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1387A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1387A
CN113261387A CN201980087635.0A CN201980087635A CN113261387A CN 113261387 A CN113261387 A CN 113261387A CN 201980087635 A CN201980087635 A CN 201980087635A CN 113261387 A CN113261387 A CN 113261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unit
sidelink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76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懿夫
内山博允
草岛直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61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1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5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获取单元,其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判别单元,其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与侧链路通信中的数据的自动重传要求相关的反馈。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常规地,已知自动重传要求(ARQ)是一种用于在通信路径中发生错误时自动重传数据的技术。近年来,在无线电通信中,已经开始使用作为ARQ的高级版本的混合ARQ(HARQ),以便高效地使用无线电资源。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7-208796 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但是,在无线电通信中,除了对无线电资源的高效使用的要求外,还对通信性能(例如,通信可靠性和/或延迟等)有要求。当将诸如HARQ之类的自动重传技术简单地用于无线电通信时,取决于诸如无线电通信的用例和无线电通信的通信环境之类的通信方面,通信性能可能恶化。
因此,本公开提供了能够实现高通信性能的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公开的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获取单元,其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判别单元,其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与侧链路通信中的数据的自动重传要求相关的反馈。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解释V2X通信的图。
图2是图示V2X通信的整体图像的示例的图。
图3是图示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的图。
图4是根据场景1的V2V通信的示例。
图5是根据场景2的V2V通信的示例。
图6是根据场景3的V2V通信的示例。
图7是根据场景4的V2V通信的示例。
图8是根据场景5的V2V通信的示例。
图9是根据场景6的V2V通信的示例。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11是图示信息处理系统的具体配置示例的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管理设备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设备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1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设备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17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判别过程的流程图。
图18是图示当发送设备判别启用/禁用HARQ反馈时的判别结果的通知过程的图。
图19是图示当接收设备判别启用/禁用HARQ反馈时的判别结果的通知过程的图。
图20是图示当基站设备判别启用/禁用HARQ反馈时的判别结果的通知过程的图。
图21是图示当基站设备判别启用/禁用HARQ反馈时的判别结果的通知过程的图。
图22是图示当主通信设备判别启用/禁用HARQ反馈时的判别结果的通知过程的图。
图23是图示当主通信设备判别启用/禁用HARQ反馈时的判别结果的通知过程的图。
图24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1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
图25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2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
图26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3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
图27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4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
图28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5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
图29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6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
图30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7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
图31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8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
图32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9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
图33是图示侧链路信息和判别器的组合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因此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另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可以通过在相同的附图标记之后添加不同的数字来区分具有基本相同功能配置的多个组件。例如,具有基本相同功能配置的多个配置根据要求被区分为基站设备201和202。但是,当不需要区分具有基本相同功能配置的多个组件中的每个组件时,仅给出相同的附图标记。例如,当不需要在基站设备201与202之间进行区分时,将它们简称为基站设备20。
另外,将以以下项目次序描述本公开。
1.介绍
1-1.V2X通信的概述
1-2.V2X用例
1-3.物理层增强
1-4.V2X操作场景
1-5.本实施例的概要
2.信息处理系统配置
2-1.信息处理系统的整体配置
2-2.管理设备的配置
2-3.基站设备的配置(网络)
2-4.基站设备的配置(基础设施)
2-5.终端设备的配置
2-6.移动设备的配置
3.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
3-1.启用/禁用HARQ反馈的判别过程
3-2.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
3-3.用于判别的信息
3-4.判别结果的通知
3-5.判别之后侧链路通信的执行
3-6.HARQ反馈模式
4.修改
4-1.关于HARQ反馈的修改
4-2.其它修改
5.结论
<<1.介绍>>
常规地,移动通信系统已经为诸如移动电话和智能电话之类的移动终端提供了通信功能。但是,近年来,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来说,支持用于不同于移动终端的类型的移动单元(例如,汽车、无人机和机器人)的通信已经变得重要。
例如,近年来,要求移动通信系统支持车对万物(V2X)通信作为用于汽车的通信。用于汽车的通信的示例包括通过智能运输系统(ITS)等实现的道路对车辆通信,以及通过侧链路通信等实现的车辆对车辆通信。这种通信技术有可能成为将来实现自主驾驶的重要技术。
在此,V2X通信是车辆与“某物”之间的通信。图1是用于解释V2X通信的图。在此,“某物”的示例包括车辆、基础设施、网络、行人等。车辆之间的通信称为车辆对车辆(V2V)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称为“车辆对基础设施(V2I)”通信。车辆与网络之间的通信称为车辆对网络(V2N)通信。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称为车辆对行人(V2P)通信。
<1-1.V2X通信的概述>
图2是图示V2X通信的整体图像的示例的图。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云服务器具有V2X的APP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功能。云服务器经由诸如互联网之类的网络连接到核心网络。核心网络由具有V2X通信的控制功能的设备组成。多个基站连接到核心网络。基站具有与终端设备(图2的示例中的车辆)无线电通信的功能(例如,使用Uu接口的Uu链路连接功能)。此外,基站具有支持诸如V2V通信和V2P通信之类的直接通信(例如,侧链路通信)的功能。路边单元(RSU)作为基础设施部署在道路上。有两种可能的RSU,基站类型RSU和UE类型RSU。RSU具有例如V2X的APP提供功能和数据中继功能。
<1-2.V2X用例>
到目前为止,对于用于汽车的无线电通信,主要促进了基于802.11p的专用短距离通信(DSRC)的开发。但是,近年来,作为基于长期演进(LTE)的车载通信的“基于LTE的V2X”已经被标准化。在基于LTE的V2X通信中,支持基本安全消息等的交换。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善V2X通信,已经研究了使用5G技术的NR V2X通信(NR:新无线电,New Radio)。
图3是图示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的图。V2V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前向接近警告、交叉路口防撞、紧急车辆警告、编队、超车停车警告、道路施工警告等。此外,V2I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道路安全信息、交通信号灯合作、停车场协助、计费等的通知。此外,V2P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对交通弱势人员的警告等。V2N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动态链路共享、远程驾驶和室内娱乐。
NR V2X通信支持要求高可靠性、低延迟、高速通信和高容量的新用例,而基于LTE的V2X以前不能支持这样的用例。图3的示例包括提供动态地图、远程驾驶等。除此之外,示例还包括传感器数据共享(其中在车辆与道路和车辆之间交换传感器数据)以及用于编队的编队用例。NR V2X通信的用例和要求在3GPP TR22.886等中进行描述。以下(1)至(4)是一些用例的简要解释。
(1)车辆编队
NR 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编队。编队意味着多个车辆形成队并在相同方向上行进。控制编队的信息在领导编队的车辆与其它车辆之间交换。NR V2X通信被用于交换这种信息。通过使用NR V2X通信交换信息,有可能进一步减小用于编队的车辆间距离。
(2)扩展传感器
NR 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与传感器相关的信息(数据处理之前的原始数据和经处理的数据)的交换。传感器信息是通过本地传感器收集的在周围车辆、RSU和行人、V2X应用服务器等之间的实况视频图像。通过交换这些信息,车辆可以获取通过其自身的传感器信息无法获得的信息,并且可以识别/理解更广泛的环境。在这种用例中,要求交换很多信息,因此通信要求高数据速率。
(3)高级驾驶
NR 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半自主驾驶和完全自主驾驶。RSU与周围的车辆共享从其自身的传感器等获得的识别/理解信息。因此,每个车辆可以同步且协调地调整车辆的轨迹和操作。通过使用NR V2X通信,每个车辆还可以与周围车辆共享驾驶的目的和意图。
(4)远程驾驶
NR 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包括通过远程控制和V2X应用进行的远程控制。远程控制被用于例如不能开车或在危险区域中的人。基于云计算的操纵还可以被用于路线和道路在某种程度上固定的公共运输。在这种用例中,通信要求高可靠性和低传输延迟。
上面说明的用例仅仅是示例。本实施例的V2X通信的用例可以是除这些以外的用例。
<1-3.物理层增强>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要求进一步增强来自LTE V2X的物理层。目标链路的示例包括Uu链路和PC5链路(侧链路),Uu链路是诸如基站和RSU之类的基础设施与终端之间的链路,而PC5链路(侧链路)是终端之间的链路。以下(1)至(9)是主要增强的示例。
(1)信道格式
(2)侧链路反馈通信
(3)侧链路资源分配方法
(4)车辆位置信息估计技术
(5)终端之间的中继通信
(6)对单播通信和多播通信的支持
(7)多载波通信,载波聚合
(8)MIMO/波束赋形
(9)射频支持(例如:6GHz或更高)
(1)中的信道格式增强的示例包括灵活数字学、短传输时间间隔(TTI)、多天线支持、波形等。此外,(2)中的侧链路反馈通信的增强的示例包括HARQ、信道状态信息(CSI)等。
<1-4.V2X操作场景>
接下来,将描述V2X通信操作场景的示例。在V2N通信中,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仅利用DL/UL通信是简单的,而在V2V通信中,可以考虑各种通信路径。在下面的解释中,将使用V2V通信的示例来解释每种场景,但是相同的通信操作可以被应用于V2P和V2I。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目的地不是车辆,而是行人或RSU。
(1)场景1
图4是根据场景1的V2V通信的示例。在场景1中,车辆使用侧链路通信直接与车辆通信。侧链路是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诸如PC5)。除了PC5之外,有时还将侧链路称为V2V通信链路、V2P通信链路、V2I通信链路等。在图4的示例中,车辆使用侧链路通信直接与车辆通信,而没有通过无线电接入网络。在图4的示例中,图示了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作为无线接入网络,但是无线接入网络不限于E-UTRAN。
(2)场景2
图5图示了根据场景2的V2V通信的示例。在场景2中,车辆通过无线电接入网络与车辆通信。在图5的示例中,数据从一个车辆传输到多个车辆。在图5中,Uu指示Uu接口。Uu接口是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无线接口。UL指示上行链路,而DL指示下行链路。在图5的示例中,E-UTRAN被示为无线电接入网络,但是无线电接入网络不限于E-UTRAN。
(3)场景3
图6是根据场景3的V2V通信的示例。在场景3中,车辆通过RSU和无线电接入网络与车辆通信。在图6的示例中,数据从一个车辆传输到多个车辆。在图6的示例中,一个车辆和RSU通过侧链路通信连接。在图6的示例中,E-UTRAN被示为无线电接入网络,但是无线电接入网络不限于E-UTRAN。
(4)场景4
图7图示了根据场景4的V2V通信的示例。在场景4中,车辆通过RSU和无线电接入网络与车辆通信。在图7的示例中,多个车辆和RSU经由侧链路通信连接。在图7的示例中,E-UTRAN被示为无线电接入网络,但是无线电接入网络不限于E-UTRAN。
(5)场景5
图8图示了根据场景5的V2V通信的示例。在场景5中,车辆通过RSU与车辆通信,而无需通过无线电接入网络。图8中所示的RSU是固定站类型的RSU。
(6)场景6
图9图示了根据场景6的V2V通信的示例。在场景6中,车辆通过RSU与车辆通信,而无需通过无线电接入网络。图9中所示的RSU是移动站类型的RSU。
<1-5.本实施例的概要>
在常规的V2X通信中,广播已被用于侧链路通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传输终端不能从接收终端获得反馈,因此通过从头开始执行多达两次的重复发送来提高可靠性。但是,使用这种重复发送的通信具有两个缺点。
第一个问题是重复发送使用更多的无线电资源。换句话说,资源利用效率不是很好。第二个问题是,即使重复发送,也无法确认传输的分组是否已经到达发送方。换句话说,难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与LTE V2X相比,NR V2X通信要求更严格的低延迟和高可靠性。因此,不期望像LTE V2X那样重复发送。
另一方面,在NR V2X通信中,除了广播之外,还支持单播和多播。与广播不同,单播和多播针对特定的接收方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发送方终端可以容易地从接收方终端获得反馈。因此,在NR V2X通信中,为了提高单播和多播中无线电资源的效率和侧链路通信的可靠性,引入了HARQ反馈。但是,HARQ反馈的传输例如具有以下问题(1)至(7)。
(1)HARQ反馈的传输可能与另一个数据发送/接收冲突。
(2)当数据发送器接收到数据接收器的HARQ反馈时,当HARQ反馈是NACK时,数据发送器向数据接收器重传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HARQ反馈和重传花费时间,因此可能无法满足用于侧链路通信的低延迟要求(下文中称为延迟要求)。
(3)在拥塞期间难以确保用于HARQ反馈的资源。
(4)由于数据接收器发送HARQ反馈,因此不可能在发送HARQ反馈的定时传输和接收其自身的数据。
(5)由于数据发送器接收HARQ反馈,因此不可能在接收HARQ反馈的时刻传输和接收其自身的数据。
(6)在多播(也称为组播)中,当数据发送器重传数据直到接收器接收到所有数据时,许多无线电资源被用于重传。
(7)在多播中,当多播的组成员频繁改变时,难以通过HARQ反馈来执行重传。
即,当数据接收器被配置为不断地向数据发送器发送HARQ反馈时,取决于通信方面,通信性能会恶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根据通信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启用或禁用来自数据接收器的HARQ反馈的机制。
例如,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例如,指示通信的拥塞程度的信息)。信息处理设备例如是基站设备或数据发送器的通信设备。然后,信息处理设备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在侧链路通信中启用HARQ反馈。
因此,取决于通信方面(例如,通信拥塞状态),启用或禁用接收器的通信设备的HARQ反馈,从而在侧链路通信中实现高通信性能。
<<2.信息处理系统配置>>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信息处理系统1是包括能够执行侧链路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移动设备、终端设备)的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可以在侧链路通信中使用HARQ。
信息处理系统1是使用预定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例如,信息处理系统1是使用无线电接入技术的蜂窝通信系统,该无线电接入技术诸如宽带码分多址(W-CDMA)、码分多址2000(cdma2000)、长期演进(LTE)和新无线电(NR)。此时,蜂窝通信系统不限于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并且可以是例如智能运输系统(ITS)。信息处理系统1不限于蜂窝通信系统,并且可以是例如其它无线电通信系统,诸如无线电局域网(LAN)系统、航空无线电系统和空间无线电通信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1通过使用诸如LTE和NR之类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无线电网络向移动设备提供应用处理执行功能(例如,边缘功能)。LTE和NR是蜂窝通信技术的类型,并且通过以小区方式部署由基站设备覆盖的多个区域来启用移动设备的移动通信。
在以下解释中,“LTE”包括LTE-Advanced(LTE-A)、LTE-Advanced Pro(LTE-A Pro)和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此外,NR包括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NRAT)和进一步的EUTRA(FEUTRA)。单个基站可以管理多个小区。支持LTE的小区有时被称为LTE小区。此外,支持NR的小区有时被称为NR小区。
NR是LTE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的下一代(第五代)。NR是无线电接入技术,其可以支持各种用例,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以及超可靠和低时延通信(URLLC)。正在针对支持在这些用例中的使用场景、要求和部署场景的技术框架对NR进行研究。
LTE基站可以被称为演进节点B(eNodeB)或eNB。而且,NR基站可以被称为gNodeB或gNB。在LTE和NR中,移动设备可以被称为用户装备(UE)。
<2-1.信息处理系统的整体配置>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配置示例的图。信息处理系统1包括管理设备10、基站设备20、基站设备30、终端设备40和移动设备50。另外,图11是图示信息处理系统1的具体配置示例的图。信息处理系统1除了上述配置之外还可以包括云服务器设备CS。
网络N1由构成信息处理系统1的多个设备组成。网络N1是例如无线电网络。例如,网络N1是使用诸如LTE和NR之类的无线电接入技术配置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N1由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和核心网络CN组成。
图中的设备可以被认为是在逻辑意义上的设备。换句话说,图中的一些设备是通过虚拟机(VM)、容器、坞站(docker)等实现的,并且它们可以在相同的物理上完全相同的硬件上实现。
[云服务器设备]
云服务器设备CS是连接到网络N2的处理设备(例如,服务器设备)。例如,云服务器设备CS是处理来自客户端计算机(例如,移动设备50)的要求的服务器主机计算机。云服务器设备CS可以是PC服务器、中型服务器或大型机服务器。在此,网络N2是经由网关设备(例如,S-GW或P-GW)连接到网络N1的通信网络。例如,网络N2是例如通信网络,诸如互联网、区域互联网协议(IP)网络和电话网络(例如,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电话网络)。可以将云服务器设备改称为服务器设备、处理设备或信息处理设备。
[管理设备]
管理设备10是管理无线电网络的设备。例如,管理设备10是用作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或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的设备。管理设备10和网关设备构成核心网络CN的一部分。核心网络CN是由预定实体(诸如移动网络运营商)拥有的网络。例如,核心网络CN是演进分组核心(EPC)或5G核心网络(5GC)。预定实体可以与使用、操作和/或管理基站设备20和30的实体相同,或者可以不同。
管理设备10可以具有网关功能。例如,当核心网络是EPC时,管理设备10可以具有作为S-GW或P-GW的功能。另外,当核心网络是5GC时,管理设备10可以具有作为用户平面功能(UPF)的功能。管理设备10不必一定是构成核心网络CN的设备。例如,假设核心网络CN是宽带码分多址(W-CDMA)或码分多址2000(cdma2000)的核心网络。此时,管理设备10可以是用作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的设备。
管理设备10连接到多个基站设备20和多个基站设备30中的每一个。管理设备10管理与基站设备20和基站设备30的通信。例如,管理设备10针对每个移动设备50掌握和管理网络N1中的移动设备50连接到哪个基站设备(或哪个小区)、移动设备50在哪个基站设备(或小区)的通信区域中,等等。小区是例如主小区(pCell)或辅小区(sCell)。对于每个小区,小区可以具有可以被移动设备50使用的不同无线电资源(例如,频率信道、分量载波等)。而且,一个基站设备可以提供多个小区。
[基站设备]
基站设备20是与终端设备40和移动设备50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基站设备20是在V2N通信中构成网络的设备。基站设备20是一种类型的通信设备。基站设备20是例如与无线电基站(基站、节点B、eNB、gNB等)或无线电接入点对应的设备。基站设备20可以是无线电中继站。基站设备20可以是被称为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光学远程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站可以被称为基站设备。基站设备20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与另一个基站设备20和基站设备30无线电通信。基站设备20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蜂窝通信技术或无线电LAN技术。当然,基站设备20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不限于这些,并且可以是另一种无线电接入技术。另外,基站设备20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可以是使用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或者是使用红外线或可见光的无线电通信(光学无线电)。
基站设备30是与终端设备40和移动设备50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它是构成V2I通信中的基础设施的设备。基站设备30是像基站设备20的一种类型的通信设备。基站设备30是例如与无线电基站(基站、节点B、eNB、gNB等)或无线电接入点对应的设备。基站设备30可以是无线电中继站。基站设备30可以是诸如路边单元(RSU)之类的道路基站设备。另外,基站设备20可以是被称为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的光学远程设备。基站设备30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与另一个基站设备30和基站设备20无线电通信。基站设备30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蜂窝通信技术或无线电LAN技术。当然,基站设备20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不限于这些,并且可以是另一种无线电接入技术。另外,基站设备30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可以是使用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或者是使用红外线或可见光的无线电通信(光学无线电)。
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能够经由基站设备和核心网络之间的接口(例如,S1接口)彼此通信。这个接口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另外,基站设备可以能够经由基站设备之间的接口(例如,X2接口、S1接口等)彼此通信。这个接口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
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被各种实体使用、操作和/或管理。例如,可以假设实体的示例包括移动网络运营商(MNO)、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移动虚拟网络使能者(MVNE)、中立主机网络(NHN)运营商、企业、教育机构(学校法人、地方政府教育委员会等)、房地产(建筑物、公寓等)管理员、个人等。当然,基站设备20和30的使用、操作和/或管理不限于这些。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由一个运营商安装和/或操作,或者可以由一个个人安装和/或操作。当然,基站设备20的安装/操作实体不限于这些。例如,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由多个运营商或多个个人共同安装和操作。另外,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是由多个运营商或多个个人使用的共享设施。在这种情况下,设施的安装和/或操作可以由不同于用户的第三方执行。
基站设备(也称为基站)的概念不仅包括施主基站,而且还包括中继基站(也称为中继站或中继站设备)。另外,基站的概念不仅包括具有基站功能的结构,而且还包括安装在该结构中的设备。结构是例如建筑物,诸如高层建筑、房屋、钢塔、车站设施、机场设施、港口设施或体育场。此外,结构的概念不仅包括建筑物,而且还包括非建筑物结构,诸如隧道、桥梁、水坝、围栏和铁柱,以及诸如起重机、门和风力涡轮机之类的设施。结构的概念不仅包括陆地(狭义上的地面)或地下的结构,而且还包括水上的结构(诸如码头和巨型浮标),以及水下的结构(诸如海洋观测设施)。基站设备可以被改称为处理设备或信息处理设备。
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是固定站,或者可以是可移动配置的基站设备(移动站)。例如,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是安装在移动体上的设备或者可以是移动体本身。例如,可以将具有移动性的中继站设备视为作为移动站的基站设备20和30。而且,具有基站设备功能(基站设备功能的至少一部分)的设备(诸如车辆、无人驾驶飞机、智能电话等,其最初是具有移动性的设备)也与作为移动站的基站设备20和30对应。
在此,移动体可以是诸如智能电话或移动电话之类的移动终端。另外,移动体可以是在陆地(狭义上的地面)上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汽车、自行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火车、直线电机车辆等车辆),或者可以是在地下(例如,在隧道中)移动的移动体(例如,地铁)。另外,移动体可以是在水上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客船、货船或气垫船等船只),或者可以是在水下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潜水船、潜水艇或无人潜水艇之类的潜水船只)。另外,移动体可以是在大气中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飞机、飞艇或无人机之类的飞行器),或者可以是在大气之外移动的移动体(例如,诸如人造卫星、航天器、空间站或太空研究飞行器之类的人造天体)。
另外,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是安装在地面上的地面基站设备(地面站设备)。例如,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是部署在地面上的结构中的基站设备,或者可以是安装在在地面上移动的移动体中的基站设备。更具体而言,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是安装在诸如建筑物之类的结构中的天线以及连接到天线的信号处理设备。当然,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是结构或移动体本身。“地面”不仅指陆地(狭义上的地面),而是还指广义的地面,包括地下、水上和水下。基站设备20和30不限于地面基站设备。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是能够在空中或太空中漂浮的非地面基站设备(非地面站设备)。例如,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是飞行器站设备或卫星站设备。
飞行器站设备是可以漂浮在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诸如飞机。飞行器站设备可以是安装在飞行器等上的设备,或者可以是飞行器本身。飞行器的概念不仅包括诸如飞机和滑翔机之类的重型飞行器,而且还包括诸如气球和飞艇之类的轻型飞行器。飞行器的概念不仅包括重型飞行器和轻型飞行器,而且还包括旋翼飞行器,诸如直升机和旋翼机。飞行器站设备(或其上安装有飞行器站设备的飞行器)可以是无人驾驶航空车辆,诸如无人机。此外,无人驾驶航空车辆的概念包括无人飞行器系统(UAS)和系留式UAS。而且,无人驾驶航空车辆的概念包括比空中UAS(LTA)轻和比空中UAS(HTA)重。此外,无人驾驶航空车辆的概念还包括高空UAS平台(HAP)。
卫星站设备是可以漂浮在大气外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卫星站设备可以是安装在诸如人造卫星之类的空间移动体上的设备,或者可以是空间移动体本身。用作卫星站设备的卫星可以是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O)卫星、对地静止地球轨道(GEO)卫星和高椭圆轨道(HEO)卫星中的任何一个。当然,卫星站设备可以是安装在低地球轨道卫星、中地球轨道卫星、对地静止地球轨道卫星或高椭圆轨道卫星上的设备。
基站设备20和30的覆盖范围的尺寸可以与宏小区一样大,或者与微微小区一样小。当然,基站设备20和30的覆盖范围的尺寸可以非常小,诸如毫微微小区。另外,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具有波束赋形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设备20和30可以具有针对每个波束形成的小区或服务区域。
[终端设备和移动设备]
终端设备40是与基站设备20或基站设备3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终端设备40是例如移动电话、智能设备(智能电话或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和个人计算机。移动设备50可以是机器对机器(M2M)设备或物联网(IoT)设备。终端设备40能够执行与移动设备50和另一个终端设备40的侧链路通信。当执行侧链路通信时,终端设备40可以使用诸如HARQ之类的自动重传技术。终端设备40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包括侧链路通信)可以是使用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或者可以是使用红外线或可见光的无线电通信(光学无线电)。
移动设备50是与基站设备20或基站设备20无线电通信的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移动设备50可以是安装在移动体上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或者可以是移动体本身。例如,移动设备50可以是在道路上移动的车辆(诸如汽车、公共汽车、卡车或摩托车),或者是安装在车辆上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移动设备50能够与终端设备40和另一个移动设备50执行侧链路通信。当执行侧链路通信时,移动设备50可以使用诸如HARQ之类的自动重传技术。移动设备50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包括侧链路通信)可以是使用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或者可以是使用红外线或可见光的无线电通信(光学无线电)。
“移动设备”是一种类型的通信设备,并且也被称为移动站、移动站设备、终端设备或终端。“移动设备”的概念不仅包括被配置为可移动的通信设备,而且还包括其中安装有该通信设备的移动体。此时,移动体可以是移动终端,或者可以是在陆地(狭义上的地面)、地下、水上或水下移动的移动体。另外,移动体可以是在大气中移动的移动体(诸如无人机或直升机),或者可以是在大气之外移动的移动体(诸如人造卫星)。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概念不仅包括诸如移动终端之类的便携式移动设备(终端设备),而且还包括安装在结构或移动体上的设备。结构或移动体本身可以被视为通信设备。另外,通信设备的概念不仅包括移动设备(终端设备、汽车等),而且还包括基站设备(施主基站、中继基站等)。通信设备是一种类型的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
移动设备50和终端设备40以及基站设备20和30通过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电波或光学无线电)彼此连接。当移动设备50从一个基站设备的通信区域(或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设备的通信区域(或小区)时,它执行移交(或切换)。
移动设备50和终端设备40可以同时连接到多个基站设备或多个小区以执行通信。例如,当一个基站设备利用载波聚合(CA)技术、双连接性(DC)技术和多连接性(MC)技术支持款多个小区(例如,pCell、sCell)的通信区域时,有可能捆绑多个小区以在移动设备50和基站设备之间(或者在终端设备40和基站设备之间)执行通信。可替代地,经由不同基站设备的小区,通过使用协作的多点发送和接收(CoMP)技术,移动设备50和终端设备40也有可能与多个基站设备通信。
移动设备50和终端设备40不必一定是人直接使用的设备。移动设备5和终端设备400可以是安装在工厂的机器等中的传感器,诸如所谓的机器类型通信(MTC)。另外,移动设备50可以是机器对机器(M2M)设备或物联网(IoT)设备。此外,移动设备50和终端设备40可以是具有中继通信功能的设备,如由设备到设备(D2D)和车对万物(V2X)所表示的。另外,移动设备50和终端设备40可以是在无线电回传等中使用的称为客户端设备(CPE)的设备。
在下文中,将具体描述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每个设备的配置。
<2-2.管理设备的配置>
管理设备10是管理无线电网络的设备。例如,管理设备10是管理基站设备20和30的通信的设备。当核心网络CN是EPC时,管理设备10是例如具有作为MME的功能的设备。另外,当核心网络CN是5GC时,管理设备10是例如具有作为AMF的功能的设备。管理设备10具有应用处理执行功能(例如,边缘功能),并且可以用作服务器设备(诸如应用服务器)。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管理设备10的配置示例的图。管理设备10包括网络通信单元11、存储单元12和控制单元13。图12中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此不同。另外,可以以多个物理上分开的配置来分布和实现管理设备10的功能。例如,管理设备10可以由多个服务器设备组成。
网络通信单元11是用于与其它设备通信的通信接口。网络通信单元11可以是网络接口或装备连接接口。网络通信单元11具有将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网络N1的功能。例如,网络通信单元11可以包括局域网(LAN)接口(诸如网络接口卡(NIC)),或者可以包括由通用串行总线(USB)主机控制器组成的USB接口、USB端口等。另外,网络通信单元11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网络通信单元11用作管理设备10的通信装置。网络通信单元11在控制单元13的控制下与基站设备20和30通信。
存储单元12是数据可读/可写存储设备,诸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闪存和硬盘。存储单元12用作管理设备10的存储装置。存储单元12存储例如移动设备50的连接状态。例如,存储单元12存储移动设备50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状态和EPS连接管理(ECM)状态。存储单元12可以用作存储移动设备50的位置信息的家庭存储器。
控制单元13是控制管理设备1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13由例如处理器(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单元(MPU))实现。例如,控制单元13通过处理器以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作为工作区域执行存储在管理设备10内的存储设备中的各种程序来实现。控制单元13可以由集成电路(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CPU、MPU、ASIC和FPGA都可以被认为是控制器。
<2-3.基站设备的配置(网络)>
接下来,将描述基站设备20的配置。基站设备20是与移动设备50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基站设备20是例如用作无线电基站、无线电中继站、无线电接入点等的设备。此时,基站设备20可以是诸如RRH之类的光学远程设备。如上所述,基站设备20是在V2N通信中构成网络的设备。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设备20的配置示例的图。基站设备20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21、存储单元22、网络通信单元23和控制单元24。图13中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此不同。另外,基站设备20的功能可以以多个物理上分开的配置分布和实现。
无线电通信单元21是与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移动设备50、基站设备30和另一个基站设备20)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接口。无线电通信单元21在控制单元24的控制下操作。无线电通信单元21可以支持多种无线电接入方式。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21可以支持NR和LTE两者。除了NR和LTE之外,无线电通信单元21还可以支持W-CDMA或cdma2000。当然,无线通信单元21可以支持除NR、LTE、W-CDMA和cdma2000以外的无线电接入方式。
无线电通信单元2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211、发送处理单元212和天线213。无线电通信单元21可以包括多个接收处理单元211、发送处理单元212和天线213。当无线电通信单元21支持多种无线电接入方式时,可以针对每种无线电接入方式单独配置无线电通信单元21的每个单元。例如,接收处理单元211和发送处理单元212可以由LTE和NR单独配置。
接收处理单元211处理经由天线213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接收处理单元211包括无线电接收单元211a、解复用单元211b、解调单元211c和解码单元211d。
无线电接收单元211a对上行链路信号执行降频转换、去除不必要的频率成分、控制放大电平、正交解调、转换成数字信号、去除保护间隔、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提取频域信号等。解复用单元211b从从无线电接收单元211a输出的信号中分离上行链路信道,诸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解调单元211c使用用于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码元的诸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或正交相移键控(QPSK)之类的调制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调单元211c使用的调制系统可以是16正交振幅调制(QAM)、64QAM或256QAM。解码单元211d对解调的上行链路信道的编码位执行解码处理。解码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被输出到控制单元24。
发送处理单元212执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的发送处理。发送处理单元212包括编码单元212a、调制单元212b、多路复用单元212c和无线电发送单元212d。
编码单元212a通过使用诸如块编码、卷积编码或turbo编码之类的编码方法对从控制单元24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元212b通过诸如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预定调制系统对从编码单元212a输出的编码位进行调制。多路复用单元212c对每个信道的调制码元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并将它们布置在预定资源元素中。无线电发送单元212d对来自多路复用单元212c的信号执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无线电发送单元212d执行诸如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转换到时域、保护间隔的增加、基带数字信号的生成、到模拟信号的转换、正交调制、上转换、额外的频率成分的去除和功率放大之类的处理。由发送处理单元212生成的信号从天线213发送。
存储单元22是可以读取和写入数据的存储设备,诸如DRAM、SRAM、闪存和硬盘。存储单元22用作基站设备20的存储装置。存储单元22存储侧链路信息等。侧链路信息是关于通信设备之间的侧链路的信息。侧链路信息将在后面描述。
网络通信单元23是用于与其它设备(例如,管理设备10、另一个基站设备20、基站设备30、云服务器设备CS等)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网络通信单元23具有将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网络N1的功能。例如,网络通信单元23包括诸如NIC之类的LAN接口。另外,网络通信单元23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网络通信单元23用作基站设备20的网络通信装置。网络通信单元23在控制单元24的控制下与其它设备(例如,管理设备10、云服务器设备CS等)进行通信。网络通信单元23的配置可以与管理设备10的网络通信单元11的配置相同。
控制单元24是控制基站设备2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24例如由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单元(MPU)之类的处理器实现。例如,控制单元24通过处理器以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作为工作区域执行存储在基站设备20内的存储设备中的各种程序来实现。控制单元24可以由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之类的集成电路实现。CPU、MPU、ASIC和FPGA都可以被认为是控制器。
如图13中所示,控制单元24包括获取单元241、判别单元242、通知单元243和通信控制单元244。构成控制单元24的每个块(获取单元241至通信控制单元244)是指示控制单元24的功能的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软件块或硬件块。例如,上述功能块中的每一个可以是由软件(包括微程序)实现的一个软件模块,或者可以是半导体芯片(管芯)上的一个电路块。当然,每个功能块可以是一个处理器或一个集成电路。配置功能块的方法是任意的。控制单元24可以被配置为与上述功能块不同的功能单元。稍后将详细描述构成控制单元24的每个块(获取单元241至通信控制单元244)的操作。
<2-4.基站设备的配置(基础设施)>
接下来,将描述基站设备30的配置。基站设备30是与移动设备5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基站设备30是用作例如无线电基站、无线电中继站、无线电接入点等的设备。此时,基站设备30可以是诸如RSU之类的道路基站设备,或诸如RRH之类的光学远程设备。如上所述,基站设备30是构成V2I通信中的基础设施的设备。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设备30的配置示例的图。基站设备30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31、存储单元32、网络通信单元33和控制单元34。图14中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此不同。另外,基站设备30的功能可以以多个物理上分开的配置来分布和实现。
无线电通信单元31是与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移动设备50、基站设备20和另一个基站设备30)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接口。无线电通信单元31在控制单元34的控制下操作。无线电通信单元3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311、发送处理单元312和天线313。无线电通信单元31(接收处理单元311、发送处理单元312和天线313)的配置与基站设备20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1(接收处理单元211、发送处理单元212和天线213)的配置相同。
存储单元32是可以读取和写入数据的存储设备,诸如DRAM、SRAM、闪存和硬盘。存储单元32用作基站设备30的存储装置。存储单元32的配置与基站设备20的存储单元22的配置相同。
网络通信单元33是用于与其它设备(例如,管理设备10、基站设备20、另一个基站设备30、云服务器设备CS等)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网络通信单元33具有将其直接或间接连接到网络N1的功能。例如,网络通信单元33包括诸如NIC之类的LAN接口。另外,网络通信单元33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网络通信单元33用作基站设备30的网络通信设备。网络通信单元33的配置与基站设备20的网络通信单元23的配置相同。
控制单元34是控制基站设备3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34例如由诸如CPU或MPU之类的处理器实现。例如,控制单元34通过处理器以RAM等作为工作区域执行存储在基站设备30内的存储设备中的各种程序来实现。控制单元34可以由诸如ASIC或FPGA之类的集成电路实现。CPU、MPU、ASIC和FPGA都可以被认为是控制器。
如图14中所示,控制单元34包括获取单元341、判别单元342、通知单元343和通信控制单元344。构成控制单元34的每个块(获取单元341至通信控制单元344)是指示控制单元34的功能的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软件块或硬件块。例如,上述功能块中的每一个可以是由软件(包括微程序)实现的一个软件模块,或者可以是半导体芯片(管芯)上的一个电路块。当然,每个功能块可以是一个处理器或一个集成电路。配置功能块的方法是任意的。控制单元34可以被配置为与上述功能块不同的功能单元。控制单元34的每个块的操作可以与稍后描述的控制单元24的每个块(获取单元241至通信控制单元244)的操作相同。以下描述中出现的获取单元241至通信控制单元244的描述可以适当地被获取单元341至通信控制单元344代替。
<2-5.终端设备的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终端设备40的配置。终端设备40是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可以是诸如移动电话或智能设备之类的用户终端。终端设备40能够执行与基站设备20和基站设备30的无线电通信。另外,终端设备40能够执行与移动设备50和另一个终端设备40的侧链路通信。此时,终端设备40可以使用自动重传技术(诸如HARQ)。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设备40的配置示例的图。终端设备40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41、存储单元42、网络通信单元43、输入/输出单元44和控制单元45。图15中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此不同。另外,可以以多种物理上分开的配置来分布和实现终端设备40的功能。
无线电通信单元41是与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基站设备20和基站设备30)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接口。无线通信单元41在控制单元45的控制下操作。无线电通信单元41支持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接入方式。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41支持NR和LTE二者。除了NR和LTE之外,无线电通信单元41还可以支持W-CDMA和cdma2000。此外,无线电通信单元21支持使用NOMA的通信。稍后将详细描述NOMA。
无线电通信单元4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411、发送处理单元412和天线413。无线电通信单元41可以包括多个接收处理单元411、发送处理单元412和天线413。当无线电通信单元41支持多种无线电接入方式时,可以针对每种无线电接入方式分别配置无线电通信单元41的每个单元。例如,接收处理单元411和发送处理单元412可以由LTE和NR单独配置。
接收处理单元411处理经由天线413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处理单元411包括无线电接收单元411a、解复用单元411b、解调单元411c和解码单元411d。
无线电接收单元411a对下行链路信号执行降频转换、去除不必要的频率成分、控制放大电平、正交解调、转换成数字信号、去除保护间隔、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提取频域信号等。解复用单元411b从输出自无线接收单元411a的信号中分离下行链路信道、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下行链路信道是例如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等。解调单元211c使用针对下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码元的诸如BPSK、QPSK、16QAM、64QAM或256QAM之类的调制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单元411d对解调的下行链路信道的编码位执行解码处理。解码的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被输出到控制单元45。
发送处理单元412执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处理。发送处理单元412包括编码单元412a、调制单元412b、多路复用单元412c和无线电发送单元412d。
编码单元412a通过使用诸如块编码、卷积编码或turbo编码之类的编码方法对从控制单元45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元412b通过诸如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预定调制系统对从编码单元412a输出的编码位进行调制。多路复用单元412c对每个信道的调制码元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并将它们布置在预定资源元素中。无线电发送单元412d对来自多路复用单元412c的信号执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无线电发送单元412d执行诸如通过快速傅立叶逆变换转换到时域、保护间隔的增加、基带数字信号的生成、到模拟信号的转换、正交调制、上转换、额外的频率成分的去除和功率放大之类的处理。由发送处理单元412生成的信号从天线413传输。
存储单元42是可以读取和写入数据的存储设备,诸如DRAM、SRAM、闪存和硬盘。存储单元42用作终端设备40的存储装置。
网络通信单元43是用于与其它设备通信的通信接口。例如,网络通信单元43是诸如NIC之类的LAN接口。网络通信单元43具有将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网络N1的功能。网络通信单元43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网络通信单元43用作终端设备40的网络通信设备。网络通信单元43在控制单元45的控制下与其它设备通信。
输入/输出单元44是用于与用户交换信息的用户接口。例如,输入/输出单元44是用于用户执行各种操作的操作设备,诸如键盘、鼠标、操作键和触摸面板。可替代地,输入/输出单元44是显示设备,诸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输入/输出单元44可以是音频设备,诸如扬声器或蜂鸣器。另外,输入/输出单元44可以是照明设备,诸如发光二极管(LED)灯。输入/输出单元44用作终端设备40的输入/输出装置(输入装置、输出装置、操作装置或通知装置)。
控制单元45是控制终端设备4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45例如由诸如CPU或MPU之类的处理器实现。例如,控制单元45通过处理器以RAM等作为工作区域执行存储在终端设备40内的存储设备中的各种程序来实现。控制单元45可以由诸如ASIC或FPGA之类的集成电路实现。CPU、MPU、ASIC和FPGA都可以被认为是控制器。
如图15中所示,控制单元45包括获取单元451、判别单元452、通知单元453和通信控制单元454。构成控制单元45的每个块(获取单元451至通信控制单元454)是指示控制单元45的功能的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软件块或硬件块。例如,上述功能块中的每一个可以是由软件(包括微程序)实现的一个软件模块,或者可以是半导体芯片(管芯)上的一个电路块。当然,每个功能块可以是一个处理器或一个集成电路。配置功能块的方法是任意的。控制单元45可以被配置为与上述功能块不同的功能单元。构成控制单元45的每个块的操作可以与稍后描述的控制单元45的每个块(获取单元551至通信控制单元554)的操作相同。以下描述中出现的获取单元551至通信控制单元554的描述可以适当地用获取单元451至通信控制单元454代替。
<2-6.移动设备的配置>
接下来,将描述移动设备50的配置。移动设备50是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移动设备50是诸如汽车之类的车辆,或者是安装在车辆上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移动设备50可以是诸如移动电话或智能设备之类的移动终端设备。移动设备50能够执行与基站设备20和基站设备30的无线电通信。此外,移动设备50能够执行与终端设备40和另一个移动设备50的侧链路通信。此时,移动设备50可以使用自动重传技术(诸如HARQ)。
图1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设备50的配置示例的图。移动设备50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51、存储单元52、网络通信单元53、输入/输出单元54和控制单元55。图16中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此不同。而且,可以以多种物理上分开的配置来分布和实现移动设备50的功能。
无线电通信单元51是与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基站设备20和基站设备30)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接口。无线通信单元51在控制单元55的控制下操作。无线电通信单元51支持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接入方式。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51支持NR和LTE两者。除了NR和LTE之外,无线电通信单元51还可以支持W-CDMA或cdma2000。此外,无线电通信单元21支持使用NOMA的通信。稍后将详细描述NOMA。
无线电通信单元5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511、发送处理单元512和天线513。无线电通信单元51可以包括多个接收处理单元511、发送处理单元512和天线513。当无线电通信单元51支持多种无线电接入方式时,可以针对每种无线电接入方式单独配置无线电通信单元51的每个单元。例如,接收处理单元511和发送处理单元512可以由LTE和NR单独配置。
接收处理单元511处理经由天线513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处理单元511包括无线电接收单元511a、解复用单元511b、解调单元511c和解码单元511d。
无线电接收单元511a对下行链路信号执行降频转换、去除不必要的频率成分、控制放大电平、正交解调、转换成数字信号、去除保护间隔、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提取频域信号等。解复用单元511b从自无线电接收单元511a输出的信号中分离下行链路信道、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下行链路信道例如是诸如PBCH、PDSCH或PDCCH之类的信道。解调单元211c使用用于下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码元的诸如BPSK、QPSK、16QAM、64QAM或256QAM之类的调制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单元511d对解调的下行链路信道的编码位执行解码处理。解码的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被输出到控制单元55。
发送处理单元512执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的发送处理。发送处理单元512包括编码单元512a、调制单元512b、多路复用单元512c和无线电发送单元512d。
编码单元512a通过使用诸如块编码、卷积编码或turbo编码之类的编码方法对从控制单元55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元512b通过诸如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预定调制系统对从编码单元512a输出的编码位进行调制。多路复用单元512c对每个信道的调制码元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多路复用并将它们布置在预定资源元素中。无线电发送单元512d对来自多路复用单元512c的信号执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无线电发送单元512d执行诸如通过快速傅立叶逆变换转换到时域、保护间隔的增加、基带数字信号的生成、到模拟信号的转换、正交调制、上转换、额外的频率成分的去除和功率放大之类的处理。由发送处理单元512生成的信号从天线513发送。
存储单元52是可以读取和写入数据的存储设备,诸如DRAM、SRAM、闪存和硬盘。存储单元52用作移动设备50的存储装置。
网络通信单元53是用于与其它设备通信的通信接口。例如,网络通信单元53是诸如NIC之类的LAN接口。网络通信单元53具有将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网络N1的功能。网络通信单元53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接口。网络通信单元53用作移动设备50的网络通信装置。网络通信单元53在控制单元55的控制下与其它设备通信。
输入/输出单元54是用于与用户交换信息的用户接口。例如,输入/输出单元54是用于用户执行各种操作的操作设备,诸如键盘、鼠标、操作键和触摸面板。可替代地,输入/输出单元54是显示设备,诸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输入/输出单元54可以是音频设备,诸如扬声器或蜂鸣器。另外,输入/输出单元54可以是照明设备,诸如LED灯。输入/输出单元54用作移动设备50的输入/输出装置(输入装置、输出装置、操作装置或通知装置)。
控制单元55是控制移动设备50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控制单元55例如由诸如CPU或MPU之类的处理器实现。例如,控制单元55通过处理器以RAM等作为工作区域执行存储在移动设备50内的存储设备中的各种程序来实现。控制单元55可以由诸如ASIC或FPGA之类的集成电路实现。CPU、MPU、ASIC和FPGA都可以被认为是控制器。
如图16中所示,控制单元55包括获取单元551、判别单元552、通知单元553和通信控制单元554。构成控制单元55的每个块(获取单元551至通信控制单元554)是指示控制单元55的功能的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软件块或硬件块。例如,上述功能块中的每一个可以是由软件(包括微程序)实现的一个软件模块,或者可以是半导体芯片(管芯)上的一个电路块。当然,每个功能块可以是一个处理器或一个集成电路。配置功能块的方法是任意的。控制单元55可以被配置为与上述功能块不同的功能单元。稍后将详细描述构成控制单元55的每个块的操作。
移动设备50可以具有移动功能。例如,移动设备50可以具有诸如发动机之类的动力单元,并且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动力移动。移动设备50不一定必须具有移动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移动设备50可以是被改装为具有移动功能的设备(例如,诸如汽车之类的车辆)的设备。例如,移动设备50可以是被改装到汽车的导航系统设备。
<<3.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信息处理系统1的操作。
<3-1.启用/禁用HARQ反馈的判别过程>
如上面所提到的,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在侧链路通信中启用HARQ反馈。在此,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可以是例如指示通信的拥塞程度的信息,诸如信道繁忙率(CBR)。在下面的描述中,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被称为侧链路信息。侧链路信息不限于指示通信的拥塞程度的信息。稍后将在<3-3.用于判别的信息>中详细描述侧链路信息。
图17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判别过程的流程图。图17中所示的判别过程是用于判别是否在侧链路通信中启用HARQ反馈的过程。
作为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的信息处理设备通常是侧链路通信的数据发送器的通信设备(在下文中称为发送设备)。但是,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不必一定是发送设备。例如,作为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的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是侧链路通信的数据接收器的通信设备(在下文中称为接收设备)。在此,通信设备(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40或移动设备50。当然,通信设备(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是基站设备30。
另外,作为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的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是能够与执行侧链路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发送设备和/或接收设备)无线电通信的基站设备。此时,基站设备可以是基站设备20。
另外,作为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的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是主通信设备(也称为主UE)。主通信设备可以是经由侧链路通信控制在其它通信设备之间执行的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设备。在此,主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40或移动设备50。当然,主通信设备可以是基站设备30。可以将主通信设备改称为调度用于发送设备的侧链路通信的资源的发送设备以外的设备。此时,主通信设备可以是UE类型的RSU(例如,基站设备30)。
在以下解释中,其侧链路通信由主通信设备控制的通信设备(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被称为从通信设备(或从UE)。从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40、移动设备50或基站设备30。
此外,作为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的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是管理设备10。稍后将在<3-2.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中详细描述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在下面示出的判别过程的描述中,虽然假设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是移动设备50,但是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可以被另一个设备(例如,管理设备10、基站设备20、基站设备30和终端设备40)代替。例如,以下描述中出现的“移动设备50”的描述可以由“管理设备10”、“基站设备20”、“基站设备30”、“终端设备40”等代替。
在这种情况下,“获取单元551”的描述被适当地用“获取单元241”、“获取单元341”、“获取单元451”等代替。另外,“判别单元552”的描述被适当地用“判别单元242”、“判别单元342”、“判别单元452”等代替。另外,“通知单元553”的描述被适当地用“通知单元243”、“通知单元343”、“通知单元453”等代替。另外,“通信控制单元554”的描述被适当地用“通信控制单元244”、“通信控制单元344”、“通信控制单元454”等代替。另外,“无线电通信单元41”的描述被适当地用“无线电通信单元21”、“无线电通信单元31”、“无线电通信单元41”等代替。“存储单元42”的描述被适当地用“存储单元22”、“存储单元32”、“存储单元42”等代替。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7描述判别过程。
首先,移动设备50的获取单元551获取侧链路信息(步骤S1)。获取单元551可以从其它设备接收侧链路信息。当侧链路信息已经存储在存储单元52中时,获取单元551可以从存储单元52获取侧链路信息。如上所述,侧链路信息是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当然,侧链路信息不限于指示通信的拥塞程度的信息。稍后将在<3-3.用于判别的信息>中详细描述侧链路信息。
接下来,移动设备50的判别单元552判别是启用还是禁用HARQ反馈(步骤S2)。此时,判别单元552基于在步骤S1中获取的侧链路信息来判别是启用还是禁用HARQ反馈。稍后将在<3-3.用于判别的信息>中详细描述步骤S2的过程。
当启用HARQ反馈时(步骤S2:是),移动设备50的通信控制单元554将HARQ反馈设置为启用(步骤S3)。然后,移动设备50的通知单元553将判别结果通知给另一个设备(例如,接收设备)(步骤S4)。当移动设备50(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是接收设备时,通知单元553不一定必须将判别结果通知给另一个设备(例如,发送设备)。稍后在<3-4.判别结果的通知>中详细描述判别结果的通知。
然后,移动设备50的通信控制单元554控制无线电通信单元51以利用HARQ反馈执行侧链路通信(步骤S5)。例如,当移动设备50(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是发送设备时,在向接收设备发送数据的同时,当NACK(否定响应)作为来自接收设备的HARQ反馈被回复时,它重传数据。
当移动设备50(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是接收设备时,当经由侧链路通信接收到数据时,通信控制单元554执行HARQ反馈。例如,通信控制单元554在接收到的数据没有错误时将ACK(肯定响应)作为HARQ反馈进行回复,而在接收到的数据具有错误时将NACK(否定响应)作为HARQ反馈进行回复。
当移动设备50(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是基站设备或主通信设备时,它可以执行侧链路通信的控制、重传资源的分配等。稍后将在<3-5.判别之后侧链路通信的执行>中详细描述通侧链路通信的执行。启用HARQ反馈时的数据重传过程将在后面的<3-6.HARQ反馈模式>中详细描述。
另一方面,当禁用HARQ反馈时(步骤S2:否),移动设备50的通信控制单元554将HARQ反馈设置为禁用(步骤S6)。然后,移动设备50的通知单元553将判别结果通知给另一个设备(例如,接收设备)(步骤S7)。当移动设备50(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是接收设备时,通知单元553不一定必须将判别结果通知给另一个设备(例如,发送设备)。稍后在<3-4.判别结果的通知>中详细描述判别结果的通知。
然后,移动设备50的通信控制单元554控制无线电通信单元51以在没有HARQ反馈的情况下执行侧链路通信(步骤S8)。例如,当移动设备50(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是发送设备时,数据被重复发送(重传)到接收设备。当然,没有HARQ反馈的侧链路通信不限于重复发送。
当移动设备50(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是接收设备时,当经由侧链路通信接收到数据时,通信控制单元554不执行HARQ反馈。此时,当接收到的数据中存在错误时,通信控制单元554可以基于重复发送的数据来校正错误。稍后将在<3-5.判别之后侧链路通信的执行>中详细描述侧链路通信的执行。
当侧链路通信完成时,移动设备50结束判别过程。
<3-2.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
接下来,将描述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启用/禁用HARQ反馈的判别实体)。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分为以下(a)至(d)。
(a)发送设备
(b)接收设备
(c)基站设备
(d)主通信设备
在下文中,将描述(a)至(d)中的每一个。
(a)发送设备
当发送设备判别是启用还是禁用HARQ反馈时,发送设备可以半静态或动态地将判别结果通知给接收设备。半静态通知是例如针对预定时段或预定次数针对多个侧链路通信启用/禁用HARQ反馈的通知。另外,动态通知是针对每个侧链路通信启用/禁用HARQ反馈的通知。在半静态通知的情况下,发送设备可以指示接收设备使用例如诸如物理侧链路路控制信道(PSCCH)、物理侧链路路反馈信道(PSFCH)或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PSSCH)之类的信道来启用/禁用HARQ反馈。在半静态通知的情况下,发送设备可以指示接收设备使用侧链路通信为每个侧链路通信启用/禁用HARQ反馈。
(b)接收设备
当接收设备判别是启用还是禁用HARQ反馈时,接收设备可以将判别结果通知给发送设备。例如,接收设备使用诸如PSCCH、PSFCH或PSSCH之类的信道来做出“指示当下次经由侧链路通信接收到数据时是否发送HARQ反馈的信息”的通知。可替代地,接收设备可以在侧链路通信的发送分组中包括“关于当下次经由侧链路通信接收到数据时是否发送HARQ反馈的信息”。
(c)基站设备
当基站设备判别是启用还是禁用HARQ反馈时,基站设备可以半静态或动态地将判别结果通知给接收设备和/或发送设备。例如,可以使用诸如RRC、系统信息块(SIB)、PDCCH和PBCH之类的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无线电通信来进行判别结果的通知。
(d)主通信设备
当主通信设备判别是启用还是禁用HARQ反馈时,主通信设备可以半静态或动态地将判别结果通知给接收设备和/或发送设备。可以使用侧链路通信来进行判别结果的通知。
<3-3.用于判别的信息>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判别是否启用/禁用HARQ反馈以及是否启用/禁用HARQ反馈的判别的信息(侧链路信息)。可以将以下(A)到(J)假设为侧链路信息。
(A)位置信息和/或距离信息
(B)可靠性要求和/或延迟要求信息
(C)关于启用其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的信息
(D)拥塞程度信息
(E)流量信息
(F)通信方式信息
(G)重传资源判别器信息
(H)资源池信息
(I)接收设备数
(J)业务类型信息
在下文中,将描述(A)至(J)中的每一个。在以下描述中出现的“信息处理设备”的描述可以用“管理设备10”、“基站设备20”、“基站设备30”、“终端设备40”或“移动设备50”代替。
(A)位置信息和/或距离信息
假设位置信息和/或距离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在此,位置信息是指示执行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设备的位置的信息。位置信息可以是由基站设备形成的小区中的位置(例如,关于相对于基站设备的方向和距离的信息),或者可以是关于纬度和经度的信息。另外,距离信息是指示执行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的信息。例如,距离信息是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
例如,假设侧链路信息是距离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当执行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判别启动HARQ反馈。另一方面,当执行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判别禁用HARQ反馈。在这种情况下,发送设备可以使用除使用HARQ的通信方式以外的通信方式(诸如重复)来执行侧链路通信。当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存在距离时,通信容易失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执行HARQ反馈,从而维持了高通信性能(例如,低通信延迟)。
另外,假设侧链路信息是指示接收设备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另外,假设接收设备被配置为能够经由基站设备向发送设备提供HARQ反馈。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基于位置信息判别接收设备是否位于基站设备的覆盖范围内(例如,在由基站设备形成的小区的范围内)。当接收设备位于基站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判别经由接收设备的基站设备启用HARQ反馈。此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判别接收设备禁用使用侧链路通信从接收设备到发送设备的直接HARQ反馈。另一方面,当接收设备位于基站设备的覆盖范围之外时,它可以判别禁用经由接收设备的基站设备的HARQ反馈。此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来判别接收设备使用侧链路通信启用从接收设备到发送设备的直接HARQ反馈。当接收设备不在基站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时,不执行经由基站设备的HARQ反馈,从而不会浪费无线电资源。
(B)可靠性要求和/或延迟要求信息
假设可靠性要求和/或延迟要求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的另一个示例。在此,可靠性要求信息是关于对侧链路通信的发送数据的可靠性要求的信息。另外,可靠性要求信息是关于对侧链路通信的发送数据的延迟要求的信息。可靠性要求和/或延迟要求信息可以是关于传输的分组的QoS要求的信息。
例如,假设侧链路信息是延迟要求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当延迟要求要求等于或大于预定参考的低延迟时(当延迟要求严格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禁用HARQ反馈,因为处理HARQ和重传可能会花费太长时间并且可能不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当延迟要求不要求等于或大于预定参考的低延迟时(当延迟要求松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启用HARQ反馈。
另外,假设侧链路信息是可靠性要求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当可靠性要求要求等于或高于预定参考的可靠性时(当可靠性要求严格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启用HARQ反馈。另一方面,当可靠性要求不要求等于或高于预定参考的可靠性时(当可靠性要求松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禁用HARQ反馈。
(C)关于启用其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的信息
假设启用HARQ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的另一个示例。例如,假定发送设备与多个接收设备(例如,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执行侧链路通信。另外,假设启用其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位于某个接收设备(第一通信设备)附近。此时,当多个接收设备的位置彼此接近时,认为接收状态(接收成功还是失败)几乎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发送设备不需要让所有接收设备都发送HARQ反馈。
因此,信息处理设备获取指示启用HARQ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是否位于作为侧链路通信接收设备的第一通信设备的预定范围内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信息处理设备基于关于启用HARQ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是否位于预定范围内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第一通信设备的反馈。
例如,当启用HARQ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不在预定范围内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判别启动第一通信设备的HARQ反馈。另一方面,当启用HARQ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位于预定范围内时,可以判别禁用第一通信设备的HARQ反馈。
此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基于其它接收设备的HARQ反馈来判别是否执行向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重传。例如,假设发送设备执行到除第一通信设备以外的另一个通信设备的侧链路传输。此时,当其它接收设备的HARQ反馈是ACK时,很可能已将数据传输到第一通信设备而没有任何问题。因此,当其它接收设备的HARQ反馈是ACK时,信息处理设备不向第一通信设备重传数据,以便不浪费无线电资源。另一方面,当其它接收设备的HARQ反馈是NACK时,很有可能向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失败。因此,当其它接收设备的HARQ反馈是NACK时,信息处理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重传数据以便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可替代地,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基于其它接收设备的HARQ反馈从多种数据发送方式中判别用于到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数据发送方式。例如,假设发送设备在与第一通信设备的侧链路通信之前执行与另一个通信设备的侧链路传输。此时,当其它接收设备的HARQ反馈是ACK时,很有可能将数据传输到第一通信设备而没有任何问题。因此,信息处理设备执行非重复发送以便不浪费无线电资源。另一方面,当其它接收设备的HARQ反馈是NACK时,很有可能向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失败。因此,当其它接收设备的HARQ反馈是NACK时,信息处理设备执行重传以便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D)拥塞程度信息
假设拥塞程度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的另一个示例。拥塞程度信息是指示用于侧链路通信的无线电资源的拥塞程度的信息。例如,拥塞程度信息是信道繁忙率(CBR)。当信道繁忙时,难以确保用于HARQ反馈的资源。即使在接收设备执行HARQ反馈时,也有可能由于与另一侧链路通信的冲突而无法读取HARQ反馈。因此,为了不浪费无线电资源,当用于侧链路通信的信道拥塞时,禁用HARQ反馈。
例如,信息处理设备获取指示用于侧链路通信的无线电资源的拥塞程度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然后,信息处理设备基于指示拥塞程度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HARQ反馈。例如,当拥塞程度小于预定阈值时,信息处理设备启用HARQ反馈。另一方面,当拥塞程度等于或高于预定阈值时,信息处理设备禁用HARQ反馈。
(E)流量信息
假设流量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的另一个示例。流量信息是关于侧链路通信的流量的信息。流量是例如在一定时间段内在信道上传输的数据量。可替代地,流量与终端的发送定时有关。例如,当侧链路数据的发送/接收受到显著影响时,信息处理设备禁用HARQ反馈。
例如,信息处理设备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流量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例如,信息处理设备获取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在一定时间段内的HARQ反馈的通信结果(例如,数据量)。然后,信息处理设备基于关于流量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例如,即使侧链路通信尚未完成,但是当HARQ反馈的每预定时段(例如,1秒)的通信的数据量改变超过预定阈值时,通信环境也已经显著改变,从而信息处理设备启用或禁用HARQ反馈。例如,当每预定时段的数据量超过预定阈值时,启用HARQ反馈。另一方面,当每预定时段的数据量小于预定阈值时,禁用HARQ反馈。例如,发送/接收定时取决于流量。当HARQ发送/接收定时与数据发送/接收定时重叠时,仅HARQ和数据之一可以被发送/接收。即,当存在许多发送/接收定时时,禁用HARQ反馈。相反,当传输和接收的定时少时,启用HARQ反馈。
(F)通信方式信息
假设通信方式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的另一个示例。在此,通信方式信息是用于识别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的信息。例如,通信方式信息是用于识别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是包括广播、多播和单播中的至少一种的多种通信方式中的哪一种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设备可以获取用于识别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是包括广播、多播和单播中的至少一种的多种通信方式中的哪一种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然后,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基于用于指定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HARQ反馈。
例如,信息处理设备可以获取用于识别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是包括至少广播的多种通信方式中的哪一种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然后,当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是广播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判别禁用HARQ反馈。当通信方式是广播时,因为发送设备处理许多接收设备,所以发送设备可能难以响应每个接收设备的HARQ反馈。另外,当向接收设备分别重传数据时,消耗大量的无线电资源。因此,通过预先禁用HARQ反馈,有可能防止由于HARQ而浪费诸如CPU资源和无线电资源之类的资源。
当通信方式是多播或单播时,因为通信伙伴的数量受到限制,所以可以启用HARQ反馈。
例如,信息处理设备可以获取用于识别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是至少包括多播的多种通信方式中的哪一种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然后,当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是多播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判别启动HARQ反馈。
可替代地,信息处理设备可以获取用于识别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是至少包括单播的多种通信方式中的哪一种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然后,当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是单播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判别启动HARQ反馈。
(G)重传资源判别器信息
假设用于识别哪个设备是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要分配的设备)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的另一个示例。
例如,信息处理设备可以获取用于识别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是哪个设备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然后,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基于用于识别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此时,当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是基站设备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判别禁用侧链路通信的从接收设备到发送设备的直接反馈,并启用从接收设备到基站设备的HARQ反馈。
可替代地,当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是主通信设备时,信息处理设备判别禁用侧链路通信的从接收设备(从通信设备之一)到发送设备(从通信设备中的另一个)的直接HARQ反馈,并且判别启动从接收设备(从通信设备之一)到主通信设备的反馈。
稍后将在<3-6.HARQ反馈模式>中详细描述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
(H)资源池信息
假设资源池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的另一个示例。资源池信息是关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池的信息。
例如,信息处理设备可以获取关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池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基于判别是否启用反馈以及基于关于资源池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例如,信息处理设备禁用用于使用不提供HARQ反馈的池和/或不支持HARQ反馈的池的资源的侧链路通信的HARQ反馈。例如,信息处理设备禁用用于使用专用于侧链路广播的资源池的侧链路通信的HARQ反馈。
(I)接收设备的数量
假设指示接收设备的数量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的另一个示例。例如,在多播中,假设接收设备的数量将增加。当接收设备的数量大时,假设像广播的情况中一样将难以处理HARQ反馈。因此,信息处理设备根据接收设备的数量来启用或禁用HARQ反馈。
例如,信息处理设备可以获取指示用于侧链路通信的接收设备的数量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然后,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基于指示接收设备的数量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HARQ反馈。此时,当接收设备的数量大于预定数量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判别禁用HARQ反馈。另一方面,当接收设备的数量小于预定数量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判别启动HARQ反馈。
(J)业务类型信息
假设业务类型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的另一个示例。业务类型信息是指示通过使用侧链路通信执行的通信业务的类型的信息。例如,业务类型信息是用于识别使用侧链路通信执行的通信业务的类型是包括eMBB、mMTC和URLLC中的至少一种的多种类型中的哪一种的信息。
例如,信息处理设备可以获取指示通过使用侧链路通信执行的通信业务的类型的信息作为侧链路信息。信息处理设备然后可以基于指示通信业务的类型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在URLLC中,延迟要求很严格。因此,当使用侧链路通信执行的通信业务的类型是URLLC时,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判别禁用HARQ反馈。
在5G中,引入了网络切片的概念(下文中称为网络切片),以根据用例提供针对各种通信特点而优化的通信业务。因此,可以基于网络切片标识信息(例如,切片ID)来判别通信业务的类型。切片ID可以是例如单个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NSSAI)。
<3-4.判别结果的通知>
接下来,将描述判别结果的通知。判别结果的通知方面取决于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启用/禁用HARQ反馈的判别实体)是哪个设备而不同。如上所述,判别过程的执行实体被分为以下(a)至(d)。
(a)发送设备
(b)接收设备
(c)基站设备
(d)主通信设备
在下文中,将描述针对判别过程的每个执行实体的判别结果的通知处理。
(a)发送设备
图18是图示当发送设备判别是启用还是禁用HARQ反馈时的判别结果的通知处理的图。在这种情况下,发送设备使用侧链路通信将判别结果通知给接收设备。用于通知的手段是例如PSCCH、PSSCH或PFSCH。
(b)接收设备
图19是图示当接收设备判别是启用还是禁用HARQ反馈时的判别结果的通知过程的图。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设备使用侧链路通信将判别结果通知给发送设备。用于通知的手段是例如PSCCH、PSSCH或PFSCH。
(c)基站设备
图20和21是图示当基站设备判别是启用还是禁用HARQ反馈时的判别结果的通知过程的图。
在图20的示例中,基站设备首先将判别结果通知给发送设备。用于通知的手段是例如RRC、SIB、PBCH、PDCCH或PDSCH。之后,发送设备将HARQ反馈的启用/禁用通知给接收设备。用于通知的手段是例如PSCCH、PSSCH或PFSCH。
在图21的示例中,基站设备将判别结果通知给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两者。用于通知的手段是例如RRC、SIB、PBCH、PDCCH或PDSCH。
(d)主通信设备
图22和23是图示当主通信设备判别是启用还是禁用HARQ反馈时的判别结果的通知处理的图。
在图22的示例中,主通信设备首先将判别结果通知给发送设备。用于通知的手段是例如PSCCH、PSSCH或PFSCH。之后,发送设备将HARQ反馈的启用/禁用通知给接收设备。用于通知的手段是例如PSCCH、PSSCH或PFSCH。
在图23的示例中,主通信设备将判别结果通知给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两者。用于通知的手段是例如PSCCH、PSSCH或PFSCH。
<3-5.判别之后侧链路通信的执行>
接下来,在判别HARQ反馈的启用/禁用之后执行侧链路通信。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描述当通信方式是单播、多播和广播时的发送设备的发送操作。
(1)在单播的情况下
当启用HARQ反馈时,发送设备可以执行其中存在重复的侧链路传输,但是期望执行其中没有重复的侧链路通信。通过不执行重复来实现无线电资源的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当禁用HARQ反馈时,发送设备可以执行不存在重复的侧链路通信,但是期望执行其中存在重复的侧链路发送。通过执行存在重复的侧链路发送,即使没有HARQ反馈,也可以维持通信可靠性。
(2)在多播的情况下
当启用作为传输目标的所有接收设备的HARQ反馈时,发送设备可以执行存在重复的侧链路发送,但是期望执行没有重复的侧链路通信。通过不执行重复来实现无线电资源的有效利用。
而且,当禁用作为传输目标的所有接收设备的HARQ反馈时,发送设备可以执行其中不存在重复的侧链路通信,但是期望执行其中存在重复的侧链路发送。通过执行其中存在重复的侧链路发送,即使没有HARQ反馈,也可以维持通信可靠性。
此外,当禁用作为传输目标的接收设备中的一些的HARQ反馈时,可以假设以下两种模式。
(模式1)
发送设备可以执行其中不存在重复的侧链路通信,但是期望执行重复。通过执行存在重复的侧链路发送,即使没有HARQ反馈,也可以维持通信可靠性。
(模式2)
发送设备将作为传输目标的接收设备分类为执行HARQ反馈的一组接收设备(第一组)和不执行HARQ反馈的一组接收设备(第二组)。发送设备在第一组的接收设备上执行其中不存在重复的侧链路通信,并且在第二组的接收设备上执行其中存在重复的侧链路通信。在维持通信可靠性的同时,不浪费无线电资源。
(3)在广播的情况下
虽然期望禁用HARQ反馈,但是发送设备可以执行与多播情况下相同的发送过程。
<3-6.HARQ反馈模式>
可以假设HARQ包括具有从HARQ反馈到数据重传的不同方面的多种模式。在下文中,将多种模式称为HARQ反馈模式。如下面所提到的,根据(X)HARQ反馈路线的差异和(Y)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要分配的设备)的差异来对HARQ反馈模式进行分类。
(X)HARQ反馈路线
假设以下三条路线为HARQ反馈路线。
X1.使用侧链路通信将HARQ反馈从接收设备发送到发送设备的路线。
X2.使用上行链路通信将HARQ反馈从接收设备发送到基站设备的路线。
X3.使用侧链路通信将HARQ反馈从接收设备发送到主设备的路线。
(Y)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
假设以下三个设备为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是例如由频率和时间指定的资源。
Y1.发送设备
Y2.基站
Y3.主通信设备
根据以上(X)和(Y)的组合,可以考虑以下九种HARQ反馈模式。
HARQ反馈模式1(X1+Y1)
HARQ反馈模式2(X1+Y2)
HARQ反馈模式3(X1+Y3)
HARQ反馈模式4(X2+Y1)
HARQ反馈模式5(X2+Y2)
HARQ反馈模式6(X3+Y1)
HARQ反馈模式7(X3+Y3)
HARQ反馈模式8(X2+Y2)
HARQ反馈模式9(X3+Y3)
下面将描述上述九种模式中的每一种。
[HARQ反馈模式1(X1+Y1)]
图24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1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首先,接收设备将HARQ反馈发送到发送设备(步骤S11)。然后,当HARQ反馈是NACK时,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重传数据(步骤S12)。此时,发送设备可以从已经保存的无线电资源中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
[HARQ反馈模式2(X1+Y2)]
图25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2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首先,接收设备将HARQ反馈发送到发送设备(步骤S21)。然后,当HARQ反馈是NACK时,发送设备从基站设备要求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步骤S22)。然后,基站设备将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资源分配给发送设备(步骤S23)。在分配了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之后,发送设备使用分配的无线电资源来重传数据(步骤S24)。因为无线电资源的分配在基站设备的控制下,所以不会浪费无线电资源。
[HARQ反馈模式3(X1+Y3)]
图26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3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首先,接收设备(从通信设备)将HARQ反馈发送到发送设备(从通信设备)(步骤S31)。然后,当HARQ反馈是NACK时,发送设备从主通信设备要求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步骤S32)。然后,主通信设备将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给发送设备(步骤S33)。当分配了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时,发送设备使用分配的无线电资源来重传数据(步骤S34)。因为无线电资源的分配是在主通信设备的控制下,所以无线电资源没有浪费。
[HARQ反馈模式4(X2+Y1)]
图27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4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首先,接收设备将HARQ反馈发送到基站设备(步骤S41)。然后,基站设备将HARQ反馈发送到发送设备(步骤S42)。然后,当HARQ反馈是NACK时,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重传数据(步骤S43)。此时,发送设备可以从已经保存的无线电资源中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由于HARQ反馈是经由基站设备传输的,因此有可能降低HARQ反馈不到达发送设备的可能性。
[HARQ反馈模式5(X2+Y2)]
图28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5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首先,接收设备将HARQ反馈发送到基站设备(步骤S51)。当HARQ反馈是NACK时,基站设备指示发送设备重传数据,并分配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步骤S52)。然后,发送设备使用分配的无线电资源重传数据(步骤S53)。由于基站设备判别重传,因此可以简化发送设备的处理。
[HARQ反馈模式6(X3+Y1)]
图29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6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首先,接收设备将HARQ反馈发送到主通信设备(步骤S61)。然后,主通信设备将HARQ反馈发送到发送设备(步骤S62)。然后,当HARQ反馈是NACK时,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重传数据(步骤S63)。此时,发送设备可以从已经保存的无线电资源中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由于HARQ反馈是经由主通信设备发送的,因此有可能降低HARQ反馈不到达发送设备的可能性。
[HARQ反馈模式7(X3+Y3)]
图30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7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首先,接收设备将HARQ反馈发送到主通信设备(步骤S71)。当HARQ反馈是NACK时,主通信设备指示发送设备重传数据,并分配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步骤S72)。然后,发送设备使用分配的无线电资源重传数据(步骤S73)。由于主通信设备判别重传,因此可以简化发送设备的处理。
[HARQ反馈模式8(X2+Y2)]
图31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8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首先,接收设备将HARQ反馈发送到基站设备(步骤S81)。然后,基站设备将HARQ反馈发送到发送设备(步骤S82)。然后,当HARQ反馈是NACK时,发送设备从基站设备要求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步骤S83)。然后,基站设备将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资源分配给发送设备(步骤S84)。在分配了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之后,发送设备使用分配的无线电资源重传数据(步骤S85)。由于HARQ反馈是经由基站设备发送的,因此有可能降低HARQ反馈不到达发送设备的可能性。而且,由于无线电资源的分配是在基站设备的控制下,因此不浪费无线电资源。
[HARQ反馈模式9(X3+Y3)]
图32是图示根据HARQ反馈模式9的数据重传过程的图。首先,接收设备将HARQ反馈发送到主通信设备(步骤S91)。然后,主通信设备将HARQ反馈发送到发送设备(步骤S92)。然后,当HARQ反馈是NACK时,发送设备从主通信设备要求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步骤S93)。然后,主通信设备将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给发送设备(步骤S94)。当分配了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时,发送设备使用分配的无线电资源重传数据(步骤S95)。由于HARQ反馈是经由主通信设备发送的,因此可以降低HARQ反馈不到达发送设备的可能性。而且,由于无线电资源的分配是在主通信设备的控制下,因此不浪费无线电资源。
<<4.修改>>
上述实施例图示了示例,并且各种修改和应用都是可能的。
<4-1.关于HARQ反馈的修改>
例如,在以上实施例中,虽然将自动重传要求描述为混合自动重传要求(HARQ),但是自动重传要求不限于HARQ。自动重传要求可以是除HARQ以外的另一个自动重传要求(ARQ)。
此外,上面提到的“用于判别(A)至(J)的侧链路信息”、“HARQ反馈的启用/禁用的判别实体)(a)至(d)”和“HARQ反馈模式1至9”可以适当组合。图33是图示侧链路信息和判别器的组合的示例的图。
例如,在HARQ反馈的启用/禁用的判别实体(a)、侧链路信息(A)和HARQ反馈模式1的情况下,发送设备基于自身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判别是启用还是禁用HARQ反馈。然后,发送设备将判别结果通知给接收器。
而且,例如,在HARQ反馈的启用/禁用的判别实体(b)、侧链路信息(D)和HARQ反馈模式5的情况下,基站设备基于信道的拥塞程度判别是启用还是禁用HARQ反馈。然后,当基站设备从接收设备获取NACK作为HARQ反馈时,基站设备将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给发送设备。发送设备使用分配的无线电资源通过侧链路通信重传数据。
另外,对其应用本实施例的目标不限于V2X通信。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除使用侧链路通信的V2X通信以外的用例。例如,本实施例的应用示例包括D2D通信和MTC通信。本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移动小区、中继通信等。
另外,虽然将本实施例描述为模式3资源分配的方式,但是其可以应用于模式4。
另外,虽然将本实施例描述为FDM类型资源池的方式,但是其可以应用于TDM类型资源池。
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使用多个载波执行侧链路通信的多载波通信。
<4-2.其它修改>
控制本实施例的管理设备10、基站设备20、基站设备30、终端设备40或移动设备50的控制设备可以通过专用计算机系统或通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
例如,用于执行上述操作的程序被存储并分发在诸如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磁带或软盘之类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然后,例如,通过将程序安装在计算机上并执行上面提到的处理来配置控制设备。此时,控制设备可以是管理设备10、基站设备20、基站设备30、终端设备40或移动设备50的外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另外,控制设备是管理设备10、基站设备20、基站设备30、终端设备40或移动设备50内的设备(例如,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24、控制单元34、控制单元45或控制单元55)。
另外,可以将通信程序存储在诸如互联网之类的网络上的服务器设备中提供的盘设备中,以便可以将其下载到计算机等。另外,上面提到的功能可以由操作系统(OS)结合应用软件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除OS以外的部分存储在介质中并进行分发,或者可以将除OS以外的部分存储在服务器设备中,以便可以将其下载到计算机等。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中,还有可能手动执行被描述为所述相应过程中自动执行的过程的全部或部分,可替代地,也有可能自动执行所述相应过程中被描述为手动执行的过程的全部或部分。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可以任意地改变上述文档和附图中所示的处理过程、特定名称以及包括各种数据和参数的信息。例如,在每个图中示出的各种信息不限于示出的信息。
另外,每个示出的设备的每个组件是功能概念,并且不一定必须如图所示在物理上配置。即,每个设备的分布/集成的具体形式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形式,并且可以根据各种负载和使用条件在任何单元中将设备的全部或部分进行功能上或物理上的分布/集成。
另外,可以在处理内容彼此不矛盾的区域中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例。另外,可以适当地改变在本实施例的序列图或流程图中示出的每个步骤的次序。
<<5.结论>>
如上面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解释的,信息处理设备(例如,基站设备20或移动设备50)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例如,上面提到的侧链路信息)。然后,信息处理设备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在侧链路通信中启用HARQ反馈。因此,根据通信方面,启用或禁用接收器的通信设备的HARQ反馈,从而在侧链路通信中实现高通信性能。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要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而且,可以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例和修改的组件。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每个实施例中的效果仅仅是示例并且不受限制,并且可以存在其它效果。
注意的是,本技术也可以如下配置。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其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其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与侧链路通信中的数据的自动重传要求相关的反馈。
(2)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自动重传要求包括具有从反馈到数据重传的形态不同的多种模式,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从所述多种模式中判别要用于自动重传要求的模式。
(3)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指示执行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和指示执行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设备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条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距离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条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4)根据(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指示执行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当执行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时,判别单元判别禁用反馈。
(5)根据(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侧链路通信的接收设备被配置为能够经由基站设备将反馈提供给发送设备,
获取单元获取指示接收设备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当接收设备位于基站设备的覆盖范围之外时,判别单元判别禁用经由基站设备的接收设备的反馈。
(6)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关于对侧链路通信的发送数据的可靠性要求或延迟要求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关于可靠性要求或延迟要求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7)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指示启用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是否位于作为侧链路通信的接收设备的第一通信设备的预定范围内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关于启用其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是否位于预定范围内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第一通信设备的反馈。
(8)根据(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启用其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位于预定范围内时,判别单元判别为禁用第一通信设备的反馈,并基于其它接收设备的反馈判别是否执行向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重传。
(9)根据(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启用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位于预定范围内时,判别单元判别为禁用第一通信设备的反馈,并基于其它接收设备的反馈从多种数据发送方式中判别用于向第一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发送方式。
(10)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指示用于侧链路通信的无线电资源的拥塞程度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指示拥塞程度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11)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流量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关于流量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12)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用于识别侧链路通信中使用的通信方式是包括广播、多播和单播中的至少一种的多种通信方式中的哪一种通信方式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用于识别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13)根据(1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用于识别侧链路通信中使用的通信方式是至少包括广播的所述多种通信方式中的哪一种通信方式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当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是广播时,判别单元判别禁用反馈。
(14)根据(1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用于识别侧链路通信中使用的通信方式是至少包括多播的所述多种通信方式中的哪一种通信方式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当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是多播时,判别单元判别启动反馈。
(15)根据(1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用于识别侧链路通信中使用的通信方式是至少包括单播的所述多种通信方式中的哪一种通信方式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当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是单播时,判别单元判别启动反馈。
(16)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用于识别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是哪个设备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用于识别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17)根据(16)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是基站设备时,判别单元判别禁用侧链路通信的从接收设备到发送设备的直接反馈,并判别启动从接收设备到基站设备的反馈。
(18)根据(16)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在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是经由侧链路通信来控制从通信设备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主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判别单元判别禁用侧链路通信的从接收设备到发送设备的直接反馈,并判别启动从接收设备到主通信设备的反馈。
(19)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中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池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关于资源池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20)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指示侧链路通信的接收设备的数量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指示接收设备的数量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21)根据(20)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接收设备的数量大于预定数量时,判别单元判别禁用反馈。
(22)根据(20)或(2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接收设备的数量小于预定数量时,判别单元判别启动反馈。
(23)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指示使用侧链路通信执行的通信业务的类型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指示通信业务的类型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24)根据(2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通过使用侧链路通信执行的通信业务的类型是超可靠和低时延通信(URLLC)时,判别单元判别禁用反馈。
(25)根据(1)至(24)中的任一项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自动重传要求包括多种模式,其中反馈路径和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是不同的,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从多种模式中判别将用于自动重传要求的模式。
(26)根据(25)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多种模式至少包括第一模式,其中经由侧链路通信将反馈从侧链路通信的接收设备发送到侧链路通信的发送设备。
(27)根据(25)或(26)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多种模式至少包括第二模式,其中经由无线电连接到侧链路通信的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基站设备将反馈从侧链路通信的接收设备发送到发送设备。
(28)根据(25)至(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多种模种至少包括第三模式,其中经由主通信设备将反馈从侧链路通信的接收设备发送到发送设备,该主通信设备经由侧链路通信来控制从通信设备之间的侧链路通信。
(29)根据(25)至(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多种模式至少包括第四模式,其中侧链路通信的发送设备自己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资源。
(30)根据(25)至(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多种模式至少包括第五模式,其中无线电连接到侧链路通信的发送设备的基站设备决定用于向发送设备进行数据重传的资源。
(31)根据(25)至(3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多种模式至少包括第六模式,其中经由侧链路通信控制从通信设备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主通信设备决定用于向侧链路通信的发送设备进行数据重传的资源。
(32)根据(1)至(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信息处理设备是能够执行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设备,以及
包括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将判别单元的判别结果通知给作为在侧链路通信中的对方设备的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
(33)根据(1)至(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信息处理设备是能够与执行侧链路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基站设备,以及
包括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将判别单元的判别结果通知给执行侧链路通信的所述多个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
(34)根据(1)至(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信息处理设备是主通信设备,其经由侧链路通信控制从通信设备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以及
包括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将判别单元的判别结果通知给执行侧链路通信的从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
(35)根据(1)至(3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反馈是HARQ(混合自动重传要求)反馈。
(36)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与侧链路通信中的数据的自动重传要求相关的反馈。
(37)一种信息处理程序,使计算机能够作为
获取单元,其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其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与侧链路通信中的数据的自动重传要求相关的反馈。
(38)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其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并且从信息处理设备获取指示判别的结果的信息,该信息处理设备基于该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与侧链路通信中的数据的自动重传要求相关的反馈;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在判别的结果是指示反馈被启用的信息的情况下,执行当经由侧链路通信接收到数据时的反馈,并且在判别的结果是指示反馈被启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不执行当经由侧链路通信接收到数据时的反馈。
(3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并且从信息处理设备获取指示判别的结果的信息,该信息处理设备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与侧链路通信中的数据的自动重传要求相关的反馈,以及
在判别的结果是指示反馈被启用的信息的情况下,执行当经由侧链路通信接收到数据时的反馈,并且在判别的结果是指示反馈被启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不执行当经由侧链路通信接收到数据时的反馈。
(40)一种通信程序,使计算机能够用作
获取单元,其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并且从信息处理设备获取指示判别的结果的信息,该信息处理设备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与侧链路通信中的数据的自动重传要求相关的反馈,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在判别的结果是指示反馈被启用的信息的情况下,执行当经由侧链路通信接收到数据时的反馈,并且在判别的结果是指示反馈被启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不执行当经由侧链路通信接收到数据时的反馈。
附图标记列表
1 信息处理系统
10 管理设备
20,30 基站设备
40 终端设备
50 移动设备
11,23,33,43,53 网络通信单元
12、22、32、42、52 存储单元
13,24,34,45,55 控制单元
21,31,41,51 无线电通信单元
44,54 输入/输出单元
211、311、411、511 接收处理单元
212、312、412、512 发送处理单元
213、313、413、513 天线
241,341,451,551 获取单元
242、342、452、552 判别单元
243、343、453、553 通知单元
244、344、454、554 通信控制单元

Claims (20)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所述判别单元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与侧链路通信中的数据的自动重传要求相关的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自动重传要求中具有从反馈到数据重传的形态不同的多种模式,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从所述多种模式中判别要用于自动重传要求的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指示执行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信息和指示执行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设备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条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距离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条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关于对侧链路通信的发送数据的可靠性要求或延迟要求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关于可靠性要求或延迟要求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指示启用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是否位于作为侧链路通信的接收设备的第一通信设备的预定范围内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关于启用其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是否位于预定范围内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第一通信设备的反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启用其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位于预定范围内时,判别单元判别为禁用第一通信设备的反馈,并基于其它接收设备的反馈判别是否执行向第一通信设备的数据重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启用其反馈的其它接收设备位于预定范围内时,判别单元判别为禁用第一通信设备的反馈,并基于其它接收设备的反馈从多种数据发送方式中判别用于向第一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发送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指示用于侧链路通信的无线电资源的拥塞程度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指示拥塞程度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流量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关于流量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用于标识侧链路通信中使用的通信方式是包括广播、多播和单播中的至少一种的多种通信方式中的哪一种通信方式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用于标识侧链路通信的通信方式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用于标识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是哪个设备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用于标识决定用于数据重传的无线电资源的设备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中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的资源池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关于资源池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指示侧链路通信的接收设备的数量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指示接收设备的数量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指示使用侧链路通信执行的通信业务的类型的信息,作为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判别单元基于指示通信业务的类型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反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信息处理设备是能够执行侧链路通信的通信设备,以及
包括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将判别单元的判别结果通知作为给在侧链路通信中的对方设备的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信息处理设备是能够与执行侧链路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基站设备,以及
包括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将判别单元的判别结果通知给执行侧链路通信的所述多个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信息处理设备是主通信设备,其经由侧链路通信控制从通信设备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以及
包括通知单元,该通知单元将判别单元的判别结果通知给执行侧链路通信的从通信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反馈是HARQ(混合自动重传要求)反馈。
1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以及
基于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判别是否启用与侧链路通信中的数据的自动重传要求相关的反馈。
20.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并且从信息处理设备获取指示判别的结果的信息,该信息处理设备基于该关于侧链路通信的信息来判别是否启用与侧链路通信中的数据的自动重传要求相关的反馈;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判别的结果是指示反馈被启用的信息的情况下,执行当经由侧链路通信接收到数据时的反馈,并且在判别的结果是指示反馈被启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不执行当经由侧链路通信接收到数据时的反馈。
CN201980087635.0A 2019-01-10 2019-11-20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Pending CN1132613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2942 2019-01-10
JP2019-002942 2019-01-10
PCT/JP2019/045373 WO2020144943A1 (ja) 2019-01-10 2019-11-20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1387A true CN113261387A (zh) 2021-08-13

Family

ID=71520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7635.0A Pending CN113261387A (zh) 2019-01-10 2019-11-20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45798A1 (zh)
EP (2) EP4322442A3 (zh)
JP (1) JP7452437B2 (zh)
CN (1) CN113261387A (zh)
WO (1) WO202014494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9811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3451B (zh) * 2019-01-23 2022-10-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副链路传输方法和设备
JP7222405B2 (ja) * 2019-02-04 2023-02-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管理装置、車両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EP3989607A1 (en) * 2020-10-23 2022-04-27 Robert Bosch GmbH Methods, control unit, determination unit, lightweight vehicle, and system
CN117652113A (zh) * 2021-07-21 2024-03-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队列中基于距离的nack规程
US20230224903A1 (en) * 2022-01-13 2023-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buffer status report for multiple destination device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95977A1 (en) * 2011-12-20 2014-10-29 Intel Corporation Multicast service using unicast subframe
US20140321293A1 (en) * 2013-04-29 2014-10-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etransmission operation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319746A1 (en) * 2012-12-14 2015-1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s for enabling and performing harq transmissions in a d2d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60219620A1 (en) * 2015-01-23 2016-07-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of sidelink grant for a d2d ue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70215183A1 (en) * 2016-01-22 2017-07-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unicast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WO2017196085A2 (ko) * 2016-05-11 2017-1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v 통신을 위해 하향링크 방송을 향상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091265A1 (en) * 2016-09-28 2018-03-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2D Communication
WO2018171540A1 (zh) * 2017-03-23 2018-09-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605253A (zh) * 2016-02-04 2018-09-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涉及侧链路通信的蜂窝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TW201838444A (zh) * 2017-03-03 2018-10-16 美商高通公司 用於低延時通信及側鏈結通信之多工之發信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5889B (zh) * 2013-08-06 2022-06-10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US9942055B2 (en) * 2015-02-12 2018-04-10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JP6669041B2 (ja) 2016-05-12 2020-03-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3560261B1 (en) * 2016-12-21 2023-1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ts status indication
US11405143B2 (en) * 2018-09-21 2022-08-02 K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delink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11448807B (zh) * 2018-10-31 2021-12-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nr v2x中发送和接收位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65485A (zh) * 2019-04-30 2020-10-3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法及执行harq反馈方法的u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95977A1 (en) * 2011-12-20 2014-10-29 Intel Corporation Multicast service using unicast subframe
US20150319746A1 (en) * 2012-12-14 2015-1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s for enabling and performing harq transmissions in a d2d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40321293A1 (en) * 2013-04-29 2014-10-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etransmission operation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219620A1 (en) * 2015-01-23 2016-07-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of sidelink grant for a d2d ue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70215183A1 (en) * 2016-01-22 2017-07-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unicast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N108605253A (zh) * 2016-02-04 2018-09-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涉及侧链路通信的蜂窝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96085A2 (ko) * 2016-05-11 2017-1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v 통신을 위해 하향링크 방송을 향상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091265A1 (en) * 2016-09-28 2018-03-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2D Communication
TW201838444A (zh) * 2017-03-03 2018-10-16 美商高通公司 用於低延時通信及側鏈結通信之多工之發信號
WO2018171540A1 (zh) * 2017-03-23 2018-09-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DIATEK INC.: ""Discussion on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R1-1812365》, 3 November 2018 (2018-11-03), pages 2 - 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R1-1813422_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or HARQ operation for groupcast and unicast transmissions"", 3GPP TSG_RAN\\WG1_RL1, 3 November 2018 (2018-11-0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9811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11114A1 (en) 2021-11-17
EP4322442A2 (en) 2024-02-14
EP3911114B1 (en) 2023-12-27
EP3911114A4 (en) 2022-03-09
JPWO2020144943A1 (ja) 2021-11-25
WO2020144943A1 (ja) 2020-07-16
EP4322442A3 (en) 2024-05-29
US20220045798A1 (en) 2022-02-10
JP7452437B2 (ja)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52437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WO2020218183A1 (ja) 基地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の制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1785479B2 (en)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111737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1044819A1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20235327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11924889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0144947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WO2021241345A1 (ja)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WO2021029159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1070631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23085125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4116871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21132194A1 (ja) 端末装置、管理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2113808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22153866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20202799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WO2021192930A1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ファンクションノード及び通信方法
US20240188146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1241302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N114303422A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通信方法
JP2023160637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