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1782B - 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1782B
CN113301782B CN202110611922.6A CN202110611922A CN113301782B CN 113301782 B CN113301782 B CN 113301782B CN 202110611922 A CN202110611922 A CN 202110611922A CN 113301782 B CN113301782 B CN 1133017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otating shaft
ratchet gear
tec
j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19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1782A (zh
Inventor
郭志军
陈仁政
黄国伟
涂建军
沈敏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hua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Kanronics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hua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Kanronics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hua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Kanronics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hua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19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17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1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1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1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1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1/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38Cooling arrangements using the Peltier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包括:TEC器件和石墨层,所述TEC器件的其中一面连接导热器件,所述导热器件上连接石墨层,所述导热器件和所述石墨层均用于对所述TEC器件进行导热;当TEC器件在工作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导热器件、石墨层和导热凝胶的作用下加快散热效率,以实现电子产品能够迅速降温,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TEC制冷模组可以结合芯片的工作温度状况,通过CPU的指令设定一个阀值作为其工作状态;TEC的半导体特性,决定了整个模组在工作状态下,噪音影响大幅下降的目的;同比当下的各种导热器件材料,是一种主动散热方案,具备智能导热器件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当下5G终端产品对于芯片的导热器件理是比较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使用的一些散热材料如合成石墨薄膜,导热器件、导热界面材料等等,已经不能更有效的解决终端产品对于导热器件理的需求,因此我们选用超微型的TEC(半导体制冷器:Thermo ElectricCooler) 制冷模组作为核心芯片的导热器件理解决方案;
TEC制冷的优势是TEC制冷器件在工作的时候可以迅速降低芯片的温度,保证芯片在最佳的工作状态;由于TEC的特定工作状况,其工作的时候需要利用导热器件理的模组进行导热器件理,从而实现主动散热或智能散热的目的;
但是现有技术中,仅仅是利用TEC制冷模组中的制冷器件,即单纯的利用芯片去控制实现主动散热,当温度到达一定临界值后,其散热效率会大打折扣,为此缺少一种能够提高散热效率的制冷模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用以实现在制冷过程中,延长TEC制冷器件的散热临界值,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其制冷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包括:TEC器件和石墨层,
所述TEC器件的其中一面连接导热器件,所述导热器件上设置有石墨层,所述导热器件和所述石墨层均用于对所述TEC器件进行导热。
优选地,所述石墨层为一层或多层石墨材料制备形成。
优选地,所述TEC器件包括器件本体和引脚,所述器件本体的外表通过凝胶贴合导热器件,所述引脚通过导线贯穿设置在所述导热器件内,所述导热器件的其中一面通过凝胶与石墨层固定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TEC器件的表面设有镀金层,所述镀金层通过凝胶与导热器件贴合。
优选地,所述导热器件包括热端、中端和尾端,所述热端靠近所述TEC模组,所述尾端和中端用于通过凝胶贴放在石墨层上。
优选地,所述凝胶为导热凝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造方法,适用于所述的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合格的TEC器件,并置入工装中;
将工装中的TEC器件进行固定后,在TEC器件的引脚处进行连接导线;
将导线和引脚依次的套入导热器件内,并在导热器件的外壁涂覆凝胶;
在涂覆凝胶的一面贴放石墨层;并利用凝胶将石墨层、TEC器件和导热器件粘接为一体;形成TEC制冷模组。
优选地,还包括:
完成TEC制冷模组后,启动工装的移动机构;
利用移动机构将成品TEC制冷模组移入成品运转箱。
优选地,所述方法使用一种制备装置,所述制备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制备方法制作所述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所述制备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工装,所述工装为L结构,所述L结构的L槽口内用于放置产品;
所述L结构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的第一滑槽内,所述工装远离L立起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板,所述凸起板上用于转动安装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两个第三固定台,所述第三固定台之间架设有第一棘齿轮和第二棘齿轮;
所述第一棘齿轮和所述第二棘齿轮间隔设置在第一转轴的周向外壁,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外壁设有螺纹;所述第一棘齿轮和所述第一转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棘齿轮和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棘齿轮和所述第二棘齿轮的下方均分别设置有用于限位的第一压片,所述第一压片远离第一棘齿轮和第二棘齿轮的一端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一固定台架设在支架上;
所述第一棘齿轮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卡爪,所述第二棘齿轮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分别一一对应的和所述第二棘齿轮和所述第一棘齿轮的棘齿相互卡接;
所述第一卡爪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压片,所述第二压片的其中一端用于压设所述第一卡爪,所述第二压片的另一端通过第六连杆固定在第五连杆的侧壁,所述第五连杆上还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六连杆的下方,并用于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设为单向转动;
所述第五连杆的其中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固定台上,且所述第五连杆用于第一转轴贯穿,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第四连杆的第一铰接轴上,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杆架设在第二固定台上;
其中,所述第二棘齿轮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用于和所述第一卡爪相互配合。
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五连杆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摆动的设在第二转轴上。
优选地,所述工装的上方还设置有压料机构和拨料机构,所述压料机构用于对所述工装上的产品进行压紧,所述拨料机构用于对所述工装上压紧的产品进行拨开,
所述拨料机构包括: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其中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连接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通过第四固定台架设在吊架上,所述第三转轴远离第一转盘的一端连接拨料组件,所述拨料组件包括:摆杆,所述摆杆上设置有贯穿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用于限位轮卡设并往复运动;
所述限位轮远离摆杆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七连杆,所述第七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转轴;所述摆杆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转动连接在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的第二滑槽内;
所述第二滑槽内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和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拨料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压料机构,所述压料机构包括压料组件,所述压料组件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在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所述压料组件包括:摆杆,所述摆杆上设置有贯穿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用于限位轮卡设并往复运动;
所述限位轮远离摆杆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七连杆,所述第七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通过第四固定台架设在吊架上,所述第四转轴远离第七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远离第四转轴的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为同步电机;
所述调节螺杆的其中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滑槽,并连接调节把,所述调节把连接第三连杆,并通过所述第三连杆的转动进行转动。
所述压料组件的摆杆远离第二铰接轴的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转动连接第三摆杆,所述第三摆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轴转动连接摆锤;所述拨料组件的摆杆远离第二铰接轴的一端对称设置有拨杆;
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的盘体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用于注入或输出凝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通过选用超薄导热器件、合成石墨薄膜、导热凝胶等导热材料综合应用,结合TEC器件共同设计建立一个导热器件理模组,实现当TEC器件在工作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导热器件、石墨层和导热凝胶的作用下加快散热效率,以实现电子产品能够迅速降温,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TEC制冷模组可以结合芯片的工作温度状况,通过CPU 的指令设定一个阀值作为其工作状态;TEC的半导体特性,决定了整个模组在工作状态下,噪音影响大幅降低的目的;同比当下的各种导热器件理材料,是一种主动散热方案,具备智能导热器件理优势。
其中,所述TEC器件远离导热器件的一面用于贴合发热源,并利用所述TEC器件对发热源进行散热,以及,利用导热凝胶连接的导热器件和石墨层共同实现热量进行有效散出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电子器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了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本发明中提供的 TEC制冷模组的尺寸比现有的TEC制冷模组的尺寸和体积小,有效节省了电子产品的内部结构空间。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移动机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棘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拨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压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摆锤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拨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导热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TEC器件和导热器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TEC器件,2-导热器件,3-石墨层,4-导线,
5-工装,6-第一滑块,7-第一滑轨,8-凸起板,9-第一固定台,10- 第一连杆,11-第一压片,12-第一棘齿轮,13-第二棘齿轮,14-第一转轴,15-第一卡爪,16-第二卡爪,17-第二转轴,18-第二压片,19- 第二连杆,20-第三连杆,21-第四连杆,22-第二固定台,23-第一铰接轴,24-第五连杆,25-第六连杆,26-挡板,27-第一滑槽,28-第三固定台,29-第一卡槽,30-第二卡槽,
31-第一转盘,32-摆杆,33-活动槽,34-限位轮,35-第二滑块, 36-第二滑槽,37-第四固定台,38-第三转轴,39-第二轨道,40-调节螺杆,41-第二转盘,42-第四转轴,43-第二铰接轴,44-第七连杆, 45-连接柱,46-第三铰接轴,47-第三摆杆,48-摆锤,49-第四铰接轴, 50-拨杆,51-调节把,
1-1-凝胶,1-2-引脚,1-3-器件本体,2-1-热端,2-2-中端,2-3-尾端,2-4-镀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根据图1-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包括:TEC器件1和石墨层3,所述TEC器件1的其中一面连接导热器件2,所述导热器件2上设置有石墨层3,所述导热器件 2和所述石墨层3均用于对所述TEC器件1进行导热。
所述石墨层3为一层或多层石墨材料制备形成;所述TEC器件1 包括器件本体1-3和引脚1-2,所述器件本体1-3的外表通过凝胶1-1 贴合导热器件2,所述引脚1-2通过导线4贯穿设置在所述导热器件 2内,所述导热器件2的其中一面通过凝胶1-1与石墨层3固定为一体。
所述TEC器件1的表面设有镀金层2-4,所述镀金层2-4通过凝胶1-1与导热器件2贴合。所述导热器件2包括热端2-1、中端2-2 和尾端2-3,所述热端2-1靠近所述TEC模组,所述尾端2-3和中端 2-2用于通过凝胶1-1贴放在石墨层3上。所述凝胶1-1为导热凝胶 1-1。
本发明中,通过选用超薄导热器件2、合成石墨薄膜、导热凝胶 1-1等导热材料综合应用,结合TEC器件1共同设计建立一个导热器件2理模组,实现当TEC器件1在工作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导热器件 2、石墨层3和导热凝胶1-1的作用下加快散热效率,以实现电子产品能够迅速降温,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TEC制冷模组可以结合芯片的工作温度状况,通过CPU的指令设定一个阀值作为其工作状态; TEC的半导体特性,决定了整个模组在工作状态下,噪音影响大幅降低的目的;同比当下的各种导热器件2理材料,是一种主动散热方案,具备智能导热器件2理优势。
其中,所述TEC器件1远离导热器件2的一面用于贴合发热源,并利用所述TEC器件1对发热源进行散热,以及,利用导热凝胶1-1 连接的导热器件2和石墨层3共同实现热量进行有效散出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电子器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了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本发明中提供的TEC制冷模组的尺寸比现有的TEC制冷模组的尺寸和体积小,有效节省了电子产品的内部结构空间。
其中,所述导热器件2为热管或高功率石墨导热模组其中的任意一种导热产品。
根据图1-10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造方法,适用于所述的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合格的TEC器件1,并置入工装5中;
将工装5中的TEC器件1进行固定后,在TEC器件1的引脚1-2 处进行连接导线4;
将导线4和引脚1-2依次的套入导热器件2内,并在导热器件2 的外壁涂覆凝胶1-1或导热凝胶1-1;
在涂覆凝胶1-1或导热凝胶1-1的一面贴放石墨层3;并利用凝胶1-1或导热凝胶1-1将石墨层3、TEC器件1和导热器件2粘接为一体;形成TEC制冷模组。
还包括:完成TEC制冷模组后,启动工装5的移动机构;
利用移动机构将成品TEC制冷模组移入成品运转箱。
本发明中,通过选用超薄导热器件2、合成石墨薄膜、导热凝胶 1-1等导热材料综合应用,结合TEC器件1共同设计建立一个导热器件2理模组,实现当TEC器件1在工作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导热器件 2、石墨层3和导热凝胶1-1的作用下加快散热效率,以实现电子产品能够迅速降温,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TEC制冷模组可以结合芯片的工作温度状况,通过CPU的指令设定一个阀值作为其工作状态; TEC的半导体特性,决定了整个模组在工作状态下,噪音影响大幅降低的目的;同比当下的各种导热器件2理材料,是一种主动散热方案,具备智能导热器件2理优势。
其中,所述TEC器件1远离导热器件2的一面用于贴合发热源,并利用所述TEC器件1对发热源进行散热,以及,利用导热凝胶1-1 连接的导热器件2和石墨层3共同实现热量进行有效散出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电子器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了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本发明中提供的TEC制冷模组的尺寸比现有的TEC制冷模组的尺寸和体积小,有效节省了电子产品的内部结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图1-10所示,所述方法使用一种制备装置,所述制备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制备方法制作所述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所述制备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工装5,所述工装5为L结构,所述L结构的L槽口内用于放置产品;
所述L结构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滑块6,所述第一滑块6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7的第一滑槽27内,所述工装5远离L立起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板8,所述凸起板8上用于转动安装第一转轴14,所述第一转轴14的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两个第三固定台28,所述第三固定台 28之间架设有第一棘齿轮12和第二棘齿轮13;
所述第一棘齿轮12和所述第二棘齿轮13间隔设置在第一转轴 14的周向外壁,所述第一转轴14的周向外壁设有螺纹;所述第一棘齿轮12和所述第一转轴14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棘齿轮13和所述第一转轴14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棘齿轮12和所述第二棘齿轮13的下方均分别设置有用于限位的第一压片11,所述第一压片11远离第一棘齿轮12和第二棘齿轮13的一端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杆10上,所述第一连杆10 通过第一固定台9架设在支架上;
所述第一棘齿轮1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卡爪16,所述第二棘齿轮 1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卡爪15,所述第一卡爪15和所述第二卡爪16 分别一一对应的和所述第二棘齿轮13和所述第一棘齿轮12的棘齿相互卡接;
所述第一卡爪1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压片18,所述第二压片18 的其中一端用于压设所述第一卡爪15,所述第二压片18的另一端通过第六连杆25固定在第五连杆24的侧壁,所述第五连杆24上还设置有第二转轴17,所述第二转轴17位于所述第六连杆25的下方,并用于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卡爪15和第二卡爪16,所述第一卡爪15 和所述第二卡爪16设为单向转动;
所述第五连杆24的其中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固定台28上,且所述第五连杆24用于第一转轴14贯穿,所述第五连杆2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9,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第四连杆21 的第一铰接轴23上,所述第四连杆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杆20架设在第二固定台22上;
其中,所述第二棘齿轮1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槽29和第二卡槽30,所述第一卡槽29和所述第二卡槽30均用于和所述第一卡爪15相互配合。
所述第二转轴17远离第五连杆24的一端设置有挡板26,所述挡板26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摆动的设在第二转轴 17上。
该实施例中,当需要利用所述装置进行制备TEC制冷模组时,在涂覆凝胶1-1或导热凝胶1-1的一面贴放石墨层3;并利用凝胶1-1 或导热凝胶1-1将石墨层3、TEC器件1和导热器件2粘接为一体;这一步骤中,利用压料机构对需要粘接的石墨层3、TEC器件1和导热器件2进行压紧,实现全自动操作的目的,当压紧后,启动所述工装5运动,使得所述工装5离开压合工位,并移动到出料工位,利用拨料机构将压合好的产品进行拨开,并再次使得工装5复位,进行下一批次的生产。
所述移动机构工作时,启动电机,电机就会带着第三连杆20转动,所述第三连杆20带着第四连杆21摆动,所述第四连杆21摆动后就会带着第二连杆19进行摆动,所述第二连杆19进一步带着第五连杆24摆动,所述第五连杆24在摆动的时候就会带着上面的第二转轴17和第六连杆25一起摆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转轴17上的第一卡爪15和第二卡爪16进行摆动;
所述第一卡爪15在摆动的时候有上方第二压片18的限制,就会使得第一卡爪15始终是卡设在所述第二棘齿轮13周向外壁的每一个第一卡槽29或第二卡槽30内,所述第一卡槽29的深度小于第二卡槽30的深度,因此所述第一卡爪15在卡入第二卡槽30的时候,则说明第五连杆24的摆动幅度与第一卡爪15卡入第一卡槽29的摆动幅度是存在差异的;此时,所述第二卡爪16就会卡入第一棘齿轮12 周向外壁的卡槽中,从而实现拨动第一棘齿轮12进行转动的目的,所述第一棘齿轮12转动后就会带着外壁为螺纹的第一转轴14进行螺纹运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转轴14另一端连接的工装5能够在第一滑轨7内运动,即实现了工装5下方的第一滑块6在第一滑轨7的第一滑槽27中进行移动了由此实现了工装5进行位移的目的,使得当工装5在压合工位结束粘接工作后,能够被自动的移动到下一工位进行自动作业的目的。
所述第一棘齿轮12和所述第二棘齿轮13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一压片11,所述第一压片11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棘齿轮12和所述第二棘齿轮13的运动方向和第一卡爪15、第二卡爪16的拨动幅度。当结束一个完整工作流程需要复位时,将所述第一压片11进行下压,第二压片18进行上拉,利用电机转动所述第一转轴14,使得所述第一转轴14逆向转动,并实现工装5在图2中向右移动的目的,从而实现复位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图1-10所示,所述工装5的上方还设置有压料机构和拨料机构,所述压料机构用于对所述工装5上的产品进行压紧,所述拨料机构用于对所述工装5上压紧的产品进行拨开,
所述拨料机构包括:第一转盘31,所述第一转盘31的其中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连接第三转轴38,所述第三转轴38通过第四固定台37架设在吊架上,所述第三转轴38远离第一转盘31的一端连接拨料组件,所述拨料组件包括:摆杆32,所述摆杆32上设置有贯穿的活动槽33,所述活动槽33内用于限位轮34卡设并往复运动;
所述限位轮34远离摆杆32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七连杆21,所述第七连杆2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转轴38;所述摆杆32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43转动连接在第二滑块35上,所述第二滑块35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的第二滑槽36内;
所述第二滑槽36内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杆40,所述调节螺杆40 和所述第二滑块35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滑块35远离拨料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压料机构,所述压料机构包括压料组件,所述压料组件通过第二铰接轴43铰接在所述第二滑块35的侧壁,所述压料组件包括:摆杆32,所述摆杆32上设置有贯穿的活动槽33,所述活动槽33内用于限位轮34卡设并往复运动;
所述限位轮34远离摆杆32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七连杆21,所述第七连杆2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转轴42,所述第四转轴42通过第四固定台37架设在吊架上,所述第四转轴42远离第七连杆21的一端连接第二转盘41,所述第二转盘41远离第四转轴42的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第一转盘31和所述第二转盘41为同步电机;
所述调节螺杆40的其中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滑槽36,并连接调节把51,所述调节把51连接第三连杆20,并通过所述第三连杆20的转动进行转动。
所述压料组件的摆杆远离第二铰接轴43的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 46转动连接第三摆杆47,所述第三摆杆47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轴 49转动连接摆锤48;
所述拨料组件的摆杆32远离第二铰接轴43的一端对称设置有拨杆50。
所述第一转盘31和所述第二转盘41的盘体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用于注入或输出凝胶1-1。
该实施例中,所述工装5在工作时,一方面用于将石墨层3、TEC 器件1和导热器件2进行容纳,便于三者在组装过程中能够不会出现松散或变形的情况,使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保证一致性;另一方面,在所述工装5进行工作过程中,能够利用上方利用吊架吊装的压料机构进行压紧,当压紧后,待凝胶1-1凝固并将各部件粘接为一体形成产品后;由于所述工装5是持续的在第一滑轨7上进行缓慢移动的,因此所述工装5中的产品首先经过压料机构进行压合,接着再进入拨料机构下方,再经由拨料机构将其从工装5上进行拨开,从而实现一组产品的制备,所述产品即TEC制冷模组,所述工装5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方式一组或多组产品;
具体工作时,首先启动所述第三转轴38和第四转轴42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为同步电机,启动后所述第三转轴38和第四转轴42同时转动,并带着所述第一转盘31和第二转盘41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转盘31和所述第二转盘41在转动过程中就会使得空腔内部的凝胶1-1进行混合,降低凝胶1-1出现凝固的情况。
接着,所述第三转轴38和所述第四转轴42会分别带着拨料组件和压料组件对工装5上的产品进行拨料或压料,当所述第三转轴38 和所述第四转轴42转动的时候就会分别带着各自连接的第七连杆21 进行摆动,所述第七连杆21摆动后就会实现连接柱45带着限位轮 34在摆杆32的活动槽33内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所述摆杆32能够经由第二铰接轴43在第二滑块35的两侧进行摆动;由此,即可使得压料组件的摆杆32上连接的摆锤48,能在所述摆杆32摆动的时候进行摆动,进一步利用摆锤48的摆动实现产品的压合;
以及实现拨料组件上的摆杆32所连接的拨杆50,能够在摆杆32 摆动过程中对工装5上压合好的产品进行拨开的目的,所述拨料组件和所述压料组件的摆杆32为交替的进行摆动,即所述拨料组件的摆杆32在图6右侧时,所述压料组件的摆杆32就在图6的左侧;所述工装5上可以设置多组产品,从而实现多个产品依次的进行压合和拨料的目的。
由于产品存在不同的生产规格,因此所述压料组件和所述拨料组件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所述摆杆32的长度与产品的大小高度存在差异,因此为了保证产品在进行不同规格的生产任务中,所述压料组件和所述拨料组件均可以实现对不同高度的产品进行压合和拨动的目的;为此,所述第二滑块35能够通过旋转调节把51,利用调节把51 在第二轨道39内进行转动,实现所述调节螺杆40与第二滑块35之间相互配合,并使得第二滑块35经由调节螺杆40的螺纹活动实现其在第二轨道39的第二滑槽36内进行活动,进一步实现第二滑块35在来回活动的时候起到其调节限位轮34位于摆杆32活动槽33的活动范围,从而实现摆杆32的摆动幅度被调节的目的,就实现了不同规格的产品都可以利用所述拨料机构和压料机构进行工作的目的,提高了机构的实用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制作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包括:TEC器件和石墨层,
所述TEC器件的其中一面连接导热器件,所述导热器件上设置有石墨层,所述导热器件和所述石墨层均用于对所述TEC器件进行导热;
所述制备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工装,所述工装为L结构,所述L结构的L槽口内用于放置产品;
所述L结构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的第一滑槽内,所述工装远离L立起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板,所述凸起板上用于转动安装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两个第三固定台,所述第三固定台之间架设有第一棘齿轮和第二棘齿轮;
所述第一棘齿轮和所述第二棘齿轮间隔设置在第一转轴的周向外壁,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外壁设有螺纹;所述第一棘齿轮和所述第一转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棘齿轮和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棘齿轮和所述第二棘齿轮的下方均分别设置有用于限位的第一压片,所述第一压片远离第一棘齿轮和第二棘齿轮的一端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一固定台架设在支架上;
所述第一棘齿轮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卡爪,所述第二棘齿轮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分别一一对应的和所述第二棘齿轮和所述第一棘齿轮的棘齿相互卡接;
所述第一卡爪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压片,所述第二压片的其中一端用于压设所述第一卡爪,所述第二压片的另一端通过第六连杆固定在第五连杆的侧壁,所述第五连杆上还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六连杆的下方,并用于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设为单向转动;
所述第五连杆的其中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固定台上,且所述第五连杆用于第一转轴贯穿,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第四连杆的第一铰接轴上,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杆架设在第二固定台上;
其中,所述第二棘齿轮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用于和所述第一卡爪相互配合;
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五连杆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摆动的设在第二转轴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作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层为一层或多层石墨材料制备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作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EC器件包括器件本体和引脚,所述器件本体的外表通过凝胶贴合导热器件,所述引脚通过导线贯穿设置在所述导热器件内,所述导热器件的其中一面通过凝胶与石墨层固定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作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EC器件的表面设有镀金层,所述镀金层通过凝胶与导热器件贴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作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器件包括热端、中端和尾端,所述热端靠近所述TEC制冷 模组,所述尾端和中端用于通过凝胶贴放在石墨层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制作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为导热凝胶。
7.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造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制作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合格的TEC器件,并置入工装中;
将工装中的TEC器件进行固定后,在TEC器件的引脚处进行连接导线;
将导线和引脚依次的套入导热器件内,并在导热器件的外壁涂覆凝胶;
在涂覆凝胶的一面贴放石墨层;并利用凝胶将石墨层、TEC器件和导热器件粘接为一体;形成TEC制冷模组;
所述方法中使用一种制备装置,所述制备装置用于通过所述制备方法制作所述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所述制备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工装,所述工装为L结构,所述L结构的L槽口内用于放置产品;
所述L结构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的第一滑槽内,所述工装远离L立起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板,所述凸起板上用于转动安装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两个第三固定台,所述第三固定台之间架设有第一棘齿轮和第二棘齿轮;
所述第一棘齿轮和所述第二棘齿轮间隔设置在第一转轴的周向外壁,所述第一转轴的周向外壁设有螺纹;所述第一棘齿轮和所述第一转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棘齿轮和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棘齿轮和所述第二棘齿轮的下方均分别设置有用于限位的第一压片,所述第一压片远离第一棘齿轮和第二棘齿轮的一端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一固定台架设在支架上;
所述第一棘齿轮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卡爪,所述第二棘齿轮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分别一一对应的和所述第二棘齿轮和所述第一棘齿轮的棘齿相互卡接;
所述第一卡爪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压片,所述第二压片的其中一端用于压设所述第一卡爪,所述第二压片的另一端通过第六连杆固定在第五连杆的侧壁,所述第五连杆上还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六连杆的下方,并用于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设为单向转动;
所述第五连杆的其中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固定台上,且所述第五连杆用于第一转轴贯穿,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第四连杆的第一铰接轴上,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杆架设在第二固定台上;
其中,所述第二棘齿轮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用于和所述第一卡爪相互配合;
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五连杆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卡爪和所述第二卡爪摆动的设在第二转轴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完成TEC制冷模组后,启动工装的移动机构;
利用移动机构将成品TEC制冷模组移入成品运转箱。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的上方还设置有压料机构和拨料机构,所述压料机构用于对所述工装上的产品进行压紧,所述拨料机构用于对所述工装上压紧的产品进行拨开,
所述拨料机构包括: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其中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连接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通过第四固定台架设在吊架上,所述第三转轴远离第一转盘的一端连接拨料组件,所述拨料组件包括:摆杆,所述摆杆上设置有贯穿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用于限位轮卡设并往复运动;
所述限位轮远离摆杆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七连杆,所述第七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转轴;所述摆杆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转动连接在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的第二滑槽内;
所述第二滑槽内贯穿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和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拨料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压料机构,所述压料机构包括压料组件,所述压料组件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在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所述压料组件包括:摆杆,所述摆杆上设置有贯穿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用于限位轮卡设并往复运动;
所述限位轮远离摆杆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七连杆,所述第七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通过第四固定台架设在吊架上,所述第四转轴远离第七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远离第四转轴的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为同步电机;
所述调节螺杆的其中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滑槽,并连接调节把,所述调节把连接第三连杆,并通过所述第三连杆的转动进行转动;
所述压料组件的摆杆远离第二铰接轴的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转动连接第三摆杆,所述第三摆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轴转动连接摆锤;所述拨料组件的摆杆远离第二铰接轴的一端对称设置有拨杆;
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的盘体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用于注入或输出凝胶。
CN202110611922.6A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3017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1922.6A CN113301782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1922.6A CN113301782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1782A CN113301782A (zh) 2021-08-24
CN113301782B true CN113301782B (zh) 2022-04-19

Family

ID=77326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1922.6A Active CN113301782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178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43315A1 (en) * 2005-04-29 2006-11-02 Chrysler Gregory M Gap-filling in electronic assemblies including a TEC structure
US7430870B2 (en) * 2005-06-30 2008-10-07 Intel Corporation Localized microelectronic cooling
CN105731355B (zh) * 2016-04-29 2017-05-31 合肥芯福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 一体化多功能陶瓷封装管壳
CN108287020B (zh) * 2017-12-12 2020-07-14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一种基于雪崩光电探测器的光电检测模块
RU2680675C1 (ru) * 2018-03-21 2019-02-25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Компания РМТ"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ерм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микроохладителей (варианты)
CN109920770A (zh) * 2019-03-13 2019-06-21 苏州鸿凌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微型智能石墨烯热电制冷热管理模组
CN110501752B (zh) * 2019-07-10 2021-06-15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tec制冷的探测器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1782A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1782B (zh) 一种智能超微型tec制冷模组的制备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33996B (zh) 一种双面旋转摩擦挤压铆接装置及其铆接方法
CN203281764U (zh) 一种自动弯丝机
CN217364541U (zh) 一种基于药品混合的糖果压片装置
CN214601273U (zh)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汽车加工冲压装置
CN216186546U (zh) 牙膏管压合设备
CN210305455U (zh) 一种汽车模具脱模装置
CN207243723U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曲面玻璃成型的输送装置
CN220127510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锻造模具
CN207193122U (zh) 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u型拉杆装置
CN219292949U (zh) 一种波峰焊载具
CN220914728U (zh) 一种高频插座触点制造用模具
JPH07321274A (ja) 電動機械式プレス装置と運転方法
CN216396902U (zh) 环状结构件打胶装置
CN111900110B (zh) 半导体芯片压膜组件
CN215735070U (zh) 导热铝基板线路生产用热压设备
CN21266648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塑料制品生产装置
CN216682177U (zh) 一种便于调整角度的工业机器人连接底座
CN221018197U (zh) 一种盖板加工用热压设备
CN218574876U (zh) 一种调节固定块成型装置
CN212240598U (zh) 一种对不同规格双连轴齿轮打磨活动式定位工装
CN218982881U (zh) 一种机油冷却器芯片自动冲压装置
CN216632995U (zh) 一种圆筒形工件的外径抱紧装置
CN217412422U (zh) 一种非晶合金快速急冷凝固的生产装置
CN215966423U (zh) 一种机电配件钻孔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98 Wangting Street, Wangting Tow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hongling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NHUA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87 Wendu Road, Wangting Tow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KANRONICS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NHUA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