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5853A - 片材输送装置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片材输送装置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5853A
CN113255853A CN202011260458.2A CN202011260458A CN113255853A CN 113255853 A CN113255853 A CN 113255853A CN 202011260458 A CN202011260458 A CN 202011260458A CN 113255853 A CN113255853 A CN 113255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tag
sheet
conveying
phase
conveyance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04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石祯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55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58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26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ata reading, recogniz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e.g. with a bar-code apparatus
    • H04N1/0034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ata reading, recogniz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e.g. with a bar-code apparatus with a radio frequency tag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03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selecting, conveying and possibly reading and/or writ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 G06K1/1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otherwise than by punch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16Handling flexible sheets, e.g. che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75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 G03G15/5083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for schedu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7Wireless connection means, e.g. RF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443Copy medium
    • G03G2215/00523Other special types, e.g. tabbe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49Electrodes close to the copy feeding pat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21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34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siz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46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veloc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片材输送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对对象无线标签适当地写入信息。片材输送装置具备输送辊、无线标签通信装置、检测部、确定部以及控制部。输送辊在输送路径中输送片材。无线标签通信装置能够从设置于片材的无线标签接收响应波而对无线标签写入信息。检测部检测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所述响应波的相位的变化量。确定部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相位的变化量来确定读写的对象无线标签。控制部控制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以对由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所述对象无线标签写入信息。

Description

片材输送装置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片材输送装置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较为普及的是一种对载置在供纸盒或手动托盘上的片材进行输送并在该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还有对片材设置有无线标签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对片材的无线标签读写信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具有无线标签通信装置的片材输送装置。
作为相关技术,有一种为了防止共振电流的减少所致的通信性能的劣化,而以变更发送天线的共振频率使得发送天线的共振频率与供给至发送天线的发送信号的频率偏差为允许范围内的状态进行读写的技术。
但是,若要对在输送路径上移动的片材的无线标签写入信息,则无线标签通信装置的通讯区域的范围变得比较大。因此,可能导致无线标签通信装置还与写入信息的对象无线标签以外的其它无线标签进行通讯,对其它无线标签写入信息。具体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有可能不是对输送路径上的片材的无线标签写入信息,而是对供纸盒内的片材等不存在于输送路径上的片材的无线标签写入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片材输送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对对象无线标签适当地写入信息。
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装置具备输送辊、无线标签通信装置、检测部、确定部以及控制部。输送辊在输送路径中输送片材。无线标签通信装置能够从设置于片材的无线标签接收响应波,并对无线标签写入信息。检测部检测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所述响应波的相位的变化量。确定部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相位的变化量,来确定读写对象无线标签。控制部控制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以对由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所述对象无线标签写入信息。
另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记录介质,其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片材输送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检测无线标签通信装置所接收的响应波的相位的变化量,基于检测出的所述相位的变化量来确定读写对象无线标签,控制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以对确定的所述对象无线标签写入信息,所述片材输送装置具备:输送辊,在输送路径中输送片材;以及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能够从设置于片材的无线标签接收所述响应波而对无线标签写入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双面印刷时的片材的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功能性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相位存储部中存储的相位数据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所进行的与无线标签之间的信息读写所涉及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图像形成装置,33…输送路径,33a…第一输送路径,33b…第二输送路径,100…图像形成控制部,101…获取部,102…检测部,103…确定部,104…通信控制部,201…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20…存储装置,221…相位存储部,222…基准值存储部,250…片材,251…无线标签,251a…对象无线标签,251b…非对象无线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装置能够对在输送路径上移动的片材的无线标签适当地写入信息。下面,关于具备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构成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另外,有时省略重复构成的说明。
首先,使用图1说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成。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成的一例的说明图。
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控制面板13、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以及打印机部18。打印机部18具备图像形成控制部100、供纸盒16a、16b等。图像形成控制部100控制控制面板13、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以及打印机部18。图像形成控制部100控制打印机部18中的片材的输送。片材的输送的控制是指控制片材的输送定时、片材的停止位置、片材的输送速度等。
控制面板13具备输入键和显示部。例如,输入键接受由用户进行的输入。例如,显示部是触摸面板式。显示部接受由用户进行的输入,向用户进行显示。例如,控制面板13将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的项目以能够设定的方式显示于显示部。控制面板13将由用户设定的项目通知给图像形成控制部100。
供纸盒16a、16b收纳设置有无线标签的片材。此外,供纸盒16a、16b当然也能够收纳未设置有无线标签的片材。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限定,片材就设为设置有无线标签的片材。片材使用例如纸或塑料膜等原材料。
打印机部18进行形成图像的动作。例如,打印机部18将图像数据所示的图像形成于片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片材形成图像也称为“印刷”。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部18是使色调剂像定影的装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喷墨式装置。
打印机部18具备中间转印带21。打印机部18通过从动辊41和拾取辊40等对中间转印带21进行支撑。打印机部18使中间转印带21向箭头m的方向旋转。打印机部18具备4组图像形成部分22Y、22M、22C以及22K。各图像形成部分22Y、22M、22C以及22K分别与Y(黄色)、M(品红色)、C(青色)以及K(黑色)对应。图像形成部分22Y、22M、22C以及22K沿着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方向配置在中间转印带21的下侧。
下面,以各图像形成部分22Y、22M、22C以及22K中的Y(黄色)的图像形成部分22Y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关于图像形成部分22M、22C以及22K,由于具备与图像形成部分22Y同样的构成,故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像形成部分22Y具备带电器26、曝光扫描头27、显影装置28以及感光体清洁器29。带电器26、曝光扫描头27、显影装置28以及感光体清洁器29配置在沿箭头n方向旋转的感光鼓24的周围。
图像形成部分22Y具备一次转印辊30。一次转印辊30被配置成隔着中间转印带21与感光鼓24对置。
带电器26使感光鼓24均匀地带电。曝光扫描头27将均匀地带电的感光鼓24曝光,在感光鼓24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8使用由色调剂和载体形成的双组分显影剂,将感光鼓24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一次转印辊30将形成于感光鼓24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图像形成部分22Y、22M、22C以及22K各自的一次转印辊30将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彩色色调剂像。彩色色调剂像是将Y(黄色)、M(品红色)、C(青色)以及K(黑色)的色调剂像依次重叠而形成的色调剂像。感光体清洁器29将残留于感光鼓24的色调剂在进行一次转印后去除。
打印机部18具备二次转印辊32。二次转印辊32被配置成隔着中间转印带21与拾取辊40对置。二次转印辊32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彩色色调剂像一并二次转印到片材上。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色调剂像”可以指彩色色调剂像和仅单色的色调剂像中的任意一者。另外,色调剂像也可以是使用了消色色调剂的色调剂像。
输送路径33是由多个输送辊(例如,输送辊330等)输送片材的路径。输送路径33包括第一输送路径33a、第二输送路径33b以及第三输送路径33c。第一输送路径33a是从合流部44a到分支部44b的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33b是在双面印刷装置38内经过的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33b是从分支部44b到合流部44a的不同于第一输送路径33a的输送路径。第三输送路径33c是从分支部44b到排纸托盘20的输送路径。
从供纸盒16a、供纸盒16b以及手动托盘16c中的任意片材载置部取出片材。从片材载置部取出的片材利用处于停止的两个对位辊31所接触的部分暂时停止。此时,片材的顶端与对位辊31抵接,片材的倾斜得以修正。图像形成控制部100配合旋转的中间转印带21的色调剂像的位置而使对位辊31开始旋转,使片材移动到二次转印辊32的位置。
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的色调剂像通过二次转印辊32二次转印到片材上。而且,经二次转印的色调剂像通过定影装置34定影到片材上。这样,通过图像形成控制部100的控制,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控制部100将通过定影装置34定影了色调剂像的片材沿第三输送路径33c输送后,排出该片材。
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具备未图示的运算装置、存储装置以及天线。本实施方式的无线标签例如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射频识别)标签。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例如向箭头k的方向发送电波。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通过天线与设置于片材的无线标签进行通讯。具体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从无线标签读入信息,还对无线标签写入信息。
对无线标签写入的信息例如在片材被用于物流等的情况下,包含示出内容物的信息、示出目的地的信息、在片材上印刷的内容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例如使用900MHz频带的电波方式(UHF)。但RFID的方式和频带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和频带。
接下来,关于双面印刷时的片材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双面印刷时的片材的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在进行双面印刷时,从供纸盒16a、供纸盒16b以及手动托盘16c中的任意片材载置部取出的片材250在第一输送路径33a上被输送。具体地,从片材载置部取出的片材250被对位辊31修正倾斜。然后,片材250配合形成于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像的位置而被输送到二次转印辊32的位置。而且,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像被二次转印辊32二次转印到片材250的表面侧。然后,被二次转印到片材250的表面侧的色调剂像被定影装置34定影。
在表面形成有图像的片材250进入第三输送路径33c。然后,片材250通过图像形成控制部100的控制而转向并被输送到第二输送路径33b。之后,片材250经由双面印刷装置38内的第二输送路径33b输送到合流部44a。片材250还经由对位辊31输送到第一输送路径33a。由此,经由第二输送路径33b后的片材250以背面侧朝向中间转印带21侧的方式被输送到第一输送路径33a。
然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1上的色调剂像通过二次转印辊32二次转印到片材250的背面侧。而且,被二次转印到片材250的背面侧的色调剂像被定影装置34定影。然后,在背面侧形成有色调剂像的片材250经由第三输送路径33c送出到排纸托盘20。
接下来,使用图3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所具备的片材输送装置50。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装置50的功能性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在图3中,片材输送装置50具备图像形成控制部100、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存储装置220以及输送路径33。图像形成控制部100按照存储装置220中存储的片材输送程序来控制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
图像形成控制部100例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实现。存储装置220由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等实现。
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按固定间隔(例如,10msec间隔)进行读取设置于通讯区域内的片材的无线标签251的ID的动作。具体而言,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按固定间隔发送信号(载波)。在通讯区域内存在的无线标签251若接收到来自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的信号,则得到电力并起动。然后,无线标签251将包含预先写入的ID数据的响应波发送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由此,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接收来自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得到ID数据。
另外,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能够与图像形成控制部100进行通信。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按固定间隔从设置于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接收响应波,将相位数据发送到图像形成控制部100,其中相位数据示出接收到的响应波的相位。
图像形成控制部100具备获取部101、检测部102、确定部103以及通信控制部104。此外,各部101~104不限于由图像形成控制部100来具备,也可以由独立于图像形成控制部100的控制部(其它CPU或ASIC等)来具备。
获取部101获取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从无线标签251接收到的响应波的相位数据。具体地,获取部101从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按固定间隔(例如,10msec间隔)获取响应波的相位数据。获取部101每当开始印刷一张片材250时,便开始相位数据的获取。
获取部101将获取到的响应波的相位数据按固定间隔(例如,10msec间隔)存储到存储装置220的相位存储部221。在此,若片材250(无线标签251)在移动,则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的相位发生变化。例如,在第一输送路径33a上移动的片材250(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按特定的相位的变化模式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若片材250(无线标签251)没有移动,则无线标签的响应波的相位几乎不发生变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片材250在输送路径33上移动时,能够对无线标签251写入信息,因此,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的通讯区域设定为比较大的范围。具体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的通讯区域例如是与使片材250停止并对无线标签251写入信息那样的情况相比范围更大的区域。因此,若要对在输送路径33上移动的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写入信息,则有可能不是对写入信息的对象的无线标签251写入信息,而是对通讯区域内的其它无线标签251写入信息。
因此,检测部102参照相位存储部221中存储的相位数据,检测按固定间隔获取到的响应波的相位的变化量(以下称为“相位变化量”)。例如,相位变化量是示出按不同的定时获取的相位的差异的值。具体地,相位变化量是按每隔10msec的定时存储的相位的各定时之间的差值。
确定部103基于由检测部102检测出的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确定读写对象的无线标签251(以下称为“对象无线标签251a”)。具体地,确定部103在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为预定值(例如10°)以上的情况下,将得到了该变化量的无线标签251确定为对象无线标签251a。
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为预定值以上的无线标签251(对象无线标签251a)是正在输送路径33(例如,第一输送路径33a)上移动的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由此,确定部103能够将正在输送路径33(例如,第一输送路径33a)上移动的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确定为对象无线标签251a。
通信控制部104控制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以对由确定部103确定的对象无线标签251a写入信息。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按照通信控制部104的控制对对象无线标签251a写入信息。
(关于响应波的相位的变化模式的比较)
另外,基准值存储部222预先存储片材250在输送路径上移动时的响应波的相位的基准值(以下称为“相位基准值”)。具体地,相位基准值是与片材250的输送相伴的响应波的相位的变化模式(基准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准模式例如是每隔10msec便增加20°的变化模式。
例如能够通过在从工厂出货时等周围不存在无线标签251的环境下输送一张片材250而得到相位基准值。相位基准值例如是按图像形成装置10的每一个体而不同的值。此外,相位基准值并不限于从工厂出货时得到,例如,也可以向用户提醒按得到基准值的模式进行控制,并根据用户的操作而转移至该模式后得到相位基准值。
确定部103基于由检测部102检测出的相位变化量与基准值存储部222中存储的相位基准值的比较结果来确定对象无线标签251a。具体地,例如确定部103对由检测部102检测出的相位变化量所示的变化模式和基准值存储部222中存储的基准模式进行比较。在比较的结果为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确定部103将输出了该相位的响应波的无线标签251确定为对象无线标签251a
(关于针对并未成为读写对象的无线标签251的控制)
另外,确定部103基于由检测部102检测出的相位变化量,确定并未成为读写对象的非对象的无线标签251(以下称为“非对象无线标签251b”)。非对象无线标签251b例如是设置于供纸盒16a、16b和手动托盘16c(在图示中为供纸盒16a、16b)中存在的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
通信控制部104对由确定部103确定的非对象无线标签251b进行抑制响应波的输出的控制。具体地,通信控制部104控制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而对非对象无线标签251b发送用于抑制响应波的输出的响应抑制命令。非对象无线标签251b收到该响应抑制命令后,将抑制响应波的输出的响应抑制标志设为有效。
该响应抑制标志通过来自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的电波的输出被切断而被重置。此外,每当进行片材250的印刷时,来自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的电波的输出都被切断。因此,每当进行片材250的印刷时,响应抑制标志都被重置。
(关于对对象无线标签251a写入信息的位置)
在此,虽然对对象无线标签251a写入信息的位置可以设为在第一输送路径33a上,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设为在第二输送路径33b上的。下面对此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路径33包括第一输送路径33a、第二输送路径33b以及第三输送路径33c。
第一输送路径33a是用于在片材250上形成图像的输送路径33,例如是用于进行表面印刷的输送路径33。第二输送路径33b是用于将经过了第一输送路径33a后的片材250再次返回到第一输送路径33a的输送路径33。第二输送路径33b例如是在进行背面印刷时使用的输送路径33。第二输送路径33b是配置于比第一输送路径33a更接近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的位置的输送路径33。
检测部102检测第一输送路径33a中的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确定部103基于由检测部102检测出的第一输送路径33a中的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来确定对象无线标签251a。通信控制部104控制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使得在由确定部103确定的对象无线标签251a在第二输送路径33b上移动时,对对象无线标签251a写入信息。
此外,通信控制部103进行设置有对象无线标签251a的片材250是否移动到第二输送路径33b上的判别。具体地,通信控制部103例如只要基于切换用于转向的输送路径33的定时来判别设置有对象无线标签251a的片材250已移动到第二输送路径33b上即可。
此外,移动到第二输送路径33b的片材250再次回到第一输送路径33a。回到第一输送路径33a的片材在成为单面印刷的设定的情况下,不进行背面印刷。但是,在成为进行背面印刷的设定的情况下,进行背面印刷。
(相位存储部221中存储的相位数据的一例)
接下来,使用图4对相位存储部221中存储的相位数据的一例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相位存储部221中存储的相位数据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相位数据400是包含“索引”(Index)、“经过时间”、“标签ID”以及“相位”(Phase)的各项目的数据。
“索引”是识别各数据的信息(编号)。“经过时间”是从开始印刷动作起的经过时间,例如是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在印刷动作中发送最初的信号(载波)起的经过时间。另外,“标签ID”是按每一无线标签251分配的固有的识别信息。“相位”示出相位(0~180°)。
在相位数据400中,示出“AAAABBBB0001”和“CCCCDDDD0002”这两种“标签ID”的无线标签251。即,在图4中,示出在通讯区域内存在两种“标签ID”的无线标签251。此外,在通讯区域内存在三种以上的“标签ID”的无线标签251的情况下,在相位数据400中存储相当于该数量的种类的“标签ID”。
接下来,对标签ID“AAAABBBB0001”的无线标签251的相位变化量进行说明。如“索引”的“1”所示,0msec处的标签ID“AAAABBBB0001”的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的“相位”是20°。另外,如“索引”的“3”所示,10msec处的标签ID“AAAABBBB0001”的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的“相位”是40°。因此,0msec~10msec处的标签ID“AAAABBBB0001”的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是+20°(大小为20°)。该相位变化量在预定值(例如10°)以上。
如“索引”的“5”所示,20msec处的标签ID“AAAABBBB0001”的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的“相位”是60°。因此,10msec~20msec处的标签ID“AAAABBBB0001”的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是+20°(大小为20°)。
该相位变化量在预定值(例如10°)以上。即,推定为该无线标签251是设置于移动中的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此外,相位变化量与预定值的比较例如是绝对值的比较。另外,根据相位变化量得到的相位变化模式例如与基准值存储部222中存储的基准模式一致。
由此,推定为设置有标签ID“AAAABBBB0001”的无线标签251的片材250正在输送路径33中移动。因此,确定部103将标签ID为“AAAABBBB0001”的无线标签251确定为对象无线标签251a。
接下来,对标签ID为“CCCCDDDD0002”的无线标签251的相位变化量进行说明。如“索引”的“2”所示,1msec处的标签ID“CCCCDDDD0002”的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的“相位”是162°。另外,如“索引”的“4”所示,11msec处的标签ID“CCCCDDDD0002”的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的“相位”是161°。因此,1msec~11msec处的标签ID“AAAABBBB0001”的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是-1°(大小为1°)。该相位变化量小于预定值(例如10°)。
另外,如“索引”的“6”所示,21msec处的标签ID“CCCCDDDD0002”的无线标签251的“相位”是163度。因此,11msec~21msec处的标签ID“AAAABBBB0001”的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是+2°(大小为2°)。该相位变化量小于预定值(例如10°)。此外,相位变化量的差异是由误差造成的。即,视为相位变化量几乎没有变化。
由此,推定为设置有标签ID“CCCCDDDD0002”的无线标签251的片材250未存在于输送路径33上。具体地,推定为设置有标签ID为“CCCCDDDD0002”的无线标签251的片材250位于供纸盒16a、16b和手动托盘16c中的任意一者。因此,确定部103将标签ID“CCCCDDDD0002”的无线标签251确定为非对象无线标签251b。
(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0所进行的与无线标签251之间的信息读写的处理)
接下来,使用图5对图像形成装置10(片材输送装置50)所进行的与无线标签251之间的信息读写的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0所进行的与无线标签251之间的信息读写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图5中,图像形成装置10判定是否成为印刷开始(ACT501)。这里所指的印刷例如是一张片材250的印刷。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待机,直至印刷开始(ACT501:“否”)。图像形成装置10若成为印刷开始(ACT501:“是”),则开始RFID的读入(read)(ACT502)。具体地,图像形成控制部100控制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而按固定间隔开始发送信号(载波),并且开始接收响应波。
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判定是否检测出无线标签251(ACT503)。在ACT503中,具体地,图像形成控制部100判定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是否从无线标签251接收到响应波。图像形成装置10在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没有检测出无线标签251的情况下,进行待机(ACT503:“否”)。图像形成装置10在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检测出无线标签251的情况下(ACT503:“是”),存储通过从无线标签251接收响应波而得到的相位数据400的各项目(“经过时间”、“标签ID”和“相位”)。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检测标签ID所示的无线标签251的相位变化量(ACT505)。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判定相位变化量的大小是否在预定值以上(ACT506)。在相位变化量的大小在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ACT506:“是”),图像形成装置10进入ACT508。在相位变化量的大小不是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ACT506:“否”),图像形成装置10控制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而向该无线标签251发送响应抑制命令(ACT507),并返回至ACT503。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对根据相位变化量得到的相位变化模式和基准值存储部222中存储的基准模式进行比较(ACT508)。接下来,图像形成装置10判定相位变化模式与基准模式是否一致(ACT509)。在相位变化模式与基准模式不一致的情况下(ACT509:“否”),图像形成装置10返回至ACT507。
在相位变化模式与基准模式一致的情况下(ACT509:“是”),图像形成装置10判定具备该标签ID所示的无线标签251的片材250是否经过了第二输送路径33b(ACT510)。对于片材250经过第二输送路径33b,例如能够通过检测片材250整体在经过分支部44b之后使片材250转向并输送到第二输送路径33b这一情况来判定。
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待机,直至该片材250经过第二输送路径33b为止(ACT510:“否”)。图像形成装置10当该片材250经过第二输送路径33b时(ACT510:“是”),控制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对无线标签251写入信息(ACT511)。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判定印刷是否已结束(ACT512)。画像形成装置10进行待机,直至印刷结束为止(ACT512:“否”)。图像形成装置10当印刷结束时(ACT512:“是”),控制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使与无线标签251的通讯重置(ACT513),结束一连串的处理。
此外,通过与无线标签251的通讯的重置,电波的输出被重置,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抑制标志也被重置。另外,通过与无线标签251的通讯的重置,相位数据400也被重置。
此外,在图5所示的流程图中,设为进行ACT506的处理(变化量的判定)和ACT508、409的处理(变化模式的判定)双方的处理,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进行这些处理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处理。
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基于从无线标签251输出的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来确定对象无线标签251a,并控制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以对对象无线标签251a写入信息。由此,片材输送装置50能够对在输送路径33上移动的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适当地写入信息。即,片材输送装置50能够防止对位于供纸盒16a、16b、手动托盘16c的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误写入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输送装置50基于从无线标签251输出的响应波的相位变化模式与片材250在输送路径33上移动时的响应波的相位的基准模式的比较结果来确定对象无线标签251a。由此,能够精度更好地推定在输送路径33上移动的片材250,因此能够对在输送路径33上移动的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更适当地写入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输送装置50基于从无线标签251输出的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来确定非对象无线标签251b,进行对非对象无线标签251b抑制响应波的输出的控制。由此,能够不进行来自不需要响应的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的输出。在此,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若从不需要响应的无线标签251也接收到响应波,则相应地进行读入无线标签251的ID的动作,有时例如按比10msec更长的间隔进行读入无线标签251的ID的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来自不需要响应的无线标签251的响应波的输出,因此,能够抑制例如按比10msec更长的间隔进行读入无线标签251的ID的动作。换言之,能够抑制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的响应波的接收所涉及的处理的负荷。因而,能够适当地检测响应波的相位的变化量,因此能够对在输送路径33上移动的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更适当地写入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输送装置50基于第一输送路径33a中的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来确定非对象无线标签251b,当该片材250已移动到第二输送路径33b上时,对该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写入信息。由此,能够确保在第一输送路径33a上检测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的期间。即,能够适当地检测响应波的相位变化量。因而,能够精度更好地推定在输送路径33上移动的片材250。另外,能够确保在第二输送路径33b上对无线标签251写入信息的期间。因而,能够对在第二输送路径33b上移动的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适当地写入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输送路径33a设为用于进行表面印刷的输送路径33,将第二输送路径33b设为用于进行背面印刷的输送路径33。由此,能够不用另行设置用于对无线标签251读写信息的输送路径,而使用现有的输送路径33对移动中的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高效地写入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输送路径33b设为配置于比第一输送路径33a更接近无线标签通信装置201的位置的路径。由此,能够缩短第二输送路径33b中的与无线标签251的通讯距离,因此,能够对在第二输送路径33b上移动的片材250的无线标签251更适当地写入信息。
也可以用计算机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片材输送装置50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用于实现该功能的程序记录到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并使计算机系统读入该记录介质中已记录的程序并将其执行从而实现。此外,这里所指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包含OS或外围设备等硬件。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进而“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包含如通过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时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的期间动态地保存程序的记录介质、如成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在固定时间内保存有程序的记录介质。另外,上述程序既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能够通过进而将前述功能与在计算机系统中已经记录的程序进行组合来实现的程序。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主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辊,在输送路径中输送片材;
无线标签通信装置,能够从设置于片材的无线标签接收响应波而对无线标签写入信息;
检测部,检测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所述响应波的相位的变化量;
确定部,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相位的变化量,来确定读写的对象无线标签;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以对由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所述对象无线标签写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输送装置还具备存储部,所述存储部预先存储片材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移动时的所述相位的基准值,
所述确定部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相位的变化量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基准值的比较结果,来确定所述对象无线标签。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部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相位的变化量,来确定并非读写对象的非对象无线标签,
所述控制部对由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所述非对象无线标签进行抑制所述响应波的输出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路径包括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之后的片材再次返回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
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的所述相位的变化量,
所述确定部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的所述相位的变化量,来确定所述对象无线标签,
在由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所述对象无线标签移动到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以对该无线标签写入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路径包括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之后的片材再次返回到所述第一输送路径,
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的所述相位的变化量,
所述确定部基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中的所述相位的变化量,来确定所述对象无线标签,
在由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所述对象无线标签移动到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以对该无线标签写入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是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输送路径,
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是在进行背面印刷时使用的输送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是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输送路径,
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是在进行背面印刷时使用的输送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是配置于比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更接近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的位置的输送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是配置于比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更接近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的位置的输送路径。
10.一种记录介质,其存储有程序,所述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用于使片材输送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
检测无线标签通信装置所接收的响应波的相位的变化量,
基于检测出的所述相位的变化量来确定读写的对象无线标签,
控制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以对确定的所述对象无线标签写入信息,
所述片材输送装置具备:
输送辊,在输送路径中输送片材;以及
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能够从设置于片材的无线标签接收所述响应波而对无线标签写入信息。
CN202011260458.2A 2020-01-28 2020-11-12 片材输送装置及记录介质 Pending CN1132558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1484A JP7420570B2 (ja) 2020-01-28 2020-01-28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11484 2020-0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5853A true CN113255853A (zh) 2021-08-13

Family

ID=73854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0458.2A Pending CN113255853A (zh) 2020-01-28 2020-11-12 片材输送装置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1218606B2 (zh)
EP (1) EP3859589B1 (zh)
JP (1) JP7420570B2 (zh)
CN (1) CN11325585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69569B2 (ja) * 2017-05-15 2022-05-18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069570B2 (ja) * 2017-05-15 2022-05-18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056010B2 (ja) * 2017-05-15 2022-04-1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056009B2 (ja) * 2017-05-15 2022-04-1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069568B2 (ja) * 2017-05-15 2022-05-18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458260B2 (ja) 2020-07-16 2024-03-29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775792B2 (en) * 2021-03-12 2023-10-0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1609A (ja) 1999-02-10 2000-08-22 Denso Corp Idタグ用リーダライタ
CN101027700B (zh) * 2004-01-27 2012-03-21 理查德·特纳 用于检测和跟踪所限定的区域内的对象的方法和设备
JP2006003597A (ja) 2004-06-17 2006-01-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7190270B2 (en) * 2004-11-05 2007-03-13 Zih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ransponders used with printer media
JP4208855B2 (ja) 2005-04-08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1254B2 (ja) 2006-12-04 2011-1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タグ通信装置
US8821799B2 (en) * 2007-01-26 2014-09-02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implementing spatially modulated excitation or emission for particle characterization with enhanced sensitivity
WO2008146520A1 (ja) 2007-06-01 2008-12-04 Omron Corporation タグ通信装置及びタグ通信方法
JP2009267654A (ja) 2008-04-23 2009-11-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96288B2 (ja) 2008-10-28 2010-1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289883B2 (en) * 2015-01-14 2019-05-14 Lyngsoe Systems A/S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of an item using phase data for movement detection
JP6777442B2 (ja) 2016-07-01 2020-10-28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媒体処理装置
JP2018097686A (ja) 2016-12-14 2018-06-2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Rfidリーダライタ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05931B2 (ja) 2017-03-29 2020-12-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タグリーダ
US11030424B2 (en) * 2018-03-13 2021-06-08 Denso Wave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ag movements and wireless tag reader
JP7095325B2 (ja) 2018-03-14 2022-07-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無線タグリーダ
JP7182950B2 (ja) * 2018-08-22 2022-12-0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JP7201379B2 (ja) * 2018-10-02 2023-01-10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読取装置
EP3891649A4 (en) * 2018-12-05 2022-08-24 VUBIQ Networks, Inc. HIGH BIT DENSITY MILLIMETER WAVE RFID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34976A1 (en) 2021-07-29
US11218606B2 (en) 2022-01-04
US20220086291A1 (en) 2022-03-17
EP3859589A1 (en) 2021-08-04
US11665292B2 (en) 2023-05-30
US20230262173A1 (en) 2023-08-17
JP7420570B2 (ja) 2024-01-23
JP2021117811A (ja) 2021-08-10
EP3859589B1 (en) 2024-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55853A (zh) 片材输送装置及记录介质
JP73493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659122B2 (en)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and method for writing to a wireless tag
JP2021117810A (ja)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無線タグ通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347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643291B2 (en)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and method
CN10780090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7458260B2 (ja) 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34716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334305B1 (en) Wireless tag communication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US1145711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016371A1 (en) Correction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EP329101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20569B2 (ja) 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EP431813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4013592A (ja)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39707A (ja) シート束梱包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