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5989A - 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5989A
CN113235989A CN202110378809.8A CN202110378809A CN113235989A CN 113235989 A CN113235989 A CN 113235989A CN 202110378809 A CN202110378809 A CN 202110378809A CN 113235989 A CN113235989 A CN 113235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upporting
supporting wall
ramp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88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鹏飞
吕海生
赵芬
于华北
徐振
韩琦
兰春辉
葛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an Xing Bui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an Xing 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an Xing Bui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an Xing Bui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788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59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5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598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1/00Stairways, ramps, or like structures; Balustrades; Handrails
    • E04F11/002Ram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4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peculiar to garages,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securing devices, 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and operating schemes; cent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地下车库,所述地下车库包括车库本体、坡道本体及坡道出入口,坡道本体远离车库本体一侧设置护坡,护坡与坡道本体之间设置支护桩,车库本体包括车库顶板与车库外墙;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设置在坡道出入口正下方,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墙、第二支撑墙及支撑顶板。本发明中,支撑结构起到支撑坡道出入口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结构荷载的传递方式,将坡道出入口结构的荷载通过支撑结构传递至车库顶板和支护桩,最后再传至地基,有效地杜绝了住宅楼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出入口因回填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坡道出入口下沉和结构开裂的质量问题,并消除了此处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住宅楼地下汽车库坡道出入口结构作为地下汽车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衔接社区内地上车行道路与地下停车库,是社区区域内动态交通空间和静态交通空间的连接点和融合点,是社区内汽车出入的必经之处。它关系到汽车进出地下汽车库的车行流畅程度、行车安全,而且影响着建筑、铺装乃至整个社区的面貌。目前大部分社区的地下车库的车行出入口结构设计已经能够满足交通便捷的要求,且底部与车库相连,车库起到支撑汽车坡道出入口结构的作用以保证安全。
然而仍存在少部分汽车坡道出入口在安全设计方面考虑不足,使得汽车坡道出入口结构底部没有任何支撑体系保证其结构安全,而且没有有效的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结构下沉的措施。目前对于此类建筑工程中住宅楼汽车坡道出入口结构而言,常规的下部地基处理的方式均为素土回填或2:8灰土回填,这种常规的做法现场施工时素土回填或2:8灰土回填质量无法保证,回填土极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住宅楼汽车坡道出入口结构发生下沉和结构开裂的质量问题且此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目前部分汽车坡道出入口结构底部没有任何支撑体系,采用常规的下部地基处理的方式,进行素土回填或2:8灰土回填,回填土极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住宅楼汽车坡道出入口结构发生下沉和结构开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
地下车库,所述地下车库包括车库本体、坡道本体及坡道出入口,所述车库本体通过所述坡道本体与所述坡道出入口连通;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墙、第二支撑墙及支撑顶板,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坡道出入口正下方,所述支撑顶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墙上端、所述第二支撑墙上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坡道本体远离所述车库本体一侧设置护坡,所述护坡与所述坡道本体之间设置支护桩,所述车库本体位于所述坡道出入口下方,所述车库本体包括车库顶板与车库外墙,所述车库顶板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墙上端,所述第一支撑墙一端与所述车库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墙一端与所述支护桩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坡道出入口包括出入口顶板及出入口底板,所述出入口顶板设置在所述出入口底板下方,所述出入口底板下表面设置防水层,所述防水层面积大于所述出入口底板下表面面积,所述防水层下表面与所述支撑顶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顶板上表面面积大于所述防水层下表面面积。
优选的,所述车库本体位于所述坡道出入口下方,所述支撑结构内壁设置有灰土层,所述支撑结构外壁设置有素土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墙、所述第二支撑墙及所述支撑顶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墙与所述第二支撑墙均竖直设置,所述支撑顶板水平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墙外壁设置有第一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底部与所述车库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
缓冲箱,所述缓冲箱下端与所述车库顶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箱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墙一侧分别开设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上方;
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滑动杆一端延伸至所述缓冲箱外部并设置第一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墙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墙外壁接触,所述第一滑动杆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缓冲箱内并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箱内壁固定连接;
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缓冲箱内部,所述滑轨底部与所述缓冲箱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杆靠近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上端固定连接;
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二缓冲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右侧,所述第二缓冲板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墙外壁贴合,所述第二缓冲板朝向所述缓冲箱一侧设置若干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箱侧壁固定连接;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缓冲箱内,所述固定块一侧与所述缓冲箱靠近所述第二通孔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前侧壁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固定块一端设置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中间位置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缓冲箱外部,并设置滚球,所述滚球外周与所述第二缓冲板侧壁接触,所述转动杆另一端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孔外部并与所述第一滑块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另一端设置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墙外壁设置有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底部与所述支护桩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装置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支撑顶板下方设置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有若干,若干所述连接装置在所述支撑顶板下方等间距设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置在所述支撑顶板正下方;
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液压缸底部与所述箱体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上端设置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上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液压缸及箱体,延伸至所述箱体外部并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与所述支撑顶板下表面贴合;
两个第二液压缸,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缸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液压缸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远离所述第一液压缸一侧设置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远离所述第二推板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液压缸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二液压缸外部并设置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箱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第二推杆一端贯穿所述箱体侧壁并设置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墙内壁、所述第二支撑墙内壁贴合;
油管,所述油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第二液压缸之间,所述油管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缸连通,所述油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连通,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第二液压缸内均设置有液压油。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墙包括混凝土及若干钢筋,所述第一支撑墙外部设置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包括:
载荷测试仪,所述载荷测试仪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墙外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撑墙水平方向的实际载荷;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墙外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墙外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载荷测试仪、所述报警器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载荷测试仪的检测值控制所述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第一支撑墙的抗压强度平均值;
Figure BDA0003011967570000051
其中,fa为所述第一支撑墙的抗压强度平均值,ε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选用的混凝土类别对第一支撑墙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fH为所述第一支撑墙选用的混凝土的预设抗压强度,
Figure BDA0003011967570000053
为所述第一支撑墙选用的混凝土的预设抗压强度的修正系数,V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的实际体积,V2为所述第一支撑墙的预设体积,ε2为所述第一支撑墙选用的钢筋类别对第一支撑墙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fG为所述第一支撑墙选用的钢筋的预设抗压强度,N为所述第一支撑墙内钢筋的实际数量,θ为所述第一支撑墙内钢筋结构对钢筋的预设抗压强度的修正系数;
步骤2:基于步骤1的计算结果,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第一支撑墙水平方向的目标载荷:
Figure BDA0003011967570000052
其中,τ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水平方向的目标载荷,S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水平方向的截面面积,ρ1为所述支撑顶板的混凝土密度,V3为所述支撑顶板的预设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g取9.8m/s2,S2为所述第二支撑墙水平方向的截面面积,C为所述第一支撑墙的墙厚度,E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2为所述第二支撑墙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h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的混凝土的高度,h2为所述第一支撑墙的钢筋的高度;
步骤3:基于步骤2的计算结果,当所述载荷测试仪检测的所述第一支撑墙水平方向的实际载荷大于所述第一支撑墙水平方向的目标载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适用于上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第二支撑墙的位置,并设置纵向钢筋,然后完成第二支撑墙的浇筑;
步骤二:确定第一支撑墙的位置,并设置纵向钢筋,然后完成第一支撑墙的浇筑;
步骤三:根据坡道出入口的位置确定支撑顶板的位置,然后在支撑顶板位置处设置纵向钢筋,并完成支撑顶板的浇筑。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一中,待车库本体外防水作业完工合格后,将坡道出入口周围及下部加入灰土层,并将灰土层夯实至支护桩冠梁顶标高处,接着根据施工平面图和测量仪器,确定坡道出入口的位置,再根据坡道出入口的位置计算第二支撑墙的位置,并利用白灰画出第二支撑墙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再利用记号笔在支护桩的冠梁上根据第二支撑墙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位置,利用记号笔在支护桩上标记第二支撑墙的纵向钢筋的位置,然后利用电钻在第二支撑墙的纵向钢筋的位置进行打孔作业,接着利用吹气装置将孔内粉尘清理干净,然后打入植筋胶,最后将加工好的纵向钢筋插入对应的孔中,接着待植筋胶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进行第二支撑墙的纵向钢筋的绑扎作业,并在纵向钢筋顶部留出足够的钢筋锚固长度,再根据第二支撑墙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利用12mm厚木胶合板支设第二支撑墙的模板,待第二支撑墙模板设置完成后,采用C20混凝土浇筑第二支撑墙,最后待第二支撑墙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对第二支撑墙进行拆模作业,待第二支撑墙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将坡道出入口周围及下部加入灰土层,并将灰土层夯实至车库顶板标高处;
在所述步骤二中,根据施工平面图和测量仪器,确定坡道出入口的位置,在根据坡道出入口的位置计算第一支撑墙的位置,并利用白灰画出第一支撑墙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接着根据第一支撑墙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位置,利用记号笔在车库顶板上标记出第一支撑墙的纵向钢筋的位置,然后利用电钻在第一支撑墙的纵向钢筋的位置进行打孔作业,接着利用吹气装置将孔内粉尘清理干净,然后打入植筋胶,并将加工好的纵向钢筋插入对应的孔中,待植筋胶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进行第一支撑墙的纵向钢筋绑扎作业,在纵向钢筋顶部留出足够的钢筋锚固长度,并根据第一支撑墙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利用12mm厚木胶合板支设第一支撑墙的模板,待第一支撑墙模板设置完成后,采用C20混凝土浇筑第一支撑墙,待第一支撑墙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进行拆模作业,待第一支撑墙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进行第一支撑墙的外防水作业,第一支撑墙的外防水作业完工合格后,将坡道出入口周围及下部加入灰土层,并将灰土层夯实至支撑顶板底面标高处;
在所述步骤三中,根据施工平面图和测量仪器,确定坡道出入口的位置,并根据坡道出入口的位置计算支撑顶板的位置,利用白灰画出支撑顶板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接着在支撑顶板处插入纵向钢筋,并进行支撑顶板的纵向钢筋绑扎作业,待支撑顶板的纵向钢筋绑扎作业完成后,利用12mm厚木胶合板设置支撑顶板的模板,待支撑顶板模板设置完成后,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支撑顶板,待支撑顶板顶部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支撑顶板的模板,待支撑顶板顶部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开始进行坡道出入口结构的施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地下车库,所述地下车库包括车库本体、坡道本体及坡道出入口,所述车库本体通过所述坡道本体与所述坡道出入口连通,所述坡道本体远离所述车库本体一侧设置护坡,所述护坡与所述坡道本体之间设置支护桩,所述车库本体位于所述坡道出入口下方,所述车库本体包括车库顶板与车库外墙,所述车库顶板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墙上端;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墙、第二支撑墙及支撑顶板,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坡道出入口正下方,所述第一支撑墙一端与所述车库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墙一端与所述支护桩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顶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墙上端、所述第二支撑墙上端固定连接。本发明中,在坡道出入口下方设置了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起到支撑坡道出入口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结构荷载的传递方式,将坡道出入口结构的荷载通过支撑结构传递至车库顶板和支护桩,最后再传至地基,有效地杜绝了住宅楼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出入口因回填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坡道出入口下沉和结构开裂的质量问题,并消除了此处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并且,缩短了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出入口处回填土的施工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该支撑结构整体位于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出入口结构底部,该支撑结构顶部与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出入口结构底面相接,起到支撑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出入口结构作用的同时,还不改变原住宅楼外装修的完成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中车库本体、坡道本体、坡道出入口及支撑结构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B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原车库本体、坡道本体及坡道出入口的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C-C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4中D-D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支撑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E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图8中F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图7中G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施工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中:1、坡道本体;2、坡道出入口;3、护坡;4、支护桩;5、车库顶板;6、车库外墙;7、第一支撑墙;8、第二支撑墙;9、支撑顶板;10、出入口顶板;11、出入口底板;12、防水层;13、灰土层;14、素土层;15、缓冲箱;16、第一通孔;17、第二通孔;18、第一滑动杆;19、第一缓冲板;20、第一弹簧;21、滑轨;22、第一滑块;23、第一连杆;24、第二缓冲板;25、第二弹簧;26、固定块;27、转动轴;28、转动杆;29、滚球;30、安装孔;31、第二滑动杆;32、第三弹簧;33、箱体;34、第一液压缸;35、第一推板;36、第一推杆;37、支撑板;38、第二液压缸;39、第二推板;40、第二推杆;41、第二滑块;42、连接板;43、油管;44、车库本体;45、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如图1-10所示,包括:
地下车库,所述地下车库包括车库本体44、坡道本体1及坡道出入口2,所述车库本体44通过所述坡道本体1与所述坡道出入口2连通;
支撑结构45,所述支撑结构45包括第一支撑墙7、第二支撑墙8及支撑顶板9,所述支撑结构45位于所述坡道出入口2正下方,所述支撑顶板9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墙7上端、所述第二支撑墙8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坡道本体1远离所述车库本体44一侧设置护坡3,所述护坡3与所述坡道本体1之间设置支护桩4,所述车库本体44位于所述坡道出入口2下方,所述车库本体44包括车库顶板5与车库外墙6,所述车库顶板5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墙6上端,所述第一支撑墙7远离所述支撑顶板9一端与所述车库顶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墙8远离所述支撑顶板9一端与所述支护桩4上端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如图4-图6所示,原地下车库仅包括车库本体44、坡道本体1以及坡道出入口2,坡道车库本体44通过坡道本体1与坡道出入口2连通,坡道出入口2底部没有任何支撑体系保证结构安全,常规的下部地基处理的方式均为素土回填或2:8灰土回填,这种常规的做法现场施工时素土回填或2:8灰土回填质量无法保证,回填土极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住宅楼汽车坡道出入口2结构发生下沉和结构开裂的质量问题且此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此,本方案在坡道出入口2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撑结构45,支撑结构45包括第一支撑墙7、第二支撑墙8及支撑顶板9,第一支撑墙7设置在车库顶板5上端,并与车库顶板5上端连成一个整体,第二支撑墙8设置在支护桩4上端,并与支护桩4上端连成一个整体,第一支撑墙7与第二支撑墙8上端通过支撑顶板9连成一个整体,使得支撑结构45与车库本体44及支护桩4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该支撑结构45整体位于汽车坡道出入口2结构的底部,支撑结构45起到支撑坡道出入口2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结构荷载的传递方式,将坡道出入口2结构的荷载通过支撑结构45传递至车库顶板5和支护桩4,最后再传至地基,有效地杜绝了住宅楼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出入口2因回填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坡道出入口2下沉和结构开裂的质量问题,并消除了此处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并且,缩短了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出入口2处回填土的施工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该支撑结构45整体位于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出入口2结构底部,该支撑结构45顶部与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出入口2结构底面相接,起到支撑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出入口2结构作用的同时,还不改变原住宅楼外装修的完成效果。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3所示,所述坡道出入口2包括出入口顶板10及出入口底板11,所述出入口顶板10设置在所述出入口底板11下方,所述出入口底板11下表面设置防水层12,所述防水层12面积大于所述出入口底板11下表面面积,所述防水层12下表面与所述支撑顶板9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顶板9上表面面积大于所述防水层12下表面面积;
所述车库本体44位于所述坡道出入口2下方,所述支撑结构45内壁设置有灰土层13,所述支撑结构45外壁设置有素土层14;
所述第一支撑墙7、所述第二支撑墙8及所述支撑顶板9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墙7与所述第二支撑墙8均竖直设置,所述支撑顶板9水平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坡道出入口2包括出入口顶板10及出入口底板11,在出入口底板11下表面设置有防水层12,防水层12能够防止坡道出入口2处的水流入出入口底板11下方,避免坡道出入口2下方设置的回填土发生沉降,地下车库的车库本体44也位于坡道出入口2下方,在支撑结构45的内壁填有灰土层13,灰土层13为2:8灰土回填土,同时在支撑结构45的外部设置有素土层14,灰土层13与素土层14都被夯实,确保坡道出入口2结构稳定,不会出现下沉的问题,第一支撑墙7、第二支撑墙8及支撑顶板9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了支撑结构45的整体强度。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7-图10所示,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壁设置有第一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底部与所述车库顶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
缓冲箱15,所述缓冲箱15下端与所述车库顶板5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箱15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墙7一侧分别开设第一通孔16与第二通孔17,所述第一通孔16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7上方;
第一滑动杆18,所述第一滑动杆18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6内,所述第一滑动杆18一端延伸至所述缓冲箱15外部并设置第一缓冲板19,所述第一缓冲板19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墙7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壁接触,所述第一滑动杆18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缓冲箱15内并设置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弹簧20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杆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0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箱15内壁固定连接;
滑轨21,所述滑轨21设置在所述缓冲箱15内部,所述滑轨21底部与所述缓冲箱15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轨2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2;
第一连杆23,所述第一连杆23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杆18靠近所述第一弹簧20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3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22上端固定连接;
第二缓冲板24,所述第二缓冲板24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17右侧,所述第二缓冲板24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壁贴合,所述第二缓冲板24朝向所述缓冲箱15一侧设置若干第二弹簧25,所述第二弹簧25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板24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5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箱15侧壁固定连接;
固定块26,所述固定块26设置在所述缓冲箱15内,所述固定块26一侧与所述缓冲箱15靠近所述第二通孔17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6前侧壁设置有转动轴27,所述转动轴27与所述固定块26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27远离所述固定块26一端设置转动杆28,所述转动杆28中间位置与所述转动轴27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28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7延伸至所述缓冲箱15外部,并设置滚球29,所述滚球29外周与所述第二缓冲板24侧壁接触,所述转动杆28另一端设置安装孔30,所述安装孔30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杆31,所述第二滑动杆31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孔30外部并与所述第一滑块22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31另一端设置第三弹簧32,所述第三弹簧32位于所述安装孔30内,所述第三弹簧32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2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30内壁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第一支撑墙7与第二支撑墙8之间加入回填土时,需要将回填土夯实,在夯实过程中,第一支撑墙7与第二支撑墙8均会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同程度的力,会对第一支撑墙7与第二支撑墙8的强度以及刚度造成影响,因此在第一支撑墙7外壁设置有第一缓冲装置,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板19与第二缓冲板24,第一缓冲板19、第二缓冲板24分别与第一支撑墙7的外壁接触,当第一支撑墙7受到冲击时,第一缓冲板19带动第一滑动杆18向缓冲箱15内部滑动,第一弹簧20压缩,第二缓冲板24向靠近缓冲箱15方向运动,第二弹簧25压缩,第一缓冲板19与第二缓冲板24能够同时缓冲第一支撑墙7受到的力,有效的保护了第一支撑墙7,当第一支撑墙7向靠近缓冲箱15一侧倾斜时,第一支撑墙7带动第一缓冲板19向缓冲箱15方向运动,第一缓冲板19带动第一滑动杆18沿第一通孔16滑动,并使第一弹簧20压缩,第一滑动杆18滑动同时带动第一连杆23向远离第一支撑墙7的方向运动,第一连杆23带动第一滑块22沿滑轨21滑动,第一滑块22向远离第一支撑墙7的方向滑动,第一滑块22带动第二滑动杆31在安装孔30内滑动,第三弹簧32拉伸,同时第二滑动杆31带动转动杆28以转动轴27为圆心进行顺时针转动,转动杆28设置滚球29一端逐渐靠近第二缓冲板24直至与第二缓冲板24贴合,此时,滚球29能够挤压第二缓冲板24,使得第二缓冲板24紧贴第一支撑墙7,为第二缓冲板24的侧壁增加了推力,通过设置该第一缓冲装置,能够在夯实回填土时对第一支撑墙7受到的力进行缓冲,有效的减小了夯实过程中水平方向的冲击力或挤压力对第一支撑墙7的影响,并且,当第一支撑墙7倾倒时,第二缓冲板24能够紧贴第一支撑墙7的下端外壁,从而为第一支撑墙7提供推力,增加了第一支撑墙7下端的结构强度与刚度,有效的保护了第一支撑墙7,提高了整体支撑结构45的结构强度,为坡道出入口2提供足够的支撑,解决了坡道出入口2下沉的质量问题。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支撑墙8外壁设置有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底部与所述支护桩4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装置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结构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第二支撑墙8外壁设置有第二缓冲装置,第二缓冲装置与第一缓冲装置的结构及作用均相同,第二缓冲装置的地步与支护桩4的上端固定连接,从而为第二支撑墙8提供一定缓冲与支撑,对第二支撑墙8起到保护作用。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所述支撑顶板9下方设置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有若干,若干所述连接装置在所述支撑顶板9下方等间距设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箱体33,所述箱体33设置在所述支撑顶板9正下方;
第一液压缸34,所述第一液压缸34设置在所述箱体33内,所述第一液压缸34底部与所述箱体33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34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推板35,所述第一推板35上端设置第一推杆36,所述第一推杆36上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液压缸34及箱体33,延伸至所述箱体33外部并设置支撑板37,所述支撑板37上表面与所述支撑顶板9下表面贴合;
两个第二液压缸38,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38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缸34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液压缸38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推板39,所述第二推板39远离所述第一液压缸34一侧设置第二推杆40,所述第二推杆40远离所述第二推板39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液压缸38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二液压缸38外部并设置第二滑块41,所述第二滑块41与所述箱体33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41远离所述第二推杆40一端贯穿所述箱体33侧壁并设置连接板42,两个所述连接板42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墙7内壁、所述第二支撑墙8内壁贴合;
油管43,所述油管43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缸34与所述第二液压缸38之间,所述油管43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缸34连通,所述油管4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38连通,所述第一液压缸34与所述第二液压缸38内均设置有液压油。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支撑顶板9下方设置有若干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的箱体33设置在支撑顶板9的正下方,箱体33内设置有第一液压缸34,第一液压缸34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推板35,在第一推板35上端设置有第一推杆36,第一推杆36上端设置有支撑板37,支撑板37的上表面与支撑顶板9的下表面贴合,第一液压缸34内设置有液压油,通过液压油能够对支撑顶板9起到支撑作用,当支撑顶板9向下沉时,支撑顶板9下压支撑板37,支撑板37通过第一推杆36带动第一推板35向下运动,第一推板35挤压液压油,此时,支撑板37能够对支撑顶板9的下压起到缓冲作用,液压油从第一液压缸34内流入油管43,然后再从油管43流入第二液压缸38内,第二液压缸38内液压油增多,推动第二推板39向远离第一液压缸34方向运动,第二推板39带动第二推杆40运动,第二推杆40带动第二滑块41滑动,第二滑块41带动连接板42向远离箱体33方向运动,两个连接板42分别与第一支撑墙7内壁、第二支撑墙8内壁贴合,并且随着支撑顶板9的下沉,两个连接板42与第一支撑墙7、第二支撑墙8之间的力越来越大,此时,在第一缓冲装置与第二缓冲装置的作用下,第一支撑墙7与第二支撑墙8保持稳定不动,连接板42无法沿第一支撑墙7内壁、第二支撑墙8内壁向下滑动,从而使得箱体33固定在支撑顶板9下方,从而阻碍支撑顶板9的下沉,通过设置连接装置,使得第一支撑墙7、第二支撑墙8及支撑顶板9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增强了支撑结构45的整体性,防止支撑顶板9下沉,进一步避免了坡道出入口2的下沉。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支撑墙7包括混凝土及若干钢筋,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部设置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包括:
载荷测试仪,所述载荷测试仪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实际载荷;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载荷测试仪、所述报警器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载荷测试仪的检测值控制所述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抗压强度平均值;
Figure BDA0003011967570000161
其中,fa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抗压强度平均值,ε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混凝土类别对第一支撑墙7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fH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混凝土的预设抗压强度,
Figure BDA0003011967570000172
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混凝土的预设抗压强度的修正系数,V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实际体积,V2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预设体积,ε2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钢筋类别对第一支撑墙7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fG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钢筋的预设抗压强度,N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内钢筋的实际数量,θ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内钢筋结构对钢筋的预设抗压强度的修正系数;
步骤2:基于步骤1的计算结果,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目标载荷:
Figure BDA0003011967570000171
其中,τ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目标载荷,S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截面面积,ρ1为所述支撑顶板9的混凝土密度,V3为所述支撑顶板9的预设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g取9.8m/s2,S2为所述第二支撑墙8水平方向的截面面积,C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墙厚度,E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2为所述第二支撑墙8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h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混凝土的高度,h2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钢筋的高度;
步骤3:基于步骤2的计算结果,当所述载荷测试仪检测的所述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实际载荷大于所述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目标载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第一支撑墙7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底部与车库顶板5固定连接,并在钢筋外部浇筑有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第一支撑墙7的混凝土强度到达预设设计要求后,需要在第一支撑墙7一侧加土然后夯实,在夯实过程中,第一支撑墙7会受到土层的横向力,若第一支撑墙7的横向载荷过低,会导致第一支撑墙7倒塌,因此,在第一支撑墙7外部设置有报警组件,报警组件的报警条件通过计算得出,先根据公式(1)计算第一支撑墙7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其中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混凝土类别对第一支撑墙7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与混凝土类别有关,混凝土抗压强度越高,则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混凝土类别对第一支撑墙7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越大,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混凝土类别对第一支撑墙7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取值范围为0.4-0.6,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混凝土的预设抗压强度的修正系数与第一支撑墙7的受力状态有关,受力状态包括第一支撑墙7受到的竖直方向的力与水平方向的力,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混凝土的预设抗压强度的修正系数取值范围为0.85-0.90,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钢筋类别对第一支撑墙7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与钢筋的类别、材料比例及粗细等有关,钢筋越粗,则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钢筋类别对第一支撑墙7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越大,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钢筋类别对第一支撑墙7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取值范围为0.4-0.6,第一支撑墙7内钢筋结构对钢筋的预设抗压强度的修正系数与钢筋的摆放方式有关,钢筋越密集、钢筋间距差异越小则第一支撑墙7内钢筋结构对钢筋的预设抗压强度的修正系数越大,第一支撑墙7内钢筋结构对钢筋的预设抗压强度的修正系数取值范围为0.75-0.81,通过公式(1)的计算,能够更准确的计算出第一支撑墙7的抗压强度平均值,然后通过公式(2)计算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目标载荷,结合支撑顶板9对第一支撑墙7的竖直方向的压力,准确计算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水平方向的目标载荷,最后,控制器能够将载荷测试仪检测的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实际载荷与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目标载荷进行比较,当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实际载荷大于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目标载荷时,控制器能够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从而提醒工作人员停止土层的夯实工作,并进行更高一层土层的夯实,通过设置的报警组件,有效的监测了第一支撑墙7的状态,对第一支撑墙7进行了保护,避免第一支撑墙7受到的载荷过大而使第一支撑墙7倒塌,同时也提高了夯实质量,达到了土层夯实的最大程度,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强度。
如图11所示,还包括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对上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进行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第二支撑墙8的位置,并设置纵向钢筋,然后完成第二支撑墙8的浇筑;
步骤二:确定第一支撑墙7的位置,并设置纵向钢筋,然后完成第一支撑墙7的浇筑;
步骤三:根据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确定支撑顶板9的位置,然后在支撑顶板9位置处设置纵向钢筋,并完成支撑顶板9的浇筑;
在所述步骤一中,待车库本体44外防水作业完工合格后,将坡道出入口2周围及下部加入灰土层13,并将灰土层13夯实至支护桩4冠梁顶标高处,接着根据施工平面图和测量仪器,确定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再根据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计算第二支撑墙8的位置,并利用白灰画出第二支撑墙8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再利用记号笔在支护桩4的冠梁上根据第二支撑墙8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位置,利用记号笔在支护桩4上标记第二支撑墙8的纵向钢筋的位置,然后利用电钻在第二支撑墙8的纵向钢筋的位置进行打孔作业,接着利用吹气装置将孔内粉尘清理干净,然后打入植筋胶,最后将加工好的纵向钢筋插入对应的孔中,接着待植筋胶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进行第二支撑墙8的纵向钢筋的绑扎作业,并在纵向钢筋顶部留出足够的钢筋锚固长度,再根据第二支撑墙8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利用12mm厚木胶合板支设第二支撑墙8的模板,待第二支撑墙8模板设置完成后,采用C20混凝土浇筑第二支撑墙8,最后待第二支撑墙8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对第二支撑墙8进行拆模作业,待第二支撑墙8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将坡道出入口2周围及下部加入灰土层13,并将灰土层13夯实至车库顶板5标高处;
在所述步骤二中,根据施工平面图和测量仪器,确定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在根据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计算第一支撑墙7的位置,并利用白灰画出第一支撑墙7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接着根据第一支撑墙7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位置,利用记号笔在车库顶板5上标记出第一支撑墙7的纵向钢筋的位置,然后利用电钻在第一支撑墙7的纵向钢筋的位置进行打孔作业,接着利用吹气装置将孔内粉尘清理干净,然后打入植筋胶,并将加工好的纵向钢筋插入对应的孔中,待植筋胶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进行第一支撑墙7的纵向钢筋绑扎作业,在纵向钢筋顶部留出足够的钢筋锚固长度并根据第一支撑墙7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利用12mm厚木胶合板支设第一支撑墙7的模板,待第一支撑墙7模板设置完成后,采用C20混凝土浇筑第一支撑墙7,待第一支撑墙7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进行拆模作业,待第一支撑墙7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进行第一支撑墙7的外防水作业,第一支撑墙7的外防水作业完工合格后,将坡道出入口2周围及下部加入灰土层13,并将灰土层13夯实至支撑顶板9底面标高处;
在所述步骤三中,根据施工平面图和测量仪器,确定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并根据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计算支撑顶板9的位置,利用白灰画出支撑顶板9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接着在支撑顶板9处插入纵向钢筋,并进行支撑顶板9的纵向钢筋绑扎作业,待支撑顶板9的纵向钢筋绑扎作业完成后,利用12mm厚木胶合板设置支撑顶板9的模板,待支撑顶板9模板设置完成后,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支撑顶板9,待支撑顶板9顶部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支撑顶板9的模板,待支撑顶板9顶部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开始进行坡道出入口2结构的施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为:待车库本体44外防水作业完工合格后,将坡道出入口2周围及下部加入灰土层13,并将灰土层13夯实至支护桩4冠梁顶标高处,接着根据施工平面图和测量仪器,确定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再根据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计算第二支撑墙8的位置,并利用白灰画出第二支撑墙8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再利用记号笔在支护桩4的冠梁上根据第二支撑墙8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位置,利用记号笔在支护桩4上标记第二支撑墙8的纵向钢筋的位置,然后利用电钻在第二支撑墙8的纵向钢筋的位置进行打孔作业,接着利用吹气装置将孔内粉尘清理干净,然后打入植筋胶,最后将加工好的纵向钢筋插入对应的孔中,待植筋胶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进行第二支撑墙8的纵向钢筋的绑扎作业,并在纵向钢筋顶部留出足够的钢筋锚固长度,接着根据第二支撑墙8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利用12mm厚木胶合板支设第二支撑墙8的模板,待第二支撑墙8模板设置完成后,采用C20混凝土浇筑第二支撑墙8,待第二支撑墙8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对第二支撑墙8进行拆模作业,待第二支撑墙8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将坡道出入口2周围及下部加入灰土层13,并将灰土层13夯实至车库顶板5标高处,然后根据施工平面图和测量仪器,确定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在根据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计算第一支撑墙7的位置,并利用白灰画出第一支撑墙7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接着根据第一支撑墙7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位置,利用记号笔在车库顶板5上标记出第一支撑墙7的纵向钢筋的位置,下一步利用电钻在第一支撑墙7的纵向钢筋的位置进行打孔作业,接着利用吹气装置将孔内粉尘清理干净,然后打入植筋胶,并将加工好的纵向钢筋插入对应的孔中,待植筋胶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进行第一支撑墙7的纵向钢筋绑扎作业,在纵向钢筋顶部留出足够的钢筋锚固长度,绑扎作业完成后,根据第一支撑墙7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利用12mm厚木胶合板支设第一支撑墙7的模板,待第一支撑墙7模板设置完成后,采用C20混凝土浇筑第一支撑墙7,待第一支撑墙7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进行拆模作业,待第一支撑墙7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进行第一支撑墙7的外防水作业,第一支撑墙7的外防水作业完工合格后,将坡道出入口2周围及下部加入灰土层13,并将灰土层13夯实至支撑顶板9底面标高处,然后根据施工平面图和测量仪器,确定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并根据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计算支撑顶板9的位置,利用白灰画出支撑顶板9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接着在支撑顶板9处插入纵向钢筋,并进行支撑顶板9的纵向钢筋绑扎作业,待支撑顶板9的纵向钢筋绑扎作业完成后,利用12mm厚木胶合板设置支撑顶板9的模板,待支撑顶板9模板设置完成后,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支撑顶板9,待支撑顶板9顶部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支撑顶板9的模板,待支撑顶板9顶部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开始进行坡道出入口2结构的施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下车库,所述地下车库包括车库本体(44)、坡道本体(1)及坡道出入口(2),所述车库本体(44)通过所述坡道本体(1)与所述坡道出入口(2)连通;
支撑结构(45),所述支撑结构(45)包括第一支撑墙(7)、第二支撑墙(8)及支撑顶板(9),所述支撑结构(45)位于所述坡道出入口(2)正下方,所述支撑顶板(9)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墙(7)上端、所述第二支撑墙(8)上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本体(1)远离所述车库本体(44)一侧设置护坡(3),所述护坡(3)与所述坡道本体(1)之间设置支护桩(4),所述车库本体(44)位于所述坡道出入口(2)下方,所述车库本体(44)包括车库顶板(5)与车库外墙(6),所述车库顶板(5)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墙(6)上端,所述第一支撑墙(7)远离所述支撑顶板(9)一端与所述车库顶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墙(8)远离所述支撑顶板(9)一端与所述支护桩(4)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坡道出入口(2)包括出入口顶板(10)及出入口底板(11),所述出入口顶板(10)设置在所述出入口底板(11)下方,所述出入口底板(11)下表面设置防水层(12),所述防水层(12)面积大于所述出入口底板(11)下表面面积,所述防水层(12)下表面与所述支撑顶板(9)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顶板(9)上表面面积大于所述防水层(12)下表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本体(44)位于所述坡道出入口(2)下方,所述支撑结构(45)内壁设置有灰土层(13),所述支撑结构(45)外壁设置有素土层(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墙(7)、所述第二支撑墙(8)及所述支撑顶板(9)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墙(7)与所述第二支撑墙(8)均竖直设置,所述支撑顶板(9)水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壁设置有第一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底部与所述车库顶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
缓冲箱(15),所述缓冲箱(15)下端与所述车库顶板(5)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箱(15)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墙(7)一侧分别开设第一通孔(16)与第二通孔(17),所述第一通孔(16)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7)上方;
第一滑动杆(18),所述第一滑动杆(18)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6)内,所述第一滑动杆(18)一端延伸至所述缓冲箱(15)外部并设置第一缓冲板(19),所述第一缓冲板(19)朝向所述第一支撑墙(7)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壁接触,所述第一滑动杆(18)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缓冲箱(15)内并设置第一弹簧(20),所述第一弹簧(20)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杆(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0)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箱(15)内壁固定连接;
滑轨(21),所述滑轨(21)设置在所述缓冲箱(15)内部,所述滑轨(21)底部与所述缓冲箱(15)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轨(2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2);
第一连杆(23),所述第一连杆(23)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杆(18)靠近所述第一弹簧(20)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3)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22)上端固定连接;
第二缓冲板(24),所述第二缓冲板(24)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17)右侧,所述第二缓冲板(24)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壁贴合,所述第二缓冲板(24)朝向所述缓冲箱(15)一侧设置若干第二弹簧(25),所述第二弹簧(25)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板(24)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5)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箱(15)侧壁固定连接;
固定块(26),所述固定块(26)设置在所述缓冲箱(15)内,所述固定块(26)一侧与所述缓冲箱(15)靠近所述第二通孔(17)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6)前侧壁设置有转动轴(27),所述转动轴(27)与所述固定块(26)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27)远离所述固定块(26)一端设置转动杆(28),所述转动杆(28)中间位置与所述转动轴(27)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28)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7)延伸至所述缓冲箱(15)外部,并设置滚球(29),所述滚球(29)外周与所述第二缓冲板(24)侧壁接触,所述转动杆(28)另一端设置安装孔(30),所述安装孔(30)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杆(31),所述第二滑动杆(31)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孔(30)外部并与所述第一滑块(22)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杆(31)另一端设置第三弹簧(32),所述第三弹簧(32)位于所述安装孔(30)内,所述第三弹簧(32)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2)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孔(30)内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墙(8)外壁设置有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底部与所述支护桩(4)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装置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板(9)下方设置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有若干,若干所述连接装置在所述支撑顶板(9)下方等间距设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箱体(33),所述箱体(33)设置在所述支撑顶板(9)正下方;
第一液压缸(34),所述第一液压缸(34)设置在所述箱体(33)内,所述第一液压缸(34)底部与所述箱体(33)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34)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推板(35),所述第一推板(35)上端设置第一推杆(36),所述第一推杆(36)上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液压缸(34)及箱体(33),延伸至所述箱体(33)外部并设置支撑板(37),所述支撑板(37)上表面与所述支撑顶板(9)下表面贴合;
两个第二液压缸(38),两个所述第二液压缸(38)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缸(34)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液压缸(38)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推板(39),所述第二推板(39)远离所述第一液压缸(34)一侧设置第二推杆(40),所述第二推杆(40)远离所述第二推板(39)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液压缸(38)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二液压缸(38)外部并设置第二滑块(41),所述第二滑块(41)与所述箱体(33)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41)远离所述第二推杆(40)一端贯穿所述箱体(33)侧壁并设置连接板(42),两个所述连接板(42)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墙(7)内壁、所述第二支撑墙(8)内壁贴合;
油管(43),所述油管(43)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缸(34)与所述第二液压缸(38)之间,所述油管(43)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压缸(34)连通,所述油管(4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38)连通,所述第一液压缸(34)与所述第二液压缸(38)内均设置有液压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墙(7)包括混凝土及若干钢筋,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部设置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包括:
载荷测试仪,所述载荷测试仪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实际载荷;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墙(7)外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载荷测试仪、所述报警器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载荷测试仪的检测值控制所述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抗压强度平均值;
Figure FDA0003011967560000041
其中,fa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抗压强度平均值,ε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混凝土类别对第一支撑墙(7)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fH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混凝土的预设抗压强度,
Figure FDA0003011967560000051
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混凝土的预设抗压强度的修正系数,V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实际体积,V2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预设体积,ε2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钢筋类别对第一支撑墙(7)抗压强度的影响系数,fG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选用的钢筋的预设抗压强度,N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内钢筋的实际数量,θ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内钢筋结构对钢筋的预设抗压强度的修正系数;
步骤2:基于步骤1的计算结果,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目标载荷:
Figure FDA0003011967560000052
其中,τ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目标载荷,S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截面面积,ρ1为所述支撑顶板(9)的混凝土密度,V3为所述支撑顶板(9)的预设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g取9.8m/s2,S2为所述第二支撑墙(8)水平方向的截面面积,C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墙厚度,E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2为所述第二支撑墙(8)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h1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混凝土的高度,h2为所述第一支撑墙(7)的钢筋的高度;
步骤3:基于步骤2的计算结果,当所述载荷测试仪检测的所述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实际载荷大于所述第一支撑墙(7)水平方向的目标载荷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9.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第二支撑墙(8)的位置,并设置纵向钢筋,然后完成第二支撑墙(8)的浇筑;
步骤二:确定第一支撑墙(7)的位置,并设置纵向钢筋,然后完成第一支撑墙(7)的浇筑;
步骤三:根据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确定支撑顶板(9)的位置,然后在支撑顶板(9)位置处设置纵向钢筋,并完成支撑顶板(9)的浇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步骤一中,待车库本体(44)外防水作业完工合格后,将坡道出入口(2)周围及下部加入灰土层(13),并将灰土层(13)夯实至支护桩(4)冠梁顶标高处,接着根据施工平面图和测量仪器,确定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再根据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计算第二支撑墙(8)的位置,并利用白灰画出第二支撑墙(8)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再利用记号笔在支护桩(4)的冠梁上根据第二支撑墙(8)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位置,利用记号笔在支护桩(4)上标记第二支撑墙(8)的纵向钢筋的位置,然后利用电钻在第二支撑墙(8)的纵向钢筋的位置进行打孔作业,接着利用吹气装置将孔内粉尘清理干净,然后打入植筋胶,最后将加工好的纵向钢筋插入对应的孔中,接着待植筋胶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进行第二支撑墙(8)的纵向钢筋的绑扎作业,并在纵向钢筋顶部留出足够的钢筋锚固长度,再根据第二支撑墙(8)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利用12mm厚木胶合板支设第二支撑墙(8)的模板,待第二支撑墙(8)模板设置完成后,采用C20混凝土浇筑第二支撑墙(8),最后待第二支撑墙(8)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对第二支撑墙(8)进行拆模作业,待第二支撑墙(8)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将坡道出入口(2)周围及下部加入灰土层(13),并将灰土层(13)夯实至车库顶板(5)标高处;
在所述步骤二中,根据施工平面图和测量仪器,确定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在根据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计算第一支撑墙(7)的位置,并利用白灰画出第一支撑墙(7)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接着根据第一支撑墙(7)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位置,利用记号笔在车库顶板(5)上标记出第一支撑墙(7)的纵向钢筋的位置,然后利用电钻在第一支撑墙(7)的纵向钢筋的位置进行打孔作业,接着利用吹气装置将孔内粉尘清理干净,然后打入植筋胶,并将加工好的纵向钢筋插入对应的孔中,待植筋胶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进行第一支撑墙(7)的纵向钢筋绑扎作业,在纵向钢筋顶部留出足够的钢筋锚固长度并根据第一支撑墙(7)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利用12mm厚木胶合板支设第一支撑墙(7)的模板,待第一支撑墙(7)模板设置完成后,采用C20混凝土浇筑第一支撑墙(7),待第一支撑墙(7)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进行拆模作业,待第一支撑墙(7)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进行第一支撑墙(7)的外防水作业,第一支撑墙(7)的外防水作业完工合格后,将坡道出入口(2)周围及下部加入灰土层(13),并将灰土层(13)夯实至支撑顶板(9)底面标高处;
在所述步骤三中,根据施工平面图和测量仪器,确定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并根据坡道出入口(2)的位置计算支撑顶板(9)的位置,利用白灰画出支撑顶板(9)的尺寸位置和控制线,接着在支撑顶板(9)处插入纵向钢筋,并进行支撑顶板(9)的纵向钢筋绑扎作业,待支撑顶板(9)的纵向钢筋绑扎作业完成后,利用12mm厚木胶合板设置支撑顶板(9)的模板,待支撑顶板(9)模板设置完成后,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支撑顶板(9),待支撑顶板(9)顶部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条件后拆除支撑顶板(9)的模板,待支撑顶板(9)顶部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设设计要求后,开始进行坡道出入口(2)结构的施工。
CN202110378809.8A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Withdrawn CN1132359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8809.8A CN113235989A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8809.8A CN113235989A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5989A true CN113235989A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31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8809.8A Withdrawn CN113235989A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59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0221A (zh) * 2022-07-29 2022-09-09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坡面防水渗出的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0221A (zh) * 2022-07-29 2022-09-09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坡面防水渗出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52028A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reinforcing a wall
CN100473790C (zh) 一种建筑用塔吊基础及其制造方法
AU2021106928A4 (en)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excavation of deep pit with triaxial mixing pile waterstop curtains and rotary bored cast-in-place pile supports
CN113235601A (zh) 湿陷性黄土临近建筑物的深基坑施工风险控制结构及工法
CN111155430A (zh)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工艺
CN110952586A (zh) 一种高速公路下方承台施工工艺
CN113235989A (zh) 一种防止汽车坡道出入口下沉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281894A (zh) 一种桩基础施工方法
CN114837088A (zh) 一种公路上承台的施工方法
CN216194901U (zh) 一种用于大跨度地下车库的卸荷板式挡土墙结构
CN113863706A (zh) 既有建筑低净空下旋喷静压复合桩施工方法及应用装置
CN110725163B (zh) 基于既有轨道交通路基的复合路基装置和桩柱施工方法
CN110924404A (zh) 一种深厚回填土填充墙基础施工工法
CN211816394U (zh) 一种基岩地区不排水挡土墙结构
CN113550764A (zh) 盾构混凝土套筒始发进洞方法及建筑结构
CN208869876U (zh) 用于铁路高填方路堤的箱型结构及一种铁路高填方路堤
CN211228589U (zh) 支挡结构
CN113322942A (zh) 软弱地层挤扩支盘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13846714A (zh) 一种筏板基础的修复加固方法
CN113685190A (zh) 一种盾构穿越浅覆软弱粘土的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2281821A (zh) 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CN113863290A (zh) 一种出入口围护桩的施工方法
CN111877185A (zh) 一种严寒地区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工法
CN110777570A (zh) 膨胀土大变形防上拱的地基结构和地基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8824098A (zh) 用于铁路高填方路堤的箱型结构及一种铁路高填方路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