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7876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57876B CN113257876B CN202110513999.XA CN202110513999A CN113257876B CN 113257876 B CN113257876 B CN 113257876B CN 202110513999 A CN202110513999 A CN 202110513999A CN 113257876 B CN113257876 B CN 1132578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ode
- line
- frame area
- arc
- shaped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涉及显示技术领域。通过与阳极信号线不同层的第一阳极连接线将阳极信号线从弧形边框区引出,并经由第二阳极连接线与位于下边框区的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可以解决弧形边框区变窄时在阳极信号线同层布置阳极连接线而使弧形边框区布线空间不足的技术问题。可以将弧形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与位于下边框区中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避免弧形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因弧形边框区布线空间不足无法接入阳极电源信号而导致显示面板上出现分屏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消费者对显示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屏占比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设备而言,提高屏占比是目前显示设备的一大热门研究方向。提高屏占比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压缩屏体的边框。然而在对包括弧形边框区的屏体进行边框区压缩时,会存在因屏体显示不均导致的分屏现象,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如何解决屏体在边框区变窄时出现的分屏现象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一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背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有效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四周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上边框区、下边框区、左边框区、右边框区及弧形边框区,其中,所述左边框区和/或所述右边框区与所述下边框区通过所述弧形边框区连接;
所述弧形边框区包括由所述有效显示区延伸至所述弧形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及与所述阳极信号线处于不同层的第一阳极连接线;
所述下边框区包括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及第二阳极连接线,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二阳极连接线连接,位于所述弧形边框区的所述阳极信号线经由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和第二阳极连接线后与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与阳极信号线不同层的第一阳极连接线将阳极信号线从弧形边框区引出,并经由第二阳极连接线与位于下边框区的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可以解决弧形边框区变窄时在阳极信号线同层布置阳极连接线而使弧形边框区布线空间不足的技术问题。可以将弧形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与位于下边框区中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避免弧形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因弧形边框区布线空间不足无法接入阳极电源信号而导致显示面板上出现分屏现象。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下边框区还包括由所述有效显示区延伸至所述下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及用于短接所述下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的第一短接线,其中,所述第二阳极连接线与所述阳极信号线位于不同层;
所述下边框区远离所述有效显示区的一侧还包括与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的第二短接线,其中,所述第一短接线、所述第二短接线与所述阳极信号线位于同一层;
所述第一短接线与所述第二短接线经由所述第二阳极连接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为多个,多个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在所述下边框区远离所述有效显示区的一侧,沿所述下边框区的延伸方向排布;
优选的,所述第二短接线与多个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位于同一层,所述第二短接线与多个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
上述连接方式可以将位于下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通过第一短接线短接后,通过第二阳极连接线及第二短接线与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一方面,通过与阳极信号线不同层的第二阳极连接线连接,可以更加合理利用下边框区的空间布局走线,下边框区可以做的更窄;另一方面,上面的连接方式相对于单独每条阳极信号线直接与第二阳极连接线连接的方式,可以增大连接时的搭接面积,减小连接阻抗,缩小位于下边框区的不同阳极信号线上的压降,确保显示面板的中间显示区的显示均一。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层,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和所述第二阳极连接线与所述发光器件层中的阳极膜层位于同一层;
位于所述弧形边框区的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通过所述弧形边框区的平坦化层过孔与所述阳极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阳极连接线通过所述下边框区的平坦化层过孔与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短接线与所述第二短接线经由所述下边框区的平坦化层过孔与所述第二阳极连接线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边框区朝向所述有效显示区的一侧包括与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连接的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具有与所述有效显示区中各个像素单元的阳极相同的排布。
如此设置,可以使靠近弧形边框区的有效显示区与其他位置处的有效显示区具有相同的像素排布,确保有效显示区在靠近弧形边框区位置处具有良好的弧形边缘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边框区还包括位于远离所述有效显示区一侧的阴极连接线,所述阴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位于同一层,所述阴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绝缘。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边框区还包括连接所述弧形边框区中所述阳极信号线的第三短接线,所述第三短接线与所述阳极信号线位于同一层;
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通过所述弧形边框区的平坦化层过孔与所述第三短接线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面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三短接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三短接线连接所通过的平坦化层过孔的延伸方向相同。
如此设计,可以增大阳极信号线与第一阳极连接线的连接面积,减小连接阻抗,便于提升位于弧形边框区中的阳极信号线与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的接入效果,降低接入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失压降。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边框区还包括由所述有效显示区延伸至所述弧形边框区的数据信号线和数据信号连接线,其中,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阳极信号线位于同一层,所述数据信号连接线、所述数据信号线及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三者分别位于不同层;
位于所述弧形边框区的数据信号线通过位于所述弧形边框区的一膜层过孔与所述数据信号连接线连接,所述数据信号连接线通过所述弧形边框区的另一膜层过孔后与对应分布于所述下边框区的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层;
所述数据信号连接线与所述阵列基板层的第一金属层同层;
所述第一短接线、所述第二短接线、所述第三短接线、所述阳极信号线及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阵列基板层的第三金属层同层。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通过与阳极信号线不同层的第一阳极连接线将阳极信号线从弧形边框区引出,并经由第二阳极连接线与位于下边框区的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可以解决弧形边框区变窄时在阳极信号线同层布置阳极连接线而使弧形边框区布线空间不足的技术问题。如此,将弧形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与位于下边框区中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以避免弧形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因弧形边框区布线空间不足无法接入阳极电源信号而导致显示面板上出现分屏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具有弧形边框区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显示面板在弧形边框区变窄时弧形边框区及下边框区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弧形边框区及下边框区的一种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阵列基板与发光器件层的具体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弧形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与下边框区的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边框区的第一短接线与第二短接线连接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弧形边框区及下边框区的另一种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弧形边框区的第三短接线和数据信号线分别与下边框区的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和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之间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具有弧形边框区的显示面板10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有效显示区100(Active Area,AA)及非显示区200,非显示区200包括上边框区201、下边框区202、左边框区203、右边框区204及弧形边框区205,左边框区203和右边框区204与下边框区202通过弧形边框区 205连接。发明人发现,在弧形边框区205变窄时,有效显示区100会出现分屏现象,具体地,有效显示区100的左显示区101和右显示区103的显示亮度与中间显示区102的显示亮度不同。
发明人通过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发现,请参照图2,图2示出了图1中显示面板在弧形边框区205及下边框区202的局部布线示意图。显示面板10中包括多条阳极信号线1001及多条数据信号线1002,其中,阳极信号线1001与数据信号线1002交错排布。阳极信号线1001用于为列像素单元1013提供阳极电源信号ELVDD,数据信号线1002用于为列像素单元1013提供数据信号VDATA。弧形边框区205包括由有效显示区100沿左边框区203(或右边框区204)延伸至弧形边框区205的阳极信号线1001及数据信号线1002。下边框区202包括用于为阳极信号线1001提供阳极电源信号的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及多个用于与数据信号线1002连接的数据信号输入端1004。位于弧形边框区205中的阳极信号线1001及数据信号线1002需要分别与下边框区202中的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和数据信号输入端1004连接,如图2所示,由于弧形边框区205 变窄,弧形边框区205可供布线的空间变小,又由于阳极信号线1001与数据信号线1002位于同一层,这会导致变窄后的弧形边框区2005只能用于布置数据信号线1002与数据信号输入端1004之间的连线,无法布置阳极信号线1001与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之间的连线,这会使位于弧形边框区205的阳极信号线1001无法连接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而接收不到阳极电源信号,从而导致在图1所示的左显示区101和右显示区103的显示亮度与中间显示区102 的显示亮度不同的分屏现象。
所应说明的是,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技术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对本申请做出的贡献,而不应当理解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创新性地设计了以下的技术方案,采用与阳极信号线不同层的第一阳极连接线将位于弧形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从弧形边框区引出,并经由第二阳极连接线与位于下边框区的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在弧形边框区变窄时能解决弧形边框区布线空间不足的技术问题,避免显示面板产生分屏现象。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弧形边框区205及下边框区 202的一种局部布线示意图。
弧形边框区205还可以包括与阳极信号线1001处于不同层的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下边框区202还可以包括与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连接的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
位于弧形边框区205的阳极信号线1001经由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从弧形边框区205引出,并经由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后与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 连接。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和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可以位于同层,也可以位于不同层,优选地,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和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位于同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和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位于同层可以是指在制作显示面板10时,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和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可以通过同一导电金属层制作得到。
相对于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与阳极信号线1001不同层的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将位于弧形边框区205的阳极信号线 1001从弧形边框区205引出,并经由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与位于下边框区202 的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连接。可以解决弧形边框区205变窄时在阳极信号线1001同层布置阳极连接线而导致弧形边框区205布线空间不足的技术问题。如此,可以将弧形边框区205的阳极信号线1001与位于下边框区202中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连接,避免弧形边框区205的阳极信号线1001因弧形边框区205布线空间不足无法接入阳极电源信号而导致显示面板10上出现分屏现象。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边框区202还可以包括用于短接下边框区中阳极信号线1001的第一短接线1007,具体地,位于下边框区中的所有阳极信号线1001直接与第一短接线1007连接。下边框区202远离有效显示区100 的一侧还可以包括与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连接的第二短接线1008,其中,第一短接线1007、第二短接线1008与阳极信号线1001可以位于同一层。第一短接线1007与第二短接线1008经由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连接。下边框区202 还可以包括CT电路&Demux电路1011,其中,CT电路用于对显示面板10进行屏体检测,Demux电路可以用于减小芯片提供的源信号通道数量。
上述连接方式可以将位于下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1001通过第一短接线1007 短接后,通过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及第二短接线1008与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 1003连接。一方面,通过与阳极信号线1001不同层的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连接,避免走线与数据信号输入端1004及CT电路&Demux电路1011短接,可以更加合理利用下边框区202的空间布局走线,下边框区202可以做的更窄;另一方面,上面的连接方式相对于单独每条阳极信号线1001直接与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连接的方式,可以增大连接时的搭接面积,减小连接阻抗,缩小位于下边框区202的不同阳极信号线1001上的压降,确保显示面板10的中间显示区 102的显示均一。
进一步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可以为多个,多个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在下边框区202远离有效显示区100的一侧,沿下边框区202的延伸方向排布,第二短接线1008与多个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位于同一层,第二短接线1008与多个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连接。设置多个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可以避免单个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输入的阳极电源信号在沿下边框区202的延伸方向传送的过程中因传送距离过大导致的压降损耗,可以保证所有阳极信号线1001接收的阳极电源信号相同。
请参照图4及图5,图4及图5示出了显示面板10的膜层结构示意图,为了更好的描述本申请实施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显示面板10的膜层结构进行介绍,以便于后续对阳极信号线1001、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第一短接线1007及第二短接线1008等的位置关系进行介绍。
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阵列基板11及发光器件层12。
阵列基板11可以包括基板层111、缓冲层112及像素驱动层。
基板层111可以为玻璃基板,缓冲层112位于基板层111的一侧,像素驱动层位于缓冲层112远离基板层1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层112可由无机材料,例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等制备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层112 可以是依次形成于基板层111上的氮化硅(SiNx)层和氧化硅(SiOx)层的双层结构。
像素驱动层可以包括有源层1131、栅极绝缘层1132、栅极1133、源极1134、漏极1135、第一绝缘层1136、第二绝缘层1137,以及用于形成电容的第一电极 1138及第二电极1139。
有源层1131形成于缓冲层112上,有源层1131可以由无机半导体(如,非晶体硅或多晶硅)、有机半导体或氧化物半导体形成,有源层1131可以包括源区(S)、漏区(D)和沟道区(p-si)。
栅极绝缘层1132形成于有源层1131和未被有源层1131覆盖的缓冲层112 上,以便将有源层1131和栅极1133绝缘隔离。栅极绝缘层1132可以采用氧化硅或氮化硅等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
栅极1133形成于有源层1131对应位置处的栅极绝缘层1132的一侧,栅极 1133可以使用金属Al、Mo、Cu、Ti或其他低电阻率的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同时,在栅极绝缘层1132上还形成有电容的第一电极1138。该第一电极1138形成于栅极绝缘层1132上并有机功能层覆盖栅极绝缘层1132,第一电极1138与栅极1133的材料可以相同,可以在栅极绝缘层1132上制作第一金属层M1,以达到同时在栅极绝缘层1132上制作栅极1133和第一电极1138。
第一绝缘层1136形成于栅极绝缘层1132上并覆盖栅极1133和第一电极 1138,第二电极1139位于第一电极1138所对应的第一绝缘层1136远离基板层 111的一侧。第一绝缘层1136用于将栅极1133与源极1134和漏极1135绝缘隔离,以及将第一电极1138与第二电极1139绝缘隔离。第一绝缘层1136使栅极 1133分别与源极1134和漏极1135之间电绝缘,并使第一电极1138与第二电极 1139形成电容。第一绝缘层1136同样可以由无机材料,如:氮化硅和氧化硅形成。第二电极1139位于第一绝缘层1136上方制作的第二金属层M2中。
第二绝缘层1137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136上并覆盖第二电极1139,用于隔离源极1134、漏极1135与第二电极1139,使得源极1134、漏极1135与第二电极1139相互绝缘。第二绝缘层1137同样可以由无机材料(如:氮化硅和氧化硅)形成。第二绝缘层1137的结构可以为氮化硅和氧化硅形成的双层或三层以上的结构。
源极1134和漏极1135形成于第二绝缘层1137上,源极1134通过通孔与有源层1131中的源区(S)电连接,漏极1135通过通孔与有源层1131中的漏区 (D)电连接。栅极1133、源极1134、漏极1135、第一电极1138、第二电极1139 的电极材料可同为金属Al、Mo、Cu、Ti或其他低电阻率的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源极1134和漏极1135位于第二绝缘层1137上制作的第三金属层M3 中。
在像素驱动层远离基板层111的一侧还可以设置平坦化层114及发光器件层 12。驱动元件包括由栅极1133、源极1134、漏极1135以及有源层1131等形成的TFT(Thin 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
发光器件层12可以包括阳极膜层121、像素限定层122、发光层123及阴极膜层124。阳极膜层121位于阵列基板11上,像素限定层122位于阵列基板 11上,像素限定层122在阳极膜层121上形成像素开口125,发光层123位于像素开口125远离阵列基板11的一侧,阴极膜层(图中未示出)位于发光层123 远离阵列基板11的一侧。
具体地,阳极膜层121位于平坦化层114远离基板层111的一侧,阳极膜层 121通过平坦化层过孔与驱动元件的漏极1135电连接。像素限定层122位于平坦化层114及阳极膜层121远离基板层111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阳极信号线1001及数据信号线1002可以在第三金属层M3的制作工艺中同时制作得到。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可以与发光器件层12 中的阳极膜层121位于同一层,即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可以和阳极膜层121在同一制作工艺中制作。
请参照图6,图6示出了弧形边框区205的阳极信号线1001与下边框区202 的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连接的膜层结构示意图,位于弧形边框区205的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经由弧形边框区的平坦化层过孔与阳极信号线1001连接,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经由下边框区的平坦化层过孔与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 连接。在该种阳极信号线1001的走线方式中,位于弧形边框区205的数据信号线1002可以通过与数据信号线1002同层的数据信号连接线与下边框区202中的相应数据信号输入端1004连接。
请结合参照图7,图7示出了下边框区的第一短接线1007与第二短接线1008 连接的膜层结构示意图,第二阳极连接线1006可以通过下边框区的平坦化层过孔分别与第一短接线1007与第二短接线1008连接。第一短接线1007短接下边框区202中的所有阳极信号线1001,第二短接线1008与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 1003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可以将下边框区202中的所有阳极信号线1001 与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连接。
请再次参照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弧形边框区205朝向有效显示区100 的一侧包括与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连接的多个凸起1020,多个凸起1020具有与有效显示区100中各像素单元1013的阳极相同的排布。其中,相同的排布可以是指同一颜色的像素单元1013在有效显示区100中不同位置处与其他颜色的像素单元101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
如此设置,靠近弧形边框区205的有效显示区100与其他位置处的有效显示区100具有相同的像素分布,可进一步确保有效显示区100在靠近弧形边框区202位置处具有良好的弧形边缘显示效果。
请再次参照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弧形边框区205还可以包括位于远离有效显示区100一侧的阴极连接线1009,阴极连接线1009可以用于提供低电位信号(比如,LEVSS电位,电位的范围为-2.4~-3V),该电位信号可以提供给OLED 的阴极,即阴极连接线1009可以作为低电位信号的输入点位用于传送低电位信号。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与阴极连接线1009绝缘。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与阴极连接线1009可以位于同一层,并将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与阴极连接线1009 隔离开,以避免两者接触时因信号干扰,影响有效显示区100的正常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及图9,图8示出了弧形边框区205及下边框区202的另一种局部布线示意图,图9示出了弧形边框区的第三短接线和数据信号线分别与下边框区的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和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弧形边框区205还可以包括连接弧形边框区中阳极信号线1001的第三短接线1012,第三短接线1012与阳极信号线1001位于同一层。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通过弧形边框区205的平坦化层过孔与第三短接线1012连接。
进一步地,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的发光面所在的平面,第三短接线1012 的延伸方向和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与第三短接线1012连接所通过的平坦化层过孔的延伸方向相同。
上述设计,可以增大阳极信号线1001与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的连接面积,减小连接阻抗,便于提升位于弧形边框区205中的阳极信号线1001与下边框区 202中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1003的接入效果,降低接入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失压降,确保左显示区101、右显示区103与中间显示区102之间的显示均一性。
在采用上述方式连接位于弧形边框区205的阳极信号线1001时,为了避免第三短接线1012与数据信号线1002短接。请再次参照图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弧形边框区205还可以包括数据信号连接线1014,其中,数据信号连接线1014、数据信号线1002及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三者位于不同层。位于弧形边框区205 的数据信号线1002通过位于弧形边框区205的一膜层过孔与数据信号连接线 1014连接,对应分布于下边框区202的数据信号输入端1004通过弧形边框区 205的另一膜层过孔也与数据信号连接线1014连接,如此,实现弧形边框区205 中数据信号线1002与下边框区202中的数据信号输入端1004的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数据信号线1002可以通过与数据信号线1002及第一阳极连接线1005不同层的数据信号连接线1014,避开第三短接线1012,进而防止弧形边框区205的第三短接线1012与数据信号线1002短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信号连接线1014可以与第一金属层M1同层,第一短接线1007、第二短接线1008、第三短接线1012、阳极信号线1001及数据信号线1002可以与第三金属层M3同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上面所述的显示面板10,由于上述显示面板10的边框可以做的比较窄,采用该显示面板10的显示设备具有更高的屏占比且不会存在分屏现象,更加符合消费者消费期望,市场竞争力会更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通过与阳极信号线不同层的第一阳极连接线将阳极信号线从弧形边框区引出,并经由第二阳极连接线与位于下边框区的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可以解决弧形边框区变窄时在阳极信号线同层布置阳极连接线而使弧形边框区布线空间不足的技术问题。如此,可以将弧形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与位于下边框区中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避免弧形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因弧形边框区布线空间不足无法接入阳极电源信号而导致显示面板上出现分屏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效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有效显示区四周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上边框区、下边框区、左边框区、右边框区及弧形边框区,其中,所述左边框区和/或所述右边框区与所述下边框区通过所述弧形边框区连接;
所述弧形边框区包括由所述有效显示区延伸至所述弧形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及与所述阳极信号线处于不同层的第一阳极连接线;
所述下边框区包括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及第二阳极连接线,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二阳极连接线连接,位于所述弧形边框区的所述阳极信号线经由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和第二阳极连接线后与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下边框区还包括由所述有效显示区延伸至所述下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及用于短接所述下边框区的阳极信号线的第一短接线,其中,所述第二阳极连接线与所述阳极信号线位于不同层;
所述下边框区远离所述有效显示区的一侧还包括与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的第二短接线,其中,所述第一短接线、所述第二短接线与所述阳极信号线位于同一层;
所述第一短接线与所述第二短接线经由所述第二阳极连接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为多个,多个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在所述下边框区远离所述有效显示区的一侧,沿所述下边框区的延伸方向排布;
所述第二短接线与多个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位于同一层,所述第二短接线与多个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层,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和所述第二阳极连接线与所述发光器件层中的阳极膜层位于同一层;
位于所述弧形边框区的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通过所述弧形边框区的平坦化层过孔与所述阳极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阳极连接线通过所述下边框区的平坦化层过孔与所述阳极电源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阳极连接线通过所述下边框区的平坦化层过孔分别所述第一短接线与所述第二短接线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边框区朝向所述有效显示区的一侧包括与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连接的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具有与所述有效显示区中各个像素单元的阳极相同的排布。
5.如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边框区还包括位于远离所述有效显示区一侧的阴极连接线,所述阴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位于同一层,所述阴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绝缘。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边框区还包括连接所述弧形边框区中所述阳极信号线的第三短接线,所述第三短接线与所述阳极信号线位于同一层;
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通过所述弧形边框区的平坦化层过孔与所述第三短接线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面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三短接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三短接线连接所通过的平坦化层过孔的延伸方向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边框区还包括由所述有效显示区延伸至所述弧形边框区的数据信号线和数据信号连接线,其中,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阳极信号线位于同一层,所述数据信号连接线、所述数据信号线及所述第一阳极连接线三者分别位于不同层;
位于所述弧形边框区的数据信号线通过位于所述弧形边框区的一膜层过孔与所述数据信号连接线连接,所述数据信号连接线通过所述弧形边框区的另一膜层过孔后与对应分布于所述下边框区的数据信号输入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层;
所述数据信号连接线与所述阵列基板层的第一金属层同层;
所述第一短接线、所述第二短接线、所述第三短接线、所述阳极信号线及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阵列基板层的第三金属层同层。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13999.XA CN113257876B (zh) | 2021-05-12 | 2021-05-12 |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13999.XA CN113257876B (zh) | 2021-05-12 | 2021-05-12 |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57876A CN113257876A (zh) | 2021-08-13 |
CN113257876B true CN113257876B (zh) | 2022-09-23 |
Family
ID=77222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13999.XA Active CN113257876B (zh) | 2021-05-12 | 2021-05-12 |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578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23837A (zh) * | 2022-05-12 | 2022-07-29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13012A (zh) * | 2018-12-27 | 2019-05-0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825265A (zh) * | 2019-11-01 | 2020-02-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05-12 CN CN202110513999.XA patent/CN1132578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13012A (zh) * | 2018-12-27 | 2019-05-0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825265A (zh) * | 2019-11-01 | 2020-02-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57876A (zh) | 2021-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45686B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
CN108469697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KR20170124065A (ko) | 백플레인 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CN111665999B (zh) | 显示装置及其自容式触控面板 | |
CN105789266A (zh) | 一种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0931515B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108461530A (zh) |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 |
KR20160029165A (ko) | 유기발광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 |
CN112002713B (zh) |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 |
JP7410152B2 (ja) |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 |
CN110047895B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09912874U (zh) |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 |
CN104376813A (zh) | 用于显示器像素单元阈值电压补偿电路的电容器结构 | |
CN113257876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
CN111258140A (zh)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382646B (zh) | Oled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屏幕 | |
US6876000B2 (en) | Electro-optical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 |
CN113517262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3078203A (zh) | 显示母板及显示面板 | |
US11990482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4171565A (zh) |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
CN111312730A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 |
CN115668499A (zh)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08152291A (ja)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KR20060116516A (ko) | 유기전계발광패널의 배선구조 및 그 유기전계발광패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