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1281A - 一种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1281A
CN113291281A CN202110605281.3A CN202110605281A CN113291281A CN 113291281 A CN113291281 A CN 113291281A CN 202110605281 A CN202110605281 A CN 202110605281A CN 113291281 A CN113291281 A CN 113291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ressure
air outlet
loop
press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52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湘晖
吴欣竺
韩科
左志强
许振宁
李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52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12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1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1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18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 B60T17/22Devices for monitoring or checking brake systems; Signa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2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gaseous
    • B60T13/26Compressed-air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02Air treatmen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02Air treatment devices
    • B60T17/004Draining and dry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02Air treatment devices
    • B60T17/008Silenc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包括空气处理单元,空气处理单元包括与空压机连接的单元进气口、单元排气口和与储能模块的储气筒连接的多个出气口,其包括与制动系统的前回路储气筒连接的前回路出气口和与制动系统的后回路储气筒连接的后回路出气口;空气处理单元上固定有可检测前回路出气口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本发明中不但可以显示前、后回路气压值,当气压值出现异常时,还会通过ECU做出逻辑判断,进行故障诊断显示及报警,不但可减轻司机工作压力,还可提高部品使用寿命及整车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气制动系统布置设计中,前后制动回路的压力传感器一般布置在前、后制动储气筒上。由于前、后制动储气筒的布置位置、容积、直径以及接头型号在不同的车型中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相应的,制动系统设计师需要根据车型底盘设计方案,设计压力传感器的安装螺纹尺寸、保安防灾、法规(防水防尘)、装配工艺等要求,确定压力传感器连接制动储气筒的接口位置和接口尺寸,最后,电气系统设计师根据制动系统确定的压力传感器接口位置和接口尺寸,来设计压力传感器的型号、线束型号、线束长度。这种传统的压力传感器的布置设计方式,线束易活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涉及的零部件数量多,且设计效率低。其次,传统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仅能显示前、后回路气压值,气压是否异常需要司机通过仪表显示并根据经验判断。传统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虽集成有电加热开关,可通过仪表台上的开关对空气处理单元进行手动加热,但这个动作需要司机主观判断后才能完成。传统柴油车空压机为外卸荷时,在空气处理单元卸载后,依然继续工作,空压机的负荷较高,空压机的使用寿命较低。
申请号为CN201220584886.5,专利名称为《一种带双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带双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其包括设置有输出口的多回路保护阀,空气通过该多回路保护阀形成多个各自独立的回路以分别连接车辆中不同的操纵系统,在该空气处理单元的多回路保护阀上部设有线路板总成,在线路板总成的中部设有插针,在线路板总成的下方并且在输出口的上方设置有陶瓷压阻传感器。该空气处理单元的多回路保护阀是六回路保护阀,该六回路保护阀端部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与空气干燥器相连接。在该六回路保护阀中还设有六个输出口,该六个输出口呈纵向三排布置,其中设置每排两个输出口,每个输出口与进气口均构成一个空气回路。最上排的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连接至行车制动系统,第三输出口连接至挂车制动系统,第四输出口连接至辅助气路系统,第五输出口连接至驻车制动系统,第六输出口连接至离合器、齿轮箱操纵系统。在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上方并排设置有两个对称的陶瓷压阻传感器,两个陶瓷压阻传感器分别对应于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分别通过设于输出口上方且与输出口相对应的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与两个陶瓷压阻传感器相连。所述两个陶瓷压阻传感器分别通过信号线与线路板总成相连接。所述线路板总成上的插针为六脚插针。第一输出口对应于第一插针、第二插针以及第三插针,而第二输出口对应于第四插针、第五插针以及第六插针,从而使输出信号互不干涉。该插针连接声光报警装置。在该空气处理单元中还设有干燥器,该干燥器置于多回路保护阀与空气压缩机之间。当汽车运行时,空气由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通过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进入陶瓷压阻传感器,空气压力作用在陶瓷压阻传感器中压电陶瓷芯片的表面,压电陶瓷芯片感受压力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经过线路板总成,最后通过插针输出电信号。插针可与报警装置等连接,当气体压力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声光的形式报警。
申请号为CN201220718268.5,专利名称为《新型集成式空气处理单元》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新型集成式空气处理单元包括空气干燥器、多回路保护阀,所述空气干燥器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干燥筒、阀体、电控处理单元,所述多回路保护阀安装于阀体上,并且,该多回路保护阀与阀体接触的表面的形状为与阀体相适应的形状,使其能够与阀体相互吻合,其与阀体的结合紧密牢固,并且更加紧凑。所述空气干燥器的进气口、出气口与所述多回路保护阀的各个回路出口位于阀体的同一侧面。所述新型集成式空气处理单元还包括一限压阀,该限压阀安装于多回路保护阀上。所述空气干燥器还包括消声器,其内置于阀体中。所述新型集成式空气处理单元还包括一安装于多回路保护阀上的压力传感器,其用于检测车辆制动系统中的压缩空气气压,并及时向车辆ECU总控制器反馈信息。所述空气干燥器还包括进气电磁阀、排气电磁阀、回流电磁阀;该进气电磁阀、排气电磁阀、回流电磁阀由电控处理单元控制其通断。所述空气干燥器出气口处设有一用于检测该出气口气压的压力检测装置,其与ECU总控制器连接,将其检测到的气压转换成电压反馈给ECU总控制器。所述多回路保护阀为四回路保护阀。所述多回路保护阀为三回路保护阀或六回路保护阀。所述多回路保护阀具有一腔体a,该腔体a与限压阀连接,并且同时与多回路保护阀的第一回路出口相连。所述多回路保护阀具有一腔体a’,该腔体a’与限压阀连接,并且同时与多回路保护阀的第二回路出口相连。从空压机输出的压缩空气经进气口进入到新型集成式空气处理单元中的空气干燥器中,在此过程中,压缩空气的温度下降,其中的水分会转化成冷凝水,流入到排气阀A处,等到排气阀A打开时,这部分冷凝水排出;同时压缩空气穿过干燥筒被干燥筒中的分子筛去除杂质与水分,杂质和水分附着在干燥筒的分子筛上,去除杂质和水分后的压缩空气经过单向阀J到达出气口处,到达出气口的压缩空气经四回路保护阀的进气口进入到四回路保护阀中。设于空气干燥器出气口处的压力检测装置D检测出气口处的气压,并将检测到的气压转换成电压实时反馈给ECU总控制器E,ECU总控制器E根据接收到的信息通过进行逻辑程序运算控制电控处理单元,并通过电控处理单元控制进气电磁阀G、排气电磁阀H、回流电磁阀F的通断。当检测到的气压压力大于预设切断压力时,进气电磁阀G和回流电磁阀F工作,进气电磁阀G工作使出气口处的一部分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电磁阀G经通道L推动排气阀A打开,压缩空气排出,空气干燥器完成卸荷,同时排出的还有先前产生的冷凝水;回流电磁阀F工作使另一部分压缩空气反冲干燥筒,将附着于干燥筒中分子筛上的杂质和水分带出,同样经排气阀A排出,使干燥筒中的分子筛再生。当检测到的气压压力低于预设值时,ECU总控制器E通过电控处理单元控制排气控制阀H将压缩空气排向大气,完成空气干燥器的卸荷、回流反冲再生、重新供气功能。进入到四回路保护阀中的压缩空气,其中第一部分经节流孔b、单向阀c到达a腔。到达a腔的这部分压缩空气中的一部分经第一回路出口供给行车第一回路,而另一部分经单向阀d到达限压阀。进入到四回路保护阀中的另一部分,也就是第二部分压缩空气经节流孔b’、单向阀c’到达a’腔。与到达a腔的压缩空气类似,到达a’腔的这部分压缩空气一部分经第二回路出口供给行车第二回路,而另一部分经单向阀e到达限压阀。通过a腔和a’腔到达限压阀的压缩空气经过限压阀的限压后,成为具有恒定气压的压缩空气,这其中的一部分压缩空气经通道f,当通道f中的气压足以克服弹簧g的弹力时,压缩空气推动弹簧g,打开阀门h,这部分压缩空气通过阀门h经第三回路出口供给驻车制动阀。同理,另一部分压缩空气通过第四回路出口供给辅助管路。当上述四个回路中的某一回路失效时,其他回路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保持一定的压力,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在行车第一回路处于失效状态时,该四回路保护阀还设有一安全装置,其在第一回路的气压低于预先设定值时,控制第三回路出口中的压缩空气也随之排入到大气之中。
上述专利均未考虑如何通过集成有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来智能控制空气处理单元的温度、降低空压机工作负载和如何判断制动系统是否异常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集成有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对空气处理单元内温度进行调节、监测并判断前后制动系统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包括空气处理单元,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包括与空压机连接的单元进气口、单元排气口和与储能模块的储气筒连接的多个出气口,其包括与制动系统的前回路储气筒连接的前回路出气口和与制动系统的后回路储气筒连接的后回路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上固定有可检测所述前回路出气口压力和所述后回路出气口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的侧部,所述前回路出气口、后回路出气口和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排气口处连接有消音器。
一种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述所述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将空压机与所述单元进气口连接,将储能模块的储气筒与所述多个出气口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将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信号反馈给整车控制单元,仪表板上显示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值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值,整车控制单元判断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则仪表板上显示气压故障并发出气压异常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通过压力传感器将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信号反馈给整车控制单元,仪表板上显示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值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值的方法是:将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信号分别转换为压力传感器的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反馈给整车控制单元,整车控制单元将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转换成气压值显示于仪表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判断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信号是否正常的方法是:将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之和设置为V,设定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之和的上限为V,下限为V,若一定时间T内,V连续两次以上大于V或连续两次以下小于V,则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或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或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均不正常。
进一步的,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判断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信号是否正常的方法是:判断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值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值是否低于整车起步气压值,若低于整车起步气压值,则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或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或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均不正常。
进一步的,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判断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信号是否正常的方法是:判断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值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值的差值是否大于P,若大于P,则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或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或前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的压力均不正常。
进一步的,所述1.5Mpa<P<2.0Mpa。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处理单元上还设置有与加热管道连接的加热口,所述加热口处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内集成有控制所述加热管道是否向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内供气的加热开关;温度传感器将空气处理单元内部的温度反馈给整车控制单元,当温度传感器感应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的低温值时,加热开关闭合,对空气处理单元进行加热,当温度传感器感应环境温度高于设定的高温值时,加热开关断开,停止给空气处理单元加热。
更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处理单元上设置有与空压机管路连接的反馈口;通过反馈口的反馈气压判断空气处理单元是否完成卸载,若完成,则空压机进入低负载工作模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可靠性提升:将压力传感器集成在空气处理单元上,可靠性达到300万次压力循环,防水性能可达到IP69,且传感器随空气处理单元统一进行下线检测和标定,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提升。
2、安全性提高:本发明不但可以显示前、后回路气压值,当气压值出现异常时,还会通过ECU做出逻辑判断,进行故障诊断显示及报警,不但可减轻司机工作压力,还提高整车安全性。
3、空气处理单元使用寿命提高:本发明既可手动也可自动加热空气处理单元,提高了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及整车安全性。
4、空压机寿命提高:本发明中的集成空气处理单元有气压反馈给空压机,当空气处理单元卸载后,会通过反馈气路使空压机内卸荷,降低空压机的工作负载,从而提高空压机的使用寿命。
5、设计模块化、通用化性好:本发明将压力传感器集成在空气处理单元上,减少了设计专用件数量,提高了制动系统、电气系统设计模块化和通用化。
6、提高了设计效率:通过将压力传感器集成在空气处理单元上,有效减少了压力传感器布置形式,减少了制动、电气系等系统的设计工作量。
7、提高了采购和装配效率:将压力传感器集成在空气处理单元上,可取消两个压力传感器,电气系统对应一条分支线,可有效减少线束的分支数量、减少了零部件数、采购数和装配工作量。
8、售后服务效率提升:将压力传感器集成在空气处理单元上,空气处理单元一般布置在前、后储气筒侧面,不会被上装遮挡,便于售后服务,提升了售后服务效率。
9、市场赔偿率降低:将压力传感器集成在空气处理单元上,电气线束走向与尼龙管束一致,捆扎固定,电气线束与压力传感器不存在相对运动,解决了悬挂式结构中线束易扯断的问题,市场赔偿率降低。
10、感观品质提升:空气压力传感器与空气处理单元集成后,管线束的模块化布置提高了感观品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集成空气处理单元将气压反馈给空压机,当空气处理单元卸载后,会通过反馈气路使空压机内卸荷,降低空压机的工作负载,从而提高空压机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不但可以显示前、后回路气压值,当气压值出现异常时,还会通过ECU做出逻辑判断,进行故障诊断显示及报警,不但可减轻司机工作压力,还可提高部品使用寿命及整车安全性。本发明既可手动也可自动加热空气处理单元,提高了整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空气处理单元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空气处理单元连接尼龙管束和电气信号管束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空气处理单元结构的工作信号连接示意图;
其中,1—空气处理单元,2—单元进气口,3—单元排气口,4—前回路出气口,5—后回路出气口,6—压力传感器,7—消音器,8—加热口,9—温度传感器,10—反馈口,11—尼龙管束,12—电气信号管束,13—第一储能系统供气口,14—第二储能系统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2所示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包括空气处理单元1,空气处理单元1包括与空压机连接的单元进气口2(由空压机向空气处理单元1供气)、单元排气口3(排出每次空气处理循环中多余的供气)和与储能模块的储气筒连接的多个出气口(通过出气口向各储能模块的储气筒供气),其包括与制动系统的前回路储气筒连接的前回路出气口4和与制动系统的后回路储气筒连接的后回路出气口5。空气处理单元1上固定有可检测前回路出气口4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5压力的压力传感器6,由压力传感器6采集制动系统前回路的制动压力和制动系统后回路的制动压力,压力传感器6固定于空气处理单元1的侧部,前回路出气口4、后回路出气口5和压力传感器6位于空气处理单元1的同一侧,将压力传感器布置于前回路出气口4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同一侧,可在不影响空气处理单元1与其他部件连接的基础上,便于将压力传感器6与空气处理单元1固定为一体,方便装配。单元排气口1处连接有消音器7,避免单元排气口1处排气声音过大,导致整车NVH性能降低。空气处理单元1上还设置有与加热管道连接的加热口8(通过加热管道对空气处理单元1内部供热,对空气处理单元进行加热,以保障空气处理单元1处于工作的最佳温度),加热口8处设置有用于检测空气处理单元1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由温度传感器9采集空气处理单元1内部的温度,并反馈给整车控制单元(ECU)温度传感器9内集成有控制加热管道是否向空气处理单元1内供气的加热开关,由加热开关控制是否向空气处理单元1内供热。空气处理单元1上设置有与空压机管路连接的反馈口10,判断通过反馈口10向空压机反馈的气体的压力,调整空压机向空气处理单元1内供气的压力,以及是否需要向空气处理单元1内供气。用于监测前、后回路供气气压的压力传感器6集成在空气处理单元1上,解决了悬挂式结构中线束易扯断的问题。如图2所示,压力传感器6与电气信号管束12连接,与空气处理单元1连接的尼龙管束11与电气信号管束12统一走向、统一固定,模块化布置,避免线束易活摆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线束震断或进水,提高了感官品质及产品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基于上述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的工作方法是:将空压机与单元进气口2连接,将储能模块的储气筒与多个出气口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6将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信号反馈给整车控制单元,仪表板上显示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值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值,整车控制单元判断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则仪表板上显示气压故障并发出气压异常报警。
通过压力传感器6将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信号反馈给整车控制单元,仪表板上显示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值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值的方法是:将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信号分别转换为压力传感器6的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反馈给整车控制单元,整车控制单元将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转换成气压值显示于仪表板上。
整车控制单元判断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信号是否正常的方法是:将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之和设置为V,设定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之和的上限为V1,下限为V2,若一定时间T内,V连续两次以上大于V1或连续两次以下小于V2,则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或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或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均不正常。
整车控制单元判断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信号是否正常的方法是:判断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值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值是否低于整车起步气压值,若低于整车起步气压值,则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或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或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均不正常。
整车控制单元判断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信号是否正常的方法是:判断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值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值的差值是否大于P,若大于P,则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或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或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均不正常。1.5Mpa<P<2.0Mpa,可根据不同车型进行合理设置。
温度传感器9将空气处理单元1内部的温度反馈给整车控制单元,当温度传感器9感应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的低温值时,加热开关闭合,对空气处理单元1进行加热,当温度传感器9感应环境温度高于设定的高温值时,加热开关断开,停止给空气处理单元1加热。
通过反馈口10的反馈气压判断空气处理单元1是否完成卸载,若完成,则空压机进入低负载工作模式。
本发明中集成有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1将气压反馈给空压机,当空气处理单元1卸载后,会通过反馈气路使空压机内卸荷,降低空压机的工作负载,从而提高空压机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不但可以显示前、后制动回路气压值,当气压值出现异常时,还会通过ECU做出逻辑判断,进行故障诊断显示及报警,不但可减轻司机工作压力,还可提高部品使用寿命及整车安全性。本发明既可手动也可自动加热空气处理单元1,使空气处理单元1始终处于最高效的工作状态温度,从而提高了整车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控制策略:
1、气制动系统中,采用集成压力传感器6的空气处理单元1,压力传感器6反馈的是前后回路供能模块出气口气压,可准确地保证制动安全性能。
2、集成有压力传感器6的空气处理单元1不但可以显示前、后回路气压值,当气压值出现异常时,还会通过ECU做出逻辑判断,进行故障诊断显示及报警,不但可减轻司机工作压力,还可提高整车安全性。
3、集成有压力传感器6的空气处理单元1既可手动也可自动加热,提高部品使用寿命及整车安全性。传统的空气处理单元有电加热开关,可通过仪表台上的开关对空气处理单元进行手动加热,但这个动作需要司机主观判断后才能完成。
4、集成有压力传感器6的空气处理单元1可将其内部气压反馈给空压机,当空气处理单元1卸载后,会通过反馈气路使空压机卸荷,降低空压机的工作负载,从而提高空压机的使用寿命。而传统柴油车空压机为外卸荷时,在空气处理单元卸载后,依然继续工作,空压机的负荷较高,空压机的使用寿命较低。
本发明具有以下结构优点:
1、集成有压力传感器6的空气处理单元1还可集成有消音器7,降低了噪音。
2、空气处理单元1的管线束模块化布置:传统气制动系统布置设计中,由于前后回路的压力传感器一般布置在前、后储气筒上,需要根据储气筒的布置位置、容积、直径、接头型号,设计压力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型号以及电气线束的布置走向、接插件接口、线束长度,这种布置设计方法效率低。而本发明采用将压力传感器6与空气处理单元1集成的模块化布置,可减少专用件设计的步骤、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底盘布置通用性、提高设计开发效率。
3、电气线束优化布置:传统气制动系统中,前、后储气筒压力传感器分别布置于前、后储气筒上,两根线束分别连接传感器,并呈悬挂式布置,易于活摆、震断或进水,可靠性差。本发明将用于采集前、后回路压力的压力传感器6集成在空气处理单元1上,且采用一个接插件接入,电气信号线束12可与尼龙管束11同行走向,避免活摆、震断或进水,提高感观品质及产品可靠性。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是示例性的,本说明书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技术方案。相反,提供这些说明将使得本发明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此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应该明白,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是示例性方法的实例。基于设计偏好,应该理解,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层次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得到重新安排。所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性的顺序给出了各种步骤的要素,并且不是要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或层次。
用于描述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各方面公开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和数字仅仅是示例,因此,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不限于所示出的细节。在以下描述中,当相关的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被确定为不必要地模糊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重点时,将省略详细描述。
为了使本揭示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上文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实施方式中涵盖了多个具体实施例的特征以及用以建构与操作这些具体实施例的方法步骤与其顺序。然而,亦可利用其它具体实施例来达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与步骤顺序。
在上述的详细描述中,各种特征一起组合在单个的实施方案中,以简化本公开。不应该将这种公开方法解释为反映了这样的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方案需要比清楚地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相反,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本发明处于比所公开的单个实施方案的全部特征少的状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特此清楚地被并入详细描述中,其中每项权利要求独自作为本发明单独的优选实施方案。
为使本领域内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上面对所公开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方式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公开并不限于本文给出的实施例,而是与本申请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上文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举例。当然,为了描述上述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结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各个实施例可以做进一步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改变、修改和变型。此外,就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含”,该词的涵盖方式类似于术语“包括”,就如同“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的那样。此外,使用在权利要求书的说明书中的任何一个术语“或者”是要表示“非排它性的或者”。
应该指出,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出现并使用术语“第一”、“第二”、“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来描述各种不同的组件,但是这些成分和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成分和部分和另一个成分和部分。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并且类似地,第二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一部件,顶部和底部的部件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彼此对调或转换;一端和另一端的部件可以彼此性能相同或者不同。
此外,在构成部件时,尽管没有其明确的描述,但可以理解必然包括一定的误差区域。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例如,当位置顺序被描述为“在...上”、“在...上方”、“在...下方”和“下一个”时,除非使用“恰好”或“直接”这样的词汇或术语,此外则可以包括它们之间不接触或者接触的情形。如果提到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则并不意味着在图中第一元件必须位于第二元件的上方。所述部件的上部和下部会根据观察的角度和定向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附图中或在实际构造中,如果涉及了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的情况可以包括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下方”的情况以及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方”的情况。在描述时间关系时,除非使用“恰好”或“直接”,否则在描述“之后”、“后续”、“随后”和“之前”时,可以包括步骤之间并不连续的情况。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的特征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彼此组合或者拼接,并且可以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充分理解的以各种不同地构造来执行。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以彼此独立地执行,或者可以以相互依赖的关系一起执行。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包括空气处理单元(1),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包括与空压机连接的单元进气口(2)、单元排气口(3)和与储能模块的储气筒连接的多个出气口,其包括与制动系统的前回路储气筒连接的前回路出气口(4)和与制动系统的后回路储气筒连接的后回路出气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上固定有可检测所述前回路出气口(4)压力和所述后回路出气口(5)压力的压力传感器(6),所述压力传感器(6)固定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的侧部,所述前回路出气口(4)、后回路出气口(5)和所述压力传感器(6)位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的同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排气口(1)处连接有消音器(7)。
3.一种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将空压机与所述单元进气口(2)连接,将储能模块的储气筒与所述多个出气口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6)将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信号反馈给整车控制单元,仪表板上显示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值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值,整车控制单元判断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则仪表板上显示气压故障并发出气压异常报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压力传感器(6)将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信号反馈给整车控制单元,仪表板上显示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值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值的方法是:将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信号分别转换为压力传感器(6)的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反馈给整车控制单元,整车控制单元将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转换成气压值显示于仪表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判断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信号是否正常的方法是:将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之和设置为V,设定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之和的上限为V1,下限为V2,若一定时间T内,V连续两次以上大于V1或连续两次以下小于V2,则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或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或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均不正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判断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信号是否正常的方法是:判断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值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值是否低于整车起步气压值,若低于整车起步气压值,则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或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或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均不正常。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判断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信号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信号是否正常的方法是:判断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值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值的差值是否大于P,若大于P,则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或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或前回路出气口(4)的压力和后回路出气口(5)的压力均不正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5Mpa<P<2.0Mpa。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上还设置有与加热管道连接的加热口(8),所述加热口(8)处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9)内集成有控制所述加热管道是否向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内供气的加热开关;温度传感器(9)将空气处理单元(1)内部的温度反馈给整车控制单元,当温度传感器(9)感应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的低温值时,加热开关闭合,对空气处理单元(1)进行加热,当温度传感器(9)感应环境温度高于设定的高温值时,加热开关断开,停止给空气处理单元(1)加热。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上设置有与空压机管路连接的反馈口(10);通过反馈口(10)的反馈气压判断空气处理单元(1)是否完成卸载,若完成,则空压机进入低负载工作模式。
CN202110605281.3A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Pending CN1132912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5281.3A CN113291281A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5281.3A CN113291281A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1281A true CN113291281A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26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5281.3A Pending CN113291281A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128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2351A (zh) * 2008-08-04 2011-06-2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对机动车中的制动系统进行功能检验的方法
CN103016462A (zh) * 2012-12-24 2013-04-03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新型集成式空气处理单元
CN202911732U (zh) * 2012-11-08 2013-05-01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带双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
US20170166180A1 (en) * 2015-12-11 2017-06-15 Automotive Research & Testing Center Abnormal detec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neumatic brake
CN209079875U (zh) * 2018-09-28 2019-07-09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纯电动汽车制动的气压助力伺服系统
US20200033224A1 (en) * 2017-03-31 2020-01-30 Cummins Inc. On vehicle compressed air system leak detection
CN111791867A (zh) * 2020-06-30 2020-10-2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商用车气制动系统气压报警方法
CN212950554U (zh) * 2020-08-26 2021-04-1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载货车辆用气动压力助力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2351A (zh) * 2008-08-04 2011-06-2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对机动车中的制动系统进行功能检验的方法
CN202911732U (zh) * 2012-11-08 2013-05-01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带双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
CN103016462A (zh) * 2012-12-24 2013-04-03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新型集成式空气处理单元
US20170166180A1 (en) * 2015-12-11 2017-06-15 Automotive Research & Testing Center Abnormal detec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neumatic brake
US20200033224A1 (en) * 2017-03-31 2020-01-30 Cummins Inc. On vehicle compressed air system leak detection
CN209079875U (zh) * 2018-09-28 2019-07-09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纯电动汽车制动的气压助力伺服系统
CN111791867A (zh) * 2020-06-30 2020-10-20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商用车气制动系统气压报警方法
CN212950554U (zh) * 2020-08-26 2021-04-1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载货车辆用气动压力助力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60096B1 (en) Air dryer reservoir module components
RU2513103C2 (ru)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модуля стояночного тормоз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при возникновении неисправности и модуль стояночного тормоз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ый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указанного способа
WO2016011816A1 (zh) 一种无热吸附空气干燥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02508278A (ja) エアドライアタンクモジュール
US20120306259A1 (en) Vehicle compressed air supply device
CN110884315A (zh) 一种用于商用汽车的智能化电控空气悬架系统
CN104144832B (zh) 用于商用机动车辆的压缩空气供应的空气处理系统
CN108657218B (zh) 一种用于磁浮列车的辅助制动控制装置和方法
US8190328B2 (en) Electropneumatic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an automatic vehicle level control system
CN103016462B (zh) 新型集成式空气处理单元
CN113291281A (zh) 一种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空气处理单元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EP1181181B1 (en) Controller module for continuous flow twin air dryers and process of controlling same
CN106314412B (zh) 带can功能的电控空气处理单元
EP3113994B1 (en) Dual purpose dryers for high flow
CN107738640B (zh) 一种气压制动供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184042B (zh) 一种集成epb的电子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及装置
CN202971433U (zh) 新型集成式空气处理单元
CN216546137U (zh) 一种应急供油系统及装载机
CN114454837A (zh) 车辆供气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动重卡
CN112550260B (zh) 压缩空气的控制方法、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CN206278091U (zh) 带can功能的电控空气处理单元
CN207842916U (zh) 一种商用车气压制动供气系统
GB2364030A (en) Vehicle suspension powered when towed
CN218287356U (zh) 空气悬架系统及车辆
CN217347429U (zh) 一种智能电子空气处理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