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1130A -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1130A
CN113271130A CN202110186737.7A CN202110186737A CN113271130A CN 113271130 A CN113271130 A CN 113271130A CN 202110186737 A CN202110186737 A CN 202110186737A CN 113271130 A CN113271130 A CN 113271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vector
frequency
vectors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67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1130B (zh
Inventor
王潇涵
金黄平
毕晓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867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1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1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1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5Variable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pace frequency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Channel estimation of frequency respon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5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with channel estimation, e.g. determination of delay spread, derivative or peak tr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有助于降低指示开销。该方法可以包括:生成并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以指示构建一个M×N维或M×N或N×M的空频矩阵,空频矩阵包括M个N维预编码向量,每个预编码向量应用于M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空频矩阵由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合并生成,多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是基于两个向量构建的,该两个向量中的一个向量是基于一个空域分量向量构建的,另一个向量是基于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构建的;权重矩阵是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构成的矩阵;M≥1,N≥2,K≥1,L≥1,M、N、K和L均是整数。

Description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2018年05月11日提交申请号为CN 201810455124.7,申请名称为“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的出现,给无线通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在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上部署多根天线,MIMO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例如,在分集场景下,MIMO技术可有效提升传输可靠性;在复用场景下, MIMO技术可以大大提升传输吞吐量。
MIMO系统通常使用预编码技术来改善信道,以提升空间复用(spatialmultiplexing)的效果。预编码技术使用与信道相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来对空间复用的数据流(下文简称空间流) 进行处理,借此来实现对信道的预编码,提升空间流的接收质量。
进行空间复用的每个空间流与预编码矩阵的一个列向量相对应,在预编码过程中,发射端设备通过该列向量对该空间流进行预编码,因此,上述列向量也可称为预编码向量。预编码向量可以由接收端设备基于空域基向量集合来确定,并指示给发射端设备。空域基向量集合是一系列空域基向量的集合,每个空域基向量对应发射端设备的一个波束方向。其中,与信道最为匹配的一个空域基向量,或者多个空域基向量的加权和,便可被用作预编码向量,或者对该预编码向量进行调整(例如但不限于重构),并使用调整后的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一般进行空间复用的空间流可以有多个,这些空间流的预编码向量对应预编码矩阵的列向量。
上述预编码向量通常是在一个频带上对一个空间流进行预编码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接收端设备通常需要向发射端设备指示多个频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且每个频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独立指示,这会导致指示开销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有助于降低指示开销。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以指示构建一个M×N维或M×N或N×M的空频矩阵,空频矩阵包括M个N维预编码向量,每个预编码向量应用于M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空频矩阵由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合并生成,多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是基于两个向量构建的,两个向量之中的一个向量是基于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空域分量向量构建的,两个向量之中的另一个向量是基于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构建的;权重矩阵是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构成的矩阵;M≥1,N≥2,K≥1,L≥1,M、N、K和L均是整数。然后,发送该指示信息。可见,由于M个N维预编码向量可以构成一个空频矩阵且该空频矩阵由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合并生成,可以为降低预编码向量的指示开销创造条件。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具体是通过指示用于构建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L 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来指示空频矩阵的。因此,与现有技术中提供的独立指示每一频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技术方案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助于降低指示开销。例如,若K<N和/或L<M,则由于现有技术中独立指示每个频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相关信息,因此需要指示构建N×M(或M×N)的矩阵的相关信息,而该示例中,指示构建K×L(或L×K)的矩阵的相关信息即可,因此,可以降低指示开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以指示构建一个M×N维或M×N或N×M的空频矩阵,空频矩阵包括M个N维预编码向量,每个预编码向量应用于M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空频矩阵由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合并生成,多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是基于两个向量构建的,两个向量之中的一个向量是基于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空域分量向量构建的,两个向量之中的另一个向量是基于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构建的;权重矩阵是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构成的矩阵;M≥1,N≥2,K≥1,L≥1,M、N、K和L均是整数。然后,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空频矩阵。该方法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幅度构成幅度矩阵;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相位构成相位矩阵。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以下可能的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幅度矩阵: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该方法实现简单。
其中,本申请中描述的“一个元素相对于另一个元素的量化值”是指先对一个元素相对另一个元素进行归一化,然后对归一化后得到的值进行量化得到的量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幅度矩阵: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以及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其中,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是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或列向量。可选的,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的量化方案,与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的量化方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可选的,幅度矩阵中的不同向量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的量化方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幅度矩阵: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以及,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例如,所包含的最大元素最大的行向量为最大行向量;或者所包含的各元素之和最大的行向量为最大行向量;或者所包含的各元素的平方和最大的行向量为最大行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幅度矩阵: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对应的量化方案,以及该向量中的每个元素基于该量化方案的量化值;其中,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是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或列向量。该方式有助于提高较重要的元素的量化精确度,同时降低较不重要的元素的量化比特开销,以提高整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幅度矩阵:幅度矩阵中的第一位置集合、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值,以及幅度矩阵中的除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的量化值;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方案与幅度矩阵中的其他元素的量化方案不同。其中,第一位置集合可以包括幅度矩阵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的位置构成的集合,例如,第一位置集合可以是幅度矩阵中的一个子矩阵。可见,本申请支持幅度矩阵中的不同元素采用不同的量化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相位矩阵:相位矩阵中的第二位置集合、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值,以及相位矩阵中的除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的量化值;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方案与相位矩阵中的其他元素的量化方案不同。可见,本申请支持相位矩阵中的不同元素采用不同的量化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位置集合在相位矩阵中的位置与第一位置集合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相同。换句话说,可以通过指示第一位置集合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来隐式指示第二位置集合在相位矩阵中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值的量化比特数大于幅度矩阵中的其他元素的量化值的量化比特数,并且,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值的量化比特数大于相位矩阵中的其他元素的量化值的量化比特数。换句话说,对于权重矩阵中的不同权重来说,可以使用较多的量化比特数来量化幅度较大的权重的幅度,同时,使用较多的量化比特数来量化该权重的相位。这样有助于提高预编码的精确度,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L个频域分量向量选自频域分量向量集合,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指示信息包括:L个频域分量向量所在的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的索引和L个频域分量向量的索引,以指示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可选的,频域分量向量是过采样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向量或者过采样DFT向量中的部分元素构成的向量。该可能的设计,提供了一种频域分量向量的设计及指示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L个频域分量向量选自频域分量向量集合,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指示信息包括:L个频域分量向量的索引,以指示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可选的,频域分量向量是DFT向量或者DFT向量中的部分元素构成的向量。该可能的设计,提供了另一种频域分量向量的设计及指示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采样DFT向量(或者DFT向量)的DFT点数是根据Nsb确定的,Nsb是系统带宽所分成的频带的个数或者需要反馈的信道信息对应的频带的个数。可选的DFT点数是Nsb或者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031
或者通过DFT点数与Nsb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估计装置。该信道估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法。该信道估计装置具体可以是接收端设备,例如网络设备或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对该信道估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信道估计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方法被执行。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估计装置。该信道估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法。该信道估计装置具体可以是发射端设备,例如终端或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对该信道估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信道估计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方法被执行。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包括:
至少一个电路,用于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式。
至少一个电路,用于通过发射器发送该指示信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包括:
至少一个电路,用于通过接收器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式。
至少一个电路,用于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空频矩阵。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设备,包括:发射器和处理器。处理器用于生成指示信息,以及通过该发射器发射该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式。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设备,包括:接收器和处理器。处理器,用于通过该接收器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式。处理器还可以用于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空频矩阵。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处理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基带相关处理,接收器和发射器可分别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射频收发。上述器件可以分别设置在彼此独立的芯片上,也可以至少部分的或者全部的设置在同一块芯片上,例如,接收器和发射器可以设置在彼此独立的接收器芯片和发射器芯片上,也可以整合为收发器继而设置在收发器芯片上。又例如,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模拟基带处理器和数字基带处理器,其中模拟基带处理器可以与收发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设置在独立的芯片上。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同一块芯片上集成的器件越来越多,例如,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与多种应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图形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等)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之上。这样的芯片可以称为系统芯片(systemon chip)。将各个器件独立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还是整合设置在一个或者多个芯片上,往往取决于产品设计的具体需要。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器件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芯片,其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网络设备或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或终端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信道处理装置或处理器或处理设备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等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或者计算机程序的器件,例如但不限于,上述存储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芯片等,均具有非易失性(non-transitory)。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示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以及该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是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的子集,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然后,发送该指示信息。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指示频域分量向量的方法,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应用于信道估计的场景中。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以及该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是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的子集,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然后,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
基于上述第九方面或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以下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频域分量向量是过采样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或者过采样DFT 向量中的部分元素构成的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采样DFT向量的DFT点数是根据Nsb确定的,Nsb是系统带宽所分成的频带的个数或者需要反馈的信道信息对应的频带的个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DFT点数是Nsb或者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051
或者通过DFT点数与Nsb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示装置。该指示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九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法。该信道估计装置具体可以是接收端设备,例如网络设备或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根据上述第九方面提供的方法对该指示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信道估计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九方面提供的任一方法被执行。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估计装置。该信道估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九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法。该信道估计装置具体可以是发射端设备,如终端或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根据上述第十方面提供的方法对该信道估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信道估计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十方面提供的任一方法被执行。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包括:
至少一个电路,用于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上述第九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式。
至少一个电路,用于通过发射器发送该指示信息。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包括:
至少一个电路,用于通过接收器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上述第十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式。
至少一个电路,用于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第十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设备,包括:发射器和处理器。处理器用于生成指示信息,以及通过该发射器发射该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上述第九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式。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设备,包括:接收器和处理器。处理器,用于通过该接收器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的相关解释可以参考上述第十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方式。处理器还可以用于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第十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九方面至第十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第九方面至第十方面提供的任一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芯片,其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网络设备或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或终端执行第九方面至第十方面提供的任一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指示装置或信息确定装置或处理器或处理设备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等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估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及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5G 通信系统,未来演进系统或多种通信融合系统等中,也可以应用于在现有通信系统等。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可以包括多种,例如,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machine,M2M)、宏微通信、增强型移动互联网(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以及海量物联网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等场景。这些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场景,网络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场景等。下文中均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和终端通信的场景中为例进行说明的。
图1给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100(仅示出了1个)以及与每一网络设备100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终端200。图1仅为示意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适用场景的限定。
网络设备100可以是传输接收节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基站、中继站或接入点等。网络设备100可以是5G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或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等。另外还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网络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NB(Node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 中的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B)。网络设备100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
终端200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UE终端、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或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等。
可选的,图1中的各网元(例如网络设备100和终端200等)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一个设备内的一个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例如,图1中的各网元均可以通过图2中的通信设备200来实现。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1,通信线路202,存储器2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04。
处理器2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2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2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2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 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2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器通常可以具有非易失性。其中,存储器2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2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的 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2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中的处理器201和处理器2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2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205和输入设备206。输出设备205和处理器2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2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206和处理器2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2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上述的通信设备200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在具体实现中,通信设备2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设备、嵌入式设备或有图2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设备200的类型。
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中涉及的相关术语和技术进行解释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加说明,本申请中相关实施例的描述等均是基于单极化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的。如果不加说明,下文中对任一术语的解释和相关实施例的描述等均是基于层数为1(即一个空间流)为例进行说明的。在此统一说明,下文不再赘述。
1)、接收端设备、发射端设备
接收端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200,发射端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网络设备100。或者,接收端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网络设备100,发射端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200。下文中的具体示例均是以发射端设备是网络设备,接收端设备是终端为例进行说明的。
2)、频带
系统带宽(或者载波带宽)可以分为多个频带。本申请对系统带宽所分成的频带的个数不进行限定,或者说,对划分频带时所使用的频域粒度不进行限定,例如频域粒度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或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子载波。另外,系统带宽分成多个频带的实现方式也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考LTE标准中的子带来理解频带。
本申请中还涉及“需要反馈的信道信息所对应的频带”,即发射端设备指示接收端设备需要反馈的信道信息所对应的频带,需要反馈的信道信息所对应的频带的个数小于或等于系统带宽所包含的频带的个数。
3)、空域分量向量、空域分量向量集合
空域分量向量可以选自空域分量向量集合。其中,空域分量向量集合是一系列空域分量向量的集合。空域分量向量集合通常可以表现为矩阵的形式。空域分量向量可以是该矩阵的一个列向量。每个空域分量向量可以对应发射端设备的一个发射波束。
空域分量向量集合可以例如但不限于是二维DFT矩阵或者过采样二维DFT矩阵。具体的,空域分量向量可以是二维DFT矩阵的列向量或者过采样二维DFT矩阵的列向量,即,空域分量向量可以是二维DFT向量。二维DFT向量通常可以用于描述由水平方向的波束和垂直方向的波束叠加而成的波束。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关于空域分量向量集合的设计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已有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现的过程中,空域分量向量集合可以是接收端设备和发射端设备均预先定义的,例如根据协议预先定义的。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
空域分量向量的维度与预编码向量的维度相同,均为N,即空域分量向量和预编码向量均包含N个元素,其中N可以是发射端设备在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发射天线端口的个数,N≥ 2且N是整数。
4)、频域分量向量、频域分量向量集合
频域分量向量可以选自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其中,频域分量向量集合是一系列频域分量向量的集合。频域分量向量集合通常可以表现为矩阵的形式。频域分量向量可以是该矩阵的一个列向量。每个频域分量向量可以对应发射端设备的一个频带变化模式。这种通过选择方式获得频域分量向量的方法的实现原理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参考通过波束选择技术得到空域分量向量的实现原理。简单的说,每个频带可以通过频域分量向量中该频带对应的元素来表征,如此一来,该频域分量向量中各个频带对应的元素便可以体现出一种频带变化模式。可以理解的,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的若干个频域分量向量可以加权合并,得到一个频域组合向量,该频域组合向量可以对应一个新的频带变化模式,其实现原理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参考通过波束组合技术得到空域组合向量的实现原理。
频带变化模式,可以用于表示包含信道在包含例如各个频带在内的整个频带中的各频带上的变化规律。一种频带变化模式表示信道在各频带上的一种变化规律。例如,若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或者频域组合向量的各元素相等,则该频域分量向量可以表征信道在各频带上不变这样一种频带变化模式。例如,若一个频域分量向量的相邻元素变化很大,则该频域分量向量可以表征信道在各频带上变化剧烈这样一种频带变化模式。
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可以例如但不限于是一维DFT矩阵、或者过采样一维DFT矩阵、或者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酉矩阵等。具体的,频域分量向量可以是一维DFT矩阵的列向量、或者过采样一维DFT矩阵的列向量、或者SVD的酉矩阵的列向量。关于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的各频域分量向量的获取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空域分量向量集合中的各空域分量向量的获取原理。
具体实现的过程中,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可以是接收端设备和发射端设备均预先定义的,例如根据协议预先定义的。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
频域分量向量的维度是M,即该向量包含M个元素,M≥1且M是整数。
5)、空频分量矩阵
空频分量矩阵可以基于两个向量来构建,这两个向量可以分别基于一个空域分量向量和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构建。具体来说,这两个向量之中的一个可以是一个空域分量向量和一个频域分量向量之中的一个向量或者其变形,这两个向量之中的另一个可以是上述空域分量向量和频域分量向量之中的另一个向量或者其变形。上述变形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转置、共轭、共轭转置等。例如,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一个空域分量向量与一个频域分量向量的共轭转置向量的乘积,或者,可以是一个空域分量向量与一个频域分量向量的转置向量的乘积,或者,可以是一个频域分量向量与一个空域分量向量的共轭转置向量的乘积,或者,可以是一个频域分量向量与一个空域分量向量的转置向量的乘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将构建上述空频分量矩阵的两个向量设置成,一个是行向量,一个是列向量。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上述列向量和行向量的乘积。
下文中,均是以空频分量矩阵可以是一个空域分量向量与一个频域分量向量的共轭转置向量的乘积,或者是一个频域分量向量与一个空域分量向量的共轭转置向量的乘积为例进行说明的。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空域分量矩阵的构建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构建空域分量矩阵,例如但不限于,可以参考上文描述的各种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借助空域分量向量和频域分量向量构建空域分量矩阵。
空频分量矩阵的维度为N×M或者M×N,即该矩阵包含N行和M列,或者包含M行和N列。
6)、空频分量向量
空频分量向量可以是两个向量的克罗内克积,其中,这两个向量之中的一个向量是基于一个空域分量向量构建的,这两个向量之中的另一个向量是基于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构建的。具体来说,这两个向量之中的一个可以是上述空域分量向量或者其变形,这两个向量之中的另一个可以是上述频域分量向量或者其变形。上述变形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转置、共轭、共轭转置等。例如,一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是一个空域分量向量与一个频域分量向量的克罗内克积,具体可以表示为如下公式: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091
或者,一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是一个空域分量向量与一个频域分量向量的共轭向量的克罗内克积,具体可以表示为如下公式: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092
或者,一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是一个空域分量向量的共轭向量与一个频域分量向量的克罗内克积,具体可以表示为如下公式: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093
或者,一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是一个频域分量向量与一个空域分量向量的克罗内克积,具体可以表示为如下公式: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094
或者,一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是一个频域分量向量的共轭向量与一个空域分量向量的克罗内克积,具体可以表示为如下公式: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01
或者,一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是一个频域分量向量与一个空域分量向量的共轭向量的克罗内克积,具体可以表示为如下公式: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02
其中,v是一个空频分量向量。u1是一个空域分量向量,u2是一个频域分量向量。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03
是u1的共轭向量,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04
是u2的共轭向量。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将构建上述空频分量向量的两个向量均设置成行向量,或者均设置成列向量。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空频分量向量可以是上述列向量和行向量的克罗内克积。
为便于描述,下文中均是以一个空频分量向量可以是一个空域分量向量与一个频域分量向量的克罗内克积,或者是一个频域分量向量与一个空域分量向量的克罗内克积为例进行说明的。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空频分量向量的构建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构建空频分量向量,例如但不限于,可以参考上文描述的各种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借助空域分量向量和频域分量向量构建空频分量向量。
空频分量向量的维度为M×N,即该向量包含M×N个元素。
7)、空频矩阵
广义的空频矩阵,是指由M个预编码向量构成的矩阵。其中,每个预编码向量应用于M 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其中所述M个频带可以是指需要反馈信道信息(例如但不限于预编码向量)的频带。M≥1,M是整数。一个预编码向量通常用于表示在一个频带上一个空间流对应的信道信息。预编码向量的维度是N,N可以是发射端设备在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发射天线端口的个数。N≥2,N是整数。广义的空频矩阵包括狭义的空频矩阵和空频向量。
狭义的空频矩阵,是指由M个预编码向量构成的一个N×M的矩阵(即N行M列的矩阵)或者M×N的矩阵(即M行N列的矩阵)。狭义的空频矩阵可以表示为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合并的形式。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描述,如果不加说明,或者与所要表达的含义明显矛盾,则下文中的空频矩阵均是指狭义的空频矩阵。在此统一说明,下文不再赘述。对于接收端设备来说,空频矩阵可以根据信道矩阵获得。其中,信道矩阵可以是接收端设备根据发射端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得到的用于反映信道信息的矩阵。本申请对接收端设备对根据信道矩阵得到空频矩阵的实现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810075250.X,发明名称为《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接收端设备可以在确定空频矩阵H之后,向发射端设备指示该空频矩阵H的相关信息(例如下文中的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息),发射端设备接收到该相关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公式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05
确定空频矩阵H,其中,W是空频分量矩阵的个数。hw是第w个空频分量矩阵。1≤w≤W,W≥2,W和w均是整数。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06
是hw的权重。然后,根据所确定的空频矩阵H确定M个预编码向量,其中,空频矩阵H的每个列是一个预编码向量,根据M个预编码向量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发送预编码后的数据。
空频向量,是一个M×N维的向量(即包含M×N个元素),即可以是一个列数为1的广义的空频矩阵。空频向量可以表示为多个空频分量向量加权合并的形式。对于接收端设备来说,空频向量可以根据信道矩阵获得。本申请对接收端设备对根据信道矩阵得到空频向量的实现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810075250.X,发明名称为《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接收端设备可以在确定空频向量V之后,向发射端设备指示空频向量V的相关信息,发射端设备接收到该相关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公式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07
确定空频向量V,其中,Z是空频分量向量的个数。vz是第z个空频分量向量。 1≤z≤Z,Z≥2,Z和z均是整数。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08
是vz的权重。然后,根据所确定的空频向量V确定M 个预编码向量,根据M个预编码向量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例如使用上述M个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或者对上述M个预编码向量进行调整,并使用调整后的M个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从而发送预编码后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若空频向量是一个列向量,则空频分量向量是一个列向量。若空频向量是一个行向量,则空频分量向量是一个行向量。
应注意,在本文的描述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或者,如果未与其在相关描述中的实际作用或者内在逻辑相抵触,则本文描述的向量均可以理解为属于同一种形式的向量,例如行向量,或者列向量。
另外,本申请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中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当字符“/”用在公式中时,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例如,公式A/B表示A除以B。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对象,并不限定该不同对象的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描述,下文中是以任一向量(例如空域分量向量、频域分量向量、空频向量、预编码向量等)均是一个列向量为例进行说明的,在此统一说明,下文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具体实现时,该任一向量也可以是行向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合理推测出该任一向量是行向量时,相应的技术方案,本文对此不再描述。更进一步的,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对本文所采用的向量和矩阵的形式进行调整,例如将向量和矩阵进行转置,或者将向量和/或矩阵表示成该向量和/或矩阵的共轭形式,或者上述各种方式的组合以及其他方式等。因此,上述各种推测和调整均应理解为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估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图3所示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接收端设备生成指示信息。
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空域分量向量、L个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以指示构建一个N×M或M×N的空频矩阵,空频矩阵包括M个N维预编码向量,每个预编码向量应用于M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空频矩阵由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合并生成,多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是基于两个向量构建的。
或者,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空域分量向量、L个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以指示构建一个M×N维的空频向量,空频向量包括M个N维预编码向量,每个预编码向量应用于M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空频向量由多个空频分量向量加权合并生成,多个空频分量向量中的每个空频分量向量是基于两个向量构建的。
在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构建上述空频矩阵或空频向量的方案中,两个向量之中的一个向量是基于所述K个空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空域分量向量构建的,另一个向量是基于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构建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文。并且,权重矩阵是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构成的矩阵;M≥1,N≥2,K≥1,L≥1,M、N、K和L均是整数。空域分量向量的维度是N,频域分量向量的维度是M。
可以理解的,在形式上,M×N维的空频向量,可以等同于将上述N×M的空频矩阵逐行展开排成一个M×N维的行向量。或者,可以等同于将上述N×M的空频矩阵逐列展开排成一个M×N维的列向量。或者,可以等同于将上述M×N的空频矩阵逐列展开排成一个M ×N维的列向量。或者,可以等同于将上述M×N的空频矩阵逐行展开排成一个M×N维的行向量。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下文中基于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空域分量向量、L个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以指示构建一个N×M或M×N的空频矩阵为例进行说明。
M个N维预编码向量,可以是指在M个频带之中的每个频带上发射单个空间流所基于的预编码向量。M可以小于或等于发射端设备指示接收端设备所反馈的信道信息所对应的频带的个数。
具体实现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针对各个频带传输单个空间流的情形设计一个或多个空频矩阵,其中,该一个或多个空频矩阵的列向量的个数之和等于发射端设备指示接收端设备所反馈的信道信息所对应的频带的个数即可。例如,对于单个空间流来说,可以将连续的若干个频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构成一个空频矩阵。例如,若系统带宽被分成频带1~10,且发射端设备指示接收端设备反馈频带1~5的信道信息,则对于单个空间流来说,M个预编码向量可以是频带1~5对应的预编码向量,该情况下,M=5。例如,若系统带宽被分成频带 1~10,发射端设备指示接收端设备反馈频带1、2、3、8、9的信道信息,则对于任一个空间流来说,可以将频带1、2、3对应的预编码向量构成一个N×3或者3×N的空频矩阵,将频带8~9对应的预编码向量构成一个N×2或者2×N的空频矩阵。当然,也可以将频带1、2、 3、8、9对应的预编码向量构成一个N×5或者5×N的空频矩阵。
K个空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空域分量向量与L个频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构成一个向量组,遍历K个空域分量向量和L个频域分量向量,可以得到K×L个向量组。假设每个向量组构建一个空频分量矩阵,那么,K×L个向量组可以构成K×L个空频分量矩阵。由于每个空频分量矩阵对应一个权重,因此,权重矩阵中可以包括K×L个元素。可以理解的,构建空频矩阵的空频分量矩阵的个数也可以小于K×L,该情况下,可以认为K个空域分量向量和L个频域分量向量构成的某个或某些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为0。
当空频矩阵是一个N×M的矩阵时,权重矩阵是一个K×L的矩阵;当空频矩阵是一个 M×N的矩阵时,权重矩阵是一个L×K的矩阵。以下通过公式对此进行说明:
假设空频矩阵是一个N×M的矩阵,则空频矩阵H可以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1
其中,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2
是第(k,l)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第(k,l)个空频分量矩阵是u1,k乘以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3
得到的矩阵。u1,k是K个空域分量向量中的第k个空域分量向量,u2,l是L个频域分量向量中的第l 个频域分量向量,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4
是u2,l的共轭转置向量。1≤k≤K,1≤l≤L。U1是K个空域分量向量构成的N×K的矩阵。U2是L个频域分量向量构成的M×L的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5
是U2的共轭转置矩阵,即是L×M的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6
是K×L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构成的K×L的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7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8
中的第k行第l列的元素。
假设空频矩阵是一个M×N的矩阵,则空频矩阵H可以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9
其中,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10
是第(l,k)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11
是K×L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构成的 L×K的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12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13
中的第l行第k列的元素。其他参数如u1,k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14
U1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215
的含义可参考上文。
本申请中,空域分量向量可以选自空域分量向量集合,因此u1,k可以表示为:u1,k∈{b1,x}x=1,2,...X。其中,{b1,x}x=1,2,...X是空域分量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空域分量向量构成的一个集合。{b1,x}x=1,2,...X中共包括X个空域分量向量,b1,x是{b1,x}x=1,2,...X中的第x个空域分量向量。1≤x≤X,x和X均是整数。频域分量向量可以选自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因此u2,l可以表示为:u2,l∈{f2,y}y=1,2,...Y。其中,{f2,y}y=1,2,...Y是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的部分或全部频域分量向量构成的一个集合。{f2,y}y=1,2,...Y中共包括Y个频域分量向量,f2,y是{f2,y}y=1,2,...Y中的第y 个频域分量向量。1≤y≤Y,y和Y均是整数。
S102:接收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将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例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同时,还可以识别各个信息的通用部分并统一指示,以降低单独指示同样的信息而带来的指示开销。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预编码矩阵是由预编码向量组成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各个预编码向量,在组成或者其他属性方面,可能存在相同的部分。
此外,具体的指示方式还可以是现有各种指示方式,例如但不限于,上述指示方式及其各种组合等。各种指示方式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由上文所述可知,举例来说,当需要指示相同类型的多个信息时,可能会出现不同信息的指示方式不相同的情形。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所需的指示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选择的指示方式不做限定,如此一来,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指示方式应理解为涵盖可以使得待指示方获知待指示信息的各种方法。
此外,待指示信息可能存在其他等价形式,例如行向量可以表现为列向量,一个矩阵可以通过该矩阵的转置矩阵来表示,两个向量的克罗内克积也可以通过一个向量与另一个向量的转置向量的乘积等形式来表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理解为涵盖各种形式。举例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或者全部特性,应理解为涵盖该特性的各种表现形式。例如,空频分量矩阵应理解为涵盖可以表现该空频矩阵的各种表现形式,例如但不限于,空域分量向量与频域分量向量之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的克罗内克积,空域分量向量与频域分量向量之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的共轭转置向量的乘积、包含上述克罗内克积和乘积结果中的各个元素的数组等。
待指示信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也可以分成多个子信息分开发送,而且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发送方法本申请不进行限定。其中,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例如根据协议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通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来配置的。其中,该配置信息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包括RRC信令、MAC信令和DCI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组合。
该指示信息可以是预编码向量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也可以是其他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消息中由接收端设备发送给发射端设备,也可以携带在本申请新设计的一个或者多个消息中由接收端设备发送给发射端设备。
此外,应理解,图3所示的方法是基于在单个极化方向上在每个频带上发送单个空间流 (例如经过层映射获得的一个数据层)的情形进行描述的。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并非仅限于此,可以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扩展到多个极化方向、每个频带上发送多个空间流的情形。不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指示信息将包含对多个极化方向之中每个极化方向上、M个频带之中每个频带上、多个空间流之中每个空间流的预编码向量的相关指示。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指示信息并未排除如下情况,即在如S101所述指示M个N维预编码向量的同时,还指示另外的一组或者多组 M个N维预编码向量,这些组M个N维预编码向量可以对应不同的极化方向或者不同的空间流等。同时,若上述指示信息将包含对多个极化方向之中每个极化方向上、M个频带之中每个频带上、多个空间流之中每个空间流的预编码向量的相关指示,应理解,具体指示方法可按照具体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参考上文描述的各种指示方式。
简单的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频分量矩阵对一个基本空域特性和一个基本频域特性进行了组合,由此得到一种基本空频特性。其中,基本空域特性可以理解为描述了一个基本的空间方向,基本频域特性可以理解为信道在多个频带上的变化模式。如此一来,空频分量矩阵便可以理解为描述了一种基本的空频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求和,便可以描述更多的空频特性。
S103:发射端设备接收指示信息。
S104:发射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该N×M或M×N的空频矩阵,或者该M×N维的空频向量。
本申请实施例对如何确定该N×M或M×N的空频矩阵或者M×N维的空频向量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通过确定该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该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以及该权重矩阵,来确定该N×M或M×N的空频矩阵,或者该M×N维的空频向量。例如,可以通过确定M个N维预编码向量,来确定该N×M或M×N的空频矩阵,或者该M×N维的空频向量。例如,可以通过确定该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该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该权重矩阵得到的幅度矩阵和相位矩阵,来确定该N×M或M×N的空频矩阵,或者该M×N维的空频向量。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由于M个N维预编码向量可以构成一个空频矩阵且该空频矩阵由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合并生成,可以为降低预编码向量的指示开销创造条件。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具体是通过指示用于构建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K 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来指示空频矩阵的。因此,与现有技术中提供的独立指示每一频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技术方案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助于降低指示开销。例如,若K<N和/或L<M,则由于现有技术中独立指示每个频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相关信息,因此需要指示构建N×M(或M×N)的矩阵的相关信息,而该示例中,指示构建K×L(或L×K)的矩阵的相关信息即可,因此,可以降低指示开销。
可以理解的,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是一个复数。本申请中,将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幅度构成的矩阵称为幅度矩阵,将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相位构成矩阵称为相位矩阵。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指示幅度矩阵和相位矩阵来指示权重矩阵。
例如,权重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41
中的第k行第l列的元素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42
的幅度是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43
中的第k行第l 列的元素ak,l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44
的相位是相位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45
中的第k行第l列的元素pk,l。或者,权重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46
中的第l行第k列的元素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47
的幅度是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48
中的第l行第k列的元素al,k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49
的相位是相位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410
中的第l行第k列的元素pl,k。下文中的具体示例均以此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可以先对权重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411
中的每个元素相对权重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具体是幅度最大的元素或者模最大的元素)进行归一化,然后将归一化后的权重矩阵中的第k行第l列的元素的幅度作为上述ak,l,将该元素的相位作为上述pk,l。或者,将归一化后的权重矩阵中的第l行第k列的元素的幅度作为上述al,k,将该元素的相位作为上述pl,k。可以理解的,基于该示例,在执行下文中的统一量化或第一级量化之前时,可以不进行归一化,在此统一说明,下文不再赘述。另外,该示例中,由于权重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在归一化后得到的相位是0,幅度是1,因此,接收端设备可以不上报权重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幅度和相位。
可以理解的,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幅度矩阵是指量化后得到的幅度矩阵,指示信息所指示的相位矩阵是指量化后得到的相位矩阵。下文中,如果不进行限定,幅度矩阵均是指量化后的幅度矩阵,相位矩阵均是指量化后的相位矩阵,在此统一说明,下文不再赘述。
以下,对幅度矩阵进行说明。
可选的,接收端设备可以根据以下方式1至方式3任一种对待量化的幅度矩阵中的元素进行量化,从而得到量化后的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51
或者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52
方式1:接收端设备可以对待量化的幅度矩阵进行统一量化。通常,在量化之前,可以先进行归一化处理。具体的:接收端设备可以先对待量化的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矩阵中的最大元素进行归一化,得到归一化后的幅度矩阵,其中,对待量化的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进行归一化后得到的值是1;然后,再对归一化后的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元素进行量化,得到量化后的幅度矩阵。
示例1:假设待量化的幅度矩阵是一个4×4的矩阵,表示为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53
其中,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54
是待量化的幅度矩阵,ac,d′是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55
中第c行第d列的元素,1≤c≤4,1≤d≤4,c和d均是整数。那么,若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56
中的最大元素是a2,3′,则接收端设备可以将a2,3′作为归一化基准,对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57
中的各元素进行归一化,其中,对a2,3′归一化后得到1,对其他元素归一化后得到的值小于或等于1。然后,对归一化后的每个元素进行量化,得到归一化后的每个元素的量化值,即得到归一化后的每个元素对应的归一化系数。归一化后的每个元素对应的归一化系数构成如下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58
其中,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59
是量化后的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510
是a1,1′相对a2,3′进行归一化后得到的值,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511
是对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512
进行量化后得到的值。其他元素的解释与此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说明。其中,对1进行量化后得到的归一化系数(即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61
) 可以是1,对其他元素进行量化得到的归一化系数小于或等于1。
基于方式1,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指示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来指示幅度矩阵(如上述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62
)。具体可以体现为如下方式1A~1B任一种:
方式1A: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
基于此,发射端设备可以根据量化值与量化值的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指示信息携带的索引,得到指示信息携带的索引对应的量化值。然后,根据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构建幅度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描述的“一个元素相对于另一个元素的量化值”是指先对一个元素相对另一个元素进行归一化,然后对归一化后得到的值进行量化得到的量化值。在此统一说明,下文不再赘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节省信令开销,指示信息中所携带的多个量化值的索引通常是按照某种顺序排列的,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此统一说明,下文不再赘述。例如,基于方式1A,接收端设备可以将幅度矩阵逐行或逐列展开后的每个元素的索引携带在指示信息中。其中,具体按照何种方式(如上述逐行或逐列)来携带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索引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
基于上述示例1,在方式1A中,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63
中的每个元素的索引,例如,将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64
逐行或逐列展开后的每个元素的索引携带在指示信息中。发射端设备可以根据指示信息中携带的内容和预设方式(如上述逐行或逐列),得到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65
方式1B: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以及幅度矩阵中除最大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例如,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的索引,可以是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在幅度矩阵中的一维编号,如假设幅度矩阵是K×L的矩阵,则幅度矩阵中的K×L个元素可以统一编号为1~K×L,该编号即为一维编号。又如,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的索引,可以是该最大元素在幅度矩阵中的二维编号,即该最大元素所在的行和列的编号。
基于此,发射端设备可以根据量化值与量化值的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指示信息携带的索引,得到指示信息携带的索引对应的量化值。然后,根据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以及幅度矩阵中除最大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得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最后,基于上述方式1A中的相关描述,得到幅度矩阵。
基于上述示例1,在方式1B中,指示信息具体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a2,3在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66
中的位置(即第2行第3列)和ac,d,其中,1≤c≤4,1≤d≤4,c和d均是整数,并且c=2和d=3不同时存在。例如,接收端设备可以通过在指示信息中携带a2,3的编号(2,3) 来指示a2,3在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67
中的位置。发射端设备可以根据a2,3在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68
中的位置,得到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69
中的每个元素的位置,再基于上述方式1A中的相关描述,可以得到幅度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对统一量化所使用的量化方案不进行限定。其中,量化方案的属性可以包括量化比特数和量化算法。量化算法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包括:线性值量化或对数值量化等。当然,量化算法除了可以是对数值量化这一非线性量化算法外,还可以是其他非线性值量化算法。例如,若量化比特数是3,且量化算法是对数值量化,则量化方案可以是:量化值的索引000~111分别对应归一化系数:0、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610
1。例如,若量化比特数是3,且量化算法是线性值量化算法,则量化方案可以是:量化值的索引000~111分别对应归一化系数:1/8、1/4、3/8、1/2、5/8、3/4、7/8、1。另外,统一量化所使用的量化方案可以是预设的,例如通过协议预设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例如发射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信令和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中的至少一种来配置。
方式2:接收端设备可以对幅度矩阵进行分级量化。具体的:首先对待量化的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最大元素进行量化(即第一级量化);然后,针对每个向量,对该向量中的每个元素进行量化(即第二级量化)。
其中,该每个向量是待量化的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或每个列向量。可选的,在执行每一级量化之前可以先进行归一化处理。矩阵中的一个行向量是指该矩阵中的一行元素构成的向量。矩阵中的列向量是指该矩阵中的一列元素构成的向量。下文中,将“行向量”和“行”表达的含义相同,可以互换使用,例如,第1个行向量等价于第1行。“列向量”和“列”表达的含义相同,可以互换使用。在此统一说明,下文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级量化时所使用的量化方案与第二级量化所使用的量化方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量化方案不同可以例如但不限于体现为:量化比特数不同和/或量化算法不同。其中,第一级量化时所使用的量化方案与第二级量化时所使用的量化方案均可以是预设的,例如通过协议预设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例如发射端设备可以通过RRC 信令、MAC信令和DCI中的至少一种来配置。以量化方案不同具体体现为量化比特数不同为例,发射端设备可以向接收端设备配置(例如通过RRC信令、MAC信令或DCI)多种量化比特数,然后由接收端设备自身确定选择该多种量化比特数的其中一种进行第一级量化或第二级量化,该情况下,接收端设备还可以向发射端设备指示所选择的量化比特数。或者,发射端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向接收端设备配置多种量化比特数,然后再通过MAC信令或 DCI向接收端设备配置该多种量化比特数中的其中一种。
可选的,第二级量化时,针对不同向量中的元素进行量化时,所使用的量化方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所包含的最大元素较大的向量对应的量化比特数较大,所包含的最大元素较小的向量对应的量化比特数较小。由于通常情况下,相比所包含的最大元素较小的向量来说,所包含的最大元素较大的向量对预编码向量的精确度的影响更大,因此,这样有助于提高较重要的元素的量化精确度,同时降低较不重要的元素的量化比特开销,以提高整体性能。
该方式2中,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量化值是该元素相对该元素所在的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与该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得到的量化值的乘积。
示例2:假设待量化的幅度矩阵是如上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71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72
中的最大元素是a2,3′,若第1~4 行中的每行的最大元素分别a1,1′、a2,3′、a3,2′和a4,1′,则:在第一级量化中,接收端设备可以将a2,3′作为归一化基准,分别对a1,1′、a2,3′、a3,2′和a4,1′进行归一化,得到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73
1、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74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75
然后,分别对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76
1、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77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78
进行量化,得到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79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710
在第二级量化中,对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711
中的每一行,接收端设备可以对该行中的每个元素进行归一化,然后对该行中归一化后得到的每个元素进行量化。执行第一级量化和第二级量化后得到的幅度矩阵可为: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81
其中,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82
中的各元素的解释可以参考上文得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方式2,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指示: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以及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来指示幅度矩阵。具体可以体现为如下方式2A~2F任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在方式2A至方式2F的任一方式中,所涉及的所有“向量”均是指行向量;或者,所涉及的所有“向量”均是指列向量,具体是指行向量还是列向量,可以是预设的,或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并且,具体示例中均是以“向量”是行向量为例进行说明的。在此统一说明,下文不再赘述。
方式2A: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以及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
基于此,发射端设备可以根据量化值与量化值的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指示信息携带的索引,得到指示信息携带的索引对应的量化值(需要说明的是,下述任一方式中,均可以包含该步骤,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的任一方式均省略了该步骤,在此统一说明,下文不再赘述)。然后,对于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来说,执行如下操作:将该向量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分别乘以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得到该向量中的所有元素;从而得到幅度矩阵中的所有元素。
基于上述示例2,在方式2A中,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每行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83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84
幅度矩阵中的第1行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行中的最大元素a1,1的量化值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85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86
幅度矩阵中的第2行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行中的最大元素a2,3的量化值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87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88
幅度矩阵中的第3行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行中的最大元素a3,2的量化值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89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1
以及,幅度矩阵中的第4行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行中的最大元素a4,1的量化值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2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3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4
发射端设备可以将第1行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行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5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6
分别乘以第1行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7
得到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8
中的第1行中的元素,以此类推,即可得到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9
中的每个元素。
方式2B: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最大元素在该向量中的位置,以及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除最大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例如,幅度矩阵中的一个行向量中的最大元素在该向量中的位置的索引,可以是该行向量中的最大元素所在的列的编号。例如,幅度矩阵中的一个列向量中的最大元素在该向量中的位置的索引,可以是该列向量中的最大元素所在的行的编号。
基于此,对于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来说,发射端设备可以执行如下操作:根据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在该向量中的位置,以及该向量中除最大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得到该向量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从而基于方式2A中的相关描述,得到幅度矩阵中的所有元素。
基于上述示例2,在方式2B中,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10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11
幅度矩阵中的第1行中的最大元素a1,1在第1行中的位置(即第1列),幅度矩阵中的第2行中的最大元素a2,3在第2行中的位置(即第3列),幅度矩阵中的第3行中的最大元素a3,2在第3行中的位置(即第2个列),幅度矩阵中的第4行中的最大元素a4,1在第4行中的位置(即第1列),以及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12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13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14
例如,接收端设备可以通过在指示信息中携带列编号“1”来指示第1行中的最大元素是a1,1,其他行中的最大元素在该行中的位置的指示方式与此类似,不再一一说明。发射端设备可以根据幅度矩阵中的第1行中的最大元素a1,1在第1行中的位置(即第1列)以及第1行中除最大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相对该行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15
得到第1行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行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16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1917
依此类推,可以得到每个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行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从而可以根据方式2A中的示例,得到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01
中的每个元素。
方式2C: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所在的向量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幅度矩阵中除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所在的向量之外的其他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以及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
基于此,发射端设备可以根据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所在的向量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以及幅度矩阵中除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所在的向量之外的其他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得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从而基于方式2A中的相关描述,得到幅度矩阵中的所有元素。
基于上述示例2,在方式2C中,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a2,3所在的行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即第2行),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02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03
以及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04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05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06
发射端设备可以根据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所在的向量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以及幅度矩阵中除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所在的向量之外的其他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07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08
得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09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010
从而可以根据方式2A 中的示例,得到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011
中的每个元素。
方式2D: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幅度矩阵中除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所在的向量之外的其他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以及幅度矩阵中的除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之外的其他每个元素相对该元素所在的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相比方式2C,由于在方式2D中,指示信息已经携带了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并且,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相对自身的量化值是1,因此,可以不需要再携带该量化值1。基于此,发射端设备得到幅度矩阵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方式2C。
方式2E: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所在的向量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幅度矩阵中除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所在的向量之外的其他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最大元素在该向量中的位置,以及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除最大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基于此,发射端设备得到幅度矩阵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方式2B~2C。
基于上述示例2,在方式2E中,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a2,3所在的向量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即第2行),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012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013
a1,1在第1 行中的位置(即第1列),a2,3在第2行中的位置(即第3列),a3,2在第3行中的位置(即第 2列),a4,1在第4行中的位置(即第1列),以及,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11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12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13
发射端设备可以结合上述方式 2B和方式2C得到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14
中的每个元素。
方式2F: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幅度矩阵中除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所在的向量之外的其他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幅度矩阵中的除最大元素所在的向量之外的其他向量中的最大元素在该向量中的位置,以及,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除最大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相比方式2E,由于在方式2F中,指示信息已经携带了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也就是说,发射端设备已经可以获知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在该最大元素所在的向量中的位置,因此,不需要再携带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在最大元素所在的向量中的位置。发射端设备得到幅度矩阵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方式2B~2C。
基于上述示例2,在方式2F中,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a2,3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即第2行第3列),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15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16
a1,1在第1行中的位置(即第1列),a3,2在第3行中的位置(即第2列),a4,1在第4行中的位置(即第1列),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17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18
相比方式2E的示例可知,由于在方式2F中,指示信息已经携带了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a2,3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即第2行第3列),也就是说,发射端设备已经可以获知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a2,3在幅度矩阵中的第3列,因此,不需要再携带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a2,3在第3行中的位置(即第3列)。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意多个技术方案中的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可以结合使用。例如,指示信息具体可以用于指示以下信息来指示幅度矩阵: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幅度矩阵中的一部分向量中的最大元素在该向量中的位置,该一部分向量中除最大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以及幅度矩阵中的另一部分向量中的各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其中,这里的向量均是指行向量或者均是指列向量,具体是指行向量还是列向量,可以是预设的,或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
方式3:接收端设备可以对每个行向量进行量化,对每个列向量进行量化。具体的:计算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以及计算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可选的,计算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之前,对每个行向量进行归一化。计算每个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之前,对每个列向量进行归一化。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接收端设备如何确定最大行向量的实现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所包含的最大元素最大的行向量为最大行向量;或者,所包含的各元素之和最大的行向量为最大行向量;或者,所包含的各元素的平方和最大的行向量为最大行向量。若所包含的最大元素最大的行向量为最大行向量,则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是指幅度矩阵中每个行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最大行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若所包含的各元素之和最大的行向量为最大行向量,则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是指幅度矩阵中每个行向量中的各元素之和相对最大行向量中的各元素之和的量化值。若所包含的各元素的平方和最大的行向量为最大行向量,则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是指幅度矩阵中每个行向量中的各元素的平方和相对最大行向量中的各元素的平方和的量化值。本段中的“行向量”可以替换为列向量,从而得到接收端设备确定最大列向量以及计算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的实现方式。
对每个行向量进行量化时使用的量化方案,与对每个列向量进行量化时使用的量化方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对每个行向量进行量化时使用的量化方案和对每个列向量进行量化时使用的量化方案均可以是预设的,例如通过协议预设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例如发射端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MAC信令和DCI中的至少一种来配置。
基于方式3,假设幅度矩阵是K×L的矩阵,那么,若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是g1~gK,每个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是h1~hL,则幅度矩阵中的第 (k,l)个元素的量化值为gk*hl。假设幅度矩阵是L×K的矩阵,那么,若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是h1~hL,每个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是g1~gK,则幅度矩阵中的第(l,k)个元素的量化值为gk*hl。其中,1≤k≤K,1≤l≤L。
基于方式3,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指示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以及,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来指示幅度矩阵。具体可以体现为如下方式3A~3D任一种:
方式3A: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以及,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基于此,发射端设备可以基于gk*hl得到幅度矩阵中的第(k,l)个元素或第(l,k)个元素,其中,gk和hl的相关解释可参考上文。
方式3B: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列向量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以及,幅度矩阵中除最大列向量之外的其他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基于此,发射端设备可以根据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列向量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以及,幅度矩阵中除最大列向量之外的其他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得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从而参考方式3A 中的相关描述,得到幅度矩阵中的所有元素。
方式3C: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最大行向量的位置、幅度矩阵中除最大行向量之外的其他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以及,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基于此,发射端设备可以根据幅度矩阵中的最大行向量的位置,以及幅度矩阵中除最大行向量之外的其他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得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从而参考方式3A中的相关描述,得到幅度矩阵中的所有元素。
方式3D: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以下信息的索引:幅度矩阵中的最大行向量的位置、幅度矩阵中除最大行向量之外的其他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列向量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以及,幅度矩阵中除最大列向量之外的其他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基于此,发射端设备可以参考方式3B和方式3C,得到幅度矩阵中的所有元素。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幅度矩阵: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对应的量化方案,以及该向量中的每个元素在该量化方案中的量化值;其中,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是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或列向量。其中,具体是指行向量还是列向量,可以是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支持每个向量采用不同的量化方案进行量化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现时,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可以预设至少两个量化方案以及每个量化方案的索引,或者发射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配置至少两个量化方案以及每个量化方案的索引。接收端设备可以在选择好一个向量对应的量化方案之后,通过在指示信息中携带所选择的量化方案的索引,从而指示该量化方案,进而通过在指示信息中携带相应元素的量化值的索引来指示该元素的量化值。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支持幅度矩阵中的任意两个行向量(或列向量)采用不同的量化方案进行量化的技术方案。其中,不同的量化方案可以体现为量化比特数不同,和/或,量化算法不同。这样,接收端设备通过为幅度矩阵中的各行向量(或列向量)选择合适的量化方案,有助于实现在提高某些向量的量化精度的同时,减小另一些向量的量化比特开销,从而提高整体的预编码性能。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幅度矩阵:幅度矩阵中的第一位置集合、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即第一位置集合中的位置处的元素)的量化值,以及幅度矩阵中的除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的量化值;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方案与幅度矩阵中的其他元素的量化方案不同。其中,第一位置集合是至少一个元素的位置构成的集合。具体的,该至少一个元素可以是幅度矩阵中的一个子矩阵,当然该至少一个元素也可以不构成一个矩阵。指示信息可以显示指示第一位置集合,也可以隐式指示第一位置集合。
例如,接收端设备可以通过在指示信息中携带幅度矩阵中的一行或多行的编号来指示第一位置集合。其中,第一位置集合是该一行或多行中的元素的位置构成的集合。该示例中,指示信息通过携带该一行或多行的编号显示指示第一位置集合。例如,若第一位置集合是幅度矩阵中的一列或多列中的元素的位置构成的集合,则接收端设备可以通过在指示信息中携带该一列或多列的编号来指示第一位置集合。
例如,结合上述方式2,接收端设备可以通过携带第一级量化结果来隐式指示第一位置集合。示例的,接收端设备和发射端设备可以根据如下规则确定第一位置集合:将幅度矩阵中的各行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大于某一阈值的量化值所在的行构成第一位置集合,或者将幅度矩阵中的各行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从大到小排序得到的序列中的前若干个量化值所在的行构成第一位置集合。其中,若任意多个行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相等,则可以按照预设规则(例如行编号较小的量化值在前的规则,或者行编号较小的量化值在后的规则等)对该多个相等的量化值进行排序。该规则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例如,基于上述示例2,假设该规则是将幅度矩阵中的各行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从大到小排序得到的序列中的前2个量化值所在的行构成第一位置集合,且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31
的第1~4 行中每行的最大元素a1,1、a2,3、a3,2和a4,1从大到小排序得到的序列是:a2,3、a3,2、a4,1、a1,1,则第一位置集合是第2行和第3行构成的集合。
另外,接收端设备可以通过在指示信息中携带一行或多行的编号,以及一列或多列的编号来指示该一行或多行与该一列或多列的交叉位置构成的第一位置集合,或者指示幅度矩阵中除该交叉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构成的第一位置集合,或者指示该一行或多行与该一列或多列的全部位置构成的第一位置集合。例如,假设幅度矩阵是上述示例1中的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32
则接收端设备可以通过在指示信息中携带第2、3行的编号和第1、2列的编号,来指示子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41
中各元素的位置,该各元素的位置构成的集合即是第一位置集合,或者,幅度矩阵中除该各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的位置构成的集合为第一位置集合。
以下,对相位矩阵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相位矩阵:相位矩阵中的第二位置集合、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即第二位置集合中的位置处的元素)的量化值,以及相位矩阵中的除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的量化值;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方案与相位矩阵中的其他元素的量化方案不同。例如,量化比特数可以是2比特或3比特。其中,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方案和相位矩阵中的其他元素的量化方案均可以是预设的,或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例如通过RRC信令、MAC 信令和DCI中的至少一种来配置。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支持相位矩阵中的部分元素采用的量化方案与其他元素采用的量化方案不同的技术方案。
其中,第二位置集合是至少一个元素的位置构成的集合。具体的,该至少一个元素可以是幅度矩阵中的一个子矩阵,当然该至少一个元素也可以不构成一个矩阵。指示信息可以显示指示第二位置集合,例如,指示某些行、或者指示某些列、或者同时指示某些行和某些列取交集、或者同时指示某些行和某些列取并集等。另外,指示信息也可以隐式指示第二位置集合,通过如下规则“第二位置集合在相位矩阵中的位置与第一位置集合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相同(例如,第二位置集合是相位矩阵中的第2行和第3行,第一位置集合是幅度矩阵中的第2行和第3行)”来隐式指示第二位置集合。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值的量化比特数大于幅度矩阵中的其他元素的量化值的量化比特数,并且,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值的量化比特数大于相位矩阵中的其他元素的量化值的量化比特数。换句话说,对于权重矩阵中的不同权重来说,可以使用较多的量化比特数来量化幅度较大的权重的幅度,同时,使用较多的量化比特数来量化该权重的相位。从而有助于提高预编码的精确度,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以上,均是基于一个极化方向为例对进行说明的,假设基于两个极化方向,那么:
对于幅度矩阵来说,每个极化方向可以对应一个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42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43
该情况下,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这两个极化方向所对应的2个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44
可以构成一个2K×L的矩阵,一起进行指示;或者,这两个极化方向所对应的2个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45
可以构成一个2L×K 的矩阵,一起进行指示。接收端设备对2K×L或2L×K的待量化的幅度矩阵进行量化,指示,以及发射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得到2K×L或2L×K的幅度矩阵的方法,均可以参考上文中对K×L或L×K的待量化的幅度矩阵或幅度矩阵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这样,可以体现出两个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矩阵的相对大小关系,从而提高预编码的精确度,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对于相位矩阵来说,每个极化方向可以对应一个相位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46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47
该情况下: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这两个极化方向所对应的2个相位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48
可以构成一个2K×L的矩阵,一起进行指示;或者,这两个极化方向所对应的2个相位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49
可以构成一个2L×K 的矩阵,一起进行指示。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这两个极化方向所对应的2个相位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410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411
可以独立指示。这样,独立进行指示,实现简单。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若这两个极化方向所对应的2个相位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412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413
可以独立指示,则这两个极化方向所采用的一部分指示信息可以相同,例如但不限于这两个极化方向所采用的第二位置集合相同。该情况下,可以仅指示一份该部分指示信息,从而可以节省信令开销。
对于K个空域分量向量和L个频域分量向量来说,每个极化方向所采用的K个空域分量向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相同,则指示信息针对这两个极化方向指示一组K个空域分量向量即可。每个极化方向所采用的L个频域分量向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相同,则指示信息针对这两个极化方向指示一组L个频域分量即可。
以上,均是基于一个空间流进行说明的,假设基于多个空间流,则发射端设备需要构建多个空频矩阵。该情况下,针对用于构建每个空间流的幅度矩阵的相关信息可以独立指示,针对用于构建每个空间流的相位矩阵的相关信息也可以独立指示;其中,独立指示时,各个空间流所采用的一部分指示信息可以是相同的,例如第二位置集合相同。另外,各个空间流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空域分量向量,各个空间流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频域分量向量。
基于上文提供的任一个实施例,接收端设备通过多个行(或多个列)的编号来指示该多个行(或多个列)时,可以对该多个行(或多个列)中的每个行(或列)的编号进行独立指示,也可以对该多个行(或多个列)的编号进行组合指示。例如,基于上述示例1所示的幅度矩阵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51
假设需要指示第1、2、4行,则指示信息中可以携带第1、2、4行的编号,或者,由于从4行中选择3行共有4种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52
可能的组合,分别是:第1、2、3行构成的组合,第1、2、4行构成的组合,第1、3、4行构成的组合,第2、3、4行构成的组合,因此,接收端设备和发射端设备可以预先设置这4种组合中每种组合对应的索引号,因此,指示信息中可以携带第1、2、4行这一个组合对应的索引号。
以下,对频域分量向量进行说明:
可选的,频域分量向量选自频域分量向量集合。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每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
基于该可选的方式,频域分量向量可以是过采样DFT向量或者过采样DFT向量中的部分元素构成的向量。具体的,若DFT点数与Nsb相等,则频域分量向量是过采样DFT向量;若DFT点数大于Nsb,则频域分量向量可以是过采样DFT向量中的部分元素(该部分元素的个数与过采样DFT向量的元素个数相等)构成的向量,该部分元素可以是过采样DFT向量中的前Nsb个元素,或者后Nsb个元素,当然不限于此。其中,Nsb是系统带宽所包括的频带的个数或需要反馈的信道信息所对应的频带的个数,系统带宽所分成的频带的个数大于或等于发射端设备指示接收端设备需要反馈的信道信息对应的频带的个数。
基于该可选的方式,指示信息可以包括:L个频域分量向量所在的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的索引和L个频域分量向量的索引,以指示L个频域分量向量。其中,该L个频域分量向量可以选自一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也可以选自多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若该L个频域分量向量选自多个频域分量子集合,则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多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的索引。
基于该可选的方式,DFT点数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若是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则发射端设备可以通过显性指示的方式进行配置,也可以通过隐性指示的方法进行配置。例如,若通过显性指示的方式进行配置,则发射端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MAC信令和DCI中的至少一种来配置。例如,若通过隐性指示的方式进行配置,则具体可以通过配置Nsb来隐性指示DFT点数。
基于该可选的方式,频域分量向量表示为如下公式1或公式2:
公式1: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53
公式2: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54
基于公式1和公式2任一种,NDFT是DFT点数。Ofreq是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的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的个数,n=Ofreqm+q,q∈{0,1,...,Ofreq-1},m∈{0,1,...,NDFT-1}或者m∈{0,1,...,Nsb-1}, un是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的第q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中的第m个频域分量向量。其中,Ofreq可以是预设的,或者是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频域分量向量中包括的元素的个数是预设的,或者是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可选的,DFT点数NDFT可以是Nsb或者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61
或者通过DFT点数与Nsb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基于上述公式1或公式2,指示信息包括L个频域分量向量所在的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的索引和L个频域分量向量的索引,以指示L个频域分量向量,具体可以体现为:指示信息包括从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选择的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即S101中的L个频域分量向量所在的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的编号,例如上述q,以及,所选择的子集合中所选择的L个频域分量向量(即S101中的L个频域分量向量)的编号,例如上述m。或者,指示信息包括从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选择的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的编号,例如上述q,以及,所选择的子集合中所选择的频域分量向量的组合的编号,例如,将所选择的子集合中的所有频域分量向量进行组合,并为得到的每个组合进行编号,然后在指示信息中携带所选择的频域分量向量构成的组合的编号。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现时,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可以通过频域分量向量集合所包含的频域分量向量的二维下标来体现。例如,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包括的每个频域分量向量的下标包括q和m两部分。例如,上述un可以表示为uq,m
若DFT点数是通过DFT点数与Nsb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则作为一个示例,接收端设备和发射端设备可以预存一个表格,该表格中记录了Nsb(或者Nsb范围)与DFT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每个Nsb对应一个DFT点数,或者一个Nsb范围对应一个DFT点数。另外接收端设备和发射端设备可以预存某种规则来表示DFT点数与Nsb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Nsb小于等于8时,DFT点数是8,Nsb大于8时,DFT点数等于Nsb。
可选的,频域分量向量选自频域分量向量集合,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
基于该可选的方式,频域分量向量可以是DFT向量或者DFT向量中的部分元素构成的向量。具体的,若DFT点数与Nsb相等,则频域分量向量是DFT向量;若DFT点数大于 Nsb,则频域分量向量可以是DFT向量中的部分元素(该部分元素的个数与DFT向量的元素个数相等)构成的向量,该部分元素可以是DFT向量中的前W个元素,或者后W个元素,当然不限于此。
基于该可选的方式,指示信息可以包括:L个频域分量向量的索引,以指示L个频域分量向量。
基于该可选的方式,DFT点数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配置给接收端设备的。具体可参考上文。
基于该可选的方式,频域分量向量表示为如下公式3或公式4:
公式3: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62
公式4: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63
基于公式3和公式4任一种,n∈{0,1,...,NDFT-1}或者n∈{0,1,...,Nsb-1},un是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的第n个频域分量向量。可选的,DFT点数是Nsb或者
Figure RE-GDA0003160440380000264
或者通过DFT 点数与Nsb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基于上述公式3或公式4,指示信息包括L个频域分量向量的索引,以指示L个频域分量向量,具体可以体现为:指示信息包括从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选择的L个频域分量向量的编号,例如上述n。或者,指示信息包括从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选择的L个频域分量向量构成的组合的编号。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若DFT点数是通过DFT点数与Nsb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则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示及信息确定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图4所示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接收端设备生成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以及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是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的子集,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
S202:接收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S203:发射端设备接收指示信息。
S204:发射端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该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示频域分量向量的技术方案。该实施例中的频域分量向量集合的设计方式可以参考上文。该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任意一种接收端设备向发射端设备指示频域分量向量的场景中。例如可以应用于上文提供的进行信道估计的场景中。另外,该实施例中,频域分量向量可以是过采样DFT向量或者过采样DFT向量中的部分元素构成的向量。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述接收端设备或发射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图。图5所示的通信设备500 可以用于执行如图3所示的信道估计方法中接收端设备或者发射端设备所执行的步骤,或者,可以用于执行如图4所示的指示及信息确定方法中接收端设备或者发射端设所执行的步骤。通信设备5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501和收发单元502。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501可以用于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N 维空域分量向量、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以指示构建一个M×N维或M×N或N×M的空频矩阵,空频矩阵包括M个N维预编码向量,每个预编码向量应用于M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空频矩阵由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合并生成,多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是基于两个向量构建的,两个向量之中的一个向量是基于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空域分量向量构建的,两个向量之中的另一个向量是基于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构建的;权重矩阵是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构成的矩阵;M≥1,N ≥2,K≥1,L≥1,M、N、K和L均是整数。收发单元502可以用于发送该指示信息。例如,结合图3,在该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500具体可以是图3中的接收端设备。处理单元501 可以用于执行S101,收发单元502可以用于执行S102。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502可以用于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 N维空域分量向量、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以指示构建一个M×N维或M×N或N×M的空频矩阵,空频矩阵包括M个N维预编码向量,每个预编码向量应用于M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空频矩阵由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合并生成,多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是基于两个向量构建的,两个向量之中的一个向量是基于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空域分量向量构建的,两个向量之中的另一个向量是基于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构建的;权重矩阵是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构成的矩阵;M≥1, N≥2,K≥1,L≥1,M、N、K和L均是整数。处理单元501可以用于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该空频矩阵。例如,结合图3,在该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500具体可以是图3中的发射端设备。处理单元501可以用于执行S104,收发单元502可以用于执行S103。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501可以用于生成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以及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是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的子集,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收发单元502可以用于发送该指示信息。例如,结合图4,在该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500具体可以是图4中的接收端设备。处理单元501可以用于执行S201,收发单元502可以用于执行S202。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502可以用于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以及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是频域分量向量集合中的子集,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处理单元501可以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确定该一个或多个频域分量向量。例如,结合图4,在该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500具体可以是图4中的发射端设备。处理单元501可以用于执行 S204,收发单元502可以用于执行S203。
本实施例中相关内容的解释以及有益效果的描述等均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2所示的通信设备,上述处理单元501可以对应图2中的处理器201或处理器207。收发单元502可以对应图2中的通信接口204。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 (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5)

1.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以指示构建一个M×N或N×M的空频矩阵,所述空频矩阵包括M个N维预编码向量,每个预编码向量应用于M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所述空频矩阵由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合并生成,所述多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是基于两个向量构建的,所述两个向量之中的一个向量是基于所述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空域分量向量构建的,所述两个向量之中的另一个向量是基于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构建的;所述权重矩阵是所述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构成的矩阵;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选自频域分量向量集合,所述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所在的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的索引和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在所述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中的组合的编号,以指示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M≥1,N≥2,K≥1,L≥1,M、N、K和L均是整数;
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2.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以指示构建一个M×N或N×M的空频矩阵,所述空频矩阵包括M个N维预编码向量,每个预编码向量应用于M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所述空频矩阵由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合并生成,所述多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是基于两个向量构建的,所述两个向量之中的一个向量是基于所述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空域分量向量构建的,所述两个向量之中的另一个向量是基于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构建的;所述权重矩阵是所述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构成的矩阵;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选自频域分量向量集合,所述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所在的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的索引和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在所述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中的组合的编号,以指示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M≥1,N≥2,K≥1,L≥1,M、N、K和L均是整数;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空频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幅度构成幅度矩阵;所述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所述幅度矩阵:
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相对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
或者,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以及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其中,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是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或列向量;
或者,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以及,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幅度构成幅度矩阵;所述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所述幅度矩阵:
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对应的量化方案,以及该向量中的每个元素基于该量化方案的量化值;其中,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是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或列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幅度构成幅度矩阵;所述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所述幅度矩阵:
所述幅度矩阵中的第一位置集合、所述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值,以及所述幅度矩阵中的除所述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的量化值;所述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方案与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所述其他元素的量化方案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相位构成相位矩阵;所述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所述相位矩阵:
所述相位矩阵中的第二位置集合、所述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值,以及所述相位矩阵中的除所述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的量化值;所述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方案与所述相位矩阵中的所述其他元素的量化方案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集合在所述相位矩阵中的位置与第一位置集合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相同;其中,所述幅度矩阵是所述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幅度构成的矩阵,所述第一位置集合是所述幅度矩阵中的至少一个元素的位置构成的集合,所述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方案与所述幅度矩阵中的除所述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的量化方案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分量向量是过采样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或者过采样DFT向量中的部分元素构成的向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采样DFT向量的DFT点数是根据Nsb确定的,所述Nsb是系统带宽所分成的频带的个数或者需要反馈的信道信息对应的频带的个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FT点数是Nsb或者
Figure FDA0002943325700000021
或者通过DFT点数与Nsb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分量向量是DFT向量或者DFT向量中的部分元素构成的向量。
12.一种信道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以指示构建一个M×N或N×M的空频矩阵,所述空频矩阵包括M个N维预编码向量,每个预编码向量应用于M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所述空频矩阵由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合并生成,所述多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是基于两个向量构建的,所述两个向量之中的一个向量是基于所述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空域分量向量构建的,所述两个向量之中的另一个向量是基于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构建的;所述权重矩阵是所述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构成的矩阵;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选自频域分量向量集合,所述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所在的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的索引和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在所述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中的组合的编号,以指示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所述组合包括至少两个所述M维频域分量向量;M≥1,N≥2,K≥1,L≥1,M、N、K和L均是整数;
收发单元,用于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13.一种信道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以及权重矩阵,以指示构建一个M×N或N×M的空频矩阵,所述空频矩阵包括M个N维预编码向量,每个预编码向量应用于M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所述空频矩阵由多个空频分量矩阵加权合并生成,所述多个空频分量矩阵中的每个空频分量矩阵是基于两个向量构建的,所述两个向量之中的一个向量是基于所述K个N维空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空域分量向量构建的,所述两个向量之中的另一个向量是基于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中的一个频域分量向量构建的;所述权重矩阵是所述多个空频分量矩阵的权重构成的矩阵;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选自频域分量向量集合,所述频域分量向量集合包括至少两个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所在的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的索引和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在所述频域分量向量子集合中的组合的编号,以指示所述L个M维频域分量向量;所述组合包括至少两个所述M维频域分量向量;M≥1,N≥2,K≥1,L≥1,M、N、K和L均是整数;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空频矩阵。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幅度构成幅度矩阵;所述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所述幅度矩阵:
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相对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
或者,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相对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以及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中的每个元素相对该向量中的最大元素的量化值;其中,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是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或列向量;
或者,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相对最大行向量的量化值,以及,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列向量相对最大列向量的量化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幅度构成幅度矩阵;所述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所述幅度矩阵:
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对应的量化方案,以及该向量中的每个元素基于该量化方案的量化值;其中,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向量是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每个行向量或列向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幅度构成幅度矩阵;所述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所述幅度矩阵:
所述幅度矩阵中的第一位置集合、所述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值,以及所述幅度矩阵中的除所述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的量化值;所述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方案与所述幅度矩阵中的所述其他元素的量化方案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相位构成相位矩阵;所述指示信息具体用于指示以下信息,以指示所述相位矩阵:
所述相位矩阵中的第二位置集合、所述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值,以及所述相位矩阵中的除所述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的量化值;所述第二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方案与所述相位矩阵中的所述其他元素的量化方案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集合在所述相位矩阵中的位置与第一位置集合在幅度矩阵中的位置相同;其中,所述幅度矩阵是所述权重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幅度构成的矩阵,所述第一位置集合是所述幅度矩阵中的至少一个元素的位置构成的集合,所述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的量化方案与所述幅度矩阵中的除所述第一位置集合对应的元素之外的其他元素的量化方案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分量向量是过采样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或者过采样DFT向量中的部分元素构成的向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采样DFT向量的DFT点数是根据Nsb确定的,所述Nsb是系统带宽所分成的频带的个数或者需要反馈的信道信息对应的频带的个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FT点数是Nsb或者
Figure FDA0002943325700000041
或者通过DFT点数与Nsb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2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分量向量是DFT向量或者DFT向量中的部分元素构成的向量。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4.一种通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芯片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通信芯片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186737.7A 2018-05-11 2018-05-11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271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6737.7A CN113271130B (zh) 2018-05-11 2018-05-11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86737.7A CN113271130B (zh) 2018-05-11 2018-05-11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201810455124.7A CN110474665B (zh) 2018-05-11 2018-05-11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55124.7A Division CN110474665B (zh) 2018-05-11 2018-05-11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1130A true CN113271130A (zh) 2021-08-17
CN113271130B CN113271130B (zh) 2024-04-09

Family

ID=6846774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6737.7A Active CN113271130B (zh) 2018-05-11 2018-05-11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201810455124.7A Active CN110474665B (zh) 2018-05-11 2018-05-11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202110184126.9A Pending CN113660018A (zh) 2018-05-11 2018-05-11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55124.7A Active CN110474665B (zh) 2018-05-11 2018-05-11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202110184126.9A Pending CN113660018A (zh) 2018-05-11 2018-05-11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133847B2 (zh)
EP (2) EP4290816A3 (zh)
CN (3) CN113271130B (zh)
WO (1) WO20192145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4345A (zh) * 2022-08-08 2022-11-08 上海星思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14045A1 (en) * 2019-12-09 2021-06-17 Nec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CN115244863A (zh) * 2020-03-25 2022-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更新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189993B (zh) * 2022-06-28 2024-01-19 延安大学 Tdcs基本调制波形设计方法、装置及信息发射、接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9218A (zh) * 2013-11-11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获取的方法、装置
WO2016078591A1 (en) * 2014-11-20 2016-05-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offset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oqam)
US20170126458A1 (en) * 2002-05-14 2017-05-04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Pre-Coding in Multi-User MIMO
CN107733485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7925454A (zh) * 2015-08-24 2018-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信息发送、反馈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747B (zh) * 2006-08-14 2010-09-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88699A (zh) * 2007-09-12 2009-03-18 夏普株式会社 基于空时频域的信息反馈方法和系统、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1126447A1 (en) * 2010-04-07 2011-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precoder structure for mimo precoding
CN103117818B (zh) * 2013-01-16 2015-02-25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空频联合压缩感知的宽带频谱检测方法
US9281881B2 (en) * 2013-02-12 2016-03-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4TX codebook enhancement in LTE
JP6052468B2 (ja) * 2013-05-10 2016-12-2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インジケータ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機器、及び、基地局
CN105706373B (zh) * 2014-05-30 2020-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装置和基站天线
KR102024999B1 (ko) * 2014-12-23 2019-09-24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채널 측정 및 피드백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
WO2017190356A1 (en) * 2016-05-06 2017-1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ment of linear combination codebooks in fd-mimo
CN107370558B (zh) * 2016-05-13 2020-09-18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12165439A (zh) * 2018-01-25 2021-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26458A1 (en) * 2002-05-14 2017-05-04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Pre-Coding in Multi-User MIMO
CN104639218A (zh) * 2013-11-11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获取的方法、装置
WO2016078591A1 (en) * 2014-11-20 2016-05-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offset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oqam)
CN107925454A (zh) * 2015-08-24 2018-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信息发送、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7733485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4345A (zh) * 2022-08-08 2022-11-08 上海星思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4665A (zh) 2019-11-19
EP4290816A2 (en) 2023-12-13
US11652518B2 (en) 2023-05-16
EP4290816A3 (en) 2024-03-20
EP3813269A1 (en) 2021-04-28
EP3813269A4 (en) 2021-06-23
CN113271130B (zh) 2024-04-09
US20220021425A1 (en) 2022-01-20
CN113660018A (zh) 2021-11-16
EP3813269B1 (en) 2023-09-06
US11133847B2 (en) 2021-09-28
WO2019214520A1 (zh) 2019-11-14
CN110474665B (zh) 2021-02-12
US20210058119A1 (en) 2021-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56742B (zh)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11510189B (zh) 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0768700B (zh)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10474665B (zh)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JP2019511883A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インジケータ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および装置
JP7238167B2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表示及び決定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2019509686A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の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1057085B2 (en)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method
CN111713054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US1036755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d feeding back channel information
US20240187053A1 (en)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