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8639B - 睡眠用器具 - Google Patents

睡眠用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8639B
CN113288639B CN202110125819.0A CN202110125819A CN113288639B CN 113288639 B CN113288639 B CN 113288639B CN 202110125819 A CN202110125819 A CN 202110125819A CN 113288639 B CN113288639 B CN 1132886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leep
support portion
main body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58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8639A (zh
Inventor
福山弦
井上三树男
大阪昌也
山村周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88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8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8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86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b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04Seating furniture, e.g. sofas, couches, settees, or the like, with movable parts changeable to beds; Chair beds
    • A47C17/16Seating furniture changeable to beds by tilting or pivoting the back-rest
    • A47C17/163Seating furniture changeable to beds by tilting or pivoting the back-rest and a foot-re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04Seating furniture, e.g. sofas, couches, settees, or the like, with movable parts changeable to beds; Chair beds
    • A47C17/16Seating furniture changeable to beds by tilting or pivoting the back-rest
    • A47C17/17Seating furniture changeable to beds by tilting or pivoting the back-rest with coupled movement of back-rest and sea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04Seating furniture, e.g. sofas, couches, settees, or the like, with movable parts changeable to beds; Chair beds
    • A47C17/16Seating furniture changeable to beds by tilting or pivoting the back-rest
    • A47C17/20Seating furniture changeable to beds by tilting or pivoting the back-rest thereby uncovering one or more auxiliary parts previously hidden
    • A47C17/213Seating furniture changeable to beds by tilting or pivoting the back-rest thereby uncovering one or more auxiliary parts previously hidden the surface, when used for lying down in a bed position, consisting of one side of the seating furniture seat frame and the back-rest fra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8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 A47C27/10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with two or more independently-fillable cha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55Recording 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09Sleep detection, i.e. determining whether a subject is asleep or n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61B5/4812Detecting sleep stages or cy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8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mounted on external non-worn devices, e.g. non-medical devices
    • A61B5/6892Ma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61G7/015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adjustable sections, e.g. for Gatch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2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sensing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e.g. heart rate or body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2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detection of driver fatig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53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4Hydro-pneumatic adjustments of the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rs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睡眠用器具。睡眠用器具具有:垫主体部,能够对使用者以仰卧的状态进行支承;倾斜机构,其通过在所述垫主体部中将右侧支承部和左侧支承部交替抬高而使使用者的身体周期性地向左右倾斜,其中,所述右侧支承部包括对使用者的右侧的坐骨以及右侧的肩胛骨进行支承的部分,所述左侧支承部包括对使用者的左侧的坐骨以及左侧的肩胛骨进行支承的部分。

Description

睡眠用器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睡眠用器具。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4-024678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装置,即,通过在床上设置振动板,并对该振动板施加连续的微振动和以一定周期进行重复的振动,从而给躺在床上的人带来睡眠引导效果的装置。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4-024678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关于维持睡眠状态良好的问题,并未被考虑。尤其是在宽度狭窄的床上等进行睡眠的情况下,由于难以翻身,因此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即使在睡眠空间的宽度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睡眠状态良好的睡眠用器具。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具有:垫主体部,其能够对使用者以仰卧的状态进行支承;倾斜机构,其通过在所述垫主体部中将右侧支承部和左侧支承部交替抬高而使使用者的身体周期性地向左右倾斜,其中,所述右侧支承部包括对使用者的右侧的坐骨以及右侧的肩胛骨进行支承的部分,所述左侧支承部包括对使用者的左侧的坐骨以及左侧的肩胛骨进行支承的部分。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垫主体部被设为能够对使用者以仰卧的状态进行支承。此外,在垫主体部上设置有包括对使用者的右侧的坐骨以及右侧的肩胛骨进行支承的部分的右侧支承部和包括对使用者的左侧的坐骨以及左侧的肩胛骨进行支承的部分的左侧支承部。而且,倾斜机构通过交替抬高该右侧支承部和左侧支承部,从而使使用者的身体周期性地向左右倾斜。通过以此方式使使用者的身体周期性地向左右倾斜,从而能够周期性地改变体压所进行作用的部分。
已知人在睡眠中会以促进血液的循环等为目的而进行数十次的翻身。在此,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中,通过利用倾斜机构而周期性地改变使用者的体压所进行作用的部分,从而促进血液的循环,因此能够在不进行翻身的情况下维持睡眠状态良好。
本公开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在第一方式中,所述垫主体部被构成为,包括能够对使用者的臀部以及大腿部进行支承的中央支承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中央支承部的一端侧连结并且能够对使用者的背部以及头部进行支承的上侧支承部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中央支承部的另一端侧连结并且能够对使用者的腿脚部进行支承的下侧支承部,并且,所述垫主体部被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上侧支承部以及所述下侧支承部相对于所述中央支承部进行转动,从而在座椅状态和床状态之间相互转换。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中,垫主体部被构成为,能够在座椅状态和床状态之间相互转换。因此,在使用者落座在了座椅状态的垫主体部上的情况下,使用者的臀部以及大腿部通过中央支承部而从下方侧被支承,背部以及头部从后方侧被上侧支承部支承,腿脚部从后方侧被下侧支承部支承。而且,通过使垫主体部从该落座状态向床状态转换,从而能够使使用者在不离开垫主体的情况下成为卧位的姿态。
本公开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在第二方式中,在所述垫主体部中设置有支承用空气袋,所述支承用空气袋沿着从所述上侧支承部朝向所述下侧支承部的方向而被配设多个,并且分别能够变更内部的空气压力,并且,对所述支承用空气袋的空气压力进行调节,以使得与所述座椅状态相比,所述床状态下的所述中央支承部中的所述支承用空气袋的空气压力较高。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中,沿着从垫主体部的上侧支承部朝向下侧支承部的方向配设有多个支承用空气袋。而且,各个支承用空气袋被构成为能够对内部的空气压力进行变更。由此,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姿态来对垫主体部的硬度进行调节。
此外,对支承用空气袋的空气压力进行调节,以使得与座椅状态相比,床状态下的中央支承部中的支承用空气袋的空气压力较高。由此,能够在座椅状态下降低中央支承部中的支承用空气袋的空气压力从而对使用者的臀部以及大腿部以包围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在床状态下提高中央支承部中的支承用空气袋的空气压力从而容易地使使用者的身体向左右倾斜。
本公开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在第二方式或者第三方式中,具备对落座在所述座椅状态下的所述垫主体部上的使用者的清醒度进行检测的清醒度传感器,在通过所述清醒度传感器而检测出的使用者的清醒度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使所述垫主体部从所述座椅状态向所述床状态转换。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中,在例如使用者入睡了的情况等使用者的清醒度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使垫主体部从座椅状态向床状态转换。由此,即使在使用者以落座于座椅状态的垫主体部上的状态而入睡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使用者在不被弄醒的情况下转换为卧位的姿态。
本公开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在第四方式中,具备对使用者的睡眠深度进行检测的深度传感器,在所述床状态下,在通过所述深度传感器而检测出的使用者的睡眠深度深于预定值情况下,所述倾斜机构将所述右侧支承部和所述左侧支承部交替抬高。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中,在通过深度传感器而检测出的使用者的睡眠深度深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交替抬高右侧支承部和左侧支承部从而使使用者向左右倾斜。由此,能够在睡眠中的使用者不察觉的情况下使使用者向左右倾斜。另外,在此所说的睡眠深度深的情况是指,例如,深层睡眠中的三个阶段的深度之中的、较深的睡眠即第二或者第三睡眠深度。
本公开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在第二方式至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还具备:肘靠,其被设置在所述垫主体部的两侧部处,且在所述座椅状态下能够对使用者的臂部进行支承;肘靠移动机构,其在从所述座椅状态向所述床状态转换时,与所述上侧支承部的转动连动而使所述肘靠下降。
在本公开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中,在垫主体部的两侧部处设置有肘靠。此外,肘靠移动机构在从座椅状态向床状态转换时与上侧支承部的转动连动而使肘靠下降。由此,即使在使用者在落座于座椅状态的垫主体部上的状态下保持将臂部放置在肘靠上而入睡了的情况下,也能够自然地转换为卧位的姿态。
本公开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倾斜机构被构成为,包括分别被设置在所述右侧支承部以及所述左侧支承部中的倾斜用空气袋和向所述倾斜用空气袋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
在本公开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中,通过从空气供给部供给空气,从而能够使右侧支承部的倾斜用空气袋和左侧支承部的倾斜用空气袋交替膨胀。
本公开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倾斜机构为,使所述垫主体部的整体向左右倾斜的倾斜装置。
在本公开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中,通过使垫主体部的整体向左右倾斜,从而能够使使用者的身体向左右倾斜。
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即使在睡眠空间的宽度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睡眠状态良好。
此外,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能够供使用者以坐着的姿态和卧位的姿态这两种姿态进行利用。
并且,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能够在座椅状态以及床状态这两种的状态下确保使用者的舒适性。
此外,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并且,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能够在不妨碍使用者的睡眠的情况下维持睡眠状态良好。
此外,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与不具备肘靠移动机构的结构相比,能够对在使用者向卧位的姿态进行转换时妨碍使用者的睡眠的情况进行抑制。
并且,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而使使用者的身体向左右倾斜。
此外,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与通过使空气袋膨胀来抬高右侧支承部以及左侧支承部的结构相比,能够迅速地使使用者的身体向左右倾斜。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时的概略侧剖视图,且为表示座椅状态的图。
图2是从座椅宽度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时的概略侧剖视图,且为表示床状态的图。
图3是从座椅上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时的概略俯视图。
图4A是从座椅后方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的垫主体部呈水平的状态的图。
图4B是从座椅后方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的垫主体部向左侧倾斜了的状态的图。
图4C是从座椅后方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的垫主体部向右侧倾斜了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气囊控制处理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8A是从座椅后方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的垫主体部呈水平的状态的图。
图8B是从座椅后方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的垫主体部向左侧倾斜了的状态的图
图8C是从座椅后方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的垫主体部向右侧倾斜了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被试验者A的睡眠条件与睡眠时间的关系的柱状图。
图10是表示被试验者B的睡眠条件和睡眠时间的关系的柱状图。
图11是表示被试验者C的睡眠条件和睡眠时间的关系的柱状图。
图12是表示被试验者D的睡眠条件和睡眠时间的关系的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10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适当记录的箭头标记FR、箭头标记UP以及箭头标记RH分别表示睡眠用器具10的座椅前方、座椅上方以及座椅宽度方向的右侧。以下,在仅使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则设为表示座椅前后方向的前后、座椅上下方向的上下、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
如图1所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睡眠用器具10被配设在车辆12的车厢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在使用者P落座在了睡眠用器具10上的状态下,使用者P所朝向着的方向与车辆前方一致,使用者P的左右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左右方向一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睡眠用器具10具备垫主体部16,该垫主体部16被构成为能够在图1所示的座椅状态和图2所示的床状态之间相互转换。并且,在座椅状态下,设为使用者P能够落座在垫主体部16上,在床状态下,设为能够通过垫主体部16而对使用者P以仰卧的状态进行支承。
如图1所示的那样,垫主体部16被构成为,包括中央支承部18、上侧支承部20以及下侧支承部22。中央支承部18被安装在立设于地板面板14上的左右一对的侧框架32上,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对使用者P的臀部以及大腿部进行支承。另外,在图1中仅图示右侧的侧框架32。
中央支承部18具备中央支承框架19,且在该中央支承框架19上安装有中央缓冲垫24。而且,通过中央缓冲垫24而对使用者P的臀部以及大腿部从座椅下方侧进行支承。即,中央支承部18作为一般的车辆用座椅中的坐垫来发挥功能。此外,中央支承框架19的座椅宽度方向两端部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被安装在侧框架32上。并且,在侧框架32的内部,设置有如图5所示的中央支承部升降机构62,通过该中央支承部升降机构62进行动作而使中央支承部18能够在图1所示的位置和图2所示的位置之间相互升降。
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中央支承框架19的后端部19A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有上侧支承部20,该上侧支承部20被构成为能够对使用者P的背部以及头部进行支承。具体而言,上侧支承部20具备上侧支承框架21,该上侧支承框架21的下端部21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中央支承框架19连结。
在上侧支承框架21上安装有上侧缓冲垫26,通过该上侧缓冲垫26而对使用者P的背部以及头部从座椅后方侧进行支承。即,上侧支承部20作为一般的车辆用座椅中的座椅靠背而发挥功能。此外,在上侧缓冲垫26的内部设置有作为清醒度传感器的体压传感器40。体压传感器40在上侧缓冲垫26中被设置在与使用者P的心脏相对应的位置,并且被构成为通过该体压传感器40而能够对使用者P的心搏进行检测。并且,在上侧缓冲垫26上的上侧支承框架21的上端部21A侧设置有头部约束用缓冲垫28。如图3所示的那样,头部约束用缓冲垫28以夹着使用者P的头部的方式而在左右设置有一对,且成为用于对使用者P的头部向上侧支承部20的外侧滑落的情况进行抑制的缓冲垫。
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在上侧支承框架21的下端部21B处形成有导向孔21C。因此,通过使上侧支承框架21沿着导向孔21C进行滑动,从而使中央缓冲垫24与上侧缓冲垫26分离或者接近。而且,在如图1所示的座椅状态下,被构成为,通过使中央缓冲垫24与上侧缓冲垫26分离,从而使上侧支承框架21相对于中央支承框架19能够转动。另一方面,在如图2所示的床状态下,通过使中央缓冲垫24与上侧缓冲垫26接近,从而消除中央缓冲垫24与上侧缓冲垫26的间隙。
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中央支承框架19的前端部19B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有下侧支承部22,该下侧支承部22被构成为能够对使用者P的腿脚部进行支承。具体而言,下侧支承部22具备下侧支承框架23,该下侧支承框架23的上端部23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中央支承框架19连结。此外,下侧支承框架23的下端部23B与地板面板14抵接或者接近。
在下侧支承框架23上安装有下侧缓冲垫30,通过该下侧缓冲垫30而对使用者P的腿脚部从座椅后方侧进行支承。此外,下侧缓冲垫30在床状态下被设置于和中央缓冲垫24无间隙地配置的位置处。
垫主体部16如以上的方式而被构成,且如图3所示的那样,将该垫主体部16中的与在座椅宽度方向中央处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而成的中心线CL相比靠右侧的部分称为右侧支承部16R。此外,将与中心线CL相比靠左侧的部分称为左侧支承部16L。而且,右侧支承部16R为,包括对使用者P的右侧的坐骨以及右侧的肩胛骨进行支承的部分的区域,左侧支承部16L为,包括对使用者P的左侧的坐骨以及左侧的肩胛骨进行支承的部分的区域。
在垫主体部16的两侧部上设置有在座椅状态下能够对使用者P的臂部进行支承的肘靠34。如图1所示的那样,肘靠34在座椅状态下被配置在侧框架32的上方,且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延伸。此外,肘靠34通过第一联杆36以及第二联杆38与侧框架32连结。
第一联杆36被形成为长条状,且第一联杆36的一个端部36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侧框架32上。此外,第一联杆36的另一端部36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肘靠34的后部。
第二联杆38被设置在与第一联杆36相比靠座椅前方侧且与第一联杆36为相同形状,且第二联杆38的一个端部38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侧框架32上。此外,第二联杆38的另一端部38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肘靠34的前部。
肘靠34如以上的方式而被构成,第一联杆36以及第二联杆38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锁止机构而使转动被锁止以避免无意地转动。此外,在侧框架32的内部设置有图5所示的肘靠移动机构60,在从座椅状态向床状态转换时通过肘靠移动机构60进行动作,从而使第一联杆36以及第二联杆38的锁止状态被解除。而且,肘靠移动机构60与上侧支承部20的转动相连动地使肘靠34在向座椅后方侧移动的同时下降。此外,相反地,在从床状态向座椅状态转换时,通过肘靠移动机构60进行动作,而在解除了第一联杆36以及第二联杆38的锁止状态之后,与上侧支承部20的转动相连动地使肘靠34在向座椅前方侧移动的同时上升。
在此,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垫主体部16中,沿着从上侧支承部20朝向下侧支承部22的方向配设有多个作为支承用空气袋的支承用气囊68。具体而言,支承用气囊68被形成为以座椅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条的袋状。而且,支承用气囊68分别被配设在中央缓冲垫24与中央支承框架19之间、上侧缓冲垫26与上侧支承框架21之间、以及下侧缓冲垫30与下侧支承框架23之间。另外,在图3中,在中央缓冲垫24与中央支承框架19之间图示有五个支承用气囊68,但实际上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排列着更多的支承用气囊68。
在上侧支承部20中,在对使用者P的头部进行支承的部分处配设有与支承用气囊68相比座椅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较短的支承用气囊69。而且,这些支承用气囊68以及支承用气囊69被构成为能够对内部的空气压力进行变更。具体而言,被构成为,从图5所示的第一空气供给部64向支承用气囊68以及支承用气囊69供给空气,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对从该第一空气供给部64向支承用气囊68以及支承用气囊69供给的空气的量进行调节。因此,通过使一部分支承用气囊68的空气压力高于其他的支承用气囊68,从而能够使垫主体部16的一部分变硬。同样,通过使一部分支承用气囊68的空气压力低于其他的支承用气囊68,从而能够使垫主体部16的一部分变软。
在中央支承部18中设置有作为倾斜用空气袋的右侧气囊70R以及左侧气囊70L。右侧气囊70R以及左侧气囊70L被设置在中央缓冲垫24与中央支承框架19之间,且被形成为以座椅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的袋状。此外,右侧气囊70R被配置在包括对使用者P的右侧的坐骨周围进行支承的部分的右侧支承部16R中,左侧气囊70L被配置在包括对使用者P的左侧的坐骨周围进行支承的部分的左侧支承部16L中。另外,虽然在使用者P的体格为高大的情况和为矮小的情况下的坐骨的位置不同,但是右侧气囊70R以及左侧气囊70L被形成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能够从座椅下方侧对坐骨进行支承的形状。
在上侧支承部20中设置有作为倾斜用空气袋的右侧气囊72R以及左侧气囊72L。右侧气囊72R以及左侧气囊72L被设置在上侧缓冲垫26与上侧支承框架21之间,且被形成为以座椅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的袋状。此外,右侧气囊72R被配置在包括对使用者P的右侧的肩胛骨周围进行支承的部分的右侧支承部16R中,左侧气囊72L被配置在包括对使用者P的左侧的肩胛骨周围进行支承的部分的左侧支承部16L中。另外,虽然在使用者P的体格为高大的情况和为矮小的情况下肩胛骨的位置不同,但是右侧气囊72R以及左侧气囊72L被形成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能够从座椅下方侧对肩胛骨进行支承的形状。
右侧气囊70R、右侧气囊72R、左侧气囊70L以及左侧气囊72L被构成为,通过从图5所示的第二空气供给部66被供给空气从而膨胀。而且,通过包括这些右侧气囊70R、右侧气囊72R、左侧气囊70L以及左侧气囊72L和第二空气供给部66而构成倾斜机构。
图5是表示睡眠用器具10的硬件结构的框图。如该图5所示的那样,睡眠用器具10具备控制部42,该控制部42被构成为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44、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46、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取存储器)48、存储器50以及输入输出接口52。各个结构经由总线43而以相互能够通信的方式被连接。
CPU44是中央运算处理单元,执行各种程序,或者控制各个部分。即,CPU44从ROM46或者存储器50中读取程序,并将RAM48作为作业区域来执行程序。CPU44按照被记录在ROM46或者存储器50中的程序来实施上述各个结构的控制以及各种运算处理。
ROM46对各种程序以及各种数据进行存储。RAM48作为作业区域暂时性地存储程序或者数据。存储器50由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或者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构成,并且是对包括操作系统的各种程序、以及各种数据进行存储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ROM46或者存储器50中存储有用于实施气囊控制处理的程序以及各种数据等。
输入输出接口52与体压传感器40、作为清醒度传感器的室内摄像机54、上侧支承部转动机构56、下侧支承部转动机构58、肘靠移动机构60、中央支承部升降机构62、第一空气供给部64以及第二空气供给部66电连接。体压传感器40对由使用者P的心搏而形成压力变化进行检测,并向控制部42进行发送。
室内摄像机54被设置在车厢内且朝向着落座在了睡眠用器具10上的状态的使用者P。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被构成为利用室内摄像机54来对使用者P的脸进行拍摄,且将拍摄到的数据向控制部42进行发送。
上侧支承部转动机构56为,使上侧支承部20相对于中央支承部18进行转动的机构。具体而言,上侧支承部转动机构56被构成为包括被设置在中央支承框架19与上侧支承框架21的连结部分处的未图示的电机,且通过使该电机进行动作而使上侧支承框架21相对于中央支承框架19进行转动。
下侧支承部转动机构58是使下侧支承部22相对于中央支承部18进行转动的机构。具体而言,下侧支承部转动机构58被构成为包括被设置在中央支承框架19与下侧支承框架23的连结部分处的未图示的电机,且通过使该电机进行动作而使下侧支承框架23相对于中央支承框架19进行转动。
睡眠用器具10使用上述的硬件资源来实现各种功能。参照图6来对睡眠用器具10所实现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的那样,睡眠用器具10作为功能结构而以包括接收部70、清醒度判断部72、座椅变形部74、支承用气囊控制部76、倾斜用气囊控制部78的方式被构成。另外,各个功能结构通过CPU44读取被存储在ROM46或者存储器50中的程序并执行而被实现。
接收部70接收从体压传感器40以及室内摄像机54等发送来的信号。清醒度判断部72对使用者P的清醒度进行判断。具体而言,清醒度判断部72基于从体压传感器40以及室内摄像机54接收到的信息来对使用者P是否入睡了进行判断。例如,清醒度判断部72可以在根据室内摄像机54接收到的信号而使用者P闭着眼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使用者P入睡了。此外,清醒度判断部72也可以根据从体压传感器40接收到的信号而取得心搏变动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该心搏变动的时间序列数据,如果处于交感神经活动活跃且副交感神经活动正抑制着的状态,则判断为无睡意的状态。此外,相反地,如果为交感神经活动被抑制而心搏下降了的状态,则可以判断为睡眠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由室内摄像机54取得的使用者P的脸的图像数据和由体压传感器40取得的使用者P的心搏数据这两方来判断使用者P是否入睡了。
在通过清醒度判断部72而判断为使用者P入睡了的情况下,座椅变形部74使座椅状态的垫主体部16进行变形从而向床状态转换。具体而言,座椅变形部74使图5所示的上侧支承部转动机构56、下侧支承部转动机构58以及中央支承部升降机构62进行动作,从而使上侧支承部20的支承面以及下侧支承部22的支承面与中央支承部18的支承面成为同一面。此外,座椅变形部74使中央支承部升降机构62进行动作从而使中央支承部18下降。此时,座椅变形部74以使用者P不会醒来的程度的速度使上侧支承部20以及下侧支承部22进行转动,并且以使用者P不会醒来的程度的速度使中央支承部18下降。并且,座椅变形部74通过使肘靠移动机构60进行动作,从而以与上侧支承部20的转动进行连动的方式而使肘靠34在向座椅后方侧移动的同时下降。以此方式,从图1的座椅状态向图2的床状态转换。
图6所示的支承用气囊控制部76对支承用气囊68的空气压力进行调节,以使得与座椅状态相比床状态的中央支承部18中的支承用气囊68的空气压力升高。具体而言,支承用气囊控制部76通过对从图5所示的第一空气供给部64向支承用气囊68供给的空气量进行控制,从而在垫主体部16转换为床状态时使中央支承部18的支承用气囊68的空气压力升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状态下的中央支承部18的支承用气囊68与被配置在其他的部分的支承用气囊68相比,空气压力被设定得较低。而且,在垫主体部16转换为床状态时,对中央支承部18中的支承用气囊68进行调节,以使其成为与被配置在其他部分的支承用气囊68同等的空气压力。
图6所示的倾斜用气囊控制部78通过对第二空气供给部66而交替抬高右侧支承部16R和左侧支承部16L从而使使用者P的身体周期性地向左右倾斜。具体而言,倾斜用气囊控制部78在刚刚使垫主体部16转换到了床状态之后的状态下,如图4A所示的那样,对右侧气囊70R、右侧气囊72R、左侧气囊70L以及左侧气囊72L的任意一个均不供给空气。
倾斜用气囊控制部78在从图4A的状态起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开始从第二空气供给部66向右侧气囊70R以及右侧气囊72R的空气供给。然后,图4B所示的那样,从第二空气供给部66供给了空气直至右侧气囊70R以及右侧气囊72R达到预定的空气压力后,以预定时间的期间使空气压力维持固定。此时,从座椅前后方向观察时,右侧支承部16R成为倾斜的状态,从而使用者P的身体向左侧倾斜。
接下来,倾斜用气囊控制部78从图4B的状态开始停止向右侧气囊70R以及右侧气囊72R的空气供给,并且开始向左侧气囊70L以及左侧气囊72L的空气供给。由此,右侧气囊70R以及右侧气囊72R进行收缩,另一方面左侧气囊70L以及左侧气囊72L进行膨胀,从而成为图4C的状态。并且,倾斜用气囊控制部78在图4C的状态下以预定时间的期间使空气压力维持固定。此时,从座椅前后方向观察时,左侧支承部16L成为倾斜的状态,使用者P的身体向右侧倾斜。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倾斜用气囊控制部78作为一个示例而对第二空气供给部66进行控制,以使图4B的状态和图4C的状态以大约60分钟的循环来交替切换。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使用图7所示的流程图来对气囊控制处理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通过CPU44从ROM46或者存储器50中读取程序并在RAM48中展开且执行该程序,而执行该气囊控制处理。
如图7所示的那样,CPU44在步骤S102中对使用者P是否入睡了进行判断。具体而言,CPU44基于利用清醒度判断部72的功能而从体压传感器40以及室内摄像机54取得的数据来对使用者P是否入睡了进行判断。然后,CPU44在判断为使用者P入睡了的情况下,向步骤S104的处理转移。另一方面,CPU44在判定为使用者P没有入睡的情况下,结束气囊控制处理。
CPU44在步骤S104中使垫主体部16从座椅状态向床状态转换。具体而言,CPU44利用座椅变形部74的功能使上侧支承部转动机构56、下侧支承部转动机构58、中央支承部升降机构62以及肘靠移动机构60进行动作并以不妨碍使用者P的睡眠的方式使垫主体部16向床状态进行转换。
接下来,CPU44在步骤S106中对支承用气囊68的空气压力进行调节。具体而言,CPU44利用支承用气囊控制部76的功能来升高中央支承部18中的支承用气囊68的空气压力从而使其与其他的部分的支承用气囊68的空气压力同等。
接下来,CPU44在步骤S108中对从转换为床状态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进行判断。而且,CPU44在判断为从转换为床状态起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向步骤S110的处理进行转移。此外,CPU44在判断为从转换为床状态起没有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108的处理直至经过预定时间为止。
CPU44在步骤S110中使右侧气囊70R以及右侧气囊72R、左侧气囊70L以及左侧气囊72L交替进行膨胀。具体而言,CPU44利用倾斜用气囊控制部78的功能来使右侧气囊70R以及右侧气囊72R进行膨胀从而向图4B的状态转换。之后,使右侧气囊70R以及右侧气囊72R进行收缩并且使左侧气囊70L以及左侧气囊72L进行膨胀,从而向图4C的状态转换。以此方式,通过以预定时间的循环来交替切换图4B的状态和图4C的状态,从而使使用者的身体周期性地向左右倾斜。另外,也可以从图4A的状态起先使左侧气囊70L以及左侧气囊72L膨胀。
CPU44在步骤S112中对使用者P是否清醒了进行判断。具体而言,CPU44利用清醒度判断部72的功能,基于从体压传感器40以及室内摄像机54取得的数据来对使用者P是否清醒了进行判断。而且,CPU44在判断为使用者P清醒了的情况下向步骤S114的处理进行转移。另一方面,CPU44在判断为使用者P没有清醒的情况下,即判断为使用者P的睡眠状态继续着的情况下,继续步骤S110的处理。另外,步骤S112的处理也可以在步骤S110的处理结束了一个循环的时间点实施。此外,也可以在步骤S110的处理中对使用者P的清醒度进行监控。
CPU44在步骤S114中使右侧气囊70R、右侧气囊72R、左侧气囊70L以及左侧气囊72L进行收缩。因此,转换为图4A的状态。而且,CPU44结束气囊控制处理。
如以上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睡眠用器具10中,通过交替抬高右侧支承部16R和左侧支承部16L,从而使使用者P的身体周期性地向左右倾斜。通过以此方式使使用者P的身体周期性地向左右倾斜,从而能够周期性地改变体压所作用的部分。
已知人在睡眠中会以促进血液的循环等为目的而进行数十次的翻身。在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10中,由于通过周期性地改变使用者P的体压进行作用的部分来促进血液的循环,从而能够在不进行翻身的情况下维持睡眠状态良好。其结果为,即使在睡眠空间的宽度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睡眠状态良好。例如,在将睡眠用器具10搭载于车辆12的车厢内的情况下,由于对睡眠用器具10的大小有限制,因而可能会产生缩窄垫主体部16的宽度的需要,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睡眠状态良好。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第二空气供给部66向右侧气囊70R、右侧气囊72R、左侧气囊70L以及左侧气囊72L供给空气,从而能够交替抬高右侧支承部16R和左侧支承部16L。即,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而使使用者P的身体向左右倾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垫主体部16被构成为能够在座椅状态和床状态之间相互转换。因此,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使用者P落座到了座椅状态的垫主体部16上的情况下,使用者P的臀部以及大腿部通过中央支承部18而从下方侧被支承,背部以及头部从后方侧通过上侧支承部20而被支承,腿脚部从后方侧通过下侧支承部22而被支承。而且,通过使垫主体部16从该落座状态向床状态转换,从而如图2所示的那样,能够使使用者P在不与垫主体分开的情况下成为卧位的姿态。以此方式,能够使使用者P以坐着的姿态和卧位的姿态这两种姿态来利用睡眠用器具1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垫主体部16上沿着座椅前后方向配设有多个支承用气囊68。而且,各个支承用气囊68被构成为能够对内部的空气压力进行变更。由此,能够根据使用者P的姿态来对垫主体部16的硬度进行调节。此外,以如下方式通过支承用气囊控制部76而对支承用气囊68的空气压力进行调节,即,与座椅状态相比,床状态的中央支承部18中的支承用气囊68的空气压力升高。由此,在座椅状态下降低中央支承部18中的支承用气囊68的空气压力从而对使用者P的臀部以及大腿部以包围的方式进行支承,并且在床状态下升高中央支承部18中的支承用气囊68的空气压力从而能够容易地使使用者P的身体向左右倾斜。其结果为,能够在座椅状态以及床状态这两种状态下确保使用者P的舒适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睡眠用器具10中,在使用者P入睡了的情况下使垫主体部16从座椅状态向床状态转换。由此,能够在使用者P以落座于座椅状态的垫主体部16上的状态而入睡了的情况下转换为容易睡眠的姿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肘靠移动机构60在从座椅状态向床状态转换时,以与上侧支承部20的转动连动的方式而使肘靠34下降。由此,即使在使用者P以落座于座椅状态的垫主体部16上的状态而将臂部放置在肘靠34上入睡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不妨碍睡眠的条件下转换为卧位的姿态。即,与不具备肘靠移动机构60的结构相比,能够对在使用者P向卧位的姿态转换时妨碍使用者P的睡眠的情况进行抑制。
接下来,参照图8A~图8C来对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80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则标注相同的符号且适当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睡眠用器具8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具备倾斜装置81,并通过该倾斜装置81使垫主体部16的整体向左右倾斜。倾斜装置81被构成为包括侧框架82。侧框架82被立设在中央支承框架19的座椅宽度方向两侧,且被构成为包括基座部82B、移动部82A和轴部82C。
基座部82B被形成为以座椅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板状,且被固定在地板面板14上。而且,在该基座部82B的上部设置有移动部82A。
移动部82A被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与基座部82B大致相同外形的矩形形状,且被形成为与基座部82B相比座椅上下方向的长度较长。此外,从右侧的移动部82A的下部向垫主体部16侧突出有连结片83,并且在该连结片83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着中央支承框架19的右侧端部。并且,从左侧的移动部82A的下部向垫主体部16侧突出有连结片83,并且在该连结片83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着中央支承框架19的左侧端部。
在此,在移动部82A的下端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插入孔,在该插入孔中插入有轴部82C。轴部82C被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且从基座部82B向座椅上方侧延伸,并且沿着座椅前后方向被设置有多个。以此方式,移动部82A被构成为能够沿着轴部82C于座椅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
在移动部82A的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移动机构,通过进行动作而相对于轴部82C将移动部82A上推,从而使移动部82A上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左右的移动部82A交替上升,从而使垫主体部16的整体向左右倾斜。其结果为,右侧支承部16R和左侧支承部16L被交替被抬高从而使使用者P的身体周期性地向左右倾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使气囊膨胀而使右侧支承部16R和左侧支承部16L交替抬高的结构相比,能够更迅速地使垫主体部16倾斜。其结果为,例如在具有使用者P向左侧翻身的预兆的情况下,通过使右侧的移动部82A上升,从而能够追踪使用者P的翻身的动作。关于其他的作用,则与第一实施方式为同样的。
为了确认本公开的效果,实施了关于睡眠效率的试验。设被试验者为40多岁的男女各两名。此外,使各位被试验者佩戴腕表型的加速度传感器,将由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了活动的时间作为清醒时间进行计测,并将完全或者几乎没有检测到活动的时间作为睡眠时间进行计测。
此外,针对各位被试验者在变更床的条件的同时实施了为期五天的计测。床的条件如以下所示。另外,第四天以及第五天与第三天同样地使用了垫主体部16的宽度为550mm的窄小的床。
·第一天一般的床;
·第二天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清醒度而自动地调节斜躺角度的床;
·第三天垫主体部的宽度为550mm的窄小的床;
·第四天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睡眠用器具10且使倾斜角度为8度;
·第五天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睡眠用器具10且使倾斜角度为16度。
在图9中表示了第一名被试验者即40多岁的男性的试验结果。观察该图9的柱状图,与一般的床相比,在窄小的床上睡眠时间变短。此外,通过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睡眠用器具10,即使在窄小的床上睡眠时间也比一般的床更长。即,确认到尽管床的宽度变窄也提高了睡眠的质量。另外,在倾斜角度为8度和为16度的情况下,睡眠时间上没有大差别。
在图10中示出第二名被试验者即40多岁的女性的试验结果。观察该图10的柱状图,在睡眠用器具10的倾斜角度为8度的情况下,睡眠时间最长。此外,在睡眠用器具10的倾斜角度为16度的情况下,与倾斜角度为8度的情况相比,睡眠时间变短。这被推测为,由于增大倾斜角度而使被试验者醒了。
在图11中示出第三名被试验者即40多岁的男性的试验结果。在该图11的柱状图中,在所有的条件下,睡眠时间上没有大差别。根据该情况可以推测,对于具有睡眠较好的倾向的被试验者,在任何的条件下均能够确保睡眠状态良好。
在图12中示出第四名被试验者即40多岁的女性的试验结果。观察该图12,在睡眠用器具10的倾斜角度为16度的情况下睡眠时间变短,在其他的条件下则睡眠时间上没有大差别。根据该情况可以推测,虽然该被试验者也具有睡眠较好的倾向,但是在倾斜角度为16度的情况下会感觉不舒适而醒来。
根据以上的试验结果可以确认,在任何的被试验者的情况下,通过将睡眠用器具10的倾斜角度设定为8度,则即使在窄小的床上也能够维持睡眠状态良好。
虽然以上对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睡眠用器具10、80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也能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设为以预定时间的循环而交替抬高右侧支承部16R和左侧支承部16L的结构,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基于其他的条件而交替抬高右侧支承部16R和左侧支承部16L。
具体而言,也可以设为,在使用者P的睡眠深度深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交替抬高右侧支承部16R和左侧支承部16L。例如,还可以控制为,仅在成为深度睡眠的深层睡眠时使倾斜机构进行动作从而交替抬高右侧支承部16R和左侧支承部16L。此外,还可以在深层睡眠中的三个阶段的深度中的较深的睡眠即第二或者第三睡眠深度的情况下使倾斜机构进行动作。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通过设置对使用者P的睡眠深度进行检测的深度传感器,来对睡眠中的使用者P的睡眠深度是否达到了深层睡眠的第三深度进行判断。如以上的方式,通过在较深的睡眠时使倾斜机构进行动作,从而能够在睡眠中的使用者P不会察觉的情况下使使用者P的身体向左右倾斜。另外,作为深度传感器,可以使用能够对使用者P的脑电波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以及能够对使用者P的眼球的运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在快速眼动睡眠中,眼球的动作变得活跃,与此相对,在深层睡眠中,眼球几乎不动,因此能够对快速眼动睡眠状态和深层睡眠状态进行检测。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垫主体部16能够从座椅状态向床状态转换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不从床状态进行转换的睡眠用器具。该情况下,则不需要图5所示的上侧支承部转动机构56、下侧支承部转动机构58以及中央支承部升降机构62。此外,由于成为以睡眠为主要目的的床,因此也不需要肘靠34。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车辆12中搭载了睡眠用器具1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家等居住空间内配置睡眠用器具10。
并且此外,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具有两个右侧气囊70R、72R和两个左侧气囊70L、72L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具备三个以上的右侧气囊和三个以上的左侧气囊的结构。此外,也可以将右侧气囊70R和右侧气囊72R连成一个右侧气囊,也可以将左侧气囊70L和左侧气囊72L相成一个左侧气囊。

Claims (9)

1.一种睡眠用器具,具有:
垫主体部,其能够对使用者以仰卧的状态进行支承;
倾斜机构,其通过在所述垫主体部中将右侧支承部和左侧支承部交替抬高而使使用者的身体周期性地向左右倾斜,其中,所述右侧支承部包括对使用者的右侧的坐骨以及右侧的肩胛骨进行支承的部分,所述左侧支承部包括对使用者的左侧的坐骨以及左侧的肩胛骨进行支承的部分,
所述垫主体部被构成为,包括能够对使用者的臀部以及大腿部进行支承的中央支承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中央支承部的一端侧连结且能够对使用者的背部以及头部进行支承的上侧支承部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中央支承部的另一端侧连结且能够对使用者的腿脚部进行支承的下侧支承部,
并且,所述垫主体部被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上侧支承部以及所述下侧支承部相对于所述中央支承部进行转动,从而在座椅状态和床状态之间相互转换,
在所述垫主体部中设置有支承用空气袋,所述支承用空气袋沿着从所述上侧支承部朝向所述下侧支承部的方向被配设多个,并且分别能够变更内部的空气压力,
对所述支承用空气袋的空气压力进行调节,以使得与所述座椅状态相比,所述床状态下的所述中央支承部中的所述支承用空气袋的空气压力较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器具,其中,
在所述上侧支承部以夹着使用者的头部的方式而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头部约束用缓冲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器具,其中,
具备清醒度传感器,该清醒度传感器对落座在了所述座椅状态下的所述垫主体部上的使用者的清醒度进行检测,
在通过所述清醒度传感器而检测出的使用者的清醒度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使所述垫主体部从所述座椅状态向所述床状态转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睡眠用器具,其中,
所述清醒度传感器被构成为包括体压传感器,所述体压传感器在所述垫主体部中被设置于和使用者的心脏相对应的位置处并对使用者的心搏进行检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器具,其中,
具备深度传感器,该深度传感器对使用者的睡眠深度进行检测,
在所述床状态下,在通过所述深度传感器而检测出的使用者的睡眠深度深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倾斜机构将所述右侧支承部和所述左侧支承部交替抬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器具,其中,还具备:
肘靠,其被设置在所述垫主体部的两侧部处,且在所述座椅状态下能够对使用者的臂部进行支承;
肘靠移动机构,其在从所述座椅状态向所述床状态进行转换时,与所述上侧支承部的转动连动而使所述肘靠下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器具,其中,
所述倾斜机构被构成为包括:
倾斜用空气袋,其分别被设置在所述右侧支承部以及所述左侧支承部中;
空气供给部,其向所述倾斜用空气袋供给空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器具,其中,
所述倾斜机构为,使所述垫主体部的整体向左右倾斜的倾斜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器具,其中,
所述睡眠用器具被配设在车辆的车厢内。
CN202110125819.0A 2020-02-21 2021-01-29 睡眠用器具 Active CN1132886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8738 2020-02-21
JP2020028738A JP7052813B2 (ja) 2020-02-21 2020-02-21 睡眠用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8639A CN113288639A (zh) 2021-08-24
CN113288639B true CN113288639B (zh) 2022-07-19

Family

ID=74595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5819.0A Active CN113288639B (zh) 2020-02-21 2021-01-29 睡眠用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6005B2 (zh)
EP (1) EP3868601B1 (zh)
JP (1) JP7052813B2 (zh)
CN (1) CN1132886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43714B1 (ko) * 2021-12-08 2023-06-15 최종수 면역력 증진을 위한 캡슐형 침대
CN115349729A (zh) * 2022-09-06 2022-11-18 赣南师范大学 一种可根据人体睡眠状况自动调节起伏状态的智能床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3537B2 (ja) * 1987-03-11 1994-09-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2150770Y (zh) * 1993-03-11 1993-12-29 刘祚恒 一种充气沙发垫床垫
AU3271395A (en) * 1994-07-27 1996-02-22 Bed-Check Corporation Monitor for load bearing device
US6115861A (en) * 1997-10-09 2000-09-12 Patmark Company, Inc. Mattress structure
SG54502A1 (en) * 1997-02-20 1998-11-16 Singapore Airlines Ltd Improvements in transport accommodation
CA2432176A1 (en) 2000-12-22 2002-07-04 Hill-Rom Services, Inc. Infant rocking apparatus
JP2004024678A (ja) 2002-06-27 2004-01-29 Fujikura Ltd 睡眠誘導機能付きの人体を休ませる装置
JP2004121837A (ja) * 2002-09-11 2004-04-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可動ベッド
GB0512901D0 (en) 2005-06-24 2005-08-03 Harding Lynda J A device for supporting and rolling a mattress
GB0704546D0 (en) * 2007-03-08 2007-04-18 Contour Premium Aircraft Seati Adjustable seat
JP5562060B2 (ja) 2010-02-05 2014-07-30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エアマットレス
JP5665411B2 (ja) * 2010-08-11 2015-02-04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ベッド装置
US8534759B2 (en) * 2010-09-24 2013-09-17 Be Aerospace, Inc. Passenger seat armrest recline mechanism
EP2484327A3 (en) 2011-02-08 2013-10-09 Hill-Rom Services, Inc. Occupant support with multi-modal contol
US10660807B2 (en) * 2012-05-22 2020-05-26 Hill-Rom Services,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he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
US20150136146A1 (en) 2012-05-22 2015-05-21 Hill-Rom Services, Inc. Adverse event mitig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US20140304915A1 (en) 2013-04-11 2014-10-16 Charles A. Lachenbruch Occupant Support Adapted to Manage Pressure Ulcer Risk and Associated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US10266271B2 (en) * 2014-03-28 2019-04-23 B/E Aerospace, Inc. Aircraft seat with segmented seatback for achieving in-bed lounge sitting position
US10292881B2 (en) * 2014-10-31 2019-05-21 Hill-Rom Services, Inc. Dynamic apnea therapy surface
US10413464B2 (en) * 2015-05-05 2019-09-17 Hill-Rom Services, Inc. Multi-mode sacral unloading pressure relief in a patient support surface
JP2019150134A (ja) * 2018-02-28 2019-09-12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睡眠装置及び睡眠システム
CN209630097U (zh) * 2018-07-27 2019-11-15 深圳国医瑰宝国际生命健康管理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调节和移动的旋浮智能座椅
CN108888437A (zh) * 2018-08-01 2018-11-27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带有柔性气囊且具有抬背功能的轮椅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68601A1 (en) 2021-08-25
EP3868601B1 (en) 2023-03-22
JP2021132684A (ja) 2021-09-13
CN113288639A (zh) 2021-08-24
US11426005B2 (en) 2022-08-30
US20210259428A1 (en) 2021-08-26
JP7052813B2 (ja)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88639B (zh) 睡眠用器具
US10632866B2 (en) Mov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JP6748280B2 (ja) 電動家具
JP748600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KR101725401B1 (ko) 경추 스트레칭 베개
CN106852720B (zh) 按摩椅的睡眠模式运行方法和能够执行该方法的按摩椅
KR20180068091A (ko) 심박 패턴을 이용하여 사용자 인식이 가능한 안마의자 및 그 작동 방법
US20220167754A1 (en) Sleeping equipment
JP7393101B2 (ja) 睡眠用器具
JP2017042544A (ja) 着座姿勢調整装置
JP2007325712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0334017A (ja) マッサージ機及びリラクゼーション装置並びにその情報取得方法
CN109907566A (zh) 一种坐姿矫正椅及坐姿矫正方法
JPH1142263A (ja) 人体支持具及びマッサージ機
JP2002136562A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CN111802855A (zh) 一种动态调整支撑结构
JP3162876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9058292A (ja) めまい防止システム
JP2001120626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22086792A (ja) 睡眠用器具
JP2020054542A (ja) マッサージ装置
CN216318555U (zh) 一种卧位垫
TWI715321B (zh) 基於睡姿自動調整床面之床裝置與方法
JP2017051613A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18058601A (zh) 一种智能床垫的控制方法、智能床垫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