびカーボン凝結体の表面改質方法、並びに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ないし電磁誘導加熱炊飯器
JP4942780B2 (ja) カーボン射出成形のガス抜き用フィルタ
JP2009039955A (ja) 複合材料の成形方法
JP7374458B2 (ja) 繊維強化樹脂シートと樹脂発泡シートから成る積層複合シートの成形方法
KR100550528B1 (ko) 초미세 발포 플라스틱 사출물과, 그 성형 장치 및 방법
GB0311494D0 (en) Making foamed bodies
KR100919664B1 (ko) 전자기파를 이용한 발포성형방법
CN112140443A (zh) 一种塑料发泡体成型工艺
JP7423022B1 (ja) 浴槽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01702B2 (ja) マイクロ波誘電加熱溶着体及びそれによる溶着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9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XELL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XELL,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