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3078A - 热电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电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3078A
CN113243078A CN201980078350.0A CN201980078350A CN113243078A CN 113243078 A CN113243078 A CN 113243078A CN 201980078350 A CN201980078350 A CN 201980078350A CN 113243078 A CN113243078 A CN 113243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transfer member
heat
power generation
thermo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83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43078B (zh
Inventor
后藤大辅
村田知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lk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l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lk Ltd filed Critical Kelk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43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3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43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3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1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 H10N10/13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exchanging means at the jun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1/00Generators or motor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Alleged perpetua mobilia obtain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H02N11/002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1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 H10N10/17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configuration of the cell or thermocouple forming the device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热电发电装置具备:受热部;散热部;热电发电模块,其配置在受热部与散热部之间;传热机构,其具有与热电发电模块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受热部及散热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该传热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热电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具备利用塞贝克效应产生电力的热电发电模块的热电发电装置。通过在热电发电模块的一个端面和另一个端面之间赋予温度差,热电发电模块产生电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73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时为了与热电发电模块传热而向热电发电模块上连接传热部件。若传热部件热变形,则有可能对热电发电模块作用过度的外力,或者使热电发电模块和传热部件分离。其结果,热电发电装置的性能有可能下降。
本发明的方式的目的在于:抑制热电发电装置的性能的下降。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提供一种热电发电装置,该热电发电装置具备:受热部;散热部;热电发电模块,其配置在所述受热部与所述散热部之间;传热机构,其具有与所述热电发电模块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受热部及所述散热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该传热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弹性变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能够抑制热电发电装置的性能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的一部分扩大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模块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传热机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传热机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传热机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传热机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传热机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传热机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可以适当组合。另外,也存在不使用一部分构成要素的情况。
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定XYZ正交坐标系,参照该XYZ正交坐标系来对各部分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将规定面内的与X轴平行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在规定面内与同X轴正交的Y轴平行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与同规定面正交的Z轴平行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包含X轴及Y轴的XY平面与规定面平行。
[第一实施方式]
<热电发电装置>
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1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是将本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1的一部分扩大的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热电发电装置1具备受热部2、散热部3、配置在受热部2的周缘部与散热部3的周缘部之间的周壁部件4、配置在受热部2与散热部3之间的热电发电模块5、通过由热电发电模块5产生的电力来驱动的多个电子器件6和对电子器件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支承的基板7。
另外,热电发电装置1具备至少一部分与热电发电模块5连接的传热机构10。
受热部2设置于物体B。受热部2是板状部件。受热部2由铝或铜那样的金属材料形成。物体B作为热源发挥功能。受热部2接收来自物体B的热。受热部2的热经由传热机构10向热电发电模块5传递。
散热部3隔着间隙而与受热部2对置。散热部3是板状部件。散热部3由铝或铜那样的金属材料形成。散热部3接收来自热电发电模块5的热。散热部3的热向热电发电装置1周围的大气空间中释放。
受热部2具有与物体B的表面对置的受热面2A和朝向受热面2A的相反方向的内表面2B。受热面2A朝向-Z方向。内表面2B朝向+Z方向。受热面2A及内表面2B分别是平坦的。受热面2A及内表面2B分别与XY平面平行。在XY平面内,受热部2的外形实质上是四边形。
散热部3具有面向大气空间的散热面3A和朝向散热面3A的相反方向的内表面3B。散热面3A朝向+Z方向。内表面3B朝向-Z方向。散热面3A及内表面3B分别是平坦的。散热面3A及内表面3B分别与XY平面平行。在XY平面内,散热部3的外形实质上是四边形。
在XY平面内,受热部2的外形及尺寸与散热部3的外形及尺寸实质上相等。
周壁部件4配置在受热部2的内表面2B的周缘部与散热部3的内表面3B的周缘部之间。周壁部件4将受热部2与散热部3连结。周壁部件4是合成树脂制。
在XY平面内,周壁部件4为环状。在XY平面内,周壁部件4的外形实质上为四边形。利用受热部2、散热部3和周壁部件4,规定出热电发电装置1的内部空间8。周壁部件4具有面向内部空间8的内表面4B。受热部2的内表面2B面向内部空间8。散热部3的内表面3B面向内部空间8。热电发电装置1周围的大气空间是热电发电装置1的外部空间。
在受热部2的内表面2B的周缘部与周壁部件4的-Z侧的端面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9A。在散热部3的内表面3B的周缘部与周壁部件4的+Z侧的端面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9B。密封部件9A及密封部件9B例如分别包含O形环。密封部件9A配置于在内表面2B的周缘部设置的凹部2BT。密封部件9B配置于在内表面3B的周缘部设置的凹部3BT。利用密封部件9A及密封部件9B,抑制热电发电装置1的外部空间的异物向内部空间8侵入。
热电发电模块5利用塞贝克效应来产生电力。通过使热电发电模块5的-Z侧的端面51被加热,在热电发电模块5的-Z侧的端面51与+Z侧的端面52之间赋予温度差,从而热电发电模块5产生电力。
端面51朝向-Z方向。端面52朝向+Z方向。端面51及端面52分别是平坦的。端面51及端面52分别与XY平面平行。在XY平面内,热电发电模块5的外形实质上是四边形。
端面52与散热部3的内表面3B对置。在散热部3的内表面3B形成有凹部3BU。热电发电模块5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凹部3BU。热电发电模块5固定于散热部3。散热部3和热电发电模块5例如用粘接剂粘接。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模块5的立体图。热电发电模块5具有p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P、n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N、第一电极53、第二电极54、第一基板51S和第二基板52S。在XY平面内,p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P和n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N交替地配置。第一电极53与p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P及n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N分别连接。第二电极54与p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P及n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N分别连接。p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P的下表面及n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N的下表面与第一电极53连接。p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P的上表面及n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N的上表面与第二电极54连接。第一电极53与第一基板51S连接。第二电极54与第二基板52S连接。
p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P及n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N例如分别包含BiTe系热电材料。第一基板51S及第二基板52S分别由陶瓷或聚酰亚胺这样的电绝缘材料形成。
第一基板51S具有端面51。第二基板52S具有端面52。通过加热第一基板51S,在p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P及n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N各自的+Z侧的端部与-Z侧的端部之间赋予温度差。若在p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P的+Z侧的端部与-Z侧的端部之间赋予温度差,则在p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P中空穴移动。若在n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N的+Z侧的端部与-Z侧的端部之间赋予温度差,则在n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N中电子移动。p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P与n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N经由第一电极53及第二电极54连接。利用空穴和电子在第一电极53与第二电极54之间产生电位差。通过在第一电极53与第二电极54之间产生电位差,热电发电模块5产生电力。在第一电极53上连接有导线55。热电发电模块5经由导线55输出电力。
电子器件6通过由热电发电模块5产生的电力来驱动。热电发电装置1具有多个电子器件6。电子器件6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内部空间8。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器件6包含传感器6A和发送传感器6A的检测数据的信号发送器6B。另外,电子器件6包含将传感器6A的检测数据放大的放大器6C和分别控制传感器6A、信号发送器6B及放大器6C的微型计算机6D。
基板7包含对电子器件6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支承的控制基板。基板7配置于内部空间8。基板7经由支承部件7A而与受热部2连接。基板7经由支承部件7B而与散热部3连接。基板7以自受热部2及散热部3分别分离的方式支承于支承部件7A及支承部件7B。
传感器6A例如包含温度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6A配置有三个。传感器6A分别配置于受热部2、散热部3及基板7。传感器6A的检测数据在经放大器6C放大后,由信号发送器6B向存在于热电发电装置1外部的管理装置发送。
<传热机构>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传热机构10的一例的示意图。传热机构10接收来自受热部2的热并将其向热电发电模块5传递。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传热机构10具有与热电发电模块5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和与受热部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传热机构10的至少一部分弹性变形。传热机构1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内部空间8。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热机构10包含具有第一连接部11的第一传热部件13、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与受热部2之间的弹性部15和具有第二连接部12且引导第一传热部件13的第二传热部件14。
第一传热部件13由铝或铜这样的金属材料形成。第一传热部件13为在Z轴方向上长的棒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热部件13为圆柱状部件。
第一连接部11包含第一传热部件13的+Z侧的端部。第一传热部件13与热电发电模块5的端面5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经由传热片16而与热电发电模块5的端面51连接。传热片16为挠性。传热片16例如为碳制。注意,在图4中,省略了对传热片16的图示。
第二传热部件14由铝或铜这样的金属材料形成。第二传热部件14是配置在第一传热部件13周围的筒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传热部件14是圆筒状部件。
第二连接部12包含第二传热部件14的-Z侧的端部。第二传热部件14固定于受热部2。第一传热部件13能够沿Z轴方向移动。第二传热部件14将第一传热部件13沿Z轴方向引导。
弹性部15在Z轴方向上弹性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15包含螺旋弹簧这样的弹性部件。弹性部15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的-Z侧的端部与受热部2的内表面2B之间。弹性部15的+Z侧的端部与第一传热部件13的-Z侧的端部连接。如图1及图2所示,在受热部2的内表面2B形成有凹部2BU。弹性部15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凹部2BU。弹性部15的-Z侧的端部与凹部2BU的底面连接。
弹性部15以压缩状态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与受热部2之间。弹性部15在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与受热部2之间的状态下产生使第一传热部件13向+Z方向移动的弹性力。
若第一传热部件13在Z轴方向上热变形,则弹性部15在Z轴方向上伸缩。例如,若第一传热部件13以沿Z轴方向伸长的方式热变形,则弹性部15在Z轴方向上收缩。若第一传热部件13以沿Z轴方向收缩的方式热变形,则弹性部15在Z轴方向上伸长。第二传热部件14对沿Z轴方向热变形的第一传热部件13进行引导。
第一传热部件13与第二传热部件14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热部件13的外周面与第二传热部件14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第一传热部件13一边与第二传热部件14的内周面接触,一边沿Z轴方向移动。由于第一传热部件13的外周面与第二传热部件14的内周面接触,因此第一传热部件13与第二传热部件14能够充分地进行热传递。注意,也可以在第一传热部件13的外周面与第二传热部件14的内周面之间设置热传导油脂这样的具有传热性的润滑剂。
<动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热电发电装置1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热电发电装置1设置于例如在工厂这样的工业设施中设置的物体B。物体B包含在工业设施中设置的设备或机械。在热电发电装置1的传感器6A为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热电发电装置1使用传感器6A来检测物体B的温度。
物体B发热。物体B的热经由受热部2及传热机构10向热电发电模块5传递。第二传热部件14的第二连接部12与受热部2接触。第二传热部件14与第一传热部件13接触。第一传热部件13的第一连接部11与热电发电模块5接触。因而,物体B的热经由受热部2、第一传热部件13及第二传热部件14充分地向热电发电模块5传递。
受热的热电发电模块5发电。电子器件6通过由热电发电模块5产生的电力来驱动。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器件6包含传感器6A、信号发送器6B、放大器6C及微型计算机6D。传感器6A检测物体B的温度。微型计算机6D将传感器6A的检测数据用放大器6C放大,之后经由信号发送器6B向存在于热电发电装置1外部的工业设施的管理装置发送。热电发电装置1分别设置于工业设施的多个物体B。管理装置能够基于从多个热电发电装置1分别发送来的检测数据来监视及管理多个物体B的状态。
来自物体B的热有可能导致传热机构10的至少一部分在Z轴方向上热变形。例如,若第一传热部件13在Z轴方向上热变形,则有可能对热电发电模块5作用过度的外力,或者使热电发电模块5与第一传热部件13分离。若第一传热部件13以在Z轴方向上伸长的方式热变形,则热电发电模块5在第一传热部件13与散热部3之间被压扁,有可能对热电发电模块5作用过度的外力。若第一传热部件13以在Z轴方向上收缩的方式热变形,则热电发电模块5与第一传热部件13分离,热电发电模块5与受热部2之间的热传递有可能不充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热机构10的至少一部分弹性变形以维持第一连接部11与散热部3的内表面3B的Z轴方向距离。因而,可抑制对热电发电模块5作用过度的外力或者热电发电模块5与传热机构10分离。
若第一传热部件13以在Z轴方向上伸长的热变形,则弹性部15以在Z轴方向上收缩的方式弹性变形。第二传热部件14引导以在Z轴方向上伸长的方式热变形的第一传热部件13。弹性部15以在Z轴方向上收缩的方式弹性变形虽然会导致第一传热部件13的-Z侧的端部的Z轴方向位置发生变化,但是可抑制散热部3的内表面3B与第一传热部件13的+Z侧的端部即第一连接部11的Z轴方向距离的变化。
若第一传热部件13以在Z轴方向上收缩的方式热变形,则弹性部15以在Z轴方向伸长的方式弹性变形。弹性部15以压缩状态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与受热部2之间。因此,若第一传热部件13以在Z轴方向上收缩的方式热变形,则弹性部15能够以在Z轴方向上伸长的方式弹性变形。第二传热部件14引导以在Z轴方向上收缩的方式热变形的第一传热部件13。弹性部15以在Z轴方向上伸长的方式弹性变形虽然会导致第一传热部件13的-Z侧的端部的Z轴方向位置发生变化,但是可抑制散热部3的内表面3B与第一传热部件13的+Z侧的端部即第一连接部11的Z轴方向距离的变化。
如此,由于设置有能够在Z轴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部15,因此即使第一传热部件13在Z轴方向上热变形,也可抑制散热部3的内表面3B与第一传热部件13的第一连接部11的Z轴方向距离的变化。由此,可抑制对热电发电模块5作用过度的外力或者热电发电模块5的端面51与第一传热部件13的第一连接部11分离。
<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传热机构10,该传热机构10具有与热电发电模块5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和与受热部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由此,受热部2的热经由传热机构10充分地向热电发电模块5传递。因此,可在热电发电模块5的端面51与端面52之间赋予足够的温度差。因而,热电发电装置1能够充分地产生电力。
在为了与热电发电模块5传热而向热电发电模块5上连接第一传热部件13的情况下,第一传热部件13有可能热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传热机构10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15。因而,即使第一传热部件13发生热变形,也可通过弹性部15的弹性变形来抑制对热电发电模块5作用过度的外力或者热电发电模块5与第一传热部件13分离。因此,可抑制热电发电装置1的性能的下降。
周壁部件4是合成树脂制。周壁部件4为绝热性。因而,可抑制受热部2的热经由周壁部件4向散热部3传递。受热部2的热主要经由设于内部空间8的传热机构10向热电发电模块5传递。由此,可抑制从受热部2向热电发电模块5传递的热的损失。
第一传热部件13为铝或铜这样的金属制,周壁部件4为合成树脂制。周壁部件4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一传热部件13的热膨胀系数。因此,若周壁部件4在Z轴方向上热变形,则受热部2与散热部3的Z轴方向距离有可能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传热部件13支承于弹性部15,因此即使受热部2与散热部3的Z轴方向距离变化,也可抑制散热部3的内表面3B与第一传热部件13的第一连接部11的Z轴方向距离的变化。因而,可抑制对配置于散热部3与第一传热部件13之间的热电发电模块5作用过度的外力或者热电发电模块5与第一传热部件13分离。
第一传热部件13被第二传热部件14引导。第二传热部件14在第一传热部件13主要热变形的方向上引导第一传热部件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热部件13热变形的方向为Z轴方向。第二传热部件14的引导方向为Z轴方向。由此,第一传热部件13能够沿Z轴方向顺畅地移动。
第一传热部件13与第二传热部件14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因而,物体B的热经由受热部2、第一传热部件13及第二传热部件14充分地向热电发电模块5传递。
第一连接部11经由挠性的传热片16而与热电发电模块5连接。由此,例如即使在第一传热部件13沿相对于Z轴倾斜的方向热变形的情况下,也可利用传热片16来抑制对热电发电模块5作用局部的外力。
传热机构1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由受热部2、散热部3和周壁部件4规定的内部空间8。由此,传热机构10由受热部2、散热部3及周壁部件4保护。通过将传热机构10配置于内部空间8,可抑制异物向传热机构10附着。因而,第一传热部件13与第二传热部件14能够顺畅地进行相对移动。
电子器件6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由受热部2、散热部3和周壁部件4规定的内部空间8。由此,电子器件6由受热部2、散热部3及周壁部件4保护。通过将电子器件6配置于内部空间8,可抑制异物向电子器件6附着。
电子器件6包含传感器6A以及发送传感器6A的检测数据的信号发送器6B。由此,存在于热电发电装置1外部的管理装置能够顺畅地获取传感器6A的检测数据。在热电发电装置1分别设置于工业设施的多个物体B的情况下,管理装置能够基于从多个热电发电装置1分别发送来的传感器6A的检测数据来监视及管理多个物体B的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传热机构10B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传热机构10B包含具有与热电发电模块5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的第一传热部件13B、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B与受热部2之间的弹性部15B和具有与受热部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且引导第一传热部件13B的第二传热部件14B。
第一传热部件13B是具有顶板部的筒状部件。第一连接部11包含第一传热部件13B的+Z侧的端部。第一传热部件13B与热电发电模块5的端面51连接。
第二传热部件14B是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B内侧的棒状部件。第二连接部12包含第二传热部件14B的-Z侧的端部。第二传热部件14B固定于受热部2。第一传热部件13B与第二传热部件14B能够在Z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第二传热部件14B沿Z轴方向引导第一传热部件13B。
弹性部15B在Z轴方向上弹性变形。弹性部15B包含螺旋弹簧这样的弹性部件。弹性部15B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B的-Z侧的端部与受热部2的内表面2B之间。弹性部15B的+Z侧的端部与第一传热部件13B的-Z侧的端部连接。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抑制对热电发电模块5作用过度的外力或者热电发电模块5与第一传热部件13B分离。因而,可抑制热电发电装置1的性能的下降。
[第三实施方式]
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传热机构10C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传热机构10C包含具有第一连接部11的第一传热部件13C、具有第二连接部12且引导第一传热部件13C的第二传热部件14C和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C与第二传热部件14C之间的弹性部15C。
第一传热部件13C是棒状部件。第一连接部11包含第一传热部件13C的+Z侧的端部。第一传热部件13C与热电发电模块5的端面51连接。
第二传热部件14C是具有底板部的筒状部件。第二连接部12包含第二传热部件14C的-Z侧的端部。第二传热部件14C固定于受热部2。第一传热部件13C与第二传热部件14C能够在Z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第二传热部件14C沿Z轴方向引导第一传热部件13C。
弹性部15C在Z轴方向上弹性变形。弹性部15C包含螺旋弹簧这样的弹性部件。弹性部15C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C的-Z侧的端部与第二传热部件14C的底板部之间。弹性部15B的+Z侧的端部与第一传热部件13C的-Z侧的端部连接。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也可抑制对热电发电模块5作用过度的外力或者热电发电模块5与第一传热部件13C分离。因而,可抑制热电发电装置1的性能的下降。
[第四实施方式]
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传热机构10D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传热机构10D包含具有第一连接部11的第一传热部件13D、具有第二连接部12且引导第一传热部件13D的第二传热部件14D和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D与第二传热部件14D之间的弹性部15D。
第一传热部件13D是棒状部件。第一连接部11包含第一传热部件13D的+Z侧的端部。第一传热部件13D与热电发电模块5的端面51连接。
第二传热部件14D是具有底板部的筒状部件。第二连接部12包含第二传热部件14D的-Z侧的端部。第二传热部件14D固定于受热部2。第一传热部件13D与第二传热部件14D能够在Z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第二传热部件14D沿Z轴方向引导第一传热部件13D。
弹性部15D在Z轴方向上弹性变形。弹性部15D包含气体这样的压缩性流体。弹性部15D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D的-Z侧的端部与第二传热部件14D的底板部之间。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抑制对热电发电模块5作用过度的外力或者热电发电模块5与第一传热部件13D分离。因而,可抑制热电发电装置1的性能的下降。
[第五实施方式]
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传热机构10E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传热机构10E包含具有第一连接部11的第一传热部件13E和具有第二连接部12且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E与受热部2之间的弹性部15E。
第一传热部件13E是棒状部件。第一连接部11包含第一传热部件13E的+Z侧的端部。第一传热部件13E与热电发电模块5的端面51连接。
弹性部15E在Z轴方向上弹性变形。第二连接部12包含弹性部15E的-Z侧的端部。弹性部15E的-Z侧的端部固定于受热部2。弹性部15E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E的-Z侧的端部与受热部2之间。第一传热部件13E支承于弹性部15E。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抑制对热电发电模块5作用过度的外力或者热电发电模块5与第一传热部件13D分离。因而,可抑制热电发电装置1的性能的下降。
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弹性部15E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E与散热部3之间,且热电发电模块5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E与受热部2之间。该情况下,弹性部15E具有与散热部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第一传热部件13E具有与受热部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
[第六实施方式]
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传热机构10F的一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传热机构10F包含具有与热电发电模块5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的第一传热部件13F、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F与散热部3之间的弹性部15F和具有与散热部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且引导第一传热部件13F的第二传热部件14F。
第一传热部件13F是棒状部件。第一连接部11包含第一传热部件13F的-Z侧的端部。热电发电模块5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F的第一连接部11与受热部2之间。
第二传热部件14F是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F周围的筒状部件。第二连接部12包含第二传热部件14F的+Z侧的端部。第二传热部件14F固定于散热部3。第一传热部件13F与第二传热部件14F能够在Z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第二传热部件14F沿Z轴方向引导第一传热部件13F。
弹性部15F在Z轴方向上弹性变形。弹性部15F包含螺旋弹簧这样的弹性部件。弹性部15F配置于第一传热部件13F的+Z侧的端部与散热部3之间。弹性部15F的+Z侧的端部与散热部3连接。弹性部5F的-Z侧的端部固定于第一传热部件13F。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抑制对热电发电模块5作用过度的外力或者热电发电模块5与第一传热部件13F分离。因而,可抑制热电发电装置1的性能的下降。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部15(15B,15C,15E,15F)可以不是螺旋弹簧。弹性部15也可以是板簧、碟形弹簧、树脂弹簧以及盘簧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部15(15D)可以不是压缩性的气体,也可以是液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部15(15B,15C,15D,15E,15F)可以不是弹簧,也可以是橡胶这样的弹性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传热片1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传感器6A并不限定于温度传感器。传感器6A例如也可以是振动传感器。
附图标记说明
1…热电发电装置、2…受热部、2A…受热面、2B…内表面、2BT…凹部、2BU…凹部、3…散热部、3A…散热面、3B…内表面、3BT…凹部、3BU…凹部、4…周壁部件、4B…内表面、5…热电发电模块、5P…p型热电半导体元件、5N…n型热电半导体元件、6…电子器件、6A…传感器、6B…信号发送器、6C…放大器、6D…微型计算机、7…基板、7A…支承部件、7B…支承部件、8…内部空间、9A…密封部件、9B…密封部件、10…传热机构、10B…传热机构、10C…传热机构、10D…传热机构、10E…传热机构、10F…传热机构、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第一传热部件、13B…第一传热部件、13C…第一传热部件、13D…第一传热部件、13E…第一传热部件、13F…第一传热部件、14…第二传热部件、14B…第二传热部件、14C…第二传热部件、14D…第二传热部件、14F…第二传热部件、15…弹性部、15B…弹性部、15C…弹性部、15D…弹性部、15E…弹性部、15F…弹性部、16…传热片、51…端面、51S…第一基板、52…端面、52S…第二基板、53…第一电极、54…第二电极、55…导线、B…物体。

Claims (11)

1.一种热电发电装置,其中,具备:
受热部;
散热部;
热电发电模块,其配置在所述受热部与所述散热部之间;
传热机构,其具有与所述热电发电模块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受热部及所述散热部中的至少一方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该传热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弹性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传热机构包含:
第一传热部件,其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
弹性部,其具有所述第二连接部,且配置于所述第一传热部件与所述受热部及所述散热部中的至少一方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传热机构包含:
第一传热部件,其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
弹性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传热部件与所述受热部及所述散热部中的至少一方之间;
第二传热部件,其具有所述第二连接部,且引导所述第一传热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电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传热部件为棒状部件,
所述第二传热部件是配置于所述第一传热部件的周围的筒状部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电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传热部件为筒状部件,
所述第二传热部件是配置于所述第一传热部件的内侧的棒状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传热机构包含:
第一传热部件,其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
第二传热部件,其具有所述第二连接部,且引导所述第一传热部件;
弹性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一传热部件与所述第二传热部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电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传热部件与所述第二传热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电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经由传热片而与所述热电发电模块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电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具备配置于所述受热部的周缘部与所述散热部的周缘部之间且将所述受热部与所述散热部连结的周壁部件,
所述传热机构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由所述受热部、所述散热部和所述周壁部件规定的内部空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电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具备通过由所述热电发电模块产生的电力来驱动的电子器件,
所述电子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电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电子器件包含传感器以及发送所述传感器的检测数据的信号发送器。
CN201980078350.0A 2018-11-30 2019-11-19 热电发电装置 Active CN1132430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5061A JP7378925B2 (ja) 2018-11-30 2018-11-30 熱電発電装置
JP2018-225061 2018-11-30
PCT/JP2019/045296 WO2020110833A1 (ja) 2018-11-30 2019-11-19 熱電発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3078A true CN113243078A (zh) 2021-08-10
CN113243078B CN113243078B (zh) 2024-05-24

Family

ID=70852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8350.0A Active CN113243078B (zh) 2018-11-30 2019-11-19 热电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408352A1 (zh)
JP (1) JP7378925B2 (zh)
KR (2) KR20240017142A (zh)
CN (1) CN113243078B (zh)
DE (1) DE112019005367T5 (zh)
WO (1) WO20201108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1425B2 (ja) 2020-06-25 2024-01-24 カヤバ株式会社 熱発電装置
JP7469967B2 (ja) 2020-06-25 2024-04-17 カヤバ株式会社 熱発電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4609A (zh) * 2008-11-24 2011-10-19 排放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热电发电机的模块和热电发电机
JP2011239638A (ja) * 2010-05-13 2011-11-24 Fujitsu Ltd 熱発電制御装置
JP2013004837A (ja) * 2011-06-20 2013-01-07 Swcc Showa Cable Systems Co Ltd 熱電発電装置
JP2013026334A (ja) * 2011-07-19 2013-02-04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積層型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DE202012012536U1 (de) * 2012-02-16 2013-04-08 Abb Technology Ag Thermoelektrische Generatoranordnung
JP2014138102A (ja) * 2013-01-17 2014-07-28 Yamaha Corp 熱電発電ユニット
CN104596671A (zh) * 2015-02-03 2015-05-06 东南大学 基于温差与叶轮互补发电技术的智能远传热量表及其工作方法
CN106464165A (zh) * 2014-07-02 2017-02-22 株式会社Kelk 热电发电装置
CN106575697A (zh) * 2014-08-12 2017-04-19 密歇根州立大学董事会 热电设备及其加工和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92655A1 (en) * 2007-08-29 2013-08-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hermoelectric device embedd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EP2415088B1 (de) * 2009-04-02 2015-03-25 AVL List GmbH Thermoelektrische generatoreinheit
JP6433335B2 (ja) 2015-02-26 2018-12-05 一般財団法人マイクロマシンセンター 無線センサ端末
US20160372650A1 (en) * 2015-06-17 2016-12-22 Sheetak Inc. Thermoelectric device for high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DE102016206507A1 (de) * 2016-04-18 2017-10-19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Thermoelektrisches Modul
JP7162499B2 (ja) * 2018-11-09 2022-10-28 株式会社Kelk 温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4609A (zh) * 2008-11-24 2011-10-19 排放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热电发电机的模块和热电发电机
JP2011239638A (ja) * 2010-05-13 2011-11-24 Fujitsu Ltd 熱発電制御装置
JP2013004837A (ja) * 2011-06-20 2013-01-07 Swcc Showa Cable Systems Co Ltd 熱電発電装置
JP2013026334A (ja) * 2011-07-19 2013-02-04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積層型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DE202012012536U1 (de) * 2012-02-16 2013-04-08 Abb Technology Ag Thermoelektrische Generatoranordnung
JP2014138102A (ja) * 2013-01-17 2014-07-28 Yamaha Corp 熱電発電ユニット
CN106464165A (zh) * 2014-07-02 2017-02-22 株式会社Kelk 热电发电装置
CN106575697A (zh) * 2014-08-12 2017-04-19 密歇根州立大学董事会 热电设备及其加工和使用方法
CN104596671A (zh) * 2015-02-03 2015-05-06 东南大学 基于温差与叶轮互补发电技术的智能远传热量表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74380A (ko) 2021-06-21
KR20240017142A (ko) 2024-02-06
DE112019005367T5 (de) 2021-08-12
CN113243078B (zh) 2024-05-24
JP7378925B2 (ja) 2023-11-14
WO2020110833A1 (ja) 2020-06-04
US20210408352A1 (en) 2021-12-30
JP2020089211A (ja)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43078A (zh) 热电发电装置
US20180246135A1 (en)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and movab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751261B2 (ja) 熱電発電ユニット
US6975060B2 (en) Meso-to-micro-scaleable device and methods for conversion of thermal energy to electrical energy
US20110150036A1 (en) Flexibl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wireless sensor nod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0522311A (en) Electric circuit module
KR101152222B1 (ko) 플렉서블 열전소자,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센서 노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198527B2 (en) Field-deployable electronics platform having thermoelectric power source and electronics module
WO2018173956A1 (ja) 状態検出装置
US20200408685A1 (en)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Yong et al.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with integrated high-voltage power electronics
US8704386B2 (en)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CN109976411B (zh) 部件的热控制装置、相关电子系统及平台
US10928255B2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US11262180B2 (en)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Zaghari et 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energy harvesting sensor systems for harsh environments
JP2013251309A (ja) 熱電変換装置
WO2020166363A1 (ja) 熱電発電装置及び振動検出システム
JP6343181B2 (ja) プロセスシステム構成機器作動状態提供装置
US20230122836A1 (en)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 assembly for a semiconductor laser
US20230073032A1 (en) Residual charge removal device
JP2018125582A (ja) 微動装置
KR102180178B1 (ko) IoT 디바이스의 전원 공급용 열전 발전 장치
KR20210110379A (ko) 열전 발전 장치 및 진동 검출 시스템
JP2016046345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