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0050B - 用于电池组电极的检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池组电极的检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0050B
CN113300050B CN202110188637.8A CN202110188637A CN113300050B CN 113300050 B CN113300050 B CN 113300050B CN 202110188637 A CN202110188637 A CN 202110188637A CN 113300050 B CN113300050 B CN 113300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battery cell
composite
layer
electrode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86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0050A (zh
Inventor
M·乔丹
A·托尔诺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kswagen AG
Original Assignee
Volkswag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kswagen AG filed Critical Volkswagen AG
Publication of CN113300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0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0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0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33/0078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72Vertically superposed cells with vertically disposed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01M50/461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with adhesive layer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021/845Objects on a convey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851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 G01N2021/8887Scan or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scan signal adjustment, for detec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efects, for compensating for structures, markings, edges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验电池组电池(21)的多层电极片(3)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步骤:a)将至少两个功能层(7)接合;b)将所述功能层(7)连接成电极隔膜复合体(3);c)借助于用于产生测量结果的检测设备(11)来检测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表面(10)的至少一部分;d)评估所产生的测量结果并产生评估结果;e)输出所述评估结果。

Description

用于电池组电极的检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验电池组电池的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Elektroden-Separator-Verbund)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检验电极隔膜复合体的设备和一种电池组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组在现代技术中越来越被视为关键技术。因此锂离子电池组在不同方面经历不断的进一步开发,为了示例性地仅提及少数几个方面,例如可以是:制造成本、可达到的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安全性和/或充电持续时间。
用于存储更大量能量的电池组、例如车辆中的牵引电池组在此通常由多个电池组电池组成,这些电池组电池又由多个电池组件组成。电池组电池的电池组件是电极、隔膜层、集流体层或集流体、电极上的活性材料层、电解质以及包围的壳体或薄膜。
锂离子电池组或根据该原理构造的电池组电池在此原则上具有两个电极。一方面设置称为阳极的负电极以及称为阴极的正电极。
在此,这些电极通常由集流体和活性材料组成。在电极片(Elektrodensheet)上分别布置了对应于极性(Polung)的活性材料。因此,在阳极上使用的活性材料与阴极上使用的活性材料不同。另外,在具有不同极性的两个电极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隔膜层,所述至少一个隔膜层防止这些电极之间的电短接。但是,与此同时,所述隔膜层对于特定的离子、例如锂离子而言是可穿透的(durchlässig),使得这些离子可以在电池组充电或放电期间分别穿过所述隔膜层。
此外,针对电池组电池的功能,还需要离子传导的(ionenleitend)电解质,其中所述电解质将所述电极的活性层和隔膜层润湿(benetzen),使得所述电解质作为电池中的过程的媒介而起作用。术语“阳极”和“阴极”是通过氧化过程或还原过程定义的。在这两个电极中的哪个电极被氧化或还原是取决于:电池组电池被充电还是放电。然而,在考虑电池组或电池组电池时习惯性地总是将放电过程用作为针对术语“阳极”和“阴极”的定义。
电池组电池的负电极通常由铜薄膜和由作为电化学活性材料的石墨或锂合金材料制成的层组成。为了提供功率所需的带正电的锂离子在充电期间沉积(插入)在所述负电极中。石墨阳极目前是最常见的选择,因为它们在锂离子沉积时具有低电极电位和小体积膨胀率。正电极通常由施加在铝集电器(Aluminiumkollektor)上的混合氧化物组成。在对电池充电时,带有所分配的活性材料的正电极用作锂源。
已知的锂离子电池组通常由大量的电极片构造,这些电极片在电池组电池中上下叠加地布置。因此,在制造电池组电池时有利的是:首先将其中多个所需要的层以所期望的层结构彼此连接成电极片,以便然后在进一步的生产步骤中由预制的电极片制造电池组电池,也称为电池堆。
因此例如在层压过程期间将电池组电池的各个组件、如阳极、隔膜层和阴极彼此牢固地连接,使得各个组件在其位置和方向方面相对彼此固定。在此产生了所谓的多层(mehrlagig)电极片,其在下文中称为电极隔膜复合体(ESV)。特别是在诸如所谓的软包电池的大尺寸电池组电池的情况下,层压是一种既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过程速度又改善后来的最终产品中的电池功率性能的有利方法。本发明不强制性地限于单电池复合体(阳极,隔膜,阴极,隔膜);它也可以应用于各个层压的电极片(例如隔膜,阳极,隔膜)。
然而,层压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生产方法。在该生产方法中,必须处理极其敏感的材料。隔膜层的处理是特别关键性的,因为隔膜层对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压力和温度负荷极为灵敏地做出反应。在该过程期间的挑战在于,实现层状的电池组件之间的最佳连接而在此过程中无需确认所述电池组件。
所有迄今为止已知的用于将层连接的方法都需要相对耗费多的过程引导。因此,必须定期执行随机检查(Kontrolle),以便确保不同的层已经可靠地彼此连接。
因此,迄今为止已知的解决方案具有以下缺点:它们耗费多并且仅有条件地适合于大规模生产。此外,有缺陷的生产过程可能直至下一次样本抽取和评估之前相对长时间地保持不被发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产生的问题。特别地,说明了一种用于检验层压的电极隔膜复合体和具有电极隔膜复合体的电池组的方法,该方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并且保证对层彼此之间的安全和可靠连接进行检验。
为了解决这些任务,提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特征的方法和设备。有利的扩展是接下来描述的主题。在实施方式中单独列出的特征可以以技术上有意义的方式彼此组合,并且可以通过说明书中的解释性事实和/或附图中的细节来补充,其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变型。
所提出的用于检验电池组电池的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的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步骤:
a)将至少两个功能层接合;
b)将所述功能层连接成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
c)借助于用于产生测量结果的检测设备检测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d)评估所产生的测量结果并产生评估结果;
e)输出所述评估结果(特别是用于以手动或机器的方式进一步处理)。
以这种方式设计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制造过程进行无缝和实时的过程监控。
为此,在第一步骤a)中可以首先将至少两个功能层相对于彼此布置,其中保持这两个功能层的预给定定位和定向。
在此意义上的“功能层”是针对电池组电池的功能而言所需要的电池组件,例如层状或板状的阴极、阳极和隔膜。
在此,“接合”特别是理解为所述功能层如何相对于彼此接合。在此,所述功能层应当彼此重叠地接触并且彼此正确定向地布置,以便在该位置相互(持久(dauerhaft))连接。
所述功能层的“定向(Orientierung)”涉及对具有特定定向方向的功能层的应用。所述定向可以选择性地涉及沿着例如所述功能层的宽度、长度或高度的取向(Ausrichtung)。因此,例如可以使用自身强度/负载能力(Belastbarkeit)在第一方向上比在第二方向上更高的功能层,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横向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此外,也可以使用在所述功能层的高度方向上定向的功能层。因此,例如可以多个使用在一侧专门为与对应的活性材料接触而制备(vorbereiten)的层状电极。然后将这些层状电极定向地布置,使得所制备的表面在所述接合期间与所属的活性材料接触。
在随后的步骤或后续的步骤b)中,将以这种方式相对于彼此定位的功能层连接成电极隔膜复合体。
因此,“电极隔膜复合体”可以理解为在步骤a)中彼此接合的功能层的至少一部分的“不可拆分(unverlierbar)”复合体。特别是经相应功能层的长度和宽度大面积地进行复合。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在此可以选择性地由具有预给定长度的功能层制造或由多个功能层组成的连续片材(Bahnen)制造,其中所述功能层以期望的层结构彼此接合和连接。因此,在使用连续片状功能层的情况下,可以首先制造连续的电极隔膜复合体,然后可以通过定长切割(Längenzuschnitt)由所述连续的电极隔膜复合体制成具有限定长度的多层电极片或电极隔膜复合体。替代地,这些功能层也可以首先被单独切割成期望的长度并且之后彼此连接。
随后或接着,在步骤c)中为了确保质量而检查在功能层之间建立的连接。为此,首先借助于检测设备检测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便由此产生测量结果。
在此,“表面”应理解为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两个)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平行于接合平面或平行于所述功能层地定向。优选地,检测所述表面的主要部分,例如具有在1至1000cm2范围内的面积或产生接触的表面的1至100%的面积。
所述“检测设备”特别适合于检测表面形貌(Oberflächentopografie)、表面温度和/或表面颜色。这可以借助于光学传感器、光电设备和/或照相机来进行。
可能的是,所述“检测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照明单元,所述照明单元可以将光输出到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待检测的表面上。
所述检测设备可以产生并转发作为测量结果的电子数据和/或电信号。所述测量结果可以被(中间)存储或直接转发。
然后在随后的步骤d)中评估所述测量结果,以便由此又产生评估结果。
所述“评估”可以包括:基于预给定的特征值、功能和/或计算例程对所述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更改、分析。这可以包括所述电子数据和/或电信号的处理。这也可能包括图像处理和/或图像分析。所述评估结果可以被(中间)存储或直接转发。
然后,在最后的步骤e)中输出所述评估结果以便进一步处理。
特别地,将所述评估结果传递给上级控制单元或显示单元(在所述检测设备之外)。所述输出优选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即,使得所述评估结果可以直接或自动导致制造过程的显示和/或适配。
步骤c)至e)使得能够持续监控所述制造过程并且通过直接实时识别出有缺陷的电极隔膜复合体来产生始终不变的高质量。就此而论,实时识别意味着:在仅几毫秒内识别出有缺陷的电极隔膜复合体,并且可以通过输出对应的评估结果而立即采取用于消除缺陷(Fehlerbeseitigung)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例如在于:将有缺陷的电极隔膜复合体标识为有缺陷的并且从所述制造过程中去除(ausschleusen)。另一措施可以在于:在步骤b)中更改在所述功能层的所选连接过程中所选的参数。例如,如果在所述连接过程中使用层压,则可以将压力和/或温度作为参数进行适配。
特别地,为了扩展提出:在步骤a)中将具有活性材料层的至少一个电极和至少一个隔膜层接合。在此,所述电极例如由导电衬底和施加在所述导电衬底上的活性材料层组成。在本发明的有利的扩展中还可以规定,在制造电极隔膜复合体期间首先单独或同时制成所述电极,其方式是将至少一个衬底层和活性材料层作为功能层彼此连接。另一扩展可以例如规定,在一个制造步骤中将阳极和阴极以及两个隔膜同时彼此连接。这将相应于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四层结构。
原则上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制造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因此,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可以例如两层式、三层式或多层式构造。另外,作为所谓的导体小接片(Ableiterfähnchen)的集流体也可以直接作为所述功能层的层结构的一部分被包括在内或一起被层压。
电极导体(Elektrodenableiter)被设置成:从电池堆中伸出,以便通过这种方式将产生的电流输出到位于所述电池堆外部的用电器。在内部,电极被设置成:将产生的电流直接地或经由集流体导出(ableiten)到分别所属的并且极性相同的电极导体。作为衬底薄膜例如可以在阳极侧使用铜薄膜,所述铜薄膜与具有低电极电位的石墨覆层接触。在阴极侧,可以将衬底薄膜例如构造为铝集电器,在所述铝集电器上施加了混合氧化物。在此,可以将石墨阳极用作第一活性材料,而将所述混合氧化物用作第二活性材料。如果现在在电池组电池内布置大量电极片,则所述电池组电池可以具有正电极导体和负电极导体,并且其余电极隔膜复合体可以经由导体小接片分别与对应的正电极导体或负电极导体连接。在电极隔膜复合体为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应当设置对应的隔膜层,其可靠地防止不同极性的电极隔膜复合体之间的电接触。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功能层借助于层压方法、粘接方法或焊接方法(大面积地)彼此连接。这些方法可以在工业大规模生产中极其成本有利且过程可靠地实施。特别是层压方法可以通过时间、压力和温度这些参数特别精确地与相应的要求相协调。
特别有利的是,步骤a)至e)在连续的贯穿进给方法(Durchlaufverfahren)中先后执行。由此可以将贯穿进给生产(Durchlauffertigung)的高生产速度的优点与功能层的连续输送和持续的质量监控的优点相结合。在本发明的意义上,“连续”既包括以功能层的恒定输送速度进行输送的连续流程,又包括其中以恒定的时钟速率(Taktrate)输送所述功能层或功能层的区段的连续流程。相应内容也适用于经检验的已制成的电极隔膜复合体的移离速度(Abfuhrgeschwindigkeit)或移离的时钟速率。特别地,预制的电极隔膜复合体就已经也可以被输送去检验,其中,于是可以省略连接所述功能层的步骤。
所述检测设备可以在所述功能层连接之后直接检测制成的电极隔膜复合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然后产生能够以机器的方式进行评估的测量结果,并且在该评估期间产生评估结果。然后,持续输出所述评估结果,使得人类操作者或所连接的自动化机器控制器可以对应于所述评估结果执行用于消除缺陷的措施。
一旦所述评估结果例如说明所述功能层彼此的连接不再满足预给定的要求,就可以停止生产并移除电极隔膜复合体的有缺陷的区段。如上面已经提到的,这可以由操作者手动进行或由机器控制器自动化执行。根据所选择的检测设备而定,所产生的电极隔膜复合体的表面可以完全地、即双侧地(beidseitig)或仅部分地、即例如单侧地受到检测。除了对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表面进行单侧检测之外,还可以由所述检测设备仅检测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特定子区域。因此,在特定的应用情况下已经足够的是:在所述检测时监控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子区域,而不是监控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总面积或总宽度。
特别是可以规定,借助于光学照相机系统执行对表面的检测。利用照相机系统,当所述照相机系统固定安装并且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在连续过程中移动通过所述照相机系统的检测区域时,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监控制成的电极隔膜复合体的一侧。替代于借助照相机系统的成像方法,可以利用其他系统、例如利用可见光或不可见光、雷达、激光或超声来工作的系统执行所述检测,以便鉴于所产生的功能层连接的质量来检验述功能层连接。
特别有利的是,借助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执行对所述测量结果的评估,其中所述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被配置用于图像处理、优选地用于确定灰度值和/或创建灰度值直方图。这样的数据处理系统可以例如评估由所述照相机系统产生的测量结果。在照相机系统的情况下,所述测量结果是单独的图像或持续变化的图像序列,这些图像被转发到所述数据处理系统以进行评估。在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内与预给定规则相对应地进行所述评估。
特别是规定,在评估所述测量结果时确定所属的特征值并且特别是确定灰度值。然后在评估所述测量结果的范畴内,将该实际特征值与预给定的额定特征值进行比较,其中通过比较实际特征值和额定特征值来确定所述评估结果。为此例如可以定义,接受大于或等于预给定额定特征值的实际特征值,而不接受小于所述预给定额定特征值的实际特征值。因此,如果不接受所述实际特征值,则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被考察的区段就不符合所提出的质量要求。
已经证明特别有利的是,对(由所述照相机系统)提供的测量结果进行灰度值评估。因此,应观察到,在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表面的灰度值与功能层间的连接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原则上可以将该相关性描述为:所述功能层之间的粘附连接(Haftverbindung)越好,由所述照相机系统产生的测量结果的灰度值就越高。另一方面,所述灰度值越高,相应地所属的测量结果或检测系统的图像上的灰度等级(Graustufe)就越暗。但是存在最大值,自所述最大值起,不应再记录到粘附强度增高。自该点开始,粘附强度甚至发生下降。利用图像处理程序来执行:所记录的图像的灰度值形成。在此创建灰度值直方图,该灰度值直方图说明了图像中有多少像素具有特定的灰度值。然后由这些值形成用于比较样本的平均值。借助于该功能从所述照相机系统所记录的图像中选择应当积分(integrieren)到灰度值形成中的区域。由此不仅局部地确定灰度值,而且还确定了大面积的面积积分(Flächenintegral),然后根据所述面积积分来形成所述平均值。在此应当注意的是,所确定的灰度值仅代表相对灰度值。为了确定精确的灰度值可以执行:利用灰度楔(Graukeil)事先校准所使用的图像处理系统。
为了获得尽可能恒定的测量结果而有利的是:在恒定的且限定的光条件下执行步骤c)。例如,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用人造光源照射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待检测区域并且例如通过屏蔽来屏蔽所述待检测区域以免受外部光源、例如日光的影响。为此,理想地,将所述照相机系统与照明单元一起布置在壳体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所述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该任务还通过一种用于检验电池组电池的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的设备来解决,所述设备针对电极隔膜复合体配备有用于至少两个功能层的输送设备,其中设置用于检测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产生与所述检测相对应的测量结果,并且所述设备具有用于评估所述测量结果的评估设备,所述评估设备在进行了评估之后输出评估结果。
所述设备特别是被设立用于,执行这里提出的方法。
特别地,提出了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检测设备和装置的设备,其中所述装置适合于执行这里解释的步骤a)至d)。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引起:所述设备执行步骤a)至d)。同样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了该计算机程序[产品]。
借助于以这种方式设计的设备,可以连续且以高速度对制成的电极隔膜复合体执行检验,其中实时地实现了完整的过程监控,即所谓的在线检验(in-line-Überprüfung)。
由此可以显著提高生产率,因为不再需要为了确保质量和执行测量而进行中断。同时可以明显降低废品率,因为在进行生产后紧接着且短暂地识别出功能层有缺陷的连接。如果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中的连接出现缺陷,则在输出所述评估结果之后,在用户或机器控制器可以停止系统或采取用于消除缺陷的措施之前,仅制成了极小长度的有缺陷的电极隔膜复合体。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池组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所述电池组电池具有至少两个电极,所述电极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电极隔膜复合体。不同电极的电极隔膜复合体具有至少两层式结构、根据所要求保护的方法制造并且分别通过至少一个隔膜层彼此分开。以这种方式制成和获得的电池组电池应特别成本有利地制造并且具有优异的电特性。
防备性地应当注意:这里使用的数词(“第一”、“第二”、……)主要(仅)用于区分多个相同类型的对象、变量或过程,也即,特别是不强制性预给定这些对象、变量或过程的依赖性和/或顺序。如果依赖性和/或顺序是必要的,则在这里对此明确说明,或者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具体描述的设计方案时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下面基于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以及技术环境。应当指出的是,本发明不应当受到所举出的实施例的限制。特别地,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还可以提取附图中解释的事实的部分方面并且与本说明书中的其他组成部分和认识相结合。特别是应当指出,附图以及特别是所示出的尺寸比例仅是示意性的。其中:
图1示出了用于检验电极隔膜复合体的设备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所提出方法的从层压到灰度值确定的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具有灰度值与粘附强度的相关性的图表;以及
图4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电池的机动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用于执行这里所解释的方法的设备1。
借助于输送设备2将已经层压的电极隔膜复合体3从左侧输送过来。
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电极隔膜复合体3具有电极4以及两个隔膜层5。在电极4和隔膜层5之间还有活性材料层6。在所示出的状态下,由具有活性材料层6的电极4和两个隔膜层5构成的功能层7已经通过层压彼此连接。在此,所述层压将电极4和位于电极4上的活性材料6与隔膜5接合在一起。因此已经执行了所述方法的方法步骤a)和b)。
在接下来的步骤中,对经过层压的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检测。为此将电极隔膜复合体3移到(verfahren)壳体8中。壳体8屏蔽位于其中的电极隔膜复合体3以免受外部光影响。为了在壳体8内实现恒定的光条件,在所述壳体中设置了自己的照明系统9,该照明系统9最佳地且以始终恒定的方式照射电极隔膜复合体3。
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借助于照相机系统11检测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表面10。即:仅检测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表面10的子区域,也就是上侧,而不检测下侧。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以通过输送机系统中的开口(窗口)或相反的真空带(Vakuumband)在下侧检查和检验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由照相机系统11检测的测量结果以图像的形式经由信号线路12转发到电子数据处理装置13。
替代地,所述检验也可以通过持续地传输也以快速的时间序列的形式的图像和测量值进行并以测量值或视频序列的形式作为测量结果来提供。
然后在数据处理装置13中以灰度值确定的形式进行图像处理。在确定所述灰度值时,为照相机系统11所提供的图像确定灰度值。可以为整个图像或所述图像的子区域确定该灰度值。在确定了至少一个灰度值之后,将所确定的实际灰度值与预定义的额定灰度值进行比较。在此,在特定的灰度值区间(Intervall)中适用:功能层7之间的连接越好,所确定的实际灰度值就越高,由数据处理设备13针对所产生的图像来确定该实际灰度值。在此利用了以下事实:功能层7之间的粘附连接越好,图像就越暗,并且因此所述灰度值就越高,直到所述灰度值最终达到最大值。如果所述灰度值升高超过该最大值,则粘附强度可能再次降低。因此如果所确定的实际灰度值恰好等于预给定的额定灰度值或超过预给定的额定灰度值,则无缺陷地建立起功能层7之间的连接。相反,如果对于待监控的电极隔膜复合体确定的灰度值低于所述额定灰度值,则功能层7之间的连接不正确,并且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对应长度有缺陷并作为废品被清除。然后将所确定的实际灰度值与预给定的额定灰度值之间的比较结果作为评估结果输出。这可以例如借助于至SPS控制器15的第二信号线路14并且进一步经由至服务器17的第三信号线路16进行。服务器17在此可以选择性地在本地运行或可以构造为所谓的云解决方案。
利用所描述的设备,诸如阳极、隔膜层或阴极的所述功能层或电池组件可以彼此牢固地连接,其中可以将它们彼此非常精确地定位和定向地布置。通过连接这些功能层或电池组件,产生了所谓的电极隔膜复合体。该电极隔膜复合体特别是可以用于大尺寸电池组电池。将来将大量需要这样的电池组电池,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并达到所要求的质量,以高过程速度生产所述电池组电池是特别有利的。
此外,还可以改善如这里所提出的那样制造的电池组电池的功率值。然后,这基本上还改善了引入了具有这种电极隔膜复合体的电池组电池的、制成的电池组的特性。
可以利用本方法和本设备安全且快速地处理在制造电池组电池时必须处理的部分地非常敏感的材料,并且同时避免了不期望地生产大量有缺陷的电极隔膜复合体。为此使用所提供的在线检验来确定功能层之间的连接的质量。与迄今为止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法不同,不再借助于个体样本来分析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而是可以实时地进行持续分析。因此,立即发现制造方法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而不是在完成了产品之后才发现。由此可以降低所述制造的成本并且明显改善生产过程的效率。使用以下认识:研究认识到了在层压的电极隔膜复合体的表面亮度或灰度值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层压参数、如压力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随着压缩率的增加,灰度值也增加。因此,受到较大压缩的、也可简称为层压板的电极隔膜复合体样本显得“较暗”,这是因为例如阴极表面更强地透过所述隔膜层显现。同样内容也适用于温度变化。这里也通过在层压过程期间升高温度来降低所述灰度值。由于压力和温度这两个参数附加地与经过层压的电极隔膜复合体的粘附强度相关,可以同样由此评价该粘附强度的质量。因此可以通过确定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的灰度值来直接确定所述粘附强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在所述层压过程之后得出关于以分别经检验的电极隔膜复合体的形式的中间产品的质量的结论,而不必执行破坏性的检验程序。附加地,所述设备或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可以被设计为具有缺陷部位光学识别,以便在线、即在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控制所述层压。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识别大面积的未层压的缺陷部位,也可以识别局部的异物颗粒,由此可以对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在图2中示出了从电极的层压开始的方法步骤。然后首先将经过层压的电极输送到测量系统。在那里通过照明系统进行最佳照射,以便随后在下一步骤中利用照相机系统产生测量结果。然后,将所述测量结果以图像的形式输送给数据处理装置中的图像处理,在那里确定实际灰度值。在此,所述图像可以是彩色图像或灰度等级图像。这借助于针对限定的面积积分的灰度等级直方图来完成。在另一步骤中,根据所述灰度等级直方图形成平均的实际灰度值,然后将该平均的实际灰度值在下一步骤中与预给定的额定灰度值进行比较。在最后的步骤中,通过根据所述实际灰度值与所述额定灰度值的比较来产生并输出评估结果。为此,可以以视觉、光学、触觉、声学或其他适合于将所述评估结果传达给人类用户的形式进行所述输出。在特别简单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所述评估结果作为二进制值、例如好/坏,是/否来输出并因此通知所述用户所述电极隔膜复合体是否符合要求。在所述评估结果的其他输出形式中,这可以以如下信号的形式进行,所述信号被确定,以用于在数据处理装置中进一步处理。
在图3中以具体示例定性地示出了所述灰度值与功能层7之间的粘附强度之间的关系。在该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大约175[N]的灰度值G1开始,粘附强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值,该值达到了在灰度值G2时所述粘附强度达到的最大值的大约90%。因此,例如可以将值175用作额定值,从该额定值开始在功能层7之间存在足够好的连接。因此,具有大于175[N]的额定值G1且小于100[N]的额定值G2的灰度值的所有电极隔膜复合体3可以被标识为正确制成的部件并被进一步处理。但是,灰度值低于该额定值G1或高于额定值G2的部件可以直接标识为有缺陷的部件,并从生产过程中取出。替代地,从对应于粘附强度最大值的额定值G2开始,也可以选择如下区间,在该区间内所述粘附强度为最大粘附强度的至少80%,优选为至少90%。为此例如可以将所述区间选择为,使得该区间从位于G2左侧的下额定值G1一直到位于G2右侧的上额定值G3(图中未示出)。如果现在所确定的灰度值的实际值在该范围内,则确保所述粘附强度为最大粘附强度的至少80%,并且优选为至少90%。
最后,在图4中还示出了具有电驱动装置的机动车辆18。所述电驱动装置由电动机19组成,该电动机借助于由电池组20提供的电能量来运行。电池组20又具有大量电池组电池21。电池组20向电动机19的能量输出借助于控制装置22受控制。布置在电池组20中的电池组电池21在此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电极隔膜复合体3,并且因此具有以下优点:功能层7特别可靠地连接,电池组20具有经改善的效率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标记列表
1 设备
2 输送设备
3 电极隔膜复合体
4 电极
5 隔膜层
6 活性材料层
7 功能层
8 壳体
9 照明系统
10 表面
11 照相机系统
12 信号线路
13 电子数据处理装置
14 第二信号线路
15 SPS控制器
16 第三信号线路
17 服务器
18 机动车辆
19 电动机
20 电池组
21 电池组电池
22 控制装置。

Claims (10)

1.用于检验电池组电池(21)的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a)将至少两个功能层(7)接合;
b)将所述功能层(7)连接成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3);
c)借助于用于产生测量结果的检测设备(11)检测所述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表面(10)的至少一部分;
d)评估所产生的测量结果,其中
对于所述测量结果确定所属的灰度值,
将所述灰度值与预给定的额定特征值进行比较,并且
然后通过比较灰度值和额定特征值确定评估结果;
e) 产生关于经过层压的电极隔膜复合体的粘附强度的质量的评估结果;
f)输出所述评估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验电池组电池(21)的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将具有活性材料层的至少一个电极和至少一个隔膜层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验电池组电池(21)的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借助于层压方法、粘接方法或焊接方法彼此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验电池组电池(21)的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至e)在连续的贯穿进给方法中先后执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验电池组电池(21)的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光学照相机系统执行对所述表面(10)的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验电池组电池(21)的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13)执行对所述测量结果的评估,其中所述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被配置用于确定灰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验电池组电池(21)的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恒定的且限定的光条件下执行步骤c)。
8.用于检验电池组电池(21)的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设备,所述设备具有用于电极片的输送设备(2),其特征在于,设置用于检测所述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3)的表面(10)的至少一部分的检测设备(11),所述检测设备产生与所述检测相对应的测量结果,并且所述设备具有用于评估所述测量结果的评估设备,所述评估设备在进行了评估之后输出评估结果,其中所述设备适合于执行按照前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步骤a)至e)。
9.电池组电池(21),所述电池组电池具有至少两个电极(4),所述至少两个电极具有至少一个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3),其特征在于,不同电极(4)的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3)通过至少一个隔膜层(5)彼此分开,所述多层电极隔膜复合体具有至少两层式的结构并且是按照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电池(2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电池(21)是锂离子电池。
CN202110188637.8A 2020-02-21 2021-02-19 用于电池组电极的检验系统 Active CN113300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104668.5A DE102020104668A1 (de) 2020-02-21 2020-02-21 Inspektionssystem für Batterieelektroden
DE102020104668.5 2020-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0050A CN113300050A (zh) 2021-08-24
CN113300050B true CN113300050B (zh) 2024-01-16

Family

ID=74591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8637.8A Active CN113300050B (zh) 2020-02-21 2021-02-19 用于电池组电极的检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57139B2 (zh)
EP (1) EP3869603A1 (zh)
CN (1) CN113300050B (zh)
DE (1) DE1020201046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110189A (ko) * 2022-01-14 2023-07-21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DE102022107183A1 (de) 2022-03-25 2023-09-2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ode-Separatoren-Verbunds für eine Batterie
DE102022110398A1 (de) 2022-04-28 2023-11-0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Detektieren einer Kante bei der Herstellung eines Zellstapels
DE102022113313A1 (de) 2022-05-25 2023-11-30 Mb Automation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sensorbasierten inspizieren eines objekts
WO2024049194A1 (ko) * 2022-08-31 2024-03-0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인공지능 모델 기반의 이상 진단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이상 진단 장치 및 공장 모니터링 시스템
DE102022124784A1 (de) 2022-09-27 2024-03-28 Mb Atech Gmbh Inspektion bei der Herstellung von Modulen oder Vorstufen von Modulen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492A (ja) * 1992-06-26 1994-0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配線板、配線積層体およびその位置検出方法
JP2002215113A (ja) * 2001-01-19 2002-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と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回路と駆動方法および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とビデオカメラと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2012150486A (ja) * 2012-02-27 2012-08-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体積ホログラム転写箔、体積ホログラム積層体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311221B2 (ja) * 2009-04-30 2013-10-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体積型ホログラム積層体の検査方法および体積型ホログラム積層体の検査装置
WO2015058843A1 (de) * 2013-10-24 2015-04-30 Thyssenkrupp System Engineering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rüfung einer elektrod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nergiespeichers
WO2015087631A1 (ja) * 2013-12-10 2015-06-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検知方法及び検知装置
JP2015176699A (ja) * 2014-03-14 2015-10-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シート状物の積層装置
JP2018147684A (ja) * 2017-03-03 2018-09-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DE102017124978A1 (de) * 2017-10-25 2019-04-25 Jenoptik Industrial Metrology Germany Gmbh Automatisches Batteriefolienprüfsystem
CN109952678A (zh) * 2017-04-26 2019-06-28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
WO2019190129A1 (ko) * 2018-03-29 2019-10-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조립체의 얼라인 검사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전극조립체의 얼라인 검사 방법
JP2020016652A (ja) * 2018-07-17 2020-01-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を評価する方法、積層体を評価する装置、積層体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積層体を製造す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58816A (ja) * 2003-11-20 2005-06-16 Tdk Corp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DE102005042916A1 (de) * 2005-09-08 2007-03-22 Degussa Ag Stapel aus abwechselnd übereinander gestapelten und fixierten Separatoren und Elektroden für Li-Akkumulatoren
KR100907623B1 (ko) * 2006-05-15 2009-07-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적층 구조의 이차전지용 전극조립체
KR101014817B1 (ko) * 2007-12-14 2011-02-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안전 부재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스택/폴딩형 전극조립체 및그것의 제조방법
DE102011008706A1 (de) * 2011-01-17 2012-07-19 Li-Tec Battery Gmbh Exothermes Bauelement, Elektrodenaufbau, Elektroenergiezelle und Zell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US9379418B2 (en) * 2013-06-20 2016-06-28 Hrl Laboratories, Llc Battery with reference electrode for voltage monitoring
EP2988356A1 (de) 2014-08-18 2016-02-24 Manz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lvanischen Elements sowie galvanisches Element
EP3176854A1 (en) * 2015-12-03 2017-06-07 Lithium Energy and Power GmbH & Co. KG Battery cell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492A (ja) * 1992-06-26 1994-0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配線板、配線積層体およびその位置検出方法
JP2002215113A (ja) * 2001-01-19 2002-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と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回路と駆動方法および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とビデオカメラと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5311221B2 (ja) * 2009-04-30 2013-10-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体積型ホログラム積層体の検査方法および体積型ホログラム積層体の検査装置
JP2012150486A (ja) * 2012-02-27 2012-08-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体積ホログラム転写箔、体積ホログラム積層体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15058843A1 (de) * 2013-10-24 2015-04-30 Thyssenkrupp System Engineering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rüfung einer elektrod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nergiespeichers
WO2015087631A1 (ja) * 2013-12-10 2015-06-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検知方法及び検知装置
JP2015176699A (ja) * 2014-03-14 2015-10-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シート状物の積層装置
JP2018147684A (ja) * 2017-03-03 2018-09-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CN109952678A (zh) * 2017-04-26 2019-06-28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二次电池的层压设备
DE102017124978A1 (de) * 2017-10-25 2019-04-25 Jenoptik Industrial Metrology Germany Gmbh Automatisches Batteriefolienprüfsystem
WO2019190129A1 (ko) * 2018-03-29 2019-10-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조립체의 얼라인 검사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전극조립체의 얼라인 검사 방법
JP2020016652A (ja) * 2018-07-17 2020-01-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を評価する方法、積層体を評価する装置、積層体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積層体を製造す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0050A (zh) 2021-08-24
US20210265673A1 (en) 2021-08-26
EP3869603A1 (de) 2021-08-25
US11757139B2 (en) 2023-09-12
DE102020104668A1 (de) 2021-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0050B (zh) 用于电池组电极的检验系统
KR101928376B1 (ko) 전극 및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JP5481766B2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池の製造方法
US20060137175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US9761915B2 (en) Manufacturig method for battery
US1183546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air void at lead film of battery
JP2009266739A (ja) 二次電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システム
US20150338471A1 (en) Reconstructed battery pack applicabi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used secondary battery, 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reconstructed battery pack
CN115839959A (zh) 极耳检测系统及极耳检测方法
KR20120096621A (ko) 초음파 용접의 강도 검사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92467B1 (ko) 극판 검사 기능을 포함하는 2차전지 제조장치의 극판이송장치
McGovern et al. A review of research needs in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for quality verification in electric vehicle lithium-ion battery cell manufacturing
EP4089402A1 (en) Method for inspecting welding quality of welded portion between electrode tab and lead
KR20220020506A (ko) 전지셀 불량 검사 시스템 및 전지셀 불량 검사 방법
KR20150033268A (ko) 이차전지의 초음파 용접상태에 관한 비전측정 최적화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5866181B (zh) 检查方法和检查系统
JP2015065178A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池の製造方法
US10921294B2 (en) System for non-destructively inspecting and determining sealing of aluminum pouch by using ultrasonic waves
US20230187680A1 (en) Battery Cell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work Automation Equipment and Rework Quantity Coun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KR20210057965A (ko) 파우치형 2차 전지의 전극 손상 검사장치 및 파우치형 2차 전지의 전극 손상 검사방법
KR20230037911A (ko) 이종 금속 용접품의 비파괴 평가방법
KR0165606B1 (ko) 밧데리 조립 불량상태 검출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230054102A (ko) 전극 상태 분석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분석방법
KR20220028267A (ko) 전극 탭 단선 검사 시스템 및 전극 탭 단선 검사 방법
Vadakkemuriyil Prasannen Characterisation of Manufacturing Defects in Anode, Cathode, and Separator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