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7747B -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7747B
CN101127747B CN2006100892697A CN200610089269A CN101127747B CN 101127747 B CN101127747 B CN 101127747B CN 2006100892697 A CN2006100892697 A CN 2006100892697A CN 200610089269 A CN200610089269 A CN 200610089269A CN 101127747 B CN101127747 B CN 101127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resource block
physical resource
reference symbo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892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7747A (zh
Inventor
索士强
王映民
熊琴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892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27747B/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02452 priority patent/WO2008019600A1/zh
Priority to JP2008540440A priority patent/JP4809899B2/ja
Priority to EP07785348.9A priority patent/EP2053770B1/en
Priority to KR20087013818A priority patent/KR100945341B1/ko
Priority to US12/281,574 priority patent/US7733765B2/en
Publication of CN101127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7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7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7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04L5/148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operating bytew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00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375Passband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14Multi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未预编码的参考符号;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参考符号获得第一设备发送参考符号所用信道的冲击响应矩阵,并根据所述冲击响应矩阵获得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候选物理资源块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冲击响应矩阵和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获得候选物理资源块的信道质量指示;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进行频域调度。采用本发明,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信道探测方法时不能进行频域调度的问题,同时解决了采用频域调度和线性空域预编码存在的矛盾。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基于OFDM的时分双工复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通信系统中,可以采用频域调度提高系统的通信性能。频域调度指为用户终端选择合适的传输数据的子频段,从而充分利用宽带通信系统中频率选择性的一种方法。
参阅图1所示为不同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子载波相对功率示意图,不同用户终端接收到的每一个子载波与同一个参考值进行比较所得的相对功率不同,用户1在第30-120个子载波上的相对功率较高,而用户2在第120-160以及第240-280个子载波上的相对功率较高。在进行资源分配时,把子载波30-120分配给用户1使用,把子载波120-160以及240-280分给用户2使用,这样,每一个用户总是选择其最适合传输的子频段进行数据的传输,从而获得多用户分集(multiuser diversity)增益。当用户终端足够多时,对于任何一个子频带,总能找到一个用户终端,并将该子频带分配给该用户终端使得该子频带的效率达到最大,从而最大限度的开发无线信道的通信能力。
在TDD系统中,可以使用线性空域预编码/波束赋形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性能。线性空域预编码技术是指,当发射端存在多根发射天线时,通过一个线性的预编码操作将数据流映射到多根天线上进行发送的技术。
参阅图2所示,L个数据流X通过一个预编码器形成M根天线上对应的发送的信号Y。线性空域预编码操作用一个预编码矩阵V等效,即Y=VX,其中X的维数为Lx1,Y的维数为Mx1,V的维数为MxL。当数据流数目L=1时,此时线性空域预编码操作为波束赋形。预编码矩阵V使用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进行计算。
当基站采用基于信道探测的方式获得预编码矩阵时,基站根据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未预编码的参考符号计算出信道冲击响应矩阵,然后根据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计算出线性预编码矩阵。采用这种方式时,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的下行参考符号和数据符号同时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处理,用户终端不需要知道预编码矩阵,也不需要估计每个发送接收天线间的信道响应,仅需要估计预编码矩阵与信道矩阵合成的等价信道响应矩阵,即可实现数据的解调,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小发射端的参考符号开销,同时支持任何类型的预编码操作(包括波束赋形)。同时这种实现方法可以快速实时的跟踪信道响应特性,并且没有对计算出的预编码矩阵进行近似,不存在近似导致的预编码性能损失。但这种方法用户终端不能根据预编码之后的参考符号计算出信道质量指示,导致系统频域调度性能的丧失。
现有技术中,基站也可采用基于反馈的方式获得预编码矩阵,通过用户终端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和预编码矩阵,采用这种方式用户终端需要反馈大量的信息,且经过反馈的信息是有损的,并且有时候甚至是误传的,导致系统预编码/波束赋形性能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信道探测方式获得预编码矩阵时不能进行频域调度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包括步骤: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未预编码的参考符号;
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参考符号获得第一设备发送参考符号所用信道的冲击响应矩阵,并根据所述冲击响应矩阵获得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候选物理资源块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
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冲击响应矩阵和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获得候选物理资源块的信道质量指示;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进行频域调度。
当由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进行频域调度时,第二设备进一步根据向第一设备传输的数据量从候选物理资源块中分配第一设备使用的物理资源块,并采用该物理资源块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
较佳的,第二设备根据为第一设备分配的物理资源块上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对发送给第一设备的数据比特进行调制与编码,形成数据符号,并采用该物理资源块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对所述数据符号和对应的参考符号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
分配给第一设备多个在频域和/或时域上连续的物理资源块时,分别采用各物理资源块对应的线性空域编码矩阵对本资源块上发送的数据符号和参考符号进行预编码;或者将所述各物理资源块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进行平均,根据平均后的预编码矩阵对数据符号和参考符号进行预编码。
较佳的,对根据所述参考符号计算出的对应于一个物理资源块中各个子载波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进行平均,将平均后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进行共轭转置作为对应的物理资源块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获得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
当所述信道的冲击响应矩阵根据多根天线发送的彼此正交的未预编码参考符号获得时,对平均后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
当所述信道冲击响应矩阵根据一根天线发送的参考符号或多根天线发送的彼此相同的参考符号获得时,采用波束赋形方法从平均后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获得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
其中,获得物理资源块的信道质量指示包括步骤:
根据对应于一个物理资源块中各个子载波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和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获得各个子载波的等效的信道矩阵;
根据所述等效的信道矩阵确定各个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噪比;以及
根据所述各个子载波的接收信噪比获得对应物理资源块上的等效信噪比,并根据该等效信噪比确定该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质量指示。
各个子载波的接收信噪比为所述等效的信道矩阵的二范数的二次方与发送信噪比的乘积。
所述发送信噪比为第二设备侧发射功率与第一设备侧接收到的噪声和/或干扰功率的比值;或者,所述发送信噪比为第二设备两次发射功率比值与该两次发射功率中的第一次发射功率的发送信噪比的乘积。
其中,所述参考符号与数据符号一起发送;或者单独发送所述参考符号。
所述参考符号在可用频带上离散分布。
所述参考符号为两组时,两组参考符号覆盖不同的频带范围。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包括步骤: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未预编码的下行参考符号;
第一设备根据该参考符号获得信道的冲击响应矩阵,并计算出对应于每一个上行物理资源块的预编码矩阵;
第一设备根据该预编码矩阵获得上行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质量指示,并将该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给第二设备;
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进行频域调度。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包括用于发送未预编码的参考符号的发送单元;
第二设备,包括:
信道探测器,用于根据所述未预编码的参考符号获得第一设备发送参考符号所用信道的冲击响应矩阵;
预编码矩阵计算器,用于根据所述冲击响应矩阵获得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候选物理资源块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
信道质量指示计算器,用于根据所述冲击响应矩阵和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获得对应的物理资源块的信道质量指示;
物理资源分配器,用于根据向第一设备传输的数据块的大小,以及所述信道质量指示,从候选的物理资源块中分配给第一设备物理资源块。
进一步,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
数据调制与编码器,用于根据分配给第一设备的物理资源块上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对传输给第一设备的数据比特进行调制与编码,形成数据符号的单元;
线性预编码器,用于根据分配给第一设备的物理资源块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对数据符号和对应的参考符号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的单元;
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的数据符号和对应的参考符号。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未预编码的参考符号,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参考符号获得第一设备发送参考符号所用信道的冲击响应矩阵,并根据所述冲击响应矩阵获得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所占用物理资源块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然后根据所述冲击响应矩阵和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获得对应的物理资源块的信道质量指示。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进行频域调度,同时可根据获得信道质量指示过程中计算出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操作,不仅解决了采用信道探测技术时不能实现频域调度的问题,而且解决了频域调度和线性空域预编码/波束赋形性之间的矛盾。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接收端用户接收到的子载波相对功率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空域线性预编码操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OFDMA的一个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SC-FDMA的一个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可用频带范围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子频带划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侧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和频域调度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信道探测方式获得预编码矩阵时不能进行频域调度的问题,本实施例中采用用户终端向基站发送未预编码的上行参考符号,根据该参考符号基站获得信道冲击响应矩阵并计算出对应于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然后根据信道冲击响应矩阵和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获得下行物理资源块的信道质量指示进行频域调度。
在目前的3GPP EUTRA系统中,基于OFDM调制技术的下行传输采用OFDMA多址方式,上行传输采用SC-FDMA多址方式。OFDMA系统指可以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区分用户的OFDM系统,即多个用户的数据可以在不同的时隙中发送,也可以在一个时隙中进行发送。每一个用户的信号在频域中产生,对应于若干个子载波上的数据,然后通过快速逆傅立叶变换(IFFT变换)到时域进行处理和发送的传输系统。SC-FDMA系统指可以在时域和频域上进行用户区分的单载波传输系统,即多个用户的数据可以在不同的时隙中发送,也可以在一个时隙中进行发送。每一个用户的信号先在时域产生,然后通过离散傅立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操作变换到频域进行子载波映射等操作,再进行IFFT变换时域进行处理和发送的传输系统。对于3GPP EUTRA系统来说,OFDMA和SC-FDMA有不同的时隙结构。
参阅图3所示为一种下行传输OFDMA时隙的结构示意图。一个时隙由9个OFDM符号构成和一个时间间隔TI构成。其中TI的时间长度可以为0。
参阅图4所示为一种上行SC-FDMA时隙的结构示意图。一个时隙由8个长块LB1~LB8,2个短块SB1和SB2,时隙间隔TI以及每一个长块或者短块之前的循环前缀CP构成,其中,长块LB1~LB8用于承载业务数据,短块SB1和SB2用于承载上行参考符号,TI的时间长度可以为0。为了使更多的上行用户终端可以在可用频带范围内发送上行参考符号,可用频带范围内的上行参考符号在频域上离散分布。
可用的频带范围是指可以被用于调度的频带范围,指终端的工作带宽与基站的工作带宽的重叠部分。参阅图5所示为用户终端可用频带范围示意图,终端的工作带宽为10MHz,基站的工作带宽为5MHz,系统的中心载波位于5MHz的中心,位于10MHz的1/4处,重叠的5MHz频带范围是系统可用的频带范围。
为了避免多个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符号彼此冲突,系统也可以给每一个用户终端分配可用的频带范围,每个用户终端只能在可用的频带范围内发送上行参考符号。例如:当用户终端和基站的工作带宽均为10MHz时,将整个工作带宽划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每一部分的大小为5MHz,用户终端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大小为5MHz的可用频带范围来发送上行参考符号。在实际工作中,还可根据上行资源分配情况动态或者半静态的调整用户终端可用频带范围的大小,如当有大量的上行资源没有用于上行传输,处于空闲时,可以允许用户终端在空闲的子载波上发送上行参考符号,从而扩大可用的频带范围。
在TDD系统中,从频域对整个工作带宽划分为若干个子频带,子频带由多个连续的子载波构成,结合时域上的划分,可以将系统物理资源进一步划分。
对于下行OFDMA,将一个子频带中每一个传输时隙划分为多个物理资源块,每一个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由一个传输时隙中所有OFDM符号上M个连续的子载波构成,M取值一般为25;对于上行SC-FDMA,将一个传输时隙划分为多个资源单位(RU,Resource Unit),每一个资源单位由一个传输时隙中的所有长块上的N个连续的或者不连续的子载波构成,N的取值一般也为25。
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未预编码的上行参考符号与下行的物理资源块在子频带上的对应关系,图中610表示未预编码的上行参考符号,620表示在可用频带范围以外的下行物理资源块,630表示在可用频带范围内的下行物理资源块。未预编码的上行参考符号610在一个时隙中的两个短块(SB1和SB2)上离散分布(频域上离散),或者在一个时隙中的一个短块(SB1或者SB2)或者一个长块上的可用频带范围内离散分布。每一个子频带可以对应多个下行传输时隙中的多个物理资源块。用户终端在可用频带范围内发送未预编码的上行参考符号后,基站可以通过上行信道探测获得可用频带范围内每一个子频带上的上行信道状态信息。由于TDD系统的信道对称性,即在信道状态随时间变化比较缓慢的情况下(如低速移动),在相同的子频带上,上行信道状态信息与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相同,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计算下行物理资源块上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其中,在一个上行时隙中发送的上行参考符号可以对应多个下行时隙中的物理资源块。
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用户终端710和基站720。用户终端710包括发送单元7101和接收单元7102,其中的发送单元7101用于将未预编码的上行参考符号发送给基站720;接收单元7102用于接收基站720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预编码的数据符号和下行参考符号。基站720用于根据用户终端710发送的未编码的上行参考符号进行信道探测,获得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下行方向的空域线性预编码和频域调度。
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基站侧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上行信道探测器801、预编码矩阵计算器802、信道质量指示计算器803、物理资源分配器804、数据调制与编码器805和线性预编码器806。
上行信道探测器801用于根据用户终端710发送的未预编码的上行参考符号获得可用频带范围内该用户终端710的每一个子载波上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并将该矩阵传送给预编码矩阵计算器802和信道质量指示计算器803。
预编码矩阵计算器802用于根据获得的每一个子载波上的上行信道状态信息获得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预编码矩阵,以及将该预编码矩阵传送给信道质量指示计算器803、物理资源分配器804和线性预编码器806。
信道质量指示计算器803用于根据获得的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预编码矩阵、每一个子载波上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获得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质量指示,并将该信道质量指示传送给物理资源分配器804。
物理资源分配器804用于根据用户终端710在下行方向上期望传输的数据块大小,以及获得的每一个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质量指示,为用户终端710分配下行物理资源块,并将该物理资源块信息和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传送给数据调制与编码器805。
数据调制与编码器805用于根据为用户终端710分配的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质量指示对数据比特进行调制与编码,形成数据符号,并将该数据符号传送给线性预编码器806。
线性预编码器806用于将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数据符号以及相应的参考符号一起根据各个下行物理资源块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预编码。
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和频域调度的处理流程示意图,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901、用户终端发送覆盖整个可用频带范围的上行参考符号。
步骤902、基站通过上行信道探测方法计算可用频带范围内用户终端的每一个子载波上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
步骤903、基站根据获得的每一个子载波上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计算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预编码矩阵。
步骤904、基站根据计算得到的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预编码矩阵、每一个子载波上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计算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质量指示。
步骤905、基站根据用户终端在下行方向上期望传输的数据块大小,以及计算得到的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信道质量指示,为用户终端分配下行物理资源块。
步骤906、基站根据为用户终端分配的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质量指示对下行发送的数据比特进行调制与编码,形成数据符号。
对下行发送的数据比特进行调制与编码时,当分配给用户终端的物理资源块为多个时,基站首先根据分配给该用户终端的物理资源块所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对数据比特进行划分,在对数据比特划分完毕之后根据物理资源块上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所对应的调制方式与编码速率进行独立的调制与编码;如果对用户终端只分配了一个物理资源块则不需要对数据比特进行划分。
对数据比特进行划分时可以按照每一个信道质量指示所对应的传输块大小的比例进行划分,如用户终端的传输数据量为1100bits时,在物理资源块1和2上的划分比例为600∶540=10∶9,在物理资源块1上传输的数据比特为1100*10/19≈589bits,在物理资源块2上传输的数据比特为1100*9/19≈521bits。
如果分配给同一个用户终端的多个物理资源块在频域和/或时域上是连续的,可以将数据比特进行统一的调制与编码,然后再均匀的分配到各个物理资源块上。此时,可以在各个物理资源块所对应的多个信道质量指示中选择一个适中的信道质量指示,用它来确定统一的调制与编码时所采用的调制与编码方式;也可以使用各个物理资源块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以及各个物理资源块中各个子载波上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计算出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用该信道质量指示决定调制与编码方式。
步骤907、基站将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数据符号以及相应的参考符号根据各下行物理资源块所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
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时,将每一个物理资源块上的数据符号进行串并变换,形成多个数据流,然后在每一个数据流中分别插入各自的参考符号后通过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变换生成多根天线上发送的信号。如果分配给同一个用户终端的多个物理资源块在频域和/或时域上是连续的,对于每一个物理资源块内部的多个并行传输的数据符号和相应的参考符号,可以使用各个物理资源块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分别进行预编码;也可以使用各个物理资源块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的平均值行预编码;或者根据这些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重新计算一个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
在步骤901中,用户终端发送覆盖整个可用频带范围的上行参考符号时,可以与数据符号一起发送,比如使用上行SC-FDMA时隙中的短块发送上行参考符号,其中一部分上行参考符号用于解调上行数据符号;或者,利用上行传输数据的空闲,使用上行SC-FDMA时隙中的长块发送独立的上行参考符号,该参考符号不用于解调上行数据符号。当系统利用两个短块SB1和SB2发送上行参考符号时,还可以让不同的短块所承载的上行参考符号覆盖不同的频带范围,比如将可用频带范围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中SB1所承载的上行参考符号覆盖可用频带范围的第一部分;SB2所承载的上行参考符号覆盖可用频带范围的第二部分。
在步骤902中,当上行用户终端使用一个短块(SB1或者SB2)或者使用一个长块在可用频带范围内发送在频域上离散的上行参考符号时,基站首先获得各个离散点所在子载波上的信道冲击响应,然后通过频域插值获得可用频带范围内各个子载波上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从而完成上行信道探测。
当上行用户同时利用两个短块(SB1和SB2)在可用频带范围内发送在频域上离散的上行参考符号时,如果这两个短块所承载的上行参考符号所覆盖的频带范围相同(即均覆盖整个可用频带范围),基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短块上承载的上行参考符号进行上行信道探测;或者同时利用两个短块上承载的上行参考符号进行上行信道探测,然后将两个短块所对应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进行平均。如果这两个短块所承载的上行参考符号所覆盖的频带范围不同(即分别覆盖可用频带范围的一部分),则分别使用其中一个短块上承载的上行参考符号进行所对应的频带范围内上行信道探测。
在步骤903中,计算线性预编码矩阵时,通过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获得的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存在两种情况:A、获得的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充分;B、获得的上行信道状态信息不充分。以下分别对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A、获得的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充分的情况:
如果信道状态信息是通过用户终端上行方向的多根天线上发送出来的彼此正交的未预编码参考符号获得的,则该信道状态信息充分。例如:基站发送天线数目为M,终端接收天线数目为K,如果参考符号是在上行方向上的K根天线上发送出来的,并且彼此正交,并使用M根接收天线进行接收,那么根据各子载波上的上行参考符号获得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Gj的维数为MxK,其中j表示子载波序号,即充分的信道状态信息。在不同天线上发送彼此正交的上行参考符号时可通过在不同的子载波上进行传输来达到。如在SB1中,天线1上的上行参考符号在第1、6、11…子载波上传输,天线2上上行参考符号是在第2、8、12…子载波上传输的。
在获得的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充分的情况下,首先需要将一个物理资源块内不同子载波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Gj进行平均,得到该物理资源块对应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HDL,然后根据该信道冲击响应矩阵HDL进行预编码矩阵的计算。
例如:当基站发射天线数目为M,用户终端端天线数目为K,传输的数据流数目为L,对不同子载波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Gj进行平均可以得到上行信道冲击响应HUL,其维数为MxK,那对应下行信道冲击相应为 H DL = H UL H , 其维数为KxM,将HDL进行奇异值分解(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得到:
HDL=UΛVH
其中,U是维数为KxK的酉矩阵,即UHU=I,V是维数为MxM的酉矩阵,即VHV=I,I表示单位阵,上标H表示矩阵的共轭转置操作,Λ由信道矩阵HDL的奇异值构成,维数为KxM。假设 λ 1 ≥ λ 2 ≥ · · · ≥ λ n min 是信道矩阵HDL的奇异值,其中nmin=min(M,N),那么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063143500122
其中发送流数目L≤min(M,K),那么可以在 λ 1 ≥ λ 2 ≥ · · · ≥ λ n min 选择最大的L个奇异值,并根据Λ矩阵中各个奇异值的位置,从V矩阵中选择出L个列向量,从而构成一个MxL维的预编码矩阵V′。用X表示发送的数据流,用Y表示通过预编码后基站发送天线上的信号,Z表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信号,N表示噪声向量,维数为Kx1,则有:
Z=HY+N=HV′X+N。
B、获得的上行信道状态信息不充分的情况:
如果信道状态信息是通过用户终端在上行方向上的一根天线上发送出来的参考符号或者多根天线上发送出来的彼此相同的参考符号获得的,则该信道状态信息不充分。如基站发送天线数目为M,用户终端接收天线数目为K,参考符号是在上行方向上的1根天线上/或者在K根天线上通过重复发送出来的,并使用M根接收天线进行接收,根据各子载波上的上行参考符号获得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Gj的维数为Mx1的,其中j表示子载波序号,此时基站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不充分。
在获得的上行信道状态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首先将一个物理资源块内不同子载波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Gj进行平均,可以得到上行信道冲击响应HUL,那么该物理资源块对应的下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 H DL = H UL H , 然后采用发射波束赋形的方法获得预编码矩阵。例如,当下行发送的数据流数目为L时,预编码矩阵表示为:
V′=[v1 v2 … vL]
其中,vi表示第i个数据流对应的预编码列向量,并且每一个数据流对应的预编码列向量相同,即
V=[v v  … v]
其中,v采用传统的波束赋形方法得到或者采用最大比波束赋形方法,v=HDL H,也可以采用基于方向的波束赋形方法获得v。
由于用户终端上行发送方式由基站指定,当基站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符号后,基站对接收到的上行参考符号的发送方式进行判断,并确定上行信道状态信息为充分的或是不充分的,由此来决定进行预编码矩阵的计算方法。
在步骤904中,基站根据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预编码矩阵V′、各个子载波上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Gj,获得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质量指示CQI方法如下所示:
对于各物理资源块,根据其预编码矩阵V′、以及各子载波上的上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Gj,计算各子载波上的等效的信道矩阵(GE)j,(GE)j是一个K×L的矩阵,L为线性空域预编码前数据流的个数,K是接收端天线的个数,j表示一个物理资源块中子载波的序号,j=1…J,其中J表示一个物理资源块中子载波的总数:
(GE)j=Gj HV
对于任何一个物理资源块,使用等效的信道矩阵预测其下行方向上每一个子载波上接收后的信噪比γj。接收信噪比γj表示为等效的信道矩阵(GE)j与发送信噪比(SNR,Signal-to-Noise Ratio)的函数f1,即
γj=f1((GE)j,SNR),j=1…J。
函数f1可以为:
γj=‖(GE)j2·SNR,j=1…J
其中‖(GE)j‖表示矩阵(GE)j的二范数;发送信噪比SNR通过一个物理资源块上的发送功率PS与该物理资源块上在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噪声和/或干扰功率PN的比值来计算,即SNR=PS/PN
当使用PS和PN比值计算SNR时,下行发送功率PS为已知的基站发射功率,噪声功率通过基站进行测量获得;干扰功率通过用户终端测量后反馈给基站,或者将下行干扰功率近似为上行干扰功率,通过基站侧测量获得上行干扰功率,将上行干扰功率作为计算时使用的干扰功率,或者将小区间干扰近似为无干扰,即干扰功率为零。
SNR也可以通过用户终端上行反馈的下行发送信噪比SNR′进行预测得到。当使用上行反馈干扰功率进行SNR′预测时,基站根据发送给用户终端进行SNR′测量时的发送功率PS′,与基站当前进行发送所使用的发射功率PS之间的比值对SNR进行预测,即
SNR = P S P S ′ SNR ′ .
根据计算出的接收信噪比γ,对各物理资源块,计算其等效的信噪比SIReff
一个物理资源块上等效的信噪比SIReff是该物理资源块内所有子载波上的信噪比γj的函数,即
SIReff=f(γ)
其中,γ表示该物理资源块内所有子载波上的信噪比γj的一个集合。
一种计算等效的信噪比SIReff的方法是采用EESM(OFDM ExponentialEffective SIR Mapping)方法,其函数关系如下:
SIR eff = - β ln ( 1 J Σ j = 1 J e - γ j β ) ,
其中,J是该物理资源块内子载波的个数,β为与调制编码方式相关的参数,该参数通过仿真进行确定。采用图3所示的时隙结构,时隙长度为0.675ms,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OFDMA系统的β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调制方式   编码速率   β值
  QPSK   1/3   1.14
  QPSK   1/2   1.16
  QPSK   2/3   1.26
  QPSK   3/4   1.42
  16QAM   1/2   2.8
  16QAM   2/3   3.8
  16QAM   4/5   5.56
  64QAM   2/3   12.32
  64QAM   3/4   15.54
  64QAM   4/5   19.18
对于每一个物理资源块,由计算得到的等效信噪比SIReff以及预先确定的判断门限,得到该物理资源块对应的CQI值。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CQI值对用户终端进行频域调度处理过程如下:
比如,将一个业务时隙划分为5个物理资源块,每一个物理资源块都可以支持16种调制与编码等级,分别与16个CQI值对应,一个物理资源块可以传输的正交幅度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符号的个数为150个,每一个物理资源块上可以支持的CQI及其对应的判断门限、调制方式、编码速率和传输块大小(TBS,Transmit Block Size)如表2所示:
表2
  CQI   判断门限(dB)   调制方式   编码速率   传输块大小  (bits)
  0   SIR<sub>eff</sub>≤-3   /   /   0
  1   -3<SIR<sub>eff</sub>≤-1   QPSK   1/4   45
  2   -1<SIR<sub>eff</sub>≤0.5   QPSK   1/3   100
  3   0.5<SIR<sub>eff</sub>≤2   QPSK   1/2   150
  4   2<SIR<sub>eff</sub>≤3   QPSK   2/3   200
  5   3<SIR<sub>eff</sub>≤4   QPSK   3/4   225
  6   4<SIR<sub>eff</sub>≤5.5   16QAM   1/2   300
  8   5.5<SIR<sub>eff</sub>≤6.5   16QAM   3/5   360
  8   6.5<SIR<sub>eff</sub>≤8.5   16QAM   2/3   400
  9   8.5<SIR<sub>eff</sub>≤9   16QAM   3/4   450
  10   9<SIR<sub>eff</sub>≤10.5   16QAM   4/5   480
  11   10.5<SIR<sub>eff</sub>≤12   64QAM   3/5   540
  12   12.5<SIR<sub>eff</sub>≤13.5   64QAM   2/3   600
  13   13.5<SIR<sub>eff</sub>≤15   64QAM   3/4   685
  14   15<SIR<sub>eff</sub>≤18   64QAM   4/5   820
  15   18<SIR<sub>eff</sub>   68QAM   5/6   850
当计算所得等效信噪比SIReff=5.4dB,根据表2得到该子频带对应的CQI数值为6。这样,计算出用户终端在每一个物理资源块上的等效信噪比SIReff即可根据表2找出该用户终端在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质量指示。
如果计算得到一个用户终端的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上的CQI值如表3所示:
表3
  物理资源块序号   1   2   3   4   5
  CQI   12   11   9   8   5
当该用户终端在下行方向上期望传输的数据量为1100bits,根据该用户终端在下行方向上期望传输的数据块大小,以及计算得到的每一个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质量指示为该用户分配物理资源块1和2,选用下行物理资源块1和2所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对该用户终端下行发送的数据符号和参考符号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
采用本实施例用户终端向基站发送未预编码的上行参考符号,根据该参考符号基站获得信道的冲击响应矩阵并计算出对应于每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的预编码矩阵,然后根据冲击响应矩阵和预编码矩阵获得下行物理资源块的信道质量指示进行频域调度,同时根据计算出的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解决了采用信道探测技术时不能使用频域调度技术的问题,避免了同时使用频域调度和线性空域预编码时产生的矛盾。
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为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未预编码的下行参考符号,用户终端根据该参考符号获得信道的冲击响应矩阵并计算出对应于每一个上行物理资源块的预编码矩阵,然后根据该预编码矩阵获得上行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质量指示,并将该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给基站,基站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进行频域调度。采用这种方式时,用户终端侧根据接收到的未预编码参考符号获得下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和预编码矩阵后,对于每一个上行物理资源块,根据其预编码矩阵和各子载波上的下行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获得对应于各子载波上的等效的信道矩阵,根据该等效的信道矩阵和用户终端侧的发送信噪比预测上行方向上每一个子载波上接收后的信噪比,然后确定出等效的信噪比,并根据该等效的信噪比确定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在用户终端侧计算出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与所举实施例类同,不再赘述。
采用本发明当基站端存在多根天线,用户终端只存在一根天线时,线性空域预编码操作退化为发送波束赋形操作,此时只能在下行方向上进行该操作,当基站端只存在一根天线、而终端存在多根天线时,线性预编码操作退化为发送波束赋形操作,此时只能在上行方向上进行该操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未预编码的参考符号;
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参考符号获得第一设备发送参考符号所用信道的冲击响应矩阵,并根据所述冲击响应矩阵获得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候选物理资源块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
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冲击响应矩阵和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获得候选物理资源块的信道质量指示;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进行频域调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由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进行频域调度时,第二设备进一步根据向第一设备传输的数据量从候选物理资源块中分配第一设备使用的物理资源块,并采用该物理资源块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设备根据为第一设备分配的物理资源块上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对发送给第一设备的数据比特进行调制与编码,形成数据符号,并采用该物理资源块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对所述数据符号和对应的参考符号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配给第一设备多个在频域和/或时域上连续的物理资源块时,分别采用各物理资源块对应的线性空域编码矩阵对本资源块上发送的数据符号和参考符号进行预编码;或者将所述各物理资源块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进行平均,根据平均后的预编码矩阵对数据符号和参考符号进行预编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根据所述参考符号计算出的对应于一个物理资源块中各个子载波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进行平均,将平均后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进行共轭转置作为对应的物理资源块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获得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的冲击响应矩阵根据多根天线发送的彼此正交的未预编码参考符号获得时,对平均后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冲击响应矩阵根据一根天线发送的参考符号或多根天线发送的彼此相同的参考符号获得时,采用波束赋形方法从平均后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获得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物理资源块的信道质量指示包括步骤:
根据对应于一个物理资源块中各个子载波的信道冲击响应矩阵和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获得各个子载波的等效的信道矩阵;
根据所述等效的信道矩阵确定各个子载波上的接收信噪比;以及
根据所述各个子载波的接收信噪比获得对应物理资源块上的等效信噪比,并根据该等效信噪比确定该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质量指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子载波的接收信噪比为所述等效的信道矩阵的二范数的二次方与发送信噪比的乘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信噪比为第二设备侧发射功率与第一设备侧接收到的噪声和/或干扰功率的比值;或者,所述发送信噪比为第二设备两次发射功率比值与该两次发射功率中的第一次发射功率的发送信噪比的乘积。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符号与数据符号一起发送;或者单独发送所述参考符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符号在可用频带上离散分布。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符号为两组时,两组参考符号覆盖不同的频带范围。
14.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未预编码的下行参考符号;
第一设备根据该参考符号获得信道的冲击响应矩阵,并计算出对应于每一个上行物理资源块的预编码矩阵;
第一设备根据该预编码矩阵获得上行物理资源块上的信道质量指示,并将该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给第二设备;
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指示进行频域调度。
15.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包括用于发送未预编码的参考符号的发送单元;
第二设备,包括:
信道探测器,用于根据所述未预编码的参考符号获得第一设备发送参考符号所用信道的冲击响应矩阵;
预编码矩阵计算器,用于根据所述冲击响应矩阵获得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候选物理资源块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
信道质量指示计算器,用于根据所述冲击响应矩阵和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获得对应的物理资源块的信道质量指示;
物理资源分配器,用于根据向第一设备传输的数据块的大小,以及所述信道质量指示,从候选的物理资源块中分配给第一设备物理资源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
数据调制与编码器,用于根据分配给第一设备的物理资源块上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对传输给第一设备的数据比特进行调制与编码,形成数据符号;
线性预编码器,用于根据分配给第一设备的物理资源块对应的线性空域预编码矩阵对数据符号和对应的参考符号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
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矩阵进行线性空域预编码的数据符号和对应的参考符号。
CN2006100892697A 2006-08-14 2006-08-14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1127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892697A CN101127747B (zh) 2006-08-14 2006-08-14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PCT/CN2007/002452 WO2008019600A1 (fr) 2006-08-14 2007-08-14 Procédé pour effectuer une planification de domaine fréquentiel dans un système duplex à répartition dans le temps, et système correspondant
JP2008540440A JP4809899B2 (ja) 2006-08-14 2007-08-14 時分割複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周波数領域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を行う方法および関連システム
EP07785348.9A EP2053770B1 (en) 2006-08-14 2007-08-14 A method for realizing frequency domain scheduling in the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and the system thereof
KR20087013818A KR100945341B1 (ko) 2006-08-14 2007-08-14 시분할 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영역 디스패치를 실현하는방법 및 통신시스템
US12/281,574 US7733765B2 (en) 2006-08-14 2007-08-14 Method for realizing frequency domain scheduling in the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and the system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892697A CN101127747B (zh) 2006-08-14 2006-08-14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7747A CN101127747A (zh) 2008-02-20
CN101127747B true CN101127747B (zh) 2010-09-08

Family

ID=39081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92697A Active CN101127747B (zh) 2006-08-14 2006-08-14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33765B2 (zh)
EP (1) EP2053770B1 (zh)
JP (1) JP4809899B2 (zh)
KR (1) KR100945341B1 (zh)
CN (1) CN101127747B (zh)
WO (1) WO20080196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4704B2 (en) * 2004-12-16 2013-11-26 Atc Technologies, Llc Location-based broadcast messaging for radioterminal users
KR100853699B1 (ko) * 2006-12-01 2008-08-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호 설정 제어 방법
US8503375B2 (en) * 2007-08-13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ing and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710305C (en) * 2007-12-20 2013-09-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quipment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timing synchronization
CN101515906B (zh) * 2008-02-22 201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据流与波束之间映射的预编码方法
JP5233331B2 (ja) * 2008-03-12 2013-07-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534265B (zh) * 2008-03-15 2013-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专用导频和物理资源块的映射方法
EP2141824B1 (en) * 2008-06-30 2012-03-07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assigning precoding vectors in a mobile cellular network
CN101621320A (zh) * 2008-06-30 2010-01-0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系统和终端
CN101626264B (zh) * 2008-07-09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开环预编码的方法
CN101635595B (zh) * 2008-07-24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的子信道化和资源映射方法
MX2011000678A (es) 2008-07-29 2011-02-25 Panasonic Corp Dispositivo de transmision de entrada multiple salida multiple y metodo de transmision de entrada multiple salida multiple.
JP4988043B2 (ja) 2008-08-06 2012-08-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1854186B (zh) * 2009-03-30 2015-04-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解码方法和系统
CN101877684B (zh) * 2009-04-28 2012-1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JP5278178B2 (ja) * 2009-06-08 2013-09-04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10019284A (ko) * 2009-08-19 2011-02-25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광대역 측정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그를 이용한 하향링크 채널 추정방법
CN102098789B (zh) * 2009-12-10 2014-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频选调度方法及装置
KR101704812B1 (ko) * 2010-01-26 2017-0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잡음 및 간섭 전력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02263600B (zh) * 2010-05-28 2013-08-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确定终端移动速度的方法和设备
US9172513B2 (en) 2010-10-11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ssignment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N102468947A (zh) * 2010-11-05 2012-05-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JP5314712B2 (ja) * 2011-02-14 2013-10-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
EP2614612A4 (en) * 2011-02-28 2017-03-29 NEC (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ify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US8837525B2 (en) * 2011-03-21 2014-09-16 Xiao-an Wang Carrier-phase differenc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in multipoint broadcast channels
CN102149130B (zh) * 2011-04-22 2014-01-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的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JP5620888B2 (ja) * 2011-07-26 2014-11-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219533B2 (en) * 2011-10-25 2015-12-22 Transpacific Ip Management Group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ownlink scheduling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5923786B2 (ja) * 2012-03-16 2016-05-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9374184B2 (en) * 2012-03-23 2016-06-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ling of code block to physical layer mapping
CN103684668B (zh) * 2012-09-19 2017-04-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信道质量指示值的方法、装置及lte终端
CN105191271B (zh) * 2013-05-05 2018-01-23 领特德国公司 用于从分配点进行数据传输的低功率模式
EP2993934B1 (en) * 2013-06-04 2018-08-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US9673957B2 (en) * 2013-09-19 2017-06-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tic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EP3099128B1 (en) * 2014-01-24 2023-08-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341043B2 (en) * 2014-09-27 2019-07-02 RF DSP Inc. Methods for multi-use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approximation of zero-forcing beamforming matrix
EP3281302A1 (en) * 2015-04-08 2018-02-14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matrix
CN106230545B (zh) * 2015-07-31 2020-08-11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确定信道质量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7049632A1 (zh) * 2015-09-25 2017-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0086732B (zh) * 2018-01-25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13271130B (zh) * 2018-05-11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3863A (zh) * 2001-05-25 2005-11-30 明尼苏达大学董事会 无线通信网中的空时编码传输
WO2006019260A2 (en) * 2004-08-17 2006-02-23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pace-time co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1388B1 (en) * 1996-08-29 2003-11-05 Cisco Technology, Inc. Spatio-temporal processing for communication
US7099413B2 (en) * 2000-02-07 2006-08-29 At&T Corp. Method for near optimal joi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data detection for COFDM systems
US6940827B2 (en) * 2001-03-09 2005-09-06 Adaptix,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FDM for one direction and DSSS for another direction
US7027523B2 (en) * 2001-06-22 2006-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60388B2 (en) * 2001-12-07 2004-07-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domain transmit and receive processing with channel eigen-mode decomposition for MIMO systems
US7020110B2 (en) * 2002-01-08 2006-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IMO-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208364B2 (en) * 2002-10-25 2012-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system with multiple spatial multiplexing modes
US20040192218A1 (en) * 2003-03-31 2004-09-30 Oprea Alexandru M.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20050000709A (ko) * 2003-06-24 2005-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FI20031079A0 (fi) * 2003-07-16 2003-07-16 Nokia Corp Menetelmä tiedonsiirtoresurssien kontrolloimiseksi, sekä kontrolleri
CN1853367B (zh) * 2003-08-20 2010-05-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副载波分配方法
US7298805B2 (en) * 2003-11-21 2007-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for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S20050249127A1 (en) * 2004-05-10 2005-11-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JP2006115386A (ja) * 2004-10-18 2006-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方法
KR100909539B1 (ko) * 2004-11-09 2009-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다양한 다중안테나 기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045454B1 (ko) * 2006-02-08 2011-06-30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멀티 안테나 송신 기술을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이에 적용하는 멀티 유저 스케줄러
JP4836186B2 (ja) * 2006-05-31 2011-12-1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
FI20075083A0 (fi) * 2007-02-06 2007-02-06 Nokia Corp Ilmaisumenetelmä ja -laite monivuo-MIMOa varten
US20080304558A1 (en) * 2007-06-06 2008-12-11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ybrid time-frequency domain equalization over broadband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hannel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3863A (zh) * 2001-05-25 2005-11-30 明尼苏达大学董事会 无线通信网中的空时编码传输
WO2006019260A2 (en) * 2004-08-17 2006-02-23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pace-time co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53770A4 (en) 2011-09-28
EP2053770B1 (en) 2016-09-28
KR100945341B1 (ko) 2010-03-08
KR20080090392A (ko) 2008-10-08
JP4809899B2 (ja) 2011-11-09
EP2053770A1 (en) 2009-04-29
JP2009516438A (ja) 2009-04-16
US7733765B2 (en) 2010-06-08
CN101127747A (zh) 2008-02-20
US20090052357A1 (en) 2009-02-26
WO2008019600A1 (fr) 2008-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7747B (zh)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系统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KR101079102B1 (ko) Ofdm/ofdma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및 채널정보 추정 방법
CN101095328B (zh)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调度设备和方法
CN101610135B (zh) 分布式天线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中心控制器
CN101282564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估计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终端
CA2614695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US772943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76493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representing channel quality in a MIMO-OFDM system
CN1665228B (zh) 根据频率再用率自适应分配子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CN101156322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CN10159574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索引的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CN1819573B (zh) 用于ofdm的无线分组数据通信系统的分布式多天线调度方法
CN101132229A (zh) 下行共享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1919192A (zh) 报告信道质量信息
CN101754347B (zh) 多流波束赋形传输时cqi估计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785265A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和通信系统
KR20060033957A (ko) Ofdm 또는 ofdma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mimo모드 및 퍼뮤테이션 타입 피드백 방법
CN101933355A (zh) 中继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1517929A (zh) 用于在多天线系统中报告信道信息的方法
CN102577545A (zh)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装置的控制程序
CN103297105B (zh) 多天线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237913A (zh) 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1167269A (zh) 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的自适应数据复用方法及其发送/接收装置
CN105591683A (zh) 数据接收方法、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发送装置
CN102237917A (zh) 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5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10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Patentee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