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8178B -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8178B
CN113258178B CN202010089334.6A CN202010089334A CN113258178B CN 113258178 B CN113258178 B CN 113258178B CN 202010089334 A CN202010089334 A CN 202010089334A CN 113258178 B CN113258178 B CN 1132581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ampling
pole core
hol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93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58178A (zh
Inventor
郭永明
张中林
何平
刘彦初
周贵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893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817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4819 priority patent/WO202115999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8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8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58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8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极芯组、电池信息采集器、采样组件以及插针组件,壳体包括位于电池端部的盖板,极芯组位于壳体内;采样组件固定在盖板上,并与极芯组电连接;插针组件包括插针件,插针件的第一端插入电池信息采集器中而与电池信息采集器电连接,插针件的第二端插入采样组件中而与采样组件电连接,采样组件通过插针组件与电池信息采集器电连接,并通过插针组件将信息传送给电池信息采集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动车。本发明的电池通过插针件将采样组件和电池信息采集器进行电连接,并通过采样组件采集极芯组的信息,以更好的进行动力电池的管理和控制,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对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使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在动力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内部的温度会升高,因此需要实时监测电池内部温度,以免温度过高造成爆炸。因此,当采用多个极芯组形成动力电池时,一般需要及时得到极芯组在电流、电压、温度等方面的信息,以更好的进行动力电池的管理;但是,由于各极芯组处于动力电池的内部,动力电池的壳体密封后,就不能实时采集动力电池内部的极芯组的电压、电流、温度等信号,所以,如何对电池内部的多个极芯组进行信号采集也是制作动力电池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内容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在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位于电池端部的盖板;
极芯组,所述极芯组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极芯组包括至少一个极芯;
电池信息采集器,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用于收集所述极芯组的信息;
采样组件,所述采样组件固定在所述盖板上,并与所述极芯组电连接,用于采集所述极芯组的信息并将所述信息传送给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
插针组件,所述插针组件包括插针件,所述插针件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中而与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电连接,所述插针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采样组件中而与所述采样组件电连接,所述采样组件通过所述插针组件与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插针组件将所述信息传送给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极芯组为多个,多个极芯组沿第一方向排布并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为电池的长度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插针组件还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设所述插针件上,所述插针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密封套与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过盈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插针件插入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的第一端为方形柱,所述插针件插入所述采样组件的第二端为圆形柱。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插针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采样组件中,所述插针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弹性件中,并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采样组件过盈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弹性孔,所述弹性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当所述插针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弹性孔中时,所述弹性孔的孔壁具有向弹性孔径向的弹性力而与所述插针件的第二端过盈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插针件的第二段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金属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采样组件包括陶瓷件、连接片以及采样针,所述陶瓷件通过所述连接片固定在所述盖板上,所述采样针固定在所述陶瓷件中并连接所述弹性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陶瓷件上设有贯穿所述陶瓷件的陶瓷通孔,所述采样针包括采样针头,所述采样针头连接在所述陶瓷通孔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采样针还包括采样针尾,所述采样针头设有自所述采样针头端面向所述采样针尾凹陷的槽孔,所述弹性件装设在所述槽孔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采样针头的端部设有可向所述槽孔径向凸出的凸部,当所述弹性件装设在所述槽孔中后,将所述凸部将所述弹性件固定在所述槽孔中。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片与所述陶瓷件连接,所述采样针还包括采样针尾,所述采样针尾穿过所述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上设有凹部,所述凹部中间设有贯穿所述盖板的采样通孔,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在凹部中,所述采样针尾穿过所述采样通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采样组件还包括采样线,所述采样线的一端连接所述采样针,所述采样线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极芯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包括柔性电路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与所述极芯组之间还设有封装膜,所述极芯组封装在所述封装膜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极芯组包括极芯组主体以及与极芯组主体电连接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串联连接的两个极芯组中的其中一个极芯组的第一电极和另外一个极芯组的第二电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封装膜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膜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相对位置形成有封装部以将相邻两极芯组主体隔离;
相邻两极芯组中的一个极芯组的第一电极和另一个极芯组的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之一位于所述封装部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膜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子封装膜,每个所述子封装膜内封装有一个极芯组以形成极芯组件,所述极芯组件间串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还包括电池控制器,所述电池控制器与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池信息采集收集到的极芯组的信息,并根据所述极芯组的信息对所述电池进行控制处理。
在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
在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或者包括多个上面所述的电池模组。
在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上面所述的电池模组或上面所述的电池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电池的盖板上通过插针件将采样组件和电池信息采集器进行电连接,并通过采样组件采集极芯组的信息,以更好的进行动力电池的管理和控制,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盖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一种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的另一种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盖板部分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B-B剖面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剖面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10,电池10包括壳体100、极芯组500、电池信息采集器200、采样组件300以及插针组件400。壳体100包括位于电池10端部的盖板110,盖板11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采样组件300可以位于一个盖板110上,也可以两个盖板上都有采样组件300。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两端开口的侧壳体及分别位于两端的两个盖板110,两个盖板110与侧壳体围成封闭的容纳腔,在容纳腔内设有极芯组500(如图7和图8所示),采样组件300位于其中一个盖板110上。所述极芯组500位于壳体100内,所述极芯组500包括至少一个极芯。
电池信息采集器200用于收集电池中的极芯组500的信息。所述极芯组500的信息包括电流、电压、温度信息等,电池信息采集器200还可用于收集容纳腔内的气压信息等。在本实施例中,电池信息采集器200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中集成有信息传输线。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电池10还包括电池控制器(图未示出),电池控制器与电池信息采集器200连接,用于接收电池信息采集200收集到的极芯组的信息,并根据极芯组500的信息对电池10进行控制处理。所述电池控制器为电池BMS单元,可以含PCBA硬板。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200中包括电池控制器,也就是说电池信息采集器200既可以用于收集极芯组的信息,还可根据信息对电池进行控制处理,例如在柔性电路板上同时布置一些电压、温度、芯片等元器件。
采样组件300固定在盖板110上(如图2所示),并与极芯组500电连接,用于采集极芯组500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送给电池信息采集器200。电池信息采集器200将采集到的极芯组500的信息传输给电池控制器,电池控制器根据该信息对电池尽心该控制管理,以保护电池10,避免电池损坏。例如,当电池信息采集器200收集到的采样组件300采集到极芯组500的温度过高时,电池控制器控制电池停止工作,以避免温度过高烧坏电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10上还有负极端子120,在其他实施例中,采样组件300也可以是安装在具有正极端子的盖板上。
插针组件400包括插针件410(如图3和图4所示),插针件410的第一端411插入电池信息采集器200中而与电池信息采集器200电连接,插针件410的第二端412插入采样组件300中而与采样组件300电连接,采样组件300通过插针组件400与电池信息采集器200电连接,并通过插针组件400将信息传送给电池信息采集器200。通过插针件410将采样组件300和电池信息采集器200进行电连接,可以提高采样组件300和电池信息采集器200的电连接稳定性,使信息传输更准确。
在本申请中,通过插针件410将采样组件300和电池信息采集器200进行电连接,并通过采样组件300采集极芯组500的信息,以更好的进行动力电池的管理和控制,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请再次参阅他3和图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插针件410插入电池信息采集器200的第一端411为方形柱,插针件410插入采样组件300的第二端412为圆形柱。
插针件410的第一端411为方形柱,优选的,方形柱横截面的边长为0.64mm,方形柱横截面的面积为0.64mm*0.64mm。电池信息采集器200上开有相对应的方形孔210,优选的,该方形孔210的横截面的边长为0.6mm,方形孔210的横截面的面积为0.6mm*0.6mm。当方形柱的第一端411压入相应的方形孔410中,两者通过过盈配合,实现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411压入相应的方向孔410后与电池信息采集器200通过锡焊固定连接,实现插针件410与电池信息采集器200之间的电连接导通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方形柱的第一端411与方形孔210的接触表面镀金,提高两者接触导电连接性和低阻阬性。插针件410的第二端412为圆形柱,优选的,该圆形柱的径向直径为1.5mm。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插针组件400还设有密封套413,密封套413套设插针件410上,插针件410的第一端411通过密封套413与电池信息采集器200过盈配合。其中,密封套413未套设在插针件410上时,密封套413的内径小于插针件410的直径,密封套413具有弹性,当密封套413套设在插针件410上时,密封套413与电池信息采集器200过盈配合,以进一步保护插针件410与电池信息采集器200的连接处不受水汽腐蚀。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插针组件400还包括弹性件420(如图4和图6),弹性件420固定设置在采样组件300中,插针件410的第二端412插入弹性件420中,并通过弹性件420与采样组件300过盈配合。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弹性件4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421和第二通孔422(如图4所示),以及设置在第一通孔421和第二通孔422之间的弹性孔423,弹性孔423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421和第二通孔422的直径,当插针件410的第二端412插入弹性孔423中时,弹性孔423的孔壁具有向弹性孔423径向的弹性力而与插针件410的第二端412过盈配合。弹性件420的径向直径整体呈现两端大中间小,使得插针件410的第二端412过盈夹设在弹性件420中。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弹性件420和插针件410的第二端412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金属层。通过金属层实现两者接触电连接和低阻阬性,优选的,所述金属层为镀在相接触表面上的金层,金层厚0.02mm。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采样组件300包括陶瓷件310、连接片320以及采样针330,陶瓷件310通过连接片320固定在盖板110上,采样针330固定在陶瓷件310中并连接弹性件420。如果将采样针330直接固定在盖板110上,采样针330和盖板11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较差,本申请中,通过陶瓷件310和连接片320将采样针330固定在盖板110上,其相较于直接将采样针330固定在盖板110上,可提高壳体100内的气密性。
其中,当第二通孔422远离第一通孔421的端部被封住时,采样针330电连接弹性件420,且弹性件420电连接插针件410,以使采样针330和插针件410电连接。当第二通孔422远离第一通孔421的端部没有被封住时,插针件410穿过第二通孔422而与采样针330之间电连接。
本申请中,采样针330为铜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插针件410、弹性件420以及采样针330个数为6个,其中一个采样件330作为采集负端,另外5个采样件330作为分别作为5个极芯组500的采集正端,采集负端和1个采集正端采集对应的极芯组500的信息,因此,本实施例中可同时对5个极芯组500进行采样。当然也可对少于5个的极芯组500进行采样。在其他实施例中,采样件330个数可以为11个,可对少于等于10个极芯组500进行采样。数量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置。
数量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置。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陶瓷件上310设有贯穿陶瓷件310的陶瓷通孔311,采样针330包括采样针头331,采样针头331连接在陶瓷通孔311中。具体的,采样针头331钎焊在陶瓷通孔311中,保证采样针头331与陶瓷件310的气密性要求和固定支撑强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采样针330还包括采样针尾332,采样针头331设有自采样针头331端面向采样针尾332凹陷的槽孔333(如图6所示),弹性件420装设在槽孔333中。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采样针头331的端部设有可向槽孔333径向凸出的凸部334,当弹性件420装设在槽孔333中后,凸部334将弹性件420固定在槽孔333中。在组装过程中,可将弹性件420通过挤压装设进槽孔333中,凸部333将弹性件420限制固定在槽孔333中,进一步提高弹性件420与采样针330之间的牢固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连接片320与陶瓷件310连接,采样针尾332穿过连接片320,连接片320与盖板11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片320为中间贯穿的圈型,采样针尾332穿过连接片320中间。连接片320与盖板110通过钎焊固定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盖板110上设有凹部111(如图4所示),凹部111中间设有贯穿盖板110的采样通孔112,连接片320固定连接在凹部111中,采样针尾332穿过采样通孔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部111通过盖板110自朝向所述陶瓷件310的一面向朝向极芯组500的一面内凹形成。连接片32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凹部111中。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采样组件300还包括采样线(图未示出),采样线的一端连接采样针330,采样线的另一端电连接极芯组500。其中采样线可通过侧壳体中采样孔连接极芯组500。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极芯组500为多个,多个极芯组500沿第一方向A排布并串联连接,第一方向A为电池10的长度方向。每个极芯组500至少含有一个极芯。在本实施例中,极芯组500为3个(如图7所示),3个极芯组500沿第一方向A排布并串联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极芯组500的个数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
请参阅图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壳体100与极芯组500之间还设有封装膜600,极芯组500封装在封装膜600内。在本申请中,每个极芯组500为软包极芯组500,即极芯组500密封外包封装膜600,优选的封装膜600采用的密封材质为PET和PP复合膜或铝塑膜。而采用软包极芯组500分容化成后会膨胀,壳体100一般用铝壳进行封装,封装膜600内部的腔体需要抽负压对软包极芯组500进行约束,因此对封装膜600内的容纳腔有气密性要求。在本申请中,将采样针330通过陶瓷件310和连接片320固定盖板110上的,可提高盖板100与采样针330连接处的气密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为金属壳体,将极芯组500先封装在封装膜600内,在封装膜600外套设金属壳体100,由此实现对极芯组500的二次封装,提高电池10的密封性能。可以理解的是,封装膜600内还注入有电解液。因此,通过上述方式,还可以避免电解液与金属壳体100的接触,避免金属壳体100的腐蚀或者电解液的分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极芯组500包括极芯组主体510以及与极芯组主体510电连接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520和第二电极530,串联连接的两个极芯组500中的其中一个极芯组500的第一电极520和另外一个极芯组500的第二电极530的连接处位于封装膜600内。
换句话说,封装膜600一体设置,多个极芯组500封装在同一个封装膜600内,在本实施例中,同一个极芯组500中的多个极芯并联,极芯组500间串联,由此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减少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串联方式可以为相邻极芯组500间串联连接,实现的具体方式可以为相邻极芯组500上的第一电极520和第二电极530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额外的导电部件实现电连接,一般每个所述极芯组500均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520和第二电极530,如果极芯组500仅含有一个极芯的情况下,第一电极520和第二电极530可以分别为极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或者分别为负极耳或正极耳。如果含有多个极芯的情况下,第一电极520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530可以为电极引线。第一电极520和第二电极530中的“第一”和“第二”仅用于名称区分,并不用于限定数量,例如第一电极520可以含有一个也可以含有多个。
当金属壳体100内含有多个极芯组500,金属壳体100内负压,可以有效的避免多个极芯组500在金属壳体100内的窜动,提高电池100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封装膜600与第一电极520和/或第二电极530相对位置形成有封装部540以将相邻两极芯组主体510隔离;相邻两极芯组500中的一个极芯组500的第一电极520和另一个极芯组500的第二电极530中的至少之一位于封装部540内。通过封装部540将多个极芯组500之间隔离,避免多个极芯组500间的电解液互相流通,多个极芯组500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且多个极芯组500中的电解液不会因电位差过大而分解,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封装部540可以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扎带将封装膜600扎紧形成封装部540,也可以直接将封装膜600热熔融连接形成封装部540。封装部540的具体方式不作特殊限定。
在该种实现方式中,多个极芯组500可以是共用同一张封装膜600,此时各极芯组500之间设置有封装部540,其中,该封装部540可以是对极芯组500之间的封装膜600进行热熔连接形成。具体而言,极芯组500具有第一电极520和第二电极530。在对极芯组500进行封装之前,先将多个极芯组500进行串联,然后利用一张封装膜600将串联的极芯组500包裹起来,比如可以将串联的极芯组500放置于封装膜600的一部分区域上,然后将封装膜600的另一部分区域朝向极芯组500的方向对折,之后通过热熔处理将两部分区域的封装膜600进行热熔密封,由此将串联的极芯组500封装在同一封装膜600内,并且也将位于极芯组500之间的上下两部分区域的封装膜600热熔挤压以连成一片,从而在极芯组500之间形成隔膜,用以间隔极芯组500。
请参阅图8,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封装膜6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子封装膜610,每个子封装膜610内封装有一个极芯组500以形成极芯组件,极芯组件间串联。
换句话说,子封装膜610的数量与极芯组500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极芯组500单独封装在一个子封装膜610,该种实施方式,在多个极芯组500制备完成后,可在每个极芯组500外单独套一个子封装膜610,然后极芯组件再串联。
多个极芯组的子封装膜610为相互独立,即每个极芯组单独采用一张子封装膜610对相应的极芯组500进行封装,此时极芯组500的第一电极520和第二电极530分别沿第一方向A从极芯组500的两端引出。各极芯组500在子封装膜610封装极芯组500之后,通过引出的第一电极520和第二电极530实现串联。
在本申请中,为提高电池的容量,在电池10的壳体100内串联有多个极芯组500,在振动、颠簸情况下,多个极芯组500容易在壳体100里窜动,极芯组500与极芯组500之间或者极芯与极芯之间会发生相对位移,对极芯产生损伤,例如,集流体破损,隔膜打皱、极片上活性材料层脱落,电池的稳定性较差,也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因此,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金属壳体100和封装膜600之间的气压低于金属壳体100外的气压。
在本申请中,“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金属壳体100和封装膜600之间的气压也即位于金属壳体100和封装膜600之间的空间内的气压,该气压低于金属壳体100外的气压,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金属壳体100和封装膜600之间为负压状态,由此金属壳体100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凹陷或变形,则金属壳体100和极芯组500之间的间隙随之减小,极芯组500发生窜动或者相互之间发生位移的空间减小,进而可以减少极芯组500的窜动以及极芯组500之间的相对位移,提高电池100的稳定性,以及电池100的强度以及电池100安全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对金属壳体100和封装膜600之间的空间进行抽气处理,以使金属壳体100和封装膜600之间为负压状态,由此可以使得金属壳体100和内部的极芯组500尽量贴近,减少内部空隙,防止极芯在金属壳体内发生窜动,同时防止极芯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减少集流体破损、隔膜打皱、和活性材料脱落等情况的发生,提高整个电池的机械强度,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金属壳体100和封装膜600之间的气压P1,其中,P1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00Kpa至-5Kpa,进一步地,P1的取值可以是-75Kpa至-20Kpa。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P1的指。
封装膜600内的气压为P2,其中P1和P2的关系满足:P1>P2,且P1/P2的范围为0.05-0.85。
P2取值可以为-100Kpa至-20Kpa。
将P1、P2以及P1/P2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本技术中的极芯组500采用二次密封的模式,如上面实施方式所述的,先将电池极芯组500封装在封装膜600内,为避免封装膜600发生由于内部气压过大使封装膜600外鼓造成的破损,我们选择金属壳体100与封装膜600之间的气压大于封装膜600内的气压。同时,我们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当P1/P2在上述范围时,较好的保证了电池二次密封的可靠性,同时,保证了电池极片之间的界面,避免了极片间间隙,使锂离子能更好的传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装膜600内的气压低于金属壳体100与封装膜600之间的气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或者包括多个如上面所述的电池模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上面所述的电池模组或上面所述的电池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9)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位于电池端部的盖板;
极芯组,所述极芯组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极芯组包括至少一个极芯;
电池信息采集器,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用于收集所述极芯组的信息;
采样组件,所述采样组件固定在所述盖板上,并与所述极芯组电连接,用于采集所述极芯组的信息并将所述信息传送给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所述采样组件包括陶瓷件、连接片以及采样针,所述陶瓷件通过所述连接片固定在所述盖板上;所述陶瓷件上设有贯穿所述陶瓷件的陶瓷通孔,所述采样针包括采样针头和采样针尾,所述采样针头连接在所述陶瓷通孔中,所述采样针头设有自所述采样针头端面向所述采样针尾凹陷的槽孔;
插针组件,所述插针组件包括插针件和弹性件,所述插针件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中而与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电连接,所述插针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采样组件中而与所述采样组件电连接,所述弹性件装设在所述槽孔中,所述插针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弹性件中,并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采样组件过盈配合;所述采样组件通过所述插针组件与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插针组件将所述信息传送给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组为多个,多个极芯组沿第一方向排布并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为电池的长度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组件还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设所述插针件上,所述插针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密封套与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过盈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件插入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的第一端为方形柱,所述插针件插入所述采样组件的第二端为圆形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弹性孔,所述弹性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当所述插针件的第二端插入所述弹性孔中时,所述弹性孔的孔壁具有向弹性孔径向的弹性力而与所述插针件的第二端过盈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插针件的第二端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金属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针头的端部设有可向所述槽孔径向凸出的凸部,当所述弹性件装设在所述槽孔中后,所述凸部将所述弹性件固定在所述槽孔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与所述陶瓷件连接,所述采样针尾穿过所述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有凹部,所述凹部中间设有贯穿所述盖板的采样通孔,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在凹部中,所述采样针尾穿过所述采样通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组件还包括采样线,所述采样线的一端连接所述采样针,所述采样线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极芯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包括柔性电路板。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极芯组之间还设有封装膜,所述极芯组封装在所述封装膜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组包括极芯组主体以及与极芯组主体电连接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串联连接的两个极芯组中的其中一个极芯组的第一电极和另外一个极芯组的第二电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封装膜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膜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相对位置形成有封装部以将相邻两极芯组主体隔离;相邻两极芯组中的一个极芯组的第一电极和另一个极芯组的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之一位于所述封装部内。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膜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子封装膜,每个所述子封装膜内封装有一个极芯组以形成极芯组件,所述极芯组件间串联。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电池控制器,所述电池控制器与所述电池信息采集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池信息采集收集到的极芯组的信息,并根据所述极芯组的信息对所述电池进行控制处理。
17.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
18.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或者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模组。
19.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模组或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包。
CN202010089334.6A 2020-02-12 2020-02-12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Active CN113258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9334.6A CN113258178B (zh) 2020-02-12 2020-02-12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PCT/CN2021/074819 WO2021159996A1 (zh) 2020-02-12 2021-02-02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9334.6A CN113258178B (zh) 2020-02-12 2020-02-12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8178A CN113258178A (zh) 2021-08-13
CN113258178B true CN113258178B (zh) 2022-10-18

Family

ID=77219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9334.6A Active CN113258178B (zh) 2020-02-12 2020-02-12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58178B (zh)
WO (1) WO20211599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8159B (zh) * 2020-02-12 2024-04-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WO2024044938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01949U (zh) * 2012-03-29 2012-12-12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
CN205748695U (zh) * 2015-11-27 2016-11-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采样组件及其电池模组
CN108511832A (zh) * 2017-02-27 2018-09-07 湖南妙盛汽车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
CN208461044U (zh) * 2018-06-27 2019-02-01 深圳市白狐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插针组件、充电枪可更换枪头机构
CN110518156A (zh) * 2019-10-23 2019-11-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61296B2 (en) * 2010-11-30 2016-10-04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DE102014106056A1 (de) * 2014-04-30 2015-11-05 Elringklinger Ag Elektrochemische Zelle
CN108511829A (zh) * 2017-02-27 2018-09-07 湖南妙盛汽车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
CN209055581U (zh) * 2018-09-17 2019-07-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CN209298465U (zh) * 2018-11-02 2019-08-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间连接器
CN209200023U (zh) * 2018-12-13 2019-08-02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0518174B (zh) * 2019-10-23 2020-03-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CN211743281U (zh) * 2019-11-22 2020-10-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CN211743203U (zh) * 2019-11-22 2020-10-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CN112216912B (zh) * 2020-01-20 2022-04-2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包以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01949U (zh) * 2012-03-29 2012-12-12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
CN205748695U (zh) * 2015-11-27 2016-11-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采样组件及其电池模组
CN108511832A (zh) * 2017-02-27 2018-09-07 湖南妙盛汽车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
CN208461044U (zh) * 2018-06-27 2019-02-01 深圳市白狐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插针组件、充电枪可更换枪头机构
CN110518156A (zh) * 2019-10-23 2019-11-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59996A1 (zh) 2021-08-19
CN113258178A (zh) 2021-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7720B2 (en) PCM mold and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CN102376931B (zh) 可再充电电池、电池模块和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端子组件
EP1807900A1 (en) Member for measurement of cell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in battery pack
CN113258178B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02386349A (zh) 电池组
WO2022062607A1 (zh) 一种电池、电池包和电动车
CN113258182B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KR100917751B1 (ko) 팩형 이차전지
TW202123513A (zh) 電池模組、電池組以及車輛
WO2022062608A1 (zh) 一种电池、电池包和电动车
CN112838331B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12838302B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汽车
CN113328159A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05226227B (zh) 用于量取在电池单体中的电压和温度的装置
CN212366068U (zh) 纽扣电池
KR20210155240A (ko) 배터리 팩,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자동차
CN110783643A (zh) 电蓄能器、设备和/或车辆以及用于制造电蓄能器的方法
CN216085054U (zh) 电池外壳及锂离子电池
CN214124038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US20230387539A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6818438U (zh) 一种可监控锂离子电池运行状态的电池结构
CN217086812U (zh) 一种电池模组fpc与单体采集单元的组合结构
CN217691537U (zh) 电池包
CN219643066U (zh) 圆柱电池、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4625313U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