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4147A - 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及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及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4147A
CN113264147A CN202110743797.4A CN202110743797A CN113264147A CN 113264147 A CN113264147 A CN 113264147A CN 202110743797 A CN202110743797 A CN 202110743797A CN 113264147 A CN113264147 A CN 113264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operating handle
feedback
operating device
trigg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37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64147B (zh
Inventor
黄炜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b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b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b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b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37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641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64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4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64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4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及自行车。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外壳、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和检测件,外壳可作为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及检测件的安装基础,操作手柄能够在第一平面内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双向转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用于使操作手柄在外力消失时恢复至其原始位置,从而可实现单个操作手柄实现双向控制功能,便于操作者操作,避免操作混乱;通过检测件检测操作手柄的转动方向以判断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以控制自行车相应部件进行相应的操作。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通过应用上述自行车操作装置,便于操作者操作,避免操作混乱,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及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主要分为有变速功能的自行车和无变速功能的自行车两大类,其中,可变速调节的自行车占绝大多数,其主要的变速方式为通过在车体上安装变速操作装置,然后由骑行者手动操作,实现自行车的变速调节。
现有技术的变速操作装置主要分为:1)双手柄变速操作装置,采用双手柄对应调节变速器的增速与减速,但是采用双手柄结构时,操作者易陷入操作混乱状态,且双手柄变速操作装置的内部结构复杂,零部件居多,成本高,工艺链长,导致生产效率低;2)单手柄变速操作装置,采用单手柄双向卡位调节变速器的增速与减速,由于其内部结构非常复杂,零件的生产工艺风险大,同时不便于安装,目前市面上应用较少;3)旋转式变速操作装置,采用旋转式档位调节,但其使用寿命较短,操作性不强。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采用单手柄指拨式调节,能够避免操作者操作混乱,且结构简单,工艺风险低,生产效率高,便于安装,易于维护。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通过应用上述自行车操作装置,便于操作者操作,避免操作混乱,且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
外壳;
操作手柄,其第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外,其第二端伸入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操作手柄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第一平面内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双向转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操作手柄转动方向的两侧相连接,以使所述操作手柄在外力消失时能够恢复至其初始位置;
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操作手柄的转动方向并能够判断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以控制自行车相应的部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上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通过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可实现双向拨动操作手柄,并使操作手柄顺利复位,然后通过检测件检测操作手柄的转动方向,以判断相应的控制指令,进而控制自行车相应部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作为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的导向限位柱,所述操作手柄包括:
转动部,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
限位导向部,与所述转动部固定连接,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限位柱相配合的导向限位孔;
操作部,与所述限位导向部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外。
上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通过将操作手柄设计为包括转动部、限位导向部和操作部,以便于保证操作手柄即能够相对于外壳在第一平面内转动,又可以对操作槽壁的转动范围进行限位,最后可通过操作部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作为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连接的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上。
上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通过在转动部上设置连接件,便于转动部与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相连接,从而使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控制转动部在其转动后进行复位,结构简单,功能灵活。
作为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反馈机构,所述反馈机构包括:
弹性反馈件,环设在所述转动部外,所述弹性反馈件包括限位部和两个对称连接于所述限位部两端的反馈部,所述限位部由所述外壳进行限位;
触发件,两个所述触发件对称固定在所述操作手柄上,所述触发件能够与其同侧所述反馈部相抵接,以使所述反馈部变形越过所述触发件并击打所述操作手柄发出声响。
上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通过设置反馈机构,能够提醒操作人员,拨动操作手柄的操作是否到位,提高操作手感及用户体验。
作为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触发件包括第一触发部,所述第一触发部在其转动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用于使所述弹性反馈件的反馈部越过所述第一触发部。
上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通过在第一触发部上设置引导斜面,以便于弹性反馈件能够顺利越过第一触发部并击打在转动部上。
作为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触发件还包括第二触发部,所述第二触发部在其转动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用于使所述弹性反馈件的反馈部越过所述第二触发部,所述第二触发部与所述第一触发部相邻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触发部远离所述弹性反馈件的一侧。
上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触发部和第二触发部,能够提高反馈效果。
作为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触发部突出所述转动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触发部突出所述转动部的高度。
上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通过使第二触发部的高度高于第一触发部的高度,能够使弹性复位件能够在外力操作过程中击打转动部的反馈效果大于其复位时击打第一触发部的反馈效果,以更好的提示操作人员操作是否到位。
作为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的压紧件,所述压紧件用于将所述弹性反馈件压紧在所述第一平面内。
上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通过设置压紧件,保证弹性反馈件的反馈功能稳定。
作为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第一平面平行的导向避让槽,所述操作手柄经所述导向避让槽伸入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操作手柄能够沿所述导向避让槽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双向转动。
上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通过设置导向避让槽,能够对操作手柄进行导向限位。
作为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其上开设有限位槽;
第二壳体,其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高度小于所述限位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壳体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所述限位块卡设在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限位槽形成所述导向避让槽。
作为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与自行车的车体支架连接。
作为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环,能够套设在所述车体支架上,其两端均设置有锁紧孔;
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连接环上的锁紧孔并将所述连接环固定在所述车体支架上。
作为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定位支撑组件,所述定位支撑组件套设于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定位支撑组件上。
上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通过设置定位支撑组件,以便于对操作手柄及外壳进行定位安装。
作为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连接环的中心线与所述操作手柄的转动中心线共线。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包括车体支架和如上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车体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外壳、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和检测件,外壳可作为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及检测件的安装基础,操作手柄能够在第一平面内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双向转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用于使操作手柄在外力消失时恢复至其原始位置,从而可实现单个操作手柄实现双向控制功能,便于操作者操作,避免操作混乱;通过检测件检测操作手柄的转动方向以判断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以控制自行车相应部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自行车,通过应用上述自行车操作装置,便于操作者操作,避免操作混乱,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安装在车体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去掉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与定位支撑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车体支架;
1、第一壳体;11、限位槽;12、导向限位柱;13、第一限位件;14、第二限位件;
2、第二壳体;21、限位块;22、压紧件;
3、操作手柄;31、转动部;311、连接件;32、限位导向部;321、导向限位孔;33、操作部;
4、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
5、检测件;
6、反馈机构;61、弹性反馈件;611、限位部;612、反馈部;62、触发件;621、第一触发部;6211、第一引导斜面;6212、第二引导斜面;622、第二触发部;6221、第三引导斜面;6222、第四引导斜面;
7、支承环;
8、连接组件;81、连接环;82、紧固件;
9、操作手柄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外壳、操作手柄3、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和检测件5,外壳可作为操作手柄3、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及检测件5的安装基础,操作手柄3能够在第一平面内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双向转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用于使操作手柄3在外力消失时恢复至其原始位置,从而可实现单个操作手柄3实现双向控制功能,便于操作者操作,避免操作混乱;通过检测件5检测操作手柄3的转动方向以判断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以控制自行车相应部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可选地,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可用于控制自行车变速器,以实现自行车变速加速行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可以用于控制自行车的其他部件,在此不用一一举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平面”指的是操作手柄3转动的平面,具体到自行车在水平面静止摆放的状态时,“第一平面”可以是水平面,也可以是竖直平面,具体可根据自行车操作装置在自行车上的安装方位进行确定。而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安装方位可根据人机工程便于驾驶人员操作的原理进行安装,在此不再赘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指的是操作手柄3在第一平面内以相同标准为参考时,顺时针转动和逆时针转动的两个方向。
优选地,将检测件5安装在外壳内,并使检测件5与第一平面相平行,即检测件5与操作手柄3的转动平面相平行,通过在检测件5上设置传感器或接近开关,以检测操作手柄3的转动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检测件5上设置两个以操作手柄3为中心呈轴对称设置的接近开关,在操作手柄3上设置接近开关触发件,当操作手柄3向一侧转动时,操作手柄3上的接近开关触发件可触发检测件5上某一侧的接近开关,从而实现检测件5判断出操作手柄3的转动方向,进而判断出操作人员欲想表达的操作指令。
可选地,检测件5可以为电控板,通过在电控板上设置传感器或接近开关,以检测操作手柄3的转动方向。该电控板实现检测操作手柄3转动方向的原理及方法,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物体转动方向的电控系统,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8,连接组件8用于与自行车的车体支架100连接。
示例性地,连接组件8包括连接环81和紧固件82,连接环81能够套设在车体支架100上,其两端均设置有锁紧孔;连接环81的中心线与操作手柄3的转动中心线共线;紧固件82能够穿过连接环81上的锁紧孔并将连接环81固定在车体支架10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面为竖直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组件8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将操作装置安装在自行车的车体支架100上即可,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可选地,外壳上设置有与第一平面平行的导向避让槽;操作手柄3的第一端位于外壳外,其第二端经导向避让槽伸入外壳内,操作手柄3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沿导向避让槽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双向转动。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拆卸装配,以便于安装操作手柄3、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和检测件5。进一步地,检测件5安装第一壳体1上,并位于第一壳体1和操作手柄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壳体1上设置与检测件5外形相匹配的限位槽对检测件5进行限位安装,保证检测件5安装的稳定性,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优选地,第一壳体1上开设有限位槽11;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限位块21,限位块21的高度小于限位槽11的深度,第二壳体2盖设在第一壳体1上,且限位块21卡设在限位槽11内并与限位槽11形成导向避让槽,操作手柄3经由导向避让槽伸入外壳内。
可选地,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定位支撑组件,定位支承组件套设在连接组件8上(主要用于对定位支撑组件进行轴向限位,周向不做约束),操作手柄3可转动地套设在定位支承组件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支撑组件包括限位卡簧、软垫和支承环7,支承环7被夹设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操作手柄3与支承环7转动连接。具体地,支承环7能够套设在车体支架100上,操作手柄3可转动地套设在支承环7上。
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操作手柄3包括转动部31、限位导向部32和操作部33,转动部31套设在支承环7上,限位导向部32用于限制操作手柄3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的最大位置,操作部33位于外壳外,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优选地,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在操作手柄3转动轴线方向上由外壳和操作手柄3进行限位,避免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错位,影响操作手柄3的复位功能。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操作手柄3与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进行连接并对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进行限位,转动部31上设置有用于与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连接的连接件311,两个连接件311对称设置在转动部31上。示例性地,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为扭簧,扭簧的两个支臂端部设置有倒钩,利用倒钩钩住转动部31上的连接件311。优选地,连接件311也为钩状。此外,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的两个支臂还能够与外壳(具体为第一壳体1上)的导向限位柱12配合,从而实现对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的限位,避免其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发生错位,影响操作手柄3的复位功能。
为了对操作手柄3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同时保证操作手柄3转动的稳定性,第一壳体1内设置有与第一平面垂直的导向限位柱12,操作手柄3的限位导向部32上设置有与导向限位柱12相配合的导向限位孔321,在导向限位孔321与导向限位柱12的配合下,操作手柄3能够稳定绕支承环7进行转动。
可选地,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操作手柄套9,操作手柄套9套设在操作手柄3的操作部33上,用于提升操作人员操作的舒适度。优选地,操作手柄套9在其随操作手柄3转动的转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其中,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的形状或大小或颜色不同,以提示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避免造成操作混乱。
如图5结合图3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反馈机构6,反馈机构6能够在操作手柄3转动到目标位置时发出提示声响,以提醒操作人员,操作完成,提高操作体验感,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该操作装置。
可选地,反馈机构6包括弹性反馈件61和触发件62,弹性反馈件61环设在转动部31外,弹性反馈件61包括限位部611和两个对称连接于限位部611两端的反馈部612,限位部611由外壳进行限位;两个触发件62对称固定在操作手柄3上,触发件62能够与其同侧反馈部612相抵接,以使反馈部612变形越过触发件62并击打操作手柄3发出声响。
优选地,弹性反馈件61和转动部31之间存在间隙,但间隙不宜过大,须不影响击打反馈。
可选地,触发件62仅包括第一触发部621,第一触发部621在其转动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斜面,引导斜面用于使弹性反馈件61越过第一触发部621击打到转动部31上,以产生声音提醒操作者。该设计操作前后的击打反馈效果几近一致没有反馈差异感,不能很好的提醒操作者。不过,可以通过设计前后引导斜面的坡度来适应操作者操作力度和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的恢复力度,优化设计。
可选地,触发件62包括第一触发部621和第二触发部622,第一触发部621和第二触发部622两者在其转动方向均设置有引导斜面,以使弹性反馈件61越过第一触发部621和第二触发部622击打在转动部31上,产生声音提醒操作者。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触发部622突出转动部31的高度高于第一触发部621突出转动部31的高度,从而使弹性反馈件61越过第二触发部622后击打转动部31的力度会更大,以产生更强的声音反馈提醒。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触发件62包括第一触发部621和第二触发部622,第一触发部621上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6211和第二引导斜面6212,第二触发部622上设置有第三引导斜面6221和第四引导斜面6222,在操作过程中,弹性反馈件61的反馈部612先后经过第一引导斜面6211、第二引导斜面6212、第三引导斜面6221和第四引导斜面6222,最终击打在转动部31上,产生较强反馈;在复位过程中,弹性反馈件61的反馈部612经过第二触发部622的第四引导斜面6222,击打在第一触发部621的第二引导斜面6212上,产生较弱反馈,使两次击打存在反馈差异感,随后弹性反馈件61的反馈部612经过第一引导斜面6211,由于本身高度差小,且弹性反馈件61的反馈部612和转动部31之间存在初始间隙,导致弹性反馈件61经过第一引导斜面6211返回后不产生击打反馈效果,或产生击打反馈效果非常小。
可选地,为了对弹性反馈件61进行限位,保证弹性反馈件61的形变在可控范围内,第一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3,第一限位件13上设置有限位凸起,三个限位凸起呈三角形布置,弹性反馈件61的限位部611紧贴并绕过三个限位凸起,从而实现对限位部611在第一平面内的位置进行限位。
可选地,第一壳体1内还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4,两个第二限位件14对称设置在第一限位件13的两侧,第二限位件14用于对弹性反馈件61进行支撑,同时能够对弹性反馈件61的外侧进行限位,以使弹性反馈件61的变形可控。
可选地,第二壳体2上还设置有压紧件22,当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进行组装后,压紧件22能够抵压在弹性反馈件61上,以对弹性反馈件61在垂直与第一平面的方向进行限位,保证弹性反馈件61在外力解除后能够恢复至原位,而不会跳动错位。
在实施例中,触发件62包括第一触发部621和第二触发部622,如图3所示,以图示方位对操作手柄3及反馈机构6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1)外力操作过程:向第一方向拨动操作手柄3的操作部33(实际操作中拨动操作手柄套9)时,操作手柄3拉伸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右侧的支臂,触发件62随操作手柄3的转动部31向第一方向转动,弹性反馈件61的反馈部612先后经过第一引导斜面6211、第二引导斜面6212、第三引导斜面6221和第四引导斜面6222,最终击打在转动部31上,发出声响并能够产生强烈的触觉反馈,以提醒操作人员;2)外力释放过程:解除操作后,操作手柄3在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在该过程中,触发件62随操作手柄3的转动部31向第二方向转动,弹性反馈件61的右侧反馈部612经过第二触发部622的第四引导斜面6222,击打在第一触发部621的第二引导斜面6212上,产生较弱的声响及触觉反馈,使两次击打产生不同强度的声音和触觉反馈,以更好地提醒操作者。操作手柄3向第二方向拨动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的原理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包括车体支架100和如上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自行车操作装置设置在车体支架100上,通过应用上述自行车操作装置,便于操作者操作,避免操作混乱,且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自行车中,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可应用于控制自行车变速器,以实现自行车变速行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可以用于控制自行车悬架、可调节座杆等自行车上需要双向调节的装置,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说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操作手柄(3),其第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外,其第二端伸入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操作手柄(3)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第一平面内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双向转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操作手柄弹性复位件(4),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操作手柄(3)转动方向的两侧相连接,以使所述操作手柄(3)在外力消失时能够恢复至其初始位置;
检测件(5),用于检测所述操作手柄(3)的转动方向并能够判断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以控制自行车相应的部件进行相应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的导向限位柱(12),所述操作手柄(3)包括:
转动部(31),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一平面内转动;
限位导向部(32),与所述转动部(31)固定连接,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限位柱(12)相配合的导向限位孔(321);
操作部(33),与所述限位导向部(3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外壳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反馈机构(6),所述反馈机构(6)包括:
弹性反馈件(61),环设在所述转动部(31)外,所述弹性反馈件(61)包括限位部(611)和两个对称连接于所述限位部(611)两端的反馈部(612),所述限位部(611)由所述外壳进行限位;
触发件(62),两个所述触发件(62)对称固定在所述操作手柄(3)上,所述触发件(62)能够与其同侧所述反馈部(612)相抵接,以使所述反馈部(612)变形越过所述触发件(62)并击打所述操作手柄(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62)包括第一触发部(621),所述第一触发部(621)在其转动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用于使所述弹性反馈件(61)的反馈部(612)越过所述第一触发部(6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62)还包括第二触发部(622),所述第二触发部(622)在其转动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用于使所述弹性反馈件(61)的反馈部(612)越过所述第二触发部(622),所述第二触发部(622)与所述第一触发部(621)相邻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触发部(621)远离所述弹性反馈件(6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发部(622)突出所述转动部(3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触发部(621)突出所述转动部(31)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1),其上开设有限位槽(11);
第二壳体(2),其上设置有限位块(21),所述限位块(21)的高度小于所述限位槽(11)的深度,所述第二壳体(2)盖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上,且所述限位块(21)卡设在所述限位槽(11)内并与所述限位槽(11)形成导向避让槽,所述操作手柄(3)经由所述导向避让槽伸入所述外壳内。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8),所述连接组件(8)用于与自行车的车体支架(100)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8)包括:
连接环(81),能够套设在所述车体支架(100)上,其两端均设置有锁紧孔;所述连接环(81)的中心线与所述操作手柄(3)的转动中心线共线;
紧固件(82),能够穿过所述连接环(81)上的锁紧孔并将所述连接环(81)固定在所述车体支架(10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定位支撑组件,所述定位支撑组件套设于所述连接组件(8)上,所述转动部(31)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定位支撑组件上。
10.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支架(100)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操作装置,所述自行车操作装置设置在所述车体支架(100)上。
CN202110743797.4A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及自行车 Active CN1132641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3797.4A CN113264147B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及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3797.4A CN113264147B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及自行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4147A true CN113264147A (zh) 2021-08-17
CN113264147B CN113264147B (zh) 2024-10-01

Family

ID=77236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3797.4A Active CN113264147B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及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6414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2733A2 (en) * 1988-07-29 1990-01-31 Shimano Inc. Change-speed lever apparatus for use in bicycle
JP2002302090A (ja) * 1996-12-20 2002-10-15 Shimano Inc 自転車の電気的操作装置
CN101190706A (zh) * 2006-11-29 2008-06-0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
CN103963902A (zh) * 2013-01-31 2014-08-0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3963901A (zh) * 2013-01-31 2014-08-0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设备
TW201736194A (zh) * 2016-04-13 2017-10-16 矢倫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使電氣自行車組件變速的裝置
CN107672727A (zh) * 2016-08-02 2018-02-09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自行车控制装置
CN110435806A (zh) * 2019-07-26 2019-11-12 兰溪智行云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自行车拨链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2733A2 (en) * 1988-07-29 1990-01-31 Shimano Inc. Change-speed lever apparatus for use in bicycle
JP2002302090A (ja) * 1996-12-20 2002-10-15 Shimano Inc 自転車の電気的操作装置
CN101190706A (zh) * 2006-11-29 2008-06-0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用变速操作装置
CN103963902A (zh) * 2013-01-31 2014-08-0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03963901A (zh) * 2013-01-31 2014-08-0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操作设备
TW201736194A (zh) * 2016-04-13 2017-10-16 矢倫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使電氣自行車組件變速的裝置
CN107672727A (zh) * 2016-08-02 2018-02-09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自行车控制装置
CN110435806A (zh) * 2019-07-26 2019-11-12 兰溪智行云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自行车拨链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4147B (zh) 2024-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55916B2 (ja) ステーショナリーバイク
US10676156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10672240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operating an electrical bicycle component
CN103963902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11907634A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CN113264147A (zh) 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及自行车
CN112039514A (zh) 按键振动反馈装置及电子设备
JP4685136B2 (ja) ギアチェンジペダル機構
EP0872588A2 (en) Combined retaining member for an electric appliance
CN113291406B (zh) 一种自行车操作装置及自行车
KR102157829B1 (ko) 차량용 승객 감지 센서
EP1516655B1 (en) Stationary bike
EP1179463A1 (fr)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n frein de stationnement électrique à transducteur
KR101831481B1 (ko) 연계 조작 기구
EP1179462B1 (fr)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n frein de stationnement électrique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JP2000110425A (ja) オープナー装置
JP5070878B2 (ja) 発射ハンドル
TWI857048B (zh) 自行車操作設備
CN112855919A (zh) 电子换挡器
JP2007126077A (ja) ベル装置
JPH09290657A (ja)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CN210488879U (zh) 挡位模拟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模拟器
JPH0534691Y2 (zh)
JP4588582B2 (ja) レバースイッチ
JP2018041191A (ja) ペダ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 Gongye West Road, Songshan Lake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Gaobi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 Gongye West Road, Songshan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GOBA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