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1689U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81689U CN213581689U CN202121216902.0U CN202121216902U CN213581689U CN 213581689 U CN213581689 U CN 213581689U CN 202121216902 U CN202121216902 U CN 202121216902U CN 213581689 U CN213581689 U CN 2135816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insulating layer
- display panel
-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 protrud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电极,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在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在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本申请通过将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电极和位于第二金属层的第二电极设置为存在一定的重叠区域,当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因转接孔失效而导致二者之间电性连接失效时,可以通过激光熔接技术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重叠区域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失效的修复,且修复工艺简单,修复效率和修复成功率均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液晶显示面板中包含的各种走线的数量也在成倍增加。以分辨率为4K的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其中包含的扫描线的数量为2160条,数据线的数量为11520条;而发展到分辨率为8K的液晶显示面板时,其扫描线的数量已经达到4320条,数据线的数量已达到23040条。如此大数量的走线在需要跨不同金属层进行连接时,均需要通过转接孔来实现连接,导致转接孔的数量较多,转接孔的导电失效风险也较高。
目前,修复转接孔导电失效的方法是在失效区域蒸镀一层金属钨,金属钨覆盖转接孔以实现导电连接。但是这种方法由于需要使用精密蒸镀工艺,导致修复效率低下,且修复成功率偏低。
所以,目前的转接孔失效修复方法存在修复效率和修复成功率均较低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用于缓解目前的转接孔失效修复方法存在的修复效率和修复成功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
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电极;
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二电极;
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
连接电极,通过位于所述绝缘层上的转接孔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伸出部,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转接孔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无重合;
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平坦层,所述连接电极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所述转接孔包括第一转接孔和第二转接孔;
所述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转接孔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所述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转接孔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转接孔贯穿所述平坦层和所述绝缘层,所述第二转接孔贯穿所述平坦层。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转接孔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无重合。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伸出部,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转接孔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无重合;
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转接孔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无重合;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伸出部,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转接孔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无重合;
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伸出部沿第二方向伸出所述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伸出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伸出所述第二电极。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形状为弯折形,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形状为长条形。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形状为长条形,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形状为弯折形。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伸出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伸出所述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伸出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伸出所述第二电极。
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伸出部为长条形,所述第二伸出部为长条形。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电极,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在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在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本申请通过将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电极和位于第二金属层的第二电极设置为存在一定的重叠区域,当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出现因转接孔失效而导致二者之间电性连接失效时,可以通过激光熔接技术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重叠区域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失效的修复,且修复工艺简单,修复效率和修复成功率均较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对显示面板进行修复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9是对显示面板进行修复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电极和位于第二金属层的第二电极设置为存在一定的重叠区域,当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出现因转接孔失效而导致二者之间电性连接失效时,可以通过激光熔接技术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重叠区域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失效的修复,且修复工艺简单,修复效率和修复成功率均较高。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4,所述显示区104的侧边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103、柔性电路板101以及与所述柔性电路板101电性连接的覆晶薄膜102。所述覆晶薄膜102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至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03,用于向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传输信号。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03与所述显示区104保持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显示区104传输驱动信号。所述显示区104内包含多种走线,这些电极走线可以分布于不同的金属层上,位于不同金属层上的走线需要通过显示区104侧边的栅极驱动电路103接收信号,因此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103与所述显示区104的交界附近会存在数量较多的转接孔,通过这些转接孔实现不同金属层上的走线的电性连接。
下面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转接孔附近的膜层结构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一金属层M1、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M1的绝缘层2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20上的第二金属层M2、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M2上的平坦层30、以及设置于所述平坦层30上的连接电极L3。
所述第一金属层M1包括第一电极L1,所述第二金属层M2包括第二电极L2,所述第一电极L1和所述第二电极L2通过所述连接电极L3保持电性连接。实现所述第一电极L1与所述第二电极L2电性连接的方法是:所述连接电极L3的一端通过第一转接孔K1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L1,所述第一转接孔K1贯穿所述绝缘层20和所述平坦层30;所述连接电极L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接孔K2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L2,所述第二转接孔K2贯穿所述平坦层30。
所述第一电极L1与所述第二电极L2通过所述连接电极L3保持电性连接,从而实现第一金属层M1和所述第二金属层M2之间的信号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L1和所述第二电极L2均为金属电极;所述连接电极L3可以为金属电极或氧化铟锡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L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L2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即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电极L1与所述第二电极L2存在一定的重叠区域。本实施例通过将位于第一金属层M1的第一电极L1和位于第二金属层M2的第二电极L2设置为存在一定的重叠区域,当第一电极L1与第二电极L2出现因转接孔失效而导致二者之间电性连接失效时,可以通过激光熔接技术在第一电极L1与第二电极L2的重叠区域将第一电极L1和第二电极L2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对第一电极L1和第二电极L2连接失效的修复,且修复工艺简单,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和修复成功率。
下面针对第一电极L1与第二电极L2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第一电极L1与第二电极L2的重叠区域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示意第一电极L1与第二电极L2的相对位置关系,图3中仅示出了第一电极L1、第二电极L2和连接电极L3的示意图。
所述第一电极L1位于第一金属层M1,所述第二电极L2位于第二金属层M2,所述连接电极L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转接孔K1和所述第二转接孔K2将所述第一电极L1与所述第二电极L2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L1包括第一伸出部L11,所述第二电极L2包括第二伸出部L21,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当所述第一电极L1与所述第二电极L2通过第一转接孔K1、第二转接孔K2、以及连接电极L3的电性连接失效时,可以通过激光熔接技术在第一伸出部L11与第二伸出部L21的重叠区域将第一电极L1和第二电极L2重新电性连接,从而完成对第一电极L1和第二电极L2连接失效的修复工作,且修复效率和修复成功率均较高。
此外,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转接孔K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无重合,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转接孔K2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无重合。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电极L1与第二电极L2的重叠区域,由于存在双层金属层,因此,该区域的厚度较大,形成隆起区域;在隆起区域涂布平坦层30时,会导致平坦层30向两侧分散,从而使该区域的平坦层厚度较薄或没有平坦层;当转接孔设置在靠近该隆起区域时,转接孔的开孔制程会导致隆起区域的平坦层剥离,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伸出部L11与第二伸出部L21的重叠区域设置为与第一转接孔K1和第二转接孔K2相错开,可以有效防止平坦层出现剥离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L1沿第一方向Y延伸,所述第一伸出部L11沿第二方向X伸出所述第一电极L1;所述第二电极L2沿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所述第二伸出部L21沿所述第二方向X伸出所述第二电极L2。通过上述设计实现所述第一伸出部L11、所述第二伸出部L21的重叠区域与所述第一转接孔K1、所述第二转接孔K2无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形状为弯折形,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形状为长条形,以实现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4.5*4.5平方微米,以保证激光熔接工艺可以顺利将第一电极L1与第二电极L2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L2还可以不设置第二伸出部L21,所述第一电极L1的第一伸出部L11直接伸向所述第二电极L2的主体部分;或者,所述第一电极L1不设置第一伸出部L11,所述第二电极L2的第二伸出部L21直接伸向所述第一电极L1的主体部分。
可选地,请参阅图3和图4,图4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与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区别在于: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伸出部L11和第二伸出部L21沿所述第二方向X伸出至所述第一电极L1和所述第二电极L2的第一侧;而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伸出部L11和第二伸出部L21沿所述第二方向X伸出至所述第一电极L1和所述第二电极L2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是所述第一电极L1和所述第二电极L2所形成的电极区域的两个不同的侧边。
可选地,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工艺的一致性,降低工艺的复杂度,该显示面板中的所有第一伸出部L11和所有第二伸出部L21均伸出至所述第一电极L1和所述第二电极L2所形成的电极区域的同一侧。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图5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L1位于第一金属层M1,所述第二电极L2位于第二金属层M2,所述连接电极L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转接孔K1和所述第二转接孔K2将所述第一电极L1与所述第二电极L2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L1包括第一伸出部L11,所述第二电极L2包括第二伸出部L21,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以便于通过激光熔接技术在第一伸出部L11与第二伸出部L21的重叠区域对第一电极L1和第二电极L2的电性连接进行修复。
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转接孔K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无重合,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转接孔K2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无重合,以防止平坦层30出现剥离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L1沿第一方向Y延伸,所述第一伸出部L11沿第二方向X伸出所述第一电极L1;所述第二电极L2沿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所述第二伸出部L21沿所述第二方向X伸出所述第二电极L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形状为长条形,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形状为弯折形,以实现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4.5*4.5平方微米,以保证激光熔接工艺可以顺利将第一电极L1与第二电极L2连接。
可选地,请参阅图5和图6,图6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与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区别在于: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伸出部L11和第二伸出部L21沿所述第二方向X伸出至所述第一电极L1和所述第二电极L2的第一侧;而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一伸出部L11和第二伸出部L21沿所述第二方向X伸出至所述第一电极L1和所述第二电极L2的第二侧;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是所述第一电极L1和所述第二电极L2所形成的电极区域的两个不同的侧边。
可选地,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工艺的一致性,降低工艺的复杂度,该显示面板中的所有第一伸出部L11和所有第二伸出部L21均伸出至所述第一电极L1和所述第二电极L2所形成的电极区域的同一侧。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7,图7是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L1位于第一金属层M1,所述第二电极L2位于第二金属层M2,所述连接电极L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转接孔K1和所述第二转接孔K2将所述第一电极L1与所述第二电极L2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L1包括第一伸出部L11,所述第二电极L2包括第二伸出部L21,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以便于通过激光熔接技术在第一伸出部L11与第二伸出部L21的重叠区域对第一电极L1和第二电极L2的电性连接进行修复。
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转接孔K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无重合,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转接孔K2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无重合,以防止平坦层30出现剥离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L1沿第一方向Y延伸,所述第一伸出部L11也沿所述第一方向Y伸出所述第一电极L1;所述第二电极L2沿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所述第二伸出部L21也沿所述第一方向Y伸出所述第二电极L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形状为长条形,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形状也为长条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4.5*4.5平方微米,以保证激光熔接工艺可以顺利将第一电极L1与第二电极L2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电极和位于第二金属层的第二电极设置为存在一定的重叠区域,当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出现因转接孔失效而导致二者之间电性连接失效时,可以通过激光熔接技术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重叠区域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失效的修复,且修复工艺简单,修复效率和修复成功率均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修复方法,该显示面板修复方法适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因转接孔失效而导致的电性连接失效的修复工作。
请参阅图8和图9,图8是对显示面板进行修复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图9是对显示面板进行修复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该显示面板修复方法可以适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因转接孔失效而导致的电性连接失效的修复工作。
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的第一金属层M1、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M1的绝缘层2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20上的第二金属层M2、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M2上的平坦层30、以及设置于所述平坦层30上的连接电极L3。
所述第一金属层M1包括第一电极L1,所述第二金属层M2包括第二电极L2。所述连接电极L3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极L1和所述第二电极L2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电极L3的一端通过第一转接孔K1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L1,所述第一转接孔K1贯穿所述绝缘层20和所述平坦层30;所述连接电极L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接孔K2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L2,所述第二转接孔K2贯穿所述平坦层30。
所述第一电极L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L2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一电极L1与所述第二电极L2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重叠区域为熔接区LW。
所述显示面板修复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第一电极L1与所述第二电极L2的电性连接状态;在所述第一电极L1与所述第二电极L2电性连接失效时,通过激光熔接工艺在所述熔接区LW将所述第一电极L1与所述第二电极L2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激光熔接工艺中使用的激光束会沿所述熔接区射向所述第一电极L1和所述第二电极L2,并打穿所述绝缘层20;所述第一电极L1和所述第二电极L2在高温下部分熔融,并沿所述绝缘层20上激光形成的开口相互流通,最终实现第一电极L1与第二电极L2电性连接,从而完成修复工作。
本方法相较于当前使用的蒸镀金属钨的修复方法,不仅工艺更加简单、修复效率更高,而且修复的成功率也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L1包括第一伸出部L11,所述第二电极L2包括第二伸出部L21,所述第一伸出部L1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第一伸出部L11与所述第二伸出部L21在所述绝缘层20上的正投影重叠区域为熔接区LW。
所述显示面板修复方法包括:通过激光熔接工艺在所述熔接区LW将所述第一伸出部L11与所述第二伸出部L21电性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电极L1与第二电极L2的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修复方法包括通过激光熔接工艺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重叠区域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该方法相较于当前使用的蒸镀金属钨的修复方法,不仅工艺更加简单、修复效率更高,而且修复的成功率也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申请以具体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电极;
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二电极;
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
连接电极,通过位于所述绝缘层上的转接孔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伸出部,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转接孔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无重合;
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平坦层,所述连接电极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所述转接孔包括第一转接孔和第二转接孔;
所述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一转接孔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所述连接电极通过所述第二转接孔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转接孔贯穿所述平坦层和所述绝缘层,所述第二转接孔贯穿所述平坦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转接孔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无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伸出部,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转接孔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无重合;
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转接孔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无重合;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伸出部,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转接孔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无重合;
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伸出部沿第二方向伸出所述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伸出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伸出所述第二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形状为弯折形,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形状为长条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形状为长条形,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形状为弯折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伸出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伸出所述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伸出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伸出所述第二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出部为长条形,所述第二伸出部为长条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16902.0U CN213581689U (zh) | 2021-06-02 | 2021-06-02 | 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16902.0U CN213581689U (zh) | 2021-06-02 | 2021-06-02 | 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81689U true CN213581689U (zh) | 2021-06-29 |
Family
ID=76553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16902.0U Active CN213581689U (zh) | 2021-06-02 | 2021-06-02 | 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81689U (zh) |
-
2021
- 2021-06-02 CN CN202121216902.0U patent/CN2135816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88987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splicing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KR101302622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액정표시장치의 리페어 방법 | |
KR100510810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JP2000171818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6710547B2 (en) |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 |
CN112864177B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面板 | |
CN111951682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967260A (zh) |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 |
US20240055443A1 (en) |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2436050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13581689U (zh) | 显示面板 | |
CN107507837B (zh) | 阵列基板及包含其的显示面板 | |
CN216901261U (zh) | 显示装置 | |
JPH05323354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292810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0993676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器件 | |
CN111290156B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 |
US20230116544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 |
CN116400538B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299854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7133779A (zh) | 阵列基板母板、制备方法、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219226287U (zh) | 驱动基板、发光基板和发光装置 | |
JP4442079B2 (ja) | 導電接続構造、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CN116500832A (zh) | 一种lcd显示装置、主fpc的绑定方法及智能终端 | |
JP2005024660A (ja) | 液晶表示素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8 Address after: 9-2 Tangming Avenue,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8, Fangzhou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215000 Patentee before: Suzhou Huaxi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