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6815B - 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6815B
CN113246815B CN202110793129.2A CN202110793129A CN113246815B CN 113246815 B CN113246815 B CN 113246815B CN 202110793129 A CN202110793129 A CN 202110793129A CN 113246815 B CN113246815 B CN 113246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target
information
identity information
passeng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31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46815A (zh
Inventor
徐俊杰
张锋
庄宁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oynext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oynext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oynext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Ningbo Joynext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7931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46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46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6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46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6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68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using sensors or detectors for adapting the seat or seat part, e.g. to the position of an occup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40/00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 B60W40/08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related to drivers or passe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4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ccupants
    • B60W2540/043Identity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获取到的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包括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后排人员中的至少一项;根据获取到的车速信息确定车辆的行驶模式;对于一个或多个乘员中的目标乘员,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以及行驶模式获取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将目标座椅参数发送至目标乘员所乘座椅对应的座椅控制器,以使座椅控制器根据目标座椅参数自动调节目标乘员所乘座椅,对于不同的身份信息以及不同的行驶模式得到不同的目标座椅参数,充分考虑到不同乘员之间的需求差异以及不同的行驶模式对于乘员需求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乘员的乘车体验。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目前,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性的评价通常是通过乘坐后的舒适感体现的,之前对于汽车座椅的调节通常是手动的,然而,手动调节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极有可能无法调节到最佳位置。近些年来,随着智能汽车的兴起,座椅的调节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能够调节到人们乘坐的最佳位置,极大提高了人们的乘车体验。
现阶段,对于座椅的自动化调节主要是主驾人员座椅的调节,通过摄像头获取主驾人员的图像信息,根据图像信息判断主驾人员的行为,而后根据主驾人员行为调节主驾人员座椅,并没有监控车内所有人员,无法根据监控到的图像信息自动调节除主驾人员外的座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后排人员中的至少一项;根据获取到的车速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乘员中的目标乘员,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行驶模式获取所述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将所述目标座椅参数发送至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对应的座椅控制器,以使所述座椅控制器根据所述目标座椅参数自动调节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行驶模式获取所述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乘员的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根据所述面部表情和/或所述行为状态确定所述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行驶模式获取所述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包括:根据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获取所述目标座椅参数。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所述目标座椅参数,包括:确定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的当前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若不满足,则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与座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行驶模式、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和所述当前意图,获取所述目标座椅参数。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若存在,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获取所述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若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为副驾人员,且所述当前意图为座椅后倾,则:所述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为:确定所述副驾人员所乘坐的副驾座椅正后方的后排座椅是否有后排人员,若不存在所述后排人员,则将所述副驾座椅正后方的所述后排座椅确定为所述关联座椅;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获取所述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为:根据所述副驾人员、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座椅后倾获取后排座椅参数。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若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为主驾人员,且所述当前意图为疲劳驾驶,则获取主驾座椅对应的第一警示参数;将所述第一警示参数发送至主驾座椅控制器,以使所述主驾座椅控制器根据第一警示参数调节所述主驾座椅。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为:判断车辆内是否存在副驾人员;若存在所述副驾人员,且所述副驾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则将所述副驾人员所乘坐的副驾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并获取所述副驾座椅对应的第二警示参数,将所述第二警示参数发送至副驾座椅控制器,以使所述副驾座椅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警示参数调节所述副驾座椅;若不存在所述副驾人员,则判断车内是否存在后排人员;若存在所述后排人员且所述后排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则将所述后排人员所乘坐的后排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并获取所述后排座椅对应的第三警示参数,将所述第三警示参数发送至后排座椅控制器,以使所述后排座椅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警示参数调节所述后排座椅。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图像信息处理得到所述乘员的人脸信息;所述根据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包括:根据所述人脸信息确定所述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或者,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或者,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人脸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人脸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包括:通过位置信息采集模块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乘员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包括前排主驾座椅以及副驾座椅,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包括后排座椅;
若存在所述位置信息,则启动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以及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摄像头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乘员的图像信息,并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从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身份信息确定模块,根据获取到的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后排人员中的至少一项;行驶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车速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获取模块,用于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乘员中的目标乘员,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以及所述行驶模式获取所述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座椅参数发送至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对应的座椅控制器,以使所述座椅控制器根据所述目标座椅参数自动调节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申请中适用于对车内所有乘员的座椅调节,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后排人员,不再仅仅适用于主驾座椅,因此,可以提高车内所有乘员的乘车体验,在对座椅调节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身份信息以及不同的车行驶模式,对于座椅的参数调节是不同的,充分考虑到不同乘员之间的需求差异以及不同的行驶模式对于乘员需求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乘员的乘车体验。
2、本申请充分考虑到乘员的实际需求对于座椅调节的影响,根据图像信息确定乘员的行为信息和/或表情信息,再根据行行为信息和/或表情信息确定乘员的当前意图,乘员的当前意图更加准确反映了乘员的需求,由此获取到的目标座椅参数更符合乘员的实际需求。
本申请根据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若存在,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确定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因此,在对目标乘员的座椅调节的同时对关联座椅进行调节,比如,在对副驾座椅后方的后排人员后倾时,若不存在副驾人员,可以将副驾座椅作为关联座椅,将副驾座椅向前调节,从而使得后排座椅可调节的范围增大,后排人员更加舒适,再比如,当主驾人员处于危险驾驶时,若存在副驾人员并且副驾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可以将副驾座椅作为关联座椅,在对主驾座椅调节的同时,调节副驾座椅,也即是,对主驾人员提醒的同时也对副驾人员进行提醒,从而在此情况下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车辆座椅自动调节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图像信息采集模块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辆座椅调节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中危险驾驶提醒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中车辆座椅自动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另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辆座椅自动调节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座椅自动调节系统的示意图,所述系统应用于车辆中,车辆中设置有包括信息采集装置100,用于接收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到的信息数据并对信息数据处理的处理器200,与处理器200连接的数据库300,以及与处理器200连接的,用于接收处理器200发出的座椅参数调节指令的座椅控制器400。
信息采集装置100包括车速信息采集模块,图像信息采集模块,位置信息采集模块。
车速信息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当前车辆的车速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车辆在计算实时车速后,会将实时车速显示在仪表盘或者中控屏上,车速采集模块可以从仪表盘或者中控屏获取车辆的实时车速。
图像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可以为安装在车厢内不同位置的摄像头,摄像头可以持续拍摄到车内成员的图像信息,如主驾人员,副驾人员,后排人员等的图像信息。如图2所示,车辆为两排座椅的车辆的摄像头安装位置,摄像头2-1安装在副驾座椅前方,用于采集副驾座椅直立时副驾人员的图像信息,摄像头2-2安装在主驾座椅前方,用于采集主驾座椅直立时主驾人员的图像信息,摄像头2-3安装在副驾座椅上方,用于采集副驾座椅放倒后副驾人员的图像信息,摄像头2-4安装在主驾座椅上方,用于采集主驾座椅放倒后主驾人员的图像信息,摄像头2-5安装在副驾座椅后方,后排座椅前方,用于采集副驾座椅后方的后排座椅直立时后排人员的图像信息,摄像头2-6安装在主驾座椅后方,后排座椅前方,用于采集主驾座椅后方的座椅直立时后排人员的图像信息,摄像头2-7安装在副驾座椅后方的后排座椅上方,用于采集该后排座椅放倒后方对应的后排人员的图像信息,摄像头2-8安装在副主驾座椅后方的后排座椅上方,用于采集该后排座椅放倒后方对应的后排人员的图像信息,通过这些摄像头可以采集到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后排人员在各自的座椅直立以及放倒后的图像信息。
位置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车内乘员的位置信息,可以为安装在车内不同位置的距离传感器,如图3所示,第一距离传感器3-1安装在中央后视镜下方,尽量避免车内其他物品遮挡,第二距离传感器3-2安装在车辆B柱内侧,能够不被遮挡地探测后排,第一距离传感器3-1的探测范围包括前排主驾座椅以及副驾座椅,第二距离传感器3-2的探测范围包括后排座椅,通过第一距离传感器3-1以及第二距离传感器3-2可以探测到与车内乘员之间的距离,从而判断车内乘员的人数以及车内乘员所在的位置,是处在主驾,副驾还是后排。
信息采集装置100将采集到的车速信息、图像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发送到处理器200。
处理器200包括行身份信息确认模块,行驶模式确定模块,获取模块,发送模块,图像信息处理模块,当前意图确定模块,关联座椅确定模块。
身份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包括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后排人员中的至少一项,图像信息中包含有乘员在车内的图像,位置信息中包含有乘员在车内的具体位置,身份信息确定模块既可以根据图像信息确定乘员的身份信息,也可以根据位置信息确定乘员的身份信息,还可以根据图像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乘员的身份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可能存在某些角度,摄像头无法采集到,或者距离传感器无法采集到,因此,为了使身份信息确定得更加准确,也将人脸识别结果和乘员位置信息进行结合之后,再确定。
行驶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车速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车速信息确定当前车辆的行驶模式,比如,当车速等于0时,判断当前行驶模式为停车模式,当车速大于0时,判断当前行驶模式为行车模式。
数据库300中预先存储有身份信息-行驶模式-座椅参数的对应关系,获取模块用于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乘员中的目标乘员,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以及所述行驶模式获取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
在获取到目标座椅参数后,发送模块用于将目标座椅参数发送至目标乘员所乘座椅对应的座椅控制器400,以使座椅控制器400根据目标座椅参数自动调节目标乘员所乘座椅。
图像信息处理模块表情识别单元以及状态识别单元,表情识别单元用于根据图像信息识别出乘员的面部表情,比如,主驾对应的摄像头2-2采集到主驾人员的图像信息,检测到主驾人员持续闭眼一段时间,则检测到主驾人员的面部表情为比较疲惫,或者,副驾对应的摄像头2-1采集到副驾人员的图像信息,检测到副驾人员的面部表情为很开心,比较兴奋,行为识别单元用于根据乘员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图像信息检测乘员的行为状态,比如,根据图像信息检测到后排人员在玩手机。
当前意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确定乘员的当前意图,在实际确定当前意图的过程中,既可以根据面部表情确定当前意图,也可以根据行为状态确定当前意图,比如,根据摄像头2-8采集的图像信息识别出后排人员的行为状态为从座椅上坐起来并持续了一段时间,可以确定后排人员的当前意图为坐立。
数据库300中存储有身份信息-行驶模式-当前意图-座椅参数的对应关系,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以及对应关系,从数据库300中获取目标座椅参数,对于不同的意图,座椅调节是不同的,比如,乘员当前意图为坐立,对应座椅调节为坐姿较为舒适的参数,当前意图为躺倒,对应座椅参数调节为卧姿较为舒适的参数,本申请对于座椅的调节更加智能化,更加贴合乘员需求。
当前意图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的当前参数是否满足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若不满足,则获取预先存储的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与座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行驶模式、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和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
关联座椅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确定是否存在与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若存在,获取模块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其中一种场景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为副驾人员,需要确定的关联座椅为副驾座椅后方的后排座椅,若没有后排人员,则确定存在与副驾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此时关联座椅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副驾人员、行驶模式以及座椅后倾确定后排座椅参数;另一种场景为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为主驾人员,并且当前意图为疲劳驾驶,那么,除了要获取主驾座椅对应的第一警示参数,以调节主驾座椅外,还要确定与主驾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若存在副驾人员,且副驾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则将副驾人员所乘坐的副驾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获取模块获取副驾座椅的第二警示参数,若不存在副驾人员而存在后排人员,则判断车内是否存在后排人员,若存在后排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将后排人员所乘坐的后排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则获取后排座椅的第三警示参数。
图像信息处理模块还包括人脸识别单元,人脸识别单元用于对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乘员的人脸信息,人脸信息包括人脸以及人脸对应的摄像头位置,身份信息确认模块可以根据人脸信息确定乘员的身份信息,比如,摄像头2-1拍摄到的图像信息中有一个人脸,那么人脸识别单元可以识别出1个人脸,摄像头2-1-人脸f1。
身份信息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人脸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或者,根据位置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或者,根据位置信息以及人脸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其中根据位置信息以及人脸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包括通过位置信息采集模块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乘员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距离传感器以及第二距离传感器的位置如图3所示,若存在位置信息,则启动位置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以及通过一个或多个摄像头获取一个或多个乘员的图像信息,并对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从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先通过位置信息进行判断,并且进一步结合人脸识别结果,从而提高身份信息的准确性。
以上介绍了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中相关的系统架构或者实现环境。应理解,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的实现过程中可以包括以上的部分或者全部的部件和模块,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接下来对本申请中的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做详细阐述。需要说明的是,下述这些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方案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以参考图1中的描述,后续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如图4所示,可应用于车辆座椅自动调节系统中的处理器,该方法包括:
S11、根据获取到的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包括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后排人员中的至少一项。
结合图1可知,处理器200包括身份信息确定模块,身份信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车辆内所有乘员的身份信息,因此,在本申请中对于座椅的调节适用于车内所有乘员,也即是,对于座椅的调节包括主驾座椅、副驾座椅以及后排座椅的调节,而不仅仅是针对于主驾人员的主驾座椅进行调节。
在本申请中,在对座椅调节前先要确定乘员的身份信息,在这里,在确定车内每个乘员的身份信息的同时,也确定了车内乘员的数量。在本申请具体应用场景中,一方面,对于不同身份信息乘员的座椅调节是不同的,比如,对于主驾人员的主驾座椅的参数调节,需要兼顾到行车安全性以及主驾人员的舒适性,主驾人员是否便于操纵方向盘、踏板,变速杆等设备,以及坐姿角度是否舒适,因此座椅的前后位置,坐垫的高低,椅背的倾斜角度,都需要考虑到主驾人员的实际操作是否方便以及主驾人员整体是否舒适;对于副驾驶人员而言,腿部空间相较于后排人员而言,较为宽松,因此,副驾座椅和后排座椅的前后可调节的范围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当车内有不同数量的车内乘员时,乘员座椅调节也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当存在后排人员时,那么前排的主驾座椅以及副驾座椅的前后位置的调节范围相较于不存在后排人员时的调节范围相对较大。
在本申请中,身份信息的确认可以根据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图像信息是由图像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位置信息是由位置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再次参考图1,图像信息采集模块可以为摄像头2-1至摄像头2-8,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可以为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可以为毫米波雷达,处理器200既可以取图像信息,也可以获取位置信息,还可以,既获取图像信息又获取位置信息,当仅根据图像信息或位置信息确定身份信息时,确定的过程较短,当根据图像信息和位置信息确定身份信息时,确定的结果较为准确。
S12、根据获取到的车速信息确定车辆的行驶模式。
在本申请中对于乘员的座椅调节,除了要考虑到不同身份信息的乘员的差别外,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行驶模式的差别。处理器200还包括行驶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车速信息确定车辆的行驶模式,在不同车速下,车辆的行驶模式是不同的,乘员对于座椅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S13、对于一个或多个乘员中的目标乘员,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以及行驶模式获取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库300中存储有不同身份信息在不同行驶模式下的目标座椅参数,处理器还包括目标座椅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身份信息确定模块确定的身份信息以及行驶模式确定模块确定的行驶模式,从数据库中存储的身份信息-行驶模式-目标座椅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乘员在该行驶模式下座椅的目标座椅参数,比如,数据库300中存储有主驾人员-行车模式-目标座椅参数p1,主驾人员-停车模式-目标座椅参数p2,副驾人员-行车模式-目标座椅参数p3,副驾人员-停车模式-目标座椅参数p4,后排人员-行车模式-目标座椅参数p5,后排人员-停车模式-目标座椅参数p6,获取到身份信息为后排人员,行驶模式为行车模式,那么目标座椅参数获取模块根据后排人员,行车模式从数据库300中获取到相应的后排座椅的目标座椅参数为目标座椅参数p5,因此,对于一个或多个乘员的目标乘员,可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以及行驶模式获取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乘员座椅可以调节的部件是不同的,比如,前排的主驾座椅和副驾座椅可调节的部件包括头枕、靠背、坐垫、扶手,后排座椅可调节的部件包括头枕、靠背、坐垫、侧翼、扶手,不同乘员座椅可调节的部件可调节的范围也是不同的,比如,主驾座椅和副驾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和后排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可调节范围是不同的,主驾座椅由于需要让主驾人员方便操作,因此副驾座椅整体前后位置的调节范围也是不同的,因此,不同乘员座椅对应的目标座椅参数也是不同的,比如前述的目标座椅参数p1、目标座椅参数p2、目标座椅参数p3,和目标座椅参数p4与目标座椅参数p5和目标座椅参数p6在具体包括的部件调节参数上也是不同的。
S14、将目标座椅参数发送至目标乘员所乘座椅对应的座椅控制器,以使座椅控制器根据目标座椅参数自动调节目标乘员所乘座椅。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模块在获取到目标座椅参数以后,由发送模块将目标座椅参数发送至乘员座椅的座椅控制器400,座椅控制器400根据目标座椅参数自动调节乘员座椅,不仅免去了人工调节座椅耗时耗力的问题,还能够更加贴合乘员的实际需求,提高乘员整体的满意度。
在本申请中,一方面,适用于对车内所有乘员的座椅调节,包括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后排人员,不再仅仅适用于主驾座椅,因此,可以提高车内所有乘员的乘车体验,另一方面,在对座椅调节的过程中,对于不同身份信息以及不同车行驶模式,对于座椅的参数调节是不同的,充分考虑到不同乘员之间的需求差异以及不同行驶模式对于乘员需求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乘员的乘车体验。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以及行驶模式获取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目标乘员的图像信息确定目标乘员的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根据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确定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相应的,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以及行驶模式获取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包括:根据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信息处理模块包括表情识别单元以及行为识别单元,表情识别单元用于根据图像信息识别出乘员的面部表情,比如,主驾对应的摄像头2采集到主驾人员的图像信息,检测到主驾人员比较疲惫,或者,副驾对应的摄像头2-1采集到副驾人员的图像信息,检测到副驾人员很开心,比较兴奋,状态识别单元用于根据乘员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图像信息检测乘员的行为状态,比如,根据图像信息检测到后排人员在玩手机。
处理器200还包括当前意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确定乘员的当前意图,在实际确定当前意图的过程中,既可以根据面部表情确定当前意图,也可以根据行为状态确定当前意图,比如,根据摄像头2-3采集的图像信息识别出副驾人员行为状态为从座椅上坐起来并持续了一段时间,可以确定副驾人员的当前意图为坐立,根据摄像头2-5采集的图像信息识别出后排人员不断眨眼皮,打哈欠,则后排人员的当前意图为需要休息,还可以根据面部表情和行为状态确定当前意图,比如,根据摄像头2-3采集的图像信息识别出副驾人员行为状态为整个身体向后仰,面部表情为疲惫,则副驾人员的当前意图为需要休息。
在本申请中,根据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即,对于不同身份信息,不同行驶模式,以及不同当前意图下,目标座椅参数是不同的,三者中,相较于乘员本身而言,身份信息和行驶模式是较为客观的影响因素,而当前意图时较为主观的影响因素,能直接反映出乘员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充分考虑到乘员的实际需求对于座椅调节的影响,根据图像信息确定乘员的行为信息和/或表情信息,再根据行行为信息和/或表情信息确定乘员的当前意图,乘员的当前意图更加准确反映了乘员的需求,由此获取到的目标座椅参数更符合乘员的实际需求。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包括:确定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的当前参数是否满足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若不满足,则获取预先存储的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与座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以及行驶模式、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和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之前先要确定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的当前参数是否满足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若当前参数满足当前意图,则不需要对座椅进行调节,比如,当前意图为前倾,而当前座椅的参数已经满足目标乘员的前倾需求,因此,无需对座椅进行调节。
若当前参数不满足当前意图,则先获取预先存储的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与座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数据库300中预先存储有身份信息-行驶模式-当前意图-座椅参数的对应关系,比如,主驾人员-停车模式-当前意图i1-座椅参数p7,主驾人员-停车模式-当前意图i2-座椅参数p8,主驾人员-行车模式-当前意图i1-座椅参数p9,主驾人员-行车模式-当前意图i2-座椅参数p10,那么,在确定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后,根据三者与座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从数据库300中获取到相应的目标座椅参数。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车辆座椅自动调节的流程图,车辆座椅调节的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身份信息、行车模式以及当前意图,因此,首先要确定身份信息、行车模式以及当前意图,根据图像信息确定人脸信息,根据人脸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身份信息,根据图像信息确定面部表情以及行为状态,根据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确定当前意图,根据车速信息确定车辆的行驶模式,确定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的当前状态是否符合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若符合,则无需调节座椅,若不符合,则获取预先存储的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与座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以及行驶模式、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和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则根据身份信息、行驶模式获取目标座椅参数,在获取到目标座椅参数以后,将目标座椅参数发送到座椅控制器,以使座椅控制器根据目标座椅参数调节座椅。
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之前先要确定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的当前参数是否满足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只有当前参数不满足当前意图时,才进行座椅调节,在保证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避免频繁调节座椅造成乘员的不适应,并且预先存储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与座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确定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之后,只需要根据对应关系即可获取目标座椅参数,使得目标座椅参数的确定过程更加简单,从而使得对乘员座椅的调节更便捷,对于乘员的需求响应更加迅速。
以上涉及到的是在根据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之前先要确定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的当前参数是否满足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还有一种场景是,根据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之前还包括:判断当前意图是否属于用于调节座椅的预设意图,若当前意图属于预设意图,则根据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
数据库300中预先存储有可以用于调节座椅的预设意图,比如,想要休息,想要坐立,想到前倾,想要躺下,在根据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时,还需要判断当前意图是否属于用于调节座椅的预设意图,如果当前意图不属于预设,那么在获取目标座椅参数时,则无需考虑当前意图,只需要考虑身份信息以及行驶模式,比如,当前意图为想要戴好眼镜,则当前意图与座椅调节并无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时,先要判断当前意图是否属于用于调节座椅的预设意图,仅当属于预设意图时才将其用于获取目标座椅参数,从而过滤掉无效的当前意图,使得座椅的调节过程更加高效。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确定是否存在与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若存在,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200还包括关联座椅确定模块,在对目标乘员所乘座椅调节时,若存在与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则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一并调节关联座椅,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场景,一方面是对于关联座椅的高低、角度等的调节,从而使得目标乘员所乘座椅调节范围更大,从而使得目标乘员更加舒适,另一方面是当主驾人员处于危险驾驶时,能够及时提醒车内其他乘员,这两方面,不仅提高了乘员的乘车体验,也提高了车辆驾驶的安全性。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若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为副驾人员,且当前意图为座椅后倾,则:确定是否存在与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为:确定副驾人员正后方的后排座椅是否有后排人员,若不存在后排人员,则将副驾座椅正后方的后排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为:根据副驾人员、行驶模式以及座椅后倾获取后排座椅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适用的场景为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为副驾人员,且当前意图为座椅后倾,即,副驾人员需要躺下休息的场景,此时确定是否存在与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为:确定副驾人员正后方的后排座椅是否有后排人员,若不存在后排人员,则将副驾座椅正后方的后排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根据副驾人员、行驶模式以及座椅后倾获取后排座椅参数,若有后排人员,则确定不存在与副驾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因此,只需要对目标乘员所乘座椅进行调节即可。
在数据库300预先存储有身份信息-行驶模式-当前意图与关联座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这一对应关系以及副驾人员、行驶模式以及座椅后倾这一当前意图获取后排座椅参数,并由发送模块发送至后排座椅控制器,后排座椅控制器根据后排座椅参数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整个关联座椅参数确定的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若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为副驾人员,且当前意图为座椅后倾,通过对是否存在后排关联座椅的判断,并且进一步获取关联座椅参数对关联座椅进行调节,提高了副驾人员休息的舒适度,使得整个座椅调节更加智能。
以上是一种场景,还存在另外一种场景,若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为后排人员,且当前意图为座椅后倾,则确定是否存在与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为:判断后排人员是否为副驾座椅正后方的后排人员;若是,则判断是否存在副驾人员;若不存在副驾人员,则将副驾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即,对于后排人员,当后排人员为副驾座椅正后方的后排人员,才进行判断是否存在关联座椅,判断是否存在副驾人员,只有当不存在副驾人员时,才将副驾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若后排人员为主驾座椅正后方的后排人员,出于安全驾驶的考虑,无法对主驾座椅进行适应调节,因此判断为不存在关联座椅。当存在关联座椅时,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确定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为:根据后排人员、行驶模式以及座椅后倾确定副驾座椅参数,并由发送模块发送至副驾座椅控制器,副驾座椅控制器根据副驾座椅参数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后排人员在躺下休息时的舒适度。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若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为主驾人员,且当前意图为疲劳驾驶,则获取主驾座椅对应的第一警示参数;将第一警示参数发送至主驾座椅控制器,以使所述主驾座椅控制器根据第一警示参数调节所述主驾座椅。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对座椅的舒适度进行调节外,还包括获取座椅的警示参数从而提醒座椅对应的乘员,主要是针对主驾人员的当前意图是否为疲劳驾驶,主驾人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可以通过主驾人员的行为状态和/或表情信息判断主驾人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即,在判断主驾人员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时,至少需要考虑到面部表情和行为状态中的一个,比如,可以为根据车辆的行驶模式以及主驾人员的行为状态判断,或者根据车辆的行驶模式以及主驾人员的面部表情判断,或者根据车辆的行驶模式以及主驾人员的行为状态和表情信息判断,当仅考虑其中一个时,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的判断较为便捷,节省了判断时间,能够较为迅速对疲劳驾驶做出反应,当考虑其中两个时,能够更加准确判断主驾人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
若主驾人员处于疲劳驾驶,则处理器200从数据库300中获取主驾人员的主驾座椅对应的第一警示参数,第一警示参数可包括座椅震动参数及其他用于提醒主驾人员的参数,而后处理器将第一警示参数发送至主驾座椅控制器,主驾座椅控制器根据第一警示参数调节主驾座椅,从而达到提醒主驾人员的目的。
本实施例除了适用于疲劳驾驶外,还适用于其他危险驾驶行为,在判断主驾人员是否危险驾驶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车辆的行驶模式,若当前车辆处在停车模式,则无论主驾人员的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如何,均不能判断主驾人员处于危险驾驶,若当前车辆处于行车模式。本申请中危险驾驶包括疲劳驾驶,开车打电话,不专心驾驶等不规范驾驶,可根据主驾人员的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判断主驾人员是否处于危险驾驶,比如,主驾人员的面部表情为闭眼次数超过指定次数,且闭眼时长超过指定时间,或者,主驾人员的行为状态为手持手机打电话,或者,主驾人员的行为状态为头不断朝向后方,并且,面部表情为一直说话,则危险驾驶提醒模块判定主驾人员当前处于危险驾驶。
在本实施例中,若目标乘员为主驾人员,并且当前意图为疲劳驾驶,则获取主驾人员的主驾座椅对应的第一警示参数,并将第一警示参数发送至主驾座椅控制器,以使主驾座椅控制器根据第一警示参数调节主驾座椅,从而达到了在主驾人员处于危险驾驶时及时提醒主驾人员的目的,进一步确保了行车安全。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确定是否存在与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为:判断车辆内是否存在副驾人员;若存在副驾人员,且副驾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则将副驾人员所乘坐的副驾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并获取副驾座椅对应的第二警示参数,将第二警示参数发送至副驾座椅控制器,以使副驾座椅控制器根据第二警示参数调节副驾座椅;若不存在副驾人员,则判断车内是否存在后排人员;若存在后排人员且后排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则将后排人员所乘坐的后排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并获取后排座椅对应的第三警示参数,将第三警示参数发送至后排座椅控制器,以使后排座椅控制器根据第三警示参数调节后排座椅。
在本实施例中,当主驾人员处于疲劳驾驶时,除了要提醒主驾人员外,还要提醒车内其他乘员,若主驾人员处于疲劳驾驶,则判断车内是否存在副驾人员,具体的,可以根据身份信息确认模块的乘员的身份信息进行判断;若存在副驾人员,并且根据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识别出副驾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则获取副驾座椅对应的第二警示参数,并将第二警示参数发送至副驾座椅控制器,以使副驾座椅控制器根据第二警示参数调节副驾座椅,从而达到提醒副驾人员的目的,若副驾人员并非处于休息状态,则无需提醒。
若不存在副驾人员,要判断是否存在后排人员,可以根据身份信息确认模块确定的乘员的身份信息进行判断,若存在后排人员,并且根据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识别出后排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则将后排人员所乘坐的后排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并获取后排座椅对应的第三警示参数,将第三警示参数发送至后排座椅控制器,以使后排座椅控制器根据第二警示参数调节后排座椅,从而达到提醒后排人员的目的,若后排人员并非处于休息状态,则无需提醒。
在本申请中,主驾人员处于危险驾驶时座椅参数的调节过程,如图6所示,先根据主驾人员的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判断主驾人员的当前意图是否为疲劳驾驶,若为疲劳驾驶,一方面,获取主驾座椅对应的第一警示参数,并将第一警示参数发送至主驾座椅控制器,从而提醒主驾人员,另一方面,提醒车内其他乘员,先判断车内是否有副驾人员,若有副驾人员,根据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判断其是否处于休息状态,若不是处于休息状态,则提醒流程结束,若处于休息状态则获取副驾座椅对应的第二警示参数,并将第二警示参数发送至副驾座椅控制器,从而提醒副驾人员,若不存在副驾人员,判断是否存在后排人员,若不存在后排人员,则提醒流程结束,若存在后排人员,根据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判断其是否处于休息状态,若不处于休息状态,则提醒流程结束,若处于休息状态,则获取后排座椅对应的第三警示参数,并将第三警示参数发送至主驾座椅控制器,从而提醒后排人员。
在本实施例中,当主驾人员处于危险驾驶时,除了提醒主驾人员,还要提醒车内其他乘员,提醒的顺序为先副驾人员再后排人员,若乘员不处于休息状态则无需提醒,若乘员处于休息状态,则获取其座椅对应的警示参数,并发送至相应的座椅控制器,达到提醒车内其他乘员的目的,能够使车内乘员在休息时也注意到主驾人员处于危险驾驶,从而及时做出反应,使自身安全更有保障。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对图像信息处理得到乘员的人脸信息;相应的,根据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包括:根据人脸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或者,根据位置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或者,根据位置信息以及人脸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的确定,可采用三个方法,一个是根据对图像处理后得到的乘员的人脸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比如,图2中摄像头2-1、摄像头2-2、摄像头2-5、摄像头2-6拍摄到的图像信息中均有一个人脸,那么人脸识别单元可以识别出4个人脸,摄像头2-1-人脸f1,摄像头2-2-人脸f2,摄像头2-5-人脸f3,摄像头2-6-人脸f4,身份信息确认模块根据人脸信息确定出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第一后排人员、第二后排人员,另一个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比如图3中第一距离传感器3-1检测到副驾座椅以及主驾座椅中存在位置信息,那么可根据这一位置信息确定乘员所在位置为主驾座椅以及副驾座椅,进而确定身份信息为主驾人员以及副驾人员,在一个是根据位置信息以及人脸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在此,可先根据其中一种信息确定身份信息后再根据另一种信息再次确认,也可以同时根据两种信息进行确定身份信息,从而提高身份信息确认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既可以通过人脸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也可以根据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还可以根据人脸信息以及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不仅使得身份信息确定更加多样化,而且保证了身份信息确定的准确性。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位置信息以及人脸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包括:通过位置信息采集模块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乘员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距离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包括前排主驾座椅以及副驾座椅,第二距离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包括后排座椅;若存在位置信息,则启动位置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以及通过一个或多个摄像头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乘员的图像信息,并对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从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可能存在某些角度,摄像头无法采集乘员的图像,或者距离传感器无法采集到乘员的位置,因此,为了使身份信息确定得更加准确,身份信息确认模块需要将人脸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结合,从而得到最终的身份信息。
本实施例中先通过位置信息采集模块中的第一距离传感器以及第二距离传感器一个或多个乘员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距离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包括前排主驾座椅以及副驾座椅,第二距离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包括后排座椅,第一距离传感器以及第二距离传感器可以为毫米波雷达,当第一距离传感器和/或第二距离传感器采集到位置信息时,启动位置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可以少启动一些无关的摄像头,避免其他摄像头所造成的信息干扰,及通过一个或多个摄像头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乘员的图像信息,并对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从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200还包括图像信息处理模块,图像信息处理模块又包括人脸识别单元,对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得到乘员的人脸信息,人脸信息包括人脸以及人脸对应的摄像头位置,身份信息确认模块可以根据人脸信息确定乘员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确认模块还可以根据位置信息确定车内乘员的身份信息,比如,第一距离探测器1探测出车内乘员与毫米波雷达之间的距离信息,身份信息确认模块根据距离信息确定乘员的身份信息,比如,只有第一距离传感器3-1采集到了主驾座椅以及副驾座椅的位置信息,则可以进一步启动摄像头2-1至2-4,从而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主驾人员以及副驾人员,使得身份信息确认更加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先通过位置信息采集模块采集一个或多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再根据位置信息启动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根据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人脸识别,进而确定身份信息,使得身份信息确定过程更加准确,并且有针对性启动摄像头,避免其他信息干扰。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座椅的调节更加贴合乘员的需求,除了考虑到乘员的身份信息外,还需要考虑行驶模式的影响,前车速等于0,即,车辆处于停车状态,则行驶模式为停车模式,包括主驾人员在内的车内乘员应该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因此,对于乘员座椅参数的调节主要考虑的舒适性,当车速大于0,即,车辆处于行车状态,则行驶模式为行车模式,对于主驾人员而言,主驾座椅的调节主要考虑的应当是安全性,舒适性是次要的。更进一步地,当车速大于0,也即是,车辆处于行车状态时,对于不同车速范围,乘员座椅的调节也是不同的,可以将车速划分为不同的区间,针对于每个区间设置一定的座椅参数范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身份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包括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后排人员中的至少一项;行驶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车速信息确定车辆的行驶模式;获取模块,用于对于一个或多个乘员中的目标乘员,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以及行驶模式获取目标乘员的目标座椅参数;发送模块,用于将目标座椅参数发送至目标乘员所乘座椅对应的座椅控制器,以使座椅控制器根据目标座椅参数自动调节目标乘员所乘座椅。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图像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目标乘员的图像信息确定目标乘员的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当前意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面部表情和/或行为状态确定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当前意图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的当前参数是否满足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若不满足,则获取模块获取预先存储的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与座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以及行驶模式、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和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关联座椅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若存在,获取模块根据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行驶模式以及当前意图获取所述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若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为副驾人员,且当前意图为座椅后倾,关联座椅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副驾人员所乘坐的副驾座椅正后方的后排座椅是否有后排人员,若不存在后排人员,则将副驾座椅正后方的后排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副驾人员、行驶模式以及座椅后倾获取后排座椅参数。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若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为主驾人员,且当前意图为疲劳驾驶,则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主驾座椅对应的第一警示参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第一警示参数发送至主驾座椅控制器,以使主驾座椅控制器根据第一警示参数调节主驾座椅。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关联座椅确定模块还用于判断车辆内是否存在副驾人员;若存在所述副驾人员,且副驾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则将所述副驾人员所乘坐的副驾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并由获取模块获取副驾座椅对应的第二警示参数,由发送模块将第二警示参数发送至副驾座椅控制器,以使副驾座椅控制器根据第二警示参数调节副驾座椅;若不存在副驾人员,则判断车内是否存在后排人员;若存在后排人员且后排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则由关联座椅确定模块将后排人员所乘坐的后排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并由获取模块获取后排人员所乘坐的后排座椅对应的第三警示参数,由发送模块将第三警示参数发送至后排座椅控制器,以使后排座椅控制器根据第三警示参数调节后排座椅。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图像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对图像信息处理得到所述乘员的人脸信息;相应的,身份信息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人脸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或者,根据位置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或者,根据位置信息以及人脸信息确定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身份信息确定模块还用于通过位置信息采集模块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乘员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距离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包括前排主驾座椅以及副驾座椅,第二距离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包括后排座椅;若存在位置信息,则启动位置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以及通过一个或多个摄像头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乘员的图像信息,并对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从而确定一个或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车辆座椅自动调节装置对应于实施例一中的方法,详细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中的车辆座椅自动调节系统如图8所示,除了处理器200,还包括信息采集装置100,数据库300以及座椅控制器400,信息采集装置100包括车速信息采集模块,图像信息采集模块,位置信息采集模块,车速信息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当前车辆的车速信息,图像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车内乘员的图像信息,位置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车内乘员的位置信息,数据库300中预先存储有各种数据,比如,身份信息、行驶模式、目标座椅参数以及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座椅控制器400用于根据目标参数调节乘员座椅。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同一车辆而言,车内乘员的年龄、习惯可能会变化,对于乘员的座椅调节需求随着变化,因此,车辆座椅自动调节系统还包括服务器500,数据库300通过网络与服务器500连接,数据库300在预设时间或者间隔预设时间段,从服务器500中获取预设意图,从而完成对预设意图的更新,当然,数据库300中还可以在预设时间或者间隔预设时间段从服务器500中获取目标座椅参数,身份信息-行驶模式-当前意图-目标座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关于实施例一中所涉及到的对于车辆座椅自动调节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数据,从而及时适应乘员座椅调节需求改变。
处理器20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器被安装,或者从ROM 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Radio Frequency,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服务器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服务器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服务器执行时,使得该服务器:响应于检测到终端的外设模式未激活时,获取终端上应用的帧率;在帧率满足息屏条件时,判断用户是否正在获取终端的屏幕信息;响应于判断结果为用户未获取终端的屏幕信息,控制屏幕进入立即暗淡模式。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车内的多个乘员的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后排人员中的多项;
根据获取到的车速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
对于所述多个乘员中的目标乘员,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乘员的面部表情和行为状态;
根据所述面部表情和所述行为状态确定所述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
确定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的当前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
若不满足,则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与座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行驶模式、所述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和所述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以及当前意图,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
若存在,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获取所述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
将所述目标座椅参数以及所述关联座椅参数分别发送至目标座椅控制器以及关联座椅控制器,以使所述目标座椅控制器根据所述目标座椅参数自动调节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以及,所述关联座椅控制器根据所述关联座椅参数自动调节所述关联座椅。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为副驾人员,且所述当前意图为座椅后倾,则:
所述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为:确定所述副驾人员所乘坐的副驾座椅正后方的后排座椅是否有后排人员,若不存在所述后排人员,则将所述副驾座椅正后方的所述后排座椅确定为所述关联座椅;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获取所述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为:
根据所述副驾人员、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座椅后倾获取后排座椅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为后排人员,且当所述前意图为座椅后倾,则:
所述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为:判断所述后排人员是否为副驾座椅正后方的后排人员;若是,则判断是否存在副驾人员;
若不存在所述副驾人员,则将所述副驾座椅确定为所述关联座椅;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获取所述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为:
根据所述后排人员、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座椅后倾获取副驾座椅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为主驾人员,且所述当前意图为疲劳驾驶,则获取主驾座椅对应的第一警示参数;
将所述第一警示参数发送至主驾座椅控制器,以使所述主驾座椅控制器根据第一警示参数调节所述主驾座椅。
5.根据权利要求4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为:
判断车辆内是否存在副驾人员;
若存在所述副驾人员,且所述副驾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则将所述副驾人员所乘坐的副驾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并获取所述副驾座椅对应的第二警示参数,
将所述第二警示参数发送至副驾座椅控制器,以使所述副驾座椅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警示参数调节所述副驾座椅;
若不存在所述副驾人员,则判断车内是否存在后排人员;
若存在所述后排人员且所述后排人员处于休息状态,则将所述后排人员所乘坐的后排座椅确定为关联座椅,并获取所述后排座椅对应的第三警示参数,将所述第三警示参数发送至后排座椅控制器,以使所述后排座椅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三警示参数调节所述后排座椅。
6.根据权利要求1 至5 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图像信息处理得到所述多个乘员的人脸信息;
所述根据车内的多个乘员的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人脸信息确定所述多个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所述多个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或者,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所述多个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或者,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人脸信息确定所述多个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所述多个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人脸信息确定所述多个乘员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所述多个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包括:
通过位置信息采集模块获取所述多个乘员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和第二距离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包括前排主驾座椅以及副驾座椅,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包括后排座椅;
若存在所述位置信息,则启动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以及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摄像头获取所述多个乘员的图像信息,并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从而确定所述多个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
8.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身份信息确定模块,根据获取到的车内的多个乘员的图像信息和/或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乘员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主驾人员、副驾人员以及后排人员中的多项;
行驶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车速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行驶模式;
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于所述多个乘员中的目标乘员,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乘员的面部表情和行为状态;
当前意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面部表情和所述行为状态确定所述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
当前意图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的当前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目标乘员的当前意图;获取模块,用于若不满足,则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与座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行驶模式、所述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和所述当前意图,获取目标座椅参数;
关联座椅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身份信息以及当前意图,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相关的关联座椅;
获取模块还用于若存在,根据所述目标乘员的所述身份信息、所述行驶模式以及所述当前意图获取所述关联座椅的关联座椅参数;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座椅参数以及所述关联座椅参数分别发送至目标座椅控制器以及关联座椅控制器,以使所述目标座椅控制器根据所述目标座椅参数自动调节所述目标乘员所乘座椅,以及,所述关联座椅控制器根据所述关联座椅参数自动调节所述关联座椅。
CN202110793129.2A 2021-07-14 2021-07-14 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246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3129.2A CN113246815B (zh) 2021-07-14 2021-07-14 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3129.2A CN113246815B (zh) 2021-07-14 2021-07-14 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6815A CN113246815A (zh) 2021-08-13
CN113246815B true CN113246815B (zh) 2022-04-12

Family

ID=77191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3129.2A Active CN113246815B (zh) 2021-07-14 2021-07-14 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46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159A (zh) * 2021-08-17 2021-11-05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汽车座椅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061773A (zh) * 2021-11-03 2023-05-05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42429A (zh) * 2021-11-16 2022-01-18 深圳荆虹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调节方法、车辆座椅调节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4889540A (zh) * 2022-05-13 2022-08-12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位姿态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06021A (zh) * 2022-05-31 2022-08-16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5009113B (zh) * 2022-06-06 2024-05-03 深圳市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座椅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158204A (zh) * 2022-06-20 2022-10-11 成都赛力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休息模式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介质
CN115195542A (zh) * 2022-07-15 2022-10-1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空间调节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5352327B (zh) * 2022-09-14 2023-08-1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7944533B (zh) * 2024-03-26 2024-06-1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舱座椅的调整系统、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9940A (ja) * 2000-04-10 2001-10-19 Tokai Rika Co Ltd 乗員検知システム
DE10341578B4 (de) * 2003-09-09 2008-02-07 Siemens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rkennen eines Objekts oder einer Person auf einem Sitz eines Verkehrsmittels
CN108382296A (zh) * 2018-03-06 2018-08-10 戴姆勒股份公司 车内照明系统
CN207916837U (zh) * 2018-03-09 2018-09-28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疲劳驾驶监控及提醒装置
WO2019205013A1 (zh) * 2018-04-25 2019-10-31 深圳市元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调整方法及车辆座椅调整装置
CN109131167A (zh) * 2018-08-03 2019-01-0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车辆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6815A (zh) 2021-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46815B (zh) 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US10501048B2 (en) Seatbelt buckling detection
US10173667B2 (en) Occupant based vehicle control
US10259451B2 (en) Motion sickness miti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9866657B (zh) 提供用于车辆中的自动乘客座椅调节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10816368B (zh) 车辆电动座椅调节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20219705A1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and Reducing Kinetosis-Induced Disturbances
CN113602198B (zh) 车辆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3386638A (zh) 车辆座椅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JP2021066275A (ja) 車両制御装置
EP3650267B1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system,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10370801A1 (en) Method for a vehicle seat, computer program, memory medium and device
CN111823959B (zh) 座椅位置调节辅助系统、车辆及相应的方法和介质
US10976993B2 (en) Audio control system and audio control method
CN115195540B (zh) 一种汽车座椅自适应调节系统和方法
CN111731163A (zh) 一种车辆座椅自动调节的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5782794A (zh) 车辆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装置
KR20230039253A (ko) 차량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7944533B (zh) 一种座舱座椅的调整系统、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5352326B (zh) 用于车辆座椅调节的方法、电子设备、车辆及存储介质
JP2021133877A (ja) 車両の乗員監視装置
CN214450431U (zh) 电动座椅总成、电动座椅总成控制系统及具备其的车辆
US20230063157A1 (en) Safety belt d-ring positioning for front and rear seats
CN110065442A (zh) 车辆外后视镜位置自动调校系统以及车辆
US2024007589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sonalized active safety contr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