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9854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9854A
CN113299854A CN202110532574.3A CN202110532574A CN113299854A CN 113299854 A CN113299854 A CN 113299854A CN 202110532574 A CN202110532574 A CN 202110532574A CN 113299854 A CN113299854 A CN 113299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ncave
display panel
side edge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25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99854B (zh
Inventor
刘建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25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9854B/zh
Priority to US17/431,147 priority patent/US2023040389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04217 priority patent/WO202224191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9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9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99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9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8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01L27/124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for preventing breakage, peeling or short circui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8Dummy elements, i.e. elements having non-functional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21Providing a shape to conductive layers, e.g. patterning or selective de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邻接于显示区的边框区以及位于边框区远离显示区一侧的端子区;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线,信号线包括位于边框区的信号主体段,以及一端与信号主体段在边框区相连接且另一端延伸至端子区的信号连接段;信号主体段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信号主体段对应第一侧边处靠近显示区;信号连接段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第三侧边与第一侧边相连接,至少部分信号连接段对应第三侧边处呈凹凸状。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汽由信号线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内的概率,减少了显示面板因水汽入侵而失效或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相比较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高对比度、轻薄、省电、高饱和度、高响应速度等优点,目前手机屏旗舰机已大范围使用OLED屏,电视屏高端系列也开始使用OLED屏。但OLED屏并非完美,由于OLED器件有机材料本身的特性,不仅本身寿命容易衰减,还对环境特别敏感,尤其是对水汽及氧。故在屏幕本身工艺制程中以及屏幕的后续使用中,均特别要注重OLED蒸镀或打印OLED器件时的设备低水氧环境,以及屏幕本身封装的隔离水氧的能力。这也直接关系到屏幕的寿命功能信赖性。
目前,在OLED器件的驱动架构设计中,请参照图1A以及图1B,对于OLED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边框区2以及端子区3,由于需要向显示区1内传输电信号,以实现显示功能,因此,端子区3内设置有信号线4以传输电信号至显示区1内。信号线4一般采用Ti/Al/Ti的夹层结构,即信号线4包括第一金属钛层5、金属铝层6以及第二金属钛层7,而在蚀刻形成信号线4的过程中,容易因蚀刻液成分的变化或者温度等制程参数的波动,导致位于中间层的金属铝层6蚀刻过快,最终完成后,使得金属铝层6的侧面相对于第一金属钛层5以及第二金属钛层7内缩,形成空隙8,即使覆盖绝缘层9于信号线4上,依然无法完全消除空隙8。因此,水汽容易进入信号线4的空隙中,并沿图1A中箭头方向进入显示区内,最终导致显示面板出现失效或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由于金属走线易发生侧边过刻蚀,使得水汽易沿金属走线侧边产生的空隙入侵显示区,进而导致显示失效和不良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邻接于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以及位于所述边框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端子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区的信号主体段,以及一端与所述信号主体段在所述边框区相连接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端子区的信号连接段;
所述信号主体段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信号主体段对应所述第一侧边处靠近所述显示区;
所述信号连接段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连接,至少部分所述信号连接段对应所述第三侧边处呈凹凸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连接段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区且与所述信号主体段相连接的第一段,所述第一段对应所述第三侧边处呈凹凸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连接段还包括位于所述端子区且与所述第一段相连接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对应所述第三侧边处呈凹凸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连接段呈凹凸状处设置有交替分布的多个凸部与多个凹部,且各所述凸部与各所述凹部的形状轮廓独立选自多边形或弧形。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连接段,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二信号连接段,且所述第一信号连接段呈凹凸状处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段呈凹凸状处相对设置,其中,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段上的多个所述凸部与位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段上的多个所述凹部一一对应设置且形状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连接段对应所述第四侧边处呈凹凸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连接段对应所述第三侧边处的多个所述凸部与所述信号连接段对应所述第四侧边处的多个所述凹部相交错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连接段对应所述第三侧边处的多个所述凸部与所述信号连接段对应所述第四侧边处的多个所述凹部一一对应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主体段对应所述第一侧边处呈凹凸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信号线包括位于边框区的信号主体段,以及一端与信号主体段在边框区相连接且另一端延伸至端子区的信号连接段,信号主体段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信号连接段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与第四侧边,其中,信号主体段对应第一侧边处靠近显示区,第一侧边与第三侧边相连接,至少部分信号连接段对应第三侧边处呈凹凸状。即本发明通过在信号连接段的水汽入侵路径上设置呈凹凸状的侧边,一方面可以延长水汽入侵的路径,另一方面由于侧边起伏处将产生弯折或弯曲,而信号线在弯折或弯曲的侧边处不易产生过刻蚀,即可阻断水汽入侵的路径,则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汽由信号线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内的概率,减少了显示面板因水汽入侵而失效或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A为现有的信号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的显示面板的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信号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信号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信号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信号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信号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信号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信号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线的信号连接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请参照图2以及图3,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邻接于显示区AA的边框区BA,以及位于边框区BA远离显示区AA一侧的端子区CA。具体地,边框区BA围绕显示区AA设置,而端子区CA位于显示区AA的一侧,且端子区CA与显示区AA之间间隔有边框区BA。
显示面板对应显示区AA设置有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有机发光功能层以及封装层,对应边框区BA形成有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中的晶体管器件电性连接的面内走线,以及位于有机发光功能层且延伸至边框区BA内的电极件,可选的,电极件可为面阴极层,在此不作限定,且上述结构图中并未示出,可参照常规工艺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线10、柔性线路板20以及驱动芯片30,柔性线路板20的一端连接于端子区CA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且驱动芯片30绑定于显示面板的端子区CA内。其中,驱动芯片30用于控制电信号的产生以及传输,信号线10连接于柔性线路板20,并延伸至边框区BA,与边框区BA内的面内走线以及电极件相连接,以将电信号传输至显示区AA内,实现显示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线10包括位于边框区BA的信号主体段102,以及一端与信号主体段102在边框区BA相连接且另一端延伸至端子区CA的信号连接段101,信号主体段10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a与第二侧边b,且信号主体段102对应第一侧边a处靠近显示区AA。
信号连接段101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c与第四侧边d,第三侧边c与第一侧边d相连接,至少部分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三侧边c处呈凹凸状。
在实施应用过程中,水汽易由信号连接段101的第三侧边c以及信号主体段102的第一侧边a入侵至显示区AA内,本发明通过将至少部分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三侧边c处设置为凹凸状,一方面可以延长水汽入侵的路径,另一方面由于第三侧边c呈凹凸状处将产生弯折或弯曲,而信号线10在弯折或弯曲的侧边处不易产生过刻蚀,即可阻断水汽入侵的路径,则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汽由信号线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内的概率,减少了显示面板因水汽入侵而失效或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具体地,信号线10包括相连接的信号连接段101与信号主体段102,其中,信号主体段102位于边框区BA内,信号连接段101的一端位于边框区BA内并与信号主体段102相连接,信号连接段101的另一端延伸至端子区CA内并与柔性线路板20相连接,信号连接段101与信号主体段102之间呈预设角度相交,且预设角度不作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夹角为90度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主体段102与信号连接段101之间呈预设角度相交,进而在制程中可以减小信号主体段102与信号连接段101相交处的侧边处发生过刻蚀进而产生空隙的概率,进而可以降低水汽进入信号主体段102的概率,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信号主体段10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a以及第二侧边b,信号主体段102对应第一侧边a处靠近显示区AA,信号主体段102对应第二侧边b处远离显示区AA,信号连接段101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c与第四侧边d,且第三侧边c与第一侧边a相连接,第四侧边d与第二侧边b相连接。
信号连接段101还包括位于边框区BA的第一段以及位于端子区CA的第二段,其中,第一段与信号主体段102相连接,第二段与第一段相连接,且至少第一段对应第三侧边c处呈凹凸状。由于信号主体段102对应第一侧边a处靠近显示区AA,因此,第一侧边a以及第三侧边c均为水汽入侵显示区的路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信号连接段101中至少第一段对应第三侧边c处设置为凹凸状,一方面可以延长水汽入侵的路径,另一方面由于侧边起伏处将产生弯折或弯曲,而信号线10在弯折或弯曲的侧边处不易产生过刻蚀,即可阻断水汽入侵的路径,则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汽由信号线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内的概率,减少了显示面板因水汽入侵而失效或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连接段101呈凹凸状处设置有多个凸部103以及多个凹部104,且多个凸部103与多个凹部104交替排布。具体地,任意两个凸部103之间设置有一个凹部104,任意两个凹部104之间设置有一个凸部103,以形成凹凸状的侧边。
各凸部103以及各凹部104的形状轮廓包括多边形或弧形,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凸部103的形状可相同或不同,每个凹部104的形状可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选自多边形或弧形,具体可为三角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等,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每个凸部103以及每个凹部104的形状皆相同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线10包括第一信号线11以及第二信号线12,其中,第一信号线11的信号主体段102位于边框区BA内并位于显示区AA的下侧,即位于显示区AA与端子区CA之间,第二信号线12的信号主体段102位于边框区BA内并连续地围绕显示区AA的右侧、上侧以及左侧。
其中,第一信号线11的信号连接段101与柔性线路板20相连接,第一信号线11的信号主体段102与面内走线相连接,以将电信号传输至显示区AA内的晶体管器件中;第二信号线12的信号连接段101与柔性线路板20相连接,第二信号线12的信号主体段102与电极件相连接,以将电信号传输至电极件中。可选的,电极件可为面阴极,而有机发光功能层包括与晶体管器件连接的阳极,即第一信号线11将电信号传输至有机发光功能层的阳极,第二信号线12将电信号传输至有机发光功能层的阴极,以实现有机发光功能层的发光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2以及图3,第一信号线11包括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第二信号线12包括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且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对应其第三侧边c处与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对应其第三侧边c处相对设置,即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呈凹凸状处与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呈凹凸状处相对设置,其中,位于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上的多个凸部103与位于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上的多个凹部104一一对应设置且形状相配合。进而可使得第一信号线11与第二信号线12尽可能靠近,且第一信号线11上的凸部103与第二信号线12上的凹部104相对应并可以互相嵌合,可以尽可能的缩减第一信号线11与第二信号线12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缩减端子区CA内的空间。
可选的,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上的多个凸部103与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上的多个凸部103还可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显示面板包括信号线10,且信号线10部分位于端子区CA,部分位于边框区BA,其中,信号线10包括位于边框区BA内的信号主体段102,以及一端连接于信号主体段102且另一端延伸至端子区CA的信号连接段101。
信号主体段10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a与第二侧边b,信号连接段101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c和第四侧边d,第三侧边c与第一侧边a相连接,且信号主体段102的第一侧边a朝向显示区AA,信号连接段101的第三侧边c呈凹凸状,即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三侧边c处全部位置皆呈凹凸状。
具体地,信号连接段101呈凹凸状处设置有多个凸部103以及多个凹部104,其中,每个凸部103以及每个凹部104的形状皆为三角形,且凸部103的尖角方向与凹部104的尖角方向相反,以形成锯齿状的侧边。
其中,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对应第三侧边c处以及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对应第三侧边c处形成有交替分布的多个凸部103以及多个凹部104,且凸部103的尖角方向与凹部104的尖角方向相反,以形成锯齿状的侧边,进一步地,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呈凹凸状处与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呈凹凸状处相对设置,且位于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对应第三侧边c处的多个凸部103与位于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对应第三侧边c处的多个凹部104一一对应设置且形状相配合。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信号线10的侧边产生过刻蚀的概率,并可以延长水汽由信号线10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的路径,有效地降低水汽由信号线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内的概率,减少了显示面板因水汽入侵而失效或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显示面板包括信号线10,且信号线10部分位于端子区CA,部分位于边框区BA,其中,信号线10包括位于边框区BA内的信号主体段102,以及位一端连接于信号主体段102且另一端延伸至端子区CA的信号连接段10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连接段101包括位于边框区BA内的第一段,以及位于端子区CA内并与第一段连接的第二段。
信号主体段10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a与第二侧边b,信号连接段101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c和第四侧边d,第三侧边c与第一侧边a相连接,且信号主体段102对应第一侧边a处靠近显示区AA,信号连接段101的第一段对应第三侧边c处呈凹凸状。
具体地,第一段呈凹凸状处设置有多个凸部103以及多个凹部104,其中,每个凸部103以及每个凹部104的形状皆为三角形,且凸部103的尖角方向与凹部104的尖角方向相反,以形成锯齿状的侧边。
其中,第一信号线11的第一段对应第三侧边c处以及第二信号线12的第一段对应第三侧边c处皆形成有交替分布的多个凸部103以及多个凹部104,且凸部103的尖角方向与凹部104的尖角方向相反,以形成锯齿状的侧边。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信号线10的侧边产生过刻蚀的概率,并可以延长水汽由信号线10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的路径,有效地降低水汽由信号线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内的概率,减少了显示面板因水汽入侵而失效或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显示面板包括信号线10,且信号线10部分位于端子区CA,部分位于边框区BA,其中,信号线10包括位于边框区BA内的信号主体段102,以及一端连接于信号主体段102且另一端延伸至端子区CA的信号连接段101。
信号主体段10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a与第二侧边b,信号连接段101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c和第四侧边d,第三侧边c与第一侧边a相连接,且信号主体段102对应第一侧边a处靠近显示区AA,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三侧边c处呈凹凸状。
具体地,信号连接段101呈凹凸状处设置有多个凸部103以及多个凹部104,其中,每个凸部103以及每个凹部104的形状轮廓皆为弧形,即凸部103以及凹部104的形状为半圆形,且凸部103的凸出方向与凹部104的凹陷方向相反,以形成波浪形的侧边。
其中,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对应第三侧边c处以及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对应第三侧边c处皆形成有交替分布的多个凸部103以及多个凹部104,且凸部103的凸出方向与凹部104的凹陷方向相反,以形成波浪形的侧边,进一步地,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对应第三侧边c处与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对应第三侧边c处相对设置,且位于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对应第三侧边c处的多个凸部103与位于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对应第三侧边c处的多个凹部104相交错分布。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信号线10的侧边产生过刻蚀的概率,并可以延长水汽由信号线10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的路径,有效地降低水汽由信号线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内的概率,减少了显示面板因水汽入侵而失效或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显示面板包括信号线10,且信号线10部分位于端子区CA,部分位于边框区BA,其中,信号线10包括位于边框区BA内的信号主体段102,以及一端连接于信号主体段102且另一端延伸至端子区CA的信号连接段101。
信号主体段10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a与第二侧边b,信号连接段101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c和第四侧边d,第三侧边c与第一侧边a相连接,且信号主体段102的第一侧边a朝向显示区AA,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三侧边c处呈凹凸状,即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三侧边c处全部位置呈凹凸状。
具体地,信号连接段101呈凹凸状处设置有多个凸部103以及多个凹部104,其中,每个凸部103以及每个凹部104的形状皆为矩形,且凸部103的凸出方向与凹部104的凹陷方向相反,以形成齿轮状的侧边。
其中,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对应第三侧边c处以及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对应第三侧边c处形成有交替分布的多个凸部103以及多个凹部104,且凸部103的凸出方向与凹部104的凹陷方向相反,以形成齿轮状的侧边,进一步地,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对应第三侧边c处与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对应第三侧边c处相对设置,且位于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对应第三侧边c处的多个凸部103与位于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对应第三侧边c处的多个凹部104相交错分布。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信号线10的侧边产生过刻蚀的概率,并可以延长水汽由信号线10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的路径,有效地降低水汽由信号线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内的概率,减少了显示面板因水汽入侵而失效或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显示面板包括信号线10,且信号线10部分位于端子区CA,部分位于边框区BA,其中,信号线10包括位于边框区BA内的信号主体段102,以及一端连接于信号主体段102且另一端延伸至端子区CA的信号连接段101。
信号主体段10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a与第二侧边b,信号连接段101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c和第四侧边d,第三侧边c与第一侧边a相连接,且信号主体段102对应第一侧边a处靠近显示区AA,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三侧边c处以及信号主体段102对应第一侧边a处皆呈凹凸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图示中,仅示出部分结构为例,以作说明,其余呈凹凸状的侧边与图7所示部分相同。
具体地,信号连接段101以及信号主体段102呈凹凸状处皆设置有多个凸部103以及多个凹部104,其中,每个凸部103以及每个凹部104的形状皆为三角形,且凸部103的凸出方向与凹部104的凹陷方向相反,以形成锯齿状的侧边。
其中,第一信号线11对应第一侧边a处与第三侧边c处以及第二信号线12对应第一侧边a处与第三侧边c形成有交替分布的多个凸部103以及多个凹部104,且凸部103的凸出方向与凹部104的凹陷方向相反,以形成锯齿状的侧边。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信号线10的侧边产生过刻蚀的概率,并可以延长水汽由信号线10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的路径,有效地降低水汽由信号线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内的概率,减少了显示面板因水汽入侵而失效或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显示面板包括信号线10,且信号线10部分位于端子区CA,部分位于边框区BA,其中,信号线10包括位于边框区BA内的信号主体段102,以及一端连接于信号主体段102且另一端延伸至端子区CA的信号连接段101。
信号主体段10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a与第二侧边b,信号连接段101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c和第四侧边d,第三侧边c与第一侧边a相连接,且信号主体段102对应第一侧边a处靠近显示区AA,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三侧边c处以及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四侧边d处皆呈凹凸状。
具体地,信号连接段101呈凹凸状处设置有多个凸部103以及多个凹部104,其中,对于第三侧边c或第四侧边d,即对于同一侧边,每个凸部103以及每个凹部104的形状轮廓皆为弧形,且凸部103的凸出方向与凹部104的凹陷方向相反,以形成波浪形的侧边。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三侧边c处的多个凸部103与位于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四侧边d处的多个凹部104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得信号线10的信号连接段101呈波浪线形。
其中,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以及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皆呈波浪线形。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信号线10的侧边产生过刻蚀的概率,并可以延长水汽由信号线10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的路径,有效地降低水汽由信号线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内的概率,减少了显示面板因水汽入侵而失效或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信号线10的信号连接段101为波浪线形,而波浪线形的信号线10的抗弯折或抗弯曲能力更强,则当端子区CA进行弯曲或弯折时,本实施例可以减低信号线10发生断裂的风险。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显示面板包括信号线10,且信号线10部分位于端子区CA,部分位于边框区BA,其中,信号线10包括位于边框区BA内的信号主体段102,以及一端连接于信号主体段102且另一端延伸至端子区CA的信号连接段101。
信号主体段10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a与第二侧边b,信号连接段101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c和第四侧边d,第三侧边c与第一侧边a相连接,且信号主体段102对应第一侧边a处靠近显示区AA,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三侧边c处以及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四侧边d处皆呈凹凸状。
具体地,信号连接段101呈凹凸状处设置有多个凸部103以及多个凹部104,其中,对于第三侧边c或第四侧边d,即对于同一侧边,每个凸部103以及每个凹部104的形状轮廓皆为弧形,且凸部103的凸出方向与凹部104的凹陷方向相反,以形成波浪形的侧边。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三侧边c处的多个凸部与位于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第四侧边d处的多个凹部相交错设置,以使得信号线10的信号连接段101呈波浪线形。
其中,第一信号连接段1011以及第二信号连接段1012皆呈波浪线形。
承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信号线10的侧边产生过刻蚀的概率,并可以延长水汽由信号线10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的路径,有效地降低水汽由信号线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内的概率,减少了显示面板因水汽入侵而失效或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信号线10的信号连接段101为波浪线形,而波浪线形的信号线10的抗弯折或抗弯曲能力更强,则当端子区CA进行弯曲或弯折时,本实施例可以减低信号线10发生断裂的风险。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以信号连接段101的第三侧边c处为例,进行说明,其中a所示结构为:信号连接段101上的凸部103以及凹部104皆为直角等腰三角形,其中,信号连接段101的长度为H,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h,则腰长为20 . 5h,即1.41h,可将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的第三侧边c的水汽入侵路径延长至1.41H。
其中b所示结构为:信号连接段101上的凸部103以及凹部104皆为正方形,其中,信号连接段101的长度为H,正方形的边长为h,则凸部103和凹部104的周长皆为2h,可将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的第三侧边c的水汽入侵路径延长至2H。
其中c所示结构为:信号连接段101上的凸部103以及凹部104皆为半圆形,其中,信号连接段101的长度为H,半圆的半径为h,则凸部103和凹部104的周长皆为πh,即3.14h,可将信号连接段101对应的第三侧边c的水汽入侵路径延长至3.14H。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线10包括位于边框区BA的信号主体段102,以及一端连接于信号主体段102且另一端延伸至端子区CA的信号连接段101,信号主体段10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a与第二侧边b,信号连接段101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c和第四侧边d,第三侧边c与第一侧边a相连接,其中,信号主体段102对应第一侧边a处靠近显示区AA,至少信号连接段101位于边框区BA的第一段对应第三侧边c处呈凹凸状。即本发明通过在信号连接段101朝向显示区AA的路径上设置凹凸状的侧边,一方面可以延长水汽入侵的路径,另一方面由于侧边起伏处将产生弯折或弯曲,而信号线10在弯折或弯曲的侧边处不易产生过刻蚀,即可阻断水汽入侵的路径,则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汽由信号线侧边产生的空隙进入显示区AA内的概率,减少了显示面板因水汽入侵而失效或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良品率。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且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结构皆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邻接于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以及位于所述边框区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端子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区的信号主体段,以及一端与所述信号主体段在所述边框区相连接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端子区的信号连接段;
所述信号主体段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信号主体段对应所述第一侧边处靠近所述显示区;
所述信号连接段包括相对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连接,至少部分所述信号连接段对应所述第三侧边处呈凹凸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段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区且与所述信号主体段相连接的第一段,所述第一段对应所述第三侧边处呈凹凸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段还包括位于所述端子区且与所述第一段相连接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对应所述第三侧边处呈凹凸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段呈凹凸状处设置有交替分布的多个凸部与多个凹部,且各所述凸部与各所述凹部的形状轮廓独立选自多边形或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连接段,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二信号连接段,且所述第一信号连接段呈凹凸状处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段呈凹凸状处相对设置,其中,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连接段上的多个所述凸部与位于所述第二信号连接段上的多个所述凹部一一对应设置且形状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段对应所述第四侧边处呈凹凸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段对应所述第三侧边处的多个所述凸部与所述信号连接段对应所述第四侧边处的多个所述凹部相交错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连接段对应所述第三侧边处的多个所述凸部与所述信号连接段对应所述第四侧边处的多个所述凹部一一对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主体段对应所述第一侧边处呈凹凸状。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532574.3A 2021-05-17 2021-05-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2998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2574.3A CN113299854B (zh) 2021-05-17 2021-05-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431,147 US20230403893A1 (en) 2021-05-17 2021-07-02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21/104217 WO2022241919A1 (zh) 2021-05-17 2021-07-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2574.3A CN113299854B (zh) 2021-05-17 2021-05-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9854A true CN113299854A (zh) 2021-08-24
CN113299854B CN113299854B (zh) 2022-07-12

Family

ID=77322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2574.3A Active CN113299854B (zh) 2021-05-17 2021-05-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3893A1 (zh)
CN (1) CN113299854B (zh)
WO (1) WO202224191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2488A (ja) * 2006-05-30 2007-12-13 Optrex Corp 表示パネル
CN110767731A (zh) * 2019-10-31 2020-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03467A (zh) * 2020-03-31 2020-07-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017010A1 (zh) * 2019-08-01 2021-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17012A1 (zh) * 2019-08-01 2021-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17011A1 (zh) * 2019-08-01 2021-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10024B1 (ko) * 2016-06-16 2023-12-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98288B1 (ko) * 2017-12-22 2023-02-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2488A (ja) * 2006-05-30 2007-12-13 Optrex Corp 表示パネル
WO2021017010A1 (zh) * 2019-08-01 2021-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17012A1 (zh) * 2019-08-01 2021-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17011A1 (zh) * 2019-08-01 2021-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731A (zh) * 2019-10-31 2020-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03467A (zh) * 2020-03-31 2020-07-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403893A1 (en) 2023-12-14
WO2022241919A1 (zh) 2022-11-24
CN113299854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142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008862B (zh) 触控膜层、触控面板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CN10937788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772727B2 (en) Touch panel
US9715298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sensor layer
US20170269420A1 (en) Structure of chip on soft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equipped with chip on soft panel
US11925100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026694A (zh) 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58772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20190363307A1 (en) Light emitting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70005254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29985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3605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68518B (zh)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2117313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11728562B2 (en)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tenna structures in multiple layers
CN111403467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4971607B2 (ja) 端子接続構造
CN115275044A (zh) 显示面板
CN108336098B (zh) 防静电电极结构及显示面板
CN213581689U (zh) 显示面板
CN110796957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559262B (zh) 显示面板、检测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CN218273849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0633021B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