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2544A - 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2544A
CN113232544A CN202110667372.XA CN202110667372A CN113232544A CN 113232544 A CN113232544 A CN 113232544A CN 202110667372 A CN202110667372 A CN 202110667372A CN 113232544 A CN113232544 A CN 113232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automobile
charging pile
charging
pile body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673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喜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eyia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eyia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eyia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eyia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673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2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2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254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8Cab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60L53/665Methods related to measuring, billing or pay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设有电气组件;充电线的一端伸入所述充电桩本体内且与所述电气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伸入所述充电桩本体内的部分缠绕在自动束线装置上,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外侧且连接充电头,所述充电头通过挂架挂在所述充电桩本体外侧;所述充电桩本体前侧设有控制面板和检修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后侧设有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滑动连接在第二移动组件上,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固定在安装面。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充电桩无法移动不便于使用以及充电线拖拽容易造成损伤的问题。

Description

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不再需要燃烧石油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节约了化石资源的同时,减少了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要通过充电桩为其提供电能,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使用时无法移动,当车主停好车需要使用充电线进行充电时,如果发现充电线长度不够,需要重新调整停车的位置,较为繁琐,不便于使用。且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充电线太短会使得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之间的停车距离过大时,充电线的长度无法满足使用需求,造成使用不便,而充电线太长又会使充电线拖地造成磨损,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设有电气组件;
充电线的一端伸入所述充电桩本体内且与所述电气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伸入所述充电桩本体内的部分缠绕在自动束线装置上,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外侧且连接充电头,所述充电头通过挂架挂在所述充电桩本体外侧;
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后侧设有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滑动连接在第二移动组件上,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固定在安装面。
优选地,所述充电桩本体前侧设有控制面板和检修门。
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刷卡器、按键;
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为环形套,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为与所述环形套相匹配的滑竿,所述滑竿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滑竿的端部通过连接座固定在安装面。
优选地,所述充电桩本体内还设有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内一角,所述排水装置包括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内设有中部隔板,所述中部隔板将所述集水箱分隔为集水腔和排水腔;
所述集水腔底部连通抽水管的一端,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充电桩本体内,所述抽水管内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水流只能由单向流入所述集水腔内;
所述排水腔连通排水管的一端,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充电桩本体外;
所述分隔板上设有水平布置的转动槽口,所述转动槽口连通所述集水腔和排水腔,所述分隔板上还设有沿竖直方向的转动槽口,所述转动槽口的底部连通所述转动槽口,所述转动槽口内设有转板,所述转动槽口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传动轴的一端,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转板顶部,所述转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开口槽;
所述集水腔内设有对称布置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在所述集水腔内侧壁,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压板底部,所述压板尺寸与所述集水腔内部尺寸相匹配,所述压板顶部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箱外且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集水箱顶部;
所述排水腔内顶部设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端位于所述排水腔内,所述气泵的排气端连通至所述集水箱外。
优选地,所述电气组件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架体,所述架体的侧面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架体上的所述滑槽相对,每个所述滑槽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导向杆;
下支撑板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架体上的所述滑槽内,上支撑板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架体上的所述滑槽内,所述上支撑板位于所述下支撑板上侧,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关于所述导向杆对称布置;
所述下支撑板的顶部设有下连接块;
所述上支撑板的底部设有上连接块;
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滑槽的一端滑动连接导向块,所述导向块铰接下连杆的一端,所述下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下连接块上,所述导向块还铰接上连杆的一端,所述上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上连接块上。
优选地,所述充电桩本体内还设有关于所述电气组件对称布置的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固定在所述充电桩本体内侧壁,所述固定底板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输出轴的一端,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斜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杆的一端,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板上;
传动块内部设有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传动块通过内螺纹传动连接在所述螺杆上;
所述传动块上铰接传动连杆的一端,所述传动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推移杆的中部,所述推移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推移杆的另一端铰接夹持块的一端,所述夹持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气组件的侧壁相抵触。
优选地,所述自动束线装置包括束线箱,所述束线箱内转动连接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上设有与所述大齿轮同轴的第一滑轮,所述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小齿轮位于所述大齿轮上侧,所述小齿轮上固定连接张紧连杆的一端,所述张紧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位于所述小齿轮右侧;
所述大齿轮右上侧设有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的右下侧设有第四滑轮;
第二滑轮通过连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大齿轮上,所述大齿轮上还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的一端;
所述大齿轮右侧设有第五滑轮;
所述大齿轮右下侧设有束线轮;
所述充电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气组件的供电输出端,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在所述束线轮上缠绕若干圈后依次绕过所述第五滑轮、第二滑轮、第一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后伸出所述束线箱,所述充电线伸出所述束线箱外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充电桩本体外;
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小齿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五滑轮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束线箱内;
所述张紧轮与所述充电线相抵触。
优选地,当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共同使用时,每个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充电桩本体均接入供电电网,所述供电电网提供电能;
充电桩本体内的电气组件的输入端与供电电网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气组件的输出端与充电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气组件用于将供电电网提供的电能转化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所需电能;
充电桩本体内还设有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的输入端与供电电网电性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线的供电输入端电性连接,充电线的供电输出端与充电头电性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将供电电网提供的电能转化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所需的电能并进行存储,所述储能模块存储的电能经充电线后通过充电头提供给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本体内还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计算单元、监测单元、存储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计算单元、监测单元、存储单元之间电性连接;
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气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监测单元通过对所述储能模块、电气组件的工作状态的监测实现对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工作状态的监测;
所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所述储能模块从所述供电电网获取的电量的值、所述储能模块存储的电量的值、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电量的值;
所述电气组件的工作状态包括所述电气组件从所述供电电网获取的电量的值以及所述电气组件输出的电量的值;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控制终端,使用时,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监测单元对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并基于以下步骤对充电桩本体的运营状态进行监测,并将结果反馈至控制终端;
步骤1:所述监测单元对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计算单元根据监测单元的监测数据计算第i个充电桩本体在j时刻消耗的电量Dij
Dij=Aij+Bij
Aij表示第i个充电桩本体对应的新能源汽车在j时刻获取的电量,i=1~Q,所述新能源汽车在j时刻获取的电量包括所述电气组件输出至新能源汽车的电量以及所述储能模输出至新能源汽车的电量;
Bij表示在j时刻,第i个充电桩本体由于自身工作消耗的电量,i=1~Q;
步骤2:接着,计算单元根据记录的S时间内每个充电桩本体在j时刻消耗的电量Dij,计算S时间内第i个充电桩本体的平均电量需求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051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061
步骤3:接着,计算单元根据计算出的S时间内第i个充电桩本体的平均电量需求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062
计算S时间内每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收益;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063
YSi表示S时间内第i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收益;
p表示充电桩本体输出的电能收取的单价;
q表示运营每个充电桩本体的单位时间成本价;
X表示充电桩本体的预计单位时间电量输出值,所述充电桩本体的预计单位时间电量输出值为单位时间内预计所述电气组件以及所述储能模块输出至新能源汽车的电能;
T表示单位时间的长度,所述单位时间为进行收益预估时采取的计算时间段;
步骤4:将S时间记为一个计算周期,计算单元对连续G个计算周期内的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收益进行计算,并将计算出的G个计算周期内的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累计运营收与设定的G个计算周期内的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预期累计运营收益YM进行比较;
当连续G个计算周期内全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累计运营收益大于等于设定的G个计算周期内全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预期累计运营收益YM时,表示运营收益满足预计,控制模块的控制单元向控制终端发出“正常运营”反馈;
当连续G个计算周期内全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累计运营收益低于设定的G个计算周期内全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预期累计运营收益YM时,表示运营收益不满足预计,控制模块的控制单元向控制终端发出“运营异常”反馈。
优选地,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供电输入端接入供电网络,所述供电网络用于提供电能;
所述供电网络提供三相电流;
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共设有C个;
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还包括控制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电流检测装置和计算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流检测装置和计算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电流检测装置对每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三相电流的值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报警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检测单元检测的C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三相电流的值计算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三相电流的值;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071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072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073
I1表示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第一相电流的有效值;
I2表示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第二相电流的有效值;
I3表示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第三相电流的有效值;
I1e表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第一相电流的值,e=1~C;
I2e表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第二相电流的值,e=1~C;
I3e表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第三相电流的值,e=1~C;
fe表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权重,所述权重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实际输出功率与标准输出功率的比值;
接着,所述计算单元根据计算出的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三相电流的值计算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三相电流的不平衡度δ;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081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082
表示对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083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084
选取最大值;
当计算出的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三相电流的不平衡度δ超过设置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提示。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示意图;
图2为单个本发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多个本发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共同使用时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多个本发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共同使用时的另一种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束线箱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支撑组件在充电桩本体内的安装示意图。
1、充电桩本体;101、电气组件;102、检修门;2、第一移动组件;3、第二移动组件;4、控制面板;5、充电线;6、排水装置;601、集水箱;602、抽水管;603、排水管;604、单向阀;605、转动槽口;606、中部隔板;607、转动槽口;608、转板;609、传动轴;610、轴承;611、复位弹簧;612、气泵;613、第一伸缩杆;614、压板;615、底板;7、把手;8、安装面;9、底座;901、架体;902、滑槽;903、下支撑板;904、上支撑板;905、导向杆;906、导向块;907、下连杆;908、下连接块;909、上连杆;910、上连接块;911、下导向套;912、上导向套;913、导向连杆;10、固定板;11、驱动装置;12、输出轴;13、第一斜齿轮;14、第二斜齿轮;15、螺杆;16、传动块;17、传动连杆;18、推移杆;19、夹持块;20、束线轮;21、大齿轮;22、第一滑轮;23、第二滑轮;24、第二伸缩杆;25、小齿轮;26、张紧连杆;27、张紧轮;28、第三滑轮;29、第四滑轮;30、第五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如图1-4、图10所示,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设有电气组件101;
通过设置检修门102,当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发生故障或需要定期检修时,打开检修门102对其进行检修。
充电线5的一端伸入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且与所述电气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5伸入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的部分缠绕在自动束线装置上,所述充电线5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侧且连接充电头,所述充电头通过挂架挂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侧;
所述充电桩本体1前侧设有控制面板4和检修门102;
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后侧设有第一移动组件2,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滑动连接在第二移动组件3上,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固定在安装面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当需要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时,车主将新能源汽车停至本发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前,接着车主将充电头从挂架上取下,拉动充电头,充电头带动充电线5使得缠绕在自动束线装置上的充电线5松开,使得充电线5伸出充电桩本体1外的部分变长,使得充电头可以伸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内对其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将充电头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取出,重新挂回挂架,在此过程中自动束线装置将缠绕其上的充电线5收紧,将位于充电桩本体1外的充电线5收回一部分,使得位于充电桩本体1外的充电线5不会拖在地面,避免充电线5在地面拖拽磨损,延长充电线5的使用寿命。
对于汽车驾驶人,由于驾驶水平不同,对于驾驶水平不太好的驾驶人,停车时无法一次将新能源汽车停至目标位置(目标位置即为使用的充电桩本体1前侧对应位置),如果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无法移动,当新能源汽车停放位置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位置交错较大时,可能会出现充电线5不够长的问题,此时驾驶人需要重新停放新能源汽车,修正停车位置,不便于使用;通过设置在充电桩本体1背部设置第一移动组件2,在安装面8设置第二移动组件3,通过第一移动组件2在第二移动组件3上滑动实现充电桩本体1位置的移动,使得即使新能源汽车停放位置与目标位置有偏差时,依然可以通过移动充电桩本体1将其移动至车辆停放位置前,接着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动作。第二移动组件3可以安装在地面(如图2、3所示)或安装在墙面(如图3所示),可根据需要选择。
控制面板4用于进行控制操作(输入控制指令)、显示充电状态,当使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动作时,可以通过控制面板4输入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包括:
(1)设置目标充电度数,使得对新能源汽车充电度数达到目标充电度数时,停止充电动作,同时显示充电完成并发出语音提示;
且当未达到目标充电度数,但新能源汽车已完成充电(电量充满),停止充电动作,同时显示充电完成并发出语音提示,同时显示实际充电度数和目标充电度数,提示使用者实际充电度数低于目标充电度数,如采用预付款方式,此时对使用者进行退款动作,将目标充电度数与实际充电度数之间的金额差退给使用者。
(2)设置目标充电金额,使得对新能源汽车充电度数达到目标充电金额时,停止充电动作,同时显示充电完成并发出语音提示;
且当未达到目标充电金额,但新能源汽车已完成充电(电量充满),停止充电动作,同时显示充电完成并发出语音提示,同时显示实际充电金额和目标充电金额,提示使用者实际充电金额低于目标充电金额,如采用预付款方式,此时对使用者进行退款动作,将目标充电金额与实际充电金额之间的金额差退给使用者。
控制指令包括以上所述内容,但不限于以上。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面板4包括显示屏401、刷卡器402、按键403;
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设有把手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拉动把手7,带动充电桩本体1沿第二移动组件3滑动,改变充电桩本体1位置;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刷卡器402刷卡,刷卡器402进行读卡动作,读卡内容包括卡内余额等信息,通过按键403输入目标充电金额或目标充电度数等控制指令。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刷卡器402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显示屏401用于显示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2-4、图10所示,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为环形套,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为与所述环形套相匹配的滑竿,所述滑竿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滑竿的端部通过连接座固定在安装面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第二移动组件3为水平布置的滑竿,第二移动组件3的两端通过连接座固定在安装面8,安装面8可以为墙面或地面,当安装面8为地面时,还可以在连接座底部安装滚轮,则第二移动组件相对地面为可移动的,使得可以根据需要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位置进行移动,滚轮上配备刹车装置,当启动刹车装置,滚轮不可转动,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位置可以固定;
第二移动组件3上可以滑动连接一个或多个充电桩本体1,通过第一移动组件2在第二移动组件3上滑动改变充电桩本体1的位置,实现位置的自由移动,使得对新能源汽车车主停车位置要求降低,及时停车位置与充电桩本体1之间有偏差,仍可以通过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位置将充电桩本体1移动至车辆跟前;
当多个充电桩本体1同时使用时,对于传统落地式充电桩,当先来的车辆停放位置有偏差时(停放位置占用了一部分旁边车位的位置),会使得后来的车辆停放位置也有偏差,对于依次停放的多辆车,越后达到的车辆停放的车辆停放位置偏差越大,使得充电桩的充电线5够不到车辆,对于本发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则可以通过第一移动组件2在第二移动组件3上的滑动带动与第一移动组件2连接的充电桩本体1同步移动,改变位置,从而使得充电桩的充电线5可以够到车辆,进行充电动作。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5、6所示,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还设有排水装置6,所述排水装置6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一角,所述排水装置6包括集水箱601,所述集水箱601内设有中部隔板606,所述中部隔板606将所述集水箱601分隔为集水腔和排水腔;
所述集水腔底部连通抽水管602的一端,所述抽水管60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所述抽水管602内设有单向阀604,所述单向阀604用于控制水流只能由单向流入所述集水腔内;
所述排水腔连通排水管603的一端,所述排水管603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
所述分隔板606上设有水平布置的转动槽口607,所述转动槽口607连通所述集水腔和排水腔,所述分隔板606上还设有沿竖直方向的转动槽口605,所述转动槽口605的底部连通所述转动槽口607,所述转动槽口607内设有转板608,所述转动槽口605内通过轴承610转动连接传动轴609的一端,所述传动轴609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转板608顶部,所述转板608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开口槽;
所述集水腔内设有对称布置的底板615,所述底板615的一侧固定在所述集水腔内侧壁,所述底板615的顶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611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6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压板614底部,所述压板614尺寸与所述集水腔内部尺寸相匹配,所述压板614顶部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613的一端,所述第一伸缩杆61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箱601外且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集水箱601顶部;
所述排水腔内顶部设有气泵612,所述气泵的进气端位于所述排水腔内,所述气泵的排气端连通至所述集水箱601外。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由于降雨等情况可能导致充电桩本体1内进水,进水可能充电桩本体1内的电气组件101损坏,通过设置排水装置6,可以将充电桩本体1内的水及时排出。
转动槽口607连通集水腔和排水腔,转板608转动设置在转动槽口607内,且转板608转动一定角度时会将转动槽口607堵住,使得集水腔和排水腔分隔开,转板608的不停转动使得集水腔和排水腔之间连通、分隔开的状态间断出现;当充电桩本体1内进水时,气泵612工作,将排水腔内的气体排出,由于气泵612的工作使得排水腔内气压降低,由于压力差转板608在转动槽口607内转动,转板608在转动的同时通过转板608上的开口才将使得集水腔内的气体带入排水腔,持续一段时间后,集水腔内气压降低,通过抽水管602将充电桩本体1内的水吸入集水腔,通过在抽水管602内设置单向阀604使得水只能单向流入集水腔而不会重新流出至充电桩本体1,当集水腔内的水达到一定量时,第一伸缩杆613伸长,带动压板614下压,对集水腔内空间进行压缩,使得集水腔内压力增大,在压力差作用下,集水腔内的水流入排水腔内,并从排水管603排出;使得充电桩本体1内存在积水时可以及时排出,避免积水影响充电桩本体1内电气组件101的工作,影响正常使用,同时避免电气组件101受潮造成安全隐患。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所述电气组件101的底部设有底座9,所述底座9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架体901,所述架体901的侧面设有滑槽902,两个所述架体901上的所述滑槽902相对,每个所述滑槽902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导向杆905;
下支撑板903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架体901上的所述滑槽902内,上支撑板904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架体901上的所述滑槽902内,所述上支撑板904位于所述下支撑板903上侧,所述上支撑板904与所述下支撑板903关于所述导向杆905对称布置;
所述下支撑板903的顶部设有下连接块908;
所述上支撑板904的底部设有上连接块910;
所述导向杆905远离所述滑槽902的一端滑动连接导向块906,所述导向块906铰接下连杆907的一端,所述下连杆907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下连接块908上,所述导向块906还铰接上连杆909的一端,所述上连杆909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上连接块910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使用时,电气组件101放置在底座9上,相对布置的两个架体901对电气组件101的两个侧面进行支撑,上支撑板904对电气组件101的底部进行支撑,当发生竖向震动时,电气组件101给上支撑板904向下的力,上支撑板904向下的同时带动上连接块910同步向下,上连接块910向下的同时带动上连杆909连接在上连接块910的一端下压,上连杆909的另一端带动导向块906沿导向杆905滑动,导向块906滑动的同时带动下连杆907连接在导向块906上的一端向着远离下连接块908的方向运动,下连杆907的另一端则带动下连接块908向上,下连接块908向上的同时带动下支撑板903同步向上;上连接块910与下连接块908之间还通过上导向套912、下导向套911和导向连杆913连接,起到导向连接作用,保证上支撑板904与下支撑板903运动时沿着竖直方向;还可以在上连接板与导向杆905之间以及下连接板与导向杆905之间设置弹簧,当施加给上支撑板904的向下的力消失时,弹簧失去外力,逐渐从压缩状态回复原状,带动上支撑板904向上、下支撑板903向下,回复到原先位置;通过上述动作,在收到竖直方向的外力时,可以起到缓冲减震效果,保护电气组件101,减少其收到的外力,避免受到外力造成电气组件101的损坏。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5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8和图11所示,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还设有关于所述电气组件101对称布置的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底板10,所述固定底板10固定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侧壁,所述固定底板10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11,所述驱动装置1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输出轴12的一端,所述输出轴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斜齿轮13,所述第一斜齿轮13与第二斜齿轮14啮合传动,所述第二斜齿轮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杆15的一端,所述螺杆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板10上;
传动块16内部设有与所述螺杆15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传动块16通过内螺纹传动连接在所述螺杆15上;
所述传动块16上铰接传动连杆17的一端,所述传动连杆17的另一端铰接在推移杆18的中部,所述推移杆18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0上,所述推移杆18的另一端铰接夹持块19的一端,所述夹持块1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气组件101的侧壁相抵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驱动装置11工作带动输出轴12转动,输出轴12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斜齿轮13同步转动,第一斜齿轮13转动的同时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斜齿轮14同步转动,第二斜齿轮14转的同时带动连接其上的螺杆15同步转动,螺杆15转动的同时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传动块16沿螺杆15轴向移动,一端转动连接在传动块16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推移杆18中部的传动连杆17随传动块16移动的同时带动推移杆18顺指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相对的夹持块19远离或靠近。相对的两个夹持块19分别支撑电气组件101相对的两个外表面,当充电桩本体1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作用左右移动时,电气组件101也受到左右移动的外力,通过对称布置的两个支撑组件对电气组件101的相对的左右两个侧面进行支撑,由于夹持块19与推移杆18之间转动连接,电气组件101受到令其左右移动的外力时,夹持块19对电气组件101进行夹持支撑的面从与竖直方向重合到与竖直方向发生一定偏斜,当仍对电气组件101进行有效支撑,使其不会从原先位置移动脱离,且夹持块19随电气组件101发生的偏斜也可以降低对电气组件101水平方向移动是夹持块19对电气组件101的硬性冲击,使得电气组件101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作用时,夹持组件既可以对其进行有效支撑,还不会造成硬性冲击。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6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所述自动束线装置包括束线箱,所述束线箱内转动连接有大齿轮21,所述大齿轮21上设有与所述大齿轮21同轴的第一滑轮22,所述大齿轮21与小齿轮25啮合传动,所述小齿轮25位于所述大齿轮21上侧,所述小齿轮25上固定连接张紧连杆26的一端,所述张紧连杆2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张紧轮27,所述张紧轮27位于所述小齿轮28右侧;
所述大齿轮21右上侧设有第三滑轮28,所述第三滑轮28的右下侧设有第四滑轮29;
第二滑轮23通过连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大齿轮21上,所述大齿轮21上还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24的一端;
所述大齿轮21右侧设有第五滑轮30;
所述大齿轮21右下侧设有束线轮20;
所述充电线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气组件101的供电输出端,所述充电线5的另一端在所述束线轮20上缠绕若干圈后依次绕过所述第五滑轮30、第二滑轮23、第一滑轮22、第三滑轮28、第四滑轮29后伸出所述束线箱,所述充电线5伸出所述束线箱外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
所述第一滑轮22、第二滑轮23、小齿轮25、第三滑轮28、第四滑轮29、第五滑轮30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束线箱内;
所述张紧轮28与所述充电线5相抵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使用时,使用者拉动充电头,带动连接充电头一端的充电线5向远离充电桩本体1的方向运动,位于充电桩本体1内的充电线5拉出至充电桩本体1外,束线箱内还设置张力传感器,对充电线5的张力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张力与设定值相差较大时(拉出的充电线5与实际需求长度相差较大或充完电后将充电头从充电车辆中拔出挂在挂在上时),束线轮20工作,将充电线5收紧,避免位于充电线5本体外的充电线5拖地造成磨损;当检测到张力与设定值相差较小时,第二伸缩杆24伸长,带动大齿轮21逆时针转动,小齿轮25同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通过张紧连杆26带动张紧轮27以小齿轮25的轴心为转动中心顺时针转动,将充电线5压紧,实现对充电线5的收紧,反之,第二伸缩杆24缩短,带动大齿轮21顺时针转动,此时小齿轮25同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通过张紧连杆26带动张紧轮27以小齿轮25的轴心为转动中心逆针转动,将充电线5放松;通过大齿轮21、小齿轮25、张紧轮27、第二伸缩杆24的协同,实现对充电线5收紧和放松的微调。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7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当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共同使用时,每个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充电桩本体1均接入供电电网,所述供电电网提供电能;
充电桩本体1内的电气组件101的输入端与供电电网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气组件101的输出端与充电线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气组件101用于将供电电网提供的电能转化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所需电能;
充电桩本体1内还设有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的输入端与供电电网电性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线5的供电输入端电性连接,充电线5的供电输出端与充电头电性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将供电电网提供的电能转化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所需的电能并进行存储,所述储能模块存储的电能经充电线5后通过充电头提供给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本体1内还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计算单元、监测单元、存储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计算单元、监测单元、存储单元之间电性连接;
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气组件101电性连接,所述监测单元通过对所述储能模块、电气组件101的工作状态的监测实现对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工作状态的监测;
所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所述储能模块从所述供电电网获取的电量的值、所述储能模块存储的电量的值、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电量的值;
所述电气组件101的工作状态包括所述电气组件101从所述供电电网获取的电量的值以及所述电气组件101输出的电量的值;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控制终端,使用时,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监测单元对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并基于以下步骤对充电桩本体1的运营状态进行监测,并将结果反馈至控制终端;
步骤1:所述监测单元对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计算单元根据监测单元的监测数据计算第i个充电桩本体1在j时刻消耗的电量Dij
Dij=Aij+Bij
Aij表示第i个充电桩本体1对应的新能源汽车在j时刻获取的电量,单位千瓦时,i=1~Q,所述新能源汽车在j时刻获取的电量包括所述电气组件101输出至新能源汽车的电量以及所述储能模输出至新能源汽车的电量;
Bij表示在j时刻,第i个充电桩本体1由于自身工作消耗的电量,单位千瓦时,i=1~Q;
所述充电桩本体1由于自身工作消耗的电量为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动作时,所述充电桩本体1自身工作所消耗的电量;
步骤2:接着,计算单元根据记录的S时间内每个充电桩本体1在j时刻消耗的电量Dij,计算S时间内第i个充电桩本体1的平均电量需求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01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02
步骤3:接着,计算单元根据计算出的S时间内第i个充电桩本体1的平均电量需求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03
计算S时间内每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收益;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04
YSi表示S时间内第i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收益;
p表示充电桩本体1输出的电能收取的单价,单位元每千瓦时;
q表示运营每个充电桩本体1的单位时间成本价,单位元;
X表示充电桩本体1的预计在单位时间内的电量输出值,单位千瓦时,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预计单位时间电量输出值为单位时间内预计所述电气组件101以及所述储能模块输出至新能源汽车的电能;
T表示单位时间的长度,单位小时,所述单位时间为进行收益预估时采取的计算时间段;
步骤4:将S时间记为一个计算周期,计算单元对连续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收益进行计算,并将计算出的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累计运营收益与设定的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预期累计运营收益YM进行比较;
当连续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累计运营收益大于等于设定的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预期累计运营收益YM时,表示运营收益满足预计,控制模块的控制单元向控制终端发出“正常运营”反馈;
当连续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累计运营收益低于设定的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预期累计运营收益YM时,表示运营收益不满足预计,控制模块的控制单元向控制终端发出“运营异常”反馈。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储能模块的输入端接入供电电网并将供电电网提供的电能转化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所需的电能并进行存储(针对接入的供电电网提供交流电,而新能源汽车充电需要直流电或接入的供电电网提供三相电而新能源汽车充电需要两相电等情况,需要将供电电网提供的电能进行转化后再提供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所述储能模块存储的电能经充电线5后通过充电头提供给新能源汽车;通过设置储能模块,即使本发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所在区域发生电力故障或其他情况导致停电出现供电电网无法提供电能时,仍可通过储能模块存储的电能对新能源汽车充电,使得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可以始终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当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有新能源汽车正在充电且供电电网有电时,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储能模块不会从供电电网获取电能(避免存储至储能模块的电能消耗被计算在正在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消耗中),储能模块仅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无新能源汽车正在充电且储能模块存储的电能低于其最大容量的60%时,才会从供电电网获取电能并存储。
控制模块对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并记录充电桩本体1在j时刻消耗的电量Dij,接着,控制模块根据记录一定时间段内每个充电桩本体1在j时刻消耗的电量Dij,计算该时间段内充电桩本体1的平均电量需求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21
接着,控制模块根据计算出一定时间段内充电桩本体1的平均电量需求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22
该时间段内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收益YS,通过将该时间段内的实际运营收益与预计运营收益作比较,当实际运营收益大于等于预计运营收益时,表示当前运营状态正常,满足预期,即长久运营可以保持盈利,控制模块向控制终端发出“正常运营”反馈,使得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者可以了解充电桩的运营状态;
当实际运营收益低于预计运营收益时,表示当前运营状态异常,不能满足预期,即长久运营无法盈利,控制模块向控制终端发出“运营异常”反馈,使得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者可以了解充电桩的运营状态,针对性的及时作出应对措施,例如,由于充电桩的安装位置比较偏僻导致前往使用充电桩的人较少造成运营收益低,则针对性的进行引流,增加使用频次,若由于充电桩的充电价格高于其他处的充电桩则可以针对性的调整价格,增加使用频次。式中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23
表示S时间内充电桩本体1输出的电量收取的金额(对使用充电桩的用户收取的),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24
表示S时间内充电桩本体1的运营成本,所述运营成本包括接入的供电电网的电力单价以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制造成本在S时间内分摊成本值(例如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成本为十二万,预计一年内收回成本,此时在每个月的分摊成本为一万),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25
为S时间内第i个充电桩本体1在j时刻消耗的电量Dij与S时间内第i个充电桩本体1的平均电量需求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31
的差值,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32
为S时间内所述充电桩本体的预计电量输出值,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33
表示充电桩本体1在S时间的实际输出电量与预计输出电量的比值,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使用频次相关参数;当使用频次越高,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34
越大,对应的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35
越小,运营成本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36
越小,运营收益YS越高。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8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供电输入端接入供电网络,所述供电网络用于提供电能;
所述供电网络提供三相电流;
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共设有C个;
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还包括控制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电流检测装置和计算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流检测装置和计算单元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装置对每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三相电流的值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报警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检测单元检测的C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三相电流的值计算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三相电流的值;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37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38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39
I1表示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第一相电流的有效值;
I2表示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第二相电流的有效值;
I3表示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第三相电流的有效值;
I1e表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第一相电流的值,e=1~C;
I2e表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第二相电流的值,e=1~C;
I3e表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第三相电流的值,e=1~C;
fe表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权重,所述权重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实际输出功率与标准输出功率的比值;
接着,所述计算单元根据计算出的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三相电流的值计算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三相电流的不平衡度δ;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41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42
表示对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43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44
选取最大值;
当计算出的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三相电流的不平衡度δ超过设置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提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新能源汽车作为单相负载接入供电网络,因其充电行为的随机性和灵活性,会引起供电网络三相电流不平衡、有功功率线损高、电能计量异常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其充电时消耗的电能无法精确计量,故需要对三相电流不平衡度进行检测并在三相电流不平衡度过高时及时作出应对措施,保证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其消耗的电能可以精确计量,避免计量错误导致多收费或少收费的情况。同时,通过对三相电流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线路故障,如由于线路故障导致某一相或两相无法正常供电,导致供电异常时,可以及时发现并发出报警提示,及时作出应对措施,保证正常使用。式中,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51
为三相电流有效值的均值,
Figure BDA0003117901120000252
为取第一相、第二相、第三相电流的值与三相电流有效值的均值的差值的最大值。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设有电气组件(101);
充电线(5)的一端伸入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且与所述电气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线(5)伸入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的部分缠绕在自动束线装置上,所述充电线(5)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侧且连接充电头,所述充电头通过挂架挂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侧;
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后侧设有第一移动组件(2),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滑动连接在第二移动组件(3)上,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固定在安装面(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前侧设有控制面板(4)和检修门(1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4)包括显示屏(401)、刷卡器(402)、按键(403);
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设有把手(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为环形套,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为与所述环形套相匹配的滑竿,所述滑竿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滑竿的端部通过连接座固定在安装面(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还设有排水装置(6),所述排水装置(6)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一角,所述排水装置(6)包括集水箱(601),所述集水箱(601)内设有中部隔板(606),所述中部隔板(606)将所述集水箱(601)分隔为集水腔和排水腔;
所述集水腔底部连通抽水管(602)的一端,所述抽水管(60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所述抽水管(602)内设有单向阀(604),所述单向阀(604)用于控制水流只能由单向流入所述集水腔内;
所述排水腔连通排水管(603)的一端,所述排水管(603)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
所述分隔板(606)上设有水平布置的转动槽口(607),所述转动槽口(607)连通所述集水腔和排水腔,所述分隔板(606)上还设有沿竖直方向的转动槽口(605),所述转动槽口(605)的底部连通所述转动槽口(607),所述转动槽口(607)内设有转板(608),所述转动槽口(605)内通过轴承(610)转动连接传动轴(609)的一端,所述传动轴(609)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转板(608)顶部,所述转板(608)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开口槽;
所述集水腔内设有对称布置的底板(615),所述底板(615)的一侧固定在所述集水腔内侧壁,所述底板(615)的顶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611)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6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压板(614)底部,所述压板(614)尺寸与所述集水腔内部尺寸相匹配,所述压板(614)顶部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613)的一端,所述第一伸缩杆(61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箱(601)外且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集水箱(601)顶部;
所述排水腔内顶部设有气泵(612),所述气泵的进气端位于所述排水腔内,所述气泵的排气端连通至所述集水箱(601)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组件(101)的底部设有底座(9),所述底座(9)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架体(901),所述架体(901)的侧面设有滑槽(902),两个所述架体(901)上的所述滑槽(902)相对,每个所述滑槽(902)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一导向杆(905);
下支撑板(903)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架体(901)上的所述滑槽(902)内,上支撑板(904)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架体(901)上的所述滑槽(902)内,所述上支撑板(904)位于所述下支撑板(903)上侧,所述上支撑板(904)与所述下支撑板(903)关于所述导向杆(905)对称布置;
所述下支撑板(903)的顶部设有下连接块(908);
所述上支撑板(904)的底部设有上连接块(910);
所述导向杆(905)远离所述滑槽(902)的一端滑动连接导向块(906),所述导向块(906)铰接下连杆(907)的一端,所述下连杆(907)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下连接块(908)上,所述导向块(906)还铰接上连杆(909)的一端,所述上连杆(909)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上连接块(910)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还设有关于所述电气组件(101)对称布置的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底板(10),所述固定底板(10)固定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侧壁,所述固定底板(10)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11),所述驱动装置(1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输出轴(12)的一端,所述输出轴(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斜齿轮(13),所述第一斜齿轮(13)与第二斜齿轮(14)啮合传动,所述第二斜齿轮(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杆(15)的一端,所述螺杆(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底板(10)上;
传动块(16)内部设有与所述螺杆(15)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传动块(16)通过内螺纹传动连接在所述螺杆(15)上;
所述传动块(16)上铰接传动连杆(17)的一端,所述传动连杆(17)的另一端铰接在推移杆(18)的中部,所述推移杆(18)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0)上,所述推移杆(18)的另一端铰接夹持块(19)的一端,所述夹持块(1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气组件(101)的侧壁相抵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束线装置包括束线箱,所述束线箱内转动连接有大齿轮(21),所述大齿轮(21)上设有与所述大齿轮(21)同轴的第一滑轮(22),所述大齿轮(21)与小齿轮(25)啮合传动,所述小齿轮(25)位于所述大齿轮(21)上侧,所述小齿轮(25)上固定连接张紧连杆(26)的一端,所述张紧连杆(2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张紧轮(27),所述张紧轮(27)位于所述小齿轮(28)右侧;
所述大齿轮(21)右上侧设有第三滑轮(28),所述第三滑轮(28)的右下侧设有第四滑轮(29);
第二滑轮(23)通过连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大齿轮(21)上,所述大齿轮(21)上还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24)的一端;
所述大齿轮(21)右侧设有第五滑轮(30);
所述大齿轮(21)右下侧设有束线轮(20);
所述充电线(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气组件(101)的供电输出端,所述充电线(5)的另一端在所述束线轮(20)上缠绕若干圈后依次绕过所述第五滑轮(30)、第二滑轮(23)、第一滑轮(22)、第三滑轮(28)、第四滑轮(29)后伸出所述束线箱,所述充电线(5)伸出所述束线箱外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
所述第一滑轮(22)、第二滑轮(23)、小齿轮(25)、第三滑轮(28)、第四滑轮(29)、第五滑轮(30)均转动连接在所述束线箱内;
所述张紧轮(28)与所述充电线(5)相抵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当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共同使用时,每个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充电桩本体(1)均接入供电电网,所述供电电网提供电能;
充电桩本体(1)内的电气组件(101)的输入端与供电电网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气组件(101)的输出端与充电线(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气组件(101)用于将供电电网提供的电能转化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所需电能;
充电桩本体(1)内还设有储能模块,所述储能模块的输入端与供电电网电性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线(5)的供电输入端电性连接,充电线(5)的供电输出端与充电头电性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将供电电网提供的电能转化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所需的电能并进行存储,所述储能模块存储的电能经充电线(5)后通过充电头提供给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本体(1)内还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计算单元、监测单元、存储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计算单元、监测单元、存储单元之间电性连接;
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储能模块、电气组件(101)电性连接,所述监测单元通过对所述储能模块、电气组件(101)的工作状态的监测实现对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工作状态的监测;
所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所述储能模块从所述供电电网获取的电量的值、所述储能模块存储的电量的值、所述储能模块输出的电量的值;
所述电气组件(101)的工作状态包括所述电气组件(101)从所述供电电网获取的电量的值以及所述电气组件(101)输出的电量的值;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控制终端,使用时,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监测单元对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并基于以下步骤对充电桩本体(1)的运营状态进行监测,并将结果反馈至控制终端;
步骤1:所述监测单元对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计算单元根据监测单元的监测数据计算第i个充电桩本体(1)在j时刻消耗的电量Dij
Dij=Aij+Bij
Aij表示第i个充电桩本体(1)对应的新能源汽车在j时刻获取的电量,
i=1~Q,所述新能源汽车在j时刻获取的电量包括所述电气组件(101)输出至新能源汽车的电量以及所述储能模输出至新能源汽车的电量;
Bij表示在j时刻,第i个充电桩本体(1)由于自身工作消耗的电量,i=1~Q;
步骤2:接着,计算单元根据记录的S时间内每个充电桩本体(1)在j时刻消耗的电量Dij,计算S时间内第i个充电桩本体(1)的平均电量需求
Figure FDA0003117901110000061
Figure FDA0003117901110000062
步骤3:接着,计算单元根据计算出的S时间内第i个充电桩本体(1)的平均电量需求
Figure FDA0003117901110000063
计算S时间内每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收益;
Figure FDA0003117901110000064
YSi表示S时间内第i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收益;
p表示充电桩本体(1)输出的电能收取的单价;
q表示运营每个充电桩本体(1)的单位时间成本价;
X表示充电桩本体(1)的预计单位时间电量输出值,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预计单位时间电量输出值为单位时间内预计所述电气组件(101)以及所述储能模块输出至新能源汽车的电能;
T表示单位时间的长度,所述单位时间为进行收益预估时采取的计算时间段;
步骤4:将S时间记为一个计算周期,计算单元对连续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收益进行计算,并将计算出的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累计运营收益与设定的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预期累计运营收益YM进行比较;
当连续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累计运营收益大于等于设定的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预期累计运营收益YM时,表示运营收益满足预计,控制模块的控制单元向控制终端发出“正常运营”反馈;
当连续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累计运营收益低于设定的G个计算周期内Q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预期累计运营收益YM时,表示运营收益不满足预计,控制模块的控制单元向控制终端发出“运营异常”反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供电输入端接入供电网络,所述供电网络用于提供电能;
所述供电网络提供三相电流;
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共设有C个;
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还包括控制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电流检测装置和计算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流检测装置和计算单元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装置对每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三相电流的值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报警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检测单元检测的C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三相电流的值计算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三相电流的值;
Figure FDA0003117901110000071
Figure FDA0003117901110000081
Figure FDA0003117901110000082
I1表示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第一相电流的有效值;
I2表示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第二相电流的有效值;
I3表示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第三相电流的有效值;
I1e表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第一相电流的值,e=1~C;
I2e表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第二相电流的值,e=1~C;
I3e表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入的第三相电流的值,e=1~C;
fe表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权重,所述权重为第e个所述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实际输出功率与标准输出功率的比值;
接着,所述计算单元根据计算出的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三相电流的值计算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三相电流的不平衡度δ;
Figure FDA0003117901110000083
Figure FDA0003117901110000084
表示对
Figure FDA0003117901110000085
Figure FDA0003117901110000086
选取最大值;
当计算出的所述供电网络提供的三相电流的不平衡度δ超过设置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提示。
CN202110667372.XA 2021-06-16 2021-06-16 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Withdrawn CN1132325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7372.XA CN113232544A (zh) 2021-06-16 2021-06-16 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7372.XA CN113232544A (zh) 2021-06-16 2021-06-16 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2544A true CN113232544A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40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7372.XA Withdrawn CN113232544A (zh) 2021-06-16 2021-06-16 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254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0776A (zh) * 2021-10-21 2022-01-11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智能停车管控护栏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41277A2 (de) * 2010-09-15 2012-04-0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Ladeein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nebst verwendung
WO2014076412A1 (fr) * 2012-11-13 2014-05-22 Al Babtain France Sas Lampadaire muni de prises de rechargement de vehicules
CN107487071A (zh) * 2017-08-30 2017-12-19 深圳市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全息图文印刷的组合式模压装置
CN108068644A (zh) * 2017-06-21 2018-05-25 慈溪市启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捷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8657009A (zh) * 2018-07-24 2018-10-16 芜湖市智行天下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CN109177786A (zh) * 2018-08-20 2019-01-11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10313409A (zh) * 2019-07-25 2019-10-11 绍兴多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修剪清洗医疗维护的马蹄辅助装置
CN111993932A (zh) * 2020-09-02 2020-11-27 方文豪 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12440794A (zh) * 2020-11-17 2021-03-05 杨益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41277A2 (de) * 2010-09-15 2012-04-0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Ladeein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nebst verwendung
WO2014076412A1 (fr) * 2012-11-13 2014-05-22 Al Babtain France Sas Lampadaire muni de prises de rechargement de vehicules
CN108068644A (zh) * 2017-06-21 2018-05-25 慈溪市启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捷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7487071A (zh) * 2017-08-30 2017-12-19 深圳市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激光全息图文印刷的组合式模压装置
CN108657009A (zh) * 2018-07-24 2018-10-16 芜湖市智行天下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CN109177786A (zh) * 2018-08-20 2019-01-11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10313409A (zh) * 2019-07-25 2019-10-11 绍兴多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修剪清洗医疗维护的马蹄辅助装置
CN111993932A (zh) * 2020-09-02 2020-11-27 方文豪 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12440794A (zh) * 2020-11-17 2021-03-05 杨益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0776A (zh) * 2021-10-21 2022-01-11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智能停车管控护栏系统
CN113920776B (zh) * 2021-10-21 2023-08-15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智能停车管控护栏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32544A (zh) 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08773282B (zh) 一种适用于多降雨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DE102009018180A1 (de) Batteriewechselstation für wiederaufladbare Batterie
CN21041629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设备
CN209719293U (zh) 一种可自动收线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8498278U (zh) 一种防雨且易收卷线的直流充电桩
CN112319281B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装置
CN210437028U (zh) 一种具有电缆收纳功能的充电桩
CN109230849A (zh) 一种电力设施维修用可伸缩式收纳装置
CN107634408B (zh) 一种充电桩用自动收线装置
CN106253418A (zh) 一种环保型电瓶车应急充电桩
CN20525767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应急救援充电车专用组合式电缆卷盘
CN110091740A (zh) 一种智能收线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13539865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安全可靠的智能车棚
CN11210957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动收线充电桩
CN206900178U (zh) 一种可安装于太阳能路灯灯杆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10303925A (zh) 插枪自动识别启动控制器的汽车充电桩
CN109455100A (zh) 一种新型的充电装置
CN21729680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收线装置
CN212046928U (zh) 一种共享车位充电装置
CN217553728U (zh) 一种组合式升降柱防油车占位的充电桩
CN220465261U (zh) 一种具有自动收线功能的挂壁式充电桩
CN219564819U (zh) 分布式储能充电桩
CN111705758B (zh) 一种带垃圾过滤收集装置的水利闸门及其控制方法
CN219312548U (zh) 一种可调节式多枪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