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3849U -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3849U
CN218273849U CN202221995067.XU CN202221995067U CN218273849U CN 218273849 U CN218273849 U CN 218273849U CN 202221995067 U CN202221995067 U CN 202221995067U CN 218273849 U CN218273849 U CN 218273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riving
display panel
conductive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50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费日锂
康报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50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3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3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3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驱动信号线、驱动电路、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以及多个像素单元,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通过弯折部弯折相连;其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导电层走线,导电层走线对应显示区设置,且导电层走线与驱动信号线及像素单元不同层设置,驱动电路设置于弯折部在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范围之外,对应非显示区设置于第一边框的驱动电路通过导电层走线及开设于对应位置的导电通孔与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对应非显示区设置于第二边框的驱动电路直接与对应的驱动信号线电连接。使得弯折部的占用空间减小。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电子设备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对于具有曲面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来说,通常需要将部分驱动电路设置于边框的弯折处,以对应弯折区域的驱动信号线。此种设置方式将导致边框的弯折处宽度大于边框直边的宽度,即边框的弯折处较大,在不美观的同时,容易造成弯折应力集中而损坏显示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能够解决边框弯折处较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驱动信号线、驱动电路、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以及多个像素单元,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设于所述显示区,所述驱动信号线及所述像素单元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驱动信号线用于在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下,向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驱动信号;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通过弯折部弯折相连;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导电层走线,所述导电层走线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且所述导电层走线与所述驱动信号线及所述像素单元不同层设置,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弯折部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范围之外,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开设于对应位置的导电通孔与所述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驱动电路直接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驱动电路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还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并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所述导电通孔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弯折部的占用空间减小。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时序控制器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时序控制器用于生成数据信号,所述数据信号线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所述导电通孔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向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所述数据信号。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总线,所述驱动总线分别与多个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驱动电路产生所述驱动信号,所述驱动总线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其中,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驱动总线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通过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弯折部的所述驱动总线弯折相连。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总线,所述驱动总线分别与多个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驱动电路产生所述驱动信号,所述驱动总线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其中,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驱动总线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驱动总线,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所述导电通孔电连接。
可选的,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驱动总线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驱动总线,分别通过至少两条所述导电层走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检测走线,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检测走线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检测走线,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所述导电通孔电连接,其中,所述导电层走线邻近所述弯折部设置,所述检测走线用于向处理模块传输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导电层走线中的电信号,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电信号计算所述导电层走线的电阻值。
可选的,所述弯折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换线孔层、第三金属层、无机层、第一有机层、第四金属层、第二有机层、导电层、第三有机层、阳极层、第四有机层及隔断蒸镀层,所述驱动信号线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数据信号线形成于所述第三金属层及所述第四金属层,所述导电层走线形成于所述导电层。
可选的,所述导电层走线通过所述导电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及所述第四金属层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壳体用于承载所述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框架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可能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虚线框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虚线框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电层走线电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显示面板-1、驱动信号线-11、数据信号线-12、驱动电路-13、第一边框-14、第二边框-15、第三边框-16、第四边框-17、像素单元-18、导电层-19、导电层走线-191、导电通孔-192、显示区-1a、非显示区-1b、弯折部-1c、时序控制器-1d、驱动总线-1e、检测走线-1f、半导体层-1g、第一金属层-1h、第二金属层-1i、换线孔层-1j、第三金属层-1k、无机层-1l、第一有机层-1m、第四金属层-1n、第二有机层-1o、第三有机层-1p、阳极层-1q、第四有机层-1r、隔断蒸镀层-1s、电子设备-2、处理模块-21、壳体-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框架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条驱动信号线11、驱动电路13、第一边框14、第二边框15以及多个像素单元18,所述显示面板1具有显示区1a及非显示区1b,所述非显示区1b围设于所述显示区1a,所述驱动信号线11及所述像素单元18对应所述显示区1a设置,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用于在所述驱动电路13的驱动下,向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18传输驱动信号;所述第一边框14与所述第二边框15通过弯折部1c弯折相连;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导电层走线191,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对应所述显示区1a设置,且所述导电层走线191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及所述像素单元18不同层设置,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弯折部1c在所述显示面板1的正投影范围之外,对应所述非显示区1b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4的所述驱动电路13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开设于对应位置的导电通孔192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对应所述非显示区1b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的所述驱动电路13直接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仅仅是以所述显示面板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进行示例说明,对于其他类型的显示屏,例如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本申请对所述显示面板1的类型不加以限制。通常情况下,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多条数据信号线12,所述数据信号线12用于向所述像素单元18传输数据信号,以使得所述像素单元18工作。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边框16及第四边框17,所述第三边框16与所述第一边框14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相对设置,所述第四边框17与所述第二边框15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相对设置,所述驱动电路13还可以对应所述非显示区1b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16及所述第四边框17,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为了更好的观察所述显示面板1的各个部件的连接关系,在附图中将以省略号的形式省略部分所述驱动信号线11、所述数据信号线12及所述驱动电路1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为OLED显示屏,所述像素单元18以阵列形式分布。如图2所示,每个所述像素单元18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及所述数据信号线12电连接,以接收所述驱动信号及所述数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方向D1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D2。所述显示面板1的工作原理为,所述驱动电路13产生所述驱动信号,通过所述驱动信号线11传输至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18,以激发所述像素单元18,再通过所述数据信号线12向受激发后的所述像素单元18传输所述数据信号,对所述像素单元18充电,以使得所述像素单元18发光工作,实现显示画面的效果。
具体的,由于所述显示面板1为曲面显示屏,所述显示面板1的边框部分存在所述弯折部1c,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可能的显示面板俯视示意图。通常情况下,弯折部1c在第一方向D1上对应的显示区1a部分也会设置驱动信号线11,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驱动电路13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驱动信号线11之间的距离相同,则需要将驱动电路13设置于弯折部1c,导致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增大,在不美观的同时,容易造成弯折应力集中而损坏显示面板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面板1由多层结构层叠设置形成,且其中包括多层金属层,所述驱动信号线11、所述数据信号线12通过蚀刻不同金属层形成,且所述导电层走线191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所述数据信号线12及所述像素单元18不同层设置,在上述金属层及所述导电层走线191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从而使得上述层级结构互不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弯折部1c在所述显示面板1的正投影范围之外,换句话说,所述驱动电路13不设置于所述弯折部1c对应的区域内。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由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的所述驱动电路13中,相邻的所述驱动电路13之间的距离与相邻所述驱动信号线11之间的距离相等,且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的所述驱动电路13,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的位置一一对应,从而能够通过换线孔或者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直接电连接。而由于所述驱动信号线1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4的所述驱动电路13,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与其余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避免将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弯折部1c,从而减小了所述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
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导电层走线191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所述数据信号线12及所述像素单元18不同层设置,且通过绝缘层隔绝电气连接,则需要在对应位置处设置所述导电通孔192,从而使得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在对应位置处通过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4,还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并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13对应所述第三边框16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边框14的设置方式类似,所述驱动电路13对应所述第四边框17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二边框15的设置方式类似,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图4为图1中虚线框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虚线框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时序控制器1d及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多条数据信号线12,所述时序控制器1d用于生成数据信号,所述数据信号线12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时序控制器1d电连接,用于向所述像素单元18传输所述数据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时序控制器1d通常为芯片电路,而芯片电路具有由内部延伸而出的引脚,用于与外部线路电连接。通常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相邻所述数据信号线1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时序控制器1d的相邻引脚之间的距离,因此,如图5所示,所述数据信号线12与所述时序控制器1d的引脚进行电连接时,需要图5中虚线框C所示的扇形走线部分,改变所述数据信号线12的走向,从而消除相邻所述数据信号线1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时序控制器1d的相邻引脚之间的距离不对等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的所述驱动电路13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直接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对应所述第二边框15设置于所述显示区1a的所述导电层走线191的部分并未被所述驱动电路13占用。可以理解的,如图4所示,所述数据信号线12通过所述第二边框15对应的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时序控制器1d电连接,使得所述数据信号线12通过走线直接与所述时序控制器1d的引脚电连接,从而减少了图5中虚线框C所示的扇形走线部分,进一步缩小了所述第一边框14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驱动总线1e,所述驱动总线1e分别与多个所述驱动电路13电连接,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驱动电路13产生所述驱动信号,所述驱动总线1e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1b,其中,对应所述非显示区1b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4的所述驱动总线1e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的所述驱动总线1e,通过对应所述非显示区1b设置于所述弯折部1c的所述驱动总线1e弯折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如图3所示,弯折部1c不仅需要容纳驱动电路13,还需要容纳与其电连接的驱动总线1e,进一步增大了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通过将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缩小了所述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而所述弯折部1c的剩余空间完全足以容纳所述驱动总线1e。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4的所述驱动总线1e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的所述驱动总线1e,通过设置于所述弯折部1c的所述驱动总线1e弯折相连。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总线1e对应所述第三边框16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边框14的设置方式类似,所述驱动总线1e对应所述第四边框17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二边框15的设置方式类似,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驱动总线1e,所述驱动总线1e分别与多个所述驱动电路13电连接,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驱动电路13产生所述驱动信号,所述驱动总线1e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1b,其中,对应所述非显示区1b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4的所述驱动总线1e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的所述驱动总线1e,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与上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4的所述驱动总线1e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的所述驱动总线1e,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电连接,从而进一步减小所述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甚至能够实现无需所述弯折部1c的曲面屏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局部放大示意图。对应所述非显示区1b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4的所述驱动总线1e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的所述驱动总线1e,分别通过至少两条所述导电层走线19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显示区1a用于显示画面,为了保证显示画面不受所述显示区1a内的走线影响,通常情况下所述显示区1a内的走线线宽需要小于预设阈值,而走线的线宽将直接影响在走线内传输的电信号的质量,且所述驱动总线1e用于控制多个所述驱动电路13,因此,对在所述驱动总线1e内传输的电信号需求一定的质量。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导电层走线191的线宽较小时,可以通过设置至少两条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并联,使得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4的所述驱动总线1e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的所述驱动总线1e,分别通过至少两条所述导电层走线191电连接,从而在保证高质量电信号传输的同时,缩小所述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4的所述驱动总线1e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的所述驱动总线1e,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电连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于所述弯折部1c的所述驱动总线1e弯折相连,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还包括检测走线1f,对应所述非显示区1b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4的所述检测走线1f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的所述检测走线1f,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电连接,其中,所述导电层走线191邻近所述弯折部1c设置,所述检测走线1f用于向处理模块21传输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导电层走线191中的电信号,所述处理模块21根据所述电信号计算所述导电层走线191的电阻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为四边曲面产品,所述显示区1a邻近所述弯折部1c的部分容易受到弯折应力,从而造成褶皱。所述处理模块21可以是包含于承载所述显示面板1的电子设备中的,也可以是所述显示面板1中的,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所述导电层走线191通过所述检测走线1f与所述处理模块21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处理模块21能够获取所述导电层走线191中传输的电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信号携带有电流值数据,则所述处理模块21能够根据在所述导电层走线191中传输的电流大小,计算出所述导电层走线191的电阻,从而判断所述导电层走线191是否存在裂纹、断裂等情况。当所述导电层走线191的电阻值越大,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出现裂纹、断裂的可能性越大,且可能越严重。可以理解的,若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出现裂纹、断裂的情况,则其余层级结构中的走线,例如所述驱动信号线11、所述数据信号线12等,也很可能出现裂纹、断裂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所述检测走线1f电连接的所述导电层走线191邻近所述弯折部1c设置,从而能够检测所述显示区1a邻近所述弯折部1c的部分走线是否存在裂纹、断裂等情况。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走线1f对应所述第三边框16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边框14的设置方式类似,所述检测走线1f对应所述第四边框17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二边框15的设置方式类似,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弯折部1c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边框14、所述第二边框15的宽度。
具体的,所述弯折部1c的宽度是指所述弯折部1c的外框与内框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第一边框14、所述第二边框15、所述第三边框16和所述第四边框17的宽度同理,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弯折部1c由两个同心不同径的圆弧组成时,所述弯折部1c的宽度为两个圆弧的环宽。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从而可以使所述弯折部1c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边框14、所述第二边框15、所述第三边框16或所述第四边框17的宽度,从而实现缩小所述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具有所述弯折部1c的所述显示面板1来说,即当所述显示面板1为四面可弯曲显示屏时,如图9所示,两条交叉的直线虚线为所述显示面板1的弯折线,且弯曲的虚线部分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可能弯折部1c的设置,在两条直线虚线的交点处显示面板1受力,由图9可以看出,在现有技术中,两条直线虚线的交点位于弯折部1c内,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1容易出现褶皱现象。而弯曲的实线部分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弯折部1c的设置,两条直线虚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弯折部1c的外侧,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显示面板1不容易出现褶皱现象,并且可弯折的弧度更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剖视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半导体层1g、第一金属层1h、第二金属层1i、换线孔层1j、第三金属层1k、无机层1l、第一有机层1m、第四金属层1n、第二有机层1o、导电层19、第三有机层1p、阳极层1q、第四有机层1r及隔断蒸镀层1s,所述驱动信号线11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1h,所述数据信号线12形成于所述第三金属层1k及所述第四金属层1n,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形成于所述导电层19。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导体层1g用于设置薄膜晶体管,以驱动所述像素单元18工作。所述第二金属层1i中形成有电容的一侧极板,所述第二金属层1i还可以用于走线。不同的层级结构可以通过所述换线孔层1j打孔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三金属层1k还可以用于形成所述像素单元18的阳极电压信号走线。所述无机层1l用于实现所述显示面板1的可弯折性。所述第一有机层1m用于隔绝所述第三金属层1k和所述第四金属层1n的电气连接,且还作为所述无机层1l的弯折垫层。所述第四金属层1n还用可以用于形成所述像素单元18的阳极电压信号走线。所述第二有机层1o用于隔绝所述第四金属层1n和所述导电层19的电气连接,且还作为所述无机层1l的弯折垫层。所述第三有机层1p用于隔绝所述导电层19和所述阳极层1q的电气连接。所述阳极层1q用于形成所述像素单元18的阳极。所述第四有机层1r用于实现所述像素单元18的区域定义,所述第四有机层1r还起到支撑作用。所述隔断蒸镀层1s用于隔绝部分蒸镀材料及水汽进入所述阳极层1q,且在所述隔断蒸镀层1s及所述第四有机层1r对应开设有通孔,当蒸镀材料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阳极层1q,所述像素单元18才能够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电层走线电连接示意图。所述导电层走线191通过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第一金属层1h、所述第二金属层1i、所述第三金属层1k及所述第四金属层1n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可以仅通过所述导电层19完成完整的走线,也可以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与所述第一金属层1h、所述第二金属层1i、所述第三金属层1k及所述第四金属层1n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形成多种组合,完成完整的走线。
举例而言,所述驱动电路13首先通过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导电层走线191电连接,而后所述导电层走线191通过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第二金属层1i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二金属层1i中走线,之后再通过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第四金属层1n电连接,并在所述第四金属层1n中走线,最后再通过所述导电通孔192与所述第一金属层1h中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此种设置方式使得所述导电层19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所述显示面板1的电路中。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请一并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俯视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2包括壳体22及如上文所述的显示面板1,所述壳体22用于承载所述显示面板1。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1请参阅上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所述电子设备2可以为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佩戴时便携设备、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中的电子设备2,其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数据转移服务器进行通信,所述数据转移服务器可以为即时通讯服务器、SNS(Social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服务器等,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13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4,还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15,并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191及所述导电通孔192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11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弯折部1c的占用空间减小,增加了所述电子设备2的美观度,且所述电子设备2不易由于弯折而受到损坏。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驱动信号线、驱动电路、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以及多个像素单元,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及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设于所述显示区,所述驱动信号线及所述像素单元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所述驱动信号线用于在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下,向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传输驱动信号;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通过弯折部弯折相连;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导电层走线,所述导电层走线对应所述显示区设置,且所述导电层走线与所述驱动信号线及所述像素单元不同层设置,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弯折部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正投影范围之外,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开设于对应位置的导电通孔与所述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驱动电路直接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信号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时序控制器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时序控制器用于生成数据信号,所述数据信号线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所述导电通孔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向所述像素单元传输所述数据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总线,所述驱动总线分别与多个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驱动电路产生所述驱动信号,所述驱动总线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其中,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驱动总线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通过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弯折部的所述驱动总线弯折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总线,所述驱动总线分别与多个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驱动电路产生所述驱动信号,所述驱动总线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其中,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驱动总线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驱动总线,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所述导电通孔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驱动总线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驱动总线,分别通过至少两条所述导电层走线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检测走线,对应所述非显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的所述检测走线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的所述检测走线,通过所述导电层走线及所述导电通孔电连接,其中,所述导电层走线邻近所述弯折部设置,所述检测走线用于向处理模块传输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导电层走线中的电信号,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电信号计算所述导电层走线的电阻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换线孔层、第三金属层、无机层、第一有机层、第四金属层、第二有机层、导电层、第三有机层、阳极层、第四有机层及隔断蒸镀层,所述驱动信号线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数据信号线形成于所述第三金属层及所述第四金属层,所述导电层走线形成于所述导电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走线通过所述导电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三金属层及所述第四金属层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电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壳体用于承载所述显示面板。
CN202221995067.XU 2022-07-28 2022-07-28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273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5067.XU CN218273849U (zh) 2022-07-28 2022-07-28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5067.XU CN218273849U (zh) 2022-07-28 2022-07-28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3849U true CN218273849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64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5067.XU Active CN218273849U (zh) 2022-07-28 2022-07-28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38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0848B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11302770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rray substrate
CN110190087B (zh) 显示设备
CN10841760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0104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6531765B (zh) 显示设备
CN10985727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1535579A (ja) 表示パネル、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109062442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75832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65999A (zh) 显示装置及其自容式触控面板
CN11079735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736096A (zh) 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JP2024020328A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US11893178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display panel
CN109148485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18273849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JP2005252226A (ja) 表示パネル用のリードパッド構造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ードパッドアレイ構造
CN11351497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90100996A (ko) 평판표시장치
CN115241253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EP4145499A1 (en) Mirrored face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1072600A1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23257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14588854U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